历史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西关的简要历史

西关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在明清时期这儿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西关的特色便是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旧广州商人贾富绅的居所。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科林斯大屋历史

一、关于希腊科林斯的历史 科林斯 Collins 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临科林斯湾。人口2.2万(1981)。公元前三千年古希腊人即已定居,科林斯文化盛行。公元前五世纪,科林斯城邦国家称雄一时,工商业发达。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衰落。1858年受地震破坏,后即重建。 1893年科林斯运河凿成后商业繁盛。 1896年开始发掘古城遗址。有建于公元前 550年的阿波罗神庙遗址、凯旋拱门、圆形剧场等。1984年希腊与苏联合营铝土矿开采和炼铝,成品输往苏联与保加利亚。 科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大门,是希腊本土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连接点。同时又是穿过萨罗尼科斯和科林西亚湾通向伊奥尼亚海的航海要道。不仅是贸易和交通要地,同时又是战略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科林斯市,约有人口27400人。古代的科林斯现称旧科林斯,在现在科林斯市的内陆8公里处。1858年的大地震之后迁到这里,此后又遭地震破坏,现在的规模是1928年重建的。 科林斯的最盛期,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在地中海沿岸取得了众多的殖民地。国内商业开始发达,僭主制的确立也为科林斯等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造船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海军得到强化,海上贸易有了充分的保障。当时,科林斯几乎独占了与西方的贸易,陶器、橄榄油、葡萄酒、金属器皿的输出全部要经过科林斯。公元前5世纪前后,雅典兴盛,科林斯一度衰落;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联合希腊城邦组建了“科林斯同盟”;罗马时期科林斯又作为希腊的首都再度兴盛。现在旧科林斯市内仍保留有众多的商店遗址,由此可以想见其当日的繁荣。 二、永顺科林斯大屋怎么样 我想评的不是咖啡厅,而是这家的住宿。 这次到鼓浪屿住在了科林斯大屋,被他吸引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名字,能用一种柱式命名的旅店,其次是就网上图片来看确实是座大别墅。入住感受还是很不错的,确实是座大别墅,而且装修风也是按老别墅的风格来做的,没有一窝蜂的小清新等等。 最赞的是共享空间超级大。建筑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所以每一层都有大客厅以及一圈的大大回廊供住客享用。 我们住的三层套间还有一个单独的阳台。一些评论说这里不好找,按鼓浪屿七扭八歪的路是不算好找,但是用个手机地图定位的话还是很容易走到的,方正相比于过于热闹的龙头路一带,我更愿意住清净的大屋这里。 另外这家入住送早餐,有中西式可选,味道还不错滴的。 三、描写十都大屋的历史500字数 江西最大古宅"十都大屋"十都大屋坐落在江西省广丰县嵩峰乡十都村.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是当时纸商王直贤所建,故又名“直贤大屋”.文物考古专家称,十都大屋是目前江西省遗存最大的古民宅.据《王氏世谱》所载,十都肇基于元初,始祖童姓开始居住,王姓于南宋嘉熙年间,因战乱从山西太原迁至浙江江山保安,后移居广丰十都.十都大屋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0平方米,单层砖木结构,大屋内厅、堂、室、廊布局错落有致,除厅堂、风道外,有房间108间,小井2口,青石栏杆、鱼池4个,大小天井36个,青石推槽式圆门3个.这两个鱼池,尤其是那口大鱼池,还起到了整幢大屋防火灭火功能. 据说大屋曾几次失火,人们都是用鱼池的水扑灭的.解放初期一次大练兵活动中,当时大屋里居住了五六百名将士,将士们出操时起火了,大伙仅用这鱼池里的水就把火扑灭.原来,这水是从十都港引进来的,长年不绝. 从鱼池往左走,便可看到一防火墙,其实它是一扇青石圆门,圆门顶上刻有“爱吾庐”字样,表达了主人对此屋钟爱之情.门框中间有夹缝,门是推拉式的,用于开、关门.即使发生火灾,把此扇圆门关紧,火势就不会蔓延到其他地方. 整座大屋纯属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工艺精绝,横梁与横梁、廊柱与廊柱、斗拱之间百转千回,却没有用一颗钉子,全是榫卯结构.工匠们这种缜密的计算和穿插,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超人智慧.游览大屋,各种鸟兽花木图,当时人们的饮食起居的情景,一一尽现在房檐、木柱、匾额之中,精美的雕刻艺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大屋两侧设有莲花池、望月楼、养鸡场、大菜园,还有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式的大屋兵站. “庭院深深深几许.”大屋之大、之豪华世人实在难以想象.据说,他们祖上的老人要到各房串门,即使是下雨天,也不会沾湿鞋,因为大屋108间房间间相通、门门相连.当时专门负责关门的下人每天关好门回到房里,还得使劲地揉揉肩和手. 古建筑的博物馆 十都村全村原有528栋古建筑,其中明代20余栋,清代150余栋,其余民国时期居多. 这些古建筑,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从明代到清代,直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都有,全面展示了明以后各个朝代建筑发展的轨迹.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布局合理,独具特色.村内小街地面均以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使人免受泥泞之苦.从村落走向、建筑布局、环境特色到空间联系和分割等多方面,用一条溪水把文章做活了,表现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又不悖逆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哲理. 从十都大屋往西走,还可见到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有“上祝家大厅”(建于明代万历年)、“花堂门”(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古戏台”、“沈氏宗祠”、“童家大屋”、“十都石拱桥”、“显白公祠”等. 走进十都,登上十都古石拱桥,看十都大屋等明清古建筑青砖瓦屋,沉淀的古文化,不得不赞叹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历史的厚重.。 四、西关大屋的历史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 建筑区范围范围 南至三连直街,东至龙津西路,西至西关上支涌,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国初年西关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构成、剖面到细部装饰等都有浓厚的广州地方特色和风格,其规模较大的建筑被称为“西关大屋”。 一般每座大屋面积400平方米,从入门起设有门厅、天井、轿房、神厅、内房、房厅,还有青云巷、挂廊、花局、庭院等布置,内部装饰多采用木刻的花眉、花罩、屏风和满州花窗,门前有水磨青砖石墙、矮角门、趟拢门、回字门廊等。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的结构又利于穿堂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 ***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构成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 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 每厅为一进。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 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最后为厨房。 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庭院后部为书房。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种功用。 门面装修与竹筒屋相同。 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 名贵的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 满洲窗和槛窗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西关大屋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关大屋位置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 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 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外观及内部总体展示(17张)结构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 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 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 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1]门廊装饰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 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门厅门厅(门官厅)中设天宫和土地神仕,其后有中门四扇,平时不开,只有乘轿贵客来访才开,以示隆重迎接。仅留左右两门出入,使路人看不见门内情景。 轿厅是供乘轿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轿之所。大厅大厅是大屋的主体建筑,面积最大,屋脊最高。 整座大厅红栋(主梁油红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衬瓦涂以白色),宽敞宏大。为使大厅更加明亮,屋顶错落装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厅后面是头房(或 广州西关大屋集萃(20张)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夫妇居住)。 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 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门面装饰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 五、西关大屋 广州西关(今荔湾区)一带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 此种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亦最为著称,故名。 清末西关为广州繁华商业中心,豪门富商在此营建大型住宅,民国继之。 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 厅与厅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 最后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庭院小品,栽种花木,布置山石鱼池以供游憩观赏。 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种功用。 门面装修与竹筒屋相同。 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 室内装修讲究,陈设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名贵的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

中国火箭历史发展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扩展资料: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枚运载火箭在高空中顺利完成了火箭级间的分离、发动机关机和火箭头体分离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最后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究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逐步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业化,还开始为国外用户提供服务。“七五”期间,我国共成功地发射了1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2颗是通过运载火箭发射完成的。1990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送上天,使我国的运载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发射市场。1992年,长征火箭又成功发射了“澳星”和“瑞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1980年5月18日 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成就简写如下: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二十一小时二十三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七十六圈,历时四天十九小时三十三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7号发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着陆场。神舟十三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也迎来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近地椭圆轨道上飞行,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温度高低交替,还有空间辐射。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这意味着空间站要频繁感受冷热交替,最高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20摄氏度。如此神奇、严酷的太空旅程已历时3个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度过此次“太空出差”的一半时间,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同时对空间站的居住环境越来越适应,也越来越习惯于繁忙而又精彩的太空生活。

西关大屋的历史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但现已不复存在。建筑区范围范围南至三连直街,东至龙津西路,西至西关上支涌,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国初年西关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构成、剖面到细部装饰等都有浓厚的广州地方特色和风格,其规模较大的建筑被称为“西关大屋”。

西关的历史

兴起 西关从什么时候开始崛起,查过史籍都找不着明白的说法,但西关最辉煌、最神气的应在清末民初。 那个年代的南海,广州,乃至广东省的所有经济因素都集中在南海县西关,这里有进出口贸易码头,有各种货栈和仓库,更有各国商业机构和洋行,著名的买办基地十三行就在这里。 中国最早的海关及广东最大的邮政局也设置其中。 更令人崇洋 *** 的是西关南端的“沙面”,这里是英国人的租界。 在西方人大量来到广州之前,西关仅仅是南海县广州城的城乡结合部,那时西郊的荔枝湾和泮塘一片水乡泽国,乡民在池塘泽泮栽种莲藕与香菱。 西城墙根住着一些为古老城市服务的民工,他们入城卖菜,打扫街道,清倒粪便,就如今天的“农民工”一样,干着城里的各种粗活。 西关可以在今日广州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其地理位置不容忽视。 西关的南面是珠江内河最宽的白鹅潭,自广州有城以来,这里便是水路交通的要地。 广州清初所产棉花,以轻暖出名,号“广花”;“广之线纱”,于十三行之财富积累也有助推。 由于本埠棉布价廉物美于英国布,出口甚多。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棉花来料加工迅速兴起,西关农田被大量开发,修筑厂房街道,锦华、经纶、麻纱等地方便于此时期出现。 广州纺织业带之形成,带动了印染、机具、浆缎、制衣、制帽、鞋袜、绒线等行业的兴盛。 下西关涌郊区也被发展为高尚住宅区,业主有不少是因纺织业大旺而获益的洋行买办。 西关在当时有所谓“八桥之盛”(汇源、蓬莱、三圣、志喜、永宁、牛乳、大观和德兴)。 而清代的海防较明朝宽松,西洋商旅多通过白鹅潭进入大陆南方。 皇朝时代没有对外贸易政策,乾隆皇帝早就回答过英国人,说我中华地大物博,什么东西都有,根本无须与英国互通有无,这就从国策上堵住了同西方人来往。 但是,不管是明朝的海禁还是满清的锁国,都禁不住沿海人民同外界接触。 当明朝借了澳门给葡萄牙人,广东与洋人的生意就没有停止过。 外国商人就利用民间渠道,进行各类买卖,西关就担当了一个重要的口岸。 清朝的高官一边不想同外国人做生意,一边又对西洋的玩意十分青睐。 于是,千里镜、时辰钟、女人化装品、高级官员用以护身的毛瑟手枪等等,便源源不断地送往京城,西洋的珍玩成了南方官吏孝敬朝廷大官的佳品。 后来清 *** 迫于时势,同意和洋人做生意,但又不准在城里进行。 于是洋人便在白鹅潭的岸边建起商馆、码头,我们的祖先称之为“夷馆”。 那些曾经大胆与洋人做买卖的商人,为了方便同洋人打交道,也在夷馆的周围建起商行,这就有了后来的十三行。 不过鸦片烟之贸易也谓祸害不浅。 广州一些商人在重利的驱驶下,冒死和洋人做这种生意,官员对这种状况又会只眼闭只眼开,有的甚至输送利益。 当年广州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也吸引了全国的出口商品和商业人才,由此促进了广州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西关的繁荣。 鸦片战争以后,朝廷割让了香港和容许五口通商,西关就不再是中国唯一的口岸,但因它邻近港澳,中国商人便从西关率先迈向国际,一些富商甚至到港澳殖民地与洋人合作。 别看今日香港有高度的繁荣和现代化,可它一些著名洋行的发祥地就在西关。 到了民国,广州的工商业仍以西关为主要阵地。 广州虽然曾经有过黄花岗的反清起义,但真家伙到了推翻清 *** 的时候,广州的反应却相当的和平,几个文人在谘议局前宣布一下独立就了事,因为广东的大都督和它的军 *** 都得到商界的支持。 但是,民国以后的军 *** 有如走马灯一样,变换得十分频繁,广州人侍候不断更换的新 *** ,就如跟着不断改嫁的娘亲,去侍候不同的父亲。 西关的商人,不能再忍受这些走马灯 *** 的敲柞,于是同沙面殖民地的英国人联络,在其支持下,学习香港业界的做法成立武装组织,史称商团。 广州的商会有了武装组织,便处处不卖军 *** 的账,有时商团还强过军 *** 军, *** 的粮响难以为继。 到了孙中山在广州当非常大总统时,商会和商团甚至发动叛乱,和孙中山作对。 据史料记载,当年叛乱的商团在太平路搭起坚实的围栏,从南到北,把广州分成两边,甚至请出英国人来威赫孙中山。 但是,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理想得到多数广东人的拥护,他联合各方力量很快就平定了商团的叛乱。 商团的失败令商人武装解体,原来的商会也没有了立足之地,起事的商家不得不奔走亡命,或去香港或逃海外。 到了民国十七年,陈济棠执掌广东,经济曾有过几年复兴,但无法回复先前的阵势。 随后八年抗战,广州的经济还频临崩溃。 西关的特色便是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旧广州商贾富绅的居所。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 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 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 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 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 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 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 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 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西关古老大屋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 室内装修十分讲究,陈设有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和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及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 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 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 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 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 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据统计现存100多间,具有保留价值的有10多间。 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约的钟家花园等。 十分可惜,这些名园大宅大多早已不复存在,硕果仅存的名宅只有小画舫斋。 西关独特的风土人情相信不用多说,市民都相当熟悉了。 但西关不少藏在深闺的历史、名人遗址就不是人人都清楚。 让我们去探寻一些鲜有露面的文化遗迹,其中,可以看看南汉刘王花坞故地———泮塘文塔,感受西关崇尚文风的一面。 文塔,高13米,顾名思义是振兴文风之塔,供奉的是文曲星。 它建于何年,未见文字记载。 不过根据它采用传统西关大屋的青砖石脚墙体,细部装饰与琶洲古塔相似,可以推知是明代中期到清初期间的建筑。 建了文塔之后泮塘有没出过进士、举人,也未见详细记载,不过20世纪初,泮塘的坤维女中、夏葛女医学院确实培养出不少人才。 文塔旁边原是西关上支涌,端午节泮塘居民会在这扒龙舟,据考证还是南汉刘王花坞故地。 《羊城古钞》记述:“刘王花坞,在城西六里半塘……”“半塘”即今泮塘。 泮塘曾有的“古之花坞”石匾也与史书记载相符,可见是南汉刘王花坞故地。 文塔周围广植花木、盆景,建成园林庭院,命名为“云津苑”,继续见证西关人才荟萃的繁荣景象。 其实,泮溏地区保留的很多西关传统文化极有价值。 除了广为人知的“泮溏五秀”外,农民中还有“提四句”的习俗,逢节庆之日,就有民众即兴创作顺口溜,至今一些老人的家中还保留相关手抄本。 同时,泮溏也是广州最早开始“扒龙舟”的地方,荔湾区泮塘和南海盐步在每年端午节时来回走动,表演“扒龙船”已有300多年历史。 仁威庙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仁威庙前街,旧泮塘乡内,占地2200平方米,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 它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字。 史籍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佑四年(1052年)。 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建。 清乾隆年间重修的,该庙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重建时增设了后二进建筑和东序。 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 据说,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 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了。 仁威庙的得名还另有一说。 泮塘地处岭南水乡,素以种莲藕、菱角、茨菇、马蹄(荸荠)、茭笋等“泮塘五秀”而驰名。 泮塘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灾”,故对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诚”。 话说泮塘当年有兄弟二人,兄名“仁”,弟名“威”。 有一天,兄弟俩去打鱼发现一块怪石,拾回家中立为神像,从此“生活顺景,得心应手”,后传遍乡里,十里之内,参拜者众。 到乡里集资修建庙时,乡人便将庙名改为“仁威”了。 仁威庙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广三路深五进,另有偏东一列平房。 前三进建筑,当中为主体建筑,东、西为配殿,第四进为斋堂,第五进为后楼。 沿着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楼,左右为东、西序。 头门面阔11米,深8米。 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石柱,柱头雕有石狮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龙戏珠,线条流畅,形象十分生动,俗称为“龙柱”。 泮塘在西关,即如今泮溪酒家、荔湾湖公园以及龙津西路、泮塘五约一带。 据说有一个传说:泮塘村从前有个塘,保持一塘满水,其它的塘水即便干了,但这个塘都是满的。 某年天气大旱,用池塘水来灌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剩下一半后,池塘水位就再也不降了。 次日塘水又满了,村民因而把这个村定名为“半塘”,别名叫半溪,有些人叫半水,但这些都是别名而已,半塘比较多人称呼,后来加三点水是怎么个来历呢?这里另外有一段古。 从前有个先生,去到半塘就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村民说叫“半塘”,是一半的半,先生听了就笑着说,半半声有什么好听的,加多三点水的“泮”不是更好?村中的父老听闻觉得有三点水的泮即是“入泮”,“入泮”将是入学堂读书的意思,村里都想出人才啊。 那从此半塘的半字就有三点水,并且村民合资建起了一座文塔,表明村民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百年华埠耀寰宇--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是广州市标志性形象工程,被誉为“羊城十大旅游美景 --西关商廊”。 整条街由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的骑楼茶楼建筑组成,是南欧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街内还有中国数一数二的玉器市场-华林寺玉器街和著名的国家级农副产品市场和中药材市场--清平市场。 1400多年前,印度高僧达摩到中国传教,首先在西关下九路登陆(今“西来初地”),并建“西来庵”(今华林寺),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和嵩山少林寺。 自1995年上下九步行街建成以来,已先后接待了多位国家领导人。 通商口岸誉古今--“十三行”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岛过去是英、法等国的租界,是当今中国最具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之一,岛内拥有上百栋集欧美各国20世纪初风格的建筑,古树林立,眺望珠江白鹅潭,更有江阔天高、气象万千之感。 “西关美食”甲天下--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结合,享有“食在荔湾”之盛 誉。 美食数量多达几百种,如南信双皮奶、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德昌咸煎饼、荔湾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饼家、莲香楼、荣华等为代表的广式月饼蜚声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 民俗风情垂青史--西关除以端庄淑雅、追求新潮的“西关小姐”闻名遐迩外,书画、粤剧等也有独特的成就。 岭南画派创始于西关;粤曲、粤剧群众基础深厚,已具有几十个“私伙局”,素有“粤剧曲艺之乡”之称。 建筑文化冠南粤--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岭南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国际学者载入世界性代表建筑之一。 石雕、砖雕、木雕、陶雕、泥雕、铁铸、门画、壁画遍布厅堂和廊庑,造型美观,工艺精巧。 诗人郭沫若曾赞叹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西关大屋是最具西关民俗风情特色的建筑,装饰讲究、工艺精美,趟拢门、满洲窗等独具特色。

历史以来,中国在航天航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详细点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4、在测控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十一号甲、长征九号2个型号论证中

中国火箭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射到敌人身上,或用于过节放烟火。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火箭。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扩展资料中国发射基地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建于1958年,是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建设是为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而发展。这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箭(燃气推进装置)百度百科-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

动漫王者天下的情节可以作历史参考吗

显然不行,看到现在,比较符合历史的漫画也就横山光辉的三国志

哪些二次元作品的历史背景最考究?

我认为有以下这些:王者天下《王者天下》这部作品算是架空的中国战国历史,整部作品对比一些挂着历史名号的动画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战国史有着丰富的研究,时不时还会引用《史记》等中国史学典籍的言论,把观众一下子带到了先秦时期,而且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描绘也不再是史书上那些枯燥的解说。当然了若说局限还是有的,先不说这是日本人三观的战国,就从历史考据来说作者虽然花了心思在历史上,但是对于服装建筑的研究好像疏忽了不少,不过这种小细节并不影响本作的质量,作为一个历史题材作品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了。苍天航路三国题材作品一直是ACG创作的一个重点,早年的横山光辉《三国志》,后来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还有各种歪曲的女体化作品总之要列举下来估计得说一晚上。《苍天航路》的作者可以说是一个曹操厨,事实上七夜喜欢这部作品也是因为我也是曹操厨,虽然在中国不少人受到老罗《三国演义》的影响,但是就历史而言曹操的功绩可以说是孙刘无法比拟的,《苍天航路》可以说就是以曹操为主视角的三国作品,波澜壮阔的一生尽在其中,突然想起最近一段时间的《军师联盟》于和伟老师扮演的曹操那段临终的演绎真心让人感受到了英雄暮年的悲哀,如果是喜欢曹操的朋友《苍天航路》绝对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当然了有些内容比较重口,先提醒一下。浪客行画技暴走的井上雄彦你挡也挡不住,看过《灌篮高手》再来看《浪客行》,你就会觉得井上雄彦真心是个非常牛逼的漫画家。《浪客行》这部作品取材自吉川英治的小说《宫本武藏》,讲述的是剑豪宫本武藏的故事,相对于小说,井上雄彦也有自己的一些改造,整体而言就算不是为了历史去的,冲着井上雄彦炸裂的画风也是值得一看。银魂对不起,这是个乱入的玩意儿,不过综合各种内容来看勉强还算是借用了历史文化的梗,该作的人气也是日漫之中数一数二的。什么?你说学历史?别闹了虽然历史梗玩的很6但是你要真想在这里学历史,我告诉你不存在的!不过呢,看过《银魂》这部作品的人也有不少自己去挖掘幕末历史的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王者天下故事剧情复合历史么

什么标准了?只是借用了那个时代背景作为舞台而已什么鏖公、王骑都是杜撰,当然有原型了应该是王翦他们家,战国名将,比如白起什么时候死的,秦灭楚前。。这里说一早死了。。里面的军事刻画那就不用提了,完全军盲水准。骑兵正面冲击步兵阵列什么的那是作死,当时连马镫都没有发明,正面对抗骑兵完全不是重步兵对手。冲击骑兵运用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迂回包抄冲击侧翼或者绕到敌军背后,而轻骑运用的原则是情报、骚扰、袭击后勤。我天朝冲击骑兵的最早记录是项羽,呃,骑兵一路碾压步兵。。那不是骑兵是坦克是高达。。。还有那个战车。。我天朝的战车是步车协同作战的典型,并不适合用来冲击因为这东西非常昂贵而且容易翻车,战国中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包括中国人都开始抛弃战车了。。。当然用严谨的军事艺术去要求一部动画片太扯,可看度也就下去了。。。。不管是天朝、尼轰的影视经验来看,严谨写实的东西一般不受欢迎。。比如我天朝拍的正剧《贞观之治》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纷纷叫好,但普通民众受不了;日本的大河历史剧收视率年年创新低,反而进口中国人拍的那些神剧、宫斗、武侠片倒是很受欢迎。

《王者天下》和《火凤燎原》哪个是更好的历史漫画?

先简单介绍一下两部漫画: 《王者天下》,日漫,作者原泰久,2006年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 《火凤燎原》,港漫,作者林海峰,2001年在台湾《新少年快报》连载。 两部漫画都是历史题材的漫画大作,而且一直连载至今,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漫画标准,硬要将两部做对比,是不太公平。 日漫更强调故事性,把一个故事,通过漫画这种表现形式表达出来,而港漫对漫画的定义,则更偏向动画,可以理解为更小成本投资的“静态动画”,故事并不是不打动人,也形成了所谓的港漫风格,但两者在讲故事方面,若进行对比的话,港漫是一个短板。 《火凤燎原》也一样,港漫一般没有什么传承,大家都是各自为战的状态,积累下来的经验也很难得到借鉴和进化,商业化的作品上往往会留下很多商业痕迹。 港漫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会借游戏的势,90年代格斗游戏火爆的时候,港漫作者许景琛借势创作的《街头霸王》、《拳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火凤燎原》的全名其实是《三国群英传·火凤燎原》。 1998年,《三国群英传》游戏大火,各地网吧几乎都有这款游戏的身影,而2001年《火凤燎原》的推出,与这款游戏奠定的群众基础也不无关系。 今时今日,对一部分漫画爱好者来说,《火凤燎原》真的很难看进去,它身上的猎奇性已经过时了(可能就是所谓的开脑洞和怪力乱神吧),而且太多胡来的情节,让不少三国迷都很反感。 而且《火凤燎原》说到底也只是一部古典名著IP的改编作,借免费的三国IP的势,这一点也是一把双刃剑,三国群众基础深厚,不用可以的构思故事情节,一切都是既有的,只需要改编即可。 《王者天下》虽然也是架构在战国纷争的背景下,但大部分故事和情节都是根据历史创作的,相比《火凤燎原》来说要更加尊重历史作品更加严谨和饱满,人类基因中有一种自然进化的属性,会对真实、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故事有一些偏向性的选择。 前边说道,日漫有着很强的传承,师傅带徒弟往往会通过助手这一职业来实现,原泰久的老师是《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 原泰久给井上当助手的时间是经历了创作巅峰的2005年,所以原泰久从井上那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王者天下》的成功创作也是不可估量的。 原泰久对生命的敬重,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好的将军,不够冷血,而是因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要让读者看了之后,产生的这个对身心的潜意识里的影响,他要负这个责任的。尤其是少年漫画,应该是积极的。 《王者天下》的内涵和内核是非常深的,这一点也是超出《火凤燎原》的一点。 在《王者天下》漫画中,读者如果把自己带入随便一个角色的视角,他都是主角,换句话说,每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价值。 原泰久讲故事的能力很棒,读过历史的人可能不会读的那么深入,只是对历史的结果和节点略知一二,比如秦灭六国啊,坑杀长平几十万士兵啊,如果更深入一点的话,还会知道吕不韦投资嬴政的爸爸,当然也有嬴政就是吕不韦之子的传说。 在《王者天下》中对很多细节,贯彻作者自己的理解后,都做了深入的解读,特别有意思。 秦国和赵国的纠葛最耐人寻味 长平之战发生时,赵国内部有两个声音,一个是主和,一个是主战,上层对战与和的态度,直接表现在前线的将领身上,廉颇的态度是暧昧的,虽然很好的守住了防线,但完全没有采取攻势,但这时主战的一方是占优势的,赵王的态度也倾向于主战,于是换下了主战的大将,以表达与秦国一战到底的决心。 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是,赵国战败了,而且被坑杀了40万人,很多人不解,为什么白起会坑杀这40万人。 从秦国大将的角度,他只能这么做,因为秦军自己也已经粮食快要断绝了,秦国打这一仗已经倾尽了国力,如果放40万战俘回去,这些经历了3年苦战的老兵,对未来的秦国将是巨大的威胁。 在长平之战中,有一位少年兵,在被推入深坑后,被亲人奋力托在上面,最后幸存,后来成为赵国的将军万极,这个虚构的人物,对秦军充满了憎恨和愤怒。 很多人的印象中,长平之战后,赵国就一蹶不振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原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骑兵的蹂躏,而赵国步兵大败匈奴、并斩杀10万铁骑的山谷之战就发生在长平之后。 斩杀匈奴10万、让赵国战力恢复的奇男子正是漫画中赵国三大天李牧,而在原泰久笔下,李牧更是率领五国联军一举进军到函谷关之下。 如果喜欢历史的话,《王者天下》实在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好作品。

动漫王者天下的主角是历史上哪个人物

《王者天下》是虚构作品,里面的人物和历史人物没有关系。《王者天下》(日文:キングダム),是日本漫画家原泰久的一部漫画作品。该作于2006年起在日本漫画杂志《周刊 YOUNG JUMP》(集英社)连载,另亦有根据原作改编的同名电视动画、广播剧和电子游戏等周边媒体产品。该作品讲述中国战国末期的架空历史故事。扩展资料主要角色:1,李信春秋战国的战争孤儿,和挚友漂在乡下里长家里做下人,立志成为名动中原的天下大将军,为了超越已经过去的传说时代的将军,更决意要成为有一统中华功绩的将军。2,羌瘣飞信队的副队长,负责指挥战斗和参与战术制定。传说的刺客一族“蚩尤”末裔,羌族少女。在蛇甘平原战役中加入泽圭一伍,剑术之高匪夷所思,使用巫舞时甚至可以暂时匹敌全作最强的“武神”庞煖。

中国历史上参战人数最多的战争是哪场战争?

中国古代历史上参战人数最多,而且造成伤亡惨重的战争应该是当初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历经2年之久,最终赵军被坑杀40万军队,可以说是惨烈至极。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发生的一场战役,当时两国的实力是势均力敌,秦国经过改革政局稳定,百姓富足安康,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而赵国在经过变法之后国力也迅速膨胀,所以在这个战国的七雄中,唯一能够与秦抗衡的就是赵国了,而两国发生战争是无可避免的。公元前262年,秦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韩国围困不得以为了求和向秦献出了上党郡,结果上党郡守不愿投降,转而寻求赵国的帮助,赵国明白唇亡齿寒的境况,于是在公元前260年,当秦王派人夺取上党的时候赵国派兵驻守于长平,当时的将领是廉颇,廉颇坚守长平不主动出击,为了取胜秦使用反间计让赵括成为取代廉颇的临时将领,之后又派遣大将白起指挥秦军作战,而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是终究只会纸上谈兵,最终被白起打败,其他周边国家因惧怕秦的实力都不愿意出兵救赵国,最终的结果就是将近40万的赵军被坑杀,长平之战以秦军的惨胜和赵军的惨败成为最终结局。长平之战最终让秦国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此后再无任何一国可以跟秦抗衡,而赵国在这次战争之后也一蹶不振,不久就被秦灭亡,这场战争也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也是造成战国形势大转变的一场战争,在整个战国史上意义非凡。

中国历史上时间最短的朝代是哪个?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从古至今,有哪些bug般的历史人物的存在?

历史 上有个人叫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这个人是一个BUG。 可能在绝大部分人眼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蒙娜丽莎的作者,闻名世界的艺术家,其实他还有很多身份,一起来看看这位 历史 上最BUG的怪物 天文学家 在哥白尼“日心说”观点出现40年前,达芬奇就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 ,同样,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就在这个时期,大家还在为究竟谁围着谁转而争论时,达芬奇已经在手稿中提出太阳光时一种能量,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这也是 太阳能最早的理论。 同时,绘制了最早的月球地貌图,也认定月球不会发光,而是反射,提出使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月球。早于伽利略60年 物理学家 发现了压力的概念,提出连通器原理。发现了惯性的概念 ,最终被伽利略的实验证明。 发展了杠杆原理 ,推导出作用力与臂力,速度与臂力,并总结出计算几何体重心的法则。 世界上最早研究摩擦学的人 ,解释了静力学,第一个否定了“永动机”,认定物理未来百年的走向“原子原理”,比牛顿早200年预见了重力学 光学 研究了光的传播 ,提出光和水波声波的运动方式相同,即后世的多普勒效应。 设计了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 ,根据眼球的构造设计了光学仪器 气象学 发现了大气折射 ,设计了最早的折射实验并解释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医学家 提出了近代生物解剖学概念 ,绘制了人类最早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包括脊骨双S形态,子宫中的胎儿,腹腔中的阑尾人体神经和大脑的关系等。著有《论解剖学》《论生理》 同时, 是第一个对心脏与动脉有研究的人 ,发现了心脏的四个腔,提出了血液循环和血液对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设计了最早的心脏修复手术,一百年后医学家哈维依靠达芬奇的心脏修复手术方法实完善了心脏血液的研究理论 数学家 最早使用运算符号,提出了立体几何关于正六面体,圆柱体,球体面积之间的关系 建筑学家 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堡,圆形屋顶,城市下水道 (曾经为法国国王设计过尚博尔城堡)设计并参与米兰护城河 提出城市建筑理论 ,最早提出城市车马道与人行道要分离,并规定房屋高度和街道宽度 著有《论建筑》 水利工程 水力学和流体力学奠基人 ,设计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设计了佛罗伦萨运河网,设计了米兰至帕维亚运河的灌溉工程,部分设计至今仍在使用,著有《大西洋手稿》《水的运动与测量》《莱斯特手稿》 军事与机械工程学家 第一个设计了武装坦克,潜水艇。设计了第一个飞行机械 ,对鸟类飞行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设计了最早的直升飞机设计蓝图,发明了扑翼飞机,滑翔翼,并进行飞机模型试飞 发明了军用降落伞,发明了机关枪,三段式射速炮,弩炮,发明了手榴弹,设计子母弹蓝图。 此外, 在工程学中,发明了齿轮装置 ,并发明了一架时速可达15英里的自行车,还提出无级变速理论。 发明了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即“达芬奇机器人” 最早提出计算器设计的人 。他的发明有点多,就不多说了 ,世界十大发明家,达芬奇排名第一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排第十。 地理学家与地质学 提出地球上洪水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 ,推断出意大利北部山脉过去曾是大海,勾勒出最早的版块理论框架。著有《论地理》《轮矿井》 生物学与古生物学 著有《论动物学》 最早提出化石是曾经活着的动植物遗体 。 近代植物学开拓者 ,研究出植物的树龄与年轮关系,提出了树干粗度等于同一高度树枝总粗度,即达芬奇公式, 最早研究出植物叶子的排列系统 。 哲学 提出“镜子说” 即:艺术有如一面镜子,艺术家用这面镜子照射世界,让艺术如实的反映世界。其实质是“真理符合论”。 著有《论哲学》 音乐家 达芬奇早最早闻名米兰并不是依靠绘画,而是曾作为一位七弦琴音乐家闻名米兰。曾为公爵演奏,精通谱曲和多种乐器。 画家及雕塑家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这些大家都懂, 一幅达芬奇真迹基本上都是20亿起步 这个人一直被称为人类 历史 上的穿越者!当然,先不说达芬奇是不是穿越者,他的敬业精神简直令人恐怖,他提出了一种高效睡眠法,每工作4个小时休息浅睡15分钟,这样一天下来,睡眠只花费一个半小时,并在几十年一直如此,这种睡眠即达芬奇睡眠法。想想,能做到这种程度,这种人的成就必然可怕··· 几年前曾经有一位画家坚持了半年达芬奇睡眠法,最终放弃,回归正常,被问到为何放弃后,画家笑着说自己实在不能和达芬奇相比,采用这种方法睡觉,会有大把无聊的时间,不知道如何打发··· 历史 上的王莽,因为身上bug太多,曾一度被称为穿越者。有人大胆揣测:王莽就是1980在罗布泊神秘诡异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当然,这件事情只是猜测。但这种猜测足以间接说明:王莽身上的bug,不是一般的多。 下面是简单梳理的王莽身上的五个bug,相信,梳理完,大家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怀疑他是穿越者了。 首先,他定的年号非常诡异。 历史 上,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就是公元元年,中国 历史 有一个元始元年,就是汉平帝刘衎的年号,这个元始元年恰好跟公元元年一样!而这个年号是谁定的呢,没错,正是王莽定的。王莽这个日期的选定,难道只是巧合吗? 其次,王莽做得游标卡尺,竟和现在的游标卡尺一模一样,而实际上,王莽发明游标卡尺的世间,比法国人发明的游标卡尺时间早了1700多年。 第三,王莽其人的整个奋斗史也如同开挂一般不可思议。 王莽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但当汉衰帝早亡、皇权旁落时,他却近乎莫名其妙地掌管了大权,并创办了 历史 上最短命的王朝新朝。 在这三点之外,重点讲讲王莽同志的最大bug:王莽兴政。 话说,王莽当了真正的老大后,立马就提出了自己的施政纲领。这施政纲领归结起来就是以下9点: 怎样,这些新政你是不是很耳熟。耳熟就对了,因为这些新政,很多都是当今 社会 正施行的举措啊:土地国有、计划经济、国企垄断、货币改革....... 我们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千年前的封建时期,这一套政策无疑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完全不相符的,但他王莽偏偏就这么干了。怎样,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现代科学家跑到古代做皇帝的所为。 在王莽这样不切实际的新政下,权贵们自然苦不堪言,实际上,不只是权贵,王莽统治时期,官员的日子也不好过。很简单嘛,你封建帝制时期,用 社会 主义的策略搞,不是作大死是啥。 于是,王莽统治末期,不可避免地:天下大乱了。在天下大乱之际,王莽的第五个厉害的bug上演了。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这一年,王莽已在位15年,死时年69岁。 在他死后,人们却怎么也找不到王莽的人头了,按道理,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的人头自然是大事了,怎么会找不到呢? 罗布泊神秘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 当时有说法说:王莽的头颅被汉光武帝刘秀放到武库收藏起来了。还有说法说,王莽被砍头的时候,头颅砍下来就消失不见了。不管怎样,王莽死后的人头去向,最终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说一说我身边的吧,这个大哥就厉害了,我高中的后桌。 那是我大二遇到的大哥,这个大哥bug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一,大哥上课从来都没有书,不管什么课,从来都没有书,只有一张NBA报纸,而且几乎一天一换。 第二,大哥高中的生活很单调,基本都是在罚站中度过的,没有书,老师拿他没办法,只能让他站着。 第三,这位大哥天才中的天才,数学和物理从来没有失过分,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唯一一次数学不及格,是因为命题老师给数学大题第一题少加了一个条件,大哥没算出来,后面的题全部没做。)求大哥的心理阴影面积。 第四,大哥上课有个特点,喜欢放屁,而且臭不可闻。 谢。我认为最bug的就是末代沙皇的国师,沙俄妖僧拉斯普廷。 年轻时候是个乡野无赖流氓 20多岁成了国师 怕水而从来不洗澡 通过治好皇太子事件走上政治舞台,使用催眠术独步皇宫,几乎睡遍了贵族少女,将皇宫和沙俄弄的乌烟瘴气 而最bug的事情,就是对拉斯普廷的刺杀数次暗杀都被发现,且数杀不死。沙俄贵族决定用其好色的嗜好,设局刺杀。先是下毒,几十人致死的剧毒,对他无可奈何。 枪杀,尤苏波夫对他开了四枪,一枪透肺部,一枪中后头部。仍未杀死。 最后贵族们凿了冰窟窿将他丢到了冰河里里准备冻死他,这次拉斯普廷终于死了,不过是被他最怕的水溺死的。 吼吼,刘秀,绝对的BUG! 王莽乱政时,他跟他哥哥起兵造反,从起兵时连一匹马都没有的人(史上独一无二,骑牛上战场....)在4年不到的时间内,登基称帝。谁有他更BUG? 举例说明: 1,上天给他准备了完美的皇后-阴丽华 这个女人,简直就是完美的帝王伴侣,自己出身名门,家族势力庞大,能为丈夫的发家提供帮助;性格温和谦让,刘秀登基后,为刘秀基业稳定着想,主动让出皇后之位;在丈夫称帝后,主动约束娘家人,不使外戚专权事情发生。 2,昆阳之战中,老天都来帮忙 昆阳之战双方实力大体为 王莽军40万,刘秀军2万,而且刘秀当时只是小小的偏将而已,然而架不住老天帮忙,看王莽那么多人,直接来场陨石雨,把王莽军的军营给砸了(十分怀疑当时是不是有法师施法····),然后老天又觉得一场陨石雨不够,在刘秀带敢死队冲锋时,来场龙卷风,飞沙走石的向王莽军奔袭,刘秀轻而易举击溃敌军,从而名声大噪! 3,哥哥刘演(演字打不出来)死去 前面说过了,他是跟着哥哥造反打天下的,老天为了不让他们在成功后同室操戈,主动把他哥哥抹掉了。 4,他的班底“云台二十八将” 跟他祖先刘邦一样,微末时期一起玩到大的兄弟,竟然个个不凡。 5,单人独骑招抚河北 他哥哥死后,更始帝派他去招抚河北,当时河北的情况是民风剽悍,遍地割据。但更始帝没给他一兵一卒,他带着自己几个随从就上路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他一去,放佛是龙回大海,虎归山林。各地割据政权自带粮草兵马来投,简直是让人无语。其中就有他第一个皇后的爹。 综上所述,他就是个大BUG! 在广西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位提前退休的中学教师,名字叫梁尺峰,花了30年时间研究理论物理学,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他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后提前退休。从1986年开始,梁尺峰老师就开始研究时空理论和重力理论,推导出了多个物理学理论,创建了梁氏相对论。 梁尺峰老师还写出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的错误》论文挑战爱因斯坦在1916年的著作《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这篇论文用7个论点挑战爱因斯坦的学说。 梁尺峰老师的理论有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们不得而知,在网上搜索关于他的资料,得到的结果寥寥无几。 虽然他远离江湖,但江湖上仍有他的传说。上高中的时候就听我们物理老师说,梁尺峰老师退休后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笔和纸,埋头推理各种物理学理论。他把自己30年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后,拿去发表,但得不到国内的权威科学家的签字推荐,没法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以上都是我们物理老师说的。 民间不乏各路高手,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为科学默默努力着。最近几年还有下岗工人郭英森提出“引力波”的概念,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诺贝尔哥”。 但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得经得起千万人的验证,才能称为科学。但有人在为梦想,为科学默默努力着,总归是件好事。 这个外国的就不说了说说国内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位面之子刘秀和穿越人士王莽,巧合的是两个人居然生活在一个时代,真的是小说都不敢这么编。 刘秀像 王莽像 王莽是未来 社会 时空旅行者,穿越去了古代,但是他玩脱了,竟然擅自灭了大汉朝。这如果不修正的话,会造成未来世界完全改变。 说到这个bug般的人物 先来看看一千年多前的世界版图 是这样的: 当时正处于唐朝 唐朝是中国 历史 上最牛逼的朝代 但一个朝代厉不厉害 不是自己吹出来的 而是 它面对的对手是谁 这个时期世界上 大多数民族都发育的很不错 其中,在我们西南边的是 印度史上难得出现的雄主王朝: 很多人都觉得 大唐把高句丽吐蕃按在地上摩擦 很精彩 但,唐朝胖揍 历史 上 最精彩的应该是 一个不太知名的唐朝人 以一人之力就灭掉了印度 请记住这个名字 ——王玄策 但是大唐跟印度隔着一个吐蕃 真的很难有什么交集 一切都源于那个学霸:玄奘 公元631年玄奘到印度取经 可是没想到的是 学习了10年之后 全面碾压印度佛教界 震精全国 以至于当时的国王 ——戒日王 顿时对唐朝十分向往 于是派遣使者护送玄奘并出使中国 贞观十五年 尸罗逸多自称摩伽陀王,遣使朝贡 ——《旧唐书》 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 大唐在公元647年派遣了30名使者去印度 其中一位使者就是 右率府长史王玄策 (王玄策一行路线图) 经过了喜马拉雅的雪山 高原沙漠戈壁 半年后 …… 终于抵达印度(天竺) 可是一进印度的城门 王玄策就被抓了起来 一下子就成为俘虏 玄策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 不敌,矢尽,悉被擒 ——《旧唐书》 原来就在王玄策到达印度的前不久 戒日王在恒河水里玩得太嗨 嗝屁了 底下的小弟阿罗那顺 趁机黄袍加身称王 印度的体制实际上是城邦制 远看是一个整体 实际上每个身体的部位都有自己的脑袋 所以随时都有可能被手下反水 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 ——《旧唐书》 而刚偷来皇位的阿罗那顺 心虚地以为王玄策一行人是外国干政人员 于是统统把他们抓起来 这种尴尬的情况下 历史 上也是有前车之鉴的 一般都是迅速找机会逃回国 申请援助 被俘虏花半年逃回家 花半年带兵过来报仇 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 王玄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决定不靠国家的力量 自己给印度一个教训 他在逃出来之后 立刻决定去吐蕃和尼泊尔借兵 因为**干布迎娶**公主和尼泊尔公主 算半个亲戚 从吐蕃和尼泊尔一共借了10000人马 玄策乃挺身宵遁,走至吐蕃 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 ——《旧唐书》 王玄策就带领这联合部队杀回印度 团战所向披靡 从北向南横扫一切印度国的阻挡力量 直取敌方水晶(都城茶鎛) 可以说是碾压吊打了 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二国兵进至中天竺国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师仁进擒获之。虏于是天竺震惧,俘阿罗那顺以归 ——《旧唐书·西戎传》 而其中最精彩的一场战役 则是与战象厮杀 公元前600余年 印度就开始训练“象兵” 群象冲来刀枪不入,势不可挡 战斗力爆表 而王玄策早已看穿了一切 他模仿田单的火牛阵 在水牛身上绑匕首点燃尾巴 让它们冲进象阵 让大象自乱阵脚 另外还有抛石车、云梯等中式武器 活捉阿罗那顺分分钟 王玄策乘胜追击 整个印度的北部都被他的军锋扫过 王玄策救出被俘的其他外交官员 将阿罗那顺披枷戴锁装进囚车 而全胜的王玄策并没有在印度多待 挥一挥衣袖就回了家 毕竟这吃的真的不敢恭维 公元648年 带着战利品回长安述职 大佬唐玄宗表示: 二十二年至京师,太宗大悦,谓群臣曰:“夫人耳目玩于声色,口鼻耽于臭味,此乃败德之源。若婆罗门不劫掠我使人,岂为俘虏耶?昔中山以贪宝取弊,蜀侯以金牛致灭,莫不由之。”拜玄策朝散大夫 ——《旧唐书·西戎传》 他以一人之力横扫半个印度 被后世称为一人灭一国 可以说,那是想当牛逼了! 当然是达芬奇啦,多的不说就发一张网友制作的达芬奇成就图,不玩太震撼,我表示达芬奇可能是其他星球来的,,,跟达芬奇比才你会绝望的。 最bug的应该是公安干警吧 三个公安干警剿灭了 一个王朝 你敢信 我大万顺天国就这么没了

中国历史上,不是真正皇帝,但却称帝的有哪些?

自有皇帝以后按照你的标准:楚汉相争时的义帝熊心西汉初期,赵佗称帝,舒县称帝的李宪,上郡称帝的孙登,北地的滇零新朝翟义起义,立刘信为帝新朝末年,公孙述在蜀称帝。此外更始帝刘玄以及刘盆子也应该算作伪帝,还有忠武侯刘望也曾称帝,方望以婴称帝于临泾,东汉冲帝时华孟起义,华孟称黑帝东汉顺帝时的涂山的马勉东汉质帝时的陈留李坚 ,东汉桓帝时的历阳陈景,扶风裴优,蜀郡李伯,渤海盖登东汉灵帝时的沛国的戴异,句章的许生,渔阳的张举,下邳的阙宣东汉末年马相起义称帝,袁术称帝西晋末司马伦称帝十六国时期称帝的刘渊,石勒等人不列:仇池的杨绍光,江夏的丘沈,成汉的李雄,前燕的慕容嵬,马兰山的刘芒荡,杜南山的侯子光,成都的范贲,豫章的黄韬,冉魏的冉闵,襄国的刘显,绎幕的段勤,无极的苏林,后燕的慕容垂,南燕的慕容德,泰山的王始,胡夏的赫连勃勃,桓楚的桓玄,翟魏的翟辽,皇丘的刘黎,白狼城的法长,西燕的慕容泓,后秦的姚苌,后凉的吕光,上党的白亚垩斯南北朝时期有 南朝宋时期的彭城高闍,南朝齐时钱唐的唐寓之,南朝梁时在成都称帝的萧纪,在郢州称帝的萧庄,安成的刘敬躬,交州的李贲,北魏信都称帝元愉, 洛阳的元颢,齐州的刘举,幽州的王惠定,武兴的杨绍先,孤山的吕苟儿,徐州的元法僧,云阳的刘蠡升,六镇起义的葛荣,万俟丑奴,王庆云 ,东魏时期汾州的迢触 ,过江的侯景 ,北齐时期鲁山的李山花,西梁的萧詧隋朝末年时期:吴郡的刘元进,扶风的向海明,汧源的李弘芝,离石的刘苗王,祝阿的卢月明,冠军的朱粲,豫章的林士弘,马邑的刘武周,朔方的梁师都,天水的薛举,武威的李轨,江陵的萧铣,魏县的宇文化及,怀戎的高昙成,深泽的魏刀儿,洛阳的王世充,离石的刘季真,江都的李子通,淮南的辅公佑唐高宗时候的陈硕真 武则天时期的白铁余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史思明唐德宗时期的朱泚,李希烈唐末时期黄巢,秦宗权,董昌五代时期:嵩山的朱乙,前蜀的王建,后蜀的孟知祥,桀燕的刘守光,南汉的刘岩,闽国的王延钧,殷的王延政,福州的朱文进,吴国的杨行密,南唐的徐知诰宋朝时期:宋太宗时期的四川的王均宋仁宗时期的蒙赶宋神宗时期的侬智高辽朝时期的辽阳的大延琳,箭笴山的回离保,峰山的萧干北宋徽宗方腊,王庆,田虎北宋灭亡后的张邦昌,刘豫金朝时期的高永昌南宋时期宋高宗时期的兴州的史斌宋宁宗时期的登州的杨安儿 元朝时期东夏的富察万努,锦州的张致,南康的杜可用,新会的林桂芳,玉山的杨镇龙,增城的朱光卿云南地区:南诏的坦绰酋龙,大长和的郑买嗣,大天兴的赵善政,大义宁的杨干真,大理的段思平,大中的高升泰,后理的段正淳元朝末年:天完的徐寿辉,小明王韩林儿, 陈友谅,明玉珍,方国珍,明朝:明熹宗时候邹县的徐鸿儒 明末的大西张献忠,大顺李自成,大周吴三桂,南明的朱由崧,台湾的郑经清朝:金田的洪秀全,河南杨起隆,云南李天极,台湾林爽文,朱一贯民国时期袁世凯,蒙古的哲布尊丹巴,长山的马士伟,林县的韩明玉现代:醴陵的石顶武 只列开国伪帝,后代不列 故只有155位

历史上的伪政权……你知道几个?

历史上的伪政权……你知道几个?老于说历史……闲聊一篇…… 1.新莽政权。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国号“新”。这个政权后来很多历史学家给它正名,和后来的武周非常相似,肯定了新朝的正统地位。 u200bu200bu200bu200b2.玄汉更始帝。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住常安,成为天下之主。 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u200bu200b3.袁术。 袁术据始皇帝玉玺(玺上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占据江淮大地在寿春称帝。 u200b4.桓楚。 东晋末年由楚王桓玄废晋安帝而建立。 404年,以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勤王,楚军不敌,桓玄退出建康,并挟持晋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桓玄败死,桓玄堂兄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408年,桓谦所领导的桓楚政权被刘道规击破。410年,桓石绥在激战中被杀,桓楚王朝灭亡。 5.侯景汉政权。 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 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 6.宇文化及。 公元618年禁卫军兵变,弑君隋炀帝,拥其称大丞相,后率军北归,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立国半年,翌年被窦建德击败擒杀。 7.王世充。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8.安禄山。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9.黄巢。 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10.伪齐。 公元1130年七月,金朝册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 11.后宋。 元末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 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 12.萧铣 西梁宣帝萧詧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西梁靖帝萧琮堂侄,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水,拥有精兵40万,雄踞南方。 13.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14.陈汉。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 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15.郑氏台湾政权。 明郑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成功将台湾改称东都,赤崁地方更名为东都明京,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并以其为国号。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国外称之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称之为东宁省。 16.中华帝国。 1912年共和立宪政体的中华民国成立后,因事权牵掣造成的诸多纷扰对积贫积弱、亟待发展的中国颇为不利,再加上当时的政局乱象及部分中外学者力谏变更国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袁世凯选择效仿当时部分世界列强成熟且主流的政治体制,准备建立相较于中国历代君主专制政体先进的君主立宪政体,原定于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然而多次劝进改变国体、同意帝制的蔡锷密谋反袁,再加上多方势力剿击,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正式宣布,袁世凯也未正式登基便以失败收场,期间对外仍称中华民国。 u200b总体来说,以上历史人物,都是二蹄脚上天不是一般炮,乱事出枭雄……只不过就是时机未成熟,命运不济尔……待续……u200b搞笑篇1947年,石顶武宣告大中华佛国成立,自称是佛国的皇帝,正式登基称帝。并制“黄杏佛旗”为国旗。 四川广安人曾应龙,1985年称帝,建立了“大有国”。当时,计划生育搞得比较紧,“大有国”的口号就是娃儿随便生。 李成福,河南人,1990年,建国万顺天国,自称皇帝,可惜,被3名派出所民警给剿灭了。 待续……u200b 由于历史上未被承认的朝代较多,资料复杂,文章内容并不完整,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补充!非常欢迎!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却真是存在的事件?

刘乾珍,中国最长寿and最神秘老汉,号称自己是乾隆皇帝,活了300多岁,掌握数十亿大清皇家资产,急需资金激活,与另一名自称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弟子万健民合作,最终成功诈骗一名富婆超过4000万元。 受害者郑某某,亿万女富翁,因为钱多花不掉,又想赚更多钱,于是筹划开银行,偶遇金融业大拿万健民,此人 55岁,高中文化,油腻老汉,属吹牛不上税大户。 万健民:妹子,我 是江西 财经 大学毕业,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关门弟子,跟索罗斯吃饭从来不用掏钱,我的小师妹正是索罗斯的老婆,对外国金融体系了如指掌! 郑某某激动了:能帮我开银行赚钱不? 万健民:妹子,你太小瞧我了!哥你说,哥当年参加过越战,干过XX省XX市XX局长,帮国家打过金融战争,认识很多国家级和军方领导,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郑某某:哥,那你快帮我啊! 万健民:小意思!我给你介绍个人,你可要保密! 郑某某:谁啊? 万健民:乾隆皇帝! 郑某某:哪个乾隆皇帝? 万某某:还能有哪个乾隆皇帝,大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皇帝”刘乾珍潇洒出场 咳咳,我是大清乾隆皇帝,吃了长生不老药,活了300多岁,一口气爬十楼,一点不费劲…… 郑某某:竟然是乾隆皇帝!不过你能帮我赚钱吗? 刘乾珍:那是必须的!朕掌握着大清皇家巨额资产,大清的资产全是朕一个人的,说出来不怕吓着你——至少有3000多亿美金。 郑某某:偶滴神啊!真的假的? 刘乾珍:朕金口玉言,你还不信?不过这些资产被冻结了,需要找人投入启动资金,让我去把皇家资产解冻,你就可以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 郑某某:没问题啊!需要多少钱? 万健民:妹子,哥估计过,少说也得上百万啊! 郑某某:小意思,妹子这就给你转账,先转222万元! 刘乾珍:妹子真是痛快人!朕一定不会亏待你! 若干天后…… 万健民: 妹子,我有内幕消息,有一款新理财即将上市,这玩意儿一般人不懂,叫“CD单”,一个月月收益就翻番,一年内保你收益涨10倍!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郑某某:哥,妹子信你!先给我来100万的,已转账! 万健民:好样的!信哥没错! …… 郑某某:哥,再给我来400万的理财!已转账! …… 郑某某:哥,再给我来500万的理财!已转账! …… 若干天后…… 万健民:妹子,你家老王在深圳看中的那块地,不是搞不定吗?咱乾隆皇帝亲自出面,已经搞定了,你给我账户转户1000万元,地很快就是你的了,人家乾隆皇帝只要启动资金,不要地。 郑某某:好!已转账! 若干天后…… 郑某某丈夫王某:老婆,你卡上的钱咋全没了!你知道吗? 郑某某:有啥大惊小怪!我都拿去投资了,很快就翻番,咱赚大了! 王某:啥!投资?投啥资,能投3000多万? 郑某某: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我认识了索罗斯的弟子,还有乾隆皇帝,咱家这回发了! 王某:啥?乾隆皇帝?你疯了吧?看清宫戏看迷了?!乾隆死了多少年了! 郑某某:胡说!人家吃了长生不老药,活得好好的,我亲眼所见! 王某:完了!你这是让人给骗了!新闻早就曝光了,什么“中国皇室家族资产”、“中华民族资产”解冻完全是骗局!!抓紧报警! 近年来类似冒充清朝公主、格格等皇室贵族身份,搞什么“中国皇室家族资产”、“中华民族资产”解冻的骗局层出不穷。如此拙劣到极点的骗局,居然有人当真上档,着实令人哭笑不得,甚至笑掉大牙,却真真实实发生在现代 社会 ,不得不提醒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智商不足及时充值。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大学教授走火入魔在研究让人起死回生,他打起了死人的注意,他拿尸体来做试验,将尸体放在跷跷板上,给尸体注射各种起死回生药。 他还想到了死刑犯,他自己说服了一个即将走上刑场的罪犯参加他的试验,本来这个教授跃跃欲试了,但最后当地法院叫停了他的这个行为。当地法院的说法是,如果这个死刑犯到时真被救活了,怎么办?给他自由吗? 到了60年代,又一个美国教授,他没研究起死回生,他开始研究火鸡的性行为,可能是因为每年都有吃火鸡的节日让这个教授对火鸡发生了浓郁的兴趣。他将用一个母的火鸡模型和一个公火鸡做试验,他将母火鸡的身体分别拆掉,最后只剩一个鸡头,公火鸡依旧兴趣盎然。教授得出结论:火鸡对同伴的每个部位都感兴趣。 你还知道哪些 搞笑 事件?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看了大家写的,突然想起了一篇很久以前看到的新闻!这里就来和大家分享下! 李成福起义事件 这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成福,是河南南阳人氏,读过高中,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返乡种田!但他不甘心做个贫困的农民,想一步登天,想做人上人,于是他开始学习风水之术,自认为这是仙术!当时的农村还是很迷信的,有村民看到李成福懂点风水,于是让他来帮忙看看场子(坟地)。偶然情况下他来到了一个叫老曼场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明末遗址,遗址有块石碑,石碑上有“万历重修”的碑文。 这个碑文启发了他,他觉得自己可以重修建国,变成人上人,不再受苦受累,于是他开始为起义做准备! 李成福自己是李姓,于是他自称是李唐后代,在群众中宣扬起义,开始效果不大,但后来他用高官厚禄来发展成员,比如起义成功了你当宰相、你当将军,过了这村没这店哈!村民们有些穷怕了估计,就信了,于是效果就出来了! 1990年正月初,李成福已万事俱备,于是李成福正式成立“万顺天国”,建都老曼场(之前的那个坟地)。但建国后,李成福并不心急夺取政权,而是等待时机壮大队伍!真是老谋深算!他提出“夺取政权,统稳全球”的口号,在民众之间宣扬复兴自己老祖宗的唐朝,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李成福就发展到了15名成员,拥兵8人!(其中七名是领导层)。 这时李成福觉得实力已够雄厚,于是开始谋划日期起义,李成福查了老黄历觉得“闰七不闰八,闰八动刀杀”,应该在1995闰八月在首都老曼场举行起义,妄想农村包围城市,统一全国,再迁会旧都西安! 一切已准备就绪,李成福就等那天的到来了。可惜天不待他,在他着手修皇宫时,被人口普查发现,当地警方于是在民众口中知道这事,警方高度重视,特地组成专案组解决这个事件,还派出卧底打入其内部摸清其虚实。在得知李成福要1995年闰八月起义时,民警认为应该快速遏制住,于是派出三名民警给予抓捕。李成福一伙还没等到1995年就被这三名民警团灭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其实没有。李成福的儿子在李成福被抓后,继承了他父亲的霸业,但没过多久又被数名民警剿灭了,父子俩重建大唐的梦彻底破碎了!这件事才彻底告一段落! 我来给大家介绍几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超级 搞笑 的事情,参与的双方正是进行全球争霸的美苏双方。而事情的真伪大概已经尘封在 历史 的迷雾下,需要各位自己去判断。谁的马桶更高级? 赫鲁晓夫初次访问美国,一时腹内绞痛,就去了趟美国厕所。蹲下解决完毕,却发现这马桶会自动喷水,喷完后,还有一只手从马桶侧面的按门弹出,仔细擦拭干净。赫鲁晓夫大呼意外,惊叹美国在个人卫生领域已经碾压苏联。这绝对不行,赫鲁晓夫回国后,严令苏联优秀工程师研制更先进的自动化马桶。随后,肯尼迪访苏,急不可耐的美国总统决定好好羞辱下苏联,抽空去了趟苏联厕所,发现苏联马桶也会伸出一只手,而且这只手更加灵活,贴合度更好。于是肯尼迪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坐下,终于马桶下面发出了强烈俄式口音的英语: 到底有完没完了! 马粪跟牛粪谁更臭? 肯尼迪跟赫鲁晓夫都是直爽的人,双方私下沟通根本不顾及什么外交辞令。古巴导弹危机刚结束,苏联在这场争端里因为实力不济主动妥协,赫鲁晓夫也因此很没面子,随后赫鲁晓夫却极大度的邀请肯尼迪访苏,名义上是避免全面核战争爆发,加强沟通。肯尼迪来到苏联后,照例参观了著名的克里姆林宫,走到有几百年的 历史 的餐厅,看着满目琳琅银质餐具,却不合时宜的说: 这里味道有点迂腐 。赫鲁晓夫不开心了,他知道肯尼迪是牛仔出身,于是说: 那也比马粪好闻,马粪才是天下最难闻的东西 。肯尼迪知道赫鲁晓夫是农夫出身做过牛场养殖工人,于是反唇相讥: 不,天底下最难问的是牛粪 。这便是著名的“厨房辩论”。 历史 上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让我们来列举一二。 第一个故事,孔融想必大家都知道,毕竟三字经里就有,融四岁,能让梨,而孔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六岁,小儿子有五岁,有一天,孔融在午休,小儿子就偷了孔融的酒来喝。大儿子就对小儿子说:你喝酒之前怎么不先行礼呢?小儿子回答道:这酒是偷来的,当然不用行礼呀。 第二个故事,钟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钟毓,小儿子叫钟会,钟繇的名气自然很大,他的这两个儿子的名气也很大,在他们十几岁的时候,曹丕也听说他们两个,就对钟繇说:你的那两个儿子听说很了不起,让他们来见见我吧。钟毓和钟会就一起去见曹丕,钟毓的脸上有汗,曹丕就问,你为什么出汗呀?钟毓回答说:我因为战战惶惶,汗自然就出来了。而曹丕看到钟会脸上没有汗,就问:那你为什么不出汗呀?钟会说:我因为战战栗栗,所以汗就不敢出来了。 第三个故事,我们知道灭蜀的是钟会与邓艾,但邓艾说话有点结巴,每次说话的时候都会说“艾艾”,司马昭有一天就打趣邓艾说:你一直说“艾艾”,那到底有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其实也只有一个凤。第四个故事,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曹丕是他的好友,王粲生前特别喜欢听驴叫,王粲的葬礼上,曹丕也参加了,他对那些平时一起玩的朋友说:王粲最喜欢听驴叫了,我们每个人都学一声驴叫来送送他吧,于是来参加王粲葬礼的人每人都学了驴叫。 分享一个关于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吧! 传说彭祖活了800多岁,还向汉武帝传授了长生不老的秘方,秘方就是经常食用一种叫做“甘露”的宝贝。于是这种东西成了封建统治者的至宝,他们都认为那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它个个能活800岁。因此,帝王们梦寐以求,称它为“天酒”、“神浆”。有些帝王还以甘露命名年号,比如汉宣帝、苻坚等,一听说有甘露下降,马上改做年号。汉武帝为此大兴土木,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承露盘,类似的东西清乾隆皇帝也建过,还保留至今。 那么,甘露真有此神效吗? 答案是:不但没有效,而且可笑。为什么呢?其实被誉为“神灵之精,仁瑞之泽”的甘露,只不过是蚜虫的排泄物。其实甘露之迷在古代早已发现,明代学者杜镐是最早揭开这个秘密的人,他说 “此多虫之所,叶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虫之尿也” 。蚜虫排泄的甘露,俗称蚜蜜。据现代化学分析,它含有较多的转化糖、甘蔗糖、松子糖等。碳水化合物占百分之七十左右,还有少量的糊精和蛋白质。这种甘露有一定的滋补功效,但如果说是能够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只能说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而且蚜蜜能引来昆虫,繁殖细菌,危害农作物。 封建帝王把蚜虫的一泡屎尿,当作天赐神物,日思夜想,实属荒唐可笑。 前些天,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去世了,就说一个有关老布什的吧,老布什当年差点被日本人做成关东煮。那还是二战时,老布什是美国的飞行员,专门开轰炸机给日军送炸弹。 在1944年9月,老布什开着飞机从航母起飞,执行例行的轰炸任务,当时老布什只有二十岁,据推测,他可能是美国最年轻的海军飞行军官,也是美国参加过二战的最后一名总统,现在他一死,那就没有了。 且说他这一次起飞是去轰炸小笠原群岛的父岛,这是日军的一个通讯据点,老布什的任务是摧毁岛上的无线电塔。 抵达之后,这个岛的防空十分严密,炮火极为密集,很快,飞行编队就遭到重创,老布什开着已经冒炮的飞机击中无线电塔,然后打开舱门跳伞。掉落到海里后,被潮水送到了父岛。 父岛在日本人手里,如果留在岛上,肯定要当俘虏,所以,老布什决定从海里游回去,这时候,他恰好发现了美国海军扔下的一个救生筏,他趴在救生筏上朝着父岛的反方向游。这一段经历在老布什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记忆,一度他觉得没有希望了,给自己的妻子芭芭拉写绝别信。可就在这时,他碰了自己人的潜艇,从而死里逃生 他就此认为,自己是再活了一次,一定是上帝的旨意,自己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搞不好,老布什的总统梦就是从筏子上产生的。 而后面他才知道,自己何止是逃出了生天,还避免成为日本人的食物。当时一起跑伞的美国兵中,除了他之外,都成了俘虏,这些美国兵被抓了后,被日本外科医生肢解后当成食物,煮熟吃了。父岛的指挥官叫立花芳夫,他最喜欢做人肉火锅。当然,这个说起来不 搞笑 ,而是很恐怖。但后面这件事情就有点 搞笑 了。 到了1990年,布什访日,日本首相请他吃饭,上的是日本最有名生鱼片,也不知道布什吃不惯,还是突然想起当年自己差点被日本人做成肉片涮火锅,一下没忍住,哇的一声全吐了出来,正吐在日本首相身上。 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准备封禅泰山,齐州历城县令杜丰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 此人脑回路清奇:皇帝的车驾从这里过,肯定排山倒海,人山人海,人一多难免就有意外。于是乎,派人做了几十副棺木放在行宫里。 御史下来检查工作,看到这些棺木,大怒:皇上来泰山封禅是国家大事,祈求天下太平。做这些棺木是什么意思,咒圣上一行早死早超生吗? 派人捉拿杜丰,杜丰吓得面无人色躲到老婆的床底下,谎称自己已经病死了,经人斡旋,这件事才算过去。杜丰的儿子杜钟,脑回路较他爹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任兖州参军,上司让他负责皇帝车驾的粮草。 他和他爹想一块儿去了:凡事得提前有个准备,省得到时候抓瞎。说干就干,他把2000石粟、豆全部倒进大锅里煮熟了,然后存放到地窖里趁热封起来了。这样圣驾的马料问题就“完美”解决了。 可谁知道当时气候炎热,等到皇帝车驾到的时候,2000石粟豆早已“皆臭败矣”。这样一来,杜钟可吓坏了,人家可没像他爹那样躲他娘床底下,而是准备自杀,不过自杀的方式挺特别。 命令随从买了半升半夏,和羊肉一块儿煮了,准备吃了毒死自己,不想,不但没有发挥药力反而长胖了不少。 时人云:非此父不生此子 要说 搞笑 却真实存在的 历史 事件,清王朝的广东总督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表现绝对算一个。 他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八年,出为陕西兴安知府,历山西雁平道,江西盐道,云南按察使,湖南、甘肃,广东布政使。二十八年,擢广东巡抚。咸丰元年,歼罗镜会匪吴三,加太子少保。二年,歼罗镜匪首凌十八,加总督衔,署总督,寻实授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可以说,叶名琛都算当时清代官员里精英中的精英了。论出身,他是最正宗的科举出身饱读圣贤书的儒家精英。论升官,10年不到连跳9级,升到省级大员,这还包括丁忧守制的27个月。论功绩,平罗镜吴三、凌十八起义军。 可就是这样一个清代传统官员,在处理与英法等国的关系时,竟无比的 搞笑 ! 在开战之前,英方几次要求入城会晤都被叶名琛拒绝,难得被接见一次却是在广州城外河边的仓库上,原因是叶名琛认为区区公使怎么可以与朝廷一品大员相提并论。除去这种充满了清朝特色的“歧视”,英方提出的修约要求等照会也被叶名琛用笔头功夫糊弄了过去。之后发出的照会更被叶名琛以有空到期再议的拖字诀接着糊弄。叶名琛事后上奏给咸丰的夹片里则体现了他对这一技俩的得意:叶名琛他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看似给洋人留了念想,让其心存侥幸,这样就可以一直这么糊弄推诿下去。叶名琛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听说了当时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但他得到的消息居然是英方惨败!俄国向英方来讨要赔款:“(俄军军舰)俱系来香港,向英吉利国夷人,索取前许之兵费(赔款)”。于是他“巧妙”的将这件事和英方要求入城联系起来,自以为明白了洋人为何要入城的原因:在他的想象中,英国人之所以苦苦要求入城,是因为欠了俄国人七千多万赔款。英国人打算在广州征这笔钱,所以必须入城以便勒收赔款! 至于当时印度爆发了了土兵起义,结果旋遭英军镇压。叶名琛得到的情报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伊(英国)属国孟加拉作叛,彼军(英军)战败”。英军战败也就算了,他得到的情报还是“全军覆没”,不仅全军覆没,甚至还“亡一大帅,或谓亡一驸马”。 于是,叶名琛将如此一个列强环肆,准备动手或者已经动手的险恶境地,看成是英国处境险恶,法国中立,俄国逼英国债的状态。他由此得出结论:英国断然不可能进行对广东的大规模武力介入。小规模武力介入也只会有香港驻军。那么在兵力,后劲都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只要再和英国人玩拖字诀,那么胜利似乎指日可待。结果1856年12月28日,英军会同法军发动了进攻。当时,兵勇衙役逃散一空,叶名琛仍然在署内淡定地处理文件,并称:“只此一阵子,过去便无事。”他内心里还以为这是洋人的“垂死挣扎”,后经所谓“多方劝说”才避入旧城。次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期间,叶名琛的部属广州将军穆克德纳和广东巡抚柏贵避开叶名琛,并发布告示试图“两国议和”。叶名琛态度很值得玩味的并没有反对,只是坚持“不许入城”,最多给洋人一些银子。1月5日,英法联军搜寻广州各衙门,捕获叶名琛,送上军舰。直到此时,他还保持钦差大臣的派头和威势,准备与英法专使进行谈判(当然是妄想)。此后,他被送往印度像猴子一样给人展览,他自己则大言不惭的自称为“海上苏武”,结果死于印度(一说是吃不惯咖喱等异域食物而死) 时人总结并讥讽叶名琛此期间的所作所为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说一次 历史 上最奇葩、最 搞笑 的造反行动吧!你绝对想象不到。 造反是个大事情,就算没有周密的计划,也应该有个口号有个退路啥的,不可能活的好好的,一拍屁股就去造反了——还真有这种情况。 这事儿发生在唐敬宗时期,主人公名叫 张韶和苏玄明 。 张韶,是个底层公务员。唐朝的宫廷里有一个机构,是专门印染织物的,张韶就是里面的役工。说实话,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但是,他有个好朋友,名叫苏玄明。 这位是个算命先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算命先生。 不过,天底下算命的多了,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没几个人瞎琢磨。 苏玄明不一样,他不想碌碌无为的过日子!于是, 他开始给好朋友张韶挖坑。 苏玄明的这个坑,挖的有点大。他想着如果张韶当了皇帝,自己不就能混个大官当当了?(很奇葩的脑回路,想当皇帝自己上呗!) 总之,苏玄明找到张韶,神神秘秘的说:“老张啊!出大事了。” 张韶一脸蒙圈,大早上刚起床,没刷牙没洗脸的,别吓唬我啊! 苏玄明说:“昨天晚上我闲着没事,给你算了一卦,结果呢, 卦上说你能坐到皇上的宝座上!而我会坐在你的对面,咱们两个会一起享受御宴!” 这要是一般人,直接一盆洗脸水浇苏玄明头上了!说这种话,那可是大逆不道。不过,张韶似乎脑回路也很清奇,和苏玄明凑一起真是绝配。 张韶很感兴趣 ,尤其是他经常出入皇宫,知道最近皇上有点“不务正业”。(马球) 唐敬宗很喜欢玩马球,经常在皇宫里搞比赛,自己亲自参与。比赛结束,还兴致勃勃的颁个奖、赏赐个礼物啥的。显然,他是迷上打马球了。 按照苏玄明的意思,既然皇上不务正业, 张韶组织几个人造反,是合情合理的啊! 于是,他们还真像模像样的准备了,而且,还真的找到了一百来号人帮忙!(这些人都怎么想的?不知道这是造反啊……) 总之,造反这一天,张韶把兵器和人员藏在平时装染草的大车里,兴高采烈的哼着小曲就来到了皇宫门口。张韶这时候有些飘飘然,可能是觉得马上就能当皇帝了,很激动。 但是皇宫守卫还是正常的,这大车一路走来“嘎吱嘎吱”的声音,似乎装了不少货啊!有必要检查一下。 张绍一看情况不妙,抽出刀来就把皇宫守卫杀了。然后,和苏玄明一起, 带领着兄弟们杀进了皇宫。 此时的唐敬宗还在认真进行马球训练,一听有人造反,杀进了皇宫。赶紧骑马跑到左军处暂时躲避一下,看看情况。 张韶和苏玄明呢?因为熟悉路线,轻轻松松的就来到了空无一人的清思殿。张韶看着眼前的宝座,和桌子上唐敬宗没来得及吃完的御膳,仰天感慨: “我当上皇帝了!” 于是,张韶坐上龙椅,苏玄明坐在了对面,开吃! 苏玄明真是神机妙算,居然真把这个场景算出来了。不过,他似乎忘记算了,吃完该干嘛? 对啊?吃完该干嘛?这伙人陷入了沉思当中。 张韶总算明白过来了,啥造反啊,这就是个大坑!嘴上的油还没擦干净,就招呼着兄弟们赶紧跑……来不及了,这么好的机会,皇宫守卫和各路大将军怎么能错过?他们纷纷赶来,杀反贼立功! 很快,在正规军的包抄下,张韶苏玄明的造反被镇压了,所有人都被乱刀砍死。 史上最奇葩、最 搞笑 的造反活动,就这么结束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是什么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采用科举选拔官员,通常来说一个政绩出色才会得到统治阶层赏识,进而步步高升,不过有的人却能另辟蹊径,能靠踢球做到太尉,也可以靠拍马屁担任内阁大臣,今天所说的更为奇特,因为擅长搓麻将而位极人臣。提起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腐朽、落后,故步自封,导致中国长期落后,民众受列强凌辱,然而每一个王朝都曾有辉煌时刻,康乾盛世年间,国家富足,百姓生活安定,许多外邦人士纷纷前来膜拜天朝国威。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人的努力下,清朝经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只不过任何一个王朝在巅峰过后往往会迅速衰败,短短几年清朝一步步走向深渊,溥仪登位时,清朝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也走到了尽头。后世许多人都想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导致清朝迅速覆灭呢?曾经无比强盛的王朝真的只是因为抵挡不住列强侵略而早早灭亡嘛?有人说一个王朝的衰落总是由内部腐败引起,整个王朝外表看起来强大,“天朝上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大行为,导致清朝盲目自信,认为所有国家都不如自己,见识不到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导致科技文化领域大大落后,而落后势必要遭到惩罚。除了腐败这个问题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朝后期,统治者失去了实权,大权实际被不懂朝政的慈禧掌控。任何一个王朝的败亡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清朝是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全方面落后,很多人都把这种责任归咎到统治者身上,人们始终不愿相信为什么同样的难题,到了溥仪身上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实际上溥仪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很多重大决定都是慈禧最终拍板,溥仪就这样成了一个无能的人,大清国在他手上走向了尽头,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溥仪十分痛恨一个人,他就是奕劻。自从咸丰年间开始,奕劻逐渐掌握大权,五十多年安安稳稳,尤其是晚清时候,深受慈禧老太后喜爱,当时很多重要决定都是慈禧与奕劻商议之后下达,虽然同是皇族成员,奕劻却没什么文化,单单能写得一手漂亮字。为了讨好大清实际控制人,奕劻还把麻将传到紫禁城,当时清朝内忧外患,对于这一切慈禧并不担心,反而对麻将十分感兴趣,常常找奕劻打两圈,为了凸显慈禧“技艺超群”,奕劻故意输给她,讨她欢心。这些小伎俩把慈禧哄得十分开心,经常对人说满朝文武只有庆亲王最贴心,有了这尊大神在背后支持,加上奕劻左右逢源,逐渐在官场上混出了一番名堂,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引来了溥仪记恨,大骂清朝就是毁在奕劻这样的人手里。奕劻在朝中目中无人,大肆收敛钱财,清朝末年财政问题十分严峻,作为大臣理应为国家分忧,但是以奕劻为首的一些大臣置国家与不顾,只想着自己。为了大肆敛财,奕劻私自买卖官职,完全把科举选拔抛之脑后,只要有钱就能做官,因此许多无能之人都成了朝廷大臣,不仅影响了国家安危,也败坏了官场风气。每当奕劻过生日的时候,总会大力操办庆典,别有用心的官员们看到了巴结的机会,不远万里送来礼物,据说70大寿的时候,奕劻收到了价值两百万白银的礼物。似乎另一个和珅就要来了,不过和珅至少收完钱还能办事,奕劻却只想着中饱私囊,不仅不为国家处理,还违背道德,沦落到与袁世凯为伍,帮助他逼迫溥仪退位,这也导致溥仪对他恨之入骨。溥仪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主,奕劻拿了袁世凯好处以后,私自联合贵族强行让溥仪交出权力,一手摧毁了大清控制权,身为皇室成员,奕劻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叛国”行为。1917年,享尽荣华富贵的奕劻在天津去世,可以说清朝灭亡与他有很大关系,在其死后溥仪拒绝给他追封谥号,在载沣等大臣强烈要求下,不得以只好同意,时隔多年以后奕劻墓地被人盗掘,生前积攒下来的财富丝毫不剩下,想来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谁能给我一个秦朝的时间轴!急!详细完整,重要事件都得有,我历史课需要!急!各位大神救命哦

(一)(~)(八年):周,史称。秦受封为诸侯,始立国。公元前762年(四年):迁至汧、渭之会,筑城邑。公元前753年(文公十三年):初设记事。(文公十六年):伐戎,地至岐。(宪公二年):徙平阳,伐荡社。(出):弗忌等立出子。(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建县。(武公二十年):武公死,用六十六人。(德):徙都于雍。(宣公四年);与晋大战河阳,获胜。(成):粱伯、芮伯朝秦。(穆公元年):伐茅津戎,获胜。(穆公五年):伐晋,战。(穆公九年):送晋公子归国,晋许秦河西八城。(穆公十年):晋背约,不给秦。(穆公十三年):晋发生.向秦借粮,“”。(穆公十四年):,向晋借粮,晋拒绝。(穆公十五年);与晋战于韩.虏.晋献。(穆公十六年):在河东置官司。(穆公二十年):灭梁、芮。(穆公二十二年):迁陆浑之戎于。(穆公二十三年):迎公子于楚。(穆公二十四年);送晋公于归晋,立为。(穆公三十年):秦助晋攻郑,单独撤兵。(穆公三十二年):秦发兵越晋攻郑.(穆公三十三年),秦攻郑未成,灭滑,晋于肴大败,虏秦三将。公元前625年(穆公三十五年):秦伐晋,战彭衙,不利,归。(穆公三十六年),秦伐晋大胜,取及鄗,封肴尸而还。(穆公三十七年):晋伐秦围邧;秦伐大胜,“开地千里”,天子使贺以。(穆公三十八年):秦取鄀。(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卒,以一百七十七人为殉。(康公元年);秦送公子雍归晋,晋败秦师于。(康公二年):秦伐晋,取。公元前617年(康公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康公六年):秦伐晋,取羁马.并败于。(共公元年):晋侵宋,求成于秦,秦弗许。(共公二年):伐晋围焦。(桓公三年):晋伐秦,杀秦谍。公元前594年(桓公十年):秦伐晋,战于辅次。(桓公):与楚、宋、陈人盟于齐。(恒公二十二年):与白狄伐晋。公元前580年(桓公二十四年):与晋夹河而盟,归而背盟,与翟谋攻晋。公元前578年(桓公二十六年);晋率各国兵伐秦.败走,至于麻燧。公元前564年(景公十三年):秦伐晋。公元前563年(最公十四年):晋伐秦。公元前562年(景公十五年):使庶长鲍伐晋救郑,败晋于栎。公元前561年(景公十六年):与楚伐宋。(景公十八年):晋会请侯伐秦,败秦师于棫林,公元前550年(景公二十七年):至晋,旋即背盟。(景公三十六年),针逃至晋,后又归秦。公元前506年(衰公三):楚国至秦求兵伐吴。(哀公三十二年):秦发兵五百乘救楚,大败吴师。(厉公一年);蜀人来赂。(厉公六年):来赂。(厉公七年);义渠戎来赂,緜诸乞援。(厉公十年):庶长将兵拨魏城。(厉公十四年);晋人、来赂。(厉公十六年):伐.取王城。(厉公二十年):厉公率兵与緜诸战。(厉公二十六年);攻南郑。(厉公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躁公二年):南郑反。(躁公十三年):义渠戎攻秦,至。(怀公四年):庶长鼂与大臣围怀公迫其自杀,立孙灵公。(灵公七年):与魏战少梁。公元前417年(灵公八年):修城于河频。(灵公十年):城籍姑.补庞城。(简公二年);与魏战,败于郑下。(简公三年);魏围秦繁庞。(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魏伐秦,筑临晋元里。(简公七年):初租禾。魏伐秦至郑而还。(简公十四年):伐魏,至阳狐。(惠公五年):伐緜诸。(惠公七年):魏败秦于汪。(惠公九年):伐韩,取六邑。(惠公十年);与魏战。(惠公):攻魏之阴晋。(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郑。(出子二年);秦庶长迎献公于河西而立之。(献公元年):止人殉。(献公二年):徒都。(献公七年):初行市。(献公十年);设户籍相伍。(献公十四年):与赵战,败绩。(献公十九年):战败韩、魏于洛阳。(献公二十一年):胜魏于石门。(献公二十二年):攻魏少粱。(献公二十三年);胜魏,虏其将公孙痤。(孝公元年):韩、魏伐秦。入秦。、伐,斩戎之獠王。(孝公三年):用。(孝公四年):败韩师于西山。(孝公六年):以为。(孝公七年):与魏社平。(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孝公十年):以为,将兵围魏。(孝公十一年):城商塞。商鞅围魏.降之。(孝公十二年):徙都咸阳。初聚小邑为县。开。(孝公十三年);初在县设秩史。(孝公十四年);初为赋。(孝公十九年):城。(孝公二十二年):商鞅伐魏.虏公于卬。鞅封于商。(孝公二十三年):与魏战岸门,虏魏错。(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诛商鞅。(二)(~)(惠文):楚、韩、赵、蜀朝秦。(惠二年):初行圆钱。(惠三年):攻取韩之。(惠文年):犀首为,为客卿。(惠六年):魏献阴晋,更名宁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惠文年):与魏战,虏龙贾,斩首八万。魏献。(惠文王九年):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围焦降之。(惠文王十年):始置丞相。为相。魏献上郡十五县予秦。(惠文王十一年):义渠君称臣。更名少梁为。归还给魏焦、等地。(惠文王十二年):初腊。与楚、燕、齐、魏等参加葬仪。(惠文王十三年):惠称王。(惠文王更年):率兵攻魏。(惠文王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相会于啮桑。(惠文王更元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免相。(惠文王更元六年):攻取韩之鄢地。(惠文王更元七年):为相。韩、赵、魏等五国攻秦,不胜而回。(惠文王更元九年):灭蜀。取赵中都、()。(惠文王更元十年):取韩之石章,败赵将泥(一作英)。(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义渠,得二十五城。(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攻赵,虏赵将,攻取蔺。(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长击楚阳,虏其将屈□。又攻中,置。楚攻至蓝田。(惠文王更元十四年):伐楚取召陵。(陈)庄侯来降。助魏伐卫。(武):与会临晋。伐义渠、丹、犁。诛庄。张仪至魏。(武王二年):、甘茂为左。张仪死于魏。(武王三年):与会临晋外。甘茂、庶长封伐。(武王四年):始置将军。为将军。拔韩宜阳。渡河在武遂筑城。魏太子来朝。八月,武王死,族盂说。(昭襄):归韩以武遂。(昭襄王二年):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为逆皆诛。(昭襄王三年):与楚在黄棘。王加冠。(昭襄王四年):攻遂,晋之蒲阪、、封陵。齐、魏、韩共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去。(昭襄年):、太入秦朝见。复与魏蒲阪。(昭襄王六年):蜀侯□反,定蜀。庶长奂伐楚。质于齐。(昭襄王七年):攻克楚新城,将景缺。樗里疾卒。(昭襄年):齐盂尝君入秦为相。被骗入秦。(昭襄王九年):盂尝君归齐。楼缓为秦相。齐、韩、魏联军攻秦至。秦攻楚,大败楚军。(昭襄王十年):齐、韩、国继续攻秦。还魏河外及封陵。(昭襄王十二年):免楼缓,用为相。予楚粟五万石。(昭襄王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攻新城。吕礼奔魏。(昭襄王十四年):大胜韩、魏联军于,拔五城,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昭襄王十五年):攻魏拔垣,复又放弃,攻韩。(昭襄王十六年):攻韩取宛,封公子市()于宛,封()于邓。(昭襄王十七年):复占垣。(昭襄王十八年):伐魏取六十一城。魏献河东地四百里,韩献武遂地二百里。(昭襄王十九年):十月,秦与齐同时称“帝”。后复去。(昭襄王二十年):约赵、齐、楚、韩、魏五国攻秦,无功而散。(昭襄王二十一年):攻韩夏山,攻魏。魏献。(昭襄王二十二年):与赵、楚。率兵伐齐,得,设九县。(昭襄王二十三年);秦与燕、赵、韩、魏攻齐。(昭襄王二十四年):攻,取陶。昭襄王与相会。攻魏取林,军逼大粱。(昭襄王二十五年):与韩、魏盟。(昭襄王二十六年):攻赵。(昭襄王二十七年):攻楚取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攻赵,取代、光狼。(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赵会盟。白起率兵攻楚取鄢。(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拔楚都郢,焚,取,至洞庭。楚于陈。公元前277年(昭襄王三十年):攻楚黔中、巫郡。(昭襄王三十一年):楚夺回十。秦攻取魏二城。公元前275年(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占。公元前274年(昭襄王三十三年):攻取魏蔡、等四城。(昭襄王三十四年):战赵、魏于韩之,赵、魏败,秦占。魏献南阳。(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助楚、韩、魏伐燕。(昭襄王三十七年):客卿灶攻齐,取寿、刚,予穰侯。秦中更胡伤攻赵之阏与,赵将大破。(昭襄王三十九年):绾收取魏之怀。(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攻魏邢丘。用为相。(昭襄王四十二年):攻取赵三城及韩之少曲、。(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昭襄王四十四年):攻太行之南阳,断韩本土与之路。(昭襄王四十五年):攻韩,取野王等十城。大战赵。(昭襄王四十六年):续战。攻取韩缑氏、纶。(昭襄王四十七年):大胜,白起坑降卒四十万。(昭襄王四十八年):取赵之、太原,并攻邯郸。生于邯郸,初名。(昭襄王四十九年):续攻邯郸。任为河东守,为将军。(昭襄十年):魏、楚救赵。降赵。白起罪迁阴密。(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周王赧卒,周嗣绝,(昭襄王五十二年):、死。(昭襄王五十三年):攻魏河东。攻取秦之陶。(年):昭襄王卒。十月,王即位,:三日即卒。(庄襄年):为相。灭。攻。(庄襄王二年):攻魏高都、波,攻取、新城等三十七城。(庄襄王三年):全占韩之。平定之乱,重建。会五国兵攻秦。五月,庄襄王卒。(三)(~)(元年):即位,年十三岁。尊为仲父。(二年):攻魏取卷。公元前244年(三年):蒙骜攻城,攻魏的畴、有诡。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天下疫。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公元前242年(秦始皇五年):蒙骛攻魏之等二十城。建。(秦始皇六年):攻魏取。将迁到野王。赵、楚、魏、燕、韩五国攻秦至蕞。公元前240年(秦始皇七年):攻取、孤、庆都,魏之汲。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攻赵,后反叛;秦王派兵讨伐,死。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行。叛乱,即平。攻魏首垣、、衍氏。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免相。大索,逐客,涑,止逐客。用事。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攻赵取阏与等。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十二年):助魏攻楚。吕不韦自杀。公元前(秦始皇十三年):攻阳、武城,杀赵将扈辄。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赵将大败秦将桓齮于肥。入秦,被逼自杀。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攻赵,为所败。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魏献丽邑,韩献南阳,秦派为南阳假守。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攻韩,俘,建立。公元前(秦始皇十八年):、率兵攻邯郸。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大破,俘,赵公逃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辛胜在西败燕、代联军。派荆柯入秦刺秦王。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攻克蓟,迫燕杀。。攻楚。秦之叛。徙郢。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攻,决河水灌大粱城,出降。设、、。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设上谷、。、攻楚,为所败。公元前(秦始皇二十四年):攻楚大胜,攻入,俘。又攻江南,设。公元前(秦始皇二十五年):攻,俘燕。又攻代,虏代。(秦始皇二十六年):王贲攻齐,俘。至此六国皆亡。建立,称。公元前(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巡游,巡行北地。开始修驰道。公元前(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派徐市入海求仙。南征,修凿。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在击始皇未中。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微行咸阳,兰池遇盗,武士击杀之。大索二十日。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第四次巡行。率兵三十万伐匈奴,并开始修建长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遂匈奴,设三十四县。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发五十万罪徒戌。秦始皇下令“”。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秦始皇下令“坑儒”。进谏,被斥至上郡。建造并皇陵。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迁三万户至北河、。落,上刻“死而地分”。有人传言:“今年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卒于。时年五十岁。矫诏。公元前209年(一年):继位为二世皇帝。七月,、在。项羽、刘邦等奋起响应。公元前208年(二年):七月,项羽大败于。十二月,“大战”。公元前(三年):七月,向项羽投降。向刘邦投降,秦亡。

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是哪个?

哪位皇帝都不应该背锅的,清朝的灭亡是从闭关锁国时注定的,当年的中国不缺能人,但当时缺少与外国沟通的机会,而且以上国自居,自我封闭导致科技落后,最终被人家给消灭了,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当当时的清朝走向末路,再加上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与外国打又打不过,逃也没处去,这才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实际上清朝真正灭亡的原因是,清朝的体制已经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当时的朝野上下,有能力的人做不了主,没能力的人有话语权,这是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位大臣,清朝的灭亡还要提前。而且清朝时期毕竟是帝制,与外国打仗虽然有胜败,也割地赔款了,但最终导致清朝覆灭的还是其帝制,外国的先进思想传入国内,百姓中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封建社会、帝制社会的腐朽,这才发动变法,想要改变中国,当年的戊戌六君子不就是因为此?但当时的清朝已经腐朽不堪,就跟扶不起的阿斗一样,已经注定走向灭亡了,只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袁世凯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山先生回国救国等等一系列爱国志士的努力下,清朝彻底灭亡了,咱们国家也迎来了新的时代。至此,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国家开始进入漫长的战争时期,而这个分界线就是1912年,之前清朝还在,之后大清就忘了。而清朝灭亡的锅,哪一个皇帝也不需要背,要怪就只能怪慈禧,如果他早早退位,清朝仗着当时的国力,早早的开通通商口岸,还是有很大几率翻盘的。但现在说啥子都没有用了, 清朝灭亡了, 咱们国家也迎来了新时代,他怎么亡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现在老百姓过得非常好,记住这点就可以了。

本人喜欢春秋战国史,尤其喜欢这段历史的军事,很想知道秦人的崛起,因为相关资料真的少之又少。

公元前770年 (秦襄公八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秦受封为诸侯,始立国。公元前762年 (秦文公四年):迁至汧、渭之会,筑城邑。公元前753年 (文公十三年):初设史官记事。公元前750年 (文公十六年):伐戎,地至岐。公元前714年 (宪公二年):徙平阳,伐荡社。公元前703年 (出公元年):大庶长弗忌等立出子。公元前688年 (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建县。公元前678年 (武公二十年):武公死,用六十六人殉葬。公元前677年 (德公元年):徙都于雍。公元前672年 (宣公四年);与晋大战河阳,获胜。公元前663年 (成公元年):粱伯、芮伯朝秦。公元前659年 (穆公元年):伐茅津戎,获胜。公元前655年 (穆公五年):伐晋,战河曲。公元前651年 (穆公九年):送晋公子夷吾归国,晋许秦河西八城。公元前650年 (穆公十年):晋背约,不给秦河西之地。公元前647年 (穆公十三年):晋发生灾荒.向秦借粮,秦兴“泛舟之役”。公元前646年 (穆公十四年):秦发生灾荒,向晋借粮,晋拒绝。公元前645年 (穆公十五年);与晋战于韩.虏晋惠公.晋献河西之地。公元前644年 (穆公十六年):在河东置官司。公元前640年 (穆公二十年):灭梁、芮。公元前638年 (穆公二十二年):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公元前637年 (穆公二十三年):迎晋国公子重耳于楚。公元前636年 (穆公二十四年);送晋公于重耳归晋,立为晋文公。公元前630年 (穆公三十年): 秦助晋攻郑,后秦单独撤兵。公元前628年 (穆公三十二年):秦发兵越晋攻郑.公元前627年 (穆公三十三年),秦攻郑未成,灭滑,晋于肴大败秦军,虏秦三将。公元前625年 (穆公三十五年):秦伐晋,战彭衙,不利,归。公元前624年 (穆公三十六年),秦伐晋大胜,取王官及鄗,封肴尸而还。公元前623年 (穆公三十七年):晋伐秦围邧;秦伐西戎大胜,“开地千里”,天子使召公贺以金鼓。公元前622年 (穆公三十八年):秦取鄀。公元前621年 (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卒,以一百七十七人为殉。公元前620年 (康公元年);秦送公子雍归晋,晋败秦师于令狐。公元前619年 (康公二年):秦伐晋,取武城。公元前617年 (康公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公元前615年 (康公六年):秦伐晋,取羁马.并败晋军于河曲。公元前608年 (共公元年):晋侵宋,求成于秦,秦弗许。公元前607年 (共公二年):伐晋围焦。公元前601年 (桓公三年):晋伐秦,杀秦谍。公元前594年 (桓公十年):秦伐晋,战于辅次。公元前593年 (桓公十一年):与楚、宋、陈人盟于齐。公元前582年 (恒公二十二年):与白狄伐晋。公元前580年 (桓公二十四年):与晋夹河而盟,归而背盟,与翟谋攻晋。公元前578年 (桓公二十六年);晋率各国兵伐秦.秦军败走,至于麻燧。公元前564年 (景公十三年):秦伐晋。公元前563年 (最公十四年):晋伐秦。公元前562年 (景公十五年):使庶长鲍伐晋救郑,败晋于栎。公元前561年 (景公十六年):与楚伐宋。公元前559年 (景公十八年):晋会请侯伐秦,败秦师于棫林,公元前550年 (景公二十七年):至晋会盟,旋即背盟。公元前541年 (景公三十六年),秦公子针逃至晋,后又归秦。公元前506年 (衰公三十一年):楚国申包胥至秦求兵伐吴。公元前505年 (哀公三十二年):秦发兵五百乘救楚,大败吴师。公元前476年 (厉公一年);蜀人来赂。公元前471年 (厉公六年):楚人来赂。公元前470年 (厉公七年);义渠戎来赂,緜诸乞援。公元前467年 (厉公十年):庶长将兵拨魏城。公元前463年 (厉公十四年);晋人、楚人来赂。公元前461年 (厉公十六年):伐西戎大荔.取王城。公元前457年 (厉公二十年):厉公率兵与緜诸战。公元前451年 (厉公二十六年);左庶长攻南郑。公元前444年 (厉公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公元前441年 (躁公二年):南郑反。公元前430年 (躁公十三年):义渠戎攻秦,至渭南。公元前425年 (怀公四年):庶长鼂与大臣围怀公迫其自杀,立孙灵公。公元前418年 (灵公七年):与魏战少梁。公元前417年 (灵公八年):修城于河频。公元前415年 (灵公十年):城籍姑.补庞城。公元前413年 (简公二年);与魏战,败于郑下。公元前412年 (简公三年);魏围秦繁庞。公元前409年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公元前408年 (简公七年):初租禾。魏伐秦至郑而还。公元前401年 (简公十四年):伐魏,至阳狐。公元前395年 (惠公五年):伐緜诸。公元前393年 (惠公七年):魏败秦于汪。公元前391年 (惠公九年):伐韩宜阳,取六邑。公元前390年 (惠公十年);与魏战武城。公元前389年 (惠公十一年):攻魏之阴晋。公元前387年 (惠公十三年):伐蜀取南郑。公元前385年 (出子二年);秦庶长迎献公于河西而立之。公元前384年 (献公元年):止人殉。公元前383年 (献公二年):徒都栎阳。公元前378年 (献公七年):初行市。公元前375年 (献公十年);设户籍相伍。公元前371年 (献公十四年):与赵战高安,败绩。公元前366年 (献公十九年):战败韩、魏于洛阳。公元前364年 (献公二十一年):胜魏于石门。公元前363年 (献公二十二年):攻魏少粱。公元前362年 (献公二十三年);胜魏,虏其将公孙痤。公元前361年 (孝公元年):韩、魏伐秦。商鞅入秦。秦伐魏、伐西戎,斩戎之獠王。公元前359年 (孝公三年):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58年 (孝公四年):败韩师于西山。公元前356年 (孝公六年):以商鞅为左庶长。公元前355年 (孝公七年):与魏王会社平。公元前354年 (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公元前352年 (孝公十年):以商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公元前351年 (孝公十一年):城商塞。商鞅围魏固阳.降之。公元前350年 (孝公十二年):徙都咸阳。初聚小邑为县。开阡陌。公元前349年 (孝公十三年);初在县设秩史。公元前348年 (孝公十四年);初为赋。公元前343年 (孝公十九年):城武城。公元前340年 (孝公二十二年):商鞅伐魏.虏公于昂。鞅封于商。公元前339年 (孝公二十三年):与魏战岸门,虏魏错。公元前338年 (孝公二十四年):孝公卒。诛商鞅。公元前337年 (惠文王元年):楚、韩、赵、蜀朝秦。公元前336年 (惠文王二年):初行圆钱。公元前335年 (惠文王三年):攻取韩之宜阳。公元前333年 (惠文王五年):犀首为大良造,张仪为客卿。公元前332年 (惠文王六年):魏献阴晋,更名宁秦。公元前331年 (惠文王七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公元前330年 (惠文王八年):与魏战,虏龙贾,斩首八万。魏献河西之地。公元前329年 (惠文王九年):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围焦降之。公元前328年 (惠文王十年):始置丞相。张仪为相。魏献上郡十五县予秦。公元前327年 (惠文王十一年):义渠君称臣。更名少梁为夏阳。归还给魏焦、曲沃等地。公元前326年 (惠文王十二年):初腊。与楚、燕、齐、魏等参加赵肃侯葬仪。公元前325年 (惠文王十三年):惠王君称王。公元前324年 (惠文王更元元年):张仪率兵攻魏。公元前323年 (惠文王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相会于啮桑。公元前322年 (惠文王更元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免相。公元前319年 (惠文王更元六年):攻取韩之鄢地。公元前318年 (惠文王更元七年):乐池为相。韩、赵、魏等五国攻秦,不胜而回。公元前316年 (惠文王更元九年):司马错灭蜀。取赵中都、西阳(安邑)。公元前315年 (惠文王更元十年):取韩之石章,败赵将泥(一作英)。公元前314年 (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攻义渠,得二十五城。公元前313年 (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樗里疾攻赵,虏赵将赵庄,攻取蔺。公元前312年 (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长魏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又攻楚汉中,置汉中郡。楚攻秦兵至蓝田。公元前311年 (惠文王更元十四年):伐楚取召陵。蜀相(陈)庄杀楚侯来降。樗里疾助魏伐卫。公元前310年 (武王元年):与魏襄王会临晋。伐义渠、丹、犁。诛蜀相庄。张仪至魏。公元前309年 (武王二年):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公元前308年 (武王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公元前307年 (武王四年):始置将军。魏冉为将军。拔韩宜阳。渡河在武遂筑城。魏太子来朝。八月,武王举鼎绝膑死,族盂说。公元前306年 (昭襄王元年):归韩以武遂。公元前305年 (昭襄王二年):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为逆皆诛。公元前304年 (昭襄王三年):与楚在黄棘会盟。王加冠。公元前303年 (昭襄王四年):攻韩之武遂,晋之蒲阪、晋阳、封陵。齐、魏、韩共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去。公元前302年 (昭襄王五年):魏襄王、太子婴入秦朝见。复与魏蒲阪。公元前301年 (昭襄王六年):蜀侯□反,司马错定蜀。庶长奂伐楚。泾阳君质于齐。公元前300年 (昭襄王七年):攻克楚新城,杀楚将景缺。樗里疾卒。公元前299年 (昭襄王八年):齐盂尝君田文入秦为相。楚怀王被骗入秦。公元前298年 (昭襄王九年):盂尝君归齐。赵国楼缓为秦相。齐、韩、魏联军攻秦至函谷关。秦攻楚,大败楚军。公元前297年 (昭襄王十年):齐、韩、魏三国继续攻秦。楚怀王还魏河外及封陵。公元前295年 (昭襄王十二年):免楼缓,用魏冉为相。予楚粟五万石。公元前294年 (昭襄王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吕礼奔魏。公元前293年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大胜韩、魏联军于伊阙,拔五城,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公元前292年 (昭襄王十五年):白起攻魏拔垣,复又放弃,攻韩。公元前291年 (昭襄王十六年):攻韩取宛,封公子市(泾阳君)于宛,封公子悝(高陵君)于邓。公元前290年 (昭襄王十七年):复占垣。公元前289年 (昭襄王十八年):伐魏取六十一城。魏献河东地四百里,韩献武遂地二百里。公元前288年 (昭襄王十九年):十月,秦与齐同时称“帝”。后复去。公元前287年 (昭襄王二十年):李兑约赵、齐、楚、韩、魏五国攻秦,无功而散。公元前286年 (昭襄王二十一年):攻韩夏山,攻魏河内。魏献安邑。公元前285年 (昭襄王二十二年):与赵、楚会盟。蒙武率兵伐齐,得九城,设九县。公元前284年 (昭襄王二十三年);秦与燕、赵、韩、魏攻齐。公元前283年 (昭襄王二十四年):攻齐胜,取陶。昭襄王与楚顷襄王相会。攻魏取林,军逼大粱。公元前282年 (昭襄王二十五年):与韩、魏盟。公元前281年 (昭襄王二十六年):攻赵离石。公元前280年 (昭襄王二十七年):攻楚取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攻赵,取代、光狼。公元前279年 (昭襄王二十八年):秦赵会盟渑池。白起率兵攻楚取鄢。公元前278年 (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攻下楚安陆,拔楚都郢,焚夷陵,取竟陵,至洞庭。楚迁都于陈。公元前277年 (昭襄王三十年):攻楚黔中、巫郡。公元前276年 (昭襄王三十一年):楚夺回十五邑。秦攻取魏二城。公元前275年 (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占启封。公元前274年 (昭襄王三十三年):攻取魏蔡、中阳等四城。公元前273年 (昭襄王三十四年):战赵、魏于韩之华阳,赵、魏败,秦占华阳。魏献南阳。公元前272年 (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阳郡。助楚、韩、魏伐燕。公元前270年 (昭襄王三十七年):客卿灶攻齐,取寿、刚,予穰侯。秦中更胡伤攻赵之阏与,赵将赵奢大破秦军。公元前268年 (昭襄王三十九年):五大夫绾收取魏之怀。公元前266年 (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攻魏邢丘。用范雎为相。公元前265年 (昭襄王四十二年):攻取赵三城及韩之少曲、高平。公元前264年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公元前263年 (昭襄王四十四年):攻太行之南阳,断韩本土与上党之路。公元前262年 (昭襄王四十五年):攻韩,取野王等十城。大战赵长平。公元前261年 (昭襄王四十六年):续战长平。攻取韩缑氏、纶。公元前260年 (昭襄王四十七年):大胜赵于长平,白起坑降卒四十万。公元前259年 (昭襄王四十八年):取赵之武安、太原,并攻邯郸。秦始皇嬴政生于邯郸,初名赵政。公元前258年 (昭襄王四十九年):续攻邯郸。任王稽为河东守,郑安平为将军。公元前257年 (昭襄王五十年):魏、楚救赵。郑安平降赵。白起罪迁阴密。公元前256年 (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周王赧卒,周嗣绝,公元前255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范雎死。公元前254年 (昭襄王五十三年):攻魏河东。魏向东攻取秦之陶。公元前250年 (孝文王元年):昭襄王卒。十月,孝文王即位,:三日即卒。公元前249年 (庄襄王元年):吕不韦为相。灭东周。攻韩建三川郡。公元前248年 (庄襄王二年):攻魏高都、波,攻取榆次、新城等三十七城。公元前247年 (庄襄王三年):全占韩之上党郡。平定晋阳之乱,重建太原郡。信陵君会五国兵攻秦。五月,庄襄王卒。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十三岁。尊吕不韦为仲父。公元前245年(秦始皇二年):攻魏取卷。公元前244年(秦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十三城,攻魏的畴、有诡。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蝗灾,天下疫。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公元前242年(秦始皇五年):蒙骛攻魏之酸枣等二十城。建东郡。公元前241年(秦始皇六年):攻魏取朝歌。将卫君角迁到野王。赵、楚、魏、燕、韩五国攻秦至蕞。公元前240年(秦始皇七年):攻取赵之龙、孤、庆都,魏之汲。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八年):长安君成蟜攻赵,后反叛;秦王派兵讨伐,成蟜死。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九年):秦王政行冠礼。嫪毐叛乱,即平。攻魏首垣、蒲阳、衍氏。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吕不韦免相。大索,逐客,李斯涑,止逐客。李斯用事。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攻赵取阏与等九城。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十二年):助魏攻楚。吕不韦自杀。公元前234年(秦始皇十三年):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赵将李牧大败秦将桓齮于肥。韩非入秦,被逼自杀。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攻赵,为李牧所败。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魏献丽邑,韩献南阳,秦派内史腾为南阳假守。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七年):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建立颍川郡。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杨端和率兵攻邯郸。公元前228年(秦始皇十九年):大破赵军,俘赵王迁,赵公于嘉逃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二十年):王翦、辛胜在易水西败燕、代联军。燕太子丹派荆柯入秦刺秦王。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二十一年):攻克燕都蓟,迫燕杀太子丹。燕王喜迁都辽东。王贲攻楚。秦之新郑叛。昌平君徙郢。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攻大梁,决河水灌大粱城,魏王假出降。设右北平、渔阳、辽西郡。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设上谷、广阳郡。李信、蒙武攻楚,为项燕所败。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攻楚大胜,攻入寿春,俘楚王。又攻江南,设会稽郡。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王贲攻辽东,俘燕王燕。又攻代,虏代王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至此六国皆亡。秦帝国建立,嬴政称秦始皇帝。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巡游,巡行陇西北地。开始修驰道。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派徐市入海求仙。南征百越,修凿灵渠。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张良在博浪沙击始皇未中。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微行咸阳,兰池遇盗,武士击杀之。大索二十日。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第四次巡行。蒙恬率兵三十万伐匈奴,并开始修建长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遂匈奴,设三十四县。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发五十万罪徒戌五岭。秦始皇下令“焚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秦始皇下令“坑儒”。扶苏进谏,被斥至上郡监军。建造阿房宫并骊山皇陵。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迁三万户至北河、榆中。陨石落东郡,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有人传言:“今年祖龙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行,卒于沙丘。时年五十岁。胡亥矫诏赐死扶苏。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一年):胡亥继位为二世皇帝。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羽、刘邦等奋起响应。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七月,项羽大败章邯于东阿。十二月,“巨鹿大战”。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向项羽投降。公元前206年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

请历史爱好者对战国时期的“赵括”以及西汉时期的“霍去病”做些评价和对比啊,个人觉得这两个人很有代性

战国时期的赵括,被人冠以纸上谈兵的代表之一(另一个是马谡),因其在长平一战中损失惨重。也因为战前秦国使用了反间计骗赵王临阵换将,最后赵国兵败,大家就理所当然认为秦国妙计,赵括无能。赵括真的无能么?赵括是赵王室子弟,天生贵胄,父亲因为收税有方,言谈有道,被平原君赵胜刮目相看,得以推荐给赵王委以重任,成为领军将领。秦昭襄王时期派客卿胡伤猛攻阏与,边境战报传来,赵王急召名将廉颇、乐乘商议,都说“道远险狭,难救。”赵王还是不死心(要我是赵王我也觉得不甘心,廉颇老矣,进取不足,而乐乘是燕国人,凭啥我的阏与就这么让给秦军,要都这样边关有报而不救的话,以后秦兵打过来,边军就垮了),于是召问赵奢,赵奢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王大喜,派赵奢为将,领兵增援。大战结果自然是赵奢获胜,被封为马服君。此战,赵括随军出征,作为参谋,曾经建议父亲不要急行军,缓进迷惑秦军,得到采纳。至于长平之战,我认为赵括是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出征的。当时秦赵关羽上党大战,因为赵王和平原君的贪婪,不停平阳君赵豹的劝阻,从秦军嘴里抢了韩国上党,使得秦军移师攻伐赵军,赵国排出老将廉颇,那时赵奢已死。秦赵两国陆续增兵于长平对峙,赵国修战垒坚壁清野,秦王下令国中15岁以上60岁以下男子全部上战场。但是秦军是在外国作战,战线较长,粮草难以为继,日消耗量很大,急于速战,所以廉颇的战法是秦军的软肋,一定要打破这个禁锢。然而同时,赵国综合国力不及秦国,那个时候中原各国遭到秦国恐吓(谁敢救赵国,秦国就放下赵国先灭他)都不去救赵。廉颇的战法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但是赵国也经不起消耗,于是秦军放出的谣言让早已动摇的赵国君臣也有了想法。在当时赵括算是少壮派,提出以轻军袭击秦国粮道,迫使其不战自溃,得到本来就觉得坚持不下去的赵王的支持。于是临阵换将。设若赵括带出的二十万大军没走错路,秦赵两军还很难说。战后白起对秦王论赵括。白起说,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我还活着。秦昭王说,长平巨战,秦失六十万,赵失七十万,秦可谓小胜。而赵括死,武安君存,可谓大胜。事后,范雎谓秦昭王,长平巨战,大胜的是秦王。秦王笑而不答。所以赵括果真无能么?只是他不幸首次领兵便战败于长平而已。霍去病,虽然是私生子,但是因为卫子夫和卫青的关系,也算是天生贵胄,作为郎官,经常入宫,汉武帝看这小家伙很讨人喜欢,加上他喜欢军事,爱好骑射剑法,就想教他兵法,不料这小子都是翻几下子书就不看了,并对汉武帝说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战场上瞬间战机千变万化,应当应地应时制宜。此言有理,汉武帝也很赞同,然后霍去病领兵进击匈奴经常以少胜多,还迫降混乱的浑邪王和休屠王部,最后还率兵封狼居胥、立碑纪念,武功大乘。在我看来,有些人天生就是军事人才,霍去病就是这样,南朝的陈庆之,明朝的陈奇瑜、卢象升、洪承畴都是。所不同的是,霍去病用兵极为大胆,可能跟从小没吃过苦头有关。

历史上的范雎

  导语:最近,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风起,其中《大秦帝国》就是一部质量优良的历史剧,但其中对于秦国名相范雎的塑造似乎有偏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范雎吧!   第一:历史上的范雎没有试图投奔魏冉。   电视剧中,范雎为了换个主子,给王稽送礼,在厕所拜见魏冉,给魏冉擦屁股。极尽谄媚之能事!太猥琐了,电视剧凭空加了这一段,使范雎的形象太差!   第二,历史上的范雎也不是因为试图换主被打的。   说的是那一年,范雎跟着魏国的大夫须贾出使齐国,朝见齐王,齐王质问“魏国当年攻打我齐国”翻旧账,须贾战栗不能答。但范雎表示,当时跟随乐毅伐齐的国家,共有4个,不止有魏。再者当时是因为齐闵王暴虐,诸侯同仇敌忾才共谋伐齐;当今齐王雄略过人,正有望恢复桓、威霸业,难道还要翻旧账学习当年的齐闵王吗?这段批评和吹捧共用的议论给齐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王欲留任范雎,范雎表示不能答应。   齐王当晚送来黄金五百两,牛羊酒肉无数。范雎向须贾汇报了这件事,并请示如何应对。须贾面露不悦,说:“牛酒可以留下,黄金退回。”范雎照办了。   回到魏国之后,须贾在向丞相魏齐汇报出使情况时,汇报了这件事,并提出:怀疑范雎向齐国出卖了魏国的情报。   于是,魏齐派人抓来范雎,不由分说就是一顿当众毒打,打得范雎肋骨断了好几根,昏死过去。魏齐以为范雎死了,就下令将其扔进厕所,并让人们朝他撒尿。   电视剧里面,改成了范雎打算换主而被打,显得范雎朝三暮四,缺乏忠心。   继续,电视剧里面,范雎见亲王,也太谄媚。历史上却是恰恰相反的`。   范雎当年到了秦国以后,给秦王上书,秦王看了很高兴,于是召见范雎。范雎到了离宫,假装自己不认识,秦王来了也不行礼。左右很生气,对他说:“大王来了!”范雎故意大声说曰:“秦国哪有王?秦国只有太后、穰侯罢了。”秦王到了,听到范雎的话,于是请他上座,道歉说:“寡人早就该见到先生了,只是一些国事耽搁了。”u2026u2026u2026于是向范雎请教国事,之后让他做客卿。   而电视剧里面,秦王显得孤傲,范雎一直跪着爬行,丑态毕现。   第四,范雎初见秦王,献计为远交近攻。   电视剧里面,范雎一见到秦王就提出要削夺太后和魏冉的大权。虽说这也是范雎的思想,但是俗话说疏不间亲,你一个外人,刚开始来就说这个,显得太没脑子,也太冒险。且看《史记》:   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要塞,北面有甘泉、谷口,南面环绕着泾水、渭水,右边是陇山、蜀道,左边是函谷关、肴阪山,雄师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守,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地方啊。民众不敢因私事而争斗却勇敢地为公事而作战,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民众啊。大王同时有这两个因素。   凭着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的众多,去制伏诸侯,就如同放出韩国卢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建立霸业是完全能办到的,可是群臣却配不上其官位。到现今闭关已经十五年,之所以不敢向崤山以东进兵,是因为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不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啊,”秦昭王跽着说:“寡人愿意听一听失策之处。”   可是范雎发觉周围有不少偷听的人,心里惶恐,不敢谈宫内的事,就先谈外交事务,借以观察秦王的态度。于是进言:“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则会损害秦国。   我猜大王的计策,是想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遣兵协同,这就违背情理了。现在明白与这两个国并不亲善,却要越过其国境去进攻,可行吗?这在计策上太疏忽了。况且先前齐闵王向南攻打楚国,攻破楚军斩杀楚将,开辟了千里领地,可是齐国连尺寸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   齐国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获得厚利。这就叫做把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窃贼啊。大王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为您的一尺土地。如今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不也太荒谬了吗?   再说,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杨,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它。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财礼来奉事秦国。   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服了。”昭王说:“我早就想亲近魏国了,可是魏国是个翻云覆雨变化无常的国家,我无法同它亲近。请问怎么才能亲近魏国?”范雎回答道:“大王可以先说好话送厚礼来靠拢它,不行的话,就割让土地收买它;再不行,寻找机会发兵攻打它。”昭王说:“我就恭候您的指教了。”   于是授给范雎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终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以上是史记的白话翻译版,而范雎的“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则成为后来秦国扩张的指导思想。   电视剧里面呢,远交近攻的说法,到现在也没有被明确提出来,但是这本应该是范雎的标志性思想啊!就好像商鞅的变法,张仪的连横,这属于一个人的标签。电视剧居然不重视,甚至不提?   第五,阏与之战和范雎没有关系,电视剧里面强行把锅甩给范雎,不知是怎么想的?   史记里写的很清楚了,昭王授给范雎客卿,同他一起谋划军事。后来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很简单,范雎策划的第一场战争是怀邑之战,然后是邢丘之战。派遣的将领是“五大夫绾”,五大夫是爵位,这个将领的姓没有提及,但是绝不是胡伤。   再者,秦太子悼被杀,电视剧居然也甩锅给范雎!历史上太子悼是病死的,(谁让昭襄王超长待机呢?)

大秦帝国中有商鞅之死,那么历史中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啊?拜托,谢谢。

大秦帝国 看了三部,当然这是小说,不能当历史来看,但有些人还是给我很深的印象。 商鞅果真不是一个酷字可以描述的。 首先,他的装扮,在以黑衣为主的老秦人中永远是一袭白衣,卓尔不凡与重不同,不怒而威,冷静,完美,虽拒人千里之外,却又像磁石一样永远吸引着众多粉丝,永远被人仰视。分明是先秦版的西门吹雪。 再说,他的处世,但凡有大智慧的才俊人物,在处事方面也无非有以下几种。一,不通事故,真仿佛不识人间烟火。二,精于世故,可谓左右逢源,滴水不漏。三,明白事故,却不做事故,或者说不屑于事故。 商鞅大概属于第三类才俊吧,比如说太子被放逐之后,他向孝公求情,不准,便从此没有再提此事,以商鞅的聪明,他如何不知道这个唯一的太子就是将来的储君,就算过去产生过摩擦,但是太子并不是顽劣到无可挽救的程度,在他的流放过程中,商鞅只要稍加援手,稍事教诲,很容易就会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联盟。读书的过程中我曾经很不理解,可是稍一思考,我想这就是商鞅不屑于事故吧,或者是作为一个敢说敢做,不拖泥带水的法家名士之风吧。可是这种偏执或者说苛刻不禁给自己埋下了死亡的种子,也使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处于危险的边缘。不值得,所以这种人只可仰视,不可亲近,更不能成为这种人。 最后,他对待事业的虔诚,用虔诚这个词,是因为事业多他来说不是实现个人飞黄腾达的途径,他对待事业的热情就像一个忠贞的教徒对于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一样,商鞅是个布道者,终其一生不折不扣地推行变法,实践着自己的理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商鞅身边围绕着很多人,秦孝公-商鞅事业上的知音最大的支持者,骑士精神与君主气质及于一身的伟大统治者,“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这是他对商鞅的承诺,更是对变法大业的承诺,掷地有声的开始了2个男人长达20年的悻悻相惜。商鞅是变法的执行者,像一道闪电击破长空,他要得是大刀阔斧披荆斩棘。 而孝公是他身后最坚实的屏障,他厚重、沉稳、坚忍,殚精竭虑的平息掌控着宫廷内外的平衡,他要斗勇,更要斗智。难怪英年早逝,商鞅累身,孝公累心。 景监、车英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精英人物,只是他们不是商鞅那种经略纵横的大才,只是既定战略下优秀的执行者。2人干作绿叶,不抢功劳,不避非议的实干精神让人敬佩。商鞅对他们来说,非友、非师更像是无限憧憬又无法接近的神。 白雪、莹玉,一个是商鞅的爱人,一个是商鞅之妻,孝公的妹妹。 白雪爱商鞅,是因为她认定商鞅是济世之才,在决定倾尽所有帮助商鞅的时候,她给自己定位像是商鞅的人生导师,有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莹玉认识商鞅,是从她受命为秦国搜罗人才开始的,那时的商鞅虽然还只是个布衣,但已才名广播,从倾慕开始的爱情,显得更加真实。 白雪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仿佛商鞅永远在她的注视之下,她总是那么完美的讲述一堆大道理,鞭辟入里的说教,很精明,很聪明,却总是冷冰冰的,她爱的是封候拜相的商鞅。她总是把她和商鞅同时放在一个之供凡人仰视的位置,假设他们是入世的杨过和小龙女。 莹玉,很简单,她喜欢商鞅就嫁给他,不管这段婚姻是不是因爱开始,作为妻子她无可挑剔的照顾丈夫的生活,让他毫无后顾之忧的全情工作,作为公主,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自身谦和大度的性格,缓解着商鞅的冷峻、严苛,她不多说话,默默地奉献。她爱商鞅,也爱商鞅的事业,她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丈夫和丈夫的事业,夫妇俩在同一个立脚点上,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商鞅怎能不爱她呢? 其实,我不喜欢白雪,唯一感觉就是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完全多余,没有她小说会更紧凑,更好看。大秦帝国读后感三--扬刀立威与儿要穷养等等战略+务实带来非凡的成绩vs扬刀立威 儿要穷养与肚量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与商鞅之死 做事谋国与权术之争 秦国的变法与燕赵齐的第二次变法 百家争鸣的世界和洞察世事的千古大师鬼谷子。 战国之下的奇女子 战略+务实带来非凡的成绩vs扬刀立威 和乐毅相比,白起就相对务实很多。六国合纵60万大军压顶函谷关之时,白起临危受命,带领秦国的20多万大军对阵时,下达的命令是:那就是狂攻猛打,决不姑息。所以一站灭了合纵30万大军,真正实实在在的歼灭着对手的实力。 而攻取魏国和楚国的60多座城池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漂亮的对外借口。而到了水平之战的时候,一举歼灭赵军60万,切切实实从根本上抹杀了秦国大出天下的唯一一个对手。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战,则是早在赵国要灭中山国的时候,白起就已经看到了秦国和赵国迟早都会有一场恶战,从而处心积虑地把赵国逼到了和秦国一战的地步。凡句话说,历经了胡伤的8万铁骑军全灭,宣太后以死谢罪之后,秦国领导层就已经把对赵国的一战看成了秦国大出于天下的必经一战,而且秦国必须一举从根本上削弱赵国的军事实力。但是赵国看待秦国时,确是未必如此。赵国也想一统天下,但是首先一问是:这天下是否也包含了秦国的领土?第二问是赵国固然也知道秦国的强大,但是是否把要争夺天下就要和秦国作一场殊死搏斗从根本上削弱秦国的实力看作是必需的?在和秦军的战斗中是否把实力的削弱看成了结果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之间的区别就是秦国和赵国对战时胜负的战略性区别。所以才会在秦国和赵国的这一战中,我们看到总是秦国处于引导的地位,而赵国之时跟随着秦国的策略而采取了相对的对策。当然以赵军之猛,60万大军如果不用赵括领兵或许真会胜出也未可知,可是他们却启用了赵括,我们又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一战战争的胜利主要来源于白起的战略和务实精神的两相结合。 至于扬刀立威,我确是从以前看狄仁杰的时候,再结合白起的做法而想到的。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没有让别人切切实实的心痛过,摆再多的兵出来,也不大能够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实力的威慑。正是因为曾经让对手确确实实的痛过,所以在后来的对持中,对方才会害怕你军队上的勇猛之外,更怕的是你的痛下杀手,因而才会不敢随意反抗。然而乐毅在对夺取齐国的时候却没有在任何一个时刻让别人感到过害怕,所以在后来齐国复国的时候,那些本来最有可能被燕国同化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也都叛变了,因为他们或许感恩过,但是却没有害怕过,就更不要说那些齐国的国人了,他们甚至没有感恩过,如果再没有害怕过的话,他们怎么可能不反抗呢? 儿要穷养与肚量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与商鞅之死 先说儿要穷养。 秦献公在幼时被自己的叔父夺位,在边区隐忍多年才杀回来夺取了领导地位。 秦孝公12岁随父征战沙场,待到22岁继位时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沙场勇将了。 秦惠王14岁被流放,10几年的自力更生,颠簸流浪,才变得真正拥护了商鞅的变法。 秦昭王长达6年在燕国作为人质,亲眼目睹了燕国的一场几乎灭国的腥风血雨。 我也可以这样来说,秦献公如果不被夺位,或许他就不会理解丧国失土的屈辱。 秦孝公不征战沙场或许就不能了解秦国已经到了疲弱的极点,可能就不会力求强国富民的策略,自然也不一定会重用商鞅。 秦惠王如果没有在民间流浪十多年,他不一定那么坚定的拥护商鞅的变法,说不定还会处心积虑的复辟,也不会拒绝犀首和苏秦。 秦昭王如果没有在燕国当过人质,亲眼目睹燕国的那场内乱,他不一定在后来可以那么心安的作了一个闲王。 正是这些看似惨痛的经历,却让他们真正开阔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该有的眼界,也锻炼出他们该有的心性和定力。 在看赵国,赵武灵王早在作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征战沙场,而且帮助父亲铲除了政治敌手。 与之对比的是:齐国、楚国和魏国的储君,哪一个不是养尊处优,结果却是失地灭国的下场。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后有所作为,就不应该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应该放手让他们去经历一些事情,从而锻炼他们的实力和心性。 但是我却觉得一个人的气量却不是这样的经历可以培养出来的。 最明显的就是秦孝公和秦惠王的对比 秦孝公明知商鞅变法会给商鞅带来无上的功名,但是他却不怕商鞅的功名超过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力承担了变法过程中所有权力争斗,为商鞅的变法一步步铺好了道路。秦孝公之贤不在于他的权术之精,而在于他容下了商鞅这样的盖世功臣。 再看秦惠王,他杀商鞅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商鞅的功名太大,他担心自己以后的建树都被别人看成是商鞅的。秦惠王不是不贤,也不是不明,但是他一生的建树却因为他杀了商鞅,后人评价时始终留下了一个争论。有一个词叫做功高盖主,我想这大概就是商鞅之死的最大原因,大概也是那只肥鸭子丞相可以在秦国历经三代君主的原因吧。 最后再说商鞅之死,我无法不让自己去想:商鞅是秦孝公害死的。秦孝公临死之时对着商鞅,当时的还是太子的秦惠王赢驷还有景坚司马错等一般臣子说了一句话:“商君,天下为重。赢驷可扶,则扶;不可扶,君可自为亲王”。或许秦孝公这话出于真心,但是谁能保证听着没有二心?果然后来这就被一些复辟的势力给利用了嘛,果然赢驷后来就真的怀疑了嘛,虽然到了最后赢驷也知道了商鞅的忠国之心但是也还是决定用他的生命来引出旧势力,将其一举根除。我想如果当时赢驷没有利用商鞅之死将旧势力一举根除,后来又有了一些建树,我一定很难认同秦国的这一代君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赢驷就好像是为了赎罪一样,就好像为了抵消不容商鞅的损失一样,才不得不的逼着自己有一些建树,把秦国带到一个更好的境界。在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是商鞅在话,他会怎么做呢?尽管也明明知道他不是一个纵横家,他不会比张仪做的更好。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当时不杀商鞅,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一举根除那些旧势力呢?千古往事,只留下几许风声。 做事谋国与权术之争 这一节我恐怕不能做全面的论述,因为第四部的《阳谋春秋》我还没有看,只是听一起读书的朋友提到了,他说秦国的一统天下,一半功在商鞅的变法,一半就功在了吕不韦的权术之争。这里我先说明一下我的总体思路:我觉得国家要治理的好,这两者都是能力,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谁拥有这些能力,这些能力又要怎么用,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其实是两者都喜欢的。 先说做事谋国吧商鞅和秦惠王都是对刻意迎逢上司作了根除之治的,商鞅坚决而且严格的拒绝了别人的好意的贡献,对自己封地的臣民尚且如此,其他的人自然也就把自己对商鞅的感恩放在了心里,放在对事情的精益求精上。秦惠王活剐了那个刻意奉承的县令。就是秦昭王初期,宣太后一上来就撂下了一句话:“大争之世,无功便是错!晓得了?人都说“国少主疑,少做事,混功劳”。错也!谁指望在老身这双老眼下翻云覆雨,混个高爵,你便来试试”硬是活生生的把众人的眼睛定在了做事上面。但是在看其他的六国,有哪一个国家这么明确而且严厉的拒绝了别人的阿谀奉承?又有哪一个君主如此明确了自己的用人标准?但是在秦国就没有权术之争吗?绝对不是。权术之争是肯定存在的,只是这不该是中层的执行者和中层的管理者该花大力气去琢磨的事情罢了。正是因为秦国有了这样的用人标准,所以秦国的官吏只要考虑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做得好的人也就自然会一步步高迁。但是如果不是在秦国的话,那就单只做事情是肯定不行的。就比如庞涓,难道他做事情做的不好吗?难道他不忠于魏国吗?都不是,他只是不会权术之争而已,所以后来才会做了10年的冷板凳。甚至还被公子卯这样的宵小之徒爬到了头上。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提狄仁杰了,这个外圆内方的人可以说是把两方面都做的很平衡的。 其实在我看的三部中已经看到了一些权术之争的,不过我还是想等到第四部看完的时候再来总结这一部分,我想那个时候我应该会看的更清楚一些。 秦国的变法与燕赵齐的第二次变法 秦国的变法可以说是秦国强大的根本依据,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这要和其他国家的对比才能看的出来。 秦国商鞅变法历经20年,秦惠王接着拥护了尽30年,秦武王的时候短短几年时间,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然后秦昭王的时候惠文太后死时留下了商鞅的变法书传国谋国。 秦孝公时,太子赢驷犯法,当面给百姓道歉,两位太子傅一被流放,一被处以削鼻处罚,秦惠王时一举根除了复辟的旧势力,秦昭王时胡伤8万大军战死,宣太后依法以死谢罪。我们可以看到这商鞅君的法在秦国尽百年的时间的都在切实的起着作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宫贵族。 对比齐国,苏秦死后就被复辟了。燕国,燕昭王死后,乐毅就被逼走了,法制也不得而知了,赵国的变法本身就没有秦国全面,等到赵武灵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了一场内乱,还来不及实施就让出了治理的权力,最后在大儿子的政变影响下活活饿死在了吴娃的陵宫。 但是在看商鞅的变法过程中,我也难免会想在一些时候,那么严厉的刑法时候是必须,白氏私斗的一次斩首700多人先且不论,单就赵亢和黑林沟斩商於县令来说,这两人的做法虽然可恨,但是毕竟也在情理之中,我虽然能够理解商鞅的做法,但是还是觉得残忍了一些呀~~但是有时候也会想也许也正是这样严厉的法制才治理的了那个时候的世界吧。 百家争鸣的世界和洞察世事的千古大师鬼谷子。 你无法想象那个时候有多少的人名留在了历史书上,更无法估量有多少人的思想在影响着下一代。鬼谷子,墨子,老子,孟子这些老一代的大师。然后是庄子,荀子这些新一代的大师级人物,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在思想领域引导着人们。在这些人的引导下,李俚,商鞅,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申不害,吴起,苏代,鲁仲连等这些引领风骚的时代骄子建立了自己的千古不朽功名。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却不得不说也不得不佩服的一个人,那就是鬼谷子。就鬼谷子本身来说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却带出了:李俚商鞅两名法家弟子,庞涓孙膑两名兵家弟子,苏秦张仪两名纵横家弟子,可以说战国世界的这100年都在他的手中规划着,这样纵观全局的眼界,这样渊博的学识,想不让人佩服都不行。他简直就是这个世界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哈哈哈,~~~~~~~~~虽然不雅了些~~~~~) 还有这部书中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各个学家流派的思想和主张,让我对这个时代的流行学识有了一个总括的了解。但是就个人的情感而言,我特别喜欢的人有:商鞅,庞涓(这个我确实还是蛮喜欢的),孙膑,张仪,申不害(韩国的20年变法和后来新郑的守城之战,和庞涓僵持了近三月,死保了韩国,真是看的叫人心惊胆战确又感叹之至,当初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灭国之战,又能再得20年的太平空间,焉知韩国后来不能与秦国一争高下),荀况(这人的出场不多,不过两次出场都让我觉得这人着实可爱的紧) 战国之下的奇女子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女人吧,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法不去留意这中间出现的众多奇女子,白雪,玄奇,绯云,赢华,燕姬,栎阳公主,宣太后。这7人中我最喜欢的是白雪和宣太后,然后是燕姬和栎阳公主,然后是玄奇,绯云,赢华。 白雪为了商鞅的变法甘愿放弃了和商鞅退隐,在商鞅临刑时又慷慨而来,与商鞅一起死在了法场,虽然知道古代女人的脑袋和现在的我们有一些区别,但是看到她这样敢进敢退,明情重义,我还是感慨万分。我想这世上没有几个女人可以活的像她那样,不知道后来的红珠绿拂又是如何? 宣太后就更可爱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却又公私分明。单看她解六国合纵是尚商坊六国商人纷纷出逃的大手笔,那气魄,心胸和手段就没有几个人能比,我常常想如果宣太后生在现代来做公关的话,一定也会是很不得了的人物,她老人家讲究可都是攻心为上呢。不过最开始喜欢她的时候是因为她的一句话:谁指望在老身这双老眼下翻云覆雨,混个高爵,你便来试试。呵呵,正气凛凛而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那个帅呀,纵观当时的男人都没有几个人能和她比肩的,就更别说女人了。(刚刚想到了一个关于这个老太的比喻:刺猬将军,哈哈~~~~~~~~~) 燕姬:生于日渐落魄的周王室,心系天下生灵百姓。以一个女人之力周旋于燕国各大权力之中,在内乱之中以退保身,得到燕昭王继位后有又全部交出了燕国宝藏,这才使燕国得以在一片死寂中复生。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 栎阳公主:联姻,对于许多女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但是栎阳公主确毅然请命嫁给了当时的燕国国王。又在后来的内乱中保护了当时实力薄弱的燕昭王姬平,后来还收留了一段时间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宣太后和秦昭王母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心怀天下而又大义大勇的英雄人物。 不过纵观这些女人,我怎么觉得当时的女人比现在的女人都大胆的啦?和她们相比我反而觉得是现在的女人受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约束。如果我们都能像她们那样的话,说不定上海没有这么多的恨嫁女人呢。看燕姬和苏秦,看白雪和商鞅,看玄奇和秦孝公,几乎都是一见钟情,再见几乎就订了终生,而且都是一生一世的衷情不移。汗,现在的女人没有几个敢这么干的。 最后想按照我这个普通人的思维,羡慕完了以后,骂一通(就算是嫉妒也好,毕竟我又不能生于那个时代) 商鞅真他妈的运气好,他爹把他托付给了一个隐士,这个隐士竟然就是鬼谷子,你说这华夏大地这么多的大山大水,这大水大水中那么多的隐士,怎么他就偏偏遇上了鬼谷子?然后是去了一趟洞香春,怎么就正好撞上了白雪,而且还被别人一见钟情!然后是去了秦国,偏偏就到了秦国不是变法就是死的地步,而当时的秦孝公却又恰巧是千古一遇的能撑船的大肚量,贤君主。哎~~~~~~~~得师如此,得妻如此,得友如此,怎能不叫人感叹,商鞅君固然有如此的雄才大略,但是如果他生时没有遇到这三人,他的人生又将会是如何呢?人生的际遇,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定数么?

商鞅简介(商鞅在历史书给人的印象是)

大秦帝国 看了三部,当然这是小说,不能当历史来看,但有些人还是给我很深的印象。 商鞅果真不是一个酷字可以描述的。 首先,他的装扮,在以黑衣为主的老秦人中永远是一袭白衣,卓尔不凡与重不同,不怒而威,冷静,完美,虽拒人千里之外,却又像磁石一样永远吸引着众多粉丝,永远被人仰视。分明是先秦版的西门吹雪。 再说,他的处世,但凡有大智慧的才俊人物,在处事方面也无非有以下几种。一,不通事故,真仿佛不识人间烟火。二,精于世故,可谓左右逢源,滴水不漏。三,明白事故,却不做事故,或者说不屑于事故。 商鞅大概属于第三类才俊吧,比如说太子被放逐之后,他向孝公求情,不准,便从此没有再提此事,以商鞅的聪明,他如何不知道这个唯一的太子就是将来的储君,就算过去产生过摩擦,但是太子并不是顽劣到无可挽救的程度,在他的流放过程中,商鞅只要稍加援手,稍事教诲,很容易就会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联盟。读书的过程中我曾经很不理解,可是稍一思考,我想这就是商鞅不屑于事故吧,或者是作为一个敢说敢做,不拖泥带水的法家名士之风吧。可是这种偏执或者说苛刻不禁给自己埋下了死亡的种子,也使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处于危险的边缘。不值得,所以这种人只可仰视,不可亲近,更不能成为这种人。 最后,他对待事业的虔诚,用虔诚这个词,是因为事业多他来说不是实现个人飞黄腾达的途径,他对待事业的热情就像一个忠贞的教徒对于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一样,商鞅是个布道者,终其一生不折不扣地推行变法,实践着自己的理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商鞅身边围绕着很多人,秦孝公-商鞅事业上的知音最大的支持者,骑士精神与君主气质及于一身的伟大统治者,“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这是他对商鞅的承诺,更是对变法大业的承诺,掷地有声的开始了2个男人长达20年的悻悻相惜。商鞅是变法的执行者,像一道闪电击破长空,他要得是大刀阔斧披荆斩棘。 而孝公是他身后最坚实的屏障,他厚重、沉稳、坚忍,殚精竭虑的平息掌控着宫廷内外的平衡,他要斗勇,更要斗智。难怪英年早逝,商鞅累身,孝公累心。 景监、车英也都是不可多得的精英人物,只是他们不是商鞅那种经略纵横的大才,只是既定战略下优秀的执行者。2人干作绿叶,不抢功劳,不避非议的实干精神让人敬佩。商鞅对他们来说,非友、非师更像是无限憧憬又无法接近的神。 白雪、莹玉,一个是商鞅的爱人,一个是商鞅之妻,孝公的妹妹。 白雪爱商鞅,是因为她认定商鞅是济世之才,在决定倾尽所有帮助商鞅的时候,她给自己定位像是商鞅的人生导师,有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莹玉认识商鞅,是从她受命为秦国搜罗人才开始的,那时的商鞅虽然还只是个布衣,但已才名广播,从倾慕开始的爱情,显得更加真实。 白雪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仿佛商鞅永远在她的注视之下,她总是那么完美的讲述一堆大道理,鞭辟入里的说教,很精明,很聪明,却总是冷冰冰的,她爱的是封候拜相的商鞅。她总是把她和商鞅同时放在一个之供凡人仰视的位置,假设他们是入世的杨过和小龙女。 莹玉,很简单,她喜欢商鞅就嫁给他,不管这段婚姻是不是因爱开始,作为妻子她无可挑剔的照顾丈夫的生活,让他毫无后顾之忧的全情工作,作为公主,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自身谦和大度的性格,缓解着商鞅的冷峻、严苛,她不多说话,默默地奉献。她爱商鞅,也爱商鞅的事业,她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丈夫和丈夫的事业,夫妇俩在同一个立脚点上,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商鞅怎能不爱她呢? 其实,我不喜欢白雪,唯一感觉就是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完全多余,没有她小说会更紧凑,更好看。 大秦帝国读后感三--扬刀立威与儿要穷养等等 战略+务实带来非凡的成绩vs扬刀立威 儿要穷养与肚量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与商鞅之死 做事谋国与权术之争 秦国的变法与燕赵齐的第二次变法 百家争鸣的世界和洞察世事的千古大师鬼谷子。 战国之下的奇女子 战略+务实带来非凡的成绩vs扬刀立威 和乐毅相比,白起就相对务实很多。六国合纵60万大军压顶函谷关之时,白起临危受命,带领秦国的20多万大军对阵时,下达的命令是:那就是狂攻猛打,决不姑息。所以一站灭了合纵30万大军,真正实实在在的歼灭着对手的实力。 而攻取魏国和楚国的60多座城池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漂亮的对外借口。而到了水平之战的时候,一举歼灭赵军60万,切切实实从根本上抹杀了秦国大出天下的唯一一个对手。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战,则是早在赵国要灭中山国的时候,白起就已经看到了秦国和赵国迟早都会有一场恶战,从而处心积虑地把赵国逼到了和秦国一战的地步。凡句话说,历经了胡伤的8万铁骑军全灭,宣太后以死谢罪之后,秦国领导层就已经把对赵国的一战看成了秦国大出于天下的必经一战,而且秦国必须一举从根本上削弱赵国的军事实力。但是赵国看待秦国时,确是未必如此。赵国也想一统天下,但是首先一问是:这天下是否也包含了秦国的领土?第二问是赵国固然也知道秦国的强大,但是是否把要争夺天下就要和秦国作一场殊死搏斗从根本上削弱秦国的实力看作是必需的?在和秦军的战斗中是否把实力的削弱看成了结果的要求?我个人觉得这之间的区别就是秦国和赵国对战时胜负的战略性区别。所以才会在秦国和赵国的这一战中,我们看到总是秦国处于引导的地位,而赵国之时跟随着秦国的策略而采取了相对的对策。当然以赵军之猛,60万大军如果不用赵括领兵或许真会胜出也未可知,可是他们却启用了赵括,我们又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一战战争的胜利主要来源于白起的战略和务实精神的两相结合。 至于扬刀立威,我确是从以前看狄仁杰的时候,再结合白起的做法而想到的。一个国家在军事上没有让别人切切实实的心痛过,摆再多的兵出来,也不大能够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实力的威慑。正是因为曾经让对手确确实实的痛过,所以在后来的对持中,对方才会害怕你军队上的勇猛之外,更怕的是你的痛下杀手,因而才会不敢随意反抗。然而乐毅在对夺取齐国的时候却没有在任何一个时刻让别人感到过害怕,所以在后来齐国复国的时候,那些本来最有可能被燕国同化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也都叛变了,因为他们或许感恩过,但是却没有害怕过,就更不要说那些齐国的国人了,他们甚至没有感恩过,如果再没有害怕过的话,他们怎么可能不反抗呢? 儿要穷养与肚量是天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与商鞅之死 先说儿要穷养。 秦献公在幼时被自己的叔父夺位,在边区隐忍多年才杀回来夺取了领导地位。 秦孝公12岁随父征战沙场,待到22岁继位时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沙场勇将了。 秦惠王14岁被流放,10几年的自力更生,颠簸流浪,才变得真正拥护了商鞅的变法。 秦昭王长达6年在燕国作为人质,亲眼目睹了燕国的一场几乎灭国的腥风血雨。 我也可以这样来说,秦献公如果不被夺位,或许他就不会理解丧国失土的屈辱。 秦孝公不征战沙场或许就不能了解秦国已经到了疲弱的极点,可能就不会力求强国富民的策略,自然也不一定会重用商鞅。 秦惠王如果没有在民间流浪十多年,他不一定那么坚定的拥护商鞅的变法,说不定还会处心积虑的复辟,也不会拒绝犀首和苏秦。 秦昭王如果没有在燕国当过人质,亲眼目睹燕国的那场内乱,他不一定在后来可以那么心安的作了一个闲王。 正是这些看似惨痛的经历,却让他们真正开阔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该有的眼界,也锻炼出他们该有的心性和定力。 在看赵国,赵武灵王早在作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征战沙场,而且帮助父亲铲除了政治敌手。 与之对比的是:齐国、楚国和魏国的储君,哪一个不是养尊处优,结果却是失地灭国的下场。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后有所作为,就不应该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应该放手让他们去经历一些事情,从而锻炼他们的实力和心性。 但是我却觉得一个人的气量却不是这样的经历可以培养出来的。 最明显的就是秦孝公和秦惠王的对比 秦孝公明知商鞅变法会给商鞅带来无上的功名,但是他却不怕商鞅的功名超过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力承担了变法过程中所有权力争斗,为商鞅的变法一步步铺好了道路。秦孝公之贤不在于他的权术之精,而在于他容下了商鞅这样的盖世功臣。 再看秦惠王,他杀商鞅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商鞅的功名太大,他担心自己以后的建树都被别人看成是商鞅的。秦惠王不是不贤,也不是不明,但是他一生的建树却因为他杀了商鞅,后人评价时始终留下了一个争论。有一个词叫做功高盖主,我想这大概就是商鞅之死的最大原因,大概也是那只肥鸭子丞相可以在秦国历经三代君主的原因吧。 最后再说商鞅之死,我无法不让自己去想:商鞅是秦孝公害死的。秦孝公临死之时对着商鞅,当时的还是太子的秦惠王赢驷还有景坚司马错等一般臣子说了一句话:“商君,天下为重。赢驷可扶,则扶;不可扶,君可自为亲王”。或许秦孝公这话出于真心,但是谁能保证听着没有二心?果然后来这就被一些复辟的势力给利用了嘛,果然赢驷后来就真的怀疑了嘛,虽然到了最后赢驷也知道了商鞅的忠国之心但是也还是决定用他的生命来引出旧势力,将其一举根除。我想如果当时赢驷没有利用商鞅之死将旧势力一举根除,后来又有了一些建树,我一定很难认同秦国的这一代君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赢驷就好像是为了赎罪一样,就好像为了抵消不容商鞅的损失一样,才不得不的逼着自己有一些建树,把秦国带到一个更好的境界。在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是商鞅在话,他会怎么做呢?尽管也明明知道他不是一个纵横家,他不会比张仪做的更好。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当时不杀商鞅,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一举根除那些旧势力呢?千古往事,只留下几许风声。 做事谋国与权术之争 这一节我恐怕不能做全面的论述,因为第四部的《阳谋春秋》我还没有看,只是听一起读书的朋友提到了,他说秦国的一统天下,一半功在商鞅的变法,一半就功在了吕不韦的权术之争。这里我先说明一下我的总体思路:我觉得国家要治理的好,这两者都是能力,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谁拥有这些能力,这些能力又要怎么用,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其实是两者都喜欢的。 先说做事谋国吧商鞅和秦惠王都是对刻意迎逢上司作了根除之治的,商鞅坚决而且严格的拒绝了别人的好意的贡献,对自己封地的臣民尚且如此,其他的人自然也就把自己对商鞅的感恩放在了心里,放在对事情的精益求精上。秦惠王活剐了那个刻意奉承的县令。就是秦昭王初期,宣太后一上来就撂下了一句话:“大争之世,无功便是错!晓得了?人都说“国少主疑,少做事,混功劳”。错也!谁指望在老身这双老眼下翻云覆雨,混个高爵,你便来试试”硬是活生生的把众人的眼睛定在了做事上面。但是在看其他的六国,有哪一个国家这么明确而且严厉的拒绝了别人的阿谀奉承?又有哪一个君主如此明确了自己的用人标准?但是在秦国就没有权术之争吗?绝对不是。权术之争是肯定存在的,只是这不该是中层的执行者和中层的管理者该花大力气去琢磨的事情罢了。正是因为秦国有了这样的用人标准,所以秦国的官吏只要考虑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做得好的人也就自然会一步步高迁。但是如果不是在秦国的话,那就单只做事情是肯定不行的。就比如庞涓,难道他做事情做的不好吗?难道他不忠于魏国吗?都不是,他只是不会权术之争而已,所以后来才会做了10年的冷板凳。甚至还被公子卯这样的宵小之徒爬到了头上。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提狄仁杰了,这个外圆内方的人可以说是把两方面都做的很平衡的。 其实在我看的三部中已经看到了一些权术之争的,不过我还是想等到第四部看完的时候再来总结这一部分,我想那个时候我应该会看的更清楚一些。 秦国的变法与燕赵齐的第二次变法 秦国的变法可以说是秦国强大的根本依据,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这要和其他国家的对比才能看的出来。 秦国商鞅变法历经20年,秦惠王接着拥护了尽30年,秦武王的时候短短几年时间,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然后秦昭王的时候惠文太后死时留下了商鞅的变法书传国谋国。 秦孝公时,太子赢驷犯法,当面给百姓道歉,两位太子傅一被流放,一被处以削鼻处罚,秦惠王时一举根除了复辟的旧势力,秦昭王时胡伤8万大军战死,宣太后依法以死谢罪。我们可以看到这商鞅君的法在秦国尽百年的时间的都在切实的起着作用,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宫贵族。 对比齐国,苏秦死后就被复辟了。燕国,燕昭王死后,乐毅就被逼走了,法制也不得而知了,赵国的变法本身就没有秦国全面,等到赵武灵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了一场内乱,还来不及实施就让出了治理的权力,最后在大儿子的政变影响下活活饿死在了吴娃的陵宫。 但是在看商鞅的变法过程中,我也难免会想在一些时候,那么严厉的刑法时候是必须,白氏私斗的一次斩首700多人先且不论,单就赵亢和黑林沟斩商於县令来说,这两人的做法虽然可恨,但是毕竟也在情理之中,我虽然能够理解商鞅的做法,但是还是觉得残忍了一些呀~~但是有时候也会想也许也正是这样严厉的法制才治理的了那个时候的世界吧。 百家争鸣的世界和洞察世事的千古大师鬼谷子。 你无法想象那个时候有多少的人名留在了历史书上,更无法估量有多少人的思想在影响着下一代。鬼谷子,墨子,老子,孟子这些老一代的大师。然后是庄子,荀子这些新一代的大师级人物,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在思想领域引导着人们。在这些人的引导下,李俚,商鞅,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申不害,吴起,苏代,鲁仲连等这些引领 *** 的时代骄子建立了自己的千古不朽功名。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却不得不说也不得不佩服的一个人,那就是鬼谷子。就鬼谷子本身来说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却带出了:李俚商鞅两名法家弟子,庞涓孙膑两名兵家弟子,苏秦张仪两名纵横家弟子,可以说战国世界的这100年都在他的手中规划着,这样纵观全局的眼界,这样渊博的学识,想不让人佩服都不行。他简直就是这个世界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哈哈哈,~~~~~~~~~虽然不雅了些~~~~~) 还有这部书中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各个学家流派的思想和主张,让我对这个时代的流行学识有了一个总括的了解。但是就个人的情感而言,我特别喜欢的人有:商鞅,庞涓(这个我确实还是蛮喜欢的),孙膑,张仪,申不害(韩国的20年变法和后来新郑的守城之战,和庞涓僵持了近三月,死保了韩国,真是看的叫人心惊胆战确又感叹之至,当初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灭国之战,又能再得20年的太平空间,焉知韩国后来不能与秦国一争高下),荀况(这人的出场不多,不过两次出场都让我觉得这人着实可爱的紧) 战国之下的奇女子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女人吧,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法不去留意这中间出现的众多奇女子,白雪,玄奇,绯云,赢华,燕姬,栎阳公主,宣太后。这7人中我最喜欢的是白雪和宣太后,然后是燕姬和栎阳公主,然后是玄奇,绯云,赢华。 白雪为了商鞅的变法甘愿放弃了和商鞅退隐,在商鞅临刑时又慷慨而来,与商鞅一起死在了法场,虽然知道古代女人的脑袋和现在的我们有一些区别,但是看到她这样敢进敢退,明情重义,我还是感慨万分。我想这世上没有几个女人可以活的像她那样,不知道后来的红珠绿拂又是如何? 宣太后就更可爱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却又公私分明。单看她解六国合纵是尚商坊六国商人纷纷出逃的大手笔,那气魄,心胸和手段就没有几个人能比,我常常想如果宣太后生在现代来做公关的话,一定也会是很不得了的人物,她老人家讲究可都是攻心为上呢。不过最开始喜欢她的时候是因为她的一句话:谁指望在老身这双老眼下翻云覆雨,混个高爵,你便来试试。呵呵,正气凛凛而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那个帅呀,纵观当时的男人都没有几个人能和她比肩的,就更别说女人了。(刚刚想到了一个关于这个老太的比喻:刺猬将军,哈哈~~~~~~~~~) 燕姬:生于日渐落魄的周王室,心系天下生灵百姓。以一个女人之力周旋于燕国各大权力之中,在内乱之中以退保身,得到燕昭王继位后有又全部交出了燕国宝藏,这才使燕国得以在一片死寂中复生。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 栎阳公主:联姻,对于许多女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但是栎阳公主确毅然 *** 嫁给了当时的燕国国王。又在后来的内乱中保护了当时实力薄弱的燕昭王姬平,后来还收留了一段时间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宣太后和秦昭王母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心怀天下而又大义大勇的英雄人物。 不过纵观这些女人,我怎么觉得当时的女人比现在的女人都大胆的啦?和她们相比我反而觉得是现在的女人受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约束。如果我们都能像她们那样的话,说不定上海没有这么多的恨嫁女人呢。看燕姬和苏秦,看白雪和商鞅,看玄奇和秦孝公,几乎都是一见钟情,再见几乎就订了终生,而且都是一生一世的衷情不移。汗,现在的女人没有几个敢这么干的。 最后想按照我这个普通人的思维,羡慕完了以后,骂一通(就算是嫉妒也好,毕竟我又不能生于那个时代) 商鞅 *** 的运气好,他爹把他托付给了一个隐士,这个隐士竟然就是鬼谷子,你说这华夏大地这么多的大山大水,这大水大水中那么多的隐士,怎么他就偏偏遇上了鬼谷子?然后是去了一趟洞香春,怎么就正好撞上了白雪,而且还被别人一见钟情!然后是去了秦国,偏偏就到了秦国不是变法就是死的地步,而当时的秦孝公却又恰巧是千古一遇的能撑船的大肚量,贤君主。哎~~~~~~~~得师如此,得妻如此,得友如此,怎能不叫人感叹,商鞅君固然有如此的雄才大略,但是如果他生时没有遇到这三人,他的人生又将会是如何呢?人生的际遇,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定数么?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卫鞅从没有“商鞅”这个名字,他在秦孝公时期在秦国变法成功后,被秦孝公封为“商君”,后人就称卫鞅的这次变法为“商鞅变法” 商鞅简介 ,历史上一般没叫他“商鞅”,只是会把他的变法叫“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 商鞅简介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一、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二百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一千两银子”。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一千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 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 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二、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三、出处 东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一、创作背景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二、作品赏析 本文所记载的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秦国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两件事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三、作者简介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 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S1论坛是什麽?做什麽的,有什麽历史?50分!

那是51论坛,不是s1论坛

韩国组合有哪些(能概括韩国20年男团历史的组合)

韩网评出的能概括韩国二十年男团历史的16个组合:H.O.T-水晶男孩-神话-GOD-东方神起-SS501-Super Junior-Bigbang-SHINee-2PM-BEAST-INFINITE-EXO-防弹少年团-SEVENTEEN-Wanna One 。 H.O.T H.O.T于1996年出道,代表作有candy、hope、战士的后裔等,hope这首歌到现在也经常被后辈们在各大颁奖典礼或者是拼盘演唱会上演唱,是SM TOWN的“难忘今宵”。 水晶男孩 水晶男孩现在签在了yg,他们于1997年出道,完整体只活动了三年,2000年就解散了。门面高志溶后来出演了《超人回来了》,以升材阿爸的形象为大家所熟知。殷志源活跃在各大综艺中,四十多岁的他依旧非常的嫩! 神话 神话是最长寿的男团,1998年出道至今还在活动之中~ GOD GOD是jyp在1998年推出的男团,虽然是一代男团当中出道条件最为艰苦的,但是现在他们是一代团里发展最为顺利的。 东方神起 如果说上面的几个前辈团是80后的记忆,那么从东方神起就是90后的回忆了~东方神起于2003年出道,至今仍然屹立不倒,业务能力超级无敌能打,每次在日本开演唱会还是能够动员好几万人,座无虚席! SS501 ss501是DSP于2005年推出的男团,大家最为熟知的成员可能就是金贤重了,出演过《花样男子》。 super junior SJ于2005年出道,至今仍然在活动中,而且成绩还依旧很能打,是名副其实的“韩流帝王”。 Bigbang Bigbang是首登格莱美首页的韩国组合,出道时被称为“最丑男团”不被看好,但是后来的成就和影响力是没有几个男团能够与之匹敌的!是Bigbang成就了YG。 SHINee SHINee是实力被严重低估的男团了,是SM继东方神起之后配置最高最平均的团了~ 2PM 与传统的韩国男团“花美男”形象不同,2PM以“野兽团”著称,具有着性感粗犷的男性魅力。 beast beast和4minute全盛时期的时候,cube是被认为除三大之外的第四大公司。现在的cube大不如以前,以前一手捧红cube的几个大势团的洪会长都离开了! infinite 无限团是小公司出头的典型!刀群舞特别的有名,说到刀群舞就不得不提infinite的程度。 EXO EXO的“亚洲天团”的称号当之无愧,创下了许多kpop新纪录,出道第一年专辑销量就破了一百万,唤醒了韩国沉睡十二年的唱片市场。 防弹少年团 防弹少年团创造了许多个kpop“第一”、“首个”,专辑总销量破两千万,七张专辑销量都破了一百万,每次回归都不知道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峰到底有多高! seventeen seventeen以自给自足闻名,没有哪几个男团能够做到写歌和编舞都是自己包办的! wanna one wanna one活动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半,但是在kpop历史留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是公认的“限定传奇”。

《3月的狮子》中,将棋历史上仅有的在初中阶段就获得职业棋士资格的有几人

《3月的狮子》中,将棋历史上仅有的在初中阶段就获得职业棋士资格的有五人。《3月的狮子》中将棋对决分为7大头衔比赛,分别为:狮子王战、名人战、棋匠战、棋龙战、王将战、棋神战和圣龙战。除了名人战和王将战,其余都是虚构。本作关于头衔比赛会对狮子王战进行着重描写。动漫中与现实相同的是,升段至四段的人被称为“棋士”,即被认定为职业将棋选手。扩展资料:男主角桐山零是一个十七岁的职业将棋手,小的时候父母和妹妹在车祸中丧生,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他被将棋手同时也是爸爸的好友收养,由于其对将棋的惊人天赋使得其深受养父的宠爱,但也遭到了养父亲生子女的嫉妒,这使零变得非常孤独,无法与外人交往。搬出了养父家,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在三月街遇见了明里、日向、桃三姐妹,他们的关怀使零重新感受到了心灵的温暖。这个纤细的少年在朋友的温暖与一个人的孤独,爱的包裹于过去的悲鸣中慢慢的行走着,期待某一天从自己的束缚中走出来。日本将棋棋士的职业段位从四段开始算起,之前6级到三段的棋士都是在一个叫做奖励会的职业将棋棋士育成会中通过循环圈比赛升级。因此,能够在初中就成为职业的将棋棋士很少。现实中在初中就成为职业将棋棋士的只有4人,分别是加藤一二三九段(最年少职业棋士记录保持者)、十七世名人谷川浩司、十九世名人羽生善治(奖励会后升四段最快)和渡边明九段。

文峰股份股票历史最高价和历史最低价

你好,该公司股票历史最低价产生于2013年6月,为2.04元,最高价产生于2015年4月,为21.7元。2016年3月16日收盘价为5.43元。

历史上沈姓的名人有哪些?

沈括、沈约、沈万三、沈钧儒、沈周。1、沈括沈括(1031—1095)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2、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3、沈万三沈万三(有说生于128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商人、巨富。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江苏昆山周庄东垞)。4、沈钧儒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5、沈周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沈周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括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万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鸿儒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沈周

每个姓氏都有几个杰出的代表人物,历史上姓沈的名人有哪些?

沈姓出名人物,最早见于史书的,当数春秋时代的高士沈郢,历史上沈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济阴太守沈靖;南朝梁文学家沈约;隋朝吴兴太守沈法兴;唐朝诗人沈佺期,武则天时代宰相沈君谅,文学家沈亚之、沈既济,书法家沈传师,诗人沈千运;北宋科学家兼政治家沈括;元朝戏曲家沈和;明朝画家沈周,戏曲理论家兼作家沈璟,文学家沈德符,散曲家沈仕;明清之际戏曲作家沈自晋;清朝两江总督沈葆桢,医学家沈金鳌,画家沈铨,诗人沈德潜,史学家兼文学家沈钦韩,学者沈垚,哲学家兼经学家沈善登,法学家沈家本;民国历史学家兼书法家沈曾植;当代文学家沈雁冰(茅盾),民主革命家沈钧儒,经济学家沈志远,外科学家沈克非,机械工程专家沈鸿,果树园艺学家沈隽,作家沈从文,书法家沈尹默,医学兼生理学家沈其震,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沈乃熙(夏衍)。

赵飞燕的历史

  一提起西汉成帝之后赵飞燕,史家往往以“伤风败俗、纵欲乱国”命之,并常常与兄妹乱淫的文姜、淫乱秦宫的庄襄王后、残忍放荡的贾南风相提并论,大声地斥责她为“红颜祸水”,并感慨地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正史对赵飞燕的记载是千篇一律的,《汉书》仅仅在《成帝纪》、《佞幸传》、《外戚列传》中以反复带过,并以“谮告许皇后”、“贼害后宫皇子”的形象出现,其余皆无所载。然而赵飞燕是个很有意思的历史人物,在正史上记载单薄的她却以极其丰满的形象出现在以《赵飞燕别传》为代表的一系列野史中。有关赵飞燕的传说在民间更是大盛其行,自古以来,均为街谈巷议者所津津乐道。基本而言,赵飞燕的形象已成定论,所以下文并非要刻意地标新立异,为赵氏正名,所要做的仅仅是梳理一下正史与野史中的赵飞燕,并从中点出几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仅此而已。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走进真真假假的赵飞燕世界。  出身卑微  赵飞燕出身卑贱,这在正史中已有所载,《汉书·佞幸传》中有言:“赵飞燕贵幸,上欲立,以为皇后,太后以其所出微难之。”而在民间,赵氏之出身的描写是绘声绘色的,此见《赵飞燕别传》:  赵后飞燕,父冯万金。祖大力,工理乐器,事江都王协律舍人。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乎哀声,自号几靡之乐,闻者心动焉。江都王孙女姑苏主,嫁江都中尉赵曼。曼幸万金,食不同器不饱。万金得通赵主,主有娠。曼性暴妒,且早有私病,不近妇人。主乃托疾居王宫,一产二女,归之万金。长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赵。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方脉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二人皆出世色。万金死,冯氏家败,飞燕姊娣流转至长安,于时人称赵主子,或云曼之他子。  而《赵飞燕外传》里的赵氏出身已经有渲染之嫌。另有载,赵氏之母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将她们丢在郊外,居然数天不死,以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抚养云云。  中国古代总喜欢搞些奇人必有异象之说,此又一例。  《汉书》载:“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放俱称富平侯家人过河阳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正史所载偏于简略,民间中关于这段故事情节的渲染则丰满许多。  飞燕姐妹流转至长安后,与阳阿主家令赵临共里巷,后于其家做歌舞伎。赵飞燕何许风姿?《赵飞燕别传》有惊人一瞥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另外,明代艳艳生的小说《昭阳趣事》有幅《赵飞燕掌上舞图》,是赵飞燕站在一个官人的手上,做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其御风之势,宛若飞燕。明代画家仇十洲有《百美图》,其中画有赵飞燕的舞蹈图。赵飞燕盛装,在一小块方毯上翩翩起舞,她双臂平展,ば淝岱鳎ue0ee彝任⑶ue3aeue0f2笸惹崽幔ue0e8凡课⑶悖ue0cc砬槲峦瘛U庑┧涫呛蟠ue30aue135业囊芟胫ue1ae鳎ue0d0ue07c梢韵胂竦蹦暾苑裳辔枳擞琶馈⑽杓即壳嗟某潭取?  古代有“环肥燕瘦”之语,其中“环”指的是杨玉环,而“燕”指的就是本文的主角赵飞燕。从上文对几幅经典图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出赵飞燕的身形风姿。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遣怀》诗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这首感伤抑郁的诙谐之诗告诉我们两个典故,“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确实,“掌上舞”是说到赵飞燕而不得不提及的本领,具体情境见上文所描述的《赵飞燕掌上舞图》。那是不是真有其事?相传赵飞燕在汉宫太液池中一高榭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由乐官冯无方吹笙伴奏。正当歌舞酣畅时,大风骤起,赵飞燕凭借风势扬袖举袂尽情欢舞,成帝恐其被风吹走,急命冯无方拉住。冯氏于情急之下,一把拉住赵飞燕的裙角,只听得“吱啦”一声,薄如蝉翼的裙幅已被扯下一片。赵飞燕趁势对汉成帝娇嗔道:“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岂不成了仙女了!”自此以后,宫中佳丽都将裙后留一缺口以为时髦,名为“留仙裙”。后来成帝命人修筑了“七宝避风台”,又雕镂了一只大水晶盘,命宫人托举盘子让飞燕做舞于盘上,“能做掌上舞”的说法可能与此故事有关。所谓“掌上舞”,实际上可能是某种双人(或数人)配合表演的,类似中国杂技、武术或芭蕾等舞蹈里面托举式的技艺,而不是真的说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极言如此,意味赵氏身轻如燕。留仙裙,除了上文的这种说法外,《赵飞燕外传》还有另外一种提法:“(赵飞燕)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但不管如何,赵飞燕的“留仙裙”确实引领了有汉一代的服饰风潮。  言归正传,汉代自汉高祖开国以后,历经惠、文、景、武四帝,文治武功,颇有盛世之象,但从昭帝、宣帝开始,由霍光秉政,到元帝的时候,王政君一派的外戚王氏开始独揽朝纲大权,于是使得继位之后的年轻皇帝——汉成帝大权旁落。汉成帝名刘骜,是汉元帝的长子。初为太子时,“好经书,宽博谨慎”,很得元帝欢心。后来,元帝虽然发现他并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元帝改易太子的想法未能实现,刘骜于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继位,是为汉成帝。平心而论,汉成帝并非一无是处。他曾经罢斥了佞臣石显,撤除了中书宦官;下诏鼓励臣民进谏,奖励孝悌力田,减免租赋,大赫罪人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成帝不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在王莽外戚集团专政擅权下,他乐得清闲自在,于是深宫内院,日日醇酒美人;长安市上,也夜夜选色征歌,从而使汉皇朝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汉成帝有一次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召歌伎为成帝助兴。赵飞燕的外表条件如前所述,是非常优秀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出众舞技,这一切是其能够技压群芳、勇夺后冠的基本资质。成帝立刻倾倒于赵氏的声色之下,在一声“谁料侯府风月更甚皇家”的感叹之下,赵飞燕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宫了。  由于赵飞燕的柔情万种、善于逢迎,使得汉成帝在赵飞燕入宫不久,马上亲笔书写圣旨,封赵飞燕为婕妤;又命人整修一所华丽异常的别宫,命为“远条馆”,让赵飞燕居住,赏赐的珍珠首饰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见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备至。  然而皇宫自有皇宫之礼,赵飞燕的皇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赵飞燕虽然能歌善舞,通音律,晓诗书,妖娆媚艳,但因为其出身卑贱,所以当汉成帝封她为婕妤时,后宫已经议论纷纷,都认为赵飞燕只不过是个惯于蛊惑的尤物,难登大雅之堂。而这时的赵飞燕也收敛气息,一味地谨言慎行,对皇后很恭谨地执婢礼,从而消除了皇后的戒心,待之如姐妹;又刻意低声下气地与宫中粉黛结好,也逐渐松弛了后宫佳丽对她的敌意。既蒙皇上宠幸,还得委屈求全,这些当然是表面功夫,赵飞燕不甘其位,其心中早有一套“夺后”之计。在赵飞燕进宫半年之后,其妹妹赵合德也被她引进宫来,受到汉成帝的宠幸。两姐妹轮流承欢侍宴,于是,渐渐地,“三千宠爱集于二身”。《汉宫曲》中有一《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曲为证: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原来被汉成帝宠爱有加的许皇后与一代才女班婕妤,这二人是在赵飞燕“夺后”之路中不得不提及的两个人物。所以这里不妨荡开一笔,简要介绍一下许后与班婕妤两人。  许皇后何许人也?她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成帝为太子时由元帝选配为妻。许后漂亮、聪慧,善写文章,又工书法,入宫一段时间后,便宠冠后宫。这也使得许后之父许嘉权势日隆,使同时参与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阳平侯王凤等深感不安。传说许皇后因为妒忌赵飞燕姐妹备受恩宠而心有不甘,其姐许谒也替妹妹鸣不平,便暗中以巫祝祈祷赵飞燕早死,保佑许皇后重新得宠。赵氏姐妹早就想恃宠夺嫡而苦于没有借口,正好得知这个消息,于是立刻以“咒诅后宫与皇上”的罪名将许皇后告发。于是公元前18年冬12月,成帝废去许后,将许谒处死,之后又将许皇后一脉遣回故里。  班婕妤是古代著名的才女,其德与才为后世文人、学者所咏颂。有这么一段故事:一次,汉成帝游于后庭,想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步辇,被班婕妤严辞拒绝。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很高兴地称赞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政君将其与楚国时的樊姬相比,是因为楚王喜欢打猎而荒于理政,樊姬为了劝阻他就不再吃禽兽之肉,故得贤名。由此亦可见,班婕妤深得当时皇太后王政君的厚爱。其本人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进退得体,才气横溢,故班婕妤入宫后,也曾深得汉成帝的宠幸,也曾生育过一子,后不幸夭折。后因为许后之事,班婕妤受到牵连,在审问她的时候,她从容应对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一席话下来,班婕妤以其不卑不亢的言辞打动了所有的人,汉成帝还特赐黄金百斤。班婕妤虽然没有和许皇后一样在宫廷斗争中被废,但也心有余悸,在这场斗争之后则急流勇退,匿居长信宫中侍奉皇太后去了。《汉书·外戚传》曰:“赵氏姊娣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婕妤退居东宫作赋自伤悼,留下了一首《怨歌行》凭后人垂悼感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言归正传,许皇后被废后,成帝一心一意想立赵飞燕为皇后,无奈皇太后王政君嫌她出身卑微,坚决不予批准。急得成帝茶饭无心,愁眉不展。此时,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正做侍中,他千方百计在太后面前为成帝说情,往来传语,终于得到太后的认可。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其卑微的身份。六月,册立赵飞燕为皇后,而淳于长也被封为定陵侯。赵合德则被封为昭仪——这就是赵氏这场宫争的结果。汉代民谚有云:“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间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就是赵飞燕。“燕燕尾涎涎”指她的美貌,“木间仓琅琅”暗示其将当皇后,这又是异象之表。  以上繁复的宫争过程是正史简练几句话的演绎。《汉书》有云:“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赵飞燕为皇后,妹为昭仪。”  赵飞燕做了皇后,成帝对他的宠爱却渐渐衰减,而其妹妹赵合德则受到成帝的备加宠爱,被封为昭仪,住在昭阳宫中。其宫内不是“金碧辉煌”四个字可以形容的:“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红,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然二者皆无子嗣。古代“母凭子贵”的思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深处嫔妃成群的后宫之中,因而生子就成为巩固和提高自己地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二人不惜冒险与其他男人偷情,以期生出挂在成帝名下的孩子。特别是赵飞燕,因为后期的失宠,更成为野史方家争相渲染的对象。与冯无方、庆安世、燕赤凤等数十名男子的关系也成为后世艳情的着笔所在。绥和二年春,即公元前7年,成帝暴病而亡。由于成帝身体素来强健,又值45岁之盛年,民间都归罪于赵昭仪纵欲无度。皇太后下令大司马王莽等官员对成帝死因进行调查,赵合德最后自杀谢罪。  成帝死后,赵飞燕无依无靠,虽然哀帝即位后仍尊她为皇太后,但是她开始受到攻击。哀帝即位数月后,司隶校尉解光就上书皇帝,指责赵飞燕姐妹谋害成帝两个亲生儿子。奏章中讲到了许美人的故事。  许美人住在上林涿沐馆,皇上数次召她到饰室,一年数次召幸,有时留数月或半年之久,元延二年(前11年)美人怀孕了,当年十一月产下一儿子。皇帝下诏靳严带儿科医生及五种和药丸散,送到美人住处。后来,于客子、王偏、臧兼听昭仪对成帝说:“你常跟我说你从中宫回来,如果是从中宫回来的话,许美人的儿子是怎么生出来的?难道许氏还要被立为皇后吗?”说着她很悲愤地用手自己打自己,用头去撞击柱子,又从床上滚到地下,痛哭失声,不肯吃饭,说道:“你今天怎么安置我?我要回家去!”成帝也生气地说:“今天有意将事情告诉你,你反倒怒气冲天,真是不可理喻!”成帝也不吃了。昭仪见如此,只好说:“陛下早知如此,为什么不吃饭?陛下曾发誓说,决不负我,今天许美人竟生下儿子,您负约了,这是为何?”成帝说:“正因为与你们有约,所以不立许氏。我一定不让天下女子超出赵氏,你不必担心就是。”接着,成帝诏使靳严持绿囊盛书信送交许美人,并对靳严说:“美人一定送东西给你,你收下放在饰室中帘南即可。”许美人用一苇子编织成的匣子放置所生之子,将匣子封闭,与绿囊所盛书信一起交给靳严。靳严依成帝吩咐,将匣子与书信放置饰室中帘南后即离去。成帝与昭仪坐,命于客子开启匣子。匣子还未解开,成帝就令于客子、王偏和臧兼出去,自己关上门,独与昭仪在室内。不一会儿开门,命令于客子三人将匣子封好,与绿色缯囊一起放置于屏风东。吴恭受命,将匣子与绿囊交给籍武,封缄上盖有御史中丞的印签。他对籍武说:“告诉你,匣中有一死儿,你埋于隐蔽之处,不要让别人知道。”籍武于是在监狱的院墙边挖一小坑,将小孩子埋葬。  解光在讲述完这事后,以汉元帝处理长陵付夫人的事件为前例,以《春秋》断案,说道:“赵昭仪大逆不道,其罪过比许谒还严重,其亲戚皆在尊贵之位,迫近朝廷,群下寒心,这样不能够惩恶崇谊以示范于天下。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  哀帝于是下令免去赵飞燕亲戚一干人等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贬到辽西郡。议郎耿育上疏,对上述解光所奏案情持怀疑态度,并为赵飞燕做了一番申诉。由于汉哀帝因为赵飞燕的关系才得以继承皇位,加上她有恩于傅太后,所以,终哀帝之世,赵飞燕还是保住了其皇太后之位,但是王氏一脉皆有怨言。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驾崩。王莽挟持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废赵飞燕为庶人,赵飞燕当天就自杀了。  以上是正史对赵飞燕姐妹谋杀皇子一事的详细叙述,但是正如孟祥才教授所指出的几个疑点,赵氏虽不值得同情,但是历史不能虚构:首先,本案列举的证人虽然超过十名,但却拿不出物证。许美人生的儿子死后被籍武埋于狱楼垣下,案发后照理应掘取尸骨以为证,解光等也没有做。没有物证,这些证人的证词的可靠性就使人生疑。  其次,封建皇帝个个希望有子嗣继承皇位,成帝既然与许美人和曹宫生有儿子,且自己又完全了解其内部,怎么会在赵昭仪挟持下杀害亲子呢?许美人的名份实实在在,她与成帝生出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最后,成帝活了45岁,嫔妃成群,却无一人生子,这说明他本人无生育能力。否则,无论赵飞燕姐妹怎么一手遮天,也不能使成帝断子绝孙。  那为什么会如此网织罪名于赵氏一族?孟教授的解释是:赵飞燕姐妹出身卑微,她们的发达靠的是汉成帝的色令智昏。不过,成帝在世时虽然给了她们的外家以封侯的赏赐,但并未给他们任何实质性的权力,根本无法使她们形成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与王氏外戚集团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赵飞燕姐妹当年的盛气凌人、飞扬跋扈,靠的是成帝至高无上的权位。成帝一死,她们立即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特别是,由于她们在成帝当国时不知检点,树敌太多,与其他外戚、嫔妃间积怨太多太深。及至成帝寿终正寝,宿敌们一齐出来向赵飞燕姐妹身上泼脏水,有些趁机落井下石,众口铄金,使她们百口莫辩。事实上,对她们来说,自我辩解的权力已经被剥夺了。作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王莽,在成帝死后,早就纠合一班朝廷官吏在以“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为名逼赵合德自杀;在哀帝死后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以解光罗织的罪状逼使赵飞燕步其妹后尘。解光上奏所谓二皇子被害案恰恰是在哀帝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封其弟侍中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之后的数月,此时赵飞燕地位已经稳定下来。没有王莽背后支持,身为司隶校尉的解光恐怕不敢拂逆哀帝的意志向赵飞燕家族发难。而王莽支使解光编造此一假案,目的仅仅是为清除赵氏亲族在朝中的那点可怜的势力制造借口而已。  但不管怎样,正如辛弃疾于《摸鱼儿》里所唱的——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至此,赵飞燕的故事已该落下帷幕。清代张问陶赋诗《美人篇》曰:美人实无罪,溺者自亡身。佛罪逮花鸟,何独憎美人?参考资料:转自http://www.100mf.cn/Article/ds/rw/cqgs/yscs/117226.html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文采的黄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驴小毛 链接:://zhihu/question/34851073/answer/60150767 来源:知乎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唐 白行简 夫性命者,人之本;嗜欲者,人之利。 本存利资,莫甚乎衣食。 〔衣食〕既足,莫远乎欢娱。 〔欢娱〕至精,极乎夫妇之道,合乎男女之情。 情所知,莫甚交接【原注:交接者,夫妇行阴阳之道】。 其余官爵功名,实人情之衰也。 夫造构已为群伦之肇、造化之端。 天地交接而覆载均,男女交接而阴阳顺,故仲尼称婚姻之大,诗人著《□螽斯》之篇。 考本寻根,不离此也。 遂想男女之志,形貌妍媸之类。 缘情立仪,因象取意,隐伪变机,无不尽有。 难字异名,并随音注, 始自童稚之岁,卒乎人事之终。 虽则猥谈,理标佳境。 具人之所乐,莫乐于此,所以名《大乐赋》。 至于俚俗音号,辄无隐讳焉。 惟迎笑于一时,赋曰: 玄化初辟,洪炉耀奇,铄劲成雄,熔柔制雌。 铸男女之两体,范阴阳之二仪。 观其男之性,既禀刚而立矩; 女之质,亦叶顺而成规。 夫怀抱之时,总角之始;虫带米囊,花含玉蕊。 忽皮开而头露【原注:男也】,俄肉俹而突起【原注:女也】; 时迁岁改,生戢戢之乌毛【原注:男也】; 日往月来,流涓涓之红水【原注:女也】。 既而男已羁冠,女当笄年, 温柔之容似玉,娇羞之貌如仙。 英威灿烂,绮态婵娟;素手雪净,粉颈花团。 睹昂藏之才,已知挺秀; 见窈窕之质,渐觉呈妍。 草木芳丽,云水容裔;嫩叶絮花,香风绕砌。 燕接翼想於男,分寸心为万计。 然乃求吉士,问良媒。 初六礼以盈止,复百两而爰来。 既纳征于两姓,聘交礼于同杯。 于是青春之夜,红炜之下, 冠缨之际,花须将卸。 思心静默,有殊鹦鹉之言; 柔情暗通,是念凤凰之卦。 乃出朱雀,揽红裈,抬素足,抚肉臀。 女握男茎,而女心忐忑,男含女舌,而男意昏昏。 方以津液涂抹,上下揩擦。 含情仰受,缝微绽而不知; 用力前冲,茎突入而如割。 观其童开点点,精漏汪汪。 六带用拭,承筐是将。 然乃成于夫妇,所谓合乎阴阳。 从兹一度,永无闭固。 或高楼月夜,或闲窗早暮; 读素女之经,看隐侧之铺。 立障圆施,倚枕横布。 美人乃脱罗裙,解绣袴,颊似花围,腰如束素。 情婉转以潜舒,眼低迷而下顾; 初变体而拍搦,后从头而〔扌勃〕u3a1e。 或掀脚而过肩,或宣裙而至肚。 然更呜口嗍舌,碜勒高抬。 玉茎振怒而头举【原注:男也】, 金沟颤慑而唇开【原注:女也】。 屹若孤峰,似嵯峨之挞坎; 湛如幽谷,动趑趑之鸡台。 于是 *** 流澌, *** 洋溢。 女伏枕而支腰,男据床而峻膝。 玉茎乃上下来去,左右揩挃。 阳峰直入,邂逅过于琴弦; 阴干邪冲,参差磨於谷实 【原注:《交接经》云:男阴头峰亦曰“阴干”。 又《素女经》: 女人阴深一寸曰琴弦,五寸曰谷实,过谷实则死也】。 莫不上挑下剌,侧拗旁揩。 臀摇似振,〔尸+盖〕入如埋。 暖滑〔火亨〕〔火亨〕,□□深深, 或急抽,或慢硉。 浅插如婴儿含乳,深刺似冻蛇入窟。 扇簸而和核欲吞,冲击而连根尽没。 乍浅乍深,再浮再沉。 舌入其口,〔尸+盖〕刺其心, 湿澾澾,呜拶拶,或即据,或其捺。 或久浸而淹留,或急抽而滑脱。 方以帛子干拭,再内其中。 袋阑单而乱摆,茎逼塞而深攻。 纵婴婴之声,每闻气促; 举摇摇之足,时觉香风。 然更纵枕上之淫,用房中之术, 行九浅而一深,待十侯而方毕。 既恣情而乍疾乍徐,亦下顾而看出看入。 女乃色变声颤,钗垂髻乱。 慢眼而横波入鬓,梳低而半月临肩。 男亦弥茫两目,摊垂四肢, 精透子宫之内,津流丹穴之池 【原注:《洞玄子》曰:女人阴孔为丹穴池也】。 於是玉茎以退,金沟未盖,气力分张,形神散溃。 顝〔骨页〕精尚湿,旁粘〔尸+亘〕袋之间; 〔尸扁〕汁犹多,流下尻门之外。 侍女乃进罗帛、具香汤,洗拭阴畔,整顿褌裆。 开花箱而换服,揽宝镜而重妆。 方乃正朱履,下银床,含娇调笑,接抚徜徉。 当此时之可戏,实同穴之难忘。 更有婉娩姝姬,轻盈爱妾, 细眼长眉,啼妆笑脸。 皓齿皦牡丹之唇,珠耳映芙蓉之颊。 行步盘跚,言辞宛惬。 梳高髻之危峨,曳长裙之辉烨。 身轻若舞,向月里之琼枝; 声妙能歌,碎云间之玉叶。 回眸转黑,发凤藻之夸花; 含喜舌衔,驻龙媒之蹀躞。 乃於明窗之下,白昼迁延, 裙褌尽脱,花钿皆弃。 且抚拍以抱坐,渐瞢顿而放眠。 含嬭嗍舌,抬腰束膝。 龙宛转,蚕缠绵,眼瞢瞪,足蹁跹。 鹰视须深,乃掀脚而细观; 鹘床徒窄,方侧卧而斜穿。 上下扪摸,纵横把握;姐姐哥哥,交相惹诺。 或逼向尻,或含口嗍。 既临床而伏挥,又骑肚而倒〔足桌〕。 是时也,〔尸+徐〕藏核袋而羞为,夏姬掩〔尸+朱〕而耻作。 则有暎〔日朱〕素体,回转轻身,回精禁液,吸气咽津。 是学道之全性,图保寿以延神。 若乃夫少妻嫩,夫顺妻谦, 节候则天和日暖,闺阁亦绣户朱帘。 莺转林而相对,燕接翼于相兼。 罗幌朝卷,炉香暮添。 佯羞偃〔亻蹇〕,忍思腌醶。 枕上交头,含朱唇之诧诧; 花间接步,握素手之纤纤。 其夏也,广院深房,红帏翠帐。 笼日影於窗前,透花光於簟上。 苕苕水柳,摇翠影於莲池; 袅袅亭葵,散花光于画幛。 莫不适意过多,窈窕婆娑,含情体动,逍遥姿纵。 妆薄衣轻,笑迎欢送。 执纨扇而共摇,折花枝而对弄。 步砌香阶,登筵乐动。 俱□澥浴,似池沼之鸳鸯; 共寝匡床,如绣阁之鸾凤。 其秋也,玉簟尤展,朱衾半熏, □□□□□□□,庭池荷茂而花纷。 收团扇而闭日,掩芳帐而垂云。 弦调凤曲,锦织鸳纹。 透帘光而皎晶,散香气之氤氲。 此时也,夫怜妇爱。 不若奉倩於文君。 其冬也,则暖室香闺,共会共携。 披鸳鸯兮帏张翡翠,枕珊瑚兮镜似颇梨。 铺旃毯而雪敛,展绣被而花低。 熏香则雕檀素象,插梳则镂掌红犀。 萦凤带之花裙,点翠色之雪篦。 缘酒同倾,有春光之灼灼; 红炉压膝,无寒色之凄凄。 颜如半笑,眉似含啼。 娇柔口之婉娩,翠姣眼之迷低。 在一座之徘徊,何惭往燕? 当重衾之缱绻,惟恨鸣鸡。 此夫妇四时之乐也,似桃季之成蹊。 至若夫妇俱老,阴阳枯槁, 〔尸扁〕空皮而〔赢皮〕〔耷皮〕, 〔尸+盖〕无力而〔高劳〕〔躁,高旁〕。 尚犹纵快於心,不虑泄精於脑。 信房中之至精,实人间之好妙。 若乃皇帝下南面,归西殿, 绿服引前,香风后扇。 *** 娇迎,宫官拜见。 新声欲奏,梨园之乐来庭; 美果初尝,上林之珍入贡。 于是阉童严卫,女奴进膳,昭仪起歌,婕妤侍宴。 成贵妃於梦龙,幸皇後于飞燕。 然乃起鸾帐而选银环,登龙媒而御花颜。 慢眼星转,差眉月弯。 侍女前扶后助,娇容左倚右攀。 献素臀之宛宛,内玉茎而闲闲。 三刺两抽,纵武皇之情欲; 上迎下接,散天子之髡鬟。 乘羊车於宫里,插竹枝於户前。 然乃夜御之时,则九女一朝; 月满之数,则正後两宵。 此乃典修之法,在女史彤管所标。 今则南内西宫,三千其数, 逞容者俱来,争宠者相妒。 矧夫万人之驱,奉此一人之故。 嗟呼! 在室未婚,殊乡异客, 是事乖违,时多屈厄。 宿旅馆而鳏情不寐,处闺房而同心有隔。 有素□之花貌,每恳交欢; 睹马上之玉颜,常思匹偶。 羡委情於庭弊,愿掷果於春陌。 念阳刚之欲断,往往颠狂; 觉精神之散飞,看看瘦瘠。 是即睡食俱废,行止无操, 梦中独见,暗处相招。 信息稠於百度,顾眄希於一朝。 想美质,念纤腰,有时暗合,魄散魂消。 如女捉色乾贞,恼人肠断。 虽同居而会面,且殊门而异馆。 候其深夜天长,闲庭月满, 潜来偷窃,焉知畏惮? 实此夜之危危,重当时之怛怛。 尨也不吠,乃深隐而无声; 【原注:男淫急偷女也。 尨,狗也】 女也不惊,或仰眠而露〔尸扁〕。 于时入户兢兢,临床款款。 精在阳峰之上,滴滴如流; 指刺阴缝之间,暾暾似暖。 莫不心忒忒,意惶惶。 轻抬素足,纵揭褌裆。 抚拍胸前,虚转身如睡觉; 摩挲腿上,恐神骇而惊忙。 定知处所,安盖相当。 未嫁者失声如惊起,已嫁者佯睡而不妨, 有婿者诈嗔而受敌,不同者违拒而改常。 或有得便而不绝,或有因此而受殃。 斯皆花色之问难,岂人事之可量。 或有因事而遇,不施床铺; 或墙畔草边,乱花深处。 只恐人知,乌论礼度! 或铺裙而藉草,或伏地而倚柱。 心胆惊飞,精神恐惧。 当匆遽之一回,胜安床上百度。 更有久阙房事,常嗟独自。 不逢花艳之娘,乃遇人家之婢。 一言一笑,因兹而有意〈好意〉【叶注:此二句有脱误】。 身衣绮罗,头簪翡翠, 或鸦角青衫,或云鬓绣帔。 或十六十七,或十三十四。 笑足娇姿,言多巧智, 貌若青衣之俦,意比绿珠之类。 摩挲乳肚,□滑腻之肥浓; 掀起衣裳,散氛氲之香气。 共此婢之交欢,实娘子之无异。 故郭璞设计而苦求,阮籍走趁而无愧。 更有恶者,丑黑短肥,臀高而欹。 或口大而甑□,或鼻曲如累垂。 髻不梳而散乱,衣不敛而离披。 或即惊天之笑,吐棒地之词。 唤嫫母为美妪,呼敦洽为妖姬。 遭宿瘤骂,被无盐欺。 梁鸿妻见之极哂,许允妇遇之而嗤。 效颦则人言精魅,倚门则鬼号钟馗。 艰难相遇,勉强为之。 醋气时闻,每念糟糠之妇; 荒淫不择,岂思〈同于〉枕席之姬。 此乃是旷绝之大急也,非厌饫之所宜。 更有金地名贤,祗园 *** 【原注:即师姑也】。 各恨孤居,常思〈於〉同处。 口虽不言,心常暗许。 或是桑间大夫,鼎族名儒, 求净舍俗【原注:大僧也】,髡发剃须, 汉语胡貌,身长〔尸+盖〕粗。 思心不触于佛法,手持岂忌乎念珠【原注:女也】? 或年光盛小,闲情窈窕。 不长不短,唯端唯妙。 圆圆翠顶,娈臣断袖於帝室。 【叶注:此二句当有脱误,娈臣句当属下男色一段】 然有连璧之貌,暎珠之年,爱其娇小, 或〈异〉堪怜三交六入之时,或搜获百脉四肢之内,汝实通室。 不然,则何似於陵阳君指花于君侧,弥子瑕分桃於主前。 汉高祖幸於籍孺,孝武帝宠於韩嫣。 故惠帝侍臣冠〔鸟+浚去氵〕〔鸟义〕、载貂蝉, 傅脂粉於灵幄,曳罗带於花筵。 岂女体之足厌,是人□之相沿。 更有山村之人,形容丑恶。 男则峻屹凌兢,女则兜〔兀叟〕醵削。 面曲如匙,头长似杓, 眉毛乃逼侧如阴森,精神则瞢瞪而〔兀儿〕〔兀卓〕。 日日系腰,年年赤脚, 縎□□以为□,倡□歌以为乐。 攀花摘叶,比翟父以开怀, ……

历史人物:赵飞燕

历史人物:赵飞燕她的名片赵飞燕(?-公元前1年),名不详(野史记载为宜主),孝成赵皇后,为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位皇后。独创“掌上舞”“踽步”。在中国历史上,赵飞燕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同时她也因为美貌而成为淫秽皇帝的一个代表人物。她的一生早年生活:赵飞燕生于京师长安城,出生时被父母抛弃,后抱回养大。后在阳阿公主府当歌女,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因此得名“飞燕”。初见帝王:鸿嘉三年,赵飞燕初见汉成帝,成帝被她的歌喉、舞姿和美貌所倾倒,将她带回宫中。后来汉成帝听说她的妹妹赵合德长得非常漂亮,便下令招入宫中,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陷害许后:鸿嘉三年,赵飞燕告发许皇后、班婕妤等人蛊诅后宫女子,求己亲媚。封妃立后:永始元年,赵飞燕成为皇后,但成帝对她的宠爱渐渐不如以往,更为宠爱她的妹妹赵合德。举荐立嗣:绥和元年,赵飞燕协助定陶王刘欣夺储,成为太子。尊为太后:绥和二年春,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皇太hou。被废自杀: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崩逝,赵飞燕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她的故事燕啄皇孙:《汉书》里记载汉成帝死后,司隶解光弹劾赵合德杀害许美人及女官曹宫之子,想惩罚赵飞燕。但从奏疏中看出,赵飞燕并未参与。而且奏疏也表明,成帝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议郎耿育对此案也有质疑。然而外人眼中,赵氏姐妹被视为一体,班固的评论是“飞燕之妖,祸成厥妹”,并将“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载入正史。这个故事也因此流传下来,成为后妃杀害皇族的一个典故。留仙裙:《飞燕外传》中记载赵飞燕体态极其轻盈,每当她纤腰款摆、迎风起舞时,就好像要乘风而去一般。一天她穿了一件云英紫裙来到太液池边,在笙歌鼓乐中翩翩起舞,突然间狂风大作,赵飞燕像风筝一样飘起来,于是成帝赶紧叫人拉住她的裙摆,免得她被风吹走,待风停时发现赵飞燕的云英紫裙竟被抓得皱皱的。从此宫女们盛行穿折叠出褶皱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她的成就:赵飞燕是我国汉代舞蹈史乃是整个古代舞蹈史上难得的被载入史册的乐舞艺人,相传赵飞燕善禹步,体态轻盈可作掌上舞,后世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赵飞燕的文艺作品,赞颂赵飞燕精湛的舞艺。赵飞燕传奇的一生使她在历史上的艺术声望,并没有高于杨贵妃,但是不可否认她为我国古代舞蹈史做出的贡献是十分伟大的。

历史上有哪些对话,放在现代简直是神回复?

元芳,你怎么看,现在通常用于搞笑段子,或者是调侃玩笑中来说。

历史上那位皇帝的妃子可以在手掌上跳舞

赵飞燕(中国汉朝时期成帝皇后)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宫女出身,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汉成帝37岁时立其为皇后,立后9年,46岁的汉成帝死了。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赵飞燕成为皇太后。6年后,汉平帝继位,由皇太后废为孝成皇后,1个多月后,废为庶人,自杀。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正史上对她的记载很少,然而关于她的野史逸书却又很多,赵飞燕与妹妹赵合德的故事是一个不断流传并逐渐丰富发展的过程,尤以《西京杂记》、《飞燕外传》最为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日本的金粒餐历史有多久?

在日本的一些餐厅中,经常豢养这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女,饭店不许女孩子乱吃东西,而且还好吃好喝、精心调理。“金粒餐”很注重了原料的“卫生”,,从原料的源头到加工制作都花费了不少心思,金粒餐的制作过程冗长而复杂,俱乐部餐厅先要在众多的侯选美少女,让这些选定的少女每天严格按照俱乐部详细制定的要求运动喝水吃饭起居。一个星期以后,餐厅就派人再选取她们中最符合要求的排泄物作为原料,再佐以各种名贵的调料锅蒸油炸,之后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进行造型——做成中药丸子那样一粒一粒的形状和大小,表面要看起来极其光滑。也有些则需要按照客人的指定做成大便的形状——最后再裹上食用金粉,金粒餐就大功告成了。 金粒餐还有一种吃法那恶心的程度更是登峰造极,食客在餐厅选中先指定一位少女,再选一种喜欢的口味,比如哈密瓜,西瓜,榴莲。。。。之后,几个月内这位少女将只使用这一种水果,到了指定时间,在一间相当高档的饭店里,硕大的餐桌上放一个凳子,凳子中间有个洞,洞的下面再放一个有相同果粉盘子,当金粒餐第一时间掉到盘子里的时候把它在盘子里滚一圈沾满果粉,食客便开始享用有些是沾满果粉后在炸。

历史上的6月7日发生了什么大事啊?

  1914年6月7日,美国轮船“联盟号”成为第一艘经过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货船。被称作“世界桥梁”的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全长81.3公里。巴拿马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两大洋沿岸航程缩短了10000余公里。运河最宽处304米,最窄处91米。船只通过运河的平均时间为9小时,最大通行吨位为61078吨。运河航线为复线水闸式,船只通过运河需经三级水闸。  这是1999年12月11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四万吨级散装货轮“寿昌海”号正通过巴拿马运河南端的美洲大桥。  1914年6月7日,美国轮船“联盟号”成为第一艘经过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货船。被称作“世界桥梁”的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全长81.3公里。巴拿马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两大洋沿岸航程缩短了10000余公里。运河最宽处304米,最窄处91米。船只通过运河的平均时间为9小时,最大通行吨位为61078吨。运河航线为复线水闸式,船只通过运河需经三级水闸。  这是集装箱货船通过巴拿马运河最北端的“卡顿闸”的资料照片(摄于1986年)。  1905年6月7日,挪威脱离瑞典和挪威联盟独立。挪威于9世纪形成统一王国。9至11世纪进入全盛期。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从1814年起受瑞典统治。  这是挪威卑尔根市的港口风光(1985年摄)。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船运和商业中心。它位于高山与峡湾之间,有七座高山坐落于市区周围,故有“七山之城”称号。卑尔根市很好地体现了挪威的特色。挪威全境多山,山地约占领土的三分之二。另外挪威还以航海国家闻名,它拥有许多天然良港。  1905年6月7日,挪威脱离瑞典和挪威联盟独立。挪威于9世纪形成统一王国。9至11世纪进入全盛期。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从1814年起受瑞典统治。  这是2001年8月25日,居纳尔·斯托尔塞特主教(左)在奥斯陆大教堂为挪威王储哈康·芒努斯和梅特·马里特的婚礼主婚。  -- [分享]历史上的今天(2005年6月7日)  1993年6月7日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官军衔仪式  1956年6月7日 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1951年6月7日 敦煌文物研究所受嘉奖  1950年6月7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党的组织情况  1940年6月7日 八路军总部公布正规部队人数  1939年6月7日 中共认为当前最大的危险是国民党全面降日  1915年6月7日 中俄蒙签订协约  1902年6月7日 山西设立大学堂  1901年6月7日 梁启超《立宪法议》发表  1862年6月7日 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科学家伦纳德诞辰  1855年6月7日 俄国著名植物学家米丘林诞辰  1848年6月7日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逝世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舞蹈有哪些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鲁国雅舞:《象箫》、《南龠》舞两汉时期1、雅乐舞:主要用于祭祀  (1)武舞:剑舞、棍舞、刀舞、干舞、戚舞  (2)文舞:长袖折腰舞、掌上舞、盘鼓舞  2、俗乐舞:  郊祭乐舞、兵法乐舞、朝贺宴乐  舞四夷之乐:东夷之乐执矛舞、西南夷之乐执羽舞、西夷之乐执戟舞、北夷之乐执干舞(兵舞)魏晋南北朝时期宫廷舞:  (1)清商乐舞 是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的称谓。  《白纻舞》、《大垂手》舞、《明君》舞、《巴渝舞》、《公莫舞》、《铎舞》、《鞞舞》等。  (2)胡舞 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  《天竺乐》是印度传来的乐舞,  《龟兹乐》是来自新疆龟兹一带的乐舞。大唐时期(上)宴享宫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大曲、歌舞戏、百戏  (“十部之伎于庭,以备中外。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亦名“清商乐“),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国伎,十曰高昌伎。 ”)  燕乐:四部乐舞:《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  清乐:《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凉乐:代表舞蹈是《狮子舞》。  天竺乐:佛教乐舞。  康国乐:又称“胡旋舞”,是疾转如风的转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乐》:城舞  《太平乐》:五方师子舞  《破阵舞》  《庆善舞》大唐时期(下)1、“健舞”  《剑器舞》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2、“软舞”  《绿腰舞》  《春莺啭》  3、唐代大曲,又称“法曲”,属宴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  (二)中序(拍序、歌头),以歌唱为主;  (三)破,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为主。  著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莲》、《玉树后庭花》等。  4、民间俗乐舞:  《大面》(《兰陵王入阵曲》)  《拨头》  《踏摇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萨舞》、《五方狮子舞》、《天竺乐》、《云韶乐》

历史记载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跳舞这是真的吗?

老话赵飞燕被封为王后后,迁居奢华无比的东宫,汉成帝特意赐予她一把古筝。每每月明风清盛典,赵飞燕拂琴而歌,宫苑一片恬静,只有优美的钟声在百花丛林梢中传散掉来。这天籁之声真的让人蚀魂销骨。汉成帝听起来这美好的钟声,一个的灵感溢于言表:如可在水舟上女子独舞,双飞双宿,岂不美哉妙哉!赵飞燕本名宜主,对歌舞表演有天生的比较敏感,对歌舞表演近乎沉迷的水平,听说为了能精磨手艺经常夜以继日,不得而知其他人冷言冷语。因为曼妙秀丽,倚栏临风,有翩跹欲飞之态,被称作“赵飞燕”。依据史籍来计算,赵飞燕的重量大约在70斤左右,否则也就没有体态轻盈这一说了,可是一段舞蹈少则十几分钟,更多就是几小时,需在手里舞蹈平常人压根顶不住。这一必须做到恐怕只有平举杠铃的人才行了,并且也根本没办法支撑点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历史上一直说的“手机翩翩起舞”就是一个有一定的夸大的形容词,并不是真实如我们想像一样的那类情景。我看了很多的资料,发觉对于这一有两个观点:一是确实是在手掌上,却不是平举胳膊,反而是腕关节有受力点来支撑赵飞燕,这一点便说得开了,一些强悍将领力度非常大,加上赵飞燕娇小玲珑,舞艺精湛,掌上舞彻底有可能会完成。另一个见解乃是并不在手掌上舞蹈,而是在一个手掌心般大小的地上跳,就算那样难度系数相对性小一点,但是在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作出这么多的舞蹈基本动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体来说,“掌上舞”应该是赵飞燕的一种欣赏和毫无疑问,就算负面评价许多,但也不能遮盖掉她身上的那些亮点。

谁能介绍一下赵飞燕是谁(历史上)

一提起西汉成帝之后赵飞燕,史家往往以“伤风败俗、纵欲乱国”命之,并常常与兄妹乱淫的文姜、淫乱秦宫的庄襄王后、残忍放荡的贾南风相提并论,大声地斥责她为“红颜祸水”,并感慨地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正史对赵飞燕的记载是千篇一律的,《汉书》仅仅在《成帝纪》、《佞幸传》、《外戚列传》中以反复带过,并以“谮告许皇后”、“贼害后宫皇子”的形象出现,其余皆无所载。然而赵飞燕是个很有意思的历史人物,在正史上记载单薄的她却以极其丰满的形象出现在以《赵飞燕别传》为代表的一系列野史中。有关赵飞燕的传说在民间更是大盛其行,自古以来,均为街谈巷议者所津津乐道。基本而言,赵飞燕的形象已成定论,所以下文并非要刻意地标新立异,为赵氏正名,所要做的仅仅是梳理一下正史与野史中的赵飞燕,并从中点出几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仅此而已。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走进真真假假的赵飞燕世界。 出身卑微 赵飞燕出身卑贱,这在正史中已有所载,《汉书·佞幸传》中有言:“赵飞燕贵幸,上欲立,以为皇后,太后以其所出微难之。”而在民间,赵氏之出身的描写是绘声绘色的,此见《赵飞燕别传》: 赵后飞燕,父冯万金。祖大力,工理乐器,事江都王协律舍人。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乎哀声,自号几靡之乐,闻者心动焉。江都王孙女姑苏主,嫁江都中尉赵曼。曼幸万金,食不同器不饱。万金得通赵主,主有娠。曼性暴妒,且早有私病,不近妇人。主乃托疾居王宫,一产二女,归之万金。长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赵。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方脉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二人皆出世色。万金死,冯氏家败,飞燕姊娣流转至长安,于时人称赵主子,或云曼之他子。 而《赵飞燕外传》里的赵氏出身已经有渲染之嫌。另有载,赵氏之母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将她们丢在郊外,居然数天不死,以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抚养云云。 中国古代总喜欢搞些奇人必有异象之说,此又一例。 《汉书》载:“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放俱称富平侯家人过河阳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正史所载偏于简略,民间中关于这段故事情节的渲染则丰满许多。 飞燕姐妹流转至长安后,与阳阿主家令赵临共里巷,后于其家做歌舞伎。赵飞燕何许风姿?《赵飞燕别传》有惊人一瞥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另外,明代艳艳生的小说《昭阳趣事》有幅《赵飞燕掌上舞图》,是赵飞燕站在一个官人的手上,做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其御风之势,宛若飞燕。明代画家仇十洲有《百美图》,其中画有赵飞燕的舞蹈图。赵飞燕盛装,在一小块方毯上翩翩起舞,她双臂平展,长袖轻拂,右腿微屈,左腿轻提,头部微倾,表情温婉。这些虽是后代画家的臆想之作,但可以想像当年赵飞燕舞姿优美、舞技纯青的程度。 古代有“环肥燕瘦”之语,其中“环”指的是杨玉环,而“燕”指的就是本文的主角赵飞燕。从上文对几幅经典图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出赵飞燕的身形风姿。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有《遣怀》诗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这首感伤抑郁的诙谐之诗告诉我们两个典故,“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确实,“掌上舞”是说到赵飞燕而不得不提及的本领,具体情境见上文所描述的《赵飞燕掌上舞图》。那是不是真有其事?相传赵飞燕在汉宫太液池中一高榭上表演歌舞《归风》、《送远》,由乐官冯无方吹笙伴奏。正当歌舞酣畅时,大风骤起,赵飞燕凭借风势扬袖举袂尽情欢舞,成帝恐其被风吹走,急命冯无方拉住。冯氏于情急之下,一把拉住赵飞燕的裙角,只听得“吱啦”一声,薄如蝉翼的裙幅已被扯下一片。赵飞燕趁势对汉成帝娇嗔道:“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岂不成了仙女了!”自此以后,宫中佳丽都将裙后留一缺口以为时髦,名为“留仙裙”。后来成帝命人修筑了“七宝避风台”,又雕镂了一只大水晶盘,命宫人托举盘子让飞燕做舞于盘上,“能做掌上舞”的说法可能与此故事有关。所谓“掌上舞”,实际上可能是某种双人(或数人)配合表演的,类似中国杂技、武术或芭蕾等舞蹈里面托举式的技艺,而不是真的说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极言如此,意味赵氏身轻如燕。留仙裙,除了上文的这种说法外,《赵飞燕外传》还有另外一种提法:“(赵飞燕)衣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他日,宫姝幸者,或襞裙为绉,号曰留仙裙。”但不管如何,赵飞燕的“留仙裙”确实引领了有汉一代的服饰风潮。 言归正传,汉代自汉高祖开国以后,历经惠、文、景、武四帝,文治武功,颇有盛世之象,但从昭帝、宣帝开始,由霍光秉政,到元帝的时候,王政君一派的外戚王氏开始独揽朝纲大权,于是使得继位之后的年轻皇帝——汉成帝大权旁落。汉成帝名刘骜,是汉元帝的长子。初为太子时,“好经书,宽博谨慎”,很得元帝欢心。后来,元帝虽然发现他并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元帝改易太子的想法未能实现,刘骜于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继位,是为汉成帝。平心而论,汉成帝并非一无是处。他曾经罢斥了佞臣石显,撤除了中书宦官;下诏鼓励臣民进谏,奖励孝悌力田,减免租赋,大赫罪人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成帝不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在王莽外戚集团专政擅权下,他乐得清闲自在,于是深宫内院,日日醇酒美人;长安市上,也夜夜选色征歌,从而使汉皇朝的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汉成帝有一次微服出行,来到阳阿公主家。公主召歌伎为成帝助兴。赵飞燕的外表条件如前所述,是非常优秀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出众舞技,这一切是其能够技压群芳、勇夺后冠的基本资质。成帝立刻倾倒于赵氏的声色之下,在一声“谁料侯府风月更甚皇家”的感叹之下,赵飞燕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宫了。 由于赵飞燕的柔情万种、善于逢迎,使得汉成帝在赵飞燕入宫不久,马上亲笔书写圣旨,封赵飞燕为婕妤;又命人整修一所华丽异常的别宫,命为“远条馆”,让赵飞燕居住,赏赐的珍珠首饰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见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备至。 然而皇宫自有皇宫之礼,赵飞燕的皇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赵飞燕虽然能歌善舞,通音律,晓诗书,妖娆媚艳,但因为其出身卑贱,所以当汉成帝封她为婕妤时,后宫已经议论纷纷,都认为赵飞燕只不过是个惯于蛊惑的尤物,难登大雅之堂。而这时的赵飞燕也收敛气息,一味地谨言慎行,对皇后很恭谨地执婢礼,从而消除了皇后的戒心,待之如姐妹;又刻意低声下气地与宫中粉黛结好,也逐渐松弛了后宫佳丽对她的敌意。既蒙皇上宠幸,还得委屈求全,这些当然是表面功夫,赵飞燕不甘其位,其心中早有一套“夺后”之计。在赵飞燕进宫半年之后,其妹妹赵合德也被她引进宫来,受到汉成帝的宠幸。两姐妹轮流承欢侍宴,于是,渐渐地,“三千宠爱集于二身”。《汉宫曲》中有一《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曲为证: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原来被汉成帝宠爱有加的许皇后与一代才女班婕妤,这二人是在赵飞燕“夺后”之路中不得不提及的两个人物。所以这里不妨荡开一笔,简要介绍一下许后与班婕妤两人。 许皇后何许人也?她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之女,成帝为太子时由元帝选配为妻。许后漂亮、聪慧,善写文章,又工书法,入宫一段时间后,便宠冠后宫。这也使得许后之父许嘉权势日隆,使同时参与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阳平侯王凤等深感不安。传说许皇后因为妒忌赵飞燕姐妹备受恩宠而心有不甘,其姐许谒也替妹妹鸣不平,便暗中以巫祝祈祷赵飞燕早死,保佑许皇后重新得宠。赵氏姐妹早就想恃宠夺嫡而苦于没有借口,正好得知这个消息,于是立刻以“咒诅后宫与皇上”的罪名将许皇后告发。于是公元前18年冬12月,成帝废去许后,将许谒处死,之后又将许皇后一脉遣回故里。 班婕妤是古代著名的才女,其德与才为后世文人、学者所咏颂。有这么一段故事:一次,汉成帝游于后庭,想要班婕妤与他同坐一辆步辇,被班婕妤严辞拒绝。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很高兴地称赞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政君将其与楚国时的樊姬相比,是因为楚王喜欢打猎而荒于理政,樊姬为了劝阻他就不再吃禽兽之肉,故得贤名。由此亦可见,班婕妤深得当时皇太后王政君的厚爱。其本人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进退得体,才气横溢,故班婕妤入宫后,也曾深得汉成帝的宠幸,也曾生育过一子,后不幸夭折。后因为许后之事,班婕妤受到牵连,在审问她的时候,她从容应对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一席话下来,班婕妤以其不卑不亢的言辞打动了所有的人,汉成帝还特赐黄金百斤。班婕妤虽然没有和许皇后一样在宫廷斗争中被废,但也心有余悸,在这场斗争之后则急流勇退,匿居长信宫中侍奉皇太后去了。《汉书·外戚传》曰:“赵氏姊娣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婕妤退居东宫作赋自伤悼,留下了一首《怨歌行》凭后人垂悼感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言归正传,许皇后被废后,成帝一心一意想立赵飞燕为皇后,无奈皇太后王政君嫌她出身卑微,坚决不予批准。急得成帝茶饭无心,愁眉不展。此时,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正做侍中,他千方百计在太后面前为成帝说情,往来传语,终于得到太后的认可。永始元年(前16年)四月,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改变其卑微的身份。六月,册立赵飞燕为皇后,而淳于长也被封为定陵侯。赵合德则被封为昭仪——这就是赵氏这场宫争的结果。汉代民谚有云:“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间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就是赵飞燕。“燕燕尾涎涎”指她的美貌,“木间仓琅琅”暗示其将当皇后,这又是异象之表。 以上繁复的宫争过程是正史简练几句话的演绎。《汉书》有云:“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赵飞燕为皇后,妹为昭仪。” 赵飞燕做了皇后,成帝对他的宠爱却渐渐衰减,而其妹妹赵合德则受到成帝的备加宠爱,被封为昭仪,住在昭阳宫中。其宫内不是“金碧辉煌”四个字可以形容的:“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红,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然二者皆无子嗣。古代“母凭子贵”的思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深处嫔妃成群的后宫之中,因而生子就成为巩固和提高自己地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二人不惜冒险与其他男人偷情,以期生出挂在成帝名下的孩子。特别是赵飞燕,因为后期的失宠,更成为野史方家争相渲染的对象。与冯无方、庆安世、燕赤凤等数十名男子的关系也成为后世艳情的着笔所在。绥和二年春,即公元前7年,成帝暴病而亡。由于成帝身体素来强健,又值45岁之盛年,民间都归罪于赵昭仪纵欲无度。皇太后下令大司马王莽等官员对成帝死因进行调查,赵合德最后自杀谢罪。 成帝死后,赵飞燕无依无靠,虽然哀帝即位后仍尊她为皇太后,但是她开始受到攻击。哀帝即位数月后,司隶校尉解光就上书皇帝,指责赵飞燕姐妹谋害成帝两个亲生儿子。奏章中讲到了许美人的故事。 许美人住在上林涿沐馆,皇上数次召她到饰室,一年数次召幸,有时留数月或半年之久,元延二年(前11年)美人怀孕了,当年十一月产下一儿子。皇帝下诏靳严带儿科医生及五种和药丸散,送到美人住处。后来,于客子、王偏、臧兼听昭仪对成帝说:“你常跟我说你从中宫回来,如果是从中宫回来的话,许美人的儿子是怎么生出来的?难道许氏还要被立为皇后吗?”说着她很悲愤地用手自己打自己,用头去撞击柱子,又从床上滚到地下,痛哭失声,不肯吃饭,说道:“你今天怎么安置我?我要回家去!”成帝也生气地说:“今天有意将事情告诉你,你反倒怒气冲天,真是不可理喻!”成帝也不吃了。昭仪见如此,只好说:“陛下早知如此,为什么不吃饭?陛下曾发誓说,决不负我,今天许美人竟生下儿子,您负约了,这是为何?”成帝说:“正因为与你们有约,所以不立许氏。我一定不让天下女子超出赵氏,你不必担心就是。”接着,成帝诏使靳严持绿囊盛书信送交许美人,并对靳严说:“美人一定送东西给你,你收下放在饰室中帘南即可。”许美人用一苇子编织成的匣子放置所生之子,将匣子封闭,与绿囊所盛书信一起交给靳严。靳严依成帝吩咐,将匣子与书信放置饰室中帘南后即离去。成帝与昭仪坐,命于客子开启匣子。匣子还未解开,成帝就令于客子、王偏和臧兼出去,自己关上门,独与昭仪在室内。不一会儿开门,命令于客子三人将匣子封好,与绿色缯囊一起放置于屏风东。吴恭受命,将匣子与绿囊交给籍武,封缄上盖有御史中丞的印签。他对籍武说:“告诉你,匣中有一死儿,你埋于隐蔽之处,不要让别人知道。”籍武于是在监狱的院墙边挖一小坑,将小孩子埋葬。 解光在讲述完这事后,以汉元帝处理长陵付夫人的事件为前例,以《春秋》断案,说道:“赵昭仪大逆不道,其罪过比许谒还严重,其亲戚皆在尊贵之位,迫近朝廷,群下寒心,这样不能够惩恶崇谊以示范于天下。请事穷竟,丞相以下议正法。” 哀帝于是下令免去赵飞燕亲戚一干人等的爵位,贬为庶人,家属贬到辽西郡。议郎耿育上疏,对上述解光所奏案情持怀疑态度,并为赵飞燕做了一番申诉。由于汉哀帝因为赵飞燕的关系才得以继承皇位,加上她有恩于傅太后,所以,终哀帝之世,赵飞燕还是保住了其皇太后之位,但是王氏一脉皆有怨言。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驾崩。王莽挟持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废赵飞燕为庶人,赵飞燕当天就自杀了。以上是正史对赵飞燕姐妹谋杀皇子一事的详细叙述,但是正如孟祥才教授所指出的几个疑点,赵氏虽不值得同情,但是历史不能虚构:首先,本案列举的证人虽然超过十名,但却拿不出物证。许美人生的儿子死后被籍武埋于狱楼垣下,案发后照理应掘取尸骨以为证,解光等也没有做。没有物证,这些证人的证词的可靠性就使人生疑。 其次,封建皇帝个个希望有子嗣继承皇位,成帝既然与许美人和曹宫生有儿子,且自己又完全了解其内部,怎么会在赵昭仪挟持下杀害亲子呢?许美人的名份实实在在,她与成帝生出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最后,成帝活了45岁,嫔妃成群,却无一人生子,这说明他本人无生育能力。否则,无论赵飞燕姐妹怎么一手遮天,也不能使成帝断子绝孙。 那为什么会如此网织罪名于赵氏一族?孟教授的解释是:赵飞燕姐妹出身卑微,她们的发达靠的是汉成帝的色令智昏。不过,成帝在世时虽然给了她们的外家以封侯的赏赐,但并未给他们任何实质性的权力,根本无法使她们形成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与王氏外戚集团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赵飞燕姐妹当年的盛气凌人、飞扬跋扈,靠的是成帝至高无上的权位。成帝一死,她们立即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特别是,由于她们在成帝当国时不知检点,树敌太多,与其他外戚、嫔妃间积怨太多太深。及至成帝寿终正寝,宿敌们一齐出来向赵飞燕姐妹身上泼脏水,有些趁机落井下石,众口铄金,使她们百口莫辩。事实上,对她们来说,自我辩解的权力已经被剥夺了。作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王莽,在成帝死后,早就纠合一班朝廷官吏在以“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为名逼赵合德自杀;在哀帝死后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以解光罗织的罪状逼使赵飞燕步其妹后尘。解光上奏所谓二皇子被害案恰恰是在哀帝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封其弟侍中驸马都尉赵钦为新成侯之后的数月,此时赵飞燕地位已经稳定下来。没有王莽背后支持,身为司隶校尉的解光恐怕不敢拂逆哀帝的意志向赵飞燕家族发难。而王莽支使解光编造此一假案,目的仅仅是为清除赵氏亲族在朝中的那点可怜的势力制造借口而已。 但不管怎样,正如辛弃疾于《摸鱼儿》里所唱的——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至此,赵飞燕的故事已该落下帷幕。清代张问陶赋诗《美人篇》曰:美人实无罪,溺者自亡身。佛罪逮花鸟,何独憎美人?

历史上存在过半兽人吗?

最近一则奇谈怪论震惊了世界。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波尔·塔孔岩画的专家和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奇彭代尔都认为,文明初期有过包括半人半马在内的杂种,它们完全有可能是原始人的邻居。他们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不仅发现了32000多年前的兽头人,还有人头兽的岩画,而且对这些奇怪的岩画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最详细的研究。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人类祖先的近5000幅岩画,并对其出现的频率和所画杂种的类型加以系统整理,还断定它们的年龄,最后得出“远古时候还确确实实有过人兽”的结论,因为原始人不可能画出他们没见过的东西。神话中它们个个嗜酒如命在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中也有不少有关人兽的情节,其中更多是提到半人半马。这种动物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或别的像牛、驴、绵羊乃至山羊等动物。kentauros这个词也是合成词,ken(来源于kenw)意为“我要杀死”,tauros意为“牛”,这跟古代的天文知识有着联系。每当人马星座(采取射击姿势的半人半马)出现在夜空中,金牛星座(太阳象征之一)便隐而不见。根据古希腊传说,半人半马是从希腊山下来,它们在山上同当地居民的关系很紧张。因为半人半马一个个嗜酒如命,因而极易动怒,曾不止一次跟人类发生过冲突。有人问神话学专家、历史学副博士亚历山大·古里耶夫,人兽到底是从何而来。古里耶夫的回答是:在古时候,不少民族都相信他们是动物的后裔。比如说,古代有西域人认定猴子是他们的祖先,印度半岛有些人认定他们的祖先是马,东南亚有些国家则认为狗是自己的祖先。还有一些非常怪异的传说。比如说,有一则古希腊神话就说,由众神与人的主宰宙斯变成的蛇勾引了马其顿国王的女儿奥林比亚,结果生下未来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总之,如果相信一些古文献,那古希腊罗马人是离不开半人半兽的。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希腊科学家塔列斯曾劝说他的主子柏立安德,要他别把马群交给那些未婚的牧人去放牧,免得产下一些半人半马。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曾有过这样的记述,说罗马女人经常勾引动物。实际上,在古埃及,这种故事的内容表明了人类对动物的生育能力的崇拜,还是当时祭祀生育力的内容之一。的确曾有一些有趣的关于半人半兽的不良记录流传民间。有一些像巴拉赛尔苏斯和卡尔达诺这样严肃的科学家,还有16世纪意大利著名外科医生里择吉,他们有好几次曾记录下野兽产下人孩的事例,其中就有马、大象、狗,甚至有狮子。当然这仅仅是故事,严肃的科学家并不把这当回事。

法务会计师的法务会计师的历史与发展

法务会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在二战期间,美国FBI在1940年12月到1941年6月期间曾雇佣了500多名会计师作为特工人员,检查与监控了大约总额为5. 38亿美元的财务交易。这应该是会计师从事的最早的法务会计业务。在1946年,美国人默瑞克.派勒博特,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在194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将法务会计(Forensic Accounting)作为一个词来使用。他在文章中提到:“在二战期间,公共会计师与行业会计师就已经在从事于法务会计的服务了”。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的“法务会计”这一用词。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起飞与经济法治的不断完善,在欺诈与反欺诈的反复斗争中,法务会计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法务会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2年Francis C.Dykeman发表了论文“法务会计:作为专家证人的会计师”;1986年AICPA发布了实务指南第7号,列出了会计师诉讼服务的6个方面:损害计量;反垄断分析;会计调查;评估;法证咨询和财务分析。1988年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成立;1992年美国法务会计师理事会成立;2000年6月第一份有关法务会计的期刊《法务会计》(Journal of ForenscAcounting)创刊。在上世纪的整个80年代与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法务会计师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越来越多的法务会计师受聘于政府机关、警察局、大的公众公司和小的私人公司等机构进行欺诈调查,越来越多会计事务所拓展服务范围,对外提供了调查与法务会计服务。此时,人们逐步开始认同法务会计师在会计职业界中具有相对专业化的独立地位。法务会计师通过提供他们特有的专业服务,在解决经济纠纷、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参与民事与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市场与良好的声誉。在新的世纪,法务会计师被预测为是21世纪20大热门职业之首。 在我国,“法务会计”还是个新生事物。近两年,关于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有些高等院校也逐渐设立了法务会计方向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法务会计的实际运用还是一片空白。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法务会计内容、服务领域等方面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积累有很大的差距。从法务会计的社会需求的情况来看,需要法务会计提供证据信息的组织和个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警方(公安机关)、检察机构、法院、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公司管理层或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金融机构、商务调查事务所或私家侦探以及需要解决有关法律问题的社会公众。这些证据需求者对会计证据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部门需要法务会计能够提供有关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与职务犯罪的证据信息;警方需要法务会计师参与有关欺诈与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以及对财务数据进行解读;检察机关在对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等经济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和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过程中,需要法务会计配合收集有关会计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司法鉴定;法院在审理有关涉及财务与会计专业问题的复杂经济案件时会要求法务会计人员以“专家证人”(我国法律目前规定为“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出庭,对有关的会计证据进行陈述与解释;律师在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中,需要法务会计师提供专业性的诉讼协助与支持;公司的管理与监管部门需要法务会计师介入公司内部欺诈舞弊的调查与取证,以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法务会计师在涉及洗钱、保险欺诈等金融犯罪的调查方面提供专业的证据支持;各类商务调查事务所在涉及债务清讨、合同纠纷、人身伤害、婚姻调查、财产追踪等问题的业务活动中,也需要法务会计提供专业协助与支持。综上所述,开展法务会计师的培训,尤其是对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在职人员进行法务会计知识专业培训,协助他们获取国际认可的法务会计师证书并积极与国际同行进行业务交流成为当务之急。

榴弹发射器的发源历史

最早的榴弹发射器出现于16世纪末期,但发展缓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发射手榴弹的掷弹筒。后来,才有了发射专用弹药的掷弹筒,提高了精度,有的射程可达600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曾在27毫米信号枪上加折叠枪托,抵肩发射小型定装式榴弹。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使用了M79式40毫米榴弹发射器,外形与结构很象猎枪,亦称榴弹枪(图1)。它采用高低压发射技术,火药在高压室中燃烧,产生压力高达240兆帕的火药燃气,高压燃气冲入空间较大的低压室后,压力降为20兆帕,继续膨胀,射出弹丸。这样,可使火药充分燃烧,能量得到较好的利用。发射筒内压力低,可用轻金属制造,武器重量仅2.72千克。后坐力也小,能抵肩射击,曲平两用。其初速为76米/秒,最大射程400米。可弥补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单发榴弹发射器有些还可与步枪结合。 美国 M16A1自动步枪上安装的M203式榴弹发射器,重量1.36千克,发射40毫米榴弹;联邦德国 HK步枪上安装的HK69A1式40毫米榴弹发射器,重量约1.8千克,有伸缩枪托,并可离枪使用。这类武器为步枪提供了点面杀伤,摧毁轻型装甲和工事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各种自动榴弹发射器,如美国40毫米M174式和MK19式、苏联30毫米АГС-17式等。自动榴弹发射器的结构大体与机枪相似,所以亦称榴弹机枪。人力携行使用的多装两脚架或三脚架,有的还可离架手持发射。装在车辆、舰艇、直升机上的设有专用架座,一般采用弹链或弹鼓供弹,理论射速300~400发/分,武器重量10~40千克,带弹鼓和弹药后重量为20~50千克。最大射程400~2200米。榴弹发射器可配用杀伤弹、杀伤破甲弹、榴霰弹以及发烟、照明、信号、教练弹等。榴弹一般配触发引信,也有的配反跳或非触发引信。如美国M433式杀伤破甲弹(图2),全弹重量230克,配触发引信,垂直破甲50毫米以上,杀伤破片约300个,密集杀伤半径可达8米以上。有的国家还利用弹射原理,研制了能抵地曲射、微声、无光、无烟,并能联装齐射的新型榴弹发射器。

隋唐武将真实历史排名?

关于隋唐英雄故事,目前一共有三个版本:清朝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清朝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各种评书艺人的评书《兴唐传》。《隋唐演义》没有提到十八条好汉,也没有阅读的价值。听过《兴唐传》或类似评书的人很多,里面讲到了四猛十三杰,加起来也是十八条好汉(十三杰有两位)。但是在评书里还出现一些英雄武艺高强,却没有排上名次,所以《兴唐传》的英雄排名是有问题的。人们常说的隋唐十八好汉最标准的版本应该出自《说唐》,但鸳湖渔叟校订的《说唐》书中只提到了13个,却少了5个,但我们仍可以从书中把这5个英雄找出来。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兵器金钉枣阳槊。因为誓不降唐,被尉迟恭生擒杀死。正史《旧唐书》里说单雄信是一员骁将,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所载单雄信将伐枣树砍伐作为枪杆,造一重达七十斤的枪头,称为寒骨白。 单雄信有勇力,擅长使用马槊(一说能马上用枪)。大业九年(613年),韦城翟让亡命瓦岗,聚众起义,单雄信与徐世勣前往归附,翟让在徐世勣的建议下攻取荥阳、梁郡二郡,瓦岗势力达到万余人。同年,李密助杨玄感反隋失败,投奔瓦岗。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兵器雌雄双鞭,一条81斤。为救义子薛仁贵撞死在皇宫外。 尉迟恭(公元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尉迟恭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起兵,收尉迟恭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尉迟恭与寻相举城投降。李世民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兵器金装熟铜锏一对共128斤、虎头罩金枪82斤。吐血而死。 唐初战神秦琼,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秦琼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秦琼(595~638),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秦琼的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三代均系魏、齐两朝文职官吏。第十五条:挂锤庄庄主梁世泰。兵器一对镔铁大锤160斤。两锤大败单雄信。被伍天锡打死在扬州城外。 隋唐第十五名好汉,挂锤庄庄主。是隋唐八大锤之一。《说唐》瓦岗英雄之一单雄信与梁师泰有一战。梁师泰仅仅两锤将单雄信震的两手酥麻,虎口震开。单雄信为隋朝第十八好汉,可见梁师泰的厉害。 梁师泰——身份:太平庄庄主,马前开路将 兵器:两柄铁锤 重量:160斤,有五升斗大 外貌:黑面黄须,青扎巾,石青团花战袍 盔甲:头戴铜盔,身穿铁甲 出场:《说唐》第三十九回 秦琼三锏倒铜旗 罗成枪挑孽世雄 死亡地点:天昌关 较量对手:单雄信、伍天锡第十四条:昌平王邱瑞。兵器两根水铁钢鞭。攻打瓦岗寨与秦琼大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瓦岗军攻打临阳关时被尚师徒杀死。邱瑞,小说演义的人物,字梦龙,隋朝昌平王,开隋九老里列第七位。邱福之父,秦琼姨父。为人正直,为官清正,不与患臣为伍,被患臣们视为绊脚石。二打瓦岗山任主帅,由于宇文成祥被杀的事,无法为自己开脱洗清,被逼无奈投了“大魔国”。封为瓦岗“福寿王”。在西魏兵发五关时,为劝降徒弟尚师徒投诚,来到虎牢关,阵前劝降不成,自戕身亡。武器:白龙银枪 战马:逍遥驹 出处:邱瑞为虚构人物,出自清代长篇小说,如莲居士作《说唐演义全传》。第十三条:平南王韩擒虎。攻打南阳关时能抵挡伍云召十个回合(伍云召让了两刀),而尚师徒也只能抵挡伍云召九个回合。 韩擒虎(公元538-592年)是隋朝的著名战将,出生于将门,文才武略无所不具,勇武能敌百人,用兵出神入化,北周时历任都督、刺史等职。隋朝建立后,为消灭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天下。大隋朝廷选拔有才能的将领负责对江南用兵,韩擒虎因此被封为庐州总管。韩擒虎赴任之后,立刻着手精心准备。第十二条:双枪将定彦平(曹延平)。兵器双枪。杨林攻打瓦岗寨时与杨林大战四十回合,被杨林甩手棒打成重伤而亡。 定彦平,评书中人物,著名的双枪老将,武功高强。定彦平是罗成的义父,但是被干儿子偷学单枪破双枪之法来对付自己,结局不详(不同评书有不同结局)。定彦平的原型源自于《说唐全传》中的双枪老将曹延平。第十一条:八马将星文礼。兵器铁方槊200斤。瓦岗军攻打红泥关,被秦琼打倒在地,被众将剁为肉酱。 新文礼,《隋唐演义》中的人物,为弘霓关的总兵,坐下金睛骆驼,善使铁方槊,武功高强,后在瓦岗军攻打弘霓关时被王伯当射毒箭刺中他的左眼睛,之后军医抽出毒箭后死亡。 其妻东方玉梅是北齐名将东方彦之女,师从双枪将丁延平。新文礼在西魏攻打虹霓关时,被王伯当射中左眼,伤重而死。东方玉梅为夫报仇,却在战场喜欢上了杀夫仇人王伯当,后来嫁给王伯当了。第十条:四宝将尚师徒。兵器提炉枪120斤,死后被秦琼所得。瓦岗军攻打临阳关,尚师徒失关自杀。 《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等小说的人物,大隋虎牢关总兵,人称“四宝大将”,隋唐十八条好汉中排名第十。文武兼修,为人忠肝义胆,有隋朝第一儒将之称。曾受隋炀帝指派捉拿李秀宁,但失败。后投奔王世充镇守洛阳。在西魏攻打虎牢关时竭力抵抗,因为一时言语不和,逼死了师傅邱瑞,后亲自前往瓦岗吊丧。最终被秦叔宝用计打败,因不愿投降,拔剑自刎。闻名于世的四件宝物均被秦叔宝所得。《说唐》中,尚师徒则是被瓦岗众人围住,宁死不降,却又托孤秦琼,并将四宝中的盔、甲赠与他(枪马已被秦琼所得)。持有四宝:夜明盔,唐猊铠,提庐枪,呼雷豹 夜明盔:盔上镶有夜明珠,行夜路有如白昼。唐猊铠:特殊材料制成,防御性极好。另有说是鱼鳞甲,当有敌人潜入时,中心六个鱼鳞一起竖起报警。 提庐枪:枪上有环,用锁链挂上一个香炉形的铜砣。将铜砣甩出,打击远距离的敌另有版本(《说唐》)说是上有小洞,将其插入活水之中会流出甘露,不但能解渴,还能解饿。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兵器青龙刀。攻打瓦岗寨时被王伯当射死。 魏文通是《隋唐演义转》、《大隋唐》、《兴唐传》等评书中的衍生的人物,号称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为隋朝潼关元帅,人称“花刀帅”、“九省花刀将”。魏文通是靠山王杨林最喜爱的三员大将之一,他身长八尺,生得紫面长髯,风凛凛,相貌堂堂。另外相貌与三国关羽相似,又号称赛关爷。魏文通为人圆滑,擅长拍马屁,并不在意隋炀帝的残暴,仍然为暴君杨广效命。自称生平只为隋炀帝、靠山王杨林、越王杨素下跪。秦琼从靠山王的手中逃脱,杨林派魏文通捉拿,秦琼为了成功逃脱,曾九战魏文通,才得以脱逃。可见魏文通武功之高强。第八条:靠山王杨林兵器一对水火囚龙棒,重300斤。扬州城外死在罗成回马枪下。 杨林:隋唐第八条好汉,隋文帝杨坚的弟弟(一说叔叔),“兴隋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杨林武艺高强,手持一对囚龙棒,名列隋唐第八条好汉。后在隋王朝统治频临瓦解之际,杨林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罗成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隋唐第8条好汉,炀帝杨广的叔公,大隋军委主席,“逢州杀州,逢府夺府,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或缺的汗马功劳。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第七条:少保罗成。兵器丈八滚云枪,重240斤。建成、元吉兵打明州时,马陷淤泥河,被刘黑闼乱箭射死。 罗成,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罗成是燕山北平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而后跟随秦琼、程咬金等人在瓦岗寨参加起义军,并大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瓦岗军解散后加入王世充,转而投奔李世民,小说里被称为是可以比于三国时的常胜将军赵云。在后来的唐军与刘黑闼军的战斗中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算计,被苏定方设计骗至淤泥河乱箭射死。第六条:伍天锡伍云召的族弟。兵器半轮月混天镋200斤。后被一猛将打死在扬州城外。 伍天锡,古典小说《说唐全传》以及衍生评书人物,伍云召的族弟(一些评书是堂哥),隋朝第六条好汉,两臂万斤之力,武艺高强。 在《说唐全传》中是伍云召堂弟兼沱罗寨寨主(其实就是土匪):[伍爷道:“……我有一个族弟,名唤伍天锡,身长一丈,腰大数围,红脸黄须,两臂有万斤气力。使一柄混天鎲,重有二百多斤……” ……伍天锡头戴鱼尾乌金盔,身穿鱼鳞乌金甲,手执半轮月混元流金鎲,坐下乌骓马,立于阵前,犹如巨灵神开山一般。]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是春秋五霸时名将伍子胥的后人,兵器丈八蛇矛160斤,扬州比武时被高丽大将左雄没尾驹的尾巴扫死。 伍云召,隋朝第五条好汉。是右仆射伍建章之子,隋时官封侯爵,后受封忠孝王。因其父右仆射伍建章遭朝廷奸党陷害,乃举南阳关之兵反隋;然不敌隋将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凤鸣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帅。因人长着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拥有一身冠绝天下的武艺。因其驻守南阳关。世人称“南阳侯”伍云召。伍云召活跃在《说唐》第15—19回上,他的活跃,也只是为了衬托“炀帝无道”、“皇逼官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为后来的“你反我反大家伙反”点燃导火线。至于19回之后,就少有这位好汉的消息了。此后,伍元帅“隐姓埋名”,于第40回再显神威——亦是最后一次了。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兵器两柄板斧,重160斤,死在扬州千斤闸下,被压成肉泥。 雄阔海是隋朝白御王高谈圣麾下兵马大元帅,最擅长的武器是板斧、熟铜棍,绰号“紫面天王”,为隋唐第四条好汉,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胡须,虎头环眼,声如巨雷,雄阔海擅长使两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一条熟铜棍,使得神出鬼没。两臂有万斤气力,跟隋唐第五条好汉伍云召是拜把兄弟。雄阔海作为伍云召之义弟,开始时落草为金顶太行山山王(比土匪文明一点),后为相州白御王高谈圣的兵马大元帅。第三条:三公子裴元庆兵器一对八卦梅花亮银锤,重300斤,被尚师徒设计炸死在庆坠山。 裴元庆,《说唐》《兴唐传》等书中人物。隋唐第三条好汉,裴仁基之子,手持一对银锤,年少却不失骁勇。在《说唐》中,裴元庆最终命丧新文礼、尚师徒的火雷阵中。在《兴唐传》中,裴元庆死于孽世雄的飞刀手中。第二条: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兵器一根凤翅镏金镗,重320斤。宇文成都,《说唐》、《兴唐传》等隋唐小说中所描绘人物,史实中并无此人。小说描绘,宇文成都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外号天宝大将,号称大隋第二条好汉,“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使一柄凤翅镏金镋,重三百二十斤”,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在抑制反王势力方面有突出贡献。后十八路反王讨宇文化及。武器:凤翅镏金镗,初时重200斤,南阳关320斤。胯下座骑:赤炭火龙驹。第一条:根据《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全传》相关记载,隋唐第一好汉不是宇文成都也不是裴元庆,而是另有其人,传说此人年方十二岁时,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在微信平台“三国故事”上面回复018对此人有详细剖析,他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不愧为隋唐真正的第一猛汉。

开封历史文化大观里的歌曲是不是交汴河游

是的,大概厚重文化传承千年 ——开封历史文化大观系列报道之一记者 刘洋 开封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同一首隽永的诗、一坛陈年的酒、一本经典的书,让人永远都读不完、品不尽、看不够!这里有世界上唯一一条千年来从未变动的城市中轴线,这里有目前我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琉璃砖塔铁塔,这里有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繁塔,这里还有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构成的世界性大都市北宋东京城的遗址。这是开封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文化为媒融入“一带一路”时期,创造了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弥漫、氤氲、发酵。在这座古城里,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品味不尽。走在古城开封,到处是历史,到处是文化。开封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散发着古都的韵味、文化的气息。一个地名、一条街道、一段残垣甚至老街深巷都似乎在向人喁喁诉说着曾经的沧桑。有人说,在开封,随便捡起一块古砖,仔细看看,便能寻找到一段历史;随便捧起一片旧瓦,认真品读,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记。为便于人们对开封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市委书记吉炳伟取其精华,将其概括为“一条中轴线、两座古塔、三重城池、四水贯都、五大湖泊、六城叠加、七张名片、八朝古都、九个称谓、十种文化”。“一条中轴线”即御街-中山路,“两座古塔”即铁塔、繁塔,“三重城池”即外城、内城、皇城,“四水贯都”即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五大湖泊”即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西北湖,“六城叠加”即魏国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清开封城,“七张名片”即八大古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八朝古都”即夏、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九个称谓”即老丘、启封、大梁、浚仪、开封、汴州、东京、汴京、汴梁,“十种文化”即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9月24日19时左右,一条标题为《看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如何推介开封》的微信,经开封日报微信公众把东京城分为皇城、内城和外城。皇城周长约2.5公里,内城周长10公里155步,外城25公里165步。不管皇城、内城还是外城都由这御街串着。《东京梦华录》上记载,“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两座古塔讲述开封故事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在古城开封,就有两座古塔——铁塔和繁塔,在风雨中屹立千年而不倒,名扬海内外。位于开封城东北隅的开封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原名开宝寺塔,高55.63米,八角十三层,因其通体镶嵌褐色琉璃砖,颜色近似铁色,从元代起,民间俗称为“铁塔”。据铁塔景区主任刘荣介绍,铁塔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是目前我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史书记载,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也说是公元982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谓之福胜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5月,日本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巍然屹立。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来汴视察黄河时,游览了铁塔,并给予称赞。“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达繁塔腰。”这是至今仍在开封流传的一句古老民谣。繁塔位于古城开封东南古繁台,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故俗称“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市延庆观繁塔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李曼介绍,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北宋早期六边形佛塔的典型代表,受它的影响,以繁塔为中心,北宋初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一大批风格相似的佛塔建筑。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身内外遍嵌造像砖,一砖一像,通身造像组成美丽的纹饰,大小如一,排列有致,与塔身构成统一的整体。繁塔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包括菩萨罗汉、乐伎等近百种,7000余尊,姿态各异,生动形象地显示了宋代艺术家雕刻三重城池展现古都魅力北宋时期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耀眼的时期,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人口过百万,风光旖旎,城郭气势恢弘。当时的东京城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后人用“汴京富丽天下无”来形容东京城的繁华。北宋东京城不仅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墙,形成了层层套叠、壁垒森严的宏大气势。其中,外城周长约50里;内城围绕在皇城四周,周长约20里;皇城居于城市中心,周长约5里。外城,又称新城、罗城,是东京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由于历代的兵灾水患,昔日巍。四水贯都与五大湖泊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城市之灵。有水的城市总有别样的韵味,城市有水才会拥有万种风情。“一城宋韵半城水”,我市素以水系发达闻名遐迩,城里有湖有河,市区水域面积达170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1/4。行走在水天一色的包公湖畔,徜徉在能“辨识忠奸”的杨家湖、潘家湖如画的风光之中,很多人的心灵都为“北方水城”的美丽景色所深深震撼。北宋时期,开封的水系已经形成了网络,被称为“四水贯都”,交通十分发达。这是因为宋政权建立后,尽管当时中原地区比较富庶,但供应京城百万官民所需仅仅依靠一个地区的财力、物力是不行的。当时,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等主要运河水道环绕京畿,辐射四方,以京畿为核心的运河网正是开封都城地位得以保持的最关键外部条件。维护以京城为中心的运河网使其流贯畅通是北宋王朝的重要工作。汴河不仅是维护宋朝统治的漕运生命线,同时也是其政治生命线。在宋初整治的各条运河中,北通涿郡、南达江淮之转输的汴河担负着大部分漕运任务。它是从开封通往江南地区的主要水上运道,是维系宋朝生存的交通大动脉,因而宋朝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汴河的治理。通过汴河漕运将南方的粮食、丝帛,南海的奇珍异宝,大半个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东京城逐渐成为一个万国咸通的豪华都会。当时,东京的河道日夜舟船如织、商旅不绝,有“八荒争辏,万国咸通”之说。开封当时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数量都超过了隋唐时期的长安与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如今,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开封不但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园林景观,同时还存在大面积的水域和完整的河道水系,这座“北方水城”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据《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介绍,全市有主要河道122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惠济河、贾鲁河、红卫河、小清河等32条。目前,城区主要有黄汴河、东护城河、广济河、 西支河、惠济河、利汴河、东干渠、南干渠。开封境内有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西北湖五大湖泊,此外还有柳池、黑池、阎家水库等。其中,柳池位于开封城北6公里的柳园口西北部。池南北长、东西窄,呈袋状,面积3.6平方公里,水深2.5米,是开封居民区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兼有灌溉、养殖之利。黑池位于开封城偏西北9公里黄河大堤南侧,为黄河决堤冲陷而成,面积2.4平方公里,为市区重要引黄蓄水池,平均年引黄量2.87亿立方米,是供给市区用水的重要水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南有水,城北有水,城西有水,城东也有水,无论你是在这座城市的哪一个地方,只要你走几步,一转眼,就可以享受到潋滟的波光。”10月7日,来开封旅游的徐州市民刘靖悦对水城开封赞叹不已。做好水城大文章2013年5月4日晚上,开封包公湖西司码头上,华灯齐放,锣鼓喧天,满载的游船推开碧波,在欢呼声中由南向北缓缓驶去,拉开了御河水上旅游项目的序幕。御河通航正是我市做好“水文章”、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一个缩影。以前,我市城区各个湖泊互不相连,难以形成连续的城市景观体系。为改变这一状况,市政府确定了“四河”连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通过水系将市内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桨声画舫中游览古城。宋都水系规划工程全长8400米,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全线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为主题,以水景、绿化和仿宋的景观建筑构成景观主题。从2002年开始,我市投资兴建宋都水系工程,开通了长1600米的广济河,将龙亭湖与铁塔湖连接起来,称为水系一期工程。另外,还配套整修了600米长的利汴河,使龙亭湖、铁塔湖与城外水系连接起来。2007年年初,水系二期工程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公益性项目开始实施。水系二期工程投入3含蓄隽永的宋词。人们在这5个景观游园里玩味千年词韵“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回廊仙台、木栈曲桥等美轮美奂的景观中,品味原汁原味的宋词乐舞、豫剧、民乐等汴音宋韵,只见宋风浩荡、宋韵满眼。开封的水,充满了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同样在夜晚,古城开封人流如潮,影影绰绰,三五成群的观众有说有笑,步履匆匆,穿过大门,直奔清明上河园内的景龙湖景区……他们的目的就是一睹大型水上实景剧《大宋·东京梦华》的精彩。《大宋·东京梦华》以经典宋词和画卷串联,利用景区的亭台楼榭、水系桥廊,再加上远处的宣德殿、宣和殿作为实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典实景剧场。水上景观、人文演出和历史背景,构成对开封古城辉煌历史的追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东京的盛世繁荣。演出既有北宋的繁荣与市井风情,又有万国来朝的盛景和皇家的奢华。一部现代剧,一部王朝兴衰史。浓重的色彩,婉约的景致,浪漫的音律,宏大的场面,极度华丽的视觉场景,让人宛如置身于那个鼎盛王朝,看过演出的人们都会被其气派的场景设置、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历史的质感所感动。“这是我第三次来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特意带着我的家人来感受一下古城开封的宋风宋韵。”10月6日晚,来自郑州的游客胡俊凯笑呵呵地说。而在城区西部,开封西湖数千亩的辽阔水面,既有烟波缥缈的浩荡,又有端庄淑静的婉约。郑开大桥和东京大桥如长虹卧波,连东贯西,横跨在湖面上,蔚为壮观。亲水平台亲切温润,湖中央水草摇曳,水鸟翻飞,妙趣横生。湖边一树树金桂挂金流橙,满树都是金黄色的小花,清香扑鼻,馥郁醉人。的互动舞台,文史阳光书吧——历史与文化的互动”的项目功能和文化定位。 在开封西湖的附近,龙湖、中意湖、运粮湖、新规划的公园及街头绿地正在加快建设。六城叠加的世界奇观“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龙亭宫,‘宫摞宫",潘杨湖底几座宫……”一段流传于1981年,开封园林部门准备在龙亭大殿前的潘湖中间堆筑一个湖心岛。在龙亭湖底清淤过程中,推土机意外地推出了许多残砖碎瓦,后经考古发掘证实,这些残砖碎瓦是明代周王府遗物。据史书记载,周王府是在宋、金皇宫遗址上修建起来的。周王府的下面是什么?真的埋藏着一座千年皇城吗?大规模的宋城考古从此拉开帷幕。历经20年考古发掘,2002年,我国考古学家宣布,在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两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大梁城在地下10余米处。“除了‘城摞城"‘宫摞宫"‘墙摞墙",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等奇特现象。”刘春迎说,“繁华的中山路是开封的中轴线,其地下8米处,正是北宋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衢大道——御街。现在的中山路和宋都御街之间,分别叠压着明代和清代的路面,这种‘路摞路"的景观还意味着从古至今层层叠加起来的数座开封城的南北中轴线没有丝毫变动。”刘春迎说。随着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这一奇特景观迅速引起轰动。专家、学者认为,“城摞城”奇迹堪比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提升北宋东京城在全国地位和影响力,强化开封市作为宋城的特色,提高开封市在宋文化研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建设项目是推动我市文化强市战略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建设项目。如今,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它将成为真正展现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窗口。七张名片展现开封软实力八朝古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优势,更能出成效。菊花,隽美多姿,傲霜怒放。它是开封的象征,更是开封的骄傲;它播撒着古城的风流与气韵,彰显着古城的品格和文化;它是古城的希望之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时间来到1983年。当年5月27日,文化节。2011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科学决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确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让开封昔日的盛景重现,我市先后启动城墙修复工程、宋都水系工程、书店街整修和文化提升工程、“城摞城”遗址博物馆工程、鼓楼复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演出惊艳了世界。2014年,我市更是举办了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世界各地客家友人与各路媒体齐聚开封。在七盛角和小宋城,熙熙攘攘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夜色下的七盛角,小桥流水情趣盎然,商铺酒肆林立,处处宋韵彰显。来自河北保定的游客李炎赞叹:“我去过周庄、乌镇,没想到在中原大地竟有这样一处可以让人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滋味、秀丽优雅的地方,开封人真有福气,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如梦似幻的水波灯影。”今年3月23日至25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召开的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上,已经拥有众多荣誉称号的开封,如今又增添了一顶沉甸甸、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为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谱写了新华章。如今,手握七张城市名片的开封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全市上下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砥砺前行。八朝古都 九个称谓——开封历史文化大观系列报道之三记者 王红朝古都”。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都老丘所在地,在今开封东北40 余里。从古文献的记载来看,老丘作为开封的第一次建都则是无可置疑的。开封最早建城距今也不是2700多年,应是4100多年,是我国华夏文明发祥、传承的重要地区之一。后梁城池,拓宽道路,疏通排水,种树掘井。956年,又调发开封府及曹、滑、郑等州民工十余万人,取虎牢关质地坚硬的土石为料,筑成周围48里233步的新城——东京外城。其后的北宋王朝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建,从而使东京城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周历三帝,前后10年,在开封建中国的对外交通已由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转向东南沿海的海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由此传向世界各地,开封以其泱泱大国的气象,跃居那个时期世界上最为繁华的著名都息、郑、颍、宿等州。截至1234年金朝灭亡,共在开封建都21年。九个称谓演绎文脉传承要都城,是当时夏朝的民族、政治、经济中心。据《竹书纪年》记载,夏王朝共传14代,先后有17位帝王,历时471年。第7位帝王杼继位5年后,将都城迁到老丘,直到第13位胤时,才迁到西河(今河南安阳)。夏王朝在老丘定都的时间长达217年,历经槐、芒等7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迁都次数最多的朝代之一,前后共迁都9次。但是,老丘却是夏朝众多都城中,历时最长、经历帝王最多的国都。迁都老丘之后,夏朝继续向东发展,势力更加强大。迁都老丘,使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继杼之后,夏朝又有7任帝王定都老丘,这里仍然是夏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朝由于历史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匮乏,加之史料记载中启封与开封之名经常相混用,关于启封一名的来历,除了“启拓封疆”一说,学界亦有不同见解。开封地方史志专家沙旭升指出,《汇考》中记载:“开封者,故宋微子启封地因以为名,汉讳改开封。”微子启始宋国开国远祖,而在启封城开始构筑之时,宋、郑两国已存在姻娅关系,且为友好邻邦,郑庄公此时在故微子启的封地筑城取名“启封”当在情理之中。大梁开封市区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文献中叫做大梁。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迁都大梁。浚仪浚仪由大梁发展而来,因大梁城北的人工沟渠名为浚水或浚仪渠,故称大梁为浚仪。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开封作为败亡国都降为浚仪县,属三川郡。浚仪历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将浚仪改为祥符县为止,共历1234年,因历史较长,故也有把“浚”作为开封代称的。开封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西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这便是“开封”的由来。汴州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公元576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唐代宗时期,宣武军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是后来开封城之雏形。东京五代时期,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因为地理位置偏东,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开封在历史上首次被称为“东京”,是在937年,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宋代。北宋定都开封,是经过一番激烈争论的。最终选择了开封,其他因素暂且不论,其中是和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北宋时期,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东京城,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运抵京都,从而使开封处于“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有利地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汴河就没有东京城的繁荣,而没有黄河也就不会有汴河的畅通。放宽了宵禁,城门关得很晚,开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设一个军巡铺,铺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间警卫官府商宅,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早的巡警了。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都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东京城的繁华盛景和风土人情。汴京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灭北宋后,开封被称为“汴京”。1126年秋天,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侵。西路军攻破太原,乘胜渡河;东路军攻陷真定。两路军围攻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城破。金军占领东京达4个月,大肆掳掠后于1127年四月撤兵北去,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北宋至此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汴梁元灭金后,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省下设路,在开封设汴梁路,称为“汴梁”。当时,省会及路治都设在开封。十种文化名扬天下 —心,曾在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开封,一砖一瓦一木中,俯拾皆是文化的宝藏。在宋韵彰显的千年古城里,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遍地流淌、生生不息,已融入城市的灵魂,成为开封人民的生活态度,也让人们充满了无限向往。府衙文化:开封有个包青天“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历史悠久,名扬中外,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据史料记载,北宋年间,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许多历史名人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开封包公祠就是为纪念包拯而建的祠堂。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先贤。今天,坐落在包公湖岸边的包公祠,是现代人为纪念包拯而恢复重建的,风存斋堂一座,也就是现存的玉皇阁。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更名为延庆观,其后,该道观又经历多次损毁、对于开封而言,夜市是其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符号之一。开封夜市历史悠久,宋代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中,就对当时分布在东京城内的州桥夜市、东角楼街巷、马行街店铺、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市场等有详细记载:“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而在此之前的唐朝却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将坊和市分开,实施封闭式管理。如今在开封城内,大大小小的夜市有20多家,而规模最大的要数鼓楼夜市。鼓楼夜市小吃品种繁多,知名菜肴、面点、小吃品种800多种,中华名小吃98种,其中第一楼小笼包子、桶子鸡、鲤鱼焙面等10多种小吃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开封传统风味小吃外,开封还有全国各地的名吃特产。鼓楼夜市因其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被国内外百余家媒体广为报道,名噪八方。菊花文化:开封菊花甲天下开封种植菊花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北宋时期,开封菊花的品种、数量、栽培技艺独领风骚,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菊谱》和世界第一部菊艺专著。明清以后,开封养菊赏菊之风绵延日盛。今天,菊花文化在开封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全国著名观赏菊种植基地,目前培育有1200多种菊花,菊艺大师占全国总数的25%、菊艺新星占全国总数的36%。开封菊花屡化、旅游、经贸深度融合的节会品牌,成为开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封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亮丽名片。书法文化:名家荟萃 人才辈出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封书法文化氛围浓厚。1984年,开封成立了书法家协会,先后有120多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同时,开封其他各类书法团体众多,影响较大的就有20多家。此外,开封的中国翰园碑林,镌刻3800块历代名家书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座书法碑林。2008年,开封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宫廷文化:六朝皇宫 无尽故事在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后改称“龙亭”。,是国家AAAA级景区,建于六朝(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宫的遗址之上,以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龙亭大殿为主,由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组成,充分显示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雄奇。龙亭公园的《九帝迎宾》《王安石变法》《杯酒释兵权》《百戏进皇宫》等具有浓郁宋代宫廷文化特色的节目,使人梦回千年、浮想联翩。忠烈文化:铁血英雄千古留名提到开封源远流长的忠烈文化,杨业和岳飞是两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杨业是北宋抗辽名将,他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事迹被人们铭记,而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灿若繁星的艺术作品,更是经久不衰。如今,“杨家将”已经成为忠烈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损毁、修复,至民国年间,最终废于日军战火。现在的天波杨府,是人们为纪念杨业、弘扬杨家折。但是,艮岳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朵昙花。宋徽宗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祥符调是开封戏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作为发源于开封的一个豫剧流派,得名于祥符县,

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唐玄宗和杨贵妃,陆游和唐婉。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写出两位英雄的名字及他们的英雄事迹。

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邱少云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到朝鲜后不久的一天,部队在一个村庄休整,正遇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整个村庄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立即投入了抢救工作。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了一间燃烧着的窝棚,只见里面一位妇女已经惨死,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邱少云胸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他下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这个生物界可等艰巨。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为了全体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邱少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罗盛教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

历史上十大有情人终成眷属:张学良父子领衔! 还有九对呢?

第十名:王伯党-东方玉梅用“玉树临风胜潘安”来形容王伯党大家没意见吧!王为人仗义,甘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过,后来愚忠于李密就显得有点不明智了!害得东方玉梅刚送走前亡夫不久,就又当上了寡妇,实在天意弄人。逝者已去,美人何归,想来有点让人怜惜。我们可以理解为:东方小姐所追求的可能就是前卫的“不愿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吧。第九名:燕青-李师师燕青有师师的随是他的福,师师有燕青的伴是师师的愿!书中情、景、人、物的刻画如此生动,单单是燕情与师师这对儿“江湖浪子+绝世佳人”的组合,就足以拍一部爱情长剧了!燕青收山封剑后,与师师天眷般的生活,的确让人遐想连篇!第八名:吕布-貂蝉要说真正深入介绍了吕布和貂蝉内心活动的书,中肯的说还得是袁公阔成说的《三国》。貂蝉配吕布单从行表上看有点酷似虞姬配项羽,“霸王”驰马天下,他说第二,没人敢说自已是第一。同样,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温侯”更是三国群雄中的翘楚。受“霸王”之宠的虞姬才貌自是了得,那貂蝉更是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居得一席!也许这正是“自古英雄爱美人”吧!还有一点就是,虞姬和貂蝉都是爱妾而不是爱妻,这算不算是相似呢?第七名:李靖-红拂女红拂女初识李靖的时候,李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红拂女是杨素侍女,有一天,一个身着布衣的青年来见杨素,向杨素畅谈天下大势。红拂女对其一见倾心。当天夜里,红拂女便找到李靖的住所,以身相许,与李靖私奔了。一个妙龄少女与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一见钟情,相约私奔。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尚能理解,但在当时是视为伤风败俗的淫荡行为的,红拂女风尘之中识李靖,真可谓惊世骇俗之举!第六名:白芸瑞-陆小英可以理解的是,“小达摩”与陆的婚姻多少有些受迫的成份在内,当中“皇恩、报恩”的味道浓了一点。不过,这并不妨碍“英雄+美人”模式的定性,更获得我们怜情的是陆对白在感情上执着。从身体上到情感上的多次被伤害,也无改于陆。当然,白芸瑞也的确是君子,忠于对原配夫人盖飞霞的感情!从陆小英对白芸瑞的感情上看,我们可以套用那句经典的话:“你白芸瑞可以为盖飞霞做任何事,我陆小英可以为你白芸瑞做任何事”。第五名:岳亭-杨红他们的情感经历有点像白芸瑞和陆小英,只不过杨红最后的地位应该是正妻,陆小英则是偏房。从演义的角度来看,岳亭身为“岳武穆”之后,人物被刻画得有血有肉,爱憎分明,只是有时候爱使点性子。与杨红的感情方面好像也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在经历过几次险些东劳西燕后,还是走到了一起。乍听起来有点俗套,猛想后才知这就是古典演义小说的特点所在。第四名:薛丁山-樊梨花说实话,不太喜欢薛丁山这个人,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樊梨花有什么配不上你的,你有什么啊?还居然出言相辱,动手相殴。面对薛的无理之举,樊梨花体现了一个中国封建传统妇女的美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反正就这一百来斤儿,随你便儿吧!只知道薛樊最后还是结了婚,至于薛对樊婚后怎么样,不知道。第三名: 周瑜-小乔典型的“郎才女貌”。周郎初识小乔是他人生最落寂的时候,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不是为了追求小乔,周郎会不会秉焟读书,游侠天下,以至后来的“胸罗文章兵百万”?小乔为了爱情甘心假扮男卒混迹于行伍,她愿意受尽万般艰苦去找寻周瑜。能看到相爱相守的恋人可以幸福的在一起,也是一件很让人感动的事!只可惜的是,他们只共同生活了八年,周郎便英年早逝!“天妒英才”这个词据说是从说周瑜开始的。第二名:张学良-赵四家族式封建的生活环境显然无法给“少帅”以更多的情感启示,这当中包含了他的“包办婚姻”。张学良将军曲折的人生经历,更加重了这段爱情故事的传奇色彩。细味张公与赵四的情感过程,想起来一定充满了许多山海之盟。同样,不弃不离,相濡以沫,七十二年的幽居生活,也是他们爱情誓言的最好见证!张学良和赵四百年之后的爱情力量仍在延续!第一名:张作霖-卢遇春“东北王”在一些儒者看来,不过是一介武夫,怎么也无法把一段及骨的爱情与其联系起来,但武夫有武夫自已对爱情的诠释。张作霖“马跳柳河沟”,被卢遇春所救,由此开始的相遇-偶别-重逢,到后来的连理相结,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来编绘这段爱情故事。也行,这可能都算不上是一出爱情剧,但就是这算不上爱情的爱情剧才是我们更多人的真实情感!

历史随唐演义东方玉梅怎么死的

《隋唐演义》严宽版第59集王伯当说他的妻子东方玉梅战死虹霓关。

《琅琊榜》火了,历史上真实的大梁国是什么样

电视剧中大梁国的原型——南朝的萧梁政权,又称南朝梁。南朝梁历史:南朝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之一。萧梁于502年由南齐宗室萧衍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萧梁于502年由南齐宗室萧衍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萧梁开国皇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在位期间,萧梁国力长足发展,百姓富足,经济文化强盛,远超北朝。特别是文化方面,南朝梁出了大量的著名文学家及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是一片欣欣向荣,但到梁武帝晚年爆发的侯景之乱将一切断送。548年,东魏(与南朝对峙的北魏已于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勾结宗亲梁朝临贺王萧正德,攻占都城建康,囚禁梁武帝和皇室宗亲。549年,86岁的梁武帝去世。侯景在进攻台城时,曾立帮凶萧正德为帝,但攻下台城后,废掉萧正德,又立梁武帝太子萧纲为帝,史称梁简文帝。551年,侯景弑君自立,建国“汉”。不久即被梁朝援军攻灭,侯景尸体被分食。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改元“承圣”,史称梁元帝。554年,西魏军队进攻江陵,不久城破,梁朝江陵朝廷覆灭,梁元帝被杀。南梁的政局到这里出现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发展方向是由大将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梁王,并准备称帝。但此时意外发生了。南梁的另一个敌人北齐(此时已取代东魏)想趁南梁内乱分一杯羹,于是派兵护送臣服于北齐的梁朝宗亲萧渊明回国称帝,守将王僧辩不敌,只得拥立萧渊明在建康称帝。但仅过四个月,陈霸先联合各地反抗势力突袭建康,杀王僧辩,废萧渊明,拥立梁王萧方智称帝,史称梁敬帝。但此时由于多年的战乱,后梁动荡不堪,国力受到极大削弱,不复当年繁华之景象。由繁华骤然跌至倾颓,皆由梁武帝晚年荒废朝政,导致侯景之乱。557年,陈霸先废掉梁敬帝,于建康登基称帝,国号“陈”,史称南陈(陈朝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朝代),南梁灭亡。这是萧梁第一次灭国,亡于南陈。南梁另一个方向,是由西魏在江陵扶植梁元帝的侄子萧詧(Cha)建立的梁国,史称西梁,存在于555——587年。西梁由于统治范围仅限于江陵城及附近郡县,国力弱小,一直作为藩属向西魏、北周、隋朝称臣(北周取代西魏,隋朝取代北周)。587年,隋文帝下诏吞并西梁,西梁灭亡。这是萧梁第二次亡国,亡于隋朝。隋朝末年,各地豪强纷纷起义。西梁皇室后裔萧铣(Xian)起兵,割据一方 。618年,萧铣在湖南岳阳称帝,后迁都江陵,国号梁,建元鸣凤,一切按照梁朝旧制,梁朝复辟。621年,萧铣兵败,投降唐朝,后被李渊斩首,国灭。这是萧梁第三次亡国,亡于唐朝。扩展资料:南朝梁出现的著名文学家及文学作品:1、著名文学家: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等。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作品《恨赋》、《别赋》、《牲出入歌》等。丘迟(464年-508年):字希范,中国南朝文学家,吴兴乌程(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人。父丘灵鞠,南齐太中大夫,亦为当时知名文人。作品《与陈伯之书》。2、文学作品:《昭明文选》、《宋书》、《南齐书》、《文心雕龙》、《诗品》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间。《宋书》: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梁朝

马来西亚有哪些历史建筑物

狮城是新加坡。。。 -_-|||马六甲:圣保罗教堂 - 在荷兰城处有一个阶梯,攀登上去就是圣保罗山,圣保罗教堂就座落在此。 1521 年时,一位葡萄牙将军 DUARTE COELHO 在此兴建一座小教堂,他希望它会是这座城市中最先进的天主教堂。当荷兰人接管马六甲后,它被改称为圣保罗教堂。 1753 年 CHRIST 教堂建造完毕,圣保罗教堂就被弃而不用。后来,荷兰人将它改为埋葬有名望的人之墓园。圣保罗教堂里有一座圣法朗西斯的坟墓,他生前经常到访这间小教堂。 1553 年时,他被埋葬于此,后来,他的遗体才被移往印度的 GOA 。这里竖立了一座圣法朗西斯的大理石雕像,为纪念他 400 多年前曾经到此居留,并作出他的贡献。站在山丘的教堂上,可以俯瞰整座城市。在此还可以观赏到许多很有特色的荷兰墓碑。THE STADHUYS 荷兰城- 位于城市广场上,这座荷兰城有着厚重的木门、深红色的墙壁及锻铁铸成的铰链,它是荷兰殖民统治者所遗留下来最重要的遗迹。建于 1641 年至 1660 年之间,荷兰城被认为是东方世界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它是荷兰砖瓦砌工及木工技艺的最佳呈献之其中一个例子。整栋建筑粉刷成橙红色,向来是荷兰总督的官邸。如今荷兰城内包含了马六甲历史博物馆、人种博物馆及文学博物馆。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 海峡华人或峇峇娘惹是吸取了马来文化的华裔贵族后裔。在郭陈祯禄路上,有着一整排 19 世纪海峡华人的店屋及古老屋子,这里俨然是小型的峇峇娘惹博物馆。这些巴罗克风格的建筑物是典型富裕华人的住家。长型的屋子,屋内又非常宽敞,里边有一个天井,可以容许阳光及雨水进入屋内。那些厚重的木制家私,皆是以中国的红木制成的,其设计则融合了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及荷兰风格。有些家私拥有丰富的珍珠母镶嵌了盛开的樱桃花及各种鸟类。屋里的陶瓷则是这些海峡华人特地向江西省及广东省,要求定制而进口的。青云亭 - 此庙建于 1646 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庙内有碑铭纪念明朝大使郑和将军第一次到访马六甲。青云亭里有许多厚重的木门。庙宇的屋顶是以玻璃及瓷土作成的中国神秘动物来作装饰。庙内的装饰同样庄严,主要的祭拜大厅供奉着三座祭坛,佛、儒、道各一座。所有的建筑材料及工匠,皆是从中国引进来的。三保庙 - 三保庙就在三保山的山脚下,这座庙是为郑和而建,后人已经将这位明朝的大使当作神明来崇拜。此庙建于 1795 年。槟城:旧关仔角的康华丽堡,俗称炮台,无疑是槟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自英殖民地时代,槟城历史的发源点。217年前,经与吉打苏丹订立割让槟榔屿条约后,东印度公司的莱特上校於1786年8月11日带领水兵,登陆今旧关仔角。他正式宣布槟榔屿为威尔斯太子岛,并以纪念当时英王乔三世之名命后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市镇为乔治市。为了防御荷兰、法国、海盗等威胁,东印度公司就在最尖角建了四角星形保垒。起初的木栅堡垒是以Ms Nibong Palm所筑构,并以当年的印度总督Lord Cornvalis取名为康华丽堡。1793年,靠印度囚犯的输入,莱特重新建造一座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砖造棱堡。我们在平地上,其实很难看出棱堡有何特别,除非从高处往下看,才会明了棱堡的形状和意义。所谓棱堡,是海洋贸易的殖民地时代帝国主义者所建的港口要塞堡垒。最基本的是个四方型,在四角处凸出棱角以架大炮,平面看来像个星形。康华丽堡就是属於这基本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早年的康华丽堡同时是东印度公司的军事和行政中心,内部拥有军火库、营房、办公室及小教堂等。现只遗存库房及小教堂。围绕康华丽堡一周,原有27尺宽,6尺深的濠沟。东西面各有引桥衔接堡门。自从1816年英法对抗结束后,康华丽堡已失去其军事防御意义。之后,随著乔治市的发展而被摆置一旁。1923年,濠沟被填平为草坪,南边的在战后被辟成停车场。2005年,国家博物馆在康华丽堡的四面尝试挖掘,恢复一段濠沟,唯没有再盛水。作为槟城,甚至是新马重要的历史遗存,康华丽堡在1977年是首批被法定为国家古迹。然而奇怪的是,当局却在堡内操练场建了很不协调的现代露天剧场。90年代还私营化,经过一段很不适当的经营管理。莱特街的街头,起自土库街、炮台路、King Edward Place的十字路口,也是旧关仔角钟楼和圆环的所在地。我们现在所看到旧关仔角钟楼,并非许多人认为中的非常古老。它其实是20世纪初的1902年才建立起来,至今刚好101年。1897年适逢英女王维多利亚登基之60周年,各英殖民地皆举行盛大的钻禧纪念庆典。为了永久纪念,据邝国祥的槟城散记写道,当地政府特示意槟城富绅郑景贵和谢增煜,建大钟楼一座。而48岁的百万富翁谢增煜来个自请独承。唯这件事却拖到1900年才签合约,将耗资3万5千元的钟楼於1902年建竣并交给地方政府时,维多利亚女皇已逝世了。(见Penang Past and Present 1786-1963)。谢增煜太平局绅乃巨贾胡泰兴太平局绅的女婿,不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槟榔屿富豪,大园主,还练得一手好书法,以“臂窠大字”著名。可惜钟楼没留下他的手迹,而只是刻印著英文字体,“This Clock Tower was Presented to Penang by Cheah Chen Gok Gsyn is commemoration of her Mejasty Queen Victoria"s,意此钟楼为谢增煜赠与槟城,以志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钻禧纪念——1837-1897”。钟楼高60英尺,象徵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年。钟塔外观分为4层,每一层有不同的立面处理,并逐层缩小平面。地面底座是个八角形平面。朝土库街的那面为正方,门口有个八字开阶梯。第二层实为两楼,中间四面皆凸半圆露台,台底收锥形,窗头设马蹄拱。第三层亦是四方形四面各设一面大时钟。顶屋重复八角平面,由八根短柱撑顶一个底盘出檐的大葱顶。这殖民地——蒙兀儿(Colonial-Mogul)或“Raj”式样显然受到当时吉隆坡政府大厦如高等法庭(The Sultan Abdul Samad)建筑的影响。那是一种试图将印度回教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结合,以便体现回教地域政治的色彩,不过槟城的公共建筑物就只一列。其他还是走新古典主义路线。由於钟楼的造形别致,独然矗立,又与四周如炮台、政府机关大楼构成优美的都市景观,自建成后不只成为乔治市的地标之一,更是明信片最受宠爱摄取的景物。唯战后周遭的改变使它渐失色。80年代一栋马来商会大楼庞然大物一盖,钟楼便被比矮成微物了。涂成浅橙色,葱顶银色,70年代楼身油上黄配白边框,葱顶亦涂上黄色。90年代楼身改涂浅灰底白框。最近一个月,钟楼又刚一番油漆,葱顶涂的是一种轻浮的艳橙色。其实如果比较1905年左右钟楼刚建成的明信片,就可知道历来改涂的多不正确色彩。原有的楼身是灰白色,二层似乎是浅的红砖色。而大葱顶正确的是黑色!卧佛寺 (Wat Chaiya Mangkalaram),建於19世纪的卧佛寺,位於车水路。该佛寺融合了中国、泰国和缅甸的建筑风格,华丽且精雕细琢。寺内供奉著一尊长达33公尺,排名世界第叄大的卧佛像,仅次於缅甸和泰国的大佛。槟城蛇庙,建於1873年,原是一间清水师祖庙,名为「清云岩」。蛇庙的称呼,是在庙建好后,来了数条青蛇在里头居住。而每当清水祖师宝诞时,更有无数的青蛇从后山涌入庙,成为一大奇景,因此「蛇庙」就享誉各地。蛇庙距离槟城国际机场3.2公里。张弼士故居- 张弼士故居被称为蓝屋, 是在1897年动工兴建的,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张弼士是客家人, 他不同于他在槟城的客家朋友,其他人选择建比较时髦的屋子,蓝屋是根据风水而建立的。工匠在中国引入,材料是从苏格兰输入。动工那年,张弼士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兼辖槟城、马六甲及附近英国殖民地事务。因此,他经常往返新槟两地。蓝屋竣工,他已升任商务考察大臣,光绪皇帝曾接见他,并授予太仆寺正卿衔(位列二品,当时满清官阶分九品,一品最高。县令列七品,州官也不过四品),在获得清政府授予官衔的南洋富商中,数张弼士的地位最高。张弼士是19世纪末华人发财致富,亦官亦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张弼士才16 岁,便只身从中国来到南洋, 开创他的大业。曾被中国清政府任命为驻槟城首任领事、新加坡总领事、侍郎(相当于副部长)、任命他为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城管学大臣等职,被当地誉为清朝最后的官员。他于1916 年过世时, 显赫一时, 英国政府亦为他下半旗致哀。张弼士学语言的天分很高,除了南洋通行的各种华族方言外,他还能讲英语、荷兰语与马来语。他晚年还经常穿洋服,偶尔也吃西餐。蓝屋外观虽是很中国,但内部陈设却是华洋融合,体现了中西合璧。科林回教堂- 坐落在椰脚街的科林回教堂,是槟城最古老及最大的回教堂。该回教堂建于1883年,原本属方形并附设长廊及斜脊屋顶,后来再经过扩建。1926年,由回教和印度教徒捐赠及礼聘而来的建筑师将它髹上摩尔式建筑色彩。科林回教堂是以印度南方柯林部落首领的名字命名的。该首领是当年追随法兰西u2022莱特的印度雇佣兵。回教堂的乳白色外表及金黄色圆顶更是一大特色。马里安曼印度庙- 这座位于皇后街的印度古庙建于1833年,具有传统的南部印度达罗毗荼建筑风格,是槟岛最早建立的印度神庙。其大门入口和四壁都塑有巧夺天工的神像,生动且逼真。寺内富丽堂皇,放置了很多印度教神像,其中以苏伯马廉神像最为瞩目。它是以金、银、钻石和翡翠所装饰,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宝物。寺庙入口处有一座高塔,上面刻有形态生动、色泽绚丽的各式人物,可谓金碧辉煌。每逢大宝森节,信徒们都会用花车载着神像游街。吉打:古丁古梅故居(KU DIN KU MEH)- 1848年生于吉打州的ANAK BUKIT,他14岁就担上吉打州狱长。除了是名马来文和泰文学家,KU DIN也是1894年法律书藉编写人。 1897年,吉打苏丹阿都哈密(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委任古丁为色都(SETUL)最高专员。当时,色都、加映和普吉岛都是在泰国管辖的吉打县内。 由于古丁对色都的政经农教发展,使他被誉为色都开创之父。1902年,古丁开始被誉为色都王,并且允许使用东姑哈鲁汀(TENGKU BAHARUDDIN BIN TUNKU MEH)的称号。 1909年,在曼谷条约(PERJANJIAN BANGKOK)下,色都被纳人泰国版图。在古丁的管理期间,色都港口与槟榔屿及RAGOON有密切的贸易关系。古丁本身也有几艘船只从泰南出口燕窝、木 材、椰子等等到槟岛。 古丁后来与一名槟城女子结婚,他们的办公室兼住家就在槟榔律路。暹罗(今泰国)政府一直保留古丁的职权直至他1916年退休。古丁在1932年逝世,并且 安葬在色都。古丁有一本关于色都(SATUN)的政治生涯日记,这本手写记载是用爪哇文记录,如今收藏在泰国曼谷的国家档案局里。华盍街大教堂- 1786年抵达槟榔屿立后,莱特引进了首批来自吉打港口的罗马天主教徒到来定居。这批欧洲人和缅甸或暹逻人通婚的后裔,之前由于政治迫害而从普吉岛迁至吉打。大教堂是由加诺神父在1786年所创,在1857年它从教堂街迁至华盍街。现今教堂旁建筑物是由马尼苏神父所建办。1861年,这座教堂可容纳一千二百人,在1955年被格升为槟城主教教区之后,大教堂就被翻新重修,以便迎接槟城第一任教主Kanan Mongsignor Francis Chan神父。以前,教徒聚集在教堂建筑后巷(Lorong Argus)一带,如今剩下的寥寥无几。其中,有一间建筑是建于19世纪的英印混合式特色洋屋。其实马来西亚的历史建筑物真的多不胜数,你自己看看吧!http://www.itravelkaki.com/place.php?p=3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

梅州的历史文化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毅进取精神。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梅州标志性传统建筑——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梅州市总人口3802186人;梅江区 313821人、梅县 516761人、大埔县 352013人、丰顺县 449769 人、五华县 879286人、平远县 215856人、蕉岭县 203173人、兴宁市 871507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个街道、161个镇,2089个村委会、236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个街道(包括经市 *** 批准成立的梅县新城街道,得到省 *** 批准)、154个镇,共有179个居委会、2082个村委会,33779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104个镇。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 梅州客家历史文化有哪些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 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 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 *** 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 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 *** 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市委、市 *** 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 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风貌。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764年,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楼中有屋,功能齐全,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2004年至2005年,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大埔县人民 *** 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 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大埔县108名将军,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是清代嘉应州(今梅州市)知州王者辅于 1746年创建的清代梅州最高学府,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 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一度成为"危楼"。2003年11月,东山中学开始对其进行原貌修复,向海内外人士征集东山书院相关历史文物资料,请来具有修建古建筑资格的工程队,按老照片、老教师的回忆,严格采用原有建筑的行制、风格、材料和工艺重修。 如地面全部采用三合土地板制作工艺,木工全部采取穿榫缝合,花窗、屏风等按原有风格进行配置等,重新勾勒东山书院的历史风貌。历经一年多、耗资350多万元修复完工的东山书院还开设了王者辅展室和黄遵宪、 *** 等办学的事迹展室,成为校友、海内外人士和各级领导争相参观的胜地,每年都有几万人前往感受书院的古朴和四溢的书香。 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 *** 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第四批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测量绘图,依时完成了"文物四有"工作。 对平远县、五华县红军墙标开展了揭取保护工作。为更全面、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客家民居,市文广局联合市建设局开展了全市客家民居普查工作。 市 *** 审核公布了《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纯copy,别见怪。 梅州客家有什么历史文化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 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梅州又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的故乡。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都具有深远 的政治影响力,被“黄学”研究专家称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梅州算不算个名城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2个,其中: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 萨、西安、延安。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 和 浩 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 喀 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 什。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安庆是国务院单独特批的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历史文化名城有12个: 南通、无锡、山海关、金华、绩溪、泰安、濮阳、凤凰县、雷州、海口、吐 鲁 番、特 克 斯 县。 梅州的历史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 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 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 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 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 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可能字数不够,但能帮你了解梅州额,望采纳,谢谢祝新年快乐,不懂可以继续问我。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一批24个(1982年):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 *** 、延安、西安。 第二批38个(1986年) 天津、保定、平遥、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37个(1994年):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第四批(2001-2005)的有4个:河北的山海关(秦皇岛),湖南的凤凰县,河南的濮阳市,安徽的安庆市

光禄第的历史

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工程历经11年,是客家民居建筑经典的代表之作。李鸿章亲笔手书“光禄第”

想简单的提高自己的历史常识,看什么电视剧或电影好

《坂上之云》《走向共和》《活着》《霸王别姬》《蓝风筝》

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为什么是扭曲的

扭曲的“司马史观”司马辽太郎这个名字,多次出现在我的前作中。为了不造成误会,我一再向大家说明,我并不是讨厌司马先生本人而批评他的历史观。绝对不是那样的!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司马先生的史观特立独行,明显与现今学界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但他的史观的影响力却正在逐渐扩大中。司马辽太郎(1923-1996),日本历史小说家。本名福田定一,笔名司马辽太郎是“远不及司马迁”的意思。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常常(这绝非随口说说的无聊话!)将他和赖山阳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赖山阳的名著《日本外史》在包括明治维新的元勋在内的许多日本人心中,深刻地种下了“日本在镰仓、室町时代,就已经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独立国家”的历史认知;而司马主张的“明治维新的改革是正确的,但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后,路就走偏了”的解释,也广为大家所接受。他们的主张都是“单纯而容易理解的历史”。然而,却没有什么比“单纯而容易理解的历史”更危险了。因为人类并不是单纯的生物,而是相当复杂的。已经有不少历史学者对所谓的“司马史观”提出了批判。我要在这里,从那些批判声中,向你们介绍中冢明的《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高文研,2009年)。如同这本书的副标题“问其‘朝鲜观"与‘明治荣光论"”,作者对司马辽太郎无视朝鲜问题与日俄战争,一味赞扬时代言论之观点,做了根本性的批判。这本书是以很平易的文字完成的,所以你一定要看一看。中冢明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近代日本与朝鲜(韩国)的关系,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书,以2009年在NHK电视台播放的《坂上之云》(星期日的大河剧)为评判的对象。司马的原著是描写日俄战争的长篇小说,不过文中也穿插了实录风格的详细考证,以这样的形式来描述日俄战争为日本带来了什么。不过,这样的基调也正是中冢氏所批判的“明治荣光论”。中冢明著《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中冢氏在书的开篇这样写道:我每次想到日本人的历史观,或者了解欧美大国、却不了解邻国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之事的国际观,及现在日本的对外政策选择等问题时,就会感觉到《坂上之云》的最大问题,便是司马辽太郎关于朝鲜的叙述。(第22页)为什么“司马辽太郎对朝鲜的叙述”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其实,问题不在于他在《坂上之云》中如何叙述朝鲜,而是在于他几乎没有叙述。司马开始执笔《坂上之云》的时间,是1968年(昭和四十三年)。我记得这一年是全世界政治与社会十分不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自民党主导的“明治百年”庆祝活动,而将这年作为著作的开始。司马认为“昭和的战争”是错误的,但明治的建国是绝对正确的。把明治时期与昭和前期切割,就可以美化明治的历史,而司马的《坂上之云》在这个美化的过程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他无视明治日本对韩国(朝鲜)的作为及犯下的错误,建立了那样的历史观。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司马在自己撰写的《韩国纪行》中,描述了古代韩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但他的关注的层面只停留在古时候韩国与日本的交流,却在旅行中绕过不远处的东学党起义的遗迹,对那场战争避而不谈。东学党起义就是以前被称为“东学之乱”的民众起义,那是清日战争之前,在朝鲜国内发生的武装暴动。为了镇压暴动,朝鲜向宗主国(清朝)请求派兵支援,而日本也伺机出兵登陆朝鲜。该事件也成为中日两国冲突的导火线。因此,忽视这一事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司马史观,可以说是扭曲的。对《坂上之云》的见解《坂上之云》所叙述的日俄战争也一样。日俄战争是日本为了确立对朝鲜及中国东北的支配权,与俄国爆发的战争。司马在《坂上之云》中,详细地描述了战争的经过,但却无视这场战争其实是日本侵略朝鲜政策中一环的事实。这是中冢的论点。司马辽太郎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为阻止俄国南下侵略的防卫战争;但通过观察明治初期以来日本对朝鲜的政策,就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我不在此叙述日俄战争的详细经过。司马也写道,当初攻击旅顺虽然是一场无谋之战,但却获胜了。战胜当然是好事,但战后缺少反省,还把乃木希典奉为英雄,这样的结果与昭和的悲剧实在脱不了关系。旅顺攻围战后乃木希典大将与施特塞尔中将(中央二人)会见就这一点而言,司马对这场战争是有意见的,只是,他的观点还是建立在全面肯定明治维新的历史观之上,以由上往下看的怜悯眼光,看着朝鲜的牺牲。中冢便是因此而感到愤怒的吧!“韩国”与“朝鲜”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后,接下来并没有对俄国有所行动。总之,韩国应该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之一吧!在美国的居中协调下,日本与俄国和谈(《朴茨茅斯条约》),朝鲜从此变成受日本保护的国家。噢,不,不是朝鲜,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韩帝国”。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定《朴茨茅斯和约》中国在清日战争中败北后,朝鲜即不受中国保护,“朝鲜王国”因此改名为“大韩帝国”。因为君主的称号由“王”提升为“皇帝”了,所以国家也变成与“大日本帝国”或“大清帝国”对等的国家。但为什么不是改名为“大朝鲜帝国”呢?因为“朝鲜”王朝的名称,是14世纪末的中国(明朝)赐予的(也或许是因为受到日本的干涉)。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便自称为“韩”。在此先说一下,后来日本并吞大韩帝国,这个地区再度被称为“朝鲜”。不过,当朝鲜半岛独立后,“大韩帝国”的南部改名为“大韩民国”,北部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虽然“韩”与“朝鲜”的汉字写法完全不同,但英语都是Korea;此外,“共和国”和“民国”的英语也同样是Republic,不同的地方只是在“民主主义”和“人民”。附带要说的是,“民主主义”“人民”及“共和国”等,都是和式汉语。日俄战争后,日本在韩国设置派驻机构“统监府”,第一代统监府长官便是伊藤博文。他也是日本第一位内阁总理大臣,是重量级的政治人物,以此表示日本对韩国的重视(但绝对不是友好的善意重视)。然而这样一位日本政治人物,却被韩国人深深憎恶,最后被韩国人安重根刺杀于中国哈尔滨。不过,这一暗杀事件并未能阻挡日本对韩国的进一步侵略,更没有促使日本反省。之后,韩国被日本吞并,这就是所谓的“日韩并合”。“并合”其实就是强大的一方吃掉弱小的一方,并不是对等的“合并”。那是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的事。(本文摘自[日]小岛毅《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郭清华译,北京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1月版。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我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的真实历史情况是怎么样的?

运十的定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是首长工程,并不是搞产业升级攀科技用的。其实呢,80年在北戴河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就讨论过下马问题。大部分首长工程六五的时候都下马了,有三点原因吧:可靠性和舒适性极差;中美蜜月期;客观上需要市场换技术。运十没有像其他首长工程一样迅速下马是因为先期投入较大,且确实决策层有一部分人力保,所以拖到了85年。但是到了七五计划的时候,运十的定位就尴尬了。因为花了这么多钱,即使七五期间也支持还是不能定型。而且,当时的首长已经不需要坐运十了,也不敢坐运十。想转民用,发现这东西第一是不能标准化生产,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卖自己;卖自己呢,算一算研发成本,质量差又不便宜,对于一个工业基础如此差的国家来说维护成本承受不起。

求历史大河剧《坂上之云》一句台词,是好古在陆军骑兵学校回答德国教官的,关于大队中队小队人数和长度。

第四集前后吧

坂上之云讲的都是历史吗

坂上之云(『坂の上の云』,さかのうえのくも),是从2009年11月29日开始间断性的在日本NHK电视台开始播放的13集特别历史剧(属于“大河剧”系列)。原作为司马辽太郎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在1968年(昭和43年)至1972年(昭和47年)间连载于产经新闻。“坂上之云”本身意思是“顺着山坡(坂)上升的云”,折射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奋发图强,学习追赶西方列强,国力不断增强的情景。

求庄子历史人物评说,可复制粘贴,只要通畅且有理有据就行,400字到500字左右

庄子本人对物质的欲望不重,认为“其嗜欲深,其天机浅”;但对精神自由和顺道知识,其欲望之强烈,过于当时诸子。“为”特指专制庙堂对江湖民众的“治”。“无为”特指庙堂无治。个人的“无为”,则是特指不要为庙堂帮凶、帮忙或“帮闲”。面对“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专制者及其帮凶,庄子采取的是坚决的不合作态度。这看上去很简单的“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间世保身”、“逃刑免患”,实际践履起来却极不易,需要“齐于天”的大智和“勇于不敢”的大勇。像庄子这样“乘物”而游刃有余的人,古今无几。“乘物”已经不易,“游于羿之彀中,然而不中者,命也夫!”在如此令人绝望的境况下“游心于德之和”,更是谈何容易。然而庄子却“于学无所不窥”,且激扬性情,齐物傲世,怡情于大自然——其亲撰的著作让魏晋时代的人们赞叹“博物止乎七篇”。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无君论)思想。[1][3]庄子的散文批判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艺术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艺术审美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审美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4]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和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海森堡都受到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汤川秀树说他得诺贝尔奖的成果灵感就是受庄子“倏与忽相遇于浑沌之地”的启发。海森堡十分推崇庄子技术哲学的思想,并多次在讲演中提到庄子的观点。后来,海森堡又把庄子的哲学写进了他的专著《当代物理学的自然图象》。雷·库兹韦尔 《奇点临近》、维克托《大数据时代》也表达了类似思想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扫清军阀割据,促成了北伐战争,成立了黄埔军校。意义北伐战争收回九江汉口两个租界。第二次国共合作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何在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扩展资料: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1922年8月,共产国际提出了对国共合作的构想,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共产国际“二大”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为基础。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并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他们的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在工会中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以及马林、翻译张太雷出席了会议。对于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通过了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西湖会议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分别拜会了孙中山,介绍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李大钊和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和两党联合问题。孙中山从屡次失败中认识到,单靠国民党是无力实现革命任务,必须联合新的革命力量,因而确定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党纲、党章等,体现了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急急急!!历史复习资料:南昌起义,国共合作,三大战役,秋收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曝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隔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隔命军队和领导隔命战争的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隔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隔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曰,沉重打击了曰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曰,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隔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有谁知道利物浦历史上著名的海瑟事件吗?

我简单的说说吧!世界历上两次著名的惨案都和利物浦有关,1985年的,当时对手是尤文图斯,比赛场是比利时的海瑟尔球场,那个球场本来就年久失修,更加不幸的是当时有一个区域是利物浦和尤文图斯球迷一起的,这在现在基本是不可能的,现在比较官方的说法是由大家争吵升级了,结果就成打架了,那个墙就倒塌了,压死了人,数字不记得了,一些是比利时球迷,一些是尤文图斯球迷.这以后英格兰足球就被禁止参加欧洲比赛长达5年,那时候如日中天的利物浦和英格兰就这样水平倒退了.还有那句话不是因为那个教练,那只是利物浦的队歌的名字,那个教练是香克利,他说的有名的话是"足球不是生死,但大于生死"背景是他参加了二战,那时候和德国人比赛...具体就不多说了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 - 意义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 - 意义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 - 意义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北伐战争对当时的中国有哪些历史意义呢?

1、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珍贵的战例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战争中,基本上是南伐,即战争由北向南推进。中国历史上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战例仅有两次,一次是国民政府的北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同凡响。2、北伐战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统一中国。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历史性举措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的高潮事件,它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且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彰显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巨大合力。扩展资料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2、北伐战争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军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苏联的援助。苏联派了大批军事、政治顾问,协助北伐军制订战略方针和政治工作制度,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梁园镇的人文历史

柯武东(1905~1930),又名争荣,梁园镇柯岗村人。幼年入私塾读书。为家境贫寒所迫,于民国11年(1922)考取安徽省警务处警察教练所,受训结业后当警察,因受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辞去警察,奔走于芜湖、合肥、凤阳等地,从事学生运动。民国16年1月,柯武东在合肥城内参加共产党员张开泰、张伯平组织的“十人团”,以换帖结拜兄弟为名,联络失学的进步青年,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宣传共产主义。不久,在“十人团”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春去江西,同年7月22日,参加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后提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二团团长,率部在江西省安福、分宜、宜春3县边区,联合当地人民武装,反击国民党军队及地主武装的“围剿”,保卫苏维埃政权。民国18年底,柯武东与李韶九率领红军独立二团、三团,在江西吉安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连战皆捷。峡江一役,歼敌千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民国19年1月,独立二团、三团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柯武东任第六军军委委员、第一纵队司令,并兼任第三支队支队长。7月,第六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柯武东任第三军第一纵队司令。8月,为粉碎湖南省主席何键“围剿”红军的计划,军团长朱德、政委毛泽东率领第一军团进入湖南,8月20日分兵3路进攻浏阳县文家市。柯武东率领第一纵队担任正面进攻任务,于拂晓时猛攻九峰寺、棺材岭、高州岭的3个制高点,但由于守敌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炮火封锁通道,红军两次冲锋均未奏效。柯武东手举大刀,亲自率领80多名红军战士,发起第三次冲锋时,不幸腹部中弹负伤,肠子随着鲜血流出,战士要将他抬下火线,他却用绑带扎住伤口,继续带领1个班战士,绕道登上制高点,炸毁守敌的机枪封锁工事,终于为红军攻占文家市扫清前进中的障碍。战斗结束,战士用担架将柯武东抬回慈化后方医院的途中,他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明时,洪泽湖江洋大盗,常出没于合肥一带,大肆抢劫,扰乱社会。县官严令捕盗,一次捕了孙飞(匪首孙某独生子),经审讯后,处以死刑。孙匪闻讯,悲愤交加,誓为儿子报仇。暗派20多名匪徒,伺机暗刺县官。一天,县官陪夫人到明教寺敬香,在回衙途中,双双遭到暗害。之后三年,凡任合肥县官,多只一年,少仅一两月,就遭杀害。致使新任县官不敢上任。皇上闻奏后,即御任新中武探花董盛荣为县官。董探花是肥东护城乡张河村小陈户人,身体魁梧,力举千斤,从小练就十八般武艺,百步穿杨,身轻如燕。当钦命到达时,他不考虑个人安危,毅然受命,决心为民除害。他上任后,一面施惠民政策,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动民众暗送匪徒活动情况;一面积极设防,密布暗哨,对付孙匪的暗算,致使孙匪派出的匪徒有来无回。三年中,合肥被董探花治理得井井有条,无偷无盗。一次,孙匪探知董探花要回家奔母丧,即派大女儿孙美容前来伺机行刺,孙美容来肥后,初则无隙下手。后来,不断听到董探花为官清正,为人正派,不觉产生了崇敬之心,同时对自己父亲一贯作恶、危害百姓也日益厌恶,因此决心改邪归正,弃暗投明,乃向董探花投案,倾吐肺腑,并做了董探花的夫人。孙匪见大女儿去后无消息,又派二女儿孙美玉前来。美玉得知姐姐已嫁了董探花时,就登门求见,叙述来因,后在姐姐的开导下,美玉也以身许董探花。孙匪首见两女一去杳无音信,随即亲自出马。一天来到小陈户,获悉两女已嫁董为妻,气得暴跳如雷,但又奈何不得,深知两女武艺精湛,而董探花又武功非凡,他(她)们联合一起,自己怎敢轻举妄动,只好待机而行。某夜晚,明月皎洁,美玉在院内独自赏月,孙匪窥此机会,越墙而入,向女儿泣诉衷情,要美玉作刺杀董探花的内应,美玉难违父命,遂表同意,时隔几日,正值六月热天,董探花在天井院洗澡,孙家姐妹仗剑守卫前后门。董洗澡刚毕,美玉叫姐姐去房中拿换洗衣服。美容走后,美玉将手一招,屋上响了一声,董探花大吃一惊说:“有刺客!”随以澡盆防御,正细察屋上动静,未防美玉从侧面刺来一刀,中了要害以致殒命。孙匪割了头颅,带美玉遁去。及美容取衣返回,看到惨状,挥刀追去,不见踪迹,悲泣万状。皇上得知董探花遇害,念他治肥有功,赐予金头御葬。为防盗棺,用72口棺材,同时出殡,使人难辨真假。此即到处有探花岗的由来。董探花在守母丧期间,正值大旱,附近村庄,到处无井,人们没有水吃,叫苦连天,董探花即雇人打了1口井,深10余丈,井口直径一尺五,泉水涌流,方圆20里,都来汲水。人们为纪念董探花,把它叫作“探花井”。井口被汲水绳索磨成33道深沟。在百姓中一直留传这样佳话:“探花井水清又清,为官清正留下好名声。”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珍贵的战例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战争中,基本上是南伐,即战争由北向南推进。中国历史上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战例仅有两次,一次是国民政府的北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同凡响。2、北伐战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统一中国。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历史性举措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的高潮事件,它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且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彰显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巨大合力。扩展资料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2、北伐战争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军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苏联的援助。苏联派了大批军事、政治顾问,协助北伐军制订战略方针和政治工作制度,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三通”指哪三部论述典章制度的历史著作?

《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典》——杜佑(唐代)(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通典》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始于传说中唐天宝末,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凡有一千五百八十四条,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注文约二十万字。作者杜佑曾任唐朝节度使和宰相等职,对中央及地方制度极为熟悉,他采录历代典籍,溯寻制度的因革变迁,希望为在唐帝国写下一幅臻于理想的政治蓝图。《通典》就是一部古代与现代的对话,理想与实际的结合。《通志》——郑樵(宋)(1104~1162)(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全书200卷 ,有帝纪18卷 、皇后列传2卷、年谱4卷、略51卷、列传125卷。作者郑樵,一生勤于著述,曾几次献书。《通志》为纪传体,但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保存了《晋书》的载记部分。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除礼、器服、选举、刑等略外,其余各略都有新意。郑樵在《通志》中提出会通思想,主张修通史,强调史事、典章制度相依因的联系;主张史书应极古今之变。他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文献通考》——马端临(元)(1254~1323)(南宋理宗宝祐二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

在《长征》这个电视连续剧中,毛泽东同志曾提到过三部历史文献叫“三通”,他们指的是哪三本文献?

以下是我搜集的这三本书的资料:1、《通典》《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它的作者杜佑,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病逝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杜佑出身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名门大族。他20岁左右步入仕途,40岁以后任中央高级官员和岭南、淮南等地的长官,近70岁时任宰相,78岁因病退休,不久去世。杜佑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又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以史学家的眼光处理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又以政治家的见识撰写历史著作,这使他在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中,对唐代的杜佑特别推重。《通典》开始写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左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于淮南节度使任上,全书的修撰用了整整35年的时间。杜佑对文学的社会功用,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写作《通典》是为了“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自序》)他要通过对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考察,来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活动提供直接有益的指导。这个著述旨趣,决定了《通典》基本价值。《通典》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它的结构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杜佑在《通典·自序》里对此作了明白的说明:“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这个逻辑构成,体现了杜佑对封建制度的全盘理解。在每一门目之中,杜佑又细分子目,每事以类相从。他叙述各种制度及史事,大体按照年代顺序,原原本本详细介绍。在有关事目之下还引录前人的有关评论,或写下自己对此的看法。评述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了《通典》的学术与经世致用价值。从总体看,全书编排得整齐有序,条理井然,眉目清楚,很便于读者阅读、查考。《通典》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落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成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此以后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出现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的专书,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注的形式补入。它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它的《食货典》12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的轻重,户口的盛衰,货币的变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察。《职官典》22卷,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兵刑典》23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它把唐以前所有战争的胜负经验,兵法上的原理原则,统一归纳起来,各标以适当的题目,成了一部有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边防典》16卷,叙述历代的边防与四境各族政权的情况,交待了丰富的民族地区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为民族史和国防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通典》中《礼典》有100卷,占了全书卷数的一半。它详记了古代礼制情况,材料是相当丰富的。在封建政权建设中,礼是关键环节之一,杜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他的身份地位和他对封建制度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典》为人们研究、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材料,为封建政权建设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参考书。杜佑在书中除提供了详尽、系统的典章制度史料外,还表述了自己对封建政治、经济的一系列看法,阐发了他进步的历史思想。他认为社会经济是治乱安危的先决条件与关键因素,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进行教化,而教化的前提是丰衣足食,不能满足百姓基本的生存需要,安定社会的一切环节都形同虚设。他对经济重要性的强调,对于古代思想观念的发展进步有一定影响。他在书中把食货放在各类问题的首位,在史书中也是没有先例的。杜佑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体会到粮食、土地和人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有了粮食就使国家用度充足,尽地力就使人不愁衣食,人户清楚就使赋役均匀。这三样事情做好了自然会使民富国强。在经济政策上,他提出要处理好国足与家足的关系,他指出家足是国足的基础,家足才能使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他还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薄敛”和“节用”,以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转。这些主张都是很切实际的。杜佑在《通典》中阐述了历史发展变化的观点。他反对是古非今之论,指出“汉、隋、大唐,海内统一,人户滋殖,三代莫传。”(《通典》卷31《职官》13)用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实批驳历史倒退的观点。他还独具慧眼地从当时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中,推论古代先民的社会历史状况,指出“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通典》卷85《礼》45),存在着人殉、巢居穴处、茹毛饮血,同姓婚娶等陋习。当时的中华与少数民族落后状况的对比,正生动反映了中华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程。这个论证已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在古代可谓石破惊天之论。社会发展进步的观念必然导致他因时变革的思想。他强调“随时立制,遇弊则变”(《新唐书·杜佑传》)。要使当世的政策措施,适应历史变化情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现实的需要。对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废封建立都县,以至当时的两税法等改制措施,他都表示了赞赏的态度。杜佑重人事而非天命。在对历史事件发展原委和政治、经济制度因革变化的分析中,他都把人们的历史活动和历史时势的促成放在重要地位,而很少考虑天命的作用。对于阴阳灾异学说,他基本持否定态度。在叙述历代战例时,他常常选取一些不信吉凶预兆之说而获取胜利的实例,来表明他对此的看法。对于流行已久的星宿分野说,他根据史籍记载,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他在《通典》中删掉了纪传体史书志部分的五行、符瑞等内容,使《通典》表现出更强的理性色彩。杜佑还在书中阐述了他的人才思想、吏治思想、法制思想、军事思想、民族思想等,其中包含着不少杰出的见解,对于社会建设是很有补益的。《通典》礼的部分占去了过多篇幅,给人以全局失衡之感,兵刑部分没有记载军事制度的发展变化,这是《通典》的两个不足。2、《通志》郑樵所撰《通志》是继司马迁之后纪传体通史的续作,对封建时代史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郑樵,字渔仲,福建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通志》是一部采用纪传体写成的通史。全书200卷,分六部分,依次为:本纪18卷、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列传115卷、载记8卷。《通志》的纪、传、世家、载记,大都袭用前史旧文,经过删削,边缀而成。3、《文献通考》"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和《元史》都没有给予他立传,《通考·自序》也没有叙述事迹。《南宋书》和《新元史》中虽有传,但记事十分简单。所幸《通考》的《进书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乐平县志》中保存了几点有关的材料,大致可知他是南宋后期宰相马廷鸾的仲子,以荫补承事郎,曾漕试第一。廷鸾为人正直,不肯附和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1273年)被迫辞职,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1289年)去世。廷鸾曾任史官,家中极富藏书。马端临随其父家居,读书颇广。父亲去世后,他曾短期间内出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院长、教授及台州路学教授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县志本传称他"门弟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泉涌,闻者必有得而返。"可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端临在其34岁左右时,即开始其著书工作。而《文献通考》的编写用时20余年。李谨思《通考序》称全书著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马氏是年54岁。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其书被一位道士访得,次年奏之于朝。至治二年(1322年)官家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说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通志》移之于《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更将之列于全书之首,且增加为8门之多,可知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超过杜氏、郑氏。《通典》之《礼典》100卷,占去全书1/2,而《通考》之《社郊考》则3门才60卷,不及全书1/5。又《兵考》一门,详列古今兵制沿革,使《兵典》只叙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马端临是古代进步的史学家之一,他发展了杜佑所创立的新史书体裁,即以事类为中心叙述历史发展的典志体,又推进了郑樵所倡导的会通之义。《通考》与《通典》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扩大和提高;《通考》与《通志》相比,《通志》只做到旧史书的粗略总和,《通考》则予以重新组织,表达了若干新思想、新看法。如商鞅变法和杨炎的两税法,对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马氏明确指明其重要历史意义,而不因自己对二人的否定态度而否定其经济政策。又如五代时期,参加过唐末农民起义的张全义,对恢复洛阳一带经济生产起过有利作用,欧阳修作《五代史记》,因他出身于"群盗",仅略记数语。而马端临不仅详记其事,而且加按语云:"全义本出"群盗",乃能劝农力本,生聚教诲,使荒墟为富实。观其规划,虽五季之君号为有志于民者,所不如也。贤哉!"作了有力的颂扬。马氏著此《通考》,在《自序》中反复说明,一方面为续补杜佑《通典》天宝以后之事迹,一方面要配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的纪和志。总起来说,是使"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这就形成了这部书的消极面,虽有同情人民之处,但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立言。又因全书规模宏大,某些部门便容易失于疏略,如《职官考》全录《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则叙述廖廖;又如《经籍考》内容虽丰富,而主要依据不出于晁公武、陈振孙二家,自不能完备;《舆地考》多本于欧阳忞《舆地广纪》一书,无甚订补。因此,历代学者对二书的看法是:《通典》以精密见称,《通考》以博通见长,各有独到之处,应互相参证而不可偏废。《四库提要》论之云:"大抵门类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行的刻本为清乾隆年间在武英殿校刊的三通合刻本,附有考证,其后复刻者多以此为底本,重要者为江西崇仁谢氏及浙江书局等本。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很快就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

【答案】:A北伐战争没有结束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也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但占领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汉;中路军占领了江西;东路军占领了福建。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造成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局面。武汉国民政府仅是从广东迁到武汉,无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A。

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北伐战争”有哪些?其中意义有什么?

我国历来都是出现“北强南弱”的局面,所以北伐一般都是在被攻打沦陷后展开的战争。最早期的北伐应该算是秦朝时期蒙恬部队攻打匈奴,其次就是汉朝时期和匈奴的战争了。不过这些都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北伐,在历史典籍里,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北伐”,南宋时期的北伐,以及明朝初期的北伐,民国初期也就是1924年开始的北伐算是比较正规的北伐战争了。 在这里里面,最被人熟知的是民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共合作、由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的北伐战争。此次北伐目标制止北洋军阀,经过几次大的战斗,北洋军阀遭受重创,原来的大小军阀割据得到改变,冯玉祥五原誓师,五色旗溃不成军,胜利在望。但是胜利的果实很快被蒋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取代。1925年孙中山逝世,蒋介石逐渐取代、获得权利,在发动中山舰事件以及其后的一系列针对共产党的时间后,北伐失败。

二战历史诸葛亮为什么铁了心要北伐北伐的意义何在

诸葛亮为什么决定北伐?北伐的意义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并发表的书面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公元221年7月秋,蜀汉彰武元年,刘备即位不久,为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等大臣的反对,出兵大举进攻东吴。222年,蜀兵出峡,在夷陵与吴军对峙。在第一次V亭之战中,吴打败了鲁迅,回到了蜀。次年四月,刘备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临死前,他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即位后,改元建新,乡侯,开府治理。政治无处不在,盐无处不在。从此,诸葛亮成了蜀汉事实上的决策者。这时,诸葛亮已经42岁了。诸葛亮执政后,首先停止了与吴的战斗,再次结交朋友,从而缓解了来自东方的威胁。安珠平武路解决了燃眉之急。然后,他致力于在中国发展生产和节约军粮。然后开始了所谓的连续几年的征服。先来看看诸葛亮在隆中对拿下蜀后的打算:西与诸戎,南与傅义岳,外与孙权,内事;天下大变,将军命荆州军去南阳、洛杉机,将军领益州出秦川。由此可见,诸葛亮执政后的实践是完全循序渐进的。但是传令将军领荆州军至南阳、罗罗是不可行的,因为此时荆州已在东吴手中,此时只有一条路可走:西与诸戎,南抚易岳,身领百姓出秦川。在孙权外有所安,内有所理之后,是时候开始西进朱荣,南进益州了。由于马超的原因,西羌一直支持蜀汉政权,而南方的少数民族却不能抚和平。因此,三年之春,我们带领人民到了南方,我们在南方赢得了战斗。这样,解除了北伐的忧虑。有人总以为诸葛亮的北伐使蜀国的民生凋敝,最终死在金。事实上,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北伐是必要的。从表面上看,当时世界处于一个三点位置,这三点相互包容。但事实上,刘备东征失败后,蜀汉的形势最为严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五馆,军队死伤过半,而已经危险的韩曙更是雪上加霜;看看这三个国家的账目。魏有66万多户人家,440多万张嘴;蜀有28万户人家,94万人口,4万官员和10多万士兵;吴有52万户人家,230万张嘴,3万多官员和23万士兵。再看看地理,我们应该知道,唐朝以前,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重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而辽阔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是贫瘠的,很少开发。至于蜀国,虽然有天然屏障,也是由于山区太多。虽然它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但却无法与占据中原广袤土地的曹魏相抗衡。冷战时代的所有战争都是以土地和人民为基础的,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强弱。面积大、收获高、生产率高、人口增长快、军事资源和工资丰富的国家在军事上具有决定性优势。历代军事家为每一寸土地而战。当时,曹魏占据了中原和荆州北部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黄河流域。吴栋所在的江东是荆州、胶州、扬州的南部,而韩曙所在的宜州、南中相对贫困。于是,有些人会认为,既然蜀汉处于劣势,就有必要尽一切努力先发展内政,以便刻不容缓地等待工作。不过,曹魏政权会让你培养宋立科相公,然后在你发育成熟的时候跟你开战吗?床下,让别人睡得香吗?放弃军队是自杀。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伐战争是被迫的。不仅如此。荆州在这个时候失去了。蜀兵大败,魏乘虚而入,势大反败为胜。关中成了魏的第一目标。虽然与吴的同盟关系有所恢复,但两国关系并不牢固。蜀国发展的唯一出路是自力更生。然而,光靠防御不太可能提供足够的保证。因此,蜀只能先发制人,出兵伐魏。当时,虽然曹魏政权已经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始恢复。然而,稳定没有得到充分巩固,人民的心已经完全归化。一旦人民过上了和平的生活,他们的经济有所改善,他们就不会对当前的统治者有极端的怨恨。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曹魏政权的统治将越来越根深蒂固,东汉时期对刘政权的忠诚将越来越弱。从长远来看,蜀汉仅存的正统观念有时会消失。因此,北伐战争不得不进行。第一次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魏,梁颖、关中震动,原来已属魏国的梦达,也打算复蜀,这是曹魏心乱的表现。具体地说,从战略上讲,在战争期间,防御方处于心理劣势。如果进攻方失败了,它可以撤退。然而,如果防御方失败,它将难以生存,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因此,诸葛亮别无选择,只能主动北伐。积极北伐,有三个目的。最保守的可以保护国家,保证蜀汉政权的正常运转。我们可以向前推进,控制陇右地区,扩大疆域,进而增强国力。理想是完成先帝的夙愿,通过北伐统一全国。公元227年开国第五年,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率大军北征汉中,向后人献上著名的师表:先帝未过半业,中道崩溃。今天,接下来的三点让利润耗尽。这是关键生存的秋天。然而,侍卫的大臣们不知疲倦,那些忠于自己野心的人忘记了在外面,他们会掩盖先帝的特殊遭遇,并向陛下报告。.....我非常感激和感激,我现在应该远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即使过了近2000年,每一次读这个模型,你仍然可以感受到武侯的感觉,追先帝奇遇,报陛下的感觉,以及时代的感觉。蜀内部历来有反对和阻挠北伐的势力。尤其是四川本土的制度,出于地主集团的私利,反对北伐。这些人在蜀拥有土地和财产。即使蜀国灭亡,投降魏国或西晋,仍可安心为官。这场战争不仅危险,而且损害了它的经济利益。当然,北伐对蜀经济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历史学家并不否认,在持续多年的北伐战争中,蜀人有一段时间面有菜色。但是,比起没有北伐就亡国,流离要好得多。此外,诸葛亮在北伐期间非常注重修养和生活。明治,天仇,苍施立,设备利,积饶,会不会是中国人,路不会是醉人的。这说明北伐并没有对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如果诸葛亮的北伐不仅仅是单纯地发展内政,而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使人民怨声载道,那么几千年来他都不会为自己立下神龛。当然,北伐并不容易,但充满了风险。对诸葛亮来说,在后方做太平天国的宰相,掌握大权,比冒生命危险去打仗更符合他的利益。然而,诸葛亮为自己选择了最崎岖的道路。我一生的愿望?报告先帝的恩惠?或者为了这个世界。岐山六出持续了七年,星辰死了五章。正如杜工部所说,但在他能征服之前,他就已经死了,长使英雄们充满了他们的心。魏的水簌簌作响,西风凛冽,屋子里堆满了像雪一样的衣服。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因病去世,享年54岁。此后,姜维的北伐也被迫终止。西晋时,邓爱忠攻蜀。那时,蜀并非没有士兵和食物,成都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设防城市。此外,还有姜维在外面到处把守关口。但是投降派立即说服阿逗放弃他的武器。蜀汉从此去世了。天堑可以守,心却不能守。自古以来。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而作为一个六尺孤儿,掌管一个国家的政治,作为一个普通的君主,作为一个专制而不失礼的君主,作为一个没有猜疑中国人民的君主,所以我认为君主和他的臣民的心是人民所喜爱的。法律是严格的,但是人民是信服的,人民尽了最大努力没有抱怨。它的士兵像客人一样进进出出,但他们不打仗,住在农村的人不打猎,就像在农村一样。它使用军队就像一座山,它像风一样前进和后退。士兵们出去的那一天,整个世界都震动了,但人们并不担心。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明亡之后,中国人开始思考歌曲,比如周等人对的思考。孔子说:你也可以使南方,诸葛亮有一个缺点。

太平军北伐与国民革命军北伐各有何历史意义

太平军北伐历史意义:太平军北伐,孤军远征,长驱六省,虽为精锐之师,但后援不继,终不免全军覆没。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对南方太平军和北方人民的斗争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作用。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统治。2.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历史意义: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国民革命军北伐使全国人民受到了一场革命风潮的洗礼。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但内战并没有消除种族歧视。

太平军北伐与国民革命军北伐各有何历史意义?

1太平军北伐历史意义:太平军北伐, 孤军远征, 长驱六省,虽为精锐之师,但后援不继,终不免全军覆没。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对南方太平军和北方人民的斗争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作用。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统治。 2.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历史意义: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国民革命军北伐使全国人民受到了一场革命风潮的洗礼。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