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 “烘云托月忠实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影响服饰演变的因素一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就该题而言,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的说法是错误的,这需要一个改变的过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学清教授怎么样

  非常好且有才华的教授!  赵学清,出生于1966年,山东莘县人。1982年至1986年在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先秦汉语词义研究。2001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任副院长,2012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9月起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教研。  主讲课程:曾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古代汉语、文字学、训诂学、汉字文化学、《说文解字》研究、语言学名著导读(英文)等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曾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导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教与学、文化语言学等课程。  主要著述:专著《〈韩非子〉同义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在《古文字研究》《辞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说文解字》部首研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编写华文教师培训系列教材《汉语知识研读》(副主编)、《华文教学法》(副主编);编写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教材之《汉字趣谈》(合著)。2012年曾主持学校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汉字与中国文化》;2008年至今曾参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讲学团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国进行海外汉语教师培训,讲授汉字教学法等。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关于英国清教徒移民北美的故事

【五月花号】 英国移民驶往北美的第一艘船。1620年9月16日从英国出发,驶向北美英国殖民地普利茅斯。船上载有贫苦农民、工匠、契约奴和被迫害的清教徒,共一百零二人。11月19日到达目的地。在航程中,清教徒商订了《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有利于殖民地福利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规章、条例和官职等。此公约奠定了以后在新英格兰诸州定居时组织自治政府的基础。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是怎样体现清教主义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美国伟大的先驱者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作者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共由4部分组成。本书采用英汉对照、生词注释方式,有利于如学习英语。  清教思想在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代表:一方面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的诗歌和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宗教著作是清教传统中虔诚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则体现了清教传统中“务实以奉上帝”的思想。  爱德华兹在作品《自述》(Personal Narrative)中说:“我常因默想神和神的荣美以及主耶稣基督的良善,而感到甘甜和喜乐。我觉得神是荣耀可爱的……神有至高的权柄,神白白地赐人恩典……人绝对地需要依靠圣灵的运行,这对我是荣耀的,也是使我大有喜乐的。我最乐意到神的面前,敬拜他为至高的神,祈求他大施怜悯。”他的作品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原罪意识,承认上帝无所不在,顺从上帝,追求精神上与上帝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同爱德华兹相比,富兰克林则同时受到了清教思想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他在《自传》中罗列的勤劳、俭朴、节制等13条美德大多是清教主义所宣扬的信条。富兰克林更关注现实世界,通过自我奋斗,白手起家,创造财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富兰克林代表的美国人的形象是“美国梦”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北美人民觉醒,追求繁荣幸福生活的时代风貌。  十九世纪初期弥漫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影响美国。它所提倡的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的一系列思想同北美的清教思想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代表了美国浪漫主义的最高阶段。拉尔夫.爱默生的《论自然》(Nature)和亨利.梭罗(Henry Thoreau)的《华尔腾》(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作。受到爱德华兹的影响,他们在作品中强调人的精神的重要性,人因能体现上帝的存在而神圣,同时热情讴歌大自然。梭罗为了实践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在华尔腾湖畔度过了二年多的野外生活,歌颂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批判开始在美国盛行的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认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寻生命的真正价值。

英国清教徒乘船去了纽约哪里

哈德逊河口岸。英国清教徒乘船去了纽约哈德逊河口岸。纽约市,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全世界最顶级的国际大都市。

看英国历史时知道清教徒是puritan,而美国历史里提到乘五月花号去美国的清教徒是pilgrim,两者有何区别

二者有细微差别吧。。1.puritan是清教,其实就是指教徒都过着极为严紧自律的生活。 清教和新教在以前对罗马教廷来说,都属于异端。就是非异教徒,但不遵崇天主教的教规。后来新教被接纳,而清教徒渐渐减少,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再受重视,天主教徒屠杀清教徒的事件也成为历史。 “puritan” 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生活状态。最近在国外据说很推崇的生活观,其概括起来的特点如:“不抽烟、不喝酒、没有艳遇、注重环保(开车不开suv,尽量骑车)、不穿名牌、不吃油炸食品等。 . 2.Pilgrim (英国1620年前到达北美洲的)清教徒前辈移民 Pilgrim One of the English Separatists who founded the colony of Plymouth in New England in 1620. Pilgrim 清教徒前辈移民:1620年,在新英格兰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英国主张脱离国教者,最早到美国的宗教逃亡者与教士

请问 清教是教会吗?为什么乘坐五月花号到达美国的是清教徒,又说现在美国信新教的人最多?

清教不是教会派别。清教徒徒指的主要是受两个教派压迫而为维护信仰自由的英国17世纪初期的新教教徒,主要以加尔文和路易宗为主。主要受以下两派压迫:一是克伦威尔独裁时期的英国圣公会教派的强权压制信仰自由;二是,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二世复辟,因为其推行天主教信仰,并且迫害非天主教徒,尤其是主张直接和上帝对话、对自我修行严格的清教徒的迫害。最后,掀起了清教徒运动,但是最终失败(所以你能看到现在英国国内盛行的教派主要是15世纪时亨利八世定的国教圣公),所以大量清教徒为维持信仰的纯洁,选择了移民北美大陆。清教徒是对自我修行极为严格,早期还是戒酒的,并且比较质朴,当时多为下层人士,但他们为维护信仰自由而拓荒北美的精神更值得我们称道。这也是美国所宣传的清教徒精神,即维护自由、勤奋朴素、严格律己。

美国历史里乘五月花号去美国的清教徒到底是102名还是201名呀?

现在通常认为是102名乘客,其中有35名清教徒,还有57名其他试图碰运气的冒险者(工匠 、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外加35名左右的船员(船长和水手等)。

《五月花号公约》是怎么诞生的?清教徒为美国的诞生带来了什么影响?

你知道美国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吗?我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起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船只,那就不得不说一些“五月花号”了。这艘船承载着美国人最原始的民主制度,在这艘船上诞生了《五月花号公约》,催生了美国民族的萌芽,主导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对美国以及美国人的性格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不敢说没有“五月花”号就没有美国,因为哪怕没有“五月花”,也会有“六月花”、“八月花”、“年年花”,但是就是这么机缘巧合之下,“五月花”号对美国的诞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来“五月花”号只是一艘很普通的英国三桅盖伦船,于1615年下水,原本只是用于近海商业贸易的货船,主要来往于英国和法国,以及挪威、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之间,从未进行过越洋远航。 如果没有那些决定去北美的清教徒,“五月花”号可能他会跟其他三桅盖伦船一样,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大海上,达到寿命之后出售拆解,木材被做成老船木家具,在弗吉尼亚公司的名册留下一个名字,然后消失在浩瀚史海中。 但是偏偏的,在1620年9月6日,36名清教分离主义派教徒登上了这艘小船,这艘船又驶向了北美,然后一群人在船上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 那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清教徒选择登上这艘船呢?关注我,看过我前面文章的都知道,在当时去北美并不是一项很好的选择,除了大海上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还有船上时刻都会面临的饮水短缺、败血症,甚至于船上糟糕的居住条件、恶劣的卫生条件,都有可能导致致命的疫病发生,分分钟要人老命。 就算侥幸到达,北美也并不是一片安静祥和的乐土,对于陌生的入侵者,印第安人可不会手软,无数殖民者已经成为了印第安人的刀下亡魂,而且死的一点都不冤。 所以在当时移民北美的大多是欧洲包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破产的中小手工业工商业者、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偿还不起债务的债务人以及被流放的囚犯等,大多是在欧洲混不下去想去美洲搏一把的人。 清教徒也并不属于这些人,他们大多受过非常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家庭环境生活状况相比船上其他人而言要富裕一些,还远远达不到说混不下去要跑路去美洲。他们之所以踏上未知旅途,就要从催生清教徒的宗教改革开始讲。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海外贸易不断扩大,重商主义成为了当时社会乃至英国政府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国外资金流入到英国国内,早早从事工商业贸易的人都发了大财。 有钱就想有权,毕竟权比钱值钱,有钱又有权,才能更有钱,他们要么巴结权贵要么自己花钱捞个议员、买个官当当,对于政治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新贵族阶级,他们需要获得平民百姓的支持,此时思想解放就尤为重要 加上文艺复兴改变了人民的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民权民族主义兴起,使得当时的百姓还是官员都迫切渴望脱离教廷束缚,得到真正的解放。 还有一点便是都铎王朝统治初期,英国教会由罗马教廷所控制,属于罗马天主教世界。当时的英国教会掌握着英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地产,所拥有的财富约占全国总财富的五分之一左右。罗马教会不仅从英国赚取大量钱财土地,而且还大量插手干预英国的宗教事务。 说白了,就是你抢了老子的钱和女人,还对老子的家务事指手画脚,不能忍! 宗教界需要反对罗马教廷,国王需要独揽大权,新兴资产阶级需要话语权,多方一拍即合,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开始了。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也叫安立甘宗或英国圣公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教会召开会议前须经国王批准;现行教规须经国王指定专人审查;教会法庭的职权转移到国王法庭上;同时,该法案还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基本教义和仪式等内容。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那些原本属于天主教的财产也被剥夺拍卖,落入了资产阶级手中,这极大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而且宗教改革极大 *** 了民族意识,也让英国成功摆脱教廷统治,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不断的发展进步,此时的宗教改革显得并不是那么彻底,还残留了大量繁杂的天主教旧制和仪式,而且宗教改革中更多的天主教资产被那些大贵族大资产阶级拿走了,中小资产阶级反而连汤都没得喝。 于是更新更简约的教义开始传播开来。 到了16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减少宗教节日等;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所有信徒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摆脱王权对教会的控制;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16世纪70-80年代,清教徒人数激增,并脱离国教会,建立独立的宗教组织。80年代,根据诉求以及手段的不同,清教徒分为两派:长老派和独立派。 长老派相对温和,诉求也相对简单,只要求国教进行加尔文教化的改革,主张君主立宪,取消教阶制,设立长老制,使更多信徒能参与管理教会,日后发展成英国长老会。 在这次针对国教会的改革中,原本与独立派联合的长老派却与保皇派妥协并且勾结,导致了教派分裂,并于1647-1648连续两年被清除出国会。 另一派是较为激进的独立派,又叫分离主义派,他们代表着新兴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只成立联合会性质的组织;反对设立国教,不赞成教会从属于国家政权;主张共和政体,这些主导思想也成为日后美国的主导思想。 独立派的主张相当于釜底抽薪,从制度上挖皇室的墙角,瓦解国王和贵族们的统治基础,尽管获得了许多中小资产阶级以及平民百姓的支持,但是却遭到了长老派和英国皇室贵族的一致反对和迫害。 1608年8月,遭到国教会和长老派迫害的清教徒离开英国到荷兰。但是荷兰并非乐土,而只是暂时的栖身之所,为了追求更高的自由,去向更多人宣扬清教主义,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同时也是为了躲避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迫害,其中一部分教徒决定迁居当时新开发的处女地:北美,并与弗吉尼亚公司签订移民合同。 1620年9月16日,36名清教徒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在普利茅斯港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拉开了民主主义前往开发美洲的序幕。 11月21日,“五月花”好到达科德角(今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于感恩节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陆前,即11月21日由分离派领袖在船舱内主持制定一个登陆之后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签字。 《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1991年的《世界年鉴》评价该公约是“自动同意管理自己的一个协议,是美国的第一套成文法”,这份著名的文件也被人们称为“美国的出生证明。” 但是精神食粮不能填饱肚子挡风御寒。在登陆之后,自由人和清教徒们心情激动,以为自己可以开创一番新天地,却不得不面对粮食、御寒衣物短缺的窘境,上岸不久就死了一半,还是当地的印第安人及时为他们送来了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熬过了在北美的第一个冬天。 待到开春,印第安人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作物,帮助这些人在美洲安定下来。为了感谢印第安人,感谢上帝的恩赐,他们举办了聚餐,邀请当地的印第安人一同庆祝节日,这也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此时的清教徒们与印第安人的关系也相对融洽。 此后,大量的新移民包括清教徒来到了北美大陆,因为当地气候条件与英格兰相似,许多新移民们将他们所在的区域称之为“新英格兰”。 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出了发达的造船业和捕鱼业,然后带动对外贸易,农业、畜牧业等等多元化的发展,为本地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加上自给自足,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低,因此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更加独立,资本主义更加发达。 这一切与清教徒本身所坚持的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对于清教主义毫无怀疑也不允许有怀疑,并且从不怀疑上帝是否与自己同在。 加尔文曾经说:“上帝对人的获救有绝对自由权,但人可以通过在尘世职业上的成就以获得受到上帝恩宠的确证。”他们将自己视为必定要创造一番事业的人,因此使得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专心于实际工作,而不是每天守着教堂念经祷告,研究虚无的神学。 新英格兰的清教主义是美国文明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张建立无教阶制的民主、共和的教会,反对国王和主教专权。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 同时,清教徒们赞许和鼓励现世财富的积累,提倡节俭、勤奋的进取精神,信奉“自助者天助之”,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获得财富和地位。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这些都与资本主义不谋而合,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且最初来到美国的清教徒大多受过古典人文教育,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相信学校将为人指明方向,学习更多的知识将会让人得到上帝眷顾。 在清教徒的主导下,新英格兰殖民地为了强 *** 育的重要性,在1674年颁布了《祛魔法案》(又叫《老魔鬼撒旦法》,还真是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规定凡满5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任命一位老师教孩子阅读和写字。凡满10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建立一所拉丁文法学校,不执行这一法令的人,将受罚款处罚。 到南北战争之前,美国27个州有25个州建立了州立大学,到现在,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依然拥有全美最好的教育资源:美国常青藤盟校的8个里占了4个;美国最好的两个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也在新英格兰地区;麻省理工学院、韦尔斯利大学都位于这一地区;此外还有一批美国前50的优秀名校。 清教主义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且清教徒们团结程度超过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中部和南部。新英格兰的自治能力较为突出,经济发达,民众受教育水平高,还能为宗主国英国提供大量的钞票,被宗主国英国视为地方自治的典范。 与此同时,清教徒们和新移民们在移居北美大陆的过程中,在英国新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最突出的体现之一就是在盎格鲁—萨克逊民族中所逐渐形成的宗教使命感,他们把北美大陆视为复兴基督教的理想之国,是建立未来基督教世界的楷模,在这些清教徒看来,他们肩负着拯救世界的使命。 清教徒们的使命感令来自英国的牧师安德鲁·伯纳比注意到了一种具有扩张倾向的天命思想已经在北美殖民地人的思维中生根:“一种如同幻觉一般的奇怪观念已经注入大部分人的头脑里,这个观念就是,帝国要向西扩张;每一个人都急切地期待着那个命定时刻的到来,即美洲将把它的律法带给全世界。” 这种使命感也促成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加上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摆脱宗主国的剥削也成为了越来越迫切的任务。 也正是因为清教徒受到过迫害,对于宗主国并无好感,加上思想先进独立,因此也是他们最先反对宗主国英国各种赋税政策、波士顿倾茶事件、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列克星敦的枪声也是在新英格兰地区,大陆会议代表们也是在新英格兰地区的费城签署了《独立宣言》。 历史学家巴斯等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清教徒和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社会的基础,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社会和美国政治。 清教徒和清教徒精神对美国的诞生以及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而且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得看到,这种清教徒和清教徒精神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在社会发展中也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作用。 在随后展开的殖民活动与西进运动中,美国人信奉天定命运,秉承着救赎世界的使命感,打着救赎世界的旗号,令他们即便面对印第安人哪怕是老弱妇孺也可以毫无怜悯、心安理得地举起屠刀,制造了一场又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将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数千年的印第安人赶入了所谓的“保留地”,做起了自由的囚徒。 时至今日,许多创业人仍然在推崇清教徒和“清教徒”精神,但是在践行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照搬的不一定好,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