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每次晋升答辩后总有骨干离职""培训没少做,员工却抱怨学不到东西""不合格的员工不敢管,最后拖垮整个团队"...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管理者发现:明明给了资源、做了规划,团队却越来越"躺平"——高潜员工觉得没奔头,待提升者抱怨没支持,不合格的混日子还带坏氛围。
为什么团队总是"养不出人才"?
Ø 培养失效:70%的培训预算打了水漂,因为用同一套方法培养所有人
Ø 沟通错位:要么画大饼谈战略,要么揪着缺点骂,员工根本不买账
Ø 进退两难:想淘汰不合适的人怕法律风险,留着又影响团队士气
不是员工不行,而是管理者还在用"石器时代"的管理方式:
Ø 把员工当螺丝钉,却要求他们像创业者一样主动
Ø 用考核代替培养,用批评代替辅导
Ø 要么"一刀切",要么"放任不管"
本课程是一套"人才激活工具箱":
Ø 精准分类:用九宫格快速识别谁该重点培养、谁该救、谁该换赛道
Ø 人话沟通:给三套话术模板,让员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Ø 安全培养:给出谈话的技巧和清单,降低对话风险
现在不是缺人才的时代,是缺"会养人才"的管理者的时代。这门课要解决的,就是让你从"救火队长"变成"人才孵化专家"。
【课程收益】
Ø 避免3种常见沟通陷阱,提升发展对话有效性
Ø 掌握黄金三角对话模型(价值感、可能性、安全感)
Ø 掌握3个关键对话技巧,让员工明确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关联
Ø 运用九宫格矩阵动态校准员工分类(明星/待提升/掉队),精准匹配资源
Ø 掌握3类人群的资源配置策略(战略包/加速包/转型包),提升培养效率
Ø 理解游戏化反馈机制,提升员工改进积极性
Ø 运用期望公式(满意度=实际获得÷预期),调节三类员工心理落差
Ø 运用“三明治法则”(事实-帮助-情感),降低冲突风险
Ø 掌握“三量原则”(数量/质量/时间量),制定可落地的改进计划
【课程对象】
公司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为什么员工明明有能力,却总觉得发展没方向?问题导入:员工躺平/被动等待晋升/抱怨资源不足
1.管理者常踩的3个大坑
· 场景1:谈目标不谈个人愿景 → 员工觉得“为老板打工”
· 场景2:谈结果不谈成长路径 → 高潜者认为“画大饼”
· 场景3:谈问题不谈支持方案 → 未达标者陷入“习得性无助”
话术工具:《管理者说话翻车清单》(20句千万不能说的话)
2.发展对话的底层逻辑重构
· 从“考核思维”到“投资思维”的转变
· 三类人群对话的黄金三角模型:
→ 价值感(我能贡献什么)
→ 可能性(我能成为什么)
→ 安全感(失败会怎样)
3.和员工谈发展的3个关键点
· 让员工觉得自己有价值(比如:“这个项目没你真不行”)
· 给员工看到进步的可能(比如:“明年你能带队做新业务”)
· 让员工不怕犯错(比如:“搞砸了咱们一起复盘”)
二、如何避免“一刀切”培养,让每个人才都找到成长路径?问题导入:培训课上了没用、员工吐槽计划假大空
1.人才发展地图绘制法
· 给员工分类的妙招
→ 明星员工(能力强、潜力大)
→ 待提升员工(某方面差点但能救)
→ 掉队员工(实在不合适现在岗位)
· 人才定位(九宫格矩阵动态校准)
→ 潜力评估双维度:学习敏锐度+变革适应力
· 需求挖掘(隐藏需求探测技术)
→ 提问话术:“如果现在有三个月脱产学习机会,你最想攻克什么?”
案例:某企业《职业发展画布》工具
2.三类人群的资源配置策略
· 高潜者:战略资源包(跨部门项目+高管导师+行业峰会名额)
举例:给高管当徒弟、参加行业大会、轮岗学核心业务
· 待提升者:加速资源包(微课闯关+同辈教练+技能认证补贴)
举例:配同事当教练、小额奖金考证书、拆解任务小步
· 未达标者:转型资源包(岗位适配评估+技能重塑计划)
举例:调岗测试、技能重修套餐、转行能力评估
三、员工总说“我尽力了”, 如何打开真正的成长对话?问题导入:员工不服气、改进计划做样子
1.用数据说话不伤感情
· 把“你态度不行”换成具体数据(比如:“上月客户投诉里有5次是你接的”)
示例:客服岗“情绪管理指数”=客诉率×语调分析得分×响应速度
· 画成长曲线图:让员工看到自己哪些地方有进步
情景演练:技术大牛觉得自己早该升职,你怎么说服他再等等?
2.定改进计划要接地气--IDP设计的反人性陷阱破解
· 陷阱1:目标贪大求全 → 改用“90天冲刺实验室”模式
破解:别定“一年成为专家”这种目标,改成“三个月搞定最急的技能”
· 陷阱2:行动缺乏反馈 → 植入游戏化里程碑(如技能升级进度条)
破解:把枯燥的培训变成打怪升级:完成小任务就发电子徽章
案例:某公司用《技能徽章体系》让改进可视化,员工抢着学
四、怎样让“暂缓晋升”的员工依然保持斗志?问题导入:好苗子受打击、晋升失败即离职/潜力人才消极对抗
1.期望值管理的艺术
· 期望公式:
员工满意度=实际获得÷(公开承诺×心理预期)
· 三类人群的期望调节策略:
→ 高潜者:用“成长加速器”替代职级(如参与战略会议)
→ 待提升者:设计“小胜即奖”的即时反馈机制
2.不同员工喂不同的“定心丸”
· 用“成长特权”代替升职:比如让参与高层会议、负责创新项目
· 设置即时奖励: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发奖状/红包/放假
→对明星员工:“下个新业务你来牵头”
→对潜力员工:“考过这个证给你涨补贴”
→对掉队员工:“咱们先从这些做起”
3.非物质激励的十八般武艺
· 影响力激励:让未达标者担任新人守护者
· 可能性激励:为待提升者定制行业标杆企业参访
工具:《激励菜单2.0》(含40种零成本激励方式)
五、当与未达到晋升标准者对话时,如何避免双输局面?问题导入:员工摆烂/团队士气受挫/法律纠纷风险
1.发展对话的“三明治法则”升级版
· 摆事实:客观事实层(差距雷达图+岗位标准对照)
工具:《能力差距可视化模板》(红黄绿三色标记)
· 给帮助:资源支持层(短期可触达的成长补给包)
示例:90天“技能急救包”(每日微课+双周教练反馈)
· 留面子:情感联结层(“我看见你的…”句式强化价值认同)
2.未达标者的IDP设计避坑指南
· 陷阱1:目标过于模糊 → 改用“三量原则”(数量、质量、时间量)
→ 将“提升沟通能力”转为“每月主导1次跨部门会议并获80%满意度”
· 陷阱2:缺乏退出机制 → 设置三级改进里程碑(试用期/观察期/终审期)
案例:某金融公司用《改进进度温度计》降低员工抵触情绪
3.合规与人性化平衡术
· 关键动作:全程记录模板(含员工签字确认页)
· 风险红线:避免使用“能力不足”等主观表述,改用“岗位匹配度待提升”
· 改进计划要写清楚:做到什么算合格、做不到会怎样
· 每次谈话记录让员工签字,避免日后扯皮
· 暖心操作-帮员工找内部转岗机会
六、课程回顾与行动计划:我们接下来做什么?1、课程回顾
呈现方式:知识分享法
2、行动计划
小组讨论:我将如何进行我的人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