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制造业智能化与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管理者普遍面临团队绩效瓶颈(如目标与生产降本脱节、技术工人技能断层)、协作效率低下(跨部门产能冲突频发)、改进措施失效(绩效反馈流于形式)等挑战。本课程通过目标-信任-赋能的全链路设计,帮助管理者实现:
· 组织精准对齐: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可落地的车间/产线目标;
· 团队持续成长:构建高信任环境并激活一线员工潜力;
· 绩效闭环管理:从反馈到改进的科学化运作。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学会OKR、平衡计分卡等目标分解工具,以及GROW模型、360度反馈等绩效管理工具;
2. 能力提升:掌握技术团队绩效辅导、跨部门目标协同、高风险员工改进等核心技能;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结果考核”到“过程赋能”的思维转变;
4. 文化塑造:构建制造业特色的绩效文化(如以零缺陷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制造企业高管、车间主任、生产主管、供应链负责人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适配:案例覆盖丰田TPS、海尔人单合一、宁德时代供应链等标杆实践;
· 工具链完整:整合目标管理(OKR)、绩效辅导(GROW)、改进计划(PIP)三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设备突发故障应急调度”“跨部门产能冲突”“员工技能不足导致良品率下降”等典型挑战。
课程大纲:
模块一:组织目标与战略落地
1.1 制造型组织的三大目标层级
· 案例:丰田通过“全球TPS+本土化创新”实现精益生产(案例:某工厂通过“一个流”布局将库存周转率提升40%);
· 工具:平衡计分卡(BSC)在制造业的应用(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
1.2 目标分解的黄金法则
· 工具:目标分解矩阵(将企业级OKR拆解为车间级KPI);
· 演练:为“将某产品良品率从95%提升至98%”设计产线级行动方案。
**1.3 组织如何实现目标?**
· 案例:宁德时代通过“垂直整合+数字化车间”缩短交付周期50%;
· 工具:资源-能力匹配矩阵(评估车间设备与人员能否支撑战略目标)。
成果输出:《车间级目标分解表》
模块二:团队信任与成员发展
2.1 制造团队的信任基石
· 案例:海尔通过“人单合一”模式让一线工人参与质量管理(如员工提案减少设备故障率30%);
· 工具:团队信任度测评量表(基于“信任半径”模型)。
2.2 成员职业发展的双轨制
· 工具:制造业人才发展路径图(技术工匠 vs. 管理晋升);
· 案例:蒂芙尼通过“匠人认证体系”留住顶级珠宝匠。
2.3 绩效辅导的实战场景
· 工具:GROW模型在设备维护场景中的应用(Goal-Reality-Options-Will);
· 演练:辅导一名“维修响应慢”的设备技师改进计划。
成果输出:《团队成员发展计划表》
模块三:管理者绩效管理的四大核心
3.1 绩效反馈的艺术
· 案例:GE通过“即时反馈看板”强化安全生产文化;
· 工具:非暴力沟通(NVC)四步法在绩效反馈中的应用。
3.2 绩效评估的科学化
· 工具:360度反馈在制造业中的实践(如设备操作工自评+班组长互评+工程师审核);
· 案例:西门子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全维度监控。
3.3 绩效改进的PDCA循环
· 工具:绩效改进计划(PIP)模板(问题描述-改进措施-验收标准);
· 案例:某家电企业通过“防错设计”将产品缺陷率降至0.1%。
3.4 高风险员工的处理策略
· 工具:员工绩效风险预警模型(能力-态度-动机三维评估);
· 演练:模拟“核心焊工因工伤无法返岗”场景的应急替补方案。
成果输出:《绩效改进计划(PIP)模板》
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4.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年度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沙盘推演(目标设定-团队辅导-改进落地)。
4.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管理层强制推行自动化改造引发员工抵制”争议场景;
· 成果输出:《管理者绩效管理能力评估报告》《个人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与制造业工具(TPS、六西格玛、VSM);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解码(如技术路线规划)、中层团队赋能(如精益生产落地)、基层执行监督(如设备点检标准化);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设备故障应急演练”“跨部门抢修竞赛”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