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VUCA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责任模糊”与“执行乏力”双重挑战:许多管理者存在“口号式责任”(仅口头强调但无具体行动)、“推诿式授权”(任务分配不清)、“救火式管理”(临时应对而非系统落实)等问题。本课程聚焦责任担当与落实的底层逻辑,通过“认知重构-方法赋能-机制设计”三阶段框架,帮助管理者掌握“责任穿透式管理”能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牵引”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个人、团队、组织的责任管理体系(RACI矩阵/目标对齐工具);
2. 能力提升:掌握责任分解、授权技巧、冲突协调与结果追踪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突破“权责不清”惯性,建立“结果导向型”责任文化;
4. 成果落地:输出《岗位职责说明书》《责任落实甘特图》《团队协作改进计划》。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管理者、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团队Leader
课程特色
· 方法论融合:整合管理学经典理论(如RACI矩阵、PDCA循环)与教练式工具(如GROW提问);
· 场景全覆盖:适配生产、服务、研发、营销等跨行业场景;
· 工具链闭环:提供责任分解模板、执行追踪系统、冲突调解工具包。
课程大纲:
模块一:责任担当的认知重构
1.1 责任管理的底层逻辑
· 理论:从“岗位责任”到“组织使命”的升华(责任金字塔模型);
· 案例:某制造业企业通过“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事故率降低60%。
1.2 管理者的角色进化
· 工具:管理者责任四象限(战略决策/团队赋能/流程监督/文化塑造);
· 演练:分析“某项目因跨部门责任不清导致延期”的根源。
1.3 从“逃避责任”到“主动担当”的心智突破
· 工具:责任意识自测表(责任感/冒险精神/结果导向);
· 案例:某科技公司高管通过“公开承诺制”推动新产品研发成功。
成果输出:《管理者责任四象限分析表》《责任意识提升计划》
模块二:责任分解与目标对齐
2.1 目标拆解与责任映射
· 工具:RACI矩阵(Responsible/Accountable/Consulted/Informed);
· 演练:为“提升客户满意度至90%”目标分配跨部门责任。
2.2 授权的艺术与边界管理
· 工具:授权五步法(任务澄清/能力匹配/信任建立/过程督导/成果验收);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区域经理授权手册”激发门店创新活力。
2.3 动态调整与冲突协调
· 工具: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权力/影响力/态度);
· 演练:解决“两个部门争夺同一资源”的优先级冲突。
成果输出:《RACI责任矩阵》《授权与监督手册》
模块三:责任落实的机制设计
3.1 执行追踪与反馈系统
· 工具:PDCA循环改进表(Plan-Do-Check-Act)、红黄绿灯进度看板;
· 案例:某建筑企业通过“月度经营分析会”及时纠正项目偏差。
3.2 过程管理与结果激励
· 工具:OKR与KPI双轨制(目标协同/结果量化)、非物质激励清单;
· 案例:某互联网公司通过“创新积分榜”激发员工责任感。
3.3 文化建设与长效保障
· 工具:责任文化诊断问卷(员工责任感/管理者表率力/制度完备性);
· 案例:某百年制造企业通过“家文化”重塑全员责任意识。
成果输出:《执行追踪甘特图》《责任文化改进方案》
模块四:实战演练与成果转化
4.1 典型场景模拟训练
· 案例1:跨部门协作中的责任推诿(模拟“新产品上市延误”复盘会);
· 案例2:下属因能力不足导致任务失败(演练“辅导式问责”沟通)。
4.2 个性化改进计划制定
· 工具:21天责任践行计划表(每日微行动/周复盘/月目标);
· 案例:某项目经理通过“每日责任清单”提升团队交付准时率。
成果输出:《个性化责任改进计划》《团队协作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线融合:将管理理论与教练技术结合,突出“认知-行为-文化”三层次穿透;
2. 全场景覆盖:提供跨行业通用的工具包,适配不同规模与性质的企业;
3. 工具链升级:嵌入RACI矩阵、甘特图、OKR等经典工具,强化实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