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之一,阿西西·圣方济各大教堂(意)

欧洲经典教堂(东南欧·10) 入选 理由:基督教方济各会的母堂,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圣方济各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Francesco,也称圣方济各大殿), 作为圣方济各的安葬地和方济各会的母堂,是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之一。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阿西西(Assisi)是方济各会的创始人方济各的出生地和埋葬地。方济各会是天主教的主要派别之一。 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又称“圣弗朗西斯科”,美国三藩市(San Francisco,又称 旧金山 )即得名于此。 方济各1182年出生于阿西西,富商之子,少年时生活浮浪,追求享乐。在从军参加和佩鲁贾的战争中被俘,获释后又生了一场大病,其间反省祷告,开始热心接济穷人,从而引发父亲不满。 于是方济各在主教面前,与父亲写下字据甘愿舍弃遗产,全心侍奉天主。方济各从此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他反对教会崇尚的奢华作风。 1208年他开始向民众传播福音;1210年他创建小兄弟会(即方济各会),得到 教皇 英诺森三世 的批准;1223年 教皇洪诺留三世 批准其会规。 方济各会提倡麻衣跣足, 托钵 行乞,会士间互称“小兄弟”,他们效忠教皇,反对 异端 。 1226年10月3日,方济各去世,遗体便埋在圣方济各大教堂的地下教堂,1228年被追谥为圣徒。 圣方济各大教堂 始建于1228年。教堂修建之前,此地称地狱山,是处死犯人的地方。现在这座山被称为天堂山。 大教堂和修道院于1253年竣工。圣方济各大教堂由上下两个教堂组成,一个盖在另一个上面。如果包括地下墓穴,实际有三层。 上层教堂最著名的就是由乔托所绘制的28幅圣方济各生平的湿壁画。 遗憾的是圣方济各大教堂内部禁止照相,没办法,我们只好偷拍了几幅。 但是顶部的乔托壁画在1997年9月的一次地震时严重被毁。热爱艺术珍视遗迹的意大利人花了三千七百万欧元,用了近10年时间把几乎震成粉末的三十多万块碎片,一片片修复了。 这个地下墓穴为避免被凡人亵渎,曾经在15世纪时封闭,直到1818年才重新开放。 这里是该教堂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照相。但是如果不拍照,人们怎么能够知道它神圣的真容?我不得不干起老勾当,偷拍。我想我如此虔诚地来拜访圣方济各他老人家,他是可以谅解我的。 天主教有所谓四大托钵修会,即奥斯定会、加尔默罗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马丁·路德曾是奥斯定会的会士。 行文至此, 欧洲经典教堂就告一段落了,待以后有机会我赴东欧,再把那里的经典教堂游览一下。其实除了西欧以外,东欧也有不少著名的大教堂,例如塞尔维亚的 圣萨瓦大教堂( Храм светог Саве/ Hram Svetog Save, 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及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 最后,我忍不住想说一说对意大利的负面印象。意大利的 旅游 指数无疑是五星级的,但是意大利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实在不敢恭维。就拿入境海关来说,我们在罗马费尤米西诺机场的入境大厅等待办理入境手续时,面对数千名等待入境的各国游客,关口柜台仅有3个边检官不紧不慢地工作着,结果长达3.5小时才入关,这已经突破我在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过境2.5小时的忍受极限。由于我站立时间过长,导致双腿旧病呈爆发式出血溃烂。面对意大利如此低效的工作,数千游客敢怒不敢言。 意大利人自己也调侃说:“很是意大利”,指奇低的工作效率。 后来我们在意大利 维泰博这个地方,似乎找到了这种 历史 传承的答案。 维泰博古城坐落在高325米的奇米尼山丘(Cimini Hills)上。公元1257~1281年,罗马教皇因为内部权利斗争,被迫把办事机构迁到此地。 维泰博教皇宫(意大利语:Palazzo dei Papi)建于1266年,是 维泰博 最重要的古迹。维泰博教皇宫看似不起眼,却是天主教 历史 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1268年11月,法籍教皇克雷芒四世与世长辞。 众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聚首意大利维泰博,准备照例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新任教皇。但是,到会的17名枢机主教为了各方利益在维泰博开了一次破纪录的马拉松式选举会,各方对峙了一年半却毫无结果。此时教会还有耐心,而百姓却已是怒不可遏。1270年6月,他们在维泰博市长和商会会长的带领下把枢机主教悉数赶进教皇宫,选不出新的教皇,谁也不准迈出大门。 但是众枢机主教大人们不肯轻易就范,吃着送进来的清水和面包,仍然不紧不慢地扯皮,还威胁说要把带头闹事的人逐出教会,并且扬言罢工。等待新教皇产生的信众不甘示弱,他们甚至把议事大厅的房顶掀掉,并讥讽说这样可以方便“圣灵”光临会场。只吃清水面包,过着头顶青天的日子,17名“坚贞不屈”的枢机主教坚持了两年零九个月之后终于投降。 1271年9月1日,他们把耶路撒冷主教(意大利籍)特巴尔多·维斯孔蒂推上教皇宝座,是为格列高利十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幸运儿当时既不是枢机主教,也从未列席过枢机主教的大会,显然是个折中人物。 看来,“很是意大利”的工作效率是有 历史 传承的,呵呵……。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维泰博马拉松式的选举方式,后来的教皇选举有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 欧洲经典教堂介绍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