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在古代历史上,有哪几次著名的传奇战役是以弱胜强的?

古代以弱胜强的战役有:1.牧野之战,历史上最早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2.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3.渭水之战,西点军校记载的典型战例。

历史上国民党撤离大陆后与解放军的最后一个战场在哪里?这场战争的名称叫什么?解放军共有几支军队参与战

  1949年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胜。这使得国民党当局京师震动,人心惶惶。1月19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通知各国使馆,迁往广州;26日,行政院政务会议决定,政府“迁地办公”。明故宫机场的飞机,不停地为各国使馆和政府各部门的搬迁穿梭飞行。2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南京迁穗;2月5日,国民党行政院开始在广州办公。接着,南京政府各院、部、会、处的负责人,都纷纷抵达广州。  在国民党军江防空虚、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从4月20日晚开始的渡江作战行动,更给南京政府的统治敲响了丧钟。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于22日下午,匆忙宣布全线撤退。这时,滞留在南京城内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官员,乱作一团。下关车站的站台上人山人海,火车车厢顶上也挤满了人,列车的运行已经无人负责。当天下午,由南京开往上海的最后一列火车,驶到镇江,即被人民解放军截住,南京和上海间的铁路交通遂被切断。平日最繁华的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店已全部关门,行人稀少,只有稀稀拉拉的军队,匆匆过市,撤离南京。  ……  24日凌晨2时许,人民解放军一O四师的先头部队,最先由江边进占总统府,将一面胜利的红旗升上总统府门楼。迎风招展的红旗,象征着中国人民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仓皇撤离广州  南京解放后,南撤的国民党各政府机构,遂以广州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代总统李宗仁于4月23日上午直飞桂林。他在桂林一住10天,竟没有离开的意思。这使在广州等待他的政府诸要员颇为焦急,于是公推居正、阎锡山、李文范和白崇禧等要员于5月2日飞赴桂林,敦请其去穗主持政府,但李未走。  李宗仁对居正等表示,不谈好条件决不赴往。李提出的条件包括:国防部应有完整之指挥权,蒋不得在幕后指挥;全国官吏任免,由总统及行政院长依据宪法执行之,蒋不得从幕后干预;中央金融、企业等机构,概由行政院主管部、会监督,蒋不得从中操纵,中央银行运台存贮之银元、金钞,须一律运回;并再次建议蒋必须暂时出国赴欧美访问,免碍军政改革等。对于李宗仁提出的条件,蒋介石除坚决拒绝“出国”外,不得已表示:既然“过去之协助政府者,已被认为牵制政府,故中(正)惟有遁世远行,对于政治一切不复闻问”。5月7日,阎锡山、朱家骅、陈济棠等又自广州来桂林劝说。次日,李宗仁才从桂林飞抵广州视事。  此时,突破长江天险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正沿京沪(沪宁)铁路、京杭(宁杭)国道突进,旋克上海。第三野战军向浙闽疾进,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挥戈华中,白崇禧被迫撤离武汉,退回湖南。5月30日,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何应钦,因不满自己和李宗仁一样处于无权地位,愤而辞职。何从上台到下台,其间不到80天。何应钦去职后,李宗仁本想抬出国民党元老居正为行政院长,希望借此对蒋介石的幕后操纵略作抗衡。但蒋授意CC派的立法委员,不支持居正出任,结果在立法院投票表决时,仅以一票之差,居正的任命未获通过。李宗仁不得已,只好改提蒋介石同意的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  ……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新中国的诞生,对南迁广州的国民党政权,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正在向华南进军的人民解放军,则更加意气风发,气势如虹。人民解放军从江西直捣广东韶关,广州危急,国民党当局决定再迁政府所在地至重庆。半年前,当南京政府宣布南迁时,尚有不少国家驻华使馆随同迁往广州,现在竟无一使馆同意再迁渝地。在从广州撤退时,国民党军炸毁了南郊的珠江大桥。10月13日,李宗仁离开一片混乱的广州,飞桂林,旋至重庆。1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国民党史书认为,“广州之陷落,不论在战略上或政治上,都是对政府之一重大打击。此意味着,共党势力已由中国最北端之海岸伸展到最南端之海岸”。  匆匆迁出重庆  国民党政权由穗迁渝后,国民党内部一部分人要求蒋介石“复行视事”的呼声甚高,李宗仁处境十分尴尬,11月初,借出外“巡视”离开重庆,先后至昆明、桂林、南宁;虽然国民党当局要其速回,但李宗仁置之不理。不久,李以治病就医为名飞往香港。蒋介石派居正、朱家骅、洪兰友、郑彦棻劝其返渝,李坚拒不回。12月初,李宗仁带着满腔失望情绪离开中国,去美国医治胃出血。  在李宗仁离开重庆的这段时间,西南战局一败涂地,宋希濂兵团不堪一击,川东尽失。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四野战军,分别由陕甘、鄂西、湘西,形成了对西南地区国民党军的战略大包围态势。11月1日……  11月23日,国民党军罗广文部与进击之人民解放军激战于冷水场、水江石地区。蒋介石为之打气,电罗广文:“望严责所部,有进无退,死中求生。”不料罗广文部都节节败退,于25日失南川,28日又失惠民场、綦江,整个兵团几被全歼,仅罗广文只身逃至重庆。29日,人民解放军已击破胡宗南部第一军的抵抗,迅速攻抵南温泉、渔润溪等市郊地区。蒋介石只好夜宿“中美号”专机,次晨飞往成都。30日中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攻克重庆,西南地区最大的都市遂告解放。  在国民党政权据守山城重庆,作最后抵抗的危局中,他们预料重庆即将失陷,于是开始了溃退前的大破坏和大屠杀。9月2日,国民党特务在山城市中心陕石街纵火,大火整整延续了12个小时,焚毁了30多条大街小巷,16个大小仓库堆栈,20多家银行钱庄,死伤人数多达2万余人。从9月6日开始,直到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分几批秘密处决了囚禁于“中美合作所”的革命志士、爱国人士331人。发动西安事变迫蒋介石抗日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和黄显声,以及杨将军的幼子、幼女,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其幼子,中共地下省委负责人罗世文、车耀先,民革重庆负责人周均时等等,都殉难于这次血腥的屠杀中。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重庆的隆隆炮声中,“行政院长”阎锡山于11月28日由重庆飞成都;重庆各“政府”机关亦紧急疏散。11月29日,“行政院”正式迁至成都办公。  紧急由蓉迁台  蒋介石到成都后,几次找胡宗南商量作战方案,决在此作“孤注一掷”,要胡宗南死守成都,以与台湾相呼应;任参谋总长顾祝同为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作西南军政副长官兼参谋长,代行长官职权,并在成都设防卫总司令部,以胡部第三军军长盛文统率之。蒋要求胡派出有力一部,进驻自流井和内江,以阻人民解放军从东南方向进击;又令退到三台地区的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及杨森第二十军协助胡部,首先向南攻略遂宁;而由万县退到大竹、渠县之湖北省政府主席朱鼎卿第十四兵团为侧翼掩护,与人民解放军在成都地区进行最后决战。  但是蒋介石所作的一切努力,均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迅速进军和共产党政策的感召,而告失败。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和第四野战军一部自攻克重庆后,分沿成(都)、渝(重庆)、绵(阳)壁(山)公路向西、向北进攻、占壁山、铜梁、永川、荣昌、隆昌、内江、资中、资阳、遂宁等地;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由贵州毕节,北渡赤水,克合江、泸州、宜宾、自贡、荣县;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亦由秦岭方面分三路跨越大巴山,进入川北,直驱川西。胡宗南集团和川康其他国民党军事力量处在人民解放军南北钳形攻势之中,乱作一团,大部起义,一部溃散。  ……  1949年,对于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来说,是惨败和巨变的一年。对此,蒋介石父子的内心,充满忧伤与迷茫。正如时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的蒋经国在12月31日的日记中所写:“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一年,就在今夜过去了。流光逝水,马齿徒增,仆仆风尘,自问所做何事?往者不忍回忆,来者更必艰难,抚今察来,能不奋励前进乎!”

历史上被称为“战神”的将军,他们都打过哪些经典的战役?

胡琏18军老虎团的最后的战斗,惨烈无比,我军3团拼光才拿下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投入了140万大军在徐州为中心的大平原上进行决战,双方伤亡30万后决出胜负——国军损失55万精锐,而解放军付出巨大伤亡后大量补充解放战士,居然扩军10万以上。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最弱小的一支军队,当属中野;而国军最精锐的一个兵团,则是土木系所有精锐的大集合——黄维兵团。而这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成就了中野以弱胜强的多名战神般的名将。歼灭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役,最激烈的便是大王庄战斗!这是淮海战场上最惨烈的一幕,是真正的绞肉机。24小时内,国共双方7个主力团都拼光了。十八军作为国军中嫡系的嫡系,最强的团应该是118师33团。大王庄战斗时,33团命不好,遇上的是华野7纵的58团和60团。这两个团,刚刚补充了黄百韬兵团的美械装备,解放战士大量加入,齐装满员,兵力都超过了3000人。华野最擅长的,是炮群战术,轻重火炮一阵招呼,国军士气就下去了,一个冲锋解决战斗!但是,33团是个例外,早在南麻战役中,胡琏就带着整编11师,用子母堡守住了阵地,在大雨掩护下幸免于难。这一次,33团顶住炮火,有条不紊抵御解放军冲锋。15分钟炮火覆盖还没结束,58团和60团就两面发起进攻,经过2小时战斗,33团跑了一个连,其余被全歼。我军这边,也是伤亡惨重,59团接防大王庄。当天晚上0点,18军118师的一个营,在炮火掩护下杀了回来。数百门火炮数千发炮弹,照亮了大王庄的天空,燃烧了大王庄的土地,59团伤亡惨重,顽强战斗下,和118师的进攻部队陷入焦灼。不守住大王庄,就无法打开通往双堆集的道路,权衡再三,中野派出了6纵46团,支援华野7纵59团。这种涉及两个野战军两个纵队的战斗,在解放战争中是极其罕见的。

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是两位最优秀的将军互相厮杀的呢?

那狮心王理查1192年在阿尔苏夫对抗萨拉丁呢?阿尔苏夫战役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第一次全面战役,也是英国理查一世和苏丹萨拉丁第一次在战场上相遇。虽然结果很清楚,但其意义至今仍存在争议。8月25日,由来自基督教世界各个角落的人组成的整个十字军军队在英格兰国王理查的全面指挥下从阿克里出发。最终的目标是进攻耶路撒冷,但理查明智地选择了沿着沿海路线一直走到雅法(离耶路撒冷最近的港口),而不是攻击内陆。这意味着十字军有一个侧翼“停泊”在海边,只需要害怕来自陆地的攻击。此外,理查的舰队可以沿着海岸航行,与军队保持同步前进。舰队携带了食物、饲料、补给和弹药,同时也为伤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得到休息和医疗照顾。虽然十字军行进的地方曾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心脏地带,并将经过海法和凯撒利亚等重要城市,但这个地区在1187年已被萨拉丁的军队占领。居民被屠杀、奴役或被驱逐。没有派撒拉逊人来代替他们。田地已经休耕,葡萄园也被拆毁,剩下的园子要撒种。简而言之,十字军穿越的是肥沃但贫瘠的乡村,这意味着他们要依赖从陆路或海上携带的食物供应。另一方面,马匹可以在休耕地和废弃的牧场上得到饲料,水井和渡槽仍然可用(通常经过适度的修理),而不是完全被摧毁。显然,为了以后完全控制该地区,撒拉逊人放弃了破坏具有经济价值的建筑。沿海平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另一方面,苏丹的军队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内陆,可以随意移动和部署,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他们选择的时间和地点攻击。结果,十字军不得不以作战队形前进,准备在南下的每一英尺作战。理查国王使用一种不同的十字军战术来组织他的军队。也就是说,他把辎重队放在他的右侧,靠近大海(由他的舰队控制),把骑士放在辎重队的东边/左边,步兵放在外面,整个编队的东边/左边。这样步兵就可以保护骑士脆弱的战马,而整个队伍也会跟着步兵的步伐稳步前进——直到骑士发动一场致命的冲锋。理查的目标是到达雅法,他希望在那里为攻打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可防御的据点和桥头堡。在从阿克到雅法的行军中,他对与萨拉丁的全面战斗不感兴趣,因为萨拉丁控制着整个腹地,随时可以撤退、休养和重组。另一方面,萨拉丁想要阻止十字军占领另一座拥有坚固城墙和良好港口的城市。他的目标是在十字军战士们还在外面的时候把他们带进战场,并利用他在数量上的优势和高效的移动弓箭手在法兰克人还没来得及在另一座堡垒筑起防御工事之前就摧毁他们。从第一天起就有了固定的模式。萨拉丁的骑兵在后卫军的辎重队与其他部队走散的时候发动了进攻。先头师和中路师(由理查的属下和Outremer当地人组成)走得太远太快,而法国辎重队在行进队列的末尾,在经过一条狭窄的隘路时,跟不上法国骑士。撒拉逊人差点把法国人的行李从军队中分离出来,但法国骑士及时折回,把撒拉逊人赶走了。从那以后,行军纪律加强了,这样的灾难再也没有发生过。然而,军队几乎一直受到骑兵的骚扰,导致了持续的损失,而没有中断的进展。前进的速度取决于船只是否能跟上速度,以及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是否必须露营。英格兰的理查不是Guy de Lusignan!凯撒利亚——再次成为废墟9月1日,十字军穿过了凯撒大帝的废墟,第二天撒拉逊人的攻击明显加剧,但理查顽强地向前推进,没有被拖入徒劳的冲锋。

谁能告诉我变形金刚的发展历史啊?

若有问题:“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暑假大片是什么?”相信答案不出意外地只有一个——《变形金刚》。有人说,变形金刚的风靡是源自于男人与生俱来的机械情结,他们对于金属有着天生的热爱,征服那些冷冰冰的物体,就已经可以得到无限成就感。有人说,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所以他们才会沉迷于电玩、足球、玩具。将机器人的身体变来变去,就能消磨整天的光阴,大概就如同女孩们喜欢为芭比不停换衫一样,是天性使然。只是,女人长大后不再玩芭比,但男人还在为变形金刚着迷。有人说,争相去看《变形金刚》是为了满足儿时的回忆,就如同二十余年的老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没理由不去叙旧。《变形金刚》有一万个受期待的理由,纵然电影再烂,照样无需担心票房,照样有玩具、游戏以及一系列周边产品大卖特卖。我们迷恋的,也许已经不仅仅是擎天柱、威震天,而是那份挥之不去的对童年的留恋情结,所以我们心甘情愿地被它俘虏,又为它“变形”。大概多年前的我们未曾想过,原来我们在自以为是地将这些机器人变来变去的同时,其实早已暗自被它们改变?23年变形大事记1974年~1984年:诞生期1970年,Takara公司从美国孩之宝(HASBRO)买下了其当家产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权。但由于当时日本的孩子们不喜欢军人和士兵之类的玩具,所以Takara便将Combat Joe改造成“变身改造人”系列,在1974年正式上市,当时的名字是“微星小超人”。接下来的十年间,“微星”系列不断被改造,直到孩之宝又重新于1984年在日本购入多个变形机械人品牌之时,Takara便与它合作,在之前基础上改造推出首波21个变形金刚,定义为“第一代Generation 1”,取得空前成功。同时,为了促进玩具销售,日本方面以变形金刚为主角,推出漫画、动画广告等产物,反响强烈,于是决定制作一部长篇动画,那就是我们之后所看到的“More Than Meets The Eye”。1985年~1988年:发展期这段时间内,孩之宝推出了许多新的产品,更策划了大电影《变形金刚》,当中很多老的人物阵亡,新的人物诞生,从而起到为玩具产品改朝换代的作用。当中的经典产品包括:1987年推出的巨无霸福特,是当时体积最大的变形金刚玩偶,高达2英尺;1988年推出能够藏在外壳里面的隐者战士布利天系列;以及可以由小型汽车变身为机器人的迷你战士。当然还有拥有全新科技的擎天柱,其中包括“隐者战士”的新科技,也就是说在一个小型机器人里面,藏有可以开启大型豪华版的变形金刚特殊功能。1989年~1991年:低迷期1989年,美国方面动画计划终止,只以不同系列漫画维持。日本则继续自行推出变形金刚动画《胜利之斗争》,设计方面完全脱离旧有模式,但却不能阻挡其人气下滑。孩之宝则在1991年推出Action Masters系列变形金刚,包括一些经典及新的角色,不过以玩偶形式推出,有许多配件但无变形能力。1992年~2001年:变革期在1992年年底,孩之宝推出“第二代Generation 2”变形金刚,全部是早年推出的变形金刚的异色版。同时推出“第二代Generation 2”变形金刚电视动画配合,虽然只是加入全新3D过场的G1卡通,但仍引起极大回响,新版中威震天变成坦克车,在玩具方面更加入了声光效果。1994年,第一届BatCon变形金刚迷大会于7月在印地安纳州韦恩堡举行。从此以后变形金刚大会就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来自全球的变形金刚忠实玩家。同年,孩之宝玩具公司重新推出航空金刚和战车队,另外多加了一些角色,包括拥有发亮引擎和武器的擎天柱,以及拥有可以在地上跑的旋转武器的滚地金刚,以及至今最受欢迎的变形金刚之一:骇翼。1995年全新概念的卡通影集《变形金刚——超能勇士系列》推出,变成野兽的变形金刚即时轰动全球,接下来孩之宝于1997年推出“超能勇士系列”变形金刚,这一系列更带来第一个女性变形金刚玩偶黑寡妇。1998年,孩之宝的“超能勇士玩偶系列”增加另一系列玩偶——金属变体。这一系列玩偶都是包含镀铬零件的机器动物。有些玩偶包含三或四种变形模式。两年后,孩之宝推出“猛兽侠玩偶系列”,包括不同颜色的全新恐龙金刚和超能勇士玩偶。在经过几年的变革后,孩之宝又回到过去,在2001年以变形机器人的名称重新推出变形金刚玩偶,回归到机器人可以变形为汽车、卡车和其他的运输工具。卡通影集《变形金刚——汽车人战记》首次播映。2002年~2007年:回归期2002年卡通影集《变形金刚——雷霆战队》首次播映。孩之宝也顺势推出“雷霆战队玩偶系列”,可以和大型的变形金刚玩偶结合,拥有全新功能。不过最受瞩目的则是孩之宝推出的第一代变形金刚复刻版。2003年,孩之宝根据最邪恶的变形金刚角色,首度推出“大兽魔王玩偶系列”,被美国《想望玩具》杂志选为年度十二大玩具之一;以及“名车系列”,以仿真品牌汽车造型亮相,变形后就是大家熟悉的角色。2004年,变形金刚庆祝面市二十周年,应玩家热烈要求,孩之宝推出擎天柱20周年特别英雄版玩偶,向1984年的原创版致敬,此外,还推出变形金刚超能量主题的玩具及产品。2005年,孩之宝推出“赛博坦系列”,包括星力之钥,可以开启各种武器。同年,孩之宝宣布将和梦工厂及派拉蒙把《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版搬上大银幕。全新的漫画代理商IDW出版社重新推出《变形金刚》系列漫画。2006年,孩之宝推出经典系列,多款深受欢迎的第一代变形金刚经典角色的复刻版及异色版登场。SONY BMG重新发行卡通版《变形金刚》(1986年)纪念版DVD。2007年,孩之宝响应真人版《变形金刚》上映,推出全新变形金刚玩具系列,包括耳目一新的玩偶、游戏及角色扮演玩具,并于6月2日开始销售。7月11日,《变形金刚》大电影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变形达人现身说法老毕,“好玩玩具店”店主,同时也是收藏变形金刚的达人。Q:从何时开始收藏变形金刚?大概收藏了多少个?A:国内开始收藏变形金刚的潮流是从两三年前开始。从那时到现在,我差不多有20万元左右的收藏,不过圈内还有许多人有过百万的藏品呢!Q:变形金刚什么系列最受欢迎?A:收藏变形金刚其实与收藏瓷器、艺术品一样,随个人喜好。不过最受欢迎的自然还是G1,也就是最早动画片中出现的那一代。Q:你觉得变形金刚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A:一方面,变形金刚可玩性很高,除了能变形外,有些玩家甚至会构思好剧情,将几个机器人摆放成各种造型,拍成如动画片一般的故事,放到网上,也很有意思。另一方面是当年看变形金刚的那代人现在开始成为消费主流,当年很多人喜欢但买不起,市场也没那么多选择,如今两方面条件都满足,再加上电影的宣传效应,变形金刚绝对还能再火一段时间。

松米亚尼发射中心的机构历史

松米亚尼发射中心位于松米亚尼区,建立于1961年11月21日,有AA航天中心/航天发射场,在1962年年底开始运作。松米亚尼卫星发射中心是在1962年前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团队访问了巴基斯坦是,由美国宇航局计划和建造,由美国宇航局协助进行空间和火箭技术的研究。 是南亚地区的第一个空间研究中心和发射设施。该地区的主要有一个2平方公里的飞行试验区,自1962年以来一直由空间和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Space and Upper Atmosphere Research Commission (SUPARCO)】领导和运作。在20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开始积极发展空间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设施开始进行扩充和现代化改造。1998年4月,巴基斯坦试射射程为1500千米的“高里”地地弹道导弹。在2000年前后,由空间研究委员会组织安装了高科技的电脑和一个现代化的电气技术设施配备。

上海市静安区七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由崇德女中、敬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改名为七一中学,招收男女学生。1978年列为静安区重点中学。1994年与育才中学合并。1996年在七一中学原址建立静安区第一所公立转制完全中学——新才中学。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公立转制性质不变。2000年7月,原静安区江宁中学并入七一中学。2005年,七一中学成为“同济大学静安教育合作基地”。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学恢复公办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4月,学校挂牌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有谁知道现在的七一中学有着怎样的文化历史啊?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由崇德女中、敬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改名为七一中学,招收男女学生。1978年列为静安区重点中学。1994年与育才中学合并。1996年在七一中学原址建立静安区第一所公立转制完全中学——新才中学。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公立转制性质不变。2000年7月,原静安区江宁中学并入七一中学。2005年,七一中学成为“同济大学静安教育合作基地”。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学恢复公办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4月,学校挂牌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七一中学依托同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文精神养育为主线,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科研引领开展富有七一特色的“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构建和谐、高雅的七一校园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人文养育、文理相融、探究实践”办学特色的逐步形成,在科技教育、语文、外语、计算机、探究性学习上已形成特色,在教育、教学、科研、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历年来,学校中考在推荐考和升学考中在全区名列前茅,高考成绩良好,达线率近90%。七一中学学生勤奋好学,声名远播。建校百年来, 七一中学秉承中华教育之美德,保持了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注重人文精神养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相结合,在“发掘潜能,健全人格,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学校以“有赤诚之心报国之志的中国人,有高雅气质高尚道德的文明人,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现代人”为培养目标,培养出了无数 “勤奋、上进、朴素、求真”的七一人,成为静安区精品教育的一个亮点。~~~~~~~~~~~~~~~~~~~~你好,我看你提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将来必成大器~在下有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认同我答案,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即可~谢谢~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历史发展

上海七一中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8年7月1日改名为七一中学,招收男女学生,成为公立学校。1960年在静安普陀虹口三大区联合统测中名列前茅,荣获上海市群英会先进集体的称号,“弄堂里飞出了金凤凰”,《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教育》等都采写了长篇报道,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学校扩容三倍,在《辞海编辑部》北园原址上建造了新大楼和大型操场,在校生超过两千人。学校不仅文化成绩领先,体育运动发展的也非常丰富多彩,六十年代的射击垒球等荣获全市名次,七十年代有篮球手球举重等项目成绩斐然,特别是七四届学生裘建伟曾荣获全国少年举重第一名,同年七五届的某学生荣获上海市第一名,并因此迎来了国家举重队来七一中学访问表演——举校欢腾。1978年列为静安区重点中学。1985年开始深化改革,1994年与育才中学合并。1996年脱离育才中学在七一中学原址建立静安区第一所公立转制完全中学——(民办)新才中学。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公立转制(民办)性质不变。百年老校七一中学2007年04月11日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更名后的七一中学将借助同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将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德语选修课,双方合作建立的“同济实验班”将德语作为必修课,且有来自同济大学的教授作定期专题讲座。另外,同济大学还将选派辅导员来中学各班担任校外辅导员。据“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副校长王科音介绍,在同济大学每年面向高三生的加分政策中,将给予七一学子相对更多的优惠。另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同济大学也将考虑采取优惠政策录取第一志愿填报同济大学的七一学生。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人物

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史书称他“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策划刺死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阖闾任命他为“行人”,成为吴国重要谋臣。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吴王阖闾九年,吴王亲率伍子胥、孙武攻下楚国都城郢,于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得杀父之仇。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伍子胥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吴王阖闾去世后,他扶助夫差即位,帮助夫差打败越国,他劝阻夫差与越讲和,并阻止夫差让勾践回国,谏劝夫差放弃攻打齐国而伐越。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赐剑使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放鸱夷革中,漂浮江上。吴地人十分怀念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立祠庙祭祀。胥口镇旧有胥王庙和伍子胥墓。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纮,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其大臣郄宛﹑伯州儣,伯州儣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于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觽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今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觽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向下三里,临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后因立庙于此江上。今其侧有浦名上坛浦。至晋会稽太守麋豹,移庙吴郭东门内道南,今庙见在。”

谁能细说战国纵横家张仪一生的历史?从出山开始

推销纵横术秦惠文王即位以后,继续坚持孝公时代“任人唯贤”的方针,许多外国的“士”纷纷投向秦国。公元前329年,张仪来到秦国,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这时公孙衍担任秦国的大良造。公元前328年,张仪与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城。张仪乘机推自己的连横政策出笼,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入魏后,张仪对魏王说:“秦国对待魏国可是真心实意的好啊!得到城邑不要不说,反而又送人质来到魏国,魏国怎么说也不应对秦国失去礼节呀,应该想办法来报答一下吧?”“怎样来报答呢?”魏王问道。“秦国只喜欢土地,魏国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把魏国视为兄弟之国。如果秦魏结成联盟,合兵讨伐其他诸侯国,魏国将来从别的国家取得的土地肯定会比送给秦国的土地多很多倍。”魏王被张仪说动了心,于是把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了秦国,从此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政策首战告捷。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所有。初次相秦,破纵连横张仪张仪模拟秦攻燕图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王提拔为相,代替了公孙衍的大良造职位。公孙衍因得不到重用遂离秦奔魏。公元前326年,惠文王任命张仪为将,率兵攻取魏国的陕,并将魏人赶走,同时在上郡筑关塞。这一事件引起魏国的极大惶恐,于是在当年和下一年(前323年)接连两次与齐威王相会,企图依靠齐国对抗秦国。由于张仪从中挑拨离间,又极力为秦国拉拢齐国和楚国,齐国不仅不帮助魏国,反而与楚国共同打击魏国。由秦归魏的公孙衍趁机发动“五国相王”,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尊重,同时称王,结成联盟,借以增强魏国的防御力量。楚国却迎头给魏国浇了一头冷水,就在“五国相王”的当年,发兵攻魏,在襄陵大败魏军,占领了八个城邑。由于齐、楚的破坏。五国相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魏惠王更加憎恨齐、楚二国。张仪代表秦国却又采取了更为狡猾的手段:公元前323年,张仪约集齐、楚、魏三国执政大臣在挈桑相会,试图为魏国调停,以讨好和拉拢魏国。魏惠王在此后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而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韩太子入秦朝见,张仪也被魏王任命为相。说魏事秦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张仪于公元前322年辞掉秦国相位,前往魏国。魏王因其大名,立即用他为相。张仪当上魏相国以后,便寻机为秦国拉拢魏王。“魏国土地纵横不到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各国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两百余里,战车驰骋,士兵奔走,不费多大力气就到。魏国南边跟楚国接境,西边跟韩国接境,北边跟赵国接境,东边跟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守卫边防堡垒的不少于十万人。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战场。如果魏国向南亲附楚国而不亲附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来攻打它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么赵国就会来攻打它的北面;不和韩国合作,那么韩国就会来攻打它的西面;不和楚国亲近,那么楚国就会攻打它的南面;这就是所谓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张仪张仪模拟秦攻赵图“大王如果不事秦国,秦国出兵攻打黄河以南,占据卷地、衍地、燕地、酸枣,胁迫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不能向南支援魏国,魏国就不能向北联系赵国。魏国不能向北联系赵国,合纵联盟的通路就断了,合纵联盟的通路一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要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如果秦国说服韩国攻打魏国,魏国害怕秦国,秦、韩两国一致对付魏国,魏国的灭亡就可以跷起脚来等待了。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问题。”“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归顺秦国。归顺了秦国,楚国、韩国一定不敢乱动;没有楚国、韩国的危害,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国家一定没有忧患了。秦国所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虽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实际空虚;它的士兵虽多,但是容易败逃溃散,不能坚持战斗。如果全部出动魏国的军队,向南攻打楚国,胜利是肯定的。割裂楚国而加强魏国,亏损楚国而满足秦国,转嫁灾祸,安定国家,这是大好事呢。大王如果不听取我的意见,秦国将派精兵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想归顺秦国,也不可能了。” 魏王思量再三,最后同意了张仪的观点。不久,魏王派太子入秦朝见,向秦表示归顺。张仪在魏国担任了四年相国,于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国,秦惠文王仍然启用他为相。 公元前316年,张仪与司马错带兵入蜀,灭蜀为郡,接着又攻灭苴国和巴国。一欺楚怀王张仪张仪欺楚修鱼之战后,齐国出兵打败了赵和魏,并与楚国结成联盟。齐是东方的强国,楚则虎视于南方。因此,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之患,而离间齐楚联盟,削弱齐楚力量就成为秦向东扩张过程中的关键一着。公元前313年;张仪再次辞掉秦国相位,向南去拜见楚王。到楚之后,他首先派人买通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利用其取得怀王信任,然后着手离间齐楚关系。他对怀王说:“我们秦王所敬重的人没有谁能超过大王您,即使我张仪愿意为臣下的也首推大王您;我们秦王所憎恶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齐王,就是我张仪也最憎恨齐王。齐国虽然和秦国曾经是婚姻之国,然而齐国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太多了。现在我们秦国想讨伐齐国,所以我们秦王就不能事奉大王了,我张仪也没法做大王您的臣子。如果大王能够与齐国断绝关系,臣下将请求秦王把商於六百里地方献给楚国。这样,齐国就一定会被削弱,齐国被削弱了,大王就可以使役齐国。这是向北削弱齐国、向西施德于秦而自己居有商于之地一计三利可得的事情啊。”楚王十分高兴地应允了他。大臣们都向楚王庆贺,楚官上下皆大欢喜。张仪虽然说动楚怀王,但楚国不乏有识之士。原来在秦国用事的陈轸,张仪为相后来到楚国,对张仪的意图非常清楚。他劝怀王毋听张仪之言,以防被欺而又和齐国断绝关系。但楚怀王早被张仪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又利欲熏心,根本听不进陈轸的意见,而且把楚国相印交给张仪,接着一面派人去齐宣布断交,一面派人跟随张仪去接收土地。 回秦后,张仪称病三月不上朝,楚怀王得不到土地,以为秦嫌楚与齐断绝关系不够坚决。因此特派勇士前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一面与楚彻底断交,一面派人入秦与秦王商议共同伐楚。目的达到,张仪出见楚国使者,告诉他“从某至某,广袤六里”送给楚王。楚使回报怀王。怀王暴跳如雷,大骂张仪是出尔反尔的小人,气冲冲地要兴兵伐秦。陈轸此时又建议怀王联秦抗齐,怀王盛怒之下,一心只想报复张仪,又一次拒绝了陈轸的正确意见,派大将军屈句与稗将军逢候丑等率兵进攻秦国。公元前312年,楚国与秦齐大战于丹阳,结果楚军大败,屈句、逢侯丑和受封有爵位的将领共七十余人被俘,八万楚军被消灭,汉中郡也被秦夺走。战败消息传来,楚怀王简直气得发昏。在狂热的复仇情绪的支配下,他调动楚国全部军队进攻秦国。由于孤军深入,楚继败于蓝田。这次韩魏两国也乘机向南进攻楚国,一直打到邓邑。楚腹背受敌,急忙撤军,只好割了两个城邑向秦国求和。再欺怀王张仪屈原怒斥张仪秦国大败楚国之后,与其能够抗衡的国家就只剩下了齐国。公元前311年秦国派人与楚国谈判:愿分汉中之丰与楚,以同楚结盟。然而,怀王对张仪耿耿于怀,宁可不要汉中之地,而要张仪以泄私忿。张仪闻讯,欣然赴楚。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怀王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以祭吉先祖。但张仪使用种种手段,通过楚国大夫靳尚,向怀王夫人郑袖说情,郑袖请求把张仪放掉,与秦和亲。怀王受夫人蛊惑,又害怕得罪秦国,加上仍贪于土地,权衡再三,最后下令把张仪释放,并且还客客气气地招待他。张仪又趁机游说怀王:“当今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个大国交战,当势不两立。大王如果不亲附秦国,秦国将出兵占领宜阳,韩国的土地就会被割断。秦国攻下河东,夺取成皋,韩国一定会投降,魏国就会闻风而动。秦国攻打楚国的西面,韩魏攻打楚国的北面,国家怎么会不危险?”“秦国现在据有巴蜀,大战船顺江而下,一日能行五百余里,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达杆关,杆关受到威胁,楚国的东部地区就很难保住,西部地区的黔中、巫郡就不再属于楚国了。秦军如果出武关,楚国北部地区也会断送。楚国遭到秦国的进攻只在三个月以内,而楚国要想得到诸侯的援救却至少得半年,所以,楚国不 张仪张仪与秦国亲善是不行的。再说,坐等弱国的援救而忽视秦国的威胁,这正是下臣为大王所担心的事情。”“秦国出兵攻打卫都和阳晋,一定会堵塞天下的胸膛。大王出动全部军队去进攻宋国,不要几个月宋国就可以拿下来,拿下了宋国,然后一直向东,那么泗水边的众多小国就全归大王所有了。” “现在秦国和楚国接境连界,本来是地缘亲近的邻国。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将让秦国太子到楚国做人质,楚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把秦国女子做大王的姬妾,进献居民万户的都邑作为汤沐邑,长久作为兄弟邻邦,永世互不攻伐。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一席话说得楚怀王连连点头称是,马上同意与秦和好,并送走了张仪。不久屈原出使归来,问及怀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时,怀王又后悔了。派人去追却为时已晚。封武信君张仪离开楚国,接着就前往韩国,游说韩王道:“韩国土地不到九百里,储粮不够吃两年,大王的士兵全部动员也不足三十万。秦国有武装士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勇猛的士兵飞奔前进,不戴头盔,拿起武器,愤怒冲入敌阵的,不可胜数。山东各国的射手披着铁甲,戴着头盔去参加决战,秦国人丢下甲衣,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冲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捉住俘虏。秦国的士兵跟山东各国士兵相比,正像大力士孟贲跟胆小鬼一样;用巨大的威力压下去,正像大力士乌获对婴儿一样。在战斗中,让孟贲、乌获式的勇士去攻打不服从的弱国,无异于把千钧的重量压在鸟蛋上,一定没有幸存的了”。“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国将出兵占据宜阳,隔断韩国的上地,东进夺取成皋、荣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苑囿都将不属大王所有了。秦军阻塞成皋,隔断上地,大王的国土就被分割了。先归顺秦国就安全,不归顺秦国就危险。”“所以我替大王策划,韩国应该帮助秦国。秦国所希望的莫过于削弱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韩国。这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而是它的地势是这样。如果大王向西归顺秦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高兴。攻打楚国,利用它的土地,转嫁祸害而使秦国高兴,没有比这更适应的计策了。”韩王听信了张仪的计策,表示与秦通好。张仪这才回到了秦国,向秦惠文王禀报了情况,秦惠文王念其功劳卓著,遂封其为“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其后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荡继位,称武王。武王自幼讨厌张仪,群臣忌妒张仪的又趁机向武王进谗言,张仪也害怕大祸迟早降临,因而用计辞掉相位,奔魏。公元前310年,张仪病死。至此,一代纵横家张仪的历史划上了句号。张仪 - 史书记载原文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记张仪列传》节选)译文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后来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 “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而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和从的盟约,然而担心秦攻打诸候,破坏了盟约之后失败,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于是派人悄悄知会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几次责备他说:“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离开了。张仪来,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国权柄,只有张仪可以。然而贫穷,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见他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对赵王说,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 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从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我又刚刚被重用,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况且苏先生在,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张仪 - 评价张仪张仪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张仪不讲信义,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伎俩,为人们所不齿,但仅从一个使者的角度来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而且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他开创了一个局面,为后世的外交家们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

秦相张仪生平简介 历史上张仪是怎么死的

张仪(?~前310),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人,于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今陕西东部)于秦。当年,张仪为秦相。惠文君于十三年称王,并改次年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魏之执政大臣在桑相会,随即免相。次年,张仪相于魏,更元八年,又相于秦。十二年,张仪相于楚,后又归秦。惠文王卒武王立,武王素与张仪有隙,仪于武王元年(魏襄王九年,前310)离秦去魏。据《竹书纪年》,张仪于此年五月卒于魏。张仪是病死的。张仪,魏国人,其生年不明。据考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和张仪同时的是公孙衍、惠施、陈珍等人。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初露头角的。在纵横家中张仪显然是苏秦的前辈。《史记》记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受此影响,致使张仪事迹含混不清,因而另行为其作传,实为必要。

魏国张仪的历史贡献?

张仪(前378年-前310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本姓魏后改姓张。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灭巴,城江州”。这就是说,张仪曾下令筑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城。尽管张仪本人第二年便离开了江州,但经向楚考证,张仪筑江州城之事应属信史(见民国《巴县志》)。由于“明清之际,图经荡灭,民鲜土著,故老无征”,因而当今已无从确知张仪所筑之江州城的具体位置。不过,从西汉扬雄《蜀都赋》描述江州城曰“分川并注,合乎江州”来看,其城大概就在今重庆主城区朝天门、望龙门、千厮门、小什字之间。今重庆地区因张仪筑江州城始有了真正意义的“城”。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加快了领土扩张的步伐;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削弱,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于是,一批对当时的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名利禄的说客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

历史上张仪是不是被五马分尸了?

不是,被五马分尸的是商鞅。张仪(?-前310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之璧”奖赏给了昭阳。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就是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查看大图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没有回到魏国,而是进入秦国。秦惠文王即位后,继续坚持孝公时代“任人唯贤”的方针,许多别国的“士”纷纷投向秦国。公元前329年,张仪来到秦国,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公元前328年,张仪与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城。张仪乘机推自己的连横政策出笼,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魏王被张仪说动了心,于是把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了秦国,从此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政策首战告捷。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所有。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王提拔为相,代替了公孙衍的大良造职位。公孙衍因得不到重用遂离秦奔魏。公元前326年,惠文王任命张仪为将,率兵攻取魏国的陕,并将魏人赶走,同时在上郡筑关塞。公元前323年,张仪约集齐、楚、魏三国执政大臣在挈桑相会,试图为魏国调停,以讨好和拉拢魏国。魏惠王在此后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而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韩太子入秦朝见,张仪也被魏王任命为相。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张仪于公元前322年辞掉秦国相位,前往魏国。魏王因其大名,立即用他为相。张仪当上魏相国以后,便寻机为秦国拉拢魏王。张仪在魏国担任了四年相国,于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国,秦惠文王仍然启用他为相。公元前316年,张仪与司马错带兵入蜀,灭蜀为郡,接着又攻灭苴国和巴国。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孟子的弟子景春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历史上的张仪是怎么死的?纵横家张仪生平简介

张仪(?-前310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 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昭阳率兵大败魏国,楚威王大喜,把国宝和氏之璧奖赏给了昭阳。 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就是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 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没有回到魏国,而是进入秦国。秦惠文王即位后,继续坚持孝公时代任人唯贤的方针,许多别国的士纷纷投向秦国。公元前329年,张仪来到秦国,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 公元前328年,张仪与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城。张仪乘机推自己的连横政策出笼,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 魏王被张仪说动了心,于是把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献给了秦国,从此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政策首战告捷。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所有。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王提拔为相,代替了公孙衍的大良造职位。公孙衍因得不到重用遂离秦奔魏。 公元前326年,惠文王任命张仪为将,率兵攻取魏国的陕,并将魏人赶走,同时在上郡筑关塞。公元前323年,张仪约集齐、楚、魏三国执政大臣在挈桑相会,试图为魏国调停,以讨好和拉拢魏国。魏惠王在此后果然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而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次年,魏太子和韩太子入秦朝见,张仪也被魏王任命为相。 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张仪于公元前322年辞掉秦国相位,前往魏国。魏王因其大名,立即用他为相。张仪当上魏相国以后,便寻机为秦国拉拢魏王。张仪在魏国担任了四年相国,于公元前318年又回到秦国,秦惠文王仍然启用他为相。公元前316年,张仪与司马错带兵入蜀,灭蜀为郡,接着又攻灭苴国和巴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孟子的弟子景春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历史上有没有那种很牛X的人,但是不为大众所熟知?

王阳明,明朝的。我认为他真的很牛,很多名人都视他为偶像。生而不凡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很不同寻常。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1-2] 年少有为贵阳修文阳明洞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2] 娶妻诸氏阳明先生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3]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2] 步入仕途王守仁题跋像[4]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2] 被贬悟道王守仁雕像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路上被刘谨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平定江西此碑在4A级景区浚县大伾山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2] 平定叛乱王守仁立像[5]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过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濠发觉被骗,带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庆受挫,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2] 立院讲学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督两广清代焦秉贞绘《王阳明像》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2] 病逝归途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2-3] 2历史评价编辑王守仁头像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王世贞:①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6] ②文章之最达者,则无过宋文宪濂、杨文贞士奇、李文正东阳、王文成守仁。[7] ③理学之逃,阳明造基。[7] ④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飞瀑布岩,一泻千尺,无渊渟沉冥之致。[7] 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8] 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9] 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学建安壤,遂开国封,固书生之希固书生之希构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异禀,其用兵几同韩、白(韩信、白起),而见罗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10] 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9] 魏禧: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王士祯: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9] 纪晓岚: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9] 张廷玉: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2] 王守仁画像邓之成:阳明以事功显,故其学最为扎实有用。[9] 严复:①夫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其功夫之节目。②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9] 梁启超:①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②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9] 章太炎:①文成以内过非人所证,故付之于良知,以发于事业者或为时位阻,故言‘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于是有知行合一之说。②文成之术,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9] 孙中山: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9] 蔡元培: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9] 三岛毅: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9] 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9] 高濑武次郎: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9] 冈田武彦: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9]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11] 郭沫若: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12] 钱穆: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9] 张岱年:阳明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9] 杜维明: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9] 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13] 当年明月: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名人对王阳明的历史评价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有两个半的圣人,一个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一个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另外半个就是“晚清名臣”之一的曾国藩。王阳明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圣人?关于王阳明,近现代名人有话说。严复说他:“夫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其功夫之节目。”“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梁启超赞叹道:“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章太炎有言:“文成以内过非人所证,故付之于良知,以发于事业者或为时位阻,故言‘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于是有知行合一之说。”“文成之术,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孙中山认为:“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蔡元培言说:“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郭沫若指出:“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钱穆谈到:“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即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蒋介石曾说过:“王阳明的眼光,超过他同时代的一切读书人。”“王阳明哲学是非常之有价值的。”“我们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奉行阳明学说。”伟大人物毛泽东认为:“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受到如此多近现代知名人物的崇敬和推崇的王阳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究竟有何魅力?且看董平先生解读世人对阳明先生的认知。一个离经叛道者?阳明先生提出的观点,与当时整个学术界所流行的观点很不相同,他不过是还归事情的本来面目而已。一个不修边幅的人?阳明先生的“不事边幅”实际上是说是他自然天生,待人真诚,不装模作样。一个标新立异的人?阳明先生少年时豪迈不羁,12岁就立志要做圣人;15岁一个人去考察边关,向少数民族青年学习骑射之术,豪迈非常;曾经专门结“龙泉诗社”,和当时的学术界、知识界第一流的文人相驰骋,和“前七子”名不相上下;又学习佛道之学,所学甚杂。但他却能“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在龙场时,他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政治压力、环境压力、生死考验和艰难困苦,最后实现了自我思想境界的突破,实现了关于生死观念的突破,完成了“龙场悟道”。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单纯地基于西方哲学背景所概括出来的这样的两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未必全然合乎中国思想的基本事实。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概念,既没有出现在四书五经的作品当中,也没有出现在王阳明的作品当中。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没有哲学、伦理学这一类的分野,因为人是一统体,天下万物一统体,人就是在这个天下万物之中,不管你是否愿意,只要你获得你自己的生命,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常说,学问便是生活,生活便是学问。不能说王阳明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这不符合中国思想和王阳明思想的基本事实。一个儒家传统的圣人?阳明先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文明传统当中的一位圣人,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中的一位。他继承周公、孔子、孟子以来,关于天道的一种内在的自我觉醒。一个了不起的人?阳明先生从小立志成为圣人,历尽艰辛却百折不挠,将生命的志向非常清晰地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努力去做的这样的人,最终究成就其伟大的人格。一个不朽之人?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阳明先生是从古至今很少的,在自己短短的一生当中真正实现了“三不朽”的人物。阳明思想传承五百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人们推崇,其思想和精神也是不朽的。

王守仁生平事迹简介,历史是怎样评价王守仁的?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明朝绍兴府余姚人(今中国浙江余姚市),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和与陈献章的学说堪相一致,已是学界的共识 。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王守仁逝世后五十四年,王守仁从祀孔庙,他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王守仁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的历史评价

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王世贞:①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 ②文章之最达者,则无过宋文宪濂、杨文贞士奇、李文正东阳、王文成守仁。 ③理学之逃,阳明造基。 ④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飞瀑布岩,一泻千尺,无渊渟沉冥之致。 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 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学建安壤,遂开国封,固书生之希固书生之希构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异禀,其用兵几同韩、白(韩信、白起),而见罗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黄景昉:王新建(守仁)能用度外人,收罗甚富,如致仕县丞、捕盗老人、报效生员、儒士、义官、义民、杀手、打手等,皆在笼络奔走中,即土目亦为心死。大都眼高襟豁,从学问澄彻来。魏禧: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王士祯: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纪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张廷玉: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邓之成:阳明以事功显,故其学最为扎实有用。严复:①夫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其功夫之节目。②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梁启超:①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②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章太炎:①文成以内过非人所证,故付之于良知,以发于事业者或为时位阻,故言‘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于是有知行合一之说。②文成之术,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孙中山: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蔡元培: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三岛毅: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高濑武次郎: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冈田武彦: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郭沫若: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钱穆: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钱穆: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张岱年:阳明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杜维明: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当年明月: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有谁知道日本环境法的历史吗?

日本环境法的特点在日本,环境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环境法是指以公害、环境问题为对象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与环境问题本身相密切联系的人口、产业、开发、能源、资源等的法律,以及全部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法律。从日本法学家对环境法进行研究和整理的成果看,一般情况下多使用狭义环境法的概念。所谓狭义上的环境法是指直接以整个环境的保全为目的的法律,也即将以环境保全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称为环境法,它是五十年代以来在日本高度经济成长过程中,为控制和处理各种深刻的公害和自然环境破坏问题而形成的新兴法律部门。 作为环境法的客体,“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构成自然的物象要素,如大气、水、静稳、土壤等;第二,是“成形的自然”,即良好的自然环境。其中:前者是作为公害控制法的保护对象;后者是作为一个环境系统而形成的自然生态、风致景观等,是自然环境保全法所要保全的对象。一、日本环境法律体系的分类 日本国家制定法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和命令三大类。在环境法体系中,不包括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只包括环境保全方面的基本法、单项法(即以《 ……法》的形式出现)和特别法(即以《关于……的法律》的形式出现)等法律。而有关命令因为是以政令或省、厅令的形式发布的,所以在整理环境法体系时一般不将其纳入。由于环境法是由多种多样的法律构成的,关于日本环境法的体系的划分,各个学者都有其特定的划分方法。大体上是根据环境法的不同特征以及共同性来进行划分,主要分类如下: 1. 基本法。即规定环境行政目标、政策体系等基本事项的法律。它的特征在于只对基本事项作原则性规定,其具体化则表现为各实施法、单项法和特别法。目前,在日本还没有一部全面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但在公害对策方面有《公害对策基本法》,在环境保全方面有具有基本法性质的《自然环境保全法》。 2. 公害控制法。所谓公害控制法,是指为了防止公害,对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事业活动及其他人为活动实行控制而制定的行政法。它是日本环境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以防止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被害为目的、对排出污染物质行为采用排放标准手段以强制遵守。在控制上主要是以行使公权力进行,其控制形式虽类似于警察行政,然而在性质目的上却不同于警察行政。此外,有关公害犯罪的刑事制裁的规定也包括在其中。 3. 自然环境保全法。所谓自然环境保全法,是指为保全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将现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良好环境的地域予以指定,通过对一定的开发行为予以控制,规定限制土地所有者权限、私权及其调整措施、损失补偿及收买土地等措施,而实行保护、保全事业有关行政作用的法律。 与公害控制法比较,自然环境保全法的特征在于它是以保全现在已经形成优美的自然环境地域的良好条件为目的,并将该地域指定为保全地域,对该地域内的一定的开发行为实行控制(地域地区控制方式)。与环境整备法相比较,它在目的上着重于保全现存已形成良好环境的地域。 4. 生活环境整治法。所谓生活环境整治法,是指为了防止公害、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由国家制定的设置下水道、废弃物处理设施、都市公园等生活环境设施并以此起到提供服务作用的有关法律。环境整备法是通过实施行政事业人为地创造绿地而以整备舒适的环境为目的,其特征在于与策定设施整备的指标计划一道规定了个别设施的设置及其管理程序。从非权力的行政作用是其主要内容这一点看,它与公害控制法是不同的。 近年来,日本的环境问题已由过去以工厂、企业造成污染为中心的产业型公害向以一般家庭的生活排水、垃圾为中心的生活型公害的方面转移。对于生活型公害,只靠控制的方式还不够,通过下水道及废弃物处理事业所起到的作用则更大。国民也强烈希望不仅靠公害对策来创造舒适的环境,在都市中积极的推行绿化和开放空地也是重要的。所以生活环境整治法在未来日本环境法体系中是重要性不断增强的一个分支。 5. 费用负担、资助法。即关于防止公害事业费企业负担、地方公共团体的财政措施及对企业的资助措施等规定的法律。其特征是规定供给实施公害对策必要资金的一定章程以推进公害的对策。并且为了对企业圆满的施行资助措施,还在法律上设立了作为独立行政法人的防止公害事业团。 在日本,有关公害的费用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污染防治费用,它是为防止污染发生而设置必要的公害防止设施及其维持管理所需的费用。其中有民间部门对污染物质的排放而自行进行防治时的费用;有下水道、一般废弃物处理管理部门为确保国民最低生活水平而进行污染防治的费用;还有道路、机场、新干线的污染管理机关对有关发生污染自身的场合进行污染防治的费用;第二类是环境复原费用,它是为除去堆积于河川、港湾、农业用地等的物质及重金属等污染而清除蓄积性污染所需要的费用。第三类是被害救济费用,它是对公害健康予以补偿、对油污致渔类商品价值下降的补偿等的就健康被害、物(财产)的被害进行救济的费用。对公害费用的负担,考虑到为了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公平、实现社会正义等,基本上是由污染者来负担。另外,对于环境复原费用和被害者救济费用,日本也采用了污染者负担的理论。原则上,对污染发生者即使采用了目前的最佳防治技术,但也不免除其过去有关发生污染导致公害方面的责任,即为清除蓄积性污染所需的环境复原费用基本上仍由污染者来负担。在被害者救济方面也同样。 6. 被害救济、纠纷处理法。即关于对公害致健康被害者的补偿给付、支付等以及行政委员会处理公害纠纷的法律。鉴于公害的特点,为迅速、公正的救济被害,解决纠纷而确立司法制度以外的行政制度是其主要特征。此外,关于无过失责任规定的民事特别法及民法、民事诉讼法等一般法也包括在内。二、日本现行主要环境法律的体系 在环境立法方面,各单项法、特别法是具体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实施法。除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外,目前日本的主要环境法律体系构成如下。 1、公害控制法体系。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日本制定了众多的单项公害防止法及其特别法。其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八个部分: (1)大气污染方面:基本法制定时已有《煤烟控制法》,基本法制定后修改为《大气污染防止法》。另外还有《矿山保安法》、《电气事业法》、《煤气事业法》等相关法。 (2)水质污染方面:基本法制定时已有《工场排水控制法》,基本法制定后修改为《水质污染防止法》。其他有《濑户内海环境保全特别措施法》、《湖沼水质保全特别措施法》。此外,也可依《矿山保安法》、《电气事业法》、《关于防止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的法律》予以部分控制。 (3)噪声方面:有《噪声控制法》及《机动车噪声允许限度的规定》。再则为《电气事业法》、《煤气事业法》、《航空法》、《公用机场周围防止飞机噪声障碍法》、《特定机场周围飞机噪声对策特别措施法》及《关于整备防卫设施周围生活环境的法律》,还有《关于整备干线道路沿途的法律》。 (4)振动方面:主要有《振动控制法》。 (5)恶臭方面:有《恶臭防止法》,以及《关于畜兽处理场等的法律》和《屠畜场法》。 (6)地面沉降方面:在基本法制定前,就有《工业用水法》及《关于控制采取建筑物用地下水的法律》。 (7)土壤污染方面:土壤污染主要是通过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而使有害物质蓄积于土壤所致,因而对发生源的控制仍为《大气污染防止法》和《水质污染防止法》。另外还有《关于防止农用土地土壤污染的法律》。 (8)其他公害控制法:有《关于防止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的法律》、《农药控制法》、《关于化学物质审查及制造等控制的法律》。为取得公害控制的实效,日本还制定有《关于整备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的法律》和《关于惩治公害致人体健康被害犯罪的法律》。 2、自然环境保全法体系。 自然环境保全法由于具有综合、计划的利用国土的作用,因而它又是国土利用计划法体系的重要部分。因为在国土利用的基本法《国土利用计划法》中,将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划分为五个地域,即都市地域、农业地域,自然综合地域、自然公园地域、森林地域,这些显然与自然环境保全法体系在内容上有交叉。 自然环境保全法的体系大体上包括如下五个部分: (1)专门以自然环境保全为目的的法律:这是指《自然环境保全法》。作为环境保全的基本法,该法除规定自然环境保全基本方针及自然环境保全基础调查外,在既存自然公园等地域地区以外专门以保护为目的确立了自然环境保全地域体系。 (2)自然公园方面:有《自然公园法》。该法规定了对优美自然风景地的保护和本着增进对其利用,从国民的保健、休养及教育的立场规定了自然公园体系,使保护与野外娱乐利用的目的相结合。此外,还有以保护温泉及其适当利用为目的的《温泉法》。 (3)都市绿地方面:有《都市绿地保全法》、《首都圈近郊绿地保全法》、《关于整备近畿圈保全区域的法律》、《生产绿地法》。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在都市地域内或大都市周围方面,以此作为该地域全部都市环境之一环而为维持良好环境进行必要的自然保护、保全。另外,《都市计划法》之风景地区制度也属此列。 (4)野生鸟兽保护方面:包括《关于鸟兽保护及狩猎的法律》和《关于控制特殊鸟类转让的法律》。它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野生鸟兽和狩猎实行控制。并设定鸟兽保护区保护其繁殖,对濒危鸟类的转让及输出、输入实行控制,以确保自然环境的丰富。 (5)其他环境保全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法律: 第一,是具有其他目的的法律。其对象是以自然环境为主要客体,在功能上与自然环境大体一致,其结果具有保全自然环境的作用,它们有《森林法》、《关于整备农业振兴地域的法律》等。例如在《森林法》中有关森林的保续培养和森林生产的增进,其直接目的是保全国土和发展国民经济,但是森林开发许可制和保安林等制度就同时具有自然环境保全的功能。 第二,是为保全历史环境而制定的法律。广义的环境法应将其包括在其中。它们有《关于古都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法》、《关于明日香村历史风土保存及生活环境整备的特别措施法》、《文化财产保护法》。其特征在于,前两部是在形成历史风土地域方面保存的制度,后一部是对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较高的建筑物、遗迹等单体保存的制度。 3、生活环境整治法体系。 生活环境整治法的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1)下水道等方面:以整治下水道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为目的的法律是《下水道法》,为了紧急整备还制定有《下水道整备紧急措施法》。此外还有依《土地改良法》关于农业集落排水设施的规定。 (2)废弃物处理方面:以妥当处理废弃物为目的的法律是《关于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的法律》。本法对由一般家庭产生的一般废弃物的处理,规定由市町村实施公共服务的处理事业进行。为紧急整备该处理设施,还制定了《废弃物处理设施整备紧急措施法》。在废弃物处理法中有关产业废弃物的处理部分,可以说具有公害控制法的性质。此外,还有为妥当实施、管理粪便处理排放的净化池制定有《净化池法》,对为处理广域(大面积)的废弃物而设立广域临海环境整备中心、业务等规定的《广域临海环境整备中心法》。 (3)都市公园等方面:以使都市绿化为目的的代表性法律有《都市公园法》,为了紧急的对其进行整备制定有《都市公园等整备紧急措施法》。另外,《公害防止事业团法》有关公害防止事业因建设转让的缓冲绿地设施也包含在都市公园之中。 对于其他公园,还有基于《自然公园法》设置建筑物公园的集团设施地区公园或绿地及国民公园,基于《千鸟羽渊战亡者墓苑管理规则》管理的国民公园等。1973年修改的《工厂立地法》有关工厂绿化等环境整备也包括在广义生活环境整治法之中。 4、费用负担与财政资助法体系。 在有关费用负担、资助法律体系方面,日本主要制定了有关《公害防止事业费企业负担法》、《对地方公共团体财政措施法》以及对企业促成的资助的法律。 5、被害救济与纠纷处理法体系。 (1)被害救济方面:对于司法的救济,首先是适用日本《民法》;其次在公害致人体健康损害的赔偿问题上适用民事特别法的规定(如《大气污染防止法》、《水污染防止法》规定的无过失责任等)。 为了在不明确原因者及直接原因者时同样能容易的救济公害致健康损害的被害者,日本制定有《公害健康被害补偿法》,以行政救济的方式对被害者予以救济。 (2)纠纷处理方面:为了解决公害赔偿请求纠纷以及民事诉讼程序上的问题,日本制定有《公害纠纷处理法》。另外,当认为可能因公害造成损害时,可以确认防止损害发生的请求。这种请求当作为民事上的权利时依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对可能造成损害发生的某些活动,当该活动为经济行政厅许可或认可而进行的场合,可以对行政程序依《行政不服审查法》提出不服申诉,或依《行政诉讼法》提起取消诉讼,其结果与确认防止损害发生相同。 6、环境行政组织法体系。 为加强环境行政,日本还完善了环境行政组织法的体系,主要制定有《环境厅设置法》、《公害等调整委员会设置法》。三、日本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日本环境法已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正在走向全面完善之中。鉴于国际环境保护形式的发展和国内环境问题的转变,人们不断呼吁进行综合性环境保全基本法的立法,以使日本环境法体系的核心内容从公害法向环境管理法方向转变。 自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后,在环境法制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环境立法的目标实际上都在由污染控制立法朝着自然环境保护立法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保全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则是经济发展的生存性问题,因此自然环境的保全远非依靠发达国家国内立法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下,通过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逐步实现。为此,到了70年代末叶以后,发达国家才开始关心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才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南北问题的关系。 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不同立场,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即经济产出要与资源基础结合考虑,以使经济的增长得以持续的发展。由于这一概念的内涵涉及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资金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援助等问题,因此逐渐为世界各国接受,日本国也积极响应并参予一系列的国际环境保护行动。1993年6月初,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这项会议及其成果对日本制定新的环境保全基本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92年7月,日本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和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对《环境保全基本法的框架》进行了审议,同年10月完成了咨询。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制定法律草案。1993年3月12日,内阁通过了环境基本法草案并提交国会审议,但是由于同年6月因日本众议院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而遭临时内阁会议决定解散,使得环境基本法草案在尚未成为正式法案之前就成了废案。据日本学者预计,环境基本法草案在不久的将来会获得通过。 日本新的《环境基本法》草案共分三章46条(不含附则规定),其立法理由是:近年来日本有关环境问题发生了诸方面的变化,鉴于对应地球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增高等环境问题的现状,为综合且计划的推进关于环境保全的政策,有必要在环境保全方面确定基本的观念,并明确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事业者以及国民的责任,规定作为政策的基本事项等。为此而提出环境基本法草案。 环境基本法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第1条;第13条)。规定了立法目的,“对环境的负荷”、“地球环境保全”、“公害”等的定义,环境之恩惠的享受与继承,以持续发展的社会可能的构筑减少对环境的负荷,依靠国际协作积极推进地球环境保全,国家的责任,地方公共团体的责任,事业者的责任,国民的责任,环境日,法制上的措施,年度报告,防止因放射性物质致大气污染等。 2、关于环境保全的基本政策(第14条;第40条)。规定了有关制定政策的指针,环境基本计划,环境标准,防止特定地域的公害(包括制作公害防止计划、推进公害防止计划的达成),国家为环境保全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国家制定措施时的考虑、推进环境影响评价、为防止环境保全上的障碍所实行的控制措施以及经济措施、关于环境保全设施的整备及其他事业的推进、促进减低对环境负荷产品的利用、关于环境保全的教育和学习、为促进民间团体等自发活动的措施、提供情报、实施调查、整备监督体制、振兴科学技术、有关公害纠纷的处理及被害救济),关于地球环境保全的国际协作(包括地球环境保全的国际协作、确保有关监督监测的国际合作、为促进地方公共团体或民间团体等开展活动的措施、实施国际协作时的考虑),地方公共团体的措施,费用负担及财政措施(包括原因者负担、受益者负担、对地方公共团体的财政措施、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协作)等。 3、环境审议会(第41条;第46条)。规定了环境审议会(包括中央环境审议会、中央环境审议会的组织、都道府县环境审议会、市町村环境审议会),公害对策会议(包括设置及所管事务、组织)等。如果日本《环境基本法》草案得以通过,那么日本现行的环境法体系将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日本学者野村好弘指出,公害问题,以前曾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就基本事项作出了规定,但环境基本法一旦通过,公害对策基本法将被废止。关于自然环境问题,尚存在着自然环境保全法,由于环境基本法只使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所以这部法律仍将保留下来。 因此,日本新的环境法体系的基本框架趋势是,在环境基本法下,主要有公害控制法、自然环境保全法以及生活环境整治法等

安明根的历史事迹

安明根是安重根的堂弟,所以从小受到安重根的影响,决心献身于朝鲜独立运动。其后,他加入安岳郡勉学会及海西教育总会,献身于教育救国运动。安重根杀死伊藤博文后,安明根枪击卖国贼李完用致其重伤,而且计划去北间岛募集义兵展开武装斗争而募军资金。1910年11月18日,向在松禾的申敬天要求5千元(韩币),然而只收到3千元。11月30日,向在信川的李源植要求1万元,只收到了6千元。11月21日,向在信川的闵某要求2千元,得到他日给的承诺以后回去,但是因闵某向日帝宪兵告密,所以1910年12月被捕移送到汉城。1911年,日帝逮捕保管安明根募集的军资金的裴敬镇,而没收9千元的军资金,还逮捕赞成安名根计划的元行燮,朴万俊,韩淳稷等人,这就是“安明根事件”。日帝故意扩大事态,为镇压新民会的黄海道支会进而逮捕囚禁金鸿亮、金九、都寅权、金庸济、崔明植、金庸震、李相晋、李承吉等160多名,那就是“安岳事件”。梁起铎、林蚩正、安泰国等人一起设立武官学校,进而推进独立军基地建设计划。因而,日帝又抓捕他们囚禁到监狱里去。这就是“梁起铎等保安法违法事件”,而且日帝捏造新民会企图暗杀日帝总督寺内正毅的事件而逮捕800多名新民会会员。再加因“安岳事件”及“梁起铎等保安法违法事件”已坐牢的新民会干部们也被再次提审。这就是“寺内总督暗杀阴谋事件”也称“105人事件”。此3个事件都和安明根事件有关系。安明根由此事件被判为无期徒刑,15年之后才被释放。释放之後亡命到满洲继续展开独立运动,在吉林省依兰县八湖里病逝。后来大韩民国政府为称赞其贡献,1962年追授建国勋章国民章。

现在朝鲜的历史教科书是如何描写历史的呢?

朝鲜历史教科书怎么写他们过去的历史我没兴趣,但教科书中对七十年前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多大的牺牲,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提!朝鲜中学教材中有关“抗美援朝战争”(朝鲜历史书上叫六。二五战争)的介绍,包含了从美国入侵到撤退的整个过程,但只突出了朝鲜人民军的神勇,中国志愿军被有意忽略了。在他们的历史教材中,有关这场战争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部分是南朝鲜侵略朝鲜的战争准备工作介绍,提到南朝鲜于1948年12月1日炮制了《国家保安法》;1949年初炮制了《报刊法》,抹杀了舆论和新闻自由,由全面建立法西斯统治机构的傀儡体制。之后南朝鲜完全禁止民主主义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强制解散了132个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南朝鲜傀儡军镇压了济州岛人民的反美斗争,屠杀了7万多美帝国主义与南朝鲜签订了《相互防卫援助法》和《军事援助双边协定》,扩大了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准备发动侵略整个朝鲜的战争。南朝鲜傀儡军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人数增长到15万,又在美国主子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军舰、飞机、坦克,并不断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武装挑衅。第二部分是对朝鲜的战争的介绍:1950年1月,美国陆军部部长罗亚尔制订了南朝鲜傀儡军队的北伐计划,1950年2月,麦克阿瑟把逆贼李承晚和傀儡军队的总参谋长叫到美军远东军司令部,对进攻朝鲜做出了具体的指示。1950年6月25日,逆贼李承晚和傀儡军队开始进攻北部,掀起了反对北方的侵略战争。6月27日美国海军和空军按照总统杜鲁门的命令,开始向北进攻, 在我人民军队的猛烈反攻下,极度慌张的美帝国主义于6月30日开始出动了美国陆军部队。他们调动了本国陆军部队的三分之一、空军部队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前往朝鲜全线战场。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美帝国主义侵略军总人数超过了400万。1950年7月7日,美帝国主义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应对所谓的北方的“侵略”为理由,结成了联合国军队。共有15个国家的雇佣兵被卷入侵略朝鲜的战争,包括2万5千名的日本侵略军的武装力量参加了朝鲜战争。战争中,美帝国主义动用了各种飞机1500多架,还使用了细菌、化学武器等大量杀伤性武器。美国的军费开支约为200多亿美元,是太平洋战争时期的11倍。联合国军队司令官的克拉克在1952年8月叫嚣着要让共和国北半部的78个城市“从地球上消失”,命令军队进行无差别轰炸和炮击。仅在平壤市就投下了42万7千多个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我们的人民军勇士们在金主席的领导下,与逆贼及其帮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大韩帝国的历史

朝鲜王朝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前是大清帝国的属国。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控制朝鲜政权,强迫其废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朝鲜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4月,战败的清朝政府在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迫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但事实上,朝鲜当时被亲日的金弘集内阁统治,因而日本不断插手朝鲜政局。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10月8日,日本人在“乙未事变”中杀害了亲俄的朝鲜王后闵氏(明成皇后),又嗾使金弘集内阁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太阳历、颁布断发令等。这些都严重伤害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人们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剪”,第一次义兵运动(乙未义兵)迅即展开并蔓延全国。而俄罗斯帝国则深恐日本干预朝鲜内政限制了其在远东的扩张,因而派军舰停泊朝鲜仁川港,“支援”朝鲜反抗日本。建阳元年(1896年)2月,在当时的亲俄派大臣李完用、李范晋等人的劝诱下,朝鲜高宗李熙率王族前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俄馆播迁事件改变了朝鲜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使亲俄派的实力膨胀,随后亲日的金弘集内阁迅速倒台,日本在朝鲜的扩张得到遏制。俄馆播迁事件平衡了日、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种外部局势为后来的大韩帝国建立创造了条件。 第一轮称帝 另一方面,自近代以来,朝鲜国王称“皇帝”之议就产生了。朝鲜国王称帝有两轮过程。第一轮是亲日开化派策划的。早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就提出过“国王称帝”的法案。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控制朝鲜后,朝鲜实行“甲午更张”,称帝之议再次浮上水面,据说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曾提议国王高宗称皇帝,不过未被朝鲜采纳,只是将国王升格为“大君主陛下”的称呼。 其他称呼也提升了,比如称“朕”、“诏”等,唯独没有称帝。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朝鲜的亲日派开始策划国王称帝,特别是闵妃被害的“乙未事变”以后,更是加紧了称帝步伐。在闵妃被害7天后,即开国五百四年(1895年)10月15日,朝鲜内阁举行会议,讨论称帝事宜。据时任外部大臣金允植的记录,“今日阁议,以我国处东洋两帝国之间,素称自主独立,而尊号尚迟,有碍时局,奏上皇帝号、建元。上谦让数回,可之。” 另外外部协办尹致昊对此事有更详细的记载,当时会议上禹范善、赵羲渊、权滢镇等军部官员力主称帝,他们指出称帝对于脱离中国独立的意义来说是绝对必要的,而尹致昊则表示反对,认为日本和中国不可能因为称帝而对朝鲜增加一丁点尊敬,所以称帝将会引发理所应当的嘲笑。外部大臣金允植和总理大臣金弘集虽然赞同尹致昊的主张,但是还是顺从了军部官员们的意见,最后决定称帝。 同时,还下诏拣择新皇后。 计划于10月26日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朝鲜帝国”。 然而,朝鲜的这次称帝计划由于俄、美、英三国公使的坚决反对而流产。 这次称帝风波与其说是朝鲜的独立自主,毋宁说是日本及亲日派为了掩盖“乙未事变”的一个步骤(力主称帝的禹范善、赵羲渊是乙未事变的参与者)。这次风波的关键不在于称帝,而在于与之同时进行的“皇后拣择令”。日本人想通过扶植国王称帝的方式,一来对外展示日本的善意,二来以此为契机另立新皇后来掩盖闵妃之死。其后“俄馆播迁”,亲日派政权倒台,称帝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轮称帝 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则是国王高宗及几乎所有派系势力一致推动的,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自主建国运动。建阳元年(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政局基本稳定,不过朝鲜高宗仍然滞留俄国公使馆,因而刺激了普通民众的独立自主意识。建阳元年(1896年)4月,参与过甲申政变、留美归来的著名开化派人士徐载弼创办朝鲜半岛历史上首个民间报刊—《独立新闻》,强烈呼吁朝鲜独立,实行近代化改革,大力宣传独立自主精神和西方的民权法治思想,在当时朝鲜各阶层影响很大。比如其中一次社论中写道:“朝鲜人从不知独立为何物,而且对外国人蔑视朝鲜人无动于衷。朝鲜君主曾经每年派使到清国朝拜,取用清国历法,在公文中亦使用清国年号,朝鲜人虽自知属于清国,但数百年间从未考虑洗雪此耻,而一直甘于其属国地位。倘考虑此种懦弱之心理,岂非可悲之人生乎?如提高庶民之地位,首先要提高国家之地位,如提高国家与庶民之地位,其国君主必须与他国君主比肩而立。” 明确提出了“与他国君主比肩而立”的称帝要求。同年7月,徐载弼又创办“独立协会”。为了表示其与历史决裂、追求独立的决心,独立协会还拆毁了朝鲜迎接中国使臣的“迎恩门”,改建为独立门。又把奉迎中国“天使”的驿馆“慕华馆”改称“独立馆”,用作独立协会办公室。建阳二年(1897年)2月,高宗搬出俄国公使馆,回到汉城庆运宫(今德寿宫)。此后不仅有民间开化派的《独立新闻》和独立协会呼吁称帝建国,代表传统势力的儒生和大臣们也纷纷上疏,引经据典,请求高宗即皇帝位。建阳二年(1897年)5月1日,前承旨李最荣上疏请高宗称帝,5月9日,以权达燮为首的地方儒生开始不断上疏请求称帝建国。5月16日中枢院议官任商准上疏,5月26日幼学(未取得功名的儒生)姜懋馨上疏,郡守郑乔也上疏驳斥反对称帝的言论。光武元年(1897年)9月25日和26日,作为高级官员的农商工部协办权在衡和外部协办俞箕焕上疏强烈请求高宗称帝。9月29日奉朝贺(致仕官员的一种荣誉官名)金在显联716名缙绅上疏请求称帝;9月30日议政大臣沈舜泽和特进官赵秉世代表所有朝廷官员上疏劝进。在这些纷至沓来的上疏中,陈述了多种称帝的理由,比如称帝可以巩固国势,确保独立之实,“甲午更张之后,有独立之名而无独立之实,国是靡定,民疑满腹……而目下矫正之方,亶在乎正威仪、尊瞻视,使民心有所趋向也” ;也有很多人提到朝鲜的正统性,比如姜懋馨上疏指出:“我邦虽疆域不大,羲、黄以来,五千余年正统相传之礼乐文物,亶在于是” ,李秀丙上疏指出:“陛下圣德大业,宜承大明之统绪” ,外部协办俞箕焕更是引用欧洲历史,称清朝和朝鲜共同承接中华正统,就如同奥地利和德意志共同承接罗马正统,所以朝鲜也应称帝 ;还有大量上疏运用了《万国公法》,论证称帝建国的可行性,比如权在衡的上疏中引用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第84~86章的内容及其注释,恳请高宗不要顾及外人的议论,立刻称帝建国 ;此外还有上疏写道:“我邦统合三韩,陆地疆土延亘四千里,人口不下二千万” ,具备了称帝的规模。《独立新闻》曾对此发表评论说:“数百年来,朝鲜人只视清国皇帝为唯一皇帝予以尊奉,然而此时朝鲜的忠臣们开始认为朝鲜大君主陛下实乃与清国皇帝地位同等,这的确是朝鲜已经得到自主独立的表征”。 此时尽管有柳麟锡、崔益铉等腐儒以朝鲜为明朝藩臣为由反对称帝,但已无法扭转历史的车轮,高宗称帝已经是势在必行了。事实上,请求称帝的上疏运动很大程度上出于高宗李熙本人的授意。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遭到了包括日俄在内的各国的冷眼相对,日本的福泽谕吉甚至还撰文揶揄道:“据近日的消息,原来传闻中的尊号之议已经确定下来,朝鲜国王今后将以皇帝陛下称之。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不已的事。称号为国王或皇帝,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但如果说到其皇帝陛下支配的‘帝国"之状况如何,从外面看该‘帝国"简直不成体统。这位国王直到近日还寄居于他国公使馆,连国王自身之居所都难以安定而遽然称帝,对国内外还能施加怎样的威严呢?” 因此高宗需要借助营造“举国一致推戴”的氛围,以获得列强的承认,实现他自己的称帝计划。史料记载高宗的称帝计划“各国力阻之,俄使则曰:‘贵国必欲僭号,我俄当绝交!"上始惧,然垂成而沮,殊不雅观,乃授旨臣僚,相继陈请,有若上之屈意徇众者……” 日本驻韩公使加藤增雄也向日本政府报告道:“国王希图形成上下官民一齐仰望,举国舆论同声拥戴的情形,而引起列国驻朝使臣的关心,以称帝一事无法中止为由取得列国使臣的同意。先是在即位前夕,朝鲜政府派遣宫廷官员到各使馆暗中探听其意向,并且对他们进行游说使其出面斡旋,但是使臣中或是劝止,或是表现出冷淡态度,谁也没有做出认真表示。” 所以,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不仅有来自朝野各派势力的强烈呼吁,高宗本人则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主词条:光武改革大韩帝国是日、俄势力在朝鲜半岛处于相互牵制的均衡状态下由高宗李熙自主建立的。在这种状况下,韩国所受的外部压力,使其暂时处于危机状况之后的一种弛缓期。高宗为首的大韩帝国政府也意识到这种状况,因此对外采取势力均衡策略,通过列强间的互相牵制来维系国家独立,并以永久中立化为目标;对内则延续甲午更张以来的近代化改革,着手对韩国进行改造,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由于高宗称帝后年号为“光武”,故历史上将高宗建立大韩帝国后几年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实行的改革称为“光武改革”。光武改革使韩国的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促进了韩国的近代化和工业化,使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大为发展,同时使朝鲜民族得到启蒙,进一步唤醒了民族意识。然而光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旧本新参”(以旧制为根本,参酌新的制度),所以改革措施并不彻底,很多只是流于表面。韩国仍然是一个君主专制政体,外国势力也没有真正驱逐。大韩帝国的政治仍然延续朝鲜王朝时期的黑暗腐朽,再加上连年饥荒,普通百姓生活更加困苦。韩国并没有因光武改革而走上富强。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光武改革的进程被打断,韩国不可避免地走向殖民地道路。由于光武改革的局限性,一直是韩国独立和改革的急先锋的独立协会与政府的矛盾逐渐加剧。独立协会中受过美国教育的激进分子如李承晚等人甚至鼓吹民权,并几度在汉城酿成官民冲突。独立协会于光武二年(1898年)12月被韩国政府取缔,李承晚等人被逮捕并被判刑,其创始人徐载弼也被迫离开韩国去美国。 大韩帝国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却并没有使韩国被外国支配的情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大韩帝国自始至终并未获得真正的独立。大韩帝国成立前后,日本与俄国先后签署了《小村-韦贝协定》、《山县-罗拔诺夫协定》、《西-罗仙协定》,协调两国在韩国的势力范围和各种利益。但双方都明确反对以北纬38度线为界直接划分两国在韩势力,因为日俄都欲独吞朝鲜半岛。这一时期,日、俄两国对朝鲜半岛的侵略由直接干涉其内政转为以经济侵略为主。俄国利用“俄馆播迁”获得了朝鲜半岛北部丰富的林业资源,而日本则将韩国的渔业权利尽数攫为己有,还在光武七年(1903年)铺设了京釜铁路。处于劣势的韩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在与日俄的恶性竞争中举步维艰。光武七年(1903年),日本和俄国的矛盾逐渐激化。日本主张“满韩交换”,日俄分别占有韩国和中国东北地区。俄国则主张独占中国东北,以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半岛为俄国势力范围,39线以南为日本势力范围,但是日本不可将其用于军事目的。俄国利用其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固有优势压制日本,日本也恃英日同盟而毫不退让。特别是这年俄国拒绝履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中从中国东三省的第二期撤兵及强占韩国龙岩浦事件更是加剧了日俄关系的恶化,两国爆发战争已是在所难免。在这种状况下,以高宗皇帝为首的大韩帝国政府开始加紧中立化进程。早在光武四年(1900年),高宗采纳亲美派的主张,企图依靠美国,以列强“共同保证”韩国中立,来打破日俄分割韩国的阴谋。 不过日俄都反对韩国中立,美国不愿卷入日俄纷争,也拒绝担保,因此高宗的第一次中立化计划泡汤。光武五年(1901年)以后,第二次韩国中立化计划开始酝酿,最早是俄国提出的,高宗听说后派李根泽、朴齐纯等大臣访问日本,探听日本对韩政策,结果了解到日本并不愿韩国的中立化。事实上,此时的日本已经出台了将韩国“保护国化”的“小村路线”,不可能支持韩国的中立。而其后韩国国内政界深陷“严妃升后”(严妃即纯献皇贵妃)的泥潭中,根本无法实行任何积极的外交政策。而俄、美等国外交官筹划的韩国中立化也在日本的阻扰下失败。在光武七年(1903年)战争阴云密布之际,高宗开始探索第三次中立化计划,原本大韩帝国追求的是永久中立国,但此时退而求其次,开始谋求战时中立的地位。光武七年(1903年)8月18日韩国外部大臣李道宰电令驻俄、驻日公使,其要点为:要尽速取得日俄战争爆发时对维持韩国的中立化和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各国政府的保障。 同年8月21日高宗又派精通法语的宫内府官吏玄尚健前往法国,与驻法公使闵泳瓒一道寻求法国政府及海牙国际法庭对韩国中立化的援助。但是日本得知韩国的中立图谋后以“不合时宜”为由断然反对并加以破坏。随着战争的迫近,高宗的密使李建春在法国驻韩公使冯道来的协助下,于光武八年(1904年)1月21日在中国芝罘(今山东烟台)以外部大臣李址镕的名义用法文发表中立宣言,这是韩国历史上首个中立宣言,史称“芝罘宣言”,其内容为:“日露(俄)两国间交涉事件不相协洽,到今形势难期和平的解决,我政府兹奉大皇帝陛下敕命,不拘日露两国目下协议结果如何,遵守严正中立之事断然决心,且大皇帝陛下当此时机希望列国友谊的帮助。” 其后又将宣言电告各国驻韩公使,日本对此大为震惊,并以“中立化不合时宜”为由回避承认,之前热衷帮助韩国实现中立化的俄国则出乎意料地持旁观态度,英国也以“现在中立宣言不具有重要性”为由拒绝承认。 其他国家则没有一个正式表明支持者。 就这样,高宗的中立外交政策彻底破产,韩国也在日俄战争期间成为了日本的囊中之物。光武八年(1904年)2月9日,日本不宣而战,进攻驻韩国仁川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爆发。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完全无视韩国的中立宣言,迅速开进汉城,控制韩国政府,并在2月23日强迫韩国同日本签订《日韩议定书》,协助日本作战。同年8月22日,日本公使林权助又强迫韩国签署《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规定韩国雇用日本财政和外交顾问、与外国缔结条约前要与日本协商等等。韩国开始进入了被日本控制的顾问政治时期。 日俄战争以日本获胜告终。光武九年(1905年)9月,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自此独占朝鲜半岛。于是日本政府逼迫韩国与之缔结其一手炮制的保护条约,在韩国宫廷的御前会议上,诸大臣坚决反对缔约,亲日派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同意缔约。当年11月17日,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庆运宫。日本特使伊藤博文和驻韩司令长谷川好道携条款亲自进宫,由于高宗称病缺席,由韩国政府的八大臣负责会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对八大臣威逼利诱,以学部大臣李完用(李完用已由亲俄转向亲日)为首的原本亲日的五大臣同意缔约,其余三人则表示反对,其中参政大臣(总理大臣)韩圭卨因为坚决反对缔约被日本军强行拖出宫廷。日本军还从韩国外部夺取大印,强迫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在《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保护条约”)上签字。大韩帝国从此名存实亡。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韩保护协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激起韩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韩国各阶层人民一致要求“废除保护协约”、“驱逐倭寇、诛灭五贼”。《皇城新闻》立即把签约的真相公布于世。称保护协约公布之日为韩国“全民哀悼的日子”。主笔张志渊所撰写的题为“是日也,放声大哭”的社论,反映了韩国人民对保护协约痛恨之情。当时韩国社会的情况,“学生闭校痛哭,教徒呼天悲泣,商贾撤市狂呼,儒生投章叫阖,元老大臣抗事累日,而日人或以兵劫之,或拘而辱之。于是侍从武官长闵泳焕拔刀自刎,原任议政大臣赵秉世饮药自裁,殉于独立。农民金台根在水原停车投石击伊藤博文不中。奇山度、李种大、金锡恒等十一人谋刺五贼,事泄被逮,李建奭呕血死狱中。” 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运动,其中以忠清道的闵宗植、全罗道的崔益铉、庆尚道的申乭石这三支义兵部队最为活跃,沉重打击了各地的日军和傀儡政府。此时主掌韩国国政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朴齐纯、农工商大臣权重显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签约的当天,卖国贼李完用家被人放了火。《乙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韩国的控制由顾问统治转为日本韩国统监府的太上皇统治,即统监政治(保护政治)时期。11月2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协约全文,并将此事通知与韩国有外交关系的各国政府,要它们撤走驻韩外交代表机构。在各国外交使团尚未撤离时,日本就关闭了驻汉城的使馆,成立了统治韩国的新机关—韩国统监府,派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各道的日本领事馆也撤销,成立了统监府的地方机关—理事厅。 光武十年(1906年)3月2日,伊藤博文来到汉城,就任韩国统监。他先后扶植朴齐纯和李完用建立傀儡内阁,又以协助韩国改革为名,抛出“施政改善”的幌子,强迫韩国向日本借款1000万日元,引发了韩国人民的“国债报偿运动”。而高宗皇帝也不甘心做傀儡,《乙巳条约》签订不久,高宗皇帝就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4国首脑,宣布《乙巳条约》无效,但这四国首脑都不予理睬。光武十一年(1907年),发生了“海牙密使事件”。海牙召开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高宗皇帝秘遣李相卨、李儁、李玮钟三人带着高宗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韩国,宣布《乙巳条约》无效。由于与会各国均承认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于是向高宗皇帝确认代表身份,此时韩国电信权落入日本手中,询问电被日方扣留,伊藤博文闻讯大怒,通知和会委任状系伪造。日本指责韩国违反了保护条约,企图借机废黜高宗。伊藤威胁高宗说: “陛下用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宣战”,“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指使韩国卖国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唆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于1907年7月6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会长宋秉畯对高宗进行威胁说:“今为陛下着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其(明治天皇)谢罪,二则陛下……迎长谷川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高宗忍无可忍,拍案怒斥道:“卿等欲将朕卖与统监乎!”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双方僵持不下。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却诡称韩国皇帝已经退位。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19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运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7月20日在庆运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是为纯宗,改元隆熙。纯宗即位四日后,在汉城的日本外相林董和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将韩国总理大臣李完用唤至韩国统监府,交给他事先拟好的七款《日韩协约》草案。李完用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一字不动地通过了这一协约,当晚李完用在伊藤住所签字,史称《丁未七款条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协约内容是:第一、韩国政府在改善施政方面,必须接受统监的指导;第二、韩国政府制定及采取重要的行政措施,均须事先得到统监的同意;第三、韩国的司法事务,须与普通行政事务区分开;第四、韩国高等官吏的任免,须经统监同意;第五、韩国政府应任命统监所推荐的日本人为韩国官吏。 隆熙元年(1907年)7月27日,日本又迫使韩国傀儡政府公布《新闻法》,7月29日,发布《保安法》,剥夺了韩国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一切自由。8月1日,日本强行解散韩国军队。这一行动激起了第二次反日义兵运动的高潮,日本急忙集结兵力,才在两年后镇压了义兵运动。同时,也开始了由日本人作为次官,实际掌握中央及地方行政大权的时期。为加速吞并韩国,日本在韩国加强了军事警察统治。统监府成立时,在韩国的日本宪兵约有800人,隆熙元年(1907年)末已增为2000多人,隆熙二年(1908年)更达到8600多人,宪兵特务遍布韩国各地。日本过去在韩国只有1个师团的兵力,韩国统监府成立后到隆熙二年(1908年)5月前,又增加1个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团)和1个骑兵联队。对韩国人民的反抗,采取了残酷迫害和血腥镇压的措施。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从隆熙元年(1907年)7月到隆熙二年(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一万五千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隆熙三年(1909年)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令外务省政务局长仓知铁吉起草关于韩国问题的文件。仓知铁吉拟订了吞并韩国的《对韩政策的方针》和《对韩施政大纲》。3月30日,小村向首相桂太郎提交了这两份文件,桂太郎当时即交给内阁考虑。4月10日桂太郎、小村和正在东京的韩国统监伊藤3人就吞并韩国问题密谈。伊藤博文表示完全同意两个文件。7月6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文件,并得到天皇批准。《对韩政策的方针》即关于日韩合并的决议规定:“在适当时机断然实行对韩国之合并。使合并后之韩国成为(日本)帝国版图之一部分。” 《对韩施政大纲》则主要有以下内容:在合并韩国时机到来之前,须“在韩国驻扎必要之军队,并增派大批宪兵及警察”;“将韩国铁路移交日本政府的铁道院掌握”;“尽可能多地向韩国移民,以加强日本势力”;“进一步扩大在韩国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厅的日本人官吏的权限”,等等。 7月1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政府签订“协约”。韩国政府向统监府司法厅交出司法权和监狱事务,接着又取消了韩国政府的军部。 隆熙三年(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辞去统监职务,副统监曾祢荒助升任统监。伊藤博文的去职,标志着朝鲜统监政治时期的结束,进入合并时期。在合并时期,主要是具体实施吞并朝鲜半岛的方案和取得国际上帝国主义的支持。隆熙三年(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活动,计划与俄国财政部长科科夫佐夫密谈,一则密谋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权益,二则事先征得沙俄对日本吞并韩国谅解。同年10月26日,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车站击毙了伊藤博文。12月22日,李在明伏击了卖国贼李完用,使李完用身负重伤,险些丧命。伊藤博文被刺大大震惊了日本帝国主义。日本政府趁机煽动复仇情绪,为吞并韩国制造舆论。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即吞并韩国,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御用报刊也推波助澜。“朝鲜问题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初,在日本第26届议会上,在野党议员组织“中央俱乐部”,向首相提出质询,要求追究“推动合并不力”的现任统监曾祢荒助的责任。隆熙四年(1910年)春,曾祢荒助回东京治病,日本政府遂将其解职。5月30日,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6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 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日韩合并条约》,方案包括改“韩国”国号为“朝鲜”等22项条款。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宪、警全部出动,警戒全城,城门、要冲、大臣住宅和皇宫更是戒备森严。下午1时,召开了御前会议,总理大臣李完用说明与统监府交涉经过,强调“韩日合邦”不可避免,并宣称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下午4时,李完用和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到统监府,提交了纯宗皇帝授予签约的委任状。李完用和寺内正毅在《日韩合并条约》上正式签字。8月29日,《日韩合并条约》生效,韩国灭亡。《日韩合并条约》共计八条,第一条规定:“韩国皇帝陛下将韩国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地让与日本皇帝陛下”。第二条规定,“日本皇帝陛下接受前条所举之让与,且允许将韩国全部合并于日本帝国”,等等。同年9月30日,日本公布朝鲜总督府官制,任命寺内正毅为第一任总督,10月1日起成立总督府。总督府在朝鲜半岛推行了以“皇化”(奴化)为目的的“日韩一体”的同化政策,以毁灭韩民族。在日本军人总督手下,对朝鲜半岛实行军人武断统治,由宪兵司令官担任警务总长,禁止朝鲜半岛结社、集会,取消了言论和新闻自由。此外还颁布《朝鲜教育令》,对朝鲜半岛进行奴化教育,强迫高丽人以日语为“国语”,强制各级学校用日语教学。日本对朝鲜半岛的经济命脉也进行全面的控制。在吞并朝鲜半岛后10年内,日本殖民者从朝鲜半岛农民手中夺取了一半以上的土地,仅东洋拓殖会社就霸占10多万公顷的土地。朝鲜半岛75%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沦为佃农、半佃农。在吞并朝鲜的头4年中,殖民者将租税提高了4~5倍。日本殖民者还不断增加朝鲜半岛粮食和原料的输出。从1910年-1919年,按价值计算,大米输出增加了17倍,大豆增加了3倍多,棉花增加了26倍。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本政府还不断向朝鲜半岛移民。从此,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李坧则被降为“昌德宫李王”,太上皇李熙被降为“德寿宫李太王”,软禁在这座五百年历史的悠久宫苑中,成了自己国家土地上的异国囚徒。大韩帝国历时13年,传2帝。

列出英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法律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 美国:独立宣言 1776,联邦条例 1777, 1787年宪法日本:公元604年,“厩户皇子(圣德太子,公元574—622年)取儒、佛二教之旨,斟酌隋朝之法制,定《宪章》17条《大宝律令》颁布于公元701年,共有《律》六卷,《令》十一卷,模仿唐律,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而《养老律令》则是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于公元718年制定的,《养老律》包括《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500条,数目与《永徽律》均一致。在明治维新初期的法律编纂活动中,首先着手进行的是刑律(即《新律纲领》,主要是参照我国的《大清刑律》进行修订),《明治民法典》于公元1898年正式实施。此外,明治政府参照德国宪法,于1889年颁布移植的成果——《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公布由德国人罗斯勒(K.H.F.Roseler)起草的商法典(“旧商法”),九年后公布实施了仿效《德国商法典》制订的《明治商法》。1880年日本颁行了保阿索那特主持编纂的参照《法国刑法典》制定的刑法典(“旧刑法”),1908年又开始实施借鉴德国刑法的新刑法典。1890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同样有德国法的浓厚痕迹行政法方面的《国家总动员法》(1938年)、《国民征用令》(1939年)将整个日本社会拖入战争的恐怖中;刑事法方面的《思想犯保护观察法》(1937年)、《战时刑事特别法》、《国际保安法》、《战时管制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法》(1942年)中国:钦点宪法大纲 190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中华民国约法 1914(袁世凯),中华民国宪法 1946 蒋介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朝鲜历史教科书中是如何记录历史的?真的只字未提志愿军吗?

朝鲜的历史教科书是一个很独树一帜的地方,仔细阅读朝鲜的历史教科书你会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学到很多,你压根就不敢想象的知识。比如在朝鲜的教科书中朝鲜人向全世界宣布人类起源于朝鲜半岛!真不知道,这勇气是谁给的?梁静茹也给不了啊!在讲述壬辰倭乱时由于朝鲜军队表现实在太差。只有李舜臣的水师可圈可点,朝鲜的史书就把这只水军大夸特夸,可是你们不能让王者荣耀中打辅助的庄周领了输出担当吕布的功劳呀!在朝鲜的教科书中,露梁海海战变成了李舜臣一个人的表演,被朝鲜国王称为大明天兵的明朝水师仿佛就是不存在的,明朝军队那可才是真正的主力啊,士兵精锐,器械精良,火器凶猛,这一些都是朝鲜军队所不具备的。不过,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那就让他过去吧,但是,朝鲜人对于另一场战争的描写,让人非常气愤! 这场战争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纵观朝鲜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就发现,朝鲜人关于这一场决定朝鲜命运的战争,他们总共分了两个部分进行描写,第一部分,他们写的是南朝鲜在逆贼李承晚的带领下积极准备入侵伟大的朝鲜。在这一部分,他们着重提到了南朝鲜在48年,出台了所谓的国家保安法,以及49年出台的报刊法,详细阐述了韩国在逆贼李承晚带领下,是如何通过控制舆论,抹杀新闻等手段达到其法西斯独裁的目地的。在这一部分中,朝鲜的教科书上还详细的罗列了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帮扶下数量以及装备情况的变化,以及南朝鲜军队对朝鲜多次进行武装挑衅的情况。总而言之一句话,南朝鲜在逆贼李承晚的控制下,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统治,而南朝鲜军队早就在美国的支持下做好了入侵新生的朝鲜的准备,随时可以挑起战争。 第二部分当然是战争本身。朝鲜的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在美国人的明确指示之下,逆贼李承晚和他的傀儡军队掀起了反对北方的侵略战争。但是南朝鲜军队的入侵被朝鲜人民军一顿痛揍,一直躲在背后的黑暗势力,美军终于登场亮相,美国人先后在朝鲜战场投入了400万军队,美国人还纠集了15个国家组建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的侵略,当然美国人的侵略在勇敢正义的朝鲜人民军的打击下遭受到了可耻的失败。最终,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可是打住!大家是不是觉得朝鲜人的描述少了一些什么东西?按照朝鲜人的说法,朝鲜人靠着自己的力量打赢了朝鲜战争。开什么玩笑?这是在太让人气愤了,一场刚刚结束半个世纪的战争,朝鲜人就可以这样进行浓妆艳抹再包装,这真是贪天之力为己功。朝鲜战场上最精彩的一战,被交战双方都载入军史的把美国最精锐部队打残的长津湖战役难道你们忘了吗?为了同志和兄弟一样的朝鲜的正义事业,那些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中国军人到哪里去了?战争的胜利是两国军人舍身忘死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拼杀换来的,不是所谓领袖开金手指,手枪打飞机打下来的。然而在朝鲜的教科书上,只有领袖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军的英勇奋战,却只字不提另外一支为朝鲜的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军队,无视了中国人民为了朝鲜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牺牲,朝鲜人这样做难道良心不会痛吗?当年为了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军民甚至推迟了自己国家完全解放的进程,无数中华男儿倒在朝鲜的白山黑水之间,却换来了朝鲜人的选择性遗忘。我们可能因为阶级立场角度的不同,对于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但是尊重历史这个出发点却是不容许变更的,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你们避重就轻进行无脑吹的工具,请朝鲜人正视历史,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现在朝鲜的历史教科书是如何描写历史的呢?

朝鲜历史教科书怎么写他们过去的历史我没兴趣,但教科书中对七十年前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多大的牺牲,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提!朝鲜中学教材中有关“抗美援朝战争”(朝鲜历史书上叫六。二五战争)的介绍,包含了从美国入侵到撤退的整个过程,但只突出了朝鲜人民军的神勇,中国志愿军被有意忽略了。在他们的历史教材中,有关这场战争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部分是南朝鲜侵略朝鲜的战争准备工作介绍,提到南朝鲜于1948年12月1日炮制了《国家保安法》;1949年初炮制了《报刊法》,抹杀了舆论和新闻自由,由全面建立法西斯统治机构的傀儡体制。之后南朝鲜完全禁止民主主义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强制解散了132个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南朝鲜傀儡军镇压了济州岛人民的反美斗争,屠杀了7万多人。美帝国主义与南朝鲜签订了《相互防卫援助法》和《军事援助双边协定》,扩大了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准备发动侵略整个朝鲜的战争。南朝鲜傀儡军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人数增长到15万,又在美国主子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军舰、飞机、坦克,并不断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武装挑衅。第二部分是对朝鲜的战争的介绍:1950年1月,美国陆军部部长罗亚尔制订了南朝鲜傀儡军队的北伐计划,1950年2月,麦克阿瑟把逆贼李承晚和傀儡军队的总参谋长叫到美军远东军司令部,对进攻朝鲜做出了具体的指示。1950年6月25日,逆贼李承晚和傀儡军队开始进攻北部,掀起了反对北方的侵略战争。6月27日美国海军和空军按照总统杜鲁门的命令,开始向北进攻, 在我人民军队的猛烈反攻下,极度慌张的美帝国主义于6月30日开始出动了美国陆军部队。他们调动了本国陆军部队的三分之一、空军部队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前往朝鲜全线战场。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美帝国主义侵略军总人数超过了400万。1950年7月7日,美帝国主义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应对所谓的北方的“侵略”为理由,结成了联合国军队。共有15个国家的雇佣兵被卷入侵略朝鲜的战争,包括2万5千名的日本侵略军的武装力量参加了朝鲜战争。战争中,美帝国主义动用了各种飞机1500多架,还使用了细菌、化学武器等大量杀伤性武器。美国的军费开支约为200多亿美元,是太平洋战争时期的11倍。联合国军队司令官的克拉克在1952年8月叫嚣着要让共和国北半部的78个城市“从地球上消失”,命令军队进行无差别轰炸和炮击。仅在平壤市就投下了42万7千多个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我们的人民军勇士们在金主席的领导下,与逆贼及其帮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美帝国主义在前线战场上未能得逞,用原子弹对我国进行威胁,并发动最后的、大规模的疯狂进攻。然而,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政权的所有恶毒的居心和计划均被我们毫不手软地粉碎了。在六二五战争中,朝鲜半岛北半部有数十万人牺牲,南半部死亡100多万人。战争期间,北半部的8700多个工厂和企业、60多万户的住房、5000多所学校、数千家医院、数万公顷良田和6700多处文化遗迹遗物被破坏。南半部在战争开始时的4个月时间里,50多座城市被破坏,12400多个村庄化为了灰烬。最后,教材上把战争胜利的功劳归功于他们伟大的领袖,书中只字没有提起人民志愿军。只含糊的写了一句:此次战争中国也有协助我们。怎么协助的,协助了多少,谁是战争胜利的主力,一个字没有。

历史上属猪的名人有哪些?

刘基,纳兰明珠,王羲之,鲁迅,忽必烈等。1.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滁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名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吴三年(1370)被授予“至诚”称号,因此他也被称为刘承毅。民国九年,吴宗政德进贡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为刘文成、文成公。从元顺到元顺养一个秀才。对经史的了解,尤其是对精义和经纬的研究,人比诸葛亮。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受刘基、宋濂聘。他写了一封信,陈述了时事的十八种策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参与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中原等军事计划。武元年(1367年)受太师令,0755至79000。请立法制止滥杀。即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要求设立军事保安法,并要求肃清一伙。设法阻止在凤阳建都。吴三年(1370)十一月被封为诚伯,时年240石。四年,还回来了。刘吉洙他的家乡看不见,但他喝酒下棋,但他的嘴不会不要谈论他的成就。寻找旧日遗憾是左丞相胡骗他拿走家产的手段。入京赔礼道歉,留在北京不敢返回,派医生去探望胡。八年,遣使保护,一月而死。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学等,尤以诗歌见长。诗文朴实苍劲,抨击统治者的作品多腐朽和同情人民苦难。作品平均收入《戊申大统历》。2.纳兰珍珠蓝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满洲里黄征旗人,生于耶那拉的家庭。清朝康熙朝重臣,诗人纳兰性德是其父。娶了英国阿济格王子的女儿,做起了兰陵的侍卫,当上了内务府的大夫。她历任内务总长、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五营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兰明珠在《康熙美国建议撤出旧金山,统一台湾地区,抵御外敌。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罪被罢黜,恢复了内政大臣、光禄大夫的原职,但不再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逝,葬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官村。3.王羲之王羲之(303-361,321-379),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称为书法圣人。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殷珊(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单县金亭。历任秘书,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右将军为首。书法以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见长。他研究自己的身体姿势,模仿自己的手,借鉴他人长处,备各种精体,融于一炉,摆脱汉魏风格,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温柔自然的风格,委婉含蓄的文笔,婉约健康。代表作《诚意伯文集》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行书。在书法史上,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被称为两位国王。4.鲁迅鲁迅(183-245年3月19日),本名,吴军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的吴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安(203),他加入了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校尉、丁伟校尉、帐下右司巡抚。感谢孙权的赏识,他得以发挥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地位逐渐上升到显赫。建安二十四年安(219),鲁迅参与攻打荆州。张的第二年

明末清初各大历史事件

鉴于篇幅只写明清之间的斗争, 万历二年,明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反叛,辽东总兵李成梁诛之,王杲之子阿台章京逃脱,于万历十一年起兵叛明,李成梁收买女真内奸,里应外合攻破古勒城。误杀努尔哈赤之父。努尔哈赤对明怀恨在心,集齐十三副盔甲发誓报仇,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父交好,选择性放任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在明朝四十万重兵眼下逐步壮大,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克图轮城,甲板城,万历十二年下兆佳城,活捉明将李岱。万历十三年击败女真苏克苏潕部,董哲部,大胜于吉林崖。万历十四年攻鹅尔浑,万历十五年破女真哲陈部,万历十六年统一建州女真。 万历二十一年征服纳殷路,珠舍里路路。于古勒山大败海西女真部。由于海西女真实力强大,努尔哈赤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至万历四十三年统一海西女真,万历四十四年即汗位,建立金国(后金)。至此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反观辽东明军却基本未有大的军事行动,对于把辽东作为为军事要地(军管区)的明帝国来说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最明显的解释就是辽东的李氏家族隐瞒了努尔哈赤在各地的进攻行动,其动机至今不明,有可能是以匪养军(以此向朝廷要钱),也有可能是所谓的亲戚关系(李氏与努尔哈赤有姻亲联系)。 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总之帝国失去了消灭隐患最好时机。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布《讨明檄文》,率步骑两万向辽东各地明军进攻,克抚顺外围屏障东诸堡和大都,数月后攻克抚顺,并对抚顺进行了屠杀。沈阳,锦州因有重兵把守,金军感到实力不足因此从抚顺退却。此战震动了明帝国,帝国以杨镐为辽东经略,率二十余万兵马平叛这就是萨尔浒之战的开端。萨尔浒之战失败其实对于整个帝国的硬实力影响并不大,在硬实力上改变不了明强金弱的局面,这场战争对帝国的破坏在于人心上,倘若迅速作出反应派得力干将主持大局,明军仍可一战,但帝国却忙于党政内斗未及时作出反应,这导致战败后帝国在辽东军心尽失,短短数月上百个堡垒内的明军不战而逃,辽东各卫所已成空城,各地总兵为了逃命甚至驱赶百姓拆毁城池。这造成了可怕的多米诺效应,辽东拥往关内的汉族难民多达几十万人,随后努尔哈赤攻占铁岭和开原,明军在关外的坚城仅剩沈阳,至此明帝国从太祖朱元璋以来在辽东二百余年的经营基本告吹,天启二年努尔哈赤进攻广宁,因将领孙得功叛明,明辽东巡抚王化贞战败,时辽东经略熊廷弼又无军队,只得率数十万难民入关。至此明军丧失辽东全境。 天启二年明帝国启用礼部右侍郎孙承宗,加封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委派处理辽东事务,孙承宗亲自赶往山海关,并多次冒险前往关外,最终采用了类似于唐代清剿突厥的战略,即建坚城为战略支撑点,军队屯田建堡作为屏障,立新军(辽军)为机动力量连接各个战略支撑点,结果证明这种战略极其有效,短短四年孙承宗收复了几千里的失地,有效的杀伤了后金的有生力量,并基本建立了关宁、宁锦防线。再此期间明军虽未发动大规模战役,却基本重新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因此孙承宗不论是在《明实录》还是在《明史》中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登莱战役 后金占领辽东后帝国与辽东半岛的联系基本中断,通政使袁可立上书言“登莱唯北岸旅顺口,实咽喉之总区,诚宜得一大将,量提水陆兵驻扎”于是天启二年,授予节钺巡抚登莱,当时登莱玈顺早已沦陷袁可立率家丁前往,遇匪寇袁可立单骑入阵,袁可立到任后数月内组织优势兵力,从海上突然登陆,调度两镇兵马奇袭金军,以皮岛总兵毛文龙为侧应,并以反间计策反后金女婿刘爱塔。收复金、复、盖三卫和旅顺,取得东江大捷,基本摧毁了后金正蓝旗。该战可谓明军反击战中最漂亮的一战。 柳河战役 天启五年山海关总兵马世龙从生员刘伯襁口中得知金四贝勒皇太极入驻耀州,且兵不足三百,马世龙大喜统关内兵从娘娘宫渡河偷袭耀州,结果行迹败露,遭金军突袭,原定的觉华岛侧应兵马也未赶到,结果中军李应科先锋鲁直贾战死,明军兵马折损半数。 天启六年,督师孙承宗遭魏忠贤陷害,高第接替孙承宗的职位,高第贪生怕死,不请示朝廷擅自拆毁城池,撤回兵马,辽东再次失守。 宁远战役 天启六年高第撤军,时宁远守将袁崇焕拒不撤离,当年一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袁崇焕给三面城墙各拔一万守军,自率一万兵马坐镇中城,努尔哈赤连攻数月不下,因明军火炮众多反而自身伤亡惨重,(努尔哈赤本人也极有可能受重伤)五月金军死伤过多(《明史》说死伤三百人,但后世保守估计在八千人以上)因而撤退,七月努尔哈赤去世。 宁锦战役 天启六年袁崇焕出任辽东巡抚,高第被弹劾,后金大汗由皇太极继承,同年袁崇焕派人与皇太极议和,实者为重新恢复宁锦、关宁防线争取时间。而皇太极也趁机一举攻陷朝鲜平壤,解决了后方。双方都在为即将的大战做准备,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借口明军在大凌河筑城,率旗军十二万攻明。五月初金军抵达广宁,明军收缩兵力退入锦州,金军合围锦州,总兵赵率教正在锦州监督筑城,于是率领明军坚壁清野,坚守城池,并不断假意投降,以拖延金军。总兵满桂也不断派兵截取金军粮道,骚扰金军。五月末金军连攻十五日不下,人困马乏,士气低落,而明军迟迟不派主力来援,也使金军围点打援的计划落空,皇太极只得暂时放弃锦州,向入关必经之地宁远进攻。袁崇焕守中城,总兵孙祖寿、许定国守西面,祖大寿守东面正面使用火器打击,两侧包抄分割金军,最后以关宁铁骑正面冲击。金军大败,皇太极的堂弟被打成重伤。皇太极只得退兵转攻锦州,结果又遭赵率教痛击,减员无数只得退兵。此战明帝国举国欢庆。 丁卯之役(此战争议较大且主要是后金与朝鲜两方,这里只节选与明军有关部分) 天启七年正月后金六王子率军四万进攻铁山,大王子阿敏攻云从岛,毛文龙于正月十五日夜夜袭阿敏部斩杀数百人,但自身也伤亡七百多人,十七日又杀死了两千多女真降兵,阿敏没有船只只得迁怒于朝鲜,毛文龙又伺机跟随,先后偷袭斩杀近千人。但毛文龙的说法于诸多史料不符,不仅是清人史料,就是朝鲜史料也与其相左。 己巳之变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复出,崇祯二年后金之主皇太极携蒙古军,总数共十万绕道蒙古高原,从山西进入中原,期间屠杀了十几万百姓,袁崇焕奉命回师,但一直却不出动主力部队,由此被朝中重臣和后人诟病,但实际上袁崇焕是在寻找战机,从前面多次战役来看,若想获胜明军只有坚城固守,而此时袁崇焕心中的坚城正是北京,但袁崇焕显然没有他老师孙承宗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都城的政治意义是不允许它作为挡箭牌的,在崇祯的多次命令下,袁崇焕终于越过金军,驰援北京。但他却要求率军队进入都城,随即要求便被驳回,袁只得驻兵城外与金军鏖战,在祖大寿、满桂、刘应国等人的全力配合下终于击退了金军,但明帝国的核心统治区却遭到了严重破坏。 松锦之战 崇祯四年皇太极借口祖大寿诈降,向锦州发动进攻,若取山海关必先取关外四城(松山、杏山、宁远、锦州)而四城之首便为锦州,初战祖大寿偷袭清军,击败进攻宁远的多铎,皇太极吸取久攻宁远的教训,制定久围孤城,而后劝降的策略,在宁远修建的义州城,并在汉军旗的建议下于义州屯田,义州成了进攻的前哨阵地和清军的补给大营,又在锦州城外掘地三尺,修建栅栏营寨,营寨中又挖深壕。皇太极暗中与城内蒙古人相联系,城内蒙古人乘机作乱,内外夹攻下锦州外城失守,余部明军退入内城。祖大寿只得向朝廷告急,崇祯命山海关总兵洪承畴与另外七大总兵援助锦州,敌军势大当以步步为营,静观其变,但朝廷却粮饷难继,命其速战速决,于是洪承畴命十万兵马只带三日粮草,洪承畴不携带全部粮草意思是即可以给自己留有退路,也可以给朝廷一个交代。但这个决定将把明军送上绝路,在清军多路设伏和堵截下,明军撤往松山,粮草多屯于笔架山,但也有力的打击了追击的清军,皇太极对失利感到气愤,于是率主力应战,并趁决战时,突袭了明军的粮仓笔架山,笔架山上明军火器众多,本可与之一战,但守将却率先逃跑,导致军队溃败,笔架山失守,眼看粮草断绝,明军主力军心惶惶,洪承畴命令分头突围,吴三桂等人突围至杏山城,洪承畴本人突围未果,于二月十八日被活捉,五月剃发降清。松锦战役明军完全失败,标志着辽东防御体系的崩溃,至此帝国在辽东再无精兵。 宣大抗清 崇祯九年九月,清军沿大同、宣府入侵,劫掠京畿地区,清军将汉族女子浓妆艳抹载于车上,挂起“各官免送”之牌,以此侮辱明军。但明军畏惧野战,各地勤王之师均游弋于京师附近,却拒不迎敌。崇祯只好召回正在东南平乱的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卢象升,再赐尚方宝剑,以总督三军。京师解除警报后,鉴于辽东局势已尽皆糜烂,明廷令卢象升总督宣府、大同、山西。此时宣府、大同形同虚设,卢象升到任后屯田备粮,修整城墙,期间多次击退了蒙古乞炭的进攻。崇祯十年五月,清军攻击山海关,摧毁了山海关正门,杀死明总督吴阿衡,并将进攻的前哨阵地推进至牛兰。崇祯再次召回卢象升,并第三次赐于尚方宝剑,令其总督天下兵马,但实际上受卢象升节制的兵马不过两万。崇祯十年八月皇太极以睿亲王多尔衮为大将军、贝勒岳拖为扬威大将军、贝勒杜度为为副相,分两路伐明,并从密云方向突破了长城,并驻军通州。崇祯十一年卢象升进军至巨鹿,关宁铁骑在鸡泽防守,卢象升派人协调关宁兵马,但因为所属兵马过少,关宁军拒不接受卢象升的调遣,明军互相掣肘一时难以发起反击。当时孙承宗因屡遭诋毁只得辞官,正赋闲于老家高阳。清军得知后进攻高阳,并多次派人劝降孙承宗,孙承宗拒不理会并组织城中百姓守城,十一月清军发动攻击,高阳百姓上至老叟,下至妇孺皆以砖石抛击清军,城破后,清军俘虏了孙承宗,孙承宗则面向北京方向行九拜之礼,而后自尽,其族人皆被屠戮。消息传回北京,崇祯拊手痛哭,而卢象升也万分惊讶,此时卢象升决意以死报国,十二月卢象升进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卢象升以虎大威为左翼,杨国柱为右翼,亲领中军架设大炮,与清军进行野外决战,战斗从清晨进行至黄昏,明军兵力远不如清军,关宁兵马也拒绝来援,卢象升的士卒俱死伤,而清军也感叹从未遇之野战能力如此之强的明军,最后清兵围之数匝,卢象升知必败无疑,按剑大呼:“将军死绥,有进无却”,随后跃马冲入敌阵,身中四箭三刀血流而死。宣大抗清是明帝国与清廷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后帝国基本丧失了对北方的控制力,帝国的灭亡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了。 清军入关(以下按照清朝年号讲述) 顺治元年清廷调集满、蒙、汉三族军队,几乎倾巢而出,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当年四月顺军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至此“明”作为全国性政权的时代被终结,多尔衮得知后本想按照原来路线继续进军,却在此时突然接到吴三桂的降书,于是立即改变方向,朝山海关集中兵马,并打出为明复仇的旗号。此时驻守山海关的一支明军投降了顺军,因而吴三桂与顺军发生激战,顺军援军抵达山海关西罗城,吴三桂即将兵败,清军于是疾驰南下,吴三桂开关迎清,在清军的帮助下迅速的击败了顺军,至此山海关门户洞开,而李自成在北京再次称帝(在一月份李自成已在西安称帝)后仓皇出逃。十月清军攻破太原、晋东南、长治,十二月潼关失守、大顺都城西安陷落,顺治二年四月兵败九江,五月李自成被湖南山民杀死,大顺灭亡。由于大顺没有完善的官僚体系,加之多年以来对中原地区大加破坏(义军每过一城就要拆毁城池,焚毁全城),致使顺军几乎没有坚城可依,李自成又越来越多疑噬杀,最终大顺政权迅速瓦解,但就阶级斗争意义上来说李自成确为一代枭雄,对其也不必过于批评诟病。而清军入关则为日后统治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民族大融合 顺治十八年吴三桂入缅,摧毁了南明永历朝廷,至此由多个明朝宗室建立的流亡政权的总称——南明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当时各地的抗清活动仍就此起彼伏,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依然激烈,清帝国统治者则对汉蒙人民非常戒备,这种局面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改变,至乾隆朝明末交替战争已过去百余年,汉满民族矛盾弱化,帝国统治者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正式提出编纂《贰臣录》《奸臣传》《忠臣列传》,对明末时期诸如孙承宗、袁崇焕、史可法、卢象升等抗清名将大加褒扬,录入《忠臣列传》,并肯定了扬州、嘉定军民在明末抗清中表现出的气节,对吴三桂等先降后叛之流录入《奸臣传》并对其严加批判,对洪承畴、钱谦益等则录入《贰臣录》对其则极尽嘲讽之笔。直到这时清帝国上层才真正意义上完成从外来者到帝国统治者的思想转变。

明朝历史上的卢象升为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万历二十八年,卢象升诞生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卢象升从下力气就十分之大,说是天生神力也不足为过。少年时期的卢象升十分好学,天启二年时期,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并且入职户部开始其宦海生涯。就这么一路下来卢象升官职越做越大,前景也一片光明。崇祯二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后金政权大汗皇太极率军十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直逼京城重地。当时朝廷一片哗然,随即朝廷就颁布诏令让各地兵马进京勤王。袁崇焕等人奉命率军驰援京城。但袁崇焕由于被奸人所陷害,所以不仅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反而还导致明军内部人心动荡不安。当时的卢象升也招募了一万兵马赶赴京城勤王保驾。之后卢象升因为勤王有功,所以被提升为右参政兼副使,其主要职责就是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后来令清军闻风丧胆的天雄军雏形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卢象升在整军治兵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卢象升也开始脱离传统的文官发现线路,开始转入武职。当年农民起义已经开始爆发,山西陕西等地农民起义也是屡禁不绝。甚至于山西的起义军在山西境内无法生存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涌入京城附近为祸一方。卢象升奉命开始镇压叛军。在卢象升的努力下,叛军势力被极大的压缩在一定范围内。而且卢象升这个人作战时期悍不畏死,作战时期马匹被射死就下马继续作战。曾经在额头中箭的情况下卢象升都不管不顾,依旧提刀大杀四方。卢象升如此凶悍的作战风格一方面激励了己方的士气。另一方面又极大的震慑了叛军。当时叛军闻卢象升之名而丧胆。《流寇志》有过记载,起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在解决掉进犯进程的起义军后,卢象升开始了他四处镇压叛军的生涯。四川各地叛军,河南、山东、湖广等地的叛军也一概被卢象升成功镇压。而且卢象升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他并不是只镇压玩叛乱就不管了。每个地方卢象升在镇压叛乱之后,都会进行居民安置,减免税赋,修补城郭,以及平仓调粮救济灾民等。可以说卢象升每镇压一地就会整顿一地经济和治安。所以百姓对于卢象升十分的拥护。历史上卢象升和李自成的起义军也有过数次大战。但每每李自成都会在卢象升手下损兵折将然后黯然败退。在卢象升的镇压之下,明朝起义军一直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崇祯九年,在李自成起义军被卢象升追击的时候,满清经由宣府和大同再次入侵,京城再次陷入危机。朝廷无奈只能再次征召卢象升回京勤王。在卢象升解决掉京城危机后,朝廷也觉得满清的威胁日益严重了,所以提拔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让他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事。当时的军事重镇宣府和大同几乎形同虚设。卢象升到任后大力整顿两地军务,并且大兴屯田实行自给自足。在他的努力下,宣府和大同才重新恢复以前军事重镇的样貌。卢象升镇守宣府大同期间,满清数次想要入侵劫掠中原,但都被死死的挡在关外无法得偿所愿。崇祯十年,卢象升父亲去世,悲伤欲绝的卢象升想要请求回家奔丧。但被朝廷拒绝。后来卢象升接连上了十数封奔丧请求,但均被拒绝。朝廷给卢象升的答复就是让他在职守丧。很可能朝廷自己都知道自己做事不地道。所以特意晋升卢象升为兵部尚书。但卢象升并不怎么高兴。不久后满清再次大军来犯,朝廷征召宣府,大同,山西三省官兵进京勤王。并且朝廷任命卢象升为兵马大元帅执掌全天下兵马。卢象升本来就因为父亲的死悲愤欲绝。卢象升披麻戴孝回京勤王。并且表示了对朝廷官员的不满。但卢象升最终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他抛下了个人成见收拾好精神准备迎战满清。但就在这个时候,卢象升听说朝廷之上以杨嗣昌、高起潜为首的很多大臣决定和满清议和。而且皇帝还被这个主和的风潮给影响到了,皇帝不愿主和,但大臣们的意见他也必须要考虑。所以皇帝问卢象升对满清的态度,卢象升表示,自己愿意以身殉国,那样起码死得其所。他不愿意苟且求和。皇帝总算得到了支持态度。所以皇帝让卢象升和杨嗣昌、高起潜两人去商议究竟该怎能办。但卢象升和杨嗣昌、高起潜两人也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主和派和主战派同样坚定。但卢象升有了皇帝的支持,他还是决定坚决抗清。杨嗣昌、高起潜眼看阻止不了卢象升。所以就暗中下黑手给卢象升使下绊子。名义上卢象升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本来他可以统帅天下兵马对抗满清。但杨嗣昌、高起潜二人却分割了卢象升的军队数量。这就导致卢象升兵力极度短缺。说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实际上卢象升所能指挥的军队不超过两万人。满清大军入侵后,卢象升本来想要积极的率军迎战,但关宁军宦官监军高起潜和杨嗣昌暗中勾结,明确表示不愿接受卢象升指挥。崇祯皇帝也无奈,卢象升只能统领自己的宣、大、山西三总兵。不仅如此,杨嗣昌还处处刁难卢象升,粮草补给给不够不说,还故意让卢象升在大冬天行军。除此之外,杨嗣昌还暗中分化卢象升手下的三位总兵。大同总兵王朴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立场的人,所以他借着杨嗣昌针对卢象升的时候,借机离开卢象升逃走,害得卢象升只剩下杨国柱和虎大威两总兵。但即使如此卢象升的抗清之心也没有丝毫动摇。

历史上姓虎的名人只要姓名急需

虎 臣:明代麟游人,成化末年入太学。一次,孝宗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棕棚,用来远眺观灯,他具疏谏阻。祭酒担心自己遭祸,下令把虎臣绑了起来。不久,孝宗下诏慰问虎臣,又令拆除棕棚。虎臣从此闻名京城。虎坤元:字子厚,清代四川成都人。父嵩林,咸丰初,以湖南游击调广西剿匪,从向荣战紫荆山,攻永安,解桂林、长沙围,并有功。从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镇总兵。偕巡抚吉尔杭阿克上海,遂从攻镇江,屡破贼於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在江南军中称宿将。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很野鸡实际上却很厉害的人物呢?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字“奇葩”的名人呢?猛如虎现在常说“一阵操作猛如虎”,但你知道吗?猛如虎这三个字是个名字,历史上真有人名字就叫猛如虎!猛如虎是明末的蒙古人,崇祯年间投靠了大明朝。和他一起投奔大明的还有一位仁兄,名字也很有个性,叫做虎大威。猛如虎是完完全全配得上猛如虎这个名字的,他打仗十分英勇。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崇祯5年开始,猛如虎多次带兵对抗各个起义军,均获得了大捷。崇祯11年冬季,清兵保卫了京城,猛如虎率军进京勤王,事后他被提拔为蓟镇中协总兵官。明朝此时已是日薄西山,虽苦苦支撑,但最终倒在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手里。猛如虎也在南阳被起义军团团包围,最后战死在了乱军之中。郝(hǎo)萌郝萌,好萌,我不说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妹子的名字。不过,既然出现在本文里我想各位可能猜到有猫腻了!对!没错!历史上的那个郝萌是个男人,而且还是个糙大汉!郝萌东汉末年人,东汉末年群雄吕布账下的八健将之一。他曾跟随吕布南征北战,但最后吕布式微,郝萌在袁术的鼓动下试图造反,但最终因为部下曹性(就是射瞎夏侯惇眼睛的那位)的倒戈,郝萌被高顺斩杀。秃发树机能秃发树机能是三国末期晋初之人,他是秃发鲜卑族的首领。曹魏时期,魏国镇西将军邓艾曾招降迁徙鲜卑人入雍州和凉州与汉人混居,其中又以秃发部落最为强大。但对于这些夷人,曹魏不但对它们征兵又要征税,弄得他们苦不堪言,哀声哉道。到了晋初,恰逢大旱,晋帝司马炎不但没有想法子救灾安抚民心,反而派了大将胡烈镇压。在高压政策之下,鲜卑人的不满更是大大加深,于是乎在泰始六年,在秃发树机能的领导之下,发动了反叛,史称秦凉之变。秃发树机能多次挫败晋军,打的晋朝军队人仰马翻。但最终秃发树机能败给了晋将马隆,历时9年的秦凉之变就此告一段落。秦凉之变让晋朝损失了多员将领,数万的兵马,影响到了西晋王朝的整体局势。姬友姬友是一个网络用语,本意指的是从“基友”一词衍生而来(基友,其实是英语里“Gay”的意译,就是男同性恋之意,但现在更多用于男性形容关系要好的男性朋友),姬友在网络中常用于女性之间关系很好的朋友的称呼。但在中国历史,有一个人的名字就叫做姬友,他就是郑恒公,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位君王。他有个侄子叫做姬宫湦(shēng),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周幽王曾经任命郑恒公担任周王室的司徒。郑恒公的结局算是比较惨的那种,侄子周幽王在骊山遭到夷人犬戎杀害,郑恒公恰好此时也在场,于是犬戎也顺便杀了郑恒公。赵葱,刘蒜赵葱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将领,相比起这个个性满满的名字,赵葱作为一个将领表现平平并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事迹,他最终战败于秦名将王翦手中。刘蒜的身家相比起赵葱来说好个不少,刘蒜是汉章帝刘炟玄孙,汉室宗亲,是一个诸侯王。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被权臣梁翼毒死,朝臣之中有人想立刘蒜为帝,但却遭到梁翼反对。最终梁翼的妹夫蠡吾侯刘志(即汉恒帝)登基,而刘蒜只能返回封地。最终刘蒜因受到)刘文和刘鲔谋反的牵连,被贬为尉氏侯,随后又遭到流放,刘蒜愤懑不已,最终自杀了。

华洋酒楼历史

1.蛇口华洋酒楼wifi密码 如果不知道密码,可以咨询前台客服人员。另外 如果不知道密码 还有一下几种解决方法。 1.wifi热点初始密码配的路由器说明书上有写; 2.wifi热点名称是用户是可以自己设置的,一般密码要设置wifi热点的人才知道; 3.如果要知道无线热点路由器上密码,除了问设置者,其他任何破解方法都是违法的; 4.如果是要蹭网的话那么不需要知道无线热点密码,下载一些蹭网软件就可以蹭网的了,但是蹭网不是破解密码,蹭网软件只是获取网上网友分享的wifi密码然后自动连wifi上网而已;如果wifi热点密码设置很复杂,无人分享那么就是无法蹭网的,wifi热点密码只能询问wifi热点主人。 2.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的历史文化 飞云楼在万荣解店镇东岳庙内,相传始建于唐,现存者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 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平面正方,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 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非常丰富的立面构图。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宛若万云簇拥,飞逸轻盈。 此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醇黄若琥珀。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 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 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 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帮。 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 中央 4根通天柱高15.45米。 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 570多平方米。 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 345组。 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 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 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 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楼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泛舟黄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经历两千余年的沧桑变化,汾阴后土祠现在的状况怎样呢?汾明后土祠坐落在今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距万荣县城40余公里。这一带历史上称之为“汾阴睢地”,东周时属魏,亦称“魏睢”。 秦惠王伐魏,“渡河取汾阴”就在此处。这里是汾河和黄河的汇合处。 《水经注》载:“有长阜,背汾带河,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唐人颜师古云:“因其地而高起,如人九睢而名之。” 传说睢上有轩辕黄帝的郊台、汉武帝的明坛、巫锦的鼎区。 后土祠坐北面南,东西宽105。 21米,南北长 200。81米,占城面积25268平方米。 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脚充饭队关西五虎殿、秋风楼等,结构合理,布局严谨。献殿。 正殿额枋雕刻华丽,工艺精巧;屋面披复着黄、绿色琉璃彩瓦,光耀夺目。最前面山门底下有一座过路舞台,紧靠山门后面有两座并列舞台,三座舞台在布局上形成“品”字形,庙内两边配有唐明皇碑,宋真宗碑、钟鼓楼、真武、二郎、六丁、六甲、东西五虎偏殿等,其建筑宏伟华丽。 清乾隆十九年(1754)编修的《蒲州府志》称其为“海内祠庙之冠”。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它东依峨嵋岭,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太史公司马迁祠相对,托地傍水,居高临险,“千寻嵋岭演天亘,一曲黄河卷地来”。 楼高32。 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南面为登楼之正门,周围砖砌花墙。楼分三层,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顶;两层四面各凸出龟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 游人凭栏远眺,可北瞻龙门,南望潼关,俯视黄河,波涛汹涌,尽在眼底。 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观劲秀,实为河东现存古建筑中之精品。 二、三层内各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一块。三层的一块碑高 O。 58米,宽 0。73米,行草阳刻,笔划凝重,体态端庄。 此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现已破裂,缺左上角,用木架镶嵌树于楼内。 二层的一块碑高0。 82米,长1。87米,篆体阴刻,嵌在楼内北壁上,碑体完整,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 每当风和日丽或秋高气爽之时,游客远临观览,登楼吟咏,畅抒胸怀,真是“阁迥凌霄汉,层楼耸百寻”,“树色浮秦晋,河声荡古今”,令人心旷神治。 《汾阳二圣配飧铭》碑树于祠内东北隅,碑高2。 52米,宽7。14米,楷书篆额,系北宋大中详符四年(1011)真宗赵恒御制御书并篆额的。 碑文冗长,共1365字,内容是真宗记其继先代帝王“祀郊封禅”之先例,略述应汾阴吏士绅民之吁请,亲率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进行一番整修,使庙貌一新的活动。 文中盛赞“二圣”(即宋太祖赵匡凰、宋太宗赵炅)的功德,将二圣配飧于后土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由于此碑是御制御书,故又称“萧墙碑”,要求臣民对碑要像对皇帝一样尊敬。从宋真宗至今已近千年,这。 3.白兰地的历史 白兰地是外来语,它是英文“Brandy”的音译。 白兰地之前身源自白葡萄酒。在十八世纪,法国的查伦泰因为地理环境极为优越,成为酒的著名出口地,可是由于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低,经受不住长途运输,往往会变质,所以法国人就想出了双蒸之法,提高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以便运输,这就是最早的白兰地,即发酵过的葡萄汁液,经过两次蒸馏而成的美酒。 最初的白兰地是全无颜色,透明清澈、仿如清水的。那么,白兰地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诱人的琥珀色呢?这里面有一个古老而又有趣的故事。 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的一场战争。 由于战乱,人们无心品酒,销量顿时大跌。 有位精明的制酒商,为使已生产出的白兰地免遇战火,便把大量白兰地装入橡木桶之中,偷偷藏于家中地窖。15年之后,战争结束了,这位制酒商重返家园,到地窖里打开橡木桶一看,奇迹发生了!木桶里的酒,由于在橡木桶中长期浸泡,全部变成了晶莹闪亮的琥珀色。 由于橡木香味的渗透,酒味变得异香迷人。这位制酒商试着把这种白兰地拿到市上销售,果然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 从此,用橡木桶窖藏白兰地的方式,便约定俗成地成为酿制白兰地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制酒商的这一偶然发现,对于白兰地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制酒商没有留下姓名,但那香气扑鼻、琥珀色的纯正白兰地,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在中国,我们说到白兰地,则不能不提张裕公司,因为张裕的金奖白兰地被一致公认为中国最早、最好的白兰地。 4.谁知道芝华士酒的历史 芝华士 1801年成立于苏格兰阿柏丁的芝华士公司,是全世界最早生产调和威士忌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威士忌生产商,同时也是威士忌三重调和的创造者。 出于对威士忌事业的无比沉醉,芝华士兄弟遍访欧美大陆,成为最早发现威士忌酿制秘密的先驱。 创始人James Chivas坚持认为保持品牌口味的一贯性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并开始创造有一贯质量保证的调和型威士忌。 就这样,其品牌“芝华士”诞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享誉世界的芝华士威士忌是最具声望的苏格兰高级威士忌。 创始人詹姆斯u2022芝华士和约翰u2022芝华士兄弟开当时调配艺术风气之先,创造出芝华士这一代表了醇和、独特、出众的威士忌品牌。芝华士18年威士忌秉承其优秀传统,以卓越的品质来充分展现芝华士佳酿的崇高声望与地位。 为了彰显其非凡品质,每一瓶芝华士18年苏格兰威士忌上都拥有缔造者Colin Scott的金色署名,见证着这一款至为醇厚、尊贵而典雅的苏格兰威士忌。 由芝华士首席调酒师Colin Scott缔造的芝华士18年苏格兰威士忌被认为融合了所有芝华士的精髓——醇和细腻,风格独特,卓然出众。 首席调酒师亲自甄选出多种苏格兰品质最出色的18年威士忌调配而成的这一款芝华士佳酿,以尊贵的品质赋予人们纯粹而奢华的威士忌享受。 谈及芝华士18年苏格兰威士忌,缔造者Colin Scott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每一种用于调配的威士忌都经过千斟万选的芝华士18年,体现了芝华士和我本人对于醇厚完美的苏格兰威士忌的执著和梦想,因此我在为每一瓶芝华士18年署名见证时都深感荣幸和骄傲。 ” 每一桶苏格兰威士忌都是从保存了至少18年的威士忌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还包括一些已经很稀有的威士忌。因此CHIVAS REGAL 18年佳酿不是每年都可以酿造的。 每瓶的瓶身上都标有特殊的系列编号。这就意味着每瓶酒都可以查出它的调制方法,装桶的年份,蒸馏的时间。 颜色:饱满的琥珀色 气味:混合着柔软甜味的花香盒淡淡烟草味的醇厚,浓厚的果香 口味:醇和果香和柔软果核香,伴随文化的清甜烟草味 回味:浓郁,醇正,绵长 产地:苏格兰加拿大美国 度数;40 ---43饮法:1、直接饮用芝华士或者兑一点 水带出芝华士更浓郁的味道和香气。 2、芝华士曼哈顿——在玻璃杯内放入冰块,分别注入芝华士、干马天尼酒和甜马天尼酒。 充分混合后倒入另一个冰冻玻璃杯内。切一片橙子皮在火上烤一下,待散出香味后放入酒中,无论是从色调还是口味上,都能让你随时体会到曼哈顿的绚丽夜色。 3、芝华士碎冰——适量的芝华士,柠檬汁,糖水,苹果汁,薄荷叶和姜汁啤酒。所有配方一起在波士杯中摇匀(除了姜汁啤酒),滤冰倒入加有碎冰的杯子里,上面注入姜汁啤酒,薄荷叶做为装饰。 4、芝华士冰冻——适量的芝华士,干姜水,清柠。 加入冰块的杯子里注入芝华士,上面倒入干姜水最后加入清柠做为装饰和调味。 5、芝华士薄雾——适量的芝华士,碎冰、鲜橙汁。在装有碎冰的杯子中注入芝华士,加入鲜橙汁(需用新鲜橙挤榨),橙皮做装饰。 6、芝华士古典——安格斯特拉苦酒,白糖,苏打水。 安格斯特拉酒浸透白糖,注入芝华士。 7、完美品尝——适量的芝华士,半杯冰块。这是适合任何时候饮用的最为经典的方法。 当舌尖被芝华士的醇美感觉和冰块的丝丝凉意包围的时候,这份享受可称为极致。 8、芝华士皇室——适量的芝华士,苹果酒,干姜水,青苹果片,碎冰。 在香槟杯内加入半杯碎冰,并注入芝华士和苹果酒(可以纯苹果汁代替),再以干姜汁添满杯子,加青苹果片点缀即可。 9、芝华士高地宝石——50ml芝华士,10ml坎布酒,5ml橙味甜酒,滴入橙味苦艾酒。 加冰在波士杯搅匀后滤冰倒入冰冻的马天尼杯中,装饰物黑莓。 (年度国际鸡尾酒大赛金奖) 10、芝华士农药——适量的芝华士,绿(红)茶,碎冰!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百二十七。 5.屈臣氏总部在什么地方 一百多年前,屈臣氏在华南地区的广东省成立,早年的屈臣氏称为屈臣氏大药房,以为贫苦大众施著称。一八四一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屈臣氏大药房南迁,从此与香港同步成长,南迁后屈成氏迅速做多元化发展,开始生产汔水和药品并拓展零售业务。 踏入七十年代,和记黄埔与屈臣氏的关系日趋密切,最后和记黄埔在一九八一年完成收购屈臣氏下业务。屈臣氏集团系和记黄埔集团之分支,旗下拥有屈臣氏个商店、百佳超级市场、丰泽电器、冰淇淋、蒸馏水、饮料等制造业及卫星资讯服务,系颇具历史且以品质著名的集团。屈臣氏集团一惯重视品质,致力为亚洲区各地提供优质店铺和购物设施,以及种类丰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从而改变了香港及亚洲区零售及用品制造业的面貌。

芝华士18年的历史

古苏格兰部落时期。那时,生活很粗陋,威士忌酒也较粗劣,是一种烈酒,人们往往一饮而尽。在恶劣的环境下,各个家庭的人们联合了起来,部落形成了。私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共有感。那威士忌的角色是什么呢?对早期的部落而言,威士忌就象征着生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盖尔语中它被称为“生命之水”。每天晚上,部落的成员们都会拿着威士忌对着天空祝酒,祈祷次日能继续生存。“生命”,他们这样喊道,而威士忌则在他们体内燃烧,仿佛为他们不息的生命而庆祝。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搭配不当。“浓厚的”不能修饰“历史品位”。C语序不当。“不仅”“也”后面的内容应调换顺序。D中途易辙。所以选B。

被过度高估的明末名将,自身实力非常有限,在历史上争议非常大

每个王朝在前期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各个领域方面,都是非常强大。可是到了王朝末年,衰落的不成样子。明朝也是一样,一部分学者认为明朝末年的袁崇焕是明末长城。 正是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加速了王朝衰亡的命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跟后金的几番较量中,袁都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可他本人也有极大的缺陷,明朝末年同时期并不缺乏像袁崇焕这样的名将。明朝之所以灭亡,跟皇帝,所处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1:很多人把袁崇焕吹捧到了天上,之前一度认为他很厉害,实际上宁远大捷等都是局部胜利 我之前对袁崇焕这个人物一知半解,可能也是由于金庸先生写的碧血剑所影响,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跟袁崇焕被杀息息相关。实际上断然不是如此,就拿最典型的宁远大捷举例子。 宁远城中一万残兵败将,对方六万大军气势汹汹。袁是典型的守城名将,跟唐朝中期的张巡大致相当。 甚至有人认为袁崇焕能够和岳飞相提并论,更是在胡扯。有关史料记载,宁远大捷后金一方的损失不过区区几百人。明朝虽然取得了宁远大捷,可是觉华岛几千官兵集体战死,对明朝而言损失更大。 2:明朝末年的名将有很多,不单单只有袁崇焕,他的老师孙承宗更胜一筹 很多人认为袁崇焕无所不能,他是那个时代的绝对王者。 这种说辞更是非常不合理,那个时代能力各方面比袁厉害的多太多。 别的不说,单单是提拔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就已经非常厉害。明朝在对待辽东战事方面,一度换了好几任辽东经略。第一任杨镐导致萨尔浒之败,最后被杀;第二任袁应泰不敢和后金交战,最后自杀谢罪;第三任熊廷弼,是个比较有才能的人,最后被奸臣迫害致死;第四任孙承宗,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有他的存在,导致后金数年间不敢侵扰中原。 3:袁崇焕被杀的原因有很多,最核心的两点就是斩杀毛文龙,贩卖后金粮草 袁崇焕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也是个忠臣。在国家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斩杀毛文龙,原本是浙江人。 一次偶然机会上了皮岛,也就是东江和辽东对后金形成夹击之势。 毛文龙被杀后,后金得到了消息,才有了皇太极带着十万大军进攻北京城的举动。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统帅,他没有考虑到杀害毛文龙的不良后果;再一个就是贩卖后金的粮草,当时蒙古地区闹灾荒。袁考虑到和蒙古结盟的好处,没有想到此时蒙古已经被后金收服。 1:万历时代出现 社会 转型,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膨胀带来的不良恶果 清朝人说明朝实亡于万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占主要责任。首先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刚开始的时候励精图治,采用张居正改革,国力蒸蒸日上,史称“万历中兴”。 早在万历之前隆庆生活的那个时代,彻底解决了蒙古边患问题,才有了后面的隆庆开关。外国来到明朝友好通商, 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萌芽,更准确一点叫做 社会 转型。 经济膨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很明显,首先皇帝不理朝政,逐渐形成了党争的局面;再一个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一些奸商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在一些鸡中注水,江南地主宁愿当守财奴,也不愿意帮助国家。 2:天启皇帝不理朝政,虽然有一定的手段,短短七年魏忠贤专政有一定负面影响 万历之后的皇帝是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短短一月驾崩。他的儿子天启皇帝继位,这个人在位短短七年。 任用魏忠贤专政,阉党兴起那么东林党就被打压下去。当中许多东林党人士遭到迫害,最著名的比如左光斗,杨链等。 这个好处在于朝中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局面,才有了边关的宁远大捷等。这样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全国各地知道魏忠贤九千岁的大名,许多人不顾农民起义的不利局面。也要贪污钱财孝敬魏忠贤,崇祯上台之后立马铲除了魏忠贤。 3:崇祯皇帝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绝对不是昏君,勤政程度不下于明朝二祖 很多人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归根到崇祯皇帝身上,身为亡国之君,他也曾经励精图治。和别的亡国之君不同,因此有人说崇祯非亡国之君,当属亡国之君。 明朝毕竟在他手上灭亡,其实他手底下也有无数次跟清军农民军议和的机会。好几次快要歼灭农民军的时候,往往清军到来打乱了这一部署。 一直低估了农民军真正的实力,再一个就是崇祯后期的瘟疫。许多学者认为明朝军队之所以抵挡不住八旗铁骑进攻,瘟疫导致情有可原。他的勤政程度方面仅次于朱元璋朱棣父子,没有他们的雄才大略。

张婉心历史有这个人吗?

没有这个人虚构的。陈都灵。陈都灵,1993年10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在电视剧《大决战》中饰演张婉心。代表作品有左耳、求婚大作战、双生、七月与安生、推理笔记、破梦游戏等。演艺经历:2013年,陈都灵因获得Facejoking“女神排行榜”冠军而获得关注。2015年,其主演的电影处女作《左耳》上映,她也因此获得第24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新人女演员提名。此后,陈都灵还相继主演了悬疑片《双生》、科幻动作冒险片《破梦游戏》、爱情剧《求婚大作战》等影视作品。2018年,她在现代剧《七月与安生》中饰演了女主角之一的七月。2021年5月25日,参演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开播。

历史上琉球群岛属于哪个国家

历史上,琉球群岛曾长期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距中国沿海的上海、宁波、温州约700多公里。1871年前有琉球国,琉球国疆域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琉球群岛由日本管辖,二战以后部分地区行政权仍由美国行使。 1947年4月,联合国《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1970年,美日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施政权转给日本。1972年5月15日到至今,日本重新恢复对琉球群岛的行使行政管理权。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南北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呈东北西南向,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大岛诸岛、冲绳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共有60余个有名称有人居住的岛屿和400多个无名小岛 。

冲绳岛的琉球群岛历史

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从此琉球为中国的藩属。1390年起,琉球诸离岛部落酋长入贡中山。1392年----明太祖有见于琉球对于来华使节海上航行的困难,特赐闽人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三 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这一点是后来促进琉球对海外贸易的关键。闽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航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可知他们不仅是善于操舟者,且担任通译和其他与朝贡有关的事务。他们在琉球定居以后,便成为代表明王朝长期协助琉球,增进中原王朝和琉球关系的一群优秀人员。他们子孙繁衍,为琉球人尽过许多劳积。1406年,尚巴志发兵起义,中山王国灭亡;此后,尚巴志陆续灭山北、山南;明赐姓尚,琉球国第一尚氏王朝建立。自志鲁布里之乱起,第一尚氏王朝频发内乱,尚德王时期,金丸被群臣拥立为君,改名“尚圆”,1469年,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建立。尚真王时期,南征八重山、与那国等岛;尚清王时期,攻占奄美群岛;“三省三十六岛”局面形成。1416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每一代国王都需要由明王朝政府册封任命。明王朝不干预琉球王国内部事务。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尚丹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国王依然由中央政府册封。1400年~155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内地、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15世纪~16世纪,高丽和九州海盗骚扰日本本土沿海和琉球沿海。1609年,日本萨摩藩在德川幕府的许可下,入侵琉球;尚宁王被掳至日本被迫签订《掟十五条》:琉球国向萨摩藩称臣,割奄美群岛予萨摩。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 ,长崎代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村山等安奉德川家康之命,由他的儿子村山秋安率船十三艘,动员二、三千人侵略台湾,这是日本首次大规模的对台用兵。但是,他的行动被琉球王尚宁侦知,特别派遣通事蔡廛前赴明廷报告。《明实录》说:“琉球国王中山尚甯遣蔡廛来言,迩间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恐其流突中国,危害闽海,故特移谘奏报”。(鸡笼山指现在的台湾省基隆市)。1654年,琉球王和中国建立关系,中国遣使到琉球进行册封,当时的大清顺治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Matthew C. Perry(佩里)的舰队到达琉球。1854年7月11日,Perry与日本谈判结束后,赶回琉球与琉球王国政府谈判,最后以琉、英两种文字正式签订条约开放那霸港口。1866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1871年11月,牡丹社事件。一艘琉球渔船遇飓风,飘到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方,一些水手因同台湾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其余由清政府送回琉球。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从此收复琉球。并拖延与中国谈判“附属国”问题。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藉口,声称“杀害琉球人就是杀日本人”,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日军武力占领琉球群岛,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日本明治年号。虽然先前大清在琉球主权问题上始终坚持其为中国附属国,但李鸿章还是签了字。1875年7月24日,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贡。1879年4月4日,日本强迫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把琉球改为冲绳县。并开始实行残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1879年(明治12年),日本天皇政府推行“废藩置县”,在琉球强行推行“琉球处分”,把琉球一分为二:北为日本领土,改为“冲绳县”,南为满清领土,并企图硬逼中国承认。当时琉球王尚泰曾派使臣向清国乞援[5]。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冲绳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冲绳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由于清廷部分大臣的坚持和琉球人的请求,清廷最终未与日本签订此条约,即未承认日本拥有琉球的主权。1880年9月迫于日本的压力,按日本的二分法(而非清廷的三分法)草签分界条约,包括宫古、石横、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属于中国。虽然清庭草签了条约,但迫于日本的威严和对日本的恐惧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南琉球。1882年,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与满清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1898年,日本政府征召琉球人服兵役。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1916年,在日本政府的压力下,全冲绳教师大会要求禁止在学校说琉球语。1943年,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约定由美中共同托管琉球群岛,由于中国受内战的影响,因而此事多为美国主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进攻冲绳本岛,在冲绳岛战役后期,日军指挥官牛岛满执行日本政府下达的所谓“玉碎令”,要当地驻军杀光琉球人,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军登上琉球前日军共屠杀琉球民众26万余人,屠杀规模之大,次于南京大屠杀。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1951年,日美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签定《旧金山和约》,确认日本拥有琉球群岛的主权,但是继续由美国执行施政权。1971年,美日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的“施政权”给日本。1972年,美国向日本移交琉球群岛的施政权,冲绳县成立。1995年,冲绳人为抗议女童遭到美国驻军士兵轮奸,冲绳曾举行过一次有约8.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反美游行示威集会,要求美军撤出冲绳。2000年,八大工业国组织高峰会在冲绳名护市举行。2013年5月4日,中国外交部旗下刊物“世界知识”发表专文,根据日本并吞琉球(冲绳)事实,以及1971年“日美冲绳协议”内容,认定日本没有琉球的主权。

关于中国版图的问题,搜不出个所以然请教历史地理高人

  当今世界上那一个国家丢失土地最多?中国!  没那一个国家有中国丢失603.46万(钓鱼岛、南中国海及其附属岛屿还未计上)平方公里那么多的土地,而这603.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17世纪未以来才丢失的,只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三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国人做了什么?使我们丧失了超过目前领土一半的土地?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为了子子孙孙不忘记国耻,为了我中华民族不被外来势力欺侮、领土不再被人割让,请你,请我,请每一位守土的军人,请每一位地耕的农民,请每一位走进车间的工人,请每一位深夜伏案的学者,请每一位商人,请每一位学生,请每一位海外同胞,请所有的中国人,永远牢牢记着别国侵占我领土的面积!  一、俄罗斯侵占我国领土444万平方公里,其中:  1. 1689年(康熙二十七年),通过尼布楚条约侵占外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  2、 1727年(雍正五年),通过逼迫清政府签定恰克图条约,无理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3、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 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5、 1840年(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  6、 1858年(咸丰八年),俄国逼迫清政府签定瑷珲条约,侵吞我国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  7、 1860年(咸丰十年),通过北京条约,侵占我国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8、1861年(同治三年)后,俄国逼迫清政府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霸占中国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9、 1868年(同治七年),约100万平方公里的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沙俄侵并。  10、 1876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的[浩罕国],约35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吞并。  11、 1881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2万平方公里国土,在伊犁条约中丧失。  12、 1883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帝逼迫的[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占去。  14、 1921年(民国十年),苏俄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二、被日本占去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的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呈东北-西南向。琉球群岛从北到南,包括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 统称“萨南属鹿儿岛县),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统称“琉球诸岛”,属冲绳县)。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 历史上的琉球王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隋书》中即有《琉求传》。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东汉u2022王逸《楚辞章句》曰:“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而唐u2022李善《文选注》引《说文》则曰:“虬,龙无角者。”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此后,《元史》又写作“瑠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总之都是谐音。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1654年----琉球王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国的厚道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当时的大清顺治皇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二年进贡一次。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贡。  1879年4月4日----日本强迫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把琉球改为冲绳县。并开始实行残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  1880年9月迫于日本的压力,按日本的二分法(而非清廷的三分法)草签分界条约,包括宫古、石横、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属于中国。但清庭拒不签此约,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拥有南琉球的主权,而且仍然拥有琉球北部的主权----此后,日本干脆装聋作哑,即不再提归还先岛群岛,也不再提条约签署一事,继续窃居着中国领土至今……  三、被印度占去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  自吐蕃以来,历经元、明、清、民国,藏南一直在中国的管辖之下。现在的“藏南”一词的政治、地理含义,是指中印边界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度占领区7万平方公里(历史上为9万多平方公里,属于云南西部的那一块1960年中缅边界签约时已划归缅甸,成为印缅之间的争议)。  1914年,英国人麦克马洪偷偷划出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但是,印度政府于1950年——1953年据此派兵侵占了这块中国领土。  1962年中国军队打了一场边界自卫反击战,收复了中印传统边界以北的中国领土。随后,在印度未作任何承诺的情况下,中国单方面后撤至“麦线”以北的20公里处,并且送还武器和战俘,表明了中国军队是仁义之师,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解决边界的诚意。但是,事与愿违。印度人并未受感动,随后两年卷土重来,再一次占领了“麦线”以南地区。  1986年,印度在“麦线”以南设立了“中央直辖区”,并开始大量移民。  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在这块中国领土上设立了“阿鲁纳恰尔邦”。  四、在沙俄、苏联的操纵下,失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  五、被越南占去南中国海大小鸟屿29个。  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到现在中国还未实际控制。  网址:http://bbs.yinsha.com/show_alltopic.php?gid=61&bid=2009050420592584

请问琉球群岛的面积及民族历史

琉球群岛,日语作Ryukyu-Shoto,亦称南西诸岛(Nansei-Shoto, 日语作Nansei-Shoto)。也叫琉球冲绳(Ryukyuan Okinawa),自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往西南延伸约1,100公里(700哩)到台湾东北,是东海(西)与菲律宾海(东)的分界线。陆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1,193平方哩),包括大小岛屿55个,分为3个较大岛群:北部为奄美岛链,中部为冲绳诸岛,南部为先岛诸岛。 历史概况 琉球国 琉球群岛上过去存在着琉球国,就在一百年前这个王国还有着自己的语言。中国明朝时曾封琉球岛统治者为琉球王。因着水路之便,是邻近国家的贸易枢纽。1609年遭日本侵略,1693年,萨摩藩逼迫割让北部的奄美群岛给予日本,从此日本展开了逐步吞并琉球国的计划。明治维新之后的1879年,琉球国被并入日本版图,同年设冲绳县。1945年日本战败,《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琉球主权重归中国。但当时鉴于国共内战无暇顾及琉球,由美国暂行托管。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台的管理权转给日本,这是非法的。琉球主权仍属于中国。 琉球群岛大事年表 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从此琉球成为我国的藩属。 琉球古地图 1392年----明太祖有见于琉球对于来华使节海上航行的困难,特赐闽人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三 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这一点是后来促进琉球对海外贸易的关键。闽人三十六姓中包括‘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朝贡之司;习航海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可知他们不仅是善于操舟者,且担任通译和其他与朝贡有关的事务。他们在琉球定居以后, 1416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每一代国王都需要由明王朝政府册封任命。明王朝不干预琉球王国内部事务。 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尚丹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国王依然由中央政府册封。 1400年~155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内地、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德川家康继承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他派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率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虏琉球王,派兵监督琉球内政四十五年。 1616年( 万历四十四年) ----长崎代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村山等安奉德川家康之命,由他的儿子村山秋安率船十三艘,动员二、三千人侵略台湾,这是日本首次大规模的对台用兵。但是,他的行动被琉球王尚宁侦知,特别派遣通事蔡廛前赴明廷报告。《明实录》说:“琉球国王中山尚宁遣蔡廛来言,迩间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恐其流突中国,危害闽海,故特移谘奏报”,可见琉球国王仍然效忠于中央政府。(鸡笼山指现在的台湾省基隆市)。 1632年,琉球在被萨摩所占岛屿建立馆舍,两国同时派官员管理来往贸易和收税。此后琉球王国沦为萨摩藩的魁儡政权。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请求册封。清顺治帝封尚质王为琉球王,琉球成为清王朝的藩属,但实际上琉球国是同时向表面上的清朝与实质的萨摩藩称臣,与清朝官方的朝贡贸易收入再被实际宗主萨摩藩剥削一次,该藩也是幕府宣布锁国以后,唯一能以此变相方式获得国际贸易收入的私藩,萨摩藩在两百年后的幕末时代能够有足够的资本成为倒幕运动主力进而成为维新政府的主事者之一,有人认为与此不无关联。 1693年,萨摩藩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 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Matthew C. Perry(佩里)的舰队到达琉球。 1854年3月----Perry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Perry误以为琉球是日本的领土,所以要求日本开放包括琉球那霸在内的五个港口,日本的谈判代表向Perry承认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本天皇和政府无权决定它的港口开放权。7月11日,Perry与小日本谈判结束后,赶回琉球与琉球王国政府谈判,最后以中、英两种文字正式签订条约开放那霸港口。 1866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 1871年11月----牡丹社事件。一艘琉球渔船遇飓风,飘到台湾南部高山族聚居的牡丹社地方,一些水手因同台湾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其余由清政府送回琉球。 1872年----日本公然单方面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破坏了自1372年起中国为琉球王国的宗主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并拖延与中国谈判琉球问题。 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藉口,荒诞地声称“杀害琉球人就是杀日本人”,出兵侵略我国台湾。 1875年,日军武力占领琉球群岛,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日本明治年号。虽然大清软弱无能,但在琉球主权问题上始终坚持其为中国所有,没有让步。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中央政府朝贡。 1879年4月4日----日本强迫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把琉球改为冲绳县。并开始实行残暴的同化、奴化和殖民政策。 1879年----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清廷方面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 挨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岛作为日本领土;而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 2 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在谈判中没有包括钓鱼岛,可见钓鱼岛在琉球群岛以外),中方未同意。 1880年9月迫于日本的压力,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签分界条约,包括宫古、石横、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属于中国。但清庭拒不签此约,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拥有南琉球的主权,而且仍然拥有琉球北部的主权----此后,日本干脆装聋作哑,即不再提归还先岛群岛,也不再提条约签署一事,在琉球国灭亡之后,继续拖延此领土纠纷至今。 1882年----Shinichiro Takezoe(日本人名)在天津作为领事就职后,与清政府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 琉球风光 协定。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作为战败国割让台湾、辽东,在琉球群岛问题就更没有发言权。从此我国对琉球群岛也拥有部分领土的主权这一事实开始被人遗忘。 1898年----日本强迫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1945年----二次大战后期,美国进攻琉球本岛,日本兵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干脆被打死以减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压力,又或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战争使琉球人口减少四分之一。 1945~1972年----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实行异化政策. 1947年4月----联合国《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属于中国的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 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拿中国的领土作交易,私相授受,把琉球连同钓鱼台的“施政权”转给日本。但这遭到土地的主人琉球人的群起反对,他们“聚哭于闹市”. 1972年5月15日~至今----日本重新恢复对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继续实行同化政策。琉球群岛现在仍然是日本中最落后的地方,可见日本仍然视琉球人为异己。 希望对你有帮助记得采纳啊

那个历史上的介错真的能一刀砍下人的脑袋么

不一定。如果介错人没有吃准部位,砍几次也不一定能成功。比如1970年文学家三岛由纪夫切腹时,盾会成员之一的森田必胜用名刀“关孙六”为三岛进行介错,但连砍数次都未能砍下他的头颅,三岛由纪夫难忍痛楚,试图咬舌自尽。第四次介错改由学习过居合道的盾会成员古贺浩靖执行,终于成功。

国际米兰是历史上第几个欧洲三冠王?

国际米兰是历史上第几个欧洲三冠王? 欧洲第6个。 三冠王是指一支球队在一个赛季夺得本国顶级联赛冠军、国内最高水平杯赛冠军和本大洲最高级别洲际联赛冠军。因为欧洲足球整体世界第一,所以更引人关注。欧洲足坛各国联赛职业化以来,只有七支俱乐部球队曾经共计八次问鼎此项殊荣。 一、1967年的凯尔特人 1967年,欧洲冠军杯决赛中以2比1击败国际米兰之后,苏格兰的凯尔特人队成为历史上首支问鼎 “三冠王”的俱乐部球队。同年,他们还获得了苏格兰联赛杯冠军,是迄今唯一一支包揽四项冠军的英国“三冠王”球队。(注:苏格兰国内有三项冠军可以争取,分别是联赛,苏格兰足总杯和苏格兰联赛杯,加上欧洲冠军杯,所以他们夺得了四项冠军) 二、1972年的阿贾克斯 1972年,来自荷兰的阿贾克斯,同样是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中同国际米兰队进行角逐,克鲁伊夫上演的梅开二度在帮助本队以2比0力克对手的同时,也成就了其历史上最辉煌的 “三冠王”(联赛,荷兰杯,欧洲冠军杯)。 三、1988年的埃因霍温 1988年,继阿贾克斯之后,同样来自荷兰的埃因霍温是历史上第3支勇夺“三冠王”(联赛,荷兰杯,欧洲冠军杯)的球队。埃因霍温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中凭借加时赛后的点球决战6:5击败了葡萄牙的本菲卡,继夺得联赛和荷兰杯赛双料冠军后,再度在欧洲赛场称雄。 四、1999年的曼联 1999年,来自英格兰的曼联,凭借著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在补时阶段3分钟内的两个进球2:1逆转拜仁慕尼黑夺得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加上先前的英超冠军以及英格兰足总杯冠军成为英格兰足球历史上第一支获得“三冠王”(英超,英格兰足总杯,欧洲冠军杯)荣誉的球队。 五、2009年的巴塞罗那 2009年,初次执教的“国王”瓜迪奥拉便率领巴塞罗那队奇迹般地夺取了“三冠王”。在夺取西班牙甲级联赛冠军和西班牙国王杯冠军后,他们又在欧洲冠军联赛的决赛上以2:0击败了卫冕冠军曼联队,成为西班牙足球历史上的第一支“三冠王”球队。他们在之后的欧洲超级杯,西班牙超级杯,世俱杯中也获得冠军,成就了世界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六冠王”霸业。 2015年6月7日凌晨,巴塞罗那队3:1战胜尤文图斯,继2008-09赛季后再夺三冠王,也是第8支三冠王球队和首支两夺三冠王的球队。 六、2010年的国际米兰 2010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马德里伯纳乌球场展开,比赛双方是国际米兰(意甲,义大利杯)和拜仁慕尼黑(德甲,德国杯)。此前两支球队都已经夺得国内联赛和杯赛的冠军,所以这场比赛注定会造就另一支“三冠王”球队。最终国际米兰凭借前锋米利托在比赛的第35和70分钟的两个进球,以2比0的比分击败拜仁慕尼黑,成为义大利足球历史上第一支获得“三冠王”(意甲,义大利杯,欧洲冠军杯)荣誉的球队。随后,国际米兰在之后的义大利超级杯,世俱杯中也获得冠军,同赛季击败德甲、英超、西甲三大联赛冠军,成就了世界足球史的“五冠王”霸业。 七、2013年的拜仁慕尼黑 2013年5月25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新温布利球场展开,比赛双方是德甲国家德比多特蒙德和拜仁慕尼黑。此前拜仁已经创造历史,创纪录地提前6轮夺得德甲联赛冠军。所以这场决赛拜仁为冲击第二冠而战,最终拜仁慕尼黑凭借前锋罗本一个助攻和绝杀2比1击败多特蒙德夺冠。最后又在6月1日的德国杯决赛上在柏林奥林匹克竞技场拜仁慕尼黑3比2击败斯图加特夺冠成为德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支获得“三冠王”(德甲,欧洲冠军杯,德国杯)荣誉的球队。拜仁慕尼黑在之后的欧洲超级杯、世俱杯中也获得冠军,成就了“五冠王”霸业。 八、2015年的巴塞罗那 2015年6月7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打响,比赛双方是意甲冠军、义大利杯冠军尤文图斯和西甲冠军、国王杯冠军巴塞罗那,双方均有机会问鼎本赛季三冠王。最终巴塞罗那凭借拉基蒂奇、苏亚雷斯和内马尔的进球,3:1击败尤文图斯,荣获本赛季三冠王的至高荣誉。巴塞罗那十年内四夺欧冠冠军,也是历史上首支第二度加冕三冠王的球队。 国际米兰是欧洲第几支“三冠王”球队 国际米兰是欧洲第几支“三冠王”球队: 6 国际米兰,三冠王? 不解释 出于好心,作为一个内拉阻里,我还是好心地告诉你,国际米兰利用米利托的两粒进球赢了拜仁慕尼黑队,并且都是利用拜仁的后防漏洞。= = 我熬夜看球容易吗我 欧洲足球历史上第一支三冠王球队是哪一支 1961年——本菲卡 欧洲冠军杯冠军、葡萄牙甲级联赛冠军、葡萄牙杯赛冠军  这是欧洲足球历史上第一支能够捧起欧洲冠军杯且能获得其他两项冠军桂冠的球队。在1961年,本菲卡成为第一支打破皇马垄断冠军杯的球队,并在1962年成功卫冕。而这支球队在1961年还获得了本国国内顶级联赛以及杯赛冠军的殊荣。此前的欧洲已经是皇马的冠军杯五连冠,这支球队在欧洲的崛起,也为今后欧洲豪强格局的时代埋下了伏笔。而有意思的是,此前五连冠的皇马,至今还没能又在夺取冠军杯的情况下,获得另两项冠军的记录。 1967年——凯尔特人 欧洲冠军杯冠军、苏格兰联赛冠军、苏格兰足总杯冠军  凯尔特人,这支来自苏超的劲旅虽然在欧洲赛场已经雄风不再,但这支拥有辉煌灿烂历史的球队已经在世界足球的漫长画卷中写下浓重一笔,他们是史上苏格兰第一支三冠王的球队,这是其他豪门所无法比拟的。1967年的凯尔特人所向披靡,在将苏格兰联赛冠军奖杯、苏格兰杯收入囊中之后,5月25日凯尔特人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国家运动场以2比1击败国际米兰,为来自英伦三岛的球队首夺欧洲冠军杯,十一名队员被称为里斯本雄狮,凯尔特人公园球场的东看台也以此命名,来纪念这些创造历史的伟大英雄。 1972年——阿贾克斯 欧洲冠军杯冠军、荷甲联赛冠军、荷兰杯冠军 上世纪70年代荷兰掀起了全攻全守的足球狂潮,这给荷兰足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荷兰足球的代表阿贾克斯自然更是推崇备至。1972年,全攻全守的他们一举拿下冠军杯、联赛冠军和荷兰足协杯三项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冠王,在发展全攻全守足球的同时,也把俱乐部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72年5月31日,鹿特丹费耶诺德球场,阿贾克斯迎战国际米兰,阿贾克斯的阵容直到现在看上去还是那么震撼: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克罗尔、穆赫伦、阿里汉等等,凭借克鲁伊夫下半场的两个进球,阿贾克斯在本土2比0击败国际米兰。 1983年——利物浦 欧洲冠军杯冠军、英甲联赛冠军、联赛杯冠军 1983年,利物浦告别了佩斯利时代,继续向前迈进。在主教练法甘的带领下,他们延续著辉煌。利物浦夺取了联赛、联赛杯的冠军,并在义大利击败了罗马,再次称雄欧洲冠军杯。此时的利物浦令所有对手畏惧,10年里7夺英联赛冠军、4捧欧洲冠军杯,红军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但是,1985年5月的一场祸事却让这一切戛然而止,利物浦的灾难性转折突然到来,这就是海瑟尔惨案。好在2005年,利物浦在20多年后又一次回到了欧洲之巅,贝尼特斯和他的神奇之师向全欧洲宣告了他们的回归。 1988年——埃因霍温 欧洲冠军杯冠军杯、荷甲联赛冠军、荷兰足协杯冠军 在夺得1988年冠军杯后,埃因霍温成为了荷甲历史上第二支获得三冠王的球队,当年一举拿下联赛、国内杯赛和欧冠三座冠军奖杯。带队创造奇迹的正是如今依然活跃在世界足坛的“神奇教练”希丁克,在国内比赛中,埃因霍温一共117次洞穿对手的球门,展现出令人惊骇的强大的攻击力。在欧冠决赛中他们展现了自己坚强的意志,120分钟打平之后,在点球大战中击败本菲卡。自这之后,埃因霍为正式迈入欧洲豪门的行列。 1999年——曼联 欧洲冠军杯冠军、英超冠军、足总杯冠军  一提到三冠王,球迷一定最多想起1999年的曼联,这是上世纪最后一次三冠王,也是欧冠改制后第一次三冠王。当时正处于巅峰的红魔在国内联赛所向无敌,垂手拿下联赛冠军和足总杯冠军。在欧冠决赛诺坎普一战中受到拜仁的强力阻击,在全场比赛进行到90分钟时依然是0:1落后,伤停补时阶段逆转拜仁,三分钟进两球,成为足坛历史上经典中的经典。而当时同曼联一起创造历史创造奇迹的舒梅切尔、斯塔姆、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约克、索尔斯克亚等等,已经同曼联一起,成为了一段传奇。 2003年——波尔图 欧洲联盟杯冠军、葡超冠军、葡萄牙杯赛冠军  2004年,穆里尼奥的波尔图一黑到底,淘汰了多个欧洲豪门,最终获得了冠军杯和联赛双冠。但这并不很第一次他们让人惊讶。因为在之前一年,波尔图就曾夺下国内联赛、杯赛以及联盟杯的三个奖杯,与以上的球队相比,这也是另一重概念的“三冠王”。 这是波尔图继1987年,再次获得了欧战奖杯。在2004年夺下欧冠后,欧洲豪门纷纷来哄抢人才,结果不仅当家球星德科被巴萨挖走、卡瓦略、费雷拉等被切尔西挖走,就连主教练穆里尼奥最终也远走切尔西。不过这支球队今年在欧冠中表现不俗,在客场2比2逼平了红魔曼联,来年再上演一次欧陆的黑马传奇也未必不可能。 2009年,巴萨。 欧洲俱乐部历史上有几个三冠王 1967年:苏格兰凯尔特人队 约克·斯特恩 1972年:荷兰阿贾克斯队 科瓦奇 1988年:荷兰埃因霍温队 胡斯·希丁克 1999年:英格兰曼联队 弗格森 2009年:巴萨 瓜迪奥拉 国米是第六个! 普什卡斯2次,迪斯蒂法诺 1次 普拉蒂1次 今天是历史上第几个国际蛋炒饭日? 刚好六十周年,从50年开始,51年算第一年。。。 这里有贴吧几年视讯:tieba.baidu./p/1297028088 国际米兰三冠王是那一年? 就是今年 历史上欧洲足球三冠王最多的是国米吗 都只有一次1967年:苏格兰凯尔特人队 1972年:荷兰阿贾克斯队 1988年:荷兰埃因霍温队 1999年:英格兰曼联队 2009年:西班牙巴赛罗纳队2010年:国际米兰队 这里所说的三冠王是指本国联赛冠军 冠军杯冠军和本国重要的杯比 历史只有6个球队获得过三冠王 1967年——凯尔特人 1972年——阿贾克斯 1988年——埃因霍温 1999年——曼联 2009年——巴塞罗那 2010年——国际米兰

请问世界足坛历史四大王朝是哪几个俱乐部创造的?

皇马 米兰 巴萨 曼联

中超发展历史

英超是和中超是不一样的。中超只是从甲A改了个名字,换汤不换药。而英超的出现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英超不受英足总管辖,英足总不从英超获得利益。而中国足协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最大得益者。英超的“超”是Premier,首要的,顶级的。而中超的“超”,我记得是用super,超级的。足协的YY吧,无语…… 以下是在网上搜到的资料: 原先英格兰的各级职业联赛是由英足总管理的。到了80年代中后期,英格兰足球处于低迷期。球场拥挤不堪、设施破旧、足球流氓到处都是,并且因为8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利物浦对尤文图斯的海瑟尔惨案,英格兰足球被欧洲足联禁止参加欧洲赛事达5年。本土俱乐部日渐式微,很多顶级球员受到欧洲大陆的俱乐部的金钱诱惑而转会。英国足球失去了应有的光泽,饱受资金严重匮乏之苦。为了改善球场设施,俱乐部都面临着巨大的支出花销。很多顶级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感到无力,在被禁赛期间,他们的实力与欧洲俱乐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英国足球要重生,就需要进行激进的重组。 一个成立新联赛的提议随即出台,这个提议将会为足球带来更多的利润。1991年7月17日,由英格兰17支一流俱乐部签署了一项协议,成为后来英超组建的基础。 新成立的顶级联赛将会是在营运方面独立于足协和足球联盟之外,英超自己享有洽谈转播权和赞助商的权力。 1992年甲级俱乐部全体同时退出足球联盟,并于1992年5月27日组建英超联盟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兰开斯特门(Lancaster Gate)。 “英超”与“中超”诞生的不同点。其一,英超是自下而上地由组成联赛的各俱乐部发起组成的;中超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国足协发起组成的。其二,英超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各俱乐部为了争取更大化的发言权与经济利益;中超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中国足协为了让下属的俱乐部更职业化并承诺为俱乐部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给予小部份的发言权。其三,英超是经过了102年的职业联赛的历史再经过8年的酝酿才诞生的;中超的产生仅仅经过了10年的“职业”联赛,2000年提出,2004年诞生。简言之,英超是经过“百年职业”的俱乐部求自主、发展而成立,中超是不耐“十年伪职业”的领导者们力求以此让俱乐部达到更职业而主导成立。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中超联赛(CSL)始于2004年,是中国的顶级赛事,共有14支俱乐部队参加(大部分俱乐部为民营企业或私企所有)。第二级别的赛事中甲联赛共有17支俱乐部队参加。中超联赛以主客场双循环的方式进行,全赛季26轮比赛,182场激烈对决,并实施升降级。此外将附加中超联赛杯赛。全中国共有3亿群迷关注中超联赛,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是欧洲五大联赛的球迷。多达1,050家媒体、7,000名专业体育记者报道中超联赛。 10年甲A平均电视观众每年15亿;中央电视台收视率1.78%;地方电视台收视率7.3%;平均每年现场观众人次2620万;中国足球联赛曾向亚洲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转播。 中超强队简介 山东鲁能 主场:济南市山东体育中心 现任主席:刘振亚 现主教练:图拔科维奇 球队核心球员:李金羽、巴辛、日夫科维奇、韩鹏 大连实德 主场:大连金州体育场 现任主席:徐明 现主教练:邦弗雷雷 球队核心球员:扬科维奇、邹捷、赵旭日、朱挺 北京国安 主场:北京市丰台体育中心 现任主席: 现主教练:李章株 球队核心球员:陶伟、徐云龙、高雷雷、杨璞、郝伟 上海申花 主场:上海市虹口足球场 现主教练:吴金贵 球队核心球员:李伟锋、杜威、谢珲、孙吉、肖战波 OK了,中超不太详细

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有什么样的历史

利物浦足球俱乐部(英语:Liverpool Football Club,缩写LIV或LFC),是一支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北部默西赛德郡港口城市利物浦的英格兰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92年3月15日,主场在安菲尔德球场。利物浦一共夺取过18次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7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8次英格兰联赛杯冠军、5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以及3次欧洲联盟杯冠军,也曾为已解散的G-14创立成员,乃是英格兰与欧洲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豪门冠军球队之一。

足球历史上的十大残案?

1982年10月20日 莫斯科惨案 340人死亡1982年10月20日,莫斯科列宁体育场,莫斯科斯巴达克对阵荷兰哈勒姆。由于天气寒冷,所以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只有一万左右。体育场管理部门为了省事,将所有的观众都集中到C区看台,而球场工作人员又严重违反体育场安全规定,仅仅打开C区看台的一个出入口,将其他看台的出入口全部锁上。比赛接近尾声时,胜负基本确定,现场球迷纷纷起身准备提前退场,朝唯一开放的出口走去。但在终场前1分钟,比赛突然又起高潮,主队乘胜追击攻入一球,看台上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许多已经走下看台和走到出口的观众被欢呼声吸引,立刻返身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正在这时,终场哨响,看台上兴奋的观众也开始向场外拥。两股人流就像两股汹涌的潮水一样在狭窄的出口处交汇,猛烈的冲撞起来。最终导致340多人蒙难。1964年5月24日 利马惨案 318人死亡1964年5月24日,秘鲁利马的国立体育场举行了奥运会南美洲足球预选赛阿根廷与秘鲁的比赛。在比赛结束前2分钟裁判吹罚秘鲁的一个进球无效,导致阿根廷击败秘鲁。看台上大量主队球迷对此判罚表示不满,情绪十分激动,并引而迁怒客队球迷,并爆发大规模球迷骚乱,酿成31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的惨案。1989年5月7日 希尔斯堡惨案 96人死亡1989年5月7日,在谢菲尔德的希尔斯堡球场举行了足总杯半决赛,利物浦对阵诺丁汉森林。在球门背后的3号和4号看台是人气最高的,比赛前20分钟看台就已经满员,比赛开始时这两个看台约涌入了两倍于设计容量的球迷。由于没有固定的座位,看台拥挤的球迷你推我撞,而入口处的球迷并不清楚看台已满,继续拥进球场,将前排的球迷压向围栏。而此时,球场的警察却站在中线附近防止利物浦球迷"攻击"森林球迷。绝望的球迷拼命的推翻围栏,有些人攀过围栏,逃出生天,而大量的球迷则被活生生压死。这次惨剧,造成9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警察的无能以及球场的恶劣状况,是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希尔斯堡惨案后,英格兰足总命令拆除所有不带座位的看台。为了纪念这些遇难的球迷,利物浦球队的的队歌改为《你永远不会孤独前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以不忘曾经的悲剧。如今,希尔斯堡纪念碑永远矗立在安菲尔德。1985年5月11日 布拉德福德惨案 56人死亡1985年的5月11日,那一年,布拉德福德队夺得了英格兰丙级联赛的冠军,为了庆祝胜利,当地组织了一场地区性的友谊赛,但是在比赛中,球迷看台突然起火,人群发生混乱,共有56人在这场事故中去世,265人受伤。经过调查,事故是由于有人乱扔烟头造成的,加上当时的座位都是木制的,所以人员伤亡惨重,这也是英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球迷惨案。2001年4月16日 约翰内斯堡惨案 47人死亡2001年4月16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埃利斯球场,南非甲级联赛两支夺冠球队的比赛中,比赛组织者在能够容纳7万名观众的球场中出售了12万张球票,距离比赛尚有一个半小时,7万人的体育场已经座无虚席。但球迷仍然像潮水般的涌向体育场,执勤警察随即将入口处高高的铁门锁住,致使大量球迷滞留在入口的铁门处,情绪激动。比赛开始后,主队进球的消息通过扩音喇叭传到体育场外,在场的主队球迷立刻沸腾了。他们像疯了一样向各个入口挤去。西看台入口处的球迷最多,有几万人,他们立即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击球场的铁门,有的球迷甚至爬上了铁门,准备跳进体育场。警察为了驱散球迷,控制局势,便违归施放了催泪弹。在球迷的推挤下,球场铁门被挤倒,冲在最前面的球迷猝不及防,随之倒在铁门上,被后面大量涌入的球迷踩在脚下,而人们明明知道有人倒在地上,但根本无法停住脚步,只能踏着前面的人继续往体育场里涌。这起事故总共造成了47人丧生、160多人受伤。4月16日也成为南非足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1985年5月29日 海瑟尔惨案 39人死亡1985年5月29日,利物浦与尤文图斯在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的欧洲冠军杯决赛中相遇,欧足联赛前把一个球门后的看台分配给利物浦球迷,但是却有不少尤文图斯的球迷从比利时人手中买到该看台的球票。看台上,也没有足够的警察和工作人员将两队球迷分开。在比赛中,不断有双方球迷的辱骂和投掷行为。混在利物浦球迷里的足球流氓与尤文图斯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9名尤文图斯球迷,并有300多人受伤,这就是著名的"海瑟尔惨案"。而利物浦输掉了冠军杯,赛后所有的英国球队并被禁止参加欧洲的赛事长达五年之久。1949年5月4日 苏佩加空难 都灵队全体遇难一架意大利飞机在从葡萄牙返回的路上,撞到了一座名叫苏佩加的山,随着飞机残骸落下的,是无数人难以愈合的心。震惊世界足坛的"苏佩加空难"令当时横扫亚平宁半岛、有红色公牛之称的都灵球队全军覆没,也让意大利足球失去了一代精英。那是1949年5月4日。从此之后,每年的5月4日,都灵球迷都会自发的给昔日的英雄祈祷。在意大利人看来,这些球员是真正的英雄。1993年4月27日 赞比亚空难 18名赞比亚国脚遇难1993年4月27日,赞比亚在前往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对塞内加尔的比赛途中飞机失事,18名赞比亚国脚罹难。他们的墓地就被建在该国独立体育场旁边。2002年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视察非洲足球发展情况时,还特地前往墓地哀悼遇难球员与官员。空难发生后,整个赞比亚国内都感到万分的惋惜,因为逝世的绝大多数球员都只有18岁,他们代表着赞比亚的未来。如果当时没有发生空难,赞比亚是非常有希望打入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1958年2月6日 慕尼黑空难 8名曼联球员遇难1958年曼联在战胜阿森纳后飞赴欧洲,客场挑战贝尔格莱德红星。是役过后,曼联以总比分5-4取胜。然而球队在归国途中的空难让曼联球迷在短短时间里从喜悦的巅峰坠入了悲痛的深谷。1958年2月6日,曼联乘坐的客机途经慕尼黑加油,再度起飞后坠毁。空难中有22人丧生,其中有7名曼联球员。他们是拜恩、科尔曼、琼斯、培格、泰勒、杰弗·本特以及廉姆·威兰。邓肯·爱德华兹15天后因伤在一家德国医院去世,是球队在空难中的第八位遇难者。曼联俱乐部,曼彻斯特市以及英格兰足球界为此痛心不已。2001年5月6日 萨里惨案 15人死亡2001年5月6日,伊朗东北部城市萨里的一个体育场正面看台屋顶突然塌陷,造成15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当天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据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事故发生时,体育场内大约有2万名球迷正在观看比赛。事故发生后,当地警方试图进入体育场维持秩序,但与愤怒的球迷发生了冲突。球迷用铁棍袭击防暴警察,还有一些闹事者在球场上放火,局势一片混乱。

谁能说说英国足球流氓的历史

  英国足球流氓应该是起源八十年代的英国,  如著名的海瑟尔惨案就是足球流氓的景点作为。1985年5月29日,利物浦与尤文图斯在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的欧洲冠军杯决赛中相遇,欧足联赛前把一个球门后的看台分配给利物浦球迷,但是却有不少尤文图斯的球迷从比利时人手中买到该看台的球票。看台上,也没有足够的警察和工作人员将两队球迷分开。在比赛中,不断有双方球迷的辱骂和投掷行为。混在利物浦球迷里的足球流氓与尤文图斯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9名尤文图斯球迷,并有300多人受伤,这就是著名的“海瑟尔惨案”。而利物浦输掉了冠军杯,赛后所有的英国球队并被禁止参加欧洲的赛事长达五年之久,利物浦则达七年。  各国都有或多或少的足球流氓存在,其中以英国的足球流氓最为著名。  英国“足球流氓”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近乎职业性地到足球赛事上去寻衅滋事,哪里有大的赛事他们就一定到那里去集结;二是必定无事生非,他们拥戴的球队输了要闹,赢了也要闹,觉得裁判不公要闹,就是裁判没惹他们也要闹,总之他们是闹定了,闹事第一,看球第二;三是他们一闹必闹大发,打、砸、抢、烧是家常便饭,更有持枪行凶,造成人员伤亡的。英国的“足球流氓”臭名昭著,不仅英国警方把他们列入了监控名单,凡举办国际性赛事的国家、地区的警方,对他们也都严阵以待,有的根本不允许他们入境。

英国足球历史上的“海塞尔惨案”是怎么回事?

海瑟尔惨案 1985年5月29日,利物浦队与尤文图斯队在布鲁塞尔海瑟尔体育场的欧洲冠军杯决赛中相遇,欧足联赛前把一个球门后的看台分配给利物浦球迷,但是却有不少尤文图斯的球迷从比利时人手中买到该看台的球票。看台上,也没有足够的警察和工作人员将两队球迷分开。在比赛中,不断有双方球迷的辱骂和投掷行为。混在利物浦球迷里的足球流氓与尤文的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9名尤文图斯球迷,并有300多人受伤,这就是著名的“海瑟尔惨案”。而利物浦也输掉了冠军杯,赛后所有的英国球队并被禁止参加欧洲的赛事长达五年之久,利物浦则达七年。从此,红军大伤元气,多年来一直无法重复其巅峰状态。

中超的历史

英超是和中超是不一样的。中超只是从甲A改了个名字,换汤不换药。而英超的出现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英超不受英足总管辖,英足总不从英超获得利益。而中国足协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最大得益者。英超的“超”是Premier,首要的,顶级的。而中超的“超”,我记得是用super,超级的。足协的YY吧,无语…… 以下是在网上搜到的资料: 原先英格兰的各级职业联赛是由英足总管理的。到了80年代中后期,英格兰足球处于低迷期。球场拥挤不堪、设施破旧、足球流氓到处都是,并且因为8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利物浦对尤文图斯的海瑟尔惨案,英格兰足球被欧洲足联禁止参加欧洲赛事达5年。本土俱乐部日渐式微,很多顶级球员受到欧洲大陆的俱乐部的金钱诱惑而转会。英国足球失去了应有的光泽,饱受资金严重匮乏之苦。为了改善球场设施,俱乐部都面临着巨大的支出花销。很多顶级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感到无力,在被禁赛期间,他们的实力与欧洲俱乐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英国足球要重生,就需要进行激进的重组。 一个成立新联赛的提议随即出台,这个提议将会为足球带来更多的利润。1991年7月17日,由英格兰17支一流俱乐部签署了一项协议,成为后来英超组建的基础。 新成立的顶级联赛将会是在营运方面独立于足协和足球联盟之外,英超自己享有洽谈转播权和赞助商的权力。 1992年甲级俱乐部全体同时退出足球联盟,并于1992年5月27日组建英超联盟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兰开斯特门(Lancaster Gate)。 “英超”与“中超”诞生的不同点。其一,英超是自下而上地由组成联赛的各俱乐部发起组成的;中超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国足协发起组成的。其二,英超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各俱乐部为了争取更大化的发言权与经济利益;中超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中国足协为了让下属的俱乐部更职业化并承诺为俱乐部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给予小部份的发言权。其三,英超是经过了102年的职业联赛的历史再经过8年的酝酿才诞生的;中超的产生仅仅经过了10年的“职业”联赛,2000年提出,2004年诞生。简言之,英超是经过“百年职业”的俱乐部求自主、发展而成立,中超是不耐“十年伪职业”的领导者们力求以此让俱乐部达到更职业而主导成立。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中超联赛(CSL)始于2004年,是中国的顶级赛事,共有14支俱乐部队参加(大部分俱乐部为民营企业或私企所有)。第二级别的赛事中甲联赛共有17支俱乐部队参加。中超联赛以主客场双循环的方式进行,全赛季26轮比赛,182场激烈对决,并实施升降级。此外将附加中超联赛杯赛。全中国共有3亿群迷关注中超联赛,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是欧洲五大联赛的球迷。多达1,050家媒体、7,000名专业体育记者报道中超联赛。 10年甲A平均电视观众每年15亿;中央电视台收视率1.78%;地方电视台收视率7.3%;平均每年现场观众人次2620万;中国足球联赛曾向亚洲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转播。 中超强队简介 山东鲁能 主场:济南市山东体育中心 现任主席:刘振亚 现主教练:图拔科维奇 球队核心球员:李金羽、巴辛、日夫科维奇、韩鹏 大连实德 主场:大连金州体育场 现任主席:徐明 现主教练:邦弗雷雷 球队核心球员:扬科维奇、邹捷、赵旭日、朱挺 北京国安 主场:北京市丰台体育中心 现任主席: 现主教练:李章株 球队核心球员:陶伟、徐云龙、高雷雷、杨璞、郝伟 上海申花 主场:上海市虹口足球场 现主教练:吴金贵 球队核心球员:李伟锋、杜威、谢珲、孙吉、肖战波

利物浦队历史

圣保罗德比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 复制。打开:b13.pw )

足球历史上骇人的惨案有哪些?

利物浦的:西尔斯堡惨案死了97位球迷。今年的4月15日是西尔斯堡惨案的二十周年。刚过不久。还有就是海瑟尔惨案。尤文和利物浦的欧冠决赛,死伤很惨重

杨玉环历史照片

一、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相传,唐玄宗极爱看杨责妃表演的《霓裳羽衣舞》。 杨责妃,即杨玉环(719—756年),蒲州永乐(今陕西华阴)人。她 自幼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 唐玄宗见 到杨玉环的艳面姿色后,就想将之纳入宫中,使为女道士,号太舆。唐玄 宗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入宫,得到李隆基的宠幸,封为蚩妃,她 的父亲兄弟也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离 长安,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肯继续前行,说杨国忠通胡,导致安禄山造 反。唐玄宗为平息军心,于是杀了杨国忠。 六军仍不肯前行,谓杨国忠是 杨赍妃的堂兄,兄有罪妹亦难免,于是杨责妃被缢死。 二、杨贵妃的真实照片 杨贵妃时没有照片,只有画作,下图为其画像。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扩展资料: 杨贵妃的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 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 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三、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画像有不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芮城)。 在她17岁时(公元735),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武惠妃两年后病逝。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 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国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 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 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 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 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 妃,本名江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 江采萍自幼聪明过人,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诵读《诗经》,故其父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命名,对她期望甚高。江采苹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 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 考证“梅妃之谜” 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 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 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 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 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 四、杨贵妃的历史背景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 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 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 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 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 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 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 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 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 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 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 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 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 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

唐朝历史上真的有梅妃江采萍此人吗?

展开全部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江采苹(梅妃)简介,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梅妃之死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失宠的梅妃江采萍就出逃了。不久,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楼东赋》乃江采萍之作,江采萍是乃唐玄宗的妃子,即梅妃。740年,李隆基在骊山行宫“霸占”了儿子寿王的老婆杨玉环,江采苹失宠。《楼东赋》自述了梅妃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唐玄宗的梅妃因争宠败于杨贵妃,失意于玄宗,独居上阳东宫十余年,不得见君一面。梅妃才情高华,作《楼东赋》自述心意和在冷宫的寂寞、对玄宗的思念。江采萍有时也对李隆基酸溜溜地“ *** ”着: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皇帝陛下,恭喜你觅得一位肥硕的大美人。据说这位美人来历很“复杂”,由此也看出你魄力非凡,祝你过得愉快。 杨玉环知道后立刻回敬了一首诗讽刺江采萍: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 ***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杨玉环说得明白,我是鲜花一朵,你是狗尾巴草。喜新厌旧本是男人的本性?你江采苹一朵过气的黄花,有什么资格跟我争?由此,杨玉环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说江采苹的坏话。746年,曾显赫一时的江采萍被贬到上阳宫,蛰伏了四年,写了一首《楼东赋》给李隆基。她责怨李隆基耳根子软,常对杨玉环“言听计从”。江采苹虽满腹委屈江采苹(梅妃)简介,但并未说“情敌”的坏话,而是将自己和杨玉环归为一类——都是苦命的女人。既然是苦命的女人,就应该惺惺相惜,何必争风吃醋呢?唐玄宗无不思念江采萍,一次李隆基跟众大臣雪中赏梅。睹物思人,李隆基突然想起江采萍,但碍于杨贵妃之故,派人给她送去一斛珍珠作赏,不复召见。她以一首诗拒绝了皇帝的好意。《谢赐珍珠》中写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皇帝也好,杨玉环江采萍也罢,均被情扰均被情抛。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正史 无载。此文作者不详,收入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后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似即根据传文跋语所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书”,而有此说。 鲁迅《稗边小缀》则认为传后无名氏跋文“亦伪”,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选入《唐宋传奇集》。由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提及江梅妃,加上梅妃的事迹多出自宋朝的《梅妃传》,被认为是一个虚构人物。当时玄宗后宫的妃一级封号中,只有惠妃、华妃、丽妃三种。不仅玄宗朝没有梅妃的封号,终唐一朝更没有类似梅妃的封号。唐高宗时,高宗由于宠幸武昭仪(武则天),为她特创“宸妃”的封号,而此事在新旧唐书中都有提及。

唐朝历史上真的有梅妃江采萍此人吗?

唐爱牡丹宋爱梅,江采萍是生错了时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的绝世美丽完全掩盖了梅妃江采萍的风采才情。梅妃 福建莆田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聪明过人,九岁能诵读《诗经》父亲江仲逊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对她期望甚高。武惠妃死后,随侍玄宗左右的宦官高力士猜知皇帝的心思,奏请出使江南,寻访美女,来到闽中莆田县选中江采萍。入宫后,江采萍曾深受玄宗宠幸。她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她精通诗文。因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唐玄宗昵称她梅妃,又戏称为“梅精”。后来,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柔和善良的梅妃渐渐失宠,并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作了《东楼赋》以抒心中哀怨:玉鉴尘生,凤奁杳殄。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唐玄宗偶于兴庆宫中花萼楼思念梅妃,派人悄悄送给梅妃贡珠一解,梅妃吟诗辞谢,《谢赐珍珠》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安禄山叛乱,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一代丽人才女将梅品的清雅脱俗、孤傲高洁溶入了灵魂,到头来遭遇却是如此不幸。

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画像有不?还有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样的?江采

杨玉环(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为广西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祖籍山西芮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芮城)。    在她17岁时(公元735),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武惠妃两年后病逝。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国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妃,本名江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江采萍自幼聪明过人,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诵读《诗经》,故其父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命名,对她期望甚高。江采苹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考证“梅妃之谜”  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历史上真的有,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这个人吗?

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三十四岁,但并没有沟通上的代沟,他们是比翼鸟,是连理枝,在玄宗的心里,贵妃还是他的解语花。感情好得简直如胶似漆。所以,杨贵妃是“昭阳殿里第一人”,是“三千宠爱集一身”,是后宫中的霸主,在玄宗的内心占有无可匹敌的地位。然而,在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中,杨贵妃却上演了反派。成为妒悍不逊的肥婢,成为横亘在皇帝与其他嫔妃间的毒妇。这个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女一号,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妃。梅妃其人其事,在南宋人编撰的《梅妃传》中言之凿凿,她姓江,名采苹,福建莆田人。父亲叫江仲逊,是江南名医。江姑娘少年聪慧,九岁就能背诵《诗经》,所以父亲为她取名为采苹。开元末年,高力士出使闽粤一带,发现了年轻貌美,知书达理的江采苹,便将她带回长安,一时间,竟宠冠后宫。由于她气质高冷,喜爱梅花,所以玄宗赐她为“梅妃”。杨贵妃入宫后,二人相嫉,互相攻讦,杨贵妃称她为“梅精”,她称贵妃为“肥婢”。后来梅妃失宠,被杨贵妃赶到了洛阳上阳宫,过着孤苦可怜的生活。但她心有不甘,竟令玄宗回心转意,与她相会于东都叙爱。杨贵妃发现后,百般阻挠,令梅妃再次失宠。玄宗无可奈何,秘密赐给梅妃一斛珍珠,梅妃含泪写下了诗句《一斛珠》。安史之乱后,梅妃下落不明,托梦给玄宗,说她死于乱军之手,玄宗派人在洛阳梅树下找到了她的遗骸,见到尸骨,玄宗悲痛欲绝,隆重安葬了梅妃。整件事情有鼻子有眼,完全符合宫闱争斗常见的情节。宋人撰写的《梅妃传》流行后,后世附会增饰,明代杂剧《惊鸿记》与清代《长生殿》,都描写了这段故事,使梅妃在民间的名气更大。令文学与历史混在了一起,导致真伪模辩。梅妃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故事通过塑造梅妃贤明的正面形象与杨贵妃嫉妒的负面形象,告诫了君王莫要贪恋美色,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封建正统观念。但故事本身放在历史中,却经不起史实的推敲。也就是说,梅妃此人在历史中子虚乌有,纯属文学杜撰。原因有三:其一,在《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这些正史上,没有关于梅妃的只言片语。一个寂寂无名,又无子嗣的妃子,上不了正史是正常的。但是,梅妃与杨贵妃有过那么激烈的冲突,不可能只字不提。而且,中晚唐诗人有很多作品是围绕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所写,包括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没有一句一子提到过梅妃。其二,从时间上看,梅妃无法得宠。开元年间,玄宗宠爱的是武惠妃。玄宗之所以要纳儿媳杨玉环为妻,是因为开元末年,武惠妃的去世,使玄宗陷入了感情上巨大的孤寂之中。如果武惠妃去世后,有梅妃这么一个令玄宗深爱的高冷美人,他又何须不顾人伦上的谴责,费尽心机纳儿媳为妻呢。而且,《梅妃传》记载,梅妃被杨贵妃赶到洛阳上阳宫后,玄宗曾与梅妃相会叙爱,时间当是在玄宗对杨贵妃动心的开元二十八年之后。但开元二十四年时,玄宗就下诏,说关中粮食充足,从此不必就食洛阳。随着漕运的逐步解决,玄宗确是终身再无去过洛阳。他又如何与梅妃相会叙爱于东都呢。其三,杨贵妃与梅妃相互攻讦时,梅妃骂贵妃为“肥婢”。但人所共知,唐朝以丰硕为美,只要不是个臃肿不堪的大胖子,就不丑,更无骂人肥胖的道理。直到宋朝以后,女性才以瘦弱为美,才有诋毁肥胖的道理。梅妃是唐人,怎会以宋朝语言骂杨贵妃呢。综上所述,梅妃其人,当是宋朝人根据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与常见的宫廷争斗模式,杜撰出来的文学形象。所以,在杨贵妃入宫之后,她是当之无愧的后宫第一人。

梅妃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为什么说梅妃是虚构的呢

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正史无载。此文作者不详,收入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后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似即根据传文跋语所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书”,而有此说。鲁迅《稗边小缀》则认为传后无名氏跋文“亦伪”,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选入《唐宋传奇集》。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失宠的梅妃江采萍就出逃了。不久,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满怀伤痛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题梅妃画真》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历史上真实的杨贵妃画像有不?还有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样的?江采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乐(山西芮城)。    在她17岁时(公元735),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武惠妃两年后病逝。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国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并为她修建了专门沐浴用的海棠汤,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 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 妃,本名江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亲江仲逊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赋情趣的秀才,且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儒医。江采萍自幼聪明过人,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九岁能诵读《诗经》,故其父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命名,对她期望甚高。江采苹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能歌善舞,吟诗作对,可谓才女。唐玄宗时,江采苹被选入宫,由于其舞技出众,尤善跳《惊鸿舞》,如飞鸟展翅,轻飘如仙,深得玄宗宠爱。由于江采苹非常喜爱梅花,玄宗赐名为“梅妃”。   杨玉环入宫后,专宠后宫,梅妃也被冷落,冬日,唐玄宗在赏雪之际看到满枝梅花,想起梅妃,就命人给她送去一斗珍珠,梅妃断然拒绝,并作诗倾诉自己孤寂哀怨的情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看后,心中愧疚,便命人配曲演唱,后成为名满一时的歌曲《一斛珠》。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着杨玉环出逃,后杨玉环在马嵬坡上吊,收复长安后,唐玄宗回到宫中,又想起梅妃,命人寻找,却踪迹俱无。一日,有人献上一幅梅妃翩舞的画像,尤现当年《惊鸿舞》之风采,玄宗思痛不已,作《题梅妃画真》一首: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 考证“梅妃之谜”   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未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在历史上,杨贵妃和梅妃的关系如何啊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历史上有梅妃江采萍吗

关于梅妃是否确有其人,至今仍在争议。一、认为虚构鲁迅认为,从《梅妃传》跋文分析的话,是南北宋人伪作,梅妃是虚构人物。有关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均不载。新旧唐书,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从地理演变看,唐明皇在位的时候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据当地“民间”传说,江采萍是个放鸭女,与能诗善赋的梅妃相去甚远。其他杂疑:据《梅妃传》记载推测,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梅妃传》玄宗夜召梅妃被杨妃撞破一节,写得活灵活现,若非虚假怎么有别于《杨太真外传》。二、认为真实《梅妃传》创作时间与跋文,与梅妃有无其人没有因果关系。且梅妃事迹记载最早在宋朝的《莆阳比事》。《旧唐书》、《新唐书》所能传载的人物极少,唐明皇时代,嫔妃宫女近四万人,但能立传的只有直接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跟据《江氏族谱》载,梅妃家世显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这一推论没有对唐时的江东是否存在进行认真考证。其二,这一推论也曲解了莆田旧县志。至于民间流传梅妃原为牧鸭女的故事,不足为据,非但不能证明她无才、更不能说明史无梅妃。而《江氏族谱》载,梅妃有良好的教育氛围。答其他杂疑:梅妃是唐朝人,宋人不了解详情情理之中。宫名随时可以更改,何况《梅妃传》是经过修饰冶炼的。不管上阳东宫距长安多远,据《梅妃传》记载“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是用马接梅妃过来的。每个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作手法不应相提并论。并且《梅妃传》是小说题材,而非正史,难免要添首加尾秀润一番。

历史中有像梅妃一样的女子吗?是谁?介绍一下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历史上真的有梅妃这个人吗?

  据《梅妃传》载,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苹,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其性喜梅花,玄宗因赐号为“梅妃”。后来,唐玄宗夺媳杨玉环为妃,梅妃渐失宠直至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她曾作有《谢赐珍珠》和《楼东赋》等著名诗赋,后死于安史之乱。除了《梅妃传》外,莆田人李俊甫在南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中载有“梅妃入侍”。南宋时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莆田籍大词人刘克庄亦有吟梅妃诗。明清的《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京剧《梅妃》、杂剧《惊鸿记》、《一斛珠》及洪舁的《长生殿》,小说《唐史演义》”……乃至现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靖的《杨贵妃传》都有梅妃这个人物。文学巨擎歌德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看到托姆斯的英译《谢赐珍珠》诗(或称《梅妃诗》、《一斛珠》),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郑樵)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  相传是梅妃故里的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现在还存有如浦口宫(梅妃宫)、鹅脰、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更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  然而,通过考察,发现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首先,正史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很多,而只字来见有载梅妃其人其事。不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能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而未载入正史,该不会是历史学家们的疏忽吧?其次,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梅妃的书籍,其内容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而《梅妃传》一文无作者(有人认为是唐曹邺所著,并无实据。)抄录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只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传》是最早记载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关于梅妃的记载都是晚于该文,而且大多是该文的转抄,或者增加了传说部分。其三,在《梅妃传》里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今世图画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其意思说,当今(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人们只泛泛地说她是唐明皇时的人,而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因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梅妃传》一卷亦无撰人,盖见当时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治学严谨的文学家郑振铎也否认梅妃的存在。最后,查考唐代史籍,并未发现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梅妃传》所记梅妃被贬所居之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它与长安相距数百里,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何以会出现唐玄宗夜召梅妃,当被杨贵妃发觉后,又怎会有梅妃“步归东宫”之事?《梅妃传》一文至少有以上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历史上有没有梅妃这个人?梅妃确有其人吗?

福建的黄建聪先生经考证,认为梅妃在历史上并不存在。首先,作为唯一能与杨贵妃分庭抗礼的宠妃,梅妃在正史上毫无存在的痕迹,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关于这个人物的只言片语。相反,关于杨贵妃的记载却有很多。其次,后人关于梅妃的故事皆根源于《梅妃传》,而《梅妃传》没有明确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唐代曹邺所作,但证据并不充分。由此可见,《梅妃传》的可信度并不高,更不用说衍生于此的其他作品了。其三、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现高力士到闽粤一带进行选美的记载。玄宗兄弟中没有汉王,只有一个广汉王。《梅妃传》中记载的梅妃贬居之处“上阳东宫”位于洛阳,与长安相距甚远,附近也没有“翠华西阁”,不可能发生深夜召幸后又“步归东宫”的事情。但是,仍有许多人坚信梅妃实有其人。他们认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并不能断定历史上没有此人。事实上,历史上地位高于梅妃而史上无传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野史中的记载便成为珍贵的史料,这在史学中是非常常见的。

历史上有梅妃这个人吗?

u200du200d后人关于梅妃的故事皆根源于《梅妃传》,而《梅妃传》没有明确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唐代曹邺所作,但证据并不充分。由此可见,《梅妃传》的可信度并不高,更不用说衍生于此的其他作品了。历史上,并没有发现高力士到闽粤一带进行选美的记载。玄宗兄弟中没有汉王,只有一个广汉王。《梅妃传》中记载的梅妃贬居之处“上阳东宫”位于洛阳,与长安相距甚远,附近也没有“翠华西阁”,不可能发生深夜召幸后又“步归东宫”的事情。但是,仍有很多人坚信梅妃实有其人。他们认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并不能断定历史上没有此人。事实上,历史上地位高于梅妃而史上无记载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野史上的记载便成为珍贵的史料,这在史学中是非常常见的。《梅妃传》有相当的可信度。《梅妃传》作为宋代传奇小说作者不详,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传后跋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字亦媚好。”曹邺是大中四年进士,距梅妃的时代仅有几十年,朱遵度是北宋初年的名士,其记载相当可信,没有理由怀疑。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有咏叹梅妃的诗,明清的戏剧《梅妃》、《惊鸿记》、《一斛珠》及《长生殿》中都详细地记载了梅妃的故事。现代的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承认梅妃的存在。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郭沫若先生在《途次莆田》诗中写道:“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郑樵,字夹漈,南宋史学家)藏书有孑遗。”最重要的是,莆田一带的文物、典籍、传说和风俗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梅妃的真实存在。在《江氏族谱》、《兴化府志》和《莆口县志》中详细记载了梅妃的家世。据《江氏族谱》记载:“采苹之父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兄采芹,册封为国舅,忠于皇室,死后,赐食庙祭。”莆田的“节孝祠”,还把梅妃列在首位,春秋致祭。特别是梅妃的故里—福建省莆田县董石乡江东村还保留着不少与梅妃有关的古迹,这也为梅妃的真实性提供了佐证。江东村中的“莆口宫”就是梅妃所建。“莆口宫”气势非凡,屋脊高低起伏,最高处有两条蟠龙相对嬉戏,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从小渔村走进皇宫的传奇女子的同情。梅妃容貌清丽,性情温婉,颇有才情,在人民的心目中一直备受同情。但历史的尘埃让人物的真实性披上一层迷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u200du200d

唐玄宗最爱的梅妃,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

梅妃,原名江采萍,唐玄宗的宠妃之一,问题是梅妃这个人,她的所有事迹,在唐代的正史当中,没有任何记载,仅出现于宋代的小说《梅妃传》里。而在《梅妃传》里,江采萍这个人非常真实饱满,有名有姓有出身,生卒710-756年,出生莆田医学世家,父兄均行医。(图为梅妃故里,莆田江东村。)江采萍从小聪慧,读书写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喜欢梅花,人送外号“梅花仙子”,远近闻名。当年唐玄宗心爱的武惠妃去世后,郁郁寡欢,宦官高力士赶紧在全国挑选秀女,路过福建时,听到梅花仙子的美名,于是带回长安。唐后宫的佳丽数千人,在茫茫女子中,再优秀也被淹没,刚好唐玄宗是个品味独特的风流人物,一眼就相中了独树一帜的江采萍。仅为她建梅亭、赐梅阁,种下大片梅花,封为“梅妃”,玄宗每每徘徊其间,从此宠爱有佳。没几年,杨玉环在后宫得势,对梅妃的得宠早已看不惯,总想找个机会置于死地,因唐玄宗念旧情,留条命,于是梅妃被打入冷宫。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玄宗带着家眷百官出逃,忘了在冷宫的梅妃,长安城破时,为免受叛军凌辱,梅妃一尺白绫了结。(武汉东湖梅园的“梅妃亭”。)这就是梅妃的一生,但是能受唐玄宗宠爱的特别妃子,正史上没有一笔记载或带过,不正常,另外高力士没有去福建的记载。再者,莆田有民女入宫当妃子,这是大事儿,但莆田地方志仍无记载,只有摸不着边际的传说。所以梅妃很可能是宋代人的一种杜撰,就像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一样,没有这个人,可能有点原型,再跟名人搭上关系,后代们编成一些小说。附会在名人身上的故事,往往会让人津津乐道,戏曲、小说会不断翻用其素材,不读历史的人自然就信以为真了。

中国历史上六大真龙现身事件 真龙现身中华大地象征

龙在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象征,中国历史上六大真龙现身事件中的龙尸体、标本甚至是真身,很多人都深信不疑真龙的存在。不论中国历史上的这六大真龙现身事件是真是假,身为炎黄子孙,一定要活出真龙在世的气概和胆量。 一、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 营川坠龙事件当时有很多人都见到了,甚至还有报纸报道这起真龙现身事件,但是由于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所以营川坠龙事件至今都是一个悬案。照片中的龙骨整体上看和传说中的并无二致,但是很多专家研究过后称只是一个鲸鱼的尸体 二、1944年松花江坠龙事件 松花江坠龙事件中的黑龙是独角龙,有人认为这个龙骨甲是别的东西是当时拼装错了,所以才会有两个角,而且那两个角像是硬插上去的鹿角。但是松花江的这个真龙现身事件却有很多目击证人,甚至还有编辑马小星对此专门著书一本,认为龙是真实存在的 三、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 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在一对水泥中十分显眼,柱子上有不锈钢和铜制的龙纹雕饰,金色的九龙柱据说是当年风水大师的要求。虽不是真正的真龙现身事件,但也与龙脱不开关系。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当年施工队怎么都打不进去,据说是请了高僧来做法之后,地桩才顺利打了进去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上有关龙的传说有哪些?

1.喜欢黄龙《汉书·宣帝纪》载:“甘露元年夏四月,黄龙见新丰。三年诏曰:凤凰集新蔡,群鸟四面行列,皆向凤凰立,以万数”、“神爵二年春二月诏曰:正月乙丑,凤凰、甘露降集京师,群鸟从以万数。四年冬十月,凤凰十一,集杜陵。十二月,凤凰集上林”。《汉书·成帝纪》载:“鸿嘉元年冬,黄龙见真定。永始二年二月,诏书曰龙见于东莱,日有蚀,天著变异,朕甚惧矣”。《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2.天帝与龙龙须,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在《史记·天官书》,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3.禹王锁蛟禹王锁蛟的故事,以神话形象表现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福、治伏洪水的伟大功绩。这个故事现存三个锁龙井,即河南省禹州的禹王锁蛟井、山东济南市的舜井、江苏淮阴龟山的无支祁井,还有一个是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锁龙柱。这些神话故事是人们缅怀大禹治水的体现。4.鲧化黄龙远古的时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后流传数千年,神性越来越强的龙。据说当年鲧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当时地面上的人们受到洪水的侵逼,四处逃窜,无法打猎耕种,几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洪水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围堵。眼看着这些洪水不断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坝,鲧再也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凡人受苦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了,于是他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是一种会不断生长的土壤,能够使得鲧的围堵不会再失效。在“息壤”的帮助下,凡人们脱离了洪水的灾难,开始离开的贫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开始生活。鲧看着这些凡人能够因为他的帮助而开始安居乐业,感到十分的欣慰。正准备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时候,天界的主人尧对于“息壤”被盗,感到十分的震怒。于是收回“息壤”,让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乐业的景象又成为一片汪洋。鲧束手无策,不但无法拯救这些凡人,自己也被尧用雷电殛死(“昔尧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腹的怨恨,被雷电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经过了三年都不腐坏。尧唯恐鲧的尸身会产生什么异变,于是派出勇士用锋利的吴刀将鲧的尸身剖开,但是没有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变成了一只黄龙,这只黄龙也就是鲧的儿子禹(“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长江三峡中的“斩龙台”和“错开峡”据说是当年禹斩掉一只乱开水道,险些误了大事的孽龙的地方。接着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氏族。5.古帝乘龙《海外南经》云:“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西经》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海外西经》云:“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东经》云:“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海内北经》云:“纵极之渊,……冰夷人面,乘两龙”。《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海外南经》云:“北方禺彊,人面鸟身,践两青蛇。(郭璞注)云:“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这里的“祝融”、“启”、“蓐收”、“句芒”、“冰夷”、“开(启)”、“禺疆”,都没有例入三皇五帝中,大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他们都曾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代皇帝或诸侯。他们异于常人的最大特点是出门“乘龙”。因为“龙”是上古历史赋予古帝身份的特殊坐骑,及其标志。所以不少文献都有关于古帝“乘龙”的记载。扩展资料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数千年来,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的传说

电影《小战象》的历史背景

阿瑜陀耶,华人叫做大城,坐落在曼谷以北的平原上。是如今统治泰国的曼谷王朝之前的阿瑜陀耶王朝的故都。距今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 阿瑜陀耶王朝经历了34代君主,历时417年,是泰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据史书记载,当年的阿瑜陀耶曾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鼎盛时期约有100万人口,城内王宫瑰丽,佛塔如林,商业之繁华更是在东南亚首屈一指。由于阿瑜陀耶城建在三河汇流的一个大岛上,所以水上运输非常发达,来自南方的水产和北方的农产在这里汇集、交易,甚至远自中国的产品也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来。 路易十四的使臣曾这样描述:“尽管在浑然的天地间,寺庙是唯一突兀的雕琢,但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秀丽的了。”但是,今天的人们再也看不到这一切。1767年,阿瑜陀耶被缅甸军队占领,城中所有王宫、佛寺、城门、民宅全部被焚毁,顿成废墟。阿瑜陀耶被毁之后,泰人迁都曼谷,这里于是成为了无人的荒野,今天我们只能看到残垣断壁而已。

关于民国的历史

两本书 中华民国史 中华民国政治史影像凤凰卫视之凤凰大视野的《中国远征军》、《喋血会战》、《将军一去:××抗战将领殉国录》系列、《日本侵华将领实录》系列、《满江红——抗战珍稀影像全纪录》、《雪耻:中条山战役》、《最后一战:芷江1945》、《衡阳血战全记录》、《七十年的远征》、《老兵不死之仵德厚》、……纪录片阳光卫视40集《国殇1937—1945年中日战争正面战场纪实》以及其前身《一寸山河一寸血》、《发现少校》、崔永元的《我的抗战》、《南京梦魇》。

求小日本历史罪行!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永定何,属河北省宛平县管辖,距北平仅30里,为捍卫北平的屏障。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二十九军,总兵力约有10万人。 7月7日夜10时,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翌晨2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但日军趁交涉之际,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 7.7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起点。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经过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下,战胜了日本,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个抗战包括二十二次大会战,重要战斗一千一百一十七次,小战斗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我方(国共加在一起)伤亡官兵五百二十二万五千六百余人,阵亡二百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余人,失踪二十三万零一百二十六人,非战斗人员伤亡三千万人以上,流离失所者为一亿人以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年,还不包括1931年9.18事变后到1937年7月7日之间长达6年的侵华战争)中国有近1000多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总共达6000亿美元……社会财富遭洗劫,使中国人民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为广泛,几乎占中国2/3的国土;在时间上持续极其长久,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至其败亡的14年。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其能够想象出来的所有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残杀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身上。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禁菜?

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一个吃货的天堂,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当然,在众多的菜肴中,总有一些特殊的菜品,被列为禁菜。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一、铁板甲鱼,这道菜可不是简单的铁板烧。做这道菜的时候,要先将甲鱼放在清水中养3-5天肠胃干净后,用特制的瓦片上下两片,将甲鱼放在中间瓦片铜条扣好,将捆好的甲鱼放在特制的铜炭炉,炭炉旁是秘制的汤料碗,慢慢用炭炉慢慢地加热瓦片。甲鱼口渴就会喝汤料,等汤喝完了甲鱼也死了,整个过程持续至少要4-5小时。因为甲鱼喝下秘制的汤料,因此使甲鱼肉味中都有汤的味道,据说鲜美无比。二、风干鸡,这是一道藏菜。在做这道菜的时候,关键就是速度。大师会以极快的速度,拔毛、取脏、调料,挂于通风处。这时候鸡还是活的,如同风铃一般在风雪之中“咕咕”直叫u2026u2026就好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招制敌,敌人却浑然不知,只是在低头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的胸口已经有个窟窿在流血。三、三吱儿,这道菜是菜如其名,简直是绝了。这道菜的材料很简单就是刚出生的小老鼠(活的),还没长毛,还有一碟蘸汁。在吃的时候,食客用筷子夹住活老鼠,老鼠会“吱儿”的叫一声(这是第一吱儿),再来将它蘸汁的时候,老鼠又会“吱儿”一声(这是第二吱儿),当放入食客口中时,鼠发出最后一“吱儿”(共三吱儿)。古人吃活的小老鼠,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四、炭烤乳羊,这道菜是将即将临盆的母羊投入炭火中烧烤,当炭火将母羊全身烤熟之后开膛破腹把乳羊取出,据说是皮酥肉嫩,味道鲜美。这古人也太生猛了,怎么能这样呀!总之,中国古代的禁菜有很多,个个都能吓人一跳,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胆量,但未免有点太残忍了。如果放在现在,他们必将遭到动物保护者的口诛笔伐。各位,你们说呢?

关于近代史 推荐本写得好的,时间性完整的书,尤其是关于军阀和民国的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1800-1911年)》、《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800-1911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1912-1949年)》、《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912-1949年)》 如果对军阀史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来新夏先生的《北洋军阀史》。

历史学考研专业是什么?

历史学考研专业包括: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1、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2、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以及各个阶段的专史如洋务运动史,北洋军阀史,抗战史等等。3、专门史主要研究方向:所以专门史包含的专业非常广泛,主流的专业一般是: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文化史(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农业史,地方史、军事史等等。发展前景:人才需求。历史学类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宽等特点。历史学主干学科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考研方向。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相近考研方向有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历史)等。就业方向。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业方向有高中教师、事业单位人员、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助理、秘书、文员、公务员、初中教师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历史学

我在历史方面的知识极度匮乏,如何提高呢?

可以看看,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战国策》; 《资治通鉴》。 尤其是《史记》、《三国志》值得一看!!! 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郭双林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全国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编者按: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在该委员会2002年年会上已获得通过,并正式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推荐。现将书目公布于此,希望通过此项工作,正确引导学生的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历史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说 明开列本书目的目的是为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读书的门径,以便通过阅读巩固其基础知识,扩大其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列时力求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对入选书目,首先考虑历史本身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对教材和工具书,除极个别情况外,原则上不予推荐。对一些权威性的大部头著作,如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郭沫若、林甘泉主编的《中国史稿》、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李新等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及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 “剑桥世界史”系列,因卷帙过大,暂不推荐。对中外文史料,因卷帙繁多,数量极大,本书目除推荐翦伯赞、郑天挺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外,其他不再推荐,各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目对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只具有指导意义,各校教师完全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予以增删。此外,本书目是在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开列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基本阅读书目》的基础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共同完成的。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8.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12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18[美]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u2022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20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24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25戚其章:《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26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2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2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29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30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31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三卷),解放军出版社1981--1984年。32钱实甫:《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33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1933年。34.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35.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36.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8年。37.[美]吉尔伯特u2022罗兹曼主编,陶骅等译:《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38.[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39.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40.[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凤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4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42[英]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43[法]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44[美]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45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1995年。46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47[比]皮雷纳著,陈国毝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48[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8年。49[美]萨拜因著,刘山译:《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50[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51. [德]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52.[美]帕尔默、科尔顿著,孙福生等译:《近现代世界史》(三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53.[美]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54.[美]菲利普u2022李u2022拉尔夫等,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55. [法]米歇尔u2022博德,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1986年。5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7.[美]塞缪尔u2022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58.李植枬主编:《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59. [美]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60. [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61.[东德]维纳u2022洛赫著,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译:《德国史》(三卷),三联书店1976年。62.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3.[英]温斯顿u2022丘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英语国家史略》,新华出版社1985年。64.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65.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66.黎澍、蒋大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67.[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年版68.[德]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69.[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上下),商务印书馆1962年。70. [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71.[英]汤因比著,曹未风译:《历史研究》(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72.[法]勒高夫等著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73.[美]罗宾逊著,齐思和等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74.〔法〕马克u2022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75.[英]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76.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7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78.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国书店1987年。7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0.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81.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2.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u2022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8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8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85.蒋元卿:《校雠学史》,黄山书社1985年重印本。86.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87.中国科学院:《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年。88.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89.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90.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非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学习历史吗?

中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他们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历史的脉络、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还不能够系统地、准确地把握,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历史经验还不是那么清楚。特别是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应试导向和压力,大部分理科学生对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他们的高中历史会考往往是走了过场。所以,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完全必要的。

历史书籍

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说 明开列本书目的目的是为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读书的门径,以便通过阅读巩固其基础知识,扩大其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列时力求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对入选书目,首先考虑历史本身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对教材和工具书,除极个别情况外,原则上不予推荐。对一些权威性的大部头著作,如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郭沫若、林甘泉主编的《中国史稿》、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李新等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及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 “剑桥世界史”系列,因卷帙过大,暂不推荐。对中外文史料,因卷帙繁多,数量极大,本书目除推荐翦伯赞、郑天挺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外,其他不再推荐,各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目对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只具有指导意义,各校教师完全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予以增删。此外,本书目是在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开列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基本阅读书目》的基础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共同完成的。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8.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12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18[美]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u2022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20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24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25戚其章:《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26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2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2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29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30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31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三卷),解放军出版社1981--1984年。32钱实甫:《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33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1933年。34.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35.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36.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8年。37.[美]吉尔伯特u2022罗兹曼主编,陶骅等译:《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38.[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39.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40.[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凤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4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42[英]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43[法]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44[美]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45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1995年。46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47[比]皮雷纳著,陈国毝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48[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8年。49[美]萨拜因著,刘山译:《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50[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51. [德]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52.[美]帕尔默、科尔顿著,孙福生等译:《近现代世界史》(三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53.[美]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54.[美]菲利普u2022李u2022拉尔夫等,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55. [法]米歇尔u2022博德,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1986年。5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7.[美]塞缪尔u2022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58.李植枬主编:《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59. [美]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60. [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61.[东德]维纳u2022洛赫著,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译:《德国史》(三卷),三联书店1976年。62.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3.[英]温斯顿u2022丘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英语国家史略》,新华出版社1985年。64.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65.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66.黎澍、蒋大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67.[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年版68.[德]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69.[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上下),商务印书馆1962年。70. [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71.[英]汤因比著,曹未风译:《历史研究》(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72.[法]勒高夫等著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73.[美]罗宾逊著,齐思和等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74.〔法〕马克u2022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75.[英]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76.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7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78.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国书店1987年。7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0.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81.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2.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u2022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8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8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85.蒋元卿:《校雠学史》,黄山书社1985年重印本。86.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87.中国科学院:《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年。88.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89.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90.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历史学考研专业是什么?

历史学考研专业包括: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1、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2、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以及各个阶段的专史如洋务运动史,北洋军阀史,抗战史等等。3、专门史主要研究方向:所以专门史包含的专业非常广泛,主流的专业一般是: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文化史(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农业史,地方史、军事史等等。发展前景:人才需求。历史学类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宽等特点。历史学主干学科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考研方向。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相近考研方向有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历史)等。就业方向。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业方向有高中教师、事业单位人员、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助理、秘书、文员、公务员、初中教师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历史学

求推荐与民国历史有关的书籍,要学术性较强的

中华书局出的《中华民国史》多卷本,李新主编。 这部书的缺点,个人认为太繁琐。除非专门研究而读。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中华民国史》4卷本,张宪文主编。 这部书个人认为比较适合研究者和平历史爱好者读。 近年的民国史成果,在书中有体现,也比较简约,不至于读起一打呵欠。参考。

高中历史难题

答:1、德国是战败国,由战胜国协调处理,以防止它再次引发战争,这是当时国际战争处理惯例。但中国是属于战胜国,只是因为国贫民弱,所以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欺负,被刮分利益。2、把山东看作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因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而山东则是中华儒家文化的繁衍地。3、山东青岛地处渤海湾出海口地带,地势向外突出、且胶州湾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良港。控制了青岛就控制了渤海湾,控制了渤海湾就能够直接从海面威胁当时北洋政府的首都北平。所以这是一个军事政治地位都很高的地方45

北洋军阀到解放的历史

北洋军阀起源于袁世凯篡夺新亥革命胜利果实,袁死后多年不统一,1930年蒋介石名义统一.1927-1937年国共内战,1937-1945年抗日,1945-1949解放战争,中共获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仍以中华民国名义立国.1949-今未统一.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