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东海岛的全部历史啊?
一百年前,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从此定名为“湛江”。1953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吴川县第九区的南三岛划归雷东县管辖;1954年1月,又将西营区(现霞山区)的特呈岛划归雷东县管辖。是时湛江市郊区只有新鹿(现湖光)、潮满两区。1958年9月15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雷东县,并将雷东县并入湛江市郊区管辖,10月14日正式合署办公。1992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1992年8月13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筹委会。1993年4月22日,中共湛江市委批准设立“中共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委员会”,东海岛、硇洲岛两岛四个镇的党组织归属试验区党委管理。1993年3月25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市民政局、市国土局、东海试验区和市郊区政府办、民政局、国土局以及湖光镇、太平镇、民安镇、东山镇的领导到实地勘察,共同勘定了东海岛试验区与湛江市郊区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1993年7月,湛江市人民政府决定从7月1日起,东海岛试验区财政与湛江市郊区财政脱钩,实行独立核算,党政财一切事务由试验区党委会、管委会统一管理。至此,东海岛试验区作为湛江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除担负经济开发职能外,还要担负下辖东海岛和硇洲岛东山镇、民安镇、东简镇、硇洲镇等四个镇的社会管理任务。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6月26日联合签发了《关于扩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的复函》,同意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大发展用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09年10月,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合并为新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市第四中学的学校历史
宁波市第四中学,历史源远流长,追溯其渊源,已有170年。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由:“一个源头、两条干流、三条支流”汇合而成。“一个源头”是指美国长老会麦嘉缔1845年创办的崇信义塾,它是四中办学史上的最早源头,几经曲折演变,于1912年发展成为崇信中学。“两条干流”,一条是美国浸礼会于1855年在西大街创办的私塾,在1912年发展成为浸会中学。1923年浸会中学与崇信中学合并成四明中学;另一条是英国循道公会于1860年在解放北路竹林巷创办的私塾,在1930年发展成为斐迪中学(当时已迁至江北泗洲塘)。1935年,经三方教会协议,四明中学和斐迪中学合并,取名浙东中学。1952年12月,市人民政府接管浙东中学,改名为宁波第四中学。“三条支流”:即1949年10月,益三中学并入;1964年宁波市劳动局技校并入;1965年江北初中并入,2003年8月由江北新马路迁至江北姚江岸文教路新址。2008年7月宁波市教育结构重新布局,联丰中学并入宁波四中。汇合发展形成今天的宁波四中。如今的宁波四中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级中学,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学校校长:邵迎春
南三岛的历史事件
湛江地区旧称“广州湾”(Kwangchowan)。有学者考证说是因南三岛有“广州湾”村坊而得名。此地位于港湾的出口的内侧,不像龙海天、碧海银滩那样风高浪急。小船可随意靠泊,一个传统的渔村。当年法国人避风闯入湛江,这里是第一个登陆点。广州湾因而得名。这是靖海宫前的海面,当年法军把战舰停在海面上,用小艇从这里登陆,入侵广洲湾村坊。“广洲湾村坊”打开广东地图往沿海方向查看,可见到在湛江市的东海岸边上,呈三角形分布着三个岛屿:最远的为硇洲岛,东海岛与南三岛并列,中间海峡夹了个小岛特呈岛。“广洲湾村坊”(现称“南三镇灯塔村委会”)就在南三岛的东南面,与东海岛、特呈岛隔海相望。“广洲湾”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已有其名,指的是广东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汛以南的几条自然村及附近海面。明朝设“南三都广洲湾村坊,殷、曾、陈杂居,分四、五村”(清光绪《吴川县志》)。古人是非常看重“广洲湾”的。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维新报》《中外大事汇记》兵防汇第五《广洲湾形势考》这样描述(省略号为删节):“广洲湾系高州府辖境,在吴川县之南。……一水回环,最擅形胜,不独可为水师停泊之区,且可作通商口岸……广洲湾形势有数处可与香港并驾齐驱,有数处比香港更扼奇制胜。……尝考此湾舆图,长约二十咪,可入港内者只有两窄口,周围有陆地关锁。港内水深,由三寻半至十寻不等,湾泊甚便。港之东口阔约一咪半。……虽极大战船,亦可容大部湾泊,安稳无虞。……有城名赤坎为贸易要区,其生意多与澳门、江门来往。赤坎入口货,以洋纱匹头鸦片为大宗,其他各项货物,到者亦多。至出口货,则以生油草席为大宗。……查此湾与西江相隔,仅有内地小山一层。除此以外,无甚阻碍。……” 所以,清政府曾在此驻重兵,筑炮台。当时有一邑人吴河光曾登临炮台,有感而赋诗曰:“孤台南枕广洲湾,飞派奔涛撼远山。要地原来跨两郡,偏隅今竟作重关。”吴诗的两郡,应指古时的合浦郡和高凉郡,亦即包括了粤西整体和广西东南部。可见古人早已看到了广洲湾对中国南方发展的重要性。广洲湾的天然良港国人看重广洲湾,外国侵略者也知道此地的不凡。1701年,法国一条叫“白雅”号的船只就停泊在广洲湾避台风。也不知其是偶然发现还是有谋而来。船只在避风期间,船员竟登陆测绘广洲湾一带地形图带回国献给法政府。然而,把这次法国船只的避风与1897年之后中国和广洲湾所发生的事联系起来看,“白雅”号的避风是假,探情况是真。法国的占有野心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又以避台风之名闯入广洲湾。1897年3月,法国强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将海南岛让与任何他国”,开了各列强瓜分中国的先河。1898年4月,又向中国提出照会,不得将越南邻近各省即云南、广西、广东“让与他国”。同年4月9日,法国指定“中国国家将广洲湾作停船趸煤之所租与法国国家九十九年”。同年4月22日,未等中国具体确定,法国即派海军准将福德·杜基吐鲁为头率三条战舰,载兵数百人从越南驶过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北上,正式武装入侵广洲湾。在广洲湾村坊海边的炮台上升国旗、搞庆典,还鸣炮21响以示胜利。之后,马上在附近修建兵营,建起炮台和灯塔。法军入侵广洲湾村坊后,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扩侵行动。据当时的两广总督谭钟麟和广东巡抚鹿传霖呈奏章述:“法人……常有兵轮在广洲湾一带往来游弋,测量水道,绘画形势。其处心积虑,盖欲于粤之高、雷发展,得一固煤之所,内以扼省港之门户,外以联越南之声援,且可窥伺琼、廉,垄断矿利,蓄意已久,今见德据胶澳,俄租旅顺,遂思效其伎俩而逞志于粤。此法人索取广洲湾租界之所由起也。”奏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法国入侵广洲湾的目的。 在这之后的中法双方签订的所谓的租借条约中,法国人又有意把“广洲湾”改成“广州湾”,更暴露了其企图是要无限量地扩大侵占范围。“广洲湾”的名字自宋朝起一直沿用下来。据汉语解释“洲”字是水中陆地的意思。而去了三点水的“州”字就是行政区域的意思。可见一字之改,就把法国侵略者的野心暴露无遗——占领整个广东之南,广西之东,甚至更广大。广洲湾村坊群众以木棍禾叉对阵法军兵营——抗法斗争首先从这里举旗 法国侵略者入侵广洲湾村坊之后,村民旋即进行了勇敢的斗争。《李玉光百岁寿辰,畅谈吴川人民抗法斗争史》是这样真实记载斗争经过的:我祖父的结拜兄弟陈跃龙(南三岛田头村人)。当日他在南三岛广洲湾岸拉大网捕鱼时,发现军舰多艘从硇洲岛东南方驶来,驶近广洲湾口外海面便下锚停驶,放下小艇两艘并排从海面驶入广洲湾口外航道探测航道水位情况,打旗引航,三艘军舰起锚驶入到广洲湾(大王公庙海湾)抛锚停驶。军舰派兵下艇登陆占领雷锡村和沙头村。法军从舰上搬下大批帆布,搭帐蓬屋设营驻军。又立灯桩,悬挂灯具作航标灯。之后,法军用小艇多艘探测从广洲湾到特呈岛南北航道。派兵占领了北崖头,接着占领了麻斜嘴。法军占领了整个南三岛和麻斜嘴后,再派出三艘军舰停在麻斜至霞山之间的海中,探测海头港动静,用小艇载兵登陆,占领了海头汛(霞山)设营驻军。陈跃龙与陈竹轩分别观察了全过程后共同商量,发动数百群众,手持木棍、竹杆、刀叉等干涉法帝占领军。群众强烈要法军拆掉帆布屋,撤回舰上。法军搬出清政府已“同意”为据,对群众软硬兼施,但群众根本不听,再三抗议,要法军立即撤回舰上。眼看着法军就要动枪炮,群众生命危在眉睫。陈跃龙、陈竹轩为了保住几百人的生命,只好指挥群众离开,另作计筹。村民的抗法行动暂时停止了,可法国人却更疯狂地实施侵略并开始杀人。从1898年6月19日到10月12日,四个月时间打死打伤反抗者和村民近100人,并大肆烧屋劫财,强占民居。“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法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吴川、遂溪两县农民开展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 门市价20元 一天
英语文体学的学科历史
在60和70年代,西方科学主要思潮盛行,语言学和结主义蓬勃发展,带动了文体学的发展。现代文体学的兴盛,表现在流派纷呈,如:“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这六种流派的区分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标准之上的。“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的区分,依据的是文体学家所采用的语言学模式。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文体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它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极为密切的寄生关系,新的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会催生新的文学体派。“形式文体学”是指采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描写语言学、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等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来进行分析的文学学派;“功能文体学”指采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分析的文体学派;而“话语文体学”是采用话语分析模式以及语用学和语篇语言学来进行分析的文体学派。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等文体学派的区分主要以研究目的为依据。卡特和辛普森指出,语言学文体学是“通过对文体和语言的研究,来改进分析语言的模式,从而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文学文体学则“旨在为更好地理解、欣赏和阐释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提供根据”;而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特指以揭示语篇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为目的的文体研究派别(Carter and Simpson, 1989:1-17)。在60和70年代,文学文体学达到鼎盛时期,很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转向文学文体学(参见Chatman,1971)。“ 文学文体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首先,它可泛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为终极目的的文体学派。不少声称进行“文学文体”研究的语言学家将文学文本纯粹视为语言学分析的一种材料或者检验语言学理论可行性的实验场所(这在60年代以前十分常见)。他们以发展语言学理论为目的,在研究时将注意力集中于阐述和改进相关语言学模式,仅注重语言学描述本身的精确性和系统性,而不考虑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效果(即时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是“语言学文体学”的典型特征。但其他很多从事文学文体研究的人则是将文体学作为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探讨作品如何通过对语言的特定选择来产生和加强主题语言和艺术效果,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文体学”。在60年代末以前,无论是“文学文体学”还是“语言学文体学”采用的都是形式语言学理论,故被依据语言学流派来划分文体学流派的批评家视为“形式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的兴起之日正是新批评的衰落之时。与新批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学文体学之所以能在前者衰落之时兴盛起来,也许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文学文体学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武装了自己。其二,有些文学文体学家采用了比新批评更灵活的立场。他们虽然反对将作品视为社会文献和历史文献,但并不屏弃对作品背景的了解。利奇曾明确提出:“如果要对每一个实例进行透彻的、卓有成效的分析,就必须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等。”(Leech, 1969:vii) 与新批评相比,文学文体学虽然注重文本,但一般不排斥作者,有的还能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此外文学文体学作为对传统印象直觉式批评的修正和补充,填补了新批评衰落后留下的空间,在语言文学教学中起了较大作用。文学文体学是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它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在这一派别看来不过是帮助进行分析的工具。他们不限于采用某种特定的语言学模式,而是根据分析的实际需要,选用一种或数种适用的语言学模式(参见 Leech, 1969, Widdowson, 1975, Turner, 1973; Leech and Short, 1981)由于他们的目的在于帮助进行文学批评而非有助于发展语言学理论,仅关注与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密切关系的语言特征,因此在语言描写的系统性方面往往较为薄弱,不少语言学家或者语言学家出身的文体学家认为这样的文体分析不纯正,在他们看来,文体学应当帮助发展语言学为目的。不难看出,文学文体学较易为传统批评家接受。大多数的文学文体学家都将作品阐释与语言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往往反复阅读作品,以找出与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相关的语言特征,然后运用适当的语言学工具对有关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和描写,阐明他们的文学意义。在这样的文体研究中,描写过程与阐释过程密不可分;被描写的是经过阅读阐释发现与文学意义相关的语言现象,而语言分析过程又常能加强或修正阐释结果。70年代初以来,功能文体学蓬勃发展。“功能文体学”为“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简称,它特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文体学派。韩礼德是功能文体学的创始人之一。1969年他在意大利召开的文体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语言功能与文学文体”(韩礼德,1971)。该文提出了“语言的功能理论”是进行文体研究的较好工具。所谓的“语言功能理论”是指“从语言在我们生活中起某种作用,服务于几种普遍的需要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韩礼德区分了语言具有三种“纯理功能”或“元功能”:即表达说话者经验的“概念功能”;表达说话者态度、评价以及交际角色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的“人际功能”和组织语篇的“语篇功能”。这三种纯理功能相互关联,是构成语义层或者“意义潜势”的三大部分。韩礼德运用属于概念功能范畴的及物性系统对威廉戈尔丁的小说《继承者》的文体进行了详细分析(详见申丹,1997;张德禄,1999)。韩礼德的这篇论文可谓是系统功能文体学的经典之作。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其语言功能理论打破了传统上文体与内容的界限。任何语言结构都有其特定的语言功能。韩礼德明确指出,“文体存在于任何领域之中”。他所区分的用于表达经验的概念功能属于文学文体学不予关注的“内容”这一范畴。将文体研究扩展到这一领域有利于揭示人物生存活动的性质和观察世界的特定方式。另一特点即其分析的系统性。韩礼德对《继承者》中及物性过程类型合数量、参加者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环境成分的类型和数量都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精确统计,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将分析统计结果予以系统的图示,让人一目了然。这种分析的系统性是以其语言学模式的系统性为基础的。在韩礼德之后,有不少功能文体学家采用及物性模式对文体的语义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至于人际功能方面,功能文体学家一般从分析语气、情态、人称、表达态度的形容词和副词等入手探讨文本中反映出来的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小说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关系),以及他们对于经验内容的立场态度和价值判断。值得一提的是,倘若功能文体学研究的是戏剧或者广播访谈等实际对话中的人际功能,这些研究也很有可能由于其分析对象而被归入话语文体学的范畴。至于语篇功能、功能文体学家着重探讨文本中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句子之间的衔接与文本的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等。早期的功能文体学家一般聚焦于某一特定的功能范畴;如集中研究作者对技巧型的人称代词的选择,或集中探讨作者对属于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的选择。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功能文体学家注意在几个层面同时展开分析,注意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构成文本文体的总体特征,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塑造人物(参见Birch and O"Toole,1988)。系统功能文体学还要一个显著特点,即强调语言、语篇和社会语境的关系。系统功能文体学认为语言是社会符号,语篇受制于情景语境。由于系统功能文体学强调情景语境的作用,80年代以来,它在注重社会语境的学术氛围中得到长足的成长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功能文体学家将注意力转向文本语言和权力的关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合相互作用,这自然有助于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发展。不少文体研究从语法模式来说,应划归系统功能文体学;但从其研究目的来说,应属于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同一,有的文体研究从分析对象来说属于话语文体学,但采用的分析工具是系统功能语法。也就是说,系统功能语法对文体学的影响已超出系统功能文体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文体分析工具。 就文体学的发展历程来说,80年代以话语文体学的兴起为标志。话语文体学指采用话语分析模式以及语用学和话语分析来进行分层的文体派别。它自80年代初以来发展较快。在分析对象上,话语文体学有两点不同于其他文体学派。一是注重分析会话,注重交际双方的交际过程。诚然,近年来的话语文体学注意研究文学文本(而不是生活中的实际对话),但即便如此,话语文体学的分析重点仍是戏剧、小说、诗歌中的人物会话、独白或巴赫金理论意义上的种种对话关系。另一特点是,话语文体学的分析对象为句子以上的单位,如对话的话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句子之间的衔接,或话语的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等。话语文体学分析文学会话模式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分析日常会话的模式(参见Toolan,1990:273-274):1.人类学方法的会话分析。它关注社会结构中会话双方相互作用,尤为注重发起谈话、结束谈话、轮流发话、修正、接收、设计、理解显示等为完成交际任务而产生的言语方式。在《小说文体学》一书中,图伦运用会话分析的一些 概念对福克纳的小说《去吧,摩西》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他在分析中还借鉴了其他话语分析模式,尤其是Grice 的会话合作原则为基础模式。这是不少话语文体学家的共同之处,他们一般根据需要,综合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式。2.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Sinclair and Coulthard 为代表的伯明翰话语分析法。它借鉴了韩礼德阶与范畴的语法等级模式(句子――小句――词组――词――词素),建立起具有五个层次的模式(课-课段――会合――话步――行为)。该模式应用于分析老师与学生之间、大夫与病人之间或者律师与证人之间规律性较强的对话。伯明翰大学的伯顿为分析戏剧(以及日常对话),将该模式最高层次的“课”改为“应对”,并作了其他调整。在分析戏剧时,她尤为注重“话步”这一层次,从“开题话步”、“支持性话步”和“挑战性话步”的对照中,看人物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关系。3.戈夫曼提出的“脸面”和布朗与莱文森的“礼貌”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模式(Goffman,1981; Brown and Levison, 1987)。这一模式将言语行为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联系起来,认为人们在对话时,注意采用一些策略来维持自身、他人或受话人的形象。话语文体学家通过揭示在对话中采用的不同礼貌策略,可说明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Simpson, 1989: 170-183)。4. 以格赖斯的会话原则为基础的模式。格赖斯认为人们在会话时一般遵循四项合作原则,即数量原则、质量准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准则。会话双方运用这些准则来产生或者推导出各种会话含意(Grice, 1975)。这是话语文体学家在分析戏剧、小说中的会话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式,他们尤为注重分析人物话语中蕴涵的诸种会话含意。普拉特等人还借鉴这一模式来分析叙述者与受叙者之间的相互作用(Pratt,1977)。除了借用分析日常会话的模式,在分析小说会话时, 话语文体学家还发展了自己的模式。Fowler采用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分析狄更斯小说《艰难时世》的复调性质。Weber也对狄更斯《艰难时世》中的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但他更为注重反映说话者态度和判断地情态系统的作用,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语言情态特征,揭示人物的不同意识形态和世界观。不少话语文体学家还注意分析文学篇章的语义结构。总的来说,与功能文体学家相似,话语文体学家较为注重语言学描写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注意展示或者检验所采用的语言学模式的可行性(这个意义上说,可划归为“语言学文体学”)。话语文体学也紧跟时代潮流,越来越强调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的联系,主张超越对文本美学价值的探讨,而将注意力转到文体特征与阶级、权利、观念形态的关系上。这无疑促进了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发展。 90年代,功能文体学和话语文体学仍然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持形式主义立场的文学文体学则受到文化批评的强烈冲击,虽然在语言文学教学中,它仍然起着积极的作用(Thornborrow, 1998)。就文体学的发展历程来说,90年代的突出标志是历史/文化文体学的蓬勃发展。80年代初以来,受重视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的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文体学家不再把语言看成一种中性的载体,而是视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不再把文本看成反映意识形态的一面单纯的镜子,而是把语言和文本视为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又反过来作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辨证的生产关系,语言与社会语境互为制约,互为实现,互为建构,加重了社会上的各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文体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和批判语言中蕴涵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英国文体学家Burton是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的开创人之一。她在1982年发表了一篇当时被认为是颇为激进的文章,文中提出西方人生活在一个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社会里。后浪漫主义经典文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掩盖矛盾和压迫,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而文学批评,尤其是文体学,则通过对这些文体的分析和欣赏成了为统治意识服务的帮凶。伯顿呼吁文体学家审视自己的研究,弄清楚它究竟是为压迫性质的统治阶级意识服务还是对这种统治意识进行挑战的。她认为文体分析是了解通过语言建构出来的各种“现实”的强有力的方法,是改造社会的工具。她的文体分析显然不同于传统的文体分析,因为其重点在于探究文本如何建构它自己的虚构现实。伯顿的立场作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中具有相当地代表性。有的学者人为这一学派有两个分支。一个为福勒为首的批评语言学,另一个为MacCabe 倡导的历史语文学。批评语言学兴起于70年代末英国的东英吉利大学。1979年福勒与他在该大学同事Kress & Hodge 出版了两本宣言性的著作:《语言与控制》和《语言作为意识形态》。书中首先提出了批评语言学这一名称并阐明了这一派别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他们将语言视为社会语篇。他们注重分析各种文本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语言结构中蕴涵的阶级观念、权力关系和性别歧视等各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使语言表达带上了各种烙印和偏见。他们采用的分析工具主要采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批评语言学作90年代发展迅速,在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均有市场。麦考伯倡导的历史语文学则影响不大。他们强调语言研究中社会历史语境的重要性,注重某些关键性词语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产生的语义变化,并着眼于单个词对文本阐释所起得作用。这种注重单个词语的历史语文学与注重分析模式和语言模型的当代文体学有一定的距离,而与英国的新批评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分析立场上则主要受到英国的文化研究,以及欧洲大陆的语言文化以及思潮的尤其实福柯的影响。他的研究基地在苏格兰的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其影响有限,而且严格意义上说,他不属于文体学。总的来说,西方文体学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期间经历了不少挑战,最为著名的有Fish, 1973 Smith 的狂轰滥炸和强烈抨击。尽管对文体学的挑战常常有偏误和过激之处,但能促进文体学家进行反思,认清文体学的局限并力争有所改进。文学发展势头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为代表的紧跟时代潮流的倾向;而是多头并进。不同的阿文体学家竞相发展,不断有新的文体学派形成。如语用文体学和文学语用学。西方文体学的大本营是英国的国际诗学与语言学协会,创办了《语言与文学》杂志。
拉莫斯在足坛历史上什么水平?
拉莫斯在足坛历史上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对于那么是很多球迷们如果关注的话,对于拉莫斯的印象,对他应该是有好的,也有坏的。当时拉莫斯在西班牙德比的时候,裁判官对他亮出了红牌。在安联点时对他发出的冲天炮,还有更多的是他为我们在足坛上带出来的更多的惊喜。不论是今天还是以前拉莫斯,他的能力在足坛上绝对是可以排上名的。在足球中的位置,拉姆斯一般是在后面踢的右后卫。但是很多球迷们又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有时候拉莫斯在一场球赛当中的他是改成了踢中卫。并且是经常性的改成了这个位置。拉莫斯从最开始的右后卫开始踢的时候,很大一部分的球迷对于他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刚开始他在右后卫踢的时候,对于对方的人他是可以防卫过来的,后面又去转到了中卫。这个时候,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老经验的人了。对于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到了中卫这个位置也是可以正常发挥出来的。拉莫斯完全可以胜任中卫的这个位置。他的综合能力在足坛上真的是很强的啦,没有几个人可以再和他的这种能力相较量。拉莫斯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后卫,我们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去对待他。他的价值,我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可以评判他。当年他18岁就以他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和出奇的技术扎根在这个球队的主力位置,可想而知他当时是真的很厉害。19岁的时候成为了当时西班牙最贵的足球运动员。拉莫斯还有一种有名的能力。就是他的防守能力是超级厉害的。足球就是要看的攻守能力。对于五年四冠的慌嘛,这就是他能力最好的表现。现在这个时代,资金充足的好球员都会在家里待着,球坛上很难再出现这种大神了。但是拉莫斯确实是非常强大,它可以藐视一切,因为他是冠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意义
这句话,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它反映了因为知音难得,人们为了报答知己,虽万死不辞的精神。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是洁身自好,“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是士为知己者死,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向往、倾慕的典范。
楚威后是谁 历史上真的存在楚威后其人吗
历史上楚威王的王后的确是楚威后,但是关于这位楚威后的记载是没有的。历史上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我们对于她的身世、生平就无从得知。楚威后是一个权倾楚后宫的王后。她统领整个楚国的后宫,为了自己的儿子芈槐和女儿芈姝,可谓是费尽心思。她从小对芈槐、芈姝宠溺,导致芈姝、芈槐骄纵,她对芈姝要求严格,从小就将她训练成为了一个贵族的大小姐。她以为芈姝会是众多公主里面最优秀、最夺目的,没想到芈月的出现,令楚威后感到了一丝危机。
楚威后是谁 历史上真的存在楚威后其人吗
楚威后是电视剧《芈月传》里的一位反面人物,楚威后为人沉稳,她的圆滑是多年来在宫中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她虽然是个反面人物,但是很多观众却对她印象极好,甚至是情有独钟,在楚威后去世后,甚至很多观众力呼让楚威后回来。 楚威后是楚威王的王后,楚怀王的母亲。楚威后在楚国的后宫看起来很有势力,也很受到大家的尊重,她也的确有母仪天下的风范,但是这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却和楚威王的关系并不好。她和楚威王的关系很不好,可能是她比较强势的原因。在《芈月传》里,楚威后被塑造成了恶毒、有心计的嫡母。 历史上楚威王的王后的确是楚威后,但是关于这位楚威后的记载是没有的。历史上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我们对于她的身世、生平就无从得知。在《芈月传》里,楚威后是一个权倾楚后宫的王后。她统领整个楚国的后宫,为了自己的儿子芈槐和女儿芈姝,可谓是费尽心思。她从小对芈槐、芈姝宠溺,导致芈姝、芈槐骄纵,她对芈姝要求严格,从小就将她训练成为了一个贵族的大小姐。她以为芈姝会是众多公主里面最优秀、最夺目的,没想到芈月的出现,令楚威后感到了一丝危机。 芈月的出现,威胁到了楚怀王的太子之位,这就是后来楚威后对芈月的存在一直耿耿于怀的原因。早在少年时期,芈姝还是个天真善良的女子,她与芈月交好,甚至还要带芈月一起嫁到秦国,后来楚威后发现了这段友情,告诫芈姝芈月是个极其危险的人物,芈月的出现会阻挡芈姝的路途,同时楚威后也叮嘱芈姝不要相信秦王。 楚威后为人骄横、狠毒,与楚威王夫妻关系一度降到冰点,楚威后对楚威王没有多少的感情,转而将她的所有心血,都花在自己的孩子芈姝、芈槐身上。她执掌后宫,压制所有的宠妃,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在楚威王逝世后,楚威后真正“发威”,处理了曾经差点威胁到自己位置的向氏,让向氏嫁给了一个底层最残暴的军卒魏甲为妻,向氏不堪折磨。服毒自杀。而芈月也被其安排,成为了芈姝的陪嫁。 楚威后算尽了一切,她所做的一切都为了芈姝、芈槐,原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原本以为自己算是尽了作为母亲的一份责任。殊不知,她对芈姝、芈槐的宠溺,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最终都会死于安逸的环境,正是因为她对楚怀王芈槐的宠溺,造成楚怀王的骄纵跋扈以致走上亡国丧命的道路。
芈月传芈瑶怎么死的芈瑶几岁死的 芈瑶历史原型是谁
一、芈瑶死时才二十多岁,死于难产,其历史原型没有,这是《芈月传》中的虚构人物。二、简介:芈瑶是小说、电视剧《芈月传》中登场的角色,在电视剧中由孙怡饰演。十六岁到二十多岁。如诗如画的女子,她是楚怀王的幼女.为了秦楚联姻而成为嬴稷的王后,然而这一计划本来就是阴谋。单纯的芈瑶来到秦国,虽然倍受嬴稷冷落,然而她的真心终于打动嬴稷。然而正当她以为可以开始一段美好的生活时,秦楚交战,她因为父亲的罪孽而成为芈月复仇计划的牺牲品,如同一片落花堕于尘埃。三、演员:孙怡,1993年06月04日出生于中国吉林省。内地新生代演员,因长相甜美,笑容阳光在网络上拥有超高人气。2013年出道以来颇受各大时尚品牌偏爱,为各大时装品牌拍摄平面形象广告及代言,并主演了多部影视作品,代表作:青春爱情情景喜剧《爱情上上签》、电影《男欢女爱》、电视剧《芈月传》等。
历史上的楚威后怎么死的芈月传楚威后的结局
儿子一去不返,孙子登基,自然死亡.. 楚威后是楚国的王后,虽然不受楚威王的宠爱,夫妻关系极差,但因为为他生下了一双嫡儿女,她的王后之位十分稳固。 另外,楚威后在后宫的地位,也可以说是她 靠自己宫斗手段得来的。 她为人心狠手辣,对后宫其他所有妃子和她们的儿女都进行过打压。 无论是楚威王的宠妃莒姬还是芈月的生母向氏,楚威后对她们都下过毒 手,两人最后也都被逼得自杀身亡。 对于后宫非自己所生的王子和公主,楚威后也绝不心慈手软,他们从小都是在她的 *** 之下长大。 芈槐和芈姝是楚威后的一双儿女,前者继位成为楚怀王,后者嫁到秦国成为王后,各自都拥有很高的地位和远大的未来,这有很大部分就是楚威后的功劳。 比如,楚 威王在世时曾经想要改立太子就是被楚威后阻止。 楚威后虽然如此帮助儿女,他俩最后却并没有成功,女儿一直与芈月争斗最后失败,而儿子即位后几乎把楚国断送 在手里。 身为母亲,楚威后对儿女的溺爱没有教育好,是他俩失败的主要原因。 楚威后是一个成功的后宫妇人,但不是一个优秀的母亲,而一双儿女的失败也注定了她同样失败的结局。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怎么样
历史系是川大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现有正副教授20人。 有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议权。 设有专门史、世界史两个硕士学位专业方向。 主要研、辅机构有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和资料室、文物陈列室,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收藏资料以及师生定期的西安、大足三星堆等历史名胜区的实地考察,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该系近年来实施的“修身成才五个一工程”,“特长工程”等,为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面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适应地方行政、科研、档案、文博、史志等方面业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史学史、史学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①中高等学校教师;②地方行政、科研、档案、文博、史志等相关行业的业务和管理人员。
魏美人结局怎么死的 芈月传中魏美人历史原型结局
魏美人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的结局是:中了郑袖的毒计,被楚王槐割掉鼻子,凄惨离世。历史上记载和电视剧差别不大。 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给荆王(楚怀王芈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魏美人近来见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郑袖回答:“我不知道。”芈槐不信,进一步逼问。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芈槐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郑袖求之不得,早已关照好大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据《战国策·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於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日:‘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芈月传楚威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的楚威后 楚威后扮演者是谁
威后是楚威王的王后,芈姝和楚怀王的母亲,楚国后宫的一宫之主。楚威后骄横狠毒,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地位和保住太子,在后宫作威作福,迫害其他后宫的其他妃嫔和孩子,只手遮天。后来楚威王驾崩,芈槐也就是后来的楚怀王上位,威后成为真正掌握实权的人。虽然楚威后权高位重,但是最后却也落得国破家亡的凄惨下场。 威后的饰演者是姜宏波,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后在北京电影学院97表演系进修班毕业。姜宏波演过的作品有: 2000年,参与首部电影作品《鬼子来了》的拍摄。 2004年,主演的新版《阮玲玉》。 2006年,在情爱贺岁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饰徐铮的前妻。 2008年,主演青春励志功夫喜剧片《寻找成龙》。 2012年4月,在江平执导的都市情感电影《三个未婚妈妈》当中,姜宏波出演周大夫。 2013年3月,搭档富大龙、杨皓宇,在刘飚执导的抗战剧《台儿庄》中饰女一号花容。
芈月传里的魏绒是历史上的谁
历史原型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是魏哀王魏政送给楚怀王熊槐的一位魏国美人,颇得怀王宠爱,引起怀王宠妃郑袖的嫉妒,被其暗算,惨遭割鼻之刑死去。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给荆王(楚怀王芈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魏美人近来见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郑袖回答:“我不知道。”芈槐不信,进一步逼问。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芈槐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郑袖求之不得,早已关照好大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历史上的汉宣帝有多厉害?
汉宣帝治理下的西汉不仅经济力量突出,军事力量亦是十分强大,这段时期的综合国力被视为西汉的鼎盛期。汉宣帝年幼的命运是十分坎坷的。他虽然出身皇室,但是因为“巫蛊之祸”的爆发,他的祖父刘据为求自保被迫起兵,结果兵败。经此一事刘据一脉遭受重大打击,当时刘据亲族以及门客大都自尽或被处死。身为其孙子的汉宣帝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是因为当时他尚且还是一个不知事的婴儿。因为这起“巫蛊之祸”,汉宣帝自幼儿时期起便待在牢房之中,幸得有位心善的狱卒对他颇为照拂,他才得以安全活下来。待汉宣帝长到五岁左右时恰逢天子大赦天下,他这才得以离开从小生活的牢房,转而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因他生前曾留下遗诏要求将汉宣帝送往掖廷,所以自这之后汉宣帝便生活于掖廷之中。因为年少时的这些坎坷经历,汉宣帝在被霍光拥立为一国之君之后,始终保持赤诚之心将西汉治理得非常好。汉宣帝在位时间长达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时间里他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整改西汉的积弊。在他的整改下西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治也十分清明。在对外关系上,汉宣帝也采取了非常强硬的的态度。这个时期的西汉王朝先是与地处西域的乌孙联手大败匈奴,不堪重创的匈奴还因此向西汉称臣。除此之外,西汉还打败了西羌。西域与汉朝的关系也日渐亲密,汉宣帝还成功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而这都护府的设立意味着西域自此归于西汉管辖。相比起汉武帝,汉宣帝略微有点名声不显,但是他所创功绩却丝毫不亚于前者。汉宣帝所造就的“孝宣之治”更是被后世学者认定为西汉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
魏美人结局怎么死的芈月传中魏美人历史原型结局
魏美人在电视剧《芈月传》中的结局是:中了郑袖的毒计,被楚王槐割掉鼻子,凄惨离世。 历史上记载和电视剧差别不大。 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给荆王(楚怀王芈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颇得宠信。 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 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 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 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魏美人近来见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郑袖回答:“我不知道。”芈槐不信,进一步逼问。 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芈槐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 那郑袖求之不得,早已关照好大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 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据《战国策·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 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 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 爱之甚於王。 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 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 虽然,恶子之鼻。 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 "新人见王,因掩其鼻。 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 "王曰:‘虽恶必言之。 "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王日:‘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好。四川师范大学,简称“川师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创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实施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拥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历史上芈槐(熊槐)异味是狐臭吗
楚怀王新得到一个魏国的美人,楚怀王对她很是宠爱,乃至要挟到了郑袖的位置,郑袖一时失宠而感到深深的惊骇,郑袖又惧怕失掉宠爱,所以便心生一计。她通知魏女,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面见大王的时分,把鼻子遮住会更受大王宠爱。魏女便照郑袖的话做,成果被郑妃诬害他是讨厌楚怀王身上的异味,楚王大怒,就割掉魏女的鼻子。那么,楚怀王为啥会由于魏国女子掩鼻的做法,而将她的鼻子割掉?试想,假如楚怀王身上没有狐臭或是别的啥异味的话,为啥还要介意这种空穴来风的事情,由此,仍是能够揣度楚怀王身上可能确实是存在一些异味的。古时分的人,不是常常洗澡,特别是像楚国这么的国家,民风淳朴,更没有常常洗澡的习气,而古人为了祛除身上的异味,多有佩带香囊的习气。因而,楚怀王身上有点异味是很正常的,而至于他身上是狐臭仍是啥,史书上也没有明说,我们也不得而知。
历史上的楚威后是哪个国家的公主
没有此人,是虚构的。楚威后,小说、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角色,在作品中的设定是楚威王的王后,楚怀王的母亲。楚威后跟楚威王的夫妻关系陷于冰点,她对宠妃庶子们残酷打压,她用溺爱令得儿子芈槐和女儿芈姝骄纵跋扈,却都成为政治场上的失败者。电视剧中得以善终,于芈姝出嫁数年后病故。消息传入秦宫,芈姝、玳瑁大恸,芈月不发一言、心情复杂。而小说中病故于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芈月命白起、司马错等人领军攻楚,沿汉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连拔邓、鄢数座重镇,最终于次年攻陷楚国郢都。芈戎带兵杀至威后寝宫,面对这个昔年逼死其母和养母的老妇,他毫不隐晦地告知其爱女芈姝、独子芈槐均死于芈月之手的事实。本已病入膏肓的楚威后再也扛不住这一重子女双亡的心理打击,病逝。扩展资料:人物出处:《芈月传》是由东阳市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星格拉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方中信、黄轩、高云翔领衔主演,马苏特别出演的古装剧。该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战国时期,芈月是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出战之时地位一落千丈,母亲向氏被楚威后逐出宫,多年后返回宫中以命复仇,为灾难和危机。芈月与楚公子黄歇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为了可以与黄歇顺利私奔,故自愿作为嫡公主芈姝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在往秦国的路上芈月、芈姝互相扶持,中间楚国礼车在往秦国路上被义渠王翟骊带领的军队强劫,黄歇因为要救芈月,而跌落山谷生死未详;心灰意冷的芈月,为了要找出幕后主使而陪芈姝进入秦宫,芈姝当上了秦国的王后,芈月因魏夫人陷害,将其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绑架,不得已求助秦王成为宠妃。原本的姐妹之情在芈月生下儿子嬴稷以后渐渐分裂。诸子争位,秦王嬴驷抱憾而亡。芈月和儿子被发配到遥远的燕国。不料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国大乱。芈月借义渠军力回到秦国,平定了秦国内乱。芈月儿子嬴稷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芈月当上了史上第一个太后,史称秦宣太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威后
安哥拉的历史
安哥拉原来被称做葡属西非,它本来是葡萄牙最具经济价值和最富庶的殖民地。公元1475年,葡萄牙人迪奥戈·康为了探寻去印度的海上航线,率领了由7艘船只所组成的舰队,载有上百名士兵和少数的传教士,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终于来到安哥拉境内的罗安达,发现了安哥拉的全部海岸,并且在刚果河口和圣奥古斯丁角立碑纪念。同时自安哥拉带了一批黑人奴隶,返回葡萄牙。1483年,迪奥戈又回到安哥拉,被他带到葡萄牙去的那些奴隶们,也跟他回到了安哥拉。当时迪奥戈曾经和刚果王接触,并且赢得了刚果王的友谊,因此刚果王也派出一名使节,长期驻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1491年,另外一支葡萄牙舰队也驶抵安哥拉,并且深入刚果河以西120哩的刚果王首府。不久以后,葡萄牙也在刚果王的首府设立大使馆,展开了和当地土人间的贸易关系,和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575年,葡萄牙人开始占领刚果以南的地区,并且建立了罗安达城,同时还征服了几个土著部落,使白人慢慢地移民安哥拉。在以后的50年时间中,葡萄牙人逐渐扩张地盘。1617年,葡萄牙又在安哥拉建立了本吉拉城,势力更加稳固,从此更加确定了葡萄牙在安哥拉的地位。从1640年到1648年间,荷兰人曾经攻占这里的一些重要港口,后来又被葡萄牙人收复。 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安哥拉经济发展缓慢。当时葡萄牙人虽然在安哥拉也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当时安哥拉殖民地的主要收入,却是靠贩卖黑奴前往巴西,一直到1830年,贩卖黑奴的行为才告废止。到了19世纪后期,安哥拉的经济才转向内陆发展,葡萄牙人开始积极开发农业和地下矿产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安哥拉曾经被来自西南非的德军所攻击。由于葡萄牙人的坚守不退,才没有遭受到德军的蹂躏。在1884年至1885年举行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1922年派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全境。 从1951年开始,安哥拉改成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由葡萄牙政府派遣总督前来治理。 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由于受到非洲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加上境内黑人生活过于艰苦,因此在1961年1月开始,安哥拉人展开实际反抗行动。要求独立自主。北部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武力,在丛林地区建立了一些据点,采用游击战术攻击葡萄牙在安哥拉境内的军队。并且以距离罗安达以北约150公里的安布瑞兹港作基地,由他们的领袖罗勃拉领导。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先后成立。安人运从1961年2月4日开始展开武装斗争。1966年,又有由奈托领导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出现,他们盘踞在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城和附近地区。同时在南部新里斯本也有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政治组织出现。他们各自拥有一支游击武力。但是这三个当地的政治性组织并不互相协调,它们各自为政,并且互相争斗。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终于同意安哥拉走向独立,同时签订了一项彭民纳协定,要安哥拉三派政治势力自行达成协议,以便在安哥拉独立的时候,有统一合法的代表,自葡萄牙人手中接收安哥拉的统治权。1975年11月10日,最后一批葡萄牙军队撤离安哥拉;11日,安哥拉宣告独立,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结束了葡萄牙人五百年来的殖民统治。 同年,安哥拉独立后,由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安人运)和由美国、南非政府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安盟)引发对立冲突,后演变成全国性内战。结果亲苏的安人运获胜,并掌握政权。由这时开始安哥拉政府和苏联结盟,而且实行一党专政。安哥拉人民运动1976年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解体;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至今尚未平息。1977年7月,安哥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运动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内战。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1984年2月,安哥拉与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议》。由于美国和南非坚持把撤军与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以及美国公开向安盟提供军事援助,谈判陷入僵局。1987年7月,安、美恢复谈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议的基础上双方多次会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在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自5月起,三方会谈扩大为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8月8日,安、古、南非达成在安南部实现停火及南非军队从安撤离的协议。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的时间表达成协议。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1990年安哥拉政府决定放弃社会主义的路线,次年实行多党政制。1991年5月,安哥拉人民运动政府和安盟的领导人萨文比,在葡萄牙介入下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 1992年9月,安哥拉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选举,安盟失利并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安哥拉重陷内战。 经联合国居中协调,双方经过谈判于1994年11月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该协议包括双方复员军队,成立新的国防军,安盟实行非军事化,以及将政府行政管理延伸到安盟所控制的地区等内容。此后,和平进程在曲折中缓慢前进。 1997年4月,以安人运为主体、有安盟成员参加的安哥拉民族团结和解政府成立。 1998年上半年起,由于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协议,安哥拉国内局势紧张,和平进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安盟高级成员组成“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安盟主席萨文比,主张与政府合作。安哥拉政府随即承认该委员会代表安盟,宣布只与它进行谈判,并指控萨文比为战犯,不再与之对话。11月中旬,安哥拉内战重新爆发。安哥拉和平进程实已夭折。联合国于1995年向安派遣7000人的维和部队,1997年7月改设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1999年2月在安政府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终止联安观察团。2002年2月,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4月4日,安哥拉政府与安盟签署停火协议。安哥拉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实现全面和平,开始进入战后恢复与重建时期。
历史上魏美人怎么死的 芈月传魏美人结局
魏美人 魏国为了讨好楚国,送来的美女,后来被南后陷害,被割了鼻子,最后上吊自杀了历史上: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给荆王(楚怀王芈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魏美人近来见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郑袖回答:“我不知道。”芈槐不信,进一步逼问。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芈槐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郑袖求之不得,早已关照好大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芈槐历史上真的身有异味吗?
假的。。。。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翻译: 楚王宠妄中有个叫郑袖的。楚王刚弄来了一个美女,郑袖就开导她说:“楚王非常喜欢别人捂住嘴巴,你要是靠近大王,一定要捂住嘴巴。”美女入见,走近楚王就捂住嘴巴。楚王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油说:“她本来就说过讨厌大王的气味。”等到楚王和郑袖、美女三人坐在一起的时侯,郑袖就事先告诫侍从说:“大王如果发话,一定要立即听从大王的话!”美女上前来到靠楚王很近的地方,多次捂住嘴巴。楚王勃然大怒说:“割掉她的鼻子!”侍从于是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另一种说法: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楚王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欢、宠爱这位美女,她就也喜欢、宠爱这位美女,胜过了楚王。衣服珍宝,挑选美女想要的给她。楚王说:“夫人知道我宠爱新来的美人,她喜欢、宠爱这位美人超过了我,这也就是孝子奉养父母、忠臣奉侍君主的方法。”郑袖知道楚王已不认为自己嫉妒,就对新来的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宠爱你,但讨厌你的鼻子。你见到大王,时常捂住鼻子,大王就会长久宠爱你了。”于是美人听从了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王,常常捂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人见我时常捂住鼻子,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楚王硬是追问她,她回答说:“不久前新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楚王发怒说:“割了她的鼻子:”郑袖预先告诫侍从说:“大王如果发了话,一定要听从命令。”侍从于是就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为什么叫芈槐不叫熊槐 历史上熊槐是怎么死
你说的应该是楚怀王熊槐吧,不过楚怀芈槐确实是叫熊槐,他应该是芈姓熊氏,所以应该叫做熊槐,不过芈槐也没有错。就如同秦始皇嬴政,应该是嬴姓赵氏,名政,所以应该叫赵政,也可以称为嬴政。历史上楚怀王熊槐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楚国暂得保。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
芈月传里面说楚怀王有狐臭,历史上是不是真的
电视剧《芈月传》主要讲述的是战国时期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芈月在他出战之后被楚威后逐出宫,在多年后返回宫中复仇的事情。当上秦国的王后趁着秦国大乱,借助义渠军力回到秦国平定了秦国内乱。辅助儿子嬴稷顺利登基为王,史称秦昭襄王。在电视剧《芈月传》中楚怀王选妃时屡屡问有没有闻到什么异味,妃子郑袖灵机一定说这是大王独特的气味。楚怀王一听之后非常高兴,直接让郑袖成为了后宫宠妃。其实这不是什么独特的气味,只不过是狐臭而已,那么历史上的楚怀王是不是真的有狐臭?楚怀王芈槐是楚威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第37位国君,他早年在位期间破格任用不少的贤臣,例如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那时候的楚国可谓是人才济济。在魏国北伐围城中打败魏国,后来还消灭了越国夺取了不少的城池。就连当时的纵横家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后来由于误用佞臣子椒、子兰、上官大夫等人,排斥左徒屈原等忠良贤臣,致使国力大幅衰退,最终被秦国扣押,胁迫其割地时拒不割地,最终客死在秦国。历史上关于楚怀王有狐臭有这样的一个传闻,据说楚怀王打败魏国不久得到了一个魏国美女。那个美女备受楚怀王的宠爱,眼中威胁到了当时后宫宠妃郑袖的地位。郑袖担心自己失宠后被打入冷宫,就想到了一个非常阴险的计划。找来心腹告诉那个魏国美女楚怀王不喜欢看到她的鼻子。下次面见大王的时候记得把鼻子遮住,这样的话会更容易受到大王的宠爱。心思单纯的魏女根本没想过郑袖会害他,便在楚怀王下次见她的时候依照郑袖的话来做,结果反而被郑袖污蔑自己厌恶楚怀王身上的狐臭,楚怀王一怒之下,让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郑袖就这样轻松除掉自己的对手。关于楚怀王有狐臭这个传闻正史没有提到过,但是其他不少的历史资料上都是这样的传闻,可见这件事情真实性还是非常高的。
魏美人结局怎么死的 芈月传中魏美人历史原型结局
电视剧《芈月传》里,魏美人在第11集中她就将被楚怀王割去鼻子,在冷宫自尽。 魏美人历史原型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是魏哀王魏政送给楚怀王熊槐的一位魏国美人,颇得怀王宠爱,引起怀王宠妃郑袖的嫉妒,被其暗算,惨遭割鼻之刑死去。 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给荆王(楚怀王芈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魏美人近来见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郑袖回答:“我不知道。”芈槐不信,进一步逼问。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芈槐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郑袖求之不得,早已关照好大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据《战国策·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於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日:‘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楚怀王为什么叫芈槐不叫熊槐 历史上熊槐是怎么死的
先秦时的“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化。 楚怀王和他的孙子,都是姓芈,氏熊,前者名槐(也就是芈槐、熊槐),后者名心(也就是芈心、熊心)。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芈槐历史上真的身有异味吗?
芈槐历史上真的身有异味吗? 假的。。。。 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翻译: 楚王宠妄中有个叫郑袖的。楚王刚弄来了一个美女,郑袖就开导她说:“楚王非常喜欢别人捂住嘴巴,你要是靠近大王,一定要捂住嘴巴。”美女入见,走近楚王就捂住嘴巴。楚王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油说:“她本来就说过讨厌大王的气味。”等到楚王和郑袖、美女三人坐在一起的时侯,郑袖就事先告诫侍从说:“大王如果发话,一定要立即听从大王的话!”美女上前来到靠楚王很近的地方,多次捂住嘴巴。楚王勃然大怒说:“割掉她的鼻子!”侍从于是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另一种说法: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楚王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欢、宠爱这位美女,她就也喜欢、宠爱这位美女,胜过了楚王。衣服珍宝,挑选美女想要的给她。楚王说:“夫人知道我宠爱新来的美人,她喜欢、宠爱这位美人超过了我,这也就是孝子奉养父母、忠臣奉侍君主的方法。”郑袖知道楚王已不认为自己嫉妒,就对新来的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宠爱你,但讨厌你的鼻子。你见到大王,时常捂住鼻子,大王就会长久宠爱你了。”于是美人听从了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王,常常捂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人见我时常捂住鼻子,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楚王硬是追问她,她回答说:“不久前新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楚王发怒说:“割了她的鼻子:”郑袖预先告诫侍从说:“大王如果发了话,一定要听从命令。”侍从于是就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芈月传芈槐身上有什么味道 芈槐有狐臭是真的吗 楚怀王熊槐(约前355年―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国君。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楚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宰相张仪,毁掉齐楚联盟,国土沦落,楚国从鼎盛走向了衰亡。 芈月传楚怀王芈槐身上有什么气味 郑袖,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姿色艳美、性格聪慧,但善妒狡黠、阴险恶毒、极有心计,深得楚怀王的宠爱。 一日,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名魏国美女,楚怀王很宠爱魏女,郑袖因此而失宠,这立即引起郑袖的嫉妒,于是她便想出一个毒计,来陷害魏女。郑袖告诉魏女,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女见到楚怀王都要掩著鼻子,楚怀王见状向郑袖询问缘故。郑袖说魏女是讨厌楚怀王身上的气味。楚怀王大怒,命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郑袖于是得到楚怀王的专宠。 由此可以看出,楚怀王身体上是很可能有异味,并且他自己也知道的,否则也不会问都不问就惩罚了魏女。 《芈月传》中的楚怀王是谁 楚怀王身上有异味是否为真 楚怀王熊槐(前374年―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楚怀王的母亲是楚威后,她用溺爱令得儿子芈槐骄纵跋扈,却都成为政治场上的失败者。 楚 怀王是楚威王和楚威后的嫡子,芈月... 楚国大王身上有什么味道 楚国大王身上没有味道。 据《韩非子·内储》记载:战国时期,魏王(魏哀王魏政,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送给荆王(楚怀王芈槐,前328年—前299年在位)一位美人,颇得宠信。夫人郑袖妒火中烧,却做出了比楚怀王还要疼爱美人的姿态,与其亲近,不时送上一些衣服玩器,并告知大王的生活习惯。魏美人由此对夫人产生了诸多好感。一天,郑袖告知她:“大王非常喜欢你,但不怎么喜欢你的鼻子。”魏美人不知如何应对?郑袖提醒她:“你只要见到大王‘常掩鼻",则大王就会永远喜欢你。”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怀王心中诧异,询问:“夫人,魏美人近来见到寡人常掩鼻,何也?”郑袖回答:“我不知道。”芈槐不信,进一步逼问。郑袖这才送出谗言:“大王,我听她常对别人说,大王有口臭,必须掩鼻方能忍受。”芈槐一听,心中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那郑袖求之不得,早已关照好大王身边的御者:“大王有言,必可从命。”御者当即揄刀,劓去了魏美人的鼻子。有关此事,白居易也曾写有一首《天可度》:“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据《战国策·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日:‘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楚国历代国君哪个身上有异味 楚怀王芈槐 芈月传楚怀王身上有异味吗 历史熊槐楚怀王有狐臭吗 有,还有郑袖计杀情敌的典故,让情敌用东西挡着面,说这样更美,楚王见了认为是嫌他臭,所以命人割了他的鼻子,郑袖打击了情敌,从这推断,楚王身上应该有味,也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芈月传里面说楚怀王有狐臭,历史上是不是真的 在《芈月传》剧中,楚怀王身上有什么异味一直让大家好奇不已,有不少网友猜测楚怀王有狐臭,实际上,据资料显示,楚怀王确实可能有狐臭。 但是据不同的历史资料记载,楚怀王还有口臭。其中主要根据郑袖陷害魏美人的典故而知。 楚怀王非常介意自己身上的异味,南后郑袖凭借自己的智慧看透了这一点,装作自己喜欢这种异味而博得了楚怀王的宠爱。 楚怀王为什么叫芈槐不叫熊槐 历史上熊槐是怎 先秦时的“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化。 楚怀王和他的孙子,都是姓芈,氏熊,前者名槐(也就是芈槐、熊槐),后者名心(也就是芈心、熊心)。
梳理中国仓储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
中国仓储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影响具体如下:一、古代仓储的发展1、官办仓储农业是中国古代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所处灾害多发的地理环境和国防安全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了仓储制度,一直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周朝以后,官办仓储进一步发展,功能逐步明确,相应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对仓储的管理历朝历代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2、常平仓汉朝耿寿昌提出了“常平仓”的方法,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通过增、减谷价来达到目的。从汉朝开始,“常平仓”作为政府调控粮价、储备粮食的重要手段,历代沿袭,并不断改。如魏晋南北朝时晋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仓,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3、义仓义仓,是最早直接以备荒救灾为主要目的的粮食储备仓。初见于隋朝,平日积粮,在灾年通过赈济、借贷等方式救济灾民。据统计,从唐太宗到文宗,用义仓中的粮食对灾民赈济多达102次,可见唐朝义仓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4、惠民仓广惠仓创于宋嘉佑二年(1057年),是宋朝特有的救济性仓储。仓储粮源来源于本州县没官绝户田地上的租入,用于赈济本州县内老幼贫疾而不能自存者,如果有余可及其他地区。 5、民办仓储民办仓储是以民间自主、自愿为主要特点的积储方式,更多的作为官办仓储的补充。清朝的义仓和社仓平行,依照就近、就便以利救赈的原则,社仓设在乡村,义仓设在市镇,多由民间出资,掌管于地方绅士之手。二、影响意义国仓储建设的完善,与各朝有识之士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灾害连连,西周以后,史籍记录了很多,水、旱、地震、蝗、疫、霜、雹之灾。仓储的目的是既备灾又备战。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属性,古代仓储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些官吏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或管理慵怠,以至灾时无法有效施行救灾,直至丧失民心,最终不能长久。从历史的发展看,仓储制度一直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仓储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不断细化,相互补充,覆盖了城乡广大地区,在救灾备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对现代的启示1、要分级设置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的要求是在灾害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第一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灵活的储存方式——分级设置。2、救灾物资储备要覆盖乡村。在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避灾工程”建设,选择一些公共设施作为救灾物资储备点,储备灾民急需的生活用品。3、要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救灾仓储建设,鼓励民间储备粮食。4、扩大中央储备粮食规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5、建立高效率的国家储备粮食调控机制。扩展资料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保管以及仓库相关储存活动的总称。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古代,天灾往往难以避免,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老百姓不仅不能安居乐业,还得饿肚子,严重的会引发动荡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古人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救灾制度。为了为了防止发生天灾而导致饥荒的悲剧发生,因此中国古代便逐渐建立起粮食的仓储制度。战略性粮食储备,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和平年代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从秦始皇创立大规模官营仓储制度,到朱元璋靠“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夺取天下,再到十余年前那场“谁来养活中国”的争论。这一制度对中国的发展稳定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仓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食仓库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储粮:守护好大国粮仓
历史学以致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麻将 浑沌与中华文化——《天启篇》雪峰中华文化的根是混沌,或者说,中华文化的主要血脉是混沌文化,而不是儒释道。 混沌文化完全符合上帝之道,但混沌是无序的,无序是混乱的,所以,用混沌难以表达上帝之道的确切含义,所以,我将中华文化的根脉称为浑沌文化。 许多中华知识分子著文说要“复兴中华文化”,我读了他们的文章后茫然不知所措,我曾撰文问他们,“你们要复兴中国的哪部分文化?”他们没有一个人给我一个明确清晰的答复或者解说。这说明,要“复兴中华文化”的人们只是有这个良好的心愿,但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就是浑沌文化。所谓复兴中华文化,应该是复兴浑沌文化。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伏羲氏,伏羲的主要文化贡献是河图洛书和八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源生于此。中医的经络穴位说、易经、风水、阴阳五行、八字、紫微斗数、择日、占卜、巫术的根源也源于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浑沌现象,是伏羲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后所看到的宇宙景象。 浑沌现象的涵义是宇宙全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每一个现象,每一个事物都与宇宙全息感应,没有独立于事物之外的事物,没有独立于现象之外的现象,形象地说,就是美国阿拉斯加的蝴蝶振动一下翅膀,就能引起南非好望角的一场风暴,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中的某一位咳嗽了一下,澳大利亚的某个人就从楼上掉了下来。 我在解析人类的思维时发现最深妙的思维是浑沌思维,其次是无相思维,接下来才是太极思维、心像思维、迷幻思维等等,儒家的思维是物质思维,是最低级的思维,道家的思维是太极思维,释迦牟尼佛的思维是无相思维,以科技为主的西方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当今风行的新时代思维,比如赛斯的思维,《与神对话》、《一的法则》、《告别婆娑》、《奇迹课程》等等,属于迷幻思维。人类最终必须走的路是浑沌思维,或者说,人类要继承、发扬、光大浑沌文化。 要认识和理解浑沌文化可以从四个现象着手——天启、八卦、壶子、麻将。 天启就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一句话,就是与上帝直接对话交流。我写的《天启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八卦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乂象,六十四乂象生宇宙万象,只要能演绎六十四乂.......
请问,历史上用狗做试验的著名科学家是﹖
班廷,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与C.H.贝斯特等一同从动物胰腺中提得可供临床应用的胰岛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作出贡献,因此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1年11月14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利斯顿,1941年2月 21日因飞机失事卒于纽芬兰。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后即应征入伍,任军医上尉,曾到英国和法国前线。复员后在伦敦西方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兼讲授解剖学与生理学。1921年回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任职,1923年升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航天医学研究。班廷和贝斯特结扎了几支狗的胰管,待七周后,这些狗的胰腺都萎缩了,并且失去了消化器官的功能,然而胰岛在外观上仍是完好的。他们从这些胰腺中分离出一种液体,给因切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此提取物很快制止了糖尿病的症状。班廷和贝斯特称此激素为isletin,而麦克劳德主张用一有趣味的、比较古老的名称insulin(胰岛素)。实验于1922年完成,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加拿大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自那时以后,许许多多的糖尿病患者便能够正常生活了,其中有伊斯特曼、迈诺特,还有英国的乔治五世和作家威尔斯。班廷大发雷霆,因为奖金给了麦克劳德一份,而没给贝斯特,可是麦克劳德仅仅是提供给班廷实验室,而贝斯特和应该承受他劳动应得的一份。很不容易地劝服班廷接受了奖金,当他接受了奖金以后,分给贝斯特一半。1923年加拿大议会通过授给班廷以年金,并给他建立班廷研究基金。在多伦多大学设立了班廷-贝斯特教授职位,1934年授予班廷爵士职位。
苏联AK74M挂装GP-25榴弹发射器的研发历史是什么样的?
二战以后,苏联在协同作战思想的指导下,强调正规作战,忽视了特殊条件下的独立作将GP-25装在AN-94突击步枪上战,使其步兵作战能力与美军和西欧国家相比,存在独立作战能力差,对车辆和炮火依赖性强的严重缺陷。在美军装备了M203式榴弹发射器之后,他们认识到给步兵分队及单兵装备这类武器是非常必要的。于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研制并定型了GP-15型40mm枪挂榴弹发射器。随后在GP-15基础上进行改进,于70年代末定型出GP-25型40mm枪挂榴弹发射器,1981年开始装备部队,并于1984年首次在阿富汗战场露面。目前该发射器不仅是俄罗斯军队的制式装备,同样也大量装备于特种部队,包括联邦安全局和司法部下属的SPETSNAZ特种部队,联邦警察特遣队和内务部的快速反应部队。在俄军部队中,都称其为“小炮”,可见其具有强大威力。
历史上德国的重要邦国普鲁士 相当于今天德国的哪里
相当于今天德国和波兰北部,波罗的海南岸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但泽地区,和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以及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普鲁士王国首都柏林。
历史上普鲁士和俄国有什么过节啊?
LZ也看APH?呵呵O(∩_∩)O~APH本家在普鲁士本该灭亡的时间里仍然保留了它,所以他和露西亚的过节其实不能用“国家”的概念去想,而是地理位置的概念去理解。1242年楚德湖战役勉勉强强算一个过节,但那时候严格意义上普鲁士王国还没有形成。在普鲁士王国时代,普俄两国在大部份时间处於同盟状态,共同参与了瓜分波兰、反拿破仑法国战争、镇压1848年革命等。在拿破仑时代,普鲁士一度与法结盟参与拿破仑征俄战争,但失败了。之后一直处於神圣同盟的盟友状态。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普鲁士时代结束。1918年,一战失败,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然后下面才是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今天的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是波兰的。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 南部就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首府哥尼斯堡在1946年被苏联改名为加里宁格勒。现在的加里宁格勒同时也是该城市周围、被称为加里宁格勒省的俄罗斯外飞地(周围都是别的国家领土)之首府。因为以上原因,同人界才有了阿普住在露西亚家(归露西亚管)的说法,有的同人甚至叫阿普为加里宁格勒。
普鲁士和匈牙利的历史渊源
首先,普鲁士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种族,与作为条顿骑士团传统敌人的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从十字军东征开始,条顿骑士团一直在寻找一处家园,最初他们定居在从耶路撒冷至威尼斯之间的漫长地域上,最后到了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时才稳定的居住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Royal Prussia)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Ducal Prussia) ,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还有于普法战争中夺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匈牙利 一般认为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匈牙利”的含意是“十个部落”。也有说法认为是阿提拉所属的匈奴人定居于此后通过民族融合形成的。公元1000年,圣·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正式建立封建国家。他后来皈依了基督教,这个欧洲过去的威胁者渐渐成为了欧洲可靠地保护者,被成为基督教之盾。15世纪下半叶马嘉什国王统治时期是匈牙利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从13世纪到17世纪,匈牙利人都以英勇和顽强的十字军生涯,抗击蒙古和奥斯曼的扩张。(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古拉,他是抗击奥斯曼帝国的英雄)1848年爆发了科苏特领导的自由革命斗争。1849年4月匈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但不久被奥地利和沙俄军队所扼杀。1867年奥匈协定宣布成立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8年11月匈宣布成立第二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求问 普鲁士旗上的黑鹰的由来,网上查不到?还有普鲁士的历史拜托说一下!谢谢了!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普鲁士是德意志诸国中领土最广、力量最强、地位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从17世纪起,它一直影响着整个德意志的历史。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 1 概述 2 历史发展 3 军事专制 4 关税同盟 5 统一大业 1 概述 2 历史发展 3 军事专制 4 关税同盟 5 统一大业 6 地方自治 7 区域领土 8 文化精神 9 宗教改革 10 经济崛起 11 军国政策 12 国王列表 13 参考资料 普鲁士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普鲁士是德意志诸国中领土最广、力量最强、地位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从17世纪起,它一直影响着整个德意志的历史。 普鲁士 - 概述 普鲁士枪骑兵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普鲁士 - 历史发展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 普鲁士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Royal Prussia)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馀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Ducal Prussia) ,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 - 军事专制 1701年至1918年的普鲁士国旗。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着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着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 腓特烈二世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普鲁士 - 关税同盟 铁血宰相俾斯麦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普鲁士 - 统一大业 德意志第二帝国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打败了法国。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Das Zweite Reich) 。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 (巴伐利亚除外) 、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其孙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盟军投降。 普鲁士 - 地方自治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 赫尔曼·戈林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了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馀部分分离开来”。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3月1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普鲁士 - 区域领土 普鲁士疆域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普鲁士 - 文化精神 霍亨索伦城堡在德意志诸邦中,惟一能与奥地利相抗衡的力量是普鲁士。普鲁士是德意志诸国中领土最广、力量最强、地位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从17世纪起,它一直影响着整个德意志的历史。 普鲁士国家是靠不断扩张领土而发展起来的。普鲁士的统治者是霍亨索伦家族。 早在10世纪,霍亨索伦家族就统治了瑞士北方的索伦山上一个城堡。到12世纪,这个家族的代表又成为纽伦堡城的城主。1415年这个家族的代表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皇帝那里取得了勃兰登堡领地和选侯的称号。勃兰登堡位于德意志东北边境,经常与邻近的斯拉夫人发生战争,因而它的军队取得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普鲁士 - 宗教改革 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勃兰登堡选侯接受了路德教,并且攫取了天主教教会的土地财产,由是勃兰登堡遂成为一个重要的新教国家。到16世纪初,选侯约翰·西吉斯蒙德以他妻子的名义取得了莱茵河下游的克列夫兹公爵领地和马尔克、拉文斯堡两个侯爵领地。1618年选侯又取得了波兰的附庸国——东普鲁士,因而他就从勃兰登堡选候一跃而成为勃兰登堡一普鲁土选候。为了取得东普鲁士,他不惜向波兰国王称臣纳贡。三十年战争结束时(1648年),选候腓特烈·威廉兼并了东部波美拉尼亚及威悉河流域和易北河流域的几个小领地。同一年,他又趁波兰新王即位的机会,摆脱了对波兰的臣属关系。到1701年,选侯腓特烈一世又以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条件,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取得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由是,勃兰登堡一普鲁士选侯就变成普鲁士国王。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又从奥地利夺取了西里西亚。1772年瓜分波兰时,又分到西普鲁士(格但斯克和托伦除外),这样就把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连接起来。勃兰登堡原来领地的面积仅有23751平方公里,到1772年,普鲁士王国的领土就增加到194891平方公里了。 普鲁士 - 经济崛起 普鲁上之崛起,是有其经济前提的。正是在171纪以后经济繁荣的基础上,这个国家才能强盛起来。普鲁土经济繁荣的原因,勃兰登堡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利。贸易航路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虽然引起整个德意 德国文化普鲁士志经济衰落及停滞,但是却促进了勃兰登堡的经济繁荣。贸易航路的转移,使南德和中德的个别地区不得不向北海海岸寻找贸易出口,而勃兰登堡就成为必经之路。 霍亨索伦王朝实行的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普鲁土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早在选侯腓特烈·威廉在位时期(1640-1688)就开始奖励工商业发展。1685年法国政府取消南特敕令后,胡格诺教徒纷纷逃往国外。腓特烈·威廉下令收容法国流亡者。 并给予优待。至1703年大约有2万名法国胡格诺教徒和13000名其他国家的新教徒定居到兰登堡。他们主要是手艺高强的手工业者和能干的商人,因而把资本和技术带到这里。这些新来的移民建立了毛织和棉织手工工场,对丝进行加工,并生产天鹅绒、蜡烛、绢带等物品。但是在农奴制存在的条件下,自由劳动力来源非常有限。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腓特烈·威廉利用刑事犯及狱囚、流浪汉以及乞丐充当新工业的劳动力。其孙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继续实行这个政策,他特别奖励军事工业,如毛呢工业。 普鲁士 - 军国政策 普鲁士由小而大,由弱而强,还因为它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大选侯腓特烈·威廉即位时正值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被瑞典军占领。他亲身体会到军队为立国之本,因此他决定向瑞典学习,建立一支常备军。1653年,他与容克贵族达成协议:允许容克对农民行使警察权和裁判权;容克则同意选侯征收“军事税”,以便创立常备军。在这个协议中,选侯也同意让容克担任常备军的军官。从此以后,容克就与普鲁士军队结成不解之缘。从腓特烈·威廉以来,普鲁士国家就变成一架强大的军事机器。到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时期,普鲁士军队的数目几乎增加了一倍,达85460人,相当于全国居民的 4%。在全欧,普鲁士在人口方面占第13位,但是其军队的数目却占第4位国家财政收入的3/4都用在军事上。在军队中实行盲目服从,容克出身的军官可以任意鞭挞士卒,有些士卒往往因不堪军官的虐待而自杀。平时军纪甚严,但是一到战时,军官却纵容士兵烧杀掠夺。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是与容克阶级紧密相联的。容克阶级积极支持军国主义政策,这是因为这个政策给他们带来许多利益:第一,实行军国主义及侵略扩张,他们就可以获得新的地产。第二,随着国家领士的扩张,行政管理机构也就扩充起来,这就为容克的子弟提供了更多的当官机会。第三,加强军事力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军官的数目从而为容克的子弟提供了更多的军官职位。 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鲁士的官僚系统也是靠军队的力量建立起来的。本来普鲁土一些地区的征税权掌握在各领地的等级会议手中,但是腓特烈,威廉却靠武力征税。他曾派军队以武力相威胁,迫使克列夫兹和马尔克接受了新税。接着,他把这种新税变成事实上的永久性税收,从而剥夺等级会议最主要的职权——收税权。最后,由于各地税款主要用于军队开支,他就把税收事务交给军方去办,为此组建军事总部,下面设军事财务处,向各地派遣军官,负责征税。这些军官用军事命令的方式进行工作,很快把工作范围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并把各地原有的行政机构排挤到一边,其中包括各领地等级会议和市镇自治当局。通过军事总部,腓特烈·威廉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官僚行政系统,而这个系统的灵魂是军队。1723年他设立直属国王的“财政、军事与王室领地最高总管理处”,作为管理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这位“军曹国王”用管理军队的方法管理国家,认为专制君主最懂得他的人民需要什么。他曾说:“朕乃君主,故可为所欲为。”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发展成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军营式的纪律与等级制度支配整个社会生活。所谓的“普鲁士精神”到这时已完全成形了,它的公式是专制主义加上军国主义。 普鲁士 - 国王列表 以下为普鲁士王国的历代国王。普鲁士升格为王国是在腓特烈一世统治时期,由于他承诺要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皇帝遂把他的封号由选侯提为国王。在此之前,普鲁士曾建立过臣属于波兰的普鲁士公国,该公国后来与勃兰登堡选侯国合并。 普鲁士的m16钢盔 所有普鲁士君主均属霍亨索伦王朝。 腓特烈一世 1701年-1713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一世 1713年-1740年在位 腓特烈二世(大帝)1740年-1786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二世 1786年-1797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三世 1797年-1840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四世 1840年-1861年在位 威廉一世 1861年-1888年在位 腓特烈三世(百日皇帝) 1888年在位 威廉二世 1888年-1918年在位 普鲁士王位继承人 威廉二世 1918年-1940年 威廉皇储 1940年-1951年 路易·斐迪南王子 1951年-1994年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王子 1994年至今
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历史)
普鲁士王国时代,普俄两国在大部份时间处於同盟状态,共同参与了瓜分波兰、反拿破仑法国战争、镇压1848年革命等。在拿破仑时代,普鲁士一度与法结盟参与拿破仑征俄战争,但失败了。之后一直处於神圣同盟的盟友状态。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普鲁士时代结束。1918年,一战失败,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然后下面才是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今天的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是波兰的。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 南部就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首府哥尼斯堡在1946年被苏联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条顿骑士团首都、普鲁士公国首都,一直是哥尼斯堡,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帝侯国,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才是柏林,然后哥尼斯堡就成了东普鲁士的首府,现在的加里宁格勒同时也是该城市周围、被称为加里宁格勒省的俄罗斯外飞地(周围都是别的国家领土)之首府。因为以上原因,同人界才有了阿普住在露西亚家(归露西亚管)的说法,有的同人甚至叫阿普为加里宁格勒。
普鲁士是什么国家?有什么相关历史?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早期历史条顿骑士团从法理上说,普鲁士这块地方并不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疆界范围,只是因为后来勃兰登堡选帝侯合并东普鲁士,普鲁士王国作为整体才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早期,普鲁士这块地方是蛮荒之地,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属于波罗的语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0世纪时候,布兰登堡就已经由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建城,此后在不同的家族之间继承和易手。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纷纷前来移民。条顿骑士团迫使其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同化于德意志等民族,所使用的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1410年7月15日,条顿骑士团在著名的坦能堡大战中惨败于波兰国王,此后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的战争一直处于下风。1466年结束战争的《托伦条约)规定,骑士团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要将普鲁士一分为二,西普鲁士并入波兰王国,东普鲁士仍由骑士团统治,要对波兰国王称臣,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勃兰登堡兴起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莱希特被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是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近亲。在马丁·路德的影响下,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解散骑士团,改为普鲁士公国 ,阿尔布莱希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1618年,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弗里德里希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三十年战争之后,布兰登堡开始经营一支小型的军队。1655年第一次大北方战争爆发,布兰登堡一开始作为瑞典的盟友参战,击败波兰,从此布兰登堡拥有东普鲁士的完全主权,不用再向波兰国王称臣。1672年,法荷战争和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瑞典是英法的盟友,而勃兰登堡军队则是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中的一支。1640年继位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一世在Fehrbellin战役中击败瑞典,从此号称“大选帝侯”。1688年“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病死,传位与子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普鲁士王国立国18世纪伊始的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崛起与扩张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而闻名于世,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著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统一德国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德意志帝国:兴起与灭亡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在普丹战争中击败丹麦和在普奥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德法战争中打败了法国。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巴伐利亚除外)、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三世在位99天后去世。其孙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德意志第二帝国中的普鲁士王国领土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盟军投降
西普鲁士的历史
在十三年战争(1454-1466年)之中,波美拉尼亚和普鲁士地区的城镇反抗条顿骑士团,并寻求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的协助。在1466年签订的托伦条约之中,波美拉尼亚和西普鲁士地区成为了波兰的省分王室普鲁士,获得了数个特权,特别是在但泽市。1569年王室普鲁士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保留了普鲁士人的自治政府。另一方面,在托伦条约中降为波兰附庸的条顿骑士团仍然拥有东普鲁士。东普鲁士1525年成为了普鲁士公国的领土,1660年波兰丧失了对此地的宗主权。1772年大部分的王室普鲁士地区在第一次瓜分波兰之中合并到普鲁士之内,次年成为了普鲁士的西普鲁士省,例外的是并入东普鲁士省的威米亚地区。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之中,但泽这个汉萨城市已经不能靠本身的财富而存活,所以但泽与另一个汉萨城市托伦一同加入普鲁士的西普鲁士。大波兰的一些地区1772年合并到普鲁士,力斯地区1793年亦合并到西普鲁士。1806年拿破仑战争时期,西普鲁士的南部地区被划分到华沙公国之内。1824年至1878年间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合并到普鲁士省,之后重新分开。西普鲁士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大部分的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予波兰第二共和国,该省西部和东部小量地区仍属魏玛共和国。剩余的西部地区1922年组成了波森-西普鲁士,东部地区则成为东普鲁士的西普鲁士地区。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茨坦会议中,决定将所有前西普鲁士的领土都划分波兰管治。这些地区的德国人口都被驱逐到西面,然后让波兰人迁入。1949年,这些难民建立了非牟利的西普鲁士领土协会.
历史上凤求凰的典故?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晏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扩展资料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汉族,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是名噪一时的古琴,其名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成了古琴的别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求凰 (司马相如辞赋)
历史上司马相如真的写过《凤求凰》这篇文章吗?
是的, 独处室兮无依。思佳人兮伤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当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了才女卓文君的心,“文君夜亡奔相如”,演出了一幕传唱千古的私奔佳话。这两首诗据说就是《凤求凰》的歌辞。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幼时喜好读书、舞剑,因为仰慕赵国名相蔺相如的行止,所以就更名相如。相如精通楚辞,善于写辞作赋,汉景帝年间任武骑常侍,但因为景帝不喜欢词赋,所以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常常称病,被景帝免职。以后他和枚乘一起游于梁孝王门下,在那里作了著名的《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归于成都。 相如家里很穷,无法养活自己,他的一个好友王吉在临邛当县令,知道相如困厄,就邀请他去做客。当时临邛有好多富人,有个卓王孙家资巨万,他的女儿就是卓文君,才貌双绝,新寡在家。卓王孙仰慕相如风采,就设宴邀请相如和王吉。席间王吉称誉相如不仅精于词赋,而且琴艺绝佳,于是就弹起了这曲《凤求凰》,意欲挑逗文君。当时文君颇为相如才情所动,“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后相如又通过侍女向文君大献殷勤,文君遂夜奔相如,与他一同回到了成都。 但是相如家贫如洗,怎么能养活得起娇妻呢?文君将情况告诉父亲,希望得到资助,但是卓王孙却认为女儿的行为有辱家门,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文君乃富家女子,过不了这穷日子,所以从去了成都后就没有高兴过;她想让相如和她回临邛,向兄弟姐妹们借贷一点也足以度日。相如答应了,但是回到临邛后却把仅有的家产变卖了,在街上租了个门面卖酒,自己穿着酒保的衣服跑堂不说,还让卓文君坐柜当炉(温酒),这就又有了“文君当炉”的美谈。此举将卓王孙羞得连门都不敢出了,最后给了相如100万钱和100个仆人,夫妻双双回到成都,置田买房,成了富人。后来武帝即位,读了《子虚赋》相当赞赏,遂将相如召回长安。 司马相如是西汉的词赋名家,史有“西汉文章两司马”(另一司马为司马迁)之称。《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他的著作有29篇,但大多失传,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6篇,其中《长门赋》、《美人赋》两篇的真伪还存在争议。《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其代表作,在这两篇赋中,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得到确立。 这两篇赋的内容前后相连,都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以问答体的形式展开的。赋中假设楚国使者子虚出使齐国,在齐王面前大肆吹嘘楚国云梦泽广袤、丰饶和楚王到云梦泽游猎的盛况,乌有先生不服,批评子虚说:“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接着说齐国“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中,曾不蒂芥”,又夸耀了一番齐地的风景。听完俩人的夸耀,在旁边代表天子的亡是公大笑其无知,根本不知道齐楚之外还有更为宽广的世界。接着他搬出了天上的上林苑,描绘了那里的壮丽景象和天子游猎的盛举,铺陈出一个总揽天地万物,吞吐世界的去处。表明了诸侯在天子的威风和气概之下根本不足与论。 这两篇赋写得极为铺张扬厉,用了4千余字,以写天子游猎为中心,将山海河泽、宫殿苑囿、林木鸟兽、土地物产、音乐歌舞、服饰器物、骑射酒宴等等内容包罗在内,展现了社会昌盛、经济繁荣的汉武盛世,展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也展示了中华民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后傲视天下自豪。也只有这种铺张扬厉的大赋才能体现出那个时代蓬勃向上的生气,让人感受到叹为观止的大汉气象。 《子虚》和《上林》在语言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修辞艺术。它们将辞赋注重修辞的特点推向了极致。司马相如在这两篇赋中,收罗了许多脱离日常生活的陌生孤僻却极为工整的词汇,逐字逐句精心选择,完全清除了在楚辞中残留的简单用语。在形式上重点已不是六字句的重复了,数量最多的是四字句,同时和三字句、七字句交错使用,显示出一种成熟时期整齐复杂的文学美感。 其他几篇赋也各有特色,《哀二世赋》借助描写旅途风景,伤今怀古,开了纪行赋的先河。《大人赋》通过描写幻想的自然景色,上承楚辞传统,下开游仙文学之先河。《长门赋》细腻地描写了陈皇后被幽禁长门宫的孤独与悲哀,成为后世宫怨文学的先河。司马相如在辞赋方面的杰出才能,不愧为“西汉文章两司马”的称号。
浙江三桥的历史
浙江三桥分别是:柯桥、路桥和虹桥。1、柯桥,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1996年11月25日,稽江乡改为建制镇。至此,全县均为镇建置。2013年11月8日,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2、路桥区,隶属台州市,1949年4月,成立黄乐县人民政府,下辖路桥镇。6月,成立黄岩县人民政府,属台州专区。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黄岩、椒江撤市设区,路桥亦升级为县级区。3、虹桥,隶属于浙江省乐清市,1949年为虹桥镇。1958年为虹桥公社虹桥管理区。1959年复建镇,1961年建虹桥镇公社,1981年复置镇,1992年原瑶岙乡、南阳乡、东联乡并入。扩展资料:路桥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金清水系纵贯全境。沿海海岸曲折,大陆海岸线总长26公里;港湾众多,剑门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岛屿星罗棋布,有黄礁、白果山、道士冠等大小岛屿15个;浅海滩涂宽广辽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柑橘、枇杷之乡。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温黄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网密布,间有孤丘点缀,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优越,是粮、棉高产区。沿海滩涂和内陆水域发展海水、淡水养殖潜力大,西北部边界是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低缓,盛产亚热带水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柯桥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桥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虹桥镇
韩国李家王朝的历史
朝鲜王朝历代国王考 太祖至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年) 太祖至光海君 (1392——1622) 附先祖和四祖 一,全州李氏先世谱系 李朝王室出于全州。全州府本为百济的完山,新罗真兴王置完山州,景德王改为全州,以备“九州”之数。新罗孝恭王时,甄萱建都于此,称后百济。高丽太祖十九年改为安南都护府,二十三年复为全州。高丽成宗十二年称承化节度安抚使,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顺义军,隶属于江南道。高丽显宗将全州升为安南大都护府,后改全州牧。高丽恭愍王四年。因为高丽曾经囚元使野思不花于此地,因此将全州牧降为部曲,次年复为完山府。李朝太祖元年以其为“御乡”,所以升为完山留守府。李朝太宗三年改为全州府。李朝在这里建有庆基殿和丰沛楼(“丰沛”是取刘邦故事)。 [始祖] 李翰 新罗司空 号甄城 妻庆州金氏 [二世] 李自延 新罗侍中 妻尹氏 [三世] 李天祥 新罗仆射 妻迎日郑氏 [四世] 李光禧 新罗阿于 妻黄氏 [五世] 李立全 新罗司徒 妻白氏 [六世] 李兢休 高丽司空 妻李氏 [七世] 李廉顺 高丽生员户长 妻郑氏 [八世] 李承朔 高丽生员户长 妻白氏 [九世] 李充庆 高丽生员 妻尹氏 [十世] 李景英 高丽生员户长 妻尹氏 [十一世] 李忠敏 高丽长史 妻崔氏 [十二世] 李华 高丽枢密 妻黄氏 [十三世] 李珍有 高丽生员户长 妻吴氏 [十四世] 李宫进 高丽翰林 妻李氏 [十五世] 李勇夫 高丽大将军 妻李氏 [十六世] 李璘 高丽内侍执奏 妻南平文氏 [十七世] 李阳茂 高丽将军 妻李氏 二、李朝追封四祖 1、穆祖 仁文圣穆大王 李安社 高丽宜州知事,后来曾经入仕元朝,为南京五千户所达鲁花赤。南宋咸淳十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三月十日去世。葬在咸兴的德陵。李朝太祖即位后追尊为穆祖(布德执义曰穆),后为穆祖。太宗时加上谥号“仁文圣穆”。 王妃 孝恭王后李氏,葬在咸兴安陵 子女 长子 安川大君 李於仙 次子 安原大君 李珍 三子 安丰大君 李精 四子 翼祖大王 李行里 五子 安昌大君 李梅拂 六子 安兴大君 李球寿 2、翼祖 康惠圣翼大王 李行里 生于咸兴的德源。袭封元朝千户职位,咸淳十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九月十日去世。葬在咸镜道安边,陵号智陵。太祖即位后上庙号为翼祖(思虑深远曰翼)。 王妃 贞淑王后崔氏,葬在咸镜道文川,陵号淑陵 子女 长子 咸宁大君 李安 二子 咸昌大君 李长 三子 咸原大君 李松 四子 度祖大王 李椿 五子 咸川大君 李源 六子 咸陵大君 李古泰 七子 咸阳大君 李腆 八子 咸城大君 李应巨 3、度祖恭毅圣度大王 李椿 生于咸兴府松头里。至正二年(高丽忠惠王后三年,1342)七月二十四日去世。高丽赠官衔为赞成事。太祖即位后追尊为度祖(心能制义曰度)。陵号义陵,在咸兴。 王妃 敬顺王后朴氏 (籍文州)陵号纯陵,在咸兴 子女 长子 宗昌大君 李子兴 次子 桓祖大王 李子春 三子 宗原大君 李子宣 四子 完川大君 李平 长女 文惠公主 次女 文淑公主 三女 文懿公主 4、桓祖渊武圣桓大王 李子春 元延佑二年乙卯(高丽忠肃王二年,1315)年生。仕高丽,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高丽朔方道(后为咸镜道)万户,兼兵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丽恭愍王九年,1360)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李朝太祖追上庙号为桓祖(辟土服远曰桓)。葬咸兴定陵。 王妃 懿惠王后崔氏 (籍永兴)葬咸兴和陵 子女 嫡子 长子 永城大君 李天桂 次子 太祖大王 李成桂 长女 贞和公主 庶子 长子 完丰君 李元桂(李氏所出) 次子 义安大君 李和(定嫔金氏所出) 太祖 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 李旦 李旦(1335——1408),字君晋。初名成桂,字仲洁,号松轩。 至元元年(高丽忠肃王后四年,1335)十月十一日出生于高丽朔方道永兴郡黑石里的桓祖私邸(永兴本宫)。父亲李子春仕蒙古双城总管府,并为高丽朔方万户。李成桂少年仕高丽,官至东北面元帅知门下省事、守门下侍中。 李成桂出生和成长的时期,正是大蒙古帝国走向衰弱、东北亚大地风云跌宕的时期。元至正二十八年(高丽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正月初四,出身红巾军的朱元璋在应天即位,建立大明,改元洪武。是为洪武元年。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元大都,元惠宗(乌哈图可汗)北奔,作为中国历史朝代之一的元朝宣告终结。但是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残余势力仍然控制着漠北,并且影响着高丽对明朝和北元的政策。 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派人前往高丽,宣告即位。高丽立即停用至元年号,遣使至应天恭贺朱元璋登极,朱元璋颁诏册封恭愍王为高丽国王,并赐金印。明丽两国宗藩关系正式建立。但是,高丽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丽一向擅长在大国之间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这也是它免于被金、元这样的虎狼之国吞并的原因——而获得好处。所以高丽朝廷一直与北元朝廷也私有往来。1372年,明军在辽东败于盘踞在辽阳行省的北元将领纳哈出,高丽亲元势力也大为活跃。1373年,恭愍王被弑,北元想送高丽宗室、沈王脱脱不花回国即位,但是高丽拥立恭愍王养子辛褕。1377年,北元册封辛褕为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国力式微,善变的高丽又再次向明朝示好。 其时高丽国内分为以崔莹为首的亲元派和以李成桂为首的亲明派。两派相争,亲明派最后得胜。李成桂等新官僚废除了高丽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扫高丽王朝的旧势力。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给李成桂去分配,还赋予了他统治国家的权力。以李成桂为首的集团完全了解,能不能带来秩序和结束衰微的高丽王国,取决于土地占有制度。高丽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宗庙、学校、仓库、寺社、禄转、军须田及国人世业田民,豪强之家夺占几尽,”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为标”的大农庄。而兼并之家,收租之徒,“自秋至夏,成群横行,纵暴侵掠,倍于盗贼,”,许多良人农民又沦为大农庄主的奴婢。李成桂兵变上台以后,积极着手田制改革。政变当年,李成桂立即宣布将佛寺的三百多处土地收归国有,没收国家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1390年,焚公私田籍于市街,大火数日不灭。1391年,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共79万多结(包括耕地和荒地),并宣布实行科田法。国家规定,京畿一带土地按科(等级)授给在京任职的官员,故称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结,依次递减,至第十八科得田10结。京畿以外的地方置军田,以养军士。地方官吏和“闲良”,不论资品高下,随其本田多少,各给军田10结或5结。从“凡受田者身死后,其妻有子媳守信者,全科传受,无子媳守信者,减半传受”看,科田和军田都允许程度不同的世袭。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孙相传。公私奴婢、工商、卖卜、娼妓、僧尼等,不许受田。凡公私田租,水田1结糙米30斗,旱田1结杂谷30斗。除陵寝、仓库、宫司、公廨、功臣田外,有田者皆纳土地税,水田1结白米2斗,旱田1结黄豆2斗。科田、军田、功臣田都是私田,其余土地为公田;公私田的比例无资料可查,无疑公田占绝大多数。军田和科田,须向国家纳土地税,所以又是不完全的私田。重要的是国家规定公私田租的数额,“此外有横敛者,以脏论。”科田法的实施有积极意义,它限制了大农庄主的横征暴敛,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也多少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科田法的条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两班(即拥有官职的贵族)的土地积累受到这样一条规定的严格控制:科田将只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区授予,在这个地区,政府很容易加以监督和监视。李成桂及其追随者通过坚决地实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经济大权。 这时,在1388年,明朝在咸镜南道的南端元朝双城总管府(1355年被高丽吞并)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朝廷大哗。崔莹怂恿辛褕铤而走险,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极力反对。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回师松京,废黜辛褕,流放崔莹。之后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为王,又废,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恭让王)。此时,李成桂已经有心对高丽取而代之。李成桂和诸子在松京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布置工作。为了剪除忠于王氏高丽的势力,类似当年太原谋反时李世民角色的李成桂第五子李芳远还派刺客,在京城善竹桥刺杀了有极高声望、不肯归依李家势力的高丽大学者郑梦周,并借机刺杀了许多其他反对派。高丽京城内一片腥风血雨的恐怖景象。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丽左侍中裵克廉、以及郑道传、赵浚等人的倡议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其时五十八岁。李成桂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头衔向明朝上表,称高丽国王昏乱,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则口气冷漠,说“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作王。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顽嚣狡诈”而不正式册封赐印。于是李成桂的头衔改成了“权知朝鲜国事”。 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为王,并改名字为李旦(为统一起见,下文仍称李成桂)。同年十一月,李成桂颁诏定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同时由郑道传等人制订了《朝鲜经国典》。鉴于高丽诸王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国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没收,贵族庄园里的奴婢都被释放,并且实行开垦农地与改良农具谷种等劝农政策。 李成桂有两个王妃。原配是承仁顺圣神懿王后韩氏(籍安边),恭让王二年去世。继妃是顺元显敬神德王后康氏(籍谷山)。李成桂把神德王后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八子李芳硕立为世子,把辅佐大任交给郑道传。郑道传当时掌握着军权和政权。对此,创业中立下功劳的五子李芳远心怀不满,终于在太祖七年(1398年)八月发动政变。当时太祖正在病中。李芳远的府邸在汉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宫西门迎秋门附近。李芳远因势力弱小而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杀入宫中,冲入世子东宫——资善堂,乱刀砍死了李芳硕,然后从景福宫南门杀出,袭击大臣郑道传。郑道传的家宅号为叫百子千孙堂,在汉城寿进坊。那时郑道传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硕的丈人沈孝生进行欢谈,乱兵杀进门来,遭受意外袭击一同身亡。掌握政权的芳远对郑道传非常仇恨,将他的住所没收改成宫中饲养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后所生的另外一个儿子李芳蕃也同在此变中被杀。是为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乱(史称“戊寅靖社”)。 王子之乱发生后,汉城沉浸在不安和恐慌的氛围中。李芳远冲进宫中,宣布“李芳硕、郑道传谋反,图谋杀害王子”(与玄武门之变何其相似,呵呵)。在李芳远操纵下,李成桂被迫让位给二子李芳果(定宗)。神德王后康氏被李芳远从宫中赶出,搬到了判内侍府事李得芬家(移御所),不久就神秘地“因病”死去。 失去了王后康氏和儿子芳藩、芳硕之后,李成桂患了一种象火一样堵塞喉咙说不出话的疾病。定宗不喜欢散发着血腥味的汉城,定宗元年,李芳果以参拜神懿王后韩氏的陵墓为由,前往开京,就在开城寿昌宫定居。当年三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宫。当他以太上王身份离开汉城时流下了悔恨的老泪。走过神德王后的贞陵前时怎么也迈不开脚步,慨叹:“初次迁出汉阳不是我个人的意愿,是和国人们商议的。”回到开京后,又说:“我迁都汉阳后失去王妃和儿子,现在重新迁都,对都邑人们实在惭愧。”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李朝再次发生变乱。为了争夺王位,精明强悍的李芳远和四兄李芳干两人各自动员私兵,在开京街头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这次战斗中取胜的芳远已经不在甘心于幕后操纵,于是从名义上的国王李芳果手里接过了王位,就是李朝太宗。这一次,李成桂为了保全老命,星夜出奔,直逃老家咸兴,居住在幼年的潜邸(咸兴本宫)中。李芳远为了探问老父,多次派出所谓“问安使”,朝鲜史书中对此有生动的记载:“芳硕变后,太祖弃位,奔于咸兴。太宗屡遣中使问安,太祖辄弯弓而待之,前后相望之使未敢道达其情。时问安使无一得还者。太宗问君臣‘谁可遣?"莫有应之者”。后来朝鲜形容一个人被支使干一项棘手的任务(尤其是有去无回的,呵呵)的著名谚语“咸兴差使”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面对李芳远这种六亲不认的悍主,这样的父子对立终究有结束的时候。1402年十二月,李成桂被挟持回京,幽居在离宫昌德宫内。永乐六年(太宗八年,1408)五月二十四日,老迈多病的李成桂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去世。共计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岁。明朝赐谥为”康献“(温良好乐曰康,聪明睿智曰献;《春官通考》则为”抚民安乐曰康,行善可纪曰献“)。这位李朝的开国君主被孤零零地一个人安葬在汉城近郊杨州俭岩山下的健元陵。 王妃 承仁顺圣神懿王后韩氏(籍安边) 高丽恭让王三年去世 葬开城丰德齐陵 继妃 顺元显敬神德王后康氏(籍谷山) 李朝定宗元年死 初草殓于汉城皇华坊,太宗二年改葬贞陵(在今汉城市内贞洞) 子女 长子 镇安大君 李芳雨 次子 定宗大王 李芳果 三子 益安大君 李芳毅 四子 怀安大君 李芳干 五子 太宗大王 李芳远 六子 德安大君 李芳衍 以上神懿王后所生 七子 抚安大君 李芳蕃 八子 宜安大君 李芳硕 以上神德王后所生 长女 庆慎公主 二女 庆善公主 以上神懿王后所生 三女 庆顺公主 神德王后所生 庶长女 宜宁翁主 庶二女 淑慎翁主 定宗 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李曔 李曔(1357——1419)字光远,初名李芳果 元至正十七年(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七月,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的李成桂私邸 (太祖潜邸咸兴本宫)。仕高丽,官至将相。 1392年,李成桂即位取代高丽,李芳果受封为永安君、官拜义兴亲军卫节度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靖安君李芳远在都城举兵发难,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世子李芳硕被杀。其时李芳果居长(长子李芳雨已死),于是册封为王世子,九月五日受李成桂禅让于景福宫勤政殿。是为李朝定宗。 李芳果即位后,实际操纵政权的是拥有兵权的五弟李芳远。即位当年,李芳果便离开了充满血腥戾气的汉城,回到高丽故都开京,先后居住在高丽故宫寿康宫、昌乐宫中。李芳果为人宽厚中庸,喜好在开城宫中玩击毬之戏。吸取高丽朝臣专擅的教训,在定宗年间的1399年三月,李朝颁布了《奔竞禁止法》,抑制官人权贵势力。 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在开城发生了第二次王子之乱。这一次,李芳远已经不甘心当幕后国王了。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癸酉,在百官拥戴下,李芳果在开城寿昌宫内传位于 太宗,十二月上尊号为“仁文恭睿上王”。永乐十七年(世宗元年,1419年)九月二十六日,李芳果于开城仁德宫去世,在位二年,在上王位十九年,春秋六十三。明朝赐谥为“恭靖” (敬事供上曰恭;宽乐令终曰靖)。 葬兴教洞厚陵。 王妃 顺德温明庄懿定安王后 金氏 (籍庆州)至正十五年生,永乐十年(太宗十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 ,同葬厚陵 长子 义平君 李元生 (淑仪池氏出) 次子 顺平君 李群生 (淑仪奇氏出) 三子 锦平君 李义生 (淑仪奇氏出) 四子 宣城君 李茂生 (淑仪池氏出) 五子 从义君 李贵生 (淑仪文氏出) 六子 鎭南君 李终生 (淑仪李氏出) 七子 守道君 李德生 (淑仪尹氏出) 八子 林堰君 李禄生 (淑仪尹氏出) 九子 石保君 李福生 (淑仪尹氏出) 十子 德泉君 李厚生 (诚嫔池氏出) 十一子 任城君 李好生 (淑仪池氏出) 十二子 桃平君 李末生 (诚嫔池氏出) 十三子 长川君 李普生 (淑仪尹氏出) 十四子 贞石君 李隆生 (淑仪奇氏出) 十五子 茂林君 李善生 (淑仪奇氏出) 长女 咸阳翁主 (淑仪池氏出) 二女 淑慎翁主 (淑仪奇氏出) 三女 德川翁主 四女 高城翁主 五女 祥原翁主 六女 全山翁主 七女 仁川翁主 (淑仪尹氏出) 太宗 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 李芳远 李芳远(1367——1422)字遗德 元至正二十七年(恭愍王十六年,1367)五月十六日出生于咸兴归州洞私邸 (咸兴本宫),母亲是神懿王后韩氏。李芳远从少年时代起便英果聪毅,洪武十五年(1383年)擢高丽进士,癸亥登文科,官至密直司代言。在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李芳远出力最大。为了给父亲篡位扫清道路,他和判典客寺事赵英珪一起在开城选地桥(善竹桥)刺杀了高丽大贤郑梦周。 开城善竹桥 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洪武年间,他多次前往明朝。尤其是洪武二十六年朝鲜贡马,他随贡使前往南京,路过北平时与燕王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由于李成桂晚年丧妻,续娶神德王后康氏,前妻韩氏所出诸子一直与其不睦,李芳远尤过之,康氏因此对其侮慢无礼。而出于对继室幼子的溺爱,李成桂立最幼之子李芳硕为世子。这就为后来朝鲜宫中巨变埋下了伏笔。而李芳远既然有辅佐父亲篡位的本事,自然也有招募私兵暗做筹备的本事。 经过前文所说的两次王子之乱,在建文二年(定宗二年,14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 此时,明朝发生了一场极大的变局。太孙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难,惠帝用人不当,渐处下风,被迫对朝鲜更多地采取怀柔政策。为了在内战中拉拢朝鲜站在朝廷一方,当他得知李朝定宗传位于弟,便敕谕礼部,“朝鲜本礼文之国,辞位传袭之事,……若果无亏天理,悖人伦的事(呵呵,讽刺得妙极),任他国中自主张”。于是方赐朝鲜太宗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郡王爵,应赐五章或七章服)。这样,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册封,终于被李芳远得到了。他的头衔也从其父兄的“权知朝鲜国事”变成了朝鲜国王。而与其相厚,又均为夺位而成的明成祖“靖难”成功,登极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 李芳远在位期间,完善了其父的“科田制”,没收大量“私田”、“别赐田”、“寺院田”,颁布《功臣田传给法》。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六曹直启制”。1403年改革行政区划,撤去高丽时代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五都护府、六府、二十牧,并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1417年设立都巡问使、都观察黜陟使、都安抚使三言官。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在1400年,太宗废除高丽的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集兵权于中央。还召集都内衣冠子弟,设立“鹰扬卫”和“别侍卫”。1415年改革军制,设立守城军、营镇军、杂色军三种级别。李芳远在位期间,还修订了《经济六典元集详节》, 《续集详节》、《璿源录》等书籍。 1413年9月,李朝宣布实行号牌法。国家规定10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带一种号牌,上书姓名、住址、面色、身长、有无胡须等,在发牌时进行户口登记。如有不戴或伪造、遗失、借用者,要受处罚。两班贵族的号牌用象牙或鹿角制成,平民的则用杂木。1407年起实行邻保制,以连环保的方式加强统治和保证对国家的负担得以实现。李朝实行奴婢辩正,把高丽末期沦为奴婢的人改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为国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国家能够掌握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 永乐十六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位于世宗。十一月,上尊号“圣德神功大王”。永乐二十年(世宗四年,1422)五月十日,他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共计在位十八年,在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他死后,明朝赐谥号为“恭定” (敬事供上曰恭;纯行不爽曰定)。肃宗九年加上谥号“睿哲成烈”,高宗九年追上尊号“建天体极大正启佑”。葬于献陵 (在京畿道广州大母山) 王妃 彰德昭烈元敬王后 闵氏 (籍骊兴) (骊兴闵氏自此为朝鲜望族,五百年间出了多位王后) 至正二十五年(高丽恭愍王十四年)生,永乐十八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合葬献陵 子女 嫡子 长子 让宁大君 李褆 次子 孝宁大君 李补 三子 世宗大王 李祹 四子 诚宁大君 李褈 长女 贞顺公主 二女 庆贞公主 三女 庆安公主 四女 贞善公主 庶子 二子 諴宁君 李裀 (信嫔辛氏出) 三子 温宁君 李裎 (信嫔辛氏出) 四子 谨宁君 李裎 (信嫔辛氏出) 五子 惠宁君 李祉 (安氏出) 六子 熙宁君 李袉 (淑仪崔氏出) 七子 厚宁君 李衦 (崔氏出) 八子 益宁君 李■ (善嫔安氏出) 长女 贞惠翁主 (懿嫔权氏出) 二女 贞信翁主 (信嫔辛氏出) 三女 贞静翁主 (信嫔辛氏出) 四女 淑贞翁主 (信嫔辛氏出) 五女 昭善翁主 六女 淑惠翁主 (昭嫔卢氏出) 七女 淑宁翁主 (信嫔辛氏出) 八女 昭淑翁主 (安氏出) 九女 淑庆翁主 (信嫔辛氏出) 十女 敬慎翁主 (安氏出) 十一女 淑安翁主 (金氏出) 十二女 淑谨翁主 (信嫔辛氏出) 十三女 淑顺翁主 (李氏出) 世宗 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 李祹 李祹(1397——1450)字元正 洪武三十年(太祖六年,1397) 四月十日出生于汉城的太宗潜邸。永乐六年(太宗八年)封忠宁君,四年后进封大君。其时朝鲜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长子李禔,永乐二年册封,王位似乎与李祹无关。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鲜宫中发生变动。根据明史记载,“……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诏听王所择。因上表谢,并陈己年老,请以祹理国事。命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封祹为朝鲜国王……”。世子被废为让宁大君,而忠宁大君李祹则被太宗册封为王世子,是年八月八日,李祹受其父禅让,于景福宫勤政殿登基。是为朝鲜乃至东亚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国王之一——李朝世宗大王。 世宗以精通儒学而著称。除了将儒学价值观念作为治国之策的根本以外,还能够自如地对付两班学者。在十五世纪中叶他统治期间,在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进步思想。在政治方面,世宗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体制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还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六曹直启制”和“议政府署事制”,并且让世子协助处理庶务。朝鲜王朝初期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世宗年间得到了改善。世宗时期还制订了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和士庶四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他还对当时朝鲜的农民生活表现出巨大关注,为了减轻农民贡税负担,设置贡法详定所,由其制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结负法,按照田地等级和年份丰瘠征收不同水平的赋税,并且在发生水旱灾害时提供救济。世宗还命郑招编纂《农事直说》,内容为从全国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收集来的材料。这是朝鲜第一部农书,成了朝鲜农业的经典著作。此外还修订了《农桑辑要》、《四时纂要》 、《本国经验方》等农事书籍。世宗还下令编纂医书,表明他对人民健康的关注。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医方类聚》和共有85章的《乡药集成方》。后一部书包括959条疾病诊断,10706个处方和1477个针炙疗法。还用本国语文出版了一部关于如何采集本地药材的书藉《乡药采集月令》。 世宗大王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召集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朴彭年、崔恒、李善老、李垲等著名学者,创立了韩文字母(Hangul)。韩文字母由11个元音和28个辅音组成,具有简单和精确的特点,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儒家学者大为反对,说使用韩文字母会妨碍儒学研究。世宗则坚持推行韩文。并于公元1446年颁布了《训民正音》。官方书面语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欧洲那样,但是朝鲜的下层人民却有了一种书写自己语言的手段,创作了讴歌王朝建立的韩中两种语言写成的颂诗《龙飞御天歌》,并把《释谱详节》(佛祖生平片断)一书译成韩文。这两本著作为韩文的实际使用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文化方面,世宗于公元1442年下令试制雨量计,并把复制品分发给汉城的钦天监和地方行政长官,以纪录降水量。世宗对天文学的兴趣非常广泛,在他的鼓励推动下,汉城简仪台制造了浑天仪、浑象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计时仪器,绘制了天文图和七个星球的图集。还在汉城惠政桥安装了供公众核对时间的计时仪器。历法方面,制定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历法书籍。世宗还命人修订韩国音乐的记谱法十二律,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军事方面,当时的朝鲜发明了小火炮和火炮箭,设立了火炮铸造所。在对外关系上,世宗对当时朝鲜东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东北边疆地区的大片土地被
谁知道朝鲜历史上哪些国王不是正统的?(非正统包括篡位,不是世子即位)
朝鲜国,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兴,都汉阳。朝鲜为中华藩国凡五百另五年,历二十六主,传世三十二(追尊四、废位二)。朝鲜用明年号,明亡后国内用王位纪年和干支纪年,与清朝来往文书中用清年号。朝鲜高宗丙申登皇帝位,定国号大韩,建年号建阳,丁酉改元光武,丁未改元隆熙。大清宣统二年、大韩隆熙四年庚戌国除。历二帝,凡十三年。故李氏治朝鲜共五百十八年有奇。朝鲜国王(李朝) 第1代1392-1393(洪武二十五—二十六)权署高丽国事太祖 李旦建元陵初名李成桂。洪武三十一年退位,避居咸兴。在上王位十年神懿王妃(安边韩氏) 神德王妃(谷山康氏)1393-1398(洪武二十六—三十一)权署朝鲜国事第2代1398-1400(洪武三十一—建文二)权署朝鲜国事定宗 李芳果厚陵太祖次子,初封永安大君。在上王位十九年丰德王妃(庆州金氏)第3代1400-1418(建文二—永乐十六) 明朝正式册封为朝鲜国王太宗 李芳远献陵太祖第五子,初封靖安大君。在上王位四年元敬王妃(骊兴闵氏)第4代1418-1450(永乐十六—景泰元)世宗 李祹英陵太宗第三子,初封忠宁大君昭宪王妃(青松沈氏)第5代1450-1452(景泰元—三)文宗 李珦显陵世宗长子显德王妃(安东权氏)第6代1452-1455(景泰三—六)端宗 李弘暐庄陵文宗子,被篡,封鲁山君,流放宁越,旋被害,肃宗二十四年复号定顺王妃(砺山宋氏)第7代1455-1468(景泰六—成化四)世祖 李瑈光陵世宗次子,原封首阳大君贞喜王妃(坡平尹氏) 德宗 李暲敬陵世祖长子,谥号懿靖世子兆惠王妃(清州韩氏)第8代1468-1469(成化四—五)睿宗 李晄昌陵世祖次子安顺王妃(清州韩氏)第9代1469-1494(成化五—弘治七)成宗 李娎宣陵德宗次子,承睿宗嗣恭惠王妃(清州韩氏)废王王妃(坡平尹氏)贞显王妃(坡平尹氏)第10代1494-1506(弘治七—正德元)燕山君 李隆 成宗长子,失德被废,流放乔桐。隆字有竖心旁夫人慎氏第11代1506-1544(正德元—嘉靖二十三)中宗 李怿敬陵成宗次子端敬王妃(居昌慎氏)章敬王妃(坡平尹氏)文正王妃(坡平尹氏)第12代1544-1545(嘉靖二十三—二十四)仁宗 李峼孝陵中宗长子仁圣王妃(罗州朴氏)第13代1545-1567(嘉靖二十四—隆庆元)明宗 李峘康陵中宗次子仁顺王妃(青松沈氏)第14代1567-1608(隆庆元—万历三十六)宣祖 李昖(宣宗)穆陵中宗第七子德兴大院君之子,承中宗嗣懿仁王妃(罗州朴氏)仁穆王妃(安东金氏)第15代1608-1623(万历三十六—天启三)光海君 李珲 宣祖次子,被废,流放江华岛夫人柳氏 元宗 李琈章陵宣祖第五子,封定远大君仁献王妃(绫城具氏)第16代1623-1649(天启三—顺治六)仁祖 李倧长陵元宗之子仁烈王妃(清州韩氏)庄烈王妃(杨州赵氏)第17代1649-1659(顺治六—十六)孝宗 李淏宁陵仁祖次子宣德王妃(张氏)第18代1659-1674(顺治十六—康熙十三)显宗 李棩崇陵孝宗之子明圣王妃(清风金氏)第19代1674-1720(康熙十三—五十九)肃宗 李焞明陵显宗之子仁敬王妃(光州金氏)仁显王妃(骊兴闵氏)仁元王妃(庆州金氏)第20代1720-1724(康熙五十九—雍正二)景宗 李昀懿陵肃宗长子端懿王妃(青松沈氏)宣懿王妃(咸从鱼氏)第21代1724-1776(雍正二—乾隆四十一)英祖 李昑(英宗)元陵肃宗第四子贞圣王妃(达城徐氏)贞纯王妃(庆州金氏) 真宗 李緈永陵英祖长子孝纯王妃(丰壤赵氏) 庄祖 李愃隆陵英祖次子,被囚死,谥号思悼世子(庄献世子)敬懿王妃(丰山洪氏)第22代1776-1800(乾隆四十一—嘉庆五)正祖 李祘(正宗)健陵庄祖之子,承真宗嗣孝懿王妃(清风金氏)第23代1800-1834(嘉庆五—道光十四)纯祖 李玜仁陵正祖次子纯元王妃(安东金氏) 翼宗 李炅绥陵纯祖之子,谥号孝明世子(文祖)神贞王妃(丰壤赵氏)第24代1834-1849(道光十四—二十九)宪宗 李奂景陵翼宗之子孝显王妃(安东金氏)明宪王妃(南阳洪氏)第25代1849-1863(道光二十九—同治二)哲宗 李升睿陵全溪大院君第三子哲仁王妃(安东金氏)第26代1863-1897(同治二—光武元)高宗 李熙洪陵思悼世子曾孙兴宣大院君之次子明成王妃(骊兴闵氏)大韩帝国皇帝(李朝) 第1代1897-1907(光武元—光武十一)高宗太皇帝 李熙洪陵光武十一年被迫退位,朝鲜国除后封德寿宫李太王明成皇后(骊兴闵氏) 第2代1907-1910(隆煕元—隆煕四)纯宗孝皇帝 李坧 裕陵朝鲜国除后封昌德宫李王,为日本皇族。王号传弟李垠(李王垠)纯明皇后(骊兴闵氏)
辛集市的历史?
据史籍和县志记载,夏、商属冀州地,周时属并州地,春秋属晋地,战国属赵地,秦时钜鹿郡地,但未设行政建制。西汉开始建县,时分为贳、(鼎阝)、安定、乐信、西梁五县,前四县均隶钜鹿郡,西梁县隶信都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郡国大旱,蝗虫成灾,民多流亡。为安抚民心,改安定为安民县。此后,曾叫(枭阝)、安国县、鹿城县,隶属疆域时有其变。扩展资料:历史沿革:本始元年(前73)封燕刺王之子刘贤为安定戾候。置安定候国。后改县。神爵三年(前59)封广川缪王之子刘强为乐信候。置乐信候国。后改县。神爵四年(前58)封广川戴王之子刘辟兵为西梁候。置西梁候国。后改县。元始二年(2)置安定县,后改为安民县。更始元年(23)宋子(今赵县)人耿纯率宗族宾客2000余人到贳城(今大车城、小车城)迎刘秀。刘秀命耿纯为先锋,收复宋字。北魏初年(386)改县为县。北齐年间(550-577)改县为安国县,县治在今安古城。开皇六年(586)改安国县为安定县,县治在今旧城。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定县,置晏城县。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定县为鹿城县。大业初年(605)废晏城县,并入鹿城县。武德五年(622)刘黑(窦建德余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鹿城被唐将桑维和打败。天宝十五年(756)改鹿城县为束鹿县。后唐清泰三年(936)石敬瑭在契丹贵族帮助下,灭后唐,建后晋,向契丹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其时束鹿县被契丹统辖。中国皮都辛集国际皮革城(12张)后周显德二年(955)周世宗命将领韩通修筑束鹿县城(今旧城镇),以防外族犯境。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克东京,两河失守,束鹿县被金统辖。嘉定八年(1215)河北红袄军首领周元儿抗金,率起义竣攻占束鹿县城(今旧城镇)咸淳三年(1267)束鹿县大旱。元贞二年(1296)束鹿县大水成灾。大德十一年(1307)赵州、束鹿、隆平等州县大水。洪武六年(1307国家外贸基地)朱元璋推行“移民屯田”政策,永乐初年(1403)诏令从山西往河北真定南宫一代移民,洪洞县白马寺大槐树为集送点。从此,大批山西移民来束鹿县占产立村。永乐四年(1406)束鹿县大旱。永乐九年(1411)知县王揖在衙门西建医学专门学校。天顺元年(1457)县儒学训导康翁宾修成《束鹿县志》内容条析分明,记载周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县儒学训导康绍儒重修《束鹿县治》。将天顺《束鹿县志》未载内容增入。正德六年(1511)文安县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束鹿县城(今旧城镇)。五星专业市场证书嘉靖年间(1522-1566)知县白镒续修《束鹿县志》。隆庆二年(1568)本县进士、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贾衡撰成《束鹿县志》,知县武时杰付梓。万历三十四年(1606)大雨,滹沱河泛滥,午夜大水入束鹿县城(今旧城镇),深数尺,官衙民舍多瘫坏。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自东北来束鹿县,先以百余名骑兵冲入束鹿县城里,占据西、北二门。曾于正在家居的陕西宁夏兵备副史耿启率领的壮丁交战后农民起义军撤去。康熙十年(1671)知县刘琨,宴请明儒修成《康熙束鹿县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集市
求托里拆利实验的历史背景
当时罗马、佛罗伦萨的学者们热烈讨论着自然的本性是否“厌恶真空”和如何解释矿井中的水泵只能把水提到18肘(10.5米)高的问题。伽利略虽做过称量空气的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仍认为可能有一种“真空阻力”。意大利学者G.B.巴利安尼1630年写信给伽利略,提出可能存在大气压力的假设。1644年,托里拆利和伽利略的另一位学生维维安尼在一起进行实验研究,他们用汞代替水进行实验,认为比水重14倍的汞大约只能升起水柱的1/14。将玻璃管装满汞后倒置于盛汞容器中,玻璃管上端就获得“托里拆利真空”。与此管对比的还有另一个上面带圆玻璃泡的玻璃管,托里拆利原来猜想容积大的真空应有较大的“真空阻力”,但两管的水银柱却等高。在1644年他给罗马M.里奇的信中说:“我们是生活在大气组成的海底之下的。实验证明它的确有重量……”“我们看到:一个真空的空间形成了……它是外在的并且是来自外界的”“它们的设计不仅要造出真空,而且要造出可以指明气压变化的仪器。”这一实验之所以能率先在意大利做成功,还因为罗马和佛罗伦萨在当时的吹制玻璃器皿的技术最先进。这个实验传到西欧后随即引起了帕斯卡、盖利克等人对大气压的研究热潮。
微反应器的发展历史
美国Dupont公司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率先开展了微化工系统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成功开发出合成异氰酸甲酯的微型化工装置。美国PNNL(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baoratory)主要开展燃料电池氢源系统微型化研究,反应器主体结构是一个错流式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相比,相同的处理能力,反应器体积可减小l~2个数量级。微反应器在传质、传热、恒温等方面表现出的巨大优势,自面世以来迅速引起相关领域专家的浓厚兴趣和关注 。拜耳-埃尔费尔德微技术公司(Ehrfeld Mikrotechnik BTS,简称EMB)是全球领先的微反应器技术的供应商。在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领域,EMB开发的Miprowa系列微反应器已经被世界各大化工公司应用于工艺开发与生产中;在药物生产领域,2010年EMB与龙沙公司(Lonza)合作向市场推出了符合GMP认证要求的Flowplate系列微反应器。
NBA历史上打架最厉害的球员是谁?
论打架,在詹姆斯·约翰逊可谓是舍我其谁。 詹姆斯·约翰逊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小就收到家族的熏陶。约翰逊的父亲曾经先后七次斩获世界自由搏击的冠军,而其母亲则是跆拳道的高手,获得五次全美冠军。毫不夸张的说,自幼习武的詹姆斯·约翰逊的实际战斗能力,要远胜过与NBA现役的任何选手。 在进入NBA之前,年仅18岁的詹姆斯·约翰逊曾经在其父亲的鼓励下参加了MMA的比赛,在其首秀中,仅仅用时87秒便KO了对手,在随后的KickBoxer自由搏击大赛中,他更是取得了22连胜的傲人战绩,战斗力惊人。如果不是逐渐爱上了篮球这项运动,詹姆斯·约翰逊很有可能就将像其父亲一样,成为一位职业的搏击选手。 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约翰逊总共有8位兄弟姐妹,都是不同程度与段位的搏击选手,家族基因搏击基因非常强大。 正是因为自己强大的搏击作战能力,詹姆斯·约翰逊也获得了“血点”这个炫酷的外号。进入NBA之后,詹姆斯·约翰逊也曾发生过冲突。但是,大家都对其搏击选手的身份略有耳闻,即便是脾气火爆的伊巴卡也不得不避其风头,主动示弱。如果约翰逊在退役之后转行加入MMA的比赛,千万别觉得惊讶。 “NBA三大打架高手”你都知道吗? 排名第一的那位出生于武术世家,他的父亲是7届跆拳道世界冠军,母亲是5次全美跆拳道冠军,而他自己也是跆拳道黑带高手。 第三位:“无敌铁肘”——卡尔.马龙 作为NBA 历史 上最强的大前锋之一,马龙几乎拿到了除总冠军以外的所有重要荣誉,堪称NBA最“悲情”的无冕之王。 首先从外形来看,超过2.06米的身高搭配令人望而生畏的肌肉,马龙绝对是那种一眼就让人觉得很能打的男人。 其次,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马龙出勤率接近95%,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赛季场均登场时间低于30分钟,“铁人”之誉名不虚传,身体素质绝对顶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马龙凭借一副“铁肘”,打遍NBA无敌手。 1991年,由于不满托马斯一直“单打欺负”斯托克顿,马龙一肘子把托马斯打进医院,后者缝了40多针。 1998年,马龙撞断勇士队球员马绍尔的肋骨,导致其赛季报销。 1998年,马龙一肘子把“海军上将”直接打晕,致后者送医观察。 1999年,马龙一肘子打在巴克利身上,导致其送医治疗,后确诊为“肌肉撕裂”。 2003年,已经老迈的马龙一肘子把纳什打的满嘴流血,最终比赛中断纳什下场治疗。 第二位:“中国力量”巴特尔 2001年,来自中国草原的雄鹰巴特尔登陆NBA,加盟丹佛掘金队。 尽管巴特尔在NBA只打了短短的几个赛季且表现平平,但来自中国的他曾在一场比赛中“一招制服”奥尼尔。 2003年,身处猛龙队的巴特尔遇上了湖人队的“大鲨鱼”奥尼尔。奥尼尔的体型重量咱就不用说了,那绝对是怪兽级的,冲撞起来连自己人都害怕。 在湖人的一个进攻回合中,奥尼尔持球准备冲击篮筐,巴特尔从后面一把拉按住奥尼尔的肩膀。就在所有人以为奥尼尔又要表演“挂人扣篮”的时候,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 已经蓄力起跳的奥尼尔被巴特尔一把抡倒在地,躺在地板上迟迟未能起身。(当然,巴特尔这已经属于犯规动作) 第一位:“来自武术世家的跆拳道黑带”詹姆斯.约翰逊 很多球迷对约翰逊都比较陌生,毕竟是他在NBA只是一位场均8分左右,常年替补的“小人物”。 但你要说NBA谁最能打?他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关于约翰逊“打架”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只需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武术生平”就好。 他的父亲叫威利.约翰逊,全球知名的跆拳道高手,曾经7次获得世界冠军。他的母亲叫薇.约翰逊,5次全美女子跆拳道冠军得主。包括他自己在内的8位兄弟姐妹也全都是跆拳道的黑带高手。 詹姆斯.约翰逊参加过21次跆拳道的职业比赛,战绩为21胜0负;参加过7次MMA(综合格斗)比赛,战绩为7胜0负。 热火队球员哈斯勒姆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跟别人不一样,其他人的跆拳道都是花架子,他的是真功夫,他的实战非常厉害。球场上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一般都是直接上。但如果对面是他,我需要三思而后行。 结语 除了以上球员以外,NBA还有很多威名赫赫的“打架恶人”。如“武圣”杰克逊,阿泰斯特,“坏小子军团”兰比尔,华莱士等等。 你认为NBA中哪位球员的“战斗力最强”?欢迎讨论分享。 NBA 历史 上十大另类“高手” NBA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世界,也是一个释放荷尔蒙气息的斗场,要在这个斗场能够生存下来,必须要有一手拿得出手的绝活,比如乔丹、科比的后仰跳投,诺维茨基的金鸡独立,邓肯的45度打板,詹姆斯的霸王硬上弓,库里的精准三分,等等,否则是难以立足的。但是也有一批人,并不以“绝活”而立世,剑走偏锋,独辟蹊径,以“恶”为名,并成为NBA魅力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布拉德·米勒: 白人球员中的暴烈分子,虽然身体不够强壮,个子也不够高,技术更不够细腻,但为了在球场上立足,生硬练出一项拿手绝技——夺命追魂掐。每当裁判看不见的时候,就抓住一切机会,朝着对手招呼几下,每每都是弄得对手苦不堪言。尤其是奥尼尔,更是在米勒身上吃尽了苦头。 9.丹尼斯·罗德曼: 一代暴力宗师兰比尔最得意的门徒,当年活塞土匪军团中的第三号人物,人送外号“花大虫”。虽然打架水平不高,但胜在顽强力,在联盟中绝对是一个强硬吃饭的家伙,“沾衣跌”“牛皮糖防守”更是赖以成名的绝技,尤其是在与马龙的战斗中丝毫不落下风。 8.慈世平: 江湖人称“野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扮演着恶汉的角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力崇尚者,特别是奥本山宫殿事件,让所有人知道了慈世平的恶名,后来成了科比球场上的贴身保镖。 7.斯蒂芬·杰克逊: 江湖人送外号“武圣”,在球场上绝对是无人敢惹的角色。特别是在奥本山宫殿事件,让所有人见识了杰克逊爆表的战斗力,在支援阿泰斯特时,杰克逊可谓是虎入羊群,手下没有一合之敌,一路碾压到了阿泰身边,就连被球迷包围之后,杰克逊都可以几进几出,轻松突围。 6.阿朗佐·莫宁: 早年出身夏洛特匪帮,脾气暴躁,身强体壮,最擅长于群战。成名之战当属95年热队迎战尼克斯,面对纽约黑帮的无理挑衅,莫宁无所畏惧地迎上去,腿拖范秃半个球场,与拉里约翰逊打的难分难解,至此一战成名。 5.拉里·约翰逊: 虽然个子不高,但他满身肌肉,而且还练过拳击,反应、爆发力和打人技巧在NBA中都是超一流的水准。特别是在莫宁单挑“纽约黑帮”那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中,约翰逊更是独斗莫宁不落下风。后来拉里约翰逊还出过一本个人传记--《我以前混过》。 4.查尔斯·奥克利: 江湖人送外号“流氓老狗”,奥克利虽然打球技术一般,但个子高,体重足,肌肉钢劲,打架决不含糊,绝对是属于三天不打架就浑身不舒服的主儿。特别是在公牛时期,绝对算得上是最称职的带刀护卫,他“秋风扫落叶”般恶习防守,可以说让每个对方球员都不寒而栗。纵横NBA十几年生涯,唯有一次因为大意,被对手叠罗汉压断了骨头,其余大小百战均以胜利收场。 3.卡尔·马龙: 相较而言,马龙绝对是一个“文明”的武林高手。在马龙纵横NBA联盟二十年里,一对“铁肘”练得炉火纯青。其实在联盟中想揍马龙的球员可谓是车载斗量,但却没有真正敢和马龙硬刚的,马龙一对“铁肘”杀人于无形,曾经一肘子让微笑刺客托马斯封了14针,直接让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昏迷休克,这些还都只是比赛中的捎带动作,算不上全部实力。 2.查尔斯·巴克利: 纵横联盟十几年,不仅炼就了一门“大屁股”神功,更是身经大小百馀战,从无败绩,联盟中所有恶人都不敢在他面前放肆,特别是“一代宗师”兰比尔,唯一没打过的就是巴克利。 1.比尔·兰比尔: 在NBA 历史 上,“兰比尔摔”绝对是联盟中令人闻风丧胆的一大传说。其本人也绝对是NBA公认的一代暴力宗师。特别是在进攻时,兰比尔的铁肘让无数球员几无还手之力。在防守端,兰比尔的防守,更是令多少人望而却步。魔术师约翰逊曾说过:“当他站到篮下时,后卫们都不敢去突破,因为没有人敢冒着报废职业生涯的危险去突破”。 当然,NBA中的恶汉还有很多,大本、巴恩斯、鸟人、新生代的安东尼、格林都是不好惹的主儿,但要说“战斗力”还缺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火候。 慈世平吧 早说NBA 历史 上谁最能干架,现役的暂时不说,当然是阿泰斯特,其他能打的都太收敛,只有慈世平以能打出名,而且没人愿意跟他动手! 应该怎么看,是团体还是个人。团体的话估计以活塞队为主,球风彪悍,打架凶狠,个人的话,以前的球员不太了解,哈登被打的那场我看过,慈世平一肘子打晕了哈登,也是醉了,个人见解 NBA 历史 上打架最厉害的球员我认为是詹姆斯-约翰逊,别看以前的球员彼此之间发生过多少冲突,什么“恶汉”兰比尔、马洪、“大妈”约翰逊、马龙、阿泰斯特。这些球员因为球技高,名气大,场上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与人发生冲突,因此很多球迷就自然认为他们是打架最厉害的。 其实不是。这些人高马大的NBA球员首要任务是打球,打球才是他们的饭碗,就算打架厉害也只是比普通人厉害,跟职业格斗手是没法比的。 曾经在一档节目上,主持人给拳王泰森观看了NBA球员的打架视频,并问泰森怎么看? 结果泰森轻飘飘地说了句“ 这不是在打架,这是在挠痒痒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拳击手和非职业拳击手的差距。 而詹姆斯-约翰逊虽然没有泰森的威慑力那么大,但这位大神在没有进入NBA之前可是一位职业格斗手,职业格斗手、职业格斗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白了就是专门打架的,NBA球员在詹姆斯-约翰逊面前还真的不够看。 詹姆斯-约翰逊是什么来头? 据说詹姆斯-约翰逊出生于格斗世家中,据说他的父亲是前海军陆战队的,7次获得自由搏击世界冠军;而他的母亲也是练跆拳道的,五次获得全美冠军。父亲、母亲都是黑带高手,家里的8个兄弟姐妹也都是不同程度的黑带高手,一家人都从事格斗事业,真正的格斗世家呀! 詹姆斯-约翰逊生在这样武术氛围浓重的家庭中,怎么可能不会格斗呢? 据说詹姆斯约翰逊6岁的时候就已经接受正式训练,18岁参加了首场MMA比赛,结果94秒就KO了对手,MMA战绩是7胜0负,自由搏击22胜0负,真是一名格斗好手呀! 詹姆斯-约翰逊的篮球水平如何? 詹姆斯-约翰逊1987年2月20日出生,今年34岁。2009年选秀大会上在首轮第16顺位被公牛队选中,职业生涯先后效力于公牛、猛龙、国王、灰熊、热火、森林狼、独行侠和鹈鹕等球队,职业生涯至今场均得到 6.8分3.1篮板1盖帽 。 2020-2021赛季,詹姆斯-约翰逊在独行侠打了29场比赛,场均得到5.7分3篮板。詹姆斯-约翰逊在独行侠主要充当东契奇的保镖的角色,不过在三月份的交易截止日就被送到了鹈鹕,如今他已经是鹈鹕的一员。 纵观詹姆斯-约翰逊的职业生涯,他充其量就是一名普通的角色球员,他的篮球水平与他的格斗水平相比,明显格斗水平更高一些。不过篮球相比格斗,赚得更多一些,也不用担心被别人KO。 詹姆斯-约翰逊和谁发生过冲突? 1、伊巴卡 2018年1月9日,当时效力热火的詹姆斯-约翰逊在与猛龙的比赛中与伊巴卡发生了冲突.。两人在卡位争抢时互相有推搡,伊巴卡推了一把詹姆斯-约翰逊,接着詹姆斯-约翰逊朝伊巴卡的脸上挥了一拳,同时做了一下闪避的动作导致伊巴卡还击的一拳没有打中他,这时候裁判迅速过来拉开詹姆斯-约翰逊,伊巴卡也伸手示意停手。 2、托里安-普林斯 在热火与老鹰的一场比赛中,第四节比赛普林斯在一次争抢篮板的过程中对大白边恶意犯规,导致大白边摔倒在地上,这时候詹姆斯-约翰逊迅速冲过来一把推开了普林斯准备为队友出头干架的模样,生怕事情闹大裁判和队友赶紧过来拉开了双方,并把詹姆斯-约翰逊和普林斯驱逐出场。 3、考文顿 在热火与76人的比赛中,德拉季奇在一个回合中上篮被考文顿一把推倒在地,詹姆斯-约翰逊第一时间冲上去怒喷考文顿,就连来劝架的西蒙斯也詹姆斯-约翰逊也不依不饶,而考文顿也一把抱住了詹姆斯-约翰逊赶紧赔脸相笑化解冲突,西蒙斯见发飙的詹姆斯-约翰逊如此暴怒,在众人的隔开下溜了。 从这三场冲突中,无论是伊巴卡、普林斯,还是考文顿和西蒙斯,詹姆斯-约翰逊展现出来的风范是谁也不怕谁也不惧的气质,有事第一时间冲上来为队友出头。再联想到他曾经是一名职业格斗手,其他球员自然对他退避三舍,不敢惹他。 所以你如果要问NBA历史上打架最厉害的球员是谁? 球迷们肯定一致认为詹姆斯-约翰逊是NBA 历史 上打架最厉害的,就是因为他曾是一名黑带级别的格斗手,所以其他人自然打不过他,当然也不敢与他对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NBA相关媒体都说詹姆斯-约翰逊的格斗水平怎么怎么厉害,但他的格斗比赛视频在网上根本就没有找到任何一丝,这也是令网友们觉得觉得奇怪的地方。因为如果一名格斗天才在20岁以前就在格斗比赛中取得连胜,他的格斗比赛视频肯定会被人放到网上,早就红透格斗圈了。 在这方面,除了NBA的有关新闻媒体提到詹姆斯-约翰逊是职业格斗手之外,格斗圈根本就没有追踪报道过他的新闻,换句话说根本找不到他在这方面的职业比赛录像。因此詹姆斯-约翰逊被不少网友质疑,说他的格斗水平根本不像NBA宣传的那样。 不过在一档采访节目中,詹姆斯-约翰逊表示:“ 进入夏延东部高中,另一项完全不同的天赋渐渐浮现,愈发清晰。我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在我高中的第三年,我父亲终于承认我的篮球打得不错,你可以去追寻你的篮球梦了。 ”也就是说他此前一直练习格斗,直到进入高中后篮球天赋才显露出来,开始打篮球比赛,然后他进入大学打NCAA进而选秀打上NBA。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打架和凶是两会事! 因为NBA里有这么一位大神,谁敢在他的球队里杀进内线,那是拿你的职业生涯做挑战,这个话是魔术师说的。 这位大神的徒弟相当了不起,是个篮板痴汉:大虫 罗德曼! 也就是80-90年代那会坏孩子军团的精神代言人 兰比尔!但请记住,他从来就不是打架高手,但非常凶,他的家庭条件相当不错,就爱好打球,没有办法! 要论NBA第一高手的话,就是马洪了! 让我们来拜读一下吧! 一次乔丹在篮下右侧抢到篮板,帮主晃过防守杀到篮下,扎住马步准备起跳扣篮,不料后面的马洪对乔丹直接一个锁喉,一把将乔丹横着抱起来,不由分说就往地上扔,乔丹虽然能空中漫步,号称“飞人”,不料这一招让帮主两腿稳不住重心,结果帮主摔了一个嘴啃地,差点把牙都磕没了。 公牛队员一拥而上,三、四名球员把马洪围在当中就打,恨不得把马洪抓住阉掉,没想到马洪面不改色、心不跳,他仰天大笑,有万敌不惧之感,和公牛三名球员扭打起来,马洪挥舞双拳,来回格挡,一对三并不示弱,眼中精芒大闪,出拳虎虎生风。 公牛队的查尔斯-奥克利趁人多势众,跳上去一招开山辟地,要砸马洪的头,马洪闪避功夫了得,头一偏,拳风从眼前穿过,其他队员用拳头捅腰,还有的在下面踢裆,只见他见招折招,来腿隔腿,拳锋一一被他化解,据说马洪练过拳击,所以他腾挪闪避、步伐从容,马洪越战越勇,始终未见衰势。 毕竟公牛人多力量大,马洪边战边退,被逼到裁判席时,马洪突然转身背水一战,挥拳反扑,眼睛都在冒火,看到马洪这副要吃人的样子,公牛队员收紧身体,不敢贸然进攻。 后来萨利谈到当时的打斗场面说:“我们可没有和公牛发生冲突,是里克-马洪一个人冲上去的,他一个人就搞定了整支公牛队。” 听起来好像吹牛,确实不假,马洪一个人单挑公牛队却一点不落下风,那天马洪也不知道那根神经发抽,吃了豹子胆,竟敢把乔丹当沙包扔,这个马洪可以吹一辈子。 第二位 奥克利 此君是大名鼎鼎乔帮主的金牌保镖,当年活塞和公牛那几年的大战里,没有他的存在,MJ绝对会更惨。本来飞猪可以排第二位,曾经被奥克利当众掌帼,但是巴克利也只能忍气吞声,奥克利以凶狠著称!请记住,是凶狠!后来被公牛交易到热火去了!帮主因为这个事情和管理层大吵一架,因为神知道,只要有人敢动他一下,下一秒打手立马会直接上去报仇!后来第二次付出在奇才,也把他带过来了!不服不行啊! 第三位也和当年的活塞大战过,飞猪 巴克利。现在的人只对他的大嘴巴有影响,他单挑过活塞 打过兰比尔 K过鲨鱼! 成名战还是在76人那会,那会球队老大是J博士,和凯子打的火热中,大鸟是 历史 上垃圾话第一高手,那场比赛就喷了J博士,那场比赛他手感也不好,J博士上去就和大鸟打了起来,这不是高潮,巴克利当时只是名新人,直接从后面抱住大鸟,这样方便对面的J博士揍对方!一站成名 还有一次就是为了别人出头,直接一个人出战活塞,直接去揍兰比尔去了,可惜最后被活塞包围了,还吃亏了。不过不要紧哎,他的职业生涯就彪悍的开始了!顺便说一下,罗德曼很怕他。从太阳去了火箭后和鲨鱼也干架了,这里要交代一下,鲨鱼天赋异禀,可惜打架太菜!上帝是公平的! 第四位 大妈 拉里·约翰逊 这位号称是 历史 上最强大的上肢,他有几个事情可以让大家记住,第一个,他是 历史 上第一个亿元合同。第二个比较牛逼!KO硬汉莫宁,这个视频相信大家很多人看过!尼克斯和热火是宿敌,从1996-97赛季到1999-00赛季,热火连续四年在季后赛与尼克斯交手,双方四次都打到决胜场(第五战或第七战)才分胜负,而且每场比赛都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目睹布朗如此挑畔,尼克斯球员一拥而上,受害人沃德,中锋尤因,前锋拉里.约翰逊,后卫斯塔克斯和阿兰-休斯顿等球员一下子把P.J布朗压在下面,上演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群殴。就在场面混乱不堪时,莫宁和拉里-约翰逊开始了单挑,莫宁虽然更为强壮,但是在拳击技术上显然要比约翰逊差了不少,只见拉里.约翰逊左右开弓,频频击中莫宁的面门,莫宁虽然奋力反击,但却很难打到约翰逊的有效部位,如果不是打斗很快被制止,莫宁肯定会吃大亏。 第五位 阿朗佐-莫宁 没什么可说的。真正的硬汉。一个人单挑纽约黑帮,可惜遇到了大妈,被打的还不了手,不然排名可以上升一位滴。因为主要作品就是和第四位PK,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六位 阿泰 这位大家都很熟悉,做过姚明的队友,撞断过乔丹的肋骨,奥本山一战成名,他为何比不了前辈呢,就是因为打的不是对手,是球迷。不过此君一直好战,还热爱PK,从没有怕过谁,从这点我就排他在第五位,主要前辈们的铁血做风一直很猛,一点不输他,他最吃亏的就是没有打过什么牛人。哈登不算哟! 第六位 斯蒂芬·杰克逊 介绍这位牛人,绝对的够意思,在NBA 历史 上至少没有多少敢出手打球迷的人。他就是,还主动出击。当阿泰和球迷的争执开始让局面混乱时,杰克逊则如同虎入羊群一般,挥臂一划拉便放到一片! 除了兰比尔,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没听说过乔丹保镖奥克利吧,被篮球耽误的拳王,当年媒体说与霍利菲尔德能一战,场上场外扇兰比尔耳光,兰比尔连屁都不敢放
新韩银行的历史沿革
韩国新韩银行源自1897年2月成立的Hanseong Bank,1943年10月,Hanseong Bank和Dongil Bank合并后称为CHOHUNG Bank。1945年8月,失去了在北朝鲜的12个分行。1956年3月,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1982年,更名为新韩银行(SHINHAN Bank)1998年,兼并东华银行(Donghwa Bank)1999年4月,兼并忠北银行(Chungbuk Bank)1999年9月,兼并江原银行(Gangwon Bank)
电影《纽约黑帮》里的暴动在历史上是真的吗
是真实的 1863年在纽约发生的一系列征兵暴动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暴动,整个暴动长达四天四夜,直接导致内战战火蔓延到纽约。林肯总统颁布的征兵法令要求所有壮年男性必须应征入伍,除非支付300美元才能免除兵役。这种严重不公平的征兵制度点燃了贫困阶层的怒火,数万人在街头烧杀抢掠。暴动第二天,征兵法令暂停,第一支北方军部队进城镇镇压暴动。这一切成为电影高潮段落的背景
《纽约黑帮》历史背景
《纽约黑帮》片尾曲: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银幕上那些故事基本上是历史事实,可能除了三个主角的名字外,其他一切都是都是曾经在纽约发生过的,甚至三位主角的原型,可能也是真有其人。至少,片中阿姆斯特丹的父亲,那位在片头“牺牲”了的“死兔党”领袖,在纽约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场在他的党徒和“屠夫比尔”帮众之间的血腥械斗,也是纽约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流血冲突。可以说,《纽约黑帮》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导演力图突破自己的野心之作,因此整个电影看下来,感觉有抑制不住的激情蕴涵在每一个画面和场景之后。这一点也可从老马“歌剧”情结的不同表现看出来,他以前的作品,百老汇歌剧般的壮丽与气魄更多是内含在影片的叙事节奏中的,即整部电影看起来还是非常冷静的;而在《纽约黑帮》中,也许是由于长期积累的激情一旦得到释放,实在难以控制的原因,影片更多借鉴了歌剧的形式,而失去了基本应有的冷静叙事能力。如果能将情节整合得更紧凑,并且有所侧重而非全盘皆顾的重新平衡描绘重点,本片将成为大师又一革命性经典。 如果孤立地来看,影片中不少场景的确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歌剧独有的气蕴和张力,使得那些场景充满动感和喷勃力,例如械斗前双方的对峙,“中国楼”内的多次集体事件,阿姆斯特丹行刺、失败、被抓、受罚的过程等,无一不将老马特有的凌厉镜头发挥得淋漓尽致,酣畅无比,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因此,总体看来,本片并不是完全失败,而只是过分激动的导演在情节控制上稍微有些疏漏或偏颇。
《尚食》宫正司是什么地方 宫正司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尚食》该剧讲述了大明永乐年间,少女姚子衿(吴谨言饰)入选为尚食局宫女,一路坚持对中华美食技艺的追求,结识友情并邂逅爱情,最终与英明神武的皇太孙朱瞻基(许凯饰)相知相伴的励志情感故事。一开始女主就因为犯错被司膳罚到宫正司受罚,宫里的宫女犯错,都是由宫正司判定刑罚,所以当锦衣卫传入尚食局,要处罚女官时,被说不合规矩。那么宫正司到底是什么地方呢?明朝还有哪些机构?剧中会涉及哪些机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历史上的宫正司:宫正司,官署名。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詹事院为徽政院,詹事院所属的府正司改归徽政院,改称宫正司,秩从三品,掌鞍籍弓矢等物。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复为府正词。 《尚食》基本上来讲算是一部“女人戏”。所以在讲述众多官职之前,应该要提前了解的一个官职大类便是“女官”了。所谓女官又称其为“宫官”,通常都是从宫女中擢升而来。在选拔女官之时,大多比较重视宫女的“才德”,而其“色貌”则次之,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对宫女的“容姿”有一定要求的。 可以将女官理解为是一种“有品级的宫女”,在宫中她们会有一定的“品秩”,并且同大臣一样也有俸禄可领。女官的主要工作通常是管理较低级的宫女,训练那些新入宫的宫女,同时还要照顾众多的皇子、公主等。很大一部分的女官只要凭年资就可以晋升,但也有一些“技术性”的女官则需要通过考试才可以晋升。 《尚食》中的女官并非只有“尚食局”一处,另外还有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寝局、尚功局等五局,合称为“六局”。这六局的设立总的来说是从唐代便沿袭下来的,是仿照“六部”在后宫设立的一种管理机构。另外明朝还设有“宫正司”,也是由女官任职的机构,这里就做过多赘述。 尚食局 《尚食》这部剧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官职。“尚食”这一官职便是“六局”中“尚食局”的大家长。在女官尚食统领尚食局内的大小事务,在其下还设有“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和“司医”等细分的机构。 司膳的主要管理者被称其为“典膳”、“掌膳”,司酝的主要管理者被称其为“典酝”、“掌酝”,司药的主要管理者被称其为“典药”、“掌药”,司饎的主要管理者被称其为“典饎”、“掌饎”。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司饎”这一机构,所谓“饎”即为“熟食”的一种说法。在你看完这些细分机构之后,或许会明白为何姚子衿因“以药烹肉”而受罚了,因为这是“司药”的分内之事,而不是她姚子衿的。 尚膳监、光禄寺、上林苑 这两个与尚食局类似的机构,同样也是主理皇宫内伙食供应的机构。“尚膳监”是明朝“十二监”之一,与尚食局不同的是尚膳监主要是男性成员为主。而“光禄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御膳食材的采买工作,其中光禄寺所采买的大部分食材都购自“上林苑”。 所以在《尚食》中谈及姚子衿很有可能会被“发配”去上林苑与家畜为伍,究其原因便是那里是专门为宫中饲养或种植食材的机构。另外尚膳监所在十二监也被称作“二十四衙门”,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明朝的一种“宦官体制”。 二十四衙门下属十二监与四司、八局共计二十四个机构。其中十二监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御_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司礼监 当朱棣举办“重阳家宴”之时,宣读圣旨的宦官便是司礼监的一员。这个“司礼监”是“废相”之后设立的一个内廷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用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也正因为如此,宫中宦官的权力也一路扶摇直上。从早期管理皇帝的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事务,逐渐扩展到有更多机会参与机务事宜。 虽然司礼监中的宦官只有“外朝四品”的级别,但他们却拥有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的权力让司礼监拥有了能与内阁首辅匹敌的能力。也因此诞生了如:王振、尚铭、冯保、刘瑾、魏忠贤等许多有名的司礼监主管。 詹事府、春坊 “詹事府”是太子府的“僚属”机构,其中“詹事”这一职务是詹事府的“一把手”。在詹事府之下还设有“左春坊”与“右春坊”两个下属机构,分管太子太子府中的诸多事务。如无意外,詹事府与春坊中的大多数官员都是由“翰林官员”来充任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尚食》的“重阳家宴”中,许多有詹事府或春坊官衔之人都有“翰林院”官衔的原因之一。 鸿胪寺 《尚食》中的“鸿胪寺”是由明朝初期“四司”中的“侍仪司”改进而来的。其主要的管理官职别分是“设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等。由此来看,《尚食》中对于“鸿胪寺丞:刘顺”这样称呼,多少有些简化之嫌。 鸿胪寺主要的日常事务是管理朝会的礼节与迎宾等工作。而“鸿胪”一词的意思,原本即为“大声传赞”与“引导仪节”之意。值得一提的是,《尚食》中的鸿胪寺之前已中断了好几个朝代,因为在此之前的南宋朝、金朝、元朝都没有再设立这个机构,直到明朝才重新设立了鸿胪寺。 翰林院、文渊阁大学士 所谓“翰林院”也称其为“翰林学士院”,其中的翰林学士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地位非常高的一群人。而翰林院也是无数文人书生在考取科举获得功名之后,进入内阁参与朝政的普遍道路。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六部中的官员都出身自翰林院。 这也导致了翰林们的品级虽低,但却是身份显赫,在许多的场合都有可能高过比自己品级高的官员一头。也因为有了朝中内阁的重臣大多出身于翰林的关系,也有了后来“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所谓“文渊阁大学士”其实是“内阁大学士”的一种名号。这是一个在“废相”之后,实际拥有并行使宰相职权的一个官职。 朱棣之前大多是以翰林院的官员来担任,朱棣之后改以六部中的某位尚书来担任“大学士”一职。也正因为大学士有了这样的权力并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大学士也有“首辅”之称,是以“大学士中居首者”之意。
《宫心计》中有尚宫局,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个机构?
有哦~这是百度里搜到的~尚宫:官名。隋文帝所设内廷女官“六尚”之一。管理宫廷事务的。员额三人,约当从九品,掌导引皇后及赏赐等事;辖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辖琮玺器玩。炀帝建尚宫局时为主官,从五品,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合管钥。四司各二人,从六品。下有典、从七品,掌、从九品。女使若干人。唐承隋制而小有更改,尚宫二人为正五品,四司改称司记、司言、司簿(以上各二人)、司闱六人,正六品。以下典记、掌记等,分别为正七品、正八品。五代北宋仍有尚宫、司言等名。金与明初均依唐制。明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明史·职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若徵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领司四: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番署加印,然后授行。女史六人,掌执文书……司言,司言二人,典方二人,掌言二人,女史四人,掌宣传启奏。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司簿,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掌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司闱,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掌宫闱管键之事。”参见“六局二十四司。”参阅《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志二》。
涿鹿之战结果如何?产生哪些历史影响呢?
涿鹿之战结果如何?又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呢?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炎帝两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的作战。黄帝战胜炎帝(参见阪泉之战)在中原地区初步取得领导地时,活动于今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的以蚩尤和少昊为首的两个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壮大。蚩尤部落联盟,相传由81个氏族和9个部族组成,史称“九黎”。为争夺生存空间和领导地位,它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与主要活动于黄河以北的炎帝部落联盟首先发生冲突,并将其击败。炎帝向黄帝求援。炎、黄两大部落联盟,遂联合起来共同与蚩尤部落联盟进行斗争。经多次作战,最后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蚩尤战败被杀,九黎残余一部退向南方,一部归并于少昊部落联盟。此后,黄帝继续进行征服中原各族的作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涿鹿之战意义: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华胥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涿鹿战争后,黄帝则乘战胜之余威,继续对四方大事征讨。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华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华夏族,就是被华夏族同化。在华夏族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今天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史记记载恐怕信息不齐,不齐之因,应是黄帝后人为祖先隐。涿鹿与阪泉位置仅一里,应是同一战役的两个重要位置。神农氏十世罔榆,欲增长而德行衰,瑞相隐而衰相现。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分二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少昊),司百工。帝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而十世神农莫能伐,乃求之于轩辕。轩辕乃习用干戈,合炎帝共伐蚩尤。围于涿鹿,十一世炎帝弟祝融献计,以火攻,蚩尤部大败,流血漂橹,轩辕驾指南车,杀蚩尤,肢解,身首异葬。画蚩尤于军旗,诸侯望旗而降,于是得天下,涿鹿之战(坂泉之战)后天下大旱。
马克思主义如何解释历史偶然事件
最近所有的主义都渐渐的向钱看齐~可以说是都变成资本主义了(大家心知肚明)~~(除了北朝鲜少数例外~还在死守xx主义~除了有核弹外~却是穷死了~)~~~~许多的主义都变成理论派了"(当初创主义的时候"忘了考虑人性的弱点:自私贪婪,so最后变成了空论)~~ 马克思从始至终是位虔诚的教徒。 17岁时他还是一名基督徒,他在高中毕业作中写道:「如果没有对于上帝的信仰,没有和基督的一致,人类无法具备真正完美的德行,和满足对于真理与光明的追求。 」「只有上帝才能够拯救我们。 」 遗憾的是,马克思18岁上大学遭遇一件非常灵异的事之后,他变成了一位虔诚的撒旦教徒,这从他的自白诗歌、家人对他的称呼(亲爱的魔鬼、牧师)、他周围的撒旦教朋友,他的发型、祈祷方式,他同意的撒旦教女婿、他选择的撒旦教徒墓地等,都充分说明了这点。 文中还指出,马克思所信仰的撒旦教举行仪式时很特殊,不仅黑色蜡烛被颠倒放置在烛台上,祭师也反穿着长袍,手持经书但完全颠倒过来读。 撒旦教的所有教徒都发誓:“要犯天主教义中的七宗罪,永远不做好事!”。 马克思不是无神论~他是对抗正神的~ 祝福您!
涿鹿之战后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或说,在今天江苏苏北徐州一带,见吕思勉《中国通史》)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黄帝胜利了,原来的敌人一一蚩尤、风伯、雨师和东方的神灵都降服了。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传说,蚩尤被黄帝擒杀了,其氏族和部分亲属部落引而远去,将蚩尤的英雄故事带向四面八方。仍居少昊之地的先民,举清继任领袖,以地命氏,称少昊清。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一方打败蚩尤,回到自己的原居地后,两大部族集团尽释前嫌,重又相安相处,甚至解仇结盟。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蚩尤都享祭于东夷之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和巨野县,有传说中的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因为他被黄帝所杀,身体异处,所 以人们用两个高七丈的土冢作他的纪念碑,并常在十月于蚩尤冢前举行祭祀。不仅如此,还传说南方的大荒之中,宋山上的香枫树是蚩尤被杀时的刑具所化,今山西解县盐池中,盐水作红色,民间称之为“蚩尤血”等等,很多地方都有蚩尤的传说,可见他煊赫的威名早已超出了他的故地。而据文献记载,周秦间蚩尤已和黄帝齐名并列为战神,四时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举行师祭,“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增倍也,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秦祀东方八神将,“三曰兵主,祭蚩尤”,后来汉高祖刘邦起兵也在沛庭“祠蚩尤,秦鼓旗”,类似习俗一直行于宋代,出师祭旗的典礼中,仍要祭蚩尤,由此也可见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共同融为后来华夏族的核心。
涿鹿之战有何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有何历史意义?一、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涿鹿之战,此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二、影响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黄帝胜利了,原来的敌人一一蚩尤、风伯、雨师和东方的神灵都降服了。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传说,蚩尤被黄帝擒杀了,其氏族和部分亲属部落引而远去,将蚩尤的英雄故事带向四面八方,仍居少昊之地的先民,举清继任领袖,以地命氏,称少昊清。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一方打败蚩尤,回到自己的原居地后,两大部族集团尽释前嫌,重又相安相处,甚至解仇结盟,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蚩尤都享祭于东夷之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和巨野县,有传说中的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因为他被黄帝所杀,身体异处,所以人们用两个,高七丈的土冢作他的纪念碑,并常在十月于蚩尤冢前举行祭祀。不仅如此,还传说南方的大荒之中,宋山上的香枫树是蚩尤被杀时的刑具所化,今山西解县盐池中,盐水作红色,民间称之为“蚩尤血”等等,很多地方都有蚩尤的传说,可见他煊赫的威名早已超出了他的故地。而据文献记载,周秦间蚩尤已和黄帝齐名并列为战神,四时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举行师祭。“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增倍也,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秦祀东方八神将,“三曰兵主,祭蚩尤”,后来汉高祖刘邦起兵也在沛庭“祠蚩尤,秦鼓旗”,类似习俗一直行于宋代,出师祭旗的典礼中,仍要祭蚩尤,由此也可见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共同融为后来华夏族的核心。三、历史意义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涿鹿之战,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现代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华胥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涿鹿战争后,黄帝则乘战胜之余威,继续对四方大事征讨。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华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华夏族,就是被华夏族同化,在华夏族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四、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神农氏十世罔榆,欲增长而德行衰,瑞相隐而衰相现。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分二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少昊),司百工。帝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而十世神农莫能伐,乃求之于轩辕,轩辕乃习用干戈,合炎帝共伐蚩尤。围于涿鹿,十一世炎帝弟祝融献计,以火攻,蚩尤部大败,流血漂橹,轩辕驾指南车,杀蚩尤,肢解,身首异葬,画蚩尤于军旗,诸侯望旗而降,于是得天下,涿鹿之战(坂泉之战)使得天下大旱。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是在阪泉之战以后,黄帝部落是各大氏族部落的首领,进入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时期,但是随着各大部落的逐渐壮大,原先分配的地盘开始逐渐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来自东夷地区的诸多部落,在蚩尤部落的带领下逐渐扩张,进攻了炎帝的部落,蚩尤部落兵力强大,武器锋利很快就击败了炎帝部落,几乎是将炎帝部落完全赶出了他们的居住地,炎帝不得不求助于黄帝,本着相互救助的原则,黄帝出征讨伐蚩尤,引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涿鹿之战。这场战争根本上其实是两个部落群体争夺富饶的领地的战争,在后世的各种传说之中,更是将这一段给神化了,以致于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比如说蚩尤部落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等等,甚至现在还有蚩尤部落是外星人的入侵者,黄帝等人则是地球本土居民奋起反抗的说法。涿鹿之战有多少人参加那场战争距离现在实在太遥远了,以至于只能从一些神话故事中来揣测一二,在各种神话史书等记载中都没有当时有多少人参战的记载,不过根据书籍来看这并不是简单的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部落集合的战争,所以在规模上应该还是可以的,不过受限于当时生产力等条件的制约人,人数上来看应该并不多,像后来什么动不动声称几十万大军应该是不可能的,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黄帝应该收下有着十数个不同图腾的氏族部落,蚩尤的兵力应该也相差不多,而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夏商的时候总人口不过5,6百万的样子,而当时两大部落集合的人口应该更少,每个部落可能都不到一万人,在兵力上估计双方出兵大概都在3万上下,甚至可能更少。涿鹿之战双方是谁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治世,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体系中,这些都是比较通俗常用的说法,而黄帝一般被认为是三皇之中的最后一位,在这位执掌天下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做蚩尤的大魔神对于中原大地产生了觊觎之心,和黄帝为主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厮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涿鹿之战。首先从战争的发起者蚩尤部落说起,根据古书记载“蚩尤宇于少昊”现在一般认为蚩尤部落是位于现在的山东曲阜一带,这块地方在当时无论是农业还是铸造行业都要领先于中原地带,而且已经有了简单的铜质武器,相比起来军事力量更加强大,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一代的人开始进入到中原地区,和当地原有部落产生冲突,因此引发了战争。而且根据史书记载蚩尤手下有着81个九黎部族,武器精良,作战勇猛,所以留下了“铜头铁额”的威名。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涿鹿之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汉族人民来说更是有着改天换地的意义,汉族是有华夏民族发展而来,而华夏种族则是夏商等朝多年来同化其他种族发展而成,而夏商就是从黄帝时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带着大胜之势,继续征伐四方,对于周围的部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氏族都相继并入华夏民族,使得华夏种族日益壮大,逐渐演变成为了日后的夏朝。涿鹿之战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军事上,作为中古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部落战争,炎黄联军面对着强大的蚩尤部落,打出了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在这其中黄帝的军事才能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之后中国军事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的战争。
涿鹿之战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历史上十大战争之涿鹿之战,你知道吗?
涿(zhuō)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4600年前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涿鹿之战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战争的历史。中华民族自炎黄以来至今4600年,期间发生过无数战争,其原因有:利益的争夺,阶级的矛盾,领土的扩张,个人欲望等等,根本原因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作用。古代的战争虽然带来经济的损耗,人员的伤亡,但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阶级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的发展。按对社会的发展和贡献,以及对一个王朝生死存亡的作用来论,排出了中国历史上十个最重要的战争,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涿鹿之战、牧野、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赤壁之战、唐灭东突厥之战、岐沟关之战、鄱阳湖之战、一片石之战。今天我们重点说说涿鹿之战。战争时间:约公元前2500战争对手:炎黄部落(黄帝) VS 东夷集团(蚩尤)战争结果:炎黄部族获得胜利,华夏集团收复中原战争背景:原始社会中晚期,距今约4600余年前,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着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战争过程: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同时“命少皞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氏族首长名叫少皞清的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华夏集团互结为同盟。
历史记载最早战争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涿鹿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农氏、黄帝无力征讨。阪泉之战后,黄帝势力大增,蚩尤仍继续作乱,不肯听命。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相传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黄帝求旱请旱神女魃作法黄帝又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久习于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于冀州之野擒杀蚩尤。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作战地点涿鹿之野九黎族原居于南方,后北上中原,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发生了冲突,双方战于涿鹿之野。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_,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_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气环境作战的黄帝族处境并不有利,曾经屡战而屡败。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场战争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索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涿鹿之战中,黄帝族醋泡黄豆减肥吗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其战争指导比蚩尤族要来得高明。具体而言,即其已开始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作好战争准备,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证明。在战争过程中,黄帝族还善于争取同盟者,并能注意选择和准备战场,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天候条件,果断及时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建立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尽管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在作战指导上,又缺乏对天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族的大规模反击的抵御准备,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了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历史上发生过涿鹿之战吗 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
中华民族一向自称是炎黄后人,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在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涿鹿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战胜了蚩尤部落,因此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那么这场涿鹿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涿鹿之战的电视剧 那是在阪泉之战以后,黄帝部落是各大氏族部落的首领,进入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时期,但是随着各大部落的逐渐壮大,原先分配的地盘开始逐渐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来自东夷地区的诸多部落,在蚩尤部落的带领下逐渐扩张,进攻了炎帝的部落,蚩尤部落兵力强大,武器锋利很快就击败了炎帝部落,几乎是将炎帝部落完全赶出了他们的居住地,炎帝不得不求助于黄帝,本着相互救助的原则,黄帝出征讨伐蚩尤,引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涿鹿之战。 这场战争根本上其实是两个部落群体争夺富饶的领地的战争,在后世的各种传说之中,更是将这一段给神化了,以致于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比如说蚩尤部落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等等,甚至现在还有蚩尤部落是外星人的入侵者,黄帝等人则是地球本土居民奋起反抗的说法。至于其他的所谓的是远古之时的人巫之争的说法更是在近些年来流传于各种网络小说之中。 这场战争最后以炎黄部落的胜利告终,蚩尤部落被赶出了中原大地,所以从此之后炎黄二帝就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祖先。 涿鹿之战到底历史上有没有发生 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上古时期最为关键的一场战争,它奠定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基本局面,这场战争到现在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真实爆发过呢,具体的情况到底又是如何呢? 涿鹿之战前夕 涿鹿之战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了现在基本很难找到当时的记载了,几乎没有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的记载,最早的记载都是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在这之前少有那个时代的记载,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黄帝这个人物的存在与否都有着很多的怀疑,比如宰予就曾经询问孔子:“听说黄帝活了300岁,那么他是人吗,如果是人怎们能活300年呢?”而且子贡也问过孔子“黄帝听说有四面,可信吗?”可见在当时对于黄帝的存在有着很多的怀疑,而且根据史书来看黄帝最早开始祭祀始于战国时期,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黄帝其人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自然涿鹿之战也是不存在的。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认为先民的神话故事就是那段历史的剪影,反映了那场战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争黄帝能够取胜更多的是依靠合理的战术,天时地利人和的利用才击败了兵强马壮的蚩尤部落,建立了对于中原地区的掌控,对于之后华夏民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那段时间距离现在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场战役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我还是认为这场涿鹿之战能够流传这么久一定是有着道理的,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 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谁先谁后 《史记·五帝本纪》中,对上古时期发生在华夏民族先祖——黄帝与炎帝两个部落间的大规模决战阪泉之战做了详细的记述,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重大的氏族部落战争。而同一时期的另一场关乎中华民族文明走向的涿鹿之战,史书工笔之上则记述寥寥,常令后世研究者费解,这两场战争发生的时间究竟谁先谁后? 涿鹿之战图 涿鹿之战,相传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为黄帝与炎帝部落联军大战南方的蚩尤部族的一场惨烈的战役,至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依然为有据可考的涿鹿之战古战场,如此一来,不难得出结论,涿鹿之战的发生时间要早于阪泉之战。也有相关学者指出,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原本就是同一场战争,只是这种说法目前尚无依据,只能说是一种猜测。 深究涿鹿之战的战争目的,实则是农耕社会的原始劳动形势发生变化,生存资源减少,因而,参战双方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和适于放牧与浅耕的中原地带大片土地,才爆发出一场激战。 从战争积极意义的角度上来看,涿鹿之战的战果,对于古老的华夏民族由落后的野蛮时代向文明程度较高的新石器时代的转变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然而相比阪泉之战所包含的推动中华民族大一统变革的历史意义,涿鹿之战似乎又显得微不足道,毕竟在开化程度远远不及文明社会的古老氏族社会,部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是屡见不鲜的事。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 涿鹿之战是一场有名的战役,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黄帝蚩尤等人,尤其是蚩尤在后世更是受到了无数人的崇敬,不少朝代都尊其为“战神、兵主”,受到了很多人的祭祀。 涿鹿之战神话之战 涿鹿之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汉族人民来说更是有着改天换地的意义,汉族是有华夏民族发展而来,而华夏种族则是夏商等朝多年来同化其他种族发展而成,而夏商就是从黄帝时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带着大胜之势,继续征伐四方,对于周围的部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氏族都相继并入华夏民族,使得华夏种族日益壮大,逐渐演变成为了日后的夏朝。 而且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展现出来的威势让周围的部族都深受震撼,不敢再轻易的发起战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面很多地方都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阶段之中,各个部落的生存环境基本稳定下来,不再到处流窜,一定程度上为文明从以游猎为主转变为以农业为主打下了基础,使得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涿鹿之战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军事上,作为中古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部落战争,炎黄联军面对着强大的蚩尤部落,打出了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在这其中黄帝的军事才能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之后中国军事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的战争。
历史上美国海军真的秘密进行过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费城实验”吗?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 简单为大家介绍下费城实验:1943年10月美国海军在费城进行了一场人工强磁场的绝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时空被强磁场扭曲,一艘军舰突然在人们的眼中消失,没过多久消失的军舰又突然出现,有的船员记不得刚才发生什么事,也有的船员镶嵌在墙上与钢板完全融合。所有参与计划的船员都否认曾有任何事件发生,除了一位目击者宣称目击了整个实验发生的经过。那这个"费城实验"是否真的做过?还是有人故意捏造的?还是美国海军为了隐瞒事实而将它当做机密处理,不公告于世,才说没有做过的?总之,真相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据说费城实验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引力和电磁是相连、相通的,就像质量和能量通过质能公式联系起来一样。这个统一场理论是爱因斯坦还没有加以证明,就过世了。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那么时间、空间,然后物质,都是相互关联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时空隧道的是真实存在的呢? 那百慕大三角洲那些消失的飞机轮船是不是都可以得到解释呢? 其实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时空隧道确实是存在的。比如美国物理学家斯内法克教授认为,在空间存在着许多一般人用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却客观存在的时空隧道, 历史 上许多神秘事件离奇消失而后又重现的人、船、飞机等,实际上是进入这样的通道。这个通道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是既关闭,又不绝对关闭,即偶然开放;时空隧道和人类世界不是一个时间体系,进入另一套时间体系里,有可能回到遥远的过去,或进入未来。因为在时空隧道里,时间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转,也可以倒转,还可以相对静止。笔者认为不管费城实验真实与否,它都有着重大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时空的猜想,对时空隧道的渴望,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进入时空的大门。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费城实验是一个流传很久的传闻,很多 历史 爱好者和科幻爱好者都非常热衷于讨论这一事件, 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个事件既没相关证据浮出水面,也没见美国海军出来辟谣,这就让费城实验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据传闻,1943年10月28日,美国海军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进行一项秘密试验。他们把一艘名字“ 爱尔德里奇 ”号的驱逐舰进行改装,在船的两头分别缠上巨大的线圈,然后再用超高压的强电流通往线圈,这样整艘就置身于一个强大的电磁场中。 实验开始的时候, 船周围开始产生绿色的光团,随着电磁场不断增强,绿色的光团也越来越浓,笼罩在整个船体周围 。参加实验的科学家也是初次做这种试验,当他们发现船好像要消失的时候,担心试验结果变得不可按,于是连忙关闭电源。电源关闭后,船周围的绿光开始慢慢消散,船竟然变得像透明一般,只能看见其轮廓,而且还是若隐若现的那种。 大概过了20分钟,船完全呈现在大家眼前,岸上的人员急忙跑到船上查看船员的情况。来到船上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只见船上的船员全部都晕头转向,连方向都分不清了,而且他们全都不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甚至有人发现,有些船员的身体和船上的甲板镶嵌在一起,生死未明!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不过这还不算最神奇的。在后来, 实验团队接到一个消息,说有人在479公里以外的诺福克码头见到了这艘“爱尔德里奇”号驱逐舰! 实验结束后,船员们都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有人在大街上走着突然就消失,一会又出现;有人在酒吧喝着酒,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消失了几秒,然后又出现在椅子上继续喝酒!这些船员性格也变得很怪异,在重重压力下,有一半以上的船员选择了自杀。有人说费城实验是为了证明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然而这一项大工程几乎耗尽了爱因斯坦一半的余生都未能解决 。如今的统一理论已经被杨振宁等人解决了四分之三,也就是把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统一在一个理论里,统一为拉格朗日量,这个统一没有包含引力部分。 费城实验如果真的实施了,爱因斯坦和众多科学家应该可以从实验中得到相关的答案,并且还会继续做类似的实验,这样统一场论应该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大的突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在后果未知的科学实验里,一般都不会让活人去参与,而是选用动物, 比如最早进入太空的就是一条叫做莱卡的狗。 费城实验如果是为了证明统一场论,那么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下,有可能会产生电磁时空弯曲的现象。 在这种高危的环境下,居然还让一艘船的人参与进去?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所以我认为,就算实验要动物参与,也不会选择活人! 关于费城实验,有人查询了美国海军的航海日志,发现爱尔德里奇号根本没有到过费城。不过就算没有这种资料, 我也认为费城实验并不存在,因为爱因斯坦绝对不会用船员的安危来换取一次实验结果! 费城实验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题主所说的1943年美国海军实施的,而是美国开国元勋、政治家、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752年在费城用风筝把雷电收集到莱顿瓶中的实验。 这也就是我们课本中学过的富兰克林放风筝以证明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借此实验,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那么题主所说的1943年美国海军费城实验是怎么回事呢? 这说起来话长了,几十年来有无数的文章、书籍、电影、电视在介绍、讨论这次实验,但实验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1943年10月28日,美国海军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一船坞实验成功地将一艘护卫驱逐舰埃尔德里奇号及全体船员投入另一空间。实验终止时,舰船已被移送到了479公里以外的诺福克码头。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启动脉冲和非脉冲器,使船只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随后整条船被一团绿光笼罩着,船只和船员也开始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这次实验的理论基础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统一场理论。 相对论,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通俗的讲就是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相互作用,总之就是说 人类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时空隧道中穿越。 统一场论,就是杨振宁教授的研究领域。爱因斯坦提出了初期统一场理论,但是并不完善。杨振宁教授的研究是这理论走向成熟迈出了一大步。当然目前为止,统一场论仍然没有完善。按照我的理解就是 在某一时空区域内,各种物质都具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不随时空变化而改变。具体到费城实验,就是说 在强磁场力的作用下,重新排列人类和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其进入另外的时空;在另外时空,接触施加于物质的外力,被分解的分子结构仍能恢复。 类似于我们传统神话当中的隐身和瞬间移动。 诡异的是实验完成后,一些参与实验的船员身上仍留有实验的反应,不论在家里,在街上,在酒吧间或饭店里,都会突然地消失又重现。参与实验的主要负责人于实验几天后自杀身亡。 有传闻说我国江苏UFO研究会在80年代也曾计划与南京大学合作进行类似强磁场实验,后因磁场强度不高而作罢。 费城实验的进行在科学上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自然界中的确有另外的空间存在,同时也表明了将人类及装备暂时投入另一空间的可行性。当时二战激战正酣,如果此实验成功的话,也可立刻用于军事用途。 在武器装备上人为制造磁场,通过控制和调节磁场强度,可以将装备周围的光和无线电波弯曲,改变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达到隐形的效果。这件事是真是假呢?目前来说仍没有定论。相信它的人坚信为真,质疑他的人嗤之以鼻。 美国海军曾经数次辟谣,最后还公布了埃尔德里奇号驱逐舰的航海日志。日志显示1943年10月下旬,埃尔德里奇号驱逐舰从美国东海岸驶往欧洲大陆,11月12号到达地中海。 也就是说,费城实验这段时间,该军舰一直在大西洋上。这也是实验遭人质疑的最重要根据。 还有一点,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在紧要关头。 大西洋上,美英海军需要全力对付德国海军。面对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美英需要大量护卫驱逐舰投入战场。太平洋上,美军战线越拉越长,装备捉襟见肘,不得不放弃一些岛屿进行蛙跳作战。美国海军不会此时将一艘主力战舰投入实验。既然是实验为何不用退役的船呢?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对于此次实验我也是持怀疑态度,因为当时的理论很不完善,不可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实验。就是按照保密原则来说,也不可能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此类实验。 1944年美军研制原子弹的时候,全世界都没几个人知道,包括参与曼哈顿计划的人。像麦克阿瑟那么高级别的将领,也只是在广岛轰炸前一周才知道美国有了原子弹。 如果费城实验成功的话,这成果不知道要高于核武器研究的多少倍,难道会让全世界围观吗? 我虽然质疑实验本身,但是我认为这理论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总有一天终会实现。 爱因斯坦的同事约翰·惠勒曾经提出了“延迟实验”的构想,后来就被实验证明物质是可以分身的,类似于我国神话中的分身术。 图——延迟实验示意图对此你怎么看呢? 看在回答这么不容易的份上,点个关注评论转发一下吧 费城实验流传了超过70年,情节太过天方夜谭而被多数人认为是假的,但是能够引起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的讨论,必然有其道理。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1943年的10月美国海军在费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个名为彩虹计划的实验,由特斯拉和爱因斯坦牵头,没过多久特斯拉就去世了,而实验就由爱因斯坦主持。 美军想借助电磁场,让军舰可以躲避雷达或者鱼雷的追击。原理是强电磁场形成的电磁力可以像引力一样扭曲时空,进而使雷达发出电磁波发生偏转,绕过船体使军舰不会被雷达所发现。实验地布置了正三角形的电磁塔,上面摆了三千多个电磁放大器,据说是由特斯拉设计。 当这些强电磁波发射到实验用的埃尔德里奇173号时,围绕这艘军舰的电磁光从蓝色变为绿色。军舰和军舰上的人开始模糊,然后就消失了。埃尔德里奇号随后出现在479公里外的诺福克港口,停留了20分钟后,军舰又消失不见了,直到第二天这艘军舰才回到费城。 这中间一段时间里,埃尔德里奇号究竟发生了什么,去了哪里,一直是个谜。而据当时美国的传说,在军舰上的士兵身体跟整个军舰镶嵌在一起。也就是说他们在时空转移的时候,分子都解开后重组,跟军舰融合在一起。 当时由于还处于二战状态,军舰普遍都使用信号旗,当埃尔德里奇号重现时,船上的信号旗改变了,改成了u,x,j,k。其中u的意思是正面临危险,X则是停止你的意图,J则是火灾,保持距离,K则是期望对话。诡异的是船上确实发生过火灾的痕迹,而军舰上的士兵精神状态不稳定,甚至出现精神病的症状。 费城实验流传开来,是一个名为吉索普德的UFO研究者,虽然其从事 汽车 零件销售,但是拥有天文学硕士学位,并且是一名科幻小说家。他接到一封经常听他演讲的听众来信,写这封信的人叫做卡洛斯·M·阿兰德。以上陈述的细节就是来源于他的说法。而由于太过于荒诞,吉索普没有相信,就置之不理。过了两年,美国海军调查办公室就让吉索普协助调查。 美国海军给他看了一本他自己的畅销书《UFO案例》,里面记满了很多关于UFO的笔记。这是吉索普才想起了里面的笔迹和当面给他写那封信的人很像。最后美国官方找到了写信的阿兰德,才发现原来这人是个精神病患者。阿兰德自称在另外一艘船上,看到了埃尔德里奇号发生的一切,并且出示了自己的水手证,证明其说法。在1979年时,阿兰德又推翻了此前自己所说的,并且声讨一些作家依靠自己的谎言而发了财。而当1979年《费城实验隐形计划》出版后,这个阿兰德又变卦了,说之前自己是心里不平衡才说费城实验是个谎言。除此之外,还有一名叫做比利克的人自称是参加费城实验的科学家。 由于费城实验的见证者太少,很多人都认为是假的。美国电视台专门为此做了个记录片,他们特别去采访了埃尔德里奇号的退伍老兵,这些老兵一致都否认从未做过费城实验,而且他们透露一个关键信息,这艘船从服役直至1999年退役,从来没去过费城。而且根据埃尔德里奇号的日志看,1943年10月,这艘军舰停在巴哈马。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军方擅自更改日志,而且纪录片采访的退伍老兵都是请的演员。涉事的人员都有反常的遭遇,都让费城实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阿兰德经常搬家,可能是防止军方的追踪。吉索普在1959年对其朋友说有费城实验的重大发现后,就自杀了。爱因斯塔去世前,将其实验资料全部销毁,余下的资料后来被美国的FBI给封存了。 根据一些暗黑资料,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研究费城实验中电磁效应在实现隐身技术中的应用,科学家面临的是如何让这项新技术不会对实验中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该项目的主任是约翰·冯·诺伊曼博士。他和他的团队为此工作了10年,研究人类在强烈的电磁场中,也就是费城实验所见效应的问题。 他们得出结论,人类天生具有时间参考点,会连接到地球的电磁场,当电磁机开始对埃尔德里奇号传送电磁场,在一个强电磁的磁场下,会人为地重新产生一个大脑的时间参考点,导致背景虚化。也就是由于大脑的记忆回到以前的某个时间参考点,而这个时间参考点因人而异,可以理解为瞬间在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有的人回到了埃尔德里奇号没有在这里的时间参考点,有的人回到了埃尔德里奇在这里的时间参考点,因此会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电磁场来制造一个虚拟的海市蜃楼。 而人在高强度的电磁背景下,可能会致使身体和精神分离,导致精神错乱。1967年这项报告在美国国会提出,指出可以通过使用电磁学来改变人的思想,而且可以根据此原理制造出可以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设备。美国国会担心这种实验会因为人被大规模的精神控制,而导致不良的结果,在1969年停止该项目的研究。 后来人们一直在为费城实验寻找科学依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重力场能够使时空扭曲,当重力波有所波动时,时空扭曲道就可能产生一个记忆点,这个记忆点就是虫洞的入口,也就是时空隧道。因此人们就怀疑当爱因斯特和特斯拉两个大师合作之后,会找到时光隧道。 而对于军舰上的士兵分子分解的解释,有人就认为只要电磁力足够强分子的排布会受到影响,因此就镶嵌在了军舰上。但是这个理论是不靠谱的,当时的埃尔德里奇号出来的时候,却是完好无整的,而人却发生了变异。 美国有部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讲述的就是作品里的主人公穿越过去和未来,自己和自己生了一个孩子。这种情节想起来就毛骨悚悚然。 科技 一般都会具有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违背人的伦理道德。有时候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不要越界。不管费城实验是不是真的,类似的实验真的不要再做了。简单的说,就是在1943年,美国人利用某些装置使得一艘军舰隐身(不但雷达上找不到,军舰周边的人也看不见),并且在实验结束后,意外发现军舰已经不在原地,而是转移到数百公里外的地方了。 据说当时参加实验的那些船员,在被未知力量转移到数百公里的地方之后,身体都出现了很多异样,比如说认不清方向,有些人被镶嵌到船身上了,还有些人竟然神秘的消失了,在那之后,有不少船员会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在某地。。。 这个故事被称为“费城实验”,多出现于未解之谜系列“科普书籍”和猎奇网站之中,而这些书籍或网站中,还会经常出现美国51区真相、特斯拉传奇、远古文明等可靠信息。 在这个费城实验中,还相传爱因斯坦主持了这个实验,可能是像通过相对论来增加实验的合理性吧。。。 实际上,费城实验如果是真的话,那么人类现在的 科技 与之相比,1943年都能空间转移了,2020年的我们还需要利用工质动力进行移动,未免得太落后了吧。 总的来讲,所谓的费城实验,就当做一个短篇科幻小说读读就行了。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中华民族一向自称是炎黄后人,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但是在距离现在大约5000年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涿鹿之战中,我们的祖先战胜了蚩尤部落,因此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那么这场涿鹿之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是在阪泉之战以后,黄帝部落是各大氏族部落的首领,进入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时期,但是随着各大部落的逐渐壮大,原先分配的地盘开始逐渐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来自东夷地区的诸多部落,在蚩尤部落的带领下逐渐扩张,进攻了炎帝的部落,蚩尤部落兵力强大,武器锋利很快就击败了炎帝部落,几乎是将炎帝部落完全赶出了他们的居住地,炎帝不得不求助于黄帝,本着相互救助的原则,黄帝出征讨伐蚩尤,引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涿鹿之战。这场战争根本上其实是两个部落群体争夺富饶的领地的战争,在后世的各种传说之中,更是将这一段给神化了,以致于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比如说蚩尤部落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等等,甚至现在还有蚩尤部落是外星人的入侵者,黄帝等人则是地球本土居民奋起反抗的说法。至于其他的所谓的是远古之时的人巫之争的说法更是在近些年来流传于各种网络小说之中。这场战争最后以炎黄部落的胜利告终,蚩尤部落被赶出了中原大地,所以从此之后炎黄二帝就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祖先。涿鹿之战有多少人参加涿鹿之战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经典战争,虽然近些年来对于这场战争的调侃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声称蚩尤是外星人的战争摒弃,是机器人,但是这场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当时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这场大战呢?那场战争距离现在实在太遥远了,以至于只能从一些神话故事中来揣测一二,在各种神话史书等记载中都没有当时有多少人参战的记载,不过根据书籍来看这并不是简单的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而是两个部落集合的战争,所以在规模上应该还是可以的,不过受限于当时生产力等条件的制约人,人数上来看应该并不多,像后来什么动不动声称几十万大军应该是不可能的,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黄帝应该收下有着十数个不同图腾的氏族部落,蚩尤的兵力应该也相差不多,而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夏商的时候总人口不过5,6百万的样子,而当时两大部落集合的人口应该更少,每个部落可能都不到一万人,在兵力上估计双方出兵大概都在3万上下,甚至可能更少。虽然当时具体多少人参战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看看神话传说中那些个来助战的人物也相当有趣,据说蚩尤有81个兄弟,都是兽身人言,铜头铁臂,能吃砂石,以至于有不少人怀疑他们都是外星人的侵略军,后来蚩尤还请来了风伯雨师,呼风唤雨。为了对抗他们黄帝请来了九天玄女,应龙旱魃一干神话人物,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交战,最后一番苦战击败了蚩尤部落。涿鹿之战双方是谁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治世,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体系中,这些都是比较通俗常用的说法,而黄帝一般被认为是三皇之中的最后一位,在这位执掌天下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做蚩尤的大魔神对于中原大地产生了觊觎之心,和黄帝为主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厮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涿鹿之战。上面的比较传奇的版本,传说还有诸如风伯雨师应龙旱魃等神仙妖魔的助阵,那么真实历史上交战双方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从战争的发起者蚩尤部落说起,根据古书记载“蚩尤宇于少昊”现在一般认为蚩尤部落是位于现在的山东曲阜一带,这块地方在当时无论是农业还是铸造行业都要领先于中原地带,而且已经有了简单的铜质武器,相比起来军事力量更加强大,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一代的人开始进入到中原地区,和当地原有部落产生冲突,因此引发了战争。而且根据史书记载蚩尤手下有着81个九黎部族,武器精良,作战勇猛,所以留下了“铜头铁额”的威名。而相比起来黄帝,确切的说应该是炎黄部落,首先黄帝应该是当时所有部落的首领,在炎帝被蚩尤击败求助于黄帝之后,黄帝整合了双发的兵力,虽然在武器装备上比起蚩尤部落要落后了不少,所以在初期九战九败(虚指,说明连连失败)后来好不容易抓住机会找到了蚩尤部落的破绽通过一场反击击败了蚩尤部落,最后将之斩杀,也有史料说黄帝没有杀蚩尤,而是让其继续镇守一方。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涿鹿之战是一场有名的战役,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黄帝蚩尤等人,尤其是蚩尤在后世更是受到了无数人的崇敬,不少朝代都尊其为“战神、兵主”,受到了很多人的祭祀。涿鹿之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汉族人民来说更是有着改天换地的意义,汉族是有华夏民族发展而来,而华夏种族则是夏商等朝多年来同化其他种族发展而成,而夏商就是从黄帝时期的部落发展而来的。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带着大胜之势,继续征伐四方,对于周围的部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氏族都相继并入华夏民族,使得华夏种族日益壮大,逐渐演变成为了日后的夏朝。而且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展现出来的威势让周围的部族都深受震撼,不敢再轻易的发起战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面很多地方都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阶段之中,各个部落的生存环境基本稳定下来,不再到处流窜,一定程度上为文明从以游猎为主转变为以农业为主打下了基础,使得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飞跃。涿鹿之战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军事上,作为中古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的部落战争,炎黄联军面对着强大的蚩尤部落,打出了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在这其中黄帝的军事才能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之后中国军事素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为中华民族奠定基调的战争。
涿鹿大战的经典历史故事
涿鹿大战发生在五千多年以前,讲的是皇帝和炎帝部落联盟与东方的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想要了解涿鹿大战的具体过程吗?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涿鹿大战的历史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已十分兴盛。它们之间,或者因通婚而互相融合,或者因争夺生存地域而互相征战。慢慢地,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便吞并较弱的部落,一些大的部落集团就形成了。 当时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两个强大的部落。它们的首领一个就是神农氏炎帝,另一个就是轩辕氏黄帝。据说他们两人都是少典氏部落和有氏部落通婚后生的,因此还是近亲呢。开始时,炎帝的部落在姜水流域,而黄帝则在姬水流域。后来,炎帝率部落向黄河中原地区扩展,并且一心带领部族人从游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而此时黄帝族则也随之向中原迁移而来。他们来到炎帝的地盘涿鹿(今河北张家口东南),想在这里定居下来。 两个大部族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终于不顾亲情打了起来。他们在涿鹿东南的阪泉地方打了三仗。头两仗,因为炎帝的人数众多,而且还用火攻,因此将黄帝打败了。可是到第三仗的时候,黄帝联络了原先与自己在一起的西北部的许多部落,一同对付炎帝;而且正当作战的时候,又天降大雨,使炎帝的火攻失去了威力,因此,炎帝战败被俘。不过,黄帝顾念亲情,并没有杀死炎帝,而是仍旧让他当自己部族的首领,只让他迁移到了南方。 紧接着,黄帝又把不听他号令的荤粥(xūn yù)驱逐出了中原。于是黄帝便成了中原大地上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的统一与融合,促使了生产和文化的发展。黄帝不但让自己的部族在涿鹿定居下来,还鼓励包括自己部族在内的各部族推广炎帝的农业耕作技术和用草药治病的方法,同时传说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嫘(léi)祖教人们养蚕缫(sāo)丝,织成绢和帛做衣服;让仓颉(jié)总结了人们在实践中应用的记事符号,创造了文字;还命封宁制陶器、雍父做臼舂米、共鼓和货狄造舟船;命容成制定历法、羲和推算凶吉、伶伦制造乐器规定音律。 这时,还有一个部族越来越强大起来。它名叫九黎族。九黎族的首领叫蚩(chī)尤。据说这个部族是由他们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部落组成的。虽然他们这时仍以游猎为主,但已学会了炼铜技术。他们已会使用铜制的长矛和大刀,武器十分精良。九黎族原本是归炎帝统属的一个部落。炎帝战败后,他们被放逐到了中原的东部,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山东的东部直至沿海一带。蚩尤见自己的力量已经可以与黄帝抗衡,就去与炎帝联络,准备共同起兵夺回中原。但炎帝见黄帝将中原各部落治理得很不错,因此不愿再让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所以拒绝参予。于是,蚩尤便联络了南方的苗人起兵向中原进军。 蚩尤的军队勇敢强悍,传说他们都是铜头铁臂,刀枪不入;而且还会呼风唤雨,将南方山林水泽中的瘴气毒雾带来一同攻击敌人。蚩尤的军队开始时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黄帝的老巢涿鹿。 这时黄帝一面调集了忠于自己的各部落的援军,在涿鹿附近集结,一面又召集自己的部下仔细研究了蚩尤军的特点和破敌的办法。决战开始了。蚩尤军猛烈进攻,并且摆开了毒雾阵。一时间战场上天昏地暗、阴云密布、飞沙走石,弄得人晕头转向。黄帝立刻下令推出指南车,让自己的军队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出毒雾,向敌军反击。蚩尤见毒雾阵被破,又出动他的特种军队——士兵们一个个牛头马面、青面獠牙、铜头铁臂、面目狰狞地狂叫着杀来。黄帝见了,就命令放出他早已训练好的一大批虎、豹、熊、罴(pí)等猛兽。这些猛兽见了蚩尤的那些装扮成野兽的士兵,以为见了同类中的弱者,便扑上去猛咬起来。再凶悍的士兵也经不住猛兽的扑咬袭击,一个个吓得抱头逃窜,逃得慢的,就当了这些猛兽的点心。蚩尤军的前队吃了败仗,黄帝的主力便排山倒海似的向前压来。蚩尤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蚩尤在逃到冀州中部时,被黄帝的军队俘获。黄帝下令砍下了他的头颅。 黄帝战胜了蚩尤,接着又打败了当时不肯听他号令、企图与他争夺部落联盟领导权的夸父和刑天。从此,他牢牢地掌握了中原大地的统治权。 由于炎帝不但不肯参加蚩尤的叛乱,而且一直到老年仍然兢兢业业地为百姓操劳,黄帝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过去对炎帝的处置太过分了。于是,他下令将炎帝和他的部族人接回中原,与自己的部族共同生活。就这样,炎、黄两个部族便在中原地区和睦相处、互相融合、共同劳动和繁衍下来。他们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 涿鹿大战的故事背景 阪泉之战以后,《 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 涿鹿之野。” 关于涿鹿之战的记载较阪泉之战丰富得多,其中时代最早的是《 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这十者均为十大部族图腾神兽,这十大部族曾为轩辕黄帝(有熊氏)在阪泉之战历下大功,并且是中国最早的驯兽与兽类参战的记载。以及《 逸周书·尝麦》:“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 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 少昊,以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逸周书》关于涿鹿之战的追述,虽然掺进了后人的思想和理解,仍是研究涿鹿之战难得的重要历史文献,由这段记载可知,战争起于蚩尤西向侵掠, 炎帝大败,疆土全无,转向黄帝求助,引起黄帝、蚩尤的涿鹿之战。 相传蚩尤是 九黎之君,九黎即 九夷,属 东夷集团。还传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可见蚩尤是九个亲属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勇武善战,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这些传说反映了真实历史的影子,今已从考古学中得到证明。 蚩尤“宇于少昊”,说明其发祥地在今山东 曲阜,这一地区史前时代属于 大汶口文化和 龙山文化分布区。从距今6000多年前开始获得迅速发展,到距今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晚期,不仅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家畜饲养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手工业部门一无论是石器还是骨角牙器制作,其工艺水平都日渐超过了同期的 中原,制陶业更逐步走向中华史前制陶的 顶峰。在此基础上铸铜工艺萌芽,开始只能铸造小型铜工具,稍晚的龙山文化时已有了青铜容器的铸造,并逐渐取代了制陶业的尖端手工业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一支支大汶口文化的先民相继西向发展,进入 华夏集团居地去拓展新的生存空间,据研究得知,距今5000年前后,其部分居民已西迁进入豫中,直接发生接触的影响所及直达豫西、豫南、苏南等地,涿鹿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涿鹿大战的历史影响 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 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 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 蛟龙, 毕方并锖,蚩尤居前, 风伯进扫, 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 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黄帝胜利了,原来的敌人一一蚩尤、风伯、雨师和东方的神灵都降服了。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传说,蚩尤被黄帝擒杀了,其氏族和部分亲属部落引而远去,将蚩尤的英雄故事带向四面八方。仍居少昊之地的先民,举清继任领袖,以地命氏,称少昊清。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一方打败蚩尤,回到自己的原居地后,两大部族集团尽释前嫌,重又相安相处,甚至解仇结盟。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蚩尤都享祭于东夷之地,在今山东 东平县和 巨野县,有传说中的 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因为他被黄帝所杀,身体异处,所 以人们用两个高七丈的土冢作他的纪念碑,并常在十月于蚩尤冢前举行祭祀。不仅如此,还传说南方的大荒之中,宋山上的香枫树是蚩尤被杀时的刑具所化,今山西 解县盐池中,盐水作红色,民间称之为“ 蚩尤血”等等,很多地方都有蚩尤的传说,可见他煊赫的威名早已超出了他的故地。而据文献记载,周秦间蚩尤已和黄帝齐名并列为战神,四时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举行师祭,“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增倍也,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秦祀东方八神将,“三曰兵主,祭蚩尤”,后来汉高祖 刘邦起兵也在沛庭“祠蚩尤,秦鼓旗”,类似习俗一直行于宋代,出师祭旗的典礼中,仍要祭蚩尤,由此也可见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共同融为后来华夏族的核心。
中华历史——涿鹿之战
中华历史——涿鹿之战中华历史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要是能做成动漫电影,一定会大火的。涿鹿之战(涿: zhuo)是相传中华远古时代,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距今约4000多年,因爆发于涿鹿之地因而得名。相传蚩尤是九黎之君,九黎即九夷,属东夷集团。还传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可见蚩尤是九个亲属部落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勇武善战,武器装备也比较先进,这些传说反映了真实历史的影子,今已从考古学中得到证明。蚩尤为争夺肥沃丰饶的中原之地发兵向西进军,首先打败了位于豫东的炎帝,炎帝被迫向黄帝求援,涿鹿之战就此爆发。涿鹿之战最终以蚩尤战败被杀告终,但九黎部族并没有彻底土崩瓦解,而是逐渐融入了华夏族,成为华夏族的组成部.涿鹿之战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由于神话传说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无法复原这场战争的全貌。但是通过这场战争的传说,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些部落集团形成,彼此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他们的势力不断由东方向西发展。九黎族原居于南方,后北上中原,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发生了冲突,这两股大势力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地带相遇,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展开长期争战。黄帝先并吞炎帝的部落,再擒杀蚩尤。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族)对抗。由于蚩尤的武器装备较精良,所以在战斗之初,黄帝处于守势。黄帝族率领以熊、罴(pi)、狼、豹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黄帝命应龙蓄水,抵挡蚩尤。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天大晦冥",雷电交作,冲破了应龙的水阵。黄帝在危急关头,又唤来女神女魃,使天气放晴。蚩尤和黄帝在战场上各自斗法。蚩尤利用浓雾,使黄帝的部队迷路。黄帝发明了指南车辨别方向,成功冲出浓雾的封锁。经过连续几场战斗,最后黄帝终于在中冀之野(今河北省涿州,至今那里还保存有蚩尤墓遗迹)擒杀了蚩尤,获得全胜,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
问谁能介绍下吴哥窟的历史~~~?高手答~
吴哥是行政和礼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从印度传入并适应当地传统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为基础而设计建造的。从最初给这个城市命名为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的耶输跋摩一世时代起,吴哥便是按照传统的印度宇宙论模式,在建筑布局上体现象征性的宇宙结构。城市向东围绕著一座作为中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庙宇,这是从建筑学方面顺著该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 Bakheng)的地势建成的。在这个城市後来的历史上,作为中心的庙宇则完全是建筑学上的创造(即金字塔式庙宇),例如闍耶跋摩五世(96865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65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时这个城市已经基本定型,并以吴哥通王城著称。庞大的贮水池、运河、沟渠系统是吴哥最初实行兴办水利和灌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吴哥的许多大庙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论和神话主题,建造这些庙宇是为了提供礼拜的场所,使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确信通过礼拜能够与湿婆或这个领域中的其他卓越神祇成为一体,从而获得永生。例如,吴哥窟或许是最宏伟而且肯定是所有吴哥庙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苏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纪作为一座巨大的陵庙而建造的,他的遗体安放其中,透过礼拜毗湿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在此期间许多来到柬埔寨的早期欧洲旅游者对这个「消失」的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後(1863),整个吴哥遗址成为热心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最初是独立研究,後来得到【请注意文明用语】资助的远东法国学校支持,一批有才能和献身精神的法国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开始了一项全面研究计画,逐渐积累了目前掌握的关于吴哥古城历史,并揭露及引导它的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考古学家们还坚持了一项艰巨的重建计画,使古代庙宇群、贮水池和运河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它们原来的宏伟规模。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说到涿鹿之战,相比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战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次战争了。而且这场战役是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发起的。那么这场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呢?1、涿鹿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1.1、涿鹿之战有力地奠定了炎黄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1.2、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1.3、在文化上,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1.4、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2、如何看待涿鹿之战炎黄传说,不应该是历史范畴下的历史,应该是文化范畴下的历史。涿鹿之战传说发生在炎黄联合部落与东夷部落蚩尤争夺中原之战,最后炎黄战胜蚩尤,黄帝成为天下共主。而炎黄二帝成为中华始祖。涿鹿之战并没有十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的历史记载,而众多的文献多以口传历史文字以载,其可靠性基本无法认定其为历史。各类文献中记载相互矛盾、冲突,各类文献也是无据可考。就文献来看,炎帝的传说最为混乱。有关各类文献记载炎帝有三种:一是炎帝为黄帝之弟,黄帝成于姬水,姓姬,而炎帝成于姜水,姓姜。二帝东移中原,经阪泉之战二帝部落合并后,涿鹿之战逐蚩尤于四野,黄帝为天下共主。这个传说本身就有逻辑上的矛盾。我们称炎黄二帝,炎于前,黄于后。按中国人历来习惯,尊者前,卑者后。黄帝为兄,炎为弟,以兄弟论,也是黄先炎后。黄帝成为天下共主,而炎帝只是部落首领,并败于黄帝,按尊卑论,也该是黄先炎后。这种传说基本否定中华二祖,合二祖为一源。中华炎黄之说认为中华为炎黄二部落之和,二源二祖。第二种传说是炎帝为神农,而神农氏是先于黄帝的中原共主。黄帝西北入驻中原时,神农已经势衰,黄帝以神农之名征讨四方不臣,四方臣服,黄帝取代神农是为天下共主。这种传说,神农是先于黄帝的中原共主,而黄帝西北部落黄炎代续,也是北方民族的合并,成为中华民族。这种文化认定下,中华民族是两个北方民族的合并。炎先黄后,炎黄之名符合逻辑。而第二种传说与第一种传说中的炎帝,无法合并成一个人。逻辑矛盾明显。第三种传说,炎为火热之意,炎帝为南方部落,也称赤帝。炎黄之意是为南北方部落的一次合并而成为中华民族。这个传说中有连山氏、魁隗氏等炎帝传说。文献何止三种?各类不同的传说记载着不同的炎帝。甚至有些文献不顾自身的逻辑,将几个不同类炎帝混为一谈。不同的传说下,涿鹿之战的可能性及可靠性就不同。文献已经不能成为炎黄历史依据,这些传说只能成为文化的传说。
吴哥窟的宗教历史和艺术价值
吴哥寺是柬埔寨[2]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寺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 柬埔寨的高棉人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起信仰佛教的。作为佛教国家,在古代曾与老挝境内的真腊共主印支霸权,我国称这一政权为扶南国。首都在现今的吴哥。扶南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境内寺庙是为历代的统治者不断兴修形成起来的。至公元9世纪,吴哥已变成了寺庙林立的佛国中心。现在通称的吴哥城,实为大吴哥(或叫吴哥通)。城内寺庙中心,则被称作小吴哥。这里我们鉴赏的寺庙石窟建筑《佛面塔》,就是吴哥城内最著名的巴壤吴哥窟佛塔古迹的群体景观。 12世纪时,吴哥城内发生内乱,寺庙几度遭到破坏。至12世纪末,由?耶跋摩七世(公元1181~1215年)继位,始使政局平定下来。由于长年的战争,使国王对世事顿感厌倦。他悉心归佛,拟仿效以前的乔答摩·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的经历,不惜工本,命各地兴佛修庙。吴哥城于1170年掸族叛乱中遭到破坏。? 耶跋摩七世平定叛乱后,拨出金库储存,把吴哥城整个面貌修葺一新,并扩建了王城。这座巴壤庙就是在那时扩建而成的。巴壤吴哥窟共由16座相连的佛塔组成。每座石塔上都布满着雕刻。中央最大的一座镏金圆塔高约45米,内有4米高的大佛一尊。两层台基的周围又有51座石塔。这51座石塔,几乎每一座石塔的四面都雕凿着一个巨大的带微笑的菩萨面形浮雕。佛面呈静观神态;嘴角微翘,双目紧闭。脸容虽慈祥,但由于它十分高大,总给人以一种神秘感。这种宽面厚唇的笑容,被美术史上通称之为吴哥的微笑。据说当时是按照晢耶跋摩七世本人的笑貌来雕造的。 石塔四边凿造佛面,象征佛陀注视四方八界,给人间送去慈爱与威严。我们从图片有限的一角望去,觉得这座寺庙与石塔本身组成了一座石头城。在两层平台的栏板上也布满了浮雕,题材一般都为现实生活。据学者们考察,这些佛面雕刻,其特征都为高颧厚唇,有着克美尔人的特征,且具有很强的世俗气息。也许这就是古代高棉人利用佛教雕刻把本民族相貌永远留在石头上以志铭记的缘故吧。此石窟雕刻属于公元12世纪。为吴哥第二型(11~12世纪)的艺术风格。
吴哥窟的历史和传说
柬埔寨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旅游胜地。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塔尖顶端日出现象,就是太阳升起时正对吴哥窟塔尖顶端,显得非常壮观和美丽。这种现象每年会出现两次,即分别在3月和9月出现。吴哥窟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建造吴哥窟的高棉祖先智慧非凡,他们根据天文地理原理来建设吴哥窟,将吴哥窟与大自然结合得如此巧妙,使日出刚好出现在塔的尖端,美轮美奂。扩展资料吴哥古城是柬埔寨的象征,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吴哥窟作为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每年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游客到访。很多人亲眼见识到了吴哥窟的宏伟壮丽,然而却不知道吴哥窟还隐藏着伟大历史和值得探索的奥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哥窟
吴哥窟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造成吴歌现在这个样子
吴哥窟(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庙宇) 编辑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英国《卫报》11日报道,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达米安·埃文斯率领的考古团队2015年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探测了大约1900平方公里的区域,经过图像和数据分析,还原出这片热带雨林下的数座城市遗迹。其他航拍纠错中文名吴哥窟外文名Angkor Wat原始名字Vrah Vishnulok位 于柬埔寨又 称吴哥寺地 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建议游玩时长半天开放时间第三层的开放时间是7:40-17:00门票价格一日票20美元,三日票40美元目录1 整体布局2 旅游信息u25aa 景点门票u25aa 景区介绍u25aa 旅游攻略3 相关文化u25aa 牛皮画u25aa 朝鲜博物馆整体布局编辑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吴哥窟平面图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旅游信息编辑景点门票分为1天、3天及7天三种票价,1天20美元/人,三天40美元/人和7天60美元/人,可参观古迹吴哥窟第三层台基、回廊与塔门林中的主要建筑有巴戎寺(Bayon),巴方寺(Baphuon),斗象坛(TerraceofElephants),癞王坛(TerraceoftheLeperKing),巴肯山神庙(PhnomBakheng),塔寇寺(TaProhm),塔布茏寺(TaProhm),圣剑寺(PreahKhan),圣龙蟠水池(PreahNeakPean),塔逊(TaSom),罗洛古寺群(ROLUOSGROUP),女王宫(BanteaySrei),高布思滨(KbalSpean)、十二生肖塔等各类寺庙。开放时间大约5:00-19:00景区介绍巴肯山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後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後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徵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女皇宫 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实,称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宫”也罢,因为不论如何称呼,这座神庙所散发的光彩,都是难以形容的。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之后,她也曾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才又发现了她的踪迹。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第二层城墙里,才是迷人的精神所在。十二生肖塔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十二生肖塔是用来关押犯人令其忏悔的地方,怪不得塔形抽象,不具形,看不出哪一座是龙、哪一座是蛇。再从塔群看过来,正对着最高法院遗址,巍峨矗立,可想见高棉当年,也有法治威严。旅游攻略最佳旅游时间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之间分别是干季和雨季,使吴哥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尽量避免在3月到5月之间的热季旅游。出游小贴示:到吴哥窟旅游时,尽量避免在正午参观,最好带一些防晒物品,如帽子、阳伞和防晒油等。为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进入吴哥寺庙不要穿暴露服装,尽量穿长衣长裤。注意事项1、门票:吴哥的门票分三种:一天20美元,三天40美元,七天60美元。下午5点开始卖第二天的门票,吴哥窟邮票买了票就可以进去参观了(一般的选择是到巴肯山看日落),不过5:30就不会再放游人上山,一个人下山才能放一个人上山,排队的人很多,最好4:30就过去排队上山看日落。吴哥门票如今已经不需要自己带照片去办理,全部当场由摄像头拍摄照片制成,而且也都已经换成打印的纸质票了,三天或七天票要注意妥善保存。门票制作好发给你之前,售票员会用英语宣读有关的规则。景区内随时会有管理人员查票,一旦发现无票者,要罚80美元。2、安全:吴哥的许多建筑都很高,而且楼梯又陡又窄又滑(有很多沙子),要注意安全,别逞强,一双合脚的防滑的鞋是必要的。3、防暑:吴哥中午十分炎热,最好在阴凉的神庙里或回旅馆休息,如果要争取时间,可以游览一些丛林里的景点,就好象是Ta Prohm,Preah Khan,Ta Som等,当然,要带足够的水和食物。4、防蚊虫叮咬:当地的蚊子及其它的热带昆虫很多,在BOOTS的药店里可以买到防蚊的乳液,虽然价钱有些贵,但是确实有用。听说有的游客被蚊子咬了后染上了疟疾。我们是在曼谷转机时在曼谷机场4层BOOTS的免税店里买的。暹粒市区的U CARE(类似屈臣氏)和LUCKY SUPERMARKET都有此类产品卖。5、导游:如果包车,司机一般都经验丰富,可以兼做导游,讲述每个神殿庙宇的特色和历史,还可带你去一些有特色的拍摄点。如果请专业汉语导游,20-25美元/天,也可以议价。不过导游的行程和时间都有严格安排(上午07:30-12:00,下午14:30-18:30)。6、书籍:介绍吴哥的旅游指南很多,Lonely Planet对安排行程很有帮助,中文书籍是卡门写的《五月盛放柬埔寨》,但毕竟是几年前出版的,很多情况已经有变化。在吴哥的市场上可以买到很便宜的盗版或二手Lonely Planet,还有很多精美的图书,大概4-6美元一本。7、在吴哥会遇到很多孩子乞讨,出发前可以准备一些文具、小食品(如糖果)或从星级酒店带出不用的一次性洗具用品送给他们。8、进入寺庙等地,不可穿拖鞋、短裤短裙、无袖上衣等,鞋应以轻便合脚、适宜行走为主,不宜穿新买的鞋、高跟鞋。相关文化编辑牛皮画1966年5月,柬埔寨暹粒省省长赠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牛皮画《吴哥寺》纵34.7厘米,横68.8厘米。吴哥寺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寺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朝鲜博物馆2014年1月初,朝鲜在世界性的旅游胜地柬埔寨吴哥窟投资了1500万美元(约135亿朝鲜圆)建造的文化历史博物馆即将开业。2014年1月6日英国《独立报》引用柬埔寨《金边邮报》的报道,说朝鲜在吴哥窟遗址群所在的柬埔寨旅游城市遏粒建造了“伟大全景博物馆”。朝鲜以将“伟大全景博物馆”捐赠给柬埔寨为条件,获得了10年的运营权,将赚取入场费。由朝鲜万寿台创造社主导建设的该博物馆在朝鲜海外事业中属于最大规模。博物馆里有宽120米、高13米的大型壁画,壁画描写的是在8—15世纪迎来鼎盛时期的高棉帝国时代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博物馆也展示了白头山风景和朝鲜已逝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出生的房屋绘画作品。另外,该博物馆还配备了3D电影馆和“VIP室”。英媒认为,经济困难的朝鲜在吴哥窟直接建立博物馆有两个目的:赚取外汇的同时扩大对柬埔寨的外交影响力。[1] 词条图册望采纳
吴哥窟全部古迹有多长历史
吴哥窟全部古迹距今约860多年历史,吴哥窟建于12世纪,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皇帝建造。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是由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吴哥窟现存古迹600余处,分布于方圆近40平方公里范围内,大概在1432年,整个吴哥城就被神秘地遗弃,也被人们遗忘,被树林吞噬。 从它被发现,挖掘,一直到今天,吴哥城为什么被遗弃,一直是个谜。 扩展资料: 吴哥窟的景区介绍 1、巴肯山 巴肯山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 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2、女皇宫 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 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 3、十二生肖塔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 可从东侧进出。 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 属拜云建筑风格。
吴哥窟的历史和传说。
公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二世统一了柬埔寨地区,自封为“神王”,这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延续了近千年,西哈努克国王是柬埔寨最后一位“神王”。印度教的三大史诗之一的神话故事,可以在大吴哥的四个城门、小吴哥回廊的壁雕等地发现。在公元9世纪之前,柬埔寨地区居于爪哇国的统治之下。公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二世统一了柬埔寨地区,自封为“神王”,这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延续了近千年,西哈努克国王是柬埔寨最后一位“神王”。阇耶跋摩二世先将都城建于荔枝山,后来又迁到洞里萨湖北边,也就是现今的罗洛士群一带。阇耶跋摩二世是一位虔诚的婆罗门教徒,他的信仰自然影响了整个高棉王国。9世纪中后期,因陀罗跋摩一世即位后,建造了当地第一座寺庙——神牛寺,以寺前卧有神牛得名。稍后建造的巴公寺供奉湿婆神,是当时高棉的国寺,也是当地第一座山型寺庙。公元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国王开始全力建设新首都耶输陀罗补罗,亦即现今的通王城。他下令建造规模空前的水利工程东池,并在巴肯山上建造新的国寺巴肯寺。967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的一位朝臣在吴哥东北方兴建了女王宫,用以供奉湿婆神。女王宫以稀有的红色砂岩雕刻精致浮雕,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最高水平作品。传说中,长生不死的甘露埋藏在须弥山 (Mountain Meru) 的乳海 (Ocean of Milk) 底下。阿修罗、神仙、毗湿奴神 (印度教的保护神) 合力把乳海搅乾,以取得这长生不死的甘露。毗湿奴神化成灵龟、顶著须弥山当作支点,阿修罗和神仙分别列队,拉著五头巨蛇(Naga)。九十二个阿修罗拉著巨蛇的头,八十八个神仙拉著巨蛇的尾;巨蛇的身体是翻腾乳海的巨缆。阿修罗有圆凸的眼睛、戴著有冠毛的头盔;神仙则是杏眼、戴圆锥型的头饰。神魔合力握著巨蛇翻腾乳海,旁边还有猴神哈纽曼在协助。翻腾了千年后,乳海搅乾了,因为磨擦产生的高热使水沸腾,鱼、虾、鳄鱼纷纷死亡。(浮雕中以断成一半象征死亡的水族)乳海翻腾令巨蛇吐出致命的毒液,梵天神 (创造之神) 要求湿婆神 (破坏之神) 吞下毒液以保护众神。
柬埔寨吴哥王朝的政权历史。
最早出现一个称为扶南国,统治当地达400多年,后于6世纪被一分支真腊消灭,接手管治了两百多年。公元802年,由阇耶跋摩二世建立吴哥王朝,至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发展至最高峰,版图包括现今整个柬埔寨、部分泰国、老挝、缅甸及越南,可谓一时无两。最後于1432年被暹罗素可泰王朝入侵,弃城逃往森林,从此吴哥窟便于世上消失了五百年,直至19世纪中叶才重见天日。在吴哥王朝期间,王朝均定都吴哥,并大兴土木,建造王城及大小寺庙600馀座,散处于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景象极为壮观。特别在12世纪建成最宏伟的吴哥寨,充分表现出吴哥民族的艺术成就。
涿鹿之战有什么意义?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相传黄帝打败蚩尤后,天下诸侯都愿意臣服于他,一致拥戴他为天子。涿鹿之战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这与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关。汉族最初是从中华民族发展而来的,而中华民族是几千年来夏族对其他民族的同化而逐渐发展而来的。涿鹿之战后,黄帝乘胜追击,继续征服四大事件。随着黄帝对周边氏族影响力的扩大,华夏氏族在其他氏族中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加。久而久之,我们身边的很多氏族要么臣服于华夏族,要么被华夏族同化。随着华夏民族的发展壮大,人口也在不断增加,这是今天汉族人口众多的重要来源。涿鹿之战后,方圆数百里、千里慑于黄帝之威,各氏族各守其位,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从而使中原及其四方得以稳定。因此,宗族活动的区域是相对固定的。地域的相对固定性使得氏族成员逐渐从狩猎转向农耕,从而使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涿鹿之战对中国战争的影响最深,或者说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之战是部落间的大规模战争,黄帝的弱小最终战胜了蚩尤的优势。后来黄帝乘势收复中原,华夏部落实现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其他氏族部落,成就了李、夷等。与华夏结盟,这些都与黄帝的军事能力和他在战争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后来的领导人,虽然在理论上无法学习黄帝的战术,但却从耳闻目睹和传承中间接学到了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为中国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除此之外,这场战争还对后来的武器制造和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很多史书都说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发展时期的兴亡大事。涿鹿之战的结果,为华夏集团占领广阔的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整合各氏族、部落起到了催化作用。赢得战争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逐渐被神化。因此,涿鹿之战确实是一场历史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决定了它在建国初期的基本面貌。
涿鹿之战是真实的吗?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涿鹿之战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了,涿鹿之战就是传说中,黄帝湖蚩尤之间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在涿鹿之战之后,黄帝取得胜利,而蚩尤成为失败者,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有关蚩尤的传说了,可以说蚩尤就此湮灭在历史中。不过毕竟只是一个传说,究竟涿鹿之战是否真实存在,黄帝与蚩尤之间到底有没有过这样的战争?有关涿鹿之战的究竟是不是神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涿鹿之战简介 涿(zhuō)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黄帝胜利了,原来的敌人一一蚩尤、风伯、雨师和东方的神灵都降服了。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传说,蚩尤被黄帝擒杀了,其氏族和部分亲属部落引而远去,将蚩尤的英雄故事带向四面八方。仍居少昊之地的先民,举清继任领袖,以地命氏,称少昊清。 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一方打败蚩尤,回到自己的原居地后,两大部族集团尽释前嫌,重又相安相处,甚至解仇结盟。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蚩尤都享祭于东夷之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和巨野县,有传说中的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因为他被黄帝所杀,身体异处,所以人们用两个高七丈的土冢作他的纪念碑,并常在十月于蚩尤冢前举行祭祀。 不仅如此,还传说南方的大荒之中,宋山上的香枫树是蚩尤被杀时的刑具所化,今山西解县盐池中,盐水作红色,民间称之为“蚩尤血”等等,很多地方都有蚩尤的传说,可见他煊赫的威名早已超出了他的故地。而据文献记载,周秦间蚩尤已和黄帝齐名并列为战神,四时利用田猎进行军事训练时,都要举行师祭,“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增倍也,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秦祀东方八神将,“三曰兵主,祭蚩尤”,后来汉高祖刘邦起兵也在沛庭“祠蚩尤,秦鼓旗”,类似习俗一直行于宋代,出师祭旗的典礼中,仍要祭蚩尤,由此也可见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共同融为后来华夏族的核心。 2.涿鹿之战真的存在吗 黄帝大战蚩尤,也称涿鹿之战。这场大战不但有神话传说的记载,而且也有正史中的记载。黄帝与蚩尤约生活在公元前2700年到前2600年间,这一时间段正好处在我国一南一北的良渚和红山文化时期。学界有人将蚩尤与良渚文化和黄帝与红山文化相联系,二者虽处于同一时期,但遗址中并无相应文字记载。 在史料记载中,炎帝与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炎、黄同属于仰韶文化中不同的两个类型,在具体的文化上是有冲突的。黄帝与蚩尤皆是神农氏(炎帝)之后新兴起的部落首领,而蚩尤则是神农氏的后裔。 关于蚩尤的记载,大多在《山海经》等神话色彩的书中,蚩尤形象怪异,残暴凶狠,书中描述“兽身人语,铜头铁额,诛杀无道”等。在《述异记》中说:“有蚩尤神……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蚩尤与黄帝“涿鹿大战”的记载,可见这一场大战应是中国远古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而我们真正所说的蚩尤在神话传说中,他是炎帝部落的继承人,是作为炎帝部族的领袖,只不过在炎黄大战之后,炎帝部落的战力衰退,炎帝对黄帝俯首称臣。 蚩尤因不满黄帝的独断专行,带领72兄弟反叛出炎黄部落,可是这场反叛之战以蚩尤失败为终结,据现今苗瑶一代的传说,蚩尤战败后带族人沿黄河向南迁徙,一部分熟人进入云南变成了今天的苗疆一族,迁入苗疆一带的族人,因为云南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依旧保持着就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 一部分族人迁入今天的重庆彭水一带,而进入彭水一带的苗族人,因为长期和汉族等民族混居,几乎已经全部汉化。 但是在我们不同的古籍中,蚩尤有着不同的形象,在《搜神传》蚩尤的形象是牛蹄四目六手,而他的72个兄弟个个是铜头铁臂,可以不饮不食只吃石头,战力无穷。而在现今保留下来,秦汉年间的传说中蚩尤则有了另外一个形象,说他鬓发非常尖锐,如刀锋一样,头上长着两个牛角战斗的时候用牛角攻击敌方,几乎无人可敌。 今天的河北一带有个游戏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以这种形象为主,这个地方的人民二三成群,头上戴着牛角,然后互相碰撞,当地人说这是从很久以前就传下来的习俗。 保留这个传统的河北一带,也就是我们上古神战的主战场涿鹿之战的发生地。所以从我们民族技艺传承上面来看,无论是我们汉族的文化还是苗族的文化,他都承认蚩尤的存在的,他是一个上古部落的领袖,也是一个拥有无上神力高高在上的神。 而我们从《汉书》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另一些端倪,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还存在的时候,蚩尤就是作为齐国的八神之一,他是齐国的兵神,当时的祠堂里面祭祀的神也蚩尤。甚至到了后来刘邦起兵的时候,祭祀的兵神依旧仍旧是蚩尤。之后刘邦平定的天下,让当时负责祭祀的官员在长安为蚩尤建造祠堂供养,就这样蚩尤慢慢的变成了战神后被世人所敬仰。 3.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 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各诸侯都愿归顺,一致拥戴他为天子。 涿鹿战争之后,使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对今天的汉族来说,则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汉族今天占全国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约1/5,这不能不说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的功绩有一定关系。汉族本由华族发展而来,而华族是由华胥氏数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涿鹿战争后,黄帝则乘战胜之余威,继续对四方大事征讨。黄帝对周围部族影响的扩大,华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围许多氏族不是归顺华夏族,就是被华夏族同化。在华夏族日益发展扩大的同时,其人口也不断增多,这就是今天汉族人口之众多的重要渊源。 涿鹿战争之后,方圆数百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这样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动的地域便相对固定下来。活动地域的相对固定,使得氏族成员由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 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见,涿鹿之战的确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发轫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的历史性“战争”。 神农氏十世罔榆,欲增长而德行衰,瑞相隐而衰相现。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分二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少昊),司百工。帝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洋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涿鹿,兴封禅,号炎帝。而十世神农莫能伐,乃求之于轩辕。轩辕乃习用干戈,合炎帝共伐蚩尤。围于涿鹿。十一世炎帝弟祝融献计,以火攻,蚩尤部大败,流血漂橹,轩辕驾指南车,杀蚩尤,肢解,身首异葬。画蚩尤于军旗,诸侯望旗而降,于是得天下。涿鹿之战(坂泉之战)后天下大旱。
吴哥王朝盛极一时,为何在历史上突然消失了几百年?
一看到吴哥窟,马上会想到真腊国,该国自秦汉时期就开始跟我国交往。真腊国就是现在的柬埔寨,明万历以后改名叫柬埔寨。真腊国在公元7世纪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吴哥王朝是在802年建立,自此进入了黄金时代,11 、12世纪进入鼎盛,巅峰时代的标志就是吴哥城或者叫吴哥窟的建立,是目前世界上留存于世的最大的庙宇。吴哥窟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的四大奇迹。吴哥窟面积之大,举世罕见,足足有400平方公里,里面有600多个古迹。这么大一个地方,竟然在13世纪之后凭空消失了4个世纪。吴哥窟是当时真腊国的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给人的一种感受就是宏伟和壮美。真腊国的主体民族是高棉民族,所以也称之为高棉文化。吴哥窟的建造理念体现了印度教和佛教两种文明的一个结合。最先吴哥窟学习的风格是印度教风格,有湿婆,毗湿奴等主神。到12世纪以后,当时国王崇奉大乘佛教,开始大规模新建以观世音为主神的佛家寺院。之后印度教的风格又一次盖过了佛教的风头,在吴哥窟古迹的一砖一瓦,一雕一刻当中都可以看到印度教和佛教两种宗教文明的融合与和谐共存。通过吴哥窟回廊的砖雕上刻画的吴哥王朝当年军队征战的盛况,我们可以看到吴哥鼎盛时期有多么辉煌壮丽。吴哥在历史上经过了两次大的破坏。第一次是十二世纪中期,当时吴哥王朝的雄主拔模七世去世之后,人心开始浮动,位于越南中南部的占城国开始侵入,对吴哥古城进行了大肆破坏和劫掠。第2次大的破坏是1431年,泰国人开始侵占吴哥城,吴哥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当时吴个人有一种观念,神住的是石头造的房子,人住的是木头造的房子。还好,由于吴哥窟多数建筑是由石头建成,虽遭受部分损坏,但现在我们仍可以看到其大致全貌。而吴哥城内用砖、木、草修建的大量民居,早已被烧成了灰。此后吴哥王朝不得不被迫迁移,迁到了距离现在金边西北约40公里处的洛韦。1594年泰国人又进一步侵占了洛韦并焚烧的存有大量历史档案文献的皇家图书馆,吴哥王朝不得不又一次迁回到了金边。吴哥王朝的历史文献档案在这次战乱中灰飞烟灭,使得柬埔寨的这段历史成为了空白。后来有一部分高棉人又回到了吴哥窟,但是最终他们还是离开了莫高窟。据专家考证,在15世纪的时候,吴哥窟这个地方有长达30年到40年的大旱期。这个地方是无法继续生存了,吴哥窟被抛弃在热带雨林中。
吴哥古迹的历史
吴哥古迹,又名吴哥考古园,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吴哥(Angkor)是高棉语「城市」的意思。古迹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高棉王国从9世纪到15世纪历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吴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於1992年将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在吴哥王朝顶盛时期,吴哥地区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是工业革命前全球最大的城市。当时吴哥拥有50至100万人口,为供应足够粮食以及调节旱季与雨季,吴哥地区建立了一套精密灌溉系统,以完善的水渠与众多的储水用人工湖来发展农业。吴哥王朝於9世纪到15世纪数百年间,在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之下建造了吴哥城、吴哥窟与周围寺庙群。[编辑] 高棉王国首都吴哥的建立[编辑] 罗洛士(Roluos)西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一统柬埔寨地区,宣布自爪哇独立,将首都建立於洞里萨湖北边的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a),亦即在现今的罗洛士遗迹群(Roluos)地区。闍耶跋摩二世自封为「宇宙之王」,笃信婆罗门教,崇拜湿婆神,为吴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识基础。而闍耶跋摩二世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在吴哥王朝传续百年。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即位後,於诃里诃罗洛耶建造当地第一座寺庙—神牛寺(Preah Ko),880年完成,是早期小型宗庙建筑,以寺前卧有神牛为名。因陀罗跋摩一世另建有国寺巴孔寺(Bakong)供奉湿婆神,是高棉第一座庙山型寺庙。[编辑] 吴哥(Angkor)西元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开始全力建设首都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亦即现今的吴哥地区。他下令建造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并於巴肯山上建造国寺巴肯寺(Bakheng),像徵印度神话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四周建有沟渠,像徵须弥山周围的咸海。此外,耶输跋摩一世也建造许多印度教寺庙与修院。967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的朝臣Yajnyavahara於吴哥东北方兴建女王宫(Banteay Srei),主要供奉婆罗门教湿婆神。以稀有的红色砂岩雕刻精致浮雕,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最高水准作品。百年间,大小神庙竞相建筑。11世纪中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建造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Baphuon),也是一座大型须弥山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并在西侧挖掘西大人工湖(West Baray),以替代逐渐乾涸的东大人工湖。[编辑] 蘇耶跋摩二世建造吴哥窟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寺庙建筑吴哥窟(Angkor Wat),由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於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打破传统设计,吴哥窟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的国寺。以五塔和三层回廊构成,外有灌水的壕沟做为咸海,墙面浮雕神话故事与蘇耶跋摩二世个人的皇室生活。建筑占地广阔,宏伟壮丽,墙面雕刻生动自然,为高棉古典艺术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筑。[编辑] 闍耶跋摩七世建造吴哥城蘇耶跋摩二世去逝後,吴哥王国陷入内乱,接著外敌占城入侵,搜括破坏首都耶输陀罗补罗。当时还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驱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为王,在位三十馀年间帝国达至顶盛。他在成为废墟的首都大兴土木,重建吴哥城(Angkor Thom)。鉴於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惨痛经验,闍耶跋摩七世将吴哥城城墙筑得特别高又厚实[1],城外建有护城河。城中心的巴戎寺(Bayon),最著名的就是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为蓝本来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也是「微笑高棉」的由来,寺庙墙上浮雕不只展现闍耶跋摩七世与占城战斗的壮阔场面,也有描绘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而因为闍耶跋摩七世笃信佛教,吴哥地区信仰开始由印度教转变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特殊风格。除此之外,闍耶跋摩七世还建造了大批寺庙如塔普伦寺(Ta Prohm)、达松将军庙(Ta Som)等,也兴建了不少医院、旅舍。[编辑]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国元代人周达观於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前往真腊(即吴哥),返国後以游记形式创作了《真腊风土记》[2]。周达观逗留於吴哥时为因陀罗跋摩三世 (Indravarman III) 在位的期间,文中记录了当时吴哥的城池及生活,如城郭、宗教、司法、官僚、农业、奴隶、动植物、沐浴、衣著、器具、商业、贸易、柴米油盐等等。尽管吴哥王朝国力已逐渐走下坡,但周达观仍记录了一段描述国王豪华的派头:「凡出时诸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後。宫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执巨烛,自成一队,虽白日亦照烛。又有宫女,皆执内中金银器皿及文饰之具,制度迥别,不知其何所用。又有宫女,执摽枪摽牌为内兵,又成一队。又有羊车、马车,皆以金为饰。其诸臣僚国戚,皆骑象在前。逺望红凉伞,不计其数。又其次则国主之妻及妾媵,或轿或车,或马或象,其销金凉伞何止百馀。其後则是国主,立於象上,手持寳劒。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销金白凉伞,凡二十馀柄,其伞柄皆金为之。其四围拥簇之象甚多,又有军马护之。若游近处,止用金轿子,皆以宫女擡之。大凡出入,必迎小金塔,金佛在其前,观者皆当跪地顶礼,名为三罢。」[3][编辑] 吴哥的战乱与遗弃13世纪中开始,吴哥王朝国力渐渐衰退,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地区,更摧毁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王室被迫搬离吴哥,整个地区除了做为佛教圣地之用的吴哥窟外,几乎完全荒废。考古学者对於吴哥地区的荒废提出几个理由:[编辑] 与暹罗间的战争大部分学者认为导致吴哥的荒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与暹罗间连年争战。13世纪暹罗逐步侵犯吴哥地区,至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後,大肆毁坏城市建设。灌溉系统遭破坏後,赖以为生的田地无法耕种,吴哥王室遂迁都金边。吴哥民众部分迁移至暹罗首都,部分随王室搬到金边,弃守後的吴哥渐渐凋零。[编辑] 国教转变部分学者认为,吴哥人的信仰自印度教转变为小乘佛教後,佛教教义否定对王族个人崇拜,使得原本基层民众对「神王」的尊崇遭到破坏,王权对人民的束缚逐渐松散。[编辑] 公共工程疏失连年与暹罗的战争使得王室对公共工程建设越来越疏於照管,吴哥地区稻田的灌溉系统一旦没有好好维护,生产食粮便不足以应付庞大的人口,经济规模也随之减小,导致人口外移。澳洲学者组成的大吴哥研究计划(Greater Angkor Project)於2007年指出,灌溉系统成就了当时的吴哥城,但也可能因为庞大的系统中部分灌溉渠道错置,导至过度开发水资源,造成水源枯竭。[编辑] 近代重新发现与整修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均有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4] 1860年1月,法国学者亨利·穆奥在森林中发现吴哥遗迹,并出版此趟旅行记录,世人开始对吴哥产生兴趣。 1863年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学者慕名而来挖掘丛林中的吴哥遗址。1866年,法国殖民政府开始进行系统研究,19年後编定一份吴哥王室年表。[5]二次世界大战後柬埔寨王国独立,虽然持续对吴哥进行维护,但在20世纪後半,柬埔寨出现政治和军事动乱,越战、赤柬、内乱等等,使得吴哥庙宇群也遭到破坏和窃盗。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修缮团队进驻吴哥遗址群,至今仍持续修护中。
涿鹿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作为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代的炎黄时期,由于地域上的因素形成了比较强大是三大部落集群,即我们熟知的华夏部落、东夷部落和 三苗部落。鉴于炎黄两部落的联盟组合,势力不断壮大以及因人口不断滋长而对土地依赖性加大,不得不向东向南发展。而因为向东拥有者广阔肥沃的平原耕地,不可避免就会与原属部落发生土地等生存资源争夺战争,这是涿鹿之战最主要的动因。而这种原始野蛮的杀伐战争,却为中华民族实现早期的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涿鹿之战所以能为后人广为流传就在于它是中华文明大统一走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吴哥王朝曾那么辉煌,为何会在历史上消失400年?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吴哥王朝经历了三十到四十年的干旱时期,民不聊生,人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种天灾让吴哥王朝彻底没有复兴的希望,于是就逐渐消失了。吴哥城拥有全球最大的庙宇,是“东方四大奇迹”之一。作为柬埔寨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整个城市是令人惊叹的。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吴哥城分为两种,分别是“大吴哥”和“小吴哥”,“大吴哥”指的是都城等原来吴哥城的遗迹,“小吴哥”主要就是指“吴哥寺”。吴哥城有古代的法院、空中宫殿等等,景致非常的美,女王宫殿内的雕花也是非常的精美,让人们不得不感叹古代人精湛的手艺。吴哥城有很多的佛教寺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国王信奉的是大乘佛教。但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是吴哥城总共遭受过两次破坏。第一次是在十二世纪中期,当时吴哥城国力衰退,人心不稳,当时的占城人看准时机攻打吴哥,吴哥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二次是在1431,暹罗人攻打吴哥,使吴哥遭受比以前更加严重的破坏。但是比较幸运的是当时的好多寺庙都是用石料修建的,所以那些入侵者虽然想要损毁,烧毁这些建筑,但是依旧没有让他们得逞,这些寺庙依旧保留了大部分。但是那些以木头金子装饰的华丽宫殿还有花草以及大量的当地居民都被烧成了灰烬,永远消失在这世界上。而吴哥王朝被迫迁都到了洛韦,再也没有了曾经的那种辉煌。还有吴哥王朝曾经历长达三四十年的干旱,这种天灾是人类所抵抗不了的,百姓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它才慢慢消失的。
吴哥窟全部古迹有多长历史?
吴哥窟全部古迹距今约860多年历史,吴哥窟建于12世纪,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皇帝建造。吴哥窟的整体布局是由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吴哥窟现存古迹600余处,分布于方圆近40平方公里范围内,大概在1432年,整个吴哥城就被神秘地遗弃,也被人们遗忘,被树林吞噬。从它被发现,挖掘,一直到今天,吴哥城为什么被遗弃,一直是个谜。扩展资料:吴哥窟的景区介绍1、巴肯山巴肯山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2、女皇宫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3、十二生肖塔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