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首先,第一王朝是威塞克斯王朝(丹麦朝)时间短而被忽略828年--1016年,威塞克斯王国称霸英格兰,抵抗入侵的丹麦人; 1013年--1042年,丹麦朝; 1042年--1066年,英吉利朝。1066 诺曼资料:克努特建丹麦朝到诺曼公爵要求英国王位之间的事。 克努特王在位十九年,于40岁的时候去世。他生前曾经取诺曼底的埃玛公主为妻,而这个埃玛是个对英国历史影响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英国两代王朝(丹麦朝和威赛克斯朝)的子嗣继承问题围绕她而展开。且先按下克努特不提,交待一下这位两朝国母埃玛的身世。埃玛是法国诺曼底四世公爵的妹妹,正宗的诺曼公主。她先嫁给了英格兰王埃赛烈德二世(这位埃赛烈德二世就是阿尔弗雷大王后代中最窝囊的那位),并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克努特获得英国王位后,埃赛烈德和埃玛的两个儿子流亡到了母亲的娘家诺曼底公国,因此结识了他们的表兄弟诺曼征服的主角—威廉大帝。克努特为了争取到英格兰人的好感和忠诚,他取了埃赛烈德的遗孀埃玛。埃玛又为克努特生育了一个儿子。克努特死后,他的大儿子(非埃玛所生)被扶立为王,短命而死;然后他的小儿子(埃玛所生)被立为王,两年后病死。就这样克努特绝了嗣,英格兰王位空虚。 这个时候崇尚血统和古老望族的英格兰人又想到了阿尔弗雷德大王,只有他的名门子孙才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利和威望入主为英格兰王。于是,埃玛和埃赛烈德二世的小儿子被从诺曼底迎回英国,他就是著名的“忏悔者爱德华”。他的哥哥也叫阿尔弗雷德,早年回英国探望母亲埃玛时被克努特的权臣害死,因此英格兰的王位才落到了爱德华的头上。好了,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埃玛的地位和作用,她先后嫁给了两位英格兰国王,生育了两位英格兰国王。这位王后和国母从未有过政治野心,却始终处于最高权力的漩涡中心,她不经意间就对英国的历史产生了非同一般的重大影响。这还没完,她还是诺曼王朝的开国者威廉大帝的姑母,威廉敢于要求英格兰王位也是因为他这位在英格兰地位非同凡响的姑母。假如这个埃玛从未存在过,那么英国的历史必将改写。 言归正传,因为血统改变,爱德华统治的英格兰就不能再被称做丹麦朝,而是叫回了祖先的名称威赛克斯朝。 爱德华文静,仁慈,懦弱,虔诚,他在位的24年里大部份时间权力都掌握在权臣戈德温(丹麦人)的手里,戈德温就是害死爱德华哥哥的那位。爱德华统治期间因幼年流亡的原因宠信诺曼底人,引起了英格兰人的不满。他政治上无所建树。他衰老虚弱,意志消沉,不过却虔诚地信奉着基督。他修建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位撒克逊人的末代君主没有伟大的文治武功,却因为撒克逊人的民族情绪和教会对他的感恩之心而被赋予了神圣的光彩。他渐渐被视为英格兰偶像,并被封为圣徒。人们尊称他为“忏悔者爱德华”。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千年帝国
世界历史上有两个千年帝国,分别是: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人初居中亚,建立塞尔柱帝国,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1453年灭掉东罗马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统合,极盛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包括整个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整个中东地区及北非的大部分,西达摩洛哥,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帝国和罗马尼亚,南及苏丹。控制了整个西欧到东方的通道,是名副其实的大帝国17世纪后逐渐衰落,领土不断被沙俄和英法等国蚕食,1922年,奥斯曼帝国被推翻。 2、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又称新罗马,帝国核心位于君士坦丁堡和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距今30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大黑帮,为何至今无人敢动?
我们看过很多香港电影,有不少题材都是关于古惑仔、黑帮的题材。电影中,黑帮都是充满各种血腥的打拼,几乎每天都是打打杀杀,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但戏剧都是来源于生活,那么真实社会中的黑帮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相信也有不少人会好奇吧。真实的社会中,也是存在很多的黑社会,只是黑社会似乎跟普通人的距离比较远。世界上最大的黑帮,也是历史悠久,最长的历史距今已几乎有300年,其人数也十分广泛,高达90万。到现在为止,连警方也无法将它连根拔起,这个黑帮可以说是处于无人敢动的位置上面。要说中国历史最长久的黑帮,肯定少不了“洪门”这个名字,它成立也超过了3个世纪。而且“洪门”有前身,它的前身也是来头不少。据说“洪门”的前身,就是经常在电影中看见的“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天地会竟然成为中国最大的黑帮“洪门”。当初的洪门可以说地位超然,那些日本山口组,还有什么黑手党都比不上它。最旺盛的时期,洪门的门下弟子超过百万,而且在旧上海中,最出名青帮也只是洪门一个分支。有点类似于华为手机独立分出去荣耀手机一样的。可想而知洪门的实力是有多强悍,而它的分布也是十分广泛。而洪门的规模为什么会如此庞大,能吸纳那么多人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制度问题。它的制度十分严格,即使是黑帮,也有很多的规矩,要求帮内的成员要一定遵守。杜绝帮内的人进行内斗,或者说抢夺他人的位置,互相制衡。而洪门中的职位也是十分多,处于互相制衡的关系。等级制度严格分明,就是为了更有效管理成员,避免出现一有问题,就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而洪门表明个人的职责,出了问题,就直接能找到直接部门。洪门有许多厉害的位置,最厉害肯定要数这个龙头大佬。一个能镇压全部心高气傲的高层,也非一般人能担当的。这个大佬的眼力和思想必须是超越一般人,也是超前,这样他才能统领全部人。就像当初抗日时期的大佬——司徒美堂,他从来没让自己逃离过一场战争,而是尽自己全部的力量来进行抗日。可以说,当时红军有了洪门的帮助,是如虎添翼。当时洪门免费提供很多药物和弹药给我军,帮助我军进行抗日的伟大事业。也正因为,当时洪门这样无私的奉献,我军跟洪门的关系十分友好。而当时新中国正式成立那一天,司徒先生也被我军作为特邀人物来参加开国大典。虽然当时的司徒先生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的身手,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未必是对手。到了近代,洪门也开始改变自己模式,它不再想着披着黑帮身份来行走江湖。毕竟,黑帮这两个字,一听就感觉不是好人。在1992年的时候,洪门在美国开了一次大会,而在这次大会上,会长直接宣布洪门要脱掉黑帮这个名号,转身成为一个生活在阳光下的正经的组织,而不是在黑暗行驶的黑帮组织。
“千年帝国”指的是世界历史上的哪个帝国?为什么它存在了上千年?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希腊语:Βυζαντιν αυτοκρατορα),即东罗马帝国。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而灭亡。
谁能帮我简介下英国历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 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英国历代王朝 1、诺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历经三王之后,“绝嗣断统”,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 3、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这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号,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志。两家争夺王位的战争就叫作“玫瑰之战”。 4、约克王朝(1461—1485年) 这个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 5、都铎王朝(1485—1603年) 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都铎是兰开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6、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此王朝1649年被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被处死。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 7、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图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时,根据“王位继承法”应由詹姆斯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国的汉诺威选侯继承,称乔治一世,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这个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为乔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时也把他们在位的时期(1714— 1830年)称为乔治时代(Georgian)。 8、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子爱德华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国的封地萨克森科堡与哥达为王室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温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及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不列颠)历代君主世系表(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及大不列颠三个谱系) 历史简介:英格兰和苏格兰历史上是分别处于不列颠岛南北的两个国家,相互间曾多次发生战争,公元1568年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族女王玛丽被英格兰都铎王族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处死,苏格兰詹姆斯六世即位。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詹姆斯六世又继承英格兰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在整个不列颠统治开始,后又经过多次战争,统一的英国(英吉利)逐步建立。 英格兰王族谱系(公元827-公元1603) 1.撒克逊血统(公元827-公元1066,其中978-1016不详,1016-1042为丹麦血统统治时期,1042年撒克逊血统复辟) 埃格伯特(827-839)/埃塞伍尔夫(839-858)/埃塞尔博德(858-860)/埃塞尔博特(860-865)/埃塞尔雷德一世(865- 871)/阿尔弗雷特大帝(871-899)/老爱德华(899-924)/埃塞尔斯坦(924-939)/埃德蒙(939-946)/爱德烈(946- 955)/艾云(955-959)/埃德加(959-975)/殉道者爱德华(975-978)/埃德蒙.艾恩赛特(1016)/忏悔者爱德华(1042 -1066)/哈罗德二世(又名高云逊,1066) 2.丹麦血统(公元1016-公元1042) 克努特(1016-1035)/哈罗德一世(1035-1040)/哈迪克努特(1040-1042) 3.诺曼王族(公元1066-公元1154) 威廉一世(1066-1087)/威廉二世(1087-1100)/亨利一世(1100-1135)/斯蒂芬(1135-1154) 4.金雀花王族(公元1154-公元1399) 亨利二世(1154-1189)/理查一世(1189-1199)/约翰(1199-1216)/亨利三世(1216-1272)/爱德华一世(1272 -1307)/爱德华二世(1307-1327)/爱德华三世(1327-1377)/理查二世(1377-1399) 5.兰开斯特王族(公元1399-公元1471,1461年亨利六世逊位,约克王族爱德华四世继位,1470年亨利六世复辟,1471年兰开斯特王族统治结束,爱德华四世复位) 亨利四世(1399-1413)/亨利五世(1413-1422)/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 6.约克王族(公元1461-公元1485) 爱德华四世(1461-1470,1471-1483)/爱德华五世(1483)/理查三世(1483-1485) 7.都铎王族(公元1485-公元1603) 亨利七世(1485-1509)/亨利八世(1509-1547)/爱德华六世(1547-1553)/玛丽一世(1553-1558)/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 苏格兰王族谱系(公元1005-公元1625) 1.早期君主时期(公元1005-公元1371,1290-1292和1296-1306不详) 马尔科姆二世(1005-1034)/邓肯一世(1034-1040)/麦克贝斯(1040-1057)/马尔科姆三世(1057-1093)/唐纳德. 贝恩(1093-1094,1094-1097)/邓肯二世(1094)/埃德加(1097-1107)/亚特兰大一世(1107-1124)/大卫一世(1124-1153)/马尔科姆四世(1153-1165)/狮心王威廉(1165-1214)/亚特兰大二世(1214-1249)/亚特兰大三世(1249-1286)/挪威的玛格丽特(1286-1290)/约翰.狄奈波尔(1292-1296)/罗伯特一世(1306-1329)/大卫二世(1329-1371) 2.斯图亚特王族(公元1371-公元1625,1603年詹姆斯六世即英格兰王位) 罗伯特二世(1371-1390)/罗伯特三世(1390-1406)/詹姆斯一世(1406-1437)/詹姆斯二世(1437-1460)/詹姆斯三世(1460-1488)/詹姆斯四世(1488-1513)/詹姆斯五世(1513-1542)/玛丽(1542-1568)/詹姆斯六世(1568- 1625) 不列颠王族谱系(公元1603-现在) 1.斯图亚特王族(公元1603-公元1714,1688-1689不详) 詹姆斯一世(即苏格兰詹姆斯六世,1603-1625)/查尔斯一世(1625-1649)/共同统治时期(1649-1660,包括克伦威尔护国主时期)/查尔斯二世(1660-1685)/詹姆斯二世(1685-1688)/威廉三世(1689-1702)/安妮(1702-1714) 2.汉诺威王族(公元1714-公元1901) 乔治一世(1714-1727)/乔治二世(1727-1760)/乔治三世(1760-1820)/乔治四世(1820-1830)/威廉四世(1830-1837)/维多利亚(1837-1901) 3.萨克斯-科堡-哥拉王族(公元1901-公元1910) 爱德华七世(1901-1910) 4.温莎王族(公元1910-现在) 乔治五世(1910-1936)/爱德华八世(1936)/乔治六世(1936-1952)/伊丽莎白二世(1952-现在)/目前即位次序排在前三位的查尔斯王子及其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如果继位的话按照历史排序应该分别称为查尔斯三世、威廉五世和哈里一世。
历史上有几个千年帝国
历史上公认的存在时间超过千年的政权有3个:日本国(约前660年至今,延续约2680年),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延续1480年),教皇国(754年~1929年,延续1175年)。这些政权延续千年的原因各不相同。 1)日本国:日本的菊花王朝从春秋时代“万世一系”的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就是天皇长期不掌实权。天皇真正掌权的时间只有从大化改新到平安时代中期的两百年,其他时代都是由大贵族(苏我氏等)、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专权,天皇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当权者不会冒弑君的风险推翻一个没有实权的天皇。另外由于日本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来自大陆地区的政权难以征服,因此日本的菊花王朝才可以延续至今。 2)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能延续一千多年的原因一直都是世界历史学界的争议话题之一,纵览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罗马帝国的早期和后期(东罗马帝国)差别相当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算是同一个国家了,只不过依然保留着罗马的国号。罗马帝国的分裂和灭亡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改革的失败(如公民权滥发、奴隶制经济衰落等)、国内民族问题(如日耳曼蛮 族迁入)和外来侵略(如匈人、十字军、突厥等)。 3)教皇国:教皇国能延续上千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罗马教廷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很多欧洲的国家和城邦都奉天主教为国教并接受教宗的领导,教会势力渗透进了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巨大的威望支撑着教皇国在欧洲延续了一千年。从十四世纪开始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发生,教廷在欧洲的声望不断受到挑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时代更是将教廷的权威打落在地,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意大利统一进程更是在不断地挤压教皇国的疆域,最终在1870年意大利借法兰西第二帝国衰亡之际占领罗马城,将罗马教皇监禁于梵蒂冈城堡,教皇国事实上灭亡。不过教皇国在法理上的灭亡是发生在1929年《拉特兰条约》的签订,取而代之的是梵蒂冈。 另外,在朝鲜传说中有一个古檀国(檀君朝鲜)号称延续了3000多年,不过由于檀君朝鲜一直没有信服的考古和史籍方面的证据,因此不能算为信史。
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英国的是哪个王朝?
英国历代国王世袭表 一、诺曼王朝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语: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1066年-1087年在位)。2、威廉二世·鲁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约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兰国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1100年—1135年在位)。4、斯蒂芬 (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兰国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二、安茹王朝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他在位期为1189年至1199年。3、约翰 (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三、金雀花王朝1、约翰 (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2、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兰国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3、爱德华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兰国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4、爱德华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兰国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5、爱德华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兰国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6、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约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兰国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四、兰开斯特王朝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兰兰卡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兰卡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五、约克王朝1、爱德华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兰国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2、爱德华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约1483年),英格兰国王,1483年在位。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兰国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六、都铎王朝1、亨利七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兰国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2、亨利八世(生于1491年6月28日–卒于1547年1月28日)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3、爱德华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国国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4、琴·格蕾或者简·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兰女王。她在位仅于1553年内数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争论(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国女王)。5、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6、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七、斯图亚特王朝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国国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并成为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2、查理一世,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Charles I,无头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复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5、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八、汉诺威王朝1、乔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2、乔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3、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国及爱尔兰的国王,汉诺威皇朝的第三任君主。乔治二世的孙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终年81岁。 4、乔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6、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0年~1901年在位)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爱德华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十、温莎王朝1、乔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爱德华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个月) 3、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温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 英国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4、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于1926年,1926年4月21日即位),全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英国历史上有那些王朝
诺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世界大战、萨克森王朝、温莎王朝等。 1、诺曼底王朝1066—1154年,国王有: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吉利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吉利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吉利国王1100-1135)。 (3)斯蒂芬(1096-1154)(英吉利国王1135-1154)。 2、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个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 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统治过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 3、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 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北爱尔兰。
布伦瑞克的历史
统治英国的日耳曼血统王朝。1638年,不伦瑞克-卡伦堡-格丁根公国在德意志成立,首府为汉诺威。后改名为汉诺威公国。1692年,被定为选帝侯国,其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1629~1698)娶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之女、英王詹姆斯一世外孙女索菲娅为妻。他们的儿子乔治·路易与吕讷堡公爵的独生女结婚。1705年两公国合并称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汉诺威王朝的正式名称应为不伦瑞克-吕讷堡王朝。1714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女王安妮去世,依1701年的嗣位法,乔治·路易到英国即位称乔治一世,从而开始英国的汉诺威王朝。这个王朝的前5个国王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和威廉四世都兼领德意志的汉诺威公国。1837年威廉四世死后无子,而按汉诺威的继承法女子无权继承王位(1815年维也纳会议承认汉诺威为王国),因此,由其弟恩斯特·奥古斯特(1771~1851)继承汉诺威王国王位,而英王位则由其侄女维多利亚继承。维多利亚与来自德国萨克塞-科堡及哥达诸侯国的艾伯特结婚,因此当他们的儿子艾伯特·爱德华在1901年继位(称爱德华七世)时,有人称汉诺威王朝为萨克塞-科堡及哥达王朝。1910年乔治五世即位。1917年6月,他为了表示与臣民共同反对德国的决心,宣布凡有英国国籍而带德国贵族封号者一律改封为英国贵族;7月进而宣布放弃自己及家族的一切德国尊号,明文规定王室改姓温莎,故此后改称为温莎王朝。起源汉诺威王朝是德国布伦瑞克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称为不伦瑞克王朝汉诺威分支。汉诺威王朝和布伦瑞克王朝的前身,都是威尔芬王朝,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狮子公爵亨利。而亨利的幼子威廉成为布伦瑞克-吕尼堡公爵(Duke of Brunswick-Lüneburg)。不伦瑞克王朝吕尼堡分支,经过多年发展后,在1692年成为汉诺威选帝侯国。自此以后,王室人员以国为姓氏,改称为汉诺威分支,亦即是汉诺威王朝。
英国历史上的王朝顺序
英国历史上的王朝顺序如下:1、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2、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3、诺曼王朝(1066-1154):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历经三王之后,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4、金雀花王朝(1154-1399):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5、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1):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号,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志。两家争夺王位的战争就叫作“玫瑰之战”。6、约克王朝(1461-1485):这个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7、都铎王朝(1485-1603):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都铎是兰开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8、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9、汉诺威王朝(1714-1901);10、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是一个源自德国,曾经统治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1826年-1918年),比利时(1831年),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亚(1887年-1946年)和英国(1901年-1917年)的欧洲王室。11、温莎王朝(1917-今)。
意大利球星皮尔洛宣布退役,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首先要说一下我是皮尔洛迷,所以接下来的评价不是客观、独立、第三方的,是相当主观的。皮尔洛退役,我是非常不舍的,我肯定会怀念他的,怀念他那张总是睡眼惺忪的脸,怀念他那文艺的书生气质,怀念他漫不经心看一眼皮球,捋一捋头发然后转身离开的波澜不惊。若要评价他的历史地位,我用一句话概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皮尔洛不仅从踢法上是开创了新的时代,在气质上,也无人能及,他的一转眼、一投足、每一个动作都演绎着优雅。他就像一杯红酒,越品越醇。皮尔洛是把任意球当点球踢的大师,热爱足球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位意大利中场的灵魂人物。他的任意球总是让人拍腿叫绝,想当年沙尔克被这一脚划破天际的无解任意球击败。皮尔洛对于沙尔克,甚至每个与之交战过的球队,都是亦敌亦友。虽然他的完美的脚法让许多球队止步不前,但是没有人“怀恨”他那华丽的脚法,能和这样一位大师同场竞技,是很多足球人的幸福,也是我们球迷的幸福。皮尔洛外文名:Andrea Pirlo 别名:睡皮、小皮,国籍:意大利,出生地:意大利布雷西亚,出生日期:1979年5月19日。身高:177cm,体重:68Kg。主要奖项:2006年世界杯,2届欧冠冠军。曾效力球队:国际米兰、AC米兰、尤文图斯,惯用脚:双脚,场上位置:中场,球衣号码:21号。克鲁伊夫说,皮尔洛是世界上唯一有资格站着踢球的人。他无可替代......如果你也喜欢皮尔洛,关注微信公众号:认知升级内参。
英国的历史比如王朝的更换什么的!
1、诺曼王朝(1066—1154年) 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如此历经三王之后,“绝嗣断统”,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 2、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 3、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 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这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号,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志。两家争夺王位的战争就叫作“玫瑰之战”。 4、约克王朝(1461—1485年) 这个朝代最短,只有25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 5、都铎王朝(1485—1603年) 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都铎是兰开斯特家族一支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6、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 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此王朝1649年被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被处死。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 7、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 斯图加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时,根据“王位继承法”应由詹姆斯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国的汉诺威选侯继承,称乔治一世,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这个王朝的前四位君主都命名为乔治,即一世至四世。所以,有时也把他们在位的时期(1714—1830年)称为乔治时代(Georgian)。 8、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 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子爱德华七世登位。他以其父艾伯特在德国的封地萨克森科堡与哥达为王室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温莎王朝已有五位君王: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及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历史上有几个王朝?
盎格鲁-撒克逊王朝1.1 威塞克斯王朝1.2 丹麦王朝1.3 威塞克斯王朝2 英格兰2.1 诺曼王朝2.2 安茹王朝2.3 金雀花王朝2.4 兰开斯特王朝2.5 约克王朝2.6 都铎王朝3 苏格兰3.1 亚尔宾王朝3.2 邓凯尔德王朝3.3 坎莫尔王朝3.4 巴里奥尔王朝3.5 布鲁斯王朝3.6 斯图亚特王朝4 英国4.1 斯图亚特王朝4.2 共和政府4.3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4.4 汉诺威王朝 4.5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4.6 温莎王朝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因该是,诺曼王朝 (1066-1154) 英国先后经历10个王朝:一, 诺曼王朝 (1066-1154) 威廉一世(1066-1087) 威廉二世(1087-1100) 亨利一世(1100-1135) 斯蒂芬 (1135-1154) 二, 安茹王朝(1154-1216) 亨利二世 (1154-1189) 理查德一世(1189-1199) 约翰(1199-1216) 三, 金雀花王朝(1216-1399) 亨利三世(1216-1272) 爱德华一世(1272-1307) 爱德华三世(1327-1377) 理查德二世(1377-1399) 四, 兰加斯特王朝(1399-1471) 亨利四世(1399-1413) 亨利五世(1413-1422) 亨利六世(1422-1471) 五, 约克王朝(1461-1485) 爱德华四世(1461-1483) 理查德(1483-1485) 六, 都铎王朝(1485-1603) 亨利七世(1485-1509) 亨利八世(1509-1547) 爱德华六世(1547-1553) 玛丽一世(1553-1558)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 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查理一世(1625-1649) 查理二世(1660-1685) 詹姆斯二世(1685-1688) 威廉三世(1688-1702) 玛丽二世(1688-1694) 安妮(1702-1714) 八, 汉诺威王朝(1714-1901) 乔治一世(1714-1727) 乔治二世(1727-1760) 乔治三世(1760-1820) 乔治四世(1820-1830) 威廉四世(1830-1837) 维多利亚(1837-1901) 九, 萨克斯-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0) 爱德华七世(1901-1910) 十, 温莎王朝(1910-至今) 乔治五世(1910-1936) 爱德华八世(1936) 乔治六世(1936-1952) 伊丽莎白二世(1952-至今)现在仍是温莎王室。
皇马历史十大后腰
雷东多(阿根廷):最优雅的后腰!雷东多外形潇洒,球风飘逸。组织进攻时,从容不迫,参与防守时,又相当硬朗,可谓是身体与技术兼具。雷东多曾帮助阿根廷队获得美洲杯和联合会杯冠军,在弗洛伦蒂诺入主皇马之前,雷东多就曾经带领皇马获得2个欧冠和2个西甲冠军,并拿下欧足联赛季最佳球员头衔。皮尔洛(意大利):“前腰后置”的典范!在中场靠后的区域,可以发挥出皮尔洛长传精确,视野开阔,组织调度能力出色的优势。皮尔洛的远射和任意球,也是顶级。“睡皮”曾经帮助AC米兰拿下欧冠和意甲冠军,并且以中场核心身份,带领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暮年皮尔洛还能把尤文图斯带到意甲霸主的地位,并打进欧冠决赛。维埃拉(法国):黑色铁塔!维埃拉身高腿长,防守凶悍,盘带,组织,出球和调度能力也很强。据说曾被甲A联赛拒绝的维埃拉,却能长期担任法国队和阿森纳的双料队长。他曾获得过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并入围最佳阵容。英超和意甲联赛冠军,也只是维埃拉的基本操作,他曾经是某个时间段的世界第一后腰。基恩(爱尔兰):英超硬汉!基恩攻守兼备,技术全面,球风硬朗,脾气火爆。他既能在中场拦截防守,也能后插上完成抢点得分,甚至进入过欧冠射手榜。身为爱尔兰队和曼联的双料队长,基恩曾经在金球奖排名靠前。1999年曼联获得欧冠,英超和足总杯的“三冠王”,更是基恩足球生涯的辉煌时刻。坎特(法国):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坎特!坎特的上抢,拦截,跑动和出球,都是足坛顶级,他是现役足坛最强的中场球员之一。坎特曾经帮助法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他曾在莱斯特城创造英超奇迹,还在切尔西获得欧冠和英超冠军,并成为欧冠决赛最佳球员,统治力惊人!戴维斯(荷兰):别看“野猪”外形霸气,其实他是个脚法细腻的街球玩家!戴维斯的抢断和对抗很凶狠,突破和传球却很犀利,是荷兰队“橙色风暴”的中场核心。戴维斯在阿贾克斯和尤文图斯都进过欧冠决赛。租借到诺坎普期间,戴维斯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成功拯救了低谷期的巴萨。马克莱莱(法国):没有他,皇马只是“皇家马戏团”!马克莱莱是中后场的屏障,他的拦截,抢断,预判和跑动,都是法国队和切尔西的关键。马克莱莱曾经帮助法国队打进世界杯决赛。自从马克莱莱离开伯纳乌,皇马就从欧冠和西甲冠军,沦为“四大皆空”。而穆里尼奥的切尔西,拥有马克莱莱,立马获得队史首个英超冠军。布斯克茨(西班牙):布教授号称“球盲过滤器”!他的对抗和速度,很一般,但是,布斯克茨在中场的无球跑动和出球能力,能完美串联巴萨和西班牙队的整体攻防。布斯克茨曾经代表西班牙队获得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梅西加哈白布”组合,也曾带领巴萨获得欧冠,西甲和国王杯等“六冠王”,开启宇宙队时代。
汉诺威王朝的历史,汉诺威王朝怎么覆灭的
汉诺威王朝的历史,汉诺威王朝怎么覆灭的 汉诺威王朝是是于1692-1866年间统治德国汉诺威地区和在1714-1901年间统治英国的王朝,那么汉诺威王朝的历史,汉诺威王朝怎么覆灭的?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由于在英国本俗,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但斯图亚特家族一位公主嫁到了德国汉诺威,她的汉诺威后裔因此拥有了英国王位继承权。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而在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根据《1701嗣位法》,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嗣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改由斯图亚特家族女儿后裔的汉诺威王朝统治。 汉诺威王朝是德意志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称为布朗史维希王朝汉诺威分支。汉诺威王朝和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前身,都是韦尔夫王朝,母系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狮子公爵亨利,但实际上韦尔夫家族的父系祖先来自义大利的艾斯特家族。而亨利的儿子威廉成为吕讷堡公爵(Herzog von Lüneburg)。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其信奉天主教的后裔被逐离英国。詹姆斯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和安妮陆续继位,但不幸地二人驾崩后都无存活子嗣可继承王位。在安妮女王长子夭折后,英国国会为避免英国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透过1701王位继承法/1701嗣位法,规定:若1689年权利法案中所规定的继承人全部无子而亡后,王位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即斯图亚特家族女性后裔的汉诺威选帝侯夫人苏菲亚和她的新教后代继承。这部法律,令当时在英国王位继承序列头50名的王室成员都失去王位继承权。虽然,法案导致数次因王位争端而起的冲突,但位于王位继承序列第52名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George I),最终于1714年继位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直至1727年驾崩。而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于1801年合并,组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远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位时期,英国开始实施对外扩张政策。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殖民疆域达致最广,也曾一度是全球唯一的工业化强权。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其长子爱德华继位,由于爱德华冠父姓,汉诺威王朝在英、印等地的统治正式结束。 汉诺威王朝直到20世纪才覆灭,之后世界开始了世界大战,而德国两次世界大战均战败,让英国皇室渐渐的舍弃了他们的姓氏。
历史上不断有王朝被推翻更迭,外国就没有
一、今天的国家,历史上可能并不是一个国家。比如印度,分裂久,统一的时间短。二、中东和欧洲早期是众多民族和文明争霸的情况,没有中央正统,只有征服和取代。那种历朝历代天命一脉相承的观念在东亚以外很少有。三、在欧洲及其他一些地区,由另一家族担任君主,并不意味着政权更替。像英格兰,从诺曼征服至今,换过几家人当国王,但是政权没灭亡过。四、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由同一家族统治的国家极少,比如日本。五、自有史以来没换过政权的也极少。(一)英国:1、诺曼底王朝2、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3、兰开斯特王朝(红玫瑰)4、约克王朝(白玫瑰)5、都铎王朝6、斯图亚特王朝7、汉诺威王朝8、温莎王朝虽然有这么多王朝,但其血统基本上还是盎格鲁-撒克逊血统,基本可以说就是一家人....(二)法国:1、墨洛温王朝2、加洛林王朝3、卡佩王朝4、瓦卢瓦王朝5、波旁王朝6、波旁王朝(又称复辟王朝)1830年被推翻后,法国进入共和国时期......(三)俄国1、留里克王朝2、罗曼诺夫王朝有人提及到波斯,在我看来波斯不能算是一个类比中国的“国家",它是一个地域概念,大概是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和中亚的一部分。历史上波斯全全盛时期领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临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南抵亚丁湾和红海,北达高加索山脉跟咸海。一个地区的政权变化和中国的朝代更替没有类比性。(四)埃及(资料来自百度)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6年)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5、中王国时期(11—14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6、第二中间期(15—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8、第三中间期(21—25王朝,约公元前1085—664年)9、后王朝时期(26—31王朝,约公元前664—332年)10、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西方国家所谓的王朝更替,大多都是自家人轮流做,从根本上不同于中国的王朝更替。
英国历史上有哪些王朝或朝代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上帝保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国家政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1997年5月任上院议长;下院议长迈克尔·马丁(Michael Martin);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1997年5月任职,2001年6月连任。 自然地理: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41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三月至六月最为干燥,九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人口:5883万(2000年7月),其中英格兰人4930万,苏格兰人510万,威尔士人290万,北爱尔兰人170万。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也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也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伦敦(london);人口:728.5万(1999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伦 敦 塔 桥简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1-5世纪英格兰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伦 敦 大 本 钟政治: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10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政党:(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 (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大 英 博 物 馆 的 圆 形 阅 览 室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经济: 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仍占领导地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2000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并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1999年,原油及天然液化气日产量达290万桶(约38. 41万吨),位居世界第九。至1999年底,原油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23 .31亿吨,天然气总产量为149000亿立方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满足本国2600万电、气用户的国家。1999年底,总电量达7 . 01亿千瓦,其中核电站供应1. 30亿千瓦。英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森林覆盖面积270万公顷,占英本土面积约10%:其中英格兰约8%,苏格兰约17%,威尔士约14%,北爱约6%。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英国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从业人员逾400万,占总就业人口14. 4%。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1999年,旅游业产值达640亿英镑;从旅游收入上计算,英国是世界第五大旅游国,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4. 5%。主要旅游点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英国是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5. 6%。进口产品主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出口产品主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食品、烟草、饮料(威士忌等)、机械设备等。行 进 在 摩 尔 大 街 上 的 英 国 皇 家 炮 兵 团军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和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调整国防政策;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 教育: 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 路 透 社 的 采 编 人 员 在 工 作 新闻出版: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个国家、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英国广播公司(无线电广播网)(BBCNetwork Radio)于1922年创办。该公司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 BBCTelevision)于1936年开始播放电视,有两个台:BBC1主要播放新闻、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另有5个数码频道供交费用户使用。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伯明翰市维多利亚女王广场上的市政厅大楼 外交:英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俄、日等大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1984年12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英国历史上的各种「王朝」是什么?
英国王朝一直备受全世界的瞩目,也是现在的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君主制国家。英国是历史悠久的君主制国家,直到今天,君主在名义上仍然是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都铎王朝--冈特的约翰私生子(后被亨利四世承认婚生)约翰博福特之孙女玛格丽特博福特之子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约克结婚,生有苏格兰的玛格丽特和嫁给法王的玛丽亨利八世-与嫂子阿拉贡的凯萨琳结婚,生有一女玛丽,后离婚与安博林结婚,生有一女伊丽莎白,后处死安,与珍摩西结婚,生有一子爱德华六世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玛丽斯图亚特》1559年(明-嘉靖)英国历史的王朝更替往往是前任王朝的旁支取代了前任王朝,比如诺曼底王朝的威廉一世是前代西萨克森王朝爱德华国王的表亲,金雀花王朝的首任国王亨利二世是诺曼底王朝末代国王的外孙,之后的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的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后裔,而成就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都铎王朝首任国王亨利七世是兰开斯特王朝的母系旁支,都铎王朝的末代国王伊丽莎白女王膝下无子,临终前指定她的姐姐玛丽女王的儿子苏格兰的詹姆斯一世为英格兰国王,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而斯图亚特王朝的末代国王安妮也是没有子嗣,安妮女王驾崩后英国议会选举了安妮女王的父亲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的儿子汉诺威的乔治路易,是为汉诺威王朝,汉诺威末代女王维多利亚的儿子爱德华继承王位,由于爱德华随父姓,所以汉诺威王朝结束,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开始,哥达王朝处于一战时期,因为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一姓氏来自德国(维多利亚女王是和德国的萨克森-科堡-哥达伯爵结婚的),所以英国百姓对于哥达王朝有敌意,所以乔治五世将王朝名更改为温莎,也就是现在英国的温莎王朝。纵观英国历史,虽然英国王朝前后更替次数很多,但是英国历代王朝或多或少都与前代王朝有一定血缘关系,可以说王室的血统一直流传至今。
英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代国王呢?
英国国王是乔治一世到乔治六世。1、乔治一世乔治一世是汉诺威王朝开国君主,生于公元1660年,是德国人,公元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一世驾崩,因为安妮一世没有子女,斯图亚特王朝因此绝嗣而亡,他以旁系王室成员的身份被拥立为英国国王,汉诺威王朝开始。2、乔治二世乔治二世是汉诺威王朝第二代君主,生于公元1683年,乔治一世的独子,公元1727年44岁的乔治一世驾崩后继承王位,他一生热爱军事,经常御驾亲征,是英国历史为数不少的经常上战场的国王,曾经亲自指挥军队打败很多欧洲国家。3、乔治三世乔治三世是汉诺威王朝第三代君主,生于公元1738年,乔治二世的长子弗雷德里克王子的长子,即他是乔治二世的长孙,公元1751年弗雷德里克王子比父亲乔治二世先去世,因此公元1760年乔治二世驾崩后以22岁的年龄继承祖父的王位。4、乔治四世乔治四世是汉诺威王朝第四代君主,生于公元1762年,乔治三世的长子,还没继承王位的时候就带兵上战场,在打败法兰西帝国的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公元1820年乔治三世驾崩后以58岁的年龄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完成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5、乔治五世乔治五世是温莎王朝开国君主,生于公元1865年,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开国君主爱德华七世的次子,公元1910年爱德华七世驾崩,45岁的他成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第二代君主。公元1917年一战期间,英国和德国是死敌,主动放弃德国姓氏萨克森·科堡·哥达,改成英国姓氏温莎,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换成了温莎王朝,得到了所有英国人的支持和爱戴。6、乔治六世乔治六世是温莎王朝第三代君主,生于公元1895年,是乔治五世的次子、爱德华八世的同母弟。公元1936年初乔治五世驾崩,长子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随后几个月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的爱情故事闹得沸沸扬扬,英国人怀疑辛普森夫人是德国间谍,爱德华八世为了平息事件,主动在公元1936年底放弃王位,41岁的乔治六世因此继承王位。
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
自从有了世袭制,帝位之争时时上演,结果也是变幻无常。康熙8岁登基,在位共61年,是,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一生共有过35个儿子,11个幼年夭折,还剩下24个,其中出类拔萃的儿子就有十多个,这十多个皇子中的老大、老二、老四、老八等等。都梦想着当皇帝的一天,诸多皇子之间为壮大自己的实力,结党营私,蠢蠢欲动,伺机而动。二皇子胤礽自小聪慧好学,文武兼备,赫赫战功,被立为太子,并数次监国。本来他继承皇位是稳稳当当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康熙又一直不退位,他就开始急了,多次觊觎皇位且证据确凿,老二的太子之位最终被康熙废了。之后,康熙为“三避免”,即“避免太子骄傲,避免朝臣结党,避免骨肉相残”,康熙采用了“秘密立储”的操作方式。69岁的康熙精神爽朗地到南苑狩猎,十天后突然感觉不舒服,在畅春园休养本已康复,第13天病情突然恶行,当晚就归天了,隆科多随即就向雍正宣读遗诏。后人对雍正的皇位有怀疑也是有根据的,隆科多是雍正生母的表弟,且传隆科多与雍正生母有过私情。众所周知,雍正是位疑心很重的皇帝,据说雍正当年有个“密探队伍”,密探们“风吹草动”的情报成了雍正大开杀戒的理由,诛杀兄弟、功臣、文人等。他的疑心,大肆杀戮等诸多行为串连起来,让人怀疑他的皇位来路不明。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是谁?
一,撒克逊王朝(七国时代) 奥法(757-796)(麦西亚国王,东盎格鲁国王,肯特国王,布莱特瓦达。)麦西亚国王奥法即位后,自称英格兰国王。奥法去世后,麦西亚霸业中落, 霸权转到了西塞克斯王国手里.所以世系转入西塞克斯王国世系之中。其后经历了埃格伯特(802-839), 埃塞沃尔夫(839-856)埃塞巴尔德(856-860)埃塞伯特(860-865)埃塞雷德一世(865-871)几任西塞克斯国王后才到阿尔弗雷德大帝(871-899)该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是埃德蒙二世(1016)。 二 丹麦王朝 卡纽特(1016 -1035),丹麦国王,挪威国王,英格兰国王。 被称为卡纽特大帝。该王朝为丹麦王国国世袭,最后一位国王是哈瑟卡纽特(1040-1042)。 三 撒克逊王朝(复辟) 爱德华三世(1042-1066) , 英格兰国王。该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是哈罗德二世(1066)。他就是被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一世(即诺曼底公爵威廉)在哈斯廷之战中打败的。 四 诺曼王朝 威廉一世(1066年-1087年在位)。英国国王,诺曼底公爵。就是前面所说的“征服者”威廉。 五 布鲁瓦王朝 斯蒂芬·德·布鲁瓦(1135年到1154年)该王朝只有这一任国王,也有将该王朝并入诺曼王朝的一说。 六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亨利二世(1154年—1189年)英国国王,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这个王朝比较有意思,如“狮心王”理查和“无地王”约翰两兄弟争王位;爱德华三世及“黑太子”威尔士亲王,当然还有罗宾汉。 七 兰开斯特王朝 亨利四世 (1399年到1413年)。 八 约克王朝 爱德华四世(1461年到1483年)。 九 都铎王朝 亨利七世(1485年到1509年)。 十 斯图亚特王朝 詹姆斯一世(1603年到1625年)同时也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 十一 汉诺威王朝 乔治一世 十二 温莎王室 乔治五世 十三 温莎-蒙巴顿王朝 乔治七世
英国历史朝代
英国历史上有那些王朝 (一)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公元832~860: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三)诺曼底王朝:1066~1154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四)金雀花王朝:1154~1399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 *** 》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五)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六)约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七)都铎王朝:1485~1603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八)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公元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1689年:光荣革命 公元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公元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九)汉诺威王朝:1714~1917 公元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温莎王朝1917~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英国历史上有那些王朝 诺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世界大战、萨克森王朝、温莎王朝等。 1、诺曼底王朝1066—1154年,国王有: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吉利国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吉利国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吉利国王1100-1135)。 (3)斯蒂芬(1096-1154)(英吉利国王1135-1154)。 2、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个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统治过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 3、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北爱尔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雀花王朝。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越少越好)求英国的历史大事年表啊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 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史前英国(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 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与54年:朱利叶斯·凯撒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率军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中古时期英国 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七国时代(约440年—850年)与丹麦律法施行区时期(850年—1066年) 4~5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32~860年: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 诺曼底王朝:1066~1154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 *** 》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公元13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玫瑰战争时期(1399年—1485年)】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 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 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 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 *** 书》 1628年,解散议会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 【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 ;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玛丽二世(詹姆斯二世女儿)执政.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汉诺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传给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国的汉诺威王室.接着是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执政.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美国独立,英国击败拿破仑. 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27年,牛顿去世 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763年,结束英法七年战争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 英国历史年表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 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 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史前英国(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 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与54年:朱利叶斯·凯撒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率军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中古时期英国 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七国时代(约440年—850年)与丹麦律法施行区时期(850年—1066年) 4~5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32~860年: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 诺曼底王朝:1066~1154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 *** 》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公元13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玫瑰战争时期(1399年—1485年)】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 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 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 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 *** 书》 1628年,解散议会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 【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 ;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玛丽二世(詹姆斯二世女儿)执政。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汉诺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传给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国的汉诺威王室。 接着是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执政。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美国独立,英国击败拿破仑。 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27年,牛顿去世 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763年,结束英法七年战争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后半叶至。 11世纪开始英国的历史从诺曼王朝到现在的温莎王朝间的历史 公元1至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受罗马帝国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人相继入侵.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1921年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 一次大战后开始衰落,其世界霸权地位逐渐为美国所取代.二次大战严重削弱了其经济实力.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英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块领地.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1997年英工党 *** 上台. 北欧海盗与英国人 最早的英国人并不说英语.大约公元前3000年,从地中海来的伊比利亚人在布列颠登陆,而后,是从欧洲大陆来的凯尔特人,再次是罗马人.他们都不说英语.今天的英国人自称他们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代,他们来自于欧洲北部,属于日尔曼人,他们说的是最早的古英语,这批北欧海盗是农夫、渔民、商人、斗士,又是航海者,作战勇敢,将凯尔特人击败到苏格兰和威尔士山区. 大约八世纪,又一批北欧海盗维京人(VIKING)入侵布列颠,他们来自于北欧的挪威、丹麦(今天的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有一部分他们的血统),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盎格鲁王国,终于在十世纪末,丹麦国王成了英格兰的主人,英格兰王逃往诺曼底,为诺曼人的入侵埋下了种子.11世纪初,诺曼底人借口帮住英格兰王,乘虚入侵并征服了英国.诺曼底人本身也是一批北欧海盗. 1588年,英军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英国的海上霸权铺平了道路.随着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英国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革命,成了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海外原料与市场的需求,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已成了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 英联邦(COMMONWEALTH COUNTRIES)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号称"日不落帝国".包括现今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等等都曾是其殖民地.英语由此传遍全世界. 二战后,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但独立后的殖民地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互相帮助,成立了英联邦.英联邦国家承认英国女王是本国的最高元首.英国女王还定期向一些英联邦国家派遣总督,作为女王的代表,名义上管理这些领地.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首先,第一王朝是威塞克斯王朝(丹麦朝)时间短而被忽略828年--1016年,威塞克斯王国称霸英格兰,抵抗入侵的丹麦人; 1013年--1042年,丹麦朝; 1042年--1066年,英吉利朝。1066 诺曼资料:克努特建丹麦朝到诺曼公爵要求英国王位之间的事。 克努特王在位十九年,于40岁的时候去世。他生前曾经取诺曼底的埃玛公主为妻,而这个埃玛是个对英国历史影响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英国两代王朝(丹麦朝和威赛克斯朝)的子嗣继承问题围绕她而展开。且先按下克努特不提,交待一下这位两朝国母埃玛的身世。埃玛是法国诺曼底四世公爵的妹妹,正宗的诺曼公主。她先嫁给了英格兰王埃赛烈德二世(这位埃赛烈德二世就是阿尔弗雷大王后代中最窝囊的那位),并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克努特获得英国王位后,埃赛烈德和埃玛的两个儿子流亡到了母亲的娘家诺曼底公国,因此结识了他们的表兄弟诺曼征服的主角—威廉大帝。克努特为了争取到英格兰人的好感和忠诚,他取了埃赛烈德的遗孀埃玛。埃玛又为克努特生育了一个儿子。克努特死后,他的大儿子(非埃玛所生)被扶立为王,短命而死;然后他的小儿子(埃玛所生)被立为王,两年后病死。就这样克努特绝了嗣,英格兰王位空虚。 这个时候崇尚血统和古老望族的英格兰人又想到了阿尔弗雷德大王,只有他的名门子孙才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利和威望入主为英格兰王。于是,埃玛和埃赛烈德二世的小儿子被从诺曼底迎回英国,他就是著名的“忏悔者爱德华”。他的哥哥也叫阿尔弗雷德,早年回英国探望母亲埃玛时被克努特的权臣害死,因此英格兰的王位才落到了爱德华的头上。好了,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埃玛的地位和作用,她先后嫁给了两位英格兰国王,生育了两位英格兰国王。这位王后和国母从未有过政治野心,却始终处于最高权力的漩涡中心,她不经意间就对英国的历史产生了非同一般的重大影响。这还没完,她还是诺曼王朝的开国者威廉大帝的姑母,威廉敢于要求英格兰王位也是因为他这位在英格兰地位非同凡响的姑母。假如这个埃玛从未存在过,那么英国的历史必将改写。 言归正传,因为血统改变,爱德华统治的英格兰就不能再被称做丹麦朝,而是叫回了祖先的名称威赛克斯朝。 爱德华文静,仁慈,懦弱,虔诚,他在位的24年里大部份时间权力都掌握在权臣戈德温(丹麦人)的手里,戈德温就是害死爱德华哥哥的那位。爱德华统治期间因幼年流亡的原因宠信诺曼底人,引起了英格兰人的不满。他政治上无所建树。他衰老虚弱,意志消沉,不过却虔诚地信奉着基督。他修建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位撒克逊人的末代君主没有伟大的文治武功,却因为撒克逊人的民族情绪和教会对他的感恩之心而被赋予了神圣的光彩。他渐渐被视为英格兰偶像,并被封为圣徒。人们尊称他为“忏悔者爱德华”。
英国历史上有几个王朝?各个王室分别姓什么?
英国王朝历史大致分十个阶段:1、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 2、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公元832~860: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3、诺曼底王朝:1066~1154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公元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4、金雀花王朝:1154~1399 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公元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5、 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6、约克王朝:1461~1485 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7、都铎王朝:1485~1603 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8、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公元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公元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1688~1689年:光荣革命 公元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公元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9、汉诺威王朝:1714~1917 公元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 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 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公元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0、温莎王朝1917~ 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 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历史上康熙临死前是准备把皇位传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
传位于四阿哥。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皇长子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胤)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太子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扩展资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迄今为止,英国历史上有哪些王朝?
英国历史上迄今为止一共有十个王朝 按时间顺序分别是:诺曼王朝、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和温莎王朝.另外一种说法就只有八种
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
首先是皇十四子的问题。康熙在选立储君问题上确实是在犹豫。开始确实有考察皇十四子允禵的意向。但是,允禵在西宁建立衙府、收受贿赂,引起康熙的不满。所以,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之时让允禵回到前线,而让皇四子代为祭天。说明康熙此时已无传位皇十四子的意思。而对皇四子似乎更加器重。另外,雍正改“十”为“于”说也站不住脚。因为,根据清朝的用语规范,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而且清代的诏书中“于”与“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没办法改。此外,清代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满文是竖写的,很难更改。雍正囚禁允,只是表示雍正对允手中的军权不放心,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综合以上史料,可以看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康熙比较欣赏雍正那种雷厉风行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认为他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扭转自己晚年政治上的颓风。康熙晚年让雍正代为祭天,就说明康熙早就有选立雍正为自己的继承人的考虑,因为在封建社会,祭天是天子独有的特权。此外康熙选中胤,还因为他喜欢胤的儿子弘历,康熙生前曾将弘历接到宫中亲自指导,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康熙让雍正继位,也许真的有隔辈的考虑,他要为大清立下两代英主。这在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中,也可以找到佐证,这些都说明无论传位的诏书是真是假,康熙确实是要立雍正为继承人的。
怎么理解黑格尔认为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他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哲学持和伏尔泰,萊布尼茲等完全不同的评价。他说”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同时他也蔑视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在世界思想史的地位,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没有一奌思辨的哲学,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对于中国人当作治国指导法则的论语(所谓“熟读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黑格尔认为它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那里都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国人听到了黑格尔这样的说法,难免会感到不高兴。黑格尔是近代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经过认真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作出上述的评论。黑格尔这里评论的“本质上没有历史”的中国历史是指中国几千年一贯制的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皇朝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型态。黑格尔未到过中国,缺乏对中国社会的感性体验以及对一个人囗众多的古老大国生存环境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他没有注意到中国不同的王朝的区别,忽略了中国人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创造出來的灿烂物质文明和文化。他无视中华民族在频繁的内乱和外敌入侵中顽强生存不息,一直圪立于世界的巨大凝聚力的进步意义,他对中国历史的评论难免片面偏颇。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我们能以世界历史辩证发展的观点反思中国历史,应当承认,对比欧洲其他学者对中国历史不着边际的溢美之辞,黑格尔的评论更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首先,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中国的历史延续几千年一直不能走出中央集权式皇朝更迭反复的怪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要从远古时代中华民族聚居的内外环境的特殊性说起。其一,我们的祖先发源和居住于经常有旱涝水患的黄河流域,抗灾需要他们组成较大群体,同时需要有能一言九鼎的强有力的指挥者,古书即有尧舜大禹治水的记载;其二,当时中华民族内不同民族群体族裔争斗激烈。斗争的双方都需要拥有强权的领,比如传说中的黄帝和蚩尤。这两种情况很可能就是“皇帝”专制制度产生的源头。尧舜,大禹和黄帝等就是中国第一批“皇帝”。如此延续到夏朝,商朝,周朝和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中国,史料记载当时皇朝制度己相当成熟。在不断的封建王朝更迭中,每一王朝的皇帝和扶助他们的社会精英阶层都不断强化皇权至上的唯一性和合理性的意识型态,极力巩固和完善皇朝的统治制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产生,后来发展为中国社会主流政治思想体系的儒家思想,及时为王朝的政治体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规定了“天地君臣师”和“三纲五常”等级观念和各种封建礼教。从那时开始的封建君主和拥立他们的知识精英,不断地强化和推广这一思想体系,比如汉朝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宋朝理学的发展。儒学的实用哲学,使世代中国人丧失了对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道德倫理体系的思辨的批判能力,他们自认为皇帝的子民,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在漫长几千年历史中,读书人几乎从未怀疑过封建王朝制度的合理性。从未寻求过另外能使自己享受更多权利和自由的先进制度;他们总是把生存的希望和改善寄托在一个“好皇帝”的统治上,即使当受尽压迫剥夺实在活不下去起来打倒当政皇帝时,他们也要给自己找一个新皇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几千年多次的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和太平天国都是如此。同时,作为封建王朝各个朝代社会变革的先锋和中枢的知识阶层,虽然不乏有能为国为民充满献身精神的杰岀之士,但他们都以儒家思想为入世立业的根本。他们的最高原则是“忠君”,所谓“致君尧舜上”是他们安邦治国的理想。正如黑格尔指出的,他们和一般国人一样缺乏一种独立精神,即对现实的制度和社会的怀疑和批判能力。人们在为他们很多忠君报国杀身成仁的壮举感动的时候,不能希望他们能引导中国走出封建帝制。所以,有人说中国古自先秦以后,几乎没有独立知识分子了。因此中国历史中一直未能出现象希腊的城邦制和古罗马的共和制那样相对分权的公民社会,也没有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只有如黑格尔说的:“君主覆灭一再反复”。直至黑格尔逝世九年后(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国的炮舰敲开中国大门,国人才能接收到域外的共和思想,又经几十年斗争,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跟上了世界潮流,走上曲折艰难的共和之路。相关链接:黑格尔为什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有道德常识,没有“思辨哲学”为什么国人很难理解黑格尔的哲学?众人对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误解
真正的历史上是怎么记载雍正上位的?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时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 。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即位后,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过政敌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帝继位后延续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扩展资料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时期恢复明朝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使皇帝乾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地方官员下达命令,努尔哈赤以来的议政处就渐渐形同虚设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历史上雍正皇帝是怎样得到皇位的?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一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因此,雍正篡位的谣言,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
雍正帝是如何当上皇帝的,真如历史传言是杀父篡位的吗?
雍正改诏继位诸说中,主要为夺嫡说和篡位说。 其一,雍正是否夺嫡?如前所说,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实行嫡长制。在清太祖、太宗时,皇位继承采用满洲贵族会议推选制。清世祖福临首用遗旨制,就是在临终前指定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的皇位继承,先是指定允礽为皇太子,继而废,废而立,又再废。既然清朝没有实行“嫡长制”,雍正登极之前康熙并没有“立嫡”,雍正何嫡之可夺?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夺嫡”。 其二,雍正是否篡位?认为雍正篡位者的根据是:雍正篡了他的同胞皇十四弟允的位。其理由是: (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允,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但是当时康熙已经年老随时会有架崩的可能,战争又是没有期限的,怎么可能会不把继承人放到身边呢? (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这份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如说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此属传闻,不为史实。因为如果康熙帝真有“传位于四子”的遗嘱,那么: 其一,当时繁体字的“于”写作“於”,“十”字很难改成“於”字; 其二,当时行文规范是“皇某子”,“于”与“四”之间隔了一个“皇”字,很难改; 其三,满文为清朝的国书,如此重要的遗旨应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又岂能改“十”为“于”? (3)雍正是否更改名字?有人说:康熙遗嘱传位“胤祯”(皇十四子),因“胤祯”与“胤禛”字形、字音相近,胤禛遂取而代之。后将《玉牒》的名字挖改。雍正又命十四弟改名允禵。这就是“玉牒易名”说。学界对雍正改名看法颇不一致。一种看法是,皇四子就叫胤禛(ZHēN),皇十四子就叫胤祯(ZHēN),雍正做了皇帝,便命皇十四弟改名允禵。胤禛做了皇帝之后,命他的兄弟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示避讳。 总之,康熙临终前立皇十四子允继位说,可谓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既然康熙晚年没有“立储”,雍正登极之前康熙没立“储位”,雍正何位之可篡?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篡了兄长的位;燕王朱棣(Dì)发起“靖难之役”,篡了侄子建文帝的位。康熙死后、雍正登极之前没有皇帝在位,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篡位”。 因该是正统即位..
历史学家怀疑雍正篡位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学家之所以怀疑雍正篡位,主要是因为雍正是四皇子,而之前康熙选好的储君是十四皇子,历史学家怀疑雍正是改掉了遗旨,将“十”去掉了。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雍正并没有篡位。首先,因为十四皇子在西宁建立衙府,还收受贿赂,已经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康熙不会让这样一个人继承皇位的。另外和其他皇子比起来,雍正做事粗中有细,雷厉风行,他继位后一定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晚年的时候还曾让雍正代为祭天。从这些行为都可以看出,康熙有意让雍正继承皇位。
在你看来有没有关于民国相关的历史书可值得推荐呢?
叶曙明《国会现场》,了解那个时代的国会立法,几届国会命运蹉跎轮流转换,联系当今,不禁心生感叹。作者文笔也很好。
历史上雍正是否篡位?
历史上雍正不是篡位。从雍正帝继位起,民间就流传了雍正篡位的野史,其真正原因是八爷党和十四弟不满雍正帝的继位而向民间造谣的。实际上雍正是合法继任皇位的,因为清朝的诏书是满文汉文各一份的,而且诏书里都是加有“皇”字的,而当时民间流传雍正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这种谣言是漏洞百出的。首先,在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并且“于”这个字在当时是写作“於”的,再加上诏书里都是加有“皇”字的。如果用笔将“十”字改成“於,就变成“传位皇於四子”。语句完全不通顺,再者,即便把汉文改了那满文也改不了,因此民间流传的把“十”改成“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雍正的人物生平:康熙三十七年,雍正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在历史上雍正是篡位的吗?
雍正年间,有最大争议的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篡位才当上的皇帝?最多说法的就是他篡改圣旨,原本康熙是想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圣旨上写着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雍正和年羹尧串通一气,在乾隆驾崩那一夜,带着很多士兵将整个皇宫包围起来,偷偷的将圣旨上的“十”字改成了“于”,理所当然的坐上了皇位。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皇帝拟圣旨都会准备两份,一份写汉文,一份写满文,而上种说法,雍正只改了用汉文写的圣旨,所以想要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是不可能的,那么说明这种说法是一种猜测。其实,雍正的皇位并不是篡位而来,而是康熙亲自挑选他来当自己的继承人的。康熙在位时,以宽容来治国,致使晚年的时候,官员贪污腐败。一开始,康熙确实觉得雍正太过于狠辣,处处打压针雍正,可是后来他就不这么想了,只有一个严明的制度,才能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他开始欣赏雍正,只有雍正才能让大清走出困局,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康熙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他觉得,他的这个皇孙日后一定会让大清国富民强,爱新觉罗弘历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从这一点来看,康熙看人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因为后来的雍正和乾隆打造了“康乾盛世”。所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并不是用篡位的手段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赢来的。
历史上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给个有权威性的说法。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满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胤禛表面竭尽孝心,友爱兄弟搏取了父皇的好感。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史上记载的《康熙遗诏》全文如下: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朕今为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雍正继位并非阴谋 康熙遗诏。遗诏最后关键的话: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乘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关于雍正篡位说,篡位,那么必然有一个人是太子,雍正把皇位夺过来,但是没有太子,雍正并非篡位,这一说法值得研究。有学者说,篡十四的位,认为康熙晚年遗诏是传位于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于”字,这是不成立的:当时的“于”字是繁体“於”,那么把“十”字改成“于”字是不可能的。另外,清朝行文习惯称“皇十四子”,前面有皇字,如果改字,就变成“传位於皇于四子”不通。再者,诏书分为满文,汉文,汉文若勉强能改,满文没法改。所以,篡改之说并没有力证据。是不成立的 市档案馆文史专家认为,遗诏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汉文可以篡改,满文则不易改,短短的31个字足以还雍正清白。而且遗诏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封号及名讳一目了然。
历史上雍正是怎么继位的
满清皇朝的第三任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u2022胤禛,由于风靡全国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长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精心演绎,躺在清西陵两百大几十年了,又一次名声鹊起、成为热点。二月河先生显然是在满清皇朝留下的古纸堆中下过苦功夫的,雍正的确是个安邦治国的杰出政治家。电视连续剧围绕当年的太子废立、皇位争夺、惩治贪污、西北用兵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斗争;编剧、导演、演员包括服装、道具、音乐、化妆都很用功、效果很好。惟其好,副作用可能也就很大。 雍正当上皇帝到底是阴谋篡位还是奉诏继位,从他登基开始就有争论,到现在也还没有弄清楚。笔者从两种观点中选取了两位有代表性的专家的意见分别摘要介绍,然后也谈谈自己的观点。 清史专家冯尔康是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18卷雍正传记部分的作者,也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雍正传》的作者。他在《中国通史》中没有展开论证雍正继位问题,只是用下边一段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从现在已掌握的资料看,说康熙帝要传位雍正帝或允禵,都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这个问题仍可存疑。但是按康熙帝遗愿胤禛合法继位的说法较为可信,而指定允禵嗣统说的历史资料则更缺乏可靠性。 但在《雍正传》中,冯尔康较为详尽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相关文字太长了,只能摘要如下: ……康熙遗诏的汉文原件,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胤禛于是日公布的即位诏,原件也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起居注》记叙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胤禛生母仁寿皇太后的话……这几项资料的形成都比较早,它们对胤禛受诏继位的记载没有矛盾,反映他应命嗣位的一定真实性。 在康熙弥留之日,《清圣祖实录》说胤禛奉诏至畅春园,三次见父皇,康熙告诉他病势转重。他在斋戒期间,负有祭天重任,如果不特地召唤,不能离开斋所。否则,他到畅春园,就违背了皇帝旨意,会被谴责和驱逐。可见他多次见到乃父,说明他的到来,必为康熙所召。而这时的非常召见,当有特殊使命。这件事,可作为传位胤禛的侧面证明。 ……康熙病重时,召阁老马齐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康熙晚年确实宠爱弘历,进而增加对胤禛的好感,选他为嗣君,也并非不可能。 ……记载都说隆科多是传遗诏之人……胤禛给隆科多定罪,有一条是说隆科多曾讲“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这是说传遗诏的人身为重臣,会被皇帝所忌而有杀身之祸。这也意味着他是受命辅佐胤禛。 总起来说,胤禛讲康熙遗言传位给他,并没有留下令人确信无疑的材料,但是联系康熙生前比较看重他的情况分析,在弥留之际决定传位给他,并从斋所召致畅春园继位是完全可能的。胤禛嗣位初期的许多资料所描述的这一情况,他于十三日到畅春园的问安,康熙综合考虑胤禛和弘历父子的品格,隆科多的传诏,都具有可信的成分,所以说不能排除康熙传位胤禛的说法。当然,怀疑他得位不正的论点论据,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应与胤禛合法继位说的资料一并考虑。 于传位胤禛说最对立的是传额位胤禵说……可以叫做盗名改诏篡位说。这是以汉文书写遗诏作前提的说法……于理不通。 还有一种传位胤禵的说法,也是雍正中就流传于社会各阶层的。民间传说,康熙病中,“降旨招胤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胤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康熙降旨召胤禵,应由内阁承办,撰写诏书,由兵部所管的驿站发送。隆科多既非内阁大学士,又不是兵部主管,他怎么能一手遮天,阻止得了康熙召回胤禵?再说康熙即使原想传位十四子,从下达诏书到他抵京,须要二十几天时间,在诸子激烈争位的情况下,这么多天没有国君,天下岂不大乱?所以康熙也很难这样办。 康熙丧事出来,胤禛采取一些非常措施,“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大内,关闭京城九门六天。其实,这是当时形势所决定……没有出现诸皇子停尸相战的事,康熙后事办理得也比较顺利。胤禛的保安措施,防止了可能发生的政治变故,这是应当肯定的,由此怀疑他系出自篡位的需要,则属不察当时形势的脱离实际的议论了,自不能说明胤禛得位不正。 如果立胤禛之说没有破绽,哪来的这些异说呢?似乎也不难理解。因为争储位是激烈的权力之争,有了新君之后,失败者也不会甘心……百姓对康熙后期十分严重的太子问题早有所议论和担心,而不管谁上台,对于鞭挞他的观点,容易为一些人所接受。同情失败者,也是人之常情。 至此,关于嗣君问题,是否可以归纳说,康熙原本要在胤禵和胤禛两人之间选择一个继承人,而最终选择了胤禛。如果这样说证据不足,也可以说康熙临终所指定的皇储,胤禛比乃弟的可能性要大。 清史专家戴逸则明确认为雍正是阴谋篡位。且是在争论这一问题的热潮过去之后、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或也经过了一个重新核实资料、反复思考的过程。原文摘要如下: …… 康熙怎样传位给雍正,据官书所说,也是破绽百出,无以自圆其说。最早是雍正元年八月上谕:“圣祖……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这里未提及听到遗命的人。至雍正五年十月上谕说:“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这里出现了诸皇子和隆科多聆听遗命的记载。至雍正七年九月,雍正为了驳斥夺位流言,写《大义觉迷录》,叙述康熙临终授命情形,极为详细具体: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时皇考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禵、允祹、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是时,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贝子允祎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时,龙驭上宾。朕哀恸呼号,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大义觉迷录》) 这段话存在许多问题:一、康熙传位的重要情况,按理当在雍正即位之初,即行披露,何以延至七年之后才说出来。二、雍正一直强调,自己在康熙去世之前,不知道会继承帝位,“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方宣旨于朕”(《上谕内阁》)。而按照《大义觉迷录》所言,雍正在康熙弥留之前八个时辰赶到了病榻前,其时康熙尚能言语,“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何以康熙未向雍正透露已传位于他。这是何等大事?是康熙遗忘了吗?还是向雍正保密?这都于理不通。而且已听到康熙面谕传位的兄弟们和隆科多亦无一言道及,直到康熙死后“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情形未免离奇。三、隆科多既是面承遗诏的“惟一大臣”,而雍正五年的谕旨中却说“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东华录》),前言后语,相互矛盾。四、雍正说:康熙死时,果亲王允礼(皇十七子)亦“在寝宫外祗候”,而隆科多却说:“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指皇宫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上谕八旗》)。可见允礼并不在“寝宫外祗候”,他听到康熙去世,赶往畅春园,在西直门大街遇到隆科多,才听说雍正继位,大出意外,甚为惊骇,逃回家去。五、据雍正说:“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允禟)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大义觉迷录》),“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允祀)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忿可知”(《清世宗实录》)。允祀、允禟的举止不像是八个时辰以前已聆听康熙的传位遗言,而像是康熙刚刚逝世,听到雍正即位的消息而胸怀激愤之情。由此可见,所谓八人受康熙面谕传位雍正的事,十分可疑,很可能是在七年之后伪造出来的。 从皇族中对雍正继位的反应亦可看出问题。雍正的兄弟很多,支持雍正继位的只有皇十三子允祥一人。皇十四子允禵和雍正一母所生,二人又是角逐帝位的死敌。允禵从军前调回北京奔丧,与雍正口角冲突,被永远囚禁。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禟是雍正的死对头,他们势力大、影响广,对雍正篡立不服,进行抵制,是雍正的重点打击对象,至雍正四年,允祀、允禟被迫害致死。两人死后雍正把他们改名为阿其那(狗)、塞思黑(猪),可见积恨之深。皇十子允(礻我)是允祀一党,雍正二年即永遭囚禁。皇三子允祉也反对雍正继位,雍正说他“与阿其那、塞思黑、允禵交相党附(《清史稿》)”。其子弘晟看不惯四叔的作为,雍正斥其“凶顽狂纵,助父为虐”。与父亲同被禁锢。皇五子允祺是位胆小怕事的人,但他的儿子弘升也对雍正不满,被削除世子。皇十二弟允祹,本封履郡王,于雍正元年因“并不感激效力”,降为贝子。其他兄弟年龄较小,未卷入皇位的争夺,故得保全。雍正的生母德妃,民间流言,说她触柱而死,虽无确切佐证,但雍正和允禵两个亲生儿子,为争位而拚得你死我活,小儿子被大儿子终身囚禁,她在康熙去世允禵被囚后“不饮不食”,不久死亡,其死因可能与帝位争夺、兄弟阋墙有关。连雍正的大儿子弘时(三阿哥)也不满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抗争,雍正竟和他断绝父子之情,令他去当允祀的儿子。“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祀之子。令允祀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着即撤去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赡养”(《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到雍正五年,弘时又进一步与其他几个皇室兄弟得罪,被雍正赐死。 雍正初年,皇室内部这场血腥的屠杀,是雍正篡立而引起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不仅他许多兄弟参加,连他的生母、亲子也站在敌对营垒中。朝内外稍知情形者均不直雍正的行为,不服的人很多。故雍正说“在廷诸臣为廉亲王(允祀)所愚,反以朕为过于苛刻,为伊抱屈,即联屡降谕旨之时,审察众人神色,未尝尽以廉亲王为非”(《上谕内阁》)。故清除允祀、允禟集团中被株连杀害的皇室、大臣甚多。连朝鲜的史料中也说“清皇(指雍正)为人自圣,多苛刻之政,康熙旧臣死者数百人”(《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如果雍正确属康熙传位,是合法继承,就难以想像会集结起这样强大的反对力量,会激起众叛亲离,只剩孤家寡人。 随后,戴逸围绕这一历史疑问、又从雍正对各方的态度、心理表现等方面、多方位列举大量事实,就事论事,充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仅就两位专家的论证看,显然是都有道理。他们都不是从理论模式或社会发展模式出发的推断,更不是从既定结论出发的论证,都是就事论事,在涉及这一问题的著述中,这是笔者较为信服的。以下是笔者对雍正继位问题的一些看法: 多数成熟老练的统治者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都是在一个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筛选。康熙更是如此,决心要选一个好皇帝,所以,才有如许反复。满清的皇子参政虽然是传统,但康熙几乎把所有的成年皇子都送上了行政第一线,动机自不待言。 所以,当时成年的皇子几乎都有较为丰富的从政经历。这不能作为康熙已经决定将谁作为继承人的主要根据。最多只能算是曾经进入筛选范围,曾经入围。在并没有真正形成嫡长子继承传统的满清皇朝,作为皇子,这很正常。 老太子允礽未见得比哪个皇子差。只是康熙对他太熟悉了。越是熟悉的人,了解得越是全面,缺点当然也就了解得更多,由不得就想换一个缺点少一些、最好是没有缺点的人。这是人的通病,康熙也没有能例外。经过反复折腾,双方距离越来越大、感情越来越疏远,形同水火,视若敌我,想要恢复从前的你我,已经不可能了。康熙频繁更换继承人,前期是人办事、后期就是无可奈何的事办人了。 康熙是面向所有的成年皇子在筛选,所有的成年皇子又都是面向未来的皇位在竞争。 四、八、十四皇子都曾经进入康熙进一步考察的范围。八皇子的竞争声势浩大,几乎左右了康熙。左右皇上,这是很危险的举动。且康熙少年继位曾经完全被人左右、留下了极为痛苦的记忆和极为深刻的心理创伤,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八皇子因此被淘汰。 八皇子和四皇子在这一阶段主要的不同在于:八皇子相信群众,在下边做工作;四皇子相信领导,把功夫下在上边。在力量对比这个基本政治判断层面,八皇子已经输了。君主政治是君主说了算,更何况是康熙这样一流的皇帝、岂能让群臣左右自己?!所以,雍正进入了下一轮。 考察范围缩小到四、十四皇子的时候,此二人为一母所生,无论谁继位,在当爹的康熙看来,都行。康熙反倒不着急了。只是给二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充分锻炼,积累政治资源。且康熙曾经给远在西北前线的十四皇子写信,说自己上马不用人扶了,说自己白了的胡子、头发又有些发青了,还嘱咐允禵不要告诉别人,对自己身体的信心溢于言表,自然更不着急。 这样一来,突然病重的时候,康熙事实上是、也只能是“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这是最早的(雍正元年八月)、雍正自己所说的(雍正上谕)关于雍正继位的原始记录之一,应该是较为可信的。而这时,在基本考察成熟的两个人之间,康熙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一个远在西北前线,一个近在身边,面对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和诸皇子虎视眈眈的政治形势,这个经验丰富的老皇帝会不会做出让大位空虚最少二十多天、甚至月余的选择呢?! 便是康熙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就突然撒手人寰,以当时的力量对比和政治惯性看,也只能是正在代皇帝主持祭天大礼的雍正最可能抢班夺权成功。而这种力量对比和政治惯性是根据康熙的意志、由康熙自己安排成就的。也就是说,便是雍正抢班夺权成功,也是康熙给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没有跳出康熙的手心,也不违背康熙的意愿。否则,康熙让这样最重要的政治决定失去控制,还算什么千古一帝?! 无论是抢班夺权还是奉诏继位,主要还是雍正自己奋斗来的。 雍正奋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正确的基本政治判断:谁当接班人是老爹康熙说了算。他就是天下,他就是百官,他就是人心。只有把老爹搞定,就一切全部搞定。如果不能把老爹搞定,那就一切都等于零。 而这种敏锐、深刻的政治眼光,既教不会、也学不来,只能是在长期投身政治实践,以痛苦的教训、潜心观察、用心分析的结果。 雍正在前期并不被看好,康熙曾经对他下过很不利的断语,等于说他有心理缺陷。而正是这一点,又促成了雍正三种有利于自己的改变。 一是干活儿不能挑拣。别人或能挑,他不能挑,只能老老实实做块转,任凭皇帝老子来回搬。深入基层吃苦受累的、风口浪尖麻烦惹人的事情,他干了不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是经常深入基层吃苦受累,比较了解下情,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有多么困苦;经常在风口浪尖上处理麻烦惹人的事情,锻炼的比较圆滑、甚至八面玲珑。 三是由于不被看好、出于自保的需要,认真扎实地积累自己的力量。他的基本队伍不大,但有一个顶一个,关键时候用得上。一个允祥,一个年羹尧,一个隆科多,分别镇住了京城守卫部队、允禵数十万大军、诸皇子,自己又正在代皇帝祭天,他的皇帝就当定了,可谓是蒙声发大财。康熙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皇帝可就真的是白当了。事实上,康熙、尤其在晚年,非常注意及时掌握诸皇子的言行,何况这三位当时所处位置都不是雍正自己能够决定的,都必须康熙任命。由此可见,康熙是听任、甚至是鼓励、帮着雍正闷声发大财。 一个正确的基本政治判断+三个有利于自己的改变=皇位基本到手+另一候选人皇十四子远在西北前线=皇位到手
日本历史上源义经与弁庆谁占得地位较高
当然是义经啦!弁庆只是义经12家臣中的一个,而且义经的官职也比弁庆高,再有身份上,源义经是源氏贵族,而武藏坊弁庆原来只是一个和尚而已
日本的源氏于平氏之间的历史
源平合战,史称“治承·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 ▲名称说明 “源平合战”是一般的俗称,但并不足以正确描述事实,甚至有所误导。 虽然“源平合战”的两大阵营领袖为源氏和平氏,但并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 事实上,同族间的战争屡见不鲜。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为难,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离析,彼此交战的悲剧。 类似的故事在数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亦多有所闻。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条时政、熊谷直实、畠山重忠、梶原景时、三浦义澄、千叶常胤、上总広常等。·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义重、志田义広、佐竹秀义、源季贞等。▲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 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 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 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②鹿谷阴谋 平氏在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日渐骄奢跋扈,统治也越来越腐败残暴。 旧势力的公卿贵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损、或因轻视平氏武夫出身却大权在握,旧势力的反扑逐渐蕴酿,最终在1177年于鹿谷(鹿ヶ谷)密谋诛杀平氏(日史称为“鹿ヶ谷の阴谋”),但随即事迹败露,反为平氏所害。 由于谋议者中有许多是后白河法皇的近臣亲信,据信为后白河法皇在幕后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赖平清盛长子平重盛力谏而做罢,但平氏与法皇间的关系已急速恶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讨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 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 1180年逼宫高仓天皇并拥立自己年仅2岁的外孙言仁亲王继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后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于1180年4月与摄津源氏的源赖政合谋,假称“最胜亲王”名号,密使在熊野隐居的源行家(源义朝之弟)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 然而此事已为监视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获,平氏发兵征伐,以仁王与源赖政出奔至园城寺,并向延历寺和兴福寺求援。 延历寺拒绝,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兴福寺。 途中到达平等院时,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击,双方人马于宇治川交战后,源政赖战死。 以仁王继续逃往光明山,最后于鸟居前中箭落马身亡。 ②关东兴兵 讨平令旨陆陆续续到达在各地蛰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为河内源氏的源赖朝。 在伊豆蛰居的源赖朝与北条时政合谋,开始秘密纠结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势力,于8月17日袭杀平氏在伊豆的监管山木兼隆。 之后源赖朝转往相模,于石桥山遭遇大庭景亲等平氏追讨大军的夹击,惨败而逃。 石桥山之战初尝大败的源赖朝辗转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与三浦半岛豪族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等会合。 抵达安房后,源赖朝除了得到官吏阶级(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总的千叶常胤、武藏的足立远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于当时武士身份的领地不甚稳定,为了更进一步巩固武士阶级的权力与利益也陆续加入,源赖朝的势力迅速壮大。 10月6日,源赖朝入驻过去也是河内源氏祖先经略之地的镰仓。 此时,源赖朝已实质控有关东南部。 在关东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义(又称武田信义)亦在收到令旨后兴兵讨平。 关东乱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维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讨。 平氏东征军兵发东海道,10月18日于骏河富士川和源赖朝、武田信义联军对峙。 然而关东联军以逸待劳已久,平氏东征军则兵疲马困,武田军趁机发动夜袭,平氏军未战先败、望风而逃。 平氏军退去后,源赖朝等决定以经营关东为优先,未加追击,退回镰仓。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战得胜后,源赖朝在黄濑川阵地与前来驰援的九弟源义经于失散多年后再次相会,此后的作战主要由源义经负责执行,源赖朝则在后方运筹。 在关东经略上,对内,为了有效统御庞大的武士集团,源赖朝创立了侍所,命和田义盛和梶原景时负责掌控。 对外,源赖朝则积极收服、铲除关东地区同为源氏的志田义広、新田义重、佐竹氏与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纲等反抗势力,并巩固己方武士集团的权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关东之外,各地接获令旨的源氏势力也一一兴兵响应。 例如土佐的源希义、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义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后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官吏集团起事。 1180年9月,信浓的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源赖朝的堂弟)誓师,迅速席卷信浓、越后。 之后曾一度进兵至上野,但由于和源赖朝家族间有杀父之雠的嫌隙,所以不选择与源赖朝会合,而是向北转进,并拥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平定北陆,俨然是和源赖朝竞争的一股强大势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庙、神社为中心的反平势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强力镇压。 1180年12月,平重衡烧毁东大寺、兴福寺,更 *** 了寺社的反抗。 1181年1月,纪伊的熊野三山势力起事,在伊势、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战。 (熊野海贼菜切攻め)。 1181年闰2月,正在规划新体制及镇压作战的平清盛身染热病,于九条河原口的平盛国宅邸逝世,平氏骤失龙首。 4月平重衡率领大军东征,于墨俣川大败源行家,史称墨俣川之战。 之后平氏军一度追击到三河,之后因源氏援军抵达,攻势才因而中断。 ⑤木曾义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维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义仲势力。 平氏军陆续击破越前、加贺等地,同年5月于加贺、越中国界的倶利伽罗峠与木曾军对峙,但为木曾军所破。 倶利伽罗峠之战后木曾军举北陆宫旗号,向京都推进。 源行家、源行纲(又称多田行纲)、源义定(又称安田义定)等多路进击,突破平氏的京都防卫线。 7月,平宗盛等挟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弃都西逃,木曾军进入京都。 虽然一开始木曾军受到后白河法皇乃至贵族、庶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军粮不足的木曾军却开始大肆掠夺,人心遂望源赖朝能进京平乱。 9月,木曾军继续追击平氏,兵发山阳道。 闰10月,木曾军于备中水岛为平重衡所败,史称水岛之战。 之后木曾军连吃败战,退回京都。 ⑥源赖朝奉旨勤王 后白河法皇为制衡木曾义仲,屡次催促源赖朝进京勤王。 但源赖朝反而趁势要求法皇下旨将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等地的国衙领和荘园返还给各地国司或本所。 法皇迫不得已,于寿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陆道之外,几乎悉数同意源赖朝的要求。 至此,源赖朝不只是实质控有关东,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统性。 源赖朝派遣源范赖、源义经领兵上京,11月初抵达近江。 而在这段期间,锐气大挫的木曾义仲不但和法皇濒临决裂,复加以昔日盟友的离弃,逐渐陷入孤立。 11月19日,木曾义仲发动政变,法住寺合战后软禁法皇,并解除摄政近卫基通与数位法皇近臣的职务,令藤原师家接任摄政。 之后法皇与木曾义仲达成协议,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义仲率军讨伐源赖朝。 1184年1月,木曾义仲受封为征夷大将军,统揽军政大权。 1月20日,源范赖与源义经各于京都近郊的濑田和宇治与木曾军展开会战,木曾军仅400余骑,很快地就被击溃。 木曾义仲企图逃往北陆,但于近江粟津遭到截杀。 ⑦平氏灭亡 在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冲突期间,平氏势力趁机反扑,1184年1月时,势力已返回至摄津福原一带。 法皇命源范赖与源义经征讨平氏,兵发福原。 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两路,于一之谷(一ノ谷)奇袭平氏军,平氏军大败,多位大将战死,残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战后,平氏盘踞赞岐屋岛。 由于源氏军没有水军,因此未能追击。 半年后,8月,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 1185年,源范赖渡逃九州,在战情不利的情况下,源赖朝令源义经发兵征讨平氏。 2月,源义经渡海,由阿波胜浦上岸,在巧妙获得当地武士势力的支持后,攻陷平氏屋岛本阵。 屋岛之战后,双方陷入胶著的对峙状态。 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赖率军驰援的情报,主动向长门退兵,结果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一一向源氏输诚。 3月24日,双方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进行海战,约于清晨6时许,由平氏军主动展开攻击。 虽然一开始平氏军占了上风,但中午过后战情即开始逆转。 眼见大势底定,平氏大将陆续投海自尽。 最后,平氏血脉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覆亡。 ▲影响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彰示着武士集团的权势跃升,公卿集团的快速衰败。 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代表着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坏。 源平合战结束后,源赖朝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镰仓设立幕府,开创了日本绵延700余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时代。
历史上,雍正是篡位才当上皇帝的吗?
雍正年间,有最大争议的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篡位才当上的皇帝?最多说法的就是他篡改圣旨,原本康熙是想要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圣旨上写着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雍正和年羹尧串通一气,在乾隆驾崩那一夜,带着很多士兵将整个皇宫包围起来,偷偷的将圣旨上的“十”字改成了“于”,理所当然的坐上了皇位。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皇帝拟圣旨都会准备两份,一份写汉文,一份写满文,而上种说法,雍正只改了用汉文写的圣旨,所以想要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是不可能的,那么说明这种说法是一种猜测。其实,雍正的皇位并不是篡位而来,而是康熙亲自挑选他来当自己的继承人的。康熙在位时,以宽容来治国,致使晚年的时候,官员贪污腐败。一开始,康熙确实觉得雍正太过于狠辣,处处打压针雍正,可是后来他就不这么想了,只有一个严明的制度,才能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他开始欣赏雍正,只有雍正才能让大清走出困局,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康熙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他觉得,他的这个皇孙日后一定会让大清国富民强,爱新觉罗弘历便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从这一点来看,康熙看人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因为后来的雍正和乾隆打造了“康乾盛世”。所以说,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并不是用篡位的手段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赢来的。
历史上雍正是否篡位?
历史上雍正不是篡位。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差点酿成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后来康熙传位遗诏公开亮相,其中明确写着传位四皇子雍亲王,也就是雍正不是篡位。雍正相关介绍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谁知道日本历史上义经和弁庆的故事?
弁庆是源义经的部下。日本历史上义经和弁庆的故事:平安时代末期,平家统治的京都城遭遇荒灾,呈现出了被黑暗所笼罩的世纪末的景象。在五条桥,平家的武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相继遭人袭击,人们都认为那是“妖魔”所为,深感恐惧。但实际上这妖魔的真身是源氏家族的幸存者——遮那王,也就是源义经。遮那王率领着影子武士芥子丸和护卫僧兵刚人等,为源氏家族的复兴而不断地进行杀戮。被遮那王的强烈的气场所控制的弁庆,再次忆起被自己杀死的少年的幻影,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终于被追赶而来的平家·检非遣使部队抓获。当弁庆得知阿_梨的死讯后,连忙赶回京都城,这时,朝雾也在浪人们的暴动中被夺去了生命。当弁庆感到自己的命运也是魔鬼运时,为了杀死那另一个魔鬼,决心再一次返回五条桥。终于,弁庆和遮那王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铁吉守护着幸存的赤子,在燃着熊熊烈火的五条桥上,遮那王与弁庆展开了决斗??扩展资料不死传说-成吉思汗说:衣川馆之战源义经北逃,经北海道渡海西行进入蒙古,成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此说法欠缺依据。康子曰:“1935年,黑龙江省克东县曾经出土一个刻有‘岛定"字样的日本瓷酒瓶。这一发现后,部分日本学者们认为被发现的酒瓶是日本濂仓时期在其北部失踪的武士源义经带来的,而且源义经就是威震天下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土酒瓶的地点则是源义经的最初居住地。他们还把位于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附近的一座蒙族王公墓考证为成吉思汗墓,即源义经的埋身处。这类奇闻不但报纸上大肆张扬,而且还被写成诸如《成吉思汗即源义经考》之类的著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源义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弁庆
历史上源义经的静御前被捕后生死如何?
静御前怀了义经的孩子。赖朝有令:是女婴则不斩,但如果生下是男孩当即杀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果然为义经诞下一子,但这个孩子随即被遗弃在海滨。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静御前回京都后,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死前先杀害正妻乡御前,再杀长女龟鹤御前。静御前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为丈夫义经和被杀害的孩子念经祷告,过着凄凉的生活。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往将她葬于高柳寺。 她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在黑暗的夜空中飞逝,静御前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了瞬间的夺目光彩,转眼之间便消失了。 自古以来静御前迷很多,这并不单纯是因为她是爱情悲剧的主人公,而是因为在她的生涯里可以看到不屈服于统治者的反抗精神的亮点。 另有一说,其为战国三大美女之首。
谁知道日本历史上义经和弁庆的故事?
弁庆是源义经的部下。日本历史上义经和弁庆的故事:平安时代末期,平家统治的京都城遭遇荒灾,呈现出了被黑暗所笼罩的世纪末的景象。 在五条桥,平家的武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相继遭人袭击,人们都认为那是“妖魔”所为,深感恐惧。但实际上这妖魔的真身是源氏家族的幸存者——遮那王,也就是源义经。遮那王率领着影子武士芥子丸和护卫僧兵刚人等,为源氏家族的复兴而不断地进行杀戮。被遮那王的强烈的气场所控制的弁庆,再次忆起被自己杀死的少年的幻影,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终于被追赶而来的平家·检非遣使部队抓获。当弁庆得知阿闍梨的死讯后,连忙赶回京都城,这时,朝雾也在浪人们的暴动中被夺去了生命。当弁庆感到自己的命运也是魔鬼运时,为了杀死那另一个魔鬼,决心再一次返回五条桥。终于,弁庆和遮那王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铁吉守护着幸存的赤子,在燃着熊熊烈火的五条桥上,遮那王与弁庆展开了决斗……扩展资料不死传说-成吉思汗说:衣川馆之战源义经北逃,经北海道渡海西行进入蒙古,成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此说法欠缺依据。康子曰:“1935年,黑龙江省克东县曾经出土一个刻有‘岛定"字样的日本瓷酒瓶。这一发现后,部分日本学者们认为被发现的酒瓶是日本濂仓时期在其北部失踪的武士源义经带来的,而且源义经就是威震天下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土酒瓶的地点则是源义经的最初居住地。他们还把位于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附近的一座蒙族王公墓考证为成吉思汗墓,即源义经的埋身处。这类奇闻不但报纸上大肆张扬,而且还被写成诸如《成吉思汗即源义经考》之类的著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源义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弁庆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07中的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的事迹
源义经,镰仓时代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平治元年(1159)发生“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翌午1月4日在尾张被谋杀。接着,平清盛大肆搜捕源义朗的子女,妄图斩草除根。 义朝之妾常盘怀中抱着牛若(义经,一岁),手牵今若(七岁)和乙若(五岁),冒着寒风大雪潜逃。大雪落在斗笠上,狂风卷起她的衣袖;怀中的义经呱呱地哭着要吃奶;双手牵着的今若和乙若无力再走了,在号陶大哭。常盘在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保存源氏的一脉血统,踩着积雪踉跄地在田野里拼命逃跑。她好不容易逃脱乎清盛的搜索网,来到大和宇多郡龙门,投靠伯父。但是后来老母被捕,逼她说出常盘的下落,常盘为母免于拷问,毅然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盛早就闻得常盘美貌,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大为中意,便忘记她是敌人之妄,要想纳她为妾并进行劝说。 为了三个孩子的性命,“即使肉体的节操交给仇人,内心的节操还是属于义朝的”,她这样想着便答应了。她向平清盛保证,三个孩子分别养育,长大后做和尚。 义经在母亲身边养到四岁,因其非凡的智慧使平清盛感到害怕。正好此时和常盘养的女儿廊出世,平清盛便说“和敌人的儿子一起抚养总觉不好”,将四岁的牛若(义经)送到山科的乡村。义经在山科养到七岁,常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将义经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常盘养了廊以后,好色的平清盛对他冷淡起来了,不到二年常盘被下赐给大藏卿藤原长成。 在鞍马山寺,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一心想打倒乎氏为父报仇的义经,就这样勤学苦练一天天地度过,至16岁时他已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青年。就在这一年(1174),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3月3日离开鞍马山,在武土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奥州藤原氏拥有陆奥、出羽两国,势力强大,当时是藤原氏第三代秀衡的治下。他为镇守府将军,东日本第一大豪族,奥州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秀衡很赏识义经的才华,对他十分优待,在平泉自己的府第附近给他一所邸宅。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1180)才离开秀衡出征。 源义经的异母兄源赖朗(义朗的第三子),在父亲义朗被杀的时候还只有12岁。当初平清盛要杀他,清盛的继母池掸尼因他很像自己夭折的儿子家盛,请求饶命,总算免于一死,被流放到伊豆的短小岛,受到北条时政的监祝。治承四年(1880)8月17日,源赖朝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得到时政支援,纠合东国(关东诸国)的源氏家人在伊豆起兵。 9月,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藤原秀衡曾加以劝阻,但不能打消火热的复仇决心。秀衡只得派佐藤继信、忠信兄弟随从保护,让他出征。 在奥州两勇士的保护下,义经到达骏河黄濑川的家,10月21日在这里会见兄赖朝。赖朝在富士川打败平维盛率领的乎家军后昨天(20日)刚到这里。兄弟两人一见面,赖朝就援引义家、义光兄弟的故事(“后三年之役”源义家同清原武衡、家衡开战时,义家之弟义光辞退兵卫尉的职务到奥州帮助兄打仗),激动得流泪。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誓为父报仇。乎氏被源义仲赶出京都以后,吸收西国(关西诸国)一带的武士,在摄津的一谷建设根据地,准备夺回京都,开始恢复昔日的势力。 1184年(元历1)1月20日,义经、范赖联军在近江的粟津打死源义仲,进入京都。同月26日又奉赖朝之命进军平氏的根据地——播磨的一谷。范赖的主力军从京都沿海岸进攻一谷,义经的辅佐军从京都绕过丹波,从后面进攻一谷。2月5日义经军发动夜袭,在丹波的三草山打败平资盛。接着2月7日早晨4点钟义经带领70多人翻过鹤岭,从背后袭击。在前后夹攻下,立即攻下一之谷。平氏在一之谷战败后,平宗盛挟持幼小的安德天皇逃往赞歧(香川县)的屋岛。 文治元年(1185)2月17日,义经领兵250人渡摄津的渡部津,次日到达阿波。19日上午8点攻打屋岛,平氏措手不及,放火烧毁屋岛,败走海上。战败的平氏军逃至长门彦岛,在平知盛指挥下继续抵抗。3月2日义经在坛浦(今山口县下关市)发动海战,最后全歼平氏军,八岁的安德天皇带着神望、宝剑投海,活捉平宗盛 父子(平清盛死后由平宗盛继承平氏事业),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史称“坛浦之战”源平两氏长期抗争的局面就此结束。 文治元年(1185)4月11日义经消灭平氏的消息传到镰仓,四天后(15日)源赖朝立即对家臣下达文件,凡不经许可擅自做官(指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的,没收领地并处以斩罪。这是对义经的恐吓,因为义经曾接受朝廷的任命,担任左卫门少尉和检非违使。 赖朝根据福原景时从九州送来的假报告,知道义经以歼灭平氏的功劳自居,士兵都很怕他,而且在他下面的家臣犯一点小错误就要擅自严惩,不经赖朝批准。对赖朝来说,义经不过是自己手下的家臣,您意惩罚部下是侵犯自己的权力。还据说坛浦之战胜利后,义经进驻九州,夺取自己授予范赖的九州军政大权,发布军政命令。这些越权行为严重触犯武家法规,即使是兄弟也不能原谅。 4月29日赖朝给义经部下的田代信纲等下达密令,让他们与义经绝交。还给福原景时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义经知道这个消息十分惊楞,急忙送上誓无异心的效忠书。 5月15日义经带了乎宗盛父子凯旋回镰仓,但是赖朝只接受俘虏,不准义经进镰仓。在这样沉闷的空气下,翌日义经的仆人跟赖朝的妹婿一条能保的仆人发生了一起小冲突,赖朝认为这是义经的傲慢表现,心中更加恼怒。 实际上赖朝对其弟义经早就瞧不起了,轻视义经出身低微。赖朝认为自己的母亲是热田神宫大官司的姑娘,出身官家,又被父亲认作嫡子。而义经则母亲是杂仕(下级宫女),娘家无官位,所以不把义经看作自己的弟弟,而是看作家臣。如春和元年(1181)7月在鹤冈八幅宫的上梁仪式上为表彰木匠授与马的时候,让义经去牵马。在赖朝看来义经应受自己支配,不能超越家臣这一界限。但是由于义经战胜乎氏,名声大振,更加增强了赖朝嫉妒之心。 然而义经没有一点怨言,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藏于神奈川满福寺),将它送给公文所别当大江广元,想以最后的哀诉来表达自己对赖朝的忠心。其中说自己以甲胃为枕、弓箭为业的真正心意只是想平息先父亡灵的愤怒,实现夙,并无他意;担任朝廷所赐的官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专为源氏的繁荣。 不管义经如何掏出心来表白,还是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6月9日义经只好回京都。接着赖朝便收回了过去赐与义经的平家充公领地24处。 10月17日赖朝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但没有成功。10月25日赖朝亲率大军讨伐义经,义经本想抵抗,但因大家害怕赖朝不敢帮助,只好离开京都逃往四国。不幸在大物浦遇大风,船只大部分沉没,义经及其叔父源行家等数人乘小船逃至和泉。此时义经一行只有爱妾静、武藏坊辩庆等五人。他们逃人吉野山中,后因搜捕日益紧急,给静许多金银让她回京都。义经则躲在奈良兴福寺,伺机逃往奥州。 文治三年(1187)2月,义经一路饱尝辛苦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虽然朝廷两次下令责向秀衡,但他毫不介意。然而1187年10月29日秀衡病死,临终时留下遗言——后嗣泰衡和国衡要和睦,以义经为大将,兄弟合力讨伐赖朝。
记载日本历史的书,义经
《义经记》全8卷。作为“史料”的价値不高,分类上是军记物语。但是,不像‘平家物语"把重点置于壮烈的战争时期,而是将重点置于义经的幼少期u30fb出世u30fb没落的时期,以源义经本身的故事为主轴,正如同标题的‘义经记"。 阅读地址http://books.google.es/books?q=editions:KEIO10812529995&id=PiPYxhZS2_oC&hl=zh-CN 源义经(平治元年-文治五年闰四月卅日,即1159年-1189年6月15日),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出身于河内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栋梁源赖信的后代,世世代代在东国武家人材辈出。为源义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父亲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后,源义经在7岁时被送到京都鞍马寺学习。之后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当主藤原秀衡的庇护。及长,源义经与兄长源赖朝一齐举兵讨伐平家,在著名的战役源平合战中战功彪炳,威名显赫。但也因功高震主为源赖朝所猜忌,最终兄弟反目成仇。源赖朝得到后白河法皇的院宣后,在全国发布通缉命令追捕义经。义经在走投无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最后在高馆自尽。源义经为日本人所爱戴的传统英雄之一,而且由于其生涯富有传奇与悲剧的色彩,在许多故事、戏剧中都有关于他的描述,在许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义经。义经记"(ぎけいき)是以源义经和其主从为中心的军记物语,作者、成立年代皆不详,一般认为是南北朝时代至室町时代初期成立。能剧、歌舞伎、人形净琉璃等,影响后世许多的文学作品,今日的义经和其周边人物的形象多根据‘义经记"而来。《义经记》 由知名漫画家小畑健担任人物设定,是一款以“源义经”为题材的剑术动作游戏。游戏中玩家扮演传奇英雄源义经,叙述他与得力爱将弁庆、与一与爱人静御前相遇,在无数次战役中得胜,最后在兄长逼迫下自裁,31年波澜壮阔的一生。游戏中的义经将施展其得自鞍马山天狗 鬼眼法一 真传的剑术,以及藉由佛陀加持的“曼陀罗”神秘图腾之力所能使出的必杀技“借神攻击”,转战各地,与敌对的平氏一族以及各种妖魔鬼怪对抗。除了单打独斗之外,游戏中也能从义经忠实的部下中选择1人共同作战,除了可以指示部下的行动之外,还能结合两人之力,发动各种超强力的“合体攻击”。
帕斯卡的思想录里说:“如果埃及女王的鼻子不高,世界历史也许会重写”。求这句的典故、。
埃及女王克里奥比特拉先后勾引了安东尼,凯撒,奥古斯都(失败)这三个罗马帝国实权派,要是她鼻子低一寸,不那么美这些就不会发生了
谁知道日本历史上义经和弁庆的故事
弁庆是源义经的部下。 日本历史上义经和弁庆的故事: 平安时代末期,平家统治的京都城遭遇荒灾,呈现出了被黑暗所笼罩的世纪末的景象。 在五条桥,平家的武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相继遭人袭击,人们都认为那是“妖魔”所为,深感恐惧。 但实际上这妖魔的真身是源氏家族的幸存者——遮那王,也就是源义经。 遮那王率领着影子武士芥子丸和护卫僧兵刚人等,为源氏家族的复兴而不断地进行杀戮。 被遮那王的强烈的气场所控制的弁庆,再次忆起被自己杀死的少年的幻影,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终于被追赶而来的平家·检非遣使部队抓获。 当弁庆得知阿闍梨的死讯后,连忙赶回京都城,这时,朝雾也在浪人们的暴动中被夺去了生命。 当弁庆感到自己的命运也是魔鬼运时,为了杀死那另一个魔鬼,决心再一次返回五条桥。 终于,弁庆和遮那王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铁吉守护着幸存的赤子,在燃着熊熊烈火的五条桥上,遮那王与弁庆展开了决斗…… 扩展资料 不死传说-成吉思汗说: 衣川馆之战源义经北逃,经北海道渡海西行进入蒙古,成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 此说法欠缺依据。 康子曰:“1935年,黑龙江省克东县曾经出土一个刻有‘岛定"字样的日本瓷酒瓶。 这一发现后,部分日本学者们认为被发现的酒瓶是日本濂仓时期在其北部失踪的武士源义经带来的,而且源义经就是威震天下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土酒瓶的地点则是源义经的最初居住地。 他们还把位于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附近的一座蒙族王公墓考证为成吉思汗墓,即源义经的埋身处。 这类奇闻不但报纸上大肆张扬,而且还被写成诸如《成吉思汗即源义经考》之类的著作。
我有张字画是庚亥年、不知有多久历史
弱弱地告诉楼主,没有“庚亥年”这样说法的年份。不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任意都可搭配,那样一个“甲子”岂不是要有120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按照干支阴阳搭配得出起甲子的方法,即甲配子,各自依次为乙配丑,到癸酉为第一旬,继续依次为甲戌,乙亥直到干支配搭到癸亥共6旬终结,因为再配搭下去又是甲子重复开始。一个甲子只有60年。 楼主您的画您再好好看看吧。 p.s 楼上说的1890年是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年。
我想请求各界网友帮我的儿子起名,要根据历史的伟人,名人,或者英雄.
黎元江黎加厚黎瑞刚黎永星黎巴嫩黎明不开玩笑了,http://www.china-li.cn/是黎氏的网站,您可以去看看
有人说历史上会奇门遁甲的都不得善终是真的吗?
有人说历史上会奇门遁甲的都不得善终是真的吗? 谁说的,放他妈的大臭屁。 奇门遁甲乃演义天地阴阳升降,五行回圈的一个模拟图型,或者说是工具。人站在地球上,实际是头顶天,脚下地。而奇门遁甲就是天和地的模拟图形。但是这个图形的特别之处在于,标出了天上的资讯,地上的资讯。但是因为资讯量太大,所以用符号代表。天上用10天干代表,地上用12地支代表。 当你了解了代表天地内所有事物的符号,那么你眼界宽了,你的视野广阔了。知过去和未来了。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的好东西,为了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远离,就有一些负面的说法和看法。 你百度一下奇门遁甲,这年头学这个的那一个不是发财发得盆满钵满的。 或者你百度一下我的名/字,更多奇门遁甲的资讯,全是科学,是高等科学。任何一个顶级企业家不懂阴阳之理是做不大的。 奇门遁甲是真的吗 奇门遁甲其实就是魔术和科学的结合。 奇门遁甲预测是真的吗 奇门遁甲作为预测数术中的三式之一当然是真的,不过现在的数术届太浮躁太混乱,有真本事的不多。 奇门遁甲是真的吗 可以实现吗 确实有奇门遁甲这一流派,但现在真正精通的人寥寥无几,奇门遁甲起源于上古黄帝时期,传说出现在黄帝和蚩尤的一场大战,后被周朝的姜子牙因行军需要改为72局,又被汉代的张良改为阴遁9局、阳遁9局共十八局,三国的诸葛亮也曾使用此术。其本质是一门高等的天文物理学,是我国古代人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的一种珍贵遗产。奇门遁甲结合天文地理、星相历法,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地球磁场,被称为最高层次的预测学,上层九星相天,中层八门相人,下层九宫相地,用八卦记载方位,用十天干隐其一,用八门来记载事物凶吉。所以奇门遁甲是确实存在的,但并不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神术,初级运用是预测,高阶运用为化解和运筹,自古被称为帝王之学,民间也有: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的俗语。 姜子牙的奇门遁甲术是真的吗 奇门遁甲是什么法术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阴阳五行组合而成的,你也可以理解为自然元素,例如: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当然,还有各种气体,生气,阳气,阴气,浊气,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等。而奇门遁甲就是利用各种元素和气的组合,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的一门学问。 《奇门遁甲》预测学是真的吗?可信吗?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问,应该说像易经一样,有很多不可解释的东西,就是说信不信在你自己 姜子牙奇门遁甲术是真的吗 回楼主,不是真的,小说里的东西只要涉及神通的都是假的,只要是人就不会有这种神通 明显不可能,要是有那本事,他就自己打天下了。 姜尚的重要贡献是总结了治国用兵之道,民间盛传的张良所得的《太公兵法》也就是《六韬》,有说法说是姜尚所著,里面的内容没有什么奇谋诡计(刘邦身边真正的谋士是陈平),而是为君治国之道。推演周易的是文王姬昌,但八卦是从黄帝时期传下的。 顺道再辟个谣,你能问出这个问题,估计这个也不知道。世传的诸葛亮八阵图并不是诸葛亮所创,而是黄帝手下大将风后所创,诸葛亮只是发展完善了这个阵法。 传说奇门遁甲是真的吗?奇门遁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奇门遁甲是易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占测门类。它大约产生于汉魏以后。 奇门遁甲以后天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时,空。数相配以构成基本格局和构架。这个格局和构架是多维的。占测时把具体时日置于这个格局之中,判断以某一点为中心,宇宙中具体时间具体方位万物的流变规律并构成的吉凶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抉择行为的动向和时间的依据。 这个占测门类为什么叫“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戍,已,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戍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迭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历史上的“奇门遁甲”究竟是什么? 《奇门遁甲》创始于轩辕黄帝,由风后演绎成文,后有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皆善用奇门遁甲治国安邦,并为封建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名垂青史的佳话。《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概括了天文、地理、术数、民俗、经济、兵法等各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磁场作用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时对人体生物钟运动线曲影响,以及趋吉避凶的最佳方法。《奇门遁甲》是中华民族的精典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又为夺天地造化之学,也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钜著,而地球的磁场就隐藏在奇门遁甲之中,进而使其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也最为深奥,最为精确实用,它的结构独特,其理论应用天干、地支、八卦、九宫、九神、九星、八门等元素,来判断掌握胜负关健的趋势,利用时间、空间,分主客主导时机,奇门遁甲善用自然的力量,增强自己的能量、气势、人缘,永远将自己处在高屋建瓴的方位,洞烛其奸,运筹帷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复杂,我们生存在这个时代,要想脱颖而出,有所作为,除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外,本身的运气和行运方位,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同的方位,可以改变不同的人生方向。环顾我们周遭的环境,拥挤的交通让人觉得危机四伏,出行失事、求职失意、聘用惶惶、投资失误、生意沉浮、考学迷惘、旅游出岔,种种的烦恼常困扰着我们,面对严酷的人生,需要有正确的分析、判断,而《奇门遁甲》正是配合时间、方位,改变人生逆境的学术。《奇门遁甲》的长处,在于剖析事理透彻,运用适中的方法统筹一切,诸如商海谈判,在预设的时空内进行,将有利于争取对方的认同或造成对方屈服于自己的意志之下,进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和预期目标,只要我们把它意旨灵动的效应,活用到现实人生上,进而开拓并掌握制胜关建的人生运程,那将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升华,同时更具有对人类社会贡献的深远意义。《奇门遁甲》包含有天文、地理、数学、农学、民俗、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古代用于国事、兵法方面,现时,用于商业发展、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需求甚多,而且收效可喜。何为《奇门遁甲》?奇:是乙、丙、丁三奇,表示日、月、星;门:是休、死、伤、杜、开、惊、生、景,表示干、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方各有一门,为之八门;遁甲:是把六甲隐藏于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下,合称为《奇门遁甲》,它又分为天地人三盘,地盘:八卦加中五宫为九宫,天盘:八诈直符、腾蛇、太阴、六合、勾陈、朱雀、(白虎、玄武)、九地、九天和九星蓬、芮、冲、辅、禽、心、柱、任、英,人盘:是八门,再用天时二十四节气,以超接置闰之法,演定阴阳九局。
1.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美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
一)古典阶段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从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中西方思想美学还处在一种“前美学”的形态。这一阶段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初步和比较零碎地提出了一些有关美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和范畴,并作了一些尚不彻底的回答;对美的思考往往同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哲学、伦理把握直接联系在一起,“美”与“善”常常混为一谈。这就是说,人们在思考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本质、艺术的社会作用等的时候,既没有完全摆脱直观经验的形态,也还没有同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理论的思考严格区分开来,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对象范围并对问题作出独立、系统的解答。 具体而言,先秦两汉中国古代贤哲主要是在关注人的情感立场上,从哲学、伦理层面探讨人类审美诸问题的。当时的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中,都包含了许多迄今很有价值的美学思想,例如《左传》、《国语》、《尚书》等典籍里,便记载有诸如“五味”、“五色”、“五声”之美的主张,以及有关“无害为美”、“以和为美”的重要见解。其中,儒家着重强调了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孔子“兴、观、群、怨”的诗论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准则与“尽善尽美”的观念,孟子“充实之谓美”的主张等等,就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鲜明的社会伦理化倾向。道家则从“逍遥”、“无为”的处世态度出发,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超越性、自然纯朴性;老子有关美善相依、大音希声的看法,庄子“虚静恬淡”、“身与物化”、“物以游心”的审美境界论,都曾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至近代王国维之前,中国美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工艺领域,提出了诸如意象、神思、韵味、意境等中国所独有的审美范畴,使美学的思考不断趋于精细化。特别是,当时的美学思想家大多同时是诗人、画家或书法家,因而其美学思考往往同实际的艺术经验直接联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美学思维由“美”“善”问题向审美与艺术特征问题转向,深化了直觉感悟形式与古典理性精神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结合。 西方美学的发源,主要基于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各门艺术的统一定义的努力。古希腊学者曾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样产生的”等作了大量推测,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就把数量的和谐关系视为艺术(音乐)美的根基,主张美是“和谐与比例”。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对美的本质问题作了一定深度的讨论。例如,柏拉图在他的一系列“对话”中,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见解,即美的范围十分广泛,形体、心灵、行为、制度等都是美,但探讨美的本质却不应追究什么是“美的”问题,而应该探究导致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共同本质(“美本身”)。亚里士多德则在《诗学》等著作里,深刻分析了悲剧艺术特征、艺术起源等,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和“净化说”,并将“美是和谐”思想同当时人们对生物有机体的认识结合起来,从而成为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己独立理论体系的美学家。 中世纪,在基督教神学引导下,美学以压抑人性的丰富性为代价,把审美的光辉完全归于神(上帝),“基督教的上帝代替了至善和理式,上帝就是智慧、仁爱和最高的美,就是位于造物主静观阶梯之上的自然美的诸事物的源泉”①。 这种以神为中心的美学理想,在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浪潮中受到猛烈冲击。此后,在法国古典主义美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狄德罗(D.Diderot)“美在关系说”、莱辛(G.E.Lessing)“诗画同一说”等的推动下,西方美学日渐丰富,为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强调真、善、美的同一,特别是美和善的一体性,是“前美学”形态下中西方基本一致的思想倾向。亚里士多德就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②。 而孔子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③ 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④, 以及荀子“全粹全美”的美本体论、“水玉比德”的自然美论等,其中所强调的,就是美与善的一致与和谐。这说明,在人类思想的早期发展中,美学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既与当时社会的政治、伦理和人生理想紧密相关,也是组成早期人类思想整体的重要内容。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这个阶段,美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美学”得以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美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构建。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A.G.Baumgarten)在《诗的哲学默想录》里,第一次提出了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并以希腊语中“埃斯特惕克”一词称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德文为sthetik,英文为Aesthetics),认为诗作为“完善的感性谈论”(即“完善的”感性表象的认知和表达),是“可感知的事物”,也是诗的哲学或诗的艺术的对象,“诗的哲学考察是指导感性谈论趋向完善的科学”,诗的艺术是“一种有关感性表象的完善表现的科学”⑤。 不过,鲍姆嘉通此时虽然把诗的哲学叫作“感性学”,却还没有正式以之命名美学。直到1750年,他用sthetik作为书名,出版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拉丁文专著(即《美学》第一卷),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而鲍姆嘉通也因此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 从鲍姆嘉通那里,我们发现,第一,美学原本是作为一种与逻辑学相对立的认识论被提出来的。⑥ 鲍姆嘉通指出,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层,逻辑学研究知或理性认识,伦理学研究意志,惟独人类情感(“混乱的”感性认识)一直没有相应科学来研究,因此有必要设立一门新的科学来弥补这一漏洞。这就是他在书中开宗明义地说美学(Aesthetics)“是感性认识的科学”的意味所在,由此也初步界定了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在这个基础上,鲍姆嘉通构造了一个包括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两部分的美学框架:前者包括启迪学(关于事物与思维的一般规则)、方法学(关于条理分明的安排的一般规则)、语义学(关于用美的方式想到的和加以安排的东西的表达手段的一般规则),涉及诗或艺术的题材、思想、结构及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则问题,中心目标是实现美——感性认识的完善;实践美学则研究个别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规则的问题。尽管这个体系框架基本上还是艺术学的,但它对后来的美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第二,美学研究人类认识中具有审美属性的部分。鲍姆嘉通认为,感性认识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灵中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自然禀赋,即人的低级认识能力以及相应禀赋(感受力、幻想力、记忆力、审视力、趣味、创作天赋、预见与预感、表达表象的能力等)和高级认识能力(如知性、理性)、天赋的审美气质(如情感能力);二是审美训练,即审美才能的培养;三是审美学说与审美指导。所谓“感性认识的完善”、美的实现,就是以低级认识能力为主干,交织各种心理因素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技能的综合活动过程。这样,作为认识论提出来的美学(感性学),同时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完善感性认识),而这完善也就是美”⑦。美作为感性认识的成果,也就是“表象的总和”的完善,是诗、“美的艺术”、“自由的艺术”。 作为大陆理性主义的继承人,鲍姆嘉通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上,为美学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名称,使得人类的美学思考在经历长期发展之后,终于有了自己明确的对象。而他在遵循传统哲学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低划分之时,给予感性认识以应有的重视,强调美学研究的独立的认识价值,则启示他的同乡康德(Kant)、谢林(Schelling)、席勒(Schiller)、黑格尔(Hegel)等人,在更高层次上最终建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和黑格尔便以鲍姆嘉通的美学为思考起点,致力于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并各自推演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美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康德美学的重点在人的感性认识能力、主体心理机能方面,深刻地提出了有关“审美判断力”的问题,不仅给予审美判断(即审美心理机制)以组合有序的表述,而且在重点分析审美心理机制的过程中,形而上地探求美(情感表象),形而下地推及艺术,建构了一个以审美判断为中心的先验哲学的美学体系。这样,在康德那里,美学便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框架,而成为有着充实的内容、明确的对象以及一系列概念范畴的严谨体系。 黑格尔则着重探讨了感性认识能力的产物、对应物——诗(艺术)以及艺术的历史。在他那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作为“绝对理念”外化为主体心灵理念的感性形象表现,则是美的最高形态。正是以美的理念或理想为起点和中心,以美的理念的逻辑和历史的感性呈现(即艺术类型和艺术体裁)为基本对象与内容,黑格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艺术哲学(美学)体系——它的最大贡献,是给了美学以逻辑与历史,把美学从重视心理研究引向了重视历史研究的方向。 (三)现代美学之路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马、恩的美学贡献,不在于对审美和艺术现象的具体分析,而是从哲学人类学高度,深刻阐述了人类审美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他们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的论述,为从社会历史角度解答美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马克思本人曾经有心撰写一本美学专著,据说《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条目⑧ 就是他撰写的。不过,马、恩美学思想主要散见于他们的许多其它著作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及一些有关文艺问题的书信中,都包含了精彩的美学论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关“美的规律”、“自然的人化”、“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美感性质等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精华。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⑨,肯定美源自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则为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提供了一定理论根据。至于马、恩在评论拉萨尔剧作《弗兰茨·冯·济金根》,以及马克思论述古希腊神话的永恒魅力时,从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分析作品和艺术现象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 同马克思主义美学并存的现代西方美学,在总体上集中体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和美学的反叛,其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流变更迭,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主线。它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 第一,现代西方美学内部,集合了诸多思想学说和理论流派。其中,以叔本华(A.Schopenhauer)、尼采(F.W.Nietzsche)的唯意志论为前驱的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思潮,集中了克罗齐(B.Croce)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柏格森(H.Bergson)为代表的直觉主义美学、英伽登(R.Ingarden)和杜夫海纳(M.Dufrenne)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M.Heldegger)和萨特(J.P.Sartre)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美学、苏珊·朗格(S.K.Langer)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以及像“移情说”、“心理距离说”和精神(心理)分析学美学等。以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现代科学主义美学,则包括了桑塔亚那(G.Santayana)和托马斯· 门罗(T.Munro)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美学、克莱夫· 贝尔(C.Bell)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杜威(J.Dewey)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瑞恰兹(I.A.Richards)等人为代表的语义学美学、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等人为代表的分析美学、阿恩海姆(R.Arnheim)为代表的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美学和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和罗兰·巴特(L.Barthes)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美学;等等。 第二,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张扬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以非理性因素解释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的本质,追求审美的绝对自由和超越。表现主义、直觉主义都把主体直觉当作美学的中心概念来展开理论阐述;“移情说”、“心理距离说”及各种“审美态度”理论,把主体超功利的审美观照理解为审美活动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存在主义强调对主体想象功能的研究;精神(心理)分析学美学则把人的无意识活动看作艺术创造与审美的源泉。这样,自古希腊而来的西方美学研究重点,便从审美客体转向了审美主体,体现了对“自我”进行更深入的发现、追寻和探索的现代意识。 第三,1876年,德国实验心理美学创始人费希纳(G.T.Fechner)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美学应从感性经验事实出发,走归纳和实验的道路。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正是在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展开了对具体审美经验或艺术事实的经验描述、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例如,语义学美学就主张,有关审美判断问题的讨论,应在科学分析作品语词、句子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而阿恩海姆则运用格式塔原理分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揭示了客观事物与主体心理结构形式之间的相同或相似性,即“异质同构”规律。 第四,现代西方美学基本背离了传统思辨形式,悬搁了美的本质一类思辨性问题,转向经验性的艺术哲学、特别是审美心理学方向,寻求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经验性问题。这一点,在科学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主义、实用主义、语义学、分析哲学、符号学等美学流派,都角度不同地在经验描述基础上建立起审美心理学、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或一般艺术科学。 第五,现代西方美学以审美——艺术为中心,重视研究艺术本质、特征、规律、构成等问题。除了分析美学对艺术本体问题尚持怀疑态度外,大多数美学流派都力图按自己的立场来解释艺术本体问题。诸如艺术本体与创作主体心理功能及活动的关系、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艺术作品“本文”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元的方法论景观,大大开拓了美学的现代视野。 在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一,大量吸收、借鉴了西方美学成果。王国维在20世纪初率先从日本引入西方的“美学”⑩术语,并用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的理论来阐释中国艺术,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学科。蔡元培在康德、席勒思想影响下,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通过美育在教育中的机构化而扩散了美学的社会影响。二三十年代,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吕澄的《美学概论》等许多美学文献,更是充分利用了当时西方的美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进行了分析。直至20世纪末,中国美学研究仍然持续着这种“拿来主义”的理论进程。正是通过引入和借鉴西方美学,中国美学思想由原来偏于感性经验形态,走向了比较自觉的理论思辨,走向了美学学科的现代建构。其二,通过中西方美学思想的相互参证比较,现代中国美学家为传统美学的现代重建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朱光潜的《诗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钱钟书的《谈艺录》等,在把握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境界、高扬中国美学精神方面,有着重大贡献。其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得到传播和研究。40年代,周扬、蔡仪等人的著述,体现了现代中国学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认识论),建设中国新美学的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更对中国美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美学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自己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支点。这一点,正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化的建构意图。 然而,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维转向了反深度性、反中心性和反体系性。恰如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R.M.Rorty)所揭示的,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本体论)或认知(认识论)问题的仲裁者的哲学,在后现代进程中已经终结,固守人类思想和艺术实践中所谓“第一原理”、“永恒不变的哲学问题”已是荒诞。⑾在美学领域,这种后现代思维逻辑主要就体现在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指导的后分析美学、德里达(J.Derrida)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美学、伽达默尔(H.G.Gadamer)为代表的解释学美学和马尔库塞(H.Marcuse)和阿多诺(T.Adorno)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它们在不同角度地批判现代主义文化的深度模式之际,深刻质疑了现代主义美学从某一个绝对的理论原点去逻辑地建构美学体系的做法及其结果(体系)。 尽管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发展主线仍然延续在后现代美学进程上,但它的内部却发生了剧烈扭变:在人本主义这条线上,从“结构”到“解构”的转向,充分体现了美学的“后现代”特点——结构主义曾强调作品本文背后实际起支配作用的“结构”的存在,解构主义却要取消一切“中心”,消解全部“结构”;结构主义强调作品本文的内部研究,解释学美学、接受理论等却把重点转移到读者和接受过程,强调本文意义的不确定、相对和多义,呈现了“非中心化”的特点。在科学主义这条线上,分析美学曾经由语言分析入手,反对固定的美的本质探讨,走向了美学的取消主义;后分析美学则集中到艺术本体论上,以折衷主义取代取消主义,走向了美学的建设性方向。 此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法兰克福学派高举社会批判旗帜,提出“反艺术”的理论;他们对卢卡契(G.Lukacs)美学“整体性”概念的批判,体现了一种反对将本质和必然作宿命理解的倾向。而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批判地吸收各种理论基础上,同样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后现代”阶段,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思想活力。 后现代文化景观中,美学成了没有美的本质的碎片。这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美学形态的美学(反美学),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它在克服美学的贵族态度和被动性之际,有助于美学在更为开放的文化空间里,把审美问题与人对合理生活的追求进一步结合起来。 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第一,在研究方法、研究主旨上,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凭借科学理性来发掘客观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以便为人类获得更大的生活幸福提供充分的物质性条件。美学则以研究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为核心。而人的精神活动尤其是心灵的内省体验,有着非理性、非逻辑、非确定的一面,是科学理性所无法准确达到的,因而,美学研究不仅始终不能脱离感性形态,而且还总是保留着某种阐释上的模糊性、体验性和多义性。 社会科学通过对社会秩序、经济规律、法律典章、政治体制等的研究,关注人类行为价值的分析、预见和控制,探讨文明对人类限制的一面。美学则研究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和审美活动,以及在人际间起沟通交际作用的各种情感符号等,所探讨的是文明与人的精神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在精神上寻求自由的可能性。比如,在中国古代,儿媳被婆母休弃之所以不为社会舆论反对,是因为它符合所谓“七出”条律,探讨这种宗法制度的产生根源、内容和形式,便是社会科学的任务。而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的赞颂,以及作品创构的审美境界,其中所张扬的追求自由的特定情感,则是美学所要研究的。 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和研究主旨的特殊性,便决定了美学归属于人文领域的的必然性。 第二,人类审美活动本身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决定了美学的归属。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的形、色、声、味等,以及审美主体对对象形式所反映、象征的生活特征的把握,固然有其自然规律可寻,但这些都只是人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区别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审美活动的关键,在于由人文(社会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传统)因素所造就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在审美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消极地反映客观对象,而是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在体悟对象的过程中重新塑造了对象。比如,一定时期的审美活动现象及其水平,就反映了一定时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一个感怀伤世的人与一个春风得意的人,对天涯沧海的感受会截然不同,对象与“我”在他们各自脑海里所创构的审美意象迥然有别。而日常生活中,用红玫瑰表达爱情的热烈,用白色婚纱表示爱情的纯洁,用钻石象征爱情的永恒,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因素在人的心灵中所起的作用。 就像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得由自然界本身的存在来说明,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切现象得由社会存在来说明,人文领域的一切现象应由人的存在和活动来具体说明。离开人的存在和活动,对“美”的讨论就会得出荒谬结论:或以为“美”先于人类而存在,或是被预先给定——这个给定者就是所谓“理念”、“上帝”、“神”或独立于人和人的活动的“自在的自然界”。而实际上,无论具体的审美对象,还是事物的审美属性或美的本质,既不是某种实体性的东西,也不是在人类活动之外预成的,而是通过活动向人生成的,是人类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一种价值。 因此,把美学定位于人文学科,符合审美活动作为人文现象的本性。 第三,追求与建构人类价值体系,是美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相一致的本性。 人类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旨在超越有限人生,以求获得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出现,不仅超越了有限的经验世界,而且超越了有限人生;审美使片面的、不完整的人成为全面、完整的人。这,恰恰是人文活动的指归。 人文学科关心人类价值体系的建构。而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就是要通过审美这一人文活动的特殊领域,追踪、建构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只是在美学中,这种审美价值既不是对象本身的现实价值,也不取决于对象的自然物质特性,而是在审美主体和对象之间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一方面,审美对象本身具有能够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精神价值,并在其感性形态上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积极的心灵活动能够在对对象精神价值的领悟中得到提升,主体的精神创造能力得以自由发挥,心灵进入自由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审美价值就是经由审美活动而形成的主体与对象的精神联系方式及其成果,不仅包括对象价值,同时体现了主体活动及其相关价值;不仅是对象价值潜能的实现,也是主体心灵能力和愿望的证明。我们比较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和一匹真马的价值,不是要比较它们各自质地的经济价值(物质存在形态),而是要通过艺术家创造的奔马的感性形象及其情感表现力,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创造精神,来确认人自身的情感和生命精神,获得一种感动心灵的审美价值。 既然是价值,就要求有一个衡量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又是什么?中西方都有奉行“人是万物的尺度”、“惟人为万物之灵”的文化传统,而审美的价值尺度,必然在心理和社会历史层面上体现出人的心灵的合目的性要求,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以及人对它们的自觉意识所造就的。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正是于一刹那间自觉运用了审美尺度来衡量对象的审美价值,进而产生某种确定的判断。 对人类价值的深切关注,表明美学有着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的学理本性。 总起来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来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
历史上姓范的名人
请问,姓范的在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 范侯 范武子范会 范文子范燮 范宣子范 范献子范鞅 范昭子范吉射(与中行氏相睦,结为姻亲。晋定公时,帮助中行氏对赵氏发难,结果被智氏等四卿所败,逃往齐国)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 范雎:(公元前?~前255年),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公元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谋略家。是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封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范丹:(公元112~185年),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 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指的就是范丹,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 范滂:(公元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范明友:(生卒年待考),为霍光女婿,初为中郎将,又被封为度辽将军。宣帝继位,封范明友为关内侯。 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 范汪:(生卒年待考),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孙,范稚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人)。著名东晋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 范宁:(公元339-401),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著名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泰:(公元355-428),顺阳山阴(今湖北光化西北)人。南朝宋大臣、学者。初为太学博士,历官谢安及会稽王道子参军,后升中书侍郎,加振武将军,升侍中。入宋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卒谥“宣”。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缜:(公元约450―515),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云:(公元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重臣,政治家、诗人。历任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 范长生:(公元218-318年),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西晋时大成名相。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 范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内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时期重臣、史学家。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 范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唐朝名将。任河东(今山西)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及右金吾卫大将军,随即又拜检校司空,太子太保。元和九年(814年),范希朝去世,朝廷赠太子太师,谥忠武,后又改为宣武。 范延光:(生卒年待考),字子瑰,相州临漳人。后唐同光中拜检校工部尚书。......>> 中国古代有哪些姓范的名人? 咱老范家历史上著名的的人物多着呢`` 不过最出名的不外乎`` 那么几个`` 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奠定春秋最后一霸地位的――范蠡。 狡兔死,走狗烹``` 称霸之后的勾践开始清算身边的贤良,于是```范蠡退隐西湖`` 转战商界,终成一代富豪陶朱公。 听闻他老人家在西湖还和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 西施`` 发生过一段感情! 至于是不是历史绯闻` 就不得而知了! 秦国能够完成一通中国大业的战略制订者――范雎。范雎没有入主秦国之前,强大的秦国像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东打一下西搞一下``` 征战中原多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范雎任相以后,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上,结合秦国所特有的地理形式,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 迷失方向的帝国终于找到了方向,此后秦国的统一之路也在远交近攻的指导下`` 逐步实现! 西楚霸王项羽的亚父――范增。至今我也搞不懂,像范增这样一顶一的谋略高手`` 怎么会出现在项羽的身边。 对他老人家不是很了解`` 就不扯了`` 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文正公可是咱老范家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谓之妇孺皆知并不为过。 文正公一生最牛叉的两件事莫过于著《岳阳楼记》和发动“庆历新政” 咱老范家的骄傲`````` 帮助皇太极完成清朝统一大业的谋略家――范文程。 几百年来,历史对他的评价很不公平。汉奸``` 强烈要求为我老范家的先祖 *** ```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大明王朝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气数已尽。 又何必愚忠于它呢``` 姓范的名人有哪些? 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东 *** ,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长生:(?-318年)西晋(或者东汉末?)时生人。四川(1997年后属重庆)涪陵丹兴人川(蜀)汉初,范长生族迁青城山。史载,范博闻强识,著《道德经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长生,为天师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汉末及晋穆,百三十余岁而终。刘备请其参政,其坚辞,故封其道遥公,为其建长生宫于青城山。晋元康(291―299)年间,巴氏族人李特领流民起。适李流军中饥荒,范资给粮资。李军士气大长,数月后攻占成都。特子雄 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范婉拒,劝雄自立。晋永兴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称成都王。后称帝,国号大成(后改为汉),以范为丞相,加号 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封西山侯。范归返青城,雄于灌县离堆为范建造范贤馆(今伏龙观)。恃范佐,雄行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战区,成国堪成乐土。 范宁:东晋经学家。推崇儒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范宁孙)。曾删取各家《后汉书》制作,著《后汉书》,成纪传80卷。 为范宁孙。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范宽:生卒年不详。名中正,字仲立。北宋杰出画家,与关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2001年后吴县重新并入苏州)人。幼家贫好学,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考取进士。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著。京师流传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盛誉。监泰州西溪镇盐仓时,修堤防海患,堤长数百里,人称「范公堤」。出巡江淮、京东灾区,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宋夏战争期间,出任陕西帅臣,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城筑寨,屯田积谷,巩固了边防。西夏人称其为「胸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罢免参知政事。先后出任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州等地。他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其政绩。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句。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将知处州时,南宋孝宗曾召见论政。乾道六年(1170)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几乎被杀。后出知成都府,入任参政知事。绍熙三年,知太平州,仅逾月即归,退居故乡石湖。有文名,尤工诗,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范钦:(1505-1585年),......>> 有哪些历史人物姓范 范蠡 范增 范进 历史上姓范的名人有哪些 范蠡(前536-前448),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 范雎(前?-前255),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 范增(前277-前204),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政治家、谋略家。是秦朝(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 范丹(112-185),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 范长生(218-318),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西晋时大成名相。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 范宁(339-401),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范汪之子。著名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希朝(生卒年待考),字致君,唐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唐朝名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经考察,范公出生在(河北正定),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范镇(1007-1088),字景仁,四川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以直言敢谏闻名。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 范成大(1126-1193),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大臣,“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初为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辽宁沈阳人。著名清朝开国宰辅、文臣领袖,杰出政治家、谋略家。 请问,姓范的在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 范仲淹 史上姓范的名人有多少? 范 蠡:(生卒年待考),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等入吴称臣。 范 雎:(公元前?~前255年),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范 增:(公元前277~前204年),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 范 丹:(公元112~185年),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 范 滂:(生卒年待考),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范 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著名西晋重臣。 范 广:(生卒年待考),字钟将,西晋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 范 稚:(生卒年待考),西晋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 范 宁:(生卒年待考),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著名东晋经学家。 范 晔:(生卒年待考),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 范 缜:(生卒年待考),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范 云:(公元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诗人 范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内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时期重臣、史学家。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诗人。 范文程:(公元1597~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范仲淹后裔,辽宁沈阳人。著名清初大臣。 范汉杰:(公元1895~1976年),又名范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范 荩:(公元1899~1938年),丰城淘沙后坊村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一九八师副师长,抗日名将。 姓范的有哪些古代名人?求答案。 范蠡:春秋政治家、事家和W家。 范雎:秦h交近攻策略的提倡者 范增:秦朝末期政治家。 范甯:|xW家:范现祖父。 范希耗铣宋政治家。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 范仁: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之次子。 范成大:c钊f里、游、尤褒合Q南宋「中d四大人」。 范o病:事家 范W淹,天主教保定教^主教,中大天主教著名I袖,ゴ蟮难车勒摺 范振h,香港台目主持,歌手。 范暂妫号_趁歌星。 范志毅:中足球T。 范冰冰:中名演T。 范g:香港著名商界人士。 _范椒芬:香港前高官。 范文芳:新加坡名歌手、演T。 范|琪:_趁歌星。 范:台趁演T。 范ィ褐小品演T、影演T。 范植ィ号_V告模特骸 范逸臣:_趁歌星。 范俊I:中香港足球T。 范振:(1927年-2008年11月17日),中河北省s城h人,著名相表演g家,建前相演T一般多家境寒,但范振出身富足,s酷巯嗦,1941年_始登台演出,1950年拜班德F,J屡踹纭 范文同:越南政治家。 找到 求采纳 姓范的名人 答: 范会:春秋时人。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随会;后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赞,“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云。东 *** ,通五经、尤深于《易》和《尚书》。 范长生:(?-318年)西晋(或者东汉末?)时生人。四川(1997年后属重庆)涪陵丹兴人。(蜀)汉初,范长生族迁青城山。史载,范博闻强识,著《道德经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长生,为天师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汉末及晋穆,百三十余岁而终。刘备请其参政,其坚辞,故封其道遥公,为其建长生宫于青城山。晋元康(291―299)年间,巴氏族人李特领流民起。适李流军中饥荒,范资给粮资。李军士气大长,数月后攻占成都。特子雄 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范婉拒,劝雄自立。晋永兴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称成都王。后称帝,国号大成(后改为汉),以范为丞相,加号 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封西山侯。范归返青城,雄于灌县离堆为范建造范贤馆(今伏龙观)。恃范佐,雄行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战区,成国堪成乐土。 范宁:东晋经学家。推崇儒学,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被后人收入流传最广的《十三经注疏》中。 范晔:(398-446年)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范宁孙)。曾删取各家《后汉书》制作,著《后汉书》,成纪传80卷。 为范宁孙。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综合并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范宽:生卒年不详。名中正,字仲立。北宋杰出画家,与关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2001年后吴县重新并入苏州)人。幼家贫好学,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考取进士。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著。京师流传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盛誉。监泰州西溪镇盐仓时,修堤防海患,堤长数百里,人称「范公堤」。出巡江淮、京东灾区,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宋夏战争期间,出任陕西帅臣,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城筑寨,屯田积谷,巩固了边防。西夏人称其为「胸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罢免参知政事。先后出任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州等地。他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其政绩。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世名句。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将知处州时,南宋孝宗曾召见论政。乾道六年(1170)以资政殿大学士使金,几乎被杀。后出知成都府,入任参政知事。绍熙三年,知太平州,仅逾月即归,退居故乡石湖。有文名,尤工诗,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范钦:(1505-1585年),明代藏书家,为宁波天一阁主人,字尧......>> 姓范的名人有那些? 历史名人:范蠡、范仲淹。现代电视名人:范德飙、范伟。
写了点东西,关于历史辩解的,也可以说地方宣传文章,想要投稿,该投到什么地方?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兰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1、《兰克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2、《西方史学通史》第5卷《近代时期》(下)19世纪,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1、《论湖南古代居民的变迁》,《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2、《论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兼论兰克史学的定性问题》,《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S1期。3、《论先秦时期儒、道社会理想异同》,《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4、《荀子的社会理想及其局限性》,《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5、《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6、《人的条件:劳动·制作·行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7、《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学术月刊》2005年第2期。8、《历史叙述的客观与主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9、《纯粹理性的元批判——论哈曼的浪漫主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国内知名的历史刊物
国内的历史学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仙人跳是什么意思仙人跳历史悠久为你科普一下_仙人跳
仙人跳,又叫桃色**或者是美人局。主要是指一种以性关系或者是性暗示、性意味的一种**手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这种手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如果说起源,应该要追溯至宋朝,就算是到了现在也是非常的普遍的。 现在的社会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名、有权、有财等不同类型的人群,因为这类人比较容易下手。如果想要防止被仙人跳,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抗拒一切性诱惑、保持意志坚定。通常来说被设计仙人跳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比较贪色的人,这些个被设计的人一定要自我反省,不管不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忏悔自己过失等,再次遇到仙人跳这样的**仍然会难以跳脱出来。ak娱乐我精选 仙人跳的名称则出现于清朝,据徐珂所作的《清稗类钞》记述,仙人跳大致流行于苏州、上海一带,一般是男女协谋,假装夫妇(亦有真正夫妇),女子以色诱男子入室。 刚刚坐定,同谋的“丈夫”就突然从外而归,见到受害人就假装愤怒,说要拉他见官。上当者大惧,“长跪乞恩,不许,括囊金以献,不足,更迫署债券,订期偿还”。由于此方法诡幻机诈,让受害人被骗后感到莫名其妙,连仙人都难逃被拐的命运,掉到陷阱也跳脱不出来,所以称之为仙人跳。至今台湾仍把这种**手法称为“仙人跳”。 如知名艺人罗志祥曾在电视节目表示,他是发自内心想去交朋友,很痛心却惨遭仙人跳。 宋朝时,这种**手法称为美人局。明朝称为扎火囤,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载:“做自己妻子不著,装成圈套,引诱良家子弟”,一等成就好事,就率领光棍打将进来,“诈他一个小富贵”。此谓之“扎火囤”。 张肯堂的《田世禄》亦有类似描述,故事载内黄有一个叫田世禄的流氓,专门“以妻妾招摇者也”,专门从事“扎火囤”的**行为。 当地恶少李九德见垂涎田世禄妻葛氏美色,“与之昵处有日”。田世禄“沾沾以为此少年乃入吾彀中者也”。李九德虽奸,但仍难以“脱出平康之井”,最后也“倾囊而掷,吮髓过于箧矣”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公司历史沿革
★ 1993年7月28日,经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批准(国经贸企[1993]183号文),中能电力科技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王建忠,注册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一号院滨河大厦附属楼。公司经济性质是国有独资公司,出资人及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公司业务范围:电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生产,国外电力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推广等。公司是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 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从此,公司的出资人及主管部门变为国家电力公司。★ 1999年5月12日,国家电力公司(国电人资[1999]237号文)决定将其三家全资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中能电力科技开发公司、中国福霖风能开发公司合并重组,从此,公司成为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0年11月,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作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95)的法人股东,将中能电力科技开发公司等六家子公司作为配股资产,注入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公司成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2年12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力公司撤销。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龙源电力集团公司行政划拨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成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2003年12月,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定收购协议,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公司80%股权。从此,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龙源电力集团公司(80%),参股股东为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968.68万元。2004年3月12日完成工商变更,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谢长军。★ 2005年4月18日,公司股东会做出决议,批准公司吸收合并其控股子公司—北京中能瑞斯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3-5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005年10月26日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2018.68万元。★ 2006年3月13日,公司股东会做出决议,两股东按原出资比例出资,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3018.68万元。2006年4月13日完成工商变更。★ 2007年3月1日,公司股东会做出决议,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5000万元。 ★ 2008年5月4日,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黄群,注册资本金变更为6000万元。★ 2009年9月2日,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金变更为7000万元。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历史沿革
2001年3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开始筹办。 2001年6月,按照办学要求,太原理工大学与合作方中国煤炭博物馆成立了学院董事会和学院组织机构,确定了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 同时,按照办学要求,中国煤炭博物馆完成了对独立校园——煤博西院的基础设施改造。 2001年8月,学校首届招生140人,开设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共四个本科专业, 并于2001年9月10日开学。 2002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组织评估后,正式批准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成立,以千峰校区为主校区。 2002年8月,将学院独立运行模式改为校区管理模式,2001级、2002级学生与太原理工大学学生混编管理,后以太原理工大学身份毕业。 2003年8月,根据教育部8号文件精神,现代科技学院学生单独编班,学生管理沿用校区管理模式,教学运行由太原理工大学教务处统一管理,明确颁发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证和太原理工大学学位证。 2003年9月3日,中国煤炭博物馆与太原理工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并成立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董事会。 2006年8月,将校区管理模式重新改为学院独立管理、独立运行模式,明确2008级新生开始颁发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学位证。同时,启用长风校区为新的主校区,并真正实现了学院独立运行管理体制。 2009年7月,学院团委成为团中央学校部直接联系点。 2010年7月,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2011年3月,学院新增了应用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七个专业 ,学院专业增至56个专业及方向。 2012年3月,学院新增摄影、动画专业。 2012年,学院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并首次作为学位授予单位为学院2012届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 。 2013年,因合作方中国煤炭博物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协议已到期,且其不具备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所要求的办学条件,双方已终止合作协议。 2013年9月,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办公会议通过与孝义市合作举办共同建设独立学院的意向。 2014年1月,太原理工大学与孝义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现代科技学院协议。 2014年3月,学院新增采矿工程专业 ,至此学院一共有6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2014年4月,学院新增专升本招生类别,同年8月首招40名专升本新生,并于9月15日开学。 2014年9月17日,学院孝义校区举行启用仪式,宣布正式启用,并作为新的主校区。 2014年9月18日,学院孝义校区迎来首批新生 ,并于20日举办新生开学典礼 。 2015年6月,学院重新启动艺术生招生,招收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服装与服饰设计共五个艺术类本科专业。
鲁迅故居是历史文物古迹吗
鲁迅故居是名人故居,是文物保护单位,但不是古迹。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地址: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交通指南:旅游10号线、轨道交通三号线(明珠线)--虹口足球场站下、机场四线鲁迅公园终点站,公交18、21、70、51、52、97、139等。鲁迅先生的墓在附近的四川北路2288号的鲁迅公园内。鲁迅故居边上的6号住宅即是茅盾寓所。附近还有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虹口体育场、内山完造寓所、瞿秋白故居。门票价格:8元古迹 ,指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名胜古迹。是指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防御、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历史等纪录之不足。
鲁迅故居是历史文物古迹吗
鲁迅故居是名人故居,是文物保护单位,但不是古迹。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地址: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交通指南:旅游10号线、轨道交通三号线(明珠线)--虹口足球场站下、机场四线鲁迅公园终点站,公交18、21、70、51、52、97、139等。鲁迅先生的墓在附近的四川北路2288号的鲁迅公园内。鲁迅故居边上的6号住宅即是茅盾寓所。附近还有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虹口体育场、内山完造寓所、瞿秋白故居。门票价格:8元古迹 ,指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名胜古迹。是指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防御、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历史等纪录之不足。
关于罗马、迦太基、埃及、希腊、波斯这些历史的电影有哪些?
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多,这里只简单举几个十分经典的电影。《宾虚》,1959年上映,由威廉·惠勒执导,通过一个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犹太贵族宾虚的日常反映帝国强盛时期的面貌,《宾虚》也是一部史诗级的大片,曾经影响过很多历史类大片日后的铺陈和拍摄方式。《战略之父汉尼拔》,是2006年BBC制作的一部戏剧记录片,讲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和罗马在意大利的战争,相对来讲,里面的史实比较可信。《斯巴达克斯》,1960年上映,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讲述了罗马帝国奴隶在斯巴达克斯带领下反抗奴隶主的故事。无论是情节还是场面都十分值得回味,并且斯巴达克斯也是罗马历史上比较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故事。《特洛伊》,2004年上映,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根据古希腊神话改编,讲述特洛伊王子和斯巴达国王为争夺美女海伦,而发生的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和施“木马计”的故事。特洛伊之所以有参考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其画面,一方面也是因为特洛伊很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埃及艳后》,1963年上映,由约瑟夫·L·曼凯维奇执导,讲述的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克娄奥帕特拉女王为其政治野心与罗马统治者凯撒、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发生的故事。《斯巴达300勇士》,2007年上映,由扎克·施耐德执导,讲述历史上古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发生的温泉关战役。《角斗士》,2000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一部史诗电影,讲述罗马帝国时期君主奥里勒斯之子康茂德夺位并陷害将军麦希莫斯,使其沦为角斗士,麦希莫斯展开复仇,最终两者在角斗场展开生死决斗的故事。
历史上哪部电影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项?
泰坦尼克号》在第71届奥斯卡上共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辑奖、最佳插曲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音响奖、最佳音响编辑奖和最佳服装奖。 《宾虚》在32届: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彩色)、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特效 、最佳原著音乐共11项 《指环王3》在76届: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化妆奖、最佳视觉特效、最佳音效奖、最佳配乐奖、最佳剪辑、最佳歌曲、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共11项 这三部电影是迄今为止在奥斯卡获奖最多的电影 但是如果以一部系列的电影来说,《指环王》系列共获17项奥斯卡奖(4座金人和《双塔奇谋》2座金人)就是最多的
美片《宾虚》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侵古以色列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梅瑟拉凯旋回到故乡,得意非凡。他遇见旧友——当地豪族之子宾虚,但对后者十分傲慢,两人成了冤家。宾虚偷偷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总督的头上,于是一家人被当作谋反者统统被抓。后来,身强力壮的宾虚被卖作奴隶,在兵舰上当水手,一次,兵舰遭海盗船的袭击,宾虚救了舰队司令官的性命,获得了自由,司令官将他带到罗马,收为养子。宾虚在罗马的竞技场上英勇无比,成为一名著名的角斗士,后来重返耶路撒冷,梅瑟拉十分妒忌,提出同他来个战车竞赛。在竞赛内那一天。两人加鞭催马,互相追赶……梅瑟拉不时地暗害宾虚,结果自己的战车却翻倒在地。多年以后,宾虚的母亲与妹妹不幸患上麻风病,这时耶稣降临,宾虚母亲与妹妹的病被治好了,终于得以相聚。
历史上奥斯卡获奖最多的一部电影
获奖最多的有三部影片,它们都获得了十一项奖,分别是:《宾虚》,《泰坦尼克号》,《魔戒3:王者无敌》第三十二届(1959)最佳影片:《宾虚》最佳男主角:查尔顿.赫斯登《宾虚》最佳男配角:休.格里菲斯《宾虚》最佳导演:威廉.惠勒《宾虚》最佳摄影,彩色片:罗伯特.瑟蒂斯《宾虚》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威廉.霍宁,爱德华.卡法诺,休.亨特《宾虚》最佳音响:弗朗克林.米尔顿《宾虚》最佳剪接:拉尔夫.温特斯,约翰.邓宁《宾虚》最佳音乐,剧情片与喜剧片配乐:米克洛斯.罗沙《宾虚》特技效果:阿诺德.吉莱斯皮,罗伯特.麦克唐纳德,米洛.洛里《宾虚》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伊丽莎白.哈芬登《宾虚》第七十届(1997-1998)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最佳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最佳摄影:《泰坦尼克号》最佳艺术指导:彼德-拉蒙特等(《泰坦尼克号》)最佳音响:汤姆-约翰逊等(《泰坦尼克号》)最佳剪辑:哈里斯等(《泰坦尼克号》) 詹姆斯-霍钠:(《泰坦尼克号》)最佳原创歌曲:《我心依旧》(《泰坦尼克号》)最佳视觉效果:罗布特-拉各托(《泰坦尼克号》)最佳服装:戴拨拉(《泰坦尼克号》)最佳音效剪辑汤姆-贝尔福特(《泰坦尼克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最佳影片:《魔戒3:王者无敌》最佳导演:彼得·杰克逊,《魔戒3》最佳改编剧本:《魔戒3》最佳电影歌曲:《魔戒3》最佳剪辑:《魔戒3》最佳电影配乐:《魔戒3:王者无敌》最佳音效混合:《魔戒3:王者无敌》最佳化妆:《魔戒3:王者无敌》最佳视觉效果:《魔戒3:王者无敌》最佳服装设计奖:《魔戒3:王者无敌》最佳美工:《魔戒3:王者无敌》
奥斯卡历史上获得最佳影片等5个重要奖项的电影有哪几部
1、《宾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混音、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配乐。2、《泰坦尼克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妆。3、《指环王:国王归来》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混音、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配乐。扩展资料1、《宾虚》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护民官米撒拉回到了故乡,重遇了儿时的好友宾虚。宾虚家是犹太人的豪门,在犹太人中享有相当高的待遇,为了控制犹太人,使他们安份的臣服于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米撒拉希望宾虚帮忙。2、《泰坦尼克号》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3、《指环王:国王归来》讲述了为了完成摧毁魔戒的使命,佛罗多与山姆、咕噜继续前往末日火山,他将考验自己的忠诚及人性中所有的坚强与软弱。同时,甘道夫、亚拉冈、莱格拉斯、金雳也正积极对抗索伦的攻击,合力捍卫中土世界;刚铎首都米那斯提力斯危在旦夕,亚拉冈拾起王者之剑,并在帕兰诺平原展开一场浴血战役。
揭秘:中原突围被严重歪曲的历史真相
其实,包括华中在内的各解放区都明白,国军围攻中原解放区的枪声就是全面内战的序幕。所有的 *** 人和解放区军民都作好了应对准备。 *** 也及时地下发了蕴含他多年战略经验的指示。 粟裕紧急召开中高层军事干部会。告诫大家,中原枪声一响,华中解放区就处在与 *** 军对峙的前哨位置了。苏中、苏北解放区与南京只一江之隔。除了南通、江都、扬州等少数城市,苏中、苏北、淮北、淮南,近十一万平方公里土地、两千多万人口,都属于华中解放区。粟裕认为,要保卫这片土地,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更要认真贯彻 *** 军事思想。他向大家详细解读了他所强调的“ *** 军事思想”: 毛主席最近指出,要粉碎数量绝对超过我军又兼有美械装备的 *** 军,必须把握两个要点。其一是运动战。要打好运动战,“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其二是变绝对劣势为相对优势(或叫局部优势),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推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人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灭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毛主席指出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在蒋军武器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这是我军必须特别重视的。(页末注:以上自然段引号内为 *** 语。) 粟裕向部队进行动员的时候,他的第一个重要对手李默庵走马上任了。 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生,陈诚系统的人。陈诚出任参谋总长后,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很难与陈诚配合,递交了辞呈。陈诚痛快地接受了辞呈,改任汤恩伯为南京卫戍总司令。陈诚马上委李默庵接任第三方面军总司令职。没几天,方面军的称谓撤销,改称绥靖区。第三方面军改为第一绥靖区。李默庵的职务也随之改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 6月26日,李默庵率高参罗觉元、副官、译电员等,从徐州乘火车到无锡,接任汤恩伯职。 国防部下达给他的任务是攻占苏中、苏北共区。长江以北地区,国军已占有的地区是南通、扬州等地;其他地区都是共区。陈诚教他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攻占东台、兴化、高邮以南地区; 第二阶段攻占盐城、阜平、淮阴地区。 华 *** 区粟裕部有第一师、第六师、第七纵队、第十纵队,总共十九个团,约三万人。后来又补入第五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总兵力也不到四万人。 李默庵的部队为整编第八十三师(页末注:整编师的前身均为军的编制,故整编师的兵员配额多为三万余人。)、整编第四十九师、整编第二十五师、整编第二十一师、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六十九师之九十九旅、新编第七旅,还有第七、第十一两个交警总队,总兵力超过十二万人,是粟裕兵力的四倍。 李默庵颇有信心,在无锡他的司令部召开作战会议。 他决定先集中兵力,攻占黄桥、如皋、海安、李堡等城镇,与国军此前占领的扬州、泰县连成一片。随即整治好这一带交通、有线通讯、补给网,然后再向北行动。 在座的师、旅长们大部分没与共军较量过,无不以部队人数、装备看问题,都不把粟裕的三万多人瞧在眼里。第八十三师原系王耀武的基本部队,美械装备,机械化程度高,官兵十分骄狂。现任师长李天霞信心百倍地宣称他的部队天下无敌,一个团就可以打垮粟裕的三万人马。 李默庵皱起了眉头,颇有点担心地瞥了李天霞一眼,告诫道:我当年追随辞公(陈诚)在江西与共军(红军时期)交手很多,深知他们作战灵活,不讲究程序。粟裕部长期盘踞苏中,熟悉地形,对老百姓洗脑也很彻底,我们切切不可轻敌,须稳扎稳打;各部之间必须密切配合,呼应默契,无令不可浪战。 会后将司令部前移,设在常州。 经过周密的准备,李默庵再次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进军计划。事后把攻击时间定在7月13日。 不料突发泄密现象,蒋介石亲自打电话通知他们暂停进攻;紧急改变兵力配备,另择行动时间。 6月25日夜晚,中原军区文工团演出京剧《打渔杀家》,招待驻宣化店的军调执行小组成员,陪客是秘密进入宣化店接访的鄂东独立旅部分官兵和当地老百姓。 演出进行到中途时, *** 报务员送进场一份电报。 *** 代表卢济时看罢电报,大惊失色,立刻请美方代表李敦白、共方代表薛子正离场。然后将电报交给李敦白。 李敦白看后,也大为恼怒。将电报交给薛子正,同时质问道: “薛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薛子正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却佯作懵懂,细读电报。然后说: “两位稍安勿躁,我马上去查问怎么回事!” 他去把鄂东独立旅政委张体学找来,让他以宣化店警备副司令名义向美方和 *** 方的代表解释。 张体学当着美方和 *** 方代表的面,表情郑重,断然否认有大部队转移的情况。 美方代表李敦白冷笑道:“你们 *** 将军在什么地方?我和他是朋友,今晚希望找他聊聊!” 张体学说:“李司令员偶感风寒,服了药,刚睡下不久。” 李敦白说:“啊,病了!那我更应该去看看他了!” 此刻 *** 已离开宣化店十五公里了。 怎么办?薛子正心里紧张异常,表面上却要装成个没事人一样。他也不能插嘴解释什么,一切只能靠张体学那张嘴了。 张体学装得平淡如常,说:“李敦白先生要见李司令员,可以在剧场里稍候,先继续看戏,我去把李司令员请来就行了!” 他们在这里交谈时,一旁的鄂东独立旅参谋长早已借故离开。他是去叫报务员立刻给 *** 发一份急电,请示办法。 *** 接到电报,二话不说,率警卫排策马赶回宣化店。 张体学回到剧场,请李敦白和卢济时去中原军区办公处,说李司令员请他们二位吃宵夜。 *** 满面病容,不断打喷嚏;吃宵夜时也是浅尝辄止,一副没胃口的样子。 李敦白相信了半个多小时前 *** 确因身体不适在休息;卢济时狡诈一些,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没断狐疑。 两位客人终于辞别回去休息。 *** 这才又出门飞身上马,在警卫排护卫下追赶部队去了。 次日一早,李敦白、卢济时看见中原军区司令部里一切如常;操场上也有士兵在操练。这才相信“无他”,放心地干自己的事去了。 这天下午,张体学邀军调小组打麻将,旋又上山打猎;刻意营构了一派祥和气氛。 当天夜晚9时许,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到达平汉路附近。 张体学接到电报,设宴招待军调小组。 卢济时在举杯之际,疑惑地笑问张体学此宴系何名义? 张体学称,代表 *** 司令员款待各位。 卢济时笑嘻嘻问道,李司令员何以不出席? 张体学笑而不答。举杯邀大家先满饮此杯,一会儿有要事奉告。 卢济时心里一惊,脸色霎时变了。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宴会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张体学站了起来。他满脸严肃,郑重宣告:鉴于国军屡屡践踏停战协议,现又秘密推进二十几万大军,疾速缩小了包围圈,战火点燃只在唾嗟之间。不得已,为求生存,我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经让出了这块是非之地了。 宴会当然进行不下去了。美方、 *** 方的代表吵嚷、咆哮,指责 *** 不讲信用,中原军区部队擅自行动。 张体学安排军调小组乘上汽车驶往武汉;然后率鄂东独立旅迅速离开宣化店,消失在大山深处。 陈诚获得情报比刘峙早。 他气得在办公室里大骂刘峙是一头猪。他早就多次电催刘峙不必秘密推进,那样速度太慢;要大张挞伐,快捷进攻,抓住战机,一鼓荡平。现在让大批匪军潜出渔网,平添了许多麻烦。 刘峙风闻陈诚的指责,恼羞成怒,隔着几百公里、反唇相讥:你陈辞修叫我们把防堵重点摆放在东面,现在有确切情报称匪军已逸往西北方。这个责任又在谁? 互相责难之后,还是得重新调整兵力。刘峙慌忙率必要人员赶赴驻马店设置前进指挥部,重新部署,催令各路大军改秘密为公开,改变方向,飞速向西推进,大举进攻。 *** 部在信阳车站附近突破了 *** 军封锁线,经桐柏、枣阳、襄阳、樊城、新野、邓县及豫陕鄂边境向西转移。 刘峙惊惶失措,严令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孙震转饬十五军军长武庭麟尽力堵击与追阻;同时又令孙震亲率四十一、四十七两军进行战略变更,作超越追击。 武汉行辕也令第六绥靖区司令官周碞亲率所属各军疾追。 马歇尔在南京召集白崇禧、陈诚、张治中、邵力子、俞大维等军政要员商讨对策。 马歇尔笑嘻嘻转达了周恩来的要求:放一条路让 *** 部去延安;理由是让出了鄂、豫、皖根据地,以地盘换生路。 马歇尔环顾衮衮诸公,问道:“先生们,你们觉得可以考虑这个要求吗?” 张治中面无表情,眼镜片闪了一下光,瞅着马歇尔说:“几个月来 *** 在这一带耗费钱粮无数,所为何来?” 翻译官低声讲了半天,也没向马歇尔解释清楚这句略含机锋的话。马歇尔一头雾水地盯着张治中。 好在白崇禧的话来得直白,把什么都讲清楚了。 白崇禧冷笑道:“让他们消消停停回到老巢,舒舒服服养好伤,然后卷土重来吗?” 陈诚颇表赞同地目视白崇禧,又把视线移向大家,最后停在马歇尔脸上。说: “白部长说得对极了!决不能放他们一条生路! *** 能把部队带出包围圈,算他有本事。嘿嘿,他也可借以一洗常败将军名声;国军剿灭不了他们,算国军无能,我们自认倒霉!哼,放开一条路,绝对不行!” 马歇尔机智地一笑,不再说什么。 *** 驻宁代表团几次求见蒋介石遭拒。 周恩来亲自登门,坐等了五个小时。 蒋介石不得已,只好吩咐接见。 听了周恩来的指控,蒋介石不作任何解释,只笑嘻嘻说: “恩来不用着急。这个事,你去找陈诚、邵力子商量吧,他们在负责这方面工作。不要紧,总会找到一条解决办法的。” 于是国共双方的代表再次坐到一起继续协商。 *** 方面指出,战斗发生是缘于国军的进攻。 邵力子说, *** 无端引兵西移,制造误会,这才引起了战火。 *** 方面说,若非遭遇围困,我中原军队何必退出根据地?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马歇尔7月9日派专机去信阳,把美、 *** 、 *** 三方调处执行小组人员接到南京述职,口称“进一步了解情况”。 执行小组回到南京, *** 代表卢济时先去向陈诚汇报,称 *** 部是分三路突围的。一路向麻城、罗田一带,一路向宣城方向,一路向东北方向。主力部队似已抵达南阳附近。 陈诚吩咐国防部第五厅厅长郭汝瑰写个备忘录送交马歇尔。将理由凑足,明确拒绝让 *** 部北移。 后来俞济时告诉郭汝瑰,总裁(页末注:此时军委会撤销,故改称蒋介石在 *** 的职务。)不同意将 *** 部放在调处范畴;马歇尔则认为该做的文章还是要做的,你国军要干什么照旧干就是了。马歇尔又说,程潜来电说调处执行小组去老河口追上了 *** ,劝 *** 不要再跑了,赶快派代表去谈判。 *** 不予理会。所以责任应该由 *** 来负。马歇尔此话的意思是,责任既已明确,国军放手打就是了。 郭汝瑰私下对朋友叹道,两党商谈既无诚意,调处也不过徒具形式。各执行小组混搞一阵,反倒把双方搞得更加互不信任,感情越搞越恶化,不只有碍团结,还虚耗国家钱粮。对 *** 部调处不调处都没什么意义,李部要逃出重围,国军要消灭他们,最后都是打仗。 向东突围的皮定均旅由于是冒充主力,以掩护真正的主力向西顺利越过平汉路,所以全体官兵都抱定了赴死的决心。为了吸引敌人,他们有意选择 *** 部重兵防守的区域攻打,而且扬起了几面绣有中原军区司令部字样的红旗。 王树声交代给他们的三天掩护任务过去了, *** 部也越过了平汉路。皮旅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而自己却陷入了重重包围。皮定均毫不慌乱,指挥若定,没有像西进主力那样缺乏技巧而瞎闯误撞。他首先派出多路侦查小组去探明敌军虚实,然后把部队分成五路,全线猛烈冲击。打乱了敌人神经之后,突然收缩聚合成一路,掩旗束甲,躲藏起来。待敌人追击而过,便不声不响穿插过去。就这样忽而躲起来,忽而现身,左冲右突,冲过 *** 部队一道又一道封锁线。辗转到达一个名叫金寨的地方,终于脱离敌军约莫五十公里。但尚未彻底摆脱敌军纠缠,四面八方的敌军仍在向他们逼近。 *** 军利用停战令围困中原,中原军区军民为顾全停战大局,千方百计克服严重困难。图为中原军区部队以野菜充饥。 沿途他们都在向中原军区、中原局的电台呼叫,欲请示下一步行止。始终得不到回应。金寨已是鄂豫皖交界处了,必须与上级取得联系,不然本旅如果冲出战场难免有擅自行动甚至逃跑之嫌;若再恋战,又不知有无战略意义,而且随时有拼光老本的危险。皮定均和徐子荣商量了一下,决定直接向延安呼叫联系,说明本旅当前处境,请示下一步行动。 天无绝人之路,居然联系上了。 中央的回电只有一行字:“扔掉所有包袱,火速突围,向华中靠拢!” 皮旅官兵得到了尚方宝剑,扔掉全部背包,一边与围上来的敌军作殊死战斗,一边向华中解放区日夜兼程强行军。五天五夜马不停蹄,终于冲到华中解放区边沿。 饶漱石专程从山东临沂赶来,(页末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迁往山东,华中局改成华东局,饶漱石任书记、新四军政委、山东军区政委。)率华中分局领导同志邓子恢、张鼎丞、粟裕、曾山等人以及接应部队出境五十公里欢迎他们。见这支英雄的部队一个个血染征袍,蓬头垢面,大家不禁留下了眼泪。 饶漱石问大家有什么要求,到家了,尽管提。 皮旅官兵都说,吃一顿猪肉,睡一个整觉。 吃了猪肉下米饭、睡好觉之后,粟裕检点人数,竟有五千三百六十一人,总共损失七十五个人。他拍着皮定均、徐子荣肩膀惊叹道:奇迹,奇迹呀! 向南面突围的王树声部绕错了路,追击他们的 *** 两个军竟越过了他们,在前面构筑阵地以逸待劳,阻击他们。他们毫不畏缩,上万人的部队拧成一股绳,向前猛冲,连续踏平敌人几道封锁线。 铁甲列车源源不断运送 *** 增援部队,在铁路两侧构成了多层封锁线。王树声命令必须冲过去。由于敌军越来越多,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王树声率部转进到襄河。在这里抓到一个 *** 整编六十六师四十六团的参谋长,获悉整编六十六师距此只有三公里了。国军的整编师是原先军的级别,所以仍保有原来的官兵足数,也就是说三万多人;而且是美械装备。王树声经过几场恶战,损失过半,不足五千人了。面对如此险境,王树声下令火速渡河。 不料渡河刚刚开始,国军已经追到。 整整一天的血战,王树声的部队死伤无数,而且被分隔在襄河两岸。没有过河的部队由三旅旅长闵学胜率领向北突围,进入伏牛山区;已过河的部队由王树声带领,边打边转进,隐入武当山密林中。 *** 、王震率领的部队是三路突围人马最大的一支,共四万八千人。 *** 他们向西行动之初,因为有皮旅在东面虚张声势,吸引了近十几万敌军向东涌;加上西面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那是刘峙认为最不可能突围的方向,所以敌军很少。他们比较顺利地越过了平汉路,抵达丹江岸边。国军飞机虽然追上来轰炸扫射,地面上追兵却不多,他们得以从容渡河。但是由于没有船,只能泅渡,不少官兵葬身鱼腹。 后来,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 *** 、王震不得不分兵突围,希望借以分敌之势。 不料,由于敌情不明就贸然行动,王震部强渡丹江,立刻钻进了敌人预设的圈套,在一个叫鲍峪岭的隘口被截成了两端。官兵拼死奋战,冲出去一部分,最后检点人马,这一仗又损失过半。 与此同时, *** 遭到了胡宗南部的阻击。 获悉 *** 突围的路径后,蒋介石迭电胡宗南,令他“务于紫荆关以南将 *** 部包围歼灭,不使其一兵一卒逃脱”。 胡宗南派整编第一师之第一旅一万多人马(页末注:整编师所属旅相当于普通师。)正面阻击 *** ;命令一左一右追在 *** 身后的整编第三师、整编第十五师共约七万多人马加速逼近,与整一师之第一旅构成包围圈。 *** 明白,若不抓紧时间冲破横在前面的整一师第一旅的阻击线,全军很快就会遭到包围。命令将部队分成几个梯队,轮番发起冲击。 中原军区数万之众从宣化店一路突破重重包围,死伤无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此刻知道只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回延安了,无不含着眼泪,争先恐后向敌阵冲击。无数官兵在敌人密集的弹雨中倒下。这个让中原军区官兵血流成河的地方位于陕鄂交界处,名叫南化塘。 冲过南化塘, *** 身边只一千多人马了。 8月初,仍在突围路上误打瞎撞的 *** 竟派出一个谈判小组到西安找胡宗南。这个时候还对蒋介石集团抱有一线希望是最让人无法理解的。这个谈判小组的成员有中原军区干部旅旅长张文津、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和 *** 十九岁的侄儿毛楚雄。 毛楚雄等三人离开部队,在去西安的途中,在宁陕县东江口镇被胡宗南部扣留。扣留他们的是六十一师一百零一团团长韩清雅。 胡宗南得到报告后,立刻下令将毛楚雄等三人活埋。 整个中原战役,我们作为后人,不能过多地去责难前辈。因为每位将领的才具限制了一切,他们自己并不愿意看到那样的后果。可以断定,当时 *** 的心在流血;就像现在读史至此,我们的心也在流血一样。重要的是应该对历史有一种负责的态度,有基本的反省意识,而不应该利用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宽厚,去对本来就是一场严重失误的路线文过饰非,为贤者讳。应该明白,历史真相早晚会得到尊重。 中原军区成功突围的部队不足一万,其中有五千多人是皮定均带到华中解放区去的。皮旅总共伤亡七十五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难怪1955年叙军衔时,叙衔委员会上报时依据军级干部一般叙少将的原则给皮定均少将衔, *** 却批示道:“皮中原突围有功,少晋中”,改为了中将衔。 回到延安后,中原局召开旅以上干部会。 *** 、任弼时代表中央与会。 会上, *** 、任弼时代表中央指出中原局一开始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宾虚讲的是真的历史吗?
是古代就有的英雄故事改编,可以算历史小说式的电影。
破天荒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534 成语 破天荒 注音 ㄆㄛˋ ㄊㄧㄢ ㄏㄨㄤ 汉语拼音 pò tiān huāng 释义 「天荒」,形容偏远尚未开发的状态。 「破天荒」即打破原始未开发的状态。 形容从来没有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语出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 典源 #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1>荆南解比,号「天荒」。 大中四年,刘蜕2>舍人以是府解及第3>。 时崔魏公4>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5>蜕。 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注解〕(1)典故或见于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2)刘蜕:字复愚,唐长沙人,生卒年不详。 宣宗大中四年进士,累迁右拾遗、中书舍人。 (3)及第:旧称科举中式为及第。 (4)崔魏公:崔铉。 字台硕,唐博州博陵人,生卒年不详。 敬宗宝历间进士。 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与李德裕不和,罢为陕虢观察使。 宣宗初封博陵郡公,出为淮南节度使。 懿宗咸通初徙山南东道、荆南二镇,封魏国公。 卒于官。 (5)资:给。 〔参考资料〕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江西自国初以来,士人未有以状元及第者。 绍圣四年,何忠孺昌言始以对策居第一,里人传以为盛事。 故谢民师有诗寄忠孺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盖记时人之语也。 另可参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典故说明 「破天荒」一语本指打破原始未开发的状态。 根据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和《北梦琐言》卷四的记载,唐朝的荆州南部地区每年进京应考的人不少,但却都名落孙山,被当时人称「天荒」。 本指当地仍是没有开发的状态,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有一个叫刘蜕的书生考中进士,这才破了「天荒」。 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送刘蜕「破天荒钱」七十万,刘蜕回信婉谢。 后来「破天荒」被用来形容从来没有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宋初时,江西地方都没有人考中状元,直到宋哲宗圣绍年间,江西何昌言赴京应考,得了第一。 有一个叫作谢民师的人就写了一首诗向他祝贺,其中有两句是:「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书证 01.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二.海述解送》:「荆南解比,号『天荒』。 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 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 」(源)02.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 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03.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 04.宋.苏轼〈赠姜唐佐〉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05.《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忽然听得本科探花点了个旗人,人人惊畏,都说,这实在要算本朝破天荒的第一人了,纷纷纳罕。」 06.《文明小史》第四五回:「中国人在香港充当律师的,要算他是破天荒了。」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 *** 回:「我们局里在前几年,上头委了一个盐运司来做总办;这局子向来的总办,都是道班,这一位是破天荒的。」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从来没有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使用类别】用在「首次出现」的表述上。 【例 句】<01>校长由女性担任,在本校校史上是破天荒的。 <02>我国破天荒地在奥运上夺得金牌,全国上下欣喜不已。 <03>在这条小河里居然破天荒出现一只鳄鱼,引起民众的恐慌。 <04>这两位王不见王的巨星,将在这次晚会上破天荒同台演出。 <05>一向是资优生的小明,这次月考居然不及格,真是破天荒的事。 近义词: 史无前例,开天辟地 反义词: 史不绝书,屡见不鲜 辨识 参考语词
贺子珍,到底是位咋样的人,是神人???历史上关于她的讲解有多少?她是好人么?跪求解。。。。。
贺子珍,毛主席的第二位夫人。井冈山最早农民武装的领导人之一。李敏丽娜的母亲。生性豪爽,有男儿风范,四十年代赴苏联。后来与毛分手。八十年代离世。
宋氏家族的历史简介
关于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这几位中国现代名人的原籍,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文昌县委员会文史组的考证,证实他们本是韩家的子女。现根据该组的考证,把宋氏家族的历史简介如下∶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也称宋嘉树),本名韩教准,少年时过继给姓宋的婶母的弟弟,便改姓为宋。很多中文书刊根据英文著作,把Uncle译为叔叔,于是说宋耀如本姓韩(Han),随叔叔而改姓宋,自己的叔叔怎么会跟自己的父亲不同姓呢?真是越说越糊涂。英文的Uncle,既可当叔叔、伯伯,也可以当舅舅、姑丈、姨丈,洋人对于这种亲属关系是分不清楚的。宋耀如(即韩教准)的父亲韩鸿翼是客家人,远祖则是中原汉人,北宋时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阳。在南宋(公元1126——1279年)时期,由于受蒙古侵入,为避战乱而南迁。族人有一位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任县尉,后又迁粤(广东)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韩显卿的后人渡海来琼(海南岛),定居于锦山,与其他南迁中原汉人一道形成汉族客家民系。
历史上贺子珍为什么去苏联
贺子珍在长征中受过重伤,因为史沫特莱的事情和毛怄气,伤病体弱的她到西安养病,又辗转随共产国际的代表从新疆去了苏联。
宋家三姐妹的历史简介
宋家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宋氏三姐妹19世纪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扩展资料: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是宋耀如的第一个孩子。她5岁进入西式学校,13岁远渡重洋到美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宋霭龄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25岁时与自称是孔子后裔的孔祥熙结婚。两人结婚后,积聚了大量财富,因此民间一直评价其“爱钱”。《纽约时报》在宋霭龄去世时曾撰文称:“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妇女,她也许是世界上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她在民国政权的地位,并不比宋美龄低,因此也有学者称“红楼王熙凤,民国宋霭龄”。1927年3月,蒋介石疯狂追求宋美龄。宋家人都不赞成这门亲事。不过宋霭龄却力挺蒋介石,最终促成蒋宋联姻。资料显示,她还救过蒋介石。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因南京机场跑道照明设施被炸,蒋介石和宋美龄乘坐的飞机一直无法降落。就在汽油所剩无几时,宋霭龄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很多汽车前来照明,飞机才安全降落。因此,蒋介石一直对宋霭龄尊崇有加。有研究者曾说:“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宋霭龄可以出面仲裁解决。她的势力,可以直接影响国家大事,连蒋介石也让她三分。”宋氏三姐妹中的二姐是孙中山的夫人,1913年8月30日,宋庆龄第二次见到孙中山。第一次见面时,宋庆龄还在襁褓中。宋庆龄早就对孙中山心怀仰慕。后来,她接替姐姐宋霭龄做了孙中山的秘书。两年后,二人在一片反对声中结婚。孙中山送了一把毛瑟手枪做结婚礼物,里面有20发子弹,孙中山说:“19发留给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多年以后,宋庆龄向《西行漫记》作者斯诺谈到她与孙中山的婚姻时说:“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在革命道路上,宋庆龄一路追随守护着孙中山,还为此流产再也不能怀孕。据《广州日报》报道,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宋庆龄为了不拖累孙中山,让其先走,自己留下。孙中山安全离开,可等到宋庆龄撤退时,炮火已经非常激烈。“正是那次惊险突围,导致宋庆龄不慎小产,终生未能添一儿半女。”孙中山纪念馆馆长李穗梅说。不过,宋庆龄对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了,在促进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等活动中,她的作用无人可替代。宋氏三姐妹中的幼妹是蒋介石的夫人,中国民国的第一夫人。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由于蒋介石不懂英语,全部是其夫人宋美龄从中间协调翻译。事后,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这仅仅是宋美龄表现外交才能的一个小片段。后来,她多次前往美国争取援助,被美国称为最有魅力的十大女性之一。外界都说,宋美龄对权力情有独钟。从留下的资料与传说来看,她确实享受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后,蒋介石授权其掌握空军。她邀请美国陈纳德到中国当空军顾问组建“飞虎队”。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成为名义上的中国空军总司令,也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另外,她和张学良之间的友谊也被传为佳话。张学良曾说,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2003年10月23日晚上11点,这个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小,一生在名利、权财与魅力交织中的宋美龄,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享年106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宋氏三姐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氏三姐妹
_山节考是真的历史吗
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日本_山节考,意指村里的约定习俗,为了节约本就不多的口粮,每个7岁的老人都必须由自己的长子背上山自生自灭,永不下山,美其名曰上_山接受_山神的洗礼和审判。这习俗看似是村民信仰之往,实则却是丛林法则下的毫无人性的生存之道。
宋氏家族的历史简介
关于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这几位中国现代名人的原籍,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文昌县委员会文史组的考证,证实他们本是韩家的子女。 现根据该组的考证,把宋氏家族的历史简介如下∶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也称宋嘉树),本名韩教准,少年时过继给姓宋的婶母的弟弟,便改姓为宋。 很多中文书刊根据英文著作,把Uncle译为叔叔,于是说宋耀如本姓韩(Han),随叔叔而改姓宋,自己的叔叔怎么会跟自己的父亲不同姓呢?真是越说越糊涂。 英文的Uncle,既可当叔叔、伯伯,也可以当舅舅、姑丈、姨丈,洋人对于这种亲属关系是分不清楚的。 宋耀如(即韩教准)的父亲韩鸿翼是客家人,远祖则是中原 *** ,北宋时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阳。 在南宋(公元1126——1279年)时期,由于受蒙古侵入,为避战乱而南迁。 族人有一位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任县尉,后又迁粤(广东)任廉州太守。 公元1197年,韩显卿的后人渡海来琼(海南岛),定居于锦山,与其他南迁中原 *** 一道形成汉族客家民系。
宋美龄家族的历史及在那一时对共和国所做的贡献。以及宋氏家族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宋氏家族是指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家族。 父:宋耀如,1863年2月—1918年5月3日,海南文昌人。原名韩教准,字耀如。乳名:阿虎 母:倪桂珍,1869年—1931年7月23日,浙江余姚人,倪蕴山之女。母亲姓徐,是徐光启的后裔。 他们有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宋耀如和倪桂珍现葬于上海市宋园路21号宋庆龄陵园内。 宋霭龄,女,1889年—1973年10月20日,生于上海,去世于美国纽约。丈夫:孔祥熙。 宋庆龄,女,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生于上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现葬于上海市宋庆龄陵园。丈夫:孙中山。 宋子文,男,1894年—1971年4月,生于上海,去世于旧金山。 宋美龄,女,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生于上海,去世于纽约。丈夫:蒋介石。 宋子良,男,1899年—1987年,生于上海。 宋子安,男,1906年—1969年2月25日,生于上海。 宋氏家族历史简介 关于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这几位中国现代名人的原籍,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文昌县委员会文史组的考证,证实他们本是韩家的子女。现根据该组的考证,把宋氏家族的历史简介如下∶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也称宋嘉树),本名韩教准,少年时过继给姓宋的婶母的弟弟,便改姓为宋。 很多中文书刊根据英文著作,把Uncle译为叔叔,于是说宋耀如本姓韩(Han),随叔叔而改姓宋,自己的叔叔怎么会跟自己的父亲不同姓呢?真是越说越糊涂。英文的Uncle,既可当叔叔、伯伯,也可以当舅舅、姑丈、姨丈,洋人对于这种亲属关系是分不清楚的。 宋耀如(即韩教准)的先辈是客家人,北宋时住在河南相州之安阳。在南宋(公元1126——1279年)时期,由于受中亚部族侵入,为避战乱而南迁。族人有一位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任县尉,后又迁粤(广东)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韩显卿的后人渡海来琼(海南岛),定居于锦山,到清代这一系韩氏后裔居住在罗豆市圮乌坡村,后又迁到昌洒区古路园村。宋庆龄远祖的神主牌一直安放在罗豆市圮乌坡村,1950年,回国不久的韩裕丰还到那里去祭扫。这些神主牌在1953年被毁坏了,但宋庆龄近代的祖公牌还放在昌洒祖居内。 宋庆龄“根”在文昌县昌洒区古路园村,祖上姓韩,有些什么根据呢? 一、祖屋∶宋庆龄祖籍房屋有两间,那是文昌县贫苦农民所住的旧式老屋,座西南向东北,有个小庭院及四间横屋。宋庆龄的祖父母韩鸿翼夫妇,就是在这间老屋逝世的。这几间老屋因年久不修而崩坍,仅存一间小房子。1985年文昌县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两间正屋。现在这挂上“宋氏祖居”牌额的屋子,由宋庆龄的堂弟韩裕丰(88岁)看管。 二、祖坟∶在宋氏祖居西北约四百公尺的牛酸树林中,有宋庆龄祖母的坟,墓前有一小块花岗石的墓碑,正中刻“清韩妣王氏之墓”七个大字。左下方刻“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裕丰立”字样。碑上的“教准”,就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宋耀如的父亲韩鸿翼的墓在文昌县宝芳区(在昌洒西南方)大品坡上。墓地还相当完整,墓碑正中刻有“韩考讳鸿翼公之坟”八个大字。左边刻着“住古路园村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德丰裕丰立”字样。 三、本家祖公牌∶此牌现保存在宋氏祖居,祖公牌上的二十世祖韩儒循及二十一世祖韩锦彝是宋庆龄的高祖及曾祖。四、现居住在宋氏祖居的亲属,现年88岁的韩裕丰是宋庆龄同辈的亲属,他称宋庆龄为堂姐,用海南话说,他们是“同公隔父”。 宋氏祖居所在的古路园村是个很小的村落,1917年韩裕丰离乡时,村里只有九户人家,四家姓符,五家姓韩。宋庆龄的父亲曾经在本世纪初回乡探亲。 宋庆龄的父亲本姓韩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宋耀如本人在离开海南家乡六年后,用英文写了几封信,都有提到自己父亲的名字是韩鸿翼(他在信中写自己父亲的名字是Han Huag-i)。美国人斯特林·西格雷夫(Sterling·Seagave)所著《宋家王朝》一书,收录了宋耀如1881年6月25日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写给上海的传教士扬·艾伦(中文名字林乐知)博士的信,宋耀如在信中请求林乐知博士帮助他把一封信转寄给在海南岛家乡的父亲,那封致给父亲的信也是用英文写的。 为什么给自己父亲写家书用英文呢?因为宋耀如童年只读过一点中文书,到美国后专用英文,当时他的中文程度还不足以写信。在这封信中,宋耀如告诉自己的父亲,他已经成为基督教徒,他地址是北卡罗来纳州圣三一学院。信末署的是“你的儿子韩嘉树”,还附上“查理·琼斯·宋”这个教名及随舅父的姓。 如果说洋人写宋氏家族的历史,可能因不了解中国人的习俗而搞错了宋耀如的名字,那么,中国人自己写的书,或翻译洋人的有关著作,这样的失误是应当避免的。但我们查阅了几本书,就发现了不少这方面的失误。 蒋洪斌著的《宋庆龄》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介绍宋庆龄的父亲时,说他本姓韩,生于海南岛文昌县。还说他的祖父是韩锦彝,父亲名叫韩鸿翼,叔父名叫韩鹏翼,这都没有错,但说宋耀如本名韩致准,弟弟叫韩教准,那就把哥哥与弟弟的名字弄颠倒了∶宋耀如本人是韩教准,致准是他的弟弟。 李豫生等人译的《宋氏家族》(美国人埃米莉·哈恩著,中译本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说,宋氏家族祖籍在山西,在宋耀如诞生的前几年,由于内战而逃往海南岛,看来是搞错了。根据宋氏祖居及韩裕丰本人所收存的史料,宋耀如祖籍是河南,而且早在宋耀如的前几代已经定居在海南岛。 该书又说宋耀如随其叔叔被送往本家族在波士顿的远方小店里,还说这位叔叔他母亲家族里的人,这就越说越糊涂了。叔叔是自己父亲的弟弟,怎么会变成“母亲家族里的人”呢?母亲那边的兄弟,是舅舅而不是叔叔。洋人不晓得分别,一律称“安哥”(Uncle),中国人翻译Uncle时,凭常识就可以知道母亲那边的人不会是叔叔,而只可能是舅舅。 实际情况是,宋耀如是成了自己婶母的弟弟的养子。这点,我们前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家族后人 宋氏家族后人人丁不算多,把宋子文3个女儿所生的孩子算在内,也才20多人。 以宋耀如为脉,第二代均已不在人世,宋家6兄妹中,最早辞世的是小弟宋子安;之后,宋子文、宋霭龄相继在美国去世;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逝世;2年后,宋子良在美国辞世;20年后,宋美龄离世。 第三代中,宋子文有3个女儿,都还健在,大女儿住纽约,一个女儿住香港,一个女儿住菲律宾。宋子安有2个儿子,其中宋仲虎和曹琍璇生有1男4女共5个孩子,儿子叫宋元孝,算是单传接代,今年20岁,在加州戴维斯大学读书,最小的女儿在斯坦福大学读书。
纽约扬基棒球队的球队历史
1900年赛季末,联盟主席班·强森(Ban Johnson)决定重组新联盟,称之为“美国联盟”(American League)。美国联盟除了先前小联盟时期(1899前称为西方联盟Western League)的五个城市,另外新增了三个东岸的城市,包括在前一年国家联盟缩编时遭到裁减的马利兰州巴尔的摩(Baltimore,Maryland)。强森想要在纽约(New York City)新增球队,但是遭到国家联盟纽约巨人队(New York Giants)老板运用塔马尼派(Tammany Hall)以政治力运作而未能成功。球队在1901年以巴尔的摩金莺队(Baltimore Orioles)的名义成立,总教练为约翰·马格鲁(John McGraw)。马格鲁因联盟严格地强制执行规则而与主席班·强森产生歧见,于1902年球季中跳槽至国家联盟的纽约巨人队执教。在美国联盟没收金莺队开始管理并企图搬至纽约,纽约巨人队的老板开始产生经营的兴趣,并挖掘球员。1903年一月,美国联盟与国家联盟举行“和平会议”解决球员合约的争执与讨论未来的合作。国家联盟并同意美国联盟可以在纽约设立球队。美国联盟的巴尔的摩经营权转卖至纽约给新老板:法兰克·费瑞尔(Frank Farrell)、威廉·戴佛瑞(William Devery),获准找寻不属于纽约巨人队的新据点盖球场。费瑞尔和戴佛瑞对城市政治和赌博事业的有很深的介入。费瑞尔拥有许多赌场和撞球俱乐部,戴佛瑞之前则是在1902年初因严重贪污被纽约市政府开除的警察署长。 球队一开始坐落在纽约曼哈顿165街与百老汇交界,靠近曼哈顿岛的最高点。故球场称作“山顶球场”(Hilltop Park),而球队则很快被称为“纽约高地人队”(New York Highlanders)。这名字可以引申至著名的英国军团“高登高地人”(The Gordon Highlanders),其名来自在1903至1906年间以军团长身份领导军团的约瑟夫·高登(Joseph Gordon)。今日山顶球场己被哥伦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Columbia-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所取代。在高地人队时期,球队仅在1904及1910年拿到最好的第二名的成绩;相对地,他们在纽约的前十五年大部分是敬陪末座。球队的腐败的高层、及一些有争议行为的球员,如著名的一垒手哈尔·却斯(Hal Chase),则开始被怀疑打假球,但只有一小部分有被证实。球队的最佳时机在1904年球季的最后一天到来。纽约投手却斯伯(Jack Chesbro)在第九局暴投造成波士顿美国人队拿到夺冠的致胜分。这事件产生了几种历史上不同的影响。第一,由于高地人晋级联盟冠军赛,纽约巨人队拒绝与“小联盟球队”打世界大赛,即使是波士顿打进世界大赛。这结果使巨人队老板约翰·布拉许(John T. Brush)被媒体叮得满头胞,而让委员会制定规范世界大赛的规则。1904年是世界大赛无法举行的最后一年,直到1994年的大罢工。在1908年波士顿改名红袜队后,1904年是波士顿最后一次在联盟冠军赛打败纽约扬基,直到百年后的2004年。在1913到1922年间球队短暂地在其国联世仇纽约巨人队的Polo Grounds球场打球。由于在重建1911年大火摧毁的Polo Grounds球场时,巨人队得以租用山顶球场打球,两个球团间的关系开始回温。在1900年代早期,球团开始以“扬基人”为偶尔使用的昵称,“扬基人”为美国人的别称,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6月21日,当道贺堤(Patsy Dougherty)被波士顿交易至纽约,波士顿通讯报(Boston Herald)以“道贺堤成为扬基人(Dougherty as a Yankee)”做为报导标题。以此事实可知这个昵称早已众人皆知了。而在1906年4月15日纽约通讯报(The New York Herald)也以“扬基在开幕赛以2-1打败波士顿(Yankees win opening game from Boston,2-1)”为标题。在球队的前十年这个昵名传播之快。在1913年球队换球场时,“高地人”的名称变得麻烦,球队的名字变成独一无二的“扬基”。在1910年代中期,费瑞尔和戴佛瑞资金短缺并开始疏离。在1915年初,他们把球队卖给陆军上校贾可布·鲁伯特(Jacob Ruppert)及海军上校提林海斯·哈斯顿(Tillinghast L"Hommedieu Huston)。鲁伯特是鲁伯特酒庄的继承人,并曾任八年美国联邦众议员。鲁伯特表示,我们用了450000美元买到一支孤儿球队,它没有自己的球场,没有超强的球员,没有名声,但是有一位口袋很深,且愿意花大钱把它变成冠军队的老板。 在接下来的几年,新老板开始在球队上加码。很多对扬基有卓越贡献的新球员是从波士顿红袜买来的,而红袜老板,戏院经理及百老汇秀制作人亨利·佛瑞兹(Harry Frazee)利用信用借贷买下红袜却无馀力应付贷款。在1919年到1922年间,扬基买下了红袜的投手伟特·荷伊(Waite Hoyt)、卡尔·梅斯(Carl Mays)及尔伯·派纳克(Herb Pennock),捕手威利·舒安(Wally Schang),游击手艾佛·史考特(Everett Scott)及三垒手乔伊·杜安(Joe Dugan)。不过,投手转外野手的贝比·鲁斯(Babe Ruth)才是交易的主角。佛瑞兹在1920年1月以鲁斯最高薪的要求及衰退的打击为理由将鲁斯交易出去。鲁斯也被认为是一个花天酒地的人,他在扬基时继续过这样的日子,但新老板由于他带来的球迷及冠军而较容忍他的行为。在当时波士顿两个主要报纸认同这个交易。而因为鲁斯的诅咒,波士顿红袜自1917年到2004年间未曾得到任何世界大赛冠军,更因为扬基的成功而摒于世界大赛的门外。1927年,佛瑞兹终于以音乐剧No No Nanette在百老汇成功,包括名歌Tea For Two。这时期其他重要的新成员有总教练米勒·哈金斯(Miller Huggins)及总经理艾德·拜洛(Ed Barrow)。在1919年当哈斯顿在欧洲服役时,鲁伯特雇用哈金斯,这件事造成两名老板的决裂,而1923年鲁伯特买下了哈斯顿的扬基股权。拜洛在1920年加入扬基,且像其他新球员一样,曾经是红袜的一员,并自1919年开始管理球队。拜洛在扬基当了总经理及总裁25年,并理所当然地是球队成功的大功臣。他尤其为扬基发展农场系统做了重大的贡献。 从1981年拿下分区冠军以后,球队开始陷入长期不振状态,一直都无法打进季后赛。一直到1995年季后赛改新制以后,才以外卡身份进入季后赛。但在美国联盟分区赛被西雅图水手队以3:2淘汰。1996年扬基队任命乔·托瑞为总教练,当时并没有人看好扬基队的任命,但托瑞在这一年带领扬基队拿下分区冠军,并在季后赛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世界大赛,以4:2打败亚特兰大勇士队,拿下世界大赛奖杯。1997年扬基队以外卡身份进入季后赛,但在第一轮美国联盟分区赛被克里夫兰印地安人队以3:2被淘汰。1998年开始,连续三年扬基队皆拿下东区冠军进入季后赛,并都顺利拿下美国联盟冠军进入世界大赛。2000年的世界大赛,扬基队是和同城市的纽约大都会队进行比赛,比赛结果是扬基队以4:1击败纽约大都会队,拿下世界大赛奖杯,达成三连霸的目标。 2001年扬基队继续拿下美联冠军进入世界大赛,当时的对手为亚利桑那响尾蛇队,前6战双方以3:3平手,但在第7战扬基队马里安诺·李维拉救援失败,后来Luis Gonzalez在满垒情况下击出一支一垒安打,帮助球队夺得致胜一分,令李维拉成为败投,没能拿下世界大赛奖杯。2002年扬基队季后赛第一轮被洛杉矶天使队以3:2淘汰。2003年扬基队在美国联盟冠军赛碰到波士顿红袜队,前6战双方以3:3平手,而第七战Aaron Boone在第11局从蝴蝶球投手提姆·韦克菲尔德击出再见全垒打,为这场刺激的比赛画下句点。这场比赛被公认为基袜世仇历史里最好的一场。2004年美国联盟冠军赛扬基队对上波士顿红袜队,前三战皆由扬基队拿下胜利,但在第4战第九局下半局,红袜队以3:4落后,这时扬基队派出王牌救援投手李维拉出场。凯文·米拉首先保送上垒,大卫·罗伯茨以替代跑垒员身份换下米拉,并很快盗到二垒,接下来比尔·米乐即时打出一支安打,取得1分打点,迫使比赛进入延长赛。在第十二局下半,大卫·欧提兹挥出二分再见全垒打,红袜队艰难取胜。也因这场胜利让红袜能够继续进行比赛,接下来的三场比赛皆由红袜队拿下胜利,完成不可思议的大逆转,红袜队也在这一年破了贝比鲁斯魔咒。2005年开始,扬基队连续三年的季后赛,皆在第一轮美国联盟分区赛被淘汰出局。2007年球季结束之后,托瑞因为无法接受球队老板给的合约条件,而不再续任扬基队总教练。该职位后由前佛罗里达马林鱼队总教练乔·吉拉迪接任。2008年扬基由于王建民、松井秀喜和荷黑·波沙达等主力球员皆进入伤兵名单,最后球队以分区第三名结束连续13年进入季后赛的纪录。球季结束以后扬基开始以大量金钱签下自由球员卡斯登·查尔斯·沙巴西亚、A·J·柏奈特和马克·塔克薛拉等三位球员,期望能在下一球季让球队拿下队史第27座的世界大赛奖杯。 2009年9月27日扬基队在主场4:2击败波士顿红袜拿下该季第100胜,至球季结束以后共拿下103胜59败的成绩,顺利以“美联东区冠军”晋级季后赛,季后赛第一轮美国联盟分区赛是遇上明尼苏达双城队,在今年例行赛扬基队和双城队的7场比赛中,由扬基队压倒性的7战全胜,所以外界普遍看好洋基队能够胜出,最后一如预料的扬基队以3:0淘汰双城队。季后赛第二轮美国联盟冠军赛扬基队是对上西区最恐怖球队洛杉矶天使队,近几年扬基队和天使队在例行赛的比赛里面,皆处于下风,只有在今年的10场例行赛里面和天使队打成5:5平手的局面,而在季后赛扬基队遇上天使队都被淘汰,所以对扬基队来说有一场硬仗。在第一场比赛里面以守备见长的天使队令人意外的出现了3次失误,而最后输掉比赛。最关键的比赛是在第二场,天使队在延长比赛11局上半从扬基队救援投手阿尔弗雷多·阿瑟维斯攻下1分,在下一个半局天使队派上终结者布莱恩·弗恩特斯要守下胜利,没想到却被第一个打者艾力士·罗德里奎兹击出追平分的阳春全垒打,最后球队以再见失误输掉比赛。最后在2009年10月26日于扬基队的主场以5:2击败天使队,以4胜2败的成绩拿下美联总冠军晋级世界大赛,10月28日与国联冠军费城费城人队争夺世界冠军。CC·沙巴西亚拿下美联冠军赛的MVP。2009年世界大赛的第一场比赛,扬基队受制于费城人季中从印地安人手中买来的王牌投手克里夫·李的投球,加上救援投手崩盘,而输掉比赛,但第二场比赛开始,扬基队连赢费城人队三场比赛,而以3胜1败听牌。第五场比赛费城人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推出王牌投手克里夫·李,扬基队推出只休息三天的A·J·柏奈特,而柏奈特却只投2局就狂失6分,最后吞下败仗,费城人队能将比赛带到第六场。2009年11月5日纽约扬基队在主场7:3击败费城费城人拿下2009年世界大赛冠军,拿下队史第27座的世界大赛冠军奖杯,这同时是纽约扬基队在2009年新开幕第一年的新扬基体育场所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MVP则颁给日籍选手松井秀喜。扬基队能够在今年顺利拿下世界大赛冠军,除了先发投手的稳定表现以外,打击者也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贡献。 一本描写纽约人的漫画书中,作者曾告诉初到纽约的人:“你若想和纽约人交朋友,你就告诉他,你是扬基队的铁杆球迷。”而如果纽约人请你在扬基队主场看场球赛,那说明你们之间的交情确实不错了。最能说明纽约人对扬基队情感的例子,要属政治家们的游戏:他们在竞选时,无一例外要声称自己是扬基队的铁杆球迷,以示亲民。纽约市前市长朱利安尼在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职位时,曾头戴扬基队的球帽到处拉选票;希拉里也不肯示弱,在纽约各地拉选票时,她也戴起了扬基队的帽子。此事触怒了共和党选民,选民认为希拉里在纽约住了还不满一年,之前一直在阿肯色州生活,当了总统夫人后在华盛顿生活,怎么可能对纽约的球队有感情?从这个实例中不难看出,扬基这样一支球队在纽约人生活中的地位。 美国职业棒球组织分为大联盟和小联盟。大联盟又分为美国联盟(AL)和国家联盟(NL),美联总共十四队,扬基队属于美联东区组;国联里面亦分三组,总共十六队。每年美联和国联赛区冠军争夺总冠军。 美国大联盟球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小联盟球队。小联盟里面又分为三级,AAA级是最高级,A级最低。纽约扬基棒球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到2009年该队在40次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联赛中获得27次冠军。在美国所有的职业棒球队中,扬基队是唯一每个位置均有球员入选棒球名人堂的球队,被认为是世界最著名的体育俱乐部之一。目前在扬基队中效力的亚洲球员有韩国的浦占浩。
宋家三姐妹的历史简介
宋家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宋氏三姐妹19世纪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扩展资料: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是宋耀如的第一个孩子。她5岁进入西式学校,13岁远渡重洋到美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宋霭龄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25岁时与自称是孔子后裔的孔祥熙结婚。两人结婚后,积聚了大量财富,因此民间一直评价其“爱钱”。《纽约时报》在宋霭龄去世时曾撰文称:“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妇女,她也许是世界上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她在民国政权的地位,并不比宋美龄低,因此也有学者称“红楼王熙凤,民国宋霭龄”。1927年3月,蒋介石疯狂追求宋美龄。宋家人都不赞成这门亲事。不过宋霭龄却力挺蒋介石,最终促成蒋宋联姻。资料显示,她还救过蒋介石。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因南京机场跑道照明设施被炸,蒋介石和宋美龄乘坐的飞机一直无法降落。就在汽油所剩无几时,宋霭龄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很多汽车前来照明,飞机才安全降落。因此,蒋介石一直对宋霭龄尊崇有加。有研究者曾说:“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宋霭龄可以出面仲裁解决。她的势力,可以直接影响国家大事,连蒋介石也让她三分。”宋氏三姐妹中的二姐是孙中山的夫人,1913年8月30日,宋庆龄第二次见到孙中山。第一次见面时,宋庆龄还在襁褓中。宋庆龄早就对孙中山心怀仰慕。后来,她接替姐姐宋霭龄做了孙中山的秘书。两年后,二人在一片反对声中结婚。孙中山送了一把毛瑟手枪做结婚礼物,里面有20发子弹,孙中山说:“19发留给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多年以后,宋庆龄向《西行漫记》作者斯诺谈到她与孙中山的婚姻时说:“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在革命道路上,宋庆龄一路追随守护着孙中山,还为此流产再也不能怀孕。据《广州日报》报道,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宋庆龄为了不拖累孙中山,让其先走,自己留下。孙中山安全离开,可等到宋庆龄撤退时,炮火已经非常激烈。“正是那次惊险突围,导致宋庆龄不慎小产,终生未能添一儿半女。”孙中山纪念馆馆长李穗梅说。不过,宋庆龄对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了,在促进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等活动中,她的作用无人可替代。宋氏三姐妹中的幼妹是蒋介石的夫人,中国民国的第一夫人。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由于蒋介石不懂英语,全部是其夫人宋美龄从中间协调翻译。事后,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这仅仅是宋美龄表现外交才能的一个小片段。后来,她多次前往美国争取援助,被美国称为最有魅力的十大女性之一。外界都说,宋美龄对权力情有独钟。从留下的资料与传说来看,她确实享受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后,蒋介石授权其掌握空军。她邀请美国陈纳德到中国当空军顾问组建“飞虎队”。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成为名义上的中国空军总司令,也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另外,她和张学良之间的友谊也被传为佳话。张学良曾说,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西安事变之后,我之所以没有被杀,是因为蒋夫人保护了我。”2003年10月23日晚上11点,这个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小,一生在名利、权财与魅力交织中的宋美龄,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享年106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宋氏三姐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氏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