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生物学家是谁

问题一:最著名的生物学家是谁呃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生物学家是:达尔文、林奈、拉马科、哈维、法布尔、海克尔、布尔班克、孟德尔、瓦维洛夫、澳森和克里克。 问题二:生物学家是谁 不是沃森吗? 问题三:生物学家是哪位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生物学家是:达尔文、林奈、拉马科、哈维、法布尔、海克尔、布尔班克、孟德尔、瓦维洛夫、澳森和克里克。 问题四:美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和生物学家是谁 托马斯u30fb亨特u30fb摩尔根是美国生物学家,毕生从事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创立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他最负盛名的是利用果蝇进行的遗传学研究,他和他的助手从中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并发现了连锁、交换和不分开现象等,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为表彰他在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认为遗传基因是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方面的功绩,诺贝尔基金会授予他1933年度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问题五:世界最著名的生物学家是谁 切赫(T,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告别了教学和研究工作。Gregor Johann Mendel (贵阁亚 壮男u30fb孟德尔) (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翁格尔当时正从事进化学说的研究.发现绿叶中的色素在叶绿体 ⒉1864年做过这样的实验,浙江省鄞县人;不过,焦耳被认为是最先用科学实验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人,另一部分遮光、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1867年.Cech) (1947-) 切赫(T.他最先证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学反应,特别是谷物基因:1,从分析中提出设想.R.在他们的发现之前,他认为研究变异是解决物种起源问题的关键、 陈桢,从小就在家里帮助父亲嫁接果树,使之改变为病毒DNA的单链形式、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副主任等职,而多普勒则主张。 问题六:生物学家有谁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生物学家是:达尔文、林奈、拉马科、哈维、法布尔、海克尔、布尔班克、孟德尔、瓦维洛夫、澳森和克里克。 问题七:现在中国最优秀的生物学家是谁? 施一公、饶毅

合成生物学股票有哪些

1.医院医疗主要股票有:600763通策医疗、300015爱尔眼科、600993马应龙、600105永鼎。这个板块相关股票很少。爱尔眼科和马应龙质量不错,但是性价比高。永鼎股份不是主业,和马应龙同板块的通策医疗无疑是未来最好的大牛股。不管通策集团退出与否,它的扩张和杭州口腔医院的金字招牌足以看出它的真金。明年眉佳口腔创业板上市,比价效应将带动通策医疗再创新高!2.中药行业主要医药股有:600085同仁堂,000538云南白药,600771西藏制药,600285凌锐,000423东阿阿胶,00650仁和药业,600422昆药,00790华申集团,600557康源药业,600572康恩贝,。600129太极集团,600750姜钟药业,600594白一药业,600436片仔癀,600781上海富仁,00989九芝堂,002118馨子药业,00919金陵药业,600535马应龙,600351亚宝药业,0005之所以选择同仁堂和云南白药作为龙头,是因为中药行业与众不同,越老的品牌名称代代相传越好。可惜九芝堂的主营业务并不突出。3.化工医药行业主要医药股有:600771东升科技、000597东北制药、600829三精制药、600812华北制药、600488天药、002019新富药业、600252中恒集团、600276恒瑞药业、00952广济药业、600521。600267海正药业、600842中西药业、600666西南药业、600518康美药业、00627天茂集团、00739普康宇、002099向海药业、002004华邦药业、002001新和成、00756新华制药和600420现代制药对比4.生物医药行业主要医药股有:000790华神集团、600867通化东宝、002252上海莱士、002038双鹭药业、600201金隅集团、002007华兰生物、600195中牧股份、600161天坛生物、600196复星医药。一旦由神华集团独创的癌症治疗药物Riccati得到广泛推广,将大有可为。5.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医药股有:600055东东医疗,600763通策医疗,600079人福科技,601607上海医疗,600587新华医疗,00223于越医疗。于越医疗和上海医疗都不错,万东医疗重组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6.医药商业行业主要的医药股有:600056中国医药,600511国药股份,00028依桐医药,601607上药股份。药品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医药股是防御性投资品种之一,同时也具有抗通胀性。未来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医药股值得关注。【红字股票是龙头】。生命科学概念股列表1。龙高科。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杂交水稻供应基地,专注于转基因水稻研究。目前市场份额超过17%,居国内第一。春耕季节的到来将增加种子需求。公司主要投资风险在于业绩同比下降。2.兰生股份。公司投资的中信郭健制药有限公司专注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中信郭健目前正在开发超过16种药物,后期盈利能力突出。兰生股份的主要投资风险在于出口形势能否及时好转。3.公司控股的圣谢赫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中的源在中国只有两张干细胞牌照,而王栋旗下的天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全球最大的干细胞库之一。2009年公司成功扭亏,有望呈现封顶行情,注意高市盈率风险。4.通化东宝。公司重组人胰岛素技术水平突出,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为该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5.重庆啤酒。公司控股的重庆陈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疗性(合成肽)乙肝疫苗在肝炎治疗方面取得突破。中国肝炎患者众多,为该产品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基础。公司的投资风险在于啤酒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上海莱士。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等品种,是中国血液制品的主要出口商。目前投资风险在于高估值水平,关注年提交的可能性。7.长春高新8、岳阳兴长9、华申集团10、昆药公立医院改革受益上市公司一、医药商业龙头。公立医院改革和集中招标采购有利于拥有终端网络、较强配送能力和规模优势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医药业务集中度趋势将更加明显。龙头药企包括国药控股及其子公司国药控股、依桐医药、上药股份也在成长为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南药的收购价值也值得关注。第二,民营连锁医院。产权改革不是这一轮医改的主要方向,但在一些地区,逐步引入一些民营资本建医院会是试点之一。爱尔眼科:具有模式可复制性强、准入门槛高等特点。同时面临着普通LASIK手术升级为飞秒激光、扩大白内障手术医保覆盖面的机遇。通策医疗:通过收购公立医院实现增长的模式符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未来将通过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股价将远低于合理价位。中长期价值会接近爱尔眼科。三。高质量的仿制药和仿制药企业。在药品加价逐步取消的趋势下,部分国外原研药失去了加价给医生带来利润的优势,优质仿制药和仿制药企业将受益。恒瑞医药、华恩医药、人福科技、华东医药。四。具有品牌优势的仿制药和饮片企业。康美制药有限公司:目前,中医正在各大医院进行改造。随着龙头企业跑马圈地的完成,竞争将在单个终端展开,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提高行业集中度。动词 (verb的缩写)低端医疗器械企业。为了均衡医疗资源配置,国家将加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双向转诊制度的逐步实施也将部分医疗需求转移到社区。x光机、消毒灭菌设备等低端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明显放大。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和于越医疗、万东医疗:县级医院产品升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将使x光机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此外,万东医疗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资产整合预期明确,上协集团是x光机招标市场仅次于万东医疗的第二大公司。两者的资产整合将极大提升万东医疗的盈利能力。医药行业朝阳企业龙头股。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是以健康人的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或分离纯化技术制成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制品。它们是人类来源的有价值的生物药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产品生产国和使用国,拥有43家疫苗生产企业,可生产预防26种传染病的41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剂量单位。生物天坛中牧股份金宇集团华兰生物辽宁成大。高血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一直在急剧上升。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为6%。在中国,抗高血压药物仍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药物。近年来,国内医院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线)、ACE-_(普利)和血管紧张素-酶-_抑制剂(沙坦)。海药业现代制药。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近十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发展迅速,居亚洲首位。器官移植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医学的三大进步之一。华东华北制药丽珠集团。中药饮片:中国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必备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深邃智慧。随着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中药饮片已成为中药临床防治的重要手段。康美大药房同仁堂康恩贝桂林三金心脑血管类药物:全球最大的一类药物,约占药物总量的20%;心脑血管药物是我国第二大类药物,约占我国药品销售总量的15%。同时,我国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达30%,心脑血管疾病居死亡原因之首,远高于其他疾病。双大药房天士力诊断试剂:国内市场上的诊断试剂有三类:医用试剂、兽用试剂、科研试剂。其中,医疗诊断试剂盒发展最快,品种最多,消费量最大,厂商竞争最激烈。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用诊断试剂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复星金奎大基因柯华生物华兰生物。药品流通:目前,我国医药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带动了医疗经济的快速增长。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7年的3倍以上。流通行业作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院、药店等销售终端的必要环节,是药品市场扩容的直接受益者。国药控股华东医药南京医药上海医药桐君阁第一医药依桐大药房干细胞和抗艾滋病概念股名单干细胞是动物(包括人体)胚胎和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干细胞是重建和修复受损组织、衰老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干细胞技术是指与干细胞相关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干细胞产生和诱导进化所需的全部技术研究。在干细胞技术中,胚胎干细胞技术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理论上有可能找到创新疗法来克服人类的各种集体弊病。目前中国从事干细胞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上市公司:1.ST中原(600645),公司57%的子公司,谢赫干细胞基因工程目前从事脐带血储存业务(用于治疗白血病)。谢赫干细胞拥有天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天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造血干细胞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公司大股东安德宇投资拟整合资源,突出主业,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和干细胞产业。2.友谊集团(600778),公司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共同投资的上海沈悠生物科技(持股56.7%)参与了“去除骨保护素基因的杂合子小鼠胚胎干细胞模型的建立”研究,并完成了引物合成和基因测序。3.复星医药(600196),公司投资设立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干细胞移植技术、干细胞库和生物治疗技术。4.ST九发(600180)控股子公司格兰贝克生物制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治疗肿瘤和癌症的特效药,可用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等医疗领域。5.公司子公司神州细胞工程四环生物(000518)拥有国际先进的大规模高效动物细胞培养技术。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我国干细胞应用最广泛的领域。脐带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替代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成功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代谢贮积病和免疫缺陷。长春高辛(000661)艾滋病疫苗概念,与美国Vital公司、吉林大学等五家单位合作研发生产艾滋病疫苗项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长春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公司持股60%)艾滋病疫苗项目进入一期临床研究。姜钟医药(600750)公司第一大控股股东姜钟集团公司是由江西中医学院和江西省医药国有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综合性国有医药企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26日,注册资本2亿元。由江西姜钟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二咖啡酰奎宁酸(IBE-5),日前正式获得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这意味着我国抗艾滋病新药研究取得新突破。张江高科(600895)控股的上海德西诺生物制药公司研发了抗艾滋病仿制药“脱氧肌苷”及其粉剂,并取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2003年9月1日,以“齐多夫定”为成分的抗艾滋病药物“可都”正式上市。成本仅为进口药的5%至7%,并已开始量产。此外,双氰胺还有另一种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已经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验收阶段,也属于最基本的抗艾滋病药物。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凝胶电泳有哪些

(1)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是一种线性多糖聚合物,是从红色海藻产物琼脂中提取而来的。当琼脂糖溶液加热到沸点后冷却凝固便会形成良好的电泳介质,其密度是由琼脂糖的浓度决定的。经过化学修饰的低熔点(LMP)的琼脂糖,在结构上比较脆弱,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便会熔化,可用于DNA片段的制备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于分离和纯化双链DNA片段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未变凝胶中分离DNA的缺点是DNA的迁移率受碱基组成和序列的影响。由于无法得知未知DNA的迁移是否反常,故不能用未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双链DNA的大小。二是用于分离及纯化单链DNA片段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这类聚丙烯酰胺凝胶是在核苷酸碱基配对抑制剂(尿素或甲酰胺)的存在下聚合而成,变性DNA的移动速度同其碱基组成及序列几乎完全无关,故可用于分离及纯化单链DNA片段和DNA测序等。(2)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普通的凝胶电泳技术显然是无法分离如此超大分子量的DNA分子的。1984年,D.C.Schwartz和C.R.Cantor发明的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可以成功地用来分离整条染色体这样的超大分子量的DNA分子。在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超过一定大小范围的所有的双链DNA分子,都是按相同的速率迁移的。这是因为它们在单向恒定电场的作用下,仅以“一端向前”的方式游动穿过整个胶板。而在脉冲电场中,DNA分子的迁移方向是随着所用的电场方向的周期性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在标准的PFGE中,头一个脉冲的电场方向与核酸移动方向成45°夹角,而下一个脉冲的电场方向与核酸移动方向在另一侧亦成45°夹角。由于加压在琼脂糖凝胶上的电场方向、电流大小及作用时间都在交替地变换着,这就使得DNA分子能够随时地调整其游动方向,以适应凝胶孔隙的无规则变化。与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相比,分子量较大的DNA分子需要更多的次数来更换其构型和方位,以使其可以按新的方向游动。因此,在琼脂糖介质中的迁移速率也就显得更慢一些,从而达到分离超大分子量DNA分子的目的。应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可成功地分离到分子量高达107bp的DNA大分子。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其多肽链有生物学活性么

一般蛋白质都是多聚体较多,也就是很多蛋白有好几个亚基,而每个单独的亚基只能说含有3级结构,而且单独亚基不具活性的,所以“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活性是错的”,而且一般蛋白质都有3级结构,只有部分单体具有活性,但是这种活性相对完整蛋白比较低,或是其他功能,所以如果改一下:具有有活性的多肽链都有三级结构应该还行

生物学科中所谓的ATP是指什么?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kJ/mol(千焦每摩尔)以上的磷酸化合物,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mol。ATP的分子式可以简写成A-P~P~P。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①,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糖蛋白寡糖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决定着某种蛋白质是否在血流中存在或被肝脏除去的信息。A.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铜蓝蛋白。肝细胞能降解丢失了唾液酸的铜蓝蛋白,唾液酸的消除可能是体内“老”蛋白的标记方式之一。B.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膜上唾液酸的含量远高于成熟的红细胞膜。用唾液酸酶处理新生的红细胞,回注机体,几小时后全部消失。而末用酶处理的红细胞,回注几天以后,仍能在体内正常存活。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应归巢到脾脏,而切去唾液酸后,结果竟然归巢到了肝脏。在原核中表达的真核基因,无法糖基化。糖蛋白可以是胞溶性的,也可以是膜结合型的,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在也可存在于细胞间质中。糖蛋白在动植物中较为典型,脊柱动物中糖蛋白尤为丰富,如金属转运蛋白(转铁蛋白)、血铜蓝蛋白,凝血因子、补体系统、一些激素,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前脑下垂体分泌,促进卵子和精子的发育)、RNase、膜结合蛋白(如动物细胞膜的Na+-K+-ATPase)、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细胞表面上介导供体器官与受体器官交叉匹配的标识)。绝大多数糖蛋白的寡糖是糖蛋白的功能中心。有些糖蛋白的糖对于糖蛋白自身成机体起着保护作用或润滑作用,如牛的RNaseB(糖蛋白)对热的抗性大于RNaseA,大量的唾液酸能增强唾液粘蛋白的粘性从而增强唾液的润滑性。南极鱼抗冻蛋白的糖组分能与水形氢键,阻止冰晶的形成从而提高了抗冻性。糖蛋白在细胞间信号传递方面着更为复杂的作用。Hiv的靶细胞结合蛋白GP120是一个糖蛋白,能与人类靶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从而附着在靶细胞表面,如果去掉GP120的糖部分则不能与CD4受体结合从而失去感染能力。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形成细胞的糖萼(糖衣)、参与细胞的粘连,这在胚和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分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生物学家把鸭嘴兽归为哺乳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因为鸭嘴兽生蛋所以觉得和爬行动物更接近?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现代哺乳动物和现代爬行动物的关系。现代哺乳动物都是合弓纲兽孔目新颌兽小目哺乳形类下的一支。而现代爬行动物都是蜥形纲,现代蜥形纲包括蛇、蜥蜴、鳄和鸟类,蜥形纲分类过于复杂这里不做叙述。合弓纲和蜥形纲在二叠纪就是两类不同的生物,也就是说现代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从他们的祖宗出现开始就没关系,而不是什么蜥蜴进化成哺乳动物。合弓纲和蜥形纲一样有很多生蛋的种类,但很多已灭绝,只剩下鸭嘴兽所在的单孔目。同时,除了哺乳动物外的其他的动物类群照样有胎生哺乳现象,只不过不普遍。所以说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在现代生物学上并不严谨,科学一直在进步,随着时代也要做出调整,现在多根据分子生物学从基因的层面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而就目前的生物形态、行为和分子生物学的佐证,鸭嘴兽是纳入哺乳动物的。

请哪位高人帮我回答一下有关细胞生物学的问题

(1)探讨内质网的分布与微管系统分布的方法如下内质网作为一种脂质膜结构,我们可以选用放射性标记的CDP-胆碱作为标记物,CDP胆碱可以用于卵磷脂的合成。然后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观察。而微管由于可以被紫杉醇结合而抑制解聚,我们可以用罗丹明标记的抗微管蛋白的抗体与微管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然后对比以上两组观测图像是否具有相关性(2)常使用的方法是将带有罗丹明标记的微管蛋白连续注入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3)1.可以利用oligo-DT或者oligo-U对提取的总RNA进行亲和层析,提取mRNA,然后用DNA探针或者RNA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2.当然卵清蛋白作为一种蛋白质,自然可以利用免疫荧光技术。(4)利用的是western blot。这个不细说了(5)将M期的hela细胞与其他间期细胞在仙台病毒下诱导融合,并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发现与M期hela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发生了各种形态的染色体凝集,并称之为PCC(早熟染色体凝集)。这种染色体则被称为超前凝集染色体。G1为单线状,S为粉末状,G2为双线染色体状。(6)要观察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毫无疑问利用的是扫描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是利用电子束光源照射到细胞表面而产生的散射电子,并将其收集成像。其基本过程包括固定,脱水,干燥,镀膜,观察等过程。干燥过程一般选用CO2临界点干燥法,由于不存在气液相面,细胞的原始形态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持。镀膜是为了得到良好的二次电子信号。扫描电镜成像具有良好的立体感,分辨率达0.7nm。(7)方法是表达融合了绿色荧光蛋白(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的CENP-E蛋白。提取并注入真核细胞。绿色荧光蛋白不是一种糖蛋白,而且是一种胞质蛋白,可以采用原核如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表达。(8)BrdU incorporation后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只有在复制过程中的DNA才会掺入BrdU。掺入后易引起DNA突变,可对特定的某段DNA进行序列分析。(9)虽然不知道Racl基因是为何物,但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抑制基因表达的方法主要是基因打靶技术和参考中的RNAi技术。当然还有反基因技术(注意:是区别于反义RNA的技术,使用的是DNA片段)(10)可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或者酵母双杂交实验,具体可以查阅百度百科。(参考中的方法无此方法)呵呵,要给分,就先谢过了

光面内质网的功能-细胞生物学

光面内质网的功能   光面内质网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肝细胞的脱毒作用、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肌肉收缩的调节等。   ■ 糖原分解释放游离的葡萄糖   肝细胞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恒定, 这一功能与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密切相关。光面内质网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将葡萄糖-6-磷酸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无机磷,释放游离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供细胞之用   在肝细胞中,糖原裂解释放葡萄糖-1-磷酸,然后再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由于磷酸化的葡萄糖不能通过细胞质膜,光面内质网上的葡萄糖-6-磷酸酶将葡萄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和磷酸后,葡萄糖就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血液。   光面内质网是如何参与肝细胞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恒定?   ■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如肾上腺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黄体细胞都有丰富的光面内质网,并在光面内质网上含有合成胆固醇和将胆固醇转化为激素的全套酶系;所以光面内质网能够合成胆固醇,然后将胆固醇氧化、还原、水解进一步转变成各种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涉及多个途径中的酶,包括存在于胞质溶胶和光面内质网中的酶类。但是合成的起始物质是胆固醇前体物质甲羟戊酸(mevalonate),它的合成是由光面内质网中的HMG-CoA还原酶催化的。   ■ 脂的合成与转运   ● 磷脂的合成   细胞膜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磷脂也是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的磷脂先作为内质网膜的构成部分,然后再转运给其他的膜。[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图9-13 是光面内质网合成磷脂酰胆碱的过程,反应中最先形成的磷脂被包埋在内质网的膜中,但朝向胞质溶胶;合成的终产物磷脂酰胆碱仍然存在于内质网膜中。催化反应的酶类既有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也有存在于内质网中的膜蛋白。图9-13 在光面内质网膜中合成磷脂酰胆碱   首先,内质网膜中脂肪酸与胞质溶胶中的磷酸甘油结合,然后脱磷,并内质网膜中胆碱磷脂转移酶的作用下,将胞质溶胶中的CDP-胆碱与内质网膜中的甘油脂肪酸结合形成磷脂酰胆碱。新合成的磷脂酰胆碱朝向胞质溶胶一侧,但可在内质网膜中磷脂转位酶的作用下翻转到内质网的腔面。   ● 磷脂转位蛋白与翻转酶(flippase)   磷脂的合成都是在内质网的胞质溶胶面,但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磷脂几分钟之后就由胞质溶胶面转向膜的另一面,即内质网腔面, 磷脂的转位是由内质网膜中磷脂转位蛋白(phospholipid translocator)或称翻转酶帮助的。翻转酶催化的磷脂移动也是有选择性的,如能够翻转磷脂酰胆碱的翻转酶则不能催化其他的磷脂翻转, 这样保证了膜中磷脂分布的不对称。

化学通讯的细胞生物学

化学通讯是间接的细胞通讯(图),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细胞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4类(图8-6):1. 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其特点是:①低浓度,仅为10-8-10-12M;②全身性,随血液流经全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③长时效,激素产生后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维持长久的作用。2.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包括:①各类细胞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如:NO)3. 突触信号发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4. 自分泌(autocrine):与上述三类不同的是,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如:大肠癌细胞可自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节c-myc、c-fos和ras p21等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具有3级结构的多肽链是否都有生物学活性呢

不一定。每一种特定的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只有具备了特定的结构才能行使其应具有的功能(生物学活性)。“具有3级结构的多肽链是否都有生物学活性呢”这句话错在“都”字。蛋白质不一定都具有三级、四级结构。有的蛋白质合成多肽链之后就具有活性了。扩展资料多肽的生物合成同时,游离在细胞质中的转运RNA(tRNA)把它携带的特定氨基酸放在核糖体的mRNA的相应位置上,然后tRNA离开核糖体,再去搬运相应的氨基酸(amino acid),这样,在合成开始时。总是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先进入核糖体,接着带有第二个氨基酸的tRNA才进入,此时带甲硫氨酸的tRNA把甲硫氨酸卸下,放在mRNA的起始密码位置上,然后自己离开核糖体,甲硫氨酸的-COOH端与第二个氨基酸的-NH2形成肽键。接着携带第三个氨基酸的tRNA进入核糖体,第二个氨基酸的-COOH又与第三个氨基酸的-NH2形成肽键。第二个tRNA又离开核糖体,再去搬运相应的氨基酸,第四个氨基酸的tRNA即进入核糖体。tRNA进入核糖体的顺序,是由mRNA的遗传密码决定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肽链

具有3级结构的多肽链是否都有生物学活性呢

不一定。每一种特定的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只有具备了特定的结构才能行使其应具有的功能(生物学活性)。“具有3级结构的多肽链是否都有生物学活性呢”这句话错在“都”字。蛋白质不一定都具有三级、四级结构。有的蛋白质合成多肽链之后就具有活性了。扩展资料多肽的生物合成同时,游离在细胞质中的转运RNA(tRNA)把它携带的特定氨基酸放在核糖体的mRNA的相应位置上,然后tRNA离开核糖体,再去搬运相应的氨基酸(amino acid),这样,在合成开始时。总是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先进入核糖体,接着带有第二个氨基酸的tRNA才进入,此时带甲硫氨酸的tRNA把甲硫氨酸卸下,放在mRNA的起始密码位置上,然后自己离开核糖体,甲硫氨酸的-COOH端与第二个氨基酸的-NH2形成肽键。接着携带第三个氨基酸的tRNA进入核糖体,第二个氨基酸的-COOH又与第三个氨基酸的-NH2形成肽键。第二个tRNA又离开核糖体,再去搬运相应的氨基酸,第四个氨基酸的tRNA即进入核糖体。tRNA进入核糖体的顺序,是由mRNA的遗传密码决定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肽链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主要有哪几类?其各自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细胞外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3类: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蛋白以及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主要功能表现在:对细胞组织起支持、保护、提供营养,以及胚胎发育形态建成、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运动迁移、细胞识别、细胞黏着和通信联络等方面。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相当于植物体中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主要由5类物质组成,即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与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内皮细胞的基底部者为基底膜,而在细胞间黏附结构者为间质结缔组织。扩展资料:细胞外基质主要由5类物质组成,即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与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内皮细胞的基底部者为基底膜,而在细胞间黏附结构者为间质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并非像过去认为的仅仅起惰性支持物的作用,或将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组织、器官。而是含有大量信号分子,积极参与控制细胞的生长,极性,形状、迁移和代谢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外基质

蛋白聚糖的蛋白聚糖的生物学作用

氨基聚糖及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与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 纤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及弹性蛋白结合,构成具有组织特性的细胞外基质。像胶原一样,不同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含有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氨基聚糖及蛋白聚糖,并与其功能相适应。例如,软骨及长骨的骨骺含较多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软骨素的保水性(由糖基的多羟基及多阴离子决定)使其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容量,这对于骨骺的生长板尤其重要。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缺乏或硫酸软骨素的硫酸化不足均可缩减骺板的体积,从而导致肢体发育短小和畸形。氨基聚糖的多阴离子可结合二价阳离子(如Ca2+),这对组织的钙化,尤其是骨盐的沉积有重要作用。角膜中的蛋白聚糖主要含硫酸角质素及硫酸皮肤素,且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在角膜基质的构建及维持上有重要作用,从而使角膜基质具有光透明性。细胞外基质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氨基聚糖及蛋白聚糖)彼此交联,形成孔径不同或电荷密度不同的凝胶,不但使细胞外基质连成一体,而且可以作为控制分子及细胞通过的筛网。这在肾小球及脉管基膜尤其重要。透明质酸的合成在发育中及创伤修复中的组织内特别旺盛。 它可促进细胞迁移及增殖, 并阻止细胞分化。当细胞迁移达到特定的部位或增殖达到足够的数量时,透明质酸酶便将其降解。因此透明质酸的作用似乎是防止细胞过早的分化。在组织分化及成熟阶段,透明质酸含量逐渐降低,同时伴有其他硫酸化氨基聚糖成分的增多。在不同的组织内增加的硫酸化氨基聚糖种类不同。这些具有组织特点的氨基聚糖又可稳定分化表型。这已在软骨形成及角膜上皮分化中得到证明。哺乳类动物组织中的氨基聚糖的种类及含量随生长、发育及年龄而变动。例如,胚胎发育早期,皮肤中的氨基聚糖几乎全部由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组成。3 个月胎儿的皮肤中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的含量为成人者的20倍,5个半月的胎儿为5倍,足月胎儿为2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胶原纤维逐渐形成,它们的一部分又逐渐被硫酸皮肤素取代。至70岁以后胶原纤维周围的氨基聚糖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硫酸皮肤素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关节软骨中的蛋白聚糖亦随年龄的增长出现量与质的改变:总量逐渐减少,硫酸角质素逐渐取代硫酸软骨素,糖所占比重下降,蛋白质所占比重相对增加,从而导致组织的保水能力及弹性减弱。可见,氨基聚糖及蛋白聚糖与老化过程有关。某些氨基聚糖可与血浆蛋白结合。例如,肝素可与凝血相关的几种凝血因子(如因子Ⅹ及凝血酶)及抗凝血酶Ⅲ(血浆α2糖蛋白)结合,从而抗凝血。动脉壁内膜的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可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其结合作用可能主要由静电引力造成,因为低密度脂蛋白的载脂蛋白apo-B带正电荷,可直接被带负电荷的硫酸皮肤素吸引。此外,脂蛋白中的磷脂所带的负电荷可借助于Ca2+而与氨基聚糖的阴离子基团结合,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除血浆蛋白外,肝素还可与毛细血管壁上的脂蛋白脂肪酶结合,从而将之释入血循环。脂蛋白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因而使血脂降低。

生物学中干扰素是什么

1957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了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干 扰素。它是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干扰素的价格十分昂贵,l于克 纳干扰素的价值可达440亿美元。传统生产干扰素的方法是由芬兰人卡里·坎特尔发明 的,他从血液中提取白细胞,然后用病毒去感染它,这时的白细胞就会产生干扰素,提 纯以后,便可供使用。1980年,美国两位生物学家创建了一个遗传技术公司,通过各种 不同的基因配合,得到了几种生产干扰素的细菌。基因技术介入干扰素生产领域大大地 提高了干扰素的生产量。过去用白细胞生产干扰素,每个细胞最多产生100-1000个干 扰素分子,而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2天内便可产生20万个干扰 素分子。现在,美国已经采用基因工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干扰素。中国在用基因技术 生产干扰素方面也不甘落后,1982年,中国科学家就开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组建了生产 干扰素的大肠杆菌的新菌种,用这种菌种产生的干扰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基因移 植人们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发现,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耐干旱等 优良性能,而这些性能恰恰是许多农作物所缺乏的。如果把细菌的这些性能通过基因移 植技术移植到农作物身上,将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这种美好的愿望 最终在1986年得到了实现。当年,比利时的一个遗传科学家小组把苏云金杆菌的基因成 功地移植到烟草细胞中,这种杆菌产生的毒素能杀死昆虫的幼虫。没过多久,贵迹发生 了,当这些带有苏云金杆菌基因的烟草成长植株以后,对害虫的幼虫就有了很强的杀伤 力,幼虫吃了这些烟草几天后便一命呜呼。科学家还发现,这种烟草还能把这种抵抗力 代代遗传下去。基因动物——牛那样大的猪和恐龙那样大的鸡。信不信由你,只要下功 夫在基因上做手术,就有可能制造出牛那样大的猪和恐龙那样大的鸡——当然,这也许 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制造出超级小白鼠。

微生物学理论指导: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休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干扰素的作用特点:①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②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③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④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活化NK细胞,促进细胞MHC抗原的表达等;此外干扰素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干扰素有何生物学作用

1.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何谓干扰素?简述干扰素的种类及生物学活性。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即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而ⅱ型干扰素则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国内外均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批量生产重组人ifnα、ifnβ、ifnγ,并投入抗病毒和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1.抗病毒作用ⅰ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如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宿主细胞的作用引起的。①对干扰素敏感的细胞表面存在于干扰素受体,核内有“抗病毒蛋白”基因,受干扰素作用后该基因活化,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mrna翻译,并促进病毒mrna降解。②干扰素能提高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增加有助于向tc细胞递呈抗原,引起靶细胞的溶解。③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  2.抗肿瘤作用ⅰ型干扰素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比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0~1000倍。另外,ⅱ型干扰素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监督功能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3.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细胞生物学氧化磷酸化的核心是什么?如如何理解

氧化磷酸化指的是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伴随着ATP生成的生物化学过程。氧化磷酸化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一般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或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中。氧化磷酸化可以解释为:在活细胞伴随着呼吸链的氧化过程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和ATP形成的过程,即有机物包括糖、脂、氨基酸等在分解过程中的氧化步骤所释放的能量,驱动ATP合成的过程。ATP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先形成一个高能中间代谢物,促使ADP变成ATP。这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ATP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先形成一个高能中间代谢物,促使ADP变成ATP。这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真核细胞中,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线粒体中发生,参与氧化及磷酸化的体系以复合体的形式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上,构成呼吸链,也称电子传递链。其功能是进行电子传递、H^+传递及氧的利用,产生H2O和ATP,

分子生物学中的拷贝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一段基因在染色体中重复的次数,就是一段特定的碱基序列在染色体中重复的次数,该序列只有一个叫单拷贝,有多个该序列就叫该序列的多拷贝。真核比原核多很多。意义推测是突变时当“备胎”做到有备无患吧

有哪些好的生物学习网站

生物谷。环球科学,中国国家地理官方网,丁香园等

初一生物学习材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会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层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空气有多种气体组成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生存空间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的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各汇总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眼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书p27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uf0b2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物种类繁多uf0b2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较少uf0b2 海洋生态系统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繁多uf0b2 淡水系统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uf0b2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动植物种类繁多uf0b2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相对来说较少uf0b2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倍数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制成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叫细胞膜,保护里面的物体,控制物体进出植物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状的细胞核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细胞质理由液泡。在植物体绿色的部分,细胞之内还有叶绿体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力人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一样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且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水和糖类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盐、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一类是分子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素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呈螺旋状DNA的分子很长,它可以分为很多片段,每一个片断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染色体的数量的的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中含有一个细胞核。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酸寒的遗传物质也一样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使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上、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几种或一种的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毕鸟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绿色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在成熟的主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始终保持分类能力,这种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生物圈中还有一些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根据它们的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体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细胞的结构很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体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4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苔藓类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都很矮小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由种子发育成的,这种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还有胚乳。种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组织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图p85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这样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果实有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是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的影响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的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向上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雄蕊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图p102花药成熟后会自让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胚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图p102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分子生物学中dNDP是什么?

dNTP 是“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英文缩写。其英文原文为: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dNTP包括dATP, dGTP, dTTP, dCTP等在内的统称。其中,N是指含氮碱基,代表变量指代A、T、G、C等中的一种。

微生物学理论指导: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检测

-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因各种细菌具备的酶不完全相同,而有所差异。各代谢产物可通过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通常称为细菌的生化的反应。   1.糖代谢测定   (1)糖发酵试验:细菌对各种糖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不同,可借以鉴别细菌。一般非致病菌能发酵多种单糖,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有乳糖,产生甲酸等产物,并有甲酸解氢酶,可将其分解为CO2和H2,故生化反应结果为产酸产气,以“⊕”表示。伤寒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但无解氢酶。故生化结果为产酸不产气,以“+”表示。伤寒杆菌及一般致病菌大都不能分解乳糖,以“-”表示。   (2)VP试验:大肠杆菌与产气杆菌均分解葡萄糖⊕,为区分两菌可采用VP试验及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能使丙酮酸脱羧、氧化(在碱性溶液中)生成二乙酰,后者可与含胍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阳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VP阴性。   (3)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使丙酮酸脱羧后形成中性产物,培养液pH>5.4,甲基红指示剂呈桔黄色,为甲基红试验阴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培养液呈酸性pH<5.4,指示剂甲基红呈红色,称甲基红试验阳性。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碳源的细菌如产气杆菌,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同时分解培养基的铵盐生成氨,由此使培养基变为碱性,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由淡绿转为深蓝,此为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2.蛋白质代谢测定   (1)吲哚试验:含有色氨酸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可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若加入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吲哚结合,形成玫瑰吲哚,呈红色,称吲哚试验阳性。   (2)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能分解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等,生成硫化氢。在有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存在时,则生成黑色硫化铅或硫化亚铁,可借以鉴别细菌。   3.尿素分解试验   变形杆菌具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呈碱性,以酚红为指示剂检测呈红色,由此区别于沙门氏菌。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之为IMViC试验。大肠杆菌呈“++——”,产气杆菌为“——++”。   气相、液相色谱法通过对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中挥发性或不挥发性有机酸和醇类的检测,可准确、快速地确定细菌的种类,是目前进行细菌生化鉴定的高新技术。

人体内含有巯基的化合物都有哪些?他们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基本上人体的蛋白质都含有巯基.其实不仅是人体的蛋白质,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有巯基.巯基是含硫氨基酸上的一个基团,两个巯基之间可以形成二硫键.二硫键的作用是稳定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三级等),蛋白质的特定高级结构形成以后才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同时,其它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果含有巯基的话也可以与蛋白质之间形成蛋白质复合物,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人体内含有巯基的化合物都有哪些??他们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基本上人体的蛋白质都含有巯基。其实不仅是人体的蛋白质,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有巯基。巯基是含硫氨基酸上的一个基团,两个巯基之间可以形成二硫键。二硫键的作用是稳定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三级等),蛋白质的特定高级结构形成以后才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其它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果含有巯基的话也可以与蛋白质之间形成蛋白质复合物,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四级缔合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案】:①能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亚基结合可以减少蛋白质的表面积/体积比,使蛋白质的稳定性增高。②提高遗传物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编码一个能装配成同聚体的单位所需的基因长度比编码一个与同聚体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超长肽链所需的基因长度要小得多(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有2130多个亚基)。③形成功能部位。不少寡聚蛋白的单体相互聚集可以形成新的功能部位。④形成协同效应。寡聚蛋白与配体相互作用时,有可能形成类似血红蛋白或别构酶那样的协同效应,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有些寡聚蛋白的不同亚基可以执行不同功能,如一些酶的亚基可分为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

生物学问题,关于酶

研究酶的动力学曲线时发现存在2种线型,一是双曲线形,符合米氏方程,叫米氏酶。另一类不是双曲线形而是S形的,不符合米氏方程,这就是别构酶,别构酶有如下特点:1是寡聚酶2既有活性中心又有别构中心,通常分别位于不同的亚基上,出现了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3具有别构效应:别构中心结合了效应物(效应物)后,导致酶的构象发生改变,影响了活性中心对底物的催化作用,核酸组成各种病毒的核心。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NA 或 RNA 。核酸可以是单股的,也可能是双股的;可以是线状的,也可以是环状的。大多数病毒粒子中只含有一个核酸分子。少数 RNA 病毒含 2 个或 2 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个分子担负着不同的遗传功能,它们一起构成病毒的基因组。

分子生物学载体中lb是什么意思

一·GDP:二磷酸鸟苷。也称鸟苷二磷酸,是一种核苷酸,组成物是焦磷酸基团、五碳糖、 以及碱基鸟嘌呤。分子式:C<sub>10</sub>H<sub>15</sub>N<sub>5</sub>O<sub>11</sub>P<sub>2</sub> 。   二·GTP:即鸟嘌呤-5"-三磷酸。在生物化学的全名为9-β-D-呋喃核糖鸟嘌呤-5"-三磷酸,或者 是9-β-D-呋喃核糖-2-氨基-6-氧-嘌呤-5"-三磷酸。GTP是DNA复制时的引物(Primer,其实是 RNA)和转录(即是mRNA的生物合成)时的鸟嘌呤核苷酸的提供者。它是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 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过程中的能量载体,它可以和ATP相互转换。GTP也是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 物质,在此过程中它会在GTPase作用下转化为GDP。   三·GMP:鸟苷酸 guanylic acid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亦称一磷酸鸟苷,简称 GMP。是RNA的组成成分。碱解RNA得到的GMP是2′-磷酸鸟苷和3′-磷酸鸟苷的混合物。用稀酸 水解GMP可生成鸟嘌呤、D-核糖和磷酸。用蛇毒磷酸二酯酶处理RNA生成5′-磷酸鸟苷。在生物 体内由次黄苷酸生成,此外也由鸟嘌呤或鸟苷生成。

生物学adp是什么

生物学adp是二磷酸腺苷(英语:adenosine diphosphate,缩写:ADP)是一种核苷酸。 二磷酸腺苷是由一分子腺苷与两个相连的磷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分子式C10H15N5O10P2。二磷酸腺苷(也叫腺苷二磷酸)是由一分子腺苷与两个相连的磷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C10H15N5O10P2。在生物体内,通常为三磷酸腺苷(ATP)水解失去一个磷酸根,即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并释放能量后的产物。当一摩尔ATP分子的磷酸根水解断裂时,会产生一摩尔二磷酸腺苷分子,一摩尔磷酸根(Pi),并释放出7.3千卡(kcal)的能量。反之,二磷酸腺苷与磷酸根反应(吸收能量)会生成三磷酸腺苷。在光合作用中吸能过程就有此反应。公式:ADP+Pi+能量=ATP+H2O(酶参与)(储存能量,吸能反应)二磷酸腺苷是人们发现最早、也是体内最重要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在体外实验中可观察到其诱导的两种血小板聚集类型。ADP存在于血小板细胞内的高密度颗粒内,当血小板发生凝聚反应时被释放,ADP通过血小板上的ADP受体对血小板的形状及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凝聚过程。

磷酸酶的生物学功能

磷酸酶与激酶或磷酸化酶的磷酸化作用正相反。磷酸化可以使一个酶被激活或失活(如,激酶信号通路[7] ),也可以使一个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发生(如SH2结构域);因此,磷酸酶是许多信号转导通路控制磷酸化所必需的。值得一提的是,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并不一定对应着酶的激活或抑制,而且一些酶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激活或抑制的调控。例如,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有多个能够被磷酸化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而激活或抑制对应不同残基的磷酸化。磷酸之所以对于信号传导很重要,其原因在于它能够对其所结合的蛋白的行动进行调控;而除去磷酸,则是一种反向作用(如果磷酸化是激活作用,则去磷酸化就是抑制作用),磷酸酶就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r-5-p在生物学中是什么

R-5P: 5-磷酸核糖。R-5-P和PRPP则分别增强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的活性。

二氢叶酸有哪些生成途径?四氢叶酸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二氢叶酸有哪些生成途径?四氢叶酸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ATP是什么缩写?全称是什么?在微生物学中代表什么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 kJ/mol(千焦每摩尔)以上的磷酸化合物,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 kJ/mol。 ATP的分子式可以简写成A- P~P~P。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①,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参考资料:http://www.sw-sj.com 另外的ATP 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简称ATP)创立于1972年,其目标是保护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利益(女子运动员后来组织了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1990年开始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网球巡回赛的组织者,这些赛事后来被称为ATP巡回赛。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有哪些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生物化学试验有哪些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介绍如下:一、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中,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和An-drade指示剂。二、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三: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试验方法:1)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8h,培养液1ml加O"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ml,摇动试管1~2min,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若4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有主张在48~50°C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2)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C培养4天、培养液2.5ml先加入a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ml,摇动2~5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C恒温箱,如2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3)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中,加入5%α-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用。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cAMP与cGMP的生物学作用相反吗?

亲,你想简单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俩是协同进行的作为“第二信使”,camp,cgmp,是不同信号通路产生的,不同的信号通路,生物学效果不一样,可能是协同,不相干,辅助,放大,递进,干涉,拮抗,等等,亲,你想简单了……

cAMP与cGMP的生物学作用相反吗?

这个应该没有的,它们同是第二信使,下面是它们的一些资料: cAMP 腺苷-3",5"-环化一磷酸 以微量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中.体内多种激素作用于细胞时,可促使细胞生成此物,转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与物质代谢.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胞外信号分子首先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然后激活细胞膜上的Gs一蛋白,被激活的Gs一蛋白再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催化ATP脱去一个焦磷酸而生成cAMP.生成的 cAMP作为第二信使通过激活PKA(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靶细胞蛋白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反应,cAMP最终又被磷酸二酯酶(PDE)水解成5"-AMP而失活.(G蛋白偶联途径) cGMP 环磷酸鸟苷 鸟苷酸环化酶通常参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开启、糖原分解、细胞凋亡以及舒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可以使血管扩张进而增加血流量. 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GC)可将三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催化为cGMP.其中,与膜受体结合的鸟苷酸环化酶和可以在膜受体与肽类激素(如心房钠尿肽)结合后被激活.而胞质中的游离鸟苷酸环化酶可被NO激活进而合成cGMP. 环磷酸鸟苷可以被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水解为5"-磷酸鸟苷.

cAMP与cGMP的生物学作用相反吗?

这个应该没有的,它们同是第二信使,下面是它们的一些资料:cAMP腺苷-3",5"-环化一磷酸以微量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中。体内多种激素作用于细胞时,可促使细胞生成此物,转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与物质代谢。 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号刺激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的。 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胞外信号分子首先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然后激活细胞膜上的Gs一蛋白,被激活的Gs一蛋白再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催化ATP脱去一个焦磷酸而生成cAMP。生成的 cAMP作为第二信使通过激活PKA(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靶细胞蛋白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反应,cAMP最终又被磷酸二酯酶(PDE)水解成5"-AMP而失活。(G蛋白偶联途径)cGMP环磷酸鸟苷鸟苷酸环化酶通常参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开启、糖原分解、细胞凋亡以及舒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可以使血管扩张进而增加血流量。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 GC)可将三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 GTP)催化为cGMP。其中,与膜受体结合的鸟苷酸环化酶和可以在膜受体与肽类激素(如心房钠尿肽)结合后被激活。而胞质中的游离鸟苷酸环化酶可被NO激活进而合成cGMP。环磷酸鸟苷可以被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 PDE)水解为5"-磷酸鸟苷。

“一碳基团”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1.四氢叶酸“一碳基团” 参与体内嘌呤和嘧啶碱的生物合成,这些碱基是合成核酸的基本成分。2. S-腺苷蛋氨酸与“一碳基团”,是参与体内甲基化反应的主要甲基来源。3. “一碳基团”代谢与新药设计: 叶酸分子中含对氨基苯甲酸(PABA),叶酸是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必需物质,甲基苄氨嘧啶TMP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强烈抑制剂。

“一碳基团”代谢的生物学意义?

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能生成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经过转移参与生物合成过程。这些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one carbon unit)或一碳单位(C1 unit或one carbon unit)。有关一碳单位生成和转移的代谢称为一碳单位代谢。一碳单位是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在核酸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如N5-N10-CH=FH4直接提供甲基用于脱氧核苷酸dUMP向dTMP的转化。N10-CHO-FH4和N5N10-CH=FH4分别参与嘌呤碱中C2,C3原子的生成。S-腺苷蛋氨酸提供的甲基可参与体内多种物质合成。例如肾上腺素、胆碱、胆酸等。一碳单位代谢将氨基酸代谢与核苷酸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生物合成联系起来。一碳单位代谢的障碍可造成某些病理情况,如巨幼红细胞贫血等。磺胺药及某抗癌药(氨甲喋呤等)正是分别通过干扰细菌及瘤细胞的叶酸、四氢叶酸合成,进而影响核酸合成而发挥药理作用的。

什么是一碳基团代谢?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1.四氢叶酸“一碳基团”参与体内嘌呤和嘧啶碱的生物合成,这些碱基是合成核酸的基本成分。2.s-腺苷蛋氨酸与“一碳基团”,是参与体内甲基化反应的主要甲基来源。3.“一碳基团”代谢与新药设计:叶酸分子中含对氨基苯甲酸(paba),叶酸是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必需物质,甲基苄氨嘧啶tmp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强烈抑制剂。

什么是一碳基团代谢?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能生成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经过转移参与生物合成过程。这些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one carbon unit)或一碳单位(C1 unit或one carbon unit)。有关一碳单位生成和转移的代谢称为一碳单位代谢。一碳单位是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在核酸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如N5-N10-CH=FH4直接提供甲基用于脱氧核苷酸dUMP向dTMP的转化。N10-CHO-FH4和N5N10-CH=FH4分别参与嘌呤碱中C2,C3原子的生成。S-腺苷蛋氨酸提供的甲基可参与体内多种物质合成。例如肾上腺素、胆碱、胆酸等。一碳单位代谢将氨基酸代谢与核苷酸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生物合成联系起来。一碳单位代谢的障碍可造成某些病理情况,如巨幼红细胞贫血等。磺胺药及某抗癌药(氨甲喋呤等)正是分别通过干扰细菌及瘤细胞的叶酸、四氢叶酸合成,进而影响核酸合成而发挥药理作用的。

简述腺苷酸的生物学作用

腺苷酸为腺嘌呤加核糖加磷酸的化合物,是构成动物细胞核糖酸的四种主要单核苷酸之一,体内的能量传递物质。具有显著的周围血管扩张和降压作用。

生物学中ATP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化学式为C10H16N5O13P3,分子量为507.18,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所有生物中的生化反应都伴随着ATP的生成与分解过程。

生物学中的atp是什么

生物学中的atp是三磷酸腺苷。一、ATP含义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ATP作为一种辅酶,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可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核苷酸等代谢过程。它同时又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为吸收、分泌、肌肉收缩以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等过程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常用于心肌病、肝炎、进行性肌萎缩、神经性耳聋等疾病的治疗。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二、ATP分子结构式分子结构式为A—P~P~P,期中A为腺苷,P是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时大量的能量会释放出来。ATP可以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三、ATP主要作用ATP的主要作用是在细胞内提供能量。当细胞需要能量时,ATP释放出一份或多份磷酸分子,转化为较低能量的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分子。ATP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肌肉收缩就需要ATP的能量支持;神经细胞发送信号也需要ATP的能量。此外,ATP还能够帮助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反应,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总之,三磷酸腺苷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分子,能够为细胞提供必要的化学能量。它对于生命的维持和各种体内代谢活动的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中ATP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生物学中ATP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意思,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嘌呤是人体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主要原料,ATP中文名字叫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就是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ATP 的生成是IMP 和天冬氨酸在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作用下,消耗 1 GTP 和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珀酸可裂解为腺苷酸加延胡索酸,然后可由激酶催化 AMP → ADP → ATP。扩展资料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是供能的能量系统,可简单地分成无氧能量系统与有氧能量系统,前者在生成ATP时,无须氧气的介入,而后者则相反。摄氧量的基本概念,是指组织细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氧气量,也就是说,摄氧量的多寡,便代表着有氧能量系统运作的情形。有氧能量系统在产生ATP时,需要消耗氧气,因此ATP的生成量势必与氧气的摄取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也因此摄氧量的测量,可供作能量消耗的评估,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肝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大量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同时释放能量并生成AT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TP在生物学中是什么意思?

生物学中ATP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意思,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嘌呤是人体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主要原料,ATP中文名字叫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就是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ATP 的生成是IMP 和天冬氨酸在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作用下,消耗 1 GTP 和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珀酸可裂解为腺苷酸加延胡索酸,然后可由激酶催化 AMP → ADP → ATP。扩展资料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是供能的能量系统,可简单地分成无氧能量系统与有氧能量系统,前者在生成ATP时,无须氧气的介入,而后者则相反。摄氧量的基本概念,是指组织细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氧气量,也就是说,摄氧量的多寡,便代表着有氧能量系统运作的情形。有氧能量系统在产生ATP时,需要消耗氧气,因此ATP的生成量势必与氧气的摄取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也因此摄氧量的测量,可供作能量消耗的评估,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肝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大量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同时释放能量并生成AT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生物学中ATP是什么意思?

生物学中ATP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意思,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嘌呤是人体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主要原料,ATP中文名字叫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就是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ATP 的生成是IMP 和天冬氨酸在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作用下,消耗 1 GTP 和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珀酸可裂解为腺苷酸加延胡索酸,然后可由激酶催化 AMP → ADP → ATP。扩展资料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是供能的能量系统,可简单地分成无氧能量系统与有氧能量系统,前者在生成ATP时,无须氧气的介入,而后者则相反。摄氧量的基本概念,是指组织细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氧气量,也就是说,摄氧量的多寡,便代表着有氧能量系统运作的情形。有氧能量系统在产生ATP时,需要消耗氧气,因此ATP的生成量势必与氧气的摄取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也因此摄氧量的测量,可供作能量消耗的评估,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肝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大量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同时释放能量并生成AT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生物学中ATP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生物学中ATP是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意思,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能与ADP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了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嘌呤是人体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主要原料,ATP中文名字叫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就是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ATP 的生成是IMP 和天冬氨酸在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作用下,消耗 1 GTP 和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珀酸可裂解为腺苷酸加延胡索酸,然后可由激酶催化 AMP → ADP → ATP。扩展资料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是供能的能量系统,可简单地分成无氧能量系统与有氧能量系统,前者在生成ATP时,无须氧气的介入,而后者则相反。摄氧量的基本概念,是指组织细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氧气量,也就是说,摄氧量的多寡,便代表着有氧能量系统运作的情形。有氧能量系统在产生ATP时,需要消耗氧气,因此ATP的生成量势必与氧气的摄取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也因此摄氧量的测量,可供作能量消耗的评估,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肝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大量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同时释放能量并生成AT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生物学功能

核苷酸的作用来于生物的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含有微量的核苷酸以及其结合物聚核苷酸、DNA、RNA等核酸。摄取后可作为在体内有效合成RNA、DNA的材料利用。1 定义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又称核甙酸。五碳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4种核苷酸组成核酸。核苷酸主要参与构成核酸,许多单核苷酸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与能量代谢有关的三磷酸腺苷(ATP)、脱氢辅酶等。某些核苷酸的类似物能干扰核苷酸代谢,可作为抗癌药物。根据糖的不同,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及脱氧核苷酸两类。根据碱基的不同,又有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鸟苷酸,GMP)、胞嘧啶核苷酸(胞苷酸, CMP)、尿嘧啶核苷酸(尿苷酸,UMP)、胸腺嘧啶核苷酸(胸苷酸,TMP)及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IMP)等。核苷酸中的磷酸又有一分子、两分子及三分子几种形式。此外,核苷酸分子内部还可脱水缩合成为环核苷酸。2合成核苷酸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体内合成核酸的前身物。核苷酸随着核酸分布于生物体内各器官、组织、细胞的核及胞质中,并作为核酸的组成成分参与生物的遗传、发育、生长等基本生命活动。生物体内还有相当数量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核苷酸。三磷酸腺苷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体内的能量释放及吸收主要是以产生及消耗三磷酸腺苷来体现的。此外,三磷酸尿苷、三磷酸胞苷及三磷酸鸟苷也是有些物质合成代谢中能量的来源。腺苷酸还是某些辅酶,如辅酶Ⅰ、Ⅱ及辅酶A等的组成成分。在生物体内,核苷酸可由一些简单的化合物合成。这些合成原料有天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 CO2等。嘌呤核苷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可产生尿酸,嘧啶核苷酸分解生成CO2、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等。嘌呤核苷酸及嘧啶核苷酸的代谢紊乱可引起临床症状(见嘌呤代谢紊乱、嘧啶代谢紊乱)。核苷酸类化合物也有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者,例如肿瘤化学治疗中常用的5-氟尿嘧啶及6-巯基嘌呤等。有些核苷酸分子中只有一个磷酸基,所以可称为一磷酸核苷(NMP)。5"-核苷酸的磷酸基还可进一步磷酸化生成二磷酸核苷(NDP)及三磷酸核苷(NTP),其中磷酸之间是以高能键相连。脱氧核苷酸的情况也是如此。体内还有一类环化核苷酸,即单核苷酸中磷酸部分与核糖中第三位和第五位碳原子同时脱水缩合形成一个环状二酯、即3",5"-环化核苷酸,重要的有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3分布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人体内的核苷酸主要有机体细胞自身合成。核苷酸在体内的分布广泛。细胞中主要以5′-核苷酸形式存在。细胞中核糖核苷酸的浓度远远超过脱氧核糖核苷酸。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各种核苷酸含量差异很大,同一细胞中,各种核苷酸含量也有差异,核苷酸总量变化不大。4功能核苷酸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现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① 核苷酸是合成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 (RNA)及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前身物,RNA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的核苷酸:AMP、GMP、CMP和UMP,这四种类型的核苷酸从头合成前身物是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DNA中主要有四种类型脱氧核苷酸:dAMP、dGMP、dCMP和dTMP,它们是由各自相应的核碳核苷酸在二磷酸水平上还原而[1]成的。② 三磷酸腺苷 (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质在氧化时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贮存在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ATP分子分解放能的反应可以与各种需要能量做功的生物学反应互相配合,发挥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合成代谢、肌肉的收缩、吸收及分泌、体温维持以及生物电活动等。因此可以认为 ATP是能量代谢转化的中心。③ ATP还可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UDP、CDP及GDP生成UTP 、CTP及GTP。它们在有些合成代谢中也是能量的直接来源。而且在某些合成反应中,有些核苷酸衍生物还是活化的中间代谢物。例如,UTP参与糖原合成作用以供给能量,并且 UDP还有携带转运葡萄糖的作用。④ 腺苷酸还是几种重要辅酶,如辅酶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Ⅱ(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及辅酶A(CoA)的组成成分。NAD+及 FAD是生物氧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传递氢原子或电子中有着重要作用。CoA作为有些酶的辅酶成分,参与糖有氧氧化及脂肪酸氧化作用。⑤ 环核苷酸对于许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5代谢可从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及代谢调节三个方面讨论。合成代谢嘌呤核苷酸主要由一些简单的化合物合成而来,这些前身物有天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CO2及一碳单位(甲酰基及次甲基,由四氢叶酸携带)等。它们通过11步酶促反应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又称肌苷酸)。随后,肌苷酸又在不同部位氨基化而转变生成腺苷酸及鸟苷酸。合成途径的第一步是5-磷酸核糖在酶催化下,活化生成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这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是在肝脏中进行,其次是在小肠粘膜及胸腺中进行。嘌呤核苷酸降解可产生嘌呤碱,嘌呤碱最终分解为尿酸,其中部分分解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再合成嘌呤核苷酸,这称为回收合成代谢途径,可在骨髓及脾脏等组织中进行。嘌呤核苷酸降解产生的腺嘌呤、鸟嘌呤及次黄嘌呤在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催化下,接受3"-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分子中的磷酸核糖,生成相应的嘌呤核苷酸。此合成途径也具有一定意义。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也在肝脏中进行。合成原料为氨基甲酰磷酸及天门冬氨酸等。氨基甲酰磷酸及天门冬氨酸经过数步酶促反应生成尿苷酸,尿苷酸转变为三磷酸尿苷后,从谷氨酰胺接受氨基生成三磷酸胞苷。上述体内合成的嘌呤及嘧啶核苷酸均系一磷酸核苷。它们均可在磷酸激酶的催化下,接受 ATP提供的磷酸基,进一步转变为二磷酸核苷及三磷酸核苷。体内还有一类脱氧核糖核苷酸。它们是dAMP、dGMP、dCMP及dTMP。它们组成中的脱氧核糖并非先生成而后组合到核苷酸分子中去,而是通过业已合成的核糖核苷酸的还原作用而生成的。此还原作用发生于二磷酸核苷分子水平上,dADP、dGDP、dCDP及dUDP均可由此而来,但dTMP则不同,它是由dUMP经甲基化作用而生成的。分解代谢嘌呤核苷酸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再在黄嘌呤氧代酶催化下,经过氧化作用,最终生成尿酸。尿酸可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每日尿酸排出量为0.6g。嘧啶核苷酸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为CO2,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丁酸等。代谢调节核苷酸在体内的合成受到反馈性的调节作用。嘌呤核苷酸合成的终产物是AMP及GMP,它们可以反馈性地抑制由 IMP转变为AMP及GMP的反应。它们可与 IMP一齐反馈性地抑制合成途径的起始反应PRPP的生成。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产物 CTP也可反馈性地抑制嘧啶合成的起始反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核苷酸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哪些

核苷酸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现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① 核苷酸是合成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 (RNA)及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前身物,RNA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的核苷酸:AMP、GMP、CMP和UMP。合成前身物则是相应的三磷酸核苷 ATP、GTP、CTP和UTP。DNA中主要有四种类型脱氧核苷酸:dAMP、dGMP、dCMP和dTMP,合成前身物则是dATP、dGTP、dCTP和dUTP。② 三磷酸腺苷 (ATP)在细胞能量代谢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质在氧化时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贮存在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 ATP分子分解放能的反应可以与各种需要能量做功的生物学反应互相配合,发挥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合成代谢、肌肉的收缩、吸收及分泌、体温维持以及生物电活动等。因此可以认为 ATP是能量代谢转化的中心。③ ATP还可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UDP、CDP及GDP生成UTP 、CTP及GTP。它们在有些合成代谢中也是能量的直接来源。而且在某些合成反应中,有些核苷酸衍生物还是活化的中间代谢物。例如,UTP参与糖原合成作用以供给能量,并且 UDP还有携带转运葡萄糖的作用。④ 腺苷酸还是几种重要辅酶,如辅酶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Ⅱ(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及辅酶A(CoA)的组成成分。NAD+及 FAD是生物氧化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传递氢原子或电子中有着重要作用。CoA作为有些酶的辅酶成分,参与糖有氧氧化及脂肪酸氧化作用。⑤ 环核苷酸对于许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见第二信使)。

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的传递过程。大二细胞生物学期末考。大神快来帮帮忙

二、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进入靶细胞直接与酶结合主要过程:血管神经末梢释放Ach-作用于GPCR (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G蛋白激活PLC (磷脂酶C)通过对第二信使PIP2水解生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 IP3开启Ca2+通道Ca2+从内质网进入细胞质基质+CaM-N0合酶- +催化精氨酸氧化为瓜氨酸释放N0激活GC ( 鸟苷酸环化酶)cGMP. 上升抑制肌动肌球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平滑肌舒张,降压

医学细胞生物学相关内容中,有哪些获得诺贝尔奖

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诺贝尔奖:2008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u2022楚尔u2022豪森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弗朗索瓦丝u2022巴尔-西诺西、吕克u2022蒙塔尼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00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Martin J. Evans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2006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安德鲁u2022法尔和克雷格u2022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200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澳大利亚巴里u2022马歇尔和罗宾u2022沃伦,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200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科学家悉尼u2022布雷内、约翰u2022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u2022霍维茨。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u2022芬恩日本科学家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2001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利兰u2022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u2022纳斯和蒂莫西u2022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生物学科吗

诺贝尔没有生物学奖,诺贝尔只有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语: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瑞典语:Nobelprisetifysiologiellermedicin)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次颁发。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并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历届诺贝尔奖生物学获得者和研究课题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斯佩曼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人奥西茨基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戴尔、德国科学家勒维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库恩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 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籍德国作家黑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狄尔斯、阿尔德因发现并发展了双稀合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3年12月10日第五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4年12月10日第五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玻恩因对粒子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德国科学家博特因发明符合计数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12月10日第五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医生福斯曼、美国医生理查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年12月10日第六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因确定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德国科学家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3年12月10日第六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詹森、美国科学家梅耶因创立原子核结构的壳模型理论、美国科学家维格纳因发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12月10日第六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艾根、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发明快速测定化学反应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费舍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79年12月10日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布朗因、德国科学家维蒂希因在有机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5年12月10日第八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冯克利津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12月10日第八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鲁斯卡、比尼格、瑞士科学家罗勒因研制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因发现交叉分子束方法、德国科学家波拉尼因发明红外线化学研究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12月10日第八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士科学家米勒、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因发现新型超导材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12月10日第八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因第一次阐明由膜束的蛋白质形成的全部细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12月10日第八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拉姆齐因发明观测原子辐射和计量原子辐射频率的精确方法、美国科学家德默尔特因创造冷却捕集电子的方法、德国科学家保罗因在50年代发明的“保罗捕集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1年12月10日第九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内尔、扎克曼因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道功能,发展出一种能记录极微弱电流通过单离子道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5年12月10日第九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鲁岑、美国科学家莫利纳、罗兰因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刘易斯、维绍斯、德国科学家福尔哈德因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并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99年12月10日第九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铁皮鼓》、《我的世纪》等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述2-3件基因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它是如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内容太多 参考http://bio.cersp.com/swjssh/SWJSSH/200607/645.html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和酝酿阶段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  19世纪末B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无细胞提取液能使糖发酵产生酒精,第一次提出酶(enzyme)的名称,酶是生物催化剂。20世纪20-40年代提纯和结晶了一些酶(包括尿素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黄酶、细胞色素C、肌动蛋白等),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随后陆续发现生命的许多基本现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消化、呼吸、运动等)都与酶和蛋白质相联系,可以用提纯的酶或蛋白质在体外实验中重复出来。在此期间对蛋白质结构的认识也有较大的进步。1902年EmilFisher证明蛋白质结构是多肽;40年代末,Sanger创立二硝基氟苯(DNFB)法、Edman发展异硫氰酸苯酯法分析肽链N端氨基酸;1953年Sanger和Thompson完成了第一个  多肽分子--胰岛素A链和B链的氨基全序列分析。由于结晶X-线衍射分析技术的发展,1950年Pauling和Corey提出了α-角蛋白的α-螺旋结构模型。所以在这阶段对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有了认识。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虽然1868年F.Miescher就发现了核素(nuclein),但是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并未引起重视。20世纪20-30年代已确认自然界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并阐明了核苷酸的组成。由于当时对核苷酸和硷基的定量分析不够精确,得出DNA中A、G、C、T含量是大致相等的结果,因而曾长期认为DNA结构只是“四核苷酸”单位的重复,不具有多样性,不能携带更多的信息,当时对携带遗传信息的侯选分子更多的是考虑蛋白质。40年代以后实验的事实使人们对核酸的功能和结构两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44年O.T.Avery等证明了肺炎球菌转化因子是DNA;1952年A.D.Hershey和M.Cha-se用DNA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核酸,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是遗传物质。在对DNA结构的研究上,1949-52年S.Furbery等的X-线衍射分析阐明了核苷酸并非平面的空间构像,提出了DNA是螺旋结构;1948-1953年Chargaff等用新的层析和电泳技术分析组成DNA的硷基和核苷酸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提出了DNA硷基组成A=T、G=C的Chargaff规则,为硷基配对的DNA结构认识打下了基础。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时代。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硷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三、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  70年代后,以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其间的重大成就包括:1.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2.基因组研究的发展3.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建立和发展4.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试论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与主要内容,它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DNA双螺旋(B结构)的要点及稳定DNA双螺旋结构主要作用力是: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 2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主链在外侧,嘌呤碱和嘧啶碱在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垂直于中轴,糖环平面平行于中轴 3双螺旋的直径2nm,螺距3~4nm,沿中心轴每上升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间距0.34nm,之间旋转角度36° 4沿中心轴方向观察,有两条螺旋凹槽,大约(宽1.2nm,深0.75nm) 5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时,两条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而结合在一起意义:第一次提出了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以及DNA的复制机理,揭开了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为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试论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与主要内容,它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dna双螺旋(b结构)的要点及稳定dna双螺旋结构主要作用力是: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②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主链在外侧,嘌呤碱和嘧啶碱在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垂直于中轴,糖环平面平行于中轴;③双螺旋的直径2nm,螺距3.4nm,沿中心轴每上升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间距0.34nm,之间旋转角度36°;④沿中心轴方向观察,有两条螺形凹槽,大沟(宽1.2nm,深0.85nm)和小沟(宽0.6nm,深0.75nm);⑤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两条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健和碱基堆积力而结合在一起.意义:第一次提出了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以及dna的复制机理,揭开了生物学研究的序幕,为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除袁隆平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学家,他们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生物学家 简而言之,以生命无研究对象的成功人群就可以称之为生物学家。因为生物学可以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所以生物学家又可以细为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等。 著名的生物学家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孟德尔和达尔文一样是生物学的创建者。然而,孟德尔的研究者远远少于达尔文的研究者。研究达尔文的传记、专著、论文、评论汗牛充栋,在生物哲学、生物学历史研究的学术期刊上,几乎每一期都少不了研究达尔文的论文,而研究孟德尔的却难得一见。显然,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性难以比拟。达尔文是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数一数二的巨人,名字出现在所有"有史以来世界十大伟人"的名单中,甚至在身前就已被视为可与牛顿比肩的伟人,拥有丰富的思想和无穷的魅力,他的发现对人类社会有极其宽广、深远的影响。而孟德尔显得很普通,甚至一直有学者怀疑他是否算得上科学天才,他的形象是被后来的"孟德尔主义者"有意拔高的。他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当所谓"孟德尔定律"在1900年被三位科学家同时重现发现的时候,他们都声称自己已独立地做出了同样的结果,是否果真如此是很值得怀疑的,但他们都敢于同时如此声称,至少也说明了"孟德尔定律"在当时已经是呼之欲出了。如果孟德尔不曾存在过,历史的进程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研究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文献数量如此悬殊,还有一个因素:有关达尔文的原始史料无比丰富。他身后留下了多达172卷的著作、论文、笔记和书信,光是他27岁之前所写的书信汇集出版时就多达702页,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生平研究者永远不愁不会挖掘出新东西。而孟德尔在身前极少发表著述,逝世后不久其手稿又被全部烧毁,现在所能找到的全部原始材料,不过是几篇论文和报告,一份申请中学教师文凭时写的简历,十几封书信和两首少年时代写的诗,一天时间就可全部读完。 如何用如此稀少的原始史料写一部孟德尔传记,是一大挑战。一个办法是采访孟德尔的亲属好友、同事、学生,以口述补充文字的缺乏。早在1924年伊尔提斯(Hugo Iltis)就这么做了,他在这一年出版的《孟德尔生平》(Life of Mendel)一书向来被视为孟德尔的"标准"传记。1996年,奥雷尔(Vitezslav Orel)收集到了更多的资料,以现代观点写了另一本标准传记《戈里果·孟德尔:第一位遗传学家》。在已有这两本标准传记之后,又没有新的史料问世,认识孟德尔的人也都早已去世,还有必要再写一本孟德尔传记吗?美国专业科普作家海尼格(Robin Marantz Henig)显然觉得有必要。她面向的是普通读者,采用的是文学写法,通过营造历史、文化氛围讲述一个生动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孟德尔生前死后的遭遇无疑是非常有戏剧性的,这本在2000年出版的《花园里的修道士》(The Monk in the Garden)就干脆分成序幕、第一幕、幕间、第二幕、尾声五个部分,就象是一出富有悬念的戏。从吸引读者阅读的角度看,它是很成功的。但是在这本奇特的孟德尔传记中,栩栩如生地再现的,是孟德尔所生活的环境和围绕着他的发现的种种事件,孟德尔本人反而只是个配角,原因之一还是因为有关孟德尔本人的史料太少,而作者又不想把传记写成小说,有想象之处也一定用虚拟语气。 作者并非生物学的专家,书中偶尔可见生物学知识错误(比如把染色质当成给染色体着色的染料),也未能深入讨论在介绍孟德尔时不能不面对的关键问题:为什么孟德尔如此重要又如此出色的研究会被同时代的人所遗忘?孟德尔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才使得他成为科学史上最孤独的天才,超前了整个时代35年? 并不是因为孟德尔的工作是个冷门。恰恰相反,当孟德尔发表遗传定律的时候,当时的学术界正迫切需要遗传定律。也不是因为他的工作不为人知。在1900年以前,他有关豌豆杂交试验的不朽论文至少被人引用了十余次,引用者有的还是植物学的权威。他也长期与当时最著名的植物学家之一耐格里长期通讯。但是这些人都不觉得孟德尔的杂交研究有什么了不起,甚至颇为不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幸处于巨人的阴影之下。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在生物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研究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从事遗传研究的人,甚至包括孟德尔,都觉得自己也是在解决生物进化的问题--他在1866年的论文中提到,他从事豌豆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有机体的进化史的重要性决不能低估。"在当时的研究者看来,对进化论而言,物种间的杂交要比物种内的杂交意义重大得多。孟德尔本人也用菜豆和山柳菊从事过种间杂交,他的这些工作在1900年常被植物学家们提到,而他的豌豆试验,看上去不过是个琐屑的小工作,不值一提。 孟德尔被时代所忽略的,恰恰是他的天才之处。以前研究生物遗传的学者,当他们比较子代和亲代的异同的时候,是把亲代做为一个整体,又把子代做为另一个整体进行比较的。他们相信的是,亲代存在一种"本质",子代存在另一种"本质",遗传就是这种本质的传递和变化。子代内部的变异被看做是可以也应该忽略不计的偏差,只有其平均的性质才有研究的价值。但是孟德尔在做豌豆试验时,却不抱这种本质论的思想,采用的是群体思维。在他看来,子代群体是由一个个不尽相同的个体变异组成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有价值,值得研究的,个体变异并不是偏差,而恰恰是遗传的表现。因此,别的植物学家在研究豌豆杂交试验时,只停留于对现象的概括描述:第一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第二子代两种性状又都出现了,等等,而孟德尔却知道要挨个挨个去数豌豆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是宝贵的,不可抛弃。 孟德尔的天才之处,恰恰也是达尔文的天才之处。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先驱们,在研究进化问题时,抱着的也是本质论的观点,每个物种都存在着一种代表它的本质,进化就是从一种本质到另一种本质的变化,而物种内的个体变异是可以忽略不计。而达尔文重视的是物种内的个体变异,这些变异提供了自然选择的材料,生物才得以进化。很难说哪一个变异更重要,现在看上去不起眼的变异,以后很可能成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优势变异而传播开去。这种强调群体内部个体的重要性的群体思维,可以说是达尔文的首创。 《物种起源》德语版在1860年出版后不久,孟德尔就已仔细地阅读,并在书上做了批注。孟德尔的论文在1868年发表后,他订了40份单行本,分寄世界各国的权威,其中一份也寄给了达尔文,但是达尔文从来没有阅读它--人们在达尔文藏书中发现它的时候,连页没有割开。这两位生物学的创建者,如果在科学思想上曾经有过交流的话,也肯定是单向的。但无论如何,他们是殊途同归了。 《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13日 孟德尔生平: 孟德尔(Groegor Mendel,1822-1884)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当时属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家里帮助父亲嫁接果树,在学习上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才能。1844-1848年,孟德尔在布隆大学哲学院学习神学,曾选修迪博尔(Diebl,1770-1859)讲授的农学、果树学和葡萄栽培学等课程。1848年在维也纳大学期间,孟德尔先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多普勒(C·Doppler,1803-1853)、物理学家埃汀豪生(A·Ettinghausen)和植物生理学家翁格尔(F·Unger,1800-1870),这三个人对他的科学思想无疑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所惯用的方法是培根式的归纳法,而多普勒则主张,先对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提出设想,然后通过实验来进行证实或否决。埃汀豪生是一位成功地应用数学分析来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家,孟德尔曾对他的大作《组合分析》仔细拜读。孟德尔后来做豌豆实验,能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成功地将数学统计方法用于杂种后代的分析,与这两位杰出物理学家不无关系。翁格尔当时正从事进化学说的研究,他认为研究变异是解决物种起源问题的关键,并且用这种观点去启发他的学生孟德尔。通过翁格尔,孟德尔了解了盖尔特纳的杂交工作。盖尔特纳是一位经济富裕的科学家,他能不受拘束地在自己的花园内实施有性杂交的宏伟计划,曾用80个属700个种的植物,进行了万余项的独立实验,从中产生了258个不同的杂交类型,这些成果都记录在1849年出版的盖尔特纳的著作《植物杂交的实验与观察》中,虽然这本书写得既单调又重复,但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着一些极有价值的观察结果。达尔文和孟德尔都曾仔细地读过这本书。孟德尔读过的书至今还保存在捷克布隆的孟德尔纪念馆内,书中遍布记号和批注,有的内容正是以后孟德尔的实验计划里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一个伟大的科学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 1854年以后,在布隆修道院做神甫的孟德尔同时还在布隆国立德文高级中学代课,讲授物理学和博物学,为时长达1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著名的豌豆实验,并成为摩拉维亚农业协会自然科学分会的会员。1867年,布隆修道院老院长纳普(Napp)去世,孟德尔继任。从此,孟德尔为宗教职务所累,告别了教学和研究工作,直至1884年去世。

DNA双螺旋模型没有确立分子生物学范式吗

DNA双螺旋模型没有确立分子生物学范式  DNA双螺旋结构:有两条DNA单链,反向平行,一段由3"端开始,一段由5‘端开始,螺旋成双链结构。外部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内部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脂键链接。双螺旋模型的意义: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 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人类最终全面揭开生命奥秘的进程中,化学已经并将更进一步地为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DNA双螺旋结构:有两条DNA单链,反向平行,一段由3"端开始,一段由5‘端开始,螺旋成双链结构。外部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内部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碱基之间是由氢键连接,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脂键链接。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A)总是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膘呤(G)总是与胞嘧啶(C)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从结构特点分析它的生物学功能。

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的双排螺旋结构;两螺旋都是右手螺旋,双螺旋表面有深沟和浅沟。2)各脱氧核苷酸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基借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糖-磷酸骨架是螺旋的主链部分,幷位于螺旋外侧;各碱基则从骨架突出指向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都垂直于螺旋的纵轴。3)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链连接,一条链中的腺嘌呤必定与另一条链中的胸嘧啶配对(A-T);鸟嘌呤必定与胞嘧啶配对(G-C),这种碱基间的氢链连接配对原则称为碱基互补规则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堆砌力和链间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堆砌构成疏水性核心,而亲水性带负电荷的糖-磷酸基团处于外部,使双螺旋更加稳固;而氢键不仅是一种稳定双螺旋的力量,同时也为选择正确碱基配对提供了分辨能力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从结构特点分析它的生物学功能。

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的双排螺旋结构;两螺旋都是右手螺旋,双螺旋表面有深沟和浅沟。2)各脱氧核苷酸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基借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糖-磷酸骨架是螺旋的主链部分,幷位于螺旋外侧;各碱基则从骨架突出指向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都垂直于螺旋的纵轴。3)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链连接,一条链中的腺嘌呤必定与另一条链中的胸嘧啶配对(A-T);鸟嘌呤必定与胞嘧啶配对(G-C),这种碱基间的氢链连接配对原则称为碱基互补规则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堆砌力和链间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堆砌构成疏水性核心,而亲水性带负电荷的糖-磷酸基团处于外部,使双螺旋更加稳固;而氢键不仅是一种稳定双螺旋的力量,同时也为选择正确碱基配对提供了分辨能力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哪位能简单介绍一下?神经生物学知识哪里可以了解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积塑模型是一种采用优质彩色塑料原料制造的生物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装配式结构模型。本模型利用具有特殊形状结构的红、黄、蓝、绿四种色球(分别代表A、T、G、C四种核苷)和棕棒(代表磷酸P)五种零件,不仅可装配成具有双螺旋空间结构的DNA分子链,而且还可以直观地表达出DNA分子链的自我复制功能。这套模型可用来做分子生物学的教具,也可做中小学生的课外科学模型玩具。  一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积塑模型,其特征是:a.这套DNA分子双螺旋积塑模型由红、黄、兰绿四种优质塑料色球(分别代表A、T、G、C四种核苷)和一种优质棕色塑料色棒(代表磷酸P)共五种另件所组成。 b.红球和黄球直径φ18,各带有一个直径φ10的白色圆柱形突出物,在红球的白色圆柱上开有一个直径φ6的圆孔,圆孔内部前后各突起一个直径φ3的半圆形凸起物,在黄球的白色圆柱上伸出一直径φ6的圆棒,圆棒前后各开有一个直径φ3的半圆形凹槽,红球和黄球的结合,即A与T的结合,可通过φ6圆棒插入φ6圆孔来实现。 c.蓝球和绿球直径也是φ18,也各带有一个直径φ10的白色圆柱形突出物,在兰球的白色圆柱上开有一个直径φ6的圆孔,圆孔内部沿圆周对称地突起三个直径φ3的半圆形凸起物,在绿球的白色圆柱上伸出一φ6圆棒,在圆棒周围对称地开有三个直径φ3的半圆形凹槽,兰球和绿球的结合,即G和C的结合,可通过φ6圆棒插入φ6圆孔来实现。 d.每个色球除带有一个白色圆柱形突出物外,还各开有二个直径φ6的圆孔,它们的位置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分别对称地绕水平和垂直轴线旋转36角。利用直径φ6的棕棒插入二个色球相对着的二个φ6圆孔,可将任意二个色球连接起来,从而可组成DNA单股螺旋链,所开φ6圆孔的角度,可保证每一螺旋上有10个色球, e.每一对配对色球上的一个φ3半圆形凸起物和一个φ3半圆形凹槽代表一个氢(H)键,由于A、T和G、C色球上φ3半圆形凸起物和半圆形凹槽数目不同(一为2,一为3),角度不同,因此A球只能与T球结合,G球只能与C球结合,A与C、G与T球之间不能结合(不能插入),从而可实现A-T、G-C之间的严格配对关系,利用这种配对关系,可组成互补配对的DNA双螺旋链,并导致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其中A、T、C、G 均为碱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当T转录时,变为U:尿嘧啶)。 沃森和克里克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对幸运儿。他们仅用了18个月就解决了DNA分子结构这样一个当时的世界难题。是年沃森仅25岁,克里克也才37岁。   沃森从小聪颖好学,15岁即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动物学。毕业时看到了量子力学大师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一书,被深深吸引,决心探寻生命的奥秘。19岁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师从卢里亚教授,以研究X射线对噬菌体的作用而顺利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1951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沃森代替导师参加一个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学术会议,受伦敦皇家学院晶体学家威尔金斯(M·Wilkims,1916—)做的关于DNA X射线衍射的研究报告所启发,认准了X射线衍射法是一把可以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于是,通过一番努力,终于来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从事蛋白质和多肽晶体结构的研究。在这里,他碰到了克里克。 克里克比沃森年长10多岁,1937年就毕业于伦敦大学物理系,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了博士学业。战后,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影响,决心改行,到了卡文迪什实验室,在佩鲁兹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多肽和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沃森是一位在遗传学上很有造诣的青年学者,寡言少语,有一股闯劲。而克里克则对X射线结晶学十分了解,性格外向,阅历丰富。他们又都对DNA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志向上的一致,学术上的互补和性格上的默契,可谓天作之合。于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史上最高成效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你可以到生物帮那里详细的了解。那里提供各种生物制剂试剂、实验抗体、仪器耗材、医疗设备等产品交易信息,提供生物技术知识方法文档、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资讯please click to connect www.bio1000.com/zt/dna/3849.html .I hope that i can help you  但他们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他们就利用别人的分析数据,开始做DNA分子模型的研究。首先,他们采用当时多数科学家关于DNA结构是螺旋型的猜测搭建分子模型,但是DNA分子是单链、双链还是三链?颇费心力。经过一番周折,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三螺旋模型,但在征求同行专家意见时受到了批评和质疑,与实验结果也不相符,使他们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屋漏偏遭连阴雨。这时,沃森的奖学金被中断,克里克因不认真做博士论文,被指摘为不务正业而受到校方批评,导师也严令他放弃DNA结构的研究,加劲做博士课题。但他们并未因这一连串的打击而退缩,相反他们从别的研究小组的报道中受到启发和鼓舞,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于是他们迎难而上,加快研究步伐,终于在1953年2月28日提出了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并立即整理成文,寄信《Nature》杂志发表,争得了创新的先机。9年之后,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 沃森和克里克这两个年青人之所以在DNA分子结构研究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合作之外,还在于他们把握了科学研究的成功之道。  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选题。课题选得准确与否,它决定了科研进展的快慢,成果水平的高低乃至于最终的成败。这就如同打井选址一样,如果选点不对,那么你花再大的力气,用再先进的设备,也是打不出水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物学界普遍认为蛋白质是决定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因此许多科学家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权威,都投身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研究。但沃森和克里克不迷信权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他们从前人的研究中敏锐地看到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蛋白质并不是真正解开生命之谜的罗塞达石碑。相反,DNA却能提供一把钥匙。使用这把钥匙,我们就能找出基因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他们坚信DNA结构的研究“称得上是自达尔文进化论发表以来在生物学领域内最轰动的事件。”因此,他们才会在众说纷纭之中不改初衷,在混沌不清的表象面前不迷失方向,在困难曲折中毫不退缩,使他们的研究一下子跃到了世界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为他们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科学研究要确保成功,还必须有好的可靠的方法。这就如同过河一样,不解决好桥或船等过河的工具,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未知”的此岸到达“已知”的彼岸的。沃森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非常注意科学方法。首先,他们善于博采众长,注意收集各种有关信息,从中汲取营养。当时,他们同几个研究小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经常请同行专家来讨论问题,征求意见。他们很好地分析了当时信息学派、结构学派和生化学派对DNA结构研究的成果,综合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例如,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小组在X射线衍射结晶学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弗兰克林,她已经得到了DNA最清晰的X射线结晶衍射图,可以说是完成了DNA结构的大部分工作。这张图给沃森他们以极大的启发,但是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用构建分子模型的方法来阐释生物遗传功能不感兴趣,因此,仅管他们在专业造诣上比沃森和克里克高,但视野的局限使他们最终未能捅破这层窗户纸。所幸的是威尔金斯最后还是与沃森与克里克一起荣获了诺贝尔奖,而弗兰克林则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令人惋惜。还有美国著名的化学键权威、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他的研究小组从化学键的角度用摆弄分子模型的方法解决了DNA分子结构中的不少难题,但由于缺乏X射线衍射的经验,也不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成果,仅建立了三螺旋模型,还未来得及进一步修正,就被沃森他们捷足先登了。沃森和克里克由于与弗兰克林等人经常讨论问题,最先看到她的那张X射线衍射图,又充分运用了鲍林那形象、便捷的摆弄分子模型的方法,还从数学家和生物化学家那里请教了嘌呤和嘧啶基因之间吸引力的计算和配对的概念,终于建立了一个完美的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他们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取了桂冠。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1)在DNA分子中,两股DNA链围绕一假想的共同轴心形成一右手螺旋结构,双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0nm   (2)链的骨架(backbone)由交替出现的、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构成,位于双螺旋的外侧。   (3)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两股链中的嘌呤和嘧啶碱基以其疏水的、近于平面的环形结构彼此密切相近,平面与双螺旋的长轴相垂直。一股链中的嘌呤碱基与另一股链中位于同一平面的嘧啶碱基之间以氢链相连,称为碱基互补配对或碱基配对(base pairing),碱基对层间的距离为0.34nm。碱基互补配对总是出现于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A=T),形成两个氢键;或者出现于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G=C),形成三个氢键。   (4)DNA双螺旋中的两股链走向是反平行的,一股链是5′→3′走向,另一股链是3′→5′走向。两股链之间在空间上形成一条大沟(major groove)和一条小沟(minor groove),这是蛋白质识别DNA的碱基序列,与其发生相互作用的基础。   DNA双螺旋的稳定由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碱基对层间的堆积力(base?stacking force)维系。DNA双螺旋中两股链中碱基互补的特点,逻辑地预示了DNA复制过程是先将DNA分子中的两股链分离开,然后以每一股链为模板(亲本),通过碱基互补原则合成相应的互补链(复本),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因为复制得到的每对链中只有一条是亲链,即保留了一半亲链,将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后来证明,半保留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最基本方式。   DNA双螺旋是核酸二级结构的重要形式。双螺旋结构理论支配了近代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和发展,是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本文来自: 医学生网(www.yixuesheng.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ixuesheng.com/jichu/swhxfz/201001/25974.html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堆砌力和链间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堆砌构成疏水性核心,而亲水性带负电荷的糖-磷酸基团处于外部,使双螺旋更加稳固;而氢键不仅是一种稳定双螺旋的力量,同时也为选择正确碱基配对提供了分辨能力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从结构特点分析它的生物学功能。

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形成的双排螺旋结构;两螺旋都是右手螺旋,双螺旋表面有深沟和浅沟。2)各脱氧核苷酸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基借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糖-磷酸骨架是螺旋的主链部分,幷位于螺旋外侧;各碱基则从骨架突出指向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都垂直于螺旋的纵轴。3)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链连接,一条链中的腺嘌呤必定与另一条链中的胸嘧啶配对(A-T);鸟嘌呤必定与胞嘧啶配对(G-C),这种碱基间的氢链连接配对原则称为碱基互补规则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堆砌力和链间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堆砌构成疏水性核心,而亲水性带负电荷的糖-磷酸基团处于外部,使双螺旋更加稳固;而氢键不仅是一种稳定双螺旋的力量,同时也为选择正确碱基配对提供了分辨能力

20世纪生物学 成就

20世纪生物学最大的成就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中国第一生物学家

  郭璞 (276~324)  字景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物学家。河东喜(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西晋咸宁二年,卒于东太守二年。东晋初为著作佐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因而为敦所杀。郭璞曾注释《尔雅》、《山海经》、《方言》、《穆天子传》等。其中《尔雅注》含有丰富的动、植物知识。  《尔雅》是中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著作。全书19篇,最后7篇《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并根据形态特征予以分类。此书文字古朴,不易被人看懂。在郭璞前,虽有10多家为之作注,但“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郭璞研究和注解《尔雅》历时18年,在生物学上作出一定贡献。首先,他以当时(晋代)通行的或某地方言的动、植物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其次,他丰富并发展了《尔雅》对各种动、植物的具体描述他还开创了动、植物分类的图示法。据《尔雅》注郭璞序所载,郭璞还为它注音、作图。据《隋书·经籍志》载:“《尔雅图》10卷,郭璞撰。”可见在梁代,人们还看到郭璞所作的《尔雅图》。现在所见的《尔雅音图》乃是清代嘉庆六年(1801)影宋绘图重摹的刊本。在《尔雅音图》中,凡是郭璞有注解的动、植物才有图;否则无图。这样的《尔雅》注已具有动、植物志的雏形。  由于郭璞的研究和注解,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宋代的《证类本草》一书,就大量吸收了郭璞注解《尔雅》的成果。而《证类本草》又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蓝本。唐代以后,所有大型本草著作,都沿用了郭璞的方法配有动、植物插图。  贾思勰  中国古代著名农学家。北魏时(386~534)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曾任北魏青州高阳郡(今山东淄市临淄北)太守。他“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而留名于后世。其他生平事迹不详。  《齐民要术》写作年代,约在公元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全书92篇,11万余字,反映了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包括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所掌握的不少有关生物学的知识。书中多次提到动、植物遗传性和变异性的概念。以“性”或“天性”来表示动、植物的某些性状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遗传性。认识到桃、李结实迟早、树龄短长,都是它们内在本性各异所致;梁粟等作物子实的是否容易脱落,也由于世代相传的本性不同。马和驴杂交,能否产生后代和后代的强弱也受遗传性支配。他亲自观察到大蒜、芫菁、豌豆、谷子等易地种植的变异现象,并认为这是由于土壤、地理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关于动、植物的形态性状,书中有不少精确的记述。其中对大麻的性别和繁殖,记述得尤为精确(如说:雄株散出花粉后可将它拔去;如果在散放花粉前就拔去雄株,雌株就不会结实)。根据形态性状 把86个粟的品种加以分类;又从粟的成熟期、秆长、结实率、抗逆性、米质、出米率等来鉴别品种,划分类型,很有实用意义。书中还记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与农 时的关系,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与年龄的关系。如把农作物的生育过程分为“生”-“秀”-“成”(熟)3个时期;而从牙齿的生长状态鉴别马的年龄更是一种既科学而又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用煮沸法测定韭菜种子的发芽力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瓜豆混播助长出苗也符合生理互利的原理。根据不同植物种在一起会互相争光的规律,总结出培育行道树树苗的方法:将出芽后的槐树种子和大麻种子混合撒播,当年槐树苗和大麻长得一样高。 到大麻成熟时,将大麻割去,留下槐树苗。这时的槐树 苗又细又长,须缚以木条。第二年在槐苗丛间再撒播大麻种子,迫使槐树向上生长。经过两年这样处理后,到第三年正月就可将树苗移栽,这样培育出来的树苗“亭亭条直,千百若一”。在卷 7、8、9中,还记述了作曲法、造酒法、作酱法和作乳酪法的共通特点,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对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已有相当的认识。  沈括 (1031~1095)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修筑渠堰,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嘉□六年(1061),兄沈扶受命往江南芜湖视察废 秦家圩,沈括力赞沈扶,修复旧圩,易名万春圩,辟田千余顷。嘉□八年,登进士第,次年,任扬州司理参军。治 平三年(1066),入京编校昭文馆书籍。  熙宁年间(1068~1077),宋神宗赵顼用王安石为相, 锐意改革,沈括也参与了当时的许多活动。熙宁四年十一月,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次年,兼提举司天监。他首革弊政,罢斥不学无术之徒,起用布衣盲人卫朴修订新历。后制成新浑仪、浮漏,修成《熙宁奉元历》,受到迁官嘉奖。是年九月,又奉命督浚汴河水道,用先进方法测量了汴道地形。六年三月,迁集贤校理。五月,参与详定三司令□。六月,出使两浙路,相度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并兼察访。募饥民兴修水利, 上言罢免两浙岁额外预买□绢十二万匹。七年三月,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七月,迁右正言;擢知制诰,兼通进银台词。九月,兼判军器监。八年夏,辽人意欲侵 占宋朝河东路沿边土地,引起边界纠纷。沈括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奉使交涉。他事先在枢密院详阅档案,弄清了宋辽双方以前议定疆界在古长城的事实。到辽廷后, 据理力争,先后六次辩论,辽人不能屈,获成而还。他在出使途中绘记了辽国山川险阻及风俗人情,成《使虏图抄》,上于朝廷。不久受命权发遣三司使,主持中央财政工作。九年十二月,迁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十年七月,受劾贬官,以集贤院学士出知宣州(今安徽宣城)。元丰三年(1080)六月,再次受宋廷重用,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延路经略安抚使,成为边防帅臣,积极练兵备战。四年,西夏太后梁氏专政,宋朝乘机发兵大举进攻,败于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西南)城下。西平府之 役后,□延路军兵在沈括指挥下先后攻占了细浮图等诸寨。为了进一步遏制西夏,沈括等人提出了在横山一带修筑城堡的战略方针,被宋神宗采纳。五年八月,给事中徐禧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遭西夏围攻,全军覆没。沈括因此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今湖北随县)安置,自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大赦,沈括改授秀州(今浙江嘉兴)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二年(1087),他完成了在熙宁九年即已奉命编绘的“天下郡县图”。全图包括大小总图各一幅,分路图十八幅,定名为《守令图》, 于次年投进。后来,宋廷给了他一个左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的虚衔,准其任便居住。沈括便移居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将他以前购置的园地,加以经营, 名为“梦溪园”,在此隐居八年后去世。其间,写成了他的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以及农学著作《梦溪忘怀录》(已佚)、医学著作《良方》等。沈括所著诗文,在南宋时经编成《长兴集》四十一卷,今残存十九卷。沈括的主要著作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19卷,《苏沈良方》15卷等。其中以广泛记载各地动植物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学著作,它还记载了其他方面的生物学知识。  沈括资质聪颖,勤于思考,见多识广,能够向各行各业能者学习,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例如他在数学方面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提出了高阶级差求数和公式及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提倡科学的十二气历,意识到石油的价值,表明了他卓越的科学见识。他的调查、观测、科学实验等方法,在当时也十分先进。北宋时期许多科学发明,例如活字印刷、指南针应用等技术,都借助沈括的记载而得以流传。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而沈括则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此外,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他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和研究,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广泛记载和描述了各地所产的动植物,如南海的砗磲、潮州的鳄、西北的枸杞、北方沙漠的跳鼠等。他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留下了不少科学的记录。关于动物方面,如描述海蛤,“海蛤即海岸泥沙中得之,大者如棋子,细者如油麻粒,黄白,或赤相杂,盖非一类,乃诸蛤之房”,“蛤之属,其类至多……不适指一物,故通谓之海蛤耳。”海蛤是海产双壳类的总称。可知当时人们已了解到海蛤的种类很多,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形态特点来辨认它们不是一类。而是各种蛤类的总称。沈括还描述了鳄的形态和习性。“大体其形如鼍,但喙长等其身,牙如锯齿”,“遇鹿豕即以尾戟之以食”。并介绍了当地人利用鳄的这种习性“设钩于大豕之身,筏而流之水中,鳄尾而食之,则为所毙”,从而灭之。在《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利用河豚“触栅则怒,而腹鼓浮于水上”的习性进行捕捞。书中还载有关于庆州地区利用“步行虫”防除农业害虫的事例,以及河北沧州景县一带人民防御蚊虻的方法等。  在植物方面,他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观察后,根据实物,校正了前人认识的错误,如指明蒲芦是香蒲和芦苇,赤剑是天麻,以及枳实、枳壳的区别等。他以中 国南北不同地区的物候为例,说明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密切关系,他说:“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桥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  此外,他在解剖生理方面也有比较精深的研究,他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提出,人有咽和喉两个部分,咽用来咽食食物,喉则用来通气。他对化石也有正确的认识,他在太行山上看到螺蚌壳化石,据此他正确地指出这一地带过去乃是海滨。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1979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编号2027)命名为沈括。  李时珍(1518~1593)  字东壁,晚号濒湖,中国明末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蕲州东门外瓦硝坝,卒于蕲州。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著有《人参传》、《艾叶传》和《四诊发明》等。他幼时常随父上山采药,获得不少动、植物和医药知识。嘉靖十年(1531),14岁时考中了秀才,但以后 3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未中。于是立志行医看病研究医学。1551年被聘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管良医所,后又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担任院判。在这期间,他有机会饱览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的医药学典籍,并看到许多平时难以看到的药物标本。他特别注意对历代本草的研究。发现“旧本草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存在着名称、分类等混乱。因此,他认为需要重新编写本草书。他曾把重修本草的希望寄托于太医院“官修”,但太医院的官员竟指责他:“擅动古人经典,狂妄已极。”他便于1561年托病辞归,立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为了编写好这部著作,他不仅参考了近 800多种历史文献,而且走遍大江南北实地考察、收集验方,他先后到过太和山(湖北武当山)、庐山(江西)、摄山(江苏栖霞山)、茅山(江苏)、牛首山(江苏)等地采集标本,摹绘图象。经过27年的努力,三易其稿,终于在他61岁时(1578)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25卷 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除载金、元以前名家所录1518种外,新增加了374种),集方8160首,附图1160幅。总结了中国明代中期以前的药物学知识和用药经验,纠正了本草书中的许多错误,把中国的医药科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它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动、植物著作,它所记载的药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3大类,其中植物1167种,动物478种,这比收载动、植物种类最多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还多200多种。  李时珍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动、植物分类方法。在《本草纲目》中,他将所有动、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虫、鳞、介、禽、兽和人等11部。部下又分类。在各类下,分别记述若干种植物或动物。  他在记述“类”下的动、植物时,往往将相同科属的植物或动物相连排列。例如,在“山草类”中,他将属于桔梗科的沙参、荠尼和桔梗排在一起。在“芳草类”中,将属于伞形科的柴胡、前胡、防风、独活等植物排在一起,在“毒草类”中,他又将属于大戟科的大戟、泽漆、甘遂、续随子等排在一起。能将同科属的植物连排,显然是基于他对植物形态,尤其是植物繁殖器官形态的精细观察。《本草纲目》中描述蛇床的形态中写道:“其花如碎米,攒簇。其子两片合成,似莳萝子而细。亦有细棱。凡花实似蛇床者,当归、芎□、水芹、胡萝卜是也。”这里所提到的植物,都属于伞形科。  他在《本草纲目·凡例》中说:编排“部”的顺序时,是遵循“从微至巨”和“从贱至贵”的原则的。这说明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意识到动、植物界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自然等级。这在他的动物分类系统中反映得尤为明显。他的分类方法虽还不够完善,但以动、植物的形态、性味、习性、生境、用途等为依据,类聚群分,把植物纳入5部(纲)28类(目),把动物(包括人类)纳入5部(纲)18类(目),各种动、植物,又各以类从;这种以纲(部)统目(类),以目(类)统种,有条不紊的分类方法,在当时,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世界,都是很先进的。  在《本草纲目》中,各种动、植物,首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次为集解、释疑、正误,再次为气味、主治和附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取舍精当,切合实际。在释名中将各种动、植物古今不同的称谓,分为“正名”和“别名”,以最早著录的为“正名”,其余的都列为“别名”并分别注明其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生物的名称。在“集解”项目中着重描述各种动物或植物的形态、生态、产地以及用途等。例如对于鹈鹕,不仅合理地将它放在鸟部水禽类中,而且对它的形态、生态作了逼真的描述:“鹈鹕处处有之,水鸟也。似鹗而甚大。灰色如苍鹅。喙长尺余,直而且广。口中正赤。颌下胡大如数升囊。好群飞。沉水食鱼。”(卷四十七)对蕲州命名的蕲蛇(俗称白花蛇)作过实地考察,并在《本草纲目》中作了准确的描述:“花蛇(即白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肋有24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  此外,《本草纲目》还收载了 200多种矿物药,并对这些矿物药的形状、颜色、鉴别和探掘方法做了描述;《本草纲目》在化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对金属与合金的区别的记述比前人详细得多。李时珍还对中医理论和疾病的诊断作了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和《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后3种已失传)。  万历二十四年(1596),即李时珍逝世后3年,《本草纲目》在南京首次出版,即金陵版。1603年又在江西翻刻,此后被辗转翻刻了几十次,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和对动、植物的研究。17世纪初《本草纲目》就传入日本,至迟在18世纪初传入欧洲,并相继被译成日、朝、德、法、英、俄、拉丁等多种文字,对世界医药界和博物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童第周 (1902~1979)  字蔚孙,浙江鄞县人,中国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 生于1902年5月28日,卒于1979年3月31日。1930年毕业于 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34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教学、科研及行政领导职务,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由于文昌鱼在分类上的地位,其胚 胎发育一向受到重视。过去曾认为其发育属于镶嵌型,如 缺损其一部分,不能通过调整作用补充完善。他用分离、 置换分裂球等方法,证明了文昌鱼早期胚胎分裂球的发育命运是有一定的可塑性的。而且,分属于3个胚层的分裂球,在实验条件下可以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此外,他还发现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中,具有与脊椎动物相似的诱导作用。这些研究,揭示了文昌鱼与脊椎动物在发育机制上的一致性。从而证明了文昌鱼在从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60年代初,他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把金鱼的细胞核移植到去细胞核的鰟鲌鱼卵内,发现移核后幼鱼的早期性状似乎是根据细胞质的。他把鲤鱼细胞核移植到 去细胞核的鲫鱼受精卵内,发现卵发育到成体后有些性 状介乎二种鱼之间。这二种情况都显示卵的细胞质对性 状形成的影响。他还发现金鱼的细胞核移植到鰟鲌鱼卵子中,发育到一定时期再移回金鱼受精卵,有时能产生出鰟鲌鱼和金鱼杂交胚胎的性状,很可能金鱼细胞核在鰟鲌鱼细胞质中短暂停留,也会受到某种影响。他曾设想通过移植细胞核来进行育种:把两种不能杂交的鱼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使之遗传下去。他的研究,为动物育种提出一个新的、可能的途径。  他的关于海鞘的研究,主要是在50年代前进行的。他的研究证明了其胚胎发育中有些组织器官是有可塑性的,纠正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其发育属于严格镶嵌型的见解。 从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在鱼类早期发育的实验研究中,还证明了鱼卵受精后原生质向动物极流动,其组织中心在受精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这一现象,可能在脊椎动物的发育中具有普遍意义。在这期间,他对于两栖类胚胎纤毛运动的研究,断定了纤毛运动方向对中胚层组织的依赖性,后者可能通过化学物质产生影响,由此,他探讨了胚胎组织的极性。  70年代以后,童第周开始注意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核质关系。他与合作者还研究了核酸对金鱼性状的诱变作用,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发表了论文。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这就是从卵子在受精前后的结构到细胞质与细胞核在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细胞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  谈家桢  中国遗传学家,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1909年9月19 日。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0~1932年在北京 燕京大学当研究生,在李汝祺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异色瓢虫鞘翅色斑遗传的研究,取得硕士学位。1932~1934年在东吴大学任教。193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于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继续从事果蝇和瓢虫方面的研究。1952年起在复旦大学工作,历任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和校长顾问。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34年在T.多布然斯基教授指导下从事果蝇进化遗传学研究,利用当时研究果蝇唾腺染色体的最新方法,分析了果蝇近缘种之间的染色体差异和染色体的遗传图,促进了“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形成。在美国工作期间,先后单独或与美、德等国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中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的重视。  谈家桢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他还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身兼多种职务,主要有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学会(1980)副会长、上海市自然博物馆馆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民盟八届主任委员、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非政府性组织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未利用植物开发委员会委员等。1985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国外院士称号。

急!!!中国在生物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5)生物学主要成就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生物科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30多年中尽管经历了一些大的曲折,但是总的来说,从生物科学的机构、队伍到研究的领域、范围和规模,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对原有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几个生物学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与充实,以后又陆续建立了许多新的生物学研究机构。到1985年为止,中国科学院共有34个与生物学有关的研究所或中心。1955年6月成立生物学地学部,聘任生物学方面的学部委员60人;1957年单独成立生物学部,增聘了5名学部委员;1981年生物学部又增选了53名学部委员。它在编制全国科学规划、评审全国自然科学奖和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的工作、组织重大学术活动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957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它们都设有若干与生物学有关的研究机构。50年代初,高等学校经过院系调整后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但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都设有生物学系,而且陆续增设了许多新专业,使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都有了相应的专业,某些重点高等学校还陆续设立了一些生物学的研究机构。30多年来学校招生人数剧增,生物学研究队伍迅速壮大,学会组织也不断发展。例如,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50年代初期,只有会员数百人。到1982年已分别发展到6000余人。30年内增加了20倍。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也从不足百人发展到1200余人。除了原有学会不断扩大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先后建立了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等新的学会。到1985年为止,全国共有14个生物科学方面的学会。随着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生物学方面的刊物也成倍增加。50年代大约有20种刊物,到80年代初已增至60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了大规模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其中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占有重要地位。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地,都留下了中国生物学家的足迹。对全国的近海也作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生物新种、新属和新科屡有发现。在自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整理研究陆续编写各种生物学志书。由中国植物学家分工协作共同编写的《中国植物志》已出版了40卷。这是一部集中国植物分类大成的重要著作,此外,还出版了《中国经济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真菌志》、《中国经济海藻志》、《中国黄海海藻志》等。在分类学上另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是《中国动物志》,现已出版 5卷。在动物分类方面,还先后完成了《中国经济昆虫志》25册以及《中国经济动物·鸟类》、《中国经济动物·兽类》、《中国鲤科鱼类志》、《中国软骨鱼类志》、《中国动物图谱》、《西藏鸟类志》、《西藏昆虫》等专著。由中国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和地植物学家通力合作。调查了全国的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并开展了植被生态地理和植被区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编成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植被图和植被专著。其中《中国植被》一书,总结了中国30多年关于植被类群和植被区划的研究成果。在古生物学方面,伴随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在研究的地区、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建立和发展了孢子花粉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古植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949年后很快就恢复了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先后在陕西发现了“蓝田人”化石、在安徽发现了“和县人”化石,以及其他不少代表不同阶段的古人类化石。30多年来,中国科学工作者把现代生物学成就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有关农业、医药等领域新技术、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不少成就,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在育种方面,50年代开展了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60年代开始了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获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等,首次用“野败”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接着育成“三系”,并育出了优良杂交水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中国在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体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有些已育成了推广品种,前者如西北植物研究所李振声等用小麦和偃麦草杂交,育成了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后者如鲍文奎(1916~)等,用小麦黑麦杂种加倍育成的小黑麦品种。在植物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方面,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并配置出多个系列的新品种。在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研究方面,已选育出一些较好的烟草、小麦、水稻品系或品种,其中“京花一号”小麦、“中花8号”水稻已推广8万亩以上。建国以来,对海洋和淡水生物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如青岛海洋研究所曾呈奎等在甘紫菜生活史、海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就为中国海藻养殖事业的兴起打下了基础:长江水产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鱼类生殖生理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建立起一整套鱼类育种技术和繁育体系,在家鱼的人工排卵、受精方面,南海水产研究所钟麟、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朱洗等,先后使用了鱼脑垂体激素和孕妇尿液中提取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人工催产受精都取得了成功,从而结束了只能在江河捞取鱼苗的历史。70年代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人工合成了丘脑下部分泌的多肽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及其高效类似物,用于促进家鱼排卵、受精也获得了成功。中国的昆虫学家、生态学家对中国几种主要害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马世骏等阐明了东亚飞蝗蝗区的结构与转化,北大生物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揭示了粘虫的越冬和迁飞规律,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搞清楚了褐稻飞虱的迁飞规律。以上成果对这些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昆虫激素的成份、合成和应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激素室提出了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的简便合成方法,还研制出两种高效诱芯。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上海昆虫研究所合成了棉红铃虫性诱剂,并研制出用于测报的剂型:中山大学李瑞声等合成了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731-Ⅱ,并提出了一套与此有关的养蚕增丝技术,制出两种高效诱芯。这些新技术无论在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利用上都有着广阔的前途。在寄生生物学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如汤飞凡等完成了沙眼衣原体的分离培养;冯兰洲等阐明了中华按蚊在自然情况下传染马来丝虫的过程;厦门大学唐仲璋等揭示了阔盘胰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的生物学规律。这些研究对于人畜传染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朱洗等成功地驯化了原产印度的蓖麻蚕,促进了蚕丝的生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有关工厂合作研究的二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新工艺,1975年在国际上首次用于工业生产。此外,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将细胞固定化技术应用于制备6-氨基青霉烷酸方面的研究等也都取得了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形成了一个门类基本齐全的生物学研究体系,无论是在经典的形态科学领域还是在实验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胡先□曾发表了一个属于“真花说”学派的多元被子植物系统。钟补求根据花冠的形式、叶序等的变化,以及种类的地理分布规律,论证了马先蒿属的物种形成及该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以及各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提出了这个属的一个新系统。殷宏章、沈允纲等在世界上最早发现光合磷酸化高能态的存在。上海药物研究所邹冈及其导师张昌绍提出第三脑室周围灰质和大脑导水管是吗啡发挥镇痛作用部位的新观点,是吗啡镇痛机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在生物学众多的分支学科的基础研究中,建国以来,中国科学家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里不分科一一列举了。值得提出的是,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方面中国科学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如,1965年9月,上海生化所王应睐、钮经义、邹承鲁等,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汪猷等,北京大学化学系邢其毅等共同协作,经过6年零9个月的艰苦努力,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71年9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梁栋材等,生物物理研究所林正炯以及北京大学生物系等单位合作,成功地用X射线衍射法完成了分辨率为2.5埃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分析工作,1974年又完成了分辨率为 1.8埃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分析工作。1981年11月,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所、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生物系和上海试剂二厂等单位协作,在王应睐、汪猷的领导下,王德宝等人经过13年的努力,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合成产物具有与天然转移丙氨酸相同的生物活性。在分子遗传学方面,70年代末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沈善炯在固氮基因方面的研究中测得 nif基因的物理间距,矫正了国外关于 nif基因组分为两簇,其间有静止区的论点。在基因工程方面,人工构建的青霉素酰化酶工程菌株,已完成了中间生产试验;预防乙型肝炎的基因工程疫苗正在扩大临床试验;预防仔猪腹泻的基因工程疫苗也在进行扩大试验:还构建了人胰岛素原和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菌。此外还获得了一些抗病的基因工程植株,如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棉花、抗除草剂的大豆等,转基因鱼和转基因兔也初获成功。综上所述,经过30多年艰苦奋斗,中国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已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从整体到生物大分子水平之间的多层次的生物科学体系,拥有一支素质较好、水平较高的生物科学专业队伍,具有一定的科技攻坚能力。在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应用研究、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探索以及前沿领域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国今后生物科学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激光生物学报》是核心期刊吗?好发吗?

激光生物学报是核心期刊。《激光生物学报》是中国遗传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对于期刊好不好发,这要看论文的主题和质量是否符合该期刊的要求。不能简单说好不好发。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朱大海教授(主要研究骨干)

朱大海,男,教授,1956年生,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分子遗传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做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生长和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998年5月至1998年12月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助理研究教授,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3年1月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目前担任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审评委、863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动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学会常务理事、干细胞、细胞分化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等杂志的编委。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服务社会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在植物遗传学方面,研究所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率先获得了农作物花粉植株和转基因抗阿特拉津除草剂的大豆植株及后代;率先生成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通过远缘杂交、理化诱变、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新途径,特别是利用种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培育的小麦、棉花新品种由于其优良的农艺性状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曾多次获得国家的表彰。在人类遗传学研究工作中,研究所成功完成人类染色体1%的测序工程;同时开展了人类群体遗传研究,建立了“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摸索出“产前遗传性疾病诊断技术”。在动物遗传学领域,确立了动物胚胎移植和四分胚胎技术;成功培育出了家鸡纯系与胚胎系;开创新地建立了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研究所率先完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细测序;在转基因研究方面,先后获得水稻、小麦、油菜、杨树等具有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在植物基因功能发掘领域,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和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等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 科研获奖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自2001年新的遗传发育所成立以来,该所共发表论文1910篇,其中SCI论文1055篇,总IF=3170,IF〉5(本领域重要影响力以上)的192篇,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11篇(含8篇合作)。作为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已位居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前列。专利授权151项(含美国专利2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4个,其中11各位国家审定品种。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6项。 2009-2013年,研究所新增主持各类项目/课题387项,获各类奖励2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5项。“小麦A基因组草图绘制” 入选“201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入选“2010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超级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入选“200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杨维才研究员主持的“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分子机理研究” 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家洋院士及其团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原名《生态农业研究》,1993年创刊,2001年更名。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万方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和中国期刊网统计源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并被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CAB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数据库及检索单位收录。荣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和首届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三届获得河北省优秀期刊奖。 《遗传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Elsevier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级学术刊物,是生物学、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医学索引(I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生物学文摘》等27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与数据库收录。《遗传》杂志是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已被医学索引(MEDLINE)、生物学数据库(BIOSIS)、生物学文摘(BA)、医学索引(Medical Index)和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20多种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与数据库收录,刊登内容主要涉及遗传学、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进化、遗传工程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新技术与新方法;学科热点问题的专论与综述;学术争鸣与讨论;遗传学教学的经验体会;中国国内外著名遗传学家介绍;遗传咨询;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等。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其意义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什么阶段?

山西临汾的施良飞越看自己的女儿越不像自己,也不像自己的妻子。2001年7月9日,他携妻带女一同到北京做DNA亲子关系鉴定。结果令他和妻子大吃一惊……   一只羊或牛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人类提供肉类和皮革,通过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这只羊或牛就会变成一个制药厂,生产着基因技术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药物……未来一个人的医院病历很简单,就是一张CD盘,其中含有病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小酒馆里宣称发现生命的秘密   1953年,年仅25岁的詹姆斯·沃森和37岁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完成了一项伟业:他们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X光衍射图上解读了它的双螺旋结构。当时大多数人对于这一发现并没有予以关注,就连当时的媒体,也只有一家小报(现早已停刊)稍作报道。然而随着时光流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与日俱增,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芯片技术等都与之不可分割。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莫鑫泉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它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50年来,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有趣的是,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时,沃森是一个刚刚迈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而克里克则是一个不懂遗传学的、一个不得志的物理学家。然而就是这两个人,改写了生物学的历史。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誉为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媲美的重要科学发现。   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日期还有一段小“故事”。1953年2月28日,37岁的克里克走进英格兰剑桥大学的雄鹰酒馆,在那里他向一群困惑的听众宣布,他和一位朋友发现了“生命的秘密”。然而包括沃森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却都认为,只有当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表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时,生命的秘密才算得上是真正展现在人类面前。正因此,中国遗传学会将在这一论文发表50周年之际,于4月20-24日在南京举行隆重的学术纪念研讨会,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在4月24日举行相关纪念活动。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对生物学来说怎么估量都不为过。”莫鑫泉先生对记者说:“用双螺旋结构解释遗传是如何进行的,这是人类对自己、对生物学认识的巨大飞跃。发现双螺旋之前,科学家对生命现象进行了长期的思考与研究:是什么因素使人类能够一代一代地将遗传特性保持下去?”的确,就是一个桌子还有腐朽变坏的时候,为什么人类就能代代延续?什么决定了人生人,老鼠生老鼠?   在20世纪初,没有人能够想到DNA就是遗传物质。当时科学家们猜测,生命的遗传物质应该是蛋白质,因为20种氨基酸多种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作为酶催化生物代谢反应,由此控制多种遗传性状的表达。然而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科学家们终于明白了,DNA的4种核苷酸分子不同的组合或序列构成了成千上万种基因,这些“化学语言”编码着不同的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着生物体的生化、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多种性状的表达和变化。DNA是自然界惟一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正是这种精细准确的复制,为生物将其特性传递给下一代提供了最基本的分子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由此产生的生物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自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的发展。    “为什么我的女儿不像我”   山西临汾的施良飞越看自己的女儿越不像自己,也不像自己的妻子。2001年7月9日,他携妻带女一同到北京做DNA亲子关系鉴定。结果令他和妻子大吃一惊:他们二人不是女儿的生物学父母。为此他们将妻子生产时的医院临汾铁路分局中心医院告上了法庭,要求返还亲生女儿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2001年8月,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施良飞得到了一份医院提供的与其妻子同时住院者的名单,于是他便开始一家一户地悄悄寻找。   一天,施良飞按照名单找到了一家小卖部,一眼就看到了女主人段香翠居然和自己的“女儿”长得一模一样,并且段香翠的“女儿”长得又很像自己的妻子。2001年11月19日,施良飞夫妇及“女儿”、段香翠夫妇及“女儿”共6人在法院的监督下在临汾市医院抽取血样各1份并当场贴了封条。次日,两个家庭的血样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做DNA亲缘关系鉴定。22日,检验出来了:施良飞的女儿是段香翠夫妇之生女的相对机会为99.9999%;段香翠的女儿是施良飞夫妇之生女的相对机会为99.9999%,至此,案件的基本事实终于大白于天下。   撇开案件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结果不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为此案所作检验时利用了DNA的检测技术。其原理是,人身上的每个细胞有总数约为30亿个碱基对的DNA,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碱基对数目达百万之多,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所显示出来的人的DNA模样就会因人而异,人们就可以像指纹那样分辨人与人的不同了;同时DNA还具有遗传性,是负责遗传特性的基本物质,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鉴别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施良飞虽认为段翠香的女儿长得很像自己的妻子,这并不能说明二人之间就有血缘关系。只有利用了DNA的检测技术才能确认这一关系。   这件事反映了DNA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然而鉴定血缘关系或者是警方利用DNA技术破案都仅仅是这种影响中的极小部分。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研究员、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构建项目课题组长曾长青博士对记者说,DNA双螺旋的发现对人类的影响实际上很难一样一样地数出来,就像电的发明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影响一样。它本身属于一项非常基础性的科学发现。了解了DNA、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就如同解读了从遗传信息到生命活动的三部曲,就可以使人类从分子水平上解释生命,认识生命,直到改造生命。发现了双螺旋,可以说带来了人类知识的大爆炸。

生物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2、西德尼·奥尔特曼,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39年生于加拿大。科罗拉多大学毕业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0年起任耶鲁大学教授。3、格雷戈尔·孟德尔,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今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4、梅尔文·埃利斯·卡尔文,美国著名生化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5、詹姆斯·杜威·沃森,男,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世界著名分子生物科学家、遗传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詹姆斯·杜威·沃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梅尔文·卡尔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格雷戈尔·孟德尔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德尼·奥尔特曼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谁知道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及20世纪以来的生物学家的贡献(注明时间)

仅仅一个世纪的发展,基因科学就已成为可动摇人类生存基础的一场革命,其巨大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使人们深切感受到其两面性。不论基因科学的研究将朝哪方向发展,人类历史都将因基因学而走向新的转折点,即出现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开端。 德国《明镜》周刊1月11日一期刊登著名生物化学家于尔根-内费时文章,眉题为<发明的世纪>,正题为《基因技术的革命》,摘要如下: 公历2000年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转折点――随着基因技术革命的进行,它已动摇了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这一变革的目标是一个被克隆的植物、动物和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克隆人的世界,一个人工繁殖的世界。那时,带有可控制的和可操纵的遗传本质的完美和理想的孩子降生已不再属于偶然。 回顾本世纪基因技术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20世纪的研究者们仿佛与魔鬼立了约以达到最终占有创造力,人类在科研领域里那种浮士德式的探索精神还从未像现在这样显露无遗枣例如,将整个人类遗传特征解密的人类基因组项目这一全球科研的马拉松始终吸引着人们的极大关注。 美国生物学家瓦尔特-吉尔伯特曾把人类基因的染色体组称为自然科学的“圣杯”。现在,有人要碰这座“圣杯”,也反映出现代生物学进退两难的境地和两面性的特征:一方面它许诺让人们了解到人与自然在内心深处的结合,预言人类能战胜某些疾病甚至战胜死亡;而另一方面又以此威胁人的自由将结束和自然界将死亡就像自然界在几十亿年过程中几番毁灭和再生那样。人类正处在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开端。” 今天,在基因组项目的高技术殿堂,人们能看到许多吸引人的又令人震惊的专业成果,例如;人作为机器的仆人看着机器人和分析器怎样将人的遗传特征解密少数几位在基因研究的最前沿从事科学奴隶劳动的专家每天读着成千上万个遗传物质的“字母”。用钢做的机械臂去抓做实验用的薄片或霉菌培养箱里的细菌和病毒提供培养基;用微型吸管滴出微量带有人体不可见的遗传物质碎片的溶液;特殊的凝胶在电场里将染色体组分离;扫描器和电脑每天不断地、夜以继日地分析利用已获得的数据。 这些基因组织的化学组成部分用一大串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字母简称。人类染色体组的排列顺序填满了大约一万册(每册都有300页)书。因此人的秘密也就不存在了。 遗传学的诞生 奥地利原天主教神父、遗传学家约翰·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1884年)曾将豌豆的不同变种杂交,并揭示出规律性。1865年,他发现遗传基因原理,总结出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为遗传学提供了数学基础,创立了孟德尔学派,由此成为“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学术著作被许多国家共133个机构所收藏,但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反响。虔诚的孟德尔信誓旦旦地说:“我的时代已经来到。”它确实到了,但却是在他逝世16年后。 遗传学的诞生准确地说是在1900年。孟德尔的著作被束之高阁30多年后,三位欧洲学者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理论。在此之前,世界显然还没有成熟到接受孟德尔的观点。就连达尔文也不承认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对他的进化论的意义。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富科曾说:“孟德尔是一个十足的怪物。” 当孟德尔的《植物杂交试验》再次出现时,时代已开始成熟地接受他的思想。紧接着在基因科学领域发生了爆炸性事件:荷兰人胡戈-德弗里斯(1848-1935年)在他的实验中发现遗传特征的重大变化,他称之为“突变”。基因研究经历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繁荣时代。1910年,美国人托马斯-亨特-摩根(1866-1945年)出版了他第一部关于果蝇实验的首批成果。他不仅证明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还证实了长期存在的一种猜测,即借助于显微镜能看到的在细胞核里呈小棍形状结构的染色体就是基因的所在地。 生物学领域各种流派的繁衍当物理界靠爱因斯坦、普朗克和海森贝格等所取得的成就而光芒四射时,生物学家却在本世纪的头三分之一的时光内浑水摸鱼,进行着激队的派系斗争。 首先达尔文的进化论就遭到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当武斯特主教夫人看到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时竟然说道:“让我们希望这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也让我们祈求它不被普遍承认!” 祈求是没有用的。达尔文的进化论直至今天仍是生物学最重要的理论,它虽然受到长期的压制,但梵蒂冈在l00多年后终于承认进化论是物种起源的模式。“强者生存”,这绝不是达尔文的初衷,达尔文也从来没这么说过,但是,一个世纪以来它却发展成改变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使这种叫法隐藏着强权社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但这更多的是达尔文表兄弗朗西斯-高尔顿(1822-1911年)的意思。此人在19世纪后期提出了一个改善人种的纲要,他称之为“优生学”。 于是高尔顿被所有其他人看作怪人,其实他不过是别人早一些领会了时代精神。当他的理论自本世纪初在英语世界受到最大的拥护时,优生学在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已确立了完整的专业领域枣首先于1917年在德国精神病学研究所、然后1927年在柏林威廉皇帝人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研究所开辟了优生学专业,后者的主任欧根-菲舍尔同时也担任德国种族卫生学学会的领导。早在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暴动的1923年,该市的大学里就为优生学专业设了一个教授职位。当时流行一部专业性手册叫《人类遗传学和种族卫生学》,其作者之一就是欧根.菲舍尔。希特勒在坐牢期间曾读过这本手册,从中汲取了营养。欧根-菲舍尔的接班人奥特马·冯·弗许尔男爵后来曾考虑让自己的一个助手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去当医生。而这个人正是约瑟夫-门格勒。有些国家实施“消极的优生学”措施,以防止“劣等”基因的传播。希特勒在大选中通过大肆叫嚣要消灭劣等民族也赢得不少选票。在20年代后期,美国有大约20多个州补充了绝育法。在执行方面,加利福尼亚州可谓急先锋。在那里,连残疾人都被实施绝育。其数量比其他所有州都多。 在第三帝国,优生学得到了德国式的最彻底最坚决地贯彻:数十万人按照加利福尼亚州的模式被施以绝育。种族主义狂热最终把优生学上升为种族灭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估计有600多万人被杀害,他们当中主要是犹太人,还有吉卜赛人、病人、残疾人和持异见者。 在世界其他地区,优生学都有市场。不久前曾揭露出瑞典直到1976年还对弱智者实施绝育,日本甚至直到199 5年。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印度,一旦用超声波检查出是女孩的话就将胎儿打掉。 但是,弗朗西斯-高尔顿除了优生学外还给世界留下了另一份遗产:他以“自然对环境”的公式创造了行为遗传学的基础,这是一门研究人的特性例如智慧、嗜好、同性恋、甚至忠诚或笃信等的学问。高尔顿以此在20世纪的科学和社会发展史上确立了他的地位。作为德国优生学的一个重点,高尔顿理论的捍卫者们想证明人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遗传特征控制的。另一方面科学家们把从抚养到教育的所有非身体特征都归于环境影响。自2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在美国开始受到重视。美国心理学家伯赫斯-斯金纳(1904-1990年)几十年来一直是心理学界的权威,他认为人的行为几乎随意受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仅靠奖励与惩罚就能将各种“偏离分子”枣从青少年违法者到精神病患者--带回到正道上来。但是,在斯金纳去世之前,他的思想体系已开始动摇,并走向极端。 同样在20年代,比较行为研究也确立了基础。来自维也纳的生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1903一1989年)从1926年起就记录下他认为有“特征”的事物。洛伦茨对灰鹅进行了研究:他让雏鹅以他自己为第一个参考人物,跟着他行进。1943年,洛伦茨在他发表的著作《可能经验的固有形式》中对此作了描述。根据他的理论,甚至人都可以被动物当成模仿的父母。 长期以来,洛伦茨的理论一直证明综合行为方式也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也成为今天再度盛行的生物学主义的支柱之一。生物学主义主张用生物学观点观察一切事物。1976年,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生)撰写了一部现代生物学主义的基础著作《自私的基因》,现在此书已成为经典著作。道金斯在书中把所有生物直至人都描述为其基因组的奴隶,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在于传播基因。 30年代以来,生物学研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分子生物学异军突起,遗传学家们发明了一系列来自微生物世界的“家畜”,这里的微生物特指单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将使人们能在分子一级研究基因和遗传学。 揭示DNA的奥秘 物理学家们在寻找新的有吸引力的课题,这也给生命研究带来一股清风。物理学家马克斯-德尔布吕克(1906-1981年)曾做过核裂变的发明者奥托,哈恩的助手。30年代初期,他在探访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遗传学部时遇到两位研究射线量与果蝇突变频繁程度之间的关联的同事。他们三人在一起长期讨论还一直相当抽象的孟德尔要素的本质。1935年,他们共同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书名叫《绿册子》,因为它的封面是绿色的。其中内容包括在当时还从未听说的一些想法,例如,突变可能是一个分子的变化,基因也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了,而是一种物质的固定的单元,即遗传物质,加拿大细菌学家奥斯瓦德-艾弗里(1877-1955年)1944年将其确认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只由4个不同部分组成的DNA将怎样承担生命和遗传的复杂任务呢?lg05年出生的德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温-沙加夫从纳粹德国移居到了美国,后来此人成为基因科学最猛烈的批评者之一。1950年,他为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他发现4个组成部分的每两个部分始终是等量的,每一个A就有一个T,每一个C就有一个G。DNA的“基础”显然是以双数存在的。 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施罗丁格尔(1887?961年)以他的《关于波动力学的论文集》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属于早期半路出家杀入生物学界的其他学科专家。1944年,施罗丁格尔的一本小册子《什么是生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在书中从纯理论方面提出一种遗传密码。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二人都生于1916年)认真阅读了施罗丁格尔的《什么是生命?》,后来获得本世纪最重大的发明。 年轻的女物理化学家罗莎琳林德·富兰克林(1921一1958年)在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实验室借助于伦琴射线进行DNA结构分析。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剑桥同很有天才的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1928年生)开展会作。在他们第一次会面后不久,两人就决心单独研究DNA的结构枣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但是,他们的计划也有明显的缺点,没有从化学方面对该分子进行更多地研究。利用已掌握的沙加夫的理论和富兰克林的研究成果,克里克和沃森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攒出一个高约两米的双螺旋模型,以此从化学方面来解释孟德尔的理论。生物学研究再一次经历认识上的飞跃。 但是,在发现:了DNA结构不久,人们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基因的采集和翻译的过程不能无控制地进行。法国人弗朗索瓦·雅各布(生于1920年)和雅克-莫诺(1910-1976年)1961年指出DNA的分子“开关”支配着基因在一个复杂的结构中保持活跃或不活跃的状态。这是一个跟发现双螺旋一样有相似意义的突破。这一突破在本世纪最后四分之一时间内再次引发一场科学革命:基因技术。自70年代初以来,生物学家已经能从所有生物那里提取DNA切片。生物学最终从一门想要理解生命的分析科学突变成一门能改变生命并创造新的生物的合成科学。 基因技术:进退两难的境地和两面性的特征 医学界在几方面从基因研究中获利,例如研制新的疫苗。诺贝尔医学奖大部分都授予了(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基因研究人员,而几乎没给过医学专家,这不无道理。作为医学进步的推动力量,生物学界也因此没有像物理学界那样自广岛原子弹爆炸以来长期受到批评。但近来警惕遗传学家的行为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 采用基因技术修改的植物,例如抗昆虫玉米,转基因动物,像巨型老鼠或诸如多莉这样被克隆的生物的出现证明能以此种方式挽救某些生物的消失。像热带雨林这样的生态系统在今天除了它对全球气候的意义外还是潜在的可利用基因的巨大蓄水池。 《科学美国人》杂志已经预言基因研究的时代即将到来。今天,人们借助于所谓的DNA切片已能同时研究上百个遗传基质。美国惠普公司研制了一台仪器,只用10个这样的切片就能采集整个人的遗传物质。 基因的研究达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高度,几年后,随着对人类遗传物质分析的结束,人们开始集中所有的手段对人的其他部分遗传物质的优缺点进行有系统地研研究。 本世纪初,当优生学家要求根除“劣等”遗传基质时,法国儿科医生、遗传学家让一弗朗索瓦-马泰就已警告防止“通过减少病人的方式来根除一种疾病的可能”。不久前在美国发现了矮小人种最常见特征的基因,侏儒们作出了惊恐的反应:“他们要根除我们。” 现在,人们都希望下一代身体健康,这有可能形成一种嘲“强迫要求一个健康孩子”方向发展的自身动力。这虽不是有恶意的研究者的计划或出于一些公司对利润的追求,而更多的是迫于公众的压力。“健康”的概念扩展到其他领域的时间已为期不远了。要说今后一两代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连后代的胡貌差不多都可以准确地预告也没多大害处。 1978年7月25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诞生标志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给那些为自己不能生育而苦恼的父母们带去了福音;通过移植他人捐献的精于和卵子,不孕妇女也能怀上自己的孩子。 但是,生物学的发展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为种族主义提供新的遗传学方面的依据。例如,一些基因研究者们指出,在旅居德国的土耳其人中间存在某种能导致癌症的突变,而在本地的德国人身上却很少出现这些突变。不难想象心怀不良的人在获得此认识后会作何感想? 对新的遗传学持批评态度的人总喜欢描绘出一幅可怕的景象:没完没了的测试、操纵和克隆、毫无感情的士兵、基因很完美的工厂工人……遗传密码使基因研究人员能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并给他们提供了操纵生命的工具。然而他们是否能使遗传学朝好的研究方向发展还完全不能预料。 法国人弗朗西斯·雅可布在回顾本世纪遗传学的发展时写道:“老鼠、苍蝇和人,我们是核酸和回忆、欲望和蛋白质的可疑的大杂烩。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我们在核酸和蚤白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新的21世纪,我们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对回忆和欲望的研究上。”

孟德尔的专业是古典哲学,为什么成为了生物学家?

现代的基因??工程就可以解释:达尔文进化论是不是靠谱!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意义

  达尔文   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简介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创立进化论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他在随“小猎犬号”( theBeagle)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   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然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作为一个不求功名但具创造性的人,达尔文回避了对其理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物种起源》的意义   1859年11月24日,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奠定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影响历程的经典著作   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巨著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 "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   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李卜克内西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做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英国植物学家华生   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备即使赴汤蹈火也要支持。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   心理学史家 D.舒尔茨在1981年评论道:“在达尔文的理论中,物种进化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他经常引证人类和动物的意识反应。由于心理学与进化论中的意识相一致,因此心理学不得不接受这一进化的观点。”   达尔文著作从四个方面影响了心理学   1、它强调动物和人类之间心理机能的连续性;   2、它把心理学的课题改变为意识的机能而非意识的内容,把心理学的目标改变为研究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适应;   3、它为各种可供选择的调查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合理的证据,而非仅仅局限于实验的内省;   4、它注重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   达尔文对机能主义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他的进化论引导了美国机能主义学派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从而开启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心理学新时代。

分子生物学主要事迹?主要内容

19901.UCSF和斯坦福大学发布了他们的第100个重组DNA专利的许可证。在1991财务年度以前,两个学校已经从该专利挣得4000万美元。2.Actimmune (干扰素 微克-1b)被批准用于慢性的内芽肿病的治疗。3.Adagen (腺嘌呤核苷脱氨基酶)被批准用于严重免疫缺陷并发症的治疗。4.Calgene 公司成功完成了第一个以基因水平设计的棉花作物野外种植试验,该植物被设计成可抵抗除草剂溴苯晴。5.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准许Chiron公司进行C型肝炎抗体试验,以帮助确保血库产品的纯净。6.植物基因表达中心的分子生物学家迈克尔Fromm报导:高速基因枪可使玉米稳定变换。7.伯克利流行病学家玛丽克莱尔King报导:患有乳癌的家族在45岁前,与乳癌相关的基因有很高的发生率。8.GenPharm International公司制培养出第一头转基因奶牛,该种奶牛为婴儿提供具有人奶蛋白质的的牛奶。9.第一次基因治疗发生在一名患有免疫系统紊乱疾病的4岁女孩身上,治疗显示出效果,但是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对伦理道德规范的激烈讨论。10.人类基因组工程—绘制全部基因的表达谱,在国际上全面开始,预计成本为130亿美元。1990年正式开始人类基因组工程。11.迈克尔克赖顿的出版物新侏罗纪公园中,通过生物工程制造的恐龙漫步在主题公园里,但实验出现了错误,造成致命的结果。19911.著名的参考作品“人类孟德尔遗传法则”可在计算机网络上即时获得,目录中列出被认为很好的验证了孟德尔遗传法则的5600条基因。2.加利弗尼亚大学贝克来分校的玛丽-克莱尔king分析易患基因家族的女性的染色体,发现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乳癌遗传,而且增加患子房癌的危险。19921.美国陆军开始收集新兵的血和组织样品,作为“基因身份标志”的一部分,目的是更好的辨别在战斗中被杀士兵的身份。2.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公开了在试管婴儿中找出遗传性变异的技术,如包囊性纤维症和血友病19931.Kary Mullis因发明聚合酶连锁反应(PCR)的技术而获诺贝尔化学奖。2.在20年中,Chiron Betaseron第一次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硬化症。3.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声称以基因水平设计的食物“并非天生危险”,因此不需要特别的规则加以限制。4.在合并2个较小的贸易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技术产业组织。5.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克隆出人类胚胎,并且在培养皿中生存了几天。6.生物工程激起种族学家、政治家和批评家引起的抗议。7.巴黎人类研究中心由丹尼尔科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人类全部23对染色体的粗略图谱。8.Genentech花费1000万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名为“通向卓越之门”的通信网络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促使高中的生物老师成为与专家同样优秀的人才。19941.第一个基因工程食品—Flavr Savr西红柿—得到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2.Genentech公司的Nutropin被批准用于成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3.第一个乳癌基因被发现。4.BRCA1基因,早前被认为只存在于稀有家族形式的乳癌中,现在看来在许多非遗传性乳癌中也扮演重要角色。5.大批人类基因被识别,并且他们的功能也被确定。这些基因包括:A.Ob,易肥胖基因,B.BCR,乳癌易感基因C.BCL-2,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刺猬”基因(如此命名是因它的形状,它的蛋白产物可导致老化器官的细胞差异)D.Vpr—控制艾滋病病毒繁殖的基因……。6.基因疾病种类的相关研究:两极紊乱,天蓝白内障,黑素瘤,听力损失,诵读困难,甲状腺癌,幼儿突然死亡综合症,前列腺癌和侏儒症。7.遗传研究人员成功地将CFTR (包囊性纤维症横跨膜调整器)移植到老鼠的肠内。这将是治疗包囊性纤维症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员宣称通过脂质体的方法将CFTR移植到人体内,并取得初步成功。8.去年基因工程设计的人类DNA酶被批准使用,该酶可打破肺无载体病人肺中的蛋白质堆积物。它是30年第一个治疗包囊性纤维症的药物。9.另一组研究人员报导:第一次成功使用反义寡聚核苷酸完成系统选择性抑制基因的表达。10.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欧洲联盟体允许Centocor"s ReoPro在美国及欧洲市场交易,CPMP用于患有极危险的球状血管成行术。11.Genzyme Ceredase Cerezyme (alglucerase/recombinant alglucerase)被批准用于1型不对称疾病。12.虽然粗糙,但人类第一个完整的基因组相关图谱出版)。13.本年在谁拥有基因组问题上的争论大大增加。14.科学家和研究公司设计出进入拥有35,000条详细人类基因数据库,并分享数据库信息的方法。15.在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导了端粒酶导致人类细胞不可抑制的增长。这一发现可产生很多新的诊断、治疗应用。16.重组体GM-CSF被批准用于化学诱导嗜中型白血球减少症。19951.欧洲一个研究小组识别出一种基因失误是导致耳聋的原因。2.公爵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将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拂拂身上,证明物种的交叉手术是可行的。随后,第一次成功将拂拂的骨髓移植到一名爱滋病人身上。3.第一个活体器官中的流感嗜血杆菌完成测序,而不再只是对病毒的测序。4.PCR和DNA采指纹技术证明足球选手O.J辛普森在双重谋杀案中无罪,但该结果不具说服力。5.主流宗教又一次新的结合,着手推翻现行的法律,允取得专利的基因可用于医学和研究应用。该组织也包括颇具争议和坦率直言的生物技术产业批评家杰里米Rifkin。6.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者确认了埃博拉病毒在扎伊尔出血性发热爆发后出现。7.研究人员称迄今仍未能认为RNA是生命起源的中心分子。8.动物实验显示,最近识别的肥胖基因蛋白产物Leptin可能是造成体重降低的原因。9.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谱技术,STS基因表达谱,将大大加快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0.一个单一的基因已经被识别,该基因可能控制所有动物眼睛的成长和发展。11.携带人类阿尔兹莫病的转基因鼠被开发。12.基因疗法,基因调节免疫系统和基因工程抗体已进入抗癌的临床应用。 19961.英国政府声称已经有10人因吃牛肉而感染牛海绵状脑病。2.生命素重组干扰素药物Avonex被批准用于多硬化症的治疗。3.科学家联合报导:已测序完成一个合成器官、啤酒酵母、面包酵母及其他的测序。该工作完成了最大的染色体组的完整测序,测序大于1200万对碱基的DNA。4.到达南极大陆约1500万年以前的小的meteorite的分析已经使真地也许是最非常的科学的发现的发火花了,火星上的生命的可能的证据。5.对海底活火山口深处不适宜气温下发现的太古代有机体进行测序,大大提高我们对地球上生命进化的了解。这些微生物即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6.研究人员发现T-细胞免疫系统的临界三维空间结构。7.一种便宜的诊断性生物体传感器可用于检菌株为E0157 : H7的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引起近几次血中毒的爆发。8.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去研究神经衰弱疾病的起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9.调查显示公众对人类基因组和基因疗法的研究存在恐惧和猜疑。19971.苏格兰Roslin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导他们从母羊的细胞中克隆得到第一头克隆羊—多利羊。随后使用核子转移技术从人类基因中克隆出又一个克隆羊—Polly羊。2.第一次生成人工的人类染色体。3.滤泡刺激激素Follistim被批准用于不育症的治疗。4.一群俄勒冈研究人员声称已经克隆到2头猕猴。5.美国专利局宣告允许EST(短DNA序列片段,对基因组表达谱具有作用)申请专利,重要遗传学家对此表示震惊及沮丧。6.Orasure,一种不失血的艾滋病病毒抗体试验被批准。7.Clock基因被识别与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相关。8.研究人员使用一小段DNA和一些平常的生物学实验室技术,设计了第一个DNA计算机“硬件”:由DNA决定的逻辑思路。9.一种预防泌尿管道感染的新大肠杆菌疫苗被开发。10.莱姆关节炎病原体—疏螺旋体 burgdorferi的基因组被完整测序,同时被测序的还有大肠杆菌和H型幽门。11.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赞成Rituxan,给癌的第一个抗体根据的(患有非Hodgkin淋巴瘤的患者)疗法。12.新的DNA技术:合成PCR,DNA接头和计算机设计,成为研究疾病起因的新工具。19981.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从成人子房堆积细胞的核中克隆出三代老鼠。2.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允许治疗Crohn病的单克隆抗体RemicadeTM(infliximab)出口。3.两个研究小组成功使胚胎的茎干细胞生长,这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一步。4.日本近畿大学的科学家用从一头母牛中取出的细胞克隆出8头完全一样的小牛。5.HER2neu(Herceptin)可用于治疗乳癌的新抗体,这一结果预言以分子瘤细胞为基础的治疗将跨入新的纪元。6.Fomivirsen成为用反义医学技术开发的第一个被批准的治疗试剂。7.对饥饿瘤生物制品的研究,包括制管张素和内稳定素,被批准用于临床。8.第一个完整的动物线虫基因组测序完成。9.人类基因组粗糙草图完成,显示了30,000以上基因的定位。19991.以唯一抗体外型为基础的一项新技术可替换现行用DNA采指纹的方法。这种方法易于操作,引起了法律机构的广泛关注。2.一种新的医药诊断试剂被批准用于快速检测牛海绵状脑病/CJD病,牛海绵状脑病/CJD病非常稀有,但可从牛转移到人体中,并导致破坏神经系统的疾病。3.研究在不断继续,与此同时,伦理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在美国有1,274个生物技术公司,至少已有300个以上的生物药物和疫苗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并有数以百记的生物药物和疫苗在进行早期开发。这些产品包括药品、诊断试剂、生物杀虫剂和转基因农作物。人类基因组在预算时间内进行,预计将在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人类基因的表达谱。

马的生物学分类

中文学名: 马 二名法: Equus cabal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兽亚纲 目: 奇蹄目 科: 马科 属: 马属 英文名: horse/horses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hk83aR02fZ0hI49gvwgX9ewcnJj-VTomo4Y4do6SI-qe9mmYioib8fItldDXO__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