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智能制造与工业4.0浪潮下,制造业新生代员工(95后/00后)呈现技术学习意愿强但耐受重复劳动弱、追求职业发展与工作意义感(如抗拒流水线作业)、价值观更倾向于“自我实现”(如重视技能认证与创新参与)等特点。本课程聚焦制造业特性,通过“心理洞察-关系重构-能力加速-愿景共塑”四步法,帮助管理者应对“技工断层”“传统车间管理僵化”“新生代员工流失率高”等痛点,实现从“监督者”到“赋能者”的角色进化。
课程收益
1. 工具落地:掌握盖洛普Q12测评诊断制造业员工敬业度、4D职业规划模型匹配技术工人需求;
2. 场景突破:化解“95后操作工拒绝夜班”“技术骨干抵制自动化改造”等高频矛盾;
3. 文化重塑:构建“技能共创型组织”(如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精益生产+人性化关怀”融合;
4. 行为转变:通过沙盘演练打破管理者“重生产轻育人”的惯性思维,建立“技能传承+创新孵化”双轨管理模式。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各级管理者、车间主任、班组长、工艺工程师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定制:聚焦制造业核心痛点(如设备操作标准化、多代际协作、工匠精神培育);
· 工具链升级:结合MES(制造执行系统)、数字孪生等技术工具,融入六西格玛改善方法论;
· 场景化案例:覆盖汽车制造、家电装配、精密加工等典型制造业场景。
课程大纲:
模块一:知彼解己——破解制造业新生代的“技能-情感”双重密码
1.1 制造工人的“需求图谱”
· 测评工具:盖洛普Q12制造业版解析(重点关注“技能提升机会”“工作认可度”“团队归属感”维度);
· 案例:某家电企业因未提供数控机床操作认证培训,导致20%新员工试用期离职。
1.2 技术工人的“代际思维差异”
· 工具:制造业人才性格画像卡(严谨型/动手型/求知型/社交型);
· 演练:分析“95后员工拒绝手动装配老式设备”的深层动机(排斥低价值劳动 vs 渴望接触新技术)。
1.3 建立信任的“车间管理三板斧”
· 工具:设备操作可视化看板(将“安全生产”转化为“每小时故障率≤0.5%”的透明指标);
· 案例:某汽车工厂通过“技能比武擂台赛”重塑老员工对新生代的信任。
成果输出:《制造业员工需求优先级矩阵》《车间管理可视化工具包》
模块二:善解人意——构建制造业团队的“人情-效率”平衡系统
2.1 精益生产中的“人性化管理”
· 理论:结合丰田生产系统(TPS)设计“柔性排班机制”(如技能交叉轮岗);
· 案例: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U型生产单元+小组自治”将次品率降低15%。
2.2 多代际车间的“情感连接器”
· 工具:跨代际协作满意度调研表(沟通方式偏好/冲突处理风格);
· 演练:设计“师徒制”改进方案(如何让老技工接纳新生代的数字化改进建议)。
2.3 技术工人的“尊严守护战”
· 工具:非暴力技术改进反馈四步法(数据呈现-影响分析-方案共创-荣誉表彰);
· 案例:某模具制造企业通过“质量红榜”取代传统惩罚制度,提升员工责任感。
成果输出:《精益生产人性化实施清单》《跨代际协作改进方案》
模块三:言传身教——从“经验传授”到“技能教练”
3.1 制造场景的“GROW辅导法”
· 工具:GROW模型在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如“如何将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缩短30%”);
· 案例:某化工企业导师通过“故障模拟沙盘”帮助新人三个月内独立处理突发问题。
3.2 用“技术语言”传递管理意图
· 工具:生产需求优先级矩阵(工艺复杂度/市场需求/成本影响);
· 演练:将“提高良品率”转化为操作工可执行的“每小时自检5个关键参数”标准。
3.3 批评改进的“三明治法则”
· 工具:技能改进反馈模板(肯定现有技术→建议优化方向→提供培训资源);
· 案例:某纺织企业通过“每月技能之星评选”替代负面批评,激发员工主动性。
成果输出:《制造业GROW辅导记录表》《生产需求优先级决策模板》
模块四:激活梦想——用“智造使命”驱动组织进化
4.1 4D职业探索在制造业的落地
· 工具:技能岗位兴趣测评(操作工/质检员/工艺工程师/设备维护)与企业智能制造战略对标;
· 案例: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技能+管理”双通道晋升,将核心岗位保留率提升至85%。
2.2 重构工作的“技术意义感”
· 工具:工作重塑制造业版四象限(操作精度/技术创新/安全保障/团队协作);
· 演练:为“普通焊工”岗位设计“特种材料焊接专家”角色标签。
3.3 构建制造人的“技能升级游戏化”
· 工具:技能成长树(从“初级操作工”到“智能制造导师”);
· 案例:某智能工厂通过“虚拟现实(VR)技能培训系统”将培训效率提升3倍。
成果输出:《制造业人才4D发展路径图》《岗位价值重塑方案》
模块五:实战沙盘与文化落地
5.1 制造业管理危机沙盘推演
· 任务:分组解决“新生代技工集体抵制全自动化产线改造”事件(需求诊断-文化宣导-激励设计)。
5.2 技能传承者的“价值观翻译”
· 机制:“智能制造愿景工作坊”(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车间可落地的技能升级目标);
· 成果输出:《个人技能领导力改进计划》《团队技能文化宣言》。
课程设计亮点
1. 深度行业适配:所有案例均来自汽车制造、精密加工、家电装配等典型制造业场景;
2. 工具链升级:结合MES系统、数字孪生、六西格玛等制造业核心技术工具;
3.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管理者需同步提升“工艺技术理解力”与“人性化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