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组织变革加速、团队协作复杂化的背景下,管理者普遍面临角色模糊(如过度介入执行 vs 缺乏战略指导)、决策低效(如跨部门冲突频发)、员工赋能不足(如新生代员工流失率高)等挑战。本课程通过系统化的角色认知框架与科学管理方法论,帮助管理者实现:
· 角色清晰化:从“事务执行者”转型为“战略推动者”;
· 管理高效化:掌握授权、激励、决策等核心技能(如某零售企业通过“授权清单”释放团队潜力);
· 组织协同化:构建跨层级协作机制(如某科技公司通过“扁平化管理”缩短决策链条)。
课程收益
1. 认知突破:理解管理者角色的本质(如“导演”而非“演员”);
2. 技能提升:掌握目标分解、团队赋能、冲突管理等工具;
3. 行为改变:建立科学管理思维(如数据驱动决策 vs 经验主义);
4. 文化塑造:推动“结果导向”与“赋能共生”的组织文化。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各级管理者
课程特色
· 高度通用性:案例覆盖零售、科技、制造、服务等多行业(如苹果“扁平化管理”、丰田“全员提案制”);
· 工具实战化:提供《管理者角色四象限》《授权清单模板》《团队赋能评估表》;
· 强互动性:角色扮演(如“新任主管与资深员工冲突调解”)、沙盘推演(如“企业突发危机决策”)。
课程大纲:
模块一:管理的本质与角色认知
1.1 管理的定义与价值
· 案例:某家电企业通过“全员质量管理(TQM)”将产品缺陷率降至0.5%;
· 数据:采用科学管理法的企业,人均效能比传统企业高35%(麦肯锡调研)。
1.2 管理者的四大核心角色
· 工具:管理者角色四象限(战略家/协调者/赋能者/监督者);
· 练习:分析“某项目经理因过度干预技术细节导致项目延期”的角色错位问题。
1.3 从“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转变
· 案例:某科技公司CEO通过“只问不答”激发团队自主创新;
· 数据:高管团队具备战略思维的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2倍(波士顿咨询研究)。
成果输出:《管理者角色认知测评报告》
模块二:管理者的核心姿态与行为准则
2.1 管理者的五大胜任力模型
· 工具:Lombard-Dyer管理者胜任力雷达图(战略视野、团队领导、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
· 案例:某银行行长通过“高管轮岗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梯队。
2.2 基于信任的领导风格
· 工具:情境领导理论(S1-S4模型);
· 练习:为“90后员工管理难题”设计领导策略(如参与式决策 vs 指令式管理)。
2.3 管理者的情绪智力(EQ)修炼
· 工具:EQ四维测评量表(自我认知、自我激励、社交意识、关系管理);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情绪急救工作坊”降低团队冲突率40%。
成果输出:《个人领导风格优化方案》
模块三:科学管理方法论
3.1 目标管理与执行控制
· 工具:OKR与KPI融合框架(如某零售企业通过“人效坪效双指标”驱动门店升级);
· 练习:为“季度销售额增长20%”目标设计三级任务分解表。
3.2 团队赋能与激励机制
· 工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如某互联网企业通过“游戏化积分”提升员工粘性);
· 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技能认证津贴”激活一线员工潜力。
3.3 决策科学与风险管理
· 工具:决策树模型(如某科技公司通过“技术路线AB测试”降低试错成本);
· 案例:某物流企业通过“天气风险预警系统”减少运输中断损失。
成果输出:《团队管理效能提升计划》
模块四:管理者角色的实践挑战
4.1 跨层级协作与冲突管理
· 工具:非暴力沟通(NVC)四步法(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 案例:某连锁餐饮企业通过“加盟商-总部”利益共享机制化解矛盾。
4.2 变革管理与文化重塑
· 工具:变革阻力评估模型(如某能源企业通过“试点先行”策略推进数字化转型);
· 练习:设计“传统企业推行OKR管理”的分阶段实施方案。
4.3 管理者的自我突破
· 工具:职业发展双通道模型(管理序列 vs 专业序列);
· 案例:某高管通过“外部轮岗”实现从技术专家到商业领袖的转型。
成果输出:《管理者角色定位承诺书》
模块五:实战演练与成果固化
5.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沙盘推演(角色定位→管理策略→实施路径)。
5.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采用“同行互评+导师点评”模式(如“最佳角色认知奖”“最具落地性奖”);
课程设计亮点
·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如德鲁克目标管理)与实战工具(如OKR、决策树);
·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如组织变革)、中层团队管理(如跨部门协作)、基层执行赋能(如员工激励);
·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角色扮演+沙盘推演”模拟真实管理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