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IT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与组织变革深化的背景下,管理者普遍面临角色错位(技术专家陷入“救火模式”忽视团队赋能)、思维局限(用工程思维解决组织问题)、职能模糊(战略与执行失衡)等挑战。本课程通过角色定位-思维重构-职能升级的全链路拆解,帮助管理者实现:
· 角色进化:从“技术执行者”到“价值赋能者”;
· 思维升级:构建结构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体系;
· 职能聚焦:基于亨利·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重构工作模式。
课程收益
1. 认知突破:理解管理者核心价值是“通过他人实现目标”,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2. 思维工具:掌握MECE法则、SCQA模型、TRIZ理论等核心方法论;
3. 能力提升:学会在敏捷开发、跨部门协作中平衡战略与执行;
4.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技术思维”到“管理思维”的转化。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IT企业高管、技术团队负责人、项目经理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适配:案例覆盖谷歌“20%自由时间”、微软“成长型思维”、亚马逊“领导力准则”等标杆实践;
· 思维工具链完整:整合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批判性思维(六顶思考帽)、创新性思维(设计思维)三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技术团队冲突调解”“项目优先级决策”“客户需求模糊处理”等典型挑战。
课程大纲:
模块一:管理的定义与核心挑战
1.1 管理的本质:从“做事”到“赋能”
· 案例:某初创技术团队因创始人过度编码导致项目失控;
· 工具:管理四象限模型(紧急/重要 vs. 权威/赋能)。
1.2 管理者的三大致命误区
· 案例:某CTO因沉迷技术细节忽视团队培养,引发人才流失;
· 工具:管理者能力冰山模型(技术硬技能 vs. 领导软实力)。
1.3 亨利·法约尔五大职能的IT诠释
· 案例:微软Azure团队通过“扁平化指挥链”提升响应速度;
· 工具:职能履行度自评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成果输出:《管理者角色认知评估表》
模块二:管理思维的重构
2.1 结构性思维:穿透复杂问题
· 工具:MECE法则应用(如某SaaS企业通过“用户行为漏斗”定位功能缺陷);
· 演练:用金字塔原理重构“提升系统稳定性”需求文档。
2.2 批判性思维:打破技术迷信
· 工具:SCQA模型分析(如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逻辑陷阱);
· 练习:评估“引入AI客服是否替代人工”的利弊(六顶思考帽法)。
2.3 创新性思维:驱动组织进化
· 工具:TRIZ理论应用(如Netflix取消DVD租赁的矛盾化解);
· 案例:谷歌“20%自由时间”如何孵化Gmail等创新产品。
成果输出:《技术决策风险评估表》《创新机会清单》
模块三:管理者角色的四大维度
3.1 战略角色:从技术专家到业务伙伴
· 案例:某AI企业CTO通过“业务需求翻译”赢得董事会支持;
· 工具:技术-业务价值矩阵(ROI vs. 战略契合度)。
3.2 团队角色:从任务分配者到赋能者
· 工具:GROW模型演练(如辅导技术骨干绩效提升);
· 案例:微软“成长型思维”文化如何激活工程师潜力。
3.3 协同角色:跨部门的价值整合者
· 工具:RACI矩阵在“技术-产品-运营”协作中的应用;
· 案例:某智能家居企业通过“需求评审会”消除部门壁垒。
3.4 决策角色:在不确定性中引领方向
· 工具:决策平衡单模型(如亚马逊“领导力准则”驱动的优先级选择);
· 演练:模拟“技术路线争议”场景的决策逻辑。
成果输出:《管理者角色平衡策略图》
模块四:思维转变的行动落地
4.1 技术思维到管理思维的转化
· 案例:某工程师转型管理者后通过“非技术语言”化解团队冲突;
· 工具:需求翻译框架(将技术需求转化为业务价值陈述)。
4.2 数字化时代的领导力进化
· 工具:数字领导力能力模型(技术敏锐度-人际联结力-变革驱动力);
· 案例:纳德拉如何通过“同理心”重塑微软文化。
4.3 从“管理者”到“教练”的跨越
· 演练:用GROW模型辅导下属设定OKR目标;
· 工具:教练式沟通话术库(如技术问题反馈的“非指责式表达”)。
成果输出:《管理者思维转变行动计划》
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4.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AI初创企业生存挑战”沙盘推演(技术路线/团队搭建/融资决策)。
4.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技术路线被董事会否决”场景;
· 成果输出:《管理者思维转变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法约尔职能)与IT行业工具(敏捷四象限、TRIZ);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技术路线)、中层团队赋能(跨部门协作)、基层执行监督(代码审查机制);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技术需求评审会”“故障复盘会”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