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李修平:行动学习的工具导入 —— 基于行动学习工具应用的工作坊

李修平老师李修平 专家讲师 2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团队管理

课程编号 : 43777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全员】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行动学习概念是1938年提出的,具体的行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是在瑞文斯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中。这位爱因斯坦的学生没有在物理领域发展,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他用公式“L=P+Q”来说明基本观点,其中“L”代表学习,“P”指程序性的知识的获得,而“Q”则代表洞察性的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人力资源开发教授马奎特了版了《行动学习进行时》一书,发展了行动学习的公式:

AL=P+Q+R+I

行动学习是一个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干边学的组织发展技术及流程!相比较传统管理技术,行动学习的促动技术更加务实高效,针对性强,落地和变现能力较好,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期待管理者能够担任促动师的角色,能够将促动技术引进到团队管理中,激发团队智慧,提升团队效能!

本课程基于以上问题的解决,为企业工作人员量身订制,从行动学习的工具导入的角度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课程收益:

掌握管理计划与组织的方法;

掌握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方法;

掌握执行者与领导者的方法;

掌握联络者与内省者的方法。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 全员】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10%+工具应用20%+案例分析20% +实操练习20%+成果产出30%

课程大纲

一、行动学习概念

案例演示:真正的学习

行动学习的理解

行动学习的起源

行动学习的理念

行动学习的要素

行动学习的流程

实操演练:学员结合实际行动学习的练习

二、促动角色心法

案例演示:团队建设

三大角色认知

规则设计者

流程引导者

结果助产士

四大核心心法

信任

中立

尊重

多维

实操演练:学员结合实际促动技术的练习

三、行动学习工具

聚焦式会话法

工具:ORID法

实事

感受

启发

━ 行动

实操演练:学员结合实际ORID的练习

成果输出:《聚焦式会话练习索引》画布

团队共创法

工具:团队共创

━ 聚焦问题

━ 集思广益

━ 归类整理

━ 提炼要点

实操演练:学员结合实际团队共创的练习

成果输出:《团队共创练习索引》画布

欣赏式探寻

工具:4D循环模型

━ 发现:巅峰体验

━ 梦想:未来愿景

━ 设计:规划路径

━ 实现:行动计划

实操演练:学员结合实际欣赏式探寻的练习

成果输出:《欣赏式探寻练习索引》画布

>世界咖啡法

工具:世界咖啡

━ 会议准备

━ 规则讲解

━ 汇谈结构

━ 互动研讨

━ 整理汇报

实操演练:学员结合实际世界咖啡法的练习

成果输出:《世界咖啡法练习索引》画布

李修平老师的其他课程

• 李修平:项目管理 ——从规划到交付的系统化实战
​课程背景 在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背景下,项目经理普遍面临: · ​需求错位:业务方需求频繁变更导致项目偏离轨道; · ​风险失控: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质量问题频发; · ​团队冲突: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成员动力不足; · ​交付焦虑:项目成果与客户预期差距较大。本课程通过​“方法论+工具链+场景演练”​三阶段,帮助项目经理构建​“预测-防御-协同-创新”​的全能管理思维。 课程时长:2天(12小时) 授课对象:项目经理、项目主管、产品经理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 · 掌握需求管理(KANO模型)、风险管理(SWOT分析)、进度控制(甘特图)等核心工具链; · 输出《项目需求优先级矩阵》《风险防控手册》。 2. ​能力提升: · 提升需求对接、风险预判、团队激励、冲突调解四大核心能力; · 通过沙盘模拟与案例演练,强化复杂场景应对能力。 3. ​行为改变: · 建立​“以终为始”​的项目管理思维,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规划; · 输出《个人项目管理改进计划》。 4. ​行业适配性: · 提供IT、制造、服务等通用行业案例,确保工具可迁移性。 ​课程特色 1. ​双线融合:经典管理理论(如敏捷开发)与现代工具(如Jira看板)深度结合; 2. ​场景化教学:100%真实项目场景(如产品上线延期、客户需求变更); 3. ​实战导向:每模块包含​“案例诊断→工具应用→现场输出”​闭环训练,模拟真实决策压力。 课程大纲: ​模块一:项目需求管理与优先级排序 ​1.1 需求挖掘与验证 · ​理论工具:KANO模型(基础需求/性能需求/兴奋需求)、需求访谈技巧; · ​通用案例:某互联网产品经理通过​“用户故事地图”​识别核心需求,版本迭代效率提升30%; · ​演练任务:分组分析​“智能家居系统开发”​需求池,输出《需求优先级矩阵》。 成果输出:《项目需求说明书》 ​1.2 需求变更管理 · ​理论工具:变更控制流程(CCB)、需求冻结机制; · ​通用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需求变更评估表”​将无效需求占比降至15%; · ​演练任务:模拟​“客户临时要求增加功能”​场景,制定变更应对方案。 成果输出:《需求变更控制流程图》 ​模块二:项目风险管理与预防 ​2.1 风险识别与分类 · ​理论工具:风险矩阵(Probability-Impact Matrix)、SWOT分析; · ​通用案例:某建筑企业通过​“天气风险预警系统”​将工期延误率降低20%; · ​演练任务:分析​“芯片短缺危机”​对电子产品交付的影响,输出《风险登记册》。 成果输出:《项目风险防控手册》 ​2.2 风险应对策略 · ​理论工具:风险规避/转移/减轻/接受四象限、应急预案设计; · ​通用案例:某软件公司通过​“代码仓库备份策略”​避免核心数据丢失; · ​演练任务:设计​“核心技术人员离职”​风险的应急响应计划。 成果输出:《风险应对预案模板》 ​模块三: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 ​3.1 进度规划与监控 · ​理论工具:甘特图、关键路径法(CPM)、燃尽图; · ​通用案例:某医疗器械研发项目通过​“里程碑节点管控”​提前两周交付; · ​演练任务:模拟​“项目成员突然请假”​场景,调整原定进度计划。 成果输出:《项目进度甘特图》 ​3.2 成本预算与管控 · ​理论工具:成本估算技术(类比估算法、参数估算法)、挣值分析法(EVM); · ​通用案例:某 construction project 通过​“材料集中采购”​降低15%成本; · ​演练任务:分析​“预算超支30%”​问题,提出成本优化方案。 成果输出:《项目成本管控报告》 ​模块四:团队协作与沟通管理 ​4.1 跨部门资源协调 · ​理论工具:RACI矩阵、利益相关者分析; · ​通用案例:某新能源企业通过​“研发-生产-营销联合办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40%; · ​演练任务:模拟​“市场部与技术部需求冲突”​场景,设计协作方案。 成果输出:《跨部门协作RACI矩阵》 ​4.2 高效沟通与冲突调解 · ​理论工具: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型; · ​通用案例:某跨国公司通过​“文化敏感性培训”​减少跨时区团队冲突50%; · ​演练任务:设计​“项目延期责任归属争议”​的调解策略。 成果输出:《团队冲突调解预案》 ​模块五:项目交付与客户满意度管理 ​5.1 验收标准与交付流程 · ​理论工具:验收检查清单(Checklist)、用户故事验收标准(INVEST原则); · ​通用案例:某SaaS企业通过​“分阶段交付”​提升客户续费率至90%; · ​演练任务:模拟​“客户验收不通过”​场景,制定整改方案。 成果输出:《项目验收报告模板》 ​5.2 客户关系维护与复盘 · ​理论工具:NPS(净推荐值)分析、项目后评估模型(ROI计算); · ​通用案例:某咨询公司通过​“客户成功经理制”​实现二次签约率翻倍; · ​演练任务:设计​“项目总结会”​发言框架,输出《项目复盘报告》。 成果输出:《客户满意度提升计划》 ​模块六:敏捷项目管理与创新实践 ​6.1 敏捷开发方法论 · ​理论工具:Scrum框架(冲刺计划/Sprint Review)、看板管理; · ​通用案例:某电商企业通过​“两周迭代周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 ​演练任务:模拟​“需求优先级动态调整”​场景,输出《Sprint计划表》。 成果输出:《敏捷开发实施路线图》 ​6.2 创新管理与持续改进 · ​理论工具: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PDCA循环; · ​通用案例:某物流公司通过​“流程自动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35%; · ​演练任务:分组优化​“传统客服流程”​,提出创新性改进方案。 成果输出:《流程优化提案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结构化保障: · 六大模块完全独立,每模块聚焦单一主题,避免内容重叠; · 每模块包含​“理论工具+行业案例+分组演练+成果输出”​完整闭环。 2. ​行业深度适配: · 所有案例均来自IT、制造、服务等通用行业,工具包含《需求优先级矩阵》《风险登记册》等模板。
• 李修平:项目风险预防与问题解决 ——从“救火队员”到“系统防御”的系统化实践
​课程背景 在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背景下,许多管理者面临​“风险失控”​​(如项目延期/预算超支)、​“问题蔓延”​​(如局部故障引发全局危机)、​“决策低效”​​(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判)等问题。传统“经验驱动”型管理模式依赖事后补救,而科学化风控体系通过​“风险预判-防御机制-问题终结-经验沉淀”​四阶段逻辑,帮助管理者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风险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体系(如FMEA失效模式分析/问题解决的5Why根因法); 2. ​能力提升:突破“经验主义”局限,掌握风险矩阵、SWOT分析、应急响应预案等核心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与工具实操,强化“前瞻性思维”与“系统性解决”习惯;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风险意识诊断报告》《项目风险预防手册》《组织问题解决知识库》。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高管、部门负责人、团队领导者 ​课程特色 · ​双线融合:将经典风险管理理论(如帕累托法则)与现代工具(如AI驱动的风险预测模型)结合; · ​全场景覆盖:适配战略级项目、跨部门协作、突发危机处理等高频场景; ·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风险防控”与“组织韧性提升”的平衡。 课程大纲: ​模块一:风险预防与问题解决的核心认知 ​1.1 风险与问题的本质 · ​理论:风险是​“不确定性的负面后果”​​(如瑞士奶酪模型),问题是​“已发生的偏差”​​(如PDCA循环中的“Check”阶段); · ​案例:某航空企业通过“发动机健康监测系统”将机械故障率降低70%; · ​演练:分析自身团队存在的“风险盲区”(如供应链依赖单一供应商)。 ​1.2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 ​工具:管理效能四象限(经验驱动型/风险驱动型/放任型/危机驱动型);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天气预警库存系统”将季节性缺货率降至5%以下; · ​测评:《个人风险偏好测评表》定位改进方向。 ​1.3 风险管理的底层逻辑 · ​模型:风险金字塔(战略层/运营层/执行层/操作层)、防御型组织设计;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合规文化大使计划”将海外合规风险降低50%; 成果输出:《个人风险意识发展路线图》 ​模块二:项目风险的预防体系 ​2.1 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 · ​工具:风险矩阵(Probability-Impact Matrix)、SWOT分析; · ​案例:某科技公司通过“用户行为埋点分析”预判产品功能缺陷,迭代周期缩短30%; · ​演练:为“新产品上市项目”设计风险清单与优先级排序。 ​2.2 风险防御机制设计 · ​工具:FMEA失效模式分析、控制点设计原则; · ​案例:某建筑企业通过“施工工艺冗余设计”将质量事故率降至0.2%; · ​演练:模拟“核心技术人才临时流失”风险的应对预案。 ​2.3 应急响应预案制定 · ​工具: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机制(红/橙/黄/蓝)、沙盒模拟演练; · ​案例:某金融企业通过“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将危机爆发概率降低60%; · ​演练:设计“区域性自然灾害”对供应链的冲击应对方案。 成果输出: · 《项目风险预防手册》 · 《应急响应预案模板》 ​模块三:项目问题的解决体系 ​3.1 问题诊断与根因分析 · ​工具:5Why分析法、鱼骨图(因果分析法); · ​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设备故障根因分析”将维修成本降低45%; · ​演练:针对“客户投诉率激增”进行根因分析与改进方案设计。 ​3.2 解决方案的敏捷迭代 · ​工具:PDCA循环、A/B测试框架; · ​案例:某电商企业通过“页面加载速度优化”将转化率提升25%; · ​演练:模拟“营销活动效果不佳”时的快速调整策略。 ​3.3 问题解决的团队协作 · ​工具:RACI矩阵(责任分配)、非暴力沟通技术; · ​案例:某医疗企业通过“跨科室联席会诊”将急诊误诊率降至1.5%; · ​演练:设计“技术部与市场部需求冲突”的协调方案。 成果输出: · 《问题解决知识库》 · 《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方案》 ​模块四:风险预防与问题解决的体系落地 ​4.1 风险文化的构建 · ​工具:组织风险成熟度评估量表(文化/制度/行为三层模型); · ​案例:某学习型组织通过“年度风险复盘会”将员工风险意识评分提升30%; · ​演练:设计“月度风险警示日”活动方案。 ​4.2 持续改进的机制设计 · ​工具:个人学习地图(知识储备→实践应用→反馈迭代); · ​案例:某CEO通过“年度风险审计”系统性优化风控流程; · ​演练:制定《个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90天计划》。 成果输出: · 《组织风险文化推行方案》 · 《个人风险防控终身修炼计划》 ​模块五:综合实战与成果转化 ​5.1 综合场景模拟训练 · ​案例1:某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泄露”危机中的应急响应; · ​案例2:向董事会汇报“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方案”(投入产出比分析)。 · ​新增案例: o ​案例3:“跨部门协作中责任推诿”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o ​案例4:“政策突变”(如环保法规升级)对项目成本的冲击应对。 ​5.2 个人承诺与行动 · ​工具:90天风险防控与问题解决行动承诺书(目标→策略→里程碑→资源支持); · ​案例:某高管通过“每日风险扫描会”推动三项关键风控措施落地。 成果输出: · 《个性化风险防控承诺书》 · 《组织风险效能诊断报告》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线融合:将经典风险管理理论(如帕累托法则)与现代工具(如AI预测模型)结合; 2. ​全场景覆盖:提供战略级项目、跨部门协作、突发危机处理等高频场景解决方案; 3. ​工具链升级:嵌入风险矩阵模板、根因分析法工具包、应急预案设计指南等实用资源。
• 李修平:项目团队协作与担责 ——从“推诿扯皮”到“共担共赢”的系统化实践
​课程背景 在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背景下,许多管理者面临​“协作低效”​​(如跨部门资源争夺)、​“责任推诿”​​(如项目失败后互相指责)、​“承诺空转”​​(如目标达成率不足50%)等问题。传统“命令式”管理模式依赖个体权威,而科学化协作体系通过​“角色对齐-责任明确-信任构建-绩效捆绑”​四阶段逻辑,帮助管理者实现从“裁判员”到“赋能者”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团队协作全链条的完整体系(如RACI矩阵/责任共担模型); 2. ​能力提升:突破“经验主义”局限,掌握非职权影响力、冲突调解技术、心理契约管理等核心技能;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与工具实操,强化“成果导向”思维与“主动担责”习惯;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协作风格诊断报告》《团队责任说明书》《组织激励绑定方案》。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团队领导者 ​课程特色 · ​双线融合:将经典组织行为理论(如社会契约论)与现代管理工具(如OKR积分制/360度反馈)结合; · ​全场景覆盖:适配跨部门协作、项目危机处理、文化冲突化解等高频场景; ·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团队效能提升”与“管理者领导力进化”的平衡。 课程大纲: ​模块一:团队协作与担责的核心认知 ​1.1 协作的本质与价值 · ​理论:协作是​“个体优势叠加的乘法效应”​​(如亚当·斯密“分工理论”);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跨部门联合促销”将销售额提升40%; · ​演练:分析自身团队存在的“协作价值黑洞”。 ​1.2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责”​ · ​工具:管理效能四象限(权威驱动型/责任驱动型/放任型/危机驱动型); · ​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项目军令状”将交付准时率从70%提升至95%; · ​测评:《个人担责意识诊断表》定位改进方向。 ​1.3 协作的底层逻辑 · ​模型:责任共担金字塔(个体责任→团队责任→组织责任)、心理契约理论;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文化大使计划”将海外项目冲突率降低50%; 成果输出:《个人协作能力发展路线图》 ​模块二:团队协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2.1 角色分工与责任边界 · ​工具:RACI矩阵(负责人/审批人/咨询方/知情人)、WBS工作分解结构; · ​案例:某建筑企业通过“责任到人清单”将施工错误率降至0.5%; · ​演练:模拟“跨部门项目”中RACI角色冲突的调解方案。 ​2.2 沟通与信任的构建 · ​工具: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信任度评估量表; · ​案例:某互联网企业通过“透明化日报制度”减少跨部门协作摩擦; · ​演练:设计“项目进度争议”调解方案(如技术部与市场部需求冲突)。 ​2.3 责任捆绑与激励机制 · ​工具:OKR积分制、360度反馈与绩效联动模型; · ​案例:某科技公司通过“项目利润分成计划”将员工创新提案量翻倍; · ​演练:为“客户服务团队”设计责任与激励绑定方案。 成果输出: · 《团队责任说明书》 · 《OKR积分制实施细则》 ​模块三:协作冲突与危机管理 ​3.1 冲突化解的底层逻辑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型(竞争/妥协/合作/回避)、利益相关者分析; · ​案例:某能源企业通过“需求优先级评审会”将项目风险降低70%; · ​演练:模拟“核心成员因绩效争议引发冲突”的调解策略。 ​3.2 危机中的责任担当 · ​工具:危机沟通框架(SCARF模型)、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机制; · ​案例:某车企通过“电池安全危机公关”重塑消费者信任,市值回升12%; · ​演练:设计“核心技术人才集体离职”危机的应对策略。 成果输出: · 《冲突调解预案库》 · 《危机责任追究机制》 ​模块四:协作文化的组织落地 ​4.1 文化驱动的责任意识 · ​工具:组织文化成熟度评估量表(文化认同度/制度支持度/行为践行度); · ​案例:某学习型组织通过“年度责任标兵评选”将员工敬业度提升至行业前十; · ​演练:设计“月度责任主题研讨会”方案。 ​4.2 持续改进的机制设计 · ​工具:PDCA循环、个人学习地图(知识储备→实践应用→反馈迭代); · ​案例:某CEO通过“年度责任审计”系统性优化决策流程; · ​演练:制定《个人协作能力提升90天计划》。 成果输出: · 《组织协作文化推行方案》 · 《个人协作终身修炼计划》 ​模块五:综合实战与成果转化 ​5.1 综合场景模拟训练 · ​案例1:某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因需求变更导致团队分裂危机; · ​案例2:向董事会汇报“跨国并购整合项目”(文化融合与责任协同); · ​新增案例: o ​案例3:“95后员工拒绝传统考核方式”引发的价值观冲突; o ​案例4:“政策突变”下的项目责任重新分配(如环保法规升级)。 ​5.2 个人承诺与行动 · ​工具:90天协作与担责行动承诺书(目标→策略→里程碑→资源支持); · ​案例:某高管通过“每日责任复盘会”推动三项关键协作举措落地。 成果输出: · 《个性化协作承诺书》 · 《组织协作效能诊断报告》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线融合:将经典协作理论(如社会契约论)与现代工具(如OKR积分制/360度反馈)结合; 2. ​全场景覆盖:提供跨部门协作、危机处理、文化冲突等高频场景解决方案; 3. ​工具链升级:嵌入RACI矩阵模板、冲突调解话术库、责任捆绑工具包等实用资源。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