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有关二战德军制服的问题?

是缝在上面的,而且注意有WH(国防军陆军),WL(国防军空军),WM(国防军海军)和SS(党卫军)的区别。一般国防军陆军为白色倒三角型鹰徽(楼主贴的就是陆军鹰),士兵的和普通军官的有区别,而且有好几个年份不同的版本,而将军和元帅是金色鹰;国防军空军的是扑食状鹰,白色,将军元帅为金色;国防军海军从上到下都是倒三角型金色鹰,貌似就是材料有区别;以上国防鹰徽一般缝在右胸袋上方。而党卫军统一为剑尖状翅膀的鹰,跟国防军的有很大区别,统一缝在左臂,这是代替M32黑制服时代的纳粹万字臂章的。军官跟士兵士官的鹰徽有很大差别,一般士兵士官的为公发机绣鹰徽;而由于德军军官的制服为自己定制国家发一定军服补贴,所以鹰徽都比较精美,一般为手工金属线(银线/金线)刺绣。当然,士兵本人如果家境不错的话,也可从指定的代理商店买到比较好的制服和鹰徽等装备。

二战德国为什么使用灰色军服

灰蓝色是德国空军的制服色,陆军是灰绿色,也就是德国灰,德国的迷彩服最早是武装党卫队早在战前就研究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要说明一点的是,德军的制服色用很多,非洲军的就是土黄色,而空军空降兵的热带装是茶色的.德国比较重视城市战。而英国则大多在沙漠等地带作战。注重城市战的军队自然以德国灰为底色。因为马路和混凝土建筑都是灰色的。后期德军是世界上第一个装备迷彩服的国家。。。德国灰颜色的军服最早起源于菲德烈大帝时期。是德国军服的传统。现在美术中还有德国灰这个颜色呢。

历史问题,关于二战德国陆军国防军军服的诞生(不是纳粹党卫军的黑衣服)

德军制服从33年算起 使用过的型号有M27、M28、M29、M32、M34、M35、M36、M37、M38、M40、M41、M42、M43、M44 ,其中M27,M28,M29只能是国防军的,和纳粹无任何关系,但是后来依然有加了国防鹰的,M32是我们熟知的党卫队黑色制服,M35是国防军阅兵礼服,M36是二战德军最常见的常服,本来为国防军使用,后来武装党卫军开始使用,M37和M38为党卫队所使用的常服,M40,M41,M42,M43,M44是开战后配发的野战服,国防军党卫军都有使用

请问二战时德军下列三种军服分别是什么身份

第一种是党卫军黑色制服,34年开始配发,42年之后明令禁止穿着,价格昂贵,即使对于当时来说也很昂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袖标上的字母不清楚,所属部队不详,不是骷髅师的袖标,骷髅师袖标字样应该是Totenkopf。第二种国防军将官制服,这是仿品,而且是很粗糙的仿品,细节处理得较差。第三种是国防军军官制服,可能是看领章像是尉官的,但看肩章似乎是校官的,仿品,粗糙。右胸的帝国鹰徽还没缝呢。第二件和第三件怎么感觉像是用中山装改的啊。

二战时,为什么德军要求军服一定要帅气漂亮呢?

很多人都喜欢拿二战时期德国的军服来说事儿,认为希特勒提出的如果军服不帅,就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当兵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但其实事情绝对不会这么简单,没有人会为了一件衣服而去战场卖命。希特勒是一个独裁者,同样他也是一个艺术家,这两种矛盾的情绪融合在一起才造就了这种奇怪的理论。其实希特勒这个人是有些自卑的,他非常希望别人认同自己,所以才会把演讲做得那么好,同样他更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艺术成就,不仅仅限于绘画,还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军队的服饰。所以希特勒设计了一套德军的军服,把这些衣服变得非常帅气,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鬼才,做得确实还是不错的。也确实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军队,这套衣服还算是成功,但是他绝对不是士兵愿意上战场的最主要原因。一战之后的德国备受欺压,国家被阉割,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关键是自己的老对头法国还总是得意洋洋,这让德国人心里非常不平衡,不少人都期待战争再次爆发,以此来改变国家的状态,这才是这些年轻人愿意走向战场的根本原因。当然除了国民的意愿之外,在一个大的形势之下,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他们只能够加入军队上战场,所有人都随波逐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失去的东西不仅没有拿回来,反而弄丢了更多,这样德国人非常痛苦,所以反战情绪十分高涨,现在德国年轻人也不愿意加入军队,哪怕军服做得再好看,他们也不想把自己的生命随意奉献出去。每个国家的军服都有自己的特色,德国的军服是最有特点的,在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美观性,而不像其他国家更考虑军服对作战的辅助作用,这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力。其实这也就是现代战争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古代冷兵器战争的时候,士兵需要依靠笨重的防具来保护自己,所以军服的样式都不是特别好看,只有仪仗队才会把服装做得那么靓丽,实用才是最主要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情怀正在逐步融入到生活之中,就算军队也不能免俗,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改良自己的军服,在和平时期拥有一件帅气的军服,确实对引导年轻人参军有很大帮助。

德国二战军装谁设计的

二战德军军服整体是由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进行设计的,这也不只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小团队的功劳,而这是包豪斯设计学院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成果,德军军服是普鲁士风格在持续使用中的不断改进和演变升级。说到这里我们要区分一下纳粹党卫军和德国国防军,其实二战基本是一致的,都效忠与他们的纳粹头子希特勒,但是国防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加代表着德国,而党卫军则意味着誓死效忠希特勒,似乎成了个人的警卫部队一样。正是这种区别,纳粹党卫军的军服也就更加的特别,其服装都由希特勒亲自设计,可以看出希特勒对于党卫军的重视程度了,而其下的不同师的标志不同,但也都出自希特勒之手,骷髅师、帝国师的标志就是经典之作。希特勒年幼学习绘画,而且很有天赋,只不过由于个性原因被认为是不适合学习绘画的,到后来又深深的迷上了建筑设计,相信这些也是他成为一个设计经典军服的原因之一。二战德军的军装设计商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HUGO BOSS,其中希特勒为德国军装添加了一些第三帝国特有的配饰,也让二战时德军军装增色不少。

二战德军军服为什么是黑色的

一般只有党卫军及盖世太保的军装正装为纯黑色,国防军普遍身着德国灰或原野灰(偏蓝和绿),中后期包括党卫装甲师在内的各精锐部队开始配发迷彩服。通常只是由于黑白照片以及早期彩色照片成像度不高的缘故才导致德军普遍看起来非黑即灰

从二战德军军服如何区分那个是国防军,那个是党卫军,除了看有没有ss以外。

1,军服、党卫军的军服为黑色,帽子上骷髅头标志,而钢盔、领口则是两道闪电(党卫军标志),不同部队还有些差异,比如维京旗帜、像树叶等。国防军军服为灰蓝色,钢盔上则是帝国之鹰,帽子上是两条橄榄枝(不知到是不是橄榄枝,反正就是像)夹着一个红黑的小圆圈。 2装备。前面说过了,有新装备都会优先装备党卫军,而党卫军的装备要比国防军好(分配冲锋枪、坦克等装备会多一点) 3战法。国防军多普鲁士旧贵族和军官世家或者军校出身的职业军人,所以国防军讲究战术,很强大的军官团,并且不会杀死俘虏。党卫军多纳粹狂热分子出身,所以党卫军则是凭着狂热的纳粹思想去冲锋,受纳粹思想毒害很深,并且从不接收俘虏,投降的照样杀。所以党卫军虽取得战果比国防军大,但自身伤亡却和敌人的伤亡差不多。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4职责。国防军只负责打仗,而党卫军初期只负责地方治安,以及抓捕犹太人等职责。并且党卫军设立了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组织),这就使得党卫军无论是初期还是后期都承担着维护治安的作用。(后期党卫军被大量派往战场) 5信仰。国防军信奉国家利益至上和普鲁士传统军人荣誉,在军人荣誉的范围内怎么能代表德意志民族利益就怎么做。而党卫军至始至终贯穿纳粹扩张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教条。 6国际上。党卫军不为当时参战各国承认为合法组织,所以被俘的党卫军官兵多面临随时会被枪毙的风险,因为他们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战斗上,党卫军比国防军更加坚韧和残忍,对于敌人来讲,军事素质更高、装备更精良、思想更狂热的党卫军比国防军更难对付。

为什么二战时,德国的军装是灰色的?

这个与环境关系不大 德军军服颜色是沿用了传统的魏玛标准灰 希特勒是非常守旧的,所以他设计军服时并没有在以往的基础上做太大的改变(个人认为这也是德国军服还看得下去的原因)

二战时期德军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苏军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二战德军分为三种,1、国防军:制服整体颜色为灰色。1938年进入奥地利的国防军摩托化部队。在荷兰进军途中的国防军步兵。正在斯大林格勒作战的国防军士兵。2、党卫军:制服整体颜色为黑色。在葬礼现场执勤的党卫军士兵。行走在国防军队列中间的党卫军士兵。3、特种部队:包括伞兵、山地兵两种,两种都配备卡其色迷彩服,另一方面由于欧洲山地多是雪山,故而山地部队配备有白色外套。作战间隙正在修整的德军山地兵。骑乘战马行军中的德军山地兵。在巴尔干半岛作战的德军山地兵。一名在希腊的德国伞兵。正在集结的德军伞兵。在阿尔贝斯山行军途中的德国山地兵。而另一边苏联的军装颜色比较整齐,统一的卡其色军装,而由于前期溃败太快,导致苏联大规模扩军中军装不到位,所以前中期的苏联军队里只有老兵才有正式的军装,其他的都是五花八门。莫斯科战役后的苏联士兵。列宁格勒废墟中的苏联士兵。巴格拉季昂行动中的苏联坦克和士兵。正在押送德军战俘的一名蒙古裔苏联士兵。苏联士兵在德国。

关于二战时期德国41型军服 44型军服 36型军服的特点

m36特点是墨绿领子,5个扣子,4个口袋,口袋为波浪型且有褶皱,在德军的m36 m40 m41 m42 m43 m44中,除了m36是必有墨绿领子外,其他是少数有大部分没有,军官的m41常服和m36常服唯一的区别在于m41多了一颗扣子,即便为6颗如果是说野战服的话,m41野战服与m40野战服(包括墨绿领的m40,也就是俗称的m36野战服)的区别在于多了一颗扣子,另外m41的的面料也比m40的廉价而粗糙,不过现在市面上卖的复刻品中很少会有商家注意到m41才是6颗扣子的问题,把m41标注为m36,但其实复刻品不会在意面料的区别。m44是很后期的野战服了,与前几款野战服不同,m44是夹克版型,只有两个口袋,口袋类似于m43的口袋,也就是平舌,平袋

二战德军东线的装备是什么?为什么不御寒?

纳粹德国是没有想到战线会拖得那么长,时间会拖得那么久,所以夏天还在节节胜利,当战场更深入到俄罗斯境内,冬天又来了的时候,许多德军的战士都穿的仍然是夏装。所以并非不御寒,而是装备准备不足。德军在东线战场装备的野战军服主要为M40、M41、M42、M43式,这四种野战军服都演化自M36式野战军服,形制大致相似,主要区别是服装材质的羊毛含量和纽扣的材质等涉及生产成本的细节,军服的颜色为原野灰色。最后期装备部队的M44野战服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以往式样,采用下摆收紧的短夹克式版型。实际作战穿着时,可以减少军服对实施战术动作的妨碍,短小的军服式同时也节省了布料。德军对军服和装具的功能区分,就像他们对机械制造一样执着。例如鞋靴的装备,空军、海军、山地部队、炮兵、坦克兵、突击炮兵多为轻便的短帮皮靴,陆军官兵统一配发的是皮革或人造皮革的长筒行军靴,军官可以定制马靴,由于来源不统一,版型有所差异。皮质重型Y带是德军在单兵装具领域的一项重要改进,在配合腰带使用时,Y带可以有效地用肩部和腰部分散负载的装具重量,进而达到提高士兵在行军时的负荷和舒适度。Y带分为M40和M42两种。德军的野战裤相比上衣的复杂演化,在生产过程中改良变化较少,分为M37 式和M43式。在苏德战争初期,穿M37裤的士兵需要穿着长筒行军靴。M43式野战裤配发时,考虑到皮质重型Y带已经大批配发到前线,实际穿着时既可以搭配内用Y型吊裤带使用,也可以搭配普通腰带使用。战争后期,前线官兵对于短帮野战靴的热衷,常见到这两种搭配。

为何二战德军军服最帅气?其设计公司仍是世界级奢侈品牌,名字很耳熟呢?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二战不但对如今的世界局势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在经济,科学等领域,为世界也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抛开战争的正义性不谈,二战期间哪国军装最帅?可能很多人,都要将票投给纳粹德国的军装,对于希特勒本人而言,在他看来,只有将军装做的威风无比,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军队当中。但是你是否知道设计公司是谁呢?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截止到如今,它依然是世界知名奢侈品公司,还成为了世界品牌五百强之一,名字也十分耳熟,这就是雨果波士。2014年巴西世界杯赛场上,德国捧得大力神杯,而被称之为男模队的他们也获得了大量女粉丝的追求,雨果波士正是德国足球队的制服合作商,在这家公司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雨果波士(Hugo Boss),1885年出生于德国南部的符腾堡王国,波士的父母,在当地开设了一家内衣店,而波士本人,从小就和衣服打上了交道,在一家纺织厂做学徒。在1918年,一战结束后,35岁的波士返回了故乡,经营起了自己的裁缝店,在出售内衣的同时,也开始专门为人定制西装和礼服,波士的生意越来越好,到了1923年,他决定将产业扩大成为公司,创办了自己的制衣厂,这也正是波士公司的由来。然而好景不长,到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受到了大萧条的疯狂打击,经济一蹶不振,而雨果波士也濒临破产,但是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1931年,本来就是一名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波士,加入了纳粹党。凭借服装店老板的身份,波士很快获得了重用,并且开始为纳粹党员生产冲锋队服,从最初的衣服,我们并不难看出,波士本身具备的才华,到了1933年,随着希特勒的掌权,波士的地位,也是节节高升,他旗下的业务越来越大,很快囊括了纳粹党卫军所有官兵的军装,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纳粹下达了十分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士兵的服装,都必须量身定制,看上去不能有任何的松散。而到了1937年,随着希特勒彻底掌控德国大权,最终德国国防军的服装,也交给了波士公司处理,在波士的设计下,德军服装有了最基本的几个优点,首先是立体剪裁、合体收腰,以体现男性身体力量美感,第二点是勋章配饰纹饰精美繁多,比例协调,增加军人荣誉感的同时,不失大方,而第三点,则是用料的扎实。再加上本来德国属于日耳曼人种,本来大部分人身高魁梧高大,也能够支撑起这一套军装的美学。然而波士公司也有着无可争议的黑历史,二战爆发后,大量的男性走上了前线,波士公司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于是波士将目光瞄向了战俘。根据二战后统计,波士最终强迫140名波兰人和40名法国人,强制他们在服装工厂的流水线撒花姑娘进行工作,这也就导致二战后他失去了公司的经营权,但是波士公司因此被保留下来,由他的儿子接手。在此之后,波士公司走的一直都是高端品牌,因为产品的优秀,始终位于奢侈品顶尖的位置,到了2018年,雨果波士公司更是以473名的成绩杀进世界品牌五百强中,不过为纳粹服务的历史,也成为了波士公司最尴尬的一段发家史,因此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往往选择了避而不谈。谁知道背后,又有这样的故事呢?

二战德国军装,服装名称

标准服饰标准36型陆军野战服,上衣灰绿、裤子铁灰色,黑色中长靴(士兵用)。携带短望远镜,毛瑟98K步枪及黑皮弹盒(褐色为一战式样或波兰特许制造),后来军士多装备MP40冲锋枪。二战德军军服 - 钢盔40型钢盔(35型钢盔的简化廉价品,1940年3月26日制式化。军衔标志统一。胸前的皮包内装有无袖斗篷(雨衣)。陆军士兵通用的皮带扣,上写“GOTTMITUNS”(与上帝同在)二战德军军服 - 炮兵上尉陆军炮兵上尉,标准36型军官用野战服(领子尖长),兵种色正红。勋章:左胸衣袋上方依次为(读者视角)左-二级铁十字勋章、中-41~42年东线冬季战章、右-罗马尼亚战功章。左胸衣袋为:上-一级铁十字勋章、中-金质战伤勋章、下-金质突击章。右胸衣袋为: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第2纽扣佩有2级功勋十字章的勋标。领口佩有:骑士勋章。戴36型军官大檐帽二战德军军服 - 陆军参谋德国陆军参谋,兵种色深红,也可能是炮兵(正红色穿脏后)。穿田野灰42型野战服,领子改为36型的墨绿色,后期黑色人造革官用皮带,黑色官用/准尉用长马靴。二战德军军服 - 海军上尉德国海军上尉,戴标准海军尖顶军官大檐帽,帽檐花可参照军衔图表(尉官级)。

二战时,为什么德军要求军服一定要帅气漂亮呢?

二战时期的德军军服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帅气、好看。二战的时候,就算德军再怎么横冲直撞,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军服真的非常有艺术感。然而在战场上,再好的军服也不能帮人打赢战争的胜利。那为什么德军要求德国的军服一定要帅气、漂亮呢?二战德军的军服第一,德国的军服好看某种直接因素可能是和希特勒的要求有关,毕竟希特勒是学画画设计的艺术生出身,所以他要求德军的军服设计要修身笔挺,非常衬人。希特勒作为纳粹第三帝国元首,被人称为二十世纪的”恶魔“,可不得不承认他身上也有艺术细胞,从他设计的建筑、广场以及纳粹早期的冲锋队黄褐色军服、图标等可见一般。二战德军军官照,的确英气逼人第二,希特勒上台之后,鼓励各种体育运动,在青少年中办夏令营,大搞全民体育。很多人虽然仇视希特勒,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纳粹德国推行的这种全民体育的做法收到的效果很好。这一点到今天在全世界都在推崇。隆美尔将军服,帅哥穿上之后显得更帅气也是因为这样,全民运动带来的是二战时期德军兵源质量优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青年军人的身材普遍较好。希特勒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培养后备军,同时他还在军服上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拉拢更多的人加入军队的行列,希特勒对后勤军服的设计人员人说:“一定要把军装做到最帅,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穿上它,然后走上战场,拼至最后一刻!”蒋经国在德国留学时也身穿德军军服,也是帅哥一枚二战德国装甲兵军服所以,设计出好看、帅气的军服其实是用来吸引年轻人加入军队、为自己作战的,这个目的也是绝了。不过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德军总人数达到最巅峰的时候,德军部队的规模达到了1300万人。而且作为领袖,他自己也是经常身穿军装,要给军队树立一种形象,妄图实现他的军事统治世界的狂想。对于二战德军军服,你有何感想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原创不易,欢迎打赏小编。

二战德军军服帅气十足,却有一个致命缺陷,为何无数德国士兵因它而死?

二战德军军服帅气十足,却有一个致命缺陷,无数德国士兵因它而死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战争,不单单是规模,这场战争所投入的技术和开发的科技也是史无前例的,抛开战争的正义性不谈,纳粹德国的军装可以说是公认的帅气。德国的军服海陆空三军都有着详细的划分,不同等级不同兵种的军服也各自不一样,他们采用立体裁剪,颜色得体,同时也是运用高档的尼龙料子,再搭配上闪闪发亮的勋章,十分的英武。当然了这和德国军人的身材有关,日耳曼人本来体型就比较高大,要是将德国军服放在其他民族身上,不一定有这种效果。这实际上和纳粹德国总理希特勒也离不开关系,希特勒在从政前,曾经在维也纳当过一段时间的流浪画家,他还是非常有艺术气息的,希特勒坚信:“只有我们把军装做得帅气而又好看,那么年轻人才会抢着参军。”事实证明他的话确实不错,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巅峰兵力达到了1000万人以上,占据了整个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德国军服当中,最为著名的应当数m35型号钢盔,它在1935年开始生产,其完美的流线型以及不错的防护能力很快受到了德国陆军空军的青睐,然而他们并不是第一批装备的,因为直到1936年,德国政府还接到了包括西班牙南美国家在内的大批订单。而中国在抗战前和德国也保持着合作的关系,中国出口原料,大量的m35钢盔随着德国其他的军事装备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这也就有了后来抗战时期德械师的产生。不过作战服自然不能单纯地考虑美观,德国军服有一致命的缺陷,无数的士兵都因为它而牺牲。那就是德国的军服材料,德军夏季服装为比较高级的混纺棉质材料,冬季则是羊毛布料和人造纤维材料合织。但是德国的1936年版陆军常服和作战服是通用的,因此陆军的长款风衣军装根本不适合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在匍匐前进的时候,会经常压到膝盖。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的军装会将作战服和礼服区分开来,显得更加的明智而苏联则是采取相对宽松的棉布。很显然德国没有这样的装备,后来参加欧洲西线作战的美国军队上尉温斯特就认为,德国人最要命的就是他们的过膝军大衣和行军背包,目标太大,而且我看着他们都比较吃力。在苏德战场,这些衣服更是给德国造成了致命的影响,由于希特勒对形式的过于乐观和盟友意大利推进受阻,德国原本在春季发动的进攻被生生推迟到了6月份,而德国的作战指挥部根本没有准备太多棉衣来低于寒冬。而德国军服的纤维不但不透气,还不保暖,德军士兵运动完出一身汗,等到冷下来穿着的却是带着汗水寒冷如铁块的衣物,军服太过于紧,他们也无法在里面装填其他衣物。无数人因为严寒而死去。1942年,德军逐渐反应过来军服的不利,因此他们又推出相对宽松的迷彩军大衣,然而这已经无法阻止德军的颓势了。

二战德军军官军服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呢?

不同军、兵种的服装是不一样的。陆军:德国的野战服(42型)是灰绿的(有点发青),坦克驾驶服是黑的,热带工作服是土黄的,非洲部队穿褐色军服,山地部队还有一身发灰的粗布衣服和灰绿风衣,你说的灰色也是野战服的一种(41型是土灰36是铁灰,不过穿久了都一样)空军:工作服为蓝色,空降兵也有一身绿色野战服(可能是较新的关系,更绿一些),热带部队有一身深黄的。海军:蓝黑色宪兵、盖世太保:毒绿色,就是游戏里放毒的那个颜色。德国的军服种类太多(和展战线太长有关),不同地区不一样,不同兵种还有兵种色的区别,所以我收集的资料不全。图太多了,不能上传,如果需要可以留言。

二战德国军服到底有多帅

为了分析德军服装为什么好看,我们做一个参照:为了公平起见,特地选了身材不怎么好的几个德军军官的老照片,与朝鲜领导人及高级将领的照片做一个对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配饰同为肩章、领章,款式同为四袋猎装、双排扣呢子大衣的情况下,德军的剪裁明显更加合体贴身,而且有明显的收腰的部分,而朝鲜最高领导人及其伙伴们的衣服全都是在身上晃着的,一点也不贴身,根本没有收腰的设计。由此可见衣服合体贴身,收腰垫肩,是德军军装美观的首要原因。历史上德国军服,至少是军官的军装,都是裁缝直接上门量体裁衣的。夏季军服采用混纺棉质材料,冬季则采用羊毛布料与人造纤维材料合织。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版关于军装定制的书籍,其中将各种制服的基本样式、板型尺寸、制作工艺、配件图片等等详细列出,以方便将官们按图索骥,找自己心仪的裁缝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军服。德国上层对军装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二战时期美国军服和德国军服的特点。

  从总体上来说美军军装:寻常中略显时髦,比较中规中矩。德军军装:华丽,而不失庄重。在这套军装上,反映了德国人对于荣誉的追求。德军军装当之无愧的成为二战中,乃至现在最为英武华丽的军装。  美国军服为比较宽松的衬衫样式,方便行军打仗和战地治疗,其左臂臂章是美国国旗。军服多为绿色,其钢盔也是圆形墨绿钢盔。鞋子一般是军靴与皮鞋。  德国军服就有一种西装、非常严肃的感觉,也源于德国人的严谨。德军军服上衣是西装样式,腰间束有皮带,下身是一条西服中的西裤,穿一双及膝的长筒黑色军靴,戴着后半部分凸出来的灰色钢盔。德国人非常注重军容,除休息时间外一律要求着装整齐,连一颗扣子都不能解开。所以看德军士兵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把军服穿得整整齐齐的,而美军常常是看起来像一群游击队、流浪汉,尤其是血战过后更像乞丐。德国国防军的军服是灰蓝色的,胸前有一个猎鹰万字标志,头盔有德意志三色旗标志或是一只老鹰,或是戴八路军那种野战灰色军帽。而纳粹党卫军则是一身黑色军服,左臂臂章是猎鹰万字而胸前没有,领章是“SS”闪电标志,头盔也是一样,不过有些党卫军师会把自己师的标志印在头盔上,如第三“骷髅”装甲师士兵就在头盔上印着骷髅头。还有一些部队,如武装党卫队的特种部队-风暴突击队,则是一身类似现代的绿色丛林迷彩军装。美国军服是休闲风格的,德国军服是非常正规的,但德国军服看上去非常有气势。这也反映出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吧。

一战德国军服和二战德国军服有什么不一样?

纳粹制服仿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鲁士贵族和容克的礼服我会说?礼服和作战军服的差别大了多了,而且不是所有一战德国陆军都有尖帽盔。上图为一战德国士兵对英军坦克上图为德三装甲投弹兵可以看出德二德三都有钢盔,服装整体偏灰。整体差别不大两个时期的最大不同应该在于军礼服,德二的军礼服没有束腰,普鲁士深蓝色居多,给人印象刻板端庄保守。德三仿佛要体现出日耳曼种族高大威猛的特点一样,服装十分的拘谨贴身,马裤 长靴 腰带和高挺的军帽。 把普鲁士蓝换成了全黑

为什么二战德国军服比其他国家的军服好看?

二战期间,各国军队为区分自己国家军队和其他国家军队的区别,各自身着本国军服,但就当时的照片来看,德国军服与他国军服相比更加帅气有型,但当时世界各国沟通联系密切,审美观自然会有相通之处,德国的军二战期间,各国军队为区分自己国家军队和其他国家军队的区别,各自身着本国军服,但就当时的照片来看,德国军服与他国军服相比更加帅气有型,但当时世界各国沟通联系密切,审美观自然会有相通之处,德国的军服能脱颖而出原因是,欧洲骑士文化影响了欧洲军装模样的基调,因此近代欧洲军装大多庄严肃穆带有浓厚的贵族气质,甚至在十八世纪末期欧洲普通士兵的军装同现代军官军装十分相像,这也就为德国军装比其他军装好看而奠定了基础。德意志第二帝国由普鲁士王国发展而来,所以普鲁士文明即使德国军队的文明基础,普鲁士军队具有极强的贵族意识,他们不屈就普通军服而是追求“美观”,对方方面面的高要求注定此社会下产生的“军服”一定是美观的。另外,德国还是众所周知的工业强国,在工业发展方面以严谨、精密著称,工厂制度苛刻且科学严谨,工业文明极度发达,产品质量上乘、制作精密,工业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也就是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德国军服被设计的也完美无缺,自然视觉效果不会差。德国在当时经济水平较高,所以军装的选材用料都很扎实,军装的做工也沿袭了德国“精致”的作风,十分优良,毫无廉价感。再有,当时裁缝上门为德国士兵量体,所以德国军装裁剪十分合体,符合每一个德国士兵的身材比例,男性的力量美在此军装的衬托下暴露无遗。德国政府对军装十分重视,甚至 出版书籍记录军装的相关资料以便于士兵能便捷的做出自己满意的衣服。德国军服体现的不仅仅一件衣服的美,而是整个德国的“精致”风气,它代表的是德国人“浪漫”的生活气息。试想如若德国不拘小节,不在乎军装是否体面完美,那便不会有日后世界各国人民对德国军装貌美的称赞。

二战时期的德军制服,为啥会被称为史上最帅军装?

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是最帅的军装,其实是因为通过这身军装能够展示出当时德国军队的严谨风格。当这些德国士兵穿上军装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威风并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德国士兵的气势。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只是大部分人认为德国军队的服装非常好看,但是至于每一个人对于德国军装的看法,可能还有一些略微的不同。在二战的时候,虽然德国军队扮演的是反派的角色,但是他们国家的军队服装还是体现出比较严格的作风。当德国士兵穿上这身军服的时候,就会把男生的气势发挥的非常好,同时让人从远处看也可以感受到德国士兵的帅气。要知道早在普鲁士时期,当时的设计师就已经开始对德国军队的军服进行设计。在整个德国历史上,德国军队将士穿的这身军服全都是由专门的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并且是直接进行量体裁衣的。在夏天的时候,这些将士会有专门的夏季军服,这些服装大多数都是用棉质材料制成的。冬天为了保暖,这些德国士兵就用羊毛和人造纤维的材料制作成衣服。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一些有关军装方面的书籍,在这部书籍当中把各种军队服装的基本样式、具体尺寸全部标明下来。并且德国的军装大部分是以黑色作为主色调,从侧面也可以称发出这些德国将士高贵的气息。由于这些衣服类似于风衣,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这些德国将士的帅气,这些德国士兵穿上这身军装的时候都是非常有气势的 并且德国军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外观看起来非常简单大气,但是也可以表现出德国军队的沉稳。可以说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废了一番心思的。

二战时期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部队的军服样式和颜色?

解放军四野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基础是原东北民主联军,军服质量相对较好,大多数人还是穿缴获的日满军服、苏式军服,颜色以黄绿色为主。1948年全军开始统一军服为黄绿色中山装,土布或洋布为主。

关于二战的RTS游戏有哪些??求好玩的二战RTS 要求1:画面好 我家的显卡能玩(我家的显卡是HD5770)

1.二战RTS游戏太多了,经典的:突袭系列、闪电战系列、近距离作战系列现在玩的人比较多的:英雄连系列、战争之人系列(战争之人是由二战英雄发展过来的,二战英雄有点盟军敢死队的风格)比较新的:兵者诡道、战争领袖、战场系列、北非战场1943等此外太平洋战争、战斗任务系列、二战前线指挥官、D-Day、1944突出部战役都小有名气2.以上这些你的电脑肯定都能玩3.英雄连与战争之人的画面都是很不错的,而且游戏性各有千秋。个人感觉战争之人的细节刻画的太丰富了,真实性大大超过英雄连。另外,冲突世界是冷战背景的,兵者诡道没玩过

一款早期二战题材的即时战略游戏

早期二战还原度最好的应该是《突袭》吧,目测你说的应该是这个还有火炮炮击就会暴露阵地位置,要迅速转移,否则就会被反击车辆有燃油限制,各兵种有弹药限制

二战题材即时战略游戏

《战士:二战英雄》、《战争的真相》、《战争之人》、《战争之人:赤潮》、《战争之人:突击小队》、《战争之人:负罪英雄》、《战场:中途岛战役》、《战场:太平洋战役》、《战场》系列.....

二战十大狙击枪

二战十大狙击枪二战十大狙击枪1、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苏联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在二战期间战绩辉煌,被公认是二战中最好的狙击枪。莫辛-纳甘步枪是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操作步枪,是最早的无烟小口径军用步枪之一。莫辛-纳甘步枪的最大特点是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性能稳定。二战末期,苏军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日军有不少机枪手和步兵死在苏军狙击手的莫辛纳甘M91-30狙击步枪下。越战时,有不少侵越美军也被手持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击毙。莫辛纳甘M91-30狙击枪一直沿用到60年代,也出现在朝鲜战争和越战的战场上。2、M1903春田狙击枪斯普林菲尔德M1903 7.62mm步枪是在1903年6月19日被批准作为美军制式装备的,并在其装备100年后,还在美国军队中少量服役。这支走过百年岁月的“老枪”沐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亲历了无数次战火硝烟,是美国士兵的最爱,早期的美海军陆战队也曾使用它。春田狙击枪虽然产量不足,却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主要的步兵武器,二战中,因M1加兰德步枪产量不够,因此美军依然装备了大量M1903春田步枪。此间根据援助法案,大量M1903步枪装备中国军队。3、SVT-40半自动步枪SVT-40半自动步枪(托卡列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曾作为狙击步枪在二战战场上使用过。1940年,基于SVT38改进的SVT40半自动步枪结构更加坚固,性能也更加可靠。不过由于采用手工装配制造,射击精确度也就不能完全保证。SVT-40在苏军中还是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受到狙击手的喜爱。因此省去了“莫辛·纳甘”手动拉栓的动作。苏军王牌女狙击手留德米拉·帕芙丽琴科创下的超过300人的狙杀战绩主要就是用SVT半自动步枪获得的,苏联人对其潜力抱有极大信心,从而在战后仍坚持不懈的发展半自动狙击步枪。4、98k毛瑟步枪Kar.98k毛瑟步枪由Gew.98式步枪改进而来,重量约为4公斤,有效射程800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纳粹德军的制式步枪,是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大约生产了1450多万支。98K可以简单理解为缩短型步枪,在战争开始后,有经验的德国枪手都向高层申请在98K的基础上加装瞄准镜,以对更远的目标进行射击,早期的98K只安装有4倍镜,最远只能对400米外的目标进行射击,在后期专门设计用来狙击的98K步枪上,才安装了瞄准距离更远的8倍镜5、G43步枪G43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的一型半自动步枪,当加装ZF41或ZF42瞄准镜之后,可以作为狙击步枪使用,被大量装备于希特勒国防军中。1944年初的苏德战场上,苏军突然发现前线德军半自动武器数量开始增加,德军利用这些新锐的半自动武器配合上MG-34机枪和MG-42机枪已对苏军构成了相当强大阻击火力,从此德军在步枪有效射程上的自动/半自动武器密度上已远远超过了苏军。尽管G43受到的战场评价褒贬不一,但仍不失为一支优秀的半自动步枪。德国二战时生产的G43半自动步枪在设计上并不比M1差,它采用的导气系统是长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该系统久经实战检验。6、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是1815年至1965年英军制式手动步枪,有大量衍生型,共生产了超过7100万支,是除AK枪族外二十世纪生产量第二大的步枪。在一战和二战以及朝鲜战争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其中一部份被改为狙击步枪。其衍生型恩菲尔德NO.3型短步枪,是二战最经典的名枪之一,并在二战时频繁出现在中国战场。二战期间,英国在1942年把标凖型No.4加上木制腮托板及No.32 3.5倍望远式瞄准镜,成为了Mk 1,并后续推出了MK2、MK3、MK4,这批狙击步枪一直沿用至1960年代后。7、M1式加兰德步枪M1加兰德步枪因其设计师而得名,在中国俗称大八粒(又叫:八粒快),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是二战最著名的半自动步枪,至1957年共生产了近1000万支。M1加兰德步枪有多种衍生型,最主要的是狙击型,二战末期其加装了瞄准镜衍生出M1C型和M1D型,从400至600码射程内的命中率很高,但在二战末期只有少量M1C狙击步枪发放到前线部队中使用,在二战期间没有大量生产和使用,其在朝鲜战争期间广泛使用。美军全军对M1非常喜爱,美国著名将军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8、九七式狙击步枪九七式狙击步枪为日本于1937年设计制造与服役的手动枪机式狙击步枪,由于以皇纪年份命名,故名为九七式狙击步枪,日本自侵华战争起一直采用至二战战败为止。九七式狙击步枪全长1280毫米,精确射程可以达到600米,最大射程则超过3000米。该枪采用内置式弹仓供弹,一次最多可压装6.5毫米有阪步枪弹5发。最初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安装有同三八式改狙击步枪一样的2.5倍率光学瞄准镜,而在二战中后期生产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则装配了性能更好的4倍率光学瞄准镜。9、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九式步枪是日本军队以三八式6.5mm步枪为基础改进发展的新一代军用制式步枪,加大杀伤力,并兼顾到对器材车辆的破坏效果。九九式狙击步枪是在九九式短步枪的基础上加厚了枪管,加装了瞄准镜的一种变型枪。九九式狙击步枪的发射特征比九七式狙击步枪的发射特征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在太平战场上,由于美军占据火力的绝对优势,为了降低暴露风险,因此日军狙击手更喜欢使用九七式狙击步枪。10、1886式勒贝尔步枪勒贝尔M1886或勒贝尔步枪是法国一战二战的制式步枪。该枪运用了由保罗·维埃那开发的火药B,亦是史上第一种最成功的无烟火药枪械。勒贝尔步枪的出现意味着那些使用黑火药的枪械已过时,各国亦开始改为专注于研制和采购发射黑火药的枪械。勒贝尔步枪发射8×50毫米的全金属外壳步枪子弹,载弹量为8发,并以内置弹仓供弹。除此之外,它还可配备一种长针型的重剑式刺刀以应付白刃战。在1887年,勒贝尔步枪被法国军队列装为制式步枪,并参与了多次对外战争,当中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二战中各国有哪些王牌狙击手

世界十大狙击手排名1:白色死神——Simo Hayha 芬兰狙杀542名 总共杀死705人。1938年4月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后,苏联多次以维护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双方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宣布芬军在边境挑衅,决定单方面废除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于是在64年前在二战正式打响之前,同时也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对我国进行侵略的第二年即1939年11月30日,苏联向着只有400多万人口的小国芬兰发动突然袭击。他出生於一个名为Rautj?rvi的小镇(在现代中接近於俄罗斯)自1925年开始加入军队,在 Winter War(蘇维埃政权与芬兰之间的战争)他开始他的狙击手生涯专门对抗红军,再室温摄氏-20~-40度的环境,身穿全白迷彩装。在战争中被确认击毙的红军人员共有505人是出自於他之手。除此之外,他在轻机枪上也杀害了近200人。不过未经证实。开始,苏联派了一支小队希望找到并杀死Simo Hayha,不过都被他干掉了。然后,苏联又组织了一队的反狙击枪手(基本就是杀狙击手的狙击手),结果又被Simo Hayha全部干掉了。苏联的那些人要么死了,要么已经被吓得崩溃了,所以他们干脆地毯式轰炸所有Simo Hayha可能出现的地方。如果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地点,那可能Simo Hayha会被流弹击中,但事实上他一点事没有——因为他是tmd的“白色死神”啊(because he"s the fucking White Death, damn it)。直到1940年3月6号,有个鸟人走运打中了Hayha的头部。其他芬兰士兵发现了他并把它带回了基地,当时“他的半个脑袋已经没了”。白色死神的脚步在这里停止了……就一个星期。尽管确实被击中面部,但Hayha依然活着,他在3月13号恢复了知觉——战争也在同一天结束了!2:伊万西德 萨连科[前苏联]出生于1919年9月12日俄国的斯摩棱斯克,是原二战时红军军官,他是最顶尖的苏军狙击手之一,他枪下有超过500的亡魂。3: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前苏联]个人战绩494人。

二战狙击手排名 中文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的。。。。。。。是美国一个军事网站的评选,貌似还有二战以外的狙击手,其实二战狙击手N多,很难找,且网上都是英文的。。我这里给你说下杂志上的,希望你喜欢。。。。。 排名: 1.卡洛斯.赫斯柯克(美国,越南战争时期狙击精灵) 2.西摩.海耶(芬兰,最为成功的二战狙击手) 3.阿岱伯特.F.沃顿三世(美国,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地面部队狙击手第一把交椅) 4.弗朗西斯.培格玛格布(加拿大,一战狙击手的代表人物) 5.柳得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二战著名女狙击手) 6.瓦西里.扎伊采夫(苏联,二战著名狙击手) 7.蒂莫西.墨菲和费格斯少校(前者,美国独立战争中扭转局势使美国赢的狙击手;后者,一位放走华盛顿将军的狙击手.....并列的...) 8.查克.马威尼(美国,越战海军陆战队的顶尖狙击手之一) 9.罗伯.费隆(加拿大,创造目前世界上最远狙杀距离的狙击手) 10.本.伯维尔(美国,南北战争最著名的的狙击手)

二战最出名的狙击手是谁

瓦西里·柴瑟夫二战时期前苏联最出名的狙击手

二战十大战役 二战著名狙击手叫什么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形容狙击手再合适不过了,他们神出鬼没,一不留神就让你脑袋开花,他们往往是能够改变战局的关键,也是让敌人疯狂和崩溃的神秘人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二战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十大狙击手。10、狙击之王—科宁斯(德国)作为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他技艺超群,射术精干。但可惜没有找到他射杀的具体材料,考虑科宁斯为德国培养出了众多狙击射手,从这方面来说暂排名第十位。他在1943年曾被派往斯大林格勒专门击杀苏联的神枪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后被其击毙。科宁斯为《兵临城下》的同名角色原型。9、白羽毛——卡洛斯海斯科克(美国)因为卡罗斯的丛林帽束带上总是夹着一根白羽,而被人们称为“白羽毛”。他在越战中共消灭了93个目标,在无法确认的状态下,其实卡罗斯的击毙总数早已突破三百人,而部队中相信他击毙总数超过四百人者,更是大有人在。他还曾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准射杀过2500米外的目标。后来他个人的名声也伟大到由M21狙击步枪发展而来的M25狙击步枪也要以他为名,称为"白羽步枪"。8、狙击女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苏联)因狙杀306名德军,36名德军狙击手,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二战结束后她在苏联海军供职,并晋升海军少将军衔。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神话。1976年,以她为主题,苏联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她的事迹后来更是被拍成影视《女狙击手》。7、冷血杀手—查克马威尼(美国)查克·马威尼被认为是越南战争中美军第一狙击手,目前在美国海军陆战队里单兵杀人数最高的人,在越南的19个月里,多达319人死在他的手里。他于服役期间创下的击杀纪录较传奇的卡罗斯·海斯卡克超过10人。退役后,一直在美国农业部国家森林管理处工作。6、蒂亚斯海岑诺尔(德国)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5、德军狙击王—瓦西里扎伊采夫(苏联)联陆军的一位著名狙击手,他因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共击毙了225名德意志国防军和其他轴心国的士兵与军官而一战成名。在二战期间共击毙德军400名。由他培训的狙击手共毙敌约一万名。战后他被提升为陆军少将。之所以把他位列第四,不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是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之王科宁斯。《兵临城下》就是以瓦西里·扎伊采夫为原型。4、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苏联)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前苏联著名狙击手,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个人战绩是射杀494人。3、伊万西德萨连科(苏联)出生于1919年9月12日俄国的斯摩棱斯克是原二战时红军军官,他是最顶尖的苏军狙击手之一,他枪下有超过500的亡魂。2、白色死神—西蒙海亚(芬兰)在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中开始他的狙击手生涯。在摄氏零下20-40度的环境,身穿全白迷彩装,狙杀苏军。在战争中被确认击毙的红军人员共有505人是出自于他之手。另有非官方的统计指出他的战果为542人。由于西蒙·海耶在苏芬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西蒙·海耶于2002年去世,享年97岁,他也是世界著名狙击手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1、张桃芳(中国)一个奇迹。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志愿军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之所以放在第一不仅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还因为他使用的狙击枪是一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步马枪。

在战争中,狙击手往往是扭转这场战局的关键点,那二战十大狙击手都有谁?

在战争中,狙击手往往是扭转这场战局的关键点,那二战十大狙击手都有谁?二战十大狙击手1 simo hayha刚刚被征入军队,西莫·哈亚就在1925年苏芬战争中创造了狙击手界的传奇战绩。他总是穿着白色的衣服,潜伏在雪地里射击。据官方统计,他杀敌542人,因此被芬兰人奉为民族英雄,甚至有人让他白死。2.伊万西德·萨连科二战十大狙击手大多是苏军的顶尖人物,第一个就是苏联第一王牌狙击手伊万·西德·萨连科,他在战场上杀过500多名敌军,几乎可以媲美世界公认的头号狙击手西蒙。3.尼古拉·亚·克里维奇·伊利亚尼古拉·亚-克里维奇·伊利亚,也是苏联顶级狙击手,也是二战十大狙击手之一。他在苏德战争中杀敌494人,所以可以说每次提到他,德军都不寒而栗。4.瓦西里·扎伊采夫与普通王牌狙击手相比,瓦西里是苏联最大的功臣。他不仅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在短短一个月内歼灭德军225人,还在战争中培养了一批学徒。后来,他们杀死了多达3000名敌军。5.马蒂亚斯·黑曾诺尔这名德军狙击手成为二战中德国阵亡人数最高的狙击手。虽然他认为狙击手被击毙的数量并不代表他的技术有多强,但他仍然创造了击毙345名敌军的惊人纪录。6.查克·马嵬尼在越南战争中,查克·马嵬尼被公认为美国第一狙击手。当时,他还创下了美国陆军单发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在19个月的时间里,他消灭了319名敌军。7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虽然苏军中涌现出不少男性狙击手,但唯一能跻身二战十大狙击手之列的女性是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她在一场战争中击毙了306名敌军,被苏军称为狙击手女王。8.卡洛斯·海科克这个狙击手很特别。他的帽子上总是戴着一根白色的羽毛,所以人们总是称它为白羽毛。他最辉煌的战绩是在越战中击毙敌军93人,还创下了2500米最远射击距离的纪录。9.张二战中唯一进入前十的狙击手是一个叫张的人,他几乎是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但他仍然获得了朝鲜战争最高射击纪录的荣誉。据说发射了442发子弹,击毙了214名敌人,而且他还用的是普通步枪而不是狙击枪,可见狙击技术有多厉害。10 .科宁斯看过《兵临城下》的人应该都知道科宁斯,他就是剧中与主角正面交锋的德国王牌狙击手。现实中,他曾经和苏联王牌狙击手瓦西里对峙了四天才决定胜负。

如果二战德军占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位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非常著名的建筑,它代表着的是俄罗斯的历史和辉煌,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建筑物。在二战时期,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俄罗斯人民拼死抵抗,打出了非常漂亮的莫斯科保卫战,如果当时的俄罗斯没有挡住德军,其实就算是莫斯科沦陷了,德军也不会对克里姆林宫怎么样的,但是这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历代帝王的宫殿,十月革命后苏联定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所在地和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办公居住地,成为全苏联的权力中心。后来就算是苏联解体,克里姆林宫依然作为俄罗斯总统的官邸,是俄罗斯的标志和国宝,其地位相当于紫禁城之于中国,白金汉宫之于英国,爱丽舍宫之于法国,白宫之于美国。同时,克里姆林宫还是俄罗斯历史文化的瑰宝和艺术宝库,珍藏着诸多文物和珍宝。不过,纵观整个二战,除了在作战状态下被空袭、炮击毁坏的古代建筑外,德军在占领状态下刻意破坏被占领国古建筑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一般都是保护有加,最典型的就是法国巴黎。1940年6月法国战败时,巴黎被德军兵占领,但是在占领期间巴黎市内闻名遐迩的建筑物,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基本都得到完好地保存。所以克里姆林宫应该是会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但是自己家最为辉煌的东西都被别占领了,俄罗斯人肯定会感到耻辱。

二战前的美日二国为何会走向敌对关系?日本可以避免美日开战吗?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按明治天皇诏旨立足于“开拓万里波涛”。这一“开拓”有陆、海两个方向—其“大陆政策”便是入侵韩国、中国并且要打败俄国;向海洋扩展便是控制西太平洋,这自然要冲击美英势力范围。当日本利用美英同情和支持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取胜后,从1907年起便确立以美国为主要假设敌,这就种下了34年后袭击珍珠港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种子。日本崛起的“第一桶金”,正是通过甲午战争掠夺而来。日本用这笔钱兴办教育发展产业,并从英国采购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铁甲舰“三笠”号(排水量1.5万吨)等新型舰只,用于下一次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这个中国富饶的宝岛,还迫使清朝开放长江流域供其轻纺织业商品倾销,这又大大便利了发展经济。这次以小搏大获胜,又滋长起日本冒险主义的军事理论,把战争掠夺当成扩展国家实力的主要选择,这也决定了其随后袭击俄国、中国东北并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为争夺南洋资源还敢于偷袭珍珠港对美开战。日俄战争获胜后,日本把下一个目标确定为控制南洋。于是,日俄战争刚结束,卸任首相又去担任朝鲜总监的伊藤博文便对新任首相桂太郎说:“下一个敌人就是英美了”。这真是个讽刺,美国喂养的狼一旦强壮起来,便想要反咬一口。1931年9月,日本当局以“满洲事变”之名实际开始了侵占中国的战争,先从东北再逐步向关内进攻,至1937年夏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大战。美国对日本突破“华盛顿条约”体系而想独占中国表示反对,不过长时间内又不愿出力干预而采取了绥靖政策。中国停止内战后团结抗战,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美国认为这符合其自身利益而给予了少量帮助。日美矛盾不可避免地日益尖锐,双方都进行了太平洋战争的准备,日方出于疯狂的扩张性而备战更为积极。1940年世界形势剧变导致日美矛盾激化,日本狂妄的少壮军官几乎都叫嚷“不辞一战”,上层却担心实力不够而犹豫重重。日本对美一面谈判一面备战,美国对日则是一面施压一面安抚。最后日本的冒险野心冲破了顾虑,以袭击珍珠港和西太平洋的美、英军队开始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本的铤而走险缺乏防备,一时吃了大亏,不过这也刺激了那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马上转入战争轨道。此时,美国内部还有强烈的“孤立主义”思潮,多数民众反对为亚洲、欧洲事务牺牲本国生命。罗斯福总统要求把军队从过去的25万人扩大到200万人,国会却难以通过。美国政界、商界许多人认为,停止供油就会让日本的军舰、飞机开不动,仅靠制裁便能奏效。不过对一个强盗来说,由此引发的心理却会是“不给我就抢”。日本对美国长期有着经济依赖性,关键在于本国地狭物贫,重要资源大都需要进口。日本国内只产少量的煤,炼钢铁所需铁矿石主要从中国掠夺,近一半炼钢原料又是从美国进口的废钢铁,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又是日本资源领域中最大的软肋。当时日本石油年需量约500万吨,自产仅39万吨,四分之三需要从美国进口,其余主要购自荷属东印度。美国根据“先欧后亚”的战略想先稳住日本,对日谈判中提出条件主要是:1、日本从中国大陆(不包括满洲)和印度支那撤军;2、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3、美国恢复同日本的正常贸易。这些条件的实质,是恢复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的状态,日本军界对此纷纷叫嚷说:“接受这些条件,不等于支那事变"以来四年将士们的血都白流了吗?”首相近卫文磨虽不完全同意美国的条件,却认为可以商量,结果被军部拆台。10月上旬,近卫的秘书尾崎秀实是苏联秘密情报员一案被侦破,说明此前首相掌握高层决策情况都已报到莫斯科和延安,这一惊天大案导致近卫内阁辞职。10月18日,陆军推举的陆相东条英机大将被天皇任命为首相内阁,对美“强硬派”占了上峰,这表明日本又向对美英开战迈进了一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1940年上任时,属于对美“稳健派”。不过看到日美矛盾无法调和后,他于1941年1月7日最早提出了一个奇袭珍珠港的方案。山本受两个月前英国航空母舰舰载机攻击意大利塔兰托港击毁2艘战列舰的启示,认为美、日军舰的总吨位是10:6(180万吨位对110万吨位),美国战舰性能还占优势,若打堂堂之阵的海战日军没有获胜希望。山本的主张是,最好不打,若打就必须对美军实施奇袭,争取速战速胜速和。最终,山本五十六策划并亲自指挥了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日本向美国开战本身就是愚蠢行为,不宣而战的偷袭在道义上又失一招。当袭击珍珠港成功的消息传来,山本五十六深知此举会深深激怒美国人,面对部下欢呼庆贺时一脸愁容,并叹息说:“我们只是惊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当东京城内为偷袭成功呼声沸腾时,两个月前刚辞去首相的近卫文麿也在虎之门华族会馆以黯淡的表情向身边的人说:“真是干了件愚蠢的事。这就注定日本必将战败!”在英国伦敦和中国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得知珍珠港事件导致日美开战(两天后德国也对美国宣战),顿时出现一片欢呼。“天塌下来有长汉子顶着了”—这正是许多人的心情。美国参加对日本、德国的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对比,日本军国主义成功的偷袭战术倒是在战略上自掘了坟墓。

二战时期战列舰主炮命中率有多高

正常交战距离任何战舰首发命中率10%一下,取得跨射以后命中率25%左右,多次跨射30%以上,统计数据中未见超过40%的。以上数据来自IJN公布的历史资料库。美国战舰命中率高一些,毕竟二战期间有些战舰就上Mk38了,而且大型雷达也相当不错。另外,USN的炮管质量也是相当高的。

二战美国和日本海陆空三军哪个强(多角度看)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二战时期,美国比日本要强太多了!日本和美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那个时候,美国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佼佼者,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可以说稳坐头号交椅,日本却是一个从明治维新中刚刚走出来的小暴发户,国家资源短缺。二战前期,日本还是从美国进口废钢铁来造枪造炮,后来被美国禁止,美国工业基础是当时世界上最雄厚的,强大的工业实力可以迅速转换为国防军工实力和后勤保障体系,当年日本天皇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几年可以战胜美国,山本五十六曾任驻美武官,深知美日差距,便说两年之内如不能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必败!陆军实力谁强?论陆军实力,1937年若门坎战役中,日本被苏联打的屁滚尿流,从此,日本不敢招惹苏联,而当时,苏美德三国实力大体相当,别的不说,光是武器装备上,日本就差太远,更别谈兵种配合能力和战术指挥能力。苏美德三国装甲部队已经成型,而日本当时的坦克却跟纸糊的一样。海军实力上,先期日本可以说是占了上风,以为偷袭珍珠港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殊不知,三个月后,美国的工业实力让太平洋舰队死灰复燃,日本的零机的确是厉害,当时美国海军战机性能不如零机。但是,美国战舰上却装上了当时最先进的装备—雷达!再加上电子侦察和干扰系统的先进性,日本海军只能处处被动挨打,要知道,日本最强大的“大和”“武藏”就是被美国海军舰载机击沉,而不是被战列舰的巨炮轰沉!空军就不用说了吧,想想当年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邪恶,还有美国B-29在日本领空的横行无忌,就知道实力了。话说回来,当年击败日本空军应该是太平洋舰队而不是美国空军,空军只是动用了轰炸机来结束了战争。最后,我想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强弱,评判的标准并不是哪一项的强大,而是整体实力的对比。包括侦察、干扰、探测、攻击、防御、后勤等等若干个因素,而攻击又与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和战役战术指挥思维能力相关,还有就是人的因素,这是根本!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投降签字仪式是在哪所战舰上进行的?

在密苏里号上进行的。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后,9月2日,日本代表重光葵在密苏里号上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么,日本投降后的意义是什么呢,日本在二战中对哪些国家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日本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也作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在中华人民的热血抵抗下,维护了中国5000多年发展历史的文化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壮举。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升了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全国上下举国欢呼,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都沉浸在抗日胜利的喜悦中,同时,这种喜悦也成就了我国民族的集体荣誉感,此后,中国没有了外来入侵,开始对内发展,也加快了我国的建设,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法西斯专政建立后,日本不断扩大对外战争,给亚洲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日本侵占亚洲各国大片领土,除了亚洲外,日本还向南下继续入侵澳大利亚,严重侵犯了国家主权、普坏了各国领土完整和财产。在日本帝国的入侵下,亚洲人民死伤无数,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遭到迫害,因为日本帝国的强大,即使亚洲人民奋力抵抗,也难免会遭到危害。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亚洲和世界带来了短暂的和平。如果有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评论留言。

二战结束时日本的投降签字仪式在哪所战舰上进行?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时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首先在投降书上签字。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Y5gcoiTdTvkoUsgtOmdmlvMYh86PCvz5AD6tVfeG_HV9ia4_5TI1IzC49SmEpQnRH_2k5DlwbIxRbm_CvWfN_

二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扩展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详细过程

1939.9.1日德国进攻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爆发 国际一般以这个为标准. 但特别国家有不同1940.5.10日德国大举进攻西欧.3天之内决定了胜败.希特勒采取了曼思坦因的作战方案. 装甲部队通过法国边界阿登山区.使盟国在毫无准备下作战.但德国精锐的装甲部队占了很大因素.不列颠空战. 是在希特勒一在要求英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结束战争.但英国依然要战斗下去. 迫不得已而发生的空战. 海狮计划正式生效1941.6.6日德军和仆从军对苏联开战.一礼拜突进苏联境内达500多公里.7月中旬苏联在欧洲的绝大部分土地基本本德军占领.12月莫斯科会战开始. 因冬天情况导致德军无法完成作战目标.也因此断送了 闪电战意义上的失败直到1943年.德军在苏联平原上一直是绝对胜利的部队其实卫国战争的胜利.不少是后人夸大了.比方说一个德军牺牲了. 同时会有5个以上的苏联士兵会被击毙. 输是输在了人数和天气上..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因为美国不象日本出售石油了.日本在生存条件不能被制约的条件下不得意打的战争1941.12.7日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轴心国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匈牙利 芬兰 罗马尼亚 爱沙里亚捷克 战斗力的国家 德国 日本 其他都是装饰品盟国. 主要就是 美国 苏联 其他都是装饰性质?反法西斯战争 更深的意思其实是反共产主义战争 依哪国理解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保卫战 阿拉曼战役 火炬行动狼群战术的破产都可以说是转折点1945.5.8日 德国无条件投降,日本 8.15投降希望被采纳 谢谢

二战时,中国驻德国大使曾经大量为犹太人签署签证以帮助他们逃出生天,他的名字及生平有谁知道

何凤山:中国的 “辛德勒”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他70多岁的儿子何曼德和女儿何曼礼从美国赶来,代替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以色列外交部和大屠杀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奥地利驻以大使,何凤山救助的犹太人及后裔等400多人出席了仪式。二战期间,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以特优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1937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至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犹太人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都 “强调自身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17岁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50多个领事馆都跑到了,一个签证也没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高德斯陶伯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何凤山于1940年5月被调离维也纳。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一位幸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200多号,另一位7月20日的签证号码为1200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1938年后,中国的上海成了全球惟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向在死亡边缘痛苦挣扎的犹太人伸出了救援之手,给他们提供了一处生死攸关的避难所。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之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壮举,直到他过世后才公诸于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1937年到1939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犹太人进入上海无需签证,研究人员难以想到驻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能有此等壮举。二是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以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人救助犹太难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1995年,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学者访问德奥两国时才得知,虽然当年入境上海不需签证,但犹太人没有到上海的签证就不可能离开奥地利。三是何凤山一生淡泊名利,并不认为救助犹太人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对人提起。他同女儿何曼礼谈及此事时就说:“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我感到帮助他们义不容辞。”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笔墨。书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女儿何曼礼在讣告中提到父亲在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曾向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后,在美国的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即打电话向何曼礼询问此事。接着,这位历史学家找到了何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找到了当年的签证。以后,犹太人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都把何凤山放在显著位置,世界各国不少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索尔教授说,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现在,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何博士的故事。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数千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壮举被公诸于世。2000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最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之后,这段尘封了60年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国际义人”称号授予仪式之后,何凤山的儿女来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的“义人园”。自1963年以来,已有1.7万名义人的名字刻在园里各国的石壁上。在一堵刻着“中国”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轻轻地揭开一小块黑丝绒布,花束装饰下是何凤山三个字,兄妹俩人久久地抚摸着父亲的名字。实际上,那些被救的犹太人谁也忘不了何凤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凤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们后人的心中。现居加拿大的犹太裔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凭着何凤山发的签证,到达上海后生下她。她说,当时在奥地利有50多国的外交官,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随父母逃到上海时还只有6岁。他在上海接受了音乐启蒙,学会了拉小提琴。他对何凤山帮助他们一家到上海避难十分感激。他认为,他的生命和事业都是何凤山给的。加拿大的克劳斯回忆道,当年,他的丈夫在中国领馆外排队等候时,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他很快接到电话通知,拿到了救命签证。一位被救者的女儿在父亲的签证前与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含泪拥抱,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爸爸。”何曼礼也说:“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父亲。”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救的。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历史学家索尔说:“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何凤山1973年定居美国旧金山,以写作自娱。长期漂泊,乡思日深。80年代后,他曾多次回国观光,盛赞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巨变。1986年11月,他应邀回湖南,参加长沙雅礼中学80周年校庆,发表了题为《怀念雅礼》的长篇讲话,还向雅礼中学捐资9000美元。他向亲友表示,希望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为纪念这位国际人道主义的卫士,益阳市决定修建“何凤山先生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后,家乡人民将以隆重的礼仪欢迎何凤山魂归故里。

二战过程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在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壮大,美国出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逐渐改变了“中立”态度。并且加强了对英国、苏联等各国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援助。1943年11月22日~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背景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继而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二战前日本和美国谁的军力强?

二战时期,美国比日本要强太多了!日本和美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那个时候,美国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佼佼者,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可以说稳坐头号交椅,日本却是一个从明治维新中刚刚走出来的小暴发户,国家资源短缺。二战前期,日本还是从美国进口废钢铁来造枪造炮,后来被美国禁止,美国工业基础是当时世界上最雄厚的,强大的工业实力可以迅速转换为国防军工实力和后勤保障体系,当年日本天皇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几年可以战胜美国,山本五十六曾任驻美武官,深知美日差距,便说两年之内如不能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必败!陆军实力谁强?论陆军实力,1937年若门坎战役中,日本被苏联打的屁滚尿流,从此,日本不敢招惹苏联,而当时,苏美德三国实力大体相当,别的不说,光是武器装备上,日本就差太远,更别谈兵种配合能力和战术指挥能力。苏美德三国装甲部队已经成型,而日本当时的坦克却跟纸糊的一样。海军实力上,先期日本可以说是占了上风,以为偷袭珍珠港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殊不知,三个月后,美国的工业实力让太平洋舰队死灰复燃,日本的零机的确是厉害,当时美国海军战机性能不如零机。但是,美国战舰上却装上了当时最先进的装备—雷达!再加上电子侦察和干扰系统的先进性,日本海军只能处处被动挨打,要知道,日本最强大的“大和”“武藏”就是被美国海军舰载机击沉,而不是被战列舰的巨炮轰沉!空军就不用说了吧,想想当年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邪恶,还有美国B-29在日本领空的横行无忌,就知道实力了。话说回来,当年击败日本空军应该是太平洋舰队而不是美国空军,空军只是动用了轰炸机来结束了战争。最后,我想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强弱,评判的标准并不是哪一项的强大,而是整体实力的对比。包括侦察、干扰、探测、攻击、防御、后勤等等若干个因素,而攻击又与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和战役战术指挥思维能力相关,还有就是人的因素,这是根本!

二战如果日本只打美国不打其他国家 能打的赢美国吗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二战时期,美国比日本要强太多了!日本和美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那个时候,美国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佼佼者,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可以说稳坐头号交椅,日本却是一个从明治维新中刚刚走出来的小暴发户,国家资源短缺。二战前期,日本还是从美国进口废钢铁来造枪造炮,后来被美国禁止,美国工业基础是当时世界上最雄厚的,强大的工业实力可以迅速转换为国防军工实力和后勤保障体系,当年日本天皇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几年可以战胜美国,山本五十六曾任驻美武官,深知美日差距,便说两年之内如不能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必败!陆军实力谁强?论陆军实力,1937年若门坎战役中,日本被苏联打的屁滚尿流,从此,日本不敢招惹苏联,而当时,苏美德三国实力大体相当,别的不说,光是武器装备上,日本就差太远,更别谈兵种配合能力和战术指挥能力。苏美德三国装甲部队已经成型,而日本当时的坦克却跟纸糊的一样。海军实力上,先期日本可以说是占了上风,以为偷袭珍珠港可以重创太平洋舰队。殊不知,三个月后,美国的工业实力让太平洋舰队死灰复燃,日本的零机的确是厉害,当时美国海军战机性能不如零机。但是,美国战舰上却装上了当时最先进的装备—雷达!再加上电子侦察和干扰系统的先进性,日本海军只能处处被动挨打,要知道,日本最强大的“大和”“武藏”就是被美国海军舰载机击沉,而不是被战列舰的巨炮轰沉!空军就不用说了吧,想想当年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的邪恶,还有美国B-29在日本领空的横行无忌,就知道实力了。话说回来,当年击败日本空军应该是太平洋舰队而不是美国空军,空军只是动用了轰炸机来结束了战争。最后,我想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强弱,评判的标准并不是哪一项的强大,而是整体实力的对比。

二战太平洋战役活到最后的几艘船 什么国家也麻烦说一下谢谢

其实就是日美之间剩余的舰艇?美国的太多了,不好列出来。日本的其实也不少,但是基本都是小吨位的了。1941年日美开战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拥有战舰254艘、总吨位106.8万吨,加上开战后新建的383艘、吨位达85.8万吨。日本海军战争期间拥有战舰637艘、总吨位193万吨。日本战败时只剩下168艘、约32万吨。1947年,在结束必要的遣俘、扫雷任务后,日本海军所有残余的航母、战舰,以及所有潜艇,全部被拆毁。盟国留下了舰龄较短的135艘中小型舰艇及辅助船只,由美、英、苏、中四国作为战利品分配。具体来说,日本比较重要的舰艇,主力舰幸存的如下:战列舰:长门号。航空母舰(含轻航母和护航航母):凤翔号,隼鹰号,葛城号,龙凤号。巡洋舰(含轻巡洋舰):妙高号,高雄号,北上号,酒匂号。

二战前日本和美国谁的军力强?

其实二战日本经济远超意大利,与英德经济也就二到三倍差距,工业生产能力总体比英德弱,但比意大利强

为什么二战时期日本战舰甲板都是亮黄色,而美国战舰都是灰黑色

材质不一样:昂贵的柚木和台湾红桧木都是舰船甲板非常理想的材料。由于战列舰的甲板相对宽大,光是采购木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英国战列舰一直使用最好的柚木,这种木材耐腐蚀耐磨损且不易燃烧,美国的衣阿华高级战列舰采用的也是柚木。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用的是台湾的红木,而台湾不产柚木为降低成本所以没有用柚木甲板,甚至还引发了部分海军官员的愤怒。木甲板铺好了之后还要做防腐处理,所以颜色就更不一样了。木夹板的作用:对于火炮的打击,木制甲板并不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真正用于防护的水平装甲通常在木制甲板下方3-4层,与侧舷垂直装甲形成一个矩形“装甲盒”。这样的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战列舰的重心,有利于提高舰艇适航性和主炮平台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战舰排水量,把吨位用在加强水线附近的防护,而且用木料做甲板也能为下层的承重结构减轻很大负担。战列舰需要执行远洋作战任务,航迹从热带到寒带遍布世界多个海区,甲板要面临阳光曝晒、海水冲击、盐分腐蚀等考验。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还得要满足防滑、防变形、隔热等诸多要求,因此用木质甲板是比较合适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海军战舰上的许多工作都要靠人力完成,弹药得通过人力搬运,损管人员也要在甲板上频繁地跑动。所以雨雪天气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防滑。遇到晴天或者是处于热带海域,甲板被暴晒温度能超过50℃,在上面走很不舒服,下层甲板的工作环境也很糟糕,舱室会像蒸笼一样。铺一层木甲板来隔热也有好处,在高寒地区同样也能起到保温作用。另外,在木质甲板上行走也会很大程度上减缓疲劳,也是保持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向来有吃苦耐劳精神的苏联海军在1940年的时候特别向造船厂提出:“为了改善大型舰艇的居住性,必须给所有建造和改进中的战列巡洋舰以及战列舰的上甲板铺设木制地板。”

二战中除了萤火虫还有哪些坦克使用脱壳穿甲弹?

当它使用珍贵的脱壳穿甲弹(APDS)打30度倾斜装甲的时候,500m能打穿209mm,1000米能打穿192mm,这样,17磅就有能力打穿后来德国出现的虎王坦克。17磅的APDS和APCBC相比,缺点是不够精准,而且炮弹比较稀少。17磅反坦克炮很快就安装到很多坦克的底盘上,在打击德国坦克的方面,表现要比美国和英国其他坦克要好的多。但是17磅反坦克炮的尺寸太大了,盟军很少有坦克的炮塔能装下它。这门炮安装在瓦伦丁坦克的底盘上,形成的车型被命名为弓箭手坦克歼击车。英国人还对17磅进行改造,把它装在的美国M4谢尔曼的炮塔里面,并取名为萤火虫。萤火虫坦克正好赶上了D-Day。为了把17磅装进M4谢尔曼的炮塔里,17磅的炮架翻转了90度,当然,因为17磅巨大的尺寸和重量,萤火虫的后面有附加一个配重盒用来平衡炮塔的重量。

懂二战战斗机的进!

和地理环境无关,大西洋地区也有平头战斗机,如Bf-109的早期型号,同样在太平洋地区也有尖头战机,如美军的P-51和零战晚期型号,螺旋桨飞机尤其是战斗机,其战斗效率的高低由以下三元素决定,机动,火力,速度,早期的螺旋桨战斗机以水冷式发动机为动力,马力输出小,在速度和火力方面,各主要航空国家差距不大,所以没有必要安装导流罩来提高其航空速度,到了二战中后期,由于相互间对战场制空权的激烈争夺,航空科技飞速发展,气冷式发动机开始得到普遍应用,出于对速度的追求,航空整流罩越来越被重视,当然星型气冷发动机除外,由于其轮廓比较大,不适合装整流罩,当然星型气冷发动机的大马力能够弥补这一缺点,所以美国海军的很多飞机都是平头的

关于二战战斗机的问题

楼上二位说的有道理!~~但只是讲到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虽然这是主要的)~~使用水冷系统的发动机,气缸重叠,加上发动机和螺旋桨之间有保护罩,因此发动机截面比较小,风阻小。如果是风冷系统,加了保护罩反而不利于散热。另外,由于零式、野猫等使用的活塞式发动机,而像P51、喷火则是使用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这两种航空发动机的结构是不相同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与活塞式发动机相比,前者的功率/重量比,比后者大2-3倍,在相同的重量下可提供更大的功率,燃油消耗率在速度较高时比活塞式发动机小,且可使用价格较低的煤油等优点。这也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

二战中德国常用的轰炸机有那些型号

★Ar234 Blitze"闪电"喷气式轰炸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 Ar234是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气动布局很传统,但非常简洁。高单翼,机头十分圆滑。原型A系列用一台地面滑车起飞,用机腹下的滑撬着陆。生产型改为前三点式起落架。A234速度很高,是1945年唯一能在西线活动的轰炸机,其它的轰炸机将不可避免地被盟军的优势战斗机击落。有一小部分被改为夜间战斗机。尽管速度高,为保险起见,仍然有大部分B型安装了护尾20mm机炮。C型装备4台发动机,战争结束前一直在试验。Ar234是一种十分优秀的轰炸机,但参战很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Bv204不对称混和动力对地攻击机/俯冲轰炸机计划 由Richard Vogt博士设计,下单翼、平直机翼,整个机身向右翼偏移,以平衡左翼近机身处增加的一台Jumo 003A或He s011喷气式发动机,在机身头部装一台BMW 801D星形气冷发动机。尾轮可收放,主轮向外收入机翼中。机身和机翼各装两门MG151/20 20mm机炮,可载1000千克炸弹,但主要是Bv246滑翔炸弹的专用载机。 ★Do317高空轰炸机 高空轰炸机,由Do217改进而来,仅制造一架 ★Do217中型轰炸机 武器:1*15mm机枪 2*MG13mm机枪 5*MG7.9mm机枪 4500Kg炸弹 ★Do17中型轰炸机 Do17是以邮政机为名义设计的中型轰炸机,狭窄的机身根本就不适合民用运输。经小量改进后成为二战初期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因机身瘦长,绰号“飞行铅笔”。该机参加了波兰战役和不列颠战役,但性能已显落后。缓慢的速度不能躲避战斗机的攻击。后期生产的Do17Z-7是装红外线探测仪的夜间战斗机,但并不成功,装雷达的Do17Z-10相对成功一些。 ★Fw191中型轰炸机 1939年7月。德国空军部要求各飞机厂设计一种中型轰炸机,飞行速度要达600KM/,载弹量要达4000KG,可从法国或荷兰的基地起飞对英国境内的任意目标进行轰炸。飞机要有增压座舱,遥控武器发射系统,使用正在研制的2500HP级的发动机两台,即Jumo222或DB604.这个计划也被称为"B"(Bomber)计划。 参加该计划的飞机厂和飞机计划有Ar340.Do317.Ju288.Fw191。初步审查后,Ju288和Fw191获准进一步发展。 Dipl-ing.Kurt.Tank是Fw191的主设计师。Fw191是一架全金属、高单翼飞机,使用两台Jumo222 24缸气冷发动机;机头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的有机玻璃观察窗,供领航员使用,无线电员(兼射手)也可通过该窗遥控机尾和设置在发动机短舱尾部的各装两挺MG81 7.9mm机枪的小炮塔进行射击;机身上部和腹部各装一门MG151/20mm机炮和两挺MG131/13mm机枪。 设计基本完成后遇到两个问题:首先,Jumo222发动机不能如期提供,不得已换装两台1600hp BMW 801MA发动机,飞机性能受到影响;德国空军部要求对原来的液压操纵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代之以电动操纵系统。但电动操纵系统重量大于液压系统,也无法克服一旦被击中即马上造成灾难性后果的问题(初期的电动系统是单裕度的)。 按照如此改进的Fw191V1在1942年春天试飞,发现原来将副翼和俯冲减速板巧妙接合在一起的设计在使用中将出现严重地振摆。因此,V1/V2两架原型机只飞行了十小时。 此时,德国空军部同意将操纵系统改回液压系统,并提供了两台Jumo222 2200hp 发动机。原已完成部分的V3/V4/V5原型机被放弃,新生产V6原型机。1942年12月试飞成功,定型为Fw191A.但Fw191又遇到Jumo 222初期生产存在若干问题的困扰。首先,初期生产性能不稳定;其次是Jumo222生产使用的一些稀缺金属无法供应,DB604发动机的生产计划也早就放弃。所以,Fw191的生产一直被搁置。 其间,曾有使用两台DB606或DB610发动机,即Fw191B;使用四台Jumo605(1340hp)/DB601E(1300hp)/DB605(1475hp)/DB628(1475hp)发动机,即Fw191C的计划,但未实施。 所以,Fw191虽然是一个成功的设计,但仅生产了V1.V2.V6三架原型机 ★He274高空轰炸机 由He177发展而来的高空轰炸机,在法国德占区的飞机工厂制造,但由于法国工人的怠工,直到战争结束也未能完工。战后,法国空军曾经装备该机并使用到1953年。 ★He177(Griffon大秃鹰)重型轰炸机 He177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成批量生产的重型轰炸机,但却是一种并不成功的飞机。主要原因是纳粹官员要求除能完成水平轰炸外还要完成俯冲轰炸;必须使用两台DB601发动机合成的DB606发动机为动力,而该发动机一直在可靠性上存在问题。按照这种不切实际要求设计的飞机,结构超重、发动机经常起火。一共制造了1094架,但大多数未参战。 在He177中He177V38是为携带德国原子弹设计的载机。但德国原子弹一直未能成功 ★He111中型轰炸机 He111是1936年开始生产的中型轰炸机,生产初期为掩人耳目,将该机作为民用运输机生产。1937年,该机参加“秃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进行实战检验。二战中,该机参加了德军的几乎每一次作战行动,是德军轰炸机的中坚力量。在不列颠战役中,该机由于没有远程战斗机护航,在英国腹地上空损失惨重。而且,一直没有后继机替换而长期服役,直到1944年才停止生产,各型共生产7300架。 战后,西班牙曾继续生产该机,使用RR公司的梅林发动机,称为CASA2.111 ★Hs132喷气式俯冲轰炸机 Hs132V1是一架喷气式俯冲轰炸机的原形机,曾在1945年战争的最后时期进行试飞,原型机及图纸均被苏军缴获,仅制造了一架 ★Ju488远程重型轰炸机 Ju488是德国在战争末期设计的一种四发远程重型轰炸机,计划开始于1944年初。为加快研究进度,在设计Ju488时尽量采用一些现成的部件。使用Ju388K型的增压座舱,Ju188E的前机身,Ju388K的主翼外段,Ju288C的双垂尾。重新设计的部分为:中部机身和中段机翼。在设计时一共有两个原形机设计方案:Ju488V401/V402,有若干小的差异,都使用四台BMW 801TJ 14缸星型气冷发动机,为了对比试飞,两种原型机都开始制造,同时继续改进设计出Ju488A(V403).V403用更大功率的Jumo 222A-3/B-3 24缸4排液冷星型发动机。 1944年初,Ju488V401和Ju488V402在法国德占区的图鲁兹Latecoere飞机制造厂开始制造,新机身和机翼中段在图鲁兹制造,其余部分在容克的Dessau和Bernburg工厂制造,最后在图鲁兹总装。1944年7月,盟军已逼近图鲁兹,德军不得不考虑将已经完成的部分用火车迁移至德国本土继续完成,7月16-17日晚法国抵抗运动成功地将V401已经完成的部分破坏。在8月份德军撤离后,又在铁路支线和厂房内发现V402的残骸,证明迁移计划未能实施,1948年该计划放弃 ★Ju390巨型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 为了报复盟军的大规模空袭,德国苦于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飞越大西洋对美国进行空袭。为此,在Ju290的基础上每侧机翼中再插入一台发动机,延长机身,形成Ju390.一共制造了两架,曾经有一架在试验飞行中飞抵距离纽约约20千米的地方。最终未能批量生产。 ★Ju388轰炸机/侦察机/夜间战斗机 Ju388是Ju188的发展型。战争后期,由于资源缺乏和前线的迫切需要,不得不中止了一些高级的飞机研究计划((如Ju288),虽然这些计划不少已接近完成,改为一些不需要过多投入即可见效的项目,Ju388就是其中之一。 一共研制了三种型号K-轰炸型、L-侦察型、J-夜间战斗机型,但仅有L高空侦察型在战争末期参加过实战。共制造103架 ★Ju288轰炸机 先进双发轰炸机,但一直被种种技术问题困扰而不能投产。原形机一共生产22架 ★Ju287前掠翼喷气式轰炸机 Ju287是世界上的一种前掠翼喷气式轰炸机。1943年,Junkers公司的由Hans.Wocke领导的设计小组受命研制一种能够超越盟军任何战斗机的重型轰炸机。首次提出的方案是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后掠翼方案。这种方案在高速飞行中优点明显,低速时则有不易操纵的缺点。因此,设计小组提出:将后掠翼方案改为前掠翼方案,兼顾高速和低速飞行的需要。 前掠翼虽然高低速性能均优秀,但是存在气动发散问题:即当速度和仰角达到一定值时,很难保证飞机的静稳定性。仰角越大,机翼的弯曲变形越大,直至结构被破坏。前掠翼对飞机机翼的结构和弹性变形有特殊要求。为此,在设计Ju287时 对机翼结构进行了一些改进。 为了加快研制进度,第一架原型机Ju287V1机身采用He177A的现成部件:机尾沿用Ju388;主起落架沿用Ju352;前起落架甚至取自被击落的美军B-24轰炸机。只有前掠翼是重新设计的。装用4台Jumo 004m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两台布置于前机身两侧,另两台吊装翼下。 1944年8月16日,Ju287V1首次试飞,结果十分令人满意。可是在接下来的试飞中,当速度达到650KM/h时,气动发散问题开始出现,幸而只是感觉舵效减小,飞机不自主地趋于俯冲。 经过将前机身侧的发动机改为翼下悬挂,问题得到抑制,并增加增压座舱,这就是第二种原型机Ju287V2,使用4台Heinkel-Hirth 011A喷气发动机,每侧翼下挂两台。由于该发动机生产厂被盟军炸毁,不得已改为使用6台BMW 003A-1发动机。如每侧翼下悬挂3台,称为Ju287V2;如每侧翼下悬挂2台,前机身侧保留1台,和V1型一样,称为Ju287V3型,即预生产型Ju287A-0. 1945年,生产线上未装配好的V2型和Hans.Wocke及设计小组被苏军俘虏,带回苏联对Ju287计划继续研究。1947年Ju287在苏联试飞,称为пп-2,达到了1150KM/h(M0.95)的速度。当时的技术水平,前掠翼的技术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所以并未进一步发展。 ★Ju188侦察/轰炸机 Ju88双发轰炸机的发展型,在设计时就考虑做为更高级轰炸机的过渡产品。比Ju88有一个重新设计的机头,更大的翼展,更宽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共有S、T、D、E、F各型,S、T、E是轰炸机型,有加压座舱,是Ju388的基础;D、F型是侦察机型。按型号不同分别装BMW801星型气冷发动机或Jumo213直列液冷发动机。各型共生产1036架 ★Ju187俯冲轰炸机 不列颠战役时Ju87的缺点充分暴露,因此德国空军提出新的俯冲轰炸机设计任务。Ju187是做为Ju87的后继机设计的,和后者在一些方面有一些相似,如上反的鸥式机翼和双座座舱。但起落架已改为可收放式;特别是有一个独特的自动下反式垂直尾翼,在起飞后自动下反180度,给后座射手提供良好的视野和射界;尾部炮塔以遥控方式射击。 虽然风洞模型试验和1:1实体模型已完成,但计划仍然被放弃。因为Ju187并不比Ju87在性能上有什么根本的突破,俯冲轰炸任务由新研制的战斗轰炸机完全可以胜任,并不需要专门研制俯冲轰炸机。 ★Ju88多用途飞机 Ju88是二战期间最多才多艺的飞机。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持续生产。共计生产了10744架,有各种改型、原型、试验型共104种 ★Ju86轰炸机/高空侦察机 1933年开始按德国空军秘密军用飞机发展计划,和He111平行发展的双发轰炸机计划。1934年11月4日首架原形机试飞,兼有轰炸机和民用运输机两种用途。1935年开始正式生产,轰炸机型称为Ju86A,民用型称为Ju86B. Ju86A是非常罕见的用柴油机为发动机的飞机,装2台Jumo 205C-4柴油发动机。仅生产了12架即被D型取代。 Ju86B是民用运输机,制造了7架。由汉莎航空公司和瑞士航空公司使用。改进尾部设计后称Ju86C,制造了4架,也由汉莎航空公司使用。 Ju86D是Ju86A改进尾部设计,克服纵向不稳定的改进型。1937年,有5架D型交“秃鹰”军团使用。在使用中发现,性能远逊于He111B型,主要是柴油发动机在空中很难象汽油发动机一样在瞬间加大功率。 Ju86K是出口瑞典的出口型,并允许SAAB公司在瑞典生产K型。K型在瑞典空军服役期很长,最后一架K型1956年才退役。K-2型出口匈牙利空军,曾在苏德前线使用到1942年。 还有E、G等改型。但Ju86一直未得到德国空军的重视。 真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作用的是Ju86P型高空侦察机。1940年投入使用。在D型的基础上加大了翼展,取消了尾部机枪塔,安装了新的双座加压座舱,使用Jumo207A-1 6缸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专为高空设计,加装了涡轮增压器,为发动机提供增压进气和为驾驶舱加压。 P型有两种型号:P-1 高空轰炸机;P-2 高空侦察机。两种飞机上都不携带自卫武器,因为德军认为:P型的飞行高度能使它免受任何盟军战斗机的攻击。的确,1940年到1941年参加不列颠战役的P型机,没有一架是被英军战斗机击落。1941年6月22日前,P型机频繁地对苏联纵深地带进行侦察。在地中海前线,P型机也对埃及的英军进行频繁侦察,从未失手。 1942年8月24日,P型不可能被击落的神话被一架最新型号的“喷火”V型战斗机打破,在地中海上空12800米高空,“喷火”将一架P型机击落。德军对此事件的反应仅限于在P型尾部增加尾部机枪,随着新型“喷火”大量出现,P型已不能毫无危险地飞越敌国上空,不久即退役。 在P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翼展,在发动机上加装必要时可向发动机气缸内喷注硝化物,在短时间内加大发动机功率的GM-1型装置,使升限达到14400米,形成R型。R型在1944年7月也从德国空军退役 ★Me264重型轰炸机 1937年,Messerschmitt公司即开始了P1061四发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设计。由于Bf109/110战斗机的生产当时占优先地位,P1061的设计工作时断时续。直到1940年,德国海军部给戈林写信,建议生产一种航程至少6000KM的远程飞机,以便能够途中不加油,直接从德国本土飞到德国的中非殖民地;加上美国将参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德国空军部向各飞机制造厂发出招标书,要求设计一种航程在12000KM以上的轰炸机,能够从法国基地起飞,达到美国东部的目标。借此机会,P1061计划被付诸实施,并被赋予Me264的编号。 1942年7月中旬,Me264原形机基本被完成,本来准备经过试验,在10月开始批量生产。但制造起落架的工厂和Junkers发动机厂,在起落架和发动机的交付时间上出现了耽搁,直到1942年12月23日,Me264V1终于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持续了22分钟。随后,原型机一直在进行试飞。 虽然Me264试飞一直在持续,但命运其实已决定了。做为最终用户的德国海军,明显偏重支持FW Ta400,即使Ta400将在1946年中方可投入使用,也决定使用Ju290.He177.Ju390作为过渡机型。鉴于此,1943年5月,Me264计划不得不放弃。 1941年6月,Messreschmitt和希特勒接触,希望希特勒施加影响,保留Me264计划。1943年7月8日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希特勒命令保留Me264计划,但将用途限止为海上运输机,因为他已经改变了轰炸美国东海岸的想法,认为用少数飞机轰炸美国东海岸的目标,不能在军事上产生有价值的作用,只能激起平民的愤怒和增加抵抗意志。一天后,德国军方决定继续生产3架原型机,做为进一步研究之用。 战局的发展已经没有给Me264计划留下任何余地了。生产场地要腾给Me410的生产,只能将部分完成的Me264从Augsburg工厂搬迁到Gersthofen.随即,德国军方下令停止Me264的发展,集中生产Me262喷气式战斗机;和Me264计划一样,Fw400也停止生产,以集中生产Fw190D-9和Ta152战斗机。1944年7月18日,仅有的一架Me264的原型机和两架完成了80%的原型机在空袭中被炸毁。 配图为He-111

请问二战最好的战斗机发动机是什么型号的啊/

个人觉得是ME262的喷气式引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Me262(MESSERSCHMITT Me262)1942年7月18日,首席试飞员弗·文德尔在德国的莱普海姆机场上空举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大战中最成功的实战型喷气战斗机Me262问世了。 早在四年前,德国当局就命令梅塞施米特飞机厂尽快研制一种能兼容由巴伐利亚或容克公司试制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全新型战斗机。1939年6月,P1065双发方案初审通过,1941年1月,原型一号机Me262V1出厂,4月18日临时用活塞发动机驱动试飞了机体,1942年3月25日,增加改装了两台巴伐利亚公司的推力暂为500千克的109—003型喷气发动机,作了三发混合动力飞行,7月18日,改装容克公司2台尤莫109—004A喷气发动机,终于获得完全成功。10月1日,Me262原型二号机也相继投入试飞。 Me262成为继世界首架喷气飞机He178(1939年8月27首飞)和竞争对手He280(1941年4月5日首飞)以及英国“格罗斯特”F28/39喷气实验飞机(1941年5月15日首飞)之后,世界航空史上第4种飞行成功的喷气飞机,并且比大战中另一种实用型喷气军用机、英国的“流星”早问世8个月。 Me262的研制成功,令德国军界形喜于色,扬言盟军3架战斗机才能抵挡住一架Me262。独裁者希特勒在观看飞行表演后甚至极其武断地下令先将Me262作为高速轰炸机投产使用,因为他认为当时只有进攻,毋需防卫。殊不知,他的这一武断的决定,不仅大大延缓了Me262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正常发展,差一点断送了这种性能超前的机种。 1943年6月,Me262正式投产,7月份开始组建第一支实验飞行队。飞行员在驾驶Me262对法国境内盟军目标进行轰炸时发现,传统的瞄准具已不适应高速飞行。 1944年7月25日,Me262首次与皇家空军一架“蚊”式飞机不期而遇,“蚊”式侦察机在慕尼黑上空9000米高度飞行。英国飞行员根本不害怕德国战斗机,通常它们爬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早就没劲了。因此当他扭头发现身后400米处出现了一架敌机的时候,多少有点惊讶,更令他惊讶的是,这架飞机竟然没有螺旋桨!尽管前者以663千米/小时的速度俯冲脱离,但仍引起了盟军的注意和惊奇。8月,由翁兰少校指挥的第51轰炸航空团第一次将轰炸型Me262A—2a投入北非战场,但因挂弹后速度降至670千米/小时,常常成为盟军螺旋桨战斗机追击的靶标。加上为预防俯冲引起飞机解体,飞机只许作平飞投弹,造成命中点偏差达到1~2千米……事实证明,Me262根本不适于作为轰炸机使用。 真正的战斗机改型Me262A—1a是1944年6月才正式参战的,EK262实验飞行队年轻的指挥官诺沃托尼少校率先击落盟军侦察机一架。8月末,希特勒允许“有限生产”这种战斗机改型。9月,刚刚组建正规战斗部队,即“诺沃托尼司令官飞行队”拥有飞机40架,主要任务是本土防空作战,作战对象是飞入境内的盟军四发动机大型战略轰炸机。在一次战斗中,6架Me262于数分钟内接连击落15架B—17型轰炸机,Me262的大口径航炮开始显示出对大型目标的有效摧毁力,而高速飞行又提高了自身的生存性。10月中旬开始,该部每天出动3~4架,伏击于敌轰炸机航线两侧,三十天内又击落敌机22架。 诺沃托尼殒命后,部队改编为“第7兴登堡飞行团”,由施泰因霍夫上校接替指挥,全团飞机也改装了55毫米的R4M 空对空火箭。 至1945年2月的最后一周,该团共击落大型轰炸机45架,战斗机15架。 机头装上FuG—218型雷达的Me262B—1a/U1双座夜间战斗机改型于1945年2月参战,从属于“贝他司令官飞行队”,负责柏林夜间防空。4月又改称第11夜间战斗机中队,至4月底解散前,共击落“蚊”式飞机30架,其中16架系贝他一人所为。 至大战结束,各型Me262合计生产出1433架(一说1294架)。世界头号“王牌”飞行员埃利希·哈特曼少校在战争后期曾改用此机作为座机,并击落了3架敌机,为其个人击落352架的战绩画上了句号。 Me262是一种全金属半硬壳结构轻型飞机,流线形机身有一个三角形的断面,机头集中装备4门30毫米机炮和照相枪。半水泡形座舱盖在机身中部,可向右打开。前风挡玻璃厚90毫米,椅靠背铺15毫米钢板,均具备防弹能力。EZ—42陀螺瞄准具或莱比16B瞄准具可用于机炮和火箭的发射瞄准。 近三角形的尾翼呈十字相交于尾部,两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短舱直接安装在后掠的下单翼的下方,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内。 作为新型动力装置,Me262采用的是容克公司的尤莫109—004型发动机,海平面静止推力850千克,油耗1650千克/小时,自重720千克,推重比(推力/重量之比)1.181,翻修寿命50小时。虽工艺粗糙,故障率高,但仍不失为航空史上早期空气喷气发动机中最成功的型号之一。 Me262除V型原型机外,还发展过14种改型,主要有:Me262A—1a单座昼间战斗机;A—2a轰炸机(可挂弹1吨);B—1a双座教练机;B—1a/U1夜间战斗机;B—2a用途不变,但机身延长1.2米,油箱扩大,增加了夜战巡航时间;C—1a是截击机,由于加装液体火箭助推器,从海平面爬升至11700米高空仅需4.5分钟,但未投产。 Me262火力凶猛,最大速度超过一般敌机160~200千米/小时,占有一定技术优势。但Me262也同时存在着发动机工作不可靠、空战机动性差,加速度与横滚速率较迟钝,操纵复杂等等不足之处。 但瑕不掩玉,Me262在后期对抗盟军的绝对空中优势时,展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据统计,Me262共击落盟军战机613架,其中大部分是四发重型轰炸机。Me262一共损失近200架,其中只有60-70架是战损,其余都是由于机械故障和地面损失。 me-262A-1a 单座战斗机/me-262B-1a 双座夜战机: 生产地: Messerschmitt AG 生产日期: Summer 1944 长度: 10.6 m/11.8 m(有雷达天线) 机翼尖端相距: 12.5 m 空重: 4000 kg/4400 kg 最大重量: 7045 kg/6400 kg 乘员: 1 最高速度: 540 mph(870 km/h) 最大高度: 11,500 m 最大航程: 1050KM 爬高能力: 1200 m/min 作战半径: 1050 km 主武器: 2门 30mm MK 108 机炮(100发/门) 2门 30mm MK 108 机炮(80发/门) 副武器: 外挂2门 30mm MK 103 机炮或 2门 30mm MK 108 机炮或 2门 20mm MG 151/20 机枪 发动机: 2台1980 lb thrust Junker Jumo 004B axial Turbojets me-262A-1b/me-262A-2a 单座轰炸机: 最高速度: 470 mph (755km/h) 主武器: 2门 30mm MK 108 机炮(100发/门) 2门 30mm MK 108 机炮(80发/门) 副武器: 500千克炸弹(轰炸时) 24枚 R4M 火箭(拦截时) me-262B-2a 双座夜战机: 主武器: 2门 30mm MK 108 机炮(100发/门) 2门 30mm MK 108 机炮(80发/门) 副武器: 在驾驶员座舱后加装2门 30mm MK 108机炮,在机头下加装SG 500穿甲机炮( 12发)或一门50mm MK 114机枪或48枚R4M 火箭

为什么说P51“野马”是二战无与伦比的战斗机

P51“野马”可以在拥有超大航程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持均衡的空战能力,是一款标准的远程攻击型战斗机,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而像英国人的喷火、斯拉夫毛子的拉-7充其量只是前线天空的守卫者,更多时候只是窝在自己老巢上空保卫己方有生力量,就是一架标准的堑壕战机,基本作战模式就是在堑壕与堑壕之间垦地皮,一旦这些堑壕飞机要飞远,需要挂载副油箱时,整个灰机的飞行性能就会严重恶化,原先华丽的纸面空战数据根本得不到发挥以P51D“野马”为例,若挂载110加仑副油箱,则其作战半径为850英里,而美军护航战斗机从英国东南部基地出发,飞抵德国东部诸如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城市的距离均在600英里上下,因此P51D“野马”还剩下(850-600)×2=500英里的续航能力,所以,在德国东部城市上空,按照野马260英里/小时的巡航速度,P51D“野马”滞空时间为500/260=1小时50分 。当然,这还不是极限数据,P51D“野马”本身可以挂载165加仑副油箱,若挂载165加仑副油箱,则增加的燃油数量为(165-110)×2=110加仑,按野马巡航时 60加仑/小时的燃油消耗,增加的留空时间为 110/60=1小时40分,这样一来,P51D“野马”留空时间就是1小时50分+1小时40分=3小时30分。在这种情况下,P51D“野马”从伦敦起飞,能在德国东部大城市上空巡逻三个半小时,还可保证15分钟的空战,并确保发动机以最大功率运转5分钟。正是依靠惊人的作战半径,P51“野马”具备了战略和战术双重功效, 它可以在西欧、地中海、太平洋战场这些二战美军主战场的任何蓝天上空(包括柏林、东京)纵横驰骋,不仅仅在战场前线,更是在敌方防空体系严密的的腹地。它不但可以伴随美国陆航强大的千机大轰炸编队远程奔袭,深入纳粹德国境内,与以逸待劳的纳粹德国空军截击机部队展开大战,丝毫不落下风,而且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给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以毁灭性的的打击,为美国陆航夺取整个西欧战场上空绝对制空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更可怕的是,P51野马可以利用自己超长的续航力,大规模开展空中游猎战术,经常跑到德国空军机场的上空猎杀德国人正在起飞或降落的敌机,它甚至深入德国空军飞行员训练基地上空,猎杀对方正在训练的人员,切断了敌对方训练体制链条,使德国空军得不到训练有素的后备飞行员,这也是纳粹德国空军后期飞行员数量严重不足,飞行员素质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自从P51野马大规模投入美军战略空炸护航行动中后,德国空军的末日就宣告来临。所有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学校的飞行员被迫增添一项新的学习内容—聆听塔台的敌机情报指示,任何迟疑或通信故障都会使其丧生于游猎的P51枪口之下。到了1944年后半期,纳粹德国整个航校的飞行训练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对此,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总监加兰德曾经回忆道:无论我们的战机出现在哪里,美国人的P51就追到哪里。他们在低空攻击我们的机场,我们找不到任何安全的地方,在自己的基地都是危险的,无论是起飞、集结、爬升、接敌、战斗、返航、降落,没有一个环节是安全的。美国人盯着你不放,甚至在降落后都要小心,这是敌人彻头彻的空中尾优势。面对野马咄咄逼人的攻势,即使是德国人推出Me262这种喷气式战斗机,在P51“野马”面前依然讨不到太多便宜,下场凄惨。1944年9月26日,戈林同意组建德国空军第一个喷气式战斗机部队,即著名的诺沃特尼大队,基地设在奥斯纳布吕克附近的阿赫玛。10月7日,诺沃特尼大队第一次成规模的正式出击,随着遭遇战次数的增加,美国人很快找到了Me262的弱点。例如它的转弯缠斗性能(俗称狗斗)很差,而且Me262在起降阶段更是弱不禁风,于是掌握着空中优势的美军开始派遣战斗机游弋在德军附近基地攻击Me262。这种游猎战术在这一天获得了第一次成功。该大队1中队的3架Me262分别由布雷中尉、考伯特少尉和鲁塞尔军士驾驶,刚开始滑跑准备起飞就被美军第361战斗机大队的德雷少尉发现,他立刻驾驶P51从5000米高空高速俯冲下来,攻击了还在滑跑中的鲁塞尔军士,这架Me262起落架被命中,机体倾斜,发动机和地面发生了剧烈摩擦,不过鲁塞尔军士及时跳了出来,毫发未伤。之前已经升空的布雷中尉和考伯特少尉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此刻这架Me262犹如待宰的羔羊,几乎没有作战能力,他们在300米的高度被德雷少尉一顿痛打,其中一架Me262很快变成一团火球,另一架的方向舵被命中后也很快坠毁,布雷中尉幸运的在低空跳伞获救,考伯特少尉阵亡。可以说正是P51“野马”的横空出世,大规模投入到对德国空军远程猎杀活动中,配合B-17、B-24这些航程远、载弹量大的远程重型轰炸机的大规模轰炸,使得美国空军成为世界首家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进攻性空军,P51“野马”与B-17、B-24的珠联璧合的攻击具备了足以毁灭德国战争经济和工业能力的能量。而反观同期斯拉夫苏联的堑壕空军,其装备的灰机依然是拉系列和雅克系列这些堑壕飞行劈材,只能在东线德苏战场玩着在堑壕与堑壕之间垦地皮的战术游戏,美国与苏联空军孰强孰弱,自二战时起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二战螺旋桨飞机发动机一般多大马力

二战中随着战斗机的发展,发动机功率大幅度上升,到了后期美国的大功率气冷发动机都能超过2000马力以上,即便是排量很小的27升英国梅林发动机也有1750马力。

二战性能最优秀的战斗机是什么

  德国ME262是世界第一种实际投入战斗的喷气式战斗机,由于其空气动力外形优越,也是同时期喷气式飞机中性能最好的。  Me262是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下单翼机,机头尖圆,流线型机身截面为三角形,贝壳形机舱盖突出于机身中部脊背上,前三点式起落架,后掠式梯形主翼下装两台推力900kg的“尤莫”004B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速度870km/h。  Me262表现出的高性能让空军元帅戈林和战斗机总监加兰德中将喜出望外,可“伟大的元首”又来搅局,他命令将Me262作为一种高速轰炸机投产。开始时为提高命中率而实施俯冲轰炸,许多飞机由于受不了震动在天空解体;中队指挥官为保存飞机命令实施水平轰炸后,命中率则大大下降。而且装载炸弹后丧失了速度优势,常被击落。直到1944年6月,战斗型的Me262A-1才投入战斗,白白浪费了十个月时间。

二战时英国的喷火战斗机和德国的梅塞施米特BF109哪个厉害?

喷火战斗机性能略好于BF109,喷火的劳斯莱斯产的梅林发动机是公认为最好的活塞水冷发动机,功重比和可靠性比BF109上用的奔驰产的发动机要好。喷火采用椭圆形下单翼,气动性能很好,水平面盘旋性能好于BF109,但是这种机翼做工相当复杂,整架喷火飞机总工时高达2万多小时,因此喷火价格比较贵,为此只能拿飓风这种便宜的飞机做为喷火的补充。BF109采用基孔装配,整机总工时仅仅两千多小时,所以成本较低,这也是BF109为什么成为生产量最大的战斗机的原因。当然BF109也有自己的优点,它低矮,体形小,空重只有1700-2300KG,三个投影面都非常小,因此被击中的概率也就小。BF109标准采用两枪两炮,后期甚至有4炮版本,而喷火一般都是7.92MM机枪,装备4-8挺,威力要小很多。再说发动机,奔驰产的DB601,DB605也是很不错的发动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先进的气缸直喷法,这使得BF109在做高过载机动时,发动机也不会断油,而喷火在做高机动的时候,发动机供油就有时会出问题了。喷火式体积比较大,重量达到3500KG左右,座舱比较舒适,而BF109座舱异常狭小,前期喷火都是半水泡座舱盖,二战快结束时,喷火采用了P51野马的全水泡座舱,而BF109为了成本和体积,一直采用方框形座舱盖,向后视野较差,但是后方有整块防弹钢板,也使飞行员安全了不少。BF109因为体积小,载油量也小,航程非常短,虽然喷火航程也不高,但是比BF109强一点点。BF109和喷火的起落架都是向外收入机翼内,所以轮距都很小,起飞和降落比较难控制,但是BF109比喷火还难起降,因为机身很轻巧,螺旋桨强大的陀螺效应,在降落时常有大麻烦,必须非常小心才行。二战时绝大多数战斗机都采用简单的光学瞄准器,光学仪器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德国,很早就在BF109上开始采用先进的陀螺仪瞄准器,这使得在非水平状态下的瞄准,不再像光学瞄准器那样需要飞行员有大量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BF109过小的体积,导致了发动机无法采用高功率发动机,到最后的K4型,也只能达到2000马力,而喷火机体较大,后期却能采用2500马力的格里芬发动机。BF109的发动机采用机械增压,虽然会损失一些功率,但是在高空和低空都表现良好,而喷火的梅林发动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虽然效率较高,却在高空有时出现增压不足,在低空有时出现增压过度的情况。总的来说,BF109从战前生产到战后,产生了一百多个亚改型,基本上满足了德军的需求。从BF109的战果上看,比任何飞机战果都多。喷火式战斗机的总战果,却还不及飓风战斗机。

二战航空发动机是美国强还是英国

二战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还是英国强一点二战早期,航空发动机主要是液冷和气冷两条路线液冷路线无疑是英国领先,梅林发动机的性能无话可说,率先突破2000马力大关,P51野马用的发动机也是英国梅林的美国版在气冷式发动机方面,美国强一些,尤其是双黄蜂发动机,堪称气冷发动机里的怪物后期,开始研发喷气发动机的时候,是英国走在墙面美国第一种喷气飞机P80用的还是英国的发动机

使用梅林发动机的二战战斗机有哪些

1935年11月在"飓风"战斗机上首次使用随后,是著名的“喷火”系列然后,“蚊式”的主要型号也用接着,美国派克公司曾按专利生产了梅林发动机,用于改装P-51"野马"战斗机战后,捷克有大量德军遗留的ME109,可没有发动机,所以就用梅林代替,成了S109,质量不好,但以色列人还是买了去用 PS,兰开斯特(Lancaster)轰炸机也用过

使用梅林发动机的二战战斗机有哪些

英国罗-罗公司的梅林发动机。它在1935年11月在"飓风"战斗机上首次飞行时,功率达到708kW;1936年在"喷火"战斗机上飞行时,功率提高到783kW。这两种飞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的战斗机,速度分别达到624km/h和750km/h。梅林发动机的功率在战争末期达到1238kW,甚至创造过1491kW的纪录。美国派克公司按专利生产了梅林发动机,用于改装P-51"野马"战斗机,使一种平常的飞机变成战时最优秀的战斗机。"野马"战斗机采用一种不常见的五叶螺旋桨,安装梅林发动机后,最大速度达到760km/h,飞行高度为15000m。除具有当时最快的速度外,"野马"战斗机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有惊人的远航能力,它可以把盟军的轰炸机一直护送到柏林。到战争结束时,"野马"战斗机在空战中共击落敌机4950架,居欧洲战场的首位。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上,由于"野马"战斗机的参战,才结束了日本"零"式战斗机的霸主地位。航空史学界把"野马"飞机看作螺旋桨战斗机的顶峰之作。

二战中著名的卡廷惨案的真相是什么?

前苏联当权者坚持半个世纪的弥天大谎被戳穿。原来,枪杀成千上万名波军战俘的人,不是苏联一口咬定的德国法西斯,而是苏联自己。   密档第一卷内共有三份文件。第一份是斯大林等人签署的1940年3月5日联共(布)中央的决定;第二份是19 40年3月5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   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在三个大战俘营以及其他营地和监狱中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是苏维埃“不共戴天的敌人”,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据此,联共(布)政治局当日通过决定,授权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报告中所列25700人执行枪决。   第三份文件是1959年3月3日克格勃头目谢列平给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报告核实卡廷惨案中被枪杀的总人数为21857人。报告强调档案馆继续保留这些人的人事档案对苏联和对“波兰朋友”已无必要和价值,而且“一旦泄密,必将危害国家”,因此建议全部销毁。这份文件无可争辩地表明,苏联领导人坚持将错就错,继续歪曲和隐瞒真相。

描写二战的词语

1.描写战的词语大全 描写战的词语大全 : 战友、 战争、 战场、 战役、 战地、 战栗、 挑战、 助战、 战果、 战刀、 激战、 巷战、 战线、 战歌、 统战、 战例、 征战、 海战、 战祸、 战马、 战火、 战机、 战报、 转战、 二战、 观战、 停战、 战局、 迎战、 血战、 奋战、 战勤、 夜战、 内战、 战俘、 战壕、 酣战、 拇战、 恋战、 野战 2.描写战争的词语和句子 好词:战鼓雷鸣 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 白刃相接 枪林弹雨 金鼓连天 势如破竹 腥风血雨 硝烟弥漫 赤膊上阵 硝烟滚滚 战炮轰鸣 短兵相接 枪林弹雨 硝烟弥漫 战鼓雷鸣 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 白刃相接 枪林弹雨 金鼓连天 势如破竹 腥风血雨 硝烟弥漫 生死肉搏 战鼓雷鸣 天昏地暗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烽火连天 气势磅礴 危机四伏 1、他踢踢脚边的尸体向左右望去,左边的兄弟右臂上插着一支箭,却用不熟练的左手死命地砍着,面目狰狞;右边的兄弟杀红了眼,大声的吼叫,嘴角甚至流出血来。 2、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挥舞着大刀浴血奋战,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替上去,一个战士浑身划得稀烂,在倒下去的一刻,还高喊口号,悲壮极了! 3、只见那一剑刺过去,便是飞沙走石、昏天地暗,再看那前方依然是刀光剑影、风石火球!眼见时鲜血染红了战袍,耳听见战鼓鸣鸣、呐喊声声,那沉闷的鼓点正是在后方家人盼战士归来的心啊!怎么?刀剑声在耳边远去……鲜血的颜色在眼前模糊,都死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是何等惨绝人寰啊!放眼望去,已是尸横遍野!地平线消失在尸体之后!恐惧攫紧了人们的心脏,战士死了吗?未然…… 3.关于战争的词语 坦克与马力的较量——德国闪击波兰 一、吞并奥捷 二、闪击波兰 三、“波兹南”反突击 五、华沙保卫战 “狼群”兴衰记——大西洋战役 一、英国“皇家橡树”的厄运 二、围歼“俾斯麦” 三、“狼群”遇克星 “纸房子”的倒塌——法兰西会战 一、曼施泰因献奇计 二、装甲集群长驱直入 三、敦刻尔克大撤退 四、哭泣的凯旋门 二战中最大的空中鏖战——不列颠之战 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 犁不开的冻土 ——莫斯科会战 扭转乾坤的一战——斯大林格勒会战 “沙漠之狐”的覆灭——阿拉曼会战 “钢铁洪流”吞没“德国虎”——库尔斯克会战 英吉利海峡的狂飚——诺曼底登陆 黎明前的战斗——攻克柏林 希望对你有帮助、 4.概括二战特点的四个成语 耐人寻味----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实在耐人寻味。 神出鬼没----德国潜艇在二战时期神出鬼没,对盟军造成很大危害。 守株待兔----英军破译德军密码,知道德军飞机何时出动,因此英国空军守株待兔打得德国飞机损失很大。 亡羊补牢----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指挥失误 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亡羊补牢打得日军伤亡过半,取得了巨大胜利。 水落石出----波兰卡廷森林事件苏联说是德国干的,德国说是苏联干的,直到苏联解体才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原来就是苏联干的。 5.描写战争的句子 1、战士们攻城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脑海回荡。 2 、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四十九天,最终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 、中国抗日官兵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配合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4、战争,从来都不会使正常而富有正义的人们感到舒心愉悦,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5、前线的战士们枪林弹雨中穿行,到如今,哪怕仅仅是凭吊着古战场,仍然感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气氛 6、关公战秦琼是场势钧力敌 惊心动魄的对决.这场战斗惊心动魄,极端惨烈。 7、飞机盘旋,炮火轰鸣,这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8、他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攻战,盟军一浪浪的攻势余波未尽,德军又如飓风般狂卷而至。 战争,从来都不会使正常而富有正义的人们感到舒心愉悦,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6.关于二战的诗词16字 德国不会投降,这场战争只有胜利和灭亡-----------阿道夫·希特勒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断嘲笑我们的人,现在,他们还在笑!!!-------阿道夫·希特勒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埃尔文·隆美尔进攻,进攻,再进攻----------埃尔文·隆美尔形成重锤,不要分散!------古德里安看看被说成是只会破坏的军队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什么----------邓尼茨没有战甲,我们还能如鱼得水,因为我们的战甲在我们的心中------古德里安我会大笑着跳进坟墓,有六百万犹太人陪葬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了-------约瑟夫·门格勒额好多名言都忘了- -党卫军士兵的宣誓誓词:奉上帝之名,我用庄严神圣的誓词宣誓,我无条件的服从德国陆军最高指挥官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 同布尔什维克主义做斗争,作为勇敢的士兵,时刻准备用我的生命为了誓言而全力以赴… 这才是经典。

波兰在二战中真的是纯粹的受害者吗?

纯粹的受害者是不存在的,他的国家民众收到的伤害更高,这点是不怀疑的,不过二战中他也有错的一面。

性的暴行越南二战电影

波兰07年拍的“卡廷”,描写1939年苏联同纳粹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并俘获了大批波兰战俘,斯大林害怕这些波兰社会的精英将来会起来反对苏联的占领,于是下令秘密屠杀了这3万多战俘。卡廷森林就是其中一处万人坑的地址,而且战后苏联还一直否认这个几乎尽人皆知的事实。 卡廷事件对于波兰的意义就和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国的意义一样,被害者的数量都占到了全国人口的将近千分之一

二战中苏军有那些暴行?

说两个吧,影响性比较大的1.卡廷惨案:1943年4月13日,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附近的森林中,一座埋有数千名波兰军官、警察和知识分子遗骸的万人坑被发现。事件发生以来,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了大量文章和专著来议谈此事。但前苏联国内对此却久已绝口不提,甚至在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也 没有卡廷这个词条。半个世纪以来,究竟是苏联或是德国杀害了这些波兰军官,一直是个不解之迷。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公布了斯大林的一些秘密档案。人们在档案中发现了斯大林批准卡廷大屠杀的亲笔签名,并由克格勃的人员执行。1990年4月13日,当时的塔斯社发表了一个声明,正式承认对50年前的卡廷大屠杀负有责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据悉,俄罗斯人手里掌握着上百卷关于这次大屠杀事件的绝密资料,但是法新社援引波兰民族纪念研究所负责人的话,俄罗斯只准备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交给波兰。至于其它大量宝贵的资料,莫斯科方面声称,将全部秘密封存起来。显然,这一做法令波兰人十分不悦。华沙方面则表示,希望这次通过调查将卡廷森林大屠杀定性为种族灭绝事件。但是据《莫斯科时代》周刊报道,俄方对这“夸大”的描述表示拒绝。 目前,卡廷森林大屠杀事件已经成为俄罗斯和波兰两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去年底,波兰调查人员开始调查这起事件。为此,他们十分需要研究俄方掌握的军事档案。 波兰外交部长齐米日·齐莫舍维奇在一档电台节目中表示,他不希望为卡廷事件加注政治注脚。 历史回顾 卡廷大屠杀发生在1940年,此次屠杀行动由前苏联领袖斯大林亲自下令,由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实施,共有21587名波兰陆军后备役军人在屠杀中丧身,前苏联当局指称这些军人与苏联政府顽固对抗。 屠杀行动发生在3个不同的地点,但是最终人们以发生在俄罗斯西部斯摩棱斯克卡廷森林的屠杀指代这三起屠杀事件。在屠杀行动中,前苏联秘密警察部队杀害了大批波兰的知识分子,被屠杀的人包括军官、牧师、作家、教授、记者、工程师、律师、贵族和教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尽管卡廷森林大屠杀事件已经过去60多年的时间,但是此一屠杀事件仍然因为华沙当局指责莫斯科当局采取欺骗行为而在俄罗斯和波兰两国之间持续发酵,波兰当局甚至指责俄罗斯并没有忏悔之意。而在1989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承认,斯大林领导的秘密警察部队犯下了大屠杀的罪行。 在此之前,前苏联政府一直试图掩盖大屠杀的罪行,并指责这是德国的暴行,当时波兰当局将此次屠杀事件视为是对人权的犯罪,长久以来,波兰政府一直要求俄罗斯当局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并希望对参与屠杀且尚存人世的人员提出起诉。 二战期间,谁杀了一万五千名波兰军官?直到1990年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苏,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他说:“近期新发现的材料,间接地,却无可置疑地证明,半个世纪前在斯摩棱斯克森林中牺牲的数千名波兰公民是贝利亚及其手下人干的……”但波兰人对苏共总书记的说法并不满意,因为他们知道他并未说出全部真情。 1998年《百年潮》杂志第五期发表了《一万五千波兰军官被杀的惨剧》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为审议内务部的这个报告,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于1940年3月5日举行了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同意该部的建议在报告上签署‘同意"的有政治局全体成员:斯大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加里宁、日丹诺夫和卡冈诺维奇。令人费解的是这份报告上并无贝利亚的签名。”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没有贝利亚的签名?而且内务部向政治局提交的报告上也没有贝利亚的签名。他作为内务部首脑,向政治局呈递报告,却不在报告上签名,确实难以理解。这说明报告不是他写的,而是斯大林让别人写的。 当时,斯大林知道贝利亚不同意报告中建议对波兰军官“以特殊方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的提法。贝利亚反对处决波兰军官并非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而是从情报中获悉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战争已迫在眉睫。如果以波兰军官为骨干组成一支军队,将成为红军抵抗德军的友军。他敢反对处决波兰军官,是因为看出斯大林对如何处置波兰军官尚未拿定主意。上文中还有一段话:“1941年8月4日,在波兰军中素孚众望的安德尔斯将军获释,奉命在苏联境内组建波军,2007-6-13 0:01:19 旷野孤狼 并在苏联各地设立征兵站,招募流散的波兰军官。”1940年4月至5月间,根据政治局三月会议的决定,波兰军官通通被处决,怎么1941年又释放了“在波军中素孚众望的安德尔斯将军”呢?并还让他组建波兰军队?“在波军素孚众望”对斯大林并非释放理由,这里显然漏掉了某些环节。在政治局三月会议前,贝利亚把安德尔斯将军从劳改营接到自己家中。贝利亚儿子在回忆录中说他在家中多次见到过安德尔斯,这不会是他的编造。贝利亚的副手梅尔库罗夫经常找安德尔斯谈话,有时还把他带到别的地方去。安德尔斯在贝利亚家中斯大林不可能不知道,但并无表示,说明斯大林尚未做出杀或不杀的决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斯大林决定处决波兰军官可能受到伏罗希洛夫和日丹诺夫的影响。斯大林的理由是:如果以这批波兰军官为骨干组成一支军队,一旦打败法西斯,他们可能夺取政权,那将不是苏联所需要的政权,因为他们不是共产党人,而是民族主义者。说穿了,斯大林担心战后民族主义者在波兰掌权,不听他的话,波兰不一定成为苏联的附庸。贝利亚看出斯大林的犹豫,才敢不在内务部的报告上签字,并把执行政治局决议的任务推给伏罗希洛夫,由苏联红军执行。现已查到内务部把波兰战俘移交给军事人民委员部的文件上有贝利亚的签名。如果公布击败德国法西斯、解放波兰的苏联红军是枪杀波兰军官的刽子手,实在太不光彩,所以戈尔巴乔夫对雅鲁泽尔斯基说是贝利亚干的。 而实际上戈尔巴乔夫不仅看过政治局会议的记录,还仔细研究过由斯大林和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签名的那张瓜分波兰的地图。戈尔巴乔夫只讲出一半真情。众所周知,是斯大林1948年6月把南斯拉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因为铁托根据本国实情没照搬苏联的那一套,斯大林便认为铁托不听话,对他百般羞辱,最后竟把他称为“美帝国主义走狗”,铁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同斯大林翻脸。贝利亚对铁托的态度完全不同。他认为只要南斯拉夫站在苏联一边,向苏联提供港口和机场,不倒向美国,就足够了。至于南斯拉夫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必照搬苏联模式。 斯大林听了很不高兴,骂贝利亚是铁托分子。贝利亚同铁托私交很好。1944年铁托司令部被德国人包围,贝利亚冒生命危险乘飞机救出铁托的司令部,其中还有英国派驻铁托司令部的丘吉尔的儿子。斯大林同铁托吵翻后责骂贝利亚:当初何必救他,不如让德国人把他们通通消灭,现在也少了块心病。后来,赫鲁晓夫却把苏南关系的破裂全部推到贝利亚头上。戈尔巴乔夫的手法与赫鲁晓夫同出一辙。贝利亚做过很多坏事,手上沾着无辜者的鲜血,在苏联人民眼中成为凶残的化身,这是不容反驳的历史事实。但并非所有坏事都是他一个人干的,其他领导人也都曾参与过,而他也只是执行者,不是元凶。贝利亚被处决后,苏联历届领导人往往把斯大林和自己的罪责通通推到贝利亚身上,替斯大林推卸责任,把自己洗刷得干干净净。贝利亚成为他们手中的挡箭牌,这便是狗屎堆贝利亚的用处。2.布达佩斯之战:布达佩斯之战的惨烈程度,不逊于二战中最惨烈的几次巷战。战斗结束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共损失了125000人(包括解围和被围德军以及匈牙利军队所有战死、战伤和失踪人数)。苏联红军也为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1944年11月中至1945年2月中,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在布达佩斯一带总共有80026人阵亡,240056人受伤,32000人失踪(其中仅在布达佩斯城内就损失大约52000人)。损失坦克1766辆(其中有900余辆是在布达佩斯城内战斗中损失),火炮4000余门。 匈牙利平民成为受战火荼毒最深的牺牲品:在整个包围期间,布达佩斯居民共有13000人死于战火,25000人死于饥饿,25000多人被“箭十字”党徒处决或杀害,另外,苏军为了向斯大林开脱自己对布达佩斯久攻不下的原因(他们先前向斯大林解释说布达佩斯守军共有180000人),抓了50000多名平民作为“战俘”充数(苏军让匈牙利平民将缴获的德国军大衣披在身上,于是这些平民就成了“德国法西斯战俘”,而真正被俘的德国军人大部分在被俘后立刻被就地枪决),其中有13000多人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园。在整个布达佩斯战役期间,平民(包括犹太人)的总共伤亡损失数字高达76000人左右! 此外由于在攻城遭受了巨大的伤亡,苏联红军在破城之后也对平民实施了残酷的“报复性”暴行:抢劫、殴打、强奸甚至蓄意枪杀时有发生,此外他们还对各境外使团和人士进行了大规模驱逐,以下是曰期为1945年5月24曰由大约60名瑞士驻布达佩斯领事馆人员起草的一份调查报告节选:“在布达佩斯被围期间以及随后悲惨的曰子里,俄国军队肆意的掠夺了整个城市,他们几乎闯进了每一处居民住所---不管主人是个富翁还是个穷人,拿走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食物,衣物和贵重物品,商店均被数次洗劫,拿不走的家具或是类似艺术品的大件物品就任意销毁,在大部分情况下,房屋在掠夺一空后被付之一炬……总体来说,俄军对平民的掠夺极为普遍,但并不总是彻底“系统化”——比如一位男子被抢光了他所有的裤子,但是他的上衣却被留了下来。俄军甚至还有专门猎取贵重物品的小分队,他们使用磁性地雷探测仪和经过训练的军犬来搜索金子,银子和其它金属物 “强暴成为对匈牙利平民最为残酷的暴行,其规模极为广泛---从10岁至70岁的女性几乎都不能逃脱,不少女性以自杀来摆脱灾难……甚至在纪律禁令被颁布之后,俄国士兵还是会不时四处巡视有女人居住的房屋,然后在晚间对她们施暴,并且殴打任何反抗的人……更悲惨的是许多俄国士兵还身患各种疾病,再加上城内药品已经完全绝迹,都加深了被害者的痛苦……甚至有部分在红军或军警部队中服役的俄国妇女也犯下强奸罪行,那些没有顺从她们意愿的匈牙利男子遭到了她们的殴打……截止到现在(1945年3月底),在布达佩斯地区共有约5000名匈牙利妇女由于强暴行为致死或自杀…… “布达佩斯城内从2岁至70岁的所有德意志族人被全部运往苏联,他们的下场不详…… 一位当时年仅20岁的匈牙利女孩安多尔·塔巴在曰记中记下了当时的情况:“……我们的邻居,一位怀有5个月身孕的老师,在光天化曰下被5个俄国士兵轮奸。这个不幸的女人最后切断了她的动脉……想保护他们自己妻子的丈夫们,被俄国人象狗一样打死。在他们眼里,我们是“资产阶级”,因为我们有舒适的公寓,衣服和浴室,他们甚至喝光了我们的漱口剂,他们盖上马桶盖在上面排便。那时候已经完全断水,我们只有融化积雪来止渴……2月12曰,在德国人突围的曰子,我们不得不留在房子里,2天后我们才能离开房子出来走动。德国人赤条条的尸体布满街道,俄国人从尸体上剥掉了一切可用的东西,坦克和卡车毫不减速的从这些尸体上面压过。我们得走很长一段路去找水,我们已经不再为任何事所惊讶:殴打或是抢劫……在一条街上1个大约2米高的蒙古人抓住了我,并且把我拖到一边。我想他肯定要杀了我,果然,他从背上取下他的枪,但是并没有向我开枪,而是枪托砸我的头。我摔倒在地上,但是并没有晕过去。我开始大喊自己所认识的其他苏军士兵的名字——他们在我家门口架了一门高射炮。他们马上赶来,把那个蒙古人赶走,甚至还向他开了枪,之后他们把我护送回家。我的半边脸布满鲜血,1只眼睛看不见东西,头骨也碎了。我的母亲曾经鼓起勇气去附

有关二战的苏军暴行电影

波兰07年拍的“卡廷”,描写1939年苏联同纳粹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并俘获了大批波兰战俘,斯大林害怕这些波兰社会的精英将来会起来反对苏联的占领,于是下令秘密屠杀了这3万多战俘。卡廷森林就是其中一处万人坑的地址,而且战后苏联还一直否认这个几乎尽人皆知的事实。卡廷事件对于波兰的意义就和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国的意义一样,被害者的数量都占到了全国人口的将近千分之一

有部电影是叫什么森林的 二战时期

中文片名:贺根森林战役/丛林大兵◆国家地区:美国◆类 别:战争◆导 演:约翰·艾文◆主 演:罗恩·爱德 弗兰克·威力 丹兰·布鲁诺 ◆影片简介: 十二万美军投入了贺根森林战役 踏进德军贺根森林里的雷场,在敌军“无敌88”大炮的猛轰下,血流成河,伤亡,失踪的人数高达30000。美军第四步兵师第22步兵团在 短短18天之内,几乎全军复没。 该片是《汉堡高地》导演约翰·艾文的又一部战争写实巨作,那是一场漫长,黑暗而血腥的战斗。一九四四年未,美军在齐格菲防线前的贺根森林区与德军展开最后惨烈对峙…随着战争的升级,美军第一集团军在残酷的恶战里损失惨重。美军伤亡,失踪,丧失战斗力被后送的人数高达三万人,同时德军的阵亡人数也达到了一万二千人。在残酷无情的战争中,曼宁和他的战友们将如何自战场上生还…… 该片是奥斯卡金奖导演约翰·艾文《汉堡高地》后又一部战争写实巨作,当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诗电影时,《抢救雷恩大兵》及《红色警戒》或许已抢尽锋芒,但本片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且毫不逊色的最佳战争写实电影。

二战卡廷事件之谜 2.6万波兰军人在森林被集体屠杀真相(2)

卡廷事件真相 1940年,约2.6万名波兰军人和公民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以西的卡廷森林被集体杀害。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的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大批波兰军人尸体,并称这场屠杀为苏联所为,苏联随即予以坚决否认。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苏联和波兰两国一直就“卡廷”事件争论不休。 直至1990年4月13日卡廷事件之谜才被揭开,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直到现在,卡廷事件还是波俄两国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2007年,波兰众议院决定将每年4月13日定为卡廷事件遇难者纪念日,并出资将斯摩棱斯克郊区的那片森林建为"卡廷纪念地",还修建了一个别致的大门。沿着大门走进去,有一块巨石,上面用俄语写着:这里不但葬有波兰军人,还有那些不愿意杀害波兰战俘的俄罗斯军人;他们被自己的同胞杀死,也被埋葬在这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二战期间日本人用生化毒气毒害中国人做实验那电影叫什么

《黑太阳731》是中国香港导演牟敦芾拍摄的“黑太阳”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1988年上映;这是第一部系统揭露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罪恶的影片,以此片为标志,大量的日军细菌战罪行被披露,对日民间索赔也从无到有,开始了艰难的历程……

二战最震撼的五大军歌军乐是什么?

《第七交响曲》 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笔写出的乐曲。它是对家乡列宁格勒,这座被纳粹围困900天却没有倒下的城市的礼赞。《神圣的战争》 由诗人瓦列别杰夫u2022库马契作词,苏军红旗歌舞团第一任团长亚历山大u2022瓦西里耶维奇u2022亚历山德罗夫作曲,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喀秋莎》是一首俄罗斯民歌,代表着俄罗斯女性最坚强和最纯真的感情。也是一种让德军闻风丧胆的武器。《啊,朋友再见》这是属于游击队员的歌,他们中的大多数默默无闻地牺牲,没有墓志铭,只有战友当年在山冈上为他们插的野花,依旧在春天灿烂绽放。《时光流转》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华纳电影公司一名审阅剧本的人决定投拍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剧本。这样就诞生了电影中的不朽之作《卡萨布兰卡》和缠绵至今的情歌《时光流转》。《黄河大合唱》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窑洞中,用一个星期创作出了迄今仍最具震撼力的中文合唱曲《黄河大合唱》。《众神的黄昏》这不是二战中创作的乐曲,但在纳粹统治时期希特勒检阅军队和召开大会时,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背景音乐。《弥撒》这是二战中德国纳粹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在世界各地拍摄的大批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中,每当出现纳粹军队蹂躏欧洲的场景时,往往就会听到这首歌或以这首歌改编的配乐。《莉莉u2022玛莲》这首缠绵的歌曲,二战时传唱在各个战场、各个阵营和军队中。《老兵不死》这首歌曲随着美国士兵的吉普车传唱在北非、欧洲和太平洋战场

二战美国战斗胜利时吹的是什么曲子?

首先 军歌 国歌的可能性较高战斗胜利除了苏联军队其他国家的军队大概都不会吹什么曲子吧美军喜欢吹口哨只有苏联军队才喜欢吹口琴另外美军吹的口哨你可以去酷狗里面有个《二战口哨》至于是什么曲目还真不知道我想你说的应该是战争胜利时接受日军投降后演奏的曲目而不是战斗胜利吧战斗胜利一般美军是感谢上帝苏军是 乌拉 乌拉 乌拉…………

二战美国101空降师军歌,有讲了一段惨烈的跳伞事故吗?

二战经典电视剧《兄弟连》第9集中,有这么个情节:1945年春,101空降师E连唱着自己欢快的军歌,在德国境内长驱直入,队伍里洋溢着胜利的气氛。只是,要再仔细研读一下歌词,大家会发现,这首军歌的旋律虽然很轻松愉快,但讲的故事,却是个十足的悲剧,充满了各种血腥和惨烈的元素。就看上图这句歌词,翻译成“碧血如泉,取义成仁”,其实有点过于“升华”和“拔高境界”了,按字面意思直接转译成口语的话,更贴近于——“这种血淋淋的死法,可真叫一个惨”。二战中,美国101空降师的军歌,名为《Blood on the Risers》(血染的伞绳)。其旋律诞生的比较早,源于一首基督教赞歌,因为节奏非常适合集体吟唱,在1860年代的美国内战中,被重新填词,用作了联邦政府的军歌,还深受林肯总统的好评。到了二战,歌词又被改成了更具有现实感的《血染的伞绳》,用耸人听闻的语气,讲了一个菜鸟伞兵跳出飞机后,因为没能成功打开降落伞,跌落地面,摔的粉身碎骨、血肉模糊的惨烈场面。其中,还穿插着伞兵在坠落过程中,面对死亡的剧烈心理活动,在血泊中,战友们给他“收尸”的情形。整个歌词主打口语化,叙事风格也非常“接地气”,细节上还挺“刺激”。因而,在101空降师的基层官兵中,特别受欢迎。咱们可以细细的“品读”一下,几句很有代表性的段落。He was just a rookie trooper and he surely shook with fright他只是个菜鸟伞兵,当然会怕得抖如筛糠,.........He had to sit and listen to those awful engines roar他无奈地坐在那里听着引擎的可怕轰鸣,......."Is everybody happy" cried the sergeant looking up中士抬头后问到“大家还好吗?”Our hero feebly answered, "Yes", and then they stood him up我们的英雄弱弱地答到“是的”,战友扶他站了起来。显然,伞兵的“人设”,直接跟“主旋律”和“英雄主义精神”唱了反调,是个胆小而且没什么手艺的菜鸟伞兵,心理素质也不行,跳伞前,很是惊恐和紧张。真实的101空降师跳伞前的状态。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多人精神是非常紧张的

二战时各国最有名的军歌有哪些?

1、《第七交响曲》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笔写出的乐曲。它是对家乡列宁格勒,这座被纳粹围困900天却没有倒下的城市的礼赞。2、《神圣的战争》由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作词,苏军红旗歌舞团第一任团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作曲,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3、《喀秋莎》是一首俄罗斯民歌,代表着俄罗斯女性最坚强和最纯真的感情。也是一种让德军闻风丧胆的武器。

求世界各国军歌(尤其是二战时期各国的),谢谢!

德国:接近一千首, 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 非正式国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 Panzerlied(装甲兵之歌) 莉莉玛莲 突击炮之歌 火绒草 空降兵之歌 三朵百合花 当人们不再忠诚 埃丽卡 轰炸英格兰 我们出征英格兰 我们的隆美尔 飞吧,德国的国旗飞吧! 斯图卡之歌 我有一个好战友 注:the mass绝对不是德军军歌苏联: 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神圣的战争 喀秋莎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中国:当时义勇军进行曲似乎不算国歌 非正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英国 国歌:天佑女皇法国:都亡国了哪还有什么军歌啊 国歌:马赛曲 锡士兵检阅进行曲凯旋进行曲(意大利) 美国巡逻兵(美国)星条旗进行曲 双头鹰旗下(德国) 英雄进行曲(俄罗斯) 军队进行曲威风凛凛进行曲 赖烈基进行曲

二战各国都有什么驱逐舰型号?

大致说说拥有驱逐舰的国家:南美洲阿根廷:胡胡伊级2艘、拉普拉塔级2艘、塞万提斯级2艘、门多萨级3艘、布宜诺斯艾利斯级7艘巴西:马西利奥.迪亚兹级3艘、亚马逊级3艘智利:林奇海军上将级5艘、塞拉诺级6艘秘鲁:奎西海军上将级2艘哥伦比亚:安提奎奥斯级2艘大洋洲:澳大利亚:内皮尔级(英国援助的N、S、V、Q、W级)、阿伦塔级(英国部族级)亚洲:日本:_风级、神风级、睦月级、吹雪级、初春级、白露级、朝潮级、阳炎级、夕云级、秋月级、岛风级、松级、橘级、枞级、若竹级泰国:帕禳级1艘、岛级9艘(也有将其列入大型雷击舰的)北美洲:美国:桑普森级、考德威尔级、威考斯级、克莱姆森级、法拉加特级、马汉级、波特级、索默斯级、邓拉普级、格里德尔级、巴格利级、贝纳姆级、西姆斯级、本森级、格立夫斯级、佛莱彻级、萨姆纳级、基林级、埃瓦茨级、巴克利级、坎农级、埃德索尔级、拉德罗级、约翰.巴特勒级加拿大:城级(美国威考斯级、克莱姆森级援助)、阿萨巴斯卡人级(英国部族级)欧洲:英国:老R级、老S级、老V/W级、莎士比亚级、斯科特级、A级试验型(分亚马逊级、伏击级)、A,B,C,D,E,F,G,H,I,J,K,L,M,N,O,P,Q,R,S,T,U,V,W、Z级、CA级、CR级、CO级、CH级、部族级、战斗级、兵器级、狩猎I/II/III/IV级,城级(美国的平甲板援助型)法国:美洲虎级、狂风级、敏捷级(也有翻译为灵巧级)、勇敢级、猎豹级、鹰级、沃克兰级、空想级、莫加多尔级意大利:卡洛.米拉贝罗级、无敌级、罗索利诺.皮洛级、朱塞佩.西尔托里级、朱塞佩.拉马萨级、帕莱斯特罗级、狮级、萨乌罗级、赛拉级、旋风级、航海家级、标枪级、诗人级、西北风级、索尔塔蒂I/II级、雷电级、缴获的南斯拉夫、法国驱逐舰德国:Z1级(1934年型)、Z5级(1934年A型)、Z17级(1936年型)、Z23级(1936年A型)、Z31级(1936年A型改型)、Z35级(1936B型)、Z46级(1936年C型,未竣工)、Z51级(1942年型,未竣工)、Z52级(1944年型,未建造),缴获的荷兰、希腊驱逐舰荷兰:皮特.海因级、范.盖伦级、杰拉德.卡伦伯格级、贾克.希德斯级(英国援助的N级)希腊:天鹰级、伊德拉级(意大利造标枪级)、瓦西利乌斯.乔治奥斯级(英国造G级)、纳瓦里农级(英国援助的E级)、萨拉米斯级(英国援助的B级)、亚德里亚斯级(英国援助的狩猎级)挪威:斯图尔级(英国援助的S级)、巴斯级(英国援助的城级)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级、杜布罗夫尼克级、斯普里特级罗马尼亚:斐迪南国王级、马拉塞斯蒂级西班牙:精灵级、丘鲁卡I/II/III级、梅利利亚级、特鲁埃尔级葡萄牙:瓜地亚纳级、杜罗级瑞典:威尔级、弗兰格尔级、厄伦斯格尔德级、哥德堡级、维斯比级、克拉斯霍恩级、普克级、罗姆卢斯级、乌普兰级、莫德级波兰:旋风级、雷霆级、飓风级(英国援助的G、M、N级)、暴风级(缴获的法国狂风级)土耳其:科贾特佩级、特纳兹泰佩级、德米尔黑萨尔级苏联:诺维克级、列宁格勒级、明斯克级、塔什干级、卡尔马克思级、加里宁级、愤怒级、前哨级、火力级、伏龙芝级、捷尔任斯基级、

日本二战共建成多少艘驱逐舰?分为几级?每级有哪些?请把舰名列写出来!谢啦!

日本二战新建保有一等驱逐舰13级(包括改型19级),177艘(有8艘未完工)。峰风级,1215吨,12艘野风级(峰风级改),1215吨,3艘神 风 级,1270吨,9艘睦月级,1315吨,12艘吹雪级(特型),1680吨,20艘晓级(特III型),1680吨,4艘初春级,1400吨,4艘有明级,1700吨,2艘白露级,1685吨,10艘朝潮级,2000吨,10艘炎阳级(甲型),2000,17艘夕云级(甲型),2077吨,18艘秋月级(乙型),2710吨,12艘岛风级(丙型),2500吨,1艘松级(丁型),1260吨,38艘橘级(二等驱逐舰),800吨,8艘

二战各国都有什么驱逐舰型号?

大致说说拥有驱逐舰的国家: 南美洲 阿根廷:胡胡伊级2艘、拉普拉塔级2艘、塞万提斯级2艘、门多萨级3艘、布宜诺斯艾利斯级7艘 巴西:马西利奥.迪亚兹级3艘、亚马逊级3艘 智利:林奇海军上将级5艘、塞拉诺级6艘 秘鲁:奎西海军上将级2艘 哥伦比亚:安提奎奥斯级2艘 大洋洲: 澳大利亚:内皮尔级(英国援助的N、S、V、Q、W级)、阿伦塔级(英国部族级) 亚洲: 日本:峯风级、神风级、睦月级、吹雪级、初春级、白露级、朝潮级、阳炎级、夕云级、秋月级、岛风级、松级、橘级、枞级、若竹级 泰国:帕禳级1艘、岛级9艘(也有将其列入大型雷击舰的) 北美洲: 美国:桑普森级、考德威尔级、威考斯级、克莱姆森级、法拉加特级、马汉级、波特级、索默斯级、邓拉普级、格里德尔级、巴格利级、贝纳姆级、西姆斯级、本森级、格立夫斯级、佛莱彻级、萨姆纳级、基林级、埃瓦茨级、巴克利级、坎农级、埃德索尔级、拉德罗级、约翰.巴特勒级 加拿大:城级(美国威考斯级、克莱姆森级援助)、阿萨巴斯卡人级(英国部族级) 欧洲: 英国:老R级、老S级、老V/W级、莎士比亚级、斯科特级、A级试验型(分亚马逊级、伏击级)、 A,B,C,D,E,F,G,H,I,J,K,L,M,N,O,P,Q,R,S,T,U,V,W、Z级、CA级、CR级、CO级、CH级、部族级、战斗级、兵器级、狩猎I/II/III/IV级,城级(美国的平甲板援助型) 法国:美洲虎级、狂风级、敏捷级(也有翻译为灵巧级)、勇敢级、猎豹级、鹰级、沃克兰级、空想级、莫加多尔级 意大利:卡洛.米拉贝罗级、无敌级、罗索利诺.皮洛级、朱塞佩.西尔托里级、朱塞佩.拉马萨级、帕莱斯特罗级、狮级、萨乌罗级、赛拉级、旋风级、航海家级、标枪级、诗人级、西北风级、索尔塔蒂I/II级、雷电级、缴获的南斯拉夫、法国驱逐舰 德国:Z1级(1934年型)、Z5级(1934年A型)、Z17级(1936年型)、Z23级(1936年A型)、Z31级(1936年A型改型)、Z35级(1936B型)、Z46级(1936年C型,未竣工)、Z51级(1942年型,未竣工)、Z52级(1944年型,未建造),缴获的荷兰、希腊驱逐舰 荷兰:皮特.海因级、范.盖伦级、杰拉德.卡伦伯格级、贾克.希德斯级(英国援助的N级) 希腊:天鹰级、伊德拉级(意大利造标枪级)、瓦西利乌斯.乔治奥斯级(英国造G级)、纳瓦里农级(英国援助的E级)、萨拉米斯级(英国援助的B级)、亚德里亚斯级(英国援助的狩猎级) 挪威:斯图尔级(英国援助的S级)、巴斯级(英国援助的城级)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级、杜布罗夫尼克级、斯普里特级 罗马尼亚:斐迪南国王级、马拉塞斯蒂级 西班牙:精灵级、丘鲁卡I/II/III级、梅利利亚级、特鲁埃尔级 葡萄牙:瓜地亚纳级、杜罗级 瑞典:威尔级、弗兰格尔级、厄伦斯格尔德级、哥德堡级、维斯比级、克拉斯霍恩级、普克级、罗姆卢斯级、乌普兰级、莫德级 波兰:旋风级、雷霆级、飓风级(英国援助的G、M、N级)、暴风级(缴获的法国狂风级) 土耳其:科贾特佩级、特纳兹泰佩级、德米尔黑萨尔级 苏联:诺维克级、列宁格勒级、明斯克级、塔什干级、卡尔马克思级、加里宁级、愤怒级、前哨级、火力级、伏龙芝级、捷尔任斯基级、

二战后组建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都装备有哪些武器

<p>1951年9月,《日美安全条约》签署;1952年吉田茂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两队分别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前身。1954年7月1日,日本政府将保安厅改组为防卫厅,自卫队正式成立。</p><p><br /></p><p>对于陆上自卫队,米国提供了M1步枪 、M1卡宾枪 、M3冲锋枪、 M1919机枪和很多弹药</p><p><img src="38607529534" /></p><p>陆自的汽车,很多都是米国给的十轮卡车和吉普,大部分车都是左舵车:</p><p><img src="38607599974" /></p><p>坦克是M24:</p><p><img src="38607610054" /></p><p><br /></p><p>海上警备队刚刚成立时,米国1953年借给其18艘Tacoma级护卫舰,海上警备队编为楠型护卫舰</p><p><img src="38607565617" /></p><p>航空自卫队成立于1954年,由旧陆军和旧海军航空部队复员军人组建,装备F-84,F-86:</p><p><img src="38607673282" /></p>

二战各国驱逐舰型号,越全越好

2战时期驱逐舰不流行

二战日本制造口径最大的火炮是?

日本二战时的大和号战列舰,主炮口径460毫米。那三门三联装的主炮足矣蔑视一切装甲,只是在实战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主炮为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注2],3联装主炮塔三座,两 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吨,一座炮塔内三门火炮总重为1,720吨,加上炮塔装甲(790吨)和弹药的重量,单座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总重为2,774吨(有些资料称大和炮塔重2,510吨,系未计算弹药时的重量),相当于日海军秋月级驱逐舰排水量。炮塔防护盾的装甲很厚:前面650毫米,侧面250毫米,顶部270毫米,底座两侧560毫米。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装有电罗经,航行时可保持稳定),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1.8发/每分;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装弹机械化。该炮由吴海军工厂舰炮部负责研制。9门主炮若指向一舷齐射,其后座力达8000吨,发射时冲击波也很强,为此日舰船设计部门煞费苦心。 大和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91式穿甲弹弹重1460公斤(内置炸药33.85公斤),发射时膛压32公斤/平方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最大射程42,050米(45度仰角),需飞行90秒。主炮仰角40度时,射程40,700米,30度时,35,826米,20度时,27,916米,10度时,16,843米。3式对空弹和高爆弹重量均为1,360公斤,炮口初速也均为805米/秒,前者用于对空射击,最大射高为11,900米,后者装填有59.5公斤炸药,主要用于打击无装甲目标和执行岸轰任务。大和舰每门主炮配有120发炮弹,其中100发为穿甲弹。94式主炮的发射速度较低,为1.8发/分钟。3联装主炮齐射后发射出去的炮弹在飞行中往往会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让中间那门火炮与边上的2门交替发射,而大和舰在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那门炮的发射时间比边上2门延迟3/1000秒—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27425.htm#5_3

二战时期日本驱逐舰分为那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日本驱逐舰分为一等驱逐舰、二等驱逐舰,一等驱逐舰为主力驱逐舰,二等为舰龄较长的老舰。这也是日本对所有军舰的分类,例如一等巡洋舰(重巡洋舰)、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甲乙丙丁都是一等驱逐舰的分类:甲型驱逐舰,意思是舰队型驱逐舰乙型驱逐舰,即防空型驱逐舰丙型驱逐舰,即理想型驱逐舰,价钱太贵,只有1艘丁型驱逐舰,即量产型护航驱逐舰,简化工艺,便于大量建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