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物有哪些
1、于谦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而已。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公元1449年,瓦剌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共约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大破瓦剌军。1457年正月,英宗南宫复辟成功,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清洗忠于弟弟代宗的一干大臣,首先被杀的就是兵部尚书于谦,给他定下的罪名是“意欲谋反”。于谦遇害之日,悲愤满腔的北京百姓,伫立街头,含着眼泪,默默地为忠良送别。于谦被杀,抄家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只有正屋锁得严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明万历年间,于谦终于得到昭雪,被追谥为“忠肃”。2、方孝孺方孝孺绝顶聪明,六岁能诗,十三岁善作文,千言立就,于明建文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成了建文帝的文胆。燕王朱棣反叛要挥军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据说那檄文竟连朱棣都连声叫绝。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因姚广孝事先嘱托过,“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投入狱中。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所以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随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恶狠狠地说,“我就灭你的十族。”朱棣下令将其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祖宗亲戚合为十族。株连十族的行动持续了多天,杀死了873人。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并作《绝命词》一首,随后处以凌迟之刑。、3、苏武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当时,匈奴单于为诱逼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毛为饮食,不为屈服。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而单于只送给他几只公羊。苏武持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汉节和几只羊。年复一年,使节上挂著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后来,汉武帝驾崩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汉昭帝登位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孔子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真实的写照。4、黄庭坚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对变法而形成了新旧两党,并逐渐演变成了党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间水火不容,你死我活。黄庭坚曾参与编修《神宗实录》,因为他曾反对变法,被划归旧党。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他诬蔑宋神宗。双规、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黄庭坚不会低头认罪,不会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成了阶下囚,最后惨死他乡。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5、文天祥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孝孺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秦王照骨镜
没有。 秦王照骨镜出自天下霸唱小说鬼吹灯2。 秦王照骨镜是一种铜镜。 传说这面铜镜能照视人身骨骼脉络,是一件世间罕有的无价之宝。 由来: 在秦代做方士混饭吃并不容易,古代人大多都比较朴实,稍微能言会道,即被视为有才辩之能,想做皇上的顾问首要本领就是能侃,把死的都能给侃活了,秦始皇本不是耳根子软的人,但架不住这帮人说得跟真的似的,加上他对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担心海眼中浮出僵尸会有亡国之兆,既然不能加之薪火刀斧,唯有穴地藏纳,于是命三万刑徒凿穿一座荒山埋尸,铸了一尊铜兽压在僵尸上镇山,并请出秦王八镜中的“秦王照骨镜”嵌于兽头,最后封山而归。 秦汉时期,世人普遍认为铜镜可以镇压僵尸,因为当时的人对着镜子是要“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庄重严肃,衣服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齐,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赶紧正过来,所以铜镜是“正”的代表,一正能压百邪,另外镜也代表“阳”,是白天的象征,是对“阴”的震慑之力。 秦王扫六合以定天下,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国秘器,其中有八面古镜,这里面包括法家祖师铜镜,还有就是秦王照骨镜,传说这面铜镜能照视人身骨骼脉络,是一件世间罕有的无价之宝,秦始皇就将这面照骨镜连同那海中古尸,一起埋进了山里。 秦始皇回到咸阳后不久便驾崩,至于那秦王照骨镜埋在何方,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迷。 直到北宋末年,有人在山上采药,忽见空中有五龙围着一座山丘相斗,最后五龙皆死,龙尸从天而坠,然而龙坠处并无死龙,只有地面裂开一条大沟。 采药人惊慌之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附近的村民,众人争相赶来观看,只见沟中有一巨物蠕动欲出,众皆惊,以为有山鬼为害,于是纵火焚烧,火后从沟中获一铜造巨兽,牛首龟身,头上有牛角,身体是龟壳,并有七尾,尾端系骷髅头无算,形态丑恶,上丰而下杀,兽头上顶着一面造型古朴的铜镜,有人就将其献给了当时在位的天子宋徽宗。 有见闻广博的大臣进言给徽宗皇帝,称这面古镜乃先秦之物,正是史书所载的秦王照骨镜,此物为秦代镇妖之器,年久妖氛难除,不宜留在禁中,应该物归原处,按礼制重新掩埋归复原状,可宋徽宗对此镜视若至宝,不肯割舍,一直留在身边赏玩,不久之后,金兵铁骑南下灭了北宋,俘虏了宋室二帝,秦王照骨镜再次下落不明。
朝鲜人与日本人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吗
不是,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暨朝鲜族(我国东北也有一部分)。而日本的民族是“大和”民族,是日本专属民族。
历史上真的有所谓的“秦王八镜”和“雮尘珠”(《鬼吹灯》中看到的)吗?有的话,请给点证据
传说秦始皇遇到过外星人 如果真有外星人或者是穿越过去的人 那所谓的秦王八镜就没什么神奇的了 古人本来科学知识就少 再加上喜欢夸张 秦王八镜要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完全不值一提 秦王照骨镜 传说可鉴五脏六腑筋骨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这不就是X光或者B超嘛 其他几面镜子 一个液晶电视就搞定了
朝鲜人与日本人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吗
回答你 1不是一个民族的 日本大和民族的 韩国说大韩民族或朝鲜族都行 2日本韩国都是阿尔泰语系的 3日本有原始人 因此跟韩国关系不大 4 韩国在我国商周时代有原始人 你也听说过我国商周时候的其子带人钱过去吧 5而日本韩国都受中华文化圈影响的 历史上跟中国关系很大 历史大部分时间都用汉字 6日本天皇所屁话 是为了同化教育 跟侵略中国是一样 这是我在汉语言网上知道的 应该权威
日本新大久保地区是韩国人为主的多文化民族区,求地区历史简介。
新大久保是山手线的站名 而以新大久保车站为中心的商业街叫百人町因为是韩国领事馆的所在地 所以周边聚集着大量的韩国料理店新大久保站的历史1914年(大正3年)11月15日 - 国鉄の駅(山手线所属)が开业。旅客営业のみ。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国鉄分割民営化によりJR东日本の駅(山手线所属)となる。2001年(平成13年) 1月26日 - 新大久保駅乗客転落事故発生。この直后に乗客が転落した时のための待避スペースがホーム下に新设される。11月18日 - ICカードSuica供用开始。2009年(平成21年)1月23日 - みどりの窓口がこの日で営业を终了。 その他 新宿百人一队発祥の地。百人町的地理及历史地理 かつて戦前は东京有数の高级住宅街として、戦后は「音楽の町」「楽器の町」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たが、现在は新宿区内で最も外国人居住者の多い场所であり、韩国人向けの店舗が多い职安通りがある百人町は、大久保と合わせて関东最大のコリアu30fbタウンといわれている。周辺に韩国や中国をはじめタイ、ミャンマー等のアジア诸国の料理店u30fb雑货店といったエスニックの要素が顕著であることで有名な街であるが地理的に新宿の繁华街から连続しており、各种オフィスも多い。现在も黒泽楽器店本社のほか复数の楽器店やライブハウスが存在しており、「音楽の町」の命脉は保っている。他に一般住居や各种専门学校が多く集まる、あるいは歌舞伎町に近い地区にはラブホテル街が立ち并んだりといった色々な颜を持つ街でもある。一丁目に新大久保駅、大久保駅がある。歌舞伎町を挟んで、他に、駅周辺は住居にラブホテルu30fb専门学校などが混在している。駅周辺以外は住宅街であり建て替えの済んだ都営住宅や高层マンションが建つ。このほかに旧大久保町としての区域には新宿六丁目u30fb新宿七丁目や歌舞伎町二丁目も含み、牛込地区の余丁町も江戸时代は大久保村であった。 歴史 コリアu30fbタウンとなる前は、新宿界隈とともに「音楽の町」「楽器の町」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た。终戦直后、戦地から复员した人々が新大久保駅付近に楽器修理店を出したことが契机となり楽器店が増加。音楽関系者が集まる町となっていった。1950年代から1960年代には歌声吃茶やジャズ吃茶が多い町として知られた。1960年代后半にはライブハウスが増え、当时のグループu30fbサウンズu30fbフォークソングブームの発信源となった。1967年には百人町にて黒泽楽器店が创业。しかし1980年代以降は「若者の町」としてあらゆる流行の発信源となった原宿u30fb渋谷に圧倒されるようになり、「音楽の町」としては衰退。1990年顷のアマチュアバンドブームにも乗り遅れた。しかし现在も黒泽楽器店本社のほか复数の楽器店やライブハウスが存在しており、「音楽の町」の命脉は保っている。终戦后は日雇い労働者や在日朝鲜人などが空き地や山手线u30fb中央u30fb総武线のガード下を不法占拠して住みつくようになり、现在の大久保界隈の元になるバラック街が形成された。1950年代には済州岛四u30fb三事件や朝鲜戦争の影响で朝鲜半岛から逃れてきた朝鲜人が流入。现在のようなコリアu30fbタウンが成立した。1950年にロッテ新宿工场が操业を开始すると、雇用を期待した本国の朝鲜人や在日朝鲜人などが更に集まった。简易宿所も増え、1960年代には一时东京では山谷と并ぶ寄せ场となっていた。1970年代顷からエスニック料理店や韩国u30fb朝鲜雑货店などは少数ながら点在していた。韩国で海外旅行が自由化された1980年代末以降、いわゆるニューカマーの韩国人の住民が増え始め国际化u30fbグローバル化の影响で1990年代以降韩国u30fb中国u30fbフィリピンu30fbタイなど周辺アジア诸国関连の店舗や留学生向けのアパートu30fb日本语学校などが増加した。バブル期には东南アジア出身の「ジャパゆきさん」や出稼ぎのイラン人の姿もよく见られた。近年の韩流ブームも相まって、エスニック系の店を访れる日本人も増えている。マスメディア等では観光名所を绍介する视点から职安通りや大久保通り沿いに轩を连ねる韩国u30fb朝鲜系商店などが绍介されることが多いが、いずれも基本的には大久保界隈の在日朝鲜人が生活物资を手に入れるための店である。1990年代以降のドヤ街の労働力需要の低下により大久保の日雇い労働者u30fbホームレスは减りつつあるが、现在も简易宿所は复数存在している。またかつての简易宿所の中には建物を改筑して格安ビジネスホテルやラブホテルに业态変更した宿も多い。1946年に都市计画决定された都市计画道路补助72号线の建设が现在も行われているが职安通りから大久保通りを経てロッテ新宿工场西侧u30fb东京都清扫局新宿中継所南侧までの区间、つまり山手线u30fb西武新宿线の东侧に隣接する大久保界隈のみが未整备である。戦后の不法占拠等の影响により土地の権利関系が复雑化しており、また新大久保駅付近には计画に反対し土地买収に応じない地権者がいるため予定地の区画整理事业は停止している。新宿区が取得した予定地は未利用の更地となっているほか、荒廃した建物が少なからず残っている。2001年5月には新大久保駅近くの线路沿いに存在した旧简易宿所建物から不审火が発生し半焼。间もなく治安u30fb防灾上の観点から一部の廃屋が撤去された。1972年に百人町三丁目u30fb四丁目地区が东京都から広域避难场所指定を受けたことから1984年、新宿区は「百人町三丁目u30fb四丁目地区整备计画」の构想を発表し1990年に计画决定。防灾上の観点から木造住宅の建て替えu30fb建筑研究所迹地の防灾公园化(新宿区立百人町ふれあい公园)u30fb狭隘な路地を解消し新たに街路やポケットパークを整备する等の都市防灾不燃化促进事业が行われた。现在ほぼ完成している。
谁知道东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
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一些不负责任的日本报纸,竟然发布“富士火山将大喷发”、“东京地区正在沉入海底”等不实消息,让从废墟中爬出来的幸存者更加惊恐。东京市内交通、水电供应严重破坏, 谣言四起,一片混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捏造并散布谣言,称“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 罚”,军警当局还诬指社会主义者和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授意右翼团体自警团恣意刑讯、屠杀。 中国积极援助日本灾民 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至12点03分,一场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地区。震中位于东京的相模湾内,震级为7.9级。大地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东京、神奈川、千叶、琦玉、静冈、山梨、茨城等1府6县成为地震灾区。 由于地震发生时正值中午,很多人家在做午饭,倾倒的炉火引发了100多处起火点,其中大部分没能被扑灭,再加上日本当时的房屋多以木结构为主,火势迅速在各处蔓延开来。尤其是在东京和横滨两个大城市,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东京的大火持续燃烧了3天,街道、建筑大部分被烧毁。火灾中最悲惨的一幕发生在现在东京墨田区的横纲公园,当时这里是一片约6.6万平方米的空地,聚集了很多无家可归的避难者,不幸的是这里也被大火袭击,约3.8万人被烧死或窒息而死。横滨也化为一片火海,当时华人集中的南京街有5000多名在日中国人,结果约有2000人因地震和火灾死亡。在这次地震中死亡、失踪人数合计约为10.5万人。房 屋损毁10.9万余间,严重损坏10.2万余间,烧毁21.2万余间。 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积极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的北洋政府组织赈灾救济委员会,并支出库银20万元(当时1元钱能买40斤大米)用于救灾,还下令暂免食品、服装、药品、卫生材料等出口日本的关税。各界名人也纷纷捐款,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还组织了赈灾义演。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也都有自发的募捐活动。9月6日,上海总商会、红十字会等团体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到9月27日,该会共捐助钱粮、药品计14万元。中国佛教界也组织了赈灾活动,各大寺院道场组织各种法会,吊祭日本地震的罹难者。地震发生后,日本共收到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的救援物资和资金。 谣言称朝鲜人趁乱纵火 大地震使东京、横滨等地的电力、水力、交通、通讯等系统完全瘫痪。由于交通、通讯的断绝,无法传递准确的情报,政府一时间也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大地震不仅摧垮了人们的肉体,也 几乎摧垮了人们的精神,幸存下来的人惊魂未定。 这时,各种谣言开始在灾民间传播。据日本警视厅的记录,谣言包括“还要爆发大地震、还有大海啸来袭、富士山将大喷发”等。在这种有关自然灾害将进一步加剧的谣言迅速传播的同时,从9月1日傍晚开始,出现了与政治相关的各种谣言,在市民中引起了更大的恐慌。谣言包括“在日本社会受虐待的朝鲜人要趁震灾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反击日本人”、“地震中从监狱逃出来的罪犯要发起暴动、对现实不满的社会主义者趁乱进行暗中活动”等。在这些谣言中,与朝鲜人有关的谣言尤其为人们所深信。而且谣言越传越玄,开始时说“朝鲜人要趁地震的混乱放火”,过了一夜就说“朝鲜人抢劫、强奸、杀人、朝水井投毒”等,后来甚至出现了“朝鲜人在伊豆大岛装了炸弹而引起了地震”等说法。很多人开始相信朝鲜人要趁机发生暴动,并认为火灾的扩大也是由于朝鲜人的暗中活动造成的。 当时的日本人会相信这些谣言,与当时他们对朝鲜人的认知不无关系。日本1910年正式吞并了朝鲜,并在朝鲜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利用“土地调查”等手段掠夺朝鲜土地。很多流离失所的 朝鲜人被迫到日本做工,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在日本的朝鲜人也成立了一些组织,参加日本工人运动,1921年至1922年,先后成立了东京朝鲜劳动同盟会及大阪朝鲜劳动同盟会,1922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也有在日朝鲜人参加。日本当局也据此认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日本媒体的宣传也极力丑化朝鲜人,认为他们是潜在的危险分子,因此很多日本人对谣言深信不疑。 那么,这些谣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有日本学者怀疑,是日本政府为转移民众对政府救灾不力的愤怒而制造的,并任其散布;也有学者主张是在民间自然形成,一部分官员相信了这些谣言,并以此为依据加强了戒备。确实,今天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已经很难了。另外,遇害朝鲜人和华工的具体人数是多少?责任是否在日本政府?这些问题也有待历史学者继续研究。 朝鲜人和华工成屠杀对象 9月2日下午,日本政府通过紧急敕令发布了戒严令,出动军队维持社会秩序。同一天,日本内务省警保局局长发电报给各地方长官,电文如下:“利用东京附近发生震灾之机,朝鲜人在各地放火……现已在东京部分地区实施戒严令,各地要严密巡查,严格取缔朝鲜人的活动。”3日上午,又向全国发送了“朝鲜人在各地放火,欲达到其不逞之目的”的电报,同时戒严地区扩大到整个东京府和神奈川县。颁布戒严令意味着进入非常时期,由军队掌控一切,一般情况下是在战争和内乱爆发时颁布。这次颁布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不逞之举,保护罹灾者”。据此,军队和警察开始大肆逮捕、屠杀在日朝鲜人和中国人。与此同时,他们还号召市民提高警惕,各地也组织了以在乡军人会(退伍)或青年团(地方青年组织)为主体的所谓“自卫团”,用日本刀及竹枪等武装起来,四处奔走“猎捕朝鲜人”,一旦发现,或将其杀害,或在施暴后将其交给警察或军队,手段极其残忍。虽然不久之后人们得知有关朝鲜人暴动等消息只是谣言,警察厅也制定了自卫团规则,要求停止对朝鲜人的迫害,但这时被军队、警察、自卫团所杀死的朝鲜人已达数千人。有史料称,当时有6000多名朝鲜人在屠杀中丧生。 在屠杀朝鲜人的同时,他们还把屠刀伸向了在日华工(有一说称他们被误以为朝鲜人)。据不完全统计,有700多名中国人(90%是温州人)遇害。东京大岛町8丁目是华工的一个聚居地,9月3日就有近200名华工在这里惨遭杀害。据当时住在8丁目146号的木户四郎(当时27岁)回忆:“五六名士兵和多名警官及很多民众,包围了约200名中国人,民众都手持斧头、铁钩、竹枪、日本刀等,从一侧屠杀中国人,中川水上署的巡查等也和民众一起,像疯了一样实施屠杀,其间还有两声枪响,可能是射杀逃亡者吧。我当时都不敢正视自己同胞的残虐行为。”此外,横滨等华人聚居区也发生了屠杀事件。在日本的中国工人领袖王希天9日上午前往大岛町慰问受难华工,途中也被军警秘密拘捕,12日凌晨被秘密杀害。之后此事一直被封锁,直到1975年8月28日,日本《每日新闻》发表了《久保野茂次日记》,人们才了解真相。 日当局借机杀害异见人士 在残酷杀害朝中劳工的同时,军队和警察从9月3日开始,也对日本国内的社会主义者及工人运动领袖等进行镇压。 地震后产生的谣言之一就是“社会主义者借机暗中行动”。日本当局最担忧他们鼓动群众发难,日本宪兵队正好借此机会拔掉“眼中钉”。9月16日,宪兵大尉甘粕正彦等冲入了无政府主义运动核心人物大杉荣的家,强行将大杉荣夫妇及其外甥带到宪兵队,掐死了他们,并将尸体投入井中以毁灭证据。这件事在9月20日被《时事新报》与《读卖新闻》发现,12月甘粕正彦被军事法庭判刑10年,但1926年10月即获得释放,并由陆军出资送往法国留学。 关东大地震后外国强烈谴责日本屠杀大批朝鲜人,对此日本官方避重就轻,百般辩解,不承认屠杀罪行。 日本屠杀中国劳工的消息很快传回中国,引起中国国内民众的极大愤怒,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抗议。王希天被害后,北洋政府也曾派出调查组赴日调查。但由于日本当局竭力掩盖真相以及当时北洋政府的无能,最终无果而终。 关东大地震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一战时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但战后发展经济的各种有利条件消失,经济发展减慢。关东大地震引发了震灾经济危机,自此日本经济长期陷入危机和慢性萧条状态。在政治上,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的打击力度,再加上当年12月27日发生了无政府主义者难波大助刺杀摄政的裕仁亲王未遂的事件,更加重了市民对社会主义者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进一步增强。 日本政府痛定思痛 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痛定思痛,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加强了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视。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日本的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汶川特大地震后,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来到四川灾区抢救受困民众,其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让人钦佩,值得赞扬。 不过,日本对屠杀朝鲜人和华工的反省则到日本二战惨败之后才开始。 在日本东京的横纲公园,竖立着一座“追悼关东大震灾朝鲜人牺牲者碑”。此外,在神奈川等地也有类似的慰灵碑。自1983年开始,每年9月,在日朝鲜人都要举行纪念活动。 在中国,1924年归国的温州留学生集资在温州华盖山上建起了王希天纪念碑。抗战期间,此碑在温州沦陷后,被日寇拆除,这一事件也逐渐被人们淡忘。 日本宋庆龄基金会副理事长仁木富美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和日本进行了详细调查,先后撰写并出版了《关东大地震中国人民遭虐杀》、《大地震时对中国人民大屠杀―――中国工人和王希天为何被杀》等书,使人们能通过史实了解事件真相。 1993年9月关东大地震70周年纪念时,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在温州重建了“王希天烈士暨温处旅日蒙难华工纪念碑”。
历史上有魏优伶这个人吗
1、历史上有魏优伶这个人。历史上魏优伶的原型是魏优旃,是秦国的一位歌舞艺人,善于说笑话,但魏优伶的话有深刻的道理。 2、魏优伶个子非常矮小,擅常说笑话且都能合乎大道理。魏优伶悲天悯人,看到侍卫受风寒,就想办法使他们能以轮职减班来减轻工作分量。魏优伶看清前瞻,指示秦王不宜扩大猎场造成国力损耗。魏优伶反对剥屑民脂民膏,说服秦二世油漆长城的计划。由此可见魏优伶是个懂得观察人民的人,并适时对皇帝提出建言使人民的生活能过得更好,避免掉腐败朝廷所作出的愚蠢决策。
历史上有魏优伶这个人吗
不存在魏优伶这个人。魏优伶是《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虚构的人物,都是为了丰富相应人物的血肉情感、赋予他们人性温度,是铮铮铁骨,亦是铁血柔情。扩展资料:1、《大秦帝国之崛起》第十二集中嬴稷将魏伶优接入咸阳宫,表露娶伶优之想法,芈八子不允。第13集中嬴稷与魏伶优大婚,当夜魏伶优欲刺杀嬴稷,却迟迟不忍动手。原来魏伶优是当年王位争夺中落败的嬴氏宗室之女,潜伏宫中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报仇。2、《大秦帝国之崛起》是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历史剧,由丁黑执导,宁静、张博、王小毅、邢佳栋、赵纯阳、吴连生、沈佳妮领衔主演 。该剧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魏冉、白起、范雎辅佐下,弱六国、纳九鼎,奠定多年后曾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基础的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秦帝国之崛起
历史上有魏优伶这个人吗
1、历史上有魏优伶这个人。历史上魏优伶的原型是魏优旃,是秦国的一位歌舞艺人,善于说笑话,但魏优伶的话有深刻的道理。 2、魏优伶个子非常矮小,擅常说笑话且都能合乎大道理。魏优伶悲天悯人,看到侍卫受风寒,就想办法使他们能以轮职减班来减轻工作分量。魏优伶看清前瞻,指示秦王不宜扩大猎场造成国力损耗。魏优伶反对剥屑民脂民膏,说服秦二世油漆长城的计划。由此可见魏优伶是个懂得观察人民的人,并适时对皇帝提出建言使人民的生活能过得更好,避免掉腐败朝廷所作出的愚蠢决策。
历史转折中田源妻子
央视正在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田源】的妻子是【吴怡茹】其实,无论是【田源】,还是他的妻子【吴怡茹】,都是剧中的虚构人物。但却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田源】和他妻子【吴怡茹】是当时知青、逃港人员、个体经营户、港澳工商界人士的缩影和代表。【田源】和【吴怡茹】均是知青出身,又有逃港的经历。【田源】返城后成为个体经营户。【吴怡茹】逃港后成为其舅父企业的高管。后来,内地放开政策,【吴怡茹】舅父的企业到内地寻求合作方,恰好遇到了【田源】。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表明,正是因为.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吾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转折和巨变。这种转折和巨变,必然会惠及全国人民,包括港澳人士。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事件
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计划经济下,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没有任何意义,这只说明一点,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微薄的退休金,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1983,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要知道,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而且。尤其,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由于香港是个城市,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是国际大都市,去受资本家的吆喝。所以,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人口仅次于上海?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1960年,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也是可笑的事情,香港是城市。在所谓逃港潮中,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为什么、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可以说,这也说明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那么,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无耻的行为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 逃港 事件
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由于香港是个城市,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仅次于上海,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尤其,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可以说,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那么,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在所谓逃港潮中,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而且,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去受资本家的吆喝,这也说明,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要知道,香港是城市,是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也是可笑的事情,1983、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1960年,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微薄的退休金,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这只说明一点,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无耻的行为。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事件?
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由于香港是个城市,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仅次于上海,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尤其,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可以说,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那么,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在所谓逃港潮中,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而且,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去受资本家的吆喝,这也说明,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要知道,香港是城市,是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也是可笑的事情,1983、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1960年,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微薄的退休金,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这只说明一点,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无耻的行为。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事件
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由于香港是个城市,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仅次于上海,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尤其,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可以说,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那么,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在所谓逃港潮中,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而且,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去受资本家的吆喝,这也说明,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要知道,香港是城市,是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也是可笑的事情,1983、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1960年,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微薄的退休金,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这只说明一点,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无耻的行为。
高安中学的历史沿革
1907~1912 瑞州府中学堂1912~1914 瑞州中学1928.3~1936.8 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36.8~1937.7 高安县立简易师范1937.9~1939.4 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41.3~1946.7 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46.9~1949.7 高安县立中学1949.9~1952.9 高安县立联合中学1952.9~1965.6 江西省高安中学1968.7~1968.10 高安红卫中学1969.11~1973.7 高安红卫中学1973.7~2005.7 江西省高安中学2006.7~2007.4 江西省高安教育集团2007.4~ 江西省高安中学 1907年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熊雄考入瑞州府中学堂。高安中学百年历史的启算时间依次为凭。1928年3月,北京大学毕业的蓝续业,慷慨解囊,复办高安县立初级中学,招收新生约百人。1935年9月,改办简易师范,初中停办。1937年,恢复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38年,日军进犯高安,学校被批迁往远离县城60华里的村前肖坊村。1939年,日军占据高安,学校解散。1941年3月,黄孕民等在县长的支持下于荷岭三桥村复办高安县立初级中学。1941年9月,学校为躲避日寇南侵铁蹄,迁至黄沙南山大褚村。1941年冬,学校迁至太阳颖江吴村。1943年春,学校迁至太阳英岗上坑谢村。1944年2月,学校迁至英岗街万寿宫,大王庙及典当老宅。1945年8月,日寇投降,师生返城。1946年9月兴办高中,发展成赣西北公路沿线唯一的公办完全中学。1949年9月,学校与城内五所私立中学合并组成高安县立联合中学,定址城南昭明巷的天主堂及太子庙。1952年,学校由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高安中学”。1960年5月评为“全省百面红旗学校”。9月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65年确定为全国三十所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高安红卫中学”。10月,学校撤消,并入地处山区的高安共产党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复校返城,因原校址被省第二电机厂占用,学校落脚于碧落山下几近废墟的原高安二中旧址。1973年,学校复名为“江西省高安中学”。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洗礼的高安中学,从此扎根于碧落山下的彭家山,茁壮成长,走向辉煌。 校园文化 碧落山下,锦江之滨,集合着生龙活虎的我们;朝气蓬勃,桃李争春,辛勤的园丁哺育着我们。共产主义,是我们崇高的理想,振兴中华,是我们神圣的使命;爱国守纪,勤奋求实,是我们遵循的校训,我们有理想,我们讲文明,团结友爱,谦虚谨慎,向着世界科学高峰,向着未来灿烂的前程。我们,我们要,奋勇拼搏,勇敢前进,奋勇拼搏,勇敢前进! 桂花
历史转折中田源妻子
央视正在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田源】的妻子是【吴怡茹】 其实,无论是【田源】,还是他的妻子【吴怡茹】,都是剧中的虚构人物。 但却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说,【田源】和他妻子【吴怡茹】是当时知青、逃港人员、个体经营户、港澳工商界人士的缩影和代表。 【田源】和【吴怡茹】均是知青出身,又有逃港的经历。 【田源】返城后成为个体经营户。 【吴怡茹】逃港后成为其舅父企业的高管。 后来,内地放开政策,【吴怡茹】舅父的企业到内地寻求合作方,恰好遇到了【田源】。 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表明,正是因为.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吾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转折和巨变。 这种转折和巨变,必然会惠及全国人民,包括港澳人士。
历史上的吉尔德雷对贞德究竟是什么感情
贞德当初是圣女,是把法兰西带向胜利的女神。基本所有军中的士兵都是把贞德当成女神看的(当然还是被称为圣女)。元帅作为贞德拥缀肯定也是。我觉得是极度狂热的崇拜的程度。然后贞德被诬陷烧死后,元帅的表现也体出了信仰崩坏,开始虐杀,最终也被送上绞架(我不记得是绞刑还是火刑了)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事件
为什么要逃港?这个问题,陈秉安曾经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答案也各式各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贫穷和饥荒。1957年,农村集体化进一步升级。宝安县委通过《关于限制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几项规定》,限制社员自留地和副业收入,副业收入不能超过全家全年总收入的30%;社外农民不准开荒,不准弃农经商,“以彻底堵塞资本主义漏洞”;“男全劳动力”一年要完成260个工作日;农民家中如果有金银首饰,都要报告政府,然后收为国有。边防铁丝网到了1959年,广东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一份资料显示,当年全省的粮食总产量只有177.58亿斤,比1958年减产15.71%。1960年仍然是一个减产之年,农民实际比常年少收了61.25亿斤粮食,这相当于他们8个月的口粮。一个逃港者告诉陈秉安,那个时候,伙食里基本看不到肉和油,就连青菜都很罕见。为了缓解饥饿,他曾经吃过蕉渣、禾秆、木瓜皮、番薯藤,甚至一度还吃过观音土。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政 治上的迫 害,也是逃港的主要原因之一。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是最为典型的代表。196 6年“文 革”开始后,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饱受凌辱。1967年,他借一次到深圳演出的机会,铤而走险,乘船逃往香港。他抵达香港的第二天,全港的报纸与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从而掀起了一场以知识分子和知青为主体、长达10年的逃港浪潮。陈秉安曾经采访过一个民兵队长,他逃港的原因,今天听起来匪夷所思。这个民兵队长在山里发现了一个从台湾飘来的气球,气球下方的篮子里,有许多食品和一件白背心。在两岸处于敌对状态的那个年代,广东一带经常发现这样的气球。这个知青把食品上交,但实在舍不得那件白背心,就偷偷留了下来。几天后,他穿着白背心参加了一场篮球赛。围观的人们发现,这件白背心在被汗水浸湿之后,背上出现了“反攻大陆”的字样。结果,这个原本“根正苗红”的农民,被打成了“美蒋特务”,受到严 酷的迫 害,不得不逃往香港。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逃港浪潮,当地政府还曾想过这样一个办法。在逃往香港的梧桐山上,有一个叫做西坑的村子,宝安县决心在这里“展开一场殊死的争夺”,把西坑村建设成“反偷渡的红旗村”。
逃港问题,产生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对于香港来说,自1997年回归祖国以来,每年7月1日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1840年鸦片战争两年后,香港被英国占去,这个脱胎于珠三角的岛屿,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大陆母体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存在姓“资”与姓“社”的意识形态差异,香港与内地的分道扬镳显得更加坚决和迅速。 此后近三十年时间里,政治铁幕却并未将香港与祖国大陆的脐带完全斩断,除了官方有限度的交往,以偷渡为主的民间形式始终活跃,最终汇聚为一股股逃亡香港的奔涌潮流。以深圳为例,在公开的文件里,“深圳历史上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偷渡”,分别为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据广东省委边防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1954年到1980年,官方明文记载的“逃港”事件就有56.5万多人次。 内地民众此起彼伏大规模的逃港风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陈。如今,众多香港人纷纷在深圳等地投资、买房,而在改革开放前,在香港与宝安县(1979年改名为深圳市)山水相连百余里的海岸线上,历史却怎样错步向前,以致数万人铤而走险、蹈海求生逃亡香港? 村庄成了“女儿国”、“老幼院” 新中国成立期间,由于战乱等因素,规模性逃亡香港的潮流便已出现。《香港年报》记载,上世纪50年代初,战乱使超过75万名来自内地的居民涌入香港。1952年,32岁的张爱玲,只身在烈日下走过了宝安县罗湖桥,来到香港。在她身后,上海公寓里的流言与传奇,被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湮没,她的身影则在他乡渐行渐远。 这只是建国后大规模逃亡香港风潮的预演。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公社化“大锅饭”模式下的一切归公,如个人财物方面,全部金银首饰都要报告政府,然后存入银行,极大伤害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时代,很多走投无路的民众,怀着不解、不甘的心情,开始孤注一掷逃亡香港,特别是在广东沿线一带。 至今,广州许多年长者依然记得,当年珠江作为泳场的盛况:成百上千市民在一泓江水中强身健体,口号喊得分外响亮,其背后的真正意图大家都心照不宣:为了随时可能发生的远行——偷渡边防线,逃亡到香港。 在广东宝安县,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一度是监视“三偷”:偷听敌台、偷窃集体财产、偷渡出境。有的农民借口去割草,划着一只小船便偷渡到香港去了。相比之下,生产队干部似乎更心疼偷渡客划走的那条小船。 宝安外事办公室《关于经宝安县偷渡香港问题的调查报告》(宝外字10号,1959年1月28日)显示,1956—1958年,经宝安县偷渡的共有20105人,其中宝安县的有6448人,外省及外县的有13657人,宝安县偷渡出港的有3955人。逃出去的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以致不少边防村庄成了“女儿国”、“老幼院”。民谣便说: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避孕套当“救生圈”,撒老虎的粪便防警犬 当时在广东偷渡, 按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按路线, 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泅渡通常是首选,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到达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 偷渡者一般都带有汽车轮胎或者救生圈、泡沫塑料等,还有人将避孕套吹起来挂在脖子上,一直游过去。广州人把从水路偷渡逃港称作“督卒”,借用下象棋术语,取其“有去无回”之义。民众也常常自发去珠江中练习游泳,以便日后“逃港”派上用场。不少孩童从小便被家人灌输“好好练身体,日后去香港”之类的思想。 要顺利游到香港,除了最佳下水地点外,还需要更多技巧。准备充分的人在偷渡时,会带上一个小型的充气救生圈之类的可供漂浮的物体,但并不是一下水就用,因为那样会影响速度,也容易被发现。相反,他们会将这些充气物腔内的空气放掉,折叠好带下水,等到游到中途累了时,拿出来吹上气漂浮水上稍作休息。有些人在下水前喝上一大碗煮好的姜汤,虽然辛辣,但能驱寒,不至于在途中被冻死。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事件
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由于香港是个城市,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仅次于上海,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 尤其,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 可以说,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那么,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 在所谓逃港潮中,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而且,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去受资本家的吆喝,这也说明,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要知道,香港是城市,是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 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也是可笑的事情,1983、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1960年,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微薄的退休金,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这只说明一点,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 *** 的行为。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例
官渡之战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 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 、 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 南 阳的张绣等。 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 建安元年, 曹 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 二 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 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 名, 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 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 从此曹操 势力 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 绍形 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 曹操 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 马万 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 但曹操却根据他 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 , 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为争取战略上的 主 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 东 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 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 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 滑 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 今 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 以 稳定翼侧。 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 中 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 当 的。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 难 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 , 濒临汴水。 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 绍 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 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建安四 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 邳,屯据沛 县(今江苏沛县)。 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 为保持许昌 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 速占领沛县 ,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 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当曹、 刘作战正 酣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 致使曹操 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 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 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 此 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 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 锋,急趋白马。 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仓促应战被斩杀,袁军溃败。 曹操解了白马 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 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 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 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 袁 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 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 利退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 攻许昌。 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 曹操也立营与袁军 对峙。 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 箭俯射曹营。 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用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 袁军又掘 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 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 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荀??χ骷岢郑?懿儆谑且? 方面决心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 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 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困 难。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 降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 , 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 偷 袭乌巢。 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又作出错误处置,只派一部 兵 力救援乌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营垒。 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 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 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并烧毁 其 全部粮草。 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 曹军乘势 出 击,大败袁军。 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 之 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 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 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强,得到中小地主阶级的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 处于 有利的政治地位;注意网罗人才,得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拥护;经济上实行屯田 ,不 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 除此之外, 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 采取后 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 在防御作战中,能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 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善于捕捉战机,果断施行;善于听取部属意见,紧紧抓住 奇袭乌巢这一关键环节,终于取得胜利。 反观袁绍,政治上纵容豪强,兼并土地 ,任意 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对。 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 属的正 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 分裂, 全军溃败。
爱新觉罗·奕欣的历史评价
光绪:“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杨约翰:“恭亲王与我之前所见过的东方王子及政治家不同,他十分生动。这是一个机敏的男人,直觉敏锐,意志坚定。” 何天爵:“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马士:“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 赵尔巽:“恭忠亲王继以起,绸缪宫府,定乱绥疆,罢不生心,用不辞劳,有纯臣之度焉。”
恭亲王奕欣当皇帝历史会怎样?
大家都知道奕欣的才能远在他的哥哥之上,到最后没当皇帝!但是这孩子比较实诚,不像他哥哥会装逼,只会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老爷子前面嘴也不够甜,他哥哥找了杜受田做老师也叫了一些投机取巧的本事,耳奕欣的老师教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就锋芒过于外露。中国传统的喜欢都喜欢内敛,中庸的人。此后奕欣终于在他哥哥死后进了军机,展露了他的才能,包括重用曾国藩,李鸿章,遏制内宫奢华糜烂的生活习气。倡导洋务运动,他自己就喜欢香水,葡萄酒,到这在当时的中国就成了大逆不道,成为卫道士攻击的借口,以致慢慢的意志消沉,混日子。同时恭亲王从小生活在皇城,他对市井小民的生活状态完全不懂,比如老百姓哪些最关心的柴米油盐的民生问题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就和袁世凯有很大差距,人家是草根起步,所以也就似的恭亲王有点不接底气,思维问题容易走极端,没有能从社会的底层去做一些事情去坚固大清的根基。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c224f4a20a446230e5db9aa9322720e0df3d76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我觉得他的能力是足够了,只是历史的因缘巧合谁也没办法把握。好一个恭亲王奕欣中国人蠢在不懂政治,却喜欢从政,将一腔“政治抱负”的虚荣心误以为是“报国”,却不知道中国政治本来是一谭死水,是流氓强盗的集中营,满腔爱国热的蠢人反而会让社稷江山陷入灭亡的危机。《大太监》里面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就是好例子,但关于奕欣的背景,港剧并无透露太多,自然不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恭亲王:满清道光帝临死前钦点下一任皇帝,也面临诸多难题――首先道光有九个儿子,前三个已经死亡,论辈分应该四儿继位,但道光宠爱六儿奕欣,他天资聪明,加上道光本身也宠爱她的生母静妃,道光拒绝断气前做了一轮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后,继位的始终是四儿,即今日的咸丰帝。道光放弃奕欣,原因很多:可能考虑到他不是正统皇后嫡系,恐防嫡系势力不服。事实上根据许多野史学家分析,道光帝并不喜爱咸丰,因为他性格优柔寡断,而且过于老实忠直,对于人性阴暗他毫不防范,凡事只想美好的一面,相比起他的六弟,处事不但当机立断,而且有大将风范,道光帝生确实不知如何取舍。电光火石生死间一拍板,钦点了咸丰,开始了国运万劫不复的局面。*(注1)首先,为人“忠厚善良”的咸丰帝不喜欢政事,天生喜欢打猎和玩女人。英法联军打入大清,咸丰帝恐惧洋人,双方恶交之下惹出了火烧圆明园的惨剧*(注2),咸丰败走出逃,之后一直病卧不起,临死前钦点未满六岁的慈禧亲生儿接位,命八大朝廷元老辅政。奕欣当时封为恭亲王,在军事、经济和行政上都有实权,他留在北京跟洋人打交道。不错,既然武力反抗不成,倒不如张开双手迎接“鬼佬”,树敌不如做友,减少流血损失。奕欣思想开明,知道洋人之所以船坚炮利,是因为西方教育先进,除了发明了自行车、望远镜、放大镜、勾魂魄相机,西方教育智慧推动了洋人在军事势力壮大。他主张跟西方“紧密合作”,购买洋枪,送大清小孩到西方学习交流,他满怀希望,西方文明可以让大清璀璨,就像临岸的日本,跟美国一拍即合擦出爱火花。火药本来是中国人发明,但中国人却用来做炼丹术和放烟花,洋人却拿来做武器,西方列强智商领先,奕欣看穿这点,积极与洋人交往,大搞“洋务运动”。结果得罪了八大元老,当时朝廷保守派势力庞大,恐惧洋人鬼子,加上之前圆明园的惨痛教训,对西方白人恨之入骨,奕欣崇洋媚外,结果落得了“鬼六子”的雅号。被人起了花名“鬼六子”,奕欣本来没什么,反正他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他想为大清刮骨疗伤,注入新活力。但无奈,保守势力越扯越离谱,污蔑他“吃里扒外”、“里通外敌”,慈禧越听越不舒服,加上慈禧本身对奕欣的权力心有戚戚然,于是在咸丰临终前,她成功令老公多加一道符咒:以后宫廷及国家大小事务,除了八大元老,也要连同两宫太后慈禧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才能生效。如此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慈禧如何玩这盘棋?慈禧不慌不忙,先拉拢恭亲王奕欣,铲除其余元老势力,死的死、囚的囚、逃的逃,铲平八大元老,此乃“辛酉政变”。但慈禧还是对恭亲王有所顾虑,没有元老势力,慈禧集中火力搞定“鬼子六”。加上中法战争失利,慈禧名正言顺罢黜他一切职务,彻底瓦解他的党羽。奕欣晚年凄惨,一生为大清效力,由于中国人的嫉妒与多疑,落得如此下场。试想一下,如果道光帝当年钦点的是奕欣,慈禧就不可能掌托,大清国运也不会走向衰落,奕欣如果做了皇帝,见到列强发达,一定力排众议跟西方合作,康有为这类改革派必受重用,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相互映照,就一定没有甲午战争,少了慈禧搞屎棍,满清现代化必能成功,中国至少会早一百年跻身列强。可因为一念之差,道光选错了人,导致慈禧干政,妖孽横行,毁了清室不打紧――好歹也是你们满族人之耻,但让整个国家推向深重的灾难,道光帝绝对要拖出来鞭尸。其实,奕欣如果意志坚定,不念什么“祖宗情”,大可举兵反戈慈禧老妖人,但无奈奕欣还是被“列祖列宗”的婆妈理由束缚自己,念在眼前那个女人始终是自己大嫂。他一手建立了中国首个“外交部”,开办洋人学府,聘请西方人到中国教育界,开启智慧萌芽,大批洋人医生进驻大清,以西方精湛的医疗技术传播福音,按道理奕欣应该是中国现代化之父。但奕欣蠢就蠢在还要对一个邪权效忠,明明慈禧对外软弱、对内毒辣,他到底还是念念不忘大清社稷、列祖列宗,他的愚忠,蠢在以为自己的一腔抱负能打动到慈禧太后,说服一群思想僵化的老头子。他应该知道,中国人天生愚昧,目光短浅,死抱着“四大发明”大腿不放,恐惧洋人,恐惧西方,如同今日Five毛愤青恐惧西方抿煮一样,以五千年古国的发霉牌匾沾沾自喜。中国落后要挨打,但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中国人集体愚昧和冷漠。大清国没落的迹象,再看看远东某大国的今天,总是那么似曾相识。注1:根据野史学家考究,传闻当年道光帝与几个儿子打猎的时候,咸丰的老师杜受田事先告诉他:“等一会打猎,你千万不要捕杀任何生灵,回来之后皇帝问你何故,你就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以表明你不想有杀死生灵的念头。”结果狩猎结束,六阿哥奕?狩猎最多,道光大赞,但四阿哥照了“剧本”念读,道光听了大喜,说“这才是君主之度”。野史学家认为,这场狩猎才是道光帝钦点“善良”的咸丰真正原因。注2:火烧圆明园在中国教科书是一场耻辱,是“西方列强侵华”的证据。但根据英法两国的历史,却截然不同:1860年英法两国抵达天津,选了一个叫Harry Parkes的外交官连同39人代表使节团进入通州,与清国和平谈判,开启生意来往。结果朝廷里面一帮保守派,为表示自己很爱国,居然派兵将39个英法使节抓起来施以酷刑,39个人最后死剩10人,英法两国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约和普世价值观在先,于是两国决定以火烧一座宫殿作为报复。英法两国火烧前已经贴出告示,劝喻中国人不要去圆明园,但中国人偏要去。火烧圆明园,英法两兵固然有顺手牵羊,但中国人与太监们都在哄抢
如果当初登上皇位的是奕欣而不是咸丰,历史上的局面有没有可能改写?
咸丰登上皇位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个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社会积习已久的结果,具有必然性,和谁当皇帝没有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一样了,道光时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不相信偌大的中国打不过英夷,于是定下与英国开战的决心,结果腐败的清军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血淋淋的教训,血迹未干,以奕欣的聪明怎么可能再与英国开战。晚清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崛起,列强入侵中国,落后就要挨打,有点头脑的中国人都在探讨救国强国的方法。奕欣是清末的政治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他要是掌握大权,必然向西方学习,中国开放的步伐将快很多。从同治到光绪初年,奕欣是议政王,管理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他的光芒一度盖过了慈禧。所以被慈禧陷害,以莫须有罪名罢免了他一切职务,后来朝廷上下为奕欣申辩的声音很大,慈禧为平复贵族及官员的情绪,恢复了奕欣的职务,但是受到打击后,奕欣积极性下降,工作畏首畏尾,洋务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奕欣继承皇位,没有了咸丰,就更没有了慈禧,避免了慈禧的掣肘,洋务运动效果会更好,至少比现实中的要好很多。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除了日本和沙俄有侵占中国领土的愿望,其他国家主要是为了和中国做生意,中国开放了,他们就没必要诉诸武力。而且闭关锁国就会落后,开放学习就能进步,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奕欣的洋务运动无疑是对中国发展有利的。西方列强想的是与中国做生意,中国要是战争不断,炮火连天,生意还怎么做?所以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处于战争状态。大清政府当然也不希望内乱。外部有人帮助控制战争,晚清的战争会少很多。战争少了受益的是老百姓,国家进步了受益的也是百姓。要是奕欣当皇帝,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咸丰当政强,比慈禧当政更强。有人会想到,奕欣当皇帝会不会让国家走向君主立宪制?可以肯定的说,不会!奕欣死后,谥号“忠”,他是忠于光绪吗?不是。光绪主导的戊戌变法,是向日本学习,要走君主立宪制道路。奕欣坚决反对。他是效忠慈禧吗?更不是。他和慈禧斗过,杀了慈禧的红人——大太监安德海,也被慈禧罢免过一切职务,他和慈溪有扯不清的恩怨情仇。他的忠是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忠,是对大清王朝的忠。所以,他是不会把皇权交出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总之,奕欣当皇帝,国家会减少动荡,战争会少些,百姓日子会好过些,社会会进步些。道光1850年驾崩,奕欣1898年去世,如果奕欣当皇帝,能在位48年,这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会好很多。不过奕欣的儿子都不争气,奕欣死后,他开创的局面难以继续。封建社会的灭亡是必然的,谁也改变不了。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吉普赛人的起源和历史
吉普赛人,又称罗姆人、旅人,是一支具有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流浪民族。他们的起源至今尚有争议,但学者普遍认为他们可能源于印度次大陆,随后在公元9至14世纪间进入欧洲。吉普赛人的历史充满了流离失所、被边缘化和歧视的经历。在历史上,吉普赛人常常被视为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经历了种种迫害和歧视,包括被迫定居、剥夺权利、种族清洗以及大屠杀。然而,吉普赛人也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包括语言、音乐、舞蹈和传统习俗。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通常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或小屋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尽管吉普赛人的历史充满了挑战和不公,但他们对世界文化和艺术的贡献不容忽视。吉普赛音乐和舞蹈深受欢迎,并且对西方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吉普赛人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为他们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如果恭亲王奕欣与咸丰帝互换,他做了皇帝,清朝历史会不会改写?
道光皇帝在去世之前下了一道遗旨,上面有两件事情交代。第一件,把自己的四儿子封为下一任皇帝,即咸丰帝,第二件,亲封第六子奕欣为恭亲王。这两个人,一个为帝一个为王,他们的角色决定了,清朝后期的命运与历史发展方向。咸丰帝延续了道光帝的谨小慎微,不思进取的作风,在位11年碌碌无为。八国联军入侵紫禁城的时候,咸丰以狩猎为名,逃出北京城。没过多久,他就病死在承德的避暑山庄,30多岁就撒手人寰,留下山河破碎的江山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反观恭亲王奕欣,他头脑聪明,善于接受新思想,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咸丰帝,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奕欣一直活到60多岁,他在清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先后担任了军机大臣,钦差大臣,总理大臣等重要职务。他还专门负责处理与英,法,俄等国的签约善后事宜。试想一下,如果恭亲王和咸丰皇帝的角色互换一下,那么可能清朝末期的历史,就极有可能改写,也许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奕欣在政治上的敏锐度远远超越咸丰。除了他的头脑敏锐,思虑长远之外,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远见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单从他支持慈禧政变就可以看出来。咸丰帝去世之后,只留下了慈禧和他年仅六岁的幼子,两人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原本咸丰帝留下了辅政大臣,但这些大臣各自专权,把皇帝的权力都架空瓜分了。实际上小皇帝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傀儡。奕欣眼光独到,他知道慈禧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她担心自己儿子的皇权被瓜分。于是两人联手发动了政变,重新夺回政权。从辛酉政变开始,奕欣得到了慈禧的信任,被特封议政王,从此开始了他手握实权的重臣之路。据史书记载,道光帝立储之时,曾在咸丰和恭亲王之间犹豫不决。奕欣从小聪明伶俐,满腹诗书,会满蒙汉三族语言,精通各类技艺,文武双全。 而反观咸丰帝幼年的时候,功课平平,于是咸丰帝的老师就给他建议,说他要以仁德换取道光帝的信任。于是道光帝在生病的时候,咸丰帝总是痛哭流涕,亲身侍奉以显示自己的孝顺。据说有一次,道光帝带众皇子去打猎,咸丰帝不发一箭。道光帝询问他为何不开弓放箭,他答,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的季节,不应该杀生。皇帝当场大赞他仁德,最终下定决心立他为储君。咸丰的这个帝位获得的有点投机取巧,如果凭真本事,他未必比得过恭亲王奕欣。只能说造化弄人,一切都是天意,恭亲王奕欣还是没有当皇帝的命。即使奕欣没有当上皇帝,但他依然处在清朝的权力中心几十年,待人接物,处理政事都有自己的一套风格,给清政府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
美国西部的历史需要重写
不久前,美国西部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艺术兄弟们一起庆祝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老西部”。对于历史学家和艺术家来说,“西部的胜利”是一项光荣的成就,预示着“文明”战胜“野蛮”。事实上,根据传统的学术智慧和正统的艺术视野、对印第安人的征服、天命的征程,使美国伟大,也使美国人与众不同。然而,近几十年来,大多数历史学家和许多美国人都否定了这种观点。新的研究打破了人们对旧西方的珍视寓言,从“西浩”的历史中剥离了浪漫,挖掘出了美国扩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代价。这些对西方是如何消失的解释几乎没有什么荣耀,但却强调了美国文明的野蛮。 德扬博物馆的展览,“Ed Ruscha and the Great American West”及其展区,“狂野的西部:太平洋平原”在旧金山的荣誉军团邀请我们来仔细检查庆祝活动和它的死亡。在许多方面,这种对美国西部艺术的修正与美国西部历史的内容和意义的改变是相似的。在艺术和历史上,随着主题的拓宽和当代观点的转变,久远而强大的神话已经消失。 美国西部:非常简短的介绍(非常简短的介绍) 权威、清晰、广泛地涉及环境、人和身份问题,这是美国西部的神话。人民、政治和文化的复杂融合,决定性地塑造了美国西部的历史,通过这一简短的介绍,成为关键的解释线索。早在19世纪, 购买 ,领土扩张的庆祝活动在美国历史学家中是司空见惯的。西奥多·罗斯福在他的多卷书《西方的胜利》和其他历史著作中承认,流血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但他认为这是美国人民“刚健力量的健康标志”。作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欣喜地说:“我们的天命注定要吞并所有弱小到无法抵抗我们的邻国的土地。”他认为“为了全人类的利益,美国人民最终应该把墨西哥人从人口稀少的北部省份赶出去”,并夺走西部其他地区印第安人。 在罗斯福那个时代很受欢迎,正是同时代的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提出了这种解释,才获得了持久的学术吸引力。最突出的是,在1893年发表的《美国历史上边疆的重要性》一文中,特纳将美国历史上的中心地位赋予了向西扩张。他认为,这不仅扩大了国家的领土,而且也说明了其人民和机构的个人主义和民主性质。在特纳看来,向西迁移的过程将美国人从他们的欧洲血统中分离出来(在特纳的想象中,“美国人”这个称呼只指欧洲血统的人)。从特纳和他的同时代人所说的“伟大的美国西部”,然后产生了美国例外论和美国伟大的根源。 美国西部的后世历史学家从特纳的“边疆理论”中得到了暗示。一些人也附和了这一点。一些人扩展了它。有人修改了。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很少有人试图挑战特纳关于边疆对美国发展的根本重要性的信念,也很少有人质疑美国西部扩张程度的提高。 在过去半个世纪发生了变化。 *** 越南战争和各种民权运动的蔓延“向西扩张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这一主张使西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家为天命服务,这是一种引导画家、雕塑家的意识形态,而摄影师为了掩盖“西进所造成的问题”, “西为美”的展览则颇受争议。一些参观者把他们的尖酸刻薄限制在画廊的门廊里。其他人则在评论文章中发泄愤怒。为了回应这场骚动,几位国会议员要求撤销博物馆,因为它允许对西方艺术进行这种亵渎。那场运动失败了,但计划中的全国巡展被取消了。 在公示方面,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是在电影中登记的关于美国西部历史的观点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潮流改写了西方历史,重新诠释了静止图像的意义,也戏剧性地颠覆了电影艺术。几十年来,“西部片”一直统治着好莱坞。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史诗”和“西部片”充斥着电影院,并在50年代主导了美国的电视节目,但在60年代,传统的、英雄的西部片开始失去其受欢迎的吸引力。生产的要少得多。那些经常被颠覆的类型的公约,关于英雄和恶棍,正义的暴力和显着的命运。在塞尔吉奥·利昂(Sergio Leone)的《好、坏、丑》(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gy)(1966年)、山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的《野人》(The Wild Bunch)(1969年)、亚瑟·佩恩(Arthur Penn)的《小巨人》(Little Big Man)(1970年)和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的《麦卡贝和米勒夫人》(McCabe and Mrs.Miller)(1971年)等里程碑式影片中。不过,可以说,西方传统角色的逆转直到1991年才达到顶峰,当时《与狼共舞》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在票房和奥斯卡上,《与狼共舞》占据了上风,但在过去的25年里,最好的历史学理不仅仅是对古老神话的颠覆关于旧西方。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削减和连接在美国西部发生的事情与其他平行的地方和进程。美国西部的历史学家们与特纳所说的边疆将美国从欧洲的根源中分离出来的说法不同,而是强调了美国和其他“殖民主义”之间的单一制度,“定居者殖民主义”的建构已成为将美国经验置于更广泛的全球背景下的关键。进一步剥夺了美国西部的独特性,历史学家们采用了“种族清洗”或更糟的“种族灭绝”的镜头,“为了理解美国的扩张、大范围的流离失所,有时甚至是对土著人民的毁灭。” ,“KDSP”在过去25年里写下的最令人震惊的西方历史,直面过去和现在的复杂。这首先要认识到过去有多深,要了解早在西方是美国人之前就开始的历史,要了解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原住民的多样性和活力。从考古学和其他方面来看,历史学家们现在已经找到了丰富的前殖民世界和复杂的社会,这些社会在印第安人遇到来自欧洲和非洲的人后继续存在,编织了一个关于土著人和新移民如何相遇和融合的迷人的新理解。 将土著人从新时代浪漫主义的屈尊姿态中解救出来,使他们成为永远和平、完美的生态学家,新的历史表明,印度人不仅 *** 欧洲殖民主义,但也在北美的一些地区进行了自己的扩张。这些最新的西方历史中最精彩的一段详细描述了长期的相互作用如何导致种族交叉以及种族清洗。最明显的是,这种交流产生了混血后代,但历史学家也追踪了导致混血的广泛交流文化的。这种融合一直是20世纪美国西部文化的一个标志,而现在21世纪的 美国西部的历史,就像美国西部的艺术,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毫无疑问,许多人哀叹这些变化,怀念西方历史(和西方艺术)曾经颂扬的神话。但是,如果我们要理解西方的多方面发展,并弄清楚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个地区共同生活,并可持续地生活,我们不需要一维的故事。相反,我们需要尊重过去的历史和艺术,正如历史学家和艺术家所必须做的那样,还需要挑战我们的复杂性的摔跤
勿忘历史,谈一谈二战时期日德军国主义的残忍行为?
日本侵华战争已过去了82年,在82二年前的今天,我国南京遭遇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压迫。其实不止是中国,整个人类,在二战时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残害。1、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曾经对中国发起过数次大规模屠杀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南京大屠杀。据悉,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中国人超过了三十万,数目之庞大、手段之残忍引得全世界为之震惊。1937年,中国在淞沪会战中失利后一路撤退,日军迅速占领了南京。由于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日军将愤怒也一并发作到了南京人民的身上,伴随着大规模屠杀和杀人竞赛的还有他们对南京妇女的强暴,日军卑劣下流的人品简直令人发指。此外,日军为了破坏南京及其周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业建设直接对其进行大规模轰炸毁灭,一时间南京成为了恶魔横行的人间炼狱。2、日本人体细菌实验这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事件。相信学过中学历史的人多多少少都对日本七一三部队有些了解吧。这个部队曾对外宣称是研究饮水、饮食健康的研究所,但事实上它却在用人体做细菌实验并应用于战争中,而实验用的人体来源便是当时日本所获的中国、朝鲜等受侵略国家的战俘。事实上,用细菌作战的方法早在日本之前便有国家使用过了,但鉴于其所产生的恶劣影响,细菌战被国际法明令禁止。但是日本无视了国际法和基本道德底线,还变本加厉地运用活人来培养、研究细菌,简直丧心病狂。日本七三一部队虽然在日本战败时被他们自己摧毁了大半,但是至今还有部分遗址存留在哈尔滨,这些遗址都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泯灭人性并恶意侵略、践踏其他国家的有力罪证。3、犹太人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事件发生在二战期间,是由德军对犹太人发起的一场种族清洗。据统计,有六百多万犹太人死于这场大清洗,由于德军虐杀犹太人的手法极其恶劣残忍,活埋、刑罚、虐杀无所不用其极,这场清洗也成为了德国在二战期间最臭名昭著的一项罪行,其给犹太民族带来的伤害和阴影恐怕至今也无法抹去。不过也有人指出,就这场屠杀而言,犹太人本身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当时正值金融危机爆发时期,善于经营的犹太人几乎掌握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命脉,但犹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损害德国的利益,对德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恰好在这个时候,极端种族主义者希特勒上位了。据说希特勒小时候曾遭受过犹太人的歧视,导致他从骨子里厌恶和痛恨犹太民族,加上此次金融危机中犹太人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希特勒,最后犹太人大屠杀一触即发。这三件历史事件都是反人性、反社会的极度扭曲行为,若不是有最真实、直接的证据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真的难以想象这些骇人听闻的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过的。
历史上的大屠杀有哪些?
1、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2、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3、犹太人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是指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德国在这场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将近600万犹太人。犹太人大屠杀在英语和德语的名称为“Holocaust”,此字是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用火焚烧祭祀。犹太人则称其为“Shoah”,来自希伯来语,带“浩劫”的意思。4、旅顺大屠杀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只有埋尸的36人(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幸免于屠杀,死难者人数估计在2千到2万之间。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5、印第安人大屠杀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犹太人大屠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顺大屠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第安人大屠杀
如何评价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人类历史上的十次大迁徙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迁徙
人类历史上总共发生过十次大迁徙。 1、匈奴人的野蛮的入侵 游牧部落的匈奴人起初生活在里海附近的一个地区,不过,这个部落的人不满这种现状,他们对罗马帝国周围地区的开始进行了野蛮攻击,这一事件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 罗马帝国在公元376年到476年之间曾引发了大迁徙,称之为“国家游荡”,这次迁徙使哥特人、汪达尔人和亚人都迁往日耳曼,使罗马帝国实力削弱了。 2、大西洋奴隶贸易 在15-19世纪期间,商人们将奴隶从西非运送到新大陆和美洲,奴隶们必须在咖啡、可可、棉花和烟草种植园里工作。 奴隶贸易是历史上最大的迁徙之一,大量的黑人被运送到欧洲的一些国家,并在当地市场上出售,以成为某人的财产,这是欧洲史上的黑料。 3、清教徒移民 清教徒移民到新英格兰是在1620年到1640年发生的,当时英国发生的移民主要是清教徒,他们大量的迁移到马萨诸塞和巴巴多斯岛。 在英国,移民们觉得国王詹姆斯一世和后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受到了威胁,他们正处在宗教冲突的边缘,清教徒逃离主要使为了寻找一个可以自由实践宗教信仰的地方。 4、加州淘金热 1848年到1855年之间的这段时期在美国被称为加州淘金热,当詹姆斯.马歇尔在加州萨特的工厂发现黄金时,这一热潮开始了。 当邻近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赶往加利福尼亚寻找黄金,这些“黄金探索者”的数量很快就达到了30万,其中包括欧洲人、澳大利亚人、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是史上最著名的人类迁徙之一。 5、非裔美国人迁移 非洲裔美国人的大迁徙发生在1910年到1970年间,当时大约有600万黑人从南方迁移到北方。 他们搬出了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其他10个南部州,前往东北部、中西部和西部各州。这种非裔美国人的迁移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之一,并导致黑人人口的城市化。 6、新的大迁移 新的大迁徙是一个反向的过程,在1910年到1970年之间,非洲裔美国人发生了什么?1965年开始的美国移民的新时期,显示了移民模式的改变,非洲裔美国人离开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前往南方。 “新南方”以黑人的家庭纽带和更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批黑人迁徙。 7、印巴分治 从1858年到1947年,印度被英国统治着,即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1947年印度分裂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英国左派将印度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一事件引发了穆斯林向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的大规模迁移,他们大多数都是迁徙到印度。 8、苏联人口迁移 1920年到1951年苏联人口迁移在这个榜单上排第三,这一转移的目标是填补种族清洗的领土,并将劳动力转移到人口稀少的地区。据统计,这种被迫迁移导致了大约600万人的迁徙,并造成了约150万人的死亡。 9、墨西哥移民 从20世纪初开始,墨西哥人口开始移民到美国,原因是国家需要劳动力和墨西哥的政治动荡。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移民法发生了变化,但墨西哥人仍然是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与1980年相比,墨西哥人口统计到220万,2013年上升到1160万。 10、叙利亚难民危机 叙利亚难民危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这是一场持续的危机,也是一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例子。众多的难民逃离叙利亚和周边国家,使欧洲一些国家在2015年9月时迁移人口就达到了1.58亿人。据CNN报道,这个数字几乎是一半的美国人口。
恭亲王奕欣到底能不能干?他在历史上的作为大吗?为什么他连慈禧也斗不过?
爱新觉罗·奕欣(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一 皇六子——失败的帝位竞争者 清宣宗(道光)生前共有三后九子,长子薨于道光十一年四月,而二、三两子幼殇;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宣宗第三后孝全皇后生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清文宗(咸丰)。如果处在明朝,则“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立嗣规则就已注定了奕詝这位嫡长子的未来皇帝身份,不过就算在以立贤为主的清朝,奕詝的嫡长身份亦使他得到了帝位竞争者中最有利的地位。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静皇贵妃生皇六子奕欣。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九,时年三十三岁的皇后驾崩,道光帝亲自为其定谥为“孝全”。在孝全皇后之后,道光帝未再立后,于是奕欣的生母以皇贵妃的身份成为了六宫中之第一人,而年幼的奕詝也交托给皇贵妃抚育。在某些人看来,帝位的天平开始向奕欣倾斜了。 但为一母所育奕詝和奕欣都还是不懂事孩子,成人所追求的权利此刻尚未给他们带来任何影响。也许是年龄相仿(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敦郡王,而皇七子之后年龄都太小),也许是因为身在寂寞宫廷而缺乏别的朋友,兄弟俩的感情十分亲密。据《清史稿》载“(王)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赐以名,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欣。”由此可见二人关系之亲密,而宣宗亦为此感到欣慰。 树欲静而风不止,奕詝和奕欣还没有争夺帝位的念头,而他们的老师杜受田与卓秉恬却开始在暗中进行着无声却激烈的斗争。亲奕欣的卓秉恬生前长期担任大学士,“历管兵部、户部、工部,赐花翎”,身后谥为“文端”,由此可见是一位才德皆有可观之重臣,但《清史稿》又载其常在亲贵主持的会议中于众皆称是之际却“时有辩论,不为用事者所喜”,卓秉恬这种不够圆滑性格也在言传身教中极大的影响了弟子奕欣;而亲奕詝的杜受田虽然职位较低(此时只是从二品但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但其在处事与捉摸宣宗心思方面却胜过卓秉恬甚多。根据史书记载,有两件事对宣宗决定继承人取到了重要影响,其一载于《清史稿》,曰:“文宗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传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其二出自野史笔记《清人逸事》,曰:“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道光二十六年,清宣宗置立储诏于鐍匣。 观以上二事,奕詝得立多倚杜受田之力(杜受田又靠揣摩宣宗心意,老实说不是所谓“正道”),而两事给人的的感觉又颇似《三国演义》中曹丕与曹植,做哥哥的都靠取巧而成为继承人,虽然可说都是应该的,但往往令人为弟弟抱不平;而第二件事则已写明奕詝在时政方面不如奕欣,而两事合并又体现了奕欣的文武双全。另一方面,卓秉恬虽未替奕欣取得皇位,但奕欣却学到了卓秉恬因长期兼管京尹而获得的理政务实之才。由于此时奕欣未满十五岁,可以说还是个孩子,所以他并未完全了解这次竞争的成败会对自己一生所产生的影响;而大奕欣一岁半的兄长奕詝却充分了解到了个中玄妙,岁月磨练带来的经验胜过了天资聪明。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奕詝、奕欣的兄弟之情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受到大的损害。 道光二十八年,奕欣(应该没满十六岁,好年轻……)娶桂良之女为妻;而后来的慈安太后“事文宗潜邸”应稍晚于此。奕欣娶桂良之女为妻一事对他以后的外交生涯和所谓“恭王派”的成立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 清晨,清宣宗病笃,遂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但宣宗最终也没有放弃皇六子奕欣,他在生命的最后留朱谕“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而这种留双遗诏的情况是罕见的。是日,宣宗崩于圆明园慎德堂。 二 恭亲王——最年轻的军机大臣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1850年3月9日)未满十九岁的奕詝登上了帝位,改明年为咸丰元年。尊皇贵妃为皇贵太妃;追封早薨三兄为郡王,封弟奕欣为恭亲王(咸丰二年四月分府,命仍在内廷行走),其余诸弟皆为郡王。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以奕詝这个年龄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未免太过年轻,而在清朝,这个年纪继位的皇帝却不算小了。 也许是皇家子弟早熟,抑或政治责任感驱使,年轻的皇帝很快显示一个统治者应有的气魄(也很可能多数为杜受田所教,《清史稿·杜受田传》曰:“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谘而后行”。)。一方面,奕詝重新起用了被誉为道光朝第一贤臣的林则徐,命其以钦差大臣署广西巡抚的头衔赴广西镇压刚刚兴起太平天国运动(可惜林则徐未至广西便于半途病故,若林文忠多得三载之寿,则两秀很可能就不能离开两广了);另一方面,即位仅九个月的奕詝以“妨贤病国”的罪名将受宣宗顾命的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穆彰阿在道光朝中后期权倾一时,结成“穆党”以至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堪称祸国甚烈。奕詝这一果断的处置,使得天下正人无不称快,而奕詝的地位也随之稳固下来。 奕詝锐意图治,这需要一个同样想振作的行政班子。穆彰阿之后,咸丰先后任命赛尚阿、祁隽藻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但这些老臣很快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那种栋梁之才。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满清的局面也越来越糟,咸丰三年,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部逐步逼近京畿,已对祁隽藻彻底失望的咸丰帝想起了自己二十岁的弟弟——恭亲王 奕欣。此刻的奕詝显然不认为局面的败坏是因为自己志大才疏能力不足所致,在他看来原因在于内而军机、外而督抚都辜负了自己。 咸丰三年九月(一说十月,九月之说出自《清史稿·恭亲王传》),奕欣受命在军机处行走。这是在雍正七年军机处(房)设立以来的第三位出任军机大臣的亲王(第一位是怡贤亲王允祥,但允祥任职不足一年就去世了;而第二位成哲亲王永瑆也只入值军机十个月)。此刻的奕欣刚满二十岁,在军机处又属新进,但他亲王的地位使得祁隽藻亦须对其顾忌、退让,此后在咸丰的默许与支持下奕欣很快成为了事实上的领班军机大臣,祁隽藻在委蛇了一段时间后于咸丰四年八月请了病假,又在十一月致仕(祁隽藻在不受咸丰信任的情况下又遭到了端华、肃顺的排挤)。奕欣遂成为正式领班军机大臣,至此道光朝之军机大臣已全部撤换,一个全新的行政班子成立了。 史书就奕欣担任首辅这一时期的作为鲜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中《中国史纲要》称:“奕欣任职两年,没有什么作为”,但事实证明满清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并未继续恶化。相反,之前发展迅速的太平天国在这一阶段遭受了几次相当大的挫折;当然,缺乏经验的奕欣不太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角,但奕欣在任职期间的表现应相当优异(其间陆续兼任都统、右宗正、宗令。),否则咸丰末年深孚众望的恭亲王就不会存在。在朝廷认为最重要的华北战区,林凤祥、李开芳统率的太平军“扫北”军一路劫掠北上,至沧州又尽屠全城,于是该部“长毛贼”迅速陷入绝境,至咸丰五年初全军覆没,而奕欣也因为“畿辅肃清,予优叙”。在南方战区,湘军于湘潭大败太平军林绍璋、曾天养部,太平军随后被迫从湖南全境退出,而平定本乡出援外省的湘军也因此开始成为满清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这一事实表明奕欣不属于那一类具有满汉珍域之见的满蒙亲贵)。 咸丰五年七月,奕欣的生母(静)皇贵太妃病笃,随后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至七月初九皇太后崩,七月二十咸丰以恭亲王“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为由“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清朝简史》一书以“咸丰帝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奕欣赶出军机处”来形容这次事件。奕詝和奕欣何以决裂?高阳先生在历史小说《慈禧全传·序》中曾引用王闿运《祺祥故事》所载并做分析说明,现摘录如下。(A段为《祺祥故事》所载;B段为高阳先生所做分析。) A 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B 圆明园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孝和太后于此。文宗即位,亦奉康慈太妃居绮春,这是文宗以宣宗尊孝和者尊康慈,而视疾问安,又无异亲子,凡此都是报答抚育之恩。但看康慈误认文宗为恭王所说的一段话,偏心自见,而猜嫌固先起自康慈。 A 又一日,上问安入,遇恭王自内而出,上问病如何?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 B 此记康慈不得太后封号,死不瞑目。“哦,哦!”是暂不置可否之词,恭王则以为文宗已经许诺。这可能是一种误会,但恭王行事,有时亦确不免冲动冒失,因而被认为“狂妄自大”,以后与慈禧的不和,即由于此种性格使然。……至于“传旨”,通常指口头传达旨意而言。 A 所司以礼请,上不肯却奏,依而上尊号,遂愠王,令出军机,入上书房,而减杀太后丧仪,皆称遗诏减损之。自此远王同诸王矣! B “所司”指礼部。尊封皇太后,应由礼部具奏,陈明一切仪典。恭王传旨,虽非文宗本意,但皇帝如摈拒礼部请尊封皇太后的奏章,则将闹成大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而恭王的“传旨”,起于误会,终同挟制,文宗自然要懊恼。 由于缺乏其他相关史料,而高阳先生所做分析又颇为精当,是故引用上文于此。而咸丰之罢恭王,既被后世称为“莫须有”,其不公可知也。 咸丰五年七月奕欣被罢免。次年二、三月太平军破江北大营,五月破江南大营;同年二月、十月广西马神甫案与广东亚罗号事件先后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一时内外交困。两大营败破的在于两大营本身缺乏战斗力,而太平军急于解除南京遭到的封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则可认为是英、法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可以将军力移往中国,以便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上几事基本不会因为清朝皇帝或首辅的意志而有所改变,若咸丰能将对奕欣的罢免推迟一年再以军事外交的失利作为借口,则理由就充分了很多。而奕欣凭借运气躲开了这个责任,于是在局势再次败坏后部分臣僚开始怀念这位二十三岁的前首相,其中也开始夹杂了对咸丰帝的抱怨。 咸丰既罢恭亲王,乃以顾命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庆接任领班军机大臣并“晋武英殿大学士,管理户部,充上书房总师傅。”。而文庆亦是满臣中之能者,其人在道光朝已多次出任军机大臣,在此危急之时主张“欲办天下大事,当重用汉人”,积极支持曾国藩及湘军,同时提拔了胡林翼、袁甲三、骆秉章、阎敬铭诸人。《清史稿》曰:“文庆醇谨持大体,……端华、肃顺渐进用事,皆敬惮其严正焉。”文庆在任职年余病故。文庆之后,彭蕴章继任领班军机大臣。其间由于宗室肃顺逐渐得宠,中枢乃分为彭、肃两派,为争宠计,两派皆外引督抚为援(彭蕴章文倚何桂清、武恃和春、张国梁等人;肃顺内以郭嵩焘、王闿运为幕,外而力荐曾左彭胡等湘系诸人),犹如唐之刘李党争。中枢既如此,时局安得不坏?若非太平天国亦同时内讧连连的话,清朝的统治也许就结束了。但在另一方面,英、法两国没有为了配合中国人也搞一场内讧,他们与清军开始在广东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 也许是为了笼络负责外交谈判的桂良,也许是想起了昔日的兄弟之情,咸丰七年五月,奕詝复授恭亲王为都统。据野史所载,咸丰使恭亲王治太后陵事,肃顺为固己位遂以作反诗、心怀怨望为名屡次攻讦恭亲王,以至奕詝和奕欣之感情一直未能恢复。 三 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临危受命,“督办和局” 咸丰七年十一月十四日(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破广州,尽获城内大员。 咸丰八年四月初八日(1858年5月20日),联军克大沽炮台;满清谈判代表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被迫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与英法代表进行谈判,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27日《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咸丰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59年6月25日),僧格林沁率部破联军于大沽。 咸丰十年七月初五日(1860年8月21日),联军破僧格林沁部于大沽;八月初四日(9月18日),联军复破僧格林沁部于张家湾;八月初七日(9月21日),联军再破僧格林沁部于通州八里桥,至此满清在京畿一带已无可用之兵。 咸丰十年八月初八日(9月22日),奕詝用肃顺之谋(彭蕴章因当年二月何桂清等人在江南的失败而被迫下台,继任领班军机大臣穆荫已依附肃顺;肃顺、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三人已基本把持朝政),以“坐镇京北”、“将以巡幸之备,作为亲征之举”为名逃往热河(承德),同时任命奕欣为“特授留守京师、督办和局、便宜行事、全权钦差大臣”留京善后。如果结合之前的中外事态来看,这个所谓的“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其实是肃顺排挤奕欣的手段,这个职务把恭亲王送进了一个既危险而又难以措手的境况。 由于咸丰十年八月初三日(9月17日),中国谈判代表怡亲王载垣下令扣留了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代表38人,之后通过咸丰的命令又处决了其中26人(这也是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所持的理由,而绝大多数中国历史书没有记载中方杀害英法谈判代表一事。这里所用资料来自《剑桥中国晚清史》)。而留在联军控制下的北京的中国谈判代表奕欣不得不当心自己会因此遭到报复,即便不遭处决、监禁,但以奕欣的身份只要遭到了“外夷”的侮辱也是不能容忍的;鉴于耆英的例子(1858年,作为谈判代表的耆英因“擅自回京”的罪名被赐死),奕欣也无法弃职逃走。此刻的奕欣无疑将闯了祸又把烂摊子推给自己的肃顺一伙恨之入骨。据另外一些资料记载,奕欣在联军入城后出城躲到了长辛店,拒绝(其实是不敢)与之进行直接谈判,最后在所谓“调停者”——俄国公使伊格那切夫愿以自己作为人质以担保奕欣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奕欣回到北京由桂良、文祥辅佐开始了与侵略者的谈判(但奕欣谢绝了由伊格那切夫作为人质以担保自身安全的建议),而奕欣也因此第一次戴上了卖国的帽子。 奕欣本人曾对当时的局面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而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入城,战守一无足恃,则剿亦害抚亦害。……(故不得不)权宜办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谈判无非是任列强予取予求罢了,无论改换何人进行谈判也决不会有什么迥然不同的结果,此外躲在热河的咸丰又命令奕欣“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俟该夷酋进城,即行前住画押换约,保全大局,毋再耽延,致生枝节。此时天气尚未严寒,该夷如能早退,朕即可回銮以定人心”。九月,条约达成,奕欣上奏自请议处,咸丰以“恭亲王办理抚局,本属不易。朕深谅苦衷,毋庸议处。”为由赦免了做替罪羊的弟弟。 在这一过程中,侵略者的强大与先进无疑给了奕欣极大的震撼,奕欣由原先的“理智型攘夷派”(奕欣在咸丰八年上《通筹大局不能稍涉迁就折》主张拒签《天津条约》,之后又上《江岸通商贻患甚巨宜早筹战备折》主张积极备战)转变成了“师夷自强派”,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61年1月20日)咸丰批准了由恭亲王奕欣、文华殿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等在9天前在《通筹夷务全局折》中提议设立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统管一切涉外事务,并任命奕欣为首席总理大臣,桂良、文样担任总理大臣;至此,“恭王派”开始了对清朝外交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控制;此外,由于俄国获利最多而祸华最烈,治俄先于治英法成为了奕欣的对外方针。与此同时,奕欣的“师夷”思想及外交风度无疑受到了“外夷”极大的欣赏,于是在庆祝签约的宴会上,“夷人”把奕欣恭上了“绝座”,叫其他王公跪迎,为此奕欣得到了“鬼子六”这个称号。而很快的,一个奕欣将要造反代替奕詝的谣言在京城一带开始流传,奕欣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虽然没有证据,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制造谣言的幕后黑手有极大可能是躲在热河而与奕欣意见相左的肃顺。 四 辛酉政变 咸丰十一年春,为了避免与“夷人”同城居住而滞留热河的奕詝由于生活放纵无节搞坏了身体;七月十六日,奕詝病笃,乃留遗诏二道,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太子;二是任命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八人也被称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晨,清文宗奕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暖阁。 留守京师的恭亲王奕欣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驾崩的消息和遗诏的内容,抛开兄长去世的消息不说,奕欣对那张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顾命大臣”名单感到了相当程度的震惊,他完全没有料到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自己竟会被兄长彻底排除在新的权力中枢之外。不止奕欣自己,军机大臣文祥的落选表明了整个“恭王派”都遭到了排挤(文祥在军机处的资历与匡源大致相同,优于焦佑瀛;咸丰十一年在军机处五大臣中排名第三,先于杜翰、焦佑瀛;而此刻却唯一落选),在这种情况下,奕欣必须在妥协和反抗间做一个决定。 如果选择妥协,运气好的话,奕欣在新时代可以继续担任“外长”(被首相压抑的外长日子不会好过,这个可以看日本前外相田中的例子),但这种可能很小,因为统论亲尊贵贤,奕欣都是诸顾命大臣无法比拟的,地位并不十分巩固的顾命大臣们也无法坐视在各部门都有自己一套班子的恭亲王与之分享权力,特别是贪权而又专断的肃顺绝对不能容忍奕欣成为反对自己的一面旗帜。因此在当时那种“办理抚局大不易”的情况下,肃顺等人很容易就可以找茬将奕欣革职让其归邸养老,而从30岁不到就开始养老显然是当时英气勃发的奕欣所不能接受的,毕竟他曾经看到过取得天下的希望,在已经委屈了多年以后,奕欣不愿再接受这样悲惨的未来。为了自己,也为了支持自己的众人,奕欣毅然走上了反抗之路。 清文宗奕詝因为自己执政后期的失败而变得十分多疑,他不信任在江南统兵的曾国藩、不信任留京办理“夷务”的奕欣,最终也没有完全信任在自己身后“赞襄一切政务”的肃顺。为了保持相对的权力平衡,奕詝在弥留之际将“御赏”、“同道堂”两印分别赐予皇后(母后皇太后、慈安)与懿贵妃(圣母皇太后、慈禧),而其用途显然并不是用来做纪念品。于是在清文宗驾崩之后,顾命大臣们同意在上谕和廷寄的首尾钤用两印作为两太后(代表小皇帝载淳)经审阅后同意发出的凭证,形成了“垂帘辅政,盖兼有之”的局面,这种情况使得顾命八大臣的权力(也包括办事效率)大大低于康熙年间的顾命四大臣。 慈禧太后有着很强的权力欲,而其在文宗病重期间曾替文宗批阅奏章的经历使之有了干预政务的能力;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为此而加意防范慈禧太后,结果大大加深了双方的恶感。另一方面,权势日重的肃顺在两宫太后面前显出一种妄自尊大的态度而深遭两宫太后之忌。在慈禧太后的提议下,两宫太后暗中发懿旨招唯一有力量可以对抗顾命大臣的恭亲王奕欣赴热河行在“筹谘大事”。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奕欣的为了探听新政权的虚实而要求赴热河叩谒梓宫。在热河的肃顺等顾命大臣一方面没有理由驳回奕欣这个合情合理的折子;另一方面又对自身的权位过于自信,认为奕欣即便来了热河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于是批准了奕欣赴热河叩谒梓宫。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月5日)奕欣到达热河,在澹泊敬诚殿叩谒梓宫之后立即受到了两宫太后的单独召见。双方在会见中显然达成了推翻现有“顾命大臣”制度代之以“两宫垂帘、恭王秉政”的新制度的默契,以之后的结果来看,肃顺等人并没有获知这次会谈的内容。为了不使肃顺等人起疑,直到回京,奕欣没有再和两宫太后单独会见过。双方的秘密交通改由醇郡王奕譞之妻(慈禧亲妹)负责传递。奕欣对顾命大臣的进攻开始大规模发动起来。八月初六,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太后“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知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肆其蒙蔽之术”,“更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务”。而督办“河南安徽剿匪事宜钦差大臣”胜保与山东巡抚谭廷襄亦同时联衔具折“恭请皇太后圣躬懿安”,开了臣子向太后请安的例子。 八月初七,奕欣赶回北京,召集在京重臣进行布置,只待众人从热河行在回京。 以当时情况来看,奕欣的“恭王派”在北京占有较大优势,首先奕欣自己是留守京师的“全权钦差大臣”,在顾命大臣正式回京办事之前在北京拥有绝对权威;而“恭王派”首席干将文祥在事实上掌握北京卫戍部队(现任步军统领端华在热河,而任左翼总兵的文祥曾兼署该职);在京重臣中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是奕欣的岳父,武英殿大学士贾桢是奕欣的老师,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因在担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时受了满尚书肃顺的排挤乃与之结怨颇深;而“一时清望所归”的前重臣祁隽藻、翁心存(也是奕欣的老师)亦“并与肃顺不协”,前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更是对其深恶痛绝。京中臣工又多有上述诸人之门生故吏,于是在北京形成了一个针对肃顺及顾命大臣的强大包围网。而外国势力因为载垣之前的作为自然也站到与之相反的一方。 京畿周边的统兵大员僧格林沁、胜保一方面对肃顺主张重用曾国藩等汉员不满;另一方面又因为咸丰十年八月间肃顺等人自行逃逸,而将吃了败仗的自己丢在一旁而心怀怨恨,因此也站到了恭亲王一边。 在热河,双方实力对比又恰恰相反,“恭王派”及其支持者的实力只限于以领班军机章京曹毓瑛为首的一批司员和位尊而权不重的醇郡王奕譞等亲贵;其余军政要职都掌握在顾命大臣手中。肃顺等顾命大臣首先以在大丧期间使用黄折为由将胜保、谭廷襄交部议处。为了董元醇奏请两宫垂帘一事更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慈禧太后在收到董元醇奏请“两宫垂帘、(恭)亲王辅弼”的折子后知道无法立刻实行,于是将该折留中不发,而顾命大臣则打算严惩董元醇以杀鸡儆猴,继而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为此要求将该折发下处理。 两宫太后在商议后将该折发下并明确指示批准董折“亲王辅弼、添派师傅”二事。顾命大臣为此而大为恼火,当下以祖宗旧制向无皇太后垂帘之礼为理由,坚持写明发上谕痛加驳斥,并由焦佑瀛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上谕稿指责董折“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殊属非是”,“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奏尤不可行!”两宫太后对顾命大臣违背己意、擅自改写上谕稿一事亦不能容忍。结果双方当廷争执起来,肃顺等人“勃然抗论,以为不可”,称“顾命之臣,辅弼幼主,不能听命于太后,请太后看折子,原是多余的事!”,最后竟把小皇帝载淳吓得小便失禁哭了出来才算停口。次日,顾命大臣又停止办公,拒绝开视发下的折件来向太后施加压力。只拥有名义上权力的两宫太后无计可施,被迫向顾命大臣屈服,将董元醇的奏折和焦佑瀛所拟谕旨发下照抄。 顾命大臣在这次冲突中取胜,但他们的跋扈却使得舆论倒向了相反的方向,而大多数亲贵也随之站到了太后与恭王一方。另一方面,顾命大臣将对手一时的韬晦认为是永久的屈服,大大放松了警惕(这一时期顾命大臣对奕欣的反击仅是任命对奕欣不满的豫亲王义道“佩带领侍卫内大臣的印钥”进行牵制)。利用顾命大臣的松懈,两宫太后巧妙解除了肃顺、载垣、端华所兼任的步军统领和銮仪卫、向导处、上虞备用处(粘竿处)等职务,削弱了顾命大臣在内廷的影响力。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1861年10月26日),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奉文宗梓宫离热河回京。为了在东华门率众跪迎咸丰帝灵枢,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及载垣、端华等七大臣在前间道先回;而肃顺与醇郡王奕譞等亲贵护送咸丰帝灵柩随后。在这种安排下,顾命大臣中的灵魂人物肃顺与中枢产生了短暂的分离,最终导致了致命的后果。
若登上皇位的是奕欣不是咸丰,历史局面有没有可能改写?
咸丰登上皇位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个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社会积习已久的结果,具有必然性,和谁当皇帝没有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一样了,道光时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不相信偌大的中国打不过英夷,于是定下与英国开战的决心,结果腐败的清军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血淋淋的教训,血迹未干,以奕欣的聪明怎么可能再与英国开战。晚清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崛起,列强入侵中国,落后就要挨打,有点头脑的中国人都在探讨救国强国的方法。奕欣是清末的政治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他要是掌握大权,必然向西方学习,中国开放的步伐将快很多。从同治到光绪初年,奕欣是议政王,管理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他的光芒一度盖过了慈禧。所以被慈禧陷害,以莫须有罪名罢免了他一切职务,后来朝廷上下为奕欣申辩的声音很大,慈禧为平复贵族及官员的情绪,恢复了奕欣的职务,但是受到打击后,奕欣积极性下降,工作畏首畏尾,洋务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奕欣继承皇位,没有了咸丰,就更没有了慈禧,避免了慈禧的掣肘,洋务运动效果会更好,至少比现实中的要好很多。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除了日本和沙俄有侵占中国领土的愿望,其他国家主要是为了和中国做生意,中国开放了,他们就没必要诉诸武力。而且闭关锁国就会落后,开放学习就能进步,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奕欣的洋务运动无疑是对中国发展有利的。西方列强想的是与中国做生意,中国要是战争不断,炮火连天,生意还怎么做?所以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处于战争状态。大清政府当然也不希望内乱。外部有人帮助控制战争,晚清的战争会少很多。战争少了受益的是老百姓,国家进步了受益的也是百姓。要是奕欣当皇帝,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咸丰当政强,比慈禧当政更强。有人会想到,奕欣当皇帝会不会让国家走向君主立宪制?可以肯定的说,不会!奕欣死后,谥号“忠”,他是忠于光绪吗?不是。光绪主导的戊戌变法,是向日本学习,要走君主立宪制道路。奕欣坚决反对。他是效忠慈禧吗?更不是。他和慈禧斗过,杀了慈禧的红人——大太监安德海,也被慈禧罢免过一切职务,他和慈溪有扯不清的恩怨情仇。他的忠是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忠,是对大清王朝的忠。所以,他是不会把皇权交出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总之,奕欣当皇帝,国家会减少动荡,战争会少些,百姓日子会好过些,社会会进步些。道光1850年驾崩,奕欣1898年去世,如果奕欣当皇帝,能在位48年,这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会好很多。不过奕欣的儿子都不争气,奕欣死后,他开创的局面难以继续。封建社会的灭亡是必然的,谁也改变不了。
如何评价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青城山介绍青城山景区历史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
这次来青城山,弥补上一次的遗憾。其实我之前也来过,只是当时时间不够,加上一些外界因素,最后过了青城山。我心里觉得挺遗憾的,于是决定再爬一次青城山,看看这里的美景,了解一下这里多元的道教文化。那一年,著名学者余进行了一次艰难的文化之旅。参观完都江堰后,他又爬上了青城山,在一个道观里打了个盹。他得到了道士的认可。应他的要求,他写了一副对联——“拜水都江堰问青城山”。对联中的“拜水”和“设问”真是妙不可言。他们不仅准确地诠释了两个景点的特色,还将两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相互呼应,相互印证。它们成为研究中国道家哲学最生动的课堂。如果只看一个,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这是一个人的旅程,心里充满了期待,也有一点害怕。我期待的是去道教圣地问路,我害怕的是第一次独自旅行需要勇气、经验和智慧。终于看到了心中向往的圣地,心情相当激动。站在我眼前的是青城山的山门,掩映在翠绿之中。大门采用道教典型的重檐结构,两檐。屋檐上雕刻着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昆虫、飞禽走兽,大门口的“山城情”三个镀金大字(从右往左读)格外耀眼。大门两侧的对联“目前收集八百观,登顶三十六峰”道出了青城山的特色,让人有一探究竟的迫切感。整个山门的主色调为深棕色,庄重厚重,而屋檐上的雕件色彩鲜艳,体现出初入社交界者喜仙崇尚自然的思想。青城山门坐在缆车里,我看到了隐藏在群山中的壁画。从上到下,最上面的是观音,第二第三我估计描绘的是童话,因为道教喜欢神仙。壁画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为什么要“躲”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因为“藏”,青城山更加幽静。树林中的壁画索道不到1000米,几分钟到最后一站。接下来,徒步爬上青城山的最高峰萧劳峰。上清宫山门前,只见一面大影壁,正面写着一个大字“道”,背面写着“大道无为”。“道”究竟是什么?两千多年前,老子看到周朝正在衰落,天下将要大乱,不得不生。当时有一个叫阴的圣旨,所以他向老子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子写了一篇5000字的《道德经》回答他,然后带着青牛西去函谷关,从此杳无音信。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道”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无处不在,涉及方方面面。宇宙万物只有遵循道,才能有序繁荣。如果违背了道,就会受到惩罚,自食其果。道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德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良知。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求自己。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东西,而不是外界的东西。“无为而道”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道家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和基本准则。宇宙万物,包括我们的生命过程,都应该是自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做事要模仿自然之道,不要胡作非为;做事的人会失败。沿着照壁旁边的石阶向上走几百米,就到了上清宫。门为石券洞,上有门楼,匾上“上清宫”二字完毕。宫殿两侧的对联耐人寻味:“今百草化为元,自古名山养育圣人”。照字面意思,青城山的植被已经被道家仙尘污染了。自古以来,这座名山孕育了许多道途深厚的人。是的,在古代,很多道士或者文人墨客选择这里修道或者隐居,成为开悟之人。传说中的白蛇也是青城山的和尚,成为了一名好医生。宫外有对联,曰:“德无所不教而不言,天若有缺,大有所明。”《道德经》“圣贤无为,而教无字”。说到底,“若缺一大功业”“若缺一大本领”和“若缺一大本领”是一样的,反映了道家追求的是内在的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浮华。“没有道,什么都不能生存。给你。不愧为道教圣地,处处展示着先行者的思想和理念。上宫是青城山的重要寺庙之一,建于金代。现存的寺庙是在清朝早期重建的。虽然富丽堂皇,但并不奢华,朴素自然。有道德经堂、三清殿、玉皇殿和武文殿。宫内有楠木碑《道德经》、《阴符经》及张大千题字。山外西侧有摩崖石刻“青城山第一峰”“天下第五名山”。据说在上清宫圣灯阁看圣灯很精彩。雨后阳光明媚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圣灯阁可以看到山中的亮点,令人迷惑。据说青城山的仙人在迎接张天师时会点燃灯笼,所以它被称为圣灯。其实这是因为山里磷多,磷的燃点低,夏天气温高容易自燃。很遗憾这次旅行没有拍到这种美妙的景色。上清宫老君阁,离上清宫不远,位于青城山第一峰,又名萧劳峰,海拔1260米。当你爬到山顶时,你会觉得你远离了这个世界。远处山峦起伏如碧波,可以看到绵延数百里的闽琼秦歌美景。阁楼呈塔形,高33米,九层。每层为八角形,下部为圆形,象征天圆之地。走进阁楼,看到一楼正厅的老子莲花像。我感受到了一股敬意,我立刻崇敬地鞠躬。我在老子雕像前沉默了很久。他安详的神态让人感到更加亲切。本来想送他老人家一根香,最便宜的也要60块,太商业化了,羞辱了他老人家。我要在心里默默记住,揣摩他的想法,这是对他最好的尊重。老君阁从老君阁往回走到上清宫,走左边就到了石天洞。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个来自上海的年轻人。他身高1.8米左右,身材魁梧,一身休闲装,肩上扛着一台相机。我一看就知道他是资深旅游爱好者。他说他是从四川绵阳来旅游的。他不想随团坐索道下山,想步行下山。我说正好我们可以一起去。他说他去过映秀,那里曾经是512地震的震源中心,现在建得很漂亮。他说他去过色达,那里的天很蓝,红房子很漂亮,还有奇怪的天葬民俗。他还给我看了他手机里的照片。这条路的石阶又陡又窄,尤其是上海佬的大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走起来非常吃力。每当我看到他在石阶上的脚有三分之二是悬空的,我就担心他,提醒他不要把脚侧着,这样也可以减缓对膝关节的冲击。他还不忘善意地提醒我注意安全我们来到了朝阳洞。这座寺庙位于萧劳峰的岩壁下,由岩洞旁边的岩石建造而成。门朝东开,洞口站楼是一座古老的吊脚楼。著名画家徐悲鸿曾为这个山洞题写对联:古洞对光,苍崖有风来仪。朝阳山参观完宁桥后,我们去了祠堂。该寺位于青城山天藏峰,背靠轩辕峰,面向白云溪。寺庙掩映在松柏之间,建筑风格与其他寺庙相似,但更让人感到神秘和静谧。是修行修道的好地方。据记载,唐代的薛昌,晚唐五代的杜光庭,宋代的张裕、费元贵等都曾隐居于此。祖师殿从祠堂参观宁桥回来,我们接着去了石天洞。一路上青石板山路蜿蜒曲折,两边杉木、楠木、柏树茂盛,枝头鸟鸣。太阳公公热情地从林中洒下几缕阳光,刚冒出来的汗水突然被林中凉风带走。用树枝、木头和树皮搭建的亭子随处可见。它们由天然材料制成,没有任何人工雕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古语有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享受恩泽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恩。古雅的亭子下山的目的是看石天洞,这里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向毛传教的地方,也是青城山的主要道观。上海的小伙子们要在预定的时间在山脚下和旅游团见面,我们走得很匆忙,以为错过了石天洞,其实就是我们看到古道观的地方,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近距离的看。长岛关一路上,以“三清”、“三元”、“三黄”等“三”命名的寺庙不少。道教为什么那么重视“三”这个数字?其实这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有很大关系。道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是“一”,其中有“阴阳”,所以是“二”,阴阳、气相互融合形成万物,所以是“三”。那就是“万物负而抱阳,气和而和”的道理。而那个上海佬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到达了山脚下,于是我们就告别了。回忆起上山下山的所见所闻,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余题“问青城山”的意义何在?青城山是一座活的道教博物馆。是历史最悠久、道教发展最完整的名山。悠久的道教历史造就了青城山灿烂的道教文化。要问就去青城山。在这里,老子的《道德经》思想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人类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在附近的都江堰,人类顺应了水的方式,让水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它们相互印证,完美地体现了道的功能。今天,道教养生、崇尚自然的思想受到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都市人、向往自由、回归自然的人们的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去青城山寻古,探寻道教的精髓,我也是其中之一。青城山一次看不够,看不透。让我们下次预约。我相信这不是我的第一次访问,但我也相信这不会是最好的一次。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决定对这次旅行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旅游攻略【关于景点】1.青城山风景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所以山上的动植物还是挺丰富的,爬山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乐趣。2.青城山是世界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的圣地,是世界文化遗产。3.这里的道观自然是一大特色。因为这里环境安静,你还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文化遗址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大多自给自足。建议可以去农家乐吃饭,可以品尝外面吃不到的野味。[关于行程]都江堰景区-南桥-里堆公园-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5.12震区-青城山-爬山自然图片2小时,索道2小时,时间不算太长。【不容错过的小景点】1.走步云画廊看闽江,古堰,老街。2.登玉雷阁俯瞰都江堰的秀美山川。3.去南桥夜啤长廊吃夜宵,体验成都夜生活的魅力。4.晚上游览都江堰,欣赏迷人的夜景。[提示]1.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把都江堰人引以为傲的美丽撕去了一半。都江堰市区和景点的一些建筑标有“危险”或“可用”的标志。请远离不安全的地方,在安全的地方吃饭休息。2.去都江堰旅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在四川盆地大部分地方酷热难耐的时候,都江堰和附近的青城山却宜人微风习习,是成都周边绝佳的避暑胜地。3.4月5日清明节,都江堰将举行盛大的放水节。这时,你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气氛。4.夏天去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带上驱虫的药。
青城山的介绍青城山风景区的历史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攻略
这一次会来青城山,其实是为了弥补上一次的遗憾,其实之前是来过的,但是当时时间不充足,以及一些外界因素,最终和青城山擦肩而过,心里面隐隐还是比较遗憾的,所以这一次空出时间之后,决定重登青城山,观看这里的美景,了解这里多样的道教文化......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当年文化苦旅,在游览都江堰之后,又登青城山,进入一道观小憩,被道士认出,应其恳求,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对联中的“拜水”和“问道”真是绝妙,既将两处胜景的特点作了精准地诠释,又将两处胜景关联在一起,彼此呼应,彼此印证,成了研究中国道家哲学思想最生动的课堂。如果只观其一,是不能完全领悟的。这是一次独行之旅,心中既充满了期待,也有少许的恐惧。期待的是能入道教圣地问道解惑,恐惧的是第一次独自远行,需要勇气、经验和智慧。终于见到了心中向往的圣地,心情颇有几分激动。矗立在我眼前的是掩映在清翠浓绿之中的青城山山门,山门采用道家典型的重檐结构,共两层檐,檐上雕塑有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和虫鸟兽,门头“山城青”(从右往左念)三个鎏金字特别耀眼。大门两旁的楹联“收八百景于目前,登卅六峰于顶上”道出了青城山的特点,让人有种一探究竟的迫切。整个山门的主色调是黑褐色,显得庄严厚重,而檐上的雕琢物色彩明快,体现出道家喜好神仙崇尚自然的理念。青城山山门坐在缆车里,看到了藏在山林间的壁画。从上往下依次排列,最上面一幅是观音像,第二幅和第三幅我猜测描绘的是神话故事,因为道教喜好的就是神仙。壁画色彩艳丽,人物生动,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可为什么要“藏”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间呢?因为“藏”,青城山才显得更幽吧。林间藏壁画?索道不到1000米,几分钟就到了上站。接下来步行登山至青城第一峰——老霄顶。在上清宫的山门前见到一面很大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道”字,背面写着“大道无为”四个字。“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两千多年前,老子看见周朝日益衰落,天下就要大乱,他只好出世,当时有个关令叫尹喜,就向老子请教了这个问题,老子洋洋洒洒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来回答他,之后牵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从此杳无踪迹。两千多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道”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以为,道就是一种永恒存在的自然法则,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涉及到方方面面。宇宙万物只有依道而行,才能秩序井然,欣欣向荣,如果背道而行,就会遭受惩罚,自食其果。道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良知,这是人成其为人的基本要求。道不外求,反求诸己。我们应当多关注自身心灵层面的东西,而不是身外之物。“大道无为”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道教对待社会及人生的处事态度和基本法则。道产生宇宙万物,包括我们的生命过程,应是自然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我们做事应效法自然之道,不要妄自作为,为者必失败。沿照壁旁边的石阶往上走几百米便到达上清宫。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匾额上的“上清宫”三个字工工整整。宫门两侧的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育圣人”耐人寻味。按字义理解,青城山的草木如今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孕育出了不少道行高深的人。也是啊,古时候不少道士或者文人墨客选中此地修道或者隐居,成为得道之人。传说中的白蛇也是在青城山修道成仙,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宫门的外侧还有一副楹联,“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上联出自《道德经》“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联的“大成若缺”和”“大巧若拙”一样,体现了道家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浮华,“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都是在论述道的伟大作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脱离了道而生存,这里的“一”指的就是道。不愧是道教圣地,处处彰显出道家的思想和理念。上清宫是青城山重要宫观之一,始建于晋朝,现存殿宇为清初重建,虽气派但不奢华,古朴自然。殿宇现有道德经堂、三清殿、玉皇殿、文武殿。宫内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阴符经》,及张大千的碑刻。山门外西侧有摩崖石刻“青城第一峰”、“天下第五名山”。据说在上清宫的圣灯亭观圣灯很奇妙。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扑朔迷离。传说是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故称为圣灯。实际上,这是因为山中多磷,而磷的着火点低,夏天气温高就容易自燃了。可惜此次前行没能观得此胜景。上清宫老君阁与上清宫相隔不远,位于青城第一峰顶,又称老霄顶,此处海拔高1260米。登上山顶,顿觉天地苍茫,仿佛远离尘世。远处,群山如碧浪连绵起伏,岷邛青峨数百里秀美风光可尽览。阁楼外观成塔形,高33米,共九层,每层八角,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走进阁楼,见一楼大殿供奉着老子的莲花坐像,一股敬意油然而起,当即满怀虔诚地叩拜。我在老子的塑像前静默了许久,他安详的神态让人倍感亲切,本想给他老人家上柱香的,可最便宜的也要60元,太商业化气息了,辱没了他老人家。我只得在心里默默记住,把他的思想好好揣摩,这是对他最好的敬仰。老君阁?从老君阁往回走到上清宫,走左侧步游道,去往天师洞。?路上碰上一位来自上海的小伙,他一米八左右的个儿,身材结实,一身休闲装扮,肩上跨着一个相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资深旅行爱好者。他说从四川绵阳报团过来旅游的,他不想随团坐索道下山,想要步行下山。我说正好我们可以结伴而行。他说去过映秀,那里曾是512大地震震源中心,现在建设得很漂亮。他说还去过色达,说那里的天很蓝,红房子很漂亮,还有奇特的天葬民俗,说着还让我看了他手机里的照片。这一路的石阶陡峭狭窄,特别是上海小伙的大脚板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很吃力,每当看到他踩在石阶上的脚板竟有三分之二悬着,我都替他担心,提醒他脚板横着睬下去,这样还可以减缓对膝关节的冲击。他也不忘善意提醒我注意安全。虽然是陌路人,在相同的境遇下自然而然地传达着彼此的善意,这是人的善良本性所致。林间步游道我们来到了朝阳洞。该宫观处在老霄顶的岩壁之下,依岩傍洞而建,门朝东而开,洞口站楼为悬空古建筑。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为此洞撰联:古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朝阳洞?走过访宁桥,我们去往祖师殿。该殿宇处在青城山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建造风格和其它宫观大同小异,只是让人感觉更加神秘和幽静,是修道的好地方。据记载,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祖师殿从祖师殿返回到访宁桥,我们继续前往天师洞。一路上,青石板山路迂回曲折,两旁的杉木、楠木、柏木枝繁叶茂,枝头鸟儿欢唱,太阳公公暖洋洋地从林间洒下几缕阳光,刚刚冒出的汗倏忽间就被林间吹来的凉风给收走了。用树枝、树藤、树皮搭建的亭子随处可见,取材自然,不加任何的人工雕琢,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古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享受恩泽之余也得心存感恩之心。?古朴的亭子步行下山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天师洞,此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结茅传道所在地,也是青城山的主道观。上海小伙要在预定的时间赶到山下与旅行团会合,因此我们步履匆匆,以为错过了天师洞,其实就是我们见到的古常道观所在地,因为时间的关系来不及细看。古常道观?一路走来,以“三”命名的宫观还真不少,“三清”、“三元”、“三黄”等等,道教为什么这样重视数字“三”?这其实与老子的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密切的关系。“道”的地位至高无上,所以是“一”,其中有“阴阳”,所以是“二”,阴阳二气互相融合生成万物,所以是“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就是这个理。和上海小伙终于在预订的时间赶到了山下,我们就此道别。回味上山下山的所见所闻,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当年余秋雨先生题写“问道青城山”有什么深意呢?青城山是一座活的道教博物馆,是道教历史最悠久、发展最完整的名山,道教漫长的历史造就了青城山灿烂的道教文化,要问道就去青城山。在这里,老子的《道德经》思想得以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人类顺应自然之道,和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而近旁的都江堰,人类因为顺应了水之道,使得水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它们彼此应证,将道的作用完美地体现。今天,道教养生、崇尚自然的思想和理念倍受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都市人群、向往自由、向往回归自然的人们崇尚,前往青城山探幽访古、探索道教思想精髓的人们越来越多,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哦。青城山一次看不够,看不透,下次约上吧。我相信这一次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了,但我也相信这也不会是最好一次来,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决定把这次的旅游经过,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希望能为即将前往的你带来一些帮助。旅游攻略【关于景点】1、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因此山上的动植物还是相当丰富的,登山途中会有增添不一样的乐趣。2、青城山,是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圣地,世界文化遗产3、这里的道观自然也是一大特色,由于这里的环境清幽,你也可以在很多道观中,看到不少古时的文人题字【关于门票】1、前山门票:90元前山索道(单程):35元前山索道(往返):60元前山月城湖船票:5元2、后山门票:20元后山金骊索道(单程):30元后山金骊索道(往返):55元【关于美食】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的居民多是自给自足,建议可以去农家乐吃饭,可以品尝到外边没有的野味【关于行程】都江堰风景区-南桥-离堆公园-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5.12地震区-青城山-天然图画登山2小时,索道2小时,耗时不算长【不可错过的小景点】1、乘坐步云廊观岷江、古堰、市井2、登玉垒阁俯瞰都江堰的山川秀色3、到南桥夜啤酒长廊吃夜宵,体验成都夜生活的魅力4、夜游都江堰,欣赏迷人夜景【温馨提示】1、2008年5月12日的一场大地震,将都江堰人引以为豪的美景撕裂大半。都江堰的城区和景区一些建筑上,贴有“危险”或“可使用”标志,请远离不安全的场所,在安全的地方用餐、休息。2、都江堰旅游最佳时间是每年的七、八月,当四川盆地大多地方都酷热难当时,都江堰以及附近的青城山却是气候宜人、凉风习习,是成都周边一个极好的避暑胜地。3、在4月5日清明节当天,都江堰会举办盛大的放水节,这时候去可以感受到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4、夏季去一定要记得随身带好驱虫的药。
历史上最神秘的奇人,鬼谷子的怎么能这么厉害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清溪隐居着一位世外奇人,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此人虽然终年在深山峡谷之中采药修道,未曾直接涉足红尘半步,看似超然于世外,但他却对山下的世事了若指掌。他足不出户,但他却有能力把天下运筹于深山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一举手一抬足,足可惊天动地,这是因为他是历史上最牛的老师,培养出了四个牛气冲天的学生。假如没有这位名师和他的四位高徒的精彩表演,春秋战国的历史将会黯然失色,诸子百家的争鸣也会索然乏味!这位历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就是鬼谷子,他原名王诩,号玄嶶子。他是横跨多学科多门派的旷世奇才。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兵圣,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他为王禅师。鬼谷子着有《鬼谷子》一书,此书是谋略学开山的经典之作,由于鬼谷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他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观,讲求名利与进取,它同儒家所宣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历代学者对《鬼谷子》一书讥诋者多,推崇者少。《鬼谷子》一书虽然长期背负异端邪说的骂名而遭到打压,但是,它所揭示的智慧权术,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学习,现代人则把它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鬼谷子》一书被世人誉为智慧的禁果,旷世奇书!名师出高徒,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一条教育规律。鬼谷子的四位高徒同他的老师一样富有迷人的传奇色彩。他们就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耀眼的两颗政治明星,同时又是天才级的外交家。司马迁在《史记》七十二列传中,专门为二人各写一传,可见二人历史地位之高,影响之大。苏秦是张仪的师兄,最早下山。他最初向秦王推销统一天下的策略,但是没被采纳。穷困潦倒的苏秦回家后,遭到妻子和嫂嫂的白眼,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研究,改变了谋略,最后,他凭着口若悬河的雄辩之才,说服六国诸侯同时采纳了他的合纵策略,共抗强秦。这时苏秦任合纵长,他一人同时兼任六国丞相,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无第二人。当苏秦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后,被人称之为虎狼之兵的秦军吓得十五年不敢窥视函谷关。在战乱频频的战国时代,苏秦仅凭一己之力,竟然瞬间熄灭了漫天战火,让天下安宁了十五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奇迹。正在苏秦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张仪结业下山了。张仪刚开始投靠在楚相门下,不料有人诬告他偷了楚相的玉璧,结果被打得死去活来,回家后,妻子抱怨他不该读书游说,张仪伸出舌头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其妻笑答:“还在”,于是张仪自信地说:“这就足够了”。事实证明张仪所言并非吹牛,他就是凭着犹如利刃的巧舌,说服秦王接受了连横的外交策略。这和他同门师兄苏秦完全是针锋相对的一条外交路线,其目的就是拆散合纵联盟,诱使拉拢其中的诸侯国同秦结盟,攻打其它诸侯国,从而达到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目的。苏秦死后不久,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他们轻易地放弃了合纵,争相投向秦国的怀抱,助秦攻打昔日的盟友,张仪从而为秦国扫平天下拉开了大幕!二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书生,一旦滚动二条舌头,就能把天下搅得翻江倒海,天下是分是合,国家是存是亡,全在他俩的两片薄嘴唇的抖动,细想一下,真是有点让人不可思议!难怪司马迁无限感慨道:“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鬼谷子另外两个学生孙膑和庞涓则是天才级的大军事家。庞涓尚未结业就急着下山博取功名,他一到魏国就得到魏王重用,魏王任他为军师兼统帅,执掌魏国兵权。庞涓在战场上一亮相,立刻显露出他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不但很快地征服了魏国周围的小国,就连强大的齐国也被他打得大败。宋、鲁、郑、卫的国君纷纷去向魏国朝贺,表示归附,魏国因为拥有庞涓而威震天下!正当庞涓事业处于辉煌顶峰之时,孙膑结业下山来到魏国,庞涓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他害怕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结果孙膑蒙冤受刑,被残忍地挖去膝盖骨。孙膑最后逃离魏国,做了齐国统帅田忌的军师。十三年后,齐魏之间爆发大战,孙膑使出了围魏救赵的奇计,在马陵道伏下奇兵,终于射杀了庞涓,孙膑从此名扬天下!孙庞二人都是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大军事家,孙膑更是技高一筹,他不仅足智多谋,更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写下的《孙膑兵法》与孙武的《孙子兵法》并称,孙膑和孙武至今仍以兵圣两孙子的美称享誉海内外。一个老师一生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的学生来,这个老师足可傲视天下教坛!鬼谷子一人就培养出了四个旷世奇才,三千年来无人能盖过他的风头。孔子一直被尊为万事师表,他有三千弟子之多,但是,这里并没有出现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人物。即使被人津津乐道的七十二贤人,也不过是些品行端正,知识丰富的贤德之士。孔子的弟子几乎个个都如同颜回一样,把老师的思想观点奉为金科玉律,尊为宇宙真理,对老师顶礼膜拜,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鬼谷子则同孔子截然相反,他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独自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观点。苏秦和张仪这两种水火不相容的外交路线,居然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鬼谷子教育思想的超前性,足让今天许多所谓的教育专家羞愧得无地自容。什么叫创新?苏秦、张仪就是榜样!什么叫超越?孙膑、庞涓则是明证!鬼谷子这位罕见的独行侠,留给了后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面对鬼谷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奇人奇事,奇才奇书,人们的思想总会被搅得混沌迷蒙起来,人们不是常说实践出真知吗,鬼谷子隐居于深山峡谷之中,终年同树木药草为伍,与飞禽走兽为伴,为何对山外世事洞察得如此透彻明了?难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鬼谷子的四个弟子进山前都是穷困潦倒的无名小卒,可一旦经过鬼谷子的点化,立刻成了经天纬地之才。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领悟他那双点石成金的神手?鬼谷子和他的四位弟子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靓丽的几笔,笔笔都透漏出这样的信息:人类的大智慧往往隐藏在偏远的角落,改变历史走向的能量常常蕴含在普通的民众中。推动社会前行的高人总爱混迹于阡陌陋巷里,堪称史上最牛老师的鬼谷子至少让我们读懂了这样一条道理:地球村里总爱深藏一些与众不同的异类,为他们留有一方生存的空间,就是为我们人类增加一份生活的精彩!
历史上有陆好天这个人吗
陆海天2011年7月23日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罹难。20岁,1991年06月18日出生,安徽无为人,曾就读于无为一中,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暑假去温州一家电视台实习,乘坐在D301次3号车厢,却没想到遭遇了两辆动车追尾脱轨。2011年7月23日晚晚9时50分,救援人员送到鹿城区人民医院,因受伤过重,抢救中死亡。
透过历史照片里的“小人物”细节,身临其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影像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战争期间的小人物的 历史 瞬间。通过这些瞬间的 历史 片段,我们可以从细节中,身临其境到这场人类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的残酷。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国际上都以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开始。但中国是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开始的。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照片上这位残忍的日本士兵,正在用军刀实施暴行,面对镜头,发出了来自“地狱恶魔”的微笑。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一名中国士兵正在将官的帮助下,穿上由24型手榴弹制成的“自杀背心”,准备对日本坦克进行自杀炸弹袭击。再有几分钟,他将慷慨赴死。 1940年6月14日,德军跨着高傲的步伐,迈进了巴黎凯旋门。德国法西斯占领该城市,总共持续1526天。 1940年5月西线战场,一名士兵脚受伤,正在接受医务兵的治疗。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到5月28日,面对着德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盟军战局的摇摇欲坠,卢森堡、荷兰、比利时三国的相继沦陷,英国人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1年 ,位于乌克兰的文尼察周边地区的近28000名犹太人被纳粹屠杀。图中是一位乌克兰犹太人,眼神呆滞,似乎已经接受死亡的来临。德国士兵正用枪结束他的生命,下一秒,他将倒进万人坑内。这张照片出自纳粹特别行动队一名士兵所拍摄的真实照片,在这张照片的背后写着“文尼察最后的犹太人”。 1943年,一名德国士兵在东线战场上,冒着倾盆大雨,在战斗中奔跑。从他的表情中,能看出他的疲倦、狼狈以及无助。1943年的东线战场是苏德双方由守转攻最为关键性的一年,德军在东线发动库尔斯克战役。而从战场上各个因素和局势来看德军在1943年并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行动。这究竟是希特勒的无知,还是德军指挥高层过于疯狂,才让他们最终选择孤独一掷。就在德军主力全部集结在东线之际盟军却在西线开辟了意大利为跳板第二大战场,德国后院彻底起火了,8月份德军不得不从东线拆分出军队支援意大利战场,库尔斯克战役也在1943年8月28号彻底结束,德军在也不可能在东线发起任何有威胁的攻势了,德军全线溃退成为了事实。 1944年新年,中国八路军士兵高兴地向群众展示在延安地区的战斗中俘获的日本武器 , 6.5毫米3型机枪。在此之前,岗村宁次发动了多次针对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进攻。八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仗黄河天险,全部打退了他们,保卫了延安。 1944年6月6日开始的诺曼底登陆,是迄今为止人类近代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近300万盟军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图中美国士兵正从岸边驶向大海的彼岸,此时的他们静得出奇,海浪声甚至掩盖了他们咳嗽的声音。 1944年8月1日开始的“华沙起义”,是波兰家乡军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战后受苏联控制。50000波兰地下军采用了游击战对抗25000德军,整个起义持续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兰军队方才向德军投降。在波兰方面有大约18,000名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约25,000人受伤。德军方面有大约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 图片是1944年“华沙起义”期间,一位英姿飒爽的波兰女战士在城市街道上,手持闪电冲锋枪,自信的微笑里还流露着少女的羞涩。 1944年11月22日的感恩节,在意大利托斯卡纳战区,美国中士弗兰克·希伯斯基在当年的感恩节上吃了一条 火鸡腿。相对于其他部队,美军在士兵的后勤保障上做的十分好,在感恩节当日,后勤已经将从美国空运来的火鸡做好,并分发到前线,此时这名美军士兵正在狭窄的野战临时隐蔽处享用着自己的感恩节大餐。 1945年5月,冲绳岛上一名美军士兵和他的狗。这条狗巡视战场,并成功吸引他们的长官发现一个隐藏的日本机枪射击位置,因而从这一次日军伏击中,拯救了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排。为期82天的冲绳岛战役从1945年4月上旬开始直至6月中旬结束,美国和日本在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进行了殊死搏斗,美军彻底消灭了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冲绳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也是太平洋战场最为血腥的战役。 1945年5月5日,德国扶植的意大利 社会 共和国(也称萨罗共和国)垮台,加里波第旅的游击队们开心地在米兰街头游行。1945年苏军节节胜利,德军败局已定,4月苏军攻入德国本土,直逼首都柏林。英美也在意大利半岛发动大规模攻势,德军惨败,意大利半岛北部纷纷被英美占领。墨索里尼见大势已去,决定逃离意大利,逃往西班牙投靠弗朗哥。萨罗共和国的高层见败局已定,也纷纷出逃,萨罗共和国瓦解。不久墨索里尼在出逃时,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游击队将墨索里尼与萨罗共和国多数高层处死,萨罗共和国灭亡。 1945年3月6日,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重大攻势—— “春季觉醒”行动。 这次行动的目标是重夺匈牙利油田。然而,苏联人仅用10天就将其击碎。从图中德国士兵的精神状态中,看出了他们的疲倦、迷茫、悲观和恐惧。 1945年5月1日凌晨1点左右,苏联红军士兵在柏林国会大厦上升起了苏联国旗。胜利红旗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150步兵师第756步兵团的阿列克谢·科瓦廖夫、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和列昂尼德·戈里切夫(从左到右)插上国会大厦屋顶。 1945年5月6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抵达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总部所在地、法国东北小城兰斯签署了德国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了。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1945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世界依旧局部纷争不断,但我们依旧坚信世界和平,世界大同!
手榴弹的历史有多久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陆军装备体系中,步枪、刺刀、手榴弹是三大基本单兵武器,也一直是各国军工研究的重点领域。近年来,解放军在这三大板块的技术更新迭代不断提速,特别是长期以来的短板手榴弹领域,新型全塑无柄手榴弹82-2式手榴弹的列装,让解放军单兵攻防作战能破片杀伤力大大提升。在1986年完成技术定型的82-2式手榴弹拥有高达6米的杀伤半径,并具有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82-2式手榴弹在设计上一改此前的木柄结构,其翻板击针式发火机构不仅保障了手榴弹的稳定性能,在击发时也不会产生声、光、烟,具有出色的隐蔽性。纵观手榴弹的发展历史,一直以来主要分为长木柄手榴弹与卵形手榴弹两种。就比如二战时期,德军的M24、M39木柄手榴弹,美军的MARK II手榴弹就是两种形态的代表作。自建国以来,解放军陆军单兵手榴弹一直是以木柄手榴弹为主。特别是大名鼎鼎的67式手榴弹,堪称木柄式手榴弹在我国的发展巅峰。作为我国产量最高的一款手榴弹,它的产量预计超过了0亿枚,以单枚TNT装药量38克来计算,20亿枚的TNT总装药量达到了76000吨,几乎达到了4颗广岛原子弹的TNT当量。不过,木柄手榴弹过于笨重的结构特点,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作战体系中单兵携带的需求。因此,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军工部门开始着手研发82系列的卵形手榴弹,并先后推出82-1、82-2、82-3等多种型号。其中,解放军装备最多的就是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从基本性能参数来看,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由弹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全弹重量为260g,全弹90mm,其中弹径长为52mm,杀伤半径为6m。它的外壳部分采用了塑料壳体,而弹体部分材料为A3钢板,在经过了内部刻槽后由机器冲压成球形壳体,内部装有62gTNT炸药。为了增加破片杀伤效果,它的壳体内装有高达1600多个钢珠,在手榴弹爆炸后,会产生数千枚破片,足以在6米范围内对有生力量形成无差别式杀伤。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国军队的新兵训练科目中,手榴弹投掷都是常规必备科目。不过,由于手榴弹投掷动作不规范,各国军队都经常出现训练事故甚至人员伤亡。一般来说,即便有防护壕的保护以及老兵辅导,新兵由于过分紧张还是容易出现失误,造成手榴弹近距离爆炸。基于此,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就采用了国际主流的翻板击针发火设计,这种结构模式可以有效延迟发火引信的触发。在手榴弹拉环投出后,引信会延迟3.5秒左右再爆炸。因此,即便是在日常训练中出现投掷失误掉落在身边,经验丰富的老兵也能及时捡起丢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不仅如此,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在火药填装方面也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普通手榴弹爆炸后"惊天动地"、"烟火缭绕"的画面相比,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投掷后在达到杀伤效果的同时,并不会产生烟火、烟雾,声音也非常小。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开始换装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以来,相关技术信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2006年,央视军事频道播出解放军某摩步团手榴弹实投训练的节目画面,这款新型手榴弹才正式被公之于众。随着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的批量列装,解放军也逐步告别了木柄手榴弹时代。与此同时,由于这款手榴弹重量轻、威力大且造价低廉,它的海外军售也风生水起。目前,非洲多个国家军队都在使用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历史沿革
3000米级海试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5000米级海试5000米级海试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后技术改进的效果,以及其在5000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海试任务。海试期间,全体队员在位于东太平洋的E1、E2、E3三个试验海区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5057、5188、5184和5180米。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搭载着“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已从第三备选区抵达300多海里外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按照计划将于28日凌晨择机下海,具体时间需由现场指挥部根据当时天气、船体状况确定。该合同区为“蛟龙”号冲击5000米深度的首选海域。7月16日抵达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后,海试指挥部原定17日下午进行首次试验,但由于试验海区风浪较大,无法满足作业要求。海试现场总指挥经请示“蛟龙”号海试领导小组,决定向南前进,最后选择海况相对好的第三备选区。 第一次试潜2011年7月21日凌晨3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蛟龙号”成功下潜。经过5个多小时的水下作业,2011年7月21日8点,“蛟龙号”首次深潜圆满成功。此次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的三名试航员是崔维成、叶聪和杨波。 第二次试潜2011年7月26日3点38分,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参加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付文韬。2011年7月26日4点46分,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2011年7月26日5点40分,达到4072米;2011年7月26日6点07分,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2011年7月26日6点17分,下潜至5057米水深;2011年7月26日6点48分,潜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2011年7月26日9点30分,浮出水面,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2011年7月26日10点,回收至向阳红09船,整个过程各项仪器指标及通讯正常。此次下潜试验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整个过程历时近6个小时,潜航员在5000米水深时对潜器水下各项功能进行了验证,多次进行坐底试验,同时拍摄到海底生物照片。此次下潜成功,为后续第三次下潜——开展海底观测和取样等水下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次试潜2011年7月28日历经9小时14分,中国7000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5000米级海上试验第三次下水任务,此次最大下潜深度5188米,再次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并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声学测量、取样等多项科学考察任务,也创造了蛟龙号水中作业最长时间纪录。此次下水,蛟龙号验证了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圆满完成了科考和科学试验任务。 第四次试潜2011年7月30日4时26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四次“入水”;2011年7月30日7时29分,“蛟龙号”在深度为5182米的位置坐底,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2011年7月30日13时2分,蛟龙号在完成第四次下潜并在海底布放木雕的中国龙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全程历时8小时57分。在这次下潜试验中,它还完成了海水、海底生物的提取以及锰结核的采样。在“蛟龙号”带回的记录资料里,5000米深的大洋海底的锰结核画面首度曝光。这些锰结核覆盖在海底表面,含有锰、铜、钴、镍等30多种元素,100万年时间才能形成几毫米的大小。 第五次试潜2011年8月1日在东北太平洋海域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全程历时8小时32分。完成了沉积物取样、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等作业内容,进一步验证了载人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此次下潜位于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内。“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2011年8月1日3点准备,2011年8月1日3点28分开始下潜,2011年8月1日12点潜航员顺利出舱,全程历时8小时32分。此次下潜最大深度5180米,完成了沉积物取样、微生物取样、热液取样器ICL功能测试、标志物布放、6971通信测距等作业内容,进一步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返航仪式2011年8月18日,“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团队在完成历时49天,航程1万余海里的海试任务后,8月18日顺利返回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5000米级海试返航欢迎仪式在江苏江阴举行。海试意义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深海是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热点领域,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无论是探索深海科学奥秘,还是开发海洋战略资源,都离不开海洋高技术的支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各有关部门、参试单位通力合作的典范。国家海洋局表示,通过本次海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各项指标得到进一步检验,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极大增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进军深海大洋、探索海洋奥秘的信心和决心。 7000米级海试2012年6月1日上午,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级海试全体参试人员在江苏江阴的苏南码头开展首次集结演练。2012年6月1日9时30分,停靠在江苏江阴苏南码头的“向阳红09”船上所有参试人员抵达各自岗位,做好演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12年6月1日10时30分,三名潜航员着统一蓝色潜航服站在潜器上端,舱门打开后,叶聪、付文韬和唐嘉陵依次进入潜器,开始舱内操作检查。 工作人员利用L型架将已经准备好的声学吊阵装备放入水中,检测其功能。潜器下潜之后与船上的通讯就要依靠声学吊阵装备,它类似于“水中天线”。 第一次试潜2012年6月15日7时,“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宣布下潜试验开始,3名试航员叶聪、崔维成、杨波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2012年6月15日7时12分,“蛟龙号”被布放入水;2012年6月15日7时22分,开始注水下潜。2012年6月15日7时37分,“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3000米;2012年6月15日9时40分,潜水器打破2011年5000米级海试时创造的5188米纪录;2012年6月15日10时整,潜水器下潜深度超过6000米并继续下潜,最终成功潜入水下6671米。第二次试潜由于潜水器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推至2012年6月19日5时进行,并最终成功深潜至水下6965米。第二次下潜试验的主要任务是复核潜水器故障排除的效果,继续验证潜水器在6000米深度的各项功能和安全性,并在潜水器状态良好的前提下进行海底作业。这次试验中科学家首次从6900米深海底取回一系列海水和沉积物样品。 第三次试潜2012年6月22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并安全返回。这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963米,并获得了一个生物样品。第四次试潜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海试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第四次下潜试验。2012年6月24日5点29分,潜水器开始注水下潜;2012年6月24日6点44分,“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3000米;2012年6月24日7点40分,“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5100米;2012年6月24日8点54分,下潜深度7005米;2012年6月24日9点15分,潜水器已经坐底,最大下潜深度7020米。试潜意义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四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这些国家的深潜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而“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此次“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意味着它将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 第五次试潜2012年6月27日5时29分开始的7000米级海试第5次下潜中,蛟龙号再次刷新同类型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左右,蛟龙号下潜深度达7062.68米;2012年6月27日12时左右,抛载开始上浮;2012年6月27日15时30分左右返回水面。第六次试潜此次试潜由叶聪、崔维成和张东升担任试航员,刘峰担任海试现场总指挥。本次下潜试验主要任务是在对前五次下潜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地进行检验,安排相应试验内容。2012年6月30日5时2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布防入水,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也是全部海试中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2012年6月30日9时56分,“蛟龙号”到达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随后,“蛟龙号”在完成海底两个小时的作业后开始上浮。2012年6月30日14时33分,“蛟龙号”浮出水面,完成了中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 试潜凯旋2012年7月16日上午,随着“向阳红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与海试于2013年4月27日在江苏无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不仅具有国际上同类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而且在其最大设计深度安全可靠,并拥有投入应用所需要的实际作业能力,在声学通讯、自动控制以及大深度作业等性能方面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及海试项目已经全部完成了科技部批复的各项任务,全面达到了合同规定的考核目标和技术指标。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蛟龙号研制及海试项目通过验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系统地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转变,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蛟龙号通过验收后,即正式由科技部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移交其用户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协会,在未来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深海科学研究中发挥开拓者的作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与海试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和海洋技术领域立项支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历时10年,863专项经费累计投入3.5亿元。该任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协会办公室牵头,会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教育部等系统共10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完成。验收专家组由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单位的15位专家组成,徐冠华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 从2013年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据悉,“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分为3个航段,计划6月初起航。“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本体、船舶与水面支持系统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第一航段43天,2013年6月初从青岛起航,主要在南海特定海域开展定位系统的试验,同时兼顾南海深部科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 第二航段42天,7月中旬于厦门起航,主要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进行海底视像剖面调查和取样,为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结核覆盖率估算提供视像资料和样品,同时开展常规环境调查,收集环境基线数据,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义务。 第三航段28天,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区开展近底测量和取样,为参与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航段“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南海航段自2013年6月10日从江苏江阴起航,到2013年7月10日完成最后一次下潜,共进行了10次下潜,完成了对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标定、长基线系统的试验、冷泉区科学考察、海山区科学考察等相关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蛟龙”号的其他各项技术性能,取得了丰硕的生物、地质样品和数据资料,锻炼了载人深潜队伍,为二三航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6月18日9时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首位“乘客”下潜,这位“乘客”是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下潜区域仍然是2013年6月17日“蛟龙”号下潜的南海冷泉区。这个潜次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担任主驾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张东升下潜继续进行定位系统测试,周怀阳搭乘潜水器在海底观测。航次现场指挥部表示,这个潜次是工程和科学应用相结合,下潜任务是以长基线定位系统性能验证为主,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采集冷泉区样品,获得海底相关环境参数。2013年6月18日14时左右潜水器回收至母船,水下作业约4小时。2013年6月20日16时11分左右,搭载了首位女科学家的“蛟龙”号浮出海面,顺利完成下潜任务。这是“蛟龙”号第56次下潜,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连续第4次下潜作业,创造了“蛟龙”号4天连续下潜的纪录。此次下潜最大深度1350米,水中作业时间6小时53分。2013年7月12日“蛟龙”号返回厦门停泊,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一航段圆满完成。在南海的10次下潜后,向阳红09船满载而归。 第二航段2013年8月8日1时许,“蛟龙”号在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进行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工程下潜,最大深度5268米。主要任务是状态确认、土工力学原位测量,以及拍摄海底结核和生物照片兼顾大型底栖生物诱捕。下潜人员为叶聪、杨波、张同伟。 2013年8月8日7时12分,全体人员各就各位;2013年8月8日7时45分,“蛟龙”号被布放入水;2013年8月8日8时02分,潜水器开始下潜;2013年8月8日12时许,“蛟龙”号下潜至5200多米。叶聪等3人分别进行了载人潜水器的功能和性能的检测,开展沉积物土工力学原位测量,兼顾进行生物诱捕,开展近底航行拍摄;2013年8月8日14时30分,“蛟龙”号抛弃压载返航,3个多小时后,被回收至甲板;本次下潜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良好,进行了近底航行拍摄,发现了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2013年8月8日—2013年8月12日的天气状况和海况符合下潜作业要求,科考队2013年8月8日对“蛟龙”号进行检查维修,8月9日—12日或将进行2—3次应用下潜。 随着第二航段任务的完成,母船“向阳红09”搭载“蛟龙”号马不停蹄地赶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波纳佩港进行补给。 看点一:考察时间有讲究 夏季风浪这么大,为什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和2013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都安排在这个时节?现场副总指挥李向阳介绍说,太平洋上3至4级风、2至3米浪很常见,长时间风平浪静几乎不可能。往往坏天气后有几个好天气,这就是潜水器下潜作业的最佳时间窗口。 看点二:目标区域有“探”点 第二航段的目标区域是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多金属结核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锰、铜、钴、镍,品位高的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范围4000米到6000米的大洋海盆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西区是结核富集区,结核的平均丰度较高,干结核资源量约有380亿吨。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说,在这个7.5万平方公里的合同区里,中国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计划中的几次下潜会兼顾平坦海底、海丘、海山、迎流面和背流面多种地形地貌条件下结核、沉积物和海底生物的详细勘察,以期获得更丰富的科考成果。 看点三:海底勘探有“利器” 对这一海底“聚宝盆”的精细勘探离不开深海利器——载人潜水器。现场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王春生研究员说:“深海就是海洋科研的第一线。”2013年,“蛟龙”号从冲击大深度转入试验性应用航次,开始了服务科考和资源勘探的业务化探索之旅。看点四:科研人员有重任 按计划,“蛟龙”号在第二航段要预定下潜5次、机动下潜2次,下潜深度5200米左右。除首次下潜由潜航员测试潜水器性能外,其余潜次科学家均有机会参与。科学家们此行重任在肩,任务包括使用“蛟龙”号近底航行,为结核覆盖率估算提供高清视像资料;采集海底巨型底栖生物样品,为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采集微生物、水样和沉积物样,提取和保藏生物基因资源样品……借助“蛟龙”,中国的大洋科考将彻底告别“取样基本靠拖网、人在水面干等”的粗放阶段。 第三航段2013年8月31日下午,“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驶离密克罗尼西亚波纳佩港,赶赴西北太平洋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区进行第三航段资源环境调查任务。这是“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最后一个航段任务。2013年9月2日下午“蛟龙”号于到达第三航段作业海区——位于麦哲伦海山链的采薇海山区。采薇海山基底水深5000多米,山麓与山顶高差约4000米。 2013年9月4号,“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成功完成第三航段的首次载人下潜,并在海底进行了底栖生物、海山岩石等采集工作。 第三航段计划用10天时间完成“4+1”次下潜任务,即4次预定下潜和1次机动下潜,具体分为2次5000米级深度、2次3000米级深度和1次1000米级深度作业。该航段下潜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确认载人潜水器的工作状态,对采薇海山区不同深度底栖生物分布结构特征、结壳分布特征等进行对比研究,拍摄海底高清生物视像以及继续锻炼潜航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等。2013年9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百余日的科考任务后返回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2014年11月20日,“向阳红09”船20日从青岛母港起航,前往江苏省江阴市搭载“蛟龙”号,赴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务。 2014年12月18日,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母船驶离毛里求斯路易港,前往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开展科考作业,这将是中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在印度洋下潜。 2014年12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执行第88潜次科考任务,这是“蛟龙”号在印度洋首次执行科学应用下潜。 2015年1月5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完成两次下潜科考任务,这是“蛟龙号”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执行热液区下潜科考任务。这两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2835米,取得了海底热液区构造带岩石、高温热液流体,还取得了带有贻贝、茗荷等生物的完整低温“烟囱体”等丰富样品,对研究海底热液区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此外,在这两次下潜中,我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齐海滨、陈云赛分别以副驾驶的身份参加“蛟龙号”的下潜,标志着我国潜水器驾驶与作业队伍的培养进入新阶段。 取回仪器2015年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取回了8天前在一热液喷口布放的自容式高温温度计和硫化物生长仪。这是蛟龙号首次从海底取回此前布放的科学仪器。 海底有特殊的温度、压力和酸碱环境,这样的环境是实验室难以模仿的,因此科学家非常希望在海底布放科学仪器,进行原位科学试验,而这是传统科考手段难以做到的。 随船科学家表示,蛟龙号能精确在科学家定点的热液口布放科学试验和观测仪器并在一段时间后成功回收,体现了蛟龙号定点精细作业的强大优势,蛟龙号对深海研究来说是一把“利器”。 2015年1月14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采集到一透明生物以及一只30厘米长、直径3厘米的粉红色生物,随船科学家尚不能确认它们是何种生物。 当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蛟龙”号在这个航段的第9次下潜。这次下潜结束后,“蛟龙”号将搭乘母船靠泊毛里求斯补给,随后继续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印度洋科考第二航段的下潜科考任务。
米屈肼的应用历史
苏军在阿富汗作战期间,由于经常地处高海拔地带,在全副武装急行军20公里后,士兵就会普遍出现缺氧、供血匮乏等不适症状。为此,苏军让高原反应较重的士兵服用4至6周米屈肼进行治疗,以促进血液流动,提高人体的摄氧量和耐力。也正因为如此,米屈肼被西方定性为禁用兴奋剂。实际上,在战时让士兵“嗑药”以维持部队战斗力并非新鲜事。据德国《世界报》披露,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给德军大量配发被戏称为“斯图卡片”(斯图卡是当时德军主力俯冲轰炸机)和“装甲兵巧克力”的药品保维淀(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也即今天被称作冰毒的合成有效物质),用于缓解疲劳、头痛、晕船和高山反应。
圆周率的历史和小数点后1000位
很早以前,人们看出,圆的周长和直经的比是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常数,并称之为圆周率.1600年,英国威廉.奥托兰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因为π是希腊之"圆周"的第一个字母,而δ是"直径"的第一个字母,当δ=1时,圆周率为π.1706年英国的琼斯首先使用π.1737年欧拉在其著作中使用π.后来被数学家广泛接受,一直没用至今. 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位德国数学家评论道:"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做为衡量这个这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很多数学家都孜孜不倦地寻求过π值的计算方法. 公元前200年间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首先从理论上给出π值的正确求法.他用圆外切与内接多边形的周长从大、小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的周长,巧妙地求得π 会元前150年左右,另一位古希腊数学家托勒密用弦表法(以1 的圆心角所对弦长乘以360再除以圆的直径)给出了π的近似值3.1416. 公元200年间,我国数学家刘徽提供了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体现了极限观点.刘徽与阿基米德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只取"内接"不取"外切".利用圆面积不等式推出结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后,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求得"约率" 和"密率" (又称祖率)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可惜,祖冲之的计算方法后来失传了.人们推测他用了刘徽的割圆术,但究竟用什么方法,还是一个谜. 15世纪,伊斯兰的数学家阿尔.卡西通过分别计算圆内接和外接正3 2 边形周长,把 π 值推到小数点后16位,打破了祖冲之保持了上千年的记录. 1579年法国韦达发现了关系式 ...首次摆脱了几何学的陈旧方法,寻求到了π的解析表达式. 1650年瓦里斯把π表示成元穷乘积的形式 稍后,莱布尼茨发现接着,欧拉证明了这些公式的计算量都很大,尽管形式非常简单.π值的计算方法的最大突破是找到了它的反正切函数表达式. 1671年,苏格兰数学家格列哥里发现了 1706年,英国数学麦欣首先发现 其计算速度远远超过方典算法. 1777年法国数学家蒲丰提出他的著名的投针问题.依靠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 的过似值.假定在平面上画一组距离为 的平行线,向此平面任意投一长度为 的针,若投针次数为 ,针马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相交的次数为 ,则有 ,很多人做过实验,1901年,有人投针3408次得出π3.1415926,如果取 ,则该式化简为 1794年勒让德证明了π是无理数,即不可能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 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曼德证明了π是超越数,即不可能是一个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 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圆周率π的计算开始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从而出现了新的突破.目前有人宣称已经把π计算到了亿位甚至十亿位以上的有效数字. 人们试图从统计上获悉π的各位数字是否有某种规律.竞争还在继续,正如有人所说,数学家探索中的进程也像π这个数一样: 至于它的值是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 8214808651328230664709384460955058223172535940812848111745028410270193852110555964462294895493038196 4428810975665933446128475648233786783165271201909145648566923460348610454326648213393607260249141273 72458700660631558817488152092096282925409171536436789259036001133053054882046652138414695194151160943305727036575959195309218611738193261179310511854807446237996274956735188575272489122793818301194912 9833673362440656643086021394946395224737190702179860943702770539217176293176752384674818467669405132 0005681271452635608277857713427577896091736371787214684409012249534301465495853710507922796892589235 4201995611212902196086403441815981362977477130996051870721134999999837297804995105973173281609631859 5024459455346908302642522308253344685035261931188171010003137838752886587533208381420617177669147303 5982534904287554687311595628638823537875937519577818577805321712268066130019278766111959092164201989 3809525720106548586327886593615338182796823030195203530185296899577362259941389124972177528347913151
中国历史上与越南的七次战役
中国历史上与越南的七次战役决定了越南到底是属国还是藩属国中国与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越南古称交趾、安南等,宋朝以前设郡府管辖。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离。公元1407年,大明再次出兵攻破越南,并在越南设置大量的府县机构,越南又重新纳入中国统治。“越南”一名是嘉庆册封,一直沿用至现代。而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北属时期(属于中国一部分),一个是内皇外王时期(属于中国藩属国),在不同朝代是相互交替的。1.秦攻百越之战简介:秦统一六国后,集七国力量发兵五十万,开始南征百越。秦始皇发动对百越的战争共有三次,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方向包含今两广、云南、越南北部等地。战斗之后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象郡包括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从此越南北部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越南被称之为北属时期。影响:岭南和越南纳入中国版图。2.汉平南越之战简介:秦朝灭亡后,南征百越的赵佗在岭南自立了南越国,原本赵佗是向西汉称臣,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南越当地土著不同意继续称臣,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进攻南越国,灭了南越国,重新在越南北部设立了交趾等三郡进行管理。影响:岭南地区首次完整的进入了大一统朝代的版图内,其中越南部分进入漫长的北属时期,中间虽然有多次起义及地方割据,但是直到公元970年,丁部领称帝,越南才正式重新脱离中国统治。3.五代十国的白藤江之战简介:五代十国的白藤江之战是指公元938年南汉政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之间的战争。当时南越发生叛乱,向南汉求救。南汉国主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率水军出兵交趾。但是由于季节多雨且道路难行,再加上叛乱将领吴权早已做好准备,并设伏兵。结果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影响: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南汉也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4.宋越的白藤江之战简介:又被称为宋越之战。公元979年,越南丁朝宫廷发生内讧,废太子杀了太子,然后又被宦官杀死。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宋太宗,趁着内乱赶紧去讨伐,宋太宗应允,并发兵南下。丁朝太后杨云娥得知宋朝将要南下,令大将黎桓整备兵马,结果没想到黎桓阵前自立为帝,建立了前黎朝。黎桓设计诈降,结果大败宋军。黎桓在宋军退兵之后,试图与宋朝重新修好外交关系,并遣使向宋朝朝贡,遣还俘虏,上表谢罪,同时要求宋朝承认其在越南的统治地位。影响:经此一役,北宋彻底丧失了染指交趾的机会,最终在公元987年承认了黎桓的统治地位。5.元越的白藤江之战简介:指的是元朝军队与越南陈朝之间的战役。蒙古两次讨伐越南陈朝均遭失败,到了忽必烈时期,决定第三次南下。忽必烈先是拉拢了一些越南宗室,做好内应,同时发兵五十万。战役之初,元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越南北部,但是粮草被劫,只能撤回琼州。后来再次进军到越南红河三角洲附近,又被止步于此。水军也是互有胜负,但谁也无法攻灭谁。此后,元、越双方都宣称自己在战争中取得大量胜仗。但是《元史》中没有关于白藤江战役的记载,《新元史》则有记载元朝水军在撤退时遭到陈军的伏击,全军覆没,但也没有提到战场的位置。影响:越南再一次从中原王朝跳脱,为日后中越关系埋下了伏笔。6.明征安南之战简介:又称明越战争,越南称为明与大虞战争,指朱棣派军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越南再一次发生内讧,宰相黎季犛杀越南帝并自称太上皇,立自己的儿子为帝,朱棣误以为安南陈氏没有后代,只能封黎季犛为王。结果陈氏还有一个小孙子偷跑出来,投靠了朱棣。黎季犛又设计迎请陈氏,结果伏杀明朝五千护送大军,朱棣大怒,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80万征讨安南。这次明军攻无不克,连下越南东西两都,俘虏黎季犛父子。明朝后下令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影响:是越南最后一次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也叫明属安南时期。7.清安南之役简介: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清朝与安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这次战争起因还是越南发生了内讧,阮氏想取黎氏代之。乾隆认为,黎氏传国日久,且臣服天朝最为恭顺,今突然被强臣篡夺,不能置之不理。结果一路平推,顺利帮助黎氏复国,正当黎氏庆祝时,又被阮氏偷袭,连带清军也被打败。乾隆大怒,派福康安再次率大军前往安南,最终逼迫阮氏投降。后来乾隆认为黎氏屡次丢国,已经失去人心,没有恢复的希望,便正式承认了阮氏地位。影响:清朝与阮氏安南的宗藩关系正式确立。两国关系步重新入正常化的轨道。
有谁知道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通过这次战争,恢复了南疆边境的安宁,同时也将边境争议区收回,获得了一个满意的陆上边界。同时通过后来的两山轮战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锻炼了中国军队也为未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战争背景及国际形势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则也是越南仰仗的对象。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在对华对苏关系上逐渐开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触也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越南,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和中国、苏联的关系面子上都要维持。1975年越南统一,越南开始决定与苏联发展更为亲密的外交关系——因为苏联比中国强大。越南党中央亲华派如长征、武元甲逐渐靠边站,不再重用,党章里的毛泽东思想也被取消。在国内开始疯狂排华,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导致大量越南华侨返回中国。在中越边境则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进行侵扰,打伤边民,推到界碑,蚕食边境,制造了浦念岭、庭毫山等事件。随着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接触,中越两国的关系则开始变得严峻了。 对于本次战争的起因,中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称:「越南政权三番四次挑起边界事端,严重地骚扰了中国边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方一再发出警告,越方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发动边界自卫反击战,对越南实行惩罚。」 而越南的河内之声广播电台,则指责「北京扩张主义集团」,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国)妄图侵占邻邦的领土,以遂其称霸亚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产党)党中央和政府号召全体军民再次奋起反抗外族侵略。」 中国的战前准备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称“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同时,与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均进入临战状态,这四大军区的乙种步兵师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师,各野战军离开营区进入野战地域(参见63军大事记、16军大事记)。这也反应出当时中国认为主要的威胁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战场上投入的仅是次要兵力。 广州军区于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战术准备:4个野战军、3个地面炮兵师和高射炮兵师、铁道兵3个团、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航空兵13个团另6个大队全部进入待命地点。(另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也同时完成战术部署;海军南海舰队在川岛以西各港口集结各型舰艇一百二十余艘和作战飞机一百七十余架。) 昆明军区临阵易帅,杨得志司令员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军区扩大会议研究作战部署预案。12日总参、军区、军、师各级领导赴边境调研。同时参战的11军、第13军、第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以公铁输送紧急开进,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战役展开,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战准备。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但中国解放军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阵亡人数就达4,000馀人。2月17日,中国突袭越南,战争开始,中国占领孟关镇。 2月18日,占领清水,越军在高平战线以坑道顽抗,谅山、同登一带的导弹阵地被摧毁,老街激战,莱洲越军退守黑河南岸。 2月19日,中国突袭并占领河鹿县长白山,中国空军轰炸海防。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乐激战,越南空军轰炸河口以西的中国增援部队。 2月21日,中方占领高平。 2月22日,中方占领包乐,越军开始抽调驻柬埔寨与老挝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防守河内的2个师试图对高平,莱州方面中国部队展开反击,无功。 2月22日 新华社汇总了各国对中国自卫还击的态度: 谴责中国,支持越南,要中国撤军、停火的:苏联、古巴、捷克、保加利亚、东德、匈牙利、波兰、蒙古、阿富汗、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阿尔巴尼亚、安哥拉和柬埔寨亲越的韩桑林政权。基本上是苏联及其卫星国。 对中国表示遗憾,要中国撤军的:老挝、印度。 反对中国、越南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军事行动的:加拿大、瑞典;并要求中国撤军的:新西兰。 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美国、日本、东盟五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英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芬兰、伊拉克。 对中和越都表示遗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运的:欧洲共同体的其他的国家。 呼吁谈判解决问题的:埃及、马里、利比亚、马达加斯加、孟加拉、塞浦路斯和北欧其他国家。 公开声明不表态的:葡萄牙。 支持中国的:民主柬埔寨、朝鲜、缅甸。 2月23日,谅山附近高马山爆发激烈攻防战,中国军队占领河江。另有两个师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芒街、禄平。 2月24日,越军反击,与中国部队在高平、老街发生激烈巷战。越军曾试图渗透进入中国境内,但遭击溃。中方占领柑塘。 2月25日起,战情胶著,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3月1日,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之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後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既拼刺刀(解放军炮兵所谓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拼刺刀),两方皆损失惨重。 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谅山陷落。 3月5日,中国宣布已达到目的,开始自越撤军。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令,誓言抵抗到底,越军自柬埔寨与老挝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已就战争态势准备就绪。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中苏大战一触即发。东欧共产国家掀起一片声讨中国侵略的怒吼。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此期间中国军队运送大批民生工矿物资回国(其中包括大量中国无偿支援越南的物资),此后越南工矿业基本瘫痪。 3月7日起,中国正式撤军,并开始运送此前援助越南的民生工矿物资,利用补给车辆载回中国境内。多处越南工矿业设备瘫痪。 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 3月15日22点20分,最後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 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中国官方未发表伤亡人数。越南官方亦未正式发表伤亡人数,仅於官方《人民日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劫掠破坏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厂矿等。 此战曝露出中国军队在历经文革十年后,战力受到严重损毁的种种问题。红而不专造成熟悉马、列政治教条的指战员领导专业军人,军阶制在文革期间被废除又导致军队在战场上不能层层领导乱成一团。邓小平借此机会,於此战後大刀阔斧改造军队。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三国历史简介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三国历史简介
三分雏型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曹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孙权部下鲁肃到刘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孙刘联军便以周瑜、程普为都督抗曹,双方隔江相对,黄盖用计骗曹操,周瑜利用火计在赤壁大败曹军,曹操退回北方(详见赤壁之战)。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孙权为向刘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刘备。而孙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刘备。而曹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曹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三国鼎立三国地图在荆州的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刘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刘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刘备调兵直指成都的刘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刘璋投降,刘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曹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215年,曹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刘备得悉曹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孙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曹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刘备进攻汉中,而曹操内部有守将叛乱,孙权也偷袭合肥,汉中成功落入刘备之手,曹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同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关羽。220年,曹操死,曹丕登位,并逼汉献帝禅让,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孙权向魏称臣,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刘备以报关羽之仇为名东征孙权,孙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刘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详见夷陵之战)。223年,刘禅登位,蜀吴再度结盟,最终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建立吴。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最终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刘备屈居江夏随时准备争夺天下。过程: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荆州,这样孙权、刘备、曹操三分天下的雏形开始出现。215年,刘备夺取了四川,曹操拿下了汉中,孙权统一了南方。作为赤壁之战的战果,孙刘平分了荆州。至此,三国鼎立基本形成。扩展资料:战争长期在北方进行,使得地处长江中游的荆州成为了动荡乱世中一块安定的绿洲。后曹操进攻荆州,刘琮献城投降,寄居荆州的刘备率军从新野向南,准备撤退到江陵,后被曹军击溃。面对曹军的咄咄攻势,孙刘两家选择了联合抵抗。建安十三年这里发生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因此地有赤壁山,所以称为赤壁之战。宽阔的江面阻止了曹军进攻的步伐,孙刘联军的一把大火使曹军停泊在江面上的水军战船灰飞烟灭,赤壁山下,曹操天下归心的壮志碰到了铁壁。对于曹操的统一战争,赤壁之战是个句号。从此以后,曹操退回了北方,终止了南征的步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取代了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第二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一年之后,孙权称吴王,虽然没有称帝,但是以黄武为自己的年号,也是皇帝的规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鼎立
NBA历史上谁拿过五双,四双
NBA官方数据库中没有人拿过五双,有四人拿过四双,分别是:内特·瑟蒙德,22分、14个篮板、13次助攻、12次盖帽,1974年10月18日公牛vs老鹰埃尔文·罗伯特森,20分、11篮板、10助攻、10抢断(联盟历史上惟一一个由抢断构成“四双”),1986年2月18日马刺vs太阳奥拉朱旺,18分、16个篮板、10次助攻、11次盖帽,1990年3月29日火箭vs雄鹿大卫·罗宾逊,34分、10个篮板、10次助攻、10次盖帽,1994年2月17日马刺vs活塞拓展资料内特·瑟蒙德(Nathaniel Thurmond,1941年7月25日—),身高2.11米的内特·瑟蒙德是NBA历史上球风最为凶悍的中锋之一。在14年的征战中,他平均每场得15分和抢15个篮板球,而且是NBA历史上第一个达到“四双”纪录的球星。唯一的遗憾是,他职业生涯没有得到一枚NBA总冠军戒指。1984年,入选美国篮球名人堂。2016年7月,内特·瑟蒙德在美国旧金山因病逝世,享年74岁。埃尔文罗伯特森,NBA抢断大师。1986,1987,1991三次荣膺NBA抢断王。埃尔文·罗伯特森1984年被选入马刺队,曾在1986年被评为了联盟年度最佳防守球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曾三次入选全明星赛。在1986年2月18日的比赛中,他还创造出了惊人的“四双”成绩——20分11个篮板10次助攻和11次抢断。罗伯特森在1985-86赛季有301次,创下了个人抢断单赛季总抢断数最多记录,当赛季场均3.67次抢断也是联盟记录。职业生涯场均2.71次抢断也是球员职业生涯最高记录。哈基姆·奥拉朱旺(Hakeem Olajuwon),1963年1月21日出生于尼日利亚拉各斯,前尼日利亚裔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绰号“大梦”(The Dream)。哈基姆·奥拉朱旺大学时就读于休斯顿大学,曾带领休斯顿美洲狮队三度杀到了四强赛。2002年11月9日,哈基姆·奥拉朱旺正式宣布退役。火箭队也在当天退役了他的34号球衣。截止至2016年,他的盖帽总数位于联盟第一。2008年9月1日,哈基姆·奥拉朱旺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大卫·罗宾逊(David Robinson),1965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大卫·罗宾逊在1987年NBA选秀中被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以首轮第一顺位选中,之后在美国海军服役两年,1989年正式进入NBA,职业生涯(1989年-2003年)全部效力于马刺队。新秀赛季获选NBA年度最佳新秀;1999年与2003年随马刺队两夺NBA总冠军。1995年获选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MVP);4次入选NBA最佳阵容一阵;4次入选NBA最佳防守阵容一阵;10次入选NBA全明星赛;获得1次得分王、1次盖帽王和1次篮板王。1994年在比赛中拿到“四双”数据;1995年得到生涯单场最高得分71分。1992年和1996年代表美国男篮“梦一队”和“梦三队”获得两届奥运会金牌。2002-03赛季结束后,罗宾逊正式宣布退役。同年11月10日,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为罗宾逊举办了球衣退役仪式。2004年,罗宾逊成为马刺队股东。1996年,罗宾逊入选NBA官方“50大巨星”。2009年,入选篮球名人堂。2013年,罗宾逊入选FIBA名人堂。参考资料:NBA中国官方
NBA历史上谁拿过接近五双
以人类的运动能力以及NBA的防守强度来说几乎不可能出现了因为不但要求天时地利人和,5双中抢断和盖帽更几乎是完全相悖的历史上从数据来说最接近5双的是基里连科,14分、9次助攻、8个篮板、7个盖帽和6次抢断这也是人类最接近篮球比赛中5项正面统计数据最接近10的一次了韦德靠失误接近过这个记录一次,28分、9助攻、8篮板、7抢断、7失误如果不算基里连科4项都没到10的记录的话,最接近的下面几个人内特 瑟蒙德 ,22分、14个篮板、13次助攻、12次盖帽,是1974年10月18日公牛对老鹰时创造的埃尔文 罗伯特森 ,20分、11篮板、10助攻、10抢断,1986年2月18日马刺对太阳时创造的,也是联盟历史上惟一一个由抢断构成的四双哈基姆 奥拉朱旺 ,18分、16个篮板、10次助攻、11次盖帽,1990年3月29日火箭对雄鹿大卫 罗宾逊 ,34分、10个篮板、10次助攻、10次盖帽,1994年2月17日马刺对活塞此外,基德曾经创造过18分、12篮板、10助攻、14次失误的“伪” 4双不过据米国NBA老球迷传说,当年张伯伦绝对创造过5双——53分、32篮板、14助攻、11抢断、24盖帽不过NBA官方数据库中好像查不到的说
NBA历史上谁拿过接近五双
以人类的运动能力以及NBA的防守强度来说几乎不可能出现了因为不但要求天时地利人和,5双中抢断和盖帽更几乎是完全相悖的历史上从数据来说最接近5双的是基里连科,14分、9次助攻、8个篮板、7个盖帽和6次抢断这也是人类最接近篮球比赛中5项正面统计数据最接近10的一次了韦德靠失误接近过这个记录一次,28分、9助攻、8篮板、7抢断、7失误如果不算基里连科4项都没到10的记录的话,最接近的下面几个人内特 瑟蒙德 ,22分、14个篮板、13次助攻、12次盖帽,是1974年10月18日公牛对老鹰时创造的埃尔文 罗伯特森 ,20分、11篮板、10助攻、10抢断,1986年2月18日马刺对太阳时创造的,也是联盟历史上惟一一个由抢断构成的四双哈基姆 奥拉朱旺 ,18分、16个篮板、10次助攻、11次盖帽,1990年3月29日火箭对雄鹿大卫 罗宾逊 ,34分、10个篮板、10次助攻、10次盖帽,1994年2月17日马刺对活塞此外,基德曾经创造过18分、12篮板、10助攻、14次失误的“伪” 4双不过据米国NBA老球迷传说,当年张伯伦绝对创造过5双——53分、32篮板、14助攻、11抢断、24盖帽不过NBA官方数据库中好像查不到的说
NBA历史上谁拿过接近五双
以人类的运动能力以及NBA的防守强度来说几乎不可能出现了 因为不但要求天时地利人和,5双中抢断和盖帽更几乎是完全相悖的 历史上从数据来说最接近5双的是基里连科,14分、9次助攻、8个篮板、7个盖帽和6次抢断 这也是人类最接近篮球比赛中5项正面统计数据最接近10的一次了 韦德靠失误接近过这个记录一次,28分、9助攻、8篮板、7抢断、7失误 如果不算基里连科4项都没到10的记录的话,最接近的下面几个人 内特 瑟蒙德 ,22分、14个篮板、13次助攻、12次盖帽,是1974年10月18日公牛对老鹰时创造的 埃尔文 罗伯特森 ,20分、11篮板、10助攻、10抢断,1986年2月18日马刺对太阳时创造的,也是联盟历史上惟一一个由抢断构成的四双 哈基姆 奥拉朱旺 ,18分、16个篮板、10次助攻、11次盖帽,1990年3月29日火箭对雄鹿 大卫 罗宾逊 ,34分、10个篮板、10次助攻、10次盖帽,1994年2月17日马刺对活塞 此外,基德曾经创造过18分、12篮板、10助攻、14次失误的“伪” 4双 不过据米国NBA老球迷传说,当年张伯伦绝对创造过5双——53分、32篮板、14助攻、11抢断、24盖帽 不过NBA官方数据库中好像查不到的说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此次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巨鹿之战项羽 2万——40万 歼灭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淝水之战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发生于公元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淝水之战发生在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阳。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睢阳之战大唐最悲壮的战役:6000人对抗13万唐玄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与太守许远,及城父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或睢阳保卫战。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历史上堪称“以卵击石”的战争
把一下战役,你看那个熟悉,上网一查就有详细资料了,像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很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卵击石的战役。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之战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钓鱼城之战之战 王坚 不详——4万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拿破仑政权建立的历史条件说明恩格斯的观点如题 谢谢了
列宁: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了许多年,占去了整整一个时代,表现了帝国主义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异常复杂的情景……我这里讲的帝国主义是泛指对别的国家的掠夺,帝国主义战争是指掠夺者为了瓜分这些赃物进行的战争。 马克思:如果拿破仑在德国成了胜利者,那么依照他的坚决果断的原则,他至少要撤去三打为人敬爱的国君。法国的立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就会为德国的统一确立巩固的基础,就会使我们摆脱……联邦议会的暴虐统治和它三十三年来使我们所处的可耻地位。拿破仑的一些法令将彻底清除所有中世纪的废物、徭役、什一税、优惠和特权、封建经济和宗法关系,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偏僻角落里这些东西现在还压在我们头上。 列宁: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而帝国主义战争也可以转化为民族战争。例如,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马克思:雾月十八日拿破仑的俘获物决不象批判所设想的那样……是革命运动;拿破仑的俘获物是自由资产阶级。 马克思: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他不是一个空想的恐怖主义者。但是,拿破仑还是把国家看作目的本身,而把市民生活仅仅看作司库和他的不能有自己的意志的下属。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从而完成了恐怖主义。他充分地满足了法兰西民族的利己主义,但是他也要求资产阶级在为了达到侵略的政治目的而需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事业、享乐、财富等等。当他专横地压制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主义(即他的日常实践的政治理想主义)的时候,只要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即商业和工业)一和他拿破仑的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他也同样毫不珍惜它们。他对工业琐事的轻视是他对思想家的轻视的补充。但在内政方面,他反对资产阶级社会,把资产阶级社会当作他仍然作为绝对的目的本身来体现的国家的敌人。例如,他曾在枢密院宣称,他不允许大土地所有者任意耕种或不耕种自己的土地。他那由国家掌管马车运输从而使商业受国家支配的计划也有同样的意义。法国的商人策划了首次动摇拿破仑的实力的事件。巴黎的证券交易者用人工制造饥饿的办法迫使拿破仑把向俄国的进攻几乎推迟了两个月,结果把这次进攻推到了年底。 恩格斯:拿破仑的不朽功绩在于:他发现了在战术上和战略上唯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装群众之所以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并且他把这种战略和战术发展到那样完善的程度,以致现代的将军们一般地不仅不能胜过他,而且只能试图在自己最光辉和最成功的作战中抄袭他罢了。 恩格斯:在完全防御性的战局中进行进攻战和不断攻击的最出色的例子,是拿破仑的两个卓越的战局——1814年战局和1815年战局,虽然前者以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而告终,后者以滑铁卢的失败和巴黎的陷落而结束。在这两个著名的战局中,这位完全为了保卫遭到敌人侵犯的国家而战的统帅,在一切地点一有机会就向敌人进行攻击;虽然整个来说兵力始终比入侵的敌人少得多,但是他每次在攻击地点都能造成优势,而且通常都取得了胜利。 恩格斯: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战争因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它的进攻。 恩格斯:奥斯特里茨战役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的最大胜利之一,是他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的最有力的明证;因为,虽然失败的主要原因无疑是联军的错误,但是,他所具有的发现联军失算的洞察力,耐心地等待失算的最终造成,予以毁灭性打击的果断精神和闪电拌迅速地造成大灾难,——所有这一切远远超过任何夸奖而且值得任何赞扬。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战争还存在,这次战役就不会被忘记。 马克思: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此外,他们(德国的农民和市民)都是些不能领会拿破仑的伟大计划的人。他们诅咒他,因为他把他们的子弟抓去打仗;而这些战争都是用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钱搞起来的。但是他们却把这类英国人当作朋友加以颂扬,虽然这些人正是战争的真正罪魁祸首。 恩格斯:在法国已经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是德国十分需要的。 恩格斯:但是,没有暴力,没有坚定不移的无情手段,历史上任何事情都是不会成功的。如果亚历山大、恺撒和拿破仑也是一些像泛斯拉夫主义者现在为了维护其衰弱不堪的被保护人而要求的那种软心肠人,那历史会是什么样子呢! 马克思:实在说,大拿破仑这个采用大胆、坚决和歼灭性的作战方法杀戮过千百万人的“刽子手”,同领导这次对俄战争(塞瓦斯托波尔之围)的那些优柔寡断的“国家伟人”比较起来,堪称人道主义的模范…… 恩格斯:……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与它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 马克思:拿破仑能够在一刹那间决定整个大陆的命运,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决定中显示出英明果断。 恩格斯:奥斯特里茨战役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的最大胜利之一,是他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的最有力的明证;因为,虽然失败的主要原因无疑是联军的错误,但是,他所具有的发现联军失算的洞察力,耐心地等待失算的最终造成,予以毁灭性打击的果断精神和闪电拌迅速地造成大灾难,——所有这一切远远超过任何夸奖而且值得任何赞扬。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战争还存在,这次战役就不会被忘记。麻烦采纳,谢谢!
三国版图历史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 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 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 《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疆域图按现在的地域划分 你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那时候西边最远的雍凉地区也就最多是甘肃东部,青海新疆根本就是些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甚至绝大部分根本没人;东南边最远的吴、会稽也就是苏州一带,正南的交州则已经到达了广西,而当时广西、广东大部都是南越少数民族聚集地,福建大部则是闽越少数民族;正北则刚刚到现今北京辖区与河北的交界部,东北则至辽宁,再往北的河北北部、内蒙古、以及吉林、黑龙江,则全是北方少数民族,例如乌丸等.大致上来说,魏所占的省份主要是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蜀所占省份大致是四川、贵州、云南,吴所占省份为浙江和江西.剩下的,陕西魏蜀各有一部分,江苏、安徽魏、吴各有一部分,重庆、湖北最复杂,魏蜀吴都有一部分,湖南吴蜀都有一部分,后来关羽失荆州后,蜀的湖北、湖南、重庆领地基本全部归吴.需要解释的一点是,虽然你看到某些三国地图上,把甘肃、宁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都包括进来了,但是那些地方基本上都没人住,有人也基本上属于少数民族自治,连租子都收不上来的地方怎么能算做版图呢?所以可以不用考虑.至于所说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长城以南、长江以北、东不至海的一片大概的地区,主要是河南,也有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江苏西北、山西东南、湖北北部,大致就这样了.可以说这片中原地区是古时候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兵家逐利之所在.其实你不用非得把地区往现在的省份上靠,没多大意义,还不如把当时的“九州”搞清楚更管用。 .。 三国时期疆域面积最大的疑问 吴国的统治核心在江东地区,就是现在的长江沿线和长三角以及杭州湾地区。 这一问题参看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 而其他的地方,如现场的福建,江西,湖南,以及广西,广东,当时都还没有开发。这个可以参看以下外国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他们画的跟我们的差别很大。 福建当时还是越族的地盘,和吴国作战了很多年,过了300年,在被汉族同化,福建是唐朝才开始开发的。 江西,尤其是江西南部,是唐朝开始开发的。 湖南,开发更晚,到明朝才开始开发。 广西,最晚开发的地去了,到清朝后期,才开始大面积开发。 广东,除了珠三角,唐朝才开始开发。 因而,对吴国实际有意义的地区是很少的。 比如蜀国,地图上有那么大,但实际上,有经济价值的地区,就只有成都平原和汉中地区。 其他的崎地区,在唐朝才开始开发。 而魏国统治的北方大部分已经开发了,而到唐朝中后期,这些开发的地区已经衰落了,如山西,河南,陕西。从古代都城变迁就可以看出。 关于中国地域经济的开发,简单的可以参看蓝勇《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生的教材)。 对于理解古代的战争和势力变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国时期,各州郡的简介及地图是什么 1. 三国基本延续东汉的州郡,只不过改刺史为州牧。 2. 东汉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汉时疆域,只是把西汉时各部州的辖区范围变小,东汉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基本同西汉)和司隶校尉部,计有十三个中央派出监察区。另在甘肃以西仍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东汉的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 3. 东汉接受西汉衰亡的教训,加强郡县的权利,削弱封国的范围和力量,采取“封列侯,奉朝请”措施,不让封国掌实权,只食租税,封域减小,兵马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东汉的封国,—等为王(相当郡),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相当于县级。 4.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具体区划如下: 5. 司隶校尉部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6.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7. 左冯翎治高陵(今陕西高陵)。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三国鼎立”及其前后的中国疆域是怎样的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去,挥涕独不 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是东汉帝国分裂前,一位名叫王粲的诗人,对 当时人民在混战中的悲惨生活生动描述的一个片断。 东汉末年,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互相展开争夺残杀,在这场空前的大混战中, 许多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相继被吞并,最后剩下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争夺天下。 曹操和刘备都曾直接镇压黄巾军,孙权的父亲孙坚也镇压过黄巾军,他们都从镇压 黄巾军中扩充了兵力,在互相吞并中夺得了地盘,逐渐壮大的。其中以曹操实力最 强,他把东汉傀儡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史称“挟天子以令 诸侯”。 曹操先后消灭了比他实力强大的袁绍、袁术等割据势力,控制了黄河流域, 便向南扩张,来争夺长江流域。 刘备的力量虽很单薄,但因他是汉的宗室,有一定号召力,加之有精通政治和 军事的诸葛亮出谋划策,还有关羽、张飞等能征善战的勇将,实力也不可等闲视之。 孙权继承的是父兄打下的地盘,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一定的实力。 公元206年,曹操不战便夺得了荆州,进而兵逼孙权。 这时刘备还未恢复元 气,只有1万多兵,便与孙权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 赤壁大败曹操。 曹操兵败后,不得不率领残军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国鼎立”的局面便进一步形成了,曹操在北方建立魏王国,刘备在成都建立汉 国,孙权则在建业(今南京)建立起了吴国。 公元263年,魏司昭派兵首先灭了汉 国;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了魏皇帝,建立晋,史称西晋;280年,晋又灭吴, 至此三国分立的局面遂告结束,统一于晋。 然而,刚刚在长期战争以后统一起来的西晋王朝,由于统治阶级的荒淫腐化和 内部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统治力量不断遭到削弱,这时,长城外面的一些少 数民族向长城内迁徙,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部落的人,历史上称他们为 “五胡”,即五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的上层贵族,趁西晋王朝发生“八王之 乱”之际,举行叛乱。最后,西晋王朝被匈奴所建的汉国灭亡,黄河流域先后又出现 了 16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国家,互相吞并厮杀。 后来,黄河流域的各少数民 族又逐渐统一为北魏。西晋灭亡后,汉族统治阶级南迁到长江流域,重新建立起了 东晋王朝,一度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东晋最后又被刘宋所灭,长江流域历经宋、 齐、梁、陈4朝,历史上称这一段历史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为北方的隋王 朝所灭,中国经过了 300年的分裂之后,又走向了统一。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 大帝、会稽王、景帝、乌程公。 三国同时并存时间约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纷争局面长达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但已和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相对而是历史的进步。 是有顺应民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性质。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 因此最终魏晋完成统一大业。三国中以吴国的时间最长,共52年;次为魏,共45年;再次为蜀,共43年。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 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 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政权由于不断更迭和动摇,以致于朝纲紊乱,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而社会上流民遍地,暴动不断出现。随着“十常侍之乱”、“党锢之狱”、“ 黄巾起事”、“ 董卓与李傕郭汜之乱”一系列的内外忧患出现,使得地方豪强势力借机迅速增强,并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一时间全国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 、刘备、 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 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 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而刘备和孙权则分据西南和东南之地。 曹操为继续完成其一统天下的雄心,于建安十三年(208)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则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 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 建安二十五年(220) ***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史书一贯以公元190年“董卓之乱”为东汉结束,三国纷争的开始。)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 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 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 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二、三国简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历史话题:三国时期的地图,为什么不包括关中和陕北?魏国疆域只 三国时期的地图是包括关中的,但陕北地区在当时为羌胡所占。 三国时期并不是只有魏蜀吴三国,三个国家都有外敌,魏国也不例外,有匈奴、鲜卑以及西羌等少数民族。 曹操为了稳固北方,软禁了匈奴单于呼厨泉,将匈奴分成五个部落,居住在关中一带。 故三国时期魏国疆域是包括关中的。而陕北则由羌胡控制,故不在三国地图中显示。 扩展资料: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部)、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
姚明nba历史排名第几
专家评NBA队史排名,科比湖人第一,姚明火箭第六,麦迪未进前十对NBA30支球队的队史贡献榜进行了排名,分别选出了30支球队排名前100的球员。这份榜单的评选相当客观,通过NBA官方的数据库,结合了各位球星在该队的数据(包括得分、篮板、助攻等)、取得的成就(包括总冠军、全明星、最佳阵容、季后赛次数等)、记录分(在该队各项数据的历史排名)、地位分(当时在对内是头号球星还是角色球员、出勤率、对球队的忠诚度)等作为参考条件,通过大数据爬虫(Phyton)的手段对30支球队的队史前100进行了抓取。下面,带大家来看下大数据下的各队历史第一人:他们分别是:1,亚特兰大老鹰队 :鲍勃佩蒂特2,波士顿凯尔特人队 :比尔拉塞尔3,芝加哥公牛队:迈克尔乔丹4,达拉斯独行侠队:德克诺维斯基5,丹佛掘金队:英格利什6,金州勇士队 :斯蒂芬库里7,夏洛特黄蜂队 :肯巴沃克 8,布鲁克林篮网队:朱利叶斯欧文9,克利夫兰骑士队:勒布朗詹姆斯10,休斯敦火箭队:奥拉朱旺11,明尼苏达森林狼队 :凯文加内特12,洛杉矶快船队:克里斯保罗13,迈阿密热火队 :德怀恩韦德14,纽约尼克斯队:尤因15,底特律活队:伊赛亚托马斯16,孟菲斯灰熊队 :马克加索尔17,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 :威斯布鲁克18,洛杉矶湖人队;科比布莱恩特19,奥兰多魔术队 :德怀特霍华德20,费城76人队 :朱利叶斯欧文21,印第安纳步行者队:雷吉米勒22,新奥尔良鹈鹕队:安东尼戴维斯23,波特兰开拓者队:德雷克斯勒24,菲尼克斯太阳队:史蒂夫纳什25,华盛顿奇才队 : 昂塞尔德26,多伦多猛龙队:凯尔洛瑞27,密尔沃基雄鹿队:贾巴尔28,圣安东尼奥马刺队 :蒂姆邓肯29,犹他爵士队 : 卡尔马龙30,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奥斯卡罗伯特森31,西雅图超音速:加里佩顿可以说,这份榜单还是非常科学,非常有说服力的,值得注意的是湖人坐拥了四位队史第一人,他们分别是骑士第一的詹姆斯、鹈鹕的安东尼戴维斯、魔术的霍华德、灰熊的小加索尔,这样豪华的阵容,放在五六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奥斯特里茨战役历史影响 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为什么胜利
奥斯特里茨战役 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体现了的统帅才能,他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有机的相结合,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 历史影响 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法国掌握了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在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联邦,开启了拿破仑从此达6年之久的极盛时期。然而,如果从欧洲军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军事价值:它宣告了警戒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证明了资产阶级法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的优越性。由此引发出欧洲近代一次影响深远的军事变革。 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他写道:“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同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为什么胜利
nba最新历史总得分榜
1、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 38387分2、卡尔-马龙 36928分3、迈克尔-乔丹 32292分4、维尔特-张伯伦 31419分5、摩西-马龙 27409分6、埃尔文-海耶斯 27313分7、沙奎尔-奥尼尔 27102分8、哈基姆-奥拉朱旺 26946分9、奥斯卡-罗宾逊 26710分10、多米尼克-威尔金斯 26668分11、约翰-哈夫利切克 26395分12、阿列克斯-英格利什 25613分13、雷吉-米勒 25279分14、杰里-韦斯特 25192分15、帕特里克-尤因 24815分16、阿伦-艾弗森 23922分17、查尔斯-巴克利 23757分18、罗伯特-帕里什 23334分19、科比-布莱恩特 23300分20、阿德里安-丹特利 23177分
历史上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怎样的
奥斯特里茨战役(英语:The Battle of Austerlitz,德语:Schlacht bei Austerlitz,1805年12月2日),又作奥斯特利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今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27000人,其中15000人战死,超过1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仅亡1350人,伤6940人,损失1面团旗。史称“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是体现拿破仑军事天才的典型战例。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听后,懊丧地走到墙上张挂的欧洲地图前,说:“看来这幅地图十年里没有任何用处了。”1805年12月4日,弗朗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欧洲的著名历史战役有哪些?
外国历史著名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 拿破仑——库图佐夫 7.3万——8.7万 拿破仑攻占中央高地彻底击溃反法联军 瓦格拉姆战役 拿破仑——查理大公 17万——11万 法军强攻奥地利军正面,以惨重伤亡取得胜利 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威灵顿 7.2万——6.8万 英军援军普鲁士军及时赶到,击溃法军,三方阵亡6万人 马恩河战役 霞飞——毛奇 108万——90万 马恩河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 波兰战役 古德里安——斯密格莱.利兹 88万——60万 纳粹德军采取闪击战术一个月内使波兰亡国,波兰损失六十万人,德军损失不到4万 法兰西战役 曼施泰因——甘末林 136个师——135个师 德国避开马其诺防线采取迂回方式,用装甲集群攻入法国本土,法国5周内投降 坎尼战役——汉尼拔40000步兵10000骑兵对抗罗马80000步兵,6000骑兵。汉尼拔利用半月阵使罗马军队暴露侧翼,一举击破。罗马损失七万多人,汉尼拔方仅损失数千人。 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百万人,德以极其凶猛的炮火轰击十数小时后全面进攻,被法军阻滞。德军失去主动权后法军发起反攻,成功挫败德军攻势。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 克雷西战役——英军20000人出头,法军接近60000.英军以严明的组织和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展开,屡次挫败法军重骑兵冲击,法军顶不住损失,撤退。英军损失200多人,法军损失15000多人
nba历史上有谁打过40+20+20+的数据?
没有过40+、 20+ 、20+的数据。最接近这个数据的是张伯伦,张伯伦曾经得过三项20+的数据,他是NBA史上唯一一位单场造三项20+的统计拿下三双的球员:22分25个篮板22次助攻。
NBA历史数据库
得分榜:更新至2010-2011赛季常规赛结束后 名次 姓名 得分 备注 1 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 38387 2 卡尔·马龙 36928 3 迈克尔·乔丹 32292 4 威尔特·张伯伦 31419 5 沙奎尔·奥尼尔 28596 6 科比·布莱恩特 27868 现役 洛杉矶湖人 7 摩西·马龙 27409 8 埃尔文·海耶斯 27313 9 哈基姆·奥拉朱旺 26946 10 奥斯卡·罗伯特森 26710 11 多米尼克·威尔金斯 26668 12 约翰·哈夫利切克 26395 13 阿历克斯·英格利什 25613 14 雷吉·米勒 25279 15 杰里·韦斯特 25192 16 帕特里克·尤因 24815 17 阿伦·艾弗森 24368 18 查尔斯·巴克利 23757 19 罗伯特·帕里什 23334 20 凯文·加内特 23323 现役 波士顿凯尔特人 21 阿德里安·丹特利 23177 22 埃尔金·贝勒 23149 23 德克·诺维茨基 22792 现役 达拉斯小牛 24 雷·阿伦 22286 现役 波士顿凯尔特人 25 克莱德·德雷克斯勒 22195 26 加里·佩顿 21813 27 拉里·伯德 21791 28 蒂姆·邓肯 21663 现役 圣安东尼奥马刺 29 哈尔·格瑞尔 21586 30 保罗·皮尔斯 21410 现役波士顿凯尔特人助攻榜:最新更新于北京时间2012年1月16日当日全部比赛结束后 名次 姓名 助攻次数 备注 1 约翰·斯托克顿 15806 2 贾森·基德 11594 现役达拉斯小牛队 3 马克·杰克逊 10334 4 埃尔文·约翰逊 10141 5 奥斯卡·罗伯特森 9887 6 史蒂夫·纳什 9353 现役菲尼克斯太阳队 7 伊塞亚·托马斯 9061 8 加里·佩顿 8966 9 罗德·斯特里克兰 7987 10 莫里斯·奇克斯 7392 11 兰尼·威尔肯斯 7211 12 特里·波特 7160 13 蒂姆·哈达威 7095 14 安德烈·米勒 7056 现役丹佛掘金队 15 鲍勃·库西 6955 16 盖伊·罗杰斯 6917 17 蒂尼·博格斯 6726 18 凯文·约翰逊 6711 19 德里克·哈珀 6571 20 奈特·阿奇巴尔德 6476 21 斯蒂芬·马布里 6471 现役中国CBA联赛北京金隅队 22 约翰·卢卡斯二世 6454 23 雷吉·托伊斯 6453 24 诺姆·尼克森 6386 25 杰里·韦斯特 6238 篮板榜:更新于北京时间2012年1月1日当日全部比赛结束后名次 姓名 篮板数 备注1 威尔特-张伯伦 23924个 2 比尔-拉塞尔 21620个 3 阿卜杜尔-贾巴尔 17440个 4 埃尔文-海耶斯 16279个 5 摩西-马龙 16212个 6 卡尔-马龙 14967个 7 罗伯特-帕里什 14715个 8 内特-瑟蒙德 14464个 9 沃尔特-贝拉米 14241个 10 韦斯-昂塞尔德 13769个 11 哈基姆-奥拉朱旺 13747个 12 沙奎尔-奥尼尔 13099个 13 巴克-威廉姆斯 13018个 14 杰里-卢卡斯 12942个 15 鲍勃-佩蒂特 12849个 16 凯文-加内特 12882个 现役凯尔特人 17 查尔斯-巴克利 12546个 18 迪肯贝-穆托姆博 12359个 19 保罗-西拉斯 12357个 20 查尔斯-奥克利 12205个 21 蒂姆-邓肯 12037个 现役马刺 22 丹尼斯-罗德曼 11954个 23 凯文-威利斯 11901个 24 帕特里克-尤因 11606个 25 埃尔金-贝勒 11463个 26 多尔夫-谢伊斯 11256个 27 比尔-布里吉斯 11054个 28 杰克-西科马 10816个 29 大卫-罗宾逊 10497个
NBA历史数据库
NBA历史上单场比赛得分之最 1983年12月13日,底特律活塞队186: 184战胜了丹佛金块队,创NBA单场比赛得分最。 b.NBA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球队 NBA50年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是波 士顿凯尔特人队,共获16次冠军。其次为湖人队,获11次冠军。 c.NBA球员身材最高和最矮者 NBA历史上身材最高的球员是前华盛顿子弹 队的曼纽特61博尔(扎伊尔籍)和现役子弹队中 锋吉莱赫61缪 里森(罗马尼亚籍),均为2.31 米,身材最矮的则为现役球员蒂尼61博格斯,仅 有1.60米。 d.NBA球员合同金额最高纪录 凯文61加内特成为NBA历史上签约合同金额最高的球员。1996年,他与森林狼队下了7年价值1.21亿美元的合同。 e.NBA冠军戒指之最 在1957-1969年的13个赛季里,比尔61拉赛尔带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获得11次NBA总冠 军,他也因此获得11枚NBA冠军戒指,是NBA历史上获得NBA冠军戒指最多的人。 f.NBA加时赛之最 1951年11月2日,罗切斯特皇家队,经过6 个加时赛,最终以75:73战胜了印第安那队。 g.NBA历史上个人得分之最 NBA历史上,一场比赛个人得分最高纪录是 100分,单个赛季个人总得分最高纪录为4029 分,这两项纪录是在1963年和1962年,均由 “天皇巨星”威尔特61张伯伦创造。 h.NBA能扣篮的最矮球员 NBA中,能扣篮的身高最矮球员是“士兵”斯珀特61韦伯,曾获1996年NBA扣篮大赛的冠军,其身高只有1.70米。据NBA资料介绍,韦伯在16岁,身高仅1.60米的高中阶段,便有过扣篮的记录,他的原始纵跳高度为1.33米, 助跑摸高为3.60米。 i.NBA收入最高的球员 NBA收入最高的球员是迈克尔61乔丹。1996 年度,他的年薪虽只有400万美元,但他的广告等收入却有4000多万美元。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世界运动员的收入排行榜,乔丹以 5260万美元排在NBA榜首。 列二、三位的是沙克61奥尼尔(2440万美元)和丹尼斯61罗德曼(1290万美元)。 j.NBA球员平均年薪和最低年薪 NBA球员平均年薪为150万美元,最低年薪不得低于20万美元。 k.一场比赛抢到篮板球之最 杰里61卢卡斯是NBA历史上唯一一场比赛抢到40个篮板球的前锋选手。 l.后卫得分最多 奥斯卡61罗伯逊以26710分成为所有后卫中得分最多的选手。 m.NBA历史上第一架“滑翔机” 沃尔特61弗雷泽是NBA历史上第一架“滑翔机”,他在70、73年两获NBA总冠军。 n.NBA历史伟大的十支球队 (1)、波士顿凯尔特人队(1964-1965赛季)总成绩62胜18负77.5%。主力阵容有比尔61拉塞尔、萨姆61琼斯、哈夫利切克、桑德斯和海因恩。该队突破了本队单赛季获胜场次的最高纪录,并随后获得了连续第七个总冠军。 (2)、费城76人队(1966-1967赛季)总成绩68胜13负,胜率84.0%,主力阵容为张伯伦、格里尔、沃克和坎宁安,创下了NBA单赛季获胜最高纪录。在东部决赛中击败了凯尔特人队,结束了“波士顿王朝”的8连冠纪录, 并击败金州勇士队获总冠军。 (3)、纽约尼克斯队(1969-1970赛季) 总成绩60胜22负,胜73.2%。主力阵容有里德61费雷泽、巴特内特61德布歇和布拉德利。 受伤的里德在总决赛第七场之前突然出现在赛场,这一着被称为反施 “空城计”,令对手猝防不及,最后击败湖人队夺冠。 (4)、洛杉矶湖人队(1982-1983赛季) 总成绩69胜13负,胜84.1%。主力阵容有古德里奇、韦斯特、张伯伦、麦克米伦和海尔斯顿。该队创下33连胜纪录和69场胜利的纪录, 并击败纽约尼克斯队夺冠。 (5)、费城76人队(1982-1983赛季) 总成绩65胜17负,胜率79.3%。主力阵容有摩西61马龙、“J博士”朱利叶斯61欧文、托尼、奇克斯和鲍勃61琼斯。由于76人队直接进入半决赛,所以每轮都是7战4胜。马龙在复赛前发誓说:“FO!FO!FO!”,“FO”就是“FOUR” (四),意思是76人队将全部以4:0过关斩将夺得冠军。结果马龙的预言只差一场,他们在半决赛中4:0横扫对手后,在东部决赛中只输给雄鹰队一场,最后又以4:0击败湖人队夺得总冠军。后每一位选手在他们的冠军戒措上刻“FO”的字样。 (6)、波士顿凯尔特人队(1985-1986赛季) 总成绩67胜15负,胜率81.7%。主力阵容有拉里61伯德、帕里什、麦克黑尔、丹尼61安吉、丹尼斯约翰逊和比尔61沃尔顿。该队创造了40胜1负的
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历史影响
影响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法国掌握了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在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联邦,开启了拿破仑从此达6年之久的极盛时期。然而,如果从欧洲军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军事价值:它宣告了警戒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证明了资产阶级法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的优越性。由此引发出欧洲近代一次影响深远的军事变革。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他写道:“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同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战役纪念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使拿破仑威震欧洲,因此,法国元老院通过决议为他建立一座巨大的记功碑。旺多姆柱就是1810年,用法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模仿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修建的,柱高44米,直径3.6米,柱身周围自上而下环绕着22道由32位艺术家制作的青铜浮雕,上面描绘着拿破仑的四十五个战役的事迹,柱座四周刻有战利品浮雕,柱角上装饰着雄鹰。顶上立有拿破仑一世铜像,头戴罗马皇帝的桂冠,一手拿着权杖,一手握着金球,显示出征服欧洲,称霸世界的雄心。波旁王朝复辟期间(1814年)被取下,换上了亨利四世的骑马塑像,路易十八时期上面是巨大的百合花。1833年在人民的压力下,七月王朝重新竖起一个时髦的拿破仑雕像(三角帽,靴子和长大衣)。后来拿破仑三世期间又换成了一个更威风的古典风格造型。
如何查询nba历史数据排名?要实时的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您可以去以下网站查询新浪NBA数据库http://nba.sports.sina.com.cn/playerstats.php?dpc=1stat-nba,中文好理解BBR,数据非常全面检索精确功能强大82games,特殊数据多而细,弥补印象流很好用您百度下读可以找到,不能放太多网址上去会被和谐掉如有帮助 请采纳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历史上奥斯特里茨战役是怎样的?
战斗一开始,联军由于在数量上占优势,作战取得一定进展。法军右翼阵地的索科尔尼兹和狄尔尼兹村相继被俄军攻取。拿破伦立即把作右翼预备队的达武的第3军调了上来,向俄军左翼进行反冲击。经过一番激战,俄军伤亡惨重,并被逐往戈尔德巴赫河。在北段,拉纳成功地击退了巴格拉吉昂的攻击。当苏尔特完全控制高地之后,拿破仑令其左翼向俄军发起全面进攻。俄军作战十分英勇,对法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在南段,布克斯盖弗登受到苏尔特和达武两支兵力的夹击。面对法军大炮的猛烈轰击,联军很快就被压缩到狄尔尼兹和察特卡尼之间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敌军整团地掉在湖里淹死了,有的则被法军的霰弹击毙,其余的则当了俘虏。
历史上称为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就要在哪个地方
奥斯特里茨战役(英语:The Battle of Austerlitz,德语:Schlacht bei Austerlitz,1805年12月2日),又作奥斯特利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今位于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
悉尼机场为什么叫金斯福机场 ① 悉尼机场的历史
直到20世纪初,位于Mascot的悉尼机场还是一个养牛场。 1919年,飞行员奈杰尔·洛夫(Nigel Love)在悉尼寻找可以成立航空公司的地点。 Mascot的独特位置吸引了他,因为它是一个完美的平坦表面。当时该地长期作为养牛场使用。洛夫(Love)于1919年从肯辛顿赛马俱乐部(Kingsington Race Club)手里签了为期三年租用该地的合约,成立了名为“悉尼机场”的飞机场,作为一个私营企业。(该地区由赛马俱乐部所有,并设有相邻的赛马场)。洛夫建造了一个存机库和其他一个小型飞机场该有的设施。洛夫(Love)于1919年11月悠闲地驾驶了第一架在悉尼机场起飞的飞机,并在1920年1月进行了首次正式飞行,也是由洛夫掌舵。1923年,租约终止后,英联邦政府从赛马俱乐部手中收购了悉尼机场。这里从1924年便开始了定期的商业飞行。从1930年起,悉尼机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为达到当时的标准。 1933年,第一条砾石跑道建成。 1936年,为了纪念伟大的飞行员查尔斯·金斯福德·史密斯(Charles Kingsford Smith),该机场更名为悉尼金斯福德·史密斯机场。在1940年代后期,为了给机场创造更多的空间,对临近的库克河进行了修建。到了1949年,当时已经有3条跑道,全长1-2公里。1966年,随着客船旅行开始减少,以及对国际航空旅行的需求的增加,政府开始对国际航站楼进行建设改造。Mascot国际航站楼最终于1970年开放。在1970年代,悉尼机场的南北跑道已扩展为南半球最长的跑道之一。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建设第四条跑道。该跑道于1994年完工。由于在城区上空飞越的飞机数量增加,这一新跑道在悉尼居民中引起了争议。在90年代,悉尼国际机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以使其适应即将到来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1995年,联邦政府通过了《1995年悉尼宵禁法》,该法限制了机场的营业时间。该法律是根据公众的意愿通过的,其规定了飞机在晚上11点和凌晨6点之间不能在悉尼机场起飞或降落。2002年,联邦政府将机场卖给了南十字机场公司控股公司,后者现在拥有80%的股份。机场在2000到2010年之间进行了升级改造。其中包括新的行李传输系统,以及用于零售和乘客侯机区的新的7300平方米的空间。悉尼机场将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以使其能够在2033年之前满足预计的7400万人次的旅客需求。此改造计划于2014年获得了联邦政府的批准。悉尼机场目前有三个航站楼。一号航站楼是国际航站楼,于1970年首次对外开放。这是机场大多数商店和其他设施的所在地,并在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进行了大部分翻新。第二航站楼是国内航站楼,曾是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安捷的故乡,该航空公司于2002年停止运营。它目前还为许多其他国内航空公司提供服务,包括捷星航空,澳大利亚虎航和维珍澳大利亚航空。三号航站楼也是国内候机楼,它目前的建筑于1999年竣工。它最初是Trans Australia Airlines的所在地。目前,三号航站为Qantas和Qantaslink提供航班服务,在它们于2013年搬过来之后。它设有一个特别的澳航俱乐部酒廊,一个精英零售广场,并且是飞机观测者的热门目的地。澳航最近以5.35亿澳元的价格将其3号航站楼的股份卖回了悉尼机场。参考: https://shireshuttlebus.com.au/history-of-sydney-airport/ https://www.sydstories.com.au/#/chapter/1 http://www.adastron.com/adastra/projects/sydney-airport-1947-1975.htm
历史上穿52号队服的著名球星有谁?奥登我知道是!
52号:代表球员,布拉德.米勒(国王组织型中锋)皮亚考斯基(号称波兰步枪,3分很准的,不过年纪不小了,还曾在火箭打过)
大屿山岛的历史
名称之沿革宋朝时,大屿山和香港岛等岛屿合称为大奚山,此名初见于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云:“大奚山:在东莞县海中,有三十六屿,居民以渔盐为生”。“奚”字在古代是指被役使的人。直至明朝,大奚山一名则狭指大屿山岛,如曹学佺于崇祯年间编著的《大明一统名胜志》大屿山载述:“大奚山,在县南大海中,环三十六屿峒,环回三百余里”。大屿山亦称大溪山、大嵛山、大鱼山、大渔山、大庾山、南头岛、烂头岛、屯门岛、大蚝山和大濠岛等。大屿山的英文名“Lantau”相信是粤语“烂头”或“南头”的音译。虽然“屿”字的粤语正音同“罪”(zeoi6),但“大屿山”则读成“鱼”(yu4)。这是因为大屿山旧名“大鱼”、“大渔”、“大俞”等,皆是“鱼”音,“大屿山”一名是从清朝道光年间才开始的官方名称。早期发展早于石器时代,大屿山便有人居住。考古学家曾发掘出当时的陶器、捕鱼工具和兵器,而现存于分流的石圆环及石壁的石刻就是当时的遗迹。东晋末年,地方民变首领卢循在刘裕率兵征讨之下,率其部下逃亡至大屿山定居,后人以渔业及制盐为业,其后成为傜民的一支。可是当时亦有传说指岛上的是称为卢亭的半人半鱼的生物。南宋年间,随着九龙官富场的设立,朝廷明令打击私盐贩卖,遂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引起当地盐民的动乱,史称大奚山盐民起义,其后动乱被镇压,起义者全被杀害,制盐业从此式微。另一方面,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年),李昴英封番禺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大屿山大屿山的梅蔚(今梅窝)也是其食邑之一。南宋末年,宋朝朝廷被逼在海上流亡。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78年),他们曾两度逗留于大屿山,曾于梅蔚(今梅窝)及东涌等地稍作停留。景炎三年三月,端宗于大屿山北岸一带病逝,宋帝昺继位,其后才逃至新会。明、清时期明朝正德年间,佛朗机(今葡萄牙)人滋扰屯门地区,并曾于大屿山的大澳建立据点。正德十六年(1521年)爆发的屯门海战,才使佛朗机人撤出大屿山。清朝年间,大屿山以北的龙鼓水道成为外国商旅往广州贸易的必经之路。为了阻止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朝廷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设立于东涌兴建一个所城,现称东涌炮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包括整个大屿山的新界地区被英国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岛上树立了屿南界碑以示英方主权。1990年代前,香港殖民地政府一直未有在大屿山有大型发展。1989年,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发表“机场核心计划”,并以机场铁路及青屿干线与岛外的陆上交通连接,大屿山开始被大兴土木。大屿山抗日战争时期二次大战时期,日军于1941年开始进攻香港。1940年9月,新界原居民子弟在中国共产党属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下组成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组织起反抗日军侵华的力量。及至后来港英政府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港九大队仍持续与日军进行着游击战。1942年4月,港九大队队员加强了对大屿山的控制,强化与澳门和广州的通信。近代发展时任香港总督卫奕信发表“机场核心计划”,决定在赤鱲角发展新机场。大屿山西北的东涌被发展为北大屿山新市镇,并以机场快线、东涌线及青屿干线与岛外的陆上交通连接,大屿山开始被大兴土木。
湮没于历史600年的蒙山大佛是怎样被发现的?
在山西太原蒙山北峰,景区一座山门石柱上刻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对句。 抬头望去,一尊高踞而与山势合而为一的大佛巍然趺坐于群山之间。即使立在远处,也可见其全貌。此尊大佛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开始开凿,总共耗时24年之久。 翻开《北齐书》,还可看到一段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这场佛像开凿完成,全民欢庆的场面甚大,张灯结彩的灯火,竟可把山下约二十里处的晋阳城照得亮如白昼。 在经历了800年的皇家加持之后,由于风霜剥蚀、战火摧残,西山大佛在元朝末年(约公元1368年)遭到倒塌崩碎的命运。可能是由于石质的成分及承重的负荷,大佛的头部可能早在元代之前就已崩落瓦解,而大佛的腹部、手足、以及佛的基座都从此遭到岁月无情的淹没,再也不为后人记忆了。从此,大佛孤寂而残破地在荒石蔓草间堙没了600年,一直到1980年地名普查中才被人发现。漫长的蒙尘岁月过后,一朝重见天日,让人不禁顿生感慨:如此珍贵的艺术瑰宝,竟还能重现人世,可说是另一种慈悲果报了。 这真要感谢一些护佛者的坚持理念。有一位王剑霓先生自幼便听闻其祖父讲述过许多和西山大佛有关的历代传说。在他成年后参加全国地名普查时,发现了一个“大肚岩”的地名,这使他心生好奇。他多次上到西山,试图寻访传说中的大佛踪迹。在他登上“大肚岩”的时候,可以远眺到山间的古城营村,那儿正是北齐晋阳宫的遗址所在。遥想宫殿当年荣景,烛火光耀二十里的盛况,怎不让他唏嘘?回头细观,却发现这“大肚崖”正是胸臂分明的无头山岩石刻。这个发现引起了另一位人士李晋祥的极大兴趣,于是邀聚乡众清理蔓草之后,在砂砾中发现了长如一人身高的手指状雕刻石块。他们兴奋地告知国家文物局。后转由山西省文物局主持,对大佛遗址进行保护与开发。大佛在乱石瓦砾中的隐忍委屈结束了,也向世间宣告了这次惊动考古界与佛教界的重大发现。 山西历来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地。早在佛教传人中国的第二年,山西即开始建立佛教寺院,宣扬佛法。隋唐时期,晋阳地区的佛教已极其兴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土地区更出现了许多得道高僧,对佛教贡献极大,影响后世甚巨。佛教从此深植于华夏大地。 大佛还有另一个的传说,原为太原留守的唐高祖李渊,曾上蒙山北麓参拜过蒙山大佛,参拜当晚即在梦中见到佛光普照。他认为这是天意的加持,决定秉此祥瑞之兆,起兵夺下晋阳,从而开创了唐朝的大业。 大佛历经多朝,备受皇家尊崇。多朝帝王都曾前来礼佛,大佛所在的开化寺更是有了“并州第一古刹”的美名,而且成为佛教界传衍最广的净土宗早期道场。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也曾到并州瞻仰大佛,史载“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也就是说武则天和高宗礼佛后回到长安,交由内宫花了2年时间,做好两件硕大袈裟,专使送到并州赐披于大佛,有谓“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 历经了1400多年的人间风雨,大佛如今仍以慈悲之眼俯视着众生。 来源:晚霞
蒙山的历史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
护肤品的发展历史
(1)考古学家发现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有用于装饰的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同时还在洞穴壁画上发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2)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7世纪期间,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关于制作和使用化妆品的传说和记载,比如古埃及人用粘土使头发卷曲,古埃及皇后的护肤是用铜绿描画眼圈使眼睛看起来又大又明亮,用驴乳沐浴保养皮肤,古希腊美人亚斯巴齐用鱼胶掩盖皱纹等等,还出现了许多化妆用具。中国古代也喜好用胭脂抹腮,用头油滋润头发,衬托容颜的美丽和魅力。(3)十四世纪,意大利的制鞋工匠在处理起皱的皮革表面时遇到了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发现油脂能够平复皮革表面的褶皱,使皮面恢复细腻和光滑。在动物表皮产生了如此奇效,在人的皮肤上会怎样呢?这个大胆的设想,开启了化妆品发展的新历程。(4)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经济慢慢复苏,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迎合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以矿物油为主要成分,加入香料、色素等其他化学添加物的合成化妆品诞生。(5)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合成化妆品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毒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回归大自然”的思潮。自然化妆品用天然油取代了过去的矿物油,但由于皮肤本身生理结构特性,单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营养成分只能到达角质层,无法深入皮肤解决问题。随着化妆品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化妆品危害性的爆发,人们对化妆品安全健康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肩负着开创安全健康化妆品的历史责任,无添加化妆品正式诞生。扩展资料护,保护也;肤,皮肤也;品,产品也。护肤品,即保护皮肤的护肤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护肤品,不再是过去只有富人才用的起的东西。现如今护肤品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它给人们的精神、形象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首先,护肤品具有养颜美容的功能,能增强皮肤的弹性和活力。经常使用可使人年轻、美丽。其次,护肤品增强了人的自信心,提高了人的美好形象,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参考资料:护肤品——百度百科护肤品,功能越少越好--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七宝老街的历史传说
七宝老街(Shippo Old Street)七宝自后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上的松郡重镇,七宝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民间流传着“七件宝”之说,曰: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另外还有个传说,说七宝最初有八件宝,因为被偷了一件所以叫七宝的。因为知道者都是老者,又因年代久远,这个传说已无从考证。)飞来佛实为南教寺如来铁佛,传说由天上飞来,实系明万历年镇人徐泮募资筹铸;(现藏于七宝寺庙内)氽来钟系明永乐时七宝寺住持僧博洽筹建,传说从河中浮来。金字莲花经乃吴越王钱镠之妃用金粉工楷写成。梓树为千年古树,在原七宝教寺内。此四件为实物也。而玉斧传说和建造蒲汇塘桥有关,建桥之初,难以合拱,众工匠无策之际,来一白发老者,顺手拿起桥堍店家一把斩肉之斧扔于桥下,以垫桥基,塘桥由是得以建成。玉筷说古时皇帝赐功臣一双玉筷,能驱毒避邪,功臣将其藏于镇北蒋家桥之东堍桥柱内,后被人盗走,桥柱上遗留下一双筷印。金鸡则说镇北高泥墩下藏有七缸金八缸银,由金鸡守护,而所埋金银须由九子九媳之家方可挖掘。意为基业永存,九九归一之意。
走近历史人物——秦始皇作文,600字
论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统一封建王朝。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 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 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 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虽然期间有小的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赢政设计的这一窠臼。从而说明秦始皇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直至现在,也有不小的影响。这是他的功劳之二。 第三件功劳是,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为中国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这些都说明了秦始皇的功劳是巨大的。 但是一个人有功就会有过,何况是一国之君呢!作为一个专制主义的统治者,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而采取的残暴措施,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摧残的作用,并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他焚书坑儒,刑法苟暴,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大失。 总的来说,秦始皇一生五十年,但这五十年却使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确定了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为这个文明古国屹立于古代东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足以说明秦始皇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
求一篇《如何评价秦始皇》或《我看秦始皇》的历史作文。500字左右。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焦点之一。雄才大略和专横暴虐集于他之一身,并且同样突出。一方面,他的煌煌伟业,引无数后来英雄志士竞相折腰,以之为人生的座标、心中的楷模。如李白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就透露出其对秦王威仪的无比景仰和神往;英明君主如唐太宗者,也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朕提三尺剑以定四海,远夷率服,亿兆又安,自谓不减二主也”。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章炳麟更盛赞其“虽四三皇、大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另一方面,他的累累暴行,又使其成为被控诉、诅咒的对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秦始皇即位三十七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颅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班固《汉书6161武王子赞》);“秦始皇之天道,岂不甚哉!视杀人如狗彘”(晋《傅子61问刑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而影响最深远的恐怕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了,秦始皇的暴君面目因之而得以“千载流芳”。 秦始皇是够神奇的了,爱也好,恨也罢,都无法否认这一点。毕竟,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但在这千年的光环与骂名之下,真实的秦始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他首先是一个人吧,有与我们普通人相近或至少我们可以理解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时光流转变换了千年,人性却是永远相通的。试着从人性化的角度,并且分阶段地来看秦始皇,或许能让我们对真实的他靠得更近。 一、试析秦始皇性格及形成 青少年时代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赢政生于落难王孙之家,少遭不幸,羁身异国。有幸归秦接掌王位后,因年少而“委国事大臣”,历经嫪毒和吕不韦弄权和数起国内叛乱。他亲政后进行的统一战争也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处于逆境之中。这些无不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并较能虚心接纳客卿进言。可以说,在历史的机遇来临之时,秦王赢政自身也作好了准备,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史记61秦始皇本纪》载始皇相貌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郭沫若先生由此认为秦始皇有明显的生理缺陷:“蜂准”即马鞍鼻,“挚鸟膺”即今送学上所谓的“鸡胸”,是软骨症的一种表现,“豺声”则表明他有气管炎。众所周知,生理缺陷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走向偏激和极端。尤其对赢政这样敏感、自尊、妄图建立个人绝对权威的野心勃勃者来说,生理缺陷在其内心投下的阴影是永难磨灭的。此外,难解的身世之谜,假宦官嫪毒秽乱宫廷的丑事,相信也给他以强烈的刺激。当心中的阴影越来越浓重之时,残忍、暴虐、反复无常的种子也在他性格中扎下了根。 影响秦始皇性格形成的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秦国的历史传统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秦之立国及成长壮大有其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漫长的斗争中形成了“秦人耐苦战”的事实,统治者也以“酷烈”出名。赢政在这点上可谓是秉承了其先人遗钵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战国末期动荡的社会、弱肉强食的现实又从外部给他以强大的刺激:一方面使他萌生“南面而制诸候”的大志,另一方面又使他不顾手段的残酷性。这种性格走向在后来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之所以花上这么多的金墨探讨秦皇性格及成因,是因为有助于我们后面更好地理解其种种作为。事实上,他的一系列举动正是建立在这种二重性格的基础上的。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他的这种二重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和发展进程。 二、秦始皇在统一进程中的主要贡献 秦统一中国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但这丝毫不能抹煞秦始皇在统一中所起的重要作有。 秦始皇在统一中推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坚定不移地推行铁血政策,打击东方各国诸候;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需要魄力的。赢政即位之初,就曾提出“山东之建国,可兼与”的疑问。顿弱向秦王献离间之计时分析天下大势说:“天下未尝无事也,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李斯也劝秦王当机立断:今怠而不急就,诸候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后来的灭楚战争中,秦王赢政敢于将倾国之兵交于王翦,与楚决战,充分体现了其气吞海内的气魄。秦国虽然拥有当时六国大中最为强大的军队,但他也不是一味逞其蛮勇,而是注重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在坚持“远交近攻”策略的同时,赢政又采纳了顿弱、尉缭所献的离间之计。他“赐万金与顿弱,使其离间各国君臣”,又根据尉僚的计谋,令李斯派出大批谋士带着金玉珠宝游说各国,“诸候名士可下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以刺之”,待“离其君臣之计”告成,秦“乃使良将随其后”。这些措施日后取到了良好的收效,起了单纯的军事斗争所无未能达到的效果。 秦王赢政身边集结着来自各国的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是其完成统一的不可或缺的膀臂,能吸引这么多人来为他服务,缘于他识才用才、礼贤下士、知过能改。水工郑国案爆发后,他一怒之下下“逐客令”,经李斯上书后马上收回成命,此后更大规模任用客卿为统一服务。尉缭入秦,他给以崇高的待遇,“衣服食饮与缭同”。灭楚战争,他误用李信遭失败,于是亲请王翦出征,付之以倾国之兵,最终取得胜利。这与赵王轻信谗言、自毁长城的昏愚相比,更可衬映出秦王赢政才干气魄的非凡。 三、巩固统一的创举 创业难,守成更难。统一完成后,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便是如何维护和巩固统一。这时的秦始皇是真正站在历史的最前沿,作为统一中国之第一人,他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历史要让他作出判断、抉择,考验着他的能力。秦始皇没让我们失望,他以恢宏的气魄、经天纬地的才能创建了国家的各种制度和规范,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恐怕莫过于郡县制了。在那场关于是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辩论中,他坚定地站在李斯一边,力排众议选择了郡县制。一代名相张居住对此有公允而深刻的见识:“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之法,至今守之为利”。 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是巩固国家统一的根本所在。秦始皇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推行统一度量衡、车轨、驰道、邮驿、文字等措施,从而赋予统一以永久的生命力。其后两千多年,统一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民心所向,不可否认秦始皇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功劳。 到这里,我们已可以给秦始皇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了。到目前为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是他性格中光明伟大的一面。统一战争的不可测性和维护巩固统一的艰巨性,迫使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全力以赴,并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吸引人才,其性格的阴暗面暂时得到了拒制。然而当这一切逐渐完成后,情况便慢慢发生变化了。 四、秦始皇后期治国的得与失 事物在到达光辉的顶点后便难免向反面转化。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和制定、推行巩固统一的各项制度、措施后,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堕落。他自动解除了忧患和上进意识,沉湎于臣下的歌功颂德和自我陶醉中,追求奢侈的享乐和长生不老。他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可以尽情释放其性格和欲望中卑劣的因子。他身上原有的开放革新、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精神逐渐丧失殆尽,剩下的惟有统治者的本性——贪婪罪恶、愚蠢残暴。人民群众则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繁重而永无休止的苛捐杂税、兵役徭役下哀鸣。 虽然如此,我们仍不可一概抹杀秦皇为政的可取之处。例如,章炳麟认为“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秦皇守法“非草茅缙绅所能拟已”。对秦皇之焚书坑儒,他认为“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并且“焚书”有一定范围,“坑儒”也有一定界限,指出秦始皇“好文过于余主”,非“其法令,必以文学为戮”。在这点上,我们确实不能用今人的标准来衡量秦始皇,指责他不懂珍惜民族文化。他在文化上实行的这种政策与其政治上的专制主度中央集权是相配套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只是手段过于极端和残暴而已。 五、对秦始皇的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种种,可看出秦始皇“既是促进和维护统一之出类拔萃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暴虐成性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化身”。他性格中雄才大略的一面使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阴暗面又使他后期走了下坡路,对秦王朝的二世而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罪孽是不可宽恕的,但功与过相较而言,功无疑占据了主要方面。在众多封建统治者中,秦始皇仍不失为难能可贵的一位。
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过?…
秦始皇功过: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 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 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