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历史故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扩展资料番禺的经济来源第一产业2017年,番禺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9.56亿元,同比下降0.3%。2017年,番禺区完成农业总产值52.34亿元,比2016年增长0.6%。其中,种植业产值17.28亿元,下降15.1%;渔业产值26.87亿元,增长3.2%;畜牧业产值5.05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2017年,番禺区工业总产值2445.29亿元,比2016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1.42亿元,增长17.3%;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886.33亿元,增长15.5%;股份企业工业总产值1124.44亿元,增长19.4%。2017年,番禺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五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6.64亿元,比2016年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3%。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782.36亿元,增长76.2%。2017年,番禺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8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5%,比2016年下降0.3%。2017年,番禺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6.78亿元,比2016年增长28.0%,其中,利润总额154.57亿元,增长14.6%。2017年,番禺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57亿元,比2016年增长6.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5.95亿元,增长5.8%;安装工程产值12.68亿元,增长7.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番禺区
广州市中山路的历史演变
中山路,是一条横跨广州市东西向的主干大马路,是一条南北向的轴线,而中山路(惠爱路)则为古城的东西向轴线,是古城唯一贯穿东西方向的道路。唐代这一轴线东接行春门 (现在仓边路附近),西接有年门(至现在的人民公园起义路附近);宋代随着东城、西城的扩大形成,这一轴线东边延伸至大东门(宋代称东门,即越秀北路与中山路交界处),西边延伸至西门(现称西门口,即人民路与中山路交界处)。明、清古城范围与宋代基本相同,中山路这条东西向轴线和北京路轴线形成的“十”字形再加上环形的城墙、护城河,共同构成广州古城核心区的基本骨架。今天的北京路和中山路曾是唐代广州主干道,至今中山路大东门和西门口还保留着古广州的东、西两个城门口的遗址;而以今日广州越秀区地域为主,古城曾由北至中山路、南达惠福路及大德路、西抵人民路、东达解放路形成蕃坊区,为外来商人居住和经商的主要场所。 中山路,演绎着历代的王朝和商业的兴衰。解放后的儿童公园(目前已搬迁)所在地为西汉的南越国宫署,今财政厅所在地为隋唐广州刺史署,后为南汉宫殿区。中山路内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迹两处:一是西汉的南越国宫署遗址,二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另有陈家祠、万木草堂、城隍庙、仁爱教堂、古当铺等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山路建筑形象中西结合、新旧结合,多元文化的渗透带来不拘一格的建筑特点,街道两旁建筑形式多采用最具岭南建筑特色的骑楼。 中山路,原名惠爱街,在明清时期已经是贯通大东门(越秀路口)到正西门(人民路口)之间的一条主要街道,沿街分布有广州主要的官署衙门,如清代的布政司、巡抚部院、广东都司等。1919年(民国8年),惠爱街拓宽改建为近代马路,两侧兴建骑楼,定名为惠爱东、惠爱中路、惠爱西路。1921年(民国10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民国14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1926年(民国15年),延伸修筑了东山口至黄埔的中山公路,因该公路按照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意图建筑,故此得名。20世纪40年代后期,原中山公路东段(东山口至杨箕)易名为中山一路,百子路、大东路、惠爱东路、惠爱中路、惠爱西路和正西门以西的新路则分别被命名中山二、中山三、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中山七路。 1950年后,中山七路西门口至陈家祠高基段几经改造及开辟扩展,后再向西延展至三圣社(今荔湾路南段一带);1960年后,为配合珠江大桥通车,建成了中山八路,直抵珠江大桥东广场。现在的中山路(东起中山一路,西至中山八路),比原来的惠爱路延长了,东边从大东门延伸到黄埔大道,西边从西门口延伸到黄沙大道,全长9002米. 古道绽新颜 根据历史记载,越秀区是古城商都发祥地,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路一带是广州最早的商贸区。在繁盛时期,这里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放眼远望,两旁骑楼店铺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鳞次栉比,一派繁华商都的气象。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里的老字号,一度成为了广州的代名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山四、中山五路仍有20多家名声远播海外的老字号,包括建于乾隆初年的致美斋酱园,道光五年(1825)的三多轩(原址在附近的高第街),咸丰末年的新以泰,光绪年间的孔旺记、沧洲腊味店、惠如楼、妙奇香,还有大学鞋店、艳芳照相馆、李占记钟表店、新大新百货公司、新陶芳大酒家、一乐也理发店、华北饭店等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老字号。中山路上的商铺、食肆随着秦、汉、南越王国等朝代至今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商业历史悠久,传统商业、手工业丰富,至今仍是繁荣商业带。今年95岁的许氏家族第六代长房许锡栐(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老侄子)说,中山路最繁华的地段要数北京路和中山路的交汇处,那里云集了许多的老字号,总是飘荡着诱人香气的“致美斋”永远都是门庭若市;接修高档名贵时钟、怀表和手表的“李占记”给人一种很有技术含量的感觉;还有在广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艳芳照相馆”给鲁迅及夫人许广平、儿子周海婴拍过照片……解放后,中山路这条古道绽新颜,商业、旅游业、饮食业、娱乐业都得到发展,是广州繁华的商业区域。 ,经营范围是清真食品,每天三茶两饭五市营业,同年开始参与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接待服务工作。还有具华北风味的华北饭店,具客家风味以盐焗鸡驰名的东江饭店,以及利南饭店、妙奇香饭店、西园饭店、惠爱餐厅等等。 中山路上还有不少有名望的大医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该学院前身之一为成立于1866年的博济医学堂,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其附属医院也随之更名。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如今是闻名遐迩、医术高超的一所重点医院。此外,位于中山二路106号(中山二路和东川路交界处)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亦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心血管专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中山路上还有原东山区人民医院…… 考古新发现 1998年9月2日,广州中山四路儿童公园的隔壁,原市文化局、后是拆迁工地门前,张贴着广州市人民政府的一张通告,宣告这一带共48万平方米的范围是“南越国宫署遗址文物保护区”,今后未经批准不得动土。 原来,繁华的现代街道,竟沉睡着千年的南越古国。一道红漆大门遮住的一处所在如一叶幽莲在这里悄然开放,两千年前的南越国御花园在这里横空出世。 早在两千年前,秦始皇派50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广州(过去称番禺),攻打三年,终于一统岭南。当时任秦朝南海郡尉、统掌岭南的赵佗伺机而动,实施民族政策,于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存在93年,共历五主。南越国宫署就是当年南越国五代君主居住的宫殿. 1974年底,广州市文化局职工在挖防空洞中发现了秦代造船工场遗址;1995年和1997年的两次重要考古发现,分别发现了南越国时期的大型地下石构水池和南越国王宫御苑,这些发现,被认为是岭南地区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发现南越国宫殿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共15万平方米,而宫署的核心区域为48万平方米,东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广州大厦门前,被专家们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这范围已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区。目前,广州市正按申报要求,包括南越国宫遗址、西汉南越王墓和在西湖路发现的西汉南越国“水关”(水闸)三处遗址,以“南越国”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南越国宫署遗址,只见栏杆围着的南越国宫署走道遗迹,一条弯弯曲曲的栈道颇为神秘。从栈道拾级而下,你仿佛超越时空,看到两千年前的南越国御花园,那弯月形大石池,长约150米、底宽13米的曲流石水渠,黄黑白的卵石设置为改变水流速度而涌起粼粼碧波,石渠末端,通过一道木暗槽,悄然流入石渠之端,由北而南,突又折向西,即引起一道天然的漩涡,迂回澹然。这卵石带通常铺在古代皇宫房檐下的地面上,是用来接雨水的“散水”。汉代建筑结构中以卵石作“散水”是有阶级限制的,如果在宫殿屋檐四周地面全部铺上“散水”,是皇宫的标准,只铺两边是王的标准。从这个现场看,宫殿北面和东面都铺了卵石 “散水”,按照中国建筑对称的规律,尚未出土的西面和南面也应该铺有。也就是说,这座宫殿是南越国依照汉皇宫建造的。从规模看,它可能是南越王办公的地方。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古代宫殿考古专家刘庆柱认为,宫殿一定不止一个大殿,有没有类似北京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呢?根据目前的线索,埋藏在地下的南越王宫应该有很多座!而每座都是一组建筑群。南越王宫殿是模仿西汉长安城建造的,长安城里有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桂宫等多座宫殿,未央宫是皇帝朝会诸侯群臣的场所,而长乐宫则是皇帝办公和帝后居室。南越王墓曾出土过一枚印有“长安宫器”的印章,现在出土的一号殿会否是长安宫呢?南越国一号宫殿经发掘陶罐上的“长乐宫”字样确认其为“长乐宫”,宫殿坐北朝南,面积近600平方米,整体制作十分考究。在一号宫殿的西南面,又清理出另一座宫殿的东南角部分。后者的结构与铺砌形式与一号宫殿基本相同,在其“散水”面上出土了一块戳印有“华音宫”三字的陶器残片。据此,专家指出,这座宫殿很可能就是“华音宫”。“长乐”、“华音”,2200多年前的南越国,就已经用如此优美的文字为其宫殿命名。如今,人们从“长乐宫”和“华音宫”这两个美丽的名字或许可以猜想在王国鼎盛时期,宫中日夜欢歌,韶音袅袅。 石渠的末端是一座石板平桥,北边的桥头还保留着9块步石,渠底发现了树叶和果核,证明了专家们关于古园林的猜测。令人眼前仿佛出现两千多年前御花园景色:绿草如茵的园中有橄榄树、柚子树、茉梨花、素馨花;弯曲的小溪贯于园中,流水潺潺,流过小石桥下;小溪边有一片沙地,一只大乌龟从小溪斜口爬出,爬到沙地扒开一个洞,产下一窝龟卵后又用沙埋住;东北面又传来少女戏水的笑声……这可不是子虚乌有的想象,而是根据御花园石渠的文物情况产生的合理想象。土与木是我国古建筑的主旋律。而南越国宫苑却以石构为主,木构为辅,出土了大量石构件,打制精工,规格多样,与北方秦汉苑囿的土台木构风格大异其趣,相反与西方古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被认为是东、西方(中国与印度洋沿岸、波斯)文化,越族文化与北方汉文化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见证和典范。 中山路改造 改革开放后,中山路变化很大。旧中山路道路狭窄,路边房屋低矮陈旧,不但难以适应广州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的城市形象。广州市在中山路建设了地铁一号工程,使中山路成为路面上和地底下的通途,汽车、电车和地铁在地面上下并驾齐驱,交通方便。 但自广州市中山路扩建工程及1992年地铁动工以来,路面要扩宽到38米,沿线的古老骑楼、建筑物被拆除,代之以新的商务楼面。中山路沿线的老店被相继拆除,原有的浓郁商业气氛骤然降温。身处其中的老字号致美斋、大学鞋店、宝生园、艳芳照相馆、广州瓷器、东江饭店等,面临被拆除并全部永迁的困境,新星电影院、新华电影院也被拆除,一批又一批老字号先后告别原址、撤离中山路。其中新陶芳酒楼原来位于北京路和中山路交界处,商业气氛浓厚,老顾客相当多,后来由于地铁建设而搬迁到中山七路,租金可比原址,但人流量和商业气氛大不如前,老顾客也懒得舍近求远,新陶芳很快就出现高额亏损,几年前不得不停止营业,品牌亦不复存在。老字号“艳芳照相馆”经理张国庆说,艳芳照相馆原址在中山五路,后来中山五路规划改建搬到光塔路,结果连续5年亏损,2000年 3月搬到朝天路至今,日子仍过得十分艰难。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空间迅速更新,在城市化的名义下对旧城进行拆建使得传统街巷和民居被拆掉,城市的地方特色正在逐渐消失,城市个性在城市改造中进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原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近80岁的许锡勤说,曾几何时,当城市建设遭遇老字号时,大多一搬了之,从而导致老字号的没落,进入生死荣枯的命运轮回。中山路的具岭南建筑特色的骑楼建筑也会因为拆建新大厦而失去原来的中西结合、新旧结合、多元文化的建筑特点。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黎显衡也说,前后十年间,共有29家老字号从中山路上消失了,老字号式微从拆迁开始。商铺类老字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对固定的地缘人缘优势,长期积淀而成的特定的人文环境,是它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遭遇拆迁,老字号大多被安置到内街小巷和城郊,百年辛苦创业得来的环境、文化优势荡然无存,经营效益大受影响并日趋式微。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果老字号没落,城市就像一种断了根的没落。于是有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给这些老字号重回中山路。黎显衡还说,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老字号是广州的名片,一个城市没有名片是有缺陷的。保护老字号是名城保护规划的一部分,政府应有规划保护广州老字号。 为了更好地恢复中山路沿线昔日的辉煌,广州市政府决定兴建中山路商业街,在中山路地铁上盖空置的地块统一建设一批两层高档临时商铺,力求使其原有商业网点的城市功能得以恢复。据当时越秀区商业局负责人介绍,越秀区为贯彻“兴商富区,优二强三”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建设中山五、中山六路繁华商业带作为该区发展“一区一路四带十街”的其中一个商业带。同时作为中山路形象工程试验段的样板工程:中山五路——大小马站——新民路——北京路口和中山六路—— 连新路的高档商铺已经建成,出现了一排漂亮的以铝合金和玻璃为材料建成的威利斯广场等商场,主要经营服装、皮鞋、手袋、化妆品、珠宝首饰、钟表、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电信器材等,区域内利用中山路段空置地铁建设高档临时商铺近1000多间,面积达13500多平方米。这些整齐的高档临时商铺造型简洁,装修华丽、色调明亮,一座比一座漂亮,深受群众的欢迎。一位阿婆说:“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路又旺起来了,我们真高兴。前段时间看到这个往日那么繁华的地方变成僻静的工地,感到很不好受,买什么都不方便,现在就好了,临时商铺也有很多东西卖,也变得热闹繁华。” 但高档临时商铺只是一种过渡。后来,在中山五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一栋数十层的中旅商业城已经拔地而起,以独一无二的建筑见长,外部采用三段式结构,古典纯石裙楼,现代玻璃幕墙,古巴比伦空中城堡;内部则呈现玛雅时期的岩洞壁画,古罗马廊柱,中世纪欧洲城邦,浓缩各国风情的小街……体现岭南文化的包容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风格,共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精品,里面有百佳、华联等大型超市。中旅商业城与双线地铁交汇站同层、同位经营,每天有百万人流。随后建起中山四路与德政中路交汇点建起外观统一的商业走廊——东兴顺购物中心,由中山四路沿街旺铺、大塘城工业品市场、德政街市和东兴顺停车场四大物业组成,面积达18000平方米。那时,沿着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往西面走,接二连三的是东兴顺购物中心、威利斯广场、浚泰商业城等。 位于中山三路33号广州中华广场,雄踞于中山三路与较场西路交界处,处于地铁烈士陵园站上盖,广场北与广州著名的公园“烈士陵园”相对、东与广州最大的休闲广场英雄广场为邻。地下负一层与地铁烈士陵园站A出口相接,多路公交车路经此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出行畅然无阻。中华广场由中国著名设计大师精心设计,地拥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是集购物、饮食、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其东面设有全国最长的户外观光电梯直达七楼,顾客置身其中,便可尽览越秀区美景,广场内部的装饰设计融合中西建筑的艺术精华,外观华丽堂皇,内里典雅明朗,阳光透过呈菱形的中庭上方的铝合金光棚,渗透庭内各层,使之通透明亮,视野开阔,赏心悦目。内楼层功能明晰,商品结构齐全,名牌产品云集,进驻的商户已达千多户。 位于中山五路68号的五月花广场定位为针对年轻人消费,集吃、喝、玩于一身的“一站式银座商场”,由广州丽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总占地面积为5782平方米,地上十三层,地下四层。其中地下三、四层为136个车位的停车场,地下二层至四层为商场,五层为美食广场,六、七层为电影院,八层为酒楼,九、十层为商场,从十一层至十三层为会议展览中心和办公楼。五月花商业广场六楼,是全城最新的五星级现代化星级影城,这新型影城就这样代替了已经消失的新华电影院、新星电影院;里面可照各种艺术照的影楼也弥补了艳芳照相馆、凌烟阁照相馆的搬迁,新兴发型屋替代了原来的一乐也理发店,大小超市也替代了原来中山路的功能单一的商铺。 相对这些新崛起的大型商厦,中山路遗留下来的老字号在改革开放后变化也很大。1989年,由广州市房地产公司重建了一个18层崭新的新大新商厦,新大厦落成时有人提议改名字,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在老字号大新百货公司前加上个“新”字,含义是:“新大新”要不断引领时尚,推陈出新!新大新公司本部地处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地段——北京路与中山五路交界处,商圈辐射力强,南来北往的顾客络绎不绝。公司年营业额从1990年开业初的117亿元,发展到后来的年销售额超10亿元,实现了一年一级跳的奋斗目标。 1993年4月,市饮食集团与港商合作,由港方投资港币700万元,对回民饭店进行全面装修改造。1994年1月28日开业,同时改名为“广州市五羊回民饭店”,成为广州市第一家穗港合作经营的少数民族饭店,座位700个。2000年7月,经过装修改造,回民饭店的门面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风格、宽阔气派,设有9个包间和一个回民大厅,座位350个,经营三茶两饭市。回民饭店除了把传统的招牌、名牌菜点发扬光大外,也根据回族群众的口味,不断创新出特色菜,最著名的有:涮羊肉、锅烧羊肉、凤肝拼羊片、茄汁羊脯、焦羊脯、凤巢绵羊丝、脆皮牛丸、茄汁牛柳、脆皮火鹅、挂炉鸭等等,风味跳出传统制法,吸收了粤菜的调味与烹饪技术,使回族同胞能品尝到更丰富的清真菜式。 中山路还散发着书香。位于中山四路42号的广州图书馆,于1982年1月2日开馆。1969年在中山四路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旁建成的“星火燎原馆”是农讲所的附馆,后由广州市委决定筹建广州图书馆,并于1982年1月2日开馆,是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是一座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展览讲座等综合文化功能和数字化网络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阅览座位1400多个,设13个阅览室、 6个外借处和联合图书馆、分馆、流通站、汽车图书馆等57个馆外社区服务点,在全国较早建立了盲人电子阅览室。现有藏书50多万种230多万册(件),其中四分之三对外开放。形成了广州地方文献、港台文献、艺术设计资料、音像资料等资源特色。广州图书馆网站于2000年开通。馆内局域网集成了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报纸文章、标准、专利、法律法规、商贸等电子资源和数据库一批,自建了广州人物、地方法规规章等特色资源库。建设和维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分中心“广州数字文化网”。自行研发了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新型图书监测仪,在本地区拥有众多用户。截至2006年底,馆藏图书80多万种 361多万册,其中四分之三对外开放,形成了广州地方文献、港台版近代历史文献、艺术设计资料、音像资料等资源特色。引进电子图书、报纸、期刊、标准、专利、法律法规、商贸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自建广州人物、地方法规规章等特色资源库。万木草堂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位于广州中山四路文德路交界的长兴里3号。原为邱氏书院,建于1804年,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青砖祠堂式建筑,并有一后楼,面积663平方米,是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开展政治活动,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1983年,万木草堂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广州市投入1300万元迁出40多户居民,对草堂进行全面修缮。2006年,广州市城市复建公司结合中山四路复建工程,根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又投入230多万元对万木草堂旧址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旧址主体建筑基本恢复原貌。2007年9月修缮完工后,但一直被周边临建和违建围蔽。有关部门清迁了有碍观瞻的周边建筑,百年草堂得以“重见天日”。2008年6月14日,在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修缮一新的万木草堂免费重新向公众开放。 2000年初,广州市政府将中山五路大小马站这片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成片古书院群纳入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并对这批书院进行复建、改造和开发,将其建设为展示岭南建筑、文化的旅游景点。古书院群的保护、复建、改造工程完工后,百座古书院和3条书坊街将重现羊城,成为广州中心地带文化、旅游景区的一大“精品”。整个保护区古书院群的保护,将建设成为类似上海“新天地”一样档次高又有文化品位的历史风貌区。根据规划,该区域绿化面积由零提高到 25%,分别在中山五路、教育路和西湖路打开三个出口,在药洲遗址北侧开辟一个城市小公园,还将开辟两个休闲广场。届时将形成书院群与周边南越国宫署遗址、北京路步行街、药洲、南越国水闸、大佛寺等文化商业景点空间整合的最佳观光线路。同时形成北通地铁、南连北京路的地下空间,并在地下建大型停车场。将来,清砖建就的一栋栋三益书屋、赖氏书室、平所书院等两进、三进的古书院成片成群,仿佛散发出一缕缕书香。 医学界的改革也在进行。1985年,中山医学院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改革开放以后,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在广东省经济飞跃发展的驱动下,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卫生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分别通过“211工程”项目验收,各学科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系统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两校的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并顺利开展,“985工程”建设,使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办学力量更为壮大。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病研究所从1982年开始,连续5届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研究合作中心。 中山路沿线短短距离之内有四处大型开放空间:政府斥巨资改建改善的英雄广场、广州图书馆前绿化广场及农讲所前绿化广场、人民公园绿化广场、陈家祠绿化广场。这种空间格局在全国有名的商业街当中都是较为罕见的。其中人民公园的地铁出口改建为绿地广场,扩展至中山路,新广场上地铁口建起像鸟巢似的上盖,里面有购物商场。据主设计人、高级建筑师袁山介绍,地铁二号线与一号线在此交汇,这里的人流量达每日10万人次至之多,成为广州市人流压力最大的地铁出入口。为及时疏散人流,临中山五路一侧设两个地铁出入口,广场还设小坡度的下沉式广场,由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来的人流可由此换乘公交车和地铁。广场下建设一大型地下多功能商业城,突出高档次、多功能的经营特色,该地下商业城建设成为一个吸引游客游览购物的标志性景点,与亚洲地铁第一站——公园前站相互辉映。通过利用地铁二号线和公园前站的一号线交汇所汇集的巨大人流优势,促进了人民公园广场地下商场及邻近的中山路、北京路、起义路商业的繁荣发展。 市政府扩建中山路后,中山一路拓宽至50米,两边行车道各12米,两边的人行道各5米:中山三路至中山七路拓宽至38米,两边行车道各12米,两边的人行道各7米。现在,中山路的行车时速由以前的2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30公里,日均车流量108万辆。为确保中山路沿线的商业价值,方便行人来往,在20米以上宽的路口全部设置过街行人横道线,路口中间劈为过街行人安全岛,在中山路地铁站里设置与沿街物业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为方便残疾人来往,路口人行横道线处还设置专门的斜坡。 今日的中山路不仅商业繁华,还变得宽阔通畅,装扮得更加美丽,成为旅游购物的好去处。修整一新的人行道铺上高档彩色耐磨砖,进口沥青铺就的黑色行车道使路面噪音减少,夏季也不再有强烈的反光。马路两旁的绿树成荫,分高低两层的立体式绿化,给喧闹的都市、古老的中山路带来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广州从化有什么文化或历史?
历史文化从化区历史悠久,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从化在500多年前建县时,隶属广州府。从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历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多次农民起义,反抗封建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在著名的粤北第一、二次会战中,从化是主战场,从化人民配合国民党军队重创日军,遏制日军北犯,俘日官兵多名,击毙2900多人,击毁运输车百多辆,缴获大炮、枪械、马匹一批。7000年前从化境内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宋、元、明、清是从化的一个鼎盛时期。从化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筑,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化区历史村镇主题区域:从化区众多的历史村镇,体现了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融合交汇。规划重点保护从化市东风殷家庄、大墩村、凤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钟楼村、木棉村、钱岗村等历史村镇,保护广裕祠、邓氏祠堂、从化学宫大成殿等历史村镇中典型的祠堂、民居,维系传统聚落的格局和风貌。太平镇屈洞村的防御使钟公祠、钱岗村的广裕祠堂、神岗镇木棉村的五岳殿、邓村的邓氏宗祠、良口镇的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六十三军抗日阵亡烈士公墓等六个文物单位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太平镇的广裕祠堂、神岗镇的五岳殿被广州市推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岗镇钟楼村、街口镇松柏堂被推荐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江埔村等六个古村落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2002年,从化投入资金先后完成广裕祠、邓氏宗祠的维修和神岗木棉村五岳殿的实地测绘及维修设计。对五岳殿、先师殿、西溪祖祠、大江埔祠堂群和太平红石礼堂进行维修,并正在筹备开发钱岗古村落项目。新挖掘吕田镇狮象岩新石器遗址,扩大了文物的保护范围。2003年完成全面维修的太平镇钱岗村广裕祠,荣获该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于11月29日在广裕祠举行颁奖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亲自前来把获奖证书颁发给钱岗古村村民代表。2004年,从化投入资金20万元,维修从化学宫大成殿;划拨10万元用于维修太平镇红石村一间苏式礼堂;协助广州市文化局在吕田镇狮象村征地20亩,作为狮象岩新石器遗址的规划保护用地。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363处,各类瓷器、石器、石雕、木牌匾、民间民俗用品等可移动文物70件。
增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2200年左右。增城:汉番禺县地,後汉於此置增城县,昆仑山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故县在今广东增城县东北五十里,唐末移於今县东北十里九冈村,後又移今治,明属广东广州府,清因之,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县境产挂绿荔枝,为荔枝中第一佳品。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因南海郡原辖六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名“增城”,1993年12月8日,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至今。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历史上人民群众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路经增城时,曾写有《宿增江口示侄孙湘》两首诗,流传至今。邑人中,北宋进士古成之著有诗集传世。南宋进士、军事家、政治家崔与之以诗词著名,有“粤词之祖”的称誉,著有《菊坡全集》。宋代进士陈大震于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残本为广东现存最早的志书。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李肖龙,在百花林石壁题诗,是迄今唯一发现的宋代诗词真迹。明代进士湛若水是闻名国内外的教育家、理学家、诗人,遗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进士胡庭兰,亦以从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进士湛祖贵,著有《红荔山房诗稿》。进士赖际熙,著有《荔坨文集》。公元前214年秦置,广东旧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皆其地,郡治番禺,即今广东省治,汉亦置郡于此,三国吴以后兼为广州治,隋郡废。后复置,唐废;寻复置,又废,宋曰广州南海郡,元以后废。 秦汉时期,南海郡,南界冈州(即今新会、顺德、九江、西樵、鹤山、台山、开平一带)。番禺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南海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又将交州治所迁至番禺,遂为州、郡、县所在地。隋、唐、北宋时并入南海县。南海郡,从秦朝至唐朝的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市区。 秦朝平定岭南后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下辖四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另一说为六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冽江、揭阳),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主体范围在今广东、海南和广西东南部。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把岭南三郡析为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设交趾刺史部。南海郡治番禺县,领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 西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月改为交州,南海郡隶交州。 孙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交州分为交、广两州,南海郡隶广州,但不久就撤销了广州,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又复置广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销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番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为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广州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复郡为州,南海郡又改广州。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秦以前,对番禺及岭南一带,有多种称谓。《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下记:“广州,春秋百越之地。”春秋时泛称百越,战国时称“扬越”,《史记·南越列传》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张晏“扬越”下注云:“扬州之南越也。”又“索隐”引《战国策》云:“吴起为楚收扬越”。战国时的“扬越”,大致包括今两广及两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岭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并未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秦时又称岭南“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正义”注:“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称陆梁”。“扬越”为较古之名,地域较广;“陆梁”之名后起,专指岭南。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水经注·泿水篇》:“泿水东别经番禺,《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山海经》载“桂林八树在贲禺东”,郭璞注:“今番禺。”汉初的史料亦多处提到“番禺”,或亦书作“蕃禺(隅)”,即指今广州番禺一带,是当时岭南最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广东境内最早见于古史的地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将南越地重新划为9郡,番禺仍为南海郡治。其后,汉朝廷为了监督各郡官吏,设了13个常驻监察机构,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广西梧州)的交趾部负责纠核岭南9郡。后来,交趾部改为交州,兼拥有军政大权,地方政权由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番禺为交州南海郡。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东吴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后,向南扩张略取交州,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东下番禺城考察,《水经注》对此记载说:“骘到南海,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迁州番禺,筑立城廓。”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后,平整番山北部,修复并扩建“佗城”。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广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设番禺。此后1700多年间,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撤销南海郡,改番禺县为南海县,隶属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州为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置郡,恢复南海郡,隶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再置番禺县(一说在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复置番禺县),县治设江南洲(今广州河南)。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广州属岭南道。长安三年(703年),置岭南五府经略使,总管岭南五府,复置南海郡。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岭南划分东、西二道,岭南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今南宁)。两广分东、西,自此始。 唐朝末,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公元917年8月,刘龑(yǎn)称帝于番禺(广州),国号大越,后改称汉,史称南汉,设兴王府。番禺隶兴王府。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废兴王府,改为广南东区,置广州都督府。翌年,撤销番禺县,并入南海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广南东区为广南东路。皇礻右三年(1051年)恢复番禺县,县治设城东紫泥港(巷)。干道六年(1170年)改为广东路广州府。祥兴元年(1278年)广州改为翔龙府。番禺沿为府治。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翔龙府为广东道广州路。上隶江西行省。至元三十年改为广东道上路。皇庆元年(1312年)复称广东道广州路。番禺沿为道治、路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广东道广州府。二年改为广东行省广州府。九年改为广东布政司广州府。番禺沿为府治,隶广州府。 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设两广总督。地方政权分省、道、府、县四级。番禺属广东省广南韶道广州府,沿为省、道、府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广州府,番禺属广东省粤海道。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原来县境范围很广,从汉至清,先后直接或间接划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 自汉朝建安六年(201年)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间,先后析出增城、东官(东莞)、怀化、熙安、南海、从化、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等,并由这些县再析出龙门、香山(中山)、新安(宝安)、顺德、三水等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历史上番禺两度并入南海计有110年,三度成为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共148年。自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析地建花县后,至1921年广州建市的235年间境域基本没有变动。以当时县学宫(今广州农讲所)为中心,正北48里(华里)至花县界,正南35里至顺德县界,正东51.5里至增城县界,正西1.5里至南海县界,东北70.5里至从化县界,东南75里至东莞县界,西北2里及西南3.5里至南海县界。东汉时期岭南第一位著名学者诗人杨孚,宋代著名学者李昂英,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明末黎遂球,诗书画独冠一时;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屈大均,诗韵为当时绝响。
天津市崇化中学的学校历史
崇化中学现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城厢中路北城街。其前身为私立崇化中学,由1927年近代教育家严修(范孙)先生创办的崇化学会讲习科发展而来,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崇化”二字,是取《汉书·武帝记》元朔五年汉诏“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之意,即提倡和发展地方教育,培养、造就优秀人才。希望通过教育来纯净地方风俗,激励人才辈出。崇化中学以“弘毅”为校训,其意为“胸怀宽广而意志坚强”。1952年12月,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学。2006年学校恢复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名——崇化中学。 崇化,人才辈出之地崇化中学的前身是由崇化学会创办的私立崇化中学,至今已有近87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崇化学会创办于1927年,“崇化”取自《汉书·武帝记》“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之意。创始人严范孙先生在戊戌维新期间,曾是经济特科取士的首倡者,在1905年的废科举,建学堂的教育体系改革中,他也是中坚力量。他创办南开学校,崇尚新学。鉴于社会上普遍热衷于外来文化,民族文化被忽视,传统文化将出现断层,严范孙先生于1927年创办崇化学会,倡导国学,振兴国粹,将国学与新学两相结合,以期改良社会,促进国民进步。由此可见崇化精神是一种“求实求进”的精神,能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使洋为我所用,新为我所用,以期教育得到发展,民族文化得到振兴。在崇化的发展历程中,曾多次遇到经费困难,学会的发起人严修(范孙)、华世奎(璧臣)、林兆翰(墨青)、赵元礼(幼梅)等一大批热心公益的社会名流和商人、乡贤、学者倾囊捐助。严华林赵等人为筹措资金到处奔波,更有一批热爱教育的人士义务讲课,崇化学会从不收学员听课费,并对学业有所成绩的学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尽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但在8年抗战期间,崇化学会始终拒领日伪补助,不受日伪指导,不收学生学杂费,办学经费只是靠学会的筹措苦苦支撑。日常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停顿,所聘讲师甘尽义务,数百青年奋发读书,为了保存国粹,维持民族命脉。1947年夏,李琴湘先生和崇化董事会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正式建立崇化中学。正如学校校训“弘毅”之意,弘乃宽广,毅乃坚忍,非此种力量不为功。这体现了胸怀宽广、坚忍不拔、追求高远目标的崇化精神。几十年来,崇化中学的各位同仁秉承老校遗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为共同追求目标。长久丰富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学校浓郁的人文氛围和温润中和、富有儒家底蕴的教学风范,形成了胸怀宽广、坚忍不拔、追求高远目标的崇化精神,更涌现出了郭霭春、龚望、温阆仙、王斗瞻、俞品三、蔡美彪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教师。1952年崇化中学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学,2003年被确立为示范性高中。为发挥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市教委批准,三十一中学于2006年正式恢复其原校名——崇化中学。现在,示范校工程已经竣工,新校舍占地面积409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84平方米,设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报告厅、宿舍楼、体育馆、标准400米橡胶跑道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规划班级数为36个,在校生人数为1800人左右。
广州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1927年,广州市长林云陔为纪念孙中山,促进文化事业,提议举办市立中山图书馆。经市行政会议决定规划筹办。同年,派出募捐专员赴美国、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得华侨踊跃捐赠。1928年,成立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筹建委员会,林云陔、杜定友等十六人为委员。1929年,市立中山图书馆在文德路原广府学宫破土动工。1933年10月15日,市立中山图书馆落成开幕,伍智梅任首任馆长。1934年,省图书馆被撤销,其藏书33500册由市馆接收。1938年,广州沦陷,市立中山图书馆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杜定友兼任市立中山图书馆复办筹备处主任。1949年,改称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广州解放后,称为广州中山图书馆。1955年,省、市两馆合并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原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址改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北馆,称孙中山文献馆。1980年12月,广州市委办公会议决定筹建广州图书馆。1981年1月,广州市文化局宣布广州图书馆筹备小组成立和将“星火燎原馆”改为广州图书馆馆址的决定。1982年1月2日广州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2004年10月,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广州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立项。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广州图书馆新馆国际邀请建筑设计竞赛面向全球征集最佳设计方案。2006年2月20日,广州图书馆新馆正式奠基。2012年12月28日,广州图书馆新馆正式部分开放。2013年4月1日,广州图书馆旧馆闭馆,改造成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历史_广州以前好像叫番禺的,那是什么时候啊?
元前214年,秦始皇派50万大军兵分五路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岭南地区设置了三个郡,分别为南海、桂林和象郡,南海郡的郡治设在蕃禺。现藏于广州博物馆刻有“蕃禺”字样的秦代漆奁就是秦朝推行郡县制和在广州设置郡县的重要历史物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件漆奁,木胎黑漆,盖面绘有朱色云纹和“蕃禺”两字烙印,“蕃禺”二字是秦时南海郡郡治,这是“番禺”一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后来,在西汉南越王墓也出土了多件带有“蕃”字的鼎,但在香港东汉后期墓砖上有“番禺”铭文,可见“蕃”字至东汉时才去掉“艹”字头的。对于“蕃禺”二字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主流的说法是“番禺”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的缘故,但因不知道“禺山”的具体位置,这种说法备受争议。另外几种说法中,比较靠谱的观点认为“蕃”与“藩”、“番”在古代是互相通用的,指边远、偏僻的地方,“禺”字是区域的意思,“番禺”指远离中原王朝的岭南地区。另一种较为有说服力的说法则认为“番禺”指的是“番山之隅”,“番山”指的是今天的粤(越)秀山,隅指的是附近区域的意思,“番禺”合称指的是在粤(越)秀山附近的地方。由于粤(越)秀山是古代广州城内比较高的一个区域,古人也很喜欢以山川来命名城市,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比较受认可的。在“番禺”一词的众多解释中,最为特别的要数明末清初广州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的注解,他仅仅是根据《山海经》记载中黄帝有一位曾孙的名字叫“番禺”就认为古代广州被命名为“番禺”的。当然,“番禺”一词无论源于以上的何种解释,其成为广州在史籍上最早的名称则是毫无疑问的,“番禺”一名一直沿用到1921年。随着广州市的正式设立,番禺成为了县府,后来番禺县从广州老城区迁至新造和市桥,成为了今天的番禺区。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介绍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目前广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革命历史博物馆,隶属广州市文化局。我馆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的烈士陵园内,馆内绿林成荫,环境优雅。为了全面反映广州近代(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发展,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基础上,1996年7月23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两块馆牌同一馆舍。馆内现有文物文献藏品1万多件(套),历史照片2.5万多张。
广州京剧团的历史演员
剧团当时的主要演员有麒派老生傅祥麟、旦角李均秋等。随后又有演员刘春芝、王全福、刘雪春,乐手徐振声等30多人先后加入。1950年底,随军北上抗美援朝(剧团原有100多人,北上的只有40多人),先在东北巡回演出,1952年5月,由傅祥麟领队,进入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将士演出,至同年11月回国。其间,共演出130多场,傅祥麟在一次监视敌机空袭时受伤,傅祥麟等数人立功受奖。剧团归国后改属中南军区,1953年5月到达广州。同年7月,剧团奉命就地集体转业,成为广州市文化局属下的地方国营剧团,命名广州京剧团。广州京剧团成立后,傅祥麟为团长(任职至1982年),并补充人员,更新设备,成为颇具规模的京剧艺术表演团体。到1986年撤销前,在该团先后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还有时世宝、杨庭育、陈旺、佟铁、吴植炎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驻团的解放军和工宣队也负责过剧团领导工作。主要演员有傅祥麟、新谷莺(程派青衣)、韩云峰(武生)、王鸿福(谭派老生)、刘荫增(丑生)、刘雪春(老生)、孙艳琴(花旦)等,并培养出王韵、周公谨、傅宏宾、黄立、解克娟等一批青年演员。60年代中后期,又从北京戏曲职业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以及社会知识青年中吸收了常建忠、邵淑燕、张媛、李端等青年演员和戈武、陈怡等青年音乐员。专业编剧有潘浩、袁德波、李慧芳,舞台美术人员吴宏树、周冠群等。70年代前期,还从京、沪等地招收一批少年学员,举办京剧培训班。这个时期,全团人数将近200人。广州京剧团保持解放军的优良作风。他们以部队和北方南下干部为主要服务对象,除在广州等大、中城市演出外,每年有近2/3的时间深入部队、工矿、农村、边防、海岛进行演出,特别是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必向解放军作长时间的慰问演出。对部队的演出要求,京剧团是有求必应,战士要看多长时间就演多长时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演。为了使每个战士都能看上演出,剧团干部进厨房帮厨,让炊事兵看戏,演员还跋涉到山头哨所为个别执勤战士演唱。演出之余,演职员为战士洗衣、缝补衣裳。广州京剧团同部队建立了深厚感情。从1953~1964年,该团平均每年演出500多场、上演剧目90多个、观众53万多人次。演出最多的是1958年,达711场,其中572场是在部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巡回演出。广州京剧团擅演的传统剧目有《徐策跑城》、《走麦城》、《秦香莲》、《望江亭》、《挑滑车》、《法门寺》、《群英会》等。1963~1965年,大量排演现代戏,其中,反映部队生活的《带兵的人》一剧,于1965年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汇演获好评。“文化大革命”初期,剧团一度瘫痪,但较快恢复了艺术演出,排演的剧目主要是当时被称为“革命样板戏”的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杜鹃山》等,还演过《五指山风暴》、《磐石湾》、《长虹万里》、《苗岭风雷》等现代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先后演出了《八一风暴》、《蝶恋花》等新戏,以及本团创作的《三星神旗》、《赵佗归汉》等地方历史题材剧目,并逐步恢复排演传统剧目。80年代初期,广州文化市场逐步形成,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日趋多元化,而广州京剧团原先的主要服务对象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州地区包括部队对京剧演出的需求急剧减少,1983~1984年两年,京剧团只演了40多场。鉴此,广州市文化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的通知》,呈请中共广州市委批准撤销广州京剧团。1986年6月6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同意撤销广州京剧团。剧团的老艺人办理了离休、退休手续,安度晚年;中青年演职员安排到其他文化单位或其他行业工作,不少人还投身到广州市的群众业余京剧艺术活动中去。
玉琮所诞生的历史年代是什么?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有一处刘家洼东周遗址。这就是2700年前的东周时期芮国后期都城遗址。芮国,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国,史书中对它的记载寥寥无几。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遗址出土了一个更加神秘的齐家文化玉琮。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人们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这里南距县城20余公里,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洛河的二级支流鲁家河,由北向南从遗址中部穿过。早年,人们在进行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这里就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铜戈、陶罐等 。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考古界的重视。 2016年年底,这个遗址内的墓葬被盗。据资料显示,这次盗墓的规模应该很大,当时追缴文物400余件(组),包括鼎、簋、壶等青铜重器。这些追回来的器物也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信息,这里的墓葬等级,不会低,人们推断,有可能是侯一级的墓葬。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就迫在眉睫。2017—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渭南市、澄城县的相关文博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刘家洼遗址开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次发掘,重点对两座中字形大墓在内的两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铭文。《考古》杂志全面报道了这处遗址的发掘报告。“从墓地出土了芮公、芮定公、芮太子白等铭文铜器,目前所有铭文均和‘芮"有关,未发现其他国别的文字材料,据此判断刘家洼遗址应是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处都邑性遗址。M2发现有芮公铜器,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主应为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位国君。M1由于被盗严重,虽未出铭文铜器,但依据墓葬规模、出土随葬品及大量兵器判断,墓主也应是一位芮国国君。M3发现两件芮公铭文铜鼎,该墓规模仅次于M1、M2两座中字形大墓,未见任何兵器,且该墓距M2仅4米,故推测M3的墓主有可能是女性,或为M2墓主芮公的夫人。” 由此,学界一致认为刘家洼遗址应为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 2019年12月13日,国家博物馆举办“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我看到了一张齐家文化玉琮图片。此照片见《新京报》2019年12月6日报道:《周朝华丽金权杖下周亮相国博,揭开“神秘小国”芮国疑团》。这篇文章中提到:刘家洼发现的一件玉琮与常见内圆外方琮有所不同,它仅一侧见方,两折角雕饰立人,其他部分雕刻抽象兽面和线条。这类琮以往仅见于齐家文化,但纹饰却为两周之际的特征,当是由齐家玉器改形而成。 齐家文化是生活在距今4000年左右(3600年到4300年之间)的先民创造的一种文化类型,是我国最著名的文化遗存之一。齐家文化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大体范围在:东至泾渭水流域,南到白龙江,西至河西走廊东部至青海,北至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宁夏南部。如此大的范围内留下了众多考古发掘遗址,其中广河齐家坪、西坪、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兰州市青冈岔、秦安寺嘴坪、宁夏固原县海家湾、青海省贵南尕马台、大通上孙家、乐都柳湾、临潭磨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齐家文化遗址。 玉器是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它同辽河流域的龙山古玉、江浙地区良渚玉器同列为中国三大古玉,齐家先民在玉器的雕琢上有着非常独到的技艺,他们掌握了玉器的薄片切割技术、钻孔和管钻技术,齐家先民们加工出各种玉器,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尤其是,齐家先民们掌握了一种钻孔技术,经过这种技术加工的玉器,会留下细细的螺旋纹。这种技术在玉器的加工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夏商周古玉加工技术的源头。 传奇经历,两次被埋入地下 刘家洼芮国墓葬出土的玉琮,外观比较厚重,所雕刻的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和我们平常所见的玉琮有所不同。甘肃省博物馆展出一件玉琮,为内圆外方造型,人们以为,这体现的是天圆地方之意,古代多用玉琮来祭祀天地。 刘家洼芮国墓葬出土的齐家文化玉琮,则是只有两个方角,一个方角上雕刻一个站立着的人形图案,东周时期的雕刻工匠充分利用了方角的线,沿着线,左右对称分布着人的五官及身体,发型则比较古拙,看上去似乎是游牧部族人的形象。从玉琮的其他纹饰图案判断,专家认为,这是两周之际风格。齐家文化的玉琮多没有纹饰,它和良渚玉器繁复的纹饰根本不同。 齐家先民们站在正向文明社会跨越的时代。此时,财富出现了分化,工具则是铜石并用,更是出现了大量装饰玉器。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文化类型。从1924年安特生发现齐家遗址至今,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玉器达到了30种以上,主要有璧、琮、多孔刀、佩、环等,涵盖了祭祀器具和生活饰品。齐家玉器被证明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核心。 这件玉琮是在齐家文化玉琮的基础上,经过东周工匠加工改制的。不过,我怀疑这是齐家文化工匠制作失败的玉琮,或者后来受损,因为方角只有两个。 人们推断,四千年前,它被埋入了地下,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后,在两周之际被人们挖掘了出来,被东周的工匠们雕刻上了周文化特点的纹饰。在距今2700年前,它又_着芮国国君被埋到了地下。直到2017年,它又被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出来。 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上接梁带村芮国墓地,为研究东周时期关中东部诸侯国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政治格局变迁、人群流动和地方管理模式提供了绝佳的资料。齐家文化遗址,最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可见在当时,沿着渭河流域已经形成了一条古老玉石之路。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广东番禺的历史由来
一、番禺区的名称由来 “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 主要有三:一是“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为名。 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 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 二是“一山”说,即番山之隅说。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 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三是“蛮夷之地”说。 1953年在广州西村石头岗一号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有铸上“蕃禺”二字的汉式铜鼎。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据出土文物认为,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写作“蕃”,与“藩”通。 即番蛮、蛮夷之意。《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禺,犹隅,指区域、边远之地。秦汉之前,番禺一带僻处一隅,中原 *** 视之为边远的蛮夷之地,因以为名。 以上三说,未有定论。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 中国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惯例,多数人相承古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 二、番禺的名来由 番禺市在广东省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全市总面积1313.8平方公里。北上与广州相连,南邻中山、珠海,东眺东莞,西毗顺德、南海。从番禺莲花山港或南沙港乘船到香港只需一个小时,交通十分便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原来县境范围很广,从汉至清,先后直接或间接划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 *** 仍设市桥镇。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批复。7月10日,番禺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在行政办公大楼举行。从此,番禺成为广州市辖的一个行政区。 三、历史 广州地区(不完全是现在的广州)历史旧称番禺,那是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 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 《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四、广州市的历史起源 广州最早的城市有历史记载的是2200多年前的秦番禺城,史称“任嚣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统一岭南,设郡县,番禺为南海郡治,秦军主将任嚣为南海郡尉,人治番禺,修筑城垣。从目前已发现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看,秦统一岭南后南海尉任嚣所筑的"番禺城"才是广州最早的城,也是目前已知的岭南最早出现的城市。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广州之名由此起。“番禺城”和“广州”:而近代广州在明清时期初具定型. 具体的可以资料在下面这个网站,原载于2000新千年元旦的《广州日报》上。网站是 ://people/item/yjxqn/sjhg/0425.。 五、广州市番禺市桥的来历 乾隆《番禺县志》载:市桥“旧议建县治,已立城门,后乃改为附郡。今两水犹称东城涌、西城涌”。据说从前东城涌桥(故址即今大北、东涌、大东、桥东四路交汇处)畔闸门石匾刻有“石桥市”三字,后有人将这三字颠倒读作“市桥石”,复因“石”字残缺,约定俗成读作“市桥”,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但清末其办理乡事机构,仍称“石桥公所”(故址在水边屋上街,1992年建马路时拆除)。 清代,市桥为沙湾都平康社属,是沙湾巡检司驻地。民国时为市桥乡,是第一区署驻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县治于此。1950年为区级镇。1958年12月至1964年5月,一度改称市桥镇人民公社(以下各人民公社均称“公社”)。80年代初,定为广州市卫星城。 镇的西南、北、东北三面为低丘。旧镇区被市桥水道、东涌(民国时辟作马路)、西涌、北涌(1984年改为下水道,上为环城路)四水环抱。80年代中期,先后扩展了新城、东城、北城3个居民点。 全镇总面积(含辖内水域。以下各镇同)5.94平方公里。镇内街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有水田1830亩,旱(基)地906亩,鱼塘147亩。辖大南、海傍、桥东、西坊、新城、东城、北城等7个居民管理区,东郊、南郊、西郊、北郊、沙圩一、沙圩二等6个村民委员会,16个村民小组(1991年数。以下各镇同)。1992年1月,沙头镇并入市桥。 六、历史上广州以前好像叫番禺的,那是什么时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 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 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对于“蕃禺”二字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主流的说法是“番禺”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的缘故,但因不知道“禺山”的具 *** 置,这种说法备受争议。 另外几种说法认为“蕃”与“藩”、“番”在古代是互相通用的,指边远、偏僻的地方,“禺”字是区域的意思,“番禺”指远离中原王朝的岭南地区。 七、广东这个地方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八、广州市的历史起源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旧称省城(简称省),或叫番禺(县)、南海(县)。 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威尼斯大三倍。 清朝闭关锁国时广州十三行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垄断全国外贸,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 *** 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 *** 等在这里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 1992年曾邦哲于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讨会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系统医学概念与模型。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谷希云、余德超、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 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 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园内既有“五羊雕塑”,此传说已经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处。 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5649.#2。 九、广州历史久还是番禺历史久 原答案不知所谓。 番禺历史远久于广州。番禺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为南海郡治 。 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亦因古越语“大村”而来)。前204年成为南越国国都,今广州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又将交州治所迁至番禺,遂为州、郡、县所在地。隋、唐、北宋时并入南海县。 番禺是历代全国的重要港口,担当通商口岸的角色。1949年后复设番禺县。 1975年1月,划归广州市管辖。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 2000年撤市改区,并入广州市。2005年南沙区从番禺区拆出,现番禺区为沙湾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面积为770.13平方公里。 一、番禺著名的历史英雄人物 邓世昌(1849.10.4~1894.9.17) 清末海军将领,民族英雄,广州番禺(今海珠区)人。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时,任"致远"舰管带。在舰伤弹尽危急时刻仍指挥若定,命舰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 不幸途中遇日本鱼雷,与全舰宪兵一同牺牲。谥"壮节",追赐太子保衔。 冼星海(1905.5~1945.10.20) 人民音乐家。广州番禺人。 一生创作了50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热血》等。著有《论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成》、《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 屈大均(1630~1696) 明清学者、诗人、抗清志士,原籍番禺。积极支持和配合郑成功集舟师围南京,郑军溃退后,继续鼓吹抗清。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反清,遂由粤入湘投军,与吴共商军国大计,后觉察吴三桂反清复明是假,自立为帝是真,便辞职归里,潜心著述。著作有《广东新语》、《皇明上四朝成仁条》、《翁山文外》、《翁山诗外》、《翁山诗略》等。 陈树人(1883-1948) 广东番禺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陈早年师从居廉学画。 1905年加入同盟会,留学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参加 *** 改组工作,1947年定居广州,专心画艺。 作品有:诗集《战尘集》、画集《陈树人中国画选集》、《陈树人写生集》等。1988年11月26日建成开放"陈树人纪念馆"。 该馆位于东山区署前路10号,是在陈树人已毁旧居的地皮上兴建的,为镶嵌白色大理石圆拱形建筑,设两层展览厅,这里另设纪念陈树人之子, *** 员陈复烈士的"思复楼"。 颜浩长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 广东番禺唐夏乡(今棠下)人。农民出身。 爱习武艺,绰号“定拳长”。1841年抗英斗争时,参加团练为义勇。 5月30日,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在牛栏岗围歼英军时,他率乡众参加战斗,杀死英少校军需毕霞,并冒雨追击,伺机搏杀,沉着而勇猛。事后,不图名利,仍务农度日。 1854年广东天地会红巾军起义,清 *** 视其为会众,欲捕之,遂逃亡外地,约三年始归。享年八十余岁。 补充: 颜浩长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又名永祥。 广东番禺人。身高力大,爱好武艺,绰号“定拳长”。 1841年5月30日,广州北部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围歼英国侵略军时,率领义勇军多名,在牛栏冈附近杂葬岭杀死英军少校军需毕霞。乡里人交口赞誉:“有‘定拳长"杀番鬼,食光一口烟都唔(不)迟”。 生性耿直,不愿与官府交往。曾说:“生不到衙门、死不到地狱”。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取得辉煌胜利后,不图名利,不报功领赏。鸦片战争后仍务农度日。 1854年,三元里人民响应太平天国起义,遂与天地会红巾军起义队伍联合抗清,被清 *** 呼为“红头贼”,并派兵捉拿。清兵包围前门时,遂猛力推倒门窗而走脱,三年后返归故里,终年时80余岁。 何贤(1908-1983) 何贤原名何相贤,番禺石楼镇岳溪乡应堂村人。父名,澄溪,胞兄何添。 何贤是澳门较早拥护新中国的知名人士之一。他对家乡公益和建设,捐助殊多。 早在1947年,就捐款扩建家乡的岳溪学校。自七十年代末起,先后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番禺宾馆;为人民医院捐建澄溪楼、碧秋楼,添置医疗设备;捐资重修莲花塔,还为石楼镇和岳溪乡兴建多项公益福利设施。 何贤为改善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亲自在市桥选址新建医院(建成时,何贤已不幸逝世,为缅怀他的业绩,又名为"何贤纪念医院")。 1983年12月6日,何贤香港与世长辞。 全澳门下半旗三天致哀,并赠以英勇金质勋章最高荣誉。何贤生前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学校董会副董事长,又任澳门大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席、澳门东亚大学校董会主席、澳门立法会副主席等职。 邓世昌 屈大均 陈树人 何贤。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扩展资料:深远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关于印刷术的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刷术
福建源古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天工开物(厅名)——新石器文化石器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之工具,为人类最初主要生产工具,盛行于人类历史初期阶段。毛传(毛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分别为骨、牙、玉、石的加工方式。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是石块打击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状,新石器时代(1.8万前-4000年前)约使用磨制石器,为石材打成或琢成适当形状,后在砺石上研磨加工而成。人们选取岩石制作石器,用它作为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改造自己,学会使用原始工具从事劳动,这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所在。生产工具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速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石器作为生活和劳动工具,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祭祀崇拜器物,充当丰富精神生活的艺术品。陶融天地——陶器《礼记》“器用陶匏”,器为陶制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或合于古制之实用器物。郭沫若《中国史稿》中“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陶器出现标志新石器时代的开端。红山文化陶器分泥制红陶、夹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类,饰细绳纹、刻划纹和附加堆纹,由细绳纹组成的菱形回字纹已初具雷纹特征。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用泥土烧制的陶器,既改变了物体的性质,又塑造出便于使用的形状。它使人们在处理食物时,除了烧烤之外,又增加了蒸煮的方法。直口短劲圆肩平底带九兽龙纹罐此罐为泥质灰陶,罐身有龙、蛇、鱼、雀、鹿等装饰纹样,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一是熊,《史记》说:“黄帝为有熊;二是龙,《史记》说“轩辕,黄龙体”;三是龟,《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四是云,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造型与云有关;五是鸟,《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鸟身者”,可能以鸟为图腾。这些图腾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陶罐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情况。物华天宝——红山文化红山玉人立体圆雕的裸体妇女像,胸前乳房突起,高颧骨,嘴唇略薄。双腿略分开,呈蹲踞之姿。中国历史上的大部族都是由母系氏族发展来的,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对女始祖的崇拜,女阴的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大特色。C形玉龙玉龙黑褐色,龙身大部光素无纹,体蜷曲,呈C字形,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鳞凤鱼龙,谓之四灵。龙为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敬天格物——齐家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台地上,为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年代距今4100-4000年。齐家文化的特点,一是以黄色陶器最有特色;二是已出现冶铜业,有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三是出现成年男女合葬墓,如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和皇娘娘台的成年一男二女三人合葬墓,表明其时已由走婚(“阿注婚”)、向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过渡;四是出现人殉现象;五是齐家文化特有的玉器,如刀铲钺璧等片状玉形器、圆雕玉人和四面浅浮雕式玉琮、竹节纹琮等。良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姚区良渚镇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地区,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距今5300-4200年。良渚文化的特点,一是犁耕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农业已进入精耕细作时代;二是古代稻作农业的诞生;三是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典型器物,尤以玉琮、玉璜最为著名;四是良渚遗址古城的发现,形象展示了古代方国的建制。良渚文化与齐家文化一南一北,二者所代表的长江流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互相呼应,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兽面纹玉璧玉璧直径约35cm,孔径通体墨绿,光滑。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3种。齐家文化玉蛙《说文·黾部》“蛙,詹诸也。”詹诸即蟾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精。蛙在古代似作神灵物,古人对青蛙崇拜因为青蛙多子,乃至与我们人类的繁衍联系起来,岂望人类生生不息,并且作为一种图腾。“娲”与“蛙”同音,蛙图腾是女娲氏族部落标志。良渚文化玉琮《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此琮玉料外表经侵蚀呈黄白色, 矮方柱形,内圆外方,四角各有两组兽面纹。孔为对钻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 《周礼》“以黄琮礼地”,玉琮是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变体神人纹双耳罐蛙纹是马家窑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纹饰之一,蛙纹很少有重复的,形态生动。先民对浩大、洪猛的水无法驾驭,但又离不开它,自然而然地对水产生了敬畏、依恋和崇拜。由对水的崇拜,进而对在水中自由出没的鱼、蛙、蜥蜴同样崇拜。战国笔洗旧时文人文房用具,用来盛水洗笔。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追求优雅和精致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爱。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 ,可见古人对笔洗的厚爱。吉泥耀彩——汉唐文化汉出廓璧壁上镂雕双龙,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如同谷,取其谷可养生之意。因璧是圆的,有和平的含义,所以它还是一种和平的象征。汉黑陶彩马 汉代以数量不等的马匹充车骑仪卫,以别尊卑之序。《易经》中: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古人认为地上的马是变象之龙,说明马有一定的神秘性。唐武士头与镇墓兽一样,武士俑也是古人用于镇慑鬼魅、守护亡魂的镇墓俑类之 一,多成对出土,流行于北魏至初唐时期,唐高宗以后逐渐被天王俑取 代。镇墓兽、武士俑通常摆设于墓室内或甬道内的墓志之后,向门而 列,武士俑通常放置在镇墓兽之后。慈智为本——宗佛雕塑艺术唐观音唐代繁华男女皆格外爱美,且以丰满为美,肯定着现世并崇敬着未来。立姿已不再是 严正的正面像,姿态上常呈s型的曲线,唯真正有着阿娜多姿的倾向。同时,细部线条从 生 涩呆滞到轻柔艳丽,那种飘逸中具有流动感。贵胄荣华——明清家具黄花梨官帽扶手椅《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瓷夺珠光——明清瓷器从瓷土选取、拉坯成形、施釉上彩,至入窑烧成,由平凡到精美的幻化,让艺术发挥与施展。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至宋代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明代烧制出了著名的珍品“斗彩”、“五彩”,清代创烧了“珐琅彩”“粉彩”清代瓷器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并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造的历史高峰。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刻骨铭心——红色文化此厅展示红色文化包括毛主席脱胎漆器雕像,毛主席徽章,毛主席语录等。山谷艺术中心中国书画技艺犹如“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它是无声的诗,无音的歌,历代书法家用中国独有的“写画”的艺术,表现人的最本质的精神世界,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体现了数千年以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山谷艺术中心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融入书画之中,致力于展示最正统的文化技艺,给人以美的享受。山谷之名取自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期在此展出之交流之辈有如黄山谷之艺术成就。
静宁县齐家历史文化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1]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静宁伏羲历史
1.静宁县齐家历史文化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1]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 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2.伏曦的故里真的是在天水吗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学术界一般认为甘肃天水是伏羲故里。然而河南省荥阳市一位民间人士白宗尚,不惜提前10年退休,自费到荥阳环翠峪浮戏山周边考察,经过十几年的考证,他得出结论:河南荥阳环翠峪浮戏山乃伏羲故里。 民间传说、历史记载、浮戏山遗迹,三者相互印证。在文字出现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所以才有了民间传说。后来出现了文字,有了历史文献记载。这两方面印证后,再和景区内的遗迹印证,发现三者之间不谋而合,从而确定了浮戏山乃伏羲故里。 3.伏羲大帝是不是在静宁生的 据部分古籍记载,伏羲出生于成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司马贞:“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 据已故考古家王献唐先生考证,他出生在阆中。(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脚印而怀了伏羲。12年后,在仇夷生下伏羲。宋代罗泌的《路史》注释:“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今阆中渝水也。”) 另据部分古籍记载,伏羲出生于仇夷。(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太昊伏羲氏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尚暨叔姬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辁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生于仇夷,长于起城。”意思是说,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为踩神的足迹而怀上伏羲。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今甘肃秦安)。《路史》注释说:“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地也。”《周地图》解释说:“阆中水为渝水。”《遁甲开山图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绝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仇夷一说为今甘肃陇南仇池山。) 4.陇西成纪的陇西历史概述 陇西成纪是个历史文化概念,因为,据《汉书·地理》记载,最早设置的汉成纪属于天水郡,而陇西郡没有成纪县。 她的起源与流变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伏羲文化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几位学者对于陇西成纪的考察。 所谓成纪,起初是一个辽阔的地域文化概念,但是有一个中心,就是大地湾遗址。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称为“文化成纪”;到了秦汉时期,汉承秦制,地方建治,仍然是郡县治,而这时期,成纪这个名词又从文化的概念变在实体性的地方治所,这个治所属于陇西郡,既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第三个时期,成纪易名期。 成纪的历史与现实上古时期,文化成纪期 上古时代,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形成了古成纪文化圈。伏羲女娲的故事从清水河流传到葫芦河,又从葫芦河流传到了渭河,从渭河到黄河,从黄河到整个北方,从北方到南方,进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 大地湾被称作中华文明的曙光,这是史学界公认的。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流传着大量的伏羲女娲的故事,这些故事不能当作信史去看待,但从传说的背后却能反映出新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这一段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伏羲氏与女娲氏的重要程度。 许多学者由于甘肃省当前经济的落后,对于这些传说并未加以重视,但是,遍布秦安及周边地域的新时代遗址群落证明了,在几千年前,这里的原始部落是如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茹毛饮血,一步步艰辛地从蛮荒到文明的。上个世纪,许多学者对于伏羲神话的源头做了不出的猜测与考察,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比如,著名的学者闻一多,他徒步葫芦河流域,最后,写了一部著作叫做《伏羲考》,在《伏羲考》中,他得出了伏羲氏族应该属于西南苗蛮,但是,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否定了他的结论。 为什么闻一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西南少数民族中亦流传着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因此,闻一多先生不远千里来到葫芦河沿岸考察。这告诉我们不管多么伟大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虽然经过详细的求证,但还是会出纰漏,历史还是历史,不会改变什么的。 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他自身的规律,就算有人想改变他,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恢复她本来的面貌。当然,闻一多毕竟是著名的学者,他是学的高标,口的巨人,他的求真求实的精神,确实是一面镜子。 可惜,当时由于大地湾遗址还没有发现,因此,他没有掌握关于这一问题的最全面最有力度的材料,因此,不免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也告诉我们被称为科学的东西,有多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 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伏羲女娲的流传范围有多广,其影响力有多大,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代的秦安,形成了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成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非常大,辐射全国,这是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这是事实。 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大地湾就是因为,在整个西北地区都很难找到第二处像大地湾遗址这么规模宏大,积累历史时间之长,并与上古传说相互印证的地域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上古时代形成了成纪文化圈。”所谓成纪应该从上古时期算起,起初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地域概念,她应该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地区,因此,静宁治平乡从文化上来应该属于成纪文化圈,划归天水地区更合适一点,你可以看看,小的圈子,以大地湾遗址——秦安为中心,绕秦安一圈的周边地域:静宁、庄浪、通渭、武山、甘谷、天水、清水、张川都属于这一圈子:大的范围来说,成纪文化的影响应该从清水河到葫芦河,到渭河黄河、北方辐射。 在秦安境内有着众多的伏羲女娲传说的遗留,而且,学界也都肯定了这些民俗与伏羲女娲的历史有关,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一切的神话都是过往的历史,而秦安除了神话还有大地湾遗址,这更有力的证明了伏羲女娲与秦安的关系,大地湾遗址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而成纪此名又与伏羲的诞生有着直接的联系,一纪被称为十二年,而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履大人印于雷泽,感应生伏羲,同时,据说,伏羲在华胥氏的腹中呆了十二年,因此,成纪应该指伏羲在母腹中成于一纪。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成纪的地名,指秦安就能与历史传说遥相呼应,同时,静宁也称为成纪并不能说明什么,更能体现出伏羲文化的影响之大,影响之远。而看古今历史沿革,本身与现代行政区划还是有一定区别,但是,我们历史的看问题,追根溯源,事情的眉目还是比较清晰的。 有人会疑惑,邑人冯绳武教授曾考证出古成纪县治在今静宁境内,宋以后才迁至秦安,为此事如何解释?本人是这样认为的,邑人冯绳武教授也是令人很敬佩的,在学术研究上追求求真精神,这更让敬佩。但是,研究者往往由于时代历史的原因,或者研究方法的偏差,对于同一事件有时还是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很正常。 比如,闻一多先生,学界的泰斗,被诗人臧克家高度评价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曾经徒步行走在秦安的葫芦河畔,但,当时,还没有大地湾遗址给他佐证,因此,他在《伏羲考》中得出伏羲属于苗蛮集团的错误结论。因此,客观地看待。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铜镜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共发现两面铜镜:一为素镜;一为七角星纹镜,均为圆形。素镜是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中发现的,圆形的直径约6cm,镜面平坦,镜背中部有一拱形环钮,无纹饰。七角星纹镜是197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直径9cm,厚0.4cm,表面光滑,背面为不规则七角星几何纹图案,中间处饰有斜线纹。镜的边缘凿有两小孔,是系绳穿挂之用。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附的油墨是用来印在胶质布卷筒上,再转印在纸面上的。此即为胶版印刷。在照相凹版印刷的铜上有经腐蚀而产生的凹洞可制作画线,由凹洞的容积来决定画线的浓淡。先将滚筒涂上油墨,再用刮刀刮过,只留下凹洞的油墨,当压过时凹洞中的油墨就印到纸上了。凸版印刷术——凸版印刷就是印刷的图文部分高出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涂墨,然后覆纸、加压,油墨就从印版上转印到纸面上。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公元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制成了铅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当时,中国和朝鲜早已出现了铅活字,但夏天腾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做活字,而且还制做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做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和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腾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在古腾堡创造了凸版印刷术后,西欧亦有人仍在不断地为提高印刷技术而努力。先后创造和完善了纸型铅版、橡皮凸版等复制版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凸版印刷品的质量、印量和印速。平板印刷术——平板印刷术按版材的不同可以分为石版、胶版和珂罗版。石版印刷是1778年前后由捷克斯洛伐克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他在印刷乐谱时,发现表面有微孔的石板涂上油脂能吸附油墨,而未涂油脂部分因其具有蓄水性而不能吸附油墨。根据这种现象,他发现了油水相拒的原理,从而发明了石版印刷术,并曾著有《石版印刷术》一书流传于世。胶版印刷是在石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平版印刷技术。1817年,逊纳费尔德用薄锌版代替了笨重的石板,并采用了圆压筒的印刷方式,解决了石版技术不易套准的缺点。1905年,美国人鲁培尔又在逊纳费尔德的平版印刷机上加装了一个橡皮滚筒。使得印版上的图文经过橡胶滚筒再转印到纸面上,印版和纸张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创造了一种间接平版印刷方法。珂罗版也是一种平版印刷方法,是法国人海尔巴托于1869年发明的。因都用磨砂玻璃作版材,因此也叫玻璃版印刷方法。这种印刷方法可利用照相来制版,能最精确的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美术作品以及古版书籍。由于平版印刷术,特别是胶版印刷方法与其它类型的印刷方法相比具有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磨损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加之新光源、新感光材料,精密照相设备的配合以及制版逐步科学化和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该印刷方法获得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今天印刷业的主流。扩展资料:深远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促进了人类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关于印刷术的故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刷术
古代历史中关于齐家文化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静宁县齐家历史文化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 齐家坪遗址1924[1]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 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 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 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 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的办学历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涪陵五中前身——今四川省、重庆市创办最早的13所新式小学校之一“涪州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堂”在涪陵城西秦义园诞生,由此拉开了涪陵五中在冠盖里、秦义园持久办学,振兴与发展涪陵现代教育的序幕。辛亥革命后,1911年,“涪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改名“涪陵县立高等小学校”,并实施“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方针,执行新的课程标准。 民国九年(1920年)12月,为解决涪陵高小毕业学生读书难问题,四川省东川道道尹公署批准将涪陵县立中学和涪陵县立高小合办,取名“涪陵县立中小合校”。民国十年(1921年)1月,四川省东川道道尹公署委任李述铭为校长。同年春,在秦义园涪陵县立高小设初中部,“涪陵县立中小合校”正式诞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规定,涪陵县立中小合校小学部与中学部正式分离,小学部迁育园单设;中学部留原地,定名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校,简称“县中”。 民国三十年(1941年),涪陵县立初级中学开始办高中,校名改为“涪陵县立中学校”。1950年4月,川东区涪陵行政专员公署决定,涪陵城内原有涪陵县立中学校、涪陵县立女子中学校、四川省涪陵中学校3所公立中学合并,实行高、初中分部办学。高中部定名“省立涪陵中学”,校址在秋月门外秦义园,为川东行署文教厅直接联系重点学校。1955年7月,涪陵专员公署决定将“涪陵中学高、初中两部分分为两校办理”,初中部即改为‘四川省涪陵第五初级中学校",今“涪陵五中”之名正式诞生。 1972年,涪陵五中开始招收高中。1973年改名“涪陵第五中学校”。1976年定名“四川省涪陵第五中学校”。 198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83年,易名为四川省涪陵市第五中学校。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名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2001年,被确认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2003年8月,为支持国家三峡工程建设,涪陵五中整体搬迁至涪陵桥南天子殿居委办学。2010年5月,该校国际部成立。 2011年11月11日,学校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 2014年,涪陵五中先后与涪陵七中、涪陵八中、涪陵十中、涪陵十七中、涪陵十八中以及涪陵区大顺中学签订捆绑发展、合作协议。
什么书是旧约历史书的第一卷,是记述以后的事,也可说是什么
希伯来圣经》记载的是从上帝创造世界,人类犯罪,犹太人的历史及关于世界的预言。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天主教版本就多了数篇《塔纳赫》跟基督教新教《旧约》都没有的数篇经卷。《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书信及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
实践论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实践论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如下:1.《实践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为基础,“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主观主义的教条主义的错误”。2.《实践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左”倾错误的哲学总结,也是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3.《实践论》不仅是毛泽东个人哲学发展的一次飞跃,也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和中国民族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1937年7月撰写,他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1951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文章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全文论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dnf爱丽丝是最后BOOS吗历史上写她是第2使徒赫尔德的好朋友难道爱丽丝会是第0使徒,比第一使徒卡恩还BT
爱丽丝应该是12使徒赫尔德boss,其中希罗克,巴卡尔,罗特斯,奥兹玛(11使徒,异界3中米歇尔以青年形态和他一起封印可得知,米歇尔说道奥兹玛还不能死,其实奥兹玛就是使徒,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死的原因,可惜还是被玩家xx了)全部被利用杀死,狄瑞吉也受伤不浅,包括12师徒爱丽丝宁远牺牲自己也要和赫尔德重建泰拉(80级boss),而其余使徒中都没有什么威胁能力,除了卡恩,最强的存在(暴龙王巴卡尔和卡恩打过一次,那是唯一一次巴卡尔感到死亡恐惧的战斗)。巴卡尔,罗特斯都是是清白的,龙之战争抵抗,而巴卡尔天界的统治是希望培养更强的天族人,这也是为什么机械7战神中塔内特背叛的原因,不仅是他计算出盖波加打不过巴卡尔,也包含他知道了巴卡尔的良苦用心。13使徒是解决一切的关键-极有可能是赛丽亚,因为赛丽亚知道的太多,但她却不知到为什么自己是这样,很可能是记忆与能力一起被封印了(80级摩根日记提到过,搜捕团的预言~最后有一个使徒会站出来,战胜其余12使徒,让世界归与和平)。爱丽丝其实很弱,说实话认真打起来估计神官吉格开第七鬼神也能将她带走,不过赫尔德会对卡恩怎样一直是个迷,表面上说赫尔德不算强,但她是来自泰拉星的人,有可能会用一些特殊的技艺
我姓佟满族镶黄旗老家在辽宁开丰,我想知道以前我的姓氏在满族历史里是什么。和一些比较纤细的历史
如果是佟,就应该是佟佳氏。至于详细的历史,看下面!我倒有你们佟佳氏伟人!希望对你有用!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而他的丈夫,清圣祖康熙皇帝,则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中文名: 佟佳氏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满洲镶黄旗人 逝世日期: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 职业: 孝懿仁皇后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 史密斯藏疑康熙帝孝懿皇后画像,册封为贵妃。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孝昭仁皇后死后,康熙十多年时间未立皇后,因此,后宫份位最高的贵妃、皇贵妃佟佳氏自以副后身份摄六宫事。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九日,生皇八女,闰六月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佟国纲请归满洲,自此,佟氏由汉军旗抬籍入满洲镶黄旗,为佟佳氏。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 初九日,立为皇后。 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 十三日,奉移皇后梓宫至朝阳门外享殿。 九月十九日,册谥为孝懿皇后。 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 十一月,以孝懿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 雍正元年(1723)六月,升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 雍正元年九月,恭上尊谥,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 雍正十三年(1735)十一月,(乾隆)恭加上尊谥,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嘉庆四年(1799)四月 ,恭加上尊谥,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编辑本段 介绍 孝懿仁皇后(?-1689年8月24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妹。清圣祖时为贵妃、皇贵妃、皇后。康熙二十八年已巳七月初十日申刻崩。葬景陵。谥号经雍正、乾隆、嘉庆朝,累加,全称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简介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女,孝康章皇后侄女也。康熙十六年,为贵妃。二十年,进皇贵妃。二十八年七月,病笃,册为皇后。翌日甲辰,崩。谥曰孝懿皇后。是冬,葬仁孝、孝昭两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女一,殇。 ——《清史稿·后妃列传》 封为贵妃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遣大学士觉罗勒德洪、持节授佟氏册宝。封为贵妃。 封为皇贵妃 康熙二十年十月甲辰。 谕礼部、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自古帝王、慎简淑德、备秩宫闱、以襄内政。历稽往制、典礼攸隆。贵妃佟氏、温惠端良。壸仪懋著。今进封为皇贵妃。 十二月二十日。 命大学士勒德洪、持节进封贵妃佟氏、为皇贵妃。册文曰、朕惟五典慎徽、妫汭重嫔虞之化。二南正始、关雎资佐姒之贤。遐稽历代之彝章。式进宸闱之位序。咨尔贵妃佟氏。毓生名阀。协辅中闺。温惠宅心。端良著德。凛芳规于图史、夙夜维勤。表懿范于珩璜、言容有度。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宝、进封尔为皇贵妃。尔其光昭内则、用迓景福于方来。益慎妇仪、茂衍鸿庥于有永。钦哉。 立为皇后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 (初七日)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 (初八日)壬寅。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性成、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予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宠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上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祗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 ( 初九日)癸卯。以册立皇后。遣官告祭天地、太庙。 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册文曰、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壸。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皇贵妃佟氏、乃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之女也。系出高闳。祥钟戚里。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慈谕、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钦哉。 是日、颁诏天下。诏曰、帝王受天明命、抚御万方、莫不端本宫闱、化行海宇。矧承奉宗庙、敦睦本支、皆于内助是赖。兹者圣母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以坤教不可久虚、壸政必资懿德。皇贵妃孝敬性成、淑范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宜立为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钦遵慈命。虔告天地、宗庙。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立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之女、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尚其聿修令范、益笃教勤。仰嗣徽音、永绵福祉。肇化原于伦纪。溥仁惠于寰区。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内恩款共十条 死后丧仪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 ( 初十日)甲辰。申刻。皇后崩。上辍朝五日。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 (十三日)丁未。奉移大行皇后梓宫、至朝阳门外享殿。上亲临送。诸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 常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 谕礼部、皇后佟氏、淑德夙成。芳徽懋著。侍奉皇太后、克尽孝诚。抚育诸子悉均慈爱。禔躬敬慎。御下宽仁。式备仪型、宫闱胥化。顷遵慈谕、作配朕躬。尚期内治之永襄、何意沉疴之难起。兹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崩逝。眷怀懿范、痛悼良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以闻。 乙卯。初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是日、上除服。 丙辰。绎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 庚申。谕吏部、自古帝王、抚驭寰区、端赖宫闱之助。惟后德之贤淑、王化本源系焉。内治綦重、典礼宜隆。爰考历代、册立中宫、推恩所生、锡之封爵。载在彝常、其来旧矣。惟大行皇后惟秉柔嘉。心存恪慎。溥宽仁而逮下。崇节俭以持躬。奉事重闱、克抒诚孝。抚育众子、均被恩勤。方作配于朕躬、冀永资夫壸教。忽尔崩逝、殊悼朕怀。礼已备乎荣哀、恩未加于戚畹。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乃大行皇后之父也。勋旧懿亲。忠贞世笃。劳勋夙昭乎环卫。谋谟允赞乎岩廊。兹奉皇太后慈谕、大行皇后诞秀名宗。丕彰令范。懿徽遽谢、悲怛滋殷。思后德之流芳、洵良臣之毓庆。宜加峻秩、以协典章。朕恪遵慈命、特锡殊恩。佟国维、著封为一等公。给与诰命。世袭罔替。 八月。 庚午。大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举哀。除服。 辛未。绎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 满月。致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 丙午。月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 九月。 甲寅。以册谥大行皇后。遣都统喇克达、告祭太庙。 乙卯。命和硕简亲王雅布、多罗信郡王鄂札、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册文曰、道弘地载、六宫资阴教之修。化始人伦、万国仰母仪之重。壸闱擅媺、音足嗣于前徽。图史流馨、德常新于奕禩。皇后佟氏、英钟戚畹。瑞衍名宗。克秉渊心、协女箴之婉娩。式昭玉度、本天赋之温庄。自妫水以嫔虞。比周京之缵女。佐晨昏而将敬、勤著鸡鸣。溥鞠育以宣慈、庆贻麟定。仁能逮下、木樛曲以堪萦。志在进贤、荇参差而必采。世方逢乎丰豫、俭德滋彰。名已冠乎宫庭、谦怀弥笃。佩环有节、恒赞宵衣。织紞惟劳、允师内职。二南之风继轨。九卿之属倾心。乃正坤维。洵推哲配。袆褕初御、方期延祉于长秋。繐帐旋陈、遽悼韬辉于永夜。虽此日之芳华易谢、而千年之令誉靡穷。考古彝章。称兹显谥。聿焕丹青之采。丕扬金石之光。特以册宝、谥曰孝懿皇后。于戏。溯淑型于桂馆、嫓美姜任。播嘉则于琼章、垂声穹壤。荣哀具备。宠渥祗承。 十月。 戊辰。月祭孝懿皇后。上亲临举哀。 庚午。行孝懿皇后百日祭礼。上亲临举哀 壬申。以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山陵。上亲临致祭。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举哀。 甲戌。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山陵。上亲临送。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举哀跪送。命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随驾。是日、上驻跸五里桥。 己卯。以孝懿皇后梓宫奉安地宫。是日、孝懿皇后梓宫至山陵。奉安享殿。 壬午。奉移孝懿皇后梓宫于地宫前享殿。遣皇长子允禔、读文致祭 癸未。己时。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安葬地宫。上亲临奠酒。王以下、文武大臣等行礼。是日、上驻跸汤泉。 十一月。 庚申。以孝懿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上亲诣奉先殿告祭。 辛酉。遣满汉大学士各一员、恭点孝懿皇后神主。是日、恭捧神牌、升祔奉先殿。 ——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雍正元年九月 恭上孝懿仁皇后尊谥。册文曰。俪乾作则坤元彰厚载之功。体巽流徽、庙祀举尊亲之典。贲瑶函于有耀熙鸿号于无穷。钦惟皇妣孝懿仁皇后、毓粹高门。腾芬戚畹。佐显承之弘烈、壸政勒修。笃慈爱之盛心、母仪懋著。履和思顺、致诚孝于彤闱。尚俭怀谦、翼升平于黼座。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缅宫庭之佑启、翟舀如存。感岁月之迁流、萱帏久閟。追维慈覆、弥怀高厚之恩。诞绍丕基、倍切显扬之愿。安贞令范、洵应地以无疆。炳曜徽音、长配天而不泯。谨奉册宝、恭上尊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伏冀淑灵式庇、茂膺天禄之炽昌。嘉德惟馨、永廓圣图之广大。洁苾芬而肃荐。耀金石以长垂。谨言。宝文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之宝。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编辑本段 康熙悼亡诗及翻译 孝懿仁皇后逝世后,康熙为悼念亡妻,作诗如下: 《恭挽大行皇后诗四首并序》 大行皇后秀钟华阀,德备壸(kun)信,克孝克慈。顷者正位翟愉,甫承册命,遂婴笃疾,莫挽徽音。时属新秋,候当阑暑,惊璇霄之月坠,伤碧落之星沈。物在人亡,睹遗褂而雪涕;庭虚昼永,经垂幕以怆怀。悲从中来,不能自已,握管言情,聊抒痛悼。 原文 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 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销魂忆昔时。 翻译 宫殿的一角掩住了月亮是在哀叹别离,伤怀的时候才觉得夜虫的鸣叫很悲伤。 天上飘落的雨点像是我的眼泪流下,肃杀的秋光像是要割断情愫却是割不断的 。 你我已经别离,即使是雁足鱼腹也再不能传递信息。 即使是国事繁忙也不能忘记,那些旧日的情景还是一一入梦来。 原文 交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 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生来枉照空。 弯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 翻译 夕阳西下的时候独自对镜,看到自己愁眉紧锁,眼泪已经流到了腮边。 夜里寒露湿了台阶,雾气缭绕在树间,更增添了寂寞与惆怅。 就算咏尽旧时的诗句你也无法再回头,月亮升起之后也只是照着寂寞的夜空。 从此以后你只能是孤独的鸾鸟漂泊天涯,我也只能空守宫殿听不到乐曲和鸣的声音。 原文 淅沥动秋声,中心郁不平。 离愁逢叶落,别恨怨蛩鸣。 寂寂瑶斋隔,沉沉碧海横。 玉琴哀响辍,宵殿痛惨更。 翻译 听到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心中有太多的郁结不能平复。 在尝尽离愁的时候偏偏看见叶落,在分别的时候连蟋蟀的鸣叫都讨厌。 你好像已经去了天的另一边,海的另一头了。 就只有我一人听完悲伤的曲子,伤怀到天明 原文 音容悲渐远,涕泪为谁流。 女德光千禩,坤贞应九州。 凉风销夜烛,人影散琼楼。 叹此平生苦,频经无限愁。 翻译 你的笑容和声音都已经远去,我的眼泪还会为谁而流。 你的德行和操守都足以母仪天下。 凉风吹得烛火摇曳,却再也不见烛火中的人影。 叹我此生多苦,总是频频经历太多的哀愁。 诗文翻译:佟茈萱 表达感情 这四首诗真挚的表达了康熙对于孝懿深厚的夫妻感情,可歌可泣。可前日看到有网友说其实这诗不是给孝懿的,而是给另两位皇后的,我只觉得可笑,这四首诗写于孝懿死后不久,孝懿的谥号还未确定,所以用“大行皇后”来称呼孝懿,如果有些网友连“大行皇后”是怎么用的都不知道的话,那我也只能耸耸肩,无话可说了,一个死了十几年,谥号也用了十几年的皇后还能用大行皇后来称呼之?可笑!不过如果说这四首诗在表达了康熙对于孝懿的哀思的同时,也寄托了另外两位皇后,这种解释为可以接受,毕竟人之常情嘛,自己新丧了妻子,哀思扩大,同时想起他那早早辞世的另两位妻子,特别是对于康熙这么一个博爱的人而言。 编辑本段 孝懿生前住所 总结 关于孝懿生前所住宫殿,史料中并无明确的记载。目前最流行的两种说法就是承乾宫和景仁宫。 承乾宫说: 1.承乾宫从明代就一直是贵妃所住宫殿,并且前朝顺治的皇贵妃董鄂妃即是住在承乾宫的,那么身为康熙朝的皇贵妃住在承乾宫也是有可能。 2.孝懿死后停灵在承乾宫,所以承乾宫的可能性比较大。 景仁宫说: 众所周知,康熙出生于景仁宫,那么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为妃时应是景仁宫妃,而孝懿是孝康的亲侄女,康熙有可能出于对母亲和表妹的感情,而使孝懿成为母亲之后的又一位景仁宫主位。 但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二哥裕亲王福全死后,康熙曾住在景仁宫作为悼念,那么就说明景仁宫在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有可能是不住人的,当然不能排除康熙二十八年以前孝懿死之后,就再也没有住人的可能性。 编辑本段 孝懿的年龄猜测 小说中的猜测 关于孝懿的年龄,史料中亦无明确的记载。 孝懿第一次出现是在康熙十六年封为贵妃之时,此前并无任何记载,我们甚至不能知道她是何时入宫的。 杨珍在《康熙皇帝一家》里认为孝懿可能跟康熙同岁,但是没有说明理由。 而凌力小说《暮鼓晨钟》里则说孝懿和孝诚同岁,是康熙的表姐。这大概是网上盛传的关于孝懿是“表姐皇后”说法的源头吧。 生平猜测 但是,从康熙的生母孝康还有佟国维的年纪看,孝懿是表姐或者跟康熙同岁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孝康皇后生下康熙的时候14岁,佟国维是孝康幼弟,生日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在康熙四十一年前后,佟国维60岁生日康熙有赐诗祝贺,由此推算佟国维生于崇德8年,比孝康小两岁。那么康熙出生的时候佟国维12岁,虽然说有结婚生子的可能性,但是要与康熙同岁甚至大过康熙的可能性着实不大。 至于孝懿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只能凭猜测。当时男子正常结婚的年龄来说应该是16岁,婚后马上生子,孝懿也应该小康熙5岁,或者佟国维也是早婚13、4岁,那么孝懿如果是长女会小康熙2-3岁。这里可以排除孝懿是佟国维妾室所出,从康熙的几任皇后来看,康熙很看重门第,不会选择庶出的女儿作为自己正位中宫的皇后。 康熙四年大婚,而选秀三年一次,可以推断在康熙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十六年。。。。会有选秀进行,当然康熙十三年5月孝诚崩,如果选秀是在5月之后,那么这一年的选秀就会取消,将推迟三年。 假设猜测 孝懿在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角中,政治婚姻除外,清朝秀女一般待选都在13——17岁之间, 假设她是在康熙十六年进宫,那么她大致出生于顺治十八年——康熙四年,佟国维当时19——23岁; 假设她是十三年进宫,那么她大致出生于顺治十五年——康熙元年,佟国维当时16——20岁; 假设她是十年进宫,那么她大致出生于顺治十二年——十六年,佟国维当时13——17岁; 假设她是七年进宫,那么她大致出生于顺治九年——十三年,佟国维当时10——14岁; 假设她是四年进宫,那么她大致出生于顺治六年——十年,佟国维当时7——11岁。 很明显,孝懿至早是在康熙七年,她13、4岁的时候进的宫,而如果由此推断的话,孝懿就是在顺治十二——十三年,佟国维13、4岁的时候出生的,她老爸比她姑姑小2岁,她比她表哥也小1、2岁。所以需要出生时间大致在顺治十二、三年——康熙四年之间,比康熙小1、2——11岁。 再早的选秀没有了的,之前的宫妃宫女出身来的。 孝懿十六年进宫即十六年封妃也是很有可能,毕竟出身摆在那儿,感情摆在那儿。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猜测。不能成定论。 总结 总而言之,孝懿是康熙表姐的这种说法可能性是极小的,除非佟国维突破人类的极限,在他11岁的时候就能让孝懿的母亲受孕,12岁便能荣升父亲;除非佟国维能无视清朝宫廷选秀的规矩,让自己年龄未满的女儿入宫为妃,他既不是能够帮助康熙肃清的首辅重臣,又不是孝庄的娘家人,何德何能!
康熙生母的真正死因 是否与孝庄有关 有政治因素详?细历史资料 谢谢
孝康章皇后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妃,满洲镶黄旗人,姓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本姓佟,后改姓佟佳。顺治初年入宫,为庶妃(妃的地位,但没有正式封号,称为佟妃),生皇三子玄烨(康熙)。而后晋号康妃。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孝庄文皇后册立佟佳氏所生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为慈和皇太后。4个月后,体弱多病的皇太后驾崩于北京皇宫。康熙、雍正、乾隆屡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出身 孝康章皇后的娘家是满洲八大家之首的佟佳氏。该家族早在清太祖起兵时就追随爱新觉罗家族鞍前马后。太祖的原配夫人就是佟佳氏的女儿。后来佟佳氏家族为清朝定鼎中原,并建立近300年的统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生平 对佟佳氏的生平,我们所知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一生是个悲剧。佟佳氏进宫时,正是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佟佳氏备受冷落。后来虽然生下了三阿哥玄烨,但仍然不能挽回丈夫的心。按照宫廷的规矩,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因此佟佳氏可谓既得不到爱,又无从把爱付出。顺治死后的五个月是佟佳氏与儿子感情发展的高潮期,然而短短四个月后,身心备受折磨得佟佳氏就因为重病撒手人寰,时年仅24岁。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与世祖福临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显赫的家族 满族有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而佟佳氏之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俗言清代官员佟氏占“佟半朝”。经考证,包括皇后、妃嫔在内,佟佳氏在清廷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说“佟半朝”,确实名不虚传。 满族的佟佳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是满族大姓旺族。佟佳氏先祖本属于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人,世居辽东佟佳江一带。佟氏的始祖名叫达尔汉,从事贸易开始寓居开原,后来迁移至明朝的抚顺关,遂定居于此。佟图赖13岁那一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三年(1618)三月,太祖努尔哈赤挥师攻下抚顺,佟图赖的父亲佟养正带领全家老小主动归附。在佟佳氏家族中,佟图赖的族叔佟养性在后金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家财万贯且学富五车,归顺后金后得到努尔哈赤极高礼遇,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娶后金宗室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儿为妻,在后金国中他被尊称为“石乌礼额驸”。
历史“佟”的复姓是什么?
中国满族的姓氏有些在历史上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满族先世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后改称佟氏,例如:清代佟国纲、佟养正。 可见,历史上“佟”的复姓就是佟佳氏。
佟姓的来源和历史
佟姓的来源和历史:1、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改义为氏。2、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洲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3、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汉族佟氏源出辽东,极早就出现与中原。世代为辽之大族。明末为女真人借用为姓。此后混杂,编入旗内汉族,清代中原汉族佟氏为提高地位,纷纷与满族佟氏联宗。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6、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托和尔秦氏,世居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ohercin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为佟氏、涂氏等。
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佟国维是清代著名官员,隶属于满洲镶黄旗,出身于辽东名门望族佟氏。明清之际,八旗军队在攻打抚顺的时候,佟国维的祖父佟养正就率领族人归降,为后金政权的巩固作出重要贡献。佟氏不仅为清王朝立下众多战功,而且和爱新觉罗家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此时汉人加入旗籍一般都会在本来的汉姓后面添加上一个“佳”字,所以佟氏这一族也就改称为佟佳氏。努尔哈赤就娶过佟氏的女子。顺治皇帝也娶了佟佳氏的女子,即孝庄康皇后。所以,佟国维就成了康熙皇帝的亲舅舅。佟国维从小就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佟国维闲暇时喜欢给别人讲学,他还擅长经术,对《易经》钻研颇深,著有《公易》一书。不仅如此,佟国维还精于骑射,堪称文武兼备。顺治十七年(1660年)佟国维任一等侍卫,开始进入官场。康熙九年(1670),任内阁大臣。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叛乱。第二年,一直在京城当质子的吴应熊也企图谋乱并打算以红帽为号,但是此事被佟国维发现并带兵平息了叛乱。康熙二十一年(1682),佟国维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在其任内大臣期间,康熙皇帝对佟国维很是信任,多次命其传谕,在清圣祖实录中能够多次能看到“遣内大臣舅舅佟国维行礼”的字样。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佟国维被任命为议政大臣,虽然议政大臣的权力在康熙亲政后几乎就是名存实亡,但这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皇帝下令讨伐噶尔丹,并且命令佟国维和哥哥佟国纲一起参与这次作战,在攻打乌兰布通的战斗中,佟国纲不幸阵亡。于是佟国维继续率军击败了敌军,取得了乌兰布通大捷,为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但因未对敌军穷追即率师归来而受到了降四级留任的责罚。康熙三十六年(1697),佟国维又跟随康熙皇帝攻打噶尔丹,这次战役中噶尔丹被击败身亡,佟国维也因此官复原职。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佟国维被康熙皇帝以年老的理由解除了官职,至此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涯。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太子胤礽被废后,诸皇子为了争夺储位,各施手段,尤其八皇子胤禩表现最为突出。胤禩素有“贤王”的美誉,获得了不少朝臣的支持,佟国维也是其支持者之一。此时的佟国维已经解任,但是却力挺八皇子允撰为皇太子,康熙帝看到这一切,深觉胤禩夺嫡心切,其行为过于虚伪,心中已是不悦,而对于佟国维等大臣的拥护行为更是异常不满,并多次当面将其训斥。不久之后,康熙帝为了平息储位之争,加之对胤礽仍抱有希望,便将其复立为太子。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中,佟国维发现了新的目标——四皇子雍亲王胤禛。胤禛素以“孤臣”自诩,与各皇子少有来往。平日里若无公务,他便只在府里照抄经书,给人以无心恋权之感。凡是康熙交办的事情,如清核户部欠款、赈济灾民等,他都办得极好,因此很受康熙帝器重。佟国维于是让儿子隆科多投靠四皇子,这样不管最后两位皇子谁能得势,佟家都能确保荣宠不衰。而在与胤禛的交往中,隆科多也一直保持低调,一般不轻易登门,只是利用手中的职权,对各皇子府邸的动向密切关注,并及时报给胤禛。另一方面,佟国维知道康熙最忌讳皇子和臣子结党,因此很快主动向康熙皇帝请罪。虽然康熙皇帝并未因此诛杀或惩罚佟国维,但对他的成见却难以消除。直到离开人世,佟国维与康熙皇帝的关系也未能恢复如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佟国维去世,但是康熙皇帝并未对他赐以任何的谥号,这对于佟国维这样的大臣来说是极不寻常的,这也说明,此时的康熙皇帝对佟国维的厌恶并没有消除。
佟姓蒙古族:有哪位知道辽宁朝阳土默特佟姓从蒙古的历史?改为“佟”姓前的原蒙古族姓是什么?
为太史终古的后代。汤王伐夏桀,原夏朝太史终古为贤德,世人器重,汤王遂召其入商朝,终古归商后,其子孙去丝为冬姓,且又加人旁为佟姓。参见《路史》。 历史上满族的姓氏 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洲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 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 如明代的佟仓(亦作童仓),即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铁帖木儿的次子。 汉族佟氏源出辽东,极早就出现与中原(宋-章凝《氏族名贤言行录》)。世代为辽之大族。明末为女真人借用为姓。此后混杂,编入旗内汉族,清代中原汉族佟氏为提高地位纷纷与满族佟氏联宗。 编辑本段佟姓宗族 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族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终古。夏朝末年,夏桀的太史官,黄帝的后代,名为终古,他见夏朝气数已尽,就转投商汤,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佟氏,以示与夏朝隔绝。由于他是为难得的贤人,颇受重视,后人以之为荣,就以佟为姓,称为佟氏。故佟氏后人奉终古为佟姓的得姓始祖。
佟姓的历史起源?
1、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改义为氏。2、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洲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3、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汉族佟氏源出辽东,极早就出现与中原(宋-章凝《氏族名贤言行录》)。世代为辽之大族。明末为女真人借用为姓。此后混杂,编入旗内汉族,清代中原汉族佟氏为提高地位,纷纷与满族佟氏联宗。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6、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托和尔秦氏,世居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oher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为佟氏、涂氏等。扩展资料:佟姓名人:1、佟养性佟养性,后金将领。明末开原人。原居开原佟佳,后自开原徙抚顺,归附后金,隶汉军正兰旗。努尔哈赤以宗女赐为妻,授三等副将。后金天命六年(1621),从军克沈阳、拔辽阳,叙功晋二等总兵官。天聪五年(1631年)授昴邦章京,总理汉人官民事务。监铸红衣炮四十具,为后金火炮之始。六年,皇太极于城北演武场阅兵,其率所部试炮,披甲列阵,军容严整,治军有方,深得赞许。同年病卒。顺治初,追谥勤惠。2、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不久,佟麟阁与冯玉祥卸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燃起侵略中国的战火。1932年佟麟阁应29军军长宋哲元的邀请,出山任职,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阁为张家口警备司令,安定后方。2月,日寇向长城各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进犯,中国驻军奋起抗战,29军奉命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前方将士在前线激战时,佟麟阁在后方积极备战,维持局势,保障供给。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长城前线战斗的胜利。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佟麟阁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兼代察省主席。领导对日作战,保卫察省,收复失地。同盟军被迫撤销后,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退居北平香山,以待报国之机。宋哲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长后,任命佟麟阁为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军事,坐镇南苑。佟麟阁曾对部下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仰慕佟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纷纷赶来参加29军。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司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时人在《北平时报》赞佟麟阁说:“佟副军长善治军,第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军士于烈日守城,各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献西瓜,坚决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武伦,堪称模范军人”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5岁。3、佟大为佟大为,1979年2月3日生于辽宁抚顺,华语男演员、歌手。2003年,出演《玉观音》,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第五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奖。2005年,凭借《奋斗》获首届BTV年度影视盛典“最佳人气”奖,以及亚洲偶像盛典00年代经典角色;2011年,凭电影《金陵十三钗》获第十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奖。2013年,凭《中国合伙人》提名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亚太影展“最佳男配角”奖,以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2015年,入选年度中国最具魅力50人,获颁“暖心之魅”大奖;2015年8月,获第十七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男主角奖。2016年3月8日,获2016年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最具价值男演员奖。2018年12月23日,获得我是头条·2018年今日头条年度盛典今日头条年度号召力明星奖。2019年2月4日,参加2019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小品《站台》。4月9日,参演的电视剧《如果可以这样爱》播出,在剧中饰演耿墨池。4、佟丽娅佟丽娅,1984年8月8日佟姓出生于新疆伊犁,中国内地女演员。2002年,获得首届新疆小姐大赛亚军、全国影视新人选拔大赛金奖。2006年,学因出演尔冬升执导的情感剧《新不了情》而正式出道演艺圈;2008年,参演古装剧《母仪天下》,凭借“赵飞燕”一角走红。2012年,因出演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沈冰”一角而人气飙升;2013年度亚洲偶像盛典凭借《唐山大地震》、《断奶》等,获年度“最具实力女演员”大奖。2015年获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当代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第28届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以及第21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主角提名。2018年12月7日,凭借《超时空同居》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提名。2019年2月,佟丽娅荣获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称号。3月5日,参加首届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特别节目《文明之光 志愿中国》。4月,参演的电视剧《碧海丹心》杀青,在剧中饰演高大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佟姓
历史上康熙的皇额娘是谁?
康熙的生母是汉军旗佟图赖之女,顺治的妃嫔,1640年生,1663年死亡,康熙称帝时,康熙元年被封于慈和皇太后。康熙的皇额娘应该是顺治的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吉特氏,康熙56年死亡。
南安名称由来 泉州南安的历史由来,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侯官县置东安县,县治在今丰州.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隶属晋安郡.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辖地为今泉州市(德化除外)、莆田市、厦门市的大部分及长泰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丰州,州治在今丰州镇,并析南安县置莆田县.丰州下辖莆田、南安、龙溪三县.贞观元年(627)丰州并入泉州(州治今福州).嗣圣初年(684)分出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南安县城丰州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又别称武荣).久视元年(700)又于南安县置武荣州,州治迁往县东南十五里处(今鲤城),下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流四县.景云二年(711),泉州改为闽州(治设今福州),武荣州改称泉州(治设今福州).开元六年(718),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西南四乡置大同场.长庆二年(822),析南安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咸通五年(864),析南安西二乡置小溪场.乾符三年(876)析南安县武德乡置武德场(后改武胜场、武安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桃林场为桃源县(938年改为永春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小溪场为清溪县(1121年改为安溪);升武安场为长泰县.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封王审知为琅琊王.翌年四月,梁封王审知为闽王,泉州为闽王国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九月,王继勋以泉州降南唐,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清源军因有场升县增至辖有九县:南安、晋江、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长泰.宋乾德二年(964年),隶属由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占据闽南,乃复为泉州,属威武军.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属福建路,南安隶焉.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泉州路总管府,下辖南安等七个县.大德元年(1297年)改福建行省为平海行中书省.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南安仍隶泉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为直隶州,辖有德化、大田二县.南安仍与晋江、惠安、同安、安溪等县合为泉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南安属南路道(民国3年属厦门道).民国14年,废道,南安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南安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属第四区.1931年,县治曾迁于洪濑两个月,后又迁返丰州.1937年7月(一说1937年初)县治迁县治迁往溪美. 1949年8月14日南安解放,先后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1949年9月起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4月至1967年中,公署先后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区专员公署、晋江专区专员公署,南安分别隶属之.1967年中至1985年底,南安分别隶属于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1月以后,南安隶属泉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南安撤县设市(县级),以原南安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安市的行政区域.同年10月16日,南安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南安市由福建省直辖,委托泉州市代管. 丰州古城,系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南安知县夏汝砺为防倭寇而筑.筑城之前,环城植柳为界,故别称“柳城”.县治迁溪美后,溪美别称沿用“柳城”. 宋时南安分为八个乡,下辖三十一个里.八乡即唐安、从政、德教、怀德、金鸡、归墓、唐兴、太平.元朝改"乡里"为"都",全县设46都;明洪武年间,城内设三坊,城外缩为44都(即六、七都合一,九、十二都合一);明万历年间又恢复46都.清朝沿用明制. 民国初期,沿用清朝的乡、里、都的区划.民国17年,实行区乡(镇)制,划为4区45乡(镇).民国23年划为10区、336保、3379甲.民国25年划为4区53联保.民国31年实行区乡镇制(设四区).民国35年,实行县辖乡镇制,设30个乡镇(其中9个镇). 1949年9月,全县划分11区,辖30乡镇.1950年4月,撤销金门县工委,所属大嶝区划归南安县,增至12区.1951年10月,乡镇细划,增至191个乡镇.1952年8月,调整为19区、207乡镇.1955年10月,全县重划为16区、213乡、6镇.其后尚有多次变动,如撤区并乡;成立公社;恢复(后又撤销)区公所. 1958年,公社化期间,丰州招贤点的糖房、潘山、西埔、烧厝、京墉,岐山点的新浦、延陵、坂头、岐山、东边、黄石头、金浦、大锦田、华岩,浮桥街头等地划归泉州市(今鲤城区及丰泽区)管辖.1960年,组建晋江县国营紫帽山农场,又将官桥镇的紫星和霞茂等大队划归农场.1971年1月,将大、小嶝及莲河划归同安县. 1981年划22个公社、1个镇.1985年辖11镇11乡.1988年辖15镇7乡,7个国营农、林、茶场.1992年辖20镇2乡. 1997年,南安市面积2032.5平方千米,人口142.5万,辖溪美、仑苍、英都、诗山、码头、梅山、洪濑、丰州、官桥、水头、石井、美林、金陶、罗东、康美、东田、翔云、蓬华、九都、洪梅20镇及眉山、向阳2乡,市政府驻溪美镇. 1999年,撤销溪美镇,成立溪美、柳城街道;撤销美林镇,成立美林街道和省新镇;丰州镇析出霞美镇;罗东镇析出乐峰镇.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2个乡: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仑苍镇、英都镇、金淘镇、诗山镇、码头镇、罗东镇、梅山镇、洪濑镇、康美镇、丰州镇、官桥镇、水头镇、石井镇、东田镇、翔云镇、蓬华镇、九都镇、洪梅镇、省新镇、霞美镇、乐峰镇、眉山乡、向阳乡,33个居委会、380个村委会.
历史上康熙重臣佟国维,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据《佟养正传》中记载:养正辽东人,其先为满洲,世居佟佳,以地为氏。祖达尔哈齐,以贸易寓居开原,继迁抚顺,遂家焉。佟养正是清代著名官员佟国维的祖父,原本是努尔哈赤的部下。在明清之际,当时的八旗军队攻打了抚顺,而佟国维的祖父佟养正率领族人归降,并且在后来的时候为后金政权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佟氏不仅为清王朝立下了众多的战功,而且和皇族也有着许多的姻亲关系。例如佟国维的姐姐就是康熙皇帝的母亲,因此佟国维自然也就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了。当时佟佳氏位列清朝满族有“八大姓”之一,算上皇后以及妃嫔等,佟佳氏在清代朝廷中的任职者达到了108人,此外还有担任知府以及知县的人超过了500人。而由于佟家在清朝前期的势力很大,特别是在康熙朝时,佟佳氏的人才辈出,而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佟国维因此被称为佟半朝。得康熙器重,因年纪大回家养老作为一位很重视亲情的皇帝,康熙皇帝对佟国维很是信任,曾多次命其传谕,特别是在孝懿仁皇后去世之后,康熙将对她的感情弥补给了佟国维。康熙皇帝曾将佟国维任命为议政大臣,在康熙时期,议政大臣已经没有多少的权利,那是对于官员来说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荣誉,由此也可见得康熙对于佟国维的器重。并且,在清圣祖实录中,能够多次的看到“遣内大臣舅舅佟国维行礼”的字样。之后佟国维曾与兄长一起,随同康熙皇帝出征葛尔丹,由于兄长战死的缘故,导致佟国维愤怒击溃敌军,从而更加得到了康熙的器重,因此在他的为官时期,即便曾令康熙有过不满的时候,但是最终都得到了其原谅,并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并且在康熙的支持下逐渐变得位高权重的佟国维,是朝中一支势力庞大的政治力量。在1704年时,佟国维以年老多病为由,向康熙皇帝请求回家养老,康熙帝也同意了他的请求,至此,佟国维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涯。在辞官回家养老的前一年,他还在康熙的命令下去负责监督那些赈灾的官兵,当时由于洪灾而导致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在佟国维的监督赈灾下,才使得灾情尽早解决,令人没想到的是隔年他就申请辞官。而虽然请辞退任了,但佟国维仍是时时的关注着朝局的变化。参与皇室夺嫡之争,支持胤禩被康熙责斥佟国维曾是康熙的重臣,他原本显赫的家族在他的影响下也更加的有地位。然而,这样的地位并不是永久的。说到底,佟国维家族的地位不过是康熙给的,而若是换了一位皇帝,而新的皇帝对于佟国维家族并不满的话,那么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因此,佟国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皇储争夺战的情况,并计划插上一脚。一开始佟国维是把宝押在了大阿哥身上,但是不料因为种种变故,使得大阿哥早早的就从夺嫡之战中退出了,为此佟国维不得不重新物色扶持的目标,而这一次,佟国维选择扶持的目标是八阿哥胤祀。当时为了扶持八阿哥,佟国维还顶撞了康熙。在太子被废之后,佟国维曾向康熙提出想要让八阿哥取而代之,但是当时的康熙已经明确表示了自己是想让被废的太子重新立为皇储了,因此佟国维的说法令康熙很是不满,之后康熙帝复立胤礽为太子,并追究佟国维的责任。实际上当时八阿哥的势力已经非常强了,因此,佟国维并没有选错人选,但是问题就在于八阿哥的势力太强了,当时的朝中有大量的臣子都推荐让他当太子,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康熙的统治地位,因此康熙是不可能放任八阿哥继续发展下去了。并且当时康熙也对八阿哥的一些做法不太满意,因此像佟国维等大臣如此拥护八阿哥,让康熙感到非常的生气。最后由于过分拥护八阿哥的缘故似的,佟国维被康熙命令回家养老,不要再参与立太子之事。佟国维因为扶持八阿哥的缘故被康熙命令回家养老,那么,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其实早在他被康熙命令回家养老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更加周全的计划了。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隆科多作为佟国维的儿子,为什么父子两人所支持的却是不同的人选呢?隆科多所支持的对象是老四胤禛,实际上,隆科多选择老四作为支持的对象,并不是因为他们父子两有什么矛盾,反过来,隆科多之所以会支持老四便是因为佟国维的命令。当时众多皇子为了争夺太子的位置,而闹得不可开交,而在所有的皇子中,佟国维却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一个人,他就是四皇子雍亲王胤禛。当时的四皇子在众人表现出来的就是无心争夺太子之位,在日常生活中,他只是会在自己的府中抄写一些经书,并不费心于争夺太子之位。但是,佟国维却看出了四皇子的非凡之处,当时的老四虽然不争不抢,但是对于康熙的命令他却向来完成的很好,因此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在佟国维看来,老四并非没有野心的人,他只是在等一个时机。当时若是佟国维亲自扶持老四的话,目标太大,并且他也不能确定老四就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因此,佟国维便让儿子隆科多去投靠老四。这样一来,不管最后两位皇子中谁能得势,他佟家都能够确保荣宠不衰。心思缜密,生前决定令家族势力保全在各个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相互竞争时,康熙为了不让事态变得严重下去,于是选择重新拥立胤礽为太子。当时的康熙对于胤礽仍是抱有希望的,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当胤礽复位之后,他并没有从上次的废黜中汲取到经验,而是仍干了许多令康熙头疼不已的糊涂事,甚至还暗中谋划兵变,这让康熙断了所有的念想,再次将其废黜了,而这一次胤礽不再有任何的机会。因此,太子之位又再次虚位以待。此时,佟国维虽然不能够再参与其中,但是他的儿子却可以,并且他还在官场上混得不错。在太子胤礽垮台之后,隆科多便被任命为九门提督。在清朝的时候,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可以调动八旗步军营以及巡捕五营的部队的,是总计有3万多人的军队。因此,可以说当时隆科多倒向哪位皇子,哪位皇子的胜算就会大大提高,而佟国维事先就为隆科多挑选好了拥护对象。到了1719年的时候,佟国维去世了,康熙念及两人之间的亲戚之情,将其礼葬了。三年后康熙皇帝也去世,一个皇帝的去世,对于皇子们来说便是决定身份,甚至是生死的时刻。而当时的四皇子胤禛在多年的经营以及隆科多的拥护下,成功的继承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可以说,雍正能够成功上位,隆科多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作用的,因此之后隆科多在官场也是位极人臣,从而也保证了佟家的势力继续扩大,而这早在佟国维的计算之中,佟国维心思之缜密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可惜的是,后来的隆科多却三番四次的激怒了雍正,最终遭到制裁。若是隆科多懂得收敛的话,那么想必雍正也不会痛下杀手了,而隆科多这番做法,真是辜负了佟国维的一番苦心啊。小结纵观佟国维的一生,他是皇帝的舅舅,曾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得以位极人臣,并且他心思缜密,为家族保全势力地位尽心尽力。虽说晚年的时候因为立储事件,惹怒了康熙而被命令回家养老,但是他令儿子拥护四皇子的做法堪称绝妙,最终保全了家族,自己又能够平安无碍的终老,也算了圆满的一生了。
佟家坟历史
佟姓的来历 一楼的回答其实是我早期的回答,现将修正补充后的回答附后:▲姓氏渊源:1、源于冬姓,出自夏朝太史终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改义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汤王伐夏桀,原夏朝太史终古为人贤德,世人器重,汤王遂召其入商朝,终古归商后,其子孙去“丝”偏旁为冬氏,后又加“人”偏旁为佟氏。2、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历史上女真族中旧姓夹谷氏,汉字译即“佟”,即以汉译字义为氏。历史上满族的旧姓佟佳氏,是以地名命为氏。 该部满族先世居满州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汉化简改为佟,称佟氏。 历史上女真族的佟仓(亦作童仓)氏,即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铁帖木儿的次子。后汉化简改为佟,称佟氏。 ▲得姓始祖:终古。夏朝未年,夏桀的太史官,黄帝的后代,名为终古,他见夏朝气数已尽,就转投商汤,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佟氏,以示与夏朝隔绝。 由于他是为难得的贤人,颇受重视,后人以之为荣,就以佟为姓,称为佟氏。故佟氏后人奉终古为佟氏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江苏、山东、安徽、湖南、湖北、东北三省等百万佟(仝)氏族人为元末兵部尚书佟文瑞的后裔。始祖佟文瑞,字福国,原籍辽东。 生于公元1320年,卒于1368年。元至正初年,登进士第,御赐榜名密尔麻和谟即元史穆尔玛哈穆特,御批通鉴作麻尔默和谟克。 始仕元,累迁至兵部尚书。任职期间,率六子转战沙场,屡建奇功。 但却遭佞徒右丞相哈麻诬陷。元顺帝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元亡在即。 佟文瑞为尽忠节,告病解甲,率六子来徐州睢邑鲤鱼山杀虎沟之牧马庄隐居。及明定鼎,刘基奉令征诏,佟文瑞守义不屈。 及征诏屡下,佟文瑞谓六子曰:“此吾命尽之日也。”随令长子戎更“佟”为“仝”。 留居睢邑侍奉母亲,供奉香火。次子佟战回辽东原籍。 三子佟戟去陕西。四子佟戵往河南。 五子佟勘往湖广。六子佟戬去燕京。 佟文瑞又曰:“诏必再至,明吾仇也,断不可仕。”嘱毕,饮鸩而卒。 葬于鲤鱼山杀虎沟。随即,长子仝戎带母亲隐居睢邑城东北潘家村,其余五子各带四名家将而散。 数年后,始祖母歹氏死,茔葬于睢邑城南二里许金马滩。如今睢宁仝氏都是始祖长子仝戎的后代。 六百多年来人丁盛旺,至今已传至二十七世,其族人近十万,遍及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目前,睢宁仝氏家族正在续修第八次族谱,这部族谱还编入了山东郓城追远堂和世德堂合谱的部分内容。 所续编的第八次族谱主要内容有:《追远堂·世德堂合谱序》、世德堂一至八次谱序、《福新公传略》、《文瑞公传略》、《文瑞公带六子戎马轶事》、《兵部尚书文瑞公忠臣记》、《仝氏宗祠回忆录》、《仝氏家训》、《寻访先祖行踪记》和郓城、睢宁两地先祖碑文、墓表、功德传,追远堂一至九世谱牒,世德堂全部世系谱牒等。始祖兄长佟福新,生四子:长子佟志斌,次子佟志高,三子佟志刚,四子佟志强。 除四子佟志强传至三世外出后失考外,其余三子后裔均已合编入一部族谱,原有祠堂已修缮一新。佟福新及后世先祖之墓犹在,其碑林皆重新竖立。 然而,这里祠堂被毁,始祖、始祖母仍茔葬两地,各孤坟一座。始祖六个儿子除长子仝戎的后裔谱牒较全,还有四子佟戵的少数后裔现居河南焦作西马营村已经入谱,六子佟戬的后裔现居山东费县、荷泽部分族人入谱外,其余次子佟战、三子佟戟、五子佟戡之后裔尚无音信,更谈不上入谱了。 日出日落,星转斗移,漫长而又匆匆的六百七十多年过去了。始祖、先祖们不知留下了多少事等待后人做。 特将《文瑞公第十五世孙熊卜公寻访先祖行踪记》(下简称《寻访先祖记》)一文附印于后。这篇文章写于始祖卒后四百多年,又距现在二百多年,过去很少族人见过,更没有族人研究过、落实过。 2006年11月14日,仝氏族人与安徽《和县历阳仝氏宗谱》的总编辑仝道荣取得了联系,并寄去《寻访先祖记》一文。仝道荣为东北满族始祖巴虎特克慎二十一世孙。 退休前任河海大学教授,对研究蒙古族历史深有造诣。关于始祖次子佟战,有人认为东北满族佟姓始祖巴虎特克慎(佟满只)很可能就是战祖。 其根据有三:其一,《寻访先祖记》中记载“……及在苏州又见同知(官名)佟伟仁者,云称原籍辽东,本朝国初伟仁太高祖佟图赖、佟国纲、佟国维,从龙入中国定天下,去始祖文瑞公十六世,始祖次子战者之后裔也。战祖奉父命回原籍,今人丁甚盛,呼卜为叔。 出谱与看,载列始祖章奏战功,内有谏章五条,辞句甚多,未遑抄录,卜之恨事也。及阅戎祖昆仲,疆场效力,事业功绩与卜在扬州佟三泰、佟玉龙家所抄之谱序对之毫无舛错。” 从这段叙述看,熊卜既然认定佟伟仁是佟战的十五世孙,佟伟仁的太高祖是佟图赖、高祖是佟国纲、佟国维,当然就是佟战的后裔了。为证实佟战就是巴虎特克慎(佟满只),查阅佟明宽、李德进所编著的《满族佟氏史略》中有记载:“盛年(图赖)生三子:长,国纪、次,国纲、三,国维。” 盛年为巴虎特克慎第十世孙。国纪、国纲、国维是第十一世孙。 佟伟仁是第十五世孙,就这一点便可证明,巴虎特克慎(佟满只)就是佟战。为了查找佟伟仁,在《满族佟氏史略》(153页)找到。 河北佟姓的来历 佟姓起源有三: 一、源于夏代,为太史终古的后化。汤王伐夏桀,原夏朝太史终古为贤德,世人器重,汤王遂召其入商朝,终古归商后,其子孙去丝为冬姓,且又加人旁为佟姓。参见《路史》。 二、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州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 三、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如明代的佟仓(亦作童仓),即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铁帖木儿的次子。 ://or/pedigree/HundredName/frame.asp?id=464有佟姓的详细介绍。
佟姓的历史起源?
1、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终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改义为氏。2、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洲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3、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汉族佟氏源出辽东,极早就出现与中原(宋-章凝《氏族名贤言行录》)。世代为辽之大族。明末为女真人借用为姓。此后混杂,编入旗内汉族,清代中原汉族佟氏为提高地位,纷纷与满族佟氏联宗。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6、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托和尔秦氏,世居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oherc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为佟氏、涂氏等。扩展资料:佟姓名人:1、佟养性佟养性,后金将领。明末开原人。原居开原佟佳,后自开原徙抚顺,归附后金,隶汉军正兰旗。努尔哈赤以宗女赐为妻,授三等副将。后金天命六年(1621),从军克沈阳、拔辽阳,叙功晋二等总兵官。天聪五年(1631年)授昴邦章京,总理汉人官民事务。监铸红衣炮四十具,为后金火炮之始。六年,皇太极于城北演武场阅兵,其率所部试炮,披甲列阵,军容严整,治军有方,深得赞许。同年病卒。顺治初,追谥勤惠。2、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不久,佟麟阁与冯玉祥卸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燃起侵略中国的战火。1932年佟麟阁应29军军长宋哲元的邀请,出山任职,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阁为张家口警备司令,安定后方。2月,日寇向长城各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进犯,中国驻军奋起抗战,29军奉命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前方将士在前线激战时,佟麟阁在后方积极备战,维持局势,保障供给。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长城前线战斗的胜利。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佟麟阁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兼代察省主席。领导对日作战,保卫察省,收复失地。同盟军被迫撤销后,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退居北平香山,以待报国之机。宋哲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长后,任命佟麟阁为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军事,坐镇南苑。佟麟阁曾对部下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仰慕佟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纷纷赶来参加29军。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司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时人在《北平时报》赞佟麟阁说:“佟副军长善治军,第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军士于烈日守城,各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献西瓜,坚决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武伦,堪称模范军人”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5岁。3、佟大为佟大为,1979年2月3日生于辽宁抚顺,华语男演员、歌手。2003年,出演《玉观音》,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第五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奖。2005年,凭借《奋斗》获首届BTV年度影视盛典“最佳人气”奖,以及亚洲偶像盛典00年代经典角色;2011年,凭电影《金陵十三钗》获第十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观众票选最受瞩目男演员奖。2013年,凭《中国合伙人》提名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亚太影展“最佳男配角”奖,以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2015年,入选年度中国最具魅力50人,获颁“暖心之魅”大奖;2015年8月,获第十七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男主角奖。2016年3月8日,获2016年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最具价值男演员奖。2018年12月23日,获得我是头条·2018年今日头条年度盛典今日头条年度号召力明星奖。2019年2月4日,参加2019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小品《站台》。4月9日,参演的电视剧《如果可以这样爱》播出,在剧中饰演耿墨池。4、佟丽娅佟丽娅,1984年8月8日佟姓出生于新疆伊犁,中国内地女演员。2002年,获得首届新疆小姐大赛亚军、全国影视新人选拔大赛金奖。2006年,学因出演尔冬升执导的情感剧《新不了情》而正式出道演艺圈;2008年,参演古装剧《母仪天下》,凭借“赵飞燕”一角走红。2012年,因出演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沈冰”一角而人气飙升;2013年度亚洲偶像盛典凭借《唐山大地震》、《断奶》等,获年度“最具实力女演员”大奖。2015年获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当代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第28届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以及第21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主角提名。2018年12月7日,凭借《超时空同居》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提名。2019年2月,佟丽娅荣获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称号。3月5日,参加首届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宣传特别节目《文明之光 志愿中国》。4月,参演的电视剧《碧海丹心》杀青,在剧中饰演高大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佟姓
历史上的隆科多姓什么
隆科多一直就是姓佟,只是为了便于称呼,而把他的姓给省去了。隆科多他的全名叫作佟佳·隆科多。佟佳这个姓氏在满族中很常见,被汉语翻译过来后,就简称为佟。 只是别人称隆科多为“隆大人”、“隆中堂”,并不代表人家就姓隆,只能说是习惯称呼。这种称呼,顺从了汉族的称谓习惯,倒也不能说是错。佟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尤其是在清朝初期,地位极高,而在佟佳氏家族之中,既有满洲人也有汉人,在满洲八旗与汉八旗之中都有广泛分布。清代的佟佳氏主要分成三个分支,其中有两支都属于完完全全的满洲人,分别是哈哈纳扎青的血亲与阿哈出的后裔,而另一支就是汉化满洲,也就是佟养正的后代,佟国纲、佟国维、隆科多等全都属于这一支。佟国维这一支的满洲人,他们祖上本来就因为居住地而姓佟佳氏,但因为汉化而改姓为佟,后来又因为归顺努尔哈赤而恢复了佟佳氏的姓氏。佟佳氏很多人以为清朝的“佟佳氏”源于汉姓,佟佳氏就是汉人,实际上并非如此,佟佳氏族人之中的确有些来自于汉人,可佟国维、隆科多这一支并不是。佟国维的祖上佟养正世居辽东,乃是女真人,当时还是明朝时期,辽东属于明朝的地盘,因此当地的汉化十分深刻,佟养正等女真人在习惯上也随了汉人,因此取的名字也与汉人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而在女真原本的姓氏之中,本身就有佟佳氏,他们属于因地而姓,因为居住在辽东的佟佳江流域地方,所以称作佟佳氏,并不是从汉姓佟姓演变而来。
诺贝尔奖英文历史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结果每年都是最先公布的,早于其他奖项的公布。这反映了和平奖的重要性。诺贝尔因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而致富,他本希望该发明广泛用于工业(如采矿、建筑)用途,但很可惜,他的发明曾被用于战争。在生前,诺贝尔希望全世界的科学家,不论工作的领域是什么,都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早期的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数目,由于通货膨胀和基金会的投资收益,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90年代至今持续多年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在2006年颁奖的时候约合145万美元)。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早期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现在是2000人左右。出席的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晚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意大利城市,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历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录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士人桂南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法国人帕西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荷兰科学家塞曼因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士人戈巴特因创建国际和平局、桂科蒙因宣传和平、反对战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颁发。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罗马史》、《罗马国家法》等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人克里默因仲裁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瑞利因发现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莱·埃萨吉雷因剧作《在剑柄上》、《最后的夜晚》、《怀疑》等、法国作家米斯特拉尔因诗《米海耶》《仁那皇后》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873年成立的国际法协会因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因小说《三部曲》、《你往何处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女强人苏纳特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因研究气体的电导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意大利作家卡杜齐因诗《撒旦颂》,著作《早期意大利文学研究》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总统罗斯福因成功调解日俄冲突获诺贝尔和平奖。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因测量光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作家鲁德耶德·吉卜林因诗《营房歌曲》、小说《吉姆》获诺贝尔文学奖。意大利人莫内塔因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平思想、法国人雷诺为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人阿诺德森因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联盟尽力奔波、丹麦人巴耶因积极从事国际和平运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等获诺贝尔文学奖。比利时人贝尔纳特因调解国际争端、争取限制军备、法国人德康斯坦因促进法美和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荷兰科学家范德瓦尔斯因研究气体和液体状态工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1891年成立的国际和平局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获诺贝尔和平奖。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因剧本《青鸟》、《莫娜娃娜》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人弗里德因创建几种宣传和平的刊物,并创建国际新闻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荷兰科学家达伦因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鲁特因促使24项双边仲裁协定的签订获诺贝尔和平奖。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荷兰科学家卡曼林欧尼斯因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出液态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印度诗人泰戈尔因诗《新月集》、《吉檀迦利》等获诺贝尔文学奖。比利时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内瓦和平会议通过阻止空战决议获诺贝尔和平奖。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劳厄因发现晶体的X射线衍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劳伦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因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诗《朝圣与漂泊的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巴克拉因发现 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丹麦作家吉勒鲁普因小说《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麦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说《希望之乡》、《幸运的彼得》、《冥国》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863年成立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因在建立战俘与家属通讯方面的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因创立量子论、发现基本量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注:本届诺贝尔奖仅颁发两项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斯塔克因发现正离子射线的多普勒的效应和光线在电场中的分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倡议创立国际联盟获诺贝尔和平奖。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届诺贝尔奖颁发。瑞士科学家纪尧姆因发现合金中的反常性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补发)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作家汉姆生因小说《土地的成长》、《维克多利亚)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人布尔茨瓦因在创立国际联盟中做了大量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美籍德裔科学家爱因斯坦阐明光电效应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法国作家法郎士因小说《现代史话》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人布兰延、挪威人兰格因倡导国际和平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丹麦科学家玻尔因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辐射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西班牙作家贝纳文特·马丁内斯因剧本《利害关系》、《星期六晚上》等获诺贝尔文学奖。挪威人南森因领导国际赈济饥荒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因测量电子电荷,并研究光电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尔兰作家叶芝因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获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瑞典科学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线光谱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波兰作家莱蒙特因小说《农民》获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爱尔兰作家肖伯纳因剧本《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首相张伯伦因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美国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计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法国科学家佩林因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科学家斯韦德堡因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意大利作家黛莱达因小说《离婚之后》、《灰烬》、《母亲》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康普顿因发现散射 X射线的波长变化、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因发明可以看见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奥地利医生尧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因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人比松因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德国人奎德因反对非法军事训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理查森因发现电子发射与温度关系的基本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女作家温塞特因小说《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获诺贝尔文学奖。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哈登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凯洛格因在签订《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印度科学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发现拉曼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兰斯坦纳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作家刘易斯因小说《大街》、《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谋求世界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作家卡尔费尔特因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亚当斯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美国人巴特勒因促进国际相互了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朗缪尔因提出并研究表面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科学家艾德里安因发现神经元的功能、英国科学家谢灵顿因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因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12月10日第三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狄拉克、奥地利科学家薛定谔因建立量子力学中的波动方程而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摩尔根因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苏联作家蒲宁因小说《旧金山来的绅士》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人安吉尔因证论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利益的荒谬性获诺贝尔和平奖。1934年12月10日第三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尤里因发现重氢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迈诺特、墨菲、惠普尔因发现治疗贫血的肝制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意大利作家皮兰德娄因剧本《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人亨德森因热心裁减军备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因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获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斯佩曼因发现胚胎的组织效应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人奥西茨基因揭露德国秘密重整军备获诺贝尔和平奖。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奥地利科学家赫斯因发现宇宙辐射、美国科学家安德林因发现正电子而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荷兰科学家德拜因 X射线的偶极矩和衍射及气体中的电子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科学家戴尔、德国科学家勒维因发现神经脉冲的化学传递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作家奥尼尔因剧本《天边外》、《在榆树下的欲望》获诺贝尔文学奖。阿根廷人拉马斯因对结束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战争作出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1937年12月10日第三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戴维森、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因发现电子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而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霍沃恩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瑞士科学家卡勒因研究胡萝卜素、黄素和维生素、匈牙利科学家森特哲尔吉因发现维生素C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作家马丁·杜加尔因小说《若望·巴鲁瓦》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人塞西尔因维护国际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因用中子辐射产生人工放射性元素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库恩因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比利时科学家海曼斯因发现呼吸调节中劲动脉窦和主动脉窦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因小说《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成立的高森国际难民办公室获诺贝尔和平奖。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因发明回旋加速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学家卢齐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布特南特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因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放弃。芬兰作家西伦佩因小说《夏夜的人们》获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1942年的诺贝尔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而中断。1943年12月10日第四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斯特恩因发明质子磁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匈牙利科学家赫维西因在化学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踪物获诺贝尔化学奖。丹麦科学家达姆因发现维生素K、美国科学家多伊西因研究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拉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恩因发现重原子核的裂变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厄兰格、加塞因发现单一神经纤维的高度机能分化,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丹麦作家延森因历史小说《漫长的旅程》获诺贝尔文学奖。为资助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而给予国际红十字委员会诺贝尔和平奖。1945年12月10日第四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奥地利科学家泡利因发现量子的不相容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芬兰科学家维尔塔宁因发明酸化法贮存鲜饲料获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弗洛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因西班牙语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赫尔因促进联合国的诞生获诺贝尔和平奖。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美国科学家布里奇曼因高压物理学的一系列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因发现酶结晶、美国科学家诺思罗普、斯坦利因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质纯结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马勒因发现 X射线辐照引起变异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士作家海塞因小说《玻璃球游戏》等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人巴尔奇因参加创立美国工会妇女同盟,妇女争取和平和自由国际同盟、美国人莫特因创建世界范围的基督教组织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47年12月10日第四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阿普尔顿因发现高空无线电短波电离层——阿普顿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科学家罗宾逊因研究生物碱和其他植物制品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科里夫妇因发现糖代谢过程中垂体激素对糖原的催化作用、阿根廷科学家何塞因研究脑下垂体激素对动物新陈代谢作用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作家纪德因小说《蔑视道德的人》、《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1927年成立的英国教友会因救济各国难民,在世界各地建立活动中心、1917年成立的美国教友会因救济各国难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48年12月10日第四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布莱克特因核物理和宇宙辐射领域的一些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科学家蒂塞利乌斯因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血清蛋白获诺贝尔化学奖。瑞士科学家米勒因合成高效有机杀虫剂DDT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作家艾略特因长诗《四支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1949年12月10日第四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因发现介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吉奥克因研究超低温下的物质性能获诺贝尔化学奖。瑞士赫斯因发现中脑有调节内脏活动的功能、葡萄牙科学家莫尼兹因发现脑白质切除治疗精神病的功效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福克纳因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的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人博尹德·奥尔获诺贝尔和平奖。1950年12月10日第五十届诺贝尔奖颁发。英国科学家鲍威尔因研究原子核摄影技术、发现介子获诺贝尔
诺贝尔奖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女性获奖者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截至2018年,已有52位是女性,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玛丽·居里,居里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而她的女儿伊伦·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夺得诺贝尔化学奖,母女二人并成为唯一一对皆曾获诺贝尔奖的母女。北京时间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启明星辰的历史沿革
公司系由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2008年1月2日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以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9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56,913,936.88元为折股基数,折成股本56,900,000.00元,余额13,936.88元计入资本公积。2008年1月25日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公司取得变更 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1 0108004648048。2011年期启明星辰以100%控股方式并购网御星云
氧化磷酸化的历史
对氧化磷酸化的研究起源于阿瑟·哈登1906年的报告,阐述了磷酸盐在细胞发酵中的重要作用,但最初只知道糖磷酸盐与此相关。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初,糖的氧化和ATP的生成之间的联系被赫尔曼·卡尔卡牢牢确立,同时在1941年,弗里茨·阿尔伯特·李普曼确认ATP在能量传递中起核心作用。后来在1949年,莫里斯·弗里德金与阿尔伯特·伦宁格证明,辅酶NADH与代谢途径如三羧酸循环及ATP的合成有关。 又过了二十年,ATP的生成机制依然是个谜,同时科学家也在寻找那个难以捉摸的连接氧化与磷酸化反应的“高能中间体”。这个难题在彼得·米切尔于1961年发表的化学渗透理论中得到了解决。起初,这个看法极具争议,但随时间流逝,它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米切尔也于1978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的研究集中于提纯和描述所涉及的酶,其中戴维·格林和埃夫拉伊姆·莱克分别对电子传递链上复合体和ATP合酶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解决ATP合酶机制的关键步骤由保罗·博耶1973年构想的“结合变构”机制所解释,随后是1982年他提出的旋转催化的激进想法。较近期的工作包括由约翰·沃克完成的氧化磷酸化酶的结构研究。沃克和博耶于1997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
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 创立初期1914年7月,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简称“海师”)的前身——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灌云县城板浦陶公祠开办;海州官立中学堂(前身为1802年海州石室书院,始建于1906年,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改组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 1928年2月,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兼办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易名为“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并在第八师范原址开设一个“乡村师范科”及附属小学和在海州东门里大仓巷开设附属实验小学。 1928年5月,学校改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1928年9月,学校改名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1928年9月,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海中学支部建立。1929年8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 1930年7月,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改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改为师范后,初中部继续保留,高中普通科停止招生。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校址在大全巷即今海州实验中学校园内),“乡村师范科”单独成立灌云乡村师范学校,与其附属小学一起脱离本部。 1937年11月,日军频繁轰炸海州,学校被迫停办,师生临时解散,图书、仪器,校具委派事务员保管,印信、契约、文卷移置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后移至盐城乡间。 1939年5月,日军为在连云港登陆,对海州进行多次战术性轰炸和进行报复性轰炸,东海师范学校被炸毁。 日寇统治时期1939年7月,日伪成立苏北第二师范学校筹备委员会,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改为苏北第二师范学校。 1940年9月,苏北第二师范在原海师附小旧址(今海州实验中学)建立。1942年7月,苏北第二师范改名为苏淮特别区东海师范学校。1943年,学校改名为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45年8月18日,日本战败,学校停办。国民党接管时期1945年12月,筹备恢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6年2月,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挂牌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招收师范和初中各两个班。淮海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挂牌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国民政府通知校生学校南迁镇江,350名师生随国民党西撤军队抵徐州万慈小学;102人走南路辗转流落到镇江。 解放与建国后1948年11月7日,海州、新浦宣告解放。学校开始复校工作。1948年11月30日,徐州解放,滞留徐州的师生陆续返回,留在本地的教师被动员回校。学校开始整理学籍,调整班级。 1949年2月,学校初中部和师范部同时开办上课,并正式定名为山东省东海师范学校。学校接收东海县中(今江苏省新海中学)海州分校与私立乐德女校在海州中学堂原址(今二附小)开办东海师范二部。 1951年12月17日,学校接收国英中学,改为东海师范三部。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并决定成立徐州专署,将原山东省代管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重新划回江苏。学校随地方领属关系变更改名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 1953年7月2日,新海连市政府决定,东海师范初中部与师范部分离,初中部所有班级划出,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由市政府领导。 1955年,鼓楼小学划为东海师范附小二部。1959年6月6日,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82年,江苏省海州师范附属小学二部划出,单独建校,定名为海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1990年,学校除普师班外,设幼师、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业班,有在校学生765人,学校占地面积56201平方米,建筑面积19819平方米,馆藏图书85000余册。附属小学2所,教育实习基地24个。1994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早期革命活动,在海州师范校园内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早期组织活动基地纪念标志”。1995年,海州师范被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州师范校园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连云港市重要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连云港教育学院 连云港教育学院,简称“连教院”。前身为1960年6月正式成立的东海师范的小学教师函授部。1964年1月改称教师进修部。1966年师训工作中断。1977年9月改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同海师“一个班子,两块牌子”,负责连云港市区范围内的高师、中师函授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1978年8月借用海州区幸福路原驻军营房单独立校,1979年8月,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浦区站南中学(即今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正式建校,新浦区站南中学更名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1980年3月,学校改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海州师范恢复函授部。1983年,学校改为连云港教育学院、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学院占地33216平方米,建筑面积18362平方米。馆藏图书11万册。有附属中学1所,教师实习基地13个。 学院设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科研设备处、保卫科、人事处、办公室。开设中文、政治教育、历史、地理、生物、生物化学、数学、体育、英语等专业。在校生1059人。 教育学院根据连云港市中学教育现状、需求和趋势,一手抓师资培训、补偿教育和师训,一手抓在职教师培训、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干训。不仅注意传授文化业务知识,而且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面向农村中学,强化薄弱学科的培训。音乐、美术培训班实行“乡来乡去”的招生原则。 连云港师范学校 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简称“港师”。1985年5月筹建,9月招生,借用海州师范教师上课。1986年新校舍建成使用。1990年有在校生532人,学校占地面积550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847平方米。 1986年,新浦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市民路)和云台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合并,重新成立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1988年定址于连云港师范学校院内,于连云港师范学校“一个班子,两块牌子”。1990年有教职工13人,小学在职教师函授4班,170人。 学校倡导“献身教育、艰苦创业、为人师表、勤奋好学”的校风和“全面发展、创新务实、一业多能、热爱专业”的学风。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重视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基本功训练。 1988年,学校在站南小学、龙河小学的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98年7月,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兼并刘艞小学,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校区。 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10月21日,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筹)组建成立。时任副省长王珉、市委书记郁家树为两校揭牌。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省海州师范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海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0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并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003年,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8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东校区划出,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2007年1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并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2009年,学校顺利搬入位于新海新区的新校区。2011年,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采取以分校区、半紧密型合作模式,建办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2011年8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合并组建教育集团,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龙河、盐河校区。2014年10月,学校举办百年校庆活动。 2015年,学校升本、申建海州师范学院被列入20项重点突破事项。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
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 创立初期1914年7月,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简称“海师”)的前身——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灌云县城板浦陶公祠开办;海州官立中学堂(前身为1802年海州石室书院,始建于1906年,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改组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 1928年2月,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兼办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易名为“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并在第八师范原址开设一个“乡村师范科”及附属小学和在海州东门里大仓巷开设附属实验小学。 1928年5月,学校改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1928年9月,学校改名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1928年9月,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海中学支部建立。1929年8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 1930年7月,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改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改为师范后,初中部继续保留,高中普通科停止招生。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校址在大全巷即今海州实验中学校园内),“乡村师范科”单独成立灌云乡村师范学校,与其附属小学一起脱离本部。 1937年11月,日军频繁轰炸海州,学校被迫停办,师生临时解散,图书、仪器,校具委派事务员保管,印信、契约、文卷移置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后移至盐城乡间。 1939年5月,日军为在连云港登陆,对海州进行多次战术性轰炸和进行报复性轰炸,东海师范学校被炸毁。 日寇统治时期1939年7月,日伪成立苏北第二师范学校筹备委员会,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改为苏北第二师范学校。 1940年9月,苏北第二师范在原海师附小旧址(今海州实验中学)建立。1942年7月,苏北第二师范改名为苏淮特别区东海师范学校。1943年,学校改名为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45年8月18日,日本战败,学校停办。国民党接管时期1945年12月,筹备恢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6年2月,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挂牌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招收师范和初中各两个班。淮海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挂牌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国民政府通知校生学校南迁镇江,350名师生随国民党西撤军队抵徐州万慈小学;102人走南路辗转流落到镇江。 解放与建国后1948年11月7日,海州、新浦宣告解放。学校开始复校工作。1948年11月30日,徐州解放,滞留徐州的师生陆续返回,留在本地的教师被动员回校。学校开始整理学籍,调整班级。 1949年2月,学校初中部和师范部同时开办上课,并正式定名为山东省东海师范学校。学校接收东海县中(今江苏省新海中学)海州分校与私立乐德女校在海州中学堂原址(今二附小)开办东海师范二部。 1951年12月17日,学校接收国英中学,改为东海师范三部。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并决定成立徐州专署,将原山东省代管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重新划回江苏。学校随地方领属关系变更改名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 1953年7月2日,新海连市政府决定,东海师范初中部与师范部分离,初中部所有班级划出,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由市政府领导。 1955年,鼓楼小学划为东海师范附小二部。1959年6月6日,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82年,江苏省海州师范附属小学二部划出,单独建校,定名为海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1990年,学校除普师班外,设幼师、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业班,有在校学生765人,学校占地面积56201平方米,建筑面积19819平方米,馆藏图书85000余册。附属小学2所,教育实习基地24个。1994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早期革命活动,在海州师范校园内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早期组织活动基地纪念标志”。1995年,海州师范被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州师范校园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和连云港市重要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连云港教育学院 连云港教育学院,简称“连教院”。前身为1960年6月正式成立的东海师范的小学教师函授部。1964年1月改称教师进修部。1966年师训工作中断。1977年9月改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同海师“一个班子,两块牌子”,负责连云港市区范围内的高师、中师函授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1978年8月借用海州区幸福路原驻军营房单独立校,1979年8月,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浦区站南中学(即今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正式建校,新浦区站南中学更名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1980年3月,学校改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海州师范恢复函授部。1983年,学校改为连云港教育学院、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学院占地33216平方米,建筑面积18362平方米。馆藏图书11万册。有附属中学1所,教师实习基地13个。 学院设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科研设备处、保卫科、人事处、办公室。开设中文、政治教育、历史、地理、生物、生物化学、数学、体育、英语等专业。在校生1059人。 教育学院根据连云港市中学教育现状、需求和趋势,一手抓师资培训、补偿教育和师训,一手抓在职教师培训、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干训。不仅注意传授文化业务知识,而且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面向农村中学,强化薄弱学科的培训。音乐、美术培训班实行“乡来乡去”的招生原则。 连云港师范学校 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简称“港师”。1985年5月筹建,9月招生,借用海州师范教师上课。1986年新校舍建成使用。1990年有在校生532人,学校占地面积550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847平方米。 1986年,新浦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市民路)和云台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合并,重新成立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1988年定址于连云港师范学校院内,于连云港师范学校“一个班子,两块牌子”。1990年有教职工13人,小学在职教师函授4班,170人。 学校倡导“献身教育、艰苦创业、为人师表、勤奋好学”的校风和“全面发展、创新务实、一业多能、热爱专业”的学风。坚持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重视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基本功训练。 1988年,学校在站南小学、龙河小学的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98年7月,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兼并刘艞小学,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校区。 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10月21日,经教育部、省政府批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筹)组建成立。时任副省长王珉、市委书记郁家树为两校揭牌。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省海州师范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海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0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并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003年,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8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东校区划出,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2007年1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并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2009年,学校顺利搬入位于新海新区的新校区。2011年,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采取以分校区、半紧密型合作模式,建办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2011年8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合并组建教育集团,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龙河、盐河校区。2014年10月,学校举办百年校庆活动。 2015年,学校升本、申建海州师范学院被列入20项重点突破事项。
《神话》里的丽妃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没有这个人,丽妃是从唐代开始设立的。历史上也没有图安国,就像汤巫山一样都是编剧虚构出来的。
历史上真的有玉漱这个人吗?
楼主你好。历史上是没有玉漱这个人得。不仅没有。易小川高要等等人物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人物。真实历史上是没有这个人得。楼主应该看多了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了吧。看归看。很多东西都是编的。并不真实!!!
历史上真的有玉漱公主吗?
历史上没有玉漱公主。玉漱公主,电影(电视剧)《神话》中的女主角,一名远离故乡的朝鲜(图安国)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玉漱她是一个悲剧美人,她的美和她的身份一样是高贵的,但同时她也是娇弱和不能自主的,所以她命中注定了是悲剧的一生。她无法自己寻找幸福,掌握不了命运,她和无数女子一样渴望真爱,但也仅只能在心里渴望而已,如此一个绝代美人却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以致无法获得真爱,这是何等的讽刺?怎么不让人为之扼腕痛惜?似乎正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古话。试想,由古至今有多少凄美缠绵的悲剧爱情故事反更能激起最伤感最刻骨铭心的美丽。而玉漱还有一种美,那就是她那份对待爱情坚定执着的美,一个美若清风扑面,娇如弱柳扶风的女子心中却有着一股不屈的信念和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需要勇气的,她忠于自己的爱情,愿意一生一世候着意中人的回归,这份对爱情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情感又让多少有情男子为之倾倒和企羡。试想当远出的人们风尘仆仆的回到家乡,远远的看到窗户里透出一盏永远为自己守候的灯火,这将会是多么温馨而美丽的一束灯火。千年的神话故事,荡气回肠的爱情,刻骨铭心的美丽,驿动着我们的心灵。扩展资料:据《史记》中《始皇帝本纪》记载秦始皇因为他母亲和吕不韦的事情对他产生了阴影,而对女人产生了一种错觉,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都不守节,滥淫。这就造就了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皇后的皇帝。秦国这么快灭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秦始皇死后,在立新皇帝这件事上没有皇后坐镇,导致赵高和李斯乱来。电视剧神话简介: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 一个男人的成长历程。从轻狂不羁的现代少年 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当穿越时空遇到真爱 责任与爱情却不能两全。易小川和易大川是一对兄弟,偶然间发现的一个神秘盒子把小川传送到了2000年前的秦国,而大川却留在了现代。小川遇见了秦始皇,并参加了起义军。当然小川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玉洁冰清的玉漱公主,然而俩人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相守。一向玩世不恭的小川在2000年前的古老王朝中不断的成长起来,并且开始体会到责任和爱的真谛。另一边,身处现代世界的大川,不断地与神秘黑衣人斗争,并从古迹中追寻着小川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2000年之后,一切恩怨在天宫了结,古老的天宫埋葬了2000年的等待、2000年的爱恨,小川和玉漱终于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了一起。电影院内,热映的《神话》刚刚散场,人流逐渐散去,最后一对男女坐在其中久久不肯离去,正是大川和高岚。对于他们,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一个神话,更是一段真实。 “你没她漂亮”……一位老者黯然离去,此人正是易小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漱
历史上真的有玉淑公主吗
玉淑公主是图安国的公主,而图安国是电视剧《神话》(根据成龙和金喜善联合主演的电影神话而改编)剧情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国家(少数民族政权)。连国家都是虚构的,应该没有玉淑公主。
请教讲述连云港市“海州”地名的变迁,以及该地大的历史变化?
夏商时代:属徐州,称“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称“人方国东夷”。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子国”。秦代称东海郡,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下邳、淮阴、盱眙、东阳、 堂邑、广陵、凌12个县。西汉时称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良城、下邳、平曲、戚、开阳、临沂、利城、海西、兰祺、南城、山乡、即邱、祝祺、费、厚丘、容邱、东安、合乡、丞、建阳、曲阳、司吾、于乡、都阳、阴平、?吾乡、武阳、新阳、建凌、昌虑、都平、建乡、平曲38个县。东汉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丘、合乡、昌虑、赣榆、阴平13个县。三国时期称东海国,属魏。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城11个县。西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乡、赣榆12个县。东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后赵、前燕、南燕、东晋。辖朐县、郯城、利城、襄贲、祝祺、厚邱、赣榆7个县。南朝前期称东海郡,辖齐郡、东莞、琅玡、西海、东海、北海郡;南朝后期辖青州、冀州(侨置)辖地同上。南朝齐、梁称:(一)东莞郡、琅玡郡,辖即丘、南东莞、北东莞3个县;(二)北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5个县;(三)北海郡,辖都昌、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7个县;(四)齐郡。辖临淄、齐安、宿豫、尉氏、平虑、昌国、益都、西安、泰9个县。北朝东魏称琅玡郡(又称海州朐县)。(一)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东、勃海3个县。(二)东海郡,辖赣榆、安流、广饶、下密4个县;(三)海西郡,辖襄贲、海西、临海3个县;(四)沭阳郡,辖下邳、临渣、怀文、服武4个县;(五)琅玡郡,辖朐、海安、山宁3个县;(六)武陵郡,辖上鲜、浴安2个县。北齐北周称海州。(一)东海郡,辖广饶、东海2个县。(二)朐山郡,辖朐山县;(三)武陵郡,辖上鲜、洛安2个县;(四)沭阳郡,辖沭阳县;(五)海安郡,辖襄贲县。隋朝称海州,后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5个县。唐朝隶属于河南道。先称海州总管府,后称海州,又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五代时属吴、南唐、后周,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北宋时属淮南路,后淮南东路,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南宋时期属山东东路,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5个县。元朝属河南行省淮安路,先称海州路总管府,后称海宁府,又称海宁州。辖朐山、沭阳、赣榆3县。明朝属南京淮安府,称海州。辖赣榆、朐山2县。清朝属淮安府,徐州道,江苏布政司,江宁布政司,淮扬(海)道。称海州直隶州,辖赣榆、东海2县。民国时期属江苏省淮海专署、江苏省徐州绥靖公署。先称徐海道,后称东海行政区,辖东海、灌云、沭阳、赣榆、连云市5个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山东鲁中南行署。先称新海连特区后称新海连市,辖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后又分前云台区、后云台区)两市一区。新海连市时,辖新华区、民主区、锦屏区、浦西区、云台区、连云区等7个区。1953年1月1日起划入江苏省,归徐州专署管辖,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3年国家地市体改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灌云3县划归连云港市;1996年江苏省又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辖四县四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云台区,现辖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 海州区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三个城区之一,位于市区西南部。全区现辖两镇、四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开发区,总面积158. 9平方公里,总人口13.33万人。海州地处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0—14.4℃,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 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阔境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 理想的旅游胜地。海州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传因孔子曾来此登山观海而得名的孔望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锦屏山将军崖岩画”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白虎山、石棚山、桃花涧、白鸽涧等自然景观和城内的“九庵十八庙”等历史景观“古、神、幽、奇”为一体。1991年以来,我们以建设“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为目标,对方圆2平方公里的海州古城实施了改造,建成、恢复古街巷8条,竣工仿古建筑15万平方米,古城风貌基本恢复。以建设连云港旅游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对旅游景点的投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孔望山4A级景区为龙头的“三山一涧一古城”的旅游格局。 良好的产业基础。农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3万亩,水域5万亩。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农业机构调整力度,建成了新坝无公害菜豆、傲来牌珍珠鸟、兴顺牌红提葡萄等省级无公害品牌和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形成了精细蔬菜、优质瓜果、特种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是市区重要的“菜篮子”。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初步建成了以海州开发区和洪门工业园区为支撑,以鹰游纺织机械、丰达电子、亿丰纺织等重点企业为核心,以机械、电子、纺织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产业格局。商业氛围不断浓厚。境内小商品、农副产品、建材等各类专业市场10余个,总营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中始建于1990年的白虎山小商品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目前,通过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以白虎山批发市场、海州宝利商业街及正在建设的日月商业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幸福路综合商业圈和以兴隆装饰城、尼桑等一批汽车4S专卖店为重点的瀛州南路专业市场群正在不断形成。 优越的投资环境。海州东距港口30公里,西达机场15公里,陇海铁路穿城而过,宁连高速公路经过我区东部,204、301国道及同三、连霍高速公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随着新建东路、海宁西路等城区主干道的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和中心融为一体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城区日供水能力10万吨,有装机容量108万千瓦的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电力供应充足。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建成了新电光明小区、西大岭社区、南园新村等一批新型社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大力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强化城市管理,城区环境不断改善;科教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拥有国家重点中学——海州高级中学、国标省重点职业中学——海州职教中心、省实验小学——师专二附小等一批教育设施,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海州区医院等卫生设施和海州府大酒店、大光明酒店等一批服务设施。扎实开展政府效能建设,政策环境明显宽松,法制环境有效改善,服务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广大投资者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的历史沿革
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的前身是1914年7月成立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后与1917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十一中(前身为1906年成立的海州中学堂,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前身)于1928年合并成立“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5月,学校改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1929年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1932年7月,改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初中部保留,高中停招。1937年9月,日机轰炸学校校舍,11月底学校被迫停办,1939年日伪设立海州市,1940年9月,日伪将原东海师范改为苏北第二师范学校开校。1942年,改名为苏淮特别区东海师范学校。1943年改名为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6年恢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8年淮海战役即将打响,11月学校随国民党军队西撤南下,12月海师复校。1949年2月学校初中部和师范部同时开办上课,并正式挂出山东省东海师范学校的校牌。1953年东海师范初中部与师范部分家,初中部的所有班级通通划出,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由市政府领导。1959年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 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 201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建办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2015年,连云港师专升本、申建海州师范学院被列入2015年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20项重点目标任务。
历史上真的有玉漱公主吗?
历史上并没有玉漱公主。玉漱公主,电影(电视剧)《神话》中的女主角,一名远离故乡的朝鲜(图安国)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 《神话》是由香港导演唐季礼执导,成龙、金喜善、梁家辉等主演的今古交错,神话爱情影片。 影片是成龙第一次尝试古装史诗风格,投资1.6亿港币,取景地印度Hampi世界文化遗址、西安兵马俑墓葬群等地。 影片获得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2006)最佳电影提名,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6)最佳导演提名,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2007)优秀合拍片奖等荣誉。 玉漱她是一个悲剧美人,她的美和她的身份一样是高贵的,但同时她也是娇弱和不能自主的,所以她命中注定了是悲剧的一生。她无法自己寻找幸福,掌握不了命运,她和无数女子一样渴望真爱,但也仅只能在心里渴望而已,如此一个绝代美人却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以致无法获得真爱,这是何等的讽刺?怎么不让人为之扼腕痛惜?似乎正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古话。试想,由古至今有多少凄美缠绵的悲剧爱情故事反更能激起最伤感最刻骨铭心的美丽。 而玉漱还有一种美,那就是她那份对待爱情坚定执着的美,一个美若清风扑面,娇如弱柳扶风的女子心中却有着一股不屈的信念和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需要勇气的,她忠于自己的爱情,愿意一生一世候着意中人的回归,这份对爱情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情感又让多少有情男子为之倾倒和企羡,试想当远出的人们风尘仆仆的回到家乡,远远的看到窗户里透出一盏永远为自己守候的灯火,这将会是多么温馨而美丽的一束灯火。 千年的神话故事,荡气回肠的爱情,刻骨铭心的美丽,驿动着我们的心灵。
《神话》作为成龙的一部经典电影,里面关于蒙毅和玉漱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应该是虚构的。玉漱是电影(电视剧)《神话》中的女主角,一名远离故乡(电影版《神话》中是朝鲜公主,电视剧版《神话》中是图安国公主)的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电视剧里亦为易小川),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蒙毅与兄蒙恬同是秦始皇时期的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毅的哥哥蒙恬做了将军,深受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溯源自1802年海州石室书院,肇基于1906年海州中学堂,作为海属地区教育和革命的摇篮,学校在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以“盛德厚学”为印记的海中文化。 学校前身——石室书院时期1802年(清代嘉庆七年壬戌)知州唐仲冕倡建石室书院并鸠工兴建。建院用地为州人杨鼎盛所捐祖业——明守御千户所官署旧址(今日海州高级中学校园东半部),为纪念宋代文学家石曼卿读书石棚山逸事而命名。石室书院计建讲堂、斋房、考棚、书堂、厢房等52间。招海州及所辖沭阳、赣榆两县诸生肄业。1806年(嘉庆十一年丙寅)2月(农历正月)书院扩建。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石室书院第二次扩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3月(农历二月)钦命江苏提督学政唐景崇按临海州直隶州,在石室书院主持了海属地区最末一次科举考试。 海州中学堂时期(1906-1911)1906年(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春,知州张景祜将石室书院(考棚)改设为海州官立中学堂。沈云霈,卢佃虎先后任监督。学制五年。1914年(民国三年农历甲寅)5月 东海、赣榆、灌云等12县划属 徐海道。7月 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灌云县城板浦陶公祠开办。海州官立中学堂改组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农历丁巳)省立十一中于丁家大院正式开校。丁荫东任校长。首批招生48人,学制四年。1919年(民国八年农历已未)5月,省立十一中联合崇真中学、东海县第一高等小学、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数千名师生在崇真中学集合,游行,发表演讲,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的“五四”爱国行动。省立十一中派代表到板浦参加第八师范学生组织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焚烧日货。1928年(民国十七年农历戊辰)2月 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兼办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学校易名为“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东海中学于灌云板浦八师原址开设一个“乡下师范科”及其附属小学,在海州东门里大仓巷开设一所实验小学。 1928年起,学校高中部开设军事训练课,初中部开设童子军课。“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易名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1929年(民国十八年)年,“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改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附属的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 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时期1930年(民国十九年农历庚年)7月 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改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改为师范后,初中部继续保留,高中普通科停止招生,在校高中普通科培养到毕业(1934年)为止。原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校址在大全巷即今海州实验中学校园内),设在板浦的乡村师范科改名灌云乡村师范学校,与其附属的实验小学一起同本部脱离关系。1935年内,校园东扩到今日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前院一带,使校园总面积达到四十一亩。在东边新扩的地面上从南到北新建了厨房,餐厅和两座宿舍楼;在校园西部大礼堂对面建图书馆楼一座;在校园南边建了磨电机房;学校开始使用电灯;在操场北边建了浴室;在操场东部建知止亭一座。1937年日军再次轰炸海州。11月底,学校被迫停办,师生临时解散,图书、仪器,校具委派事务员保管,印信、契约、文卷移置省立盐城中学,后来移到盐城乡间。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农历戊寅)1月,日机轰炸新浦。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日) 日军占领板浦、海州、新浦同日沦陷。 不久,日伪成立东海维持会。 日寇统治时期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日伪特别海州市公署在连云港创立,行政上隶属淮海道。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成立苏北第二师范学校筹备委员会,准备把在考棚的原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改为苏北第二师范学校。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壬午)7月,苏北第二师范改名为苏淮特别区东海师范学校。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农历癸未)夏季,汪伪政权将苏淮特别区改为淮海省,学校也随之改名为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农历乙酉)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一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群众自发组织庆祝会。学校暂时停办。日伪投降后国民党接管时期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农历乙酉)12月1日,筹备恢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农历丙戌)2月,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挂牌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招收师范和初中各两个班,并对原在校未毕业生学生缩编班级,开班上课。与此同时,在东海县国民党县党部旧址(在海州儒学东侧),摘下日伪淮海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的牌子,换上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校牌。1948年11月6日(民国卅七年农历十月初六),淮海战役即将打响,海师通知校生,学校南迁镇江,许多师生仓促之间随国民党军队西撤南下。流落各地。 从军管会接管到海中、海师分家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7日(农历戊子十月初七)海州、新浦宣告解放。11月10日(农历戊子十月初十)海师开展复校工作。由张国华带领随国民党军队西撤的军队350名师生抵徐州万慈小学;只有102人走南路辗转流落到镇江。11月30日,徐州解放,滞留徐州的师生陆续返回,留在本地的教师也被动员回校。学校开始整理学籍,调整班级。进行转变思想的教育。1949年元旦(历戊子十二月初三)2月(农历己丑正月)学校对班级进行适当调整合并,学校初中部和师范部同时开办上课,并正式挂出山东省东海师范学校的校牌。随后,学校又收容东海县中海州分校与私立乐德女校部分无所依归的学生在海州中学堂原址(今师专二附小校内)开办了海师二部。海师的前师班和初中一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也迁至二部上课。初中三年级和后师班在本部上课。2至3月,设在孔庙儒学东侧明伦堂里原海师附小的两班学生连同老师并入了锦屏小学(中大街小学前身)。1951年7月上旬,市政府决定海师、新中、国英三校联合招生。12月,临沂专署将国英中学改为东海师范三部,并将海师原有的初一两班学生迁入三部 ,对教员重新进行调配。1953年1月2日,江苏省政府决定成立徐州专署,原由山东省代管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重新划回江苏,由徐州专署管辖。该校随地方领属关系变更也改名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包括本部、二部、三部)。7月2日,市政府决定,东海师范初中部与师范部分家,初中部的所有班级通通划出,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由市政府领导。 市中时期(1953夏--1958年夏)1953年8月下旬,新海连市初级中学(简称市中)在海州北门外原海师三部(国英中学址)正式建立。在原海师三部(海州中学堂址)重建海师附小。1956年3月10日,市人委和海州区委决定,市中要在省立十一中,省立东海中学,省立东海师范原址(老棚)重建,市中观址(即原海师三部--国英中学址)要让给新海发电厂(今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扩建和嶙矿(江苏锦屏磷矿)修铁路。同时规划天后宫和中大街小学二部为市中教职工宿舍。6月,为解决市中建校所需砖石,市政府和区政府指派专人组成拆城指导委员会,市中师生参加搬运砖石的劳动。拆天后宫,解决建房所需部分木料。1957年3月,学校增设高中部。 新海连市海州中学时期(1958秋夏-1961.8)1958年,学校改名新海连市海州中学。陈鸿钰调任海中副校长。1959年6月6日,东海师范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1961年8月,刘太武任海中校长。 连云港市海州中学时期196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新海连市改名为连云港市。学校随地方易名为连云港市海州中学。10月,学校开始对58――60年底受批判,受处分的 干部进行甄别,平反。1978年4月14日,市局确定海州中学为市重点中学。4月26日与被确定为市重点学校的新海中学、海师附小、解放路小学同时公布。9月20日,学校改名为连云港市第二中学。1989年海中被确定为连云港市教育整体改革试点单位。1990年6月,学校与盐城一中、徐州三中、扬师附中、清江中学结成联谊校。首次联谊活动在盐城一中举行。1991年1月23日,海州中学被确认为省合格重点高中(首批27所之一)。2000年1月,省教委下文确认海中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6月,根据4月22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的精神和市教委决定,学校合并连云港市蔷薇中学。 8月27日,市教委发文决定在原蔷薇中学校址建海州中学分校,隶属海州中学领导和管理。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时期2001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01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海州中学分校更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2002年4月,学校初中部------海州实验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2002年7月26日,殷氏纪念图书馆竣工。2003年1月,四十届校友殷宗文先生决定在海高中设立奖学金。3月,殷宗文先生捐100万元巨资在海州高级中学设立殷氏奖学金,设立殷氏奖学金董事会2003年12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13年12月12日,学校东校区建设经市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连发改社【2013】597号文)。 2014年1月14日,连云港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学校东校区建设列为“连云港市2014年十大民生工程”;8月,连云港市规划委员会通过了东校区规划设计方案;10月22日,连云港市规划局颁发《海州高级中学东校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20701201400009号);11月6日,完成试桩工程;11月25日,公示海州高中东校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015年7月16日上午9时28分,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海州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经过前期岩石勘测、场地平整等工程后今天正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 学校新校区位于海州开发区,秦东门大街以南、经二路以西、朐凤路以北、通灌南路以东,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行政楼、文体楼、食堂、宿舍楼及运动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新校区建设主体为连云港城投集团,预计2016年5底交付使用。
历史上有图安这个国家吗
图安国 今河北省有个安国市,在秦汗时代也叫安国,那里还有一个名胜古迹叫贵妃桥,我估计图安国的原型就是这里图安国是虚构的,他的公主玉簌也是虚构的。在今天的北京地区(电视里的图安国的地址),是不可能夹着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的,如果他真的存在,不要到秦朝统一的那时候,就会被灭的。赵国,韩国等中原的国家,北方的匈奴都有可能终结这个非中原,非匈奴文化的国家。
历史上有图安国这个国家吗?|图安国在哪里?
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1990年人口36.69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藏、苗、蒙古、土家、白等少数民族 。面积 486 平方千米 。西汉高 帝置安国侯邑 ,武帝元狩六 年(前117)置安国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501)复置。北齐又废。隋开皇六年(586)置义丰县。唐神功元年(697)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705)复名义丰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蒲阴县 。明洪武二年(1369)蒲阴县入祁州 。1913年降祁州为祁县 。1914 年复名安国县。1991年改安国市。盛产药材,中国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有药都之称。野生动物有兔、黄鼠狼、蝎、土元等 。名胜古迹有药王庙、贵妃桥、东山陵园等。 安国市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祁州药市街道、祁州镇、伍仁桥镇、石佛镇、郑章镇、大五女镇、明官店乡、南娄底乡、西安国城乡、西佛落乡、北段村乡。
历史上真有图安这个国家吗
图安国 今河北省有个安国市,在秦汗时代也叫安国,那里还有一个名胜古迹叫贵妃桥,我估计图安国的原型就是这里图安国是虚构的,他的公主玉簌也是虚构的。在今天的北京地区(电视里的图安国的地址),是不可能夹着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的,如果他真的存在,不要到秦朝统一的那时候,就会被灭的。赵国,韩国等中原的国家,北方的匈奴都有可能终结这个非中原,非匈奴文化的国家。
历史上真的有图安国吗?
不确定。现实的确存在图安这个地名,但是这跟神话里的图安国不一样。图安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1990年人口36.69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藏、苗、蒙古、土家、白等少数民族 。面积 486 平方千米 。西汉高 帝置安国侯邑 ,武帝元狩六 年(前117)置安国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501)复置。北齐又废。隋开皇六年(586)置义丰县。唐神功元年(697)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705)复名义丰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蒲阴县 。明洪武二年(1369)蒲阴县入祁州 。1913年降祁州为祁县 。1914 年复名安国县。1991年改安国市。盛产药材,中国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有药都之称。野生动物有兔、黄鼠狼、蝎、土元等 。名胜古迹有药王庙、贵妃桥、东山陵园等。 在原版电影里的玉树公主来自朝鲜,电视剧冒出个图安国,但剥下它的马甲很明显看出:位于长城沿线,与大秦为敌,掳掠汉人为奴,残忍的以奴隶祭祀老虎,这只能是野蛮的游牧民族-匈奴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过图安公主玉漱
在两千多年前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做图安,图安因军力弱,维持不住边疆各国的骚扰,而大秦始皇帝听说图安有位能歌善舞又美丽的公主——玉漱。秦始皇听信赵高谗言便命蒙家兄弟[哥哥——蒙恬,弟弟——蒙毅]两一起出始图安迎亲。而赵高早就收买了300陆林盗寇,一心想杀蒙家兄弟,截人,贪功。蒙家兄弟一到图安内地,图安国国王早等在城外迎接。而玉漱还是个懂事的女孩。她知道自己不嫁过去,只会给大家带来更大的伤害,国王叫公主带蒙家兄弟去逛街。蒙恬是个老实忠诚的人,蒙毅是个本分憨厚.敢爱敢恨的人。玉漱为图安百姓着想,一一不舍。次日,便想出城驾御车马迎亲归秦。谁知图安大将金甘半路拦住,曰:国王后悔命公主速速归去。蒙恬道:她已是大秦公主,不能归去。金甘道:将军执意如此,那休怪本将军了。而后两军交锋,伤势产重。然而,玉漱言道:将军莫劝,本心已决,你归去吧。金甘道:两位将军保护好公主。公主你保重。而秦皇又命南宫雁前来曰:玉漱公主贵为美人,金册封为大秦丽妃,钦迟。蒙恬道:请南宫将军快回,就说蒙家兄弟速速便回。刚到大秦近地,300陆林盗寇杀来。蒙恬身受重伤,而蒙毅拼死杀敌,最终杀光了敌人。伤势产重在沿途崖洞里停了几日,经过几日的交流,玉漱喜欢上了,这位敢爱敢恨的蒙毅将军。半个月后,到了长城,玉漱远远看着图安,好想说句再见了图安。图安——现在韩国东南部。根据秦史截段与历史资料所写《再见图安》
历史上玉漱公主的原型是谁
历史上玉漱公主是没有原型的。玉漱公主,电影(电视剧)《神话》中的女主角,一名远离故乡的朝鲜(图安国)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玉漱是一个悲剧美人,她的美和她的身份一样是高贵的,但同时她也是娇弱和不能自主的,所以她命中注定了是悲剧的一生。扩展资料:玉漱公主,电影(电视剧)《神话》中的女主角,一名远离故乡的图安国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 一个虚构的人物。而蒙毅则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据史籍记载,蒙毅与兄蒙恬同是秦始皇时期的人,在秦始皇统一华夏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毅的哥哥蒙恬做了将军,深受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都是秦国的大将,而蒙毅却是文官,位至上卿。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常以蒙毅内谋。朝中的大臣都不敢与蒙氏兄弟争宠。当年赵高还是中车府令的时候,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蒙毅依法判赵高死罪,但秦始皇却以赵高为人机敏的原因侥恕了他。此后,赵高便记恨于蒙毅。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到会稽巡游时,在琅邪路上病倒。于是便派蒙毅回咸阳向山川之神祈祷。但去后不久,秦始皇便在沙丘病死了。当蒙毅返回时,赵高怂恿胡亥把正在代州的蒙毅捉起。子婴进谏,胡亥不听,派人到代州把蒙毅杀死。同年,其兄蒙恬亦被杀。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在临死前确实有一位丽妃,至于是不是高丽国的公主,有待考证。传闻玉漱公主确有其人,因为秦始皇死的突然,最后一位丽妃陪葬是绝对可能的事情。丽妃的死,似为殉葬,历史存在颇多争议。也有人认为,她并没有死,而是活在地宫之下。秦始皇死前出巡、那次的出游随从主要人员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上卿蒙毅也是随行人员之一。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的时候,蒙毅却被遣返回关了。这种突然的人事变动,让人们觉得这似乎是赵高等人的诡计。上卿蒙毅是大将军蒙恬的弟弟颇受秦始皇喜欢。若是说玉漱公主跟蒙毅有非正当关系,在当时看来是觉无体肤之沾,当时的酷刑和制度不可能让蒙毅会有此举动。至于两人是否情投意合,这个却未从了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漱
历史上真的有玉漱公主吗
满意答案泪、落□琴弦2级2010-02-08 历史上没有这位玉漱公主,编剧为了剧情杜撰的! 是他们把丽姬和荆轲的故事换成了这个神话短片,历史上是没有的!但蒙毅是秦代名将,这是真实的.而 吕素的原型是吕媭。史记记载: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吕媭是舞阳侯樊哙的妻子。吕后当政时,吕媭被封为临光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侯的女性。在吕后亡之后的诛除吕氏斗争中被乱棍打死
历史上蒙毅和玉漱真有这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吗??
历史上蒙毅和玉漱没有这么凄美的爱情故事。玉漱是虚构的人物,是电视剧和电影里面的人物。一名远离故乡的朝鲜(图安国)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秦二世继位后,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杀害。扩展资料:蒙毅家世背景:蒙毅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蒙毅的父亲蒙武,在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担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蒙毅的哥哥蒙恬,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由于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国,授任内史。玉漱人物评价:玉漱她是一个悲剧美人,她的美和她的身份一样是高贵的,但同时她也是娇弱和不能自主的,所以她命中注定了是悲剧的一生。她无法自己寻找幸福,掌握不了命运,她和无数女子一样渴望真爱,但也仅只能在心里渴望而已,如此一个绝代美人却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以致无法获得真爱,这是何等的讽刺?怎么不让人为之扼腕痛惜?似乎正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古话。试想,由古至今有多少凄美缠绵的悲剧爱情故事反更能激起最伤感最刻骨铭心的美丽。而玉漱还有一种美,那就是她那份对待爱情坚定执着的美,一个美若清风扑面,娇如弱柳扶风的女子心中却有着一股不屈的信念和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需要勇气的,她忠于自己的爱情,愿意一生一世候着意中人的回归。这份对爱情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情感又让多少有情男子为之倾倒和企羡,试想当远出的人们风尘仆仆的回到家乡,远远的看到窗户里透出一盏永远为自己守候的灯火,这将会是多么温馨而美丽的一束灯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漱
《神话》里的丽妃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历史上是否有丽妃这不好说 秦始皇老婆那么多说不定真有个叫丽妃的 至于图安嘛 应该就是当时的高丽那一带吧(也就是现在的朝鲜,辽东一带)
历史上有没有玉漱这个人
历史上没有玉漱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影视人物 玉漱公主,电影(电视剧)《神话》中的女主角,一名远离故乡的朝鲜(图安国)公主,要嫁给秦始皇,最后却爱上了蒙毅将军。演绎了一部千古美丽的浪漫神话。 《神话》电影剧情 骁勇善战的秦朝大将军蒙毅,受秦始皇所命,负责护送朝鲜公主玉漱入秦为妃,路上竟遭承相赵高暗中指使的叛军伏击,蒙毅为保护玉漱公主,二人紧握着手随战车堕入万丈瀑布。 同一个梦境,已缠绕考古学家Jack(成龙饰)多年, 梦中容颜脱俗的白衣女子─玉漱公主(金喜善饰),更使他神魂颠倒,越发令他对秦朝古物着迷。一天,Jack的好友,热心钻研超自然能量,誓要名留青史的科学家William(梁家辉饰)又带来了新发现,他邀请Jack一同前往印度参与研究神秘漂浮力量。在帝沙的圣殿中,信众膜拜悬于半空的灵棺,二人看得目定口呆,William斗胆摘下祭坛上的宝石,灵棺立即失去浮力堕地粉碎。Jack与William被守墓侍卫与信众穷追,二人分头逃命,失魂落魄的Jack遇印度少女 Samantha带他到高僧师父处暂避,高僧感应到Jack被一段前世缘分困扰。Jack急于解开梦境之谜,决定离开Samantha回中国,到前秦帝都西安。 Jack在西安秦俑博物馆重遇大难不死的William,他兴奋地向Jack透露,发现灵棺宝石可抵御地心引力,遂将浮力宝石据为己有,William 更投向假借学术盗墓走私的古先生,依附对方的财力,继续进行研究,Jack痛斥William自私的行径;一对曾出身入死的好友因信念回异决裂。 Jack乘直升机到郦山上空,冒险跳入峡谷中的瀑布,情景一如梦境;另方面William一直借助高科技仪器尾随跟踪,二人同时闯进一条通往「悬浮天宫」的隧道,梦寐以求的玉漱公主,活生生的出现在Jack眼前,守候了数千年的玉漱,终于等到了,信守承诺的蒙毅将军回来找她。 此时,古先生竟以武力接管「悬浮天宫」,要当长生不老的皇帝。着了魔的William在混乱间撬出机关上的宝石,天宫顿时失去浮力,成千上万的兵马俑从空中直坠而下,水银涌出。
历史上真实的蒙毅
蒙毅将军蒙毅将军,秦国忠臣名将,先祖为齐人。秦国名将蒙骜为蒙毅祖父,蒙武是其父亲,蒙恬为其兄长,蒙氏三代均为杰出的军事家,效力于秦朝,身先士卒,立下汗马功劳。蒙骜从齐国入秦国,辅佐侍奉昭襄王,官职上卿。蒙武担任的是秦国副将,攻败楚国,斩杀项燕。蒙恬因家世,在秦始皇时期担任将领,率兵攻克齐国。蒙氏三代均为秦国夺下几十座城池,秦朝统一天下,蒙氏功不可没。当时蒙恬掌管军事大权,为秦始皇退匈奴,筑长城。蒙毅在朝堂辅佐秦始皇,为他出谋划策,也深得秦始皇之心,秦始皇与之极为亲近与信任,外出之时都让蒙毅与他同乘一辆马车。蒙毅的官职晋至上卿,位高等同于丞相。赵高为中车府令,秦始皇也极为器重他,曾一次犯了重罪,蒙毅判赵高死罪,秦始皇念旧情保他一命并且恢复了官职。而此时使赵高怀恨蒙氏。在秦始皇巡访会稽山,前往琅琊途中大病,命蒙毅返回稽山进行祷告,而未等蒙毅归来,秦始皇驾崩。李斯、赵高谋划立胡亥为太子,残害蒙毅,弹劾蒙氏,胡亥听信,判公子扶苏与蒙恬死罪,蒙恬被囚禁。蒙毅祷告结束归来后,赵高进言蒙毅不忠,称其曾对先帝说不可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命人将蒙毅囚禁。之后胡亥登基即位秦二世。赵高当时的地位极高,深受胡亥的推崇和信任,赵高对蒙氏的弹劾更加肆意。使得秦二世未能采纳忠诚之建议,命人将蒙毅杀害。蒙毅与玉漱是真是假?蒙毅,乃秦国名将蒙恬的弟弟,蒙氏三代均为秦朝效力。祖父蒙骜侍从昭襄王,为上卿。蒙武为副将,是蒙毅之父。蒙氏为秦朝攻下数十座城,有赫赫之功。当时蒙恬统管军事,率大军击退匈奴兵,使得收回了黄河以南的领土,并且蒙恬借着地势地形修筑了长城,设置了重重要塞,一直带兵镇守在上郡长达数十年。而蒙毅在朝堂之上为秦始皇出谋献策,辅佐朝政,并且深得秦始皇之宠信。官位为上卿。而当年赵高犯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秦始皇赦免了他,使赵高始终怀恨蒙毅。在胡亥登基为秦二世之后,赵高的地位较高,他捏造各种罪名欲至蒙毅死罪,胡亥也听信赵高,最终囚禁并将其赐死。当时秦始皇的妃子实在众多,由于秦国的国力强大,除了匈奴,其他小国都不敢轻易侵犯秦国,并且都会把自己国家的公主或郡主献给秦国,意与秦始皇交好。因为数目众多,有不少人都未记载在史册,很难考证史上是否存在玉漱公主。玉漱公主是电视剧神话里的女主角,图安国公主,图安国将她献给秦始皇为妃。剧中秦始皇派蒙毅去护送玉漱公主入秦,因为蒙毅与赵高的恩怨,途中遭赵高的埋伏,蒙毅一路保护公主,两人陷入爱河,而受外界重重阻挠,始终未能成眷属,而苦苦相等了两千年。本剧题材为穿越剧,神话色彩浓厚,蒙毅也是从现代穿越到了秦朝。从历史上分析,玉漱丽妃此人应该是虚构的,蒙毅与玉漱之情也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玉漱公主的原型是谁?
玉漱公主是虚构人物,无原型历史人物。关于该问题《神话》剧组早已给出答复,玉漱公主是编剧原创人物。剧中玉漱公主是秦始皇时期的人物,但是历史上没有关于秦始皇后或是皇妃的记载,所以玉漱公主的存在不可考究,即无法证明玉漱公主或是其原型人物于历史中真正存在。关于图安国这个国家,按照《神话》中的描述,大致可以理解为是现在北京市西北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北部山区组成而成的国家,但是当时该地区已经是属于秦始皇的了,这个图安国也是虚构的。也有人说,图安国是朝鲜。神话的讲解当时秦始皇的妃子实在众多,由于秦国的国力强大,除了匈奴,其他小国都不敢轻易侵犯秦国,并且都会把自己国家的公主或郡主献给秦国,意与秦始皇交好。因为数目众多,有不少人都未记载在史册,很难考证史上是否存在玉漱公主。玉漱公主是电视剧《神话》里的女主角,图安国公主,图安国将她献给秦始皇为妃。剧中秦始皇派蒙毅去护送玉漱公主入秦,因为蒙毅与赵高的恩怨,途中遭赵高的埋伏,蒙毅一路保护公主,两人陷入爱河,而受外界重重阻挠,始终未能成眷属,而苦苦相等了两千年。
历史上有图安这个国家吗?玉漱是图安公主吗?
在电视剧《神话》中有一个极为神秘的国家,就是图安国,女主玉漱公主就是图安国的公主,也是从现代穿越到秦朝的易小川,同时也是蒙毅的心上人。剧中图安这个国家比起秦朝来说并不算强大,图安国王害怕秦始皇攻打他们的国家,于是决定将自己出众的女儿玉漱嫁到秦朝去,他希望玉漱能够保住图安国。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努力的迷惑住秦始皇,为图安谋得一线生机。 可是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真的有图安这样一个国家吗?有的话它的地理位置又在哪里?玉漱是图安的公主,那么她是不是图安国王的女儿呢?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嬴政将战国时期的六国一一击灭,但是这只是除去了几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国家。战国七雄也并不是指只有七个国家,还有一些小的国家没有算进去。比如卫国,人们就说秦始皇将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都灭完了,但是却将卫国给保留了下来,他们很好奇这其中有什么缘由。有人认为,秦始皇之所以不灭卫国是因为卫国是商鞅的母国,当初商鞅在秦国变法图强,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并且能够和六国抗衡,功不可没,所以秦始皇在打到卫国的时候就放过了卫国。有人说,卫国早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卫国国君在秦始皇打算灭掉卫国的时候,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自动 *** 放弃王的称号,愿意将卫国纳入秦国的国土,成为秦国的郡县。 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才会对《神话》中的图安国格外感兴趣。图安会不会是一个和秦朝处于同一时期的小国家?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中并没有图安这个国家,这是电视剧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国度,但是它恰恰体现了当时秦朝周边小国的状态。大秦实力过强,随时就可以灭掉这些小国,他们要想不被灭掉,就将自己国家的公主嫁到秦朝去,希望能够缓解秦朝攻打的计划。 玉漱就是图安国选择的公主,她美丽高贵,是图安国最尊贵的公主殿下。在她成年的时候,图安国王抓来一些大秦奴隶,想要让玉漱公主把这些奴隶献给图安的神灵:老虎。玉漱善良,不希望杀了这些奴隶。图安的金将军对图安的子民说玉漱公主是希望将这些大秦奴隶献给神灵的。把老虎放出来的时候,易小川带着虎形坠,喝退了猛虎。玉漱从此对易小川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但是事情远没有结束,大秦奴隶是一定要死的。但是神灵都吃不了易小川,就必须人为让他们死了。金将军和易小川打赌,赢得人就可以活着出去。结果第一第二场比赛易小川都输了。第三场比试中,易小川的善良和责任感路转峰回扳回一局。原来是玉漱公主迷晕了易小川,并告诉易小川自己这是在救他,但是易小川知道自己一走,所有的大秦奴隶都会被处死,他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还回来了。就是因为易小川极富责任感,使得他赢得了这场比试。后来,玉漱来到秦朝,成为秦始皇宠爱的丽妃,玉漱和易小川之间始终有着一道障碍。 虽然历史上没有图安这个国家,但是有图安这个地方。图安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以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藏、苗、蒙古、土家、白等少数民族,1990年人口36.69万,面积 486 平方千米。西汉高帝置安国侯邑,武帝元狩六年置安国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复置。北齐又废。隋开皇六年置义丰县。唐神功元年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复名义丰县。宋太平兴国元年改名蒲阴县。明洪武二年蒲阴县入祁州。1913年降祁州为祁县。1914年复名安国县。1991年改安国市。
中国历史上有叫图安这个国家吗?
在电视剧《神话》中,出现一个梦幻般的国度------图安. 这个图安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名叫玉漱,在她成年之时,图安的国王抓来了一些大秦的奴隶,想要让玉漱公主做决定,把这些奴隶献给图安的神灵:老虎。玉漱再三苦求,希望不要杀这些奴隶,但被图安的金将军向图安的子民反说成玉漱公主希望能够把这些大秦的奴隶献给图安的神灵。玉漱没能使这些奴隶获救,但是,在把图安的老虎放出来的时候,易小川因为他带的虎形坠,怒吼一声,喝退了猛虎。而玉漱也因为他的出现而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小川喝退了猛虎,震惊了图安的许多人。国王担心这个易小川会坏了图安的事,所以秘密命金将军将易小川等人杀害。而当晚,易小川等奴隶正在逃跑,被抓个正着。本来金将军就快把这些奴隶杀害,但在这危急时刻,玉漱公主及时赶到。说是她叫这些奴隶离开这里的,但金将军命人搜这些奴隶的身,并没有发现玉漱公主让他们离开的文书。经过一番口水战以后,最终他们决定,易小川和金将军来一场比试,若是小川赢了,这些奴隶就可以离开图安,但如果是金将军赢,这些奴隶就任由金将军宰割了。 第一场比试,是比武,小川十分不利,当他的长矛被折断后,他选择用没有尖的那一根棍和金将军继续比试,最后的结果是小川赢。金将军很佩服小川,但也告诉他之后的两场比试他不会让小川。 第二场比试,是比射箭,金将军举靶的人是训练有素的图安的士兵,而为小川举靶的则是没有胆量的奴隶,这一场比试,金将军赢了,但小川并不是输在箭法上,而是选人不当,那个为小川举靶的人,也为此遭到众人唾弃,当晚,这对夫妇抛下了不大的孩子,因为内疚自杀了。 小川得知这一消息后,狠狠批评了剩下的奴隶。这也让他意识到,如果最后一场比试不赢,那么死的就不止这对夫妇,所有的奴隶都会丧命。 第三场比试很快就开始了,这场比试的题目谁也不知道,这时,玉漱公主前来找小川,把他迷晕了,带到深山里,当小川醒来的时候,很是不解,听到玉漱公主说这是我的心意,小川觉得很高兴,但他也知道,不能抛下那些和他同生死,共患难的奴隶,所以他先是像是逃跑一样的离开了玉漱,其实是去给玉漱采花,不过几分钟,小川带着一束花回来了,他告诉玉漱,无论如何,他都会与他的兄弟同生死。这个时候,金将军从不远处出来了,他告诉小川,这就是第三场比试,看看小川的人品如何,这场比试小川赢了,而此时的小川心里有些失落:原来这只是一场比试…… [编辑本段]现实图安 现实图安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1990年人口36.69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藏、苗、蒙古、土家、白等少数民族 。面积 486 平方千米 。西汉高 帝置安国侯邑 ,武帝元狩六 年(前117)置安国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501)复置。北齐又废。隋开皇六年(586)置义丰县。唐神功元年(697)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705)复名义丰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蒲阴县 。明洪武二年(1369)蒲阴县入祁州 。1913年降祁州为祁县 。1914 年复名安国县。1991年改安国市。
历史上真的有图安这个地方吗?是今天的哪个地方?
图安国是<神话>里虚构的,里面的玉潄公主也是虚构的。 在今天的北京地区(电视里的图安国的地址),是不可能夹着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的,如果他真的存在,不要到秦朝统一的那时候,就会被灭的。赵国,韩国等中原的国家,北方的匈奴都有可能终结这个非中原,非匈奴文化的国家。 不过 现实有一个地名叫 安国市 安国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1990年人口36.69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藏、苗、蒙古、土家、白等少数民族
历史上真的有图安国吗?
不确定。现实的确存在图安这个地名,但是这跟神话里的图安国不一样。图安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1990年人口36.69万。汉族为主,有回、满、壮、藏、苗、蒙古、土家、白等少数民族 。面积 486 平方千米 。西汉高 帝置安国侯邑 ,武帝元狩六 年(前117)置安国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深泽县,景明二年(501)复置。北齐又废。隋开皇六年(586)置义丰县。唐神功元年(697)改名立节县,神龙元年(705)复名义丰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蒲阴县 。明洪武二年(1369)蒲阴县入祁州 。1913年降祁州为祁县 。1914 年复名安国县。1991年改安国市。盛产药材,中国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有药都之称。野生动物有兔、黄鼠狼、蝎、土元等 。名胜古迹有药王庙、贵妃桥、东山陵园等。 在原版电影里的玉树公主来自朝鲜,电视剧冒出个图安国,但剥下它的马甲很明显看出:位于长城沿线,与大秦为敌,掳掠汉人为奴,残忍的以奴隶祭祀老虎,这只能是野蛮的游牧民族-匈奴
给我一份漳平双塔的历史简介
泉州古建筑的突出成就,是在结构上保持了唐宋风韵,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的优质石材,不仅坚固耐久,而且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加工和配以绚丽夺目的彩色绘画,更显造型优美。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俗称“百柱殿”,重檐九脊,分柱网、铺作、屋顶三个结构层次,组合有序,功能明确。文庙的大成殿,柱网布局开阔,结构严谨,是福建古代最大的学宫。<br><br>两石塔分列在寺院东西两侧,东塔又名镇国塔,西塔又名仁寿塔。塔身极为牢固,遇8级地震而不倒。塔上各层仍可见栩栩如生的石雕,其风格融合了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艺术精华。<br><br><br><br><br>镇国塔和仁寿塔地基选在硬塑性老粘土上,坚固结实;石构八角形塔体,整体性强,刚度大,虽经多次强烈地震和台风,塔身主体依然屹立无损。<br><br><br><br>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是泉州侨乡的徽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塔名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至六年(860-865),原为九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27)重建为七级砖塔。南宋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1238-1250)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七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77)重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 东西塔是八角五层仿木楼阁攒顶式建筑,东塔高48.27米,西塔45.06米。双塔项弥座、塔身、塔盖内外全用白色花岗石构筑。两塔共用石材6293立方米,总重约19510吨。塔基厚实稳固,1604年(明万历13年)泉州大地震安然无碍。两塔每层八面四门,隔层门与龛错位。双塔身上下内外飞檐翘脊、栌斗华拱、拦额楣坊、淮廊勾栏交相联结,缜密牢固。塔刹铁铸,从刹座到鎏金葫芦,高度分别为11.1米和10.65米,各系八条大铁链于刹顶与檐角间。翘檐角系金属铃铛共80只。 东西塔佛教艺术石雕,异彩纷呈。双塔壁上分布160尊人物浮雕,有菩萨、罗汉、金刚、天神、高僧和皈依的帝王、太子、命官、居士以及佛教故事人物,中间又有陪衬人物、禽兽22个。双塔檐间雕有80尊守望神将。其须弥座雕有佛传图37方,龙凤狮鸟花卉48图,负塔侏儒16尊。台阶两侧象眼板有浮雕。 登塔眺望,近处街衢花树,远处田畴山水尽收眼底。<br>好象不是这个答案,算是给自己充电了
历史上秦国蒙恬将军怎么死的?
服毒自尽蒙恬蒙恬(?~公元前21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支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部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尽,请求向胡亥申诉。赵高派的使者则将他囚禁起来。蒙恬被囚禁之后,赵高曾经想放了他,但又担心蒙恬兄弟卷土重来,在胡亥面前他无法专权,所以就在胡亥面前诬陷蒙恬弟弟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说胡亥的坏话,最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
历史上的赵高
导语:赵高是秦朝最出名的宦官,正是他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他生于隐宫——秦朝专门用来收容刑满释放的犯人的场所。秦始皇不知怎么听说他勤奋的名头,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专门管理帝王的车架,并教导始皇的次子公子胡亥。赵高善于察言观色、献媚逢迎,很快便获得始皇帝和公子胡亥的信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第五次出巡的途中——沙丘。他临死之前召见掌管印玺的官员和宣布大小事宜的赵高。命当时在上郡监军的公子扶苏将事宜交给蒙恬,即刻赶回咸阳主持始皇帝的典葬大礼,也是变相的`承认了扶苏的储君位置。 赵高阳奉阴违,在秦始皇死后按下了始皇死亡的消息,也藏匿了遗诏,撺掇丞相李斯一起扶植胡亥称帝,一纸伪诏书,赐死了公子扶苏和蒙恬。 狡兔死,走狗烹。李斯成了赵高的障碍,于是赵高设计害死李斯后成了秦二世时期权势滔天的丞相。在李斯死后,野心勃勃的赵高终于不再满足于丞相之位,他逼死胡亥,想要登基为帝,但是登基过程中却遭到了所有朝臣的反对,赵高虽然残暴,但不至于杀了所有的朝臣,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扶植子婴为帝,继续当他名副其实的皇帝。 但是子婴却不好掌控,他在登基当天将赵高斩杀在殿中,并罗列了赵高的种种罪行,株连赵高三族。一代奸臣就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赵高为什么要灭秦 赵高作为秦国的罪人,指鹿为马可谓是人尽皆知,他篡改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之后逼死李斯、胡亥等等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但是这是历史上的说法,历史都是由胜者书写的。 另有一说法是赵高本为赵国人,一家八口其乐融融,但是当时最为强盛的秦国,却要一统六国,派白起攻打赵国。赵国自然奋起反抗,赵高的父亲和四个哥哥更是投身战场,长平之战后赵国打败,白起将赵国40万军队全部活埋。 消息传至赵家,赵母当场晕倒。后赵国沦陷,赵高和其母亲弟弟自然也就成了奴隶。但是赵母身体虚弱,动作慢,被殴打致残,后面更是直接死亡。赵高发誓要给家人报仇,但是他却不敢让人看出一丝一毫的不对劲,只能努力的工作,他知识渊博,很招众人的喜欢,后被上司看重,经介绍娶了个妻子并生了女儿,一家三口倒也快乐。 这时候,秦始皇却因为赵高对法典的了解,想要重要赵高,但是赵高的身份让秦始皇多疑,于是秦始皇命人对赵高处以宫刑,并将赵高的妻女以及弟弟赵成杀死,赵高为了报仇,在秦始皇身边蛰伏,等待时机。 至于之后赵高的种种行迹皆被大家所知,篡改诏书、秘不发丧,伙同李斯用捏造的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等等行为皆被历史上评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奸臣之一。 但是也不乏夸赞赵高的,比如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便有一首诗称:“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杀二世 赵高杀二世这一句话出自唐朝元稹的《四皓庙》。指的是赵高逼死秦二世胡亥意图自己登基为帝的事。胡亥是秦始皇次子,赵高在任中车府令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接近胡亥,教胡亥诀狱之事,深受胡亥的信任。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诱胡亥谋朝篡位,并威逼利诱李斯同流合污。之后伪造诏书,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死大公子扶苏,更是害死将军蒙恬。 在胡亥登基的时候,因为李斯的作证,文武百官被蒙蔽其中,胡亥登基之后,果然荒淫无度,赵高更是权势滔天,李斯便成了赵高的绊脚石。于是赵高像胡亥进谗言,借由胡亥之后铲除李斯之后,赵高终于对假皇帝的名头不满。 他用一招指鹿为马分辨出朝堂之上不服他的官员,之后用尽各种手段害死这些人,为他篡位做好准备。而在胡亥怀疑赵高之后,赵高知道时机到了,他做了一番准备,命令阎乐杀了门官,将胡亥堵在望夷宫内。 胡亥自知死期已到,但是他怕死,于是希望再见赵高一面,只要放他一命,做个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可是赵高根本不见,胡亥最终死在了阎乐的手下。 只是,赵高的愿望并没有达成,胡亥死后,赵高的登基却遭到百官的反对,传言说甚至连上天都发下了预警。于是赵高只能扶持子婴上位,可是子婴毕竟不是昏庸的胡亥,在登基当天用计杀掉了在秦朝作威作福许久的赵高。
胡亥在历史中是怎么样的人?
胡亥是一个臭名昭著,残害手足的人。据说秦始皇当时是想把皇位传给公子扶苏的,但是胡亥在赵高等人的帮助下,篡改了诏书,并密谋杀害了自己的兄长,于7月即位,成为秦二世。 胡亥在位期间实权在赵高手里,赵高氏胡亥的老师,胡亥小时候很调皮,秦始皇就让赵高管教他。但是赵高对胡亥是放纵的,赵高为了巴结胡亥,常常投其所好,让胡亥十分信赖自己。胡亥听了赵高的教唆,上位后开始残害自己的手足,将兄弟姐妹都害死了,赵高也借了胡亥之手杀掉了不服自己的朝中大臣。胡亥只知道贪图享乐,对赵高的意图一点都没察觉,所以胡亥只是赵高扩大自己政治权利的工具而已。 胡亥这个人比他父亲还要残暴,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语,大量的征兵,为自己构建皇陵,打造自己的阿房宫,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百姓们的税务也加重了,但是年轻力强的人都被用来造阿房宫和皇陵了,所以老弱病残根本无法完成税务,这才使多地爆发了起义。当时胡亥还浑然不知,被赵高虚构的天下太平蒙蔽了双眼。胡亥醒悟时为时已晚,被赵高的心腹逼迫自杀。所以胡亥这个皇帝其实是个虚名,他只是在享受当皇帝带来的荣华富贵,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治理国家,才让赵高这样的人钻了空子。胡亥其人咎由自取,自取灭亡而已。
历史上真正的胡亥
历史上胡亥是否真的装疯 不是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历史上的秦二世是个什么样的人 沙丘之谋 登上皇位 胡亥的继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 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的,秦始皇也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而且秦始皇还是很喜欢他的。为了增长他的治国经验,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蒙恬一块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是出名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帝王儿子的风度。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也参加。 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了便借故退席了。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因为按照当时秦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 参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这却成了胡亥胡闹的道具。他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 人的言行是一致的,后来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结果就像他原来踢鞋一样把国家“踢”得乱七八糟,最后乱得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走上邪路 胡亥的公子哥的形象加上赵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渐渐地越走越远。 赵高本是卑贱之人,但他也有一些才干,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气大,字也写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宠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仪仗。为了巴结胡亥,赵高经常教胡亥书法和如何断案,加上赵高的三寸不烂之舌,将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听他指挥,这是以后赵高鼓动胡亥篡位的基础。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胡亥也随行,当时他二十来岁,仍是个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后,受到赵高的蛊惑,和赵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承帝位的遗诏,自己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帝位,结果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阴谋 赵高的阴谋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视。赵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对他立胡亥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于是胁迫李斯。 赵高对李斯说了他的打算,李斯却一口回绝。 赵高不慌不忙地说:“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虑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劳能和蒙恬相比吗?您的威望、您的计谋能和蒙恬相比吗?况且,扶苏对您的信任也没有对蒙恬的深,假如扶苏即位,那丞相的职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还会有您的地方。丢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异处也不是没有可能。 您还是好好想想吧,命运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李斯权衡利弊,终于和赵高走上了同一条不归之路。 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 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不归路 扶苏听了诏书,流着泪想要自刎,蒙恬毕竟比他有些经验,劝他向皇上申诉,如果属实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苏却说:“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完含泪自尽。而蒙恬却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使者见他不听从诏命,就将他投入阳周(现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 做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 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将十二个兄弟处死。 另一次在杜邮(现在陕西咸阳东)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 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 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来人答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 公子高 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 但逃走又会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 胡亥很高兴,又赐给他十万钱。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不听话的文武大臣也不放过。 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俩,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俩,但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却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现在河北省蔚县东北)的监狱中。 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开始不肯,声辩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 大臣 对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也大开杀戒。 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在杀死大臣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 *** 去,他的兄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阳的县令,都是要职,其他朝中的要职也遍布赵高的党羽。 胡亥只知道自己享乐,对赵高的这些阴谋动作。 胡亥的历史评价 胡亥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今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 秦二世胡亥和始皇帝嬴政一样没有后来皇帝的谥号和庙号,这是因为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禁止臣下对君主议论评价,到了汉朝,随着治国思想由法家变成儒家,谥号和庙号也就出现了。 贾谊:“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 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司马相如:“二世持身不谨,亡国失势。 信谗不寤,宗庙灭绝。” 司马迁:“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班固:“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 曹冏:“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遭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谟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 张守节:“胡亥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笃,以至灭亡,岂其虚哉。” 司马贞:“二世矫制,赵高是与。诈因指鹿,灾生噬虎。” 周昙:“鹿马何难辨是非,宁劳卜筮问安危。权臣为乱多如此,亡国时君不自知。” 胡曾:“一朝阎乐统群凶,二世朝廷扫地空。惟有渭川流不尽,至今犹绕望夷宫。” 。
胶囊酒店的发展历史
胶囊酒店起源于日本,但在日本以外并未获得广泛接受。日本的胶囊酒店规模各异,部分只有约50个单元,较大的可多达700个单元,通常只供男性入住。部份胶囊酒店则分别设有男女使用的单元。进入胶囊酒店的住客,通常需更换浴衣及拖鞋。第一家胶囊酒店是位于大阪的Capsule Inn大阪,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位于大阪市梅田区,于1979年2月1日开始营业,当时的租金为每晚1,600日圆。
胡亥怎么死的 历史上胡亥的死因分析?
二、被杀有一种说法是胡亥自杀了。在胡亥被推翻之前,他已经在陕西被软禁了很长时间。传说他在软禁期间非常痛苦,经常自残。他在被推翻前夕,用自己的牙齿咬断了自己的手腕,自杀身亡。综上所述,胡亥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被证实的。这也让人们对于秦朝的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一、自杀胡亥是中国秦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秦始皇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他的统治被推翻,他本人也死在了非常神秘的情况下。那么,胡亥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胡亥怎么死的 历史上胡亥的死因分析?
二、被杀还有一种说法是胡亥被杀了。胡亥被推翻后,被送到了陕西的长安,被软禁在一个地下宫殿里。据说,他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间。他死在了地下宫殿里。但是,具体是谁杀死了他,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胡亥是中国秦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秦始皇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他的统治被推翻,他本人也死在了非常神秘的情况下。那么,胡亥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三、自然死亡一、自杀
历史上真的有“绯村拔刀斋-绯村剑心”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绯村剑心这个人,绯村剑心,日本漫画《浪客剑心》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主角。原名:绯村心太。被比古清十郎救下后被收做徒弟,改名绯村剑心,是“飞天御剑流”第十四代传人。过去被称为“刽子手拔刀斋”。角色背景绯村剑心的造型没什么特别。作者希望短篇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身形高佻,黑发,出招时英风凛凛的,结果竟变了女孩子,作者于是便在他左面上加上十字刀疤,这个伤痕,是拔刀斋转变为剑心的重要印记。原作者和月伸宏最初的创作动机起源於确有其人的千人斩"河上彦斋",但现已完全改造为另一个全新的角色了。河上彦斋是幕府末期四大千人斩之一。作者认为剑心这个角色便由此精神而生。也加入了一些其他的个性,并添加一些谜样的色彩,效果应该还不错。游戏角色形象:绯村剑心,飞天御剑流十四代继承人。绰号“刽子手拔刀斋”,因剑术高超,杀人不眨眼,而使敌人闻风丧胆。 明治十一年东京出现了一个浪人,一头红发,左颊有一个“十”字刀伤,手持一把逆刃刀,专门锄强扶弱。传说中的“拔刀斋”又出现了,但却发誓不再杀人,而是要保护身边的朋友亲人,维护这个社会的和平。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绯村剑心
历史上秦二世胡亥怎么死的揭秘秦二世胡亥的死亡之谜
胡亥,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只要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二世。但是,你知道秦二世胡亥是怎么是的吗?揭秘秦二世胡亥的死亡之谜。胡亥,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历史上秦二世胡亥怎么死的揭秘秦二世胡亥的死亡之谜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奉始皇帝敕令,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法律。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公元210年,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长兄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做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不仅如此,他继续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胡亥怎么死的 历史上胡亥的死因分析?
有一种说法是胡亥自杀了。在胡亥被推翻之前,他已经在陕西被软禁了很长时间。传说他在软禁期间非常痛苦,经常自残。他在被推翻前夕,用自己的牙齿咬断了自己的手腕,自杀身亡。胡亥是中国秦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秦始皇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他的统治被推翻,他本人也死在了非常神秘的情况下。那么,胡亥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二、被杀三、自然死亡二、被杀有一种说法是胡亥自杀了。在胡亥被推翻之前,他已经在陕西被软禁了很长时间。传说他在软禁期间非常痛苦,经常自残。他在被推翻前夕,用自己的牙齿咬断了自己的手腕,自杀身亡。
陆丰市龙山中学的学校历史
清朝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时陆丰知县陈冠世,于金龙山南麓建龙山书院。自此陆邑俊才,科第蝉联,人文蔚起,一时称盛。从清乾隆七年的龙山书院到昨天的龙山中学,在这里先后走出了黄跃龙、欧阳衡、张威、黄振新、赖少其、陈强、罗鸿溪、谢明权等一代代名人。自“五四”运动以来,从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龙山中学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革命的龙山、英雄的龙山,烈士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昌盛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乐章。他们的浩气长存,永垂青史。一大批龙山教师、学子为革命成功大义凛然、舍生就义,先后捐躯的有:张 威、林铁史、王文、陈颂明、郑重、李振雄、谢国良、章朝阳、黄万里、陈荫南、陈继明、陈伯强、朱耀庭、黄振新、庄梦祥、卢克山等。是先烈们用生命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一朵朵永开不败的英雄花。龙山永峙,螺水长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同时,龙山中学也是培养革命骨干的基地,从先辈至现在遍布全省甚至全国的大批陆丰籍干部绝大部分都出自龙山的。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龙山中学输送了大批的革命干部。
崔姓的历史名人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崔篆(?~?),西汉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平人,著述颇丰。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崔悦,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崔浩,清河东武城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崔挺,北魏京师(今河南洛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崔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唐朝末年为忠武军节度使,著名大臣。崔琳,唐代武城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崔玄暐,唐代博陵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崔日用,滑州灵昌人。举进士。大足元年,为宗楚客称荐,擢新丰尉。神龙中,附楚客、三思,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预讨韦庶人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开元中,拜吏部尚书,终并州大都督长史。史称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封齐国公。崔宗之 , 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新唐书《李白传》载,崔宗之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 李琎、李白、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酒中八仙)。其中崔宗之称为四仙:“四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累迁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为宰相。与朱温相结,欲倚之除宦官。屡罢政事,均以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人”。崔国辅,唐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人著有《崔清献公集》。崔白,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道光十三年(1833),因病引退归里,潜心著述,作品有《念堂诗话》四卷、《念堂诗草》一卷(收入《晚香唱和集》第五册)、《津门百咏》(即《津门竹枝词》)、《津门杂记》,选辑《沧州诗抄》、《庆云诗抄》,编纂《庆云县志》、《庆云崔氏族谱》等。崔旭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著名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崔述,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崔子忠,北海(今山东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崔纪,康熙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陕西巡抚、湖北巡抚。先后督顺天学政、江苏学政,治理学。乾隆二年(1737),在陕西提倡凿井灌田,兴修水利。乾隆十五年卒。崔乃镛,(1681-1754),字伯璈,号餐霞,陕西同官县陈炉人,清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崔田民(1912-1991),陕西省绥德县人。第二炮兵原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北京军区空军原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崔建功(1915-2004),原名崔日发,河北省大名县人。昆明军区司令部原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崔嵬(1912年-1979年2月7日),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导演、演员。第一届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崔适,(1852—1924) 浙江吴兴人,字怀瑾,一字觯甫。初受学于俞樾,与章太炎同门,治校勘训诂之学。后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专治今文经学,成为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一。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所著《春秋复始》,以《春秋谷梁传》为古文;《史记探源》,以《史记》本是今文学,为刘歆所窜乱,及杂有古文说。其他著作有《五经释要》、《论语足徵记》等。 崔琦(1939年— ),河南平顶山宝丰人,美国国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崔毅(1930—),山东省蓬莱县人,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原主任、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崔汉,1935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广西柳州电视台副总工程师。1958年在核工业部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中国爆炸物理电子学科创始人之一。 崔大林(1949年——)男,辽宁沈阳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7-2009),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曾主管中国足协工作。崔艺华,广东龙川人,循环集团董事长。崔健,1961年出生于一个朝鲜族家庭,著名摇滚音乐人。成名曲为1986年的《一无所有》。崔永元,著名央视主持人,主持栏目《小崔说事》、《小崔说立波秀》、《实话实说》《谢天谢地,你来啦》等,纪录片《我的抗战》总策划、主持人。崔天凯,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第十任中国驻美大使。崔保安,1948年12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元月毕业于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现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林,河北人。评论员、财经作家、资深媒体人崔亚东,1954年12月出生,河北蠡县人。副总警监警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并于2014年1月23日,当选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世昌,1954年2月生,广东新会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崔世昌核数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崔世安,祖籍广东新会,1957年出生于澳门,第三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平,崔世安的堂弟。崔华,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1962年11月出生,四川安县人。崔朝,1961年5月生,河北沧县人,天津市监察局副局长。崔亚楠,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导演崔志刚,1949年生于北京,书法家,作家,编辑、学者。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崔丽,女,1958年出生于辽宁,籍贯辽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崔枫林,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60年10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经济师,现任辽宁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崔亮,(1986年3月24日-),籍贯辽宁渖阳,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男子运动员。2003年的短道速滑加拿大分站世界杯的男子5000米接力赛赢得冠军。崔文,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文华,男,江苏人,1974年1月28日出生,改变欧美选手垄断举重大级别项目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人。在三届世锦赛上五夺冠军,填补了中国举重在超大级别上与世界冠军无缘的历史。崔玉华,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2年2月出生。曾任北大六院院长。现为《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特聘审稿专家、中华精神科学会妇女精神医学学组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生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