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导数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光流法里面的对时间偏导数怎么求

主要针对做过变速的,比如abcd 这4帧,如果速度改变为50%。它就得计算多出来的部分怎么办。如果是帧采样就是aabbccdd。这样直接显示出来。渲染速度最快如果是帧混合,就是a a+b/2(也就是说不透明度50%各混合) b b+c/2 c c+d/2,对渲染速度有影响,但很小。如果是光流法,就通过光流法算法,计算中间帧每一个像素的位移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画面位移变化生成一张新的画面插入到中需要不足的地方。 这个功能对于连续拍摄,画面变动不大的素材效果还是不错的,能达到变速后看不出来卡顿感的程度。但画面变化剧烈的,或者有剪辑画面的部分,就会惨不忍睹。开启这个渲染速度会慢一点。所以这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如何用matlab进行多元函数偏导数计算

如何用matlab进行多元函数偏导数计算可以调用 diff 函数求导。举例说明:先定义符号 x、y 以及符号二元函数表达式 z,然后调用 diff 函数求偏导,代码如下:clc;clear;syms x yz=x^2+y^2+exp(x*y);z_x=diff(z,x,1)z_y=diff(z,y,1)z_x2=diff(z,x,2)z_y2=diff(z,y,2)z_xy=diff(z,x,y)结果如下:z_x = 2*x + y*exp(x*y) z_y = 2*y + x*exp(x*y) z_x2 = y^2*exp(x*y) + 2 z_y2 = x^2*exp(x*y) + 2 z_xy = exp(x*y) + x*y*exp(x*y)

MATLAB中偏导数的计算

可以调用 diff 函数求导。举例说明:先定义符号 x、y 以及符号二元函数表达式 z,然后调用 diff 函数求偏导,代码如下:clc;clear;syms x yz=x^2+y^2+exp(x*y);z_x=diff(z,x,1)z_y=diff(z,y,1)z_x2=diff(z,x,2)z_y2=diff(z,y,2)z_xy=diff(z,x,y)结果如下:z_x = 2*x + y*exp(x*y) z_y = 2*y + x*exp(x*y) z_x2 = y^2*exp(x*y) + 2 z_y2 = x^2*exp(x*y) + 2 z_xy = exp(x*y) + x*y*exp(x*y)图中调用了5次diff函数,分别计算了 z 对 x 的一阶偏导,z 对 y 的一阶偏导,z 对 x 的二阶偏导,z 对 y 的二阶偏导,以及 z 对 x,y 都求一次偏导。例子中所用的调用格式为: diff(f,var,n)f 为符号表达式,也可以是符号函数(这个数据类型低版本的matlab没有)。n 为求导次数,缺省为1。var 为求导的符号变量,可以缺省(matlab会根据表达式自己选择一个),但不建议缺省,除非表达式只含有一个符号变量。此外,matlab还允许 diff(f,n,var)与 diff(S,v1,v2,...,vn)的调用形式。diff(f,v1,v2,...,vn) 会把表达式 f 对变量 v1,v2 等 n 个变量都求一次偏导,得到 f 的 n 阶偏导。

雅可比矩阵里面为什么是偏导数

本质导致。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雅可比矩阵是一阶偏导数以一定方式排列成的矩阵,其行列式称为雅可比行列式;所以说雅可比矩阵里面是有偏导数的。雅可比矩阵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一个可微方程与给出点的最优线性逼近。因此,雅可比矩阵类似于多元函数的导数。

雅可比矩阵(偏导数矩阵)的逆矩阵代表什么含义

Jacobi矩阵有逆即表示原来的变换有逆变换而这个逆矩阵也就是逆变换的Jacobi矩阵

导数和偏导数的区别?

导数和偏导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当自变量的变化量趋于0时,函数值的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比值的极限。一元函数,一个y对应一个x,导数只有一个。二元函数,一个z对应一个x和一个y,那就有两个导数了,一个是z对x的导数,一个是z对y的导数,称之为偏导。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 在 x0 处有增量△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扩展资料一.早期导数概念----特殊的形式大约在1629年法国数学家费马研究了作曲线的切线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写一篇手稿《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线时他构造了差分f(A+E)-f(A),发现的因子E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数f"(A)。二.17世纪----广泛使用的“流数术”17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前人创造性研究的基础上大数学家牛顿、莱布尼茨等从不同的角度开始系统地研究微积分。牛顿的微积分理论被称为“流数术”他称变量为流量称变量的变化率为流数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导数。牛顿的有关“流数术”的主要著作是《求曲边形面积》、《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计算法》和《流数术和无穷级数》流数理论的实质概括为他的重点在于一个变量的函数而不在于多变量的方程在于自变量的变化与函数的变化的比的构成最在于决定这个比当变化趋于零时的极限。三.19世纪导数----逐渐成熟的理论1750年达朗贝尔在为法国科学家院出版的《百科全书》第五版写的“微分”条目中提出了关于导数的一种观点可以用现代符号简单表示{dy/dx)=lim(oy/ox)。1823年柯西在他的《无穷小分析概论》中定义导数如果函数y=f(x)在变量x的两个给定的界限之间保持连续并且我们为这样的变量指定一个包含在这两个不同界限之间的值那么是使变量得到一个无穷小增量。19世纪60年代以后魏尔斯特拉斯创造了ε-δ语言对微积分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极限重加表达导数的定义也就获得了今天常见的形式。四.实无限将异军突起微积分第二轮初等化或成为可能 微积分学理论基础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实无限理论即无限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一种真实的存在另一种是潜无限指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过程比如无限接近。就历史来看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实无限用了150年后来极限论就是现在所使用的。光是电磁波还是粒子是一个物理学长期争论的问题后来由波粒二象性来统一。微积分无论是用现代极限论还是150年前的理论都不是最好的手段。参考资料:导数的百度百科偏导数的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