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到DNA 逆转录中是否只能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
逆转录又称反转录,这一现象很常见。当然不是只能发生在病毒中。具体可百度百科“反转录酶”,是广泛存在的。但是RNA的自身复制这一现象目前来说只发现在病毒中
病毒RNA的反转录步骤
反转录是以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酶,合成DNA的过程,是DNA生物合成的一种特殊方式。反转录酶的作用是以dNTP为底物,以RNA为模板,tRNA(主要是色氨酸tRNA)为引物,在tRNA3′桹H末端上,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这条DNA单链叫做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 cDNA),它与RNA模板形成RNADNA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至此,完成由RNA指导的DNA合成过程。
反转录RNA浓度如何统一
反转录前必须要测浓度,不同浓度的RNA反转录效率不同,并且试剂盒说明RNA量不要超过一定浓度。 不测浓度怎么知道是不是超过浓度限制。 一般来说,总RNA量相同,反转录后PCR内参基本平行,因此不需要测cDNA浓度。一般提取组织后测RNA的浓度,然后反转录的时候保证reaction mixture里面RNA的量是一样的。然后你反转录成了cDNA。这个时候不必要测浓度。因为反转录体系都是一样的,理论上讲(建议用multipipetide)生成的cDNA也是一样的。反转录RNA(Reverse Transcription,RT-PCR)又称为逆转录RNA。其原理是: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使RNA检测的灵敏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使一些极为微量RNA样品分析成为可能。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产物、获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针、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Money 鼠白血病病毒(MML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性相对较弱。最适作用温度为37℃。2. 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M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和RNA酶H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42℃。3.Thermus thermophilus、Thermus flavus等嗜热微生物的热稳定性反转录酶:在Mn2 存在下,允许高温反转录RNA,以消除RNA模板的二级结构4.MMLV反转录酶的RNase H-突变体:商品名为SuperScript 此种酶较其它酶能多将更大部分的RNA转换成cDNA,这一特性允许从含二级结构的、低温反转录很困难的mRNA模板合成较长cDNA。
如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双链dna,并整合到寄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如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双链dna,并整合到寄主细胞的基因组中1)反向转录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子量较大而又不知其序列的基因,它以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设计上下游引物,借助反转录酶合成碱基互补的DNA片段,即cDNA,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亦即目的基因的双链DNA。 2)基因组扩增法:利用基因组抽提试剂盒,可以从细胞、植物、血液、动物组织中直接分离基因组,设计特异扩增的引物,利用抽提的基因组为模版,直接PCR扩增,以获取目的基因。 3)人工合成:依照某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利用OVERLAP方法形成模版DNA,再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得到双链DNA,然后将PCR产物转化克隆至克隆载体或者表达载体中。化学合成全基因目前是准确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方法,同时可以依据密码子在不同宿主细胞的偏爱性和不同的实验需求,设计基因序列,提高表达水平。
m-mlv反转录酶容易失活吗
反转录酶比较容易失活,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在低温条件下,要是方便的话可以直接在冰柜中迅速加到离心管中,如果需要拿出来也要放到冰盒上,时间不易过长,加完就放回到冰箱中,以免失活,一般酶类的东西都是需要注意的!一定要保持低温1
逆转录病毒是通过何种过程哪些酶的作用将rna整合到宿主细胞
首先要知道逆转录的定义:是以rna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为底物,产生dna链,又称为反转录。简单地说就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逆转录,有些单链的rna病毒,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病毒rna,最后病毒rna和衣壳蛋白自我装配成成熟的病毒颗粒。比如单链的噬菌体、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像你说的利用宿主细胞进行逆转录的病毒我们称为反转录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反转录病毒的复制首先要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为双链的dna,然后这种dna会整合到细胞dna中,整合状态长期持续下去并传给子代细胞,也可能转录rna,生产子代病毒或使细胞转化。也就是说反转录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病毒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不懂的再问我
逆转录酶的三个功能
逆转录酶的三个功能:1、RNA为模板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2、DNA为模板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3、RNaseh活性。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转录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RNase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扩展资料:转录时,细胞通过碱基互补的原则来生成一条带有互补碱基的mRNA,通过它携带密码子到核糖体中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合成。与DNA的复制相比,转录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亦有其自己的特点。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并复制为mRNA。就是说,以特定的DNA片段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合成前体mRNA。在体内,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阶段,并且是基因调节的主要阶段。转录可产生DNA复制的引物,在反转录病毒感染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转录应由DNA到RNA的,所得RNA为信使RNA(mRNA)供蛋白质合成作模板用。而在部分RNA病毒中,要实现自身扩增,必须具有DNA,因此先由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由cDNA转录出RNA。逆转录酶可用RT—PCR,将RNA转变为DNA后扩增,以获得RNA的序列。反转录酶也分布于某些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反转录酶的发现表明不能把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mRNA→蛋白质绝对化,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传递到DNA。它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这些学科的有力工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转录酶
什么是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即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来自鸟类骨髓母细胞瘤病毒(avian:myeloblastosis:virus,AMV)或鼠白血病病毒(murine:leukosis:virus,MulV),具有5′→3′DNA合成活性和很强的RNAase:H活性,但是无3′→5′外切活性。反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C解析:反转录酶又称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分子生物学常用工具酶常见的主要有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核酸聚合酶、反转录酶、核酸酶等。C正确,故选C。
下列有关反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
【答案】:C反转录酶也称逆转录酶,全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催化的是反转录过程。反转录是指 在宿主细胞中,反转录病毒从单链RNA合成双链DNA(cDNA)的过程,它包括3步:①以病毒单链RNA 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生成DNA互补链,产物是RNA-DNA杂化双链,这是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 此为反转录作用;②杂化双链中的RNA被反转录酶水解。③剩下的单链DNA再作模板,由反转录酶催 化合成第二条DNA互补链,这是指导的合成反应。DNA的合成方向是5" →3",在催化DNA 合成开始时需要有引物,此引物为存在于病毒颗粒中的tRNA(C错).因反转录酶可以催化RNA水解 (第②步反应),因此具有RNA酶(RNase)的活性。在催化第③步反应时,反转录酶没有3" →5"核酸外切 酶活性,因此它无校对功能,故反转录的错误率较高。
反转录时所需的酶是反转录酶,那不需要DNA聚合酶吗?
逆转录酶有三种活性:RNA或DNA作模板的dNTP聚合活性和RNase活性. ①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 ②RNase 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 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 ③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 逆转录酶本身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应该不需要另加DNA聚合酶了
反转录酶的合成方向
5"-3"方向合成。反转录酶(也可写成逆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1970年Temin等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该酶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tRNA(主要是色氨酸tRNA)为引物,在tRNA3"-OH末端上,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这条DNA单链叫做互补DNA。
一些关于反转录酶的问题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a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这种酶需要镁离子或锰离子作为辅助因子,当以mRNA为模板时,先合成单链DNA(ssDNA),再在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发夹”型的双链DNA(dsDNA),再由核酸酶S1切成二条单链的双链DNA。因此,反转录酶可用来把任何基因的mRNA反转录成cDNA拷贝,然后可大量扩增插入载体后的cDNA。也可用来标记cDNA作为放射性的分子探针。 M-MLV RT)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什么?
反转录酶是能促使将遗传信息由RNA传递给DNA的酶,亦叫逆转录酶。此酶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它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1970年从致癌RNA病毒中发现了反转录酶,并认为此酶与病毒的致癌性质有关。反转录酶也分布于某些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反转录酶的发现表明不能把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mRNA→蛋白质绝对化,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传递到DNA。它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这些学科的有力工具。
反转录酶加多了有影响吗
有。反转录酶加多了会导致小片段产物(小于500bp)的增加和长片断、全长产物产物的降低。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也可写成逆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反转录酶AMV使用说明(Promega)
1、产品简介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AMV RT,AMV 逆转录酶) 催化以DNA、RNA 或RNA-DNA 杂交体为模板的DNA 聚合反应。它需要引物(DNA 引物比RNA 引物效率更高)以及Mg2+ 或Mn2+。该酶具有固有的RNase H 活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氢硫根化合物可在体外增加该酶的活性。 **2、特点 ** 3、应用 1)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的合成 2)引物延伸和RNA测序 3)RT-PCR (使用Taq DNA 聚合酶时,50μl PCR扩增体系加10μl 包含AMV RT和提供的AMV RT缓冲液的RT反应液。如果使用的是GoTaq DNA 聚合酶或者PCR Master Mix,50l PCR扩增体系加25?l的RT反应液)。 4、使用方法 1)以使用2g的RNA为例。首先准备无核酸酶的离心管,将模板RNA加入到管内,然后加入引物,引物加入比为0.5g/g RNA,总体积不得大于11?l。最好不要改变引物模板比。70℃加热5min,冰浴5min,短暂离心收集至管底。 2)将下列成分加入到上述退火后的引物-模板混合物中。 AMV RT 5×Reaction Buffer 5l dNTP mix 2.5l RNasin Ribonuclease Inhibitor 25units Sodium pyrophosphate,40mm(预热到42℃) 2.5l AMV RT 200units 无核酸水至最后体积 25l 3)轻弹混匀,从中取出5l加入到另一含有2-5[-32P]dCTP的试管中。剩余的20l先不要标记。注意:[-32P]dCTP配制时间不超过一周。 4)若使用的是Oligo(dT)引物则在42℃孵育60分钟,若使用的是随机六聚体引物则在37℃孵育60分钟。 5)将两管溶液分为标记的和未标记两种,放在冰上,添加95l的50mM EDTA溶液到标记管中(示踪者),总体积为100l,示踪管可用于核素掺入实验以及凝胶分析实验。 6)利用未标记管中的第一链产物进行第二链的合成反应(参照文献4、5)。 5、随酶提供的物品 dNTP mix 10mM 5×Reaction Buffer 6、参考文献 1. Kacian, D.L.(1977) Methods for assay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 Meth. Virol. 6 ,143. 2. Krug,M.S.and Berger,S.L.(1987)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primed with Oligo(dT).Meth. Enzymol. 152, 316-25. 3. Mierendorf, R.C. and Pfeffer, D.(1987) Sequencing of RNA transcripts synthesized in vitro from plasmids containing bacteriophage promoters. Meth. Enzymol. 152, 563–6. 4. Universal RiboClone cDNA Synthesis System Technical Manual #TM038, Promega Corporation. 5. Sambrook, J. Fritsch, E.F. and Maniatis,T. (1989)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r, New York, 8.64.
人有反转录酶吗,有什么作用
没有,人类细胞中没有反转录酶。反转录酶也叫逆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是一类只存在于部分RNA病毒中、具有逆转录活性、能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由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合成的DNA称为互补DNA(cDNA)。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所得RNA为信使RNA(mRNA)供蛋白质合成作模板用。而在部分RNA病毒中,要实现自身的扩增,必须具有DNA,因此先由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由cDNA转录出RNA。人类是DNA生物(除部分RNA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DNA生物),本身就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不需要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放了-80
反转录要-80度的原因是RNA样本高温容易降解。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RNA样本高温容易降解且必须要冻于-80℃,且不要超过3个月,反转录是以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酶,合成DNA的过程。
什么是逆转录酶?
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1970年很多研究者从一些致癌RNA病毒中发现这种酶,该酶催化以单链R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的反应。由于这一反应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正好与绝大多数生物转录生成方向(即DNA模板转录生成RNA的方向)相反,所以此反应称为逆转录作用。逆转录酶具有三种酶活性:①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②DNA指导的DNA合成的反应;③RNA的水解的反应。基因工程中有两种商品化的逆转录酶:一种来自纯化的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vianmyoblastosisvirus,AMV)提取的;另一种是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moloneymurineleukemiavirus,Mo-MLV)克隆的逆转录酶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产物。这两种逆转录酶有一些区别,禽源逆转录酸在42℃(鸡的正常体温)能有效发挥作用,而鼠源逆转录酶在42℃时则迅速失活。禽源逆转录酶能更有效地拷贝较复杂的mRNA。禽源逆转录酶和鼠源逆转录酶均属多功能酶,它们的共同性质是:①具有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可以RNA为模板,以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引物,合成互补的DNA(cDNA);②具有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但不具DNA聚合酶那样的3′→5′外切酶活性;③具有RNaseH活性,即从5′或3端连续地降解RNA:DNA杂种双链中的RNA部分。在基因工程中,逆转录酶的主要用途是:①将真核基因的mRNA转录成cDNA,构建cDNA文库,进行克隆实验;②对具有5′突出端的DNA片段的3′端进行填补(补平反应)和标记,制备探针;③代替Klenow大片段,用于DNA序列测定。
反转录酶的质量控制
1.切口酶:在与200单位酶37oC保温60分钟后,超螺旋质粒保留在90%以上。2.DNase测定:200单位酶与50ng3H-DNA37oC保温60分钟,分解出的放射性低于1%。3.RNase测定:200单位酶与50ng3H-RNA37oC保温60分钟,分解出的放射性低于3%。4.第一链cDNA的反应:在标准化的反应中,200单位酶催化从1mg1.2kbRNA或1mg7.5kbRNA将同位素掺入到cDNA中,通过放射自显影,对于1.2kb的RNA,产物cDNA是单一的、全长的条带。对于7.5kb的RNA产物有部分是全长的条带。用这二种RNA放射性转换到cDNA中有12%。5.RNaseH活性:200单位酶与polyA:polydT37oC保温60分钟,释放出的放射性要低于1%。6.物理纯度:在SDS-PAGE上>90%纯。储存缓冲液:20mMTris-HClpH7.5;200mMNaCl;0.1mMEDTA;1mMDTT;0.01%NP-40(一种去垢剂)和50%甘油。反应缓冲液:250mMTris-HClpH8.3;375mMKCl;15mMMgCl2;50mMDTT(以Part#M531A供应)。
反转录酶具有哪些酶活性?( )
【答案】:A、B反转录酶是一种多功能酶,具有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活性、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活性和RNaseH活性。
hiv病毒逆转录酶怎么来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是以 RNA 为模板合成DNA的酶.这种酶是 1970 年美国科学家特明 (H.M.Temin) 和巴尔的摩 (D.Baltimore) 分别于动物致癌 RNA 病毒中发现,他们并因此获得 197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 RNA 致癌病毒,如鸟类劳氏肉瘤病毒 (Rous sara virus) 进入宿主细胞后,其逆转录酶先催化合成与病毒 RNA 互补的 DNA 单链,继而复制出双螺旋 DNA,并经另一种病毒酶的作用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 DNA 中,此整合的 DNA 可能潜伏(不表达)数代,待遇适合的条件时被激活,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转录成相应的 RNA,其中一部分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另一部分则作为 mRNA 翻译成病毒特有的蛋白质.最后,RNA 和蛋白质被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整合的 DNA 也可使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叫做反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叫反转录 (reverse transcription).在这个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的方向是从 RNA 到 DNA,正好与转录过程相反,故称反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含 Zn2+,以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底物,从 5"- 到 3"- 合成 DNA,反应需要引物.这个酶在许多方面与 DNA 聚合酶相似.目前已发现不少动物反转录病毒,近年来也发现了几种人类反转录病毒.艾滋病毒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有的逆转录酶已提纯,可作为合成某些特定 RNA 的互补 DNA 的工具酶,也可用于 DNA 的序列分析和克隆重组 DNA.逆转录酶具有3种酶活力(是一种多功能酶):①它可利用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链,形成RNA-DNA杂化分子(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②它以新合成的DNA为模板合成另一条互补DNA链,形成DNA双链分子(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③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专门水解RNA-DNA杂化分子中的RNA链.
逆转录需要什么酶
逆转录的过程是需要逆转录酶催化的。该逆转录酶也称依赖RNA的DNA聚合酶(RDDP),即以RNA为模板催化DNA链的合成。合成的DNA链称为与RNA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cDNA)。逆转录酶存在于一些RNA病毒中,可能与病毒的恶性转化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是一种RNA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在小鼠及人的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中也有逆转录酶,推测可能与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有关。逆转录酶的作用是以dNTP为底物,以RNA为模板,tRNA(主要是色氨酸tRNA)为引物,在tRNA3"-末端上,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cDNA单链,它与RNA模板形成RNA-cDNA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至此,完成由RNA指导的DNA合成过程。
人体内有逆转录酶么?
人体是没有逆转录酶的,逆转录酶存在于rna病毒。当rna病毒颗粒进入宿主细胞后,在脱衣酶的作用下,壳体裂解,释放出rna,首先以病毒rna分子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病毒自身携带)的催化作用下,反转录出病毒的dna分子,这种病毒dna能与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链整合,又以整合在细胞dna上的病毒dna为模板,转录新的病毒rna与病毒mrna,后者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最后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这里面所有的原料都是利用的宿主的。我不明白你在这里说端粒酶的意思是什么?(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具有反转录酶的性质,并不是逆转录酶,只是有其性质而已,端粒酶人体细胞里有的)
RNA通过逆转录酶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是怎样的
转录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启动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DNA模板上的启动区域常含有TATAATG顺序,称普里布诺(Pribnow)盒或P盒。复合物中的核苷三磷酸一般为GTP,少数为ATP,因而原始转录产物的5′端通常为三磷酸鸟苷(pppG)或腺苷三磷酸(pppA)。真核DNA上的转录启动区域也有类似原核DNA的启动区结构,和在-30bp(即在酶和DNA结合点的上游30核苷酸处,常以-30表示,bp为碱基对的简写)附近也含有TATA结构,称霍格内斯(Hogness)盒或TATA盒。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延伸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核心酶无模板专一性,能转录模板上的任何顺序,包括在转录后加工时待切除的居间顺序。脱离核心酶的σ亚基还可与另外的核心酶结合,参与另一转录过程。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一般合成的RNA链对DNA模板具有高度的忠实性。RNA合成的速度,原核为25~50个核苷酸/秒,真核为45~100个核苷酸/秒。终止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RNA聚合酶和合成的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真核生物DNA上也可能有转录终止的信号。已知真核DNA转录单元的3′端均含富有AT的序列〔如AATAA(A)或ATTAA(A)等〕,在相隔0~30bp之后又出现TTTT顺序(通常是3~5个T),这些结构可能与转录终止或者与3′端添加多聚A顺序有关。
反转录常用的两种酶
目前常用的反转录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avianmyeloblastosisvirus,AMV)的AMV反转录酶,另一种是来源于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moloneymurineleukemiavirus,MoMLV)的MOMLV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是逆转录酶吗
反转录酶就是逆转录酶..只是翻译不一样而以..... 英文名称:Reverse transcripatase 由于其执行的功能相当于转录的逆过程,所以有翻译为逆转录酶.而其催化进行的过程是转录的反方向,是从RNA到DNA,所以也有翻译为反转录酶的.其实这两个名称都是指一样的东西
RNA复制酶,逆转录酶存在于病毒中还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
RNA复制酶在宿主细胞中合成,逆转录酶是病毒中合成的。反转录酶的发现对于遗传工程技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酶。用组织细胞提取mRNA并以它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出互补的DNA(cDNA),由此可构建出cDNA文库,从中筛选特异的目的基因,这是在基因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可进行复制,即在R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进行RNA合成反应。RNA复制酶催化的合成反应是以RNA为模板,由5′向3′方向进行RNA链的合成。RNA复制酶缺乏校对功能的内切酶活性,因此RNA复制的错误率较高,RNA复制酶只是特异地对病毒的RNA起作用,而宿主细胞的RNA一般并不进行复制。扩展资料:多反转录酶都具有多种酶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性。1、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转录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2、RNase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3、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逆转录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NA复制酶
反转录酶的注意事项
反转录酶在进行RT反应之前,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RNA成功的cDNA合成来自高质量的RNA,高质量的RNA至少应保证全长并且不含逆转录酶的抑制剂,如EDTA或SDS。在提取RNA的过程中,要特别防止RNase的污染,同时在逆转录反应中经常加入RNase抑制剂以增加cDNA合成的长度和产量。RNase抑制剂要在第一链cDNA合成反应中,在缓冲液和还原剂(如DTT)存在的条件下加入,因为cDNA合成前的过程会使抑制剂变性,从而释放结合的可以降解RNA的RNase。蛋白RNase抑制剂仅防止RNaseA,B,C对RNA的降解,并不能防止皮肤上的RNase,因此尽管使用了这些抑制剂,也要小心不要从手指上引入RNase,实验过程中经常更换新手套。2、引物的选择OligodT选择OligodT时,要求RNA必须有PolyA,所以真核生物的mRNA都适用。适合长链甚至全长mRNA的RT,所以对RNA样品的质量要求较高,最好不要有明显的DNA污染、RNA降解和RNA断裂。假如想探索新的mRNA进行RT反应,建议推荐使用OligodT引物。使用OligodT引物要比随机引物和特异性引物的稳定性要好。随机引物适合各种RNA的RT,尤其适合模板丰度很低的情况(比如某个gene表达量很低)。选择随机引物时,第一链cDNA合成反应中就是以所有的RNA为模板,然后进行PCR反应时设计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同时要注意随机引物的量和总RNA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建议每5μg总RNA的随机引物的用量为50ng,如果每5μg总RNA的随机引物的用量超过250ng,可能会导致小片段产物(<500bp)的增加和长片断、全长产物产物的降低。特异性引物特异性引物只能用你设计引物时的下游引物做RT,引物设计质量影响RT的结果,而且不同引物退火温度本来就不相同,所以按照说明书按照一个温度做不是最佳选择,一般不推荐。
反转录酶的形成哪种化学键?
反转录酶把RNA变成DNA,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跟反转录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用来截取DNA的片段,因此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生物学领域上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DNA跟人体许许多多方面都有关,那么我们来具体说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吧。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比较先进,那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什么呢?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嗜热栖热菌HB8中分离得到Tth耐热DNA聚合酶,此酶还具有反转录酶活性,95摄氏度时该酶的半衰期为20分钟具有5—3外切酶活性,无3—5外切酶活性,利用Tth耐热DNA聚合酶同时具有反转录酶的特点,可以简化RT-PCR,并且比Taq聚合酶反应敏感度高100倍。所以更优越。Tth聚合酶作用温度高,可消除RNA的二级结构对反转录反应的影响,增加TthDNA聚合酶的反转录的活性,可增加RT-PCR反应灵敏性。 反转录过程由反转录酶催化,该酶也称依赖RNA的DNA聚合酶(RDDP),即以RNA为模板催化DNA链的合成。合成的DNA链称为与RNA互补DNA(cDNA)。反转录酶存在于一些RNA病毒中,可能与病毒的恶性转化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是一种RNA病毒,含有反转录酶。在小鼠及人的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中也有反转录酶,推测可能与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有关。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局限性 有些条件下不适合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那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局限性是什么呢?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需要从许多酶中选择限制酶,或者说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酶进行酶切才能得到合理大小的DNA片段。这种选择不能在非酶切位点切断靶DNA。大多数有核基因组含有大量中度和高度重复序列,而在YAC或Cosmid中的未知功能序列中有时也会有这些序列,这样,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的探针就有可能与多个基因序列杂交。 而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可对未知序列扩增后进行分析,探索邻接已知DNA片段的序列,并可将仅知部分序列的全长cDNA进行分子克隆,建立全长的DNA探针。适用于基因游走、转位因子和已知序列DNA旁侧病毒整合位点分析等研究。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什么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一种,具体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什么呢?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用反向的互补引物来扩增两引物以外的未知序列的片段,而常规PCR扩增的是已知序列的两引物之间DNA片段。实验时选择已知序列内部没有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段DNA进行酶切,然后用连接酶使带有粘性末端的靶序列环化连接,再用一对反向的引物进行PCR,其扩增产物将含有两引物外未知序列,从而对未知序进行分析研究。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以dNTP为底物,以RNA为模板,tRNA(主要是色氨酸tRNA)为引物,在tRNA3′桹H末端上,按5′→3′方向,合成一条与RNA模板互补的DNA单链,这条DNA单链叫做互补DNA,它与RNA模板形成RNADNA杂交体。随后又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水解掉RNA链,再以cDNA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NA链。至此,完成由RNA指导的DNA合成过程。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操作过程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操作有一定讲究,那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操作过程什么样呢?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用T4连接酶在稀DNA浓度下环化更容易形成单环。在一些实验中,为产生对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大小适当的DNA片段需要两种内切酶,但这样所产生的片段末端则不适于连接,环化前需用Klenow或噬菌体T4DNA聚合酶修理(钝化)。连接前,需用酚或热变性使内切酶失活。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传统的缓冲液和其他提供者推荐的条件裂解DNA。反向PCR所扩增的片段的大小由PCR扩增片段的大小决定,目前,PCR扩增的实际上限为3-4kb。在许多情况下,首先需要进行Southern杂交来确定内切酶用以产生大小适于环化及反向PCR的片段的末端段。能裂解核心区的内切酶使反向PCR只能扩增引物所定模板(依赖于引物)的上游或上游区,而不裂解核心区的酶则使两上边侧序列都扩增,并带有由内切酶和环化类型决定的接点(例如,互补突头连接与钝头连接)。
关于逆转录酶
楼上不要误人子弟了,病毒感染细胞只有核酸进入到细胞内,外壳不会进去,逆转录酶基因只是病毒基因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很多编码外壳蛋白等等,在病毒壳内空间很小不会留有逆转录酶的空间,所以只有核酸进入,病毒分为正链DNA 负链DNA 正链RNA 负链RNA 双链DNA 双链RNA 双链缺口DNA 推荐你复习一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转录翻译过程,国外的《病毒学原理》,不要跟我说我的名词不对,翻译过来大概是那个意思而且我是医学专业只有双链DNA的正链才可以转录出mRNA,因为细胞核内酶的限制,而且正常真核细胞不会有逆转录酶,但是又有人说人类基因组8%是病毒基因gene
怎么确定反转录完的CDNA中还有没有GDNA污染
对于新手来说购买反转录试剂盒是比较理想的,买一个kit看看说明书操作就可以了。推荐两款kit TAKARA和HaiGene,这两款试剂盒都能对RNA样品中的gDNA有效去除,因此对RNA质量的要求不高。TAKARA的RR047A操作方便,反转录温度为37℃,对于大多数试验来讲是满足要求的。HaiGene的D0401操作要多一个步骤,但其反转录温度是55℃(耐高温的反转录酶),提高了反转录温度使得高GC含量、复杂模板、长mRNA的模板都能有效反转录,因此其反转录效率更高,更能够获得样本中基因的真实表达量。如果后续试验是RealTime PCR、ORF克隆、高GC含量、或者你的待研究基因结构复杂程度未知,还是选用耐高温的反转录酶更理想。对于反转录高手来说,直接购买反转录酶、再购买Rnase Inhibitor自己配制反转录体系就可以了。对于样本量大的课题组来讲,相对还是比较经济的。选择反转录酶时仅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耐高温的酶,来克服目的基因的复杂结构就可以了。PROMEGA、TAKARA、HaiGene、 TRANSGEN等品牌的反转录酶性价比还都是不错的。Life、NEB的也不错,银子足的也可考虑,不一一解释了。
逆转录酶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逆转录酶的具体作用介绍
1、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聚合成DNA的过程。 2、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 3、具有酶催化消化信使RNA的能力。 4、逆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反转录时所需的酶是反转录酶,那不需要DNA聚合酶吗
逆转录酶有三种活性:RNA或DNA作模板的dNTP聚合活性和RNase活性.①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②RNase 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 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③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逆转录酶本身具有DNA聚合酶活性不需要另加DNA聚合酶了
反转录酶在室温放多久会失活
超过30分钟。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得知,反转录酶属于RNA酶家族,其活性受到温度、pH、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反转录酶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否则会失活,且要在-20℃或更低的温度下储存,避免多次冻融,以确保其活性和稳定性。
有一条mRNA 我想要获得它的互补单链DNA 我该用RNA聚合酶还是反转录酶 为什么RNA聚合
肯定要用反转录酶.RNA聚合酶合成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不能合成一条DNA单链
为什么说端粒酶是反转录酶
为什么说端粒酶是反转录酶只要是细胞,就得走向衰老,现代研究表明,细胞的衰老和端粒的变短有关系。端粒就是DNA,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在不断变短,端粒酶就是组织端粒变短的。然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抑制,端粒酶是怎么染端粒变长的呢?实际上端粒酶是由RNA组成的,可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逆转形成DNA,使得变短的端粒变长。所以说端粒酶可以逆转录形成端粒,使端粒不减短!
逆转录酶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逆转录酶(反转录酶):1970年,Temin等人和Baltimore等人同时各自发现了逆转录酶,修正了传统的中心法则,使真核基因的制备成为可能。Temin等于1975年因发现逆转录酶而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具备了以上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基因工程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1972年,Berg等发表了题为“将新的遗传信息插入SV40病毒DNA的生物化学方法”的论文,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为此他获得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1973年,斯坦福大学的Cohen等人成功地进行了另一个体外重组DNA实验并实现了细菌间性状的转移。1973年Jacbon等人首次提出基因可以人工重组,并能在细菌中复制。从此以后,基因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均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关于逆转录酶
楼上不要误人子弟了,病毒感染细胞只有核酸进入到细胞内,外壳不会进去,逆转录酶基因只是病毒基因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很多编码外壳蛋白等等,在病毒壳内空间很小不会留有逆转录酶的空间,所以只有核酸进入,病毒分为正链DNA 负链DNA 正链RNA 负链RNA 双链DNA 双链RNA 双链缺口DNA 推荐你复习一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转录翻译过程,国外的《病毒学原理》,不要跟我说我的名词不对,翻译过来大概是那个意思而且我是医学专业只有双链DNA的正链才可以转录出mRNA,因为细胞核内酶的限制,而且正常真核细胞不会有逆转录酶,但是又有人说人类基因组8%是病毒基因gene
mrna需要逆转录酶吗
mrna需要逆转录酶,逆转录就是从mRNA到cDNA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用到逆转录酶,其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放-20有活性吗
反转录酶放-20有活性吗?您好,反转录酶放-20是有活性的,具有DNA聚合酶活性。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
【答案】:C反转录酶又称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分子生物学常用工具酶常见的主要有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核酸聚合酶、反转录酶、核酸酶等。C正确,故选C。
逆转录酶的功能
逆转录酶的三个功能:1、RNA为模板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2、DNA为模板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3、RNaseh活性。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转录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 。RNase 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 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扩展资料:转录时,细胞通过碱基互补的原则来生成一条带有互补碱基的mRNA,通过它携带密码子到核糖体中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合成。与DNA的复制相比,转录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亦有其自己的特点。转录中,一个基因会被读取并复制为mRNA。就是说,以特定的DNA片段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合成前体mRNA。在体内,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阶段,并且是基因调节的主要阶段。转录可产生DNA复制的引物,在反转录病毒感染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转录应由DNA到RNA的,所得RNA为信使RNA(mRNA)供蛋白质合成作模板用。而在部分RNA病毒中,要实现自身扩增,必须具有DNA,因此先由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由cDNA转录出RNA。逆转录酶可用RT—PCR,将RNA转变为DNA后扩增,以获得RNA的序列。反转录酶也分布于某些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反转录酶的发现表明不能把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mRNA→蛋白质绝对化,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传递到DNA。它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这些学科的有力工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转录酶
逆转录酶的作用
逆转录酶的三个作用: 1、RNA为模板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2、DNA为模板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3、RNaseh活性。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 RNase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
反转录酶有什么特点?
反转录酶是能促使将遗传信息由RNA传递给DNA的酶,亦叫逆转录酶。此酶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它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1970年从致癌RNA病毒中发现了反转录酶,并认为此酶与病毒的致癌性质有关。反转录酶也分布于某些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反转录酶的发现表明不能把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MRNA→蛋白质绝对化,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传递到DNA。它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这些学科的有力工具。
逆转录酶和反转录酶有什么不同吗?
反转录酶跟逆转录酶是同样的概念,只是翻译不一样而已。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a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反转录酶都具有多种酶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性: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转录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 。RNase 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 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什么?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多反转录酶都具有多种酶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性 。①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转录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 。②RNase 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 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 。③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除此之外,有些反转录酶还有DNA内切酶活性,这可能与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有关。反转录酶的发现对于遗传工程技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酶。用组织细胞提取mRNA并以它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出互补的DNA(cDNA),由此可构建出cDNA文库(cDNa library),从中筛选特异的目的基因,这是在基因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什么?
反转录酶是能促使将遗传信息由RNA传递给DNA的酶,亦叫逆转录酶。此酶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它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1970年从致癌RNA病毒中发现了反转录酶,并认为此酶与病毒的致癌性质有关。反转录酶也分布于某些正常细胞和胚胎细胞。反转录酶的发现表明不能把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mRNA→蛋白质绝对化,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传递到DNA。它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毒学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这些学科的有力工具。
逆转录酶和反转录酶有什么不同吗?
反转录酶跟逆转录酶是同样的概念,只是翻译不一样而已。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a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哺乳类C型病毒的反转录酶和鼠类B型病毒的反转录酶都是一条多肽链。鸟类RNA病毒的反转录酶则由两上亚基结构。真核生物中也都分离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反转录酶反转录酶都具有多种酶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性: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dNTP聚合成DNA的过程。此酶需要RNA为引物,多为色氨酸的tRNA,在引物tRNA3′-末端以5′→3′方向合成DNA。反转录酶中不具有3′→5′外切酶活性,因此没有校正功能,所以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DNA出错率比较高 。RNase H活性;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的cDNA与模板RNA形成的杂交分子,将由RNase H从RNA5′端水解掉RNA分子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以反转录合成的第一条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再合成第二条DNA分子。
超螺旋结构对染色体包装,dna的复制以及转录有何意义?
1.超螺旋DNA比松弛型DNA更紧密,使DNA分子的体积更小,得以包装在细胞内。2.超螺旋会影响双螺旋分子的解旋能力,从而影响到DNA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超螺旋有利于DNA的转录,复制及表达调控。望采纳,谢谢。
复制,转录,翻译的定义是什么?
DNA复制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复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DNA复制的引发 复制的引发(Priming)阶段包括DNA复制起点双链解开,通过转录激活步骤合成RNA分子,RNA引物的合成,DNA聚合酶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的3"-OH末端复制引发的关键步骤就是前导链DNA的合成,一旦前导链DNA的聚合作用开始,滞后链上的DNA合成也随着开始,在所有前导链开始聚合之前有一必需的步骤就是由RNA聚合酶(不是引物酶)沿滞后链模板转录一短的RNA分子.在有些DNA复制中,(如质粒ColE),该RNA分子经过加式成为DNA复制的引物.但是,在大部分DNA复制中,该RNA分子没有引物作用.它的作用似乎只是分开两条DNA链,暴露出某些特定序列以便引发体与之结合,在前导链模板DNA上开始合成RNA引物,这个过程称为转录激活(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在前导链的复制引发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一些蛋白质,如大肠杆菌的dnaA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可以和复制起点处DNA上高度保守的4个9bp长的序列结合,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可能是这些蛋白质与DNA复制起点结合后能促进DNA聚合酶Ⅲ复合体的七种蛋白质在复制起点处装配成有功能的全酶.DNA复制开始时,DNA螺旋酶首先在复制起点处将双链DNA解开,通过转录激活合成的RNA分子也起分离两条DNA链的作用,然后单链DNA结合蛋白质结合在被解开的链上.由复制因子X(n蛋白),复制因子Y(n"蛋白),n"蛋白,i蛋白,dnaB蛋白和dnaC蛋白等6种蛋白质组成的引发前体(preprimosome),在单链DNA结合蛋白的作用下与单链DNA结合生成中间物,这是一种前引发过程.引发前体进一步与引物酶(primase)组装成引发体(primosome).引发体可以在单链DNA上移动,在dnaB亚基的作用下识别DNA复制起点位置.首先在前导链上由引物酶催化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这是一种相对移动,也可能是滞后链模板在移动,见后),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供DNA聚合酶Ⅲ合成冈崎片段使用,引发体中许多蛋白因子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是,这些成份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使引发体在滞后链上移动,识别合适的引物合成位置,并将核苷酸在引发位置上聚合成RNA引物.由于引发体在滞后链模板上的移动方向与其合成引物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滞后链上所合成的RNA引物非常短,一般只有3-5个核苷酸长.而且,在同一种生物体细胞中这些引物都具有相似的序列,表明引物酶要在DNA滞后链模板上比较特定的位置(序列)上才能合成RNA引物. 为什么需要有RNA引物来引发DNA复制呢?这可能尽量减少DNA复制起始处的突变有关.DNA复制开始处的几个核苷酸最容易出现差错,因此,用RNA引物即使出现差错最后也要被DNA聚合酶Ⅰ切除,提高了DNA复制的准确性.RNA引物形成后,由DNA聚合酶Ⅲ催化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按碱基互补原则加在RNA引物3"-OH端而进入DNA链的延伸阶段. (二)DNA链的延伸 DNA新生链的合成由DNA聚合酶Ⅲ所催化,然而,DNA必须由螺旋酶在复制叉处边移动边解开双链.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拓扑学上的问题:由于DNA的解链,在DNA双链区势必产生正超螺旋,在环状DNA中更为明显,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复制叉难再继续前进,从而终止DNA复制.但是,在细胞内DNA复制不会因出现拓扑学问题而停止.有两种机制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1]DNA在生物细胞中本身就是超螺旋,当DNA解链而产生正超螺旋时,可以被原来存在的负超螺旋所中和;[2]DNA拓扑异构酶Ⅰ要以打开一条链,使正超螺旋状态转变成松弛状态,而DNA拓扑异构酶Ⅱ(旋转酶)可以在DNA解链前方不停地继续将负超螺旋引入双链DNA.这两种机制保证了无论是环状DNA还是开环DNA的复制顺利的解链,再由DNA聚合酶Ⅲ合成新的DNA链.前已述及DNA生长链的延伸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该酶是由7种蛋白质(多肽)组成的聚合体,称为全酶.全酶中所有亚基对完成DNA复制都是必需的.α亚基具有聚合功能和5"→3"外切酶活性,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另外,全酶中还有ATP分子它是DNA聚合酶Ⅲ催化第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RNA引物上所必需的,其他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 在DNA复制叉处要能由两套DNA聚合酶Ⅲ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复制DNA前导链和滞后链.如果滞后链模板环绕DNA聚合酶Ⅲ全酶,并通过DNA聚合酶Ⅲ,然后再折向与未解链的双链DNA在同一方向上,则滞后链的合成可以和前导链的合成在同一方向上进行. 这样,当DNA聚合酶Ⅲ沿着滞后链模板移动时,由特异的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引物即可以由DNA聚合酶Ⅲ所延伸.当合成的DNA链到达前一次合成的冈崎片段的位置时,滞后链模板及刚合成的冈崎片断便从DNA聚合酶Ⅲ上释放出来.这时,由于复制叉继续向前运动,便产生了又一段单链的滞后链模板,它重新环绕DNA聚合酶Ⅲ全酶,并通过DNA聚合酶Ⅲ开始合成新的滞后链冈崎片段.通过这样的机制,前导链的合成不会超过滞后链太多(最后只有一个冈崎片段的长度).而且,这样引发体在DNA链上和DNA聚合酶Ⅲ以同一速度移动. 按上述DNA复制的机制,在复制叉附近,形成了以两套DNA聚合酶Ⅲ全酶分子、引发体和螺旋构成的类似核糖体大小的复合体,称为DNA复制体(replisome).复制体在DNA前导链模板和滞后链模板上移动时便合成了连续的DNA前导链和由许多冈崎片段组成的滞后链.在DNA合成延伸过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当冈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Ⅰ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后两个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将其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滞后链. (三)DNA复制的终止 过去认为,DNA一旦复制开始,就会将该DNA分子全部复制完毕,才终止其DNA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在DNA上也存在着复制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止位点处终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但目前对复制终止位点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甚少在NDA复制终止阶段令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线性DNA分子两端是如何完成其复制的?已知DNA复制都要有RNA引物参与.当RNA引物被切除后,中间所遗留的间隙由DNA聚合Ⅰ所填充.但是,在线性分子的两端以5"→3"为模板的滞后链的合成,其末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是无法被DNA聚合酶所填充的. 在研究T7DNA复制时,这个问题部分地得到了解决.T7DNA两端的DNA序列区有160bp长的序列完全相同.而且,在T7DNA复制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不是一个单位T7DNA长度,而是许多单位长度的T7DNA首尾连接在一起.T7DNA两个子代DNA分子都会有一个3"端单链尾巴,两个子代DNA的3"端尾巴以互补结合形成两个单位T7DNA的线性连接.然后由DNA聚合酶Ⅰ填充和DNA连接酶连接后,继续复制便形成四个单位长度的T7DNA分子.这样复制下去,便可形成多个单位长度的T7DNA分子.这样的T7DNA分子可以被特异的内切酶切开,用DNA聚合酶填充与亲代DNA完全一样的双链T7DNA分子. 在研究痘病毒复制时,发现了线性DNA分子完成末端复制的第二种方式.痘病毒DNA在两端都形成发夹环状结构.DNA复制时,在线性分子中间的一个复制起点开始,双向进行,将发夹环状结构变成双链环状DNA.然后,在发夹的中央将不同DNA链切开,使DNA分子变性,双链分开.这样,在每个分子两端形成一个单链尾端要以自我互补,形成完整的发夹结构,与亲代DNA分子一样.在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复制时,尚不清楚末端的复制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也可能像痘病毒那样形成发夹结构而进行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DNA复制是由一种特殊的酶将一个新的末端DNA序列加在刚刚完成复制的DNA末端.这种机制首先在四膜虫中发现.该生物细胞的线性DNA分子末端有30-70拷贝的5"TTGGGG3"序列,该细胞中存在一种酶可以将TTGGGG序列加在事先已存在的单键DNA末端的TTGGGG序列上.这样有较长的末端单链DNA,可以被引物酶重新引发或其他的酶蛋白引发而合成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将其变成双链DNA.这样就可以避免其DNA随着复制的不断进行而逐渐变短. 在环状DNA的复制的末端终止阶段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环状DNA复制到最后,由DNA拓扑异构酶Ⅱ切开双链DNA,将两个DNA分子分开成为两个完整的与亲代DNA分子一样的子代DNA. 高中生物范畴下的DNA复制 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简述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希望能简洁点,)
简述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答: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1、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是由通用转录因子与DNA形成的蛋白质-DNA复合物,只有当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启动子,才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为:TFⅡD结合TATA盒;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TFⅡD-DNA复合物形成一个闭合的复合物;其他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复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或抑制TFⅡD与TATA盒结合;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TFⅡD-DNA复合物的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2、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具有三个功能域(DNA识别结合域、转录活性域和结合其他蛋白结合域);能识别并结合上游调控区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的表达有正性或负性调控作用. 3、转录起始的调控:⑴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 A.表达式调节——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出来就具有活性; B.共价修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 C.配体结合——许多激素受体是反式作用因子; D.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解离与形成. (1)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识别并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中的保守性序列,对基因转录起调节作用. (2)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方式——成环、扭曲、滑动、Oozing. (3)反式作用因子的组合式调控作用:每一种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虽然可以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调控不是由单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几种因子组合发挥特定的作用. 希望能帮上您,
转录因子是什么?其与DNA结合的功能域(motif)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mRNA结合的区域。按照常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的结合位点一般应该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这篇文章的试验方法是,通过高密度的寡核苷酸芯片,反映出人21和22号染色体的几乎所有的非重复序列,通过这种芯片,检测三种转录因子,Sp1、 cMyc、和p53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每种转录因子都有大量的TFBS与之结合。然而,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 36%的TFBS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中部或3"端,并且这36%的TFBS常常和基因组中的非蛋白编码RNA分布在一起。这暗示,在人的基因组中,不仅包含蛋白编码基因,也包含数量相当的非编码基因(noncoding genes),他们都受常见的转录因子所调控。转录因子 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真核生物在转录时往往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协助。一种蛋白质是不是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往往是通过体外系统看它是否是转录起始所必须的。一般可将这些转录所需的蛋白质分为三大类:(1)RNA聚合酶的亚基,它们是转录必须的,但并不对某一启动子有特异性。(2)某些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但是,在这一类因子中,要严格区分开哪些是RNA聚合酶的亚基,哪些仅是辅助因子,是很困难的。(3)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如果这些顺序存在于启动子中,则这些顺序因子是一般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如果这些顺序仅存在于某些种类的启动子中,则识别这些顺序的因子也只是在这些特异启动子上起始转录必须的。黑腹果蝇的RNA聚合酶需要至少两个转录因子方能在体外起始转录。其中一个是B因子,它与含TATA盒的部位结合。人的因子TFⅡD亦和类似的部位结合。同样,CTF(CAAT结合因子)则与腺病毒的主要晚期启动子中与CAAT盒同源的部位相结合。结合在上游区的另一个转录因子是USF(亦称MLTF),则可以识别腺病毒晚期启动子中靠近-55的顺序。转录因子Sp1则能和GC盒相结合。在SC40启动子中有多个GC盒,位于-70到-110之间。它们均能和Sp1相结合。然而含有GC盒的不同的DNA顺序与Sp1的亲和力却各不相同。可见GC盒两侧的顺序对Sp1-GC盒的结合究竟如何能影响转录。有时候需要几个转录因子才能起始转录。例如胞苷激酶的启动子需要Sp1与GC盒结合和CTF与CAAT盒结合;腺病毒晚期启动子需要TFⅡD与TATA盒结合和USF与其邻近部位相结合。以上所述的因子是一般转录都需要的,似乎并没有什么调节功能。另一些转录因子则可以调控一组特殊基因的转录。热休克基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真核生物的热休克基因在转录起始点的上游15bp处有一个共同顺序。HSTF因子仅在热休克细胞中有活性。它与包括热休克共同顺序在内的一段DNA相结合,所以这个因子的激活可以引起约包括20个基因的一组基因起始转录。在这里,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Ⅱ之间关系很类似细菌的σ因子与核心酶之间的关系。
真核生物反式作用因子转录活化域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性结构
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元件)中文名称:转录因子英文名称:transcriptionfactor;TF定义1: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活化后从胞质转位至胞核,通过识别和结合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和调控基因表达。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immunesystem)(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定义2: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定义3: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与RNA聚合酶Ⅰ、Ⅱ、Ⅲ相对应的有三类转录因子:TFⅠ、TFⅡ、TFⅢ。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4:能识别启动子、增强子或特定序列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转录因子是什么?其与DNA结合的功能域(motif)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mRNA结合的区域.按照常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的结合位点一般应该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 这篇文章的试验方法是,通过高密度的寡核苷酸芯片,反映出人21和22号染色体的几乎所有的非重复序列,通过这种芯片,检测三种转录因子,Sp1、 cMyc、和p53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每种转录因子都有大量的TFBS与之结合.然而,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36%的TFBS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中部或3"端,并且这36%的TFBS常常和基因组中的非蛋白编码RNA分布在一起.这暗示,在人的基因组中,不仅包含蛋白编码基因,也包含数量相当的非编码基因(noncoding genes),他们都受常见的转录因子所调控. 转录因子 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真核生物在转录时往往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协助.一种蛋白质是不是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往往是通过体外系统看它是否是转录起始所必须的.一般可将这些转录所需的蛋白质分为三大类: (1)RNA聚合酶的亚基,它们是转录必须的,但并不对某一启动子有特异性. (2)某些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但是,在这一类因子中,要严格区分开哪些是RNA聚合酶的亚基,哪些仅是辅助因子,是很困难的. (3)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如果这些顺序存在于启动子中,则这些顺序因子是一般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如果这些顺序仅存在于某些种类的启动子中,则识别这些顺序的因子也只是在这些特异启动子上起始转录必须的. 黑腹果蝇的RNA聚合酶需要至少两个转录因子方能在体外起始转录.其中一个是B因子,它与含TATA盒的部位结合.人的因子TFⅡD亦和类似的部位结合.同样,CTF(CAAT结合因子)则与腺病毒的主要晚期启动子中与CAAT盒同源的部位相结合.结合在上游区的另一个转录因子是USF(亦称MLTF),则可以识别腺病毒晚期启动子中靠近-55的顺序.转录因子Sp1则能和GC盒相结合.在SC40启动子中有多个GC盒,位于-70到-110之间.它们均能和Sp1相结合.然而含有GC盒的不同的DNA顺序与Sp1的亲和力却各不相同.可见GC盒两侧的顺序对Sp1-GC盒的结合究竟如何能影响转录.有时候需要几个转录因子才能起始转录.例如胞苷激酶的启动子需要Sp1与GC盒结合和CTF与CAAT盒结合;腺病毒晚期启动子需要TFⅡD与TATA盒结合和USF与其邻近部位相结合.以上所述的因子是一般转录都需要的,似乎并没有什么调节功能.另一些转录因子则可以调控一组特殊基因的转录.热休克基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真核生物的热休克基因在转录起始点的上游15bp处有一个共同顺序.HSTF因子仅在热休克细胞中有活性.它与包括热休克共同顺序在内的一段DNA相结合,所以这个因子的激活可以引起约包括20个基因的一组基因起始转录.在这里,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Ⅱ之间关系很类似细菌的σ因子与核心酶之间的关系.
DNA在转录时解旋吗?
毫无疑问是解旋的。否则由于DNA双链的存在,mRNA无法与模板DNA配对。至于你说的问题,我根据我的知识能力是如下理解的:第一和第三个问题本质一样,即超螺旋如何促进转录。研究表明,天然存在的负超螺旋这种结构可使DNA双链碱基对打开所需要的能量降低4.1KJ/mol。也就是说,超螺旋促进转录的原理是让双链更容易解旋并形成单链。螺旋的程度也就决定了解旋和解链的难易程度,解旋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启动子的活性,所以螺旋的程度间接决定并调节着启动子的活性。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他说的并不完整。TBP应是保护了TATA box中一段区域,让这段区域保持单链状态,使得RNA聚合酶可以结合上来,促进转录。向下移动也是继续打开并保护双链变成单链,让聚合反应进行下去的过程。我个人并没有听说过“保护一个螺旋”的讲法。
超螺旋结构对染色体包装,dna的复制以及转录有何意义?
1.超螺旋DNA比松弛型DNA更紧密,使DNA分子的体积更小,得以包装在细胞内. 2.超螺旋会影响双螺旋分子的解旋能力,从而影响到DNA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超螺旋有利于DNA的转录,复制及表达调控.
在复制与转录中能在DNA中引入负超螺旋的蛋白质称为??
您好! DNA促旋酶又叫螺旋酶(gyrase),为原核生物拓扑异构酶Ⅱ,在基DNA的复制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无ATP时,切断处于超螺旋状态的DNA分子,使超螺旋松弛;在有ATP时,利用ATP使松弛状态的DNA进入负超螺旋结构。 百度教育团队【海纳百川团】为您解答。 感谢您的采纳,O(∩_∩)O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Z型DNA可以调控基因转录活性?
Z-DNA的形成通常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 因为Z-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根距离太近了,这会产生静电排斥. 但是,DNA链的局部不稳定区的存在就成为潜在的解链位点. DNA解螺旋却是DNA复制和转录等过程中必要的环节,因此认为这一结构与基因调节有关.
简述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理?
在特异性表达某些基因的组织中,活化基因附近mCpG较非表达组织中明显降低至30%左右。同时,有Hl的压缩状态核小体中含有哺乳动物细胞核DNA中80%的甲基化CpG。因此认为基因表达与CG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C的甲基化可能加强阻遏蛋白或降低激活蛋白与DNA的结合,或因mCpG的甲基伸入DNA双螺旋结构的大沟,影响DNA与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也可能由于C的甲基化使DNA双螺旋大沟中过分拥挤从而改变了DNA不同构象间的平衡,更多地由B-DNA变为其他(如Z-DNA)构象以扩展大沟内的空间,影响了DNA结合蛋白对相应专一序列的结合。由于Z-DNA结构收缩,螺旋加深,使许多蛋白质因子赖以结合的元件收缩入大沟而不利于基因转录的起始。用序列相同但甲基化水平不同的DNA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甲基的引入不利于模板与RNA聚合酶的结合,降低了其体外转录活性。DNA甲基化对转录的抑制主要决定于甲基化CpG的密度和启动子强度两个因素:启动子附近甲基化CpG的密度是阻遏作用的主要决定因素。弱的启动子可被散布的甲基化CpG完全阻遏,若外加增强子使启动子强化,则在同样程度的甲基化影响下转录可以恢复;如果甲基化CpG位点进一步增加,转录就会完全停止。阻遏的严重程度与甲基化CpG区对MeCP1(methylCpG-bindingprotein1)的亲和力成正比。可见在转录的充分激活和完全阻遏之间的调节开关决定于甲基化CpG密度和启动子强度的平衡。
cDNA反转录的产物是双链还是单链的?
RNA反转录的cDNA是单链的,最终形成双链。cDNA是指具有与某RNA链呈互补碱基序列的DNA。与RNA链互补的单链DNA,以其RNA为模板,在适当引物的存在下,由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作用而合成。并且在合成单链cDNA后,再用碱处理除去与其对应的RNA以后,以单链cDNA为模板,由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或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作用合成双链cDNA。扩展资料:反转录的生物学意义:1、对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修正后的中心法则表示为: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有些病毒(如阮病毒,即疯牛病病毒)以蛋白质直接形成蛋白质。2、在致癌病毒的研究中发现了癌基因,在人类一些癌细胞如膀胱癌、小细胞肺癌等细胞中,也分离出与病毒癌基因相同的碱基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癌基因的发现为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很有前途的线索。3、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基因工程的实施。由于目的基因的转录产物易于制备,可将mRNA反向转录形成DNA用以获得目的基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转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DNA
RNA是如何反转录成cDNA的?过程和原理怎样?请教
rna不纯化做反转录,cdna容易降解.是的,得到的是全体mrna的cdna的库。然后通过pcr手段获得需要的目的片段。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mrna的降解,因此一次实验不可能得到全部的cdna,因此要重复1~2次,才能保证全部mrna被反转录为cdna.核糖核酸(缩写为rna,即ribonucleicacid),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
mRNA反转录形成cDNA 大致分为哪些步骤
mRNA反转录形成cDNA 大致分为哪些步骤 有反转录酶,可以以RNA为模版合成DNA。 这过程需要引物,根据mRNA有3‘polyA尾巴的特点,可以用oligo-dT作为引物,合成cDNA,这样可以自然去除非mRNA的RNA的转录。 也可以用随机引物去合成大量不同的cDNA。 如果要反转录特定的mRNA,就根据它设计特异性引物反转录,这样理论上只有目的cDNA产生。
问mRNA转录成cDNA的过程
有反转录酶,可以以rna为模版合成dna。这过程需要引物,根据mrna有3‘polya尾巴的特点,可以用oligo-dt作为引物,合成cdna,这样可以自然去除非mrna的rna的转录。也可以用随机引物去合成大量不同的cdna。如果要反转录特定的mrna,就根据它设计特异性引物反转录,这样理论上只有目的cdna产生
mrna逆转录为什么得到cdna
是的,得到的是全体mRNA的cDNA的库.然后通过PCR手段获得需要的目的片段.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mRNA的降解,因此一次实验不可能得到全部的cDNA,因此要重复1~2次,才能保证全部mRNA被反转录为cDNA.
由mRNA反转录形成cDNA的过程大致分为哪些步骤?
先从细胞提取总rna,然后根据大多数真核mrna含有多聚腺嘌呤(polyadenylicacid,polya)尾的特点,用寡聚dt纤维素柱将mrna分离出,以mrna为模板,在多聚a尾上结合12-18个dt的寡聚dt片段,作为合适的起始引物,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
反转录的cDNA是单链还是双链?
RNA反转录的cDNA是单链的,最终形成双链。cDNA是指具有与某RNA链呈互补碱基序列的DNA。与RNA链互补的单链DNA,以其RNA为模板,在适当引物的存在下,由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作用而合成。并且在合成单链cDNA后,再用碱处理除去与其对应的RNA以后,以单链cDNA为模板,由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或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作用合成双链cDNA。扩展资料:反转录的生物学意义:1、对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修正后的中心法则表示为: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有些病毒(如阮病毒,即疯牛病病毒)以蛋白质直接形成蛋白质。2、在致癌病毒的研究中发现了癌基因,在人类一些癌细胞如膀胱癌、小细胞肺癌等细胞中,也分离出与病毒癌基因相同的碱基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癌基因的发现为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很有前途的线索。3、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基因工程的实施。由于目的基因的转录产物易于制备,可将mRNA反向转录形成DNA用以获得目的基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转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DNA
转录时会发生基因突变吗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以及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周期的任何分期。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 1.突变 突变(mutation)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广义的突变可以分两类:①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②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狭义的突变,即一般所指的突变仅指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或数目发生改变。仅涉及DNA分子中单个碱基改变者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涉及多个碱基的还有缺失、重复和插入。 2.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以及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周期的任何分期。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突变的变异只能在体细胞中传递。因此体细胞突变不能直接遗传下代。生殖细胞的突变率比体细胞高,主要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如果显性突变基因在生殖细胞中发生,它们的效应可能通过受精卵而直接遗传后代并立即在子代中表现出来;如果突变基因是隐性的,则其效应就可能被其等位基因所遮盖。如果突变发生在某一配子中,那么,在子代中只有某一个有可能承继这个突变基因。如果突变发生在配子发生的早期阶段(如发生在成熟分裂的性母细胞),则多个配子都有可能接受这个突变基因,因此,突变基因传到后代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携带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称为突变体(mutant)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或个体称为野生型(wild type)。 3.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 引起突变的物理因素(如X射线)和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称为诱变剂(mutagen)。诱变剂诱发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由于自然界中诱变剂的作用或由于偶然的自制、转录、修复时的碱基配对错误所产生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人类单基因病大都为自发突变的结果。自发突变频率(突变率)很低,平均每一核苷酸每一世代为10-10-10-9,即每世代10亿个核苷酸有一次突变。 4.突变热点 从理论上讲,DNA分子上每一个碱基都可能发生突变,但实际上突变部位并非完全随机分布。DNA分子上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突变频率,即DNA分子某些部位的突变频率大大高于平均数,这些部位就称为突变热点(hot spots of mutation)。形成突变热点的原因仍未明了,有人认为是5-甲基胞嘧啶(MeC)的存在,MeC脱氨氧化后生成T,引起G-MeC→A-T转换;短的连续重复顺序处容易发生插入或缺失突变;有的与突变剂种类有关,如DNA顺序中某个碱基对突变剂更敏感,有的则相反。二、基因突变的种类 从DNA碱基顺序改变来分,突变一般可分为碱基置换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及染色体错误配对和不等交换4种。 (一)碱基置换突变 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取代而造成的突变称为碱基置换突变(图1、2)。凡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或者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取代的置换称为转换(transition);一个嘌噙被另一个嘧啶所取代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替代的置换称为颠换(transversion)。由此可产生4种不同的转换和8种不同的颠换。但自然界的突变,转换多于颠换。碱基置换会导致蛋白一级结构氨基酸组成的改变而影响蛋白质酶生物的功能。 由于碱基置换导致核苷酸顺序的改变,对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的影响,有下列几种类型; 1.同义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兼并性,因此,单个碱基置换后使mRNA上改变后的密码子与改变前所编码的氨基酸一样,肽链中出现同一氨基酸。例如DNA分子模板链中GCG的第三位G被A取代而成GCA,则mRNA中相应的密码子CGC就被转录为CGU,CGC和CGU都是精氨酸的密码子,翻译成的多肽链没有变化,这种突变称为同义突变(same-sense or synonymous mutation)。同义突变不易检出。据估计,自然界中这样的突变频度占相当高比例。 2.错义突变 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置换后改变了mRNA上遗传密码,从而导致合成的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被另一氨基酸所取代,这种情况称为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此时,在该氨基酸前后的氨基酸不改变。例如mRNA分子正常编码顺序为:UAU(酪)GCC(丙)AAA(赖)UUG(亮)AAA(赖)CCA(脯),当第三密码子A颠换为C时,则AAA(赖)→ACA(苏),即上述顺序改变为UAU(酪)GCC(丙)ACA(苏)UUG(亮)AAA(赖)CCA(脯)。错义突变结果产生异常蛋白质和酶。但也有不少基因由于错义突变而产生部分降低活性和异质组分的酶,从而不完全抑制了催化反应,这种基因称为漏出基因(leaky gene)。如果由于基因错义突变置换了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因此合成了没有活性的酶蛋白,虽不具有酶活性但有时还具有蛋白质抗原性,其所产生的抗体可与正常蛋白质发生交叉反应。有些错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生物活性,因而不表现出明显的表型效应,这种突变可称为中性突变(neutral mutation)。 3.无义突变 当单个碱基置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UAG、UAA、UGA)时,多肽链将提前终止合成,所产生的蛋白质(或酶)大都失去活性或丧失正常功能,此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例如,DNA分子模板链中ATG的G被T代替时,相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便从UAC变成终止信号UAA,因此翻译便到此为止,使肽链缩短。无义突变如果发生在靠近3"末端处,它所产生的多肽链常有一定的活性,表现为渗漏型,这类多肽多半具有野生型多肽链的抗原特异性。 4.终止密码突变 当DNA分子中一个终止密码发生突变,成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时,多肽链的合成将继续进行下去,肽链延长直到遇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时方停止,因而形成了延长的异常肽链,这种突变称为终止密码突变(termination codon mutation),这也是种延长突变(elongtion mutation)。 5.抑制基因突变当基因内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碱基发生了两次突变,其中一次抑制了另一次突变的遗传效应,这种突变称为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gene mutation)。例如Hb Harlem是β链第6位谷氨酸变成缬氨酸,第73位天冬氨酸变成天冬酰胺;如果单纯β6谷氨酸→缬氨酸,则可产生HbS病,往往造成死亡。但Hb Harlem临床表现却较轻,即β73的突变抑制了β6突变的有害效应。 (二)移码突变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是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1个、2个甚至多个碱基(但不是三联体密码子及其倍数),在读码时,由于原来的密码子移位,导致在插入或丢失碱基部位以后的编码都发生了相应改变。移码突变造成的肽链延长或缩短,取决于移码终止密码子推后或提前出现。(图3-11) (三)整码突变 如果在DNA链的密码子之间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则合成的肽链将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插入或丢失部位的前后氨基酸顺序不变,称为整码突变(codon mutation)或密码子插入或丢失(codon insertion or deletion)(图3-11)。 (四)染色体错误配对不等交换 染色体错误配对不等交换(mispaired synapsis and unequal crossing-over)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体间的同源部分发生联会和交换,如果联会时配对不精确,会发生不等交换,造成一部分基因缺失和部分基因重复。这种突变常用解释大段多核苷酸的丢失和重复(图3)。三、调控基因突变对结构基因表达的影响 所有细胞都是全能核(携带全部遗传信息,但不是全部基因都有活性,所以必定有一种抑制某些基因活笥和启动另一些基因活性的机制。对于基因调控机制1961年Jacob与Monod对大肠杆菌的研究提出了乳糖操纵子假说(Lac operon hypothesis),认为基因的作用单位是操纵了(operon),它由一个操纵基因和相邻的结构基因构成,它们按一定的线性顺序排列,并产生一系列相关的酶。操纵基因可以启动全组结构基因的活性,但它又被调节基因激活或抑制。调节基因能合成一种物质(阻遏物),能抑制操纵基因,当调节基因起作用时,有关的结构基因不合成蛋白质,只有在阻遏物被一种特殊代谢物(诱导物)灭活后,调节基因在关闭的情况下,结构基因才起作用。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还未完全阐明。如果这一模式能应用在人类,即假设有不止缺乏一种相关酶的那些遗传病,有可能是由于调控系统基因突变的结果。又如有些酶活性缺乏或增加,或蛋白质合成量有改变,但从结构基因水平并未发现有任何碱基改变,这样推测突变可能发生调控基因部分,例如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遗传性酶活性过高(相当于正常45-70倍)可引起溶血,但该突变酶结构没有改变,而转录的mRNA大大增多,故认为是调控基因突变的结果。又如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表现为先天性黄疸,为肝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如用苯巴比妥可诱导此酶活性升高,黄疸消失,故认为此病可能是调节失控所致。 如果调节基因突变失去活性,基因不再被控制,结果蛋白质合成就会增加。在杂合子中,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正常调节基因所产生的阻遏物足够抑制两条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合成,所以只有在纯合子才表现出来。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调节基因发生突变,合成了异常的阻遏物,它不能被诱导物所灭活,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由于阻遏物是可以扩散的,它将有可能在同源染色体上起作用,因此杂合子即可表现出来。因此,尽管一般认为,遗传性代谢缺陷是由于结构基因突变造成的,但应考虑到调控基因突变也可引起表型相同的遗传病。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从DNA顺序的改变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中海贫血有些突变就发生在调控基因部分。四、基因突变的后果 根据基因突变对机体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变异后果轻微,对机体不产生可察觉的效应。从进化观点看,这种突变称为中性突变。 2.造成正常人体生物化学组成的遗传学差异,这样差异一般对人体并无影响。例如血清蛋白类型、ABO血型、HLA类型以及各种同工酶型。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发生严重后果。例如不同血型间输血,不同HLA型间的同种移植产生排斥反应等。 3.可能给个体的生育能力和生存带来一定的好处。例如,HbS突变基因杂合子比正常的HbA纯合子更能抗恶性疟疾,有利于个体生存。 4.产生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 5.引起遗传性疾病,导致个体生育能力降低和寿命缩短,这包括基因突变致蛋白质异常的分子病及遗传酶病。据估计,人类有50000个结构基因,正常人的基因座位处于杂合状态的可占18%,一个健康人至少带有5-6个处于杂合状态的有害突变,这些突变如在纯合状态时就会产生有害后果。 6.致死突变,造成死胎、自然流产或出生后夭折等。碱基置换类型(1)及缺失和插入突变(2)示意图图3 错误配对和不等交换
细胞分裂间期有转录发生吗
有的,因为细胞在间期的时候反而正好是执行其功能的阶段,执行功能的物质就是蛋白质,所以这个时期的不同细胞的转录和翻译都是非常多样化的。1减数分裂第一次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有转录和翻译,因为要合成相关蛋白质,2减数分裂第二次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没有转录和翻译,因为此时的DNA是在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3分裂期细胞中的核基因也不能表达,原因同2-am
信使RNA转录、翻译的场所都在哪里啊?
真核生物信使RNA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原核生物信使RNA转录的场所是细胞质,翻译的场所也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什么是信使RNA的转录和翻译?
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从DNA到 RNA的转移。即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腺三磷(ATP)、胞三磷(CTP)、鸟三磷(GTP)和尿三磷(UTP)4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以mRNA为直接模板,tRNA为氨基酸运载体,核蛋白体为装配场所,共同协调完成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等等酶的参与。
DNA某段编码链上的碱基顺序为ACTAGTCAG,转录后的mRNA的碱基顺序为?
转录链与编码链是互补的,所以转录链的碱基顺序应为TGATCAGTC,转录后mRNA的碱基顺序为ACUAGUCAG
什么是逆转录?是从RNA→DNA吗?碱基互补配对是怎样的
逆转录是指某些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版,合成DNA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RNA)A-T(DNA),(RNA)U-A(DNA),C-G,G-C.
转录时碱基配对原则是
因为RNA上的A和DNA上的T的配对原则就是A-T.因此要选A的.
翻译时,RNA逆转录时各有几种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翻译时:A-U,U-A,G-C,C-G(mRNA利用tRNA(即转运RNA)翻译成多肽链)DNA复制时:A-T,C-G,T-A,G-C(DNA加倍)转录时:A-U,T-A,C-G,G-C(DNA转录成mRNA,即信使RNA)翻译时:A-U,U-A,G-C,C-G(mRNA利用tRNA(即转运RNA)翻译成多肽链)RNA逆转录时:U-A,A-T,G-C.C-G(RNA逆转录成DNA)A-T是指模板链上的碱基为腺嘌呤而生成链上为胸腺嘧啶T-A就是相反的啦。
转录、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
转录时:DNA双链解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从5‘端开始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排列,即A-T,G-C,DNA聚合酶负责连接子链中的A,G,C,T。翻译:以mRNA为模板,从5‘端开始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排列,即A-U,G-C,RNA 聚合酶负责连接子链中的A,G,C,U
RNA为单链,在转录时怎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有没有氢键形成
转录是指以DNA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A-U,C-G,T-A),生成RNA单链,有氢键的形成的。转录起始阶段,RNA聚合酶诱导DNA双链局部打开,以模板链作为模板(另一条DNA链式编码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A-U,C-G,T-A),生成RNA单链(RNA-DNA杂化双链);RNA合成一定长度后,RNA与DNA解链,DNA双链重新生成。
中心法则是指( )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B.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C.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D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因此,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故选:D.
什么是中心法则比较dna复制与rna转录的区别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复制和转录的模板不同,前者是DNA的两条链,后者是DNA的一条链。原料不同,前者是脱氧核苷酸,后者是核糖核苷酸。酶不同,前者是解旋酶,DNA聚合酶,后者是RNA聚合酶。产物不同,前者是DNA,后者是RNA。碱基配对方式不同,前者是A-T,T-A,C-G,G-C;后者是A-U,T-A,C-G,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