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颜何: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

颜何老师颜何 注册讲师 10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职业素养

课程编号 : 36170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管理人员、职场精英、优秀员工自我提升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心态需要他人激励还是自我激励?

责任的担当是别人督促还是自主行为?

在责任面前勇于担当,在挑战面前永不退缩!

如何在不被赏识时厚积薄发,在机会到来时积极把握!

如何实现自我的不断激励?在挫折与磨难面前古人的心态如何调整?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中华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

本次课程将运用国学经典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团队以及团队成员激励阳光心态,勇于担当,发于自强,敢于创新,善于学习,能够有所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国学经典言简义丰,包含在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尤其是为人处世的心态激励(即符合情、理、法的处世艺术)和工作上的责任担当(即对职业的忠诚和工作中的敬业)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更具备当今企业中要把握住管理的真谛和精髓,

《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的是君子人格和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底蕴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管理

课程收益:

勤奋篇:自我管理--心态激励: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

担当篇:责任管理--责任担当: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感恩篇:行动管理--知行合一:国学智慧与企业辉煌

修炼篇:职场社交--四项修炼:完美人际与志同道合

授课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管理人员、职场精英、优秀员工自我提升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勤奋篇:自我管理---心态激励

第一讲:何为心态?

1、什么是心?---心的力量与使命的关系

2、什么是态?---人生命运与态度的影响

3、如何激励?---好的心态是激励出来的

4、人生方程式---“作为人,何为正确”

第二讲:始终保持阳光心态

1、不动心说---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2、交往智慧---学会如何与负能量相处

3、改过责善---学会人生的磁场掌控力

4、挫折磨难---学会总结并积极改变

讲:君子四道---体现阳光心态

1、行己恭---忠诚心态:知行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立身

2、事上敬---主动心态: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能够自强不息

3、养民惠---感恩心态:面对外界诱惑能够保持堂堂正正

4、使民义---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压力能够激励心态阳光

第四讲:如何拥有积极心态

1、自我之志---在明明德的人生追求

2、自我改过---三省吾身的不断修正

3、自我勤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进

4、自我约束---持戒与行为规范的自律

第五讲:求学与践行
1. 学习的目的即实践: 但力行 不学文

2. 学习态度决定行为: 心眼口 信皆要
3. 职业化的事上修炼: 方读此 勿慕彼

4. 自强的行为与细节: 房室清 墙壁净

5. 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勿自暴 勿自弃

第六讲:君子四德--打造积极心态

1、元---明志的心法修炼:明明德是对自我人生生涯规划的重点

2、亨---仁爱的处事原则:三纲八目对心法修炼和心态激励意义

3、利---责善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帮助塑造内在积极阳光心态

4、贞---奉献的人生情怀:积极心态外在表现为人生的兼济天下

心态激励---人格修炼的标准---君子人格:

1、君子自强不息 2、君子务本道生 3、君子素养提升 4、君子慎言敏行

第二篇 担当篇:责任管理---责任担当

第一讲:什么是责任?

1、什么是责?---内心的自责与工作的职责

2、什么是任?---行为的任性与人生的任务

3、良知当责?---认知、良知与孟子的四端

4、如何担当?---致良知之后的主动与被动

第二讲:当责---敢于担当责任

1、知与行? ---知行合一与执行到位的联系

2、进退之间 ---进不取名与退不避罪的境界

3、君子之为 ---自我境界提升最佳行为方式

4、在职在岗 ---尽忠职守与积极有为的体现

第三讲:如何做到责任担当---君子务本

1、为政以德---组织成员在位谋政

2、止于至善---组织成员自强不息

3、兼济天下---组织成员廉洁奉公

4、言行一致---组织成员身正示范

5、挫锐解纷---组织成员自我提升

6、和光同尘---组织成员慎言敏行

第四讲:做一位合格的责任者

1、做一位优秀责任者---君子不器:全才、专才、平才、庸才

2、做一位合规责任者---君子四非: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3、做一位工匠责任者---君子四道:行恭、事敬、养民、使义

4、做一为担当责任者---君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第五讲:奋斗精神

1. 言出必行的努力达成: 凡出言 信为先

2. 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 话说多 不如少
3. 行为态度影响着结果: 见未真 知未的
4. 轻易许诺不一定成功: 事非宜 勿轻诺
5. 在其位谋其政的思考: 不关己 莫闲管

责任担当---勇于当担的标准---君子行为:

1、厚德载物

2、在位谋政

3、廉洁奉公

4、甘于奉献

第三篇 感恩篇:行动管理--三同四合

第一讲: 三同智慧--共建和谐的实际行动

1、认同智慧--学会倾听: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

2、赞同智慧--学会欣赏:相处中的彼此相互欣赏

3、和同智慧--和谐包容:如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讲:四合品质---知行合一的境界与格局

1、合法:与天地合其德--- 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2、合理:与日月合其明--- 工作方法和意识形态

3、合情:与四时合其序--- 遵循规律和注重整体

4、合规:与鬼神合其吉凶---廉洁奉公与知行合一

第三讲:情绪压力与人生境界---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第四讲:引起心态变化的情绪与责任担当

1、怨:怨气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恨:羡慕嫉妒之后的情绪结果与波及范围;

3、恼:不被理解或者极端愤怒不能得以发泄;

4、怒:自身的伤害与对他人的伤害不成正比;

5、烦:烦躁--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第五讲:实现“十个一”的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的行为提升

1、认知方面:多一些理性,少一点失误;

2、情绪方面:多一些开心,少一点烦恼;

3、意志方面:多一些坚强,少一点脆弱;

4、行为方面:多一些理智,少一点冲动;

5、人生之路:多一些幸福,少一点痛苦!

第四篇 修炼篇 :中国式社交--职场人际的四项修炼

第一讲:人际相处中的“道、德、善、行”

1、人际交往之道: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三交与三不交

2、人际交往之德:上善若水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加以应用

3、人际交往之善:语言的力量---良言一句与恶语一声

4、人际交往之行:知行合一:意识的立场与行动的统一

第二讲: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讲: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第四讲:修为六度--最佳人际关系的智慧

1、给与而非索取:布施---利他则久的修为

2、人际交往规则:持戒---遵守规矩修为

3、朋友之间误会:忍辱---包容他人修为

4、切磋相互成长:精进---不断创新修为

5、放下过往隔阂:禅定---反思反省的修为

6、人际需要简单:般若---运筹帷幄的修为

第五讲: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择友而交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标准:

案例:“礼之用,和为贵”与知和而和,以礼节之

案例: 管子认为国之四维的对于为人、为学、为政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的快乐修炼心法---高效沟通的标准:

1、交流交心

2、沟通技巧

3、自我认知

4、主动求教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颜何老师的其他课程

• 颜何:向历史学管理系列之两汉风云
课程背景: “老粗出人物”:项王(项羽)非政治家,汉王(刘邦)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伟人毛泽东 历史上的刘邦、刘秀、刘备,这“三流”就很有特点,这些人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他们能团结一批有本事的人,这么多有本事的人都跟他至情至信的沟通,这就是大本事 ----***总书记 刘邦为什么能够御下有方,结束了烽烟四起的楚汉之战? 是什么原因让大汉王朝能够降秦灭楚,铸就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辉煌? 是什么原因让两汉结局有相似也有不同,从巅峰走向令人不胜唏嘘的结果? 课程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两汉风云》作为切入点,以两汉的历史人物为主线;以古为今用的思路展开授课,以人物事件的具体呈现来阐述职场中的为人处世智慧和中国式人生智慧。 本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两汉风云》将从大汉王朝的建立之初的刘邦御人之道、识人用人之道以及汉初三杰自身成长的特点,通过纯正的历史剖析,对现实工作进行指导,让思维得到启迪。其中包括: 1、亡秦必楚 2、楚汉之争 3、西汉开国 4、汉武大帝 5、昭宣中兴 6、王莽始末 7、光武中兴 8、士风矫激 本课收获:以文史哲用三个角度解读职场智慧 ● 以古鉴今---引申职场中的执行智慧 ● 以史解析---解读职场中的沟通智慧 ● 以哲为用---剖析职场中的相处智慧 授课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企事业高层和中层、企事业经营者与治理者、致力于国学经典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企业 课程大纲 第一讲 亡秦必楚 引申:刘邦起兵之初,一无家世,二无德行,却凭借着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张良等人的追随,在入住咸阳之前,刘邦拥有什么呢?一是一支独立的军队,而是仁义甲天下的江湖美誉。 整个战争,项羽都在自己打,谁也打不过他,而刘邦自始至终都在下一盘棋,刘邦最大的本事,在于他会用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1、高祖起兵 2、先入关中 3、鸿门宴 第二讲 楚汉之争 引申:在于项羽的对抗中,刘邦实际的工作是建立统一战线,他一直在争取团结所有同项羽不和的人,过去反对项羽的人,以及自己部下能够与项羽单独作战的人。项羽长叹“天之亡我,我何为渡”,看上去是英雄气概,杀身成仁,但从领导者组织的角度讲,是在逃避责任,逃避奋斗。 1、汉王拜将 2、陈平献计 3、韩信起兵 4、垓下之围 第三讲 西汉开国 引申:刘邦建国后,花了相当大的气力来解决功臣问题,对异姓诸侯王,刘邦未必一定要在肉体上消灭他们,但首先考虑的是他们不能危及国家安全。刘邦封赏功臣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开始重视文治,二是塑造以忠诚为第一的价值观。 汉承秦制立国后,却没有用严苛的秦法,而是与民修养生息,无为而治,尽量为百姓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去创造财富,后世称之为“文景之治” 1、汉承秦制 2、兔死狗烹 3、封赏功臣 4、诸吕之乱 5、文景之治 第四讲 汉武大帝 引申:汉武帝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儒外法内,王霸杂用。 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方面在实际的选拔人才中,又不拘一格,注重实际人才。 汉武帝深谙权变之道,原则制度是不变的,而社会和世事是不断变化的,两者之间难免会有不契合的地方,采取变通的措施和做法,以权变之术来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1、金屋藏娇 2、汉家故事 3、武帝功过 4、巫蛊之祸 第五讲 昭宣中兴 引申:从昭帝时霍光辅政道宣帝亲政,期间四十年,史称“昭宣中兴”,霍光没有文化,没有军功,仅依靠谨慎、机敏爬到位极人臣的地位,人臣权力的巅峰,体现了他的政治魄力。但当他的权利大到没有什么可以制约的时候,自我膨胀使他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自己不知进退,有疏于对家人的约束,最后满盘皆输。 1、霍光辅政 2、宣帝继位 3、霍光之死 4、祸萌骖乘 第六讲 王莽始末 引申:王莽在时代理论营造的氛围中,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万人推崇之下,和平演变登上帝位,有道是,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王莽手上的权利,是肮脏的,西汉在王莽的禅让中,寿终正寝;王莽在他自己推行的制度中也灰飞烟灭了。王莽没有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能力,却设法坐到了皇帝的位子上,既是民族国家的灾难,也是置个人于危险的境地。 1、纯儒起家 2、万人拥戴 3、新莽改革 4、王莽末路 第七讲 光武中兴 引申:南宋的陈亮认为,中兴之盛没有能超过光武帝的,他的功业之大,成效之高,不光靠天命,也靠人的谋略---“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 刘秀是个宽厚的人,也是个精明的人。精明用在大事上,厚道用在小事上,无论精明还是宽厚,刘秀都是从事业的需要出发的。 1、少年有志 2、榻下之对 3、刘秀立国 第八讲 士风矫激 引申:桓灵二帝时期,宦官掌握着朝廷大权,士人羞与为伍,却又与之争权夺利,他们实现自己政治和经济诉求的途径,就是利用舆论的工具:一方面批评时政,评论公卿;一方面互相太高,激扬名声。 东汉的士人们标榜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伸张正义,但实际上这种行为背后潜伏的确实自家的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他们鼓动社会疯狂,实际上无助于社会进步,反而越来越躁动。 1、宦官专权 2、清议名士 3、党锢之祸 课 注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 颜何:习主席用典与修齐治平
课程背景: 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总书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特别是为人、为学、为政的品德修为,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其中《周易》《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重要内容。 《周易·乾卦》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传承: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德经》弘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大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宗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本次课程将运用国学经典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团队发于自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敢于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弘扬传统美德,是道德修养作为一种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其重要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这种精神就是国学精神,是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和演绎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把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国学经典智慧做到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党风党建、企业文化建设、修身齐家、品德修为、道德修养提升并践行。 中华传统美德在国学经典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修身齐家--自我管理范畴:对于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感恩情怀 2、立德为政--管理他人范畴: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互相信任度 3、知行合一--接受管理范畴:对于仁义礼智信和现实的事上炼 课程收益: ● 传统文化层面:彰显的是君子人格和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底蕴 ● 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授课时间:1-2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管理人员、职场精英、优秀员工自我提升 课程方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前 言 第一讲:绪论---国学经典概论 1、国学经典的起源、发展以及核心内容 2、怎样学习:方法之历史、辩证、客观、唯物 3、怎样运用:中国式人生四部曲的具体实践 第二讲:国学经典的应用---修齐治平与中国式人生四部曲 1、自强---中国式奋斗(修身): 自省 自律 慎独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2、家庭---中国式关系(齐家): 夫妻关系 婆媳关系 亲子关系 兄弟关系 3、工作---中国式管理(治国): 领导之道 执行之道 经营之道 沟通之道 4、社交---中国式相处(平天下): 处世之道 交友之道 上下级相处 同级相处 第二篇 立 德---彰显君子人格和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底蕴 《***用典》谈立德:“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第一讲: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1、“礼”——道德涵养的外在表现 2、“义”——君子四非与正义行为 3、“廉”——人生辉煌的前提条件 4、“耻”——君子四心与知耻后勇 案例:“礼之用,和为贵”与知和而和,以礼节之。 案例: 管子认为国之四维的对于为人、为学、为政的重要性。 第二讲:仁之本与---孝、悌、忠、信 5、“孝”——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 6、“悌”——组织内部的人际管理 7、“忠”——爱国爱家与爱岗敬业 8、“信”——为人处世的诚信之源 目的:通过四维八德提升君子人格的自我修为意识 1、不贪名利 2、行为合理 3、敢于担当 4、乐于奉献 第三篇 修 身---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用典》谈修身: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或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第一讲:修己以安百姓 1、勤能补拙---老天最爱笨小孩 2、静能自省---思考人生的善恶 3、克己复礼---君子人格的四非 4、敬能聚人---待以诚与事以敬 5、忍能成事---忍耐千万的功夫 6、恒能成功---坚持到底的毅力 第二讲:止于至善的“向上”与“向善” 1、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生“向善”的过程 2、儒家:止于至善必有目标---人生“向上”的愿景 3、道家:上善若水必有艺术---人生“向善”的行为 4、医家:乐善好施必有爱心---人生“向上”的追求 5、佛家:善哉善哉必有圆满---人生“向善”的结果 目的:通过国学经典提升现代社会中修身的好学品德 1、止于至善 2、知止有定 3、定而能静  第四篇 为 政---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共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总书记 第一讲 三同之道---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 1、认同智慧--同声相应: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 2、赞同智慧--同气相求:相处中的彼此相互欣赏 3、和同智慧--和谐相处:如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讲 四合之大---现代社会的为政要领 1、与天地合其德: 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2、与日月合其明: 工作方法和意识形态 3、与四时合其序: 遵循规律和注重整体 4、与鬼神合其吉凶: 为人处世知行合一 第三讲 儒家 道家 法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三字经”知 通 同 1、 修己自省: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2、 成人达己:管理他人和教育他人就是要帮助和服务 3、 忠诚敬业:接受管理和接受教育就要知事晓事办好事 4、 知人心---了解和把握人心动向的高明以及自知的精明 5、 通人性---“人性向善”情理兼修的人性管理与制度管理 6、 用人欲---正确认知“富贵人之所欲”并加以引导成就 目的:通过国学经典提升现代管理中的为政意识 1、自强不息 2、在位谋政 3、廉洁奉公  4、身正示范  5、自我提升  6、慎言敏行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国学经典,《周易》《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儒家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企业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 颜何:五事五德·掌握孙子兵法实战精髓
课程背景: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兵法典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持久 令人深思的是,这部诞生在2500多年前的兵法著作,为什么在当代依然备受重视?为什么在国内外的工商管理领域能够不断掀起《孙子兵法》学习的热潮呢?原因是: 孙子对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竞争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其独到的深刻见解,《孙子兵法》深刻揭示了竞争的规律。《孙子兵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军事著作,这部伟大的著作中蕴含深邃丰富的哲理和管理的思想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与营销是商业行为和人性的凸显,而《孙子兵法》正是诠释商业规律的顶尖之作! 课程时间:1-2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国学研修班、企业重点培养的各级领导干部 伟人与名人的点评: 孙武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伟人毛泽东 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是博古通今,既懂西方经营管理又懂《孙子兵法》和《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 --原国家总理朱镕基 《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明,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松下幸之助 《孙子兵法》是我的最爱,成就了软银也成就了我本人 --孙正义 《孙子兵法》独树一帜地将东方的先哲智慧与西方的营销实践融于一体,在孙子永恒的思想基础之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创造营销制胜的系统方法。 -- 卡尔·格拉斯,美国VBR公司高级副总裁 课程大纲 十五字知晓孙子兵法的智慧 ● 道:令民与上同意也---意识形态:上下同欲者胜的基础 ● 天:天时与时势---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 地:地利与平台---在天为象,在地为形,借助平台的力量 ● 将:管理者品质---上合、下合、左合、右合的四合管理品质 ● 法:制度的确立---人、财、物的系统性的核心组织管理能力 ● 智:知人与自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信:赏罚而有信---如何让下级信服,如何让上级信任 ● 仁:仁爱的将军---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与譬若娇子,不可用也 ● 勇:勇者不逡巡---当机立断,勇往直前,不惧危难,忌讳优柔寡断 ● 严:威严肃众心---变革整顿,杀伐决断,依法而为,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 ● 怒:管理好情绪---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冲动是魔鬼,管理最大的障碍是情绪 ● 愠:调整好心态---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杜绝消极的,抵触的,一切负能量的 ● 利:合不合于利---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宗旨即为是否“有利” ● 危:将有五危---管理者的五大危险因素,带兵(做管理)最忌讳之事 ● 败:兵有六败---管理团队的六条容易导致失败的关键,领导者务必了解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韬略智慧范畴,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国学经典,《孙子兵法》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为政经验和战略策略智慧。本课程正是对经典智慧的进行深刻剖析,结合企业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