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心态需要他人激励还是自我激励?
责任的担当是别人督促还是自主行为?
在责任面前勇于担当,在挑战面前永不退缩!
如何在不被赏识时厚积薄发,在机会到来时积极把握!
如何实现自我的不断激励?在挫折与磨难面前古人的心态如何调整?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中华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
本次课程将运用国学经典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团队以及团队成员激励阳光心态,勇于担当,发于自强,敢于创新,善于学习,能够有所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国学经典言简义丰,包含在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尤其是为人处世的心态激励(即符合情、理、法的处世艺术)和工作上的责任担当(即对职业的忠诚和工作中的敬业)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更具备当今企业中要把握住管理的真谛和精髓,
《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的是君子人格和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底蕴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管理
课程收益:
● 勤奋篇:自我管理--心态激励: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
● 担当篇:责任管理--责任担当: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 感恩篇:行动管理--知行合一:国学智慧与企业辉煌
● 修炼篇:职场社交--四项修炼:完美人际与志同道合
授课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管理人员、职场精英、优秀员工自我提升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勤奋篇:自我管理---心态激励
第一讲:何为心态?
1、什么是心?---心的力量与使命的关系
2、什么是态?---人生命运与态度的影响
3、如何激励?---好的心态是激励出来的
4、人生方程式---“作为人,何为正确”
第二讲:始终保持阳光心态
1、不动心说---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2、交往智慧---学会如何与负能量相处
3、改过责善---学会人生的磁场掌控力
4、挫折磨难---学会总结并积极改变
第三讲:君子四道---体现阳光心态
1、行己恭---忠诚心态:知行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立身
2、事上敬---主动心态: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能够自强不息
3、养民惠---感恩心态:面对外界诱惑能够保持堂堂正正
4、使民义---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压力能够激励心态阳光
第四讲:如何拥有积极心态
1、自我之志---在明明德的人生追求
2、自我改过---三省吾身的不断修正
3、自我勤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进
4、自我约束---持戒与行为规范的自律
第五讲:求学与践行
1. 学习的目的即实践: 但力行 不学文
2. 学习态度决定行为: 心眼口 信皆要
3. 职业化的事上修炼: 方读此 勿慕彼
4. 自强的行为与细节: 房室清 墙壁净
5. 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勿自暴 勿自弃
第六讲:君子四德--打造积极心态
1、元---明志的心法修炼:明明德是对自我人生生涯规划的重点
2、亨---仁爱的处事原则:三纲八目对心法修炼和心态激励意义
3、利---责善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帮助塑造内在积极阳光心态
4、贞---奉献的人生情怀:积极心态外在表现为人生的兼济天下
心态激励---人格修炼的标准---君子人格:
1、君子自强不息 2、君子务本道生 3、君子素养提升 4、君子慎言敏行
第二篇 担当篇:责任管理---责任担当
第一讲:什么是责任?
1、什么是责?---内心的自责与工作的职责
2、什么是任?---行为的任性与人生的任务
3、良知当责?---认知、良知与孟子的四端
4、如何担当?---致良知之后的主动与被动
第二讲:当责---敢于担当责任
1、知与行? ---知行合一与执行到位的联系
2、进退之间 ---进不取名与退不避罪的境界
3、君子之为 ---自我境界提升最佳行为方式
4、在职在岗 ---尽忠职守与积极有为的体现
第三讲:如何做到责任担当---君子务本
1、为政以德---组织成员的在位谋政
2、止于至善---组织成员的自强不息
3、兼济天下---组织成员的廉洁奉公
4、言行一致---组织成员的身正示范
5、挫锐解纷---组织成员的自我提升
6、和光同尘---组织成员的慎言敏行
第四讲:做一位合格的责任者
1、做一位优秀责任者---君子不器:全才、专才、平才、庸才
2、做一位合规责任者---君子四非: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3、做一位工匠责任者---君子四道:行恭、事敬、养民、使义
4、做一为担当责任者---君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第五讲:奋斗精神
1. 言出必行的努力达成: 凡出言 信为先
2. 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 话说多 不如少
3. 行为态度影响着结果: 见未真 知未的
4. 轻易许诺不一定成功: 事非宜 勿轻诺
5. 在其位谋其政的思考: 不关己 莫闲管
责任担当---勇于当担的标准---君子行为:
1、厚德载物
2、在位谋政
3、廉洁奉公
4、甘于奉献
第三篇 感恩篇:行动管理--三同四合
第一讲: 三同智慧--共建和谐的实际行动
1、认同智慧--学会倾听: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
2、赞同智慧--学会欣赏:相处中的彼此相互欣赏
3、和同智慧--和谐包容:如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讲:四合品质---知行合一的境界与格局
1、合法:与天地合其德--- 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2、合理:与日月合其明--- 工作方法和意识形态
3、合情:与四时合其序--- 遵循规律和注重整体
4、合规:与鬼神合其吉凶---廉洁奉公与知行合一
第三讲:情绪压力与人生境界---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第四讲:引起心态变化的情绪与责任担当
1、怨:怨气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恨:羡慕嫉妒之后的情绪结果与波及范围;
3、恼:不被理解或者极端愤怒不能得以发泄;
4、怒:自身的伤害与对他人的伤害不成正比;
5、烦:烦躁--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第五讲:实现“十个一”的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的行为提升:
1、认知方面:多一些理性,少一点失误;
2、情绪方面:多一些开心,少一点烦恼;
3、意志方面:多一些坚强,少一点脆弱;
4、行为方面:多一些理智,少一点冲动;
5、人生之路:多一些幸福,少一点痛苦!
第四篇 修炼篇 :中国式社交--职场人际的四项修炼
第一讲:人际相处中的“道、德、善、行”
1、人际交往之道: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三交与三不交
2、人际交往之德:上善若水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加以应用
3、人际交往之善:语言的力量---良言一句与恶语一声
4、人际交往之行:知行合一:意识的立场与行动的统一
第二讲: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第三讲: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第四讲:修为六度--最佳人际关系的智慧
1、给与而非索取:布施---利他则久的修为
2、人际交往规则:持戒---遵守规矩的修为
3、朋友之间误会:忍辱---包容他人的修为
4、切磋相互成长:精进---不断创新的修为
5、放下过往隔阂:禅定---反思反省的修为
6、人际需要简单:般若---运筹帷幄的修为
第五讲: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择友而交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标准:
案例:“礼之用,和为贵”与知和而和,以礼节之。
案例: 管子认为国之四维的对于为人、为学、为政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的快乐修炼心法---高效沟通的标准:
1、交流交心
2、沟通技巧
3、自我认知
4、主动求教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 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