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颜何:阳明心学的领导力心法

颜何老师颜何 注册讲师 11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领导力

课程编号 : 36172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企业经营者与治理者、职场精英、国学爱好者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五百年前王阳明用他的智慧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奇迹……我们今天的企业治理又会有哪些要向阳明心学提问的呢?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阳明心学”进行解读和学习,包括王阳明的“心即理”与“致良知”,及其如何践行“知行合一”实现“三不朽”功绩,以提升在当代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应用阳明心学的能力,本课程的特色和亮点,在于从心学典籍《传习录》出发,叙述阳明生平,提炼阳明思想,以平实的态度结合心学应用于领导力心法。

课程概述:本课主要以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介绍心学思想,并将其思想运用于领导力心法修炼,主题包括:

1. 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熟悉阳明心学中的著名命题、格言;

2. 从领导力心法修炼的角度,发掘阳明心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 增强用心学视角认知和应对修心、待人、处事等方面事务的能力;

4.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注重人文关怀,立志更深入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

● 深入浅出,学到心学中的经典思想

● 融会贯通,悟到心学语中的理方法

● 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经营者与治理者、职场精英、国学爱好者

授课方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讨论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大纲

第一篇:心学明道篇 · 阳明心学四部曲:心即理致良知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案例:“叛逆”的王阳明与如何治理新生代

案例:少年立志与阳光心态对人生职业规划

第一章 心学创立之路

1.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王阳明

2. 人生经历奠定了阳明心学思想

第二章 心学到底是什么

案例:曾国藩励精图治和惟精惟一的事上炼

案例:担当与与超越决定了华为的良性发展

3.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4. 心学智慧如何经营人生与企业

第三章 王阳明的心学之成

1. 五百年来王阳明

2. 立功的人生成就

3. 立言的教育启发

4. 立德的传承发展

收获:

1、知行合一成就了王阳明成圣之路

2、知行合一人生中的的具体体现

第二篇:心学优术篇 · 阳明心学:安顿住那颗“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宋明儒学分了两大派:理学派和心学派,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朱熹;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象山、王阳明,他们先驱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人自己的一次伟大的努力,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的启蒙运动。它的启蒙不是启各种科学之蒙昧,而是指树立独立的人格。---王德峰教授

第一章 优术篇之个人修身章节

案例:颜氏文化传人颜真卿颜杲卿大义担当

案例: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 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与帮助

2. 三纲八目对于当今职场的意义

3. 个人职业素养的内在提升重点

4. 个人职业素养的外在整体表现

第二章 领导力心法:欲修身,先养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知人心

1.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3.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 人心之得其正者为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为人心

第三章 减一分人欲 得一分轻快---知人欲

1. 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2.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3.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第四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知人性

1. 园中花草---今日所见为善,他日可能为恶

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3.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三篇 心学修炼篇:领导力心法的“事上炼”---让心中永远“光明”

第一章 王门四规与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需要“光明磊落”

1. 立志---生命的浩然正气

2. 勤学---时刻保持求知欲

3. 改过---吾日当三省吾身

4. 责善---成人达己的担当

第二章 领导力修炼心法:心外无物---心中的“格物致知”

1. 事上见良知---需当事上磨

2. 人人皆是圣人---认同的处世智慧

3. 竹林中的感悟---越过“心中那道坎”

4. 知与行本就是一体---致良知的智慧

第三章 阳明心学与领导力四合心法---“上合、下合、左合、右合”

1. 与天地合其德 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制度管理

2. 与日月合其明 工作方法和意识形态---意识管理

3. 与四时合其序 遵循规律和注重整体---人性管理

5. 与鬼神合其吉凶 为人处世知行合一---情绪管理

案例:王阳明的人生逆袭:龙场悟道“心即理”与岩中花树的“心外无物”

案例:心学 明明德:曹德旺先生经营产品的四品属性

题外音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是阳明先生在心学中的核心思想,领悟与掌握阳明先生思想的精髓和真知对于任何一位传习者都会有莫大的帮助,然而,通过天泉证道我们更要明白无论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还是团队成员身体的健康,乃至于家庭伦理的和谐都会对企业伦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更加要了解今天的学习不是文字上打滚,更不是在语言上踏步,不能局限于文字语言的修饰而忽视知行要合一的心学宗旨

颜何老师的其他课程

• 颜何:阳明心学 · 传习录
课程背景: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总书记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治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阳明心学”进行解读和学习,包括王阳明的“心即理”与“致良知”,及其如何践行“知行合一”实现“三不朽”功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应用阳明心学的能力,本课程的特色和亮点,在于从心学典籍《传习录》出发,叙述阳明生平,提炼阳明思想,以平实的态度结合心学应用于当代社会生活。 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心学思想以及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并将其思想运用于当代社会生活,主题包括: 1. 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熟悉阳明心学中的著名命题、格言; 2. 能从社会生活出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理解良知学的思想精要; 3. 增强用心学视角认知和应对修心、待人、处事等方面事务的能力; 4.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注重人文关怀,立志更深入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将以《王阳明年谱》和《传习录》为主线,用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融汇贯通国学经典智慧,进而实现家族基业长青、人生美满幸福的理想目标! 课程收益: 阳明心学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修齐治平--文化素养:止于至善的格局是阳明心学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2、心学之道--品德修为:上善若水的境界是阳明心学对良知的知行合一 3、知行合一--诚意正心:“心即理”的格物致知对于人生实践的事上炼 运用阳明心学具体阐释了仁爱孝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自律、奉献感恩、卓越担当、创新共赢、精忠报国、以民为本、天下大同、和而不同、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尊师重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 授课时间:1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人员、职场精英; 课程大纲 第一篇 阳明心学四部曲:心即理→致良知→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第一章 心学创立之路 1、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王阳明 2、 人生经历奠定了阳明心学思想 第二章 心学到底是什么 3、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4、 心学智慧如何经营人生与事业 第三章 王阳明的心学之成 5、 五百年来王阳明 6、 立功的人生成就 7、 立言的教育启发 8、 立德的传承发展 收获:1、知行合一成就了王阳明成圣之路 2、知行合一在人生中的的具体体现 第二篇 阳明心学---安顿住那颗“心” 宋明儒学分了两大派:理学派和心学派,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朱熹;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象山、王阳明,他们的先驱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人自己的一次伟大的努力,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的启蒙运动。它的启蒙不是启各种科学之蒙昧,而是指树立独立的人格。---王德峰教授 第一讲 欲修身,先养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知人心 1.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3.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 人心之得其正者为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为人心 第二讲 减一分人欲 得一分轻快---知人欲 1. 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2.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3.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第三讲 天泉证道四句教---知人性 1. 园中花草---今日所见为善,他日可能为恶 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3.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三篇 阳明心学---让心中永远“光明” 第一讲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需要“光明磊落” 1. 立志---生命的浩然正气 2. 勤学---时刻保持求知欲 3. 改过---吾日当三省吾身 4. 责善---成人达己的担当 第二讲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的“格物致知” 1. 事上见良知---需当事上磨 2. 人人皆是圣人---认同的处世智慧 3. 竹林中的感悟---越过“心中那道坎” 4. 知与行本就是一体---致良知的智慧 案例:王阳明的人生逆袭:龙场悟道“心即理”与岩中花树的“心外无物” 第三讲:知行合一的三言两语 1、谣言止于智者,问题止于自己:“知止” 2、修心的核心就是以爱为始,以善为终:“止于至善” 3、不做问题的搬运工,只做问题的终结者:“皆以修身为本” 4、治理人生的基础更是人生治理的最高境界:“修齐治平” 5、修身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场修行:“诚意正心” 收获:知行合一的现代魅力---人格的升华 通过学习知行合一的人生观与方法论达到: 1. 学会树立信心和信念即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2. 运用阳明心学就要懂得时刻释怀与敬畏心 3. 揭晓心灵与觉悟的强大能量,为人处世心即理的允执厥中 参考资料 1、《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著,民主法治出版社, 2017年8月; 6、《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社会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是阳明先生在心学中的核心思想,领悟与掌握阳明先生思想的精髓和真知对于任何一位传习者都会有莫大的帮助,然而,通过天泉证道我们更要明白今天的学习不是文字上打滚,更不是在语言上踏步,不能局限于文字语言的修饰而忽视知行要合一的心学宗旨
• 颜何: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
课程背景: 心态需要他人激励还是自我激励? 责任的担当是别人督促还是自主行为? 在责任面前勇于担当,在挑战面前永不退缩! 如何在不被赏识时厚积薄发,在机会到来时积极把握! 如何实现自我的不断激励?在挫折与磨难面前古人的心态如何调整?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中华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 本次课程将运用国学经典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团队以及团队成员激励阳光心态,勇于担当,发于自强,敢于创新,善于学习,能够有所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国学经典言简义丰,包含在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尤其是为人处世的心态激励(即符合情、理、法的处世艺术)和工作上的责任担当(即对职业的忠诚和工作中的敬业)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更具备当今企业中要把握住管理的真谛和精髓, 《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的是君子人格和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底蕴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管理 课程收益: ● 勤奋篇:自我管理--心态激励: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 ● 担当篇:责任管理--责任担当: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 感恩篇:行动管理--知行合一:国学智慧与企业辉煌 ● 修炼篇:职场社交--四项修炼:完美人际与志同道合 授课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管理人员、职场精英、优秀员工自我提升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勤奋篇:自我管理---心态激励 第一讲:何为心态? 1、什么是心?---心的力量与使命的关系 2、什么是态?---人生命运与态度的影响 3、如何激励?---好的心态是激励出来的 4、人生方程式---“作为人,何为正确” 第二讲:始终保持阳光心态 1、不动心说---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2、交往智慧---学会如何与负能量相处 3、改过责善---学会人生的磁场掌控力 4、挫折磨难---学会总结并积极改变 第三讲:君子四道---体现阳光心态 1、行己恭---忠诚心态:知行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立身 2、事上敬---主动心态: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能够自强不息 3、养民惠---感恩心态:面对外界诱惑能够保持堂堂正正 4、使民义---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压力能够激励心态阳光 第四讲:如何拥有积极心态 1、自我之志---在明明德的人生追求 2、自我改过---三省吾身的不断修正 3、自我勤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进 4、自我约束---持戒与行为规范的自律 第五讲:求学与践行1. 学习的目的即实践: 但力行 不学文 2. 学习态度决定行为: 心眼口 信皆要3. 职业化的事上修炼: 方读此 勿慕彼 4. 自强的行为与细节: 房室清 墙壁净 5. 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勿自暴 勿自弃 第六讲:君子四德--打造积极心态 1、元---明志的心法修炼:明明德是对自我人生生涯规划的重点 2、亨---仁爱的处事原则:三纲八目对心法修炼和心态激励意义 3、利---责善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帮助塑造内在积极阳光心态 4、贞---奉献的人生情怀:积极心态外在表现为人生的兼济天下 心态激励---人格修炼的标准---君子人格: 1、君子自强不息 2、君子务本道生 3、君子素养提升 4、君子慎言敏行 第二篇 担当篇:责任管理---责任担当 第一讲:什么是责任? 1、什么是责?---内心的自责与工作的职责 2、什么是任?---行为的任性与人生的任务 3、良知当责?---认知、良知与孟子的四端 4、如何担当?---致良知之后的主动与被动 第二讲:当责---敢于担当责任 1、知与行? ---知行合一与执行到位的联系 2、进退之间 ---进不取名与退不避罪的境界 3、君子之为 ---自我境界提升最佳行为方式 4、在职在岗 ---尽忠职守与积极有为的体现 第三讲:如何做到责任担当---君子务本 1、为政以德---组织成员的在位谋政 2、止于至善---组织成员的自强不息 3、兼济天下---组织成员的廉洁奉公 4、言行一致---组织成员的身正示范 5、挫锐解纷---组织成员的自我提升 6、和光同尘---组织成员的慎言敏行 第四讲:做一位合格的责任者 1、做一位优秀责任者---君子不器:全才、专才、平才、庸才 2、做一位合规责任者---君子四非: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3、做一位工匠责任者---君子四道:行恭、事敬、养民、使义 4、做一为担当责任者---君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第五讲:奋斗精神 1. 言出必行的努力达成: 凡出言 信为先 2. 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 话说多 不如少3. 行为态度影响着结果: 见未真 知未的4. 轻易许诺不一定成功: 事非宜 勿轻诺5. 在其位谋其政的思考: 不关己 莫闲管 责任担当---勇于当担的标准---君子行为: 1、厚德载物 2、在位谋政 3、廉洁奉公 4、甘于奉献 第三篇 感恩篇:行动管理--三同四合 第一讲: 三同智慧--共建和谐的实际行动 1、认同智慧--学会倾听: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 2、赞同智慧--学会欣赏:相处中的彼此相互欣赏 3、和同智慧--和谐包容:如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讲:四合品质---知行合一的境界与格局 1、合法:与天地合其德--- 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2、合理:与日月合其明--- 工作方法和意识形态 3、合情:与四时合其序--- 遵循规律和注重整体 4、合规:与鬼神合其吉凶---廉洁奉公与知行合一 第三讲:情绪压力与人生境界---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第四讲:引起心态变化的情绪与责任担当 1、怨:怨气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恨:羡慕嫉妒之后的情绪结果与波及范围; 3、恼:不被理解或者极端愤怒不能得以发泄; 4、怒:自身的伤害与对他人的伤害不成正比; 5、烦:烦躁--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第五讲:实现“十个一”的心态激励与责任担当的行为提升: 1、认知方面:多一些理性,少一点失误; 2、情绪方面:多一些开心,少一点烦恼; 3、意志方面:多一些坚强,少一点脆弱; 4、行为方面:多一些理智,少一点冲动; 5、人生之路:多一些幸福,少一点痛苦! 第四篇 修炼篇 :中国式社交--职场人际的四项修炼 第一讲:人际相处中的“道、德、善、行” 1、人际交往之道: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三交与三不交 2、人际交往之德:上善若水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加以应用 3、人际交往之善:语言的力量---良言一句与恶语一声 4、人际交往之行:知行合一:意识的立场与行动的统一 第二讲: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第三讲: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第四讲:修为六度--最佳人际关系的智慧 1、给与而非索取:布施---利他则久的修为 2、人际交往规则:持戒---遵守规矩的修为 3、朋友之间误会:忍辱---包容他人的修为 4、切磋相互成长:精进---不断创新的修为 5、放下过往隔阂:禅定---反思反省的修为 6、人际需要简单:般若---运筹帷幄的修为 第五讲: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择友而交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标准: 案例:“礼之用,和为贵”与知和而和,以礼节之。 案例: 管子认为国之四维的对于为人、为学、为政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的快乐修炼心法---高效沟通的标准: 1、交流交心 2、沟通技巧 3、自我认知 4、主动求教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 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 颜何:向历史学管理系列之两汉风云
课程背景: “老粗出人物”:项王(项羽)非政治家,汉王(刘邦)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伟人毛泽东 历史上的刘邦、刘秀、刘备,这“三流”就很有特点,这些人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他们能团结一批有本事的人,这么多有本事的人都跟他至情至信的沟通,这就是大本事 ----***总书记 刘邦为什么能够御下有方,结束了烽烟四起的楚汉之战? 是什么原因让大汉王朝能够降秦灭楚,铸就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辉煌? 是什么原因让两汉结局有相似也有不同,从巅峰走向令人不胜唏嘘的结果? 课程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两汉风云》作为切入点,以两汉的历史人物为主线;以古为今用的思路展开授课,以人物事件的具体呈现来阐述职场中的为人处世智慧和中国式人生智慧。 本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两汉风云》将从大汉王朝的建立之初的刘邦御人之道、识人用人之道以及汉初三杰自身成长的特点,通过纯正的历史剖析,对现实工作进行指导,让思维得到启迪。其中包括: 1、亡秦必楚 2、楚汉之争 3、西汉开国 4、汉武大帝 5、昭宣中兴 6、王莽始末 7、光武中兴 8、士风矫激 本课收获:以文史哲用三个角度解读职场智慧 ● 以古鉴今---引申职场中的执行智慧 ● 以史解析---解读职场中的沟通智慧 ● 以哲为用---剖析职场中的相处智慧 授课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企事业高层和中层、企事业经营者与治理者、致力于国学经典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企业 课程大纲 第一讲 亡秦必楚 引申:刘邦起兵之初,一无家世,二无德行,却凭借着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张良等人的追随,在入住咸阳之前,刘邦拥有什么呢?一是一支独立的军队,而是仁义甲天下的江湖美誉。 整个战争,项羽都在自己打,谁也打不过他,而刘邦自始至终都在下一盘棋,刘邦最大的本事,在于他会用人,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1、高祖起兵 2、先入关中 3、鸿门宴 第二讲 楚汉之争 引申:在于项羽的对抗中,刘邦实际的工作是建立统一战线,他一直在争取团结所有同项羽不和的人,过去反对项羽的人,以及自己部下能够与项羽单独作战的人。项羽长叹“天之亡我,我何为渡”,看上去是英雄气概,杀身成仁,但从领导者组织的角度讲,是在逃避责任,逃避奋斗。 1、汉王拜将 2、陈平献计 3、韩信起兵 4、垓下之围 第三讲 西汉开国 引申:刘邦建国后,花了相当大的气力来解决功臣问题,对异姓诸侯王,刘邦未必一定要在肉体上消灭他们,但首先考虑的是他们不能危及国家安全。刘邦封赏功臣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开始重视文治,二是塑造以忠诚为第一的价值观。 汉承秦制立国后,却没有用严苛的秦法,而是与民修养生息,无为而治,尽量为百姓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去创造财富,后世称之为“文景之治” 1、汉承秦制 2、兔死狗烹 3、封赏功臣 4、诸吕之乱 5、文景之治 第四讲 汉武大帝 引申:汉武帝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儒外法内,王霸杂用。 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方面在实际的选拔人才中,又不拘一格,注重实际人才。 汉武帝深谙权变之道,原则制度是不变的,而社会和世事是不断变化的,两者之间难免会有不契合的地方,采取变通的措施和做法,以权变之术来处理,是最好的选择。 1、金屋藏娇 2、汉家故事 3、武帝功过 4、巫蛊之祸 第五讲 昭宣中兴 引申:从昭帝时霍光辅政道宣帝亲政,期间四十年,史称“昭宣中兴”,霍光没有文化,没有军功,仅依靠谨慎、机敏爬到位极人臣的地位,人臣权力的巅峰,体现了他的政治魄力。但当他的权利大到没有什么可以制约的时候,自我膨胀使他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自己不知进退,有疏于对家人的约束,最后满盘皆输。 1、霍光辅政 2、宣帝继位 3、霍光之死 4、祸萌骖乘 第六讲 王莽始末 引申:王莽在时代理论营造的氛围中,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万人推崇之下,和平演变登上帝位,有道是,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王莽手上的权利,是肮脏的,西汉在王莽的禅让中,寿终正寝;王莽在他自己推行的制度中也灰飞烟灭了。王莽没有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能力,却设法坐到了皇帝的位子上,既是民族国家的灾难,也是置个人于危险的境地。 1、纯儒起家 2、万人拥戴 3、新莽改革 4、王莽末路 第七讲 光武中兴 引申:南宋的陈亮认为,中兴之盛没有能超过光武帝的,他的功业之大,成效之高,不光靠天命,也靠人的谋略---“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 刘秀是个宽厚的人,也是个精明的人。精明用在大事上,厚道用在小事上,无论精明还是宽厚,刘秀都是从事业的需要出发的。 1、少年有志 2、榻下之对 3、刘秀立国 第八讲 士风矫激 引申:桓灵二帝时期,宦官掌握着朝廷大权,士人羞与为伍,却又与之争权夺利,他们实现自己政治和经济诉求的途径,就是利用舆论的工具:一方面批评时政,评论公卿;一方面互相太高,激扬名声。 东汉的士人们标榜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伸张正义,但实际上这种行为背后潜伏的确实自家的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他们鼓动社会疯狂,实际上无助于社会进步,反而越来越躁动。 1、宦官专权 2、清议名士 3、党锢之祸 课 注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