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重人组干扰素a2b凝胶效果怎么样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效果。【十二五生物抗体根治术】。尖锐湿疣的危害性很强,病发得部位都不同,发病初期为淡红粟状赘生物,顶端稍尖,性质,逐渐增多。可发展成囊状或乳头状,基底有带或稍宽,皮肤表面有颗粒。肛门部的湿疣经常增大,形状如菜花,表面湿润,颗粒间常积存脓液,散发异味,搔抓之可容易感染。位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呈扁平疣状,损害较小,位于湿润部位的湿疣常表现为乳头瘤状或丝状。未育者担心造成不育或后代畸形,有些患者则担心影响性功能。下面我们来了解要治愈要多久。  近年来,人类对性的向往让很多人吃了亏,一个不小心,感染了湿疣疱疹,开始埋怨自己的不走运!其中有很多患者多次求医,却收效甚微,病情总是反复发作,对能否根治湿疣疱疹产生了疑问。对于大家的担忧,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湿疣疱疹能够治愈,只是目前大多医院使用的方法还不到位,治疗尚未规范。 国家重点性病疾控中心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卫生监督、卫生防病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科研、临床医疗及康复为己任,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组建的市级卫生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性病科研新疗法应用推广基地、性传播疾病临床监测分型基地,其检测结果具有权威性。  权威知名专家亲诊:汇聚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权威专业的皮肤性病专家坐诊,患者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咨询专家,医患有效互动更利于疾病的治疗。  网络咨询就医平台:免费网上咨询与预约,方便快捷,全天候诊,让广大患者不做任何无谓的等待,凭网上所挂专家号可直接就医。  先进技术治疗抗复发: 采用国家卫生部批准实施的“十二五”生物抗体根治术,突破传统治疗弊端,可彻底根治湿疣疱疹,杜绝复发。  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传统治疗难以治愈,患者身体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心理上也要背负巨大的压力。中心从“严格尊重患者隐私”出发,执行“一诊室、一医师、一患者”的接诊方式。  全方位提供温馨就医:中心为患者创造出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为了更好的为患者减压,专家治病同时还会注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中心倡导用贴心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归家”的舒适。 湿疣疱疹“十二五”生物抗体根治术是最新“二代生物抗体技术”,在病毒抗体的持久存活性上做了重大改善,它注重强化抗体的“长效免疫应答”,即治疗后,抗体可长达数十年存活与机体内,比一代生物技术提纯的抗体存活时间提升了近百倍。  1、提取自体病毒,进行生物解析。临床提取患者自体1-2粒病毒疣(疱)体,在实验室进行生物解析,确定个体病毒亚型,并提纯个体抗原,为个体特异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生物减毒、灭活技术,进行特异性抗体培养。经实验室进行生物减毒、灭活、提纯、活性封存等一系列手段,针对患者个体病毒型,培养出专门适用于患者个体的特异性抗体制剂。  3、抗体回输,歼灭体内病毒。根据患者体内检测出的病毒数量,注入相应量的抗体制剂,抗体一旦进入人体,便会迅速歼灭体内hpv(hsv)病毒,经临床观察,1-3天即可快速见效!  4、激活免疫,构建病毒“防火墙” 。独特强效免疫因子,强化抗体活性及“长效免疫应答”能力,使抗体识别病毒和吞噬病。“十二五”生物抗体术技术优势:  优势一:看得见的疗效 1-3天,快速消症  疣(疱)体逐渐变白萎缩,疣(疱)体明显变的干瘪,烧灼痒痛等感觉不复存在,恶臭等异味也随之消失,低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消失。(病毒抗体开始发挥作用,逐渐杀灭体内病毒)  优势二:更杀毒 4-5天,激活抗体  疣(疱)体完全脱落,糜烂溃疡面消失,皮肤表面恢复正常,病灶部位无任何瘢痕,看不出曾经患病痕迹。(抗体识别病毒和吞噬病毒的能力呈数百倍增强,强效杀毒,迅速修复受损病灶)  优势三:“吃病毒”的超级抗体 6-7天,强效免疫  独特强效免疫因子强化抗体“长效免疫应答”能力,使抗体存活期长达数十年之久,形成终生抵抗该病毒亚型的“天然防护网”,不给病毒任何可乘之机,达到临床彻底康复! “十二五”生物抗体根治术通过提取患者自身感染的病毒细胞,解析患者体内病毒特异性,再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提纯、活性封存等科技手段,培养出专门识别和杀灭病毒的抗体制剂,也就是会吃病毒的“超级抗体”,再根据患者体内检测到的病毒数量,注入相应量的抗体制剂,抗体一旦进入人体,便会迅速歼灭体内hpv(hsv)病毒,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国家科技部专家提醒:激光、冷冻、抗生素等传统疗法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尖锐湿疣、疱疹,导致人体基因不断诱导粘膜细胞大量繁殖和变异,病情反复发作最终面临癌变威胁。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这个孩子能做用吗有没有副作用

你好,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一般注射用的重组人干扰素a2b会有些比如发热、消化道刺激等副作用,但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因为是外用的,是经过皮肤吸收而起到治疗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患者,两周岁儿童可以遵医嘱使用,所以你的孩子可以用。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 这个药对阴道内尖锐湿疣有效果吗...

您好,非常感谢您给我提问。根据您简单的临床描述,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这个药对阴道内尖锐湿疣有一定的效果首先您不要担心。建议您如果有尖锐湿疣的话,局部的激光和冷冻的治疗静脉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即可最后建议您注意生活方式,禁烟酒,如有疑问,请您继续提问,很乐意为您服务,谢谢您的提问。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可以质量跖疣吗

你好,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主要是用于女性宫颈HPV感染,而且干扰素是提高免疫力的,并不能清除病毒,在有疣体存在的话,更没效果。所以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跖疣,只能控制病毒不再复制,并不能完全治好。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是治疗性病的吗

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可用于治疗某些性病,如尖锐湿疣。它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主要机制是阻止病毒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干扰素还有多种调节功能,如: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免疫功能等。临床上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尖锐湿疣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临床研究表明:本药对于单个直径0.5cm,疣体数目>15个的初发尖锐湿疣以及皮损出现在24小时以上的单纯疱疹的疗效尚不明确。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跖疣效果怎么样?

重组人干扰素是用来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杀死病毒可以,但不能让病毒再不复发,个人得知一偏方,在潮湿的地方,抓活的鼠妇,按到跖疣的位置,一直用鼠妇的汁液摩擦,涂一个月左右就好了,再不复发鼠妇长期在潮湿的地方生存,又称潮虫,而人体疣体长出与体内湿热有些很大的关系,故用此方鼠妇图片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是什么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为无色、质地均匀的透明凝胶。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尖锐湿疣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临床研究表明,本品对于单个直径0.5cm,疣体数目>15个的初发尖锐湿疣以及皮损出现在24小时以上的单纯疱疹的疗效尚不明确。【药物作用】干扰素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后者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适应症】治疗宫颈糜烂;治疗尖锐湿疣、也可用于治疗口唇疱疹及生殖器疱疹。参考资料: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百度百科

人干扰素是什么?

重组人干扰素是什么 你好,你所说的情况都不符合流产后使用的药物的标准的,你是否存在hpv阳性感染和 *** 炎呢建议你流产后首先服用益母草和消炎药进行治疗,出血结束后才考虑使用 你说的这两种药物呢 重组人干扰素是什么成分 什么原理 重组人干扰素主要成份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辅料为盐酸精氨酸、聚山梨酯80、醋酸钠(三水)、冰醋酸。其主要成份重组人干扰素α2b系由含有表达人干扰素α2b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 重组人干扰素α2a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素同靶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内2-5(A)合成酶、蛋白激酶PKR、MX蛋白等多种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而实现。干扰素还具有多重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等,促进和维护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防护和免疫自稳功能。毒理:1、急性毒性试验:最大剂量静脉或肌内注射小鼠,全部健存,无死亡,未测出LD50。2、长期毒性试验:大白鼠连续给药一个月,全部动物健存,未见异常反应。 请问,那个重组人干扰素是有什么作用的? 您好!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适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或同时存在)的宫颈糜烂。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一类由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多功能和高活性的诱生蛋白,它对宫颈糜烂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其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希望能帮到您!重组人干扰素500万单位是什么意思 重组人工干扰素a2a,中文名贝尔芬,能有效针对病毒性疾病,如肝炎肿瘤等。 规格:500万国际单位/支 复溶后体积为1ml/支 重组人干扰素a2b是治什么病毒的 病情分析: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妇科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尖锐溼疣也可用于治疗口唇疱疹及生殖器疱疹意见建议: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建议你按时足量应用以免复发 重组人干扰素有什么副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发热、疲劳等反应,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多为一次性和可逆性反应;其他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停药后可恢复。 重组人干扰素,是治疗什么病的 适用于恶性肿瘤、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感染与损伤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毒性疾病、系统性硬皮病、异位性皮炎、炎风溼性关节炎等症状。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是什么作用 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有抗病毒,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干扰素实际上开始研制的时候是为了提高免疫力对抗乙肝病毒的,但后来发现有限率很低,但多年前恰好赶上国内生物制品的热潮,干扰素被作为生物药品的创新成果引入国内,但在病毒治疗效果上效果不好,特别是对于顽固性的病毒基本很难体现效果。望采纳 重组人干扰素a2a和a2b有何区别 干扰素有a2b和a1b,a2a三种亚型,区别是比较大的,应该引起注意.它们都是蛋白质,三级结构相同,一级结构有差别,这导致了它们有系列的差别: 1.比活性:干扰素a2b和a2a的比活性(每毫克蛋白质中所包含的干扰素的分子数)是10的8次方,a1b亚型是10的7次方,这直接导致了前两者与和a1b亚型的临床疗效的差别,在国际上FDA只承认干扰素a2b和a2a亚型,不承认a1b亚型;a2b使用最广,全球通用,a2a30多个国家使用,a1b仅中国使用,其临床疗效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没得到充分的论证和承认; 2.中和抗体:a2b中和抗体产生率是3%,a2a中和抗体产生率6-16.7%,a1b至今没有确切的数字. 很多患者用干扰素a1b觉得副反应少或低,这是"假象",a2b和a2a副反应因为比活性高,很自然的副反应会高一些,这没必要担心,一般就是使用初期的前2-3针. 因此建议大家最好使用a2b和a2a亚型,尤以a2b最好,抗病毒的能力最强,这也是"非典"时期广泛使用干扰素a2b亚型的主要原因. 国产干扰素a2b和a1b,a2a三亚型的基因都是取自中国人自己的基因,因此都适合中国人使用. 重组人干扰素,干扰素多少钱一支? 非要长春赛若金的吗?干扰素分好几种类型:β1a、a2a、a2b、a1b、ω1b, 不过要是赛若金这个商标那就应该是重组人干扰素α1b了,分三种规格(10μg、30μg、50μg),价格是110左右一支。河北嘉泰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东二环南路85号. 记得采纳啊

重组人干扰素有什么用?重组人干扰素用多久?

大家对于干扰素的认识并不多,这是一种处方药物,在药店是难以见到的,一般来说,需要经医生处方才能使用这个药物。重组人干扰素有什么用?重组人干扰素用多久呢?对于这些问题,也是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些吧。1、用药注意1、如果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者过性和可逆性反应,应考虑调整服用剂量,或者停止使用药物。2、在临床上,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注射重组人干扰素不会对孕妇或者胎儿造成影响,但是也需要慎重选择,只有益处大于害处的时候,才可以使用。3、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注射重组人干扰素。4、对重组人干扰素或者干扰素2b有过敏的人,以及严重的肝、肾及骨髓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应禁止使用。5、极少数病人初次用药后出现轻微腰腹酸痛,偶见一过性低热,外阴、女性私处不适,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2、功能主治一、慢性病毒性肝炎我们的肝脏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器官。但是,尽管我们对肝脏这一个器官进行保护,我们的肝脏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其中肝炎就是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而重组人干扰素a2b这一个药物,对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在医院进行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的时候,通常也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这一个药物来进行治疗。二、白血病说到白血病,相信很多都是谈虎色变。因为白血病这一个疾病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治愈的,因此,大家对于白血病患者都是敬而远之,从而导致人们对于白血病这一个疾病的了解并不充分。在白血病的治疗药物当中,重组人干扰素a2b就是一种极为关键的药物。3、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这种透明凝胶,是适用于治疗单纯性疱疹。如果是患上口唇疱疹或者生殖器疱疹的人可以将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直接涂抹在疱疹皮肤的表面。相信连续使用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疱疹的症状就可以消失。除此之外,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也对女性生理疾病--宫颈糜烂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很多的女性可能都会因为生活不规律,或者不注意个人的生理卫生而患上宫颈糜烂这样的妇科疾病。大多数患上宫颈糜烂的女性都非常的苦恼,去医院治疗自己也不愿意去。买药?但是又不知道那种药物的效果好!自己的病也不能这样一直拖下去,那该怎么办才好呢?在这里,小编特别推荐你用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它对治疗女性的宫颈糜烂有很好的效果哦,同时自己也不用因患上宫颈糜烂而发愁了。

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为什么要放冰箱

不放冰箱会影响药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尖锐湿疣,带状疱疹、口唇疱疹及生殖器疱疹。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膜受体结合而产生上述作用。多项研究提示,干扰素一旦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便可以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过程,其中包括对某些酶的诱导。据认为,这一过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干扰素的各种细胞反应,包括抑制病毒感染细胞中病毒的复制、抑制细胞增殖及一系列免疫调节作用,如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干扰素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以上某种或全部作用机制。毒理研究生殖毒性:文献显示干扰素可能影响生育力,在灵长类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注射给予干扰素的动物出现月经周期异常。另外文献资料显示其它类型的干扰素α和β在注射给予高剂量的情况下(相当于正常用药量90、180、360倍)可使恒河猴产生剂量性的排卵停止和流产。

干扰素和白介素是肌肉注射效果好还是静脉注射效果好?

当然是静脉注射好

白细胞介素是不是干扰素?谁分泌的

不是干扰素。主要由单核一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如IL-1主要由单核一吞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IL-6可由单核一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T细胞、B细胞。IL-8产生于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我肾癌已切除,为预防复发,请问是用白介素好呢还是用干扰素好呢?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白介素和干扰素是两种不同的药品.相同的地方是这两个药的适应证很相似.白介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计数,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改变。白介素是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而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适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毛细胞白血病。已有临床试验结果和文献报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流行性出血热和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有效,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根据您说的情况,我看还是用白介素好一点。祝你健康!

干扰素和白介素哪个更好啊

干扰素 1、α-干扰素是什么? α-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扰素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干扰素与很多亚型,其中最大的一类亚型是α-干扰素。 2、α-干扰素有什么功能? α-干扰素具有三个功能: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3、什么是重组人α-干扰素? 重组人α-干扰素,是从人白细胞中克隆出α-干扰素基因,通过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大规模生产出的人α-干扰素。与天然α-干扰素相比,它纯度高、副作用低、疗效更确切。目前重组人α-干扰素亚型较多,其中α-1b是正常中国人体内产生最多的一种亚型,经临床实验证明重组α-1b干扰素具有疗效显著,而副作用显著低于α-2a和α-2b的特点,因而更适合黄种人使用。 白介素【适应症】 本品为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用量用法】 用于癌症治疗,一般可静脉输注或皮下注射每日20 ̄40万IU/m2体表面积(30 ̄60万IU),每日1次,每周连用四日,四周为一疗程。癌性胸、腹水腔内注射应尽量排出胸、腹水后,每次注射60 ̄80万IU,每周1 ̄2次,注射1 ̄3周,或根据病人情况按医嘱使用。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是发热、畏寒、疲乏,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是一过性的发热(38℃左右),也可有寒战高热,停药后3 ̄4小时多可自行恢复到正常。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病人皮下注射后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硬结、疼痛。 2.本品大剂量使用时,国外报导有可能引起行细血管渗漏综合症,表现为低血压、末梢水肿、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等,应立即停用,积极对症处理。 禁忌症: 1.严重低血压者; 2.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3.高热者; 4.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必须在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2.本品溶解后如有播不散的沉淀异物或瓶有裂纹,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制品溶解后应一次使用完毕,不得多次使用。 4.使用本品时要从小剂量逐渐增大补量或遵医嘱。 【规格】 5万国际活性单位(IU)/瓶;10万国际活性单位(IU)/瓶;20万国际活性单位(IU)/瓶.http://baike.baidu.com/view/1736440.htmhttp://baike.baidu.com/view/547378.htm

什么是白介素-2?什么是干扰素?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谢丹红: 1.白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它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物质之一,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 的免疫应答,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作用,可用于抗肿瘤,先天和后天免疫缺陷症治疗,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且对某些病毒性、杆菌性疾病 ,胞内寄生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麻风病、肺结核、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价格较贵,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头痛 、发热、心悸、心动过速、房颤 、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呼吸困难、皮疹、结膜充血,偶见用药后一过性视力模糊。须慎重考虑选择. 2.干扰素是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但是,干扰素也有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有: A 发热:B感冒 样综合征C、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D、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E、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 、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 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干扰素的价格较贵,且疗效尚有待于观察.

干扰素和白介素是干什么用的???

干扰素具有三个功能: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白介素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可同时和抗菌药物联用.(只是重组白介素-2不宜与免疫抑制类药物同用)没有病.没有治疗的需要这类药不要用.多用会产生依赖性,降低自身的抵抗力.

什么是白介素-2?什么是干扰素?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谢丹红: 1.白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它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物质之一,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 的免疫应答,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作用,可用于抗肿瘤,先天和后天免疫缺陷症治疗,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且对某些病毒性、杆菌性疾病 ,胞内寄生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麻风病、肺结核、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价格较贵,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头痛 、发热、心悸、心动过速、房颤 、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呼吸困难、皮疹、结膜充血,偶见用药后一过性视力模糊。须慎重考虑选择. 2.干扰素是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但是,干扰素也有一些不良反应,主要有: A 发热:B感冒 样综合征C、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D、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E、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 、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 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干扰素的价格较贵,且疗效尚有待于观察.

干扰素和白介素是干什么用的???

干扰素具有三个功能: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白介素抗肿瘤的生物治疗用药,适用于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治疗,也可试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可同时和抗菌药物联用.(只是重组白介素-2不宜与免疫抑制类药物同用)没有病.没有治疗的需要这类药不要用.多用会产生依赖性,降低自身的抵抗力.

干扰素跟宫净舒抗hpv生物蛋白敷料那个效果好?

华联康是蛋白,直接灭活h/p/v的,干绕素是提高免疫的。对h/p/v来说肯定华联康更靠谱。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是干扰素吗

严格来说是属于干扰素的一种,本质是蛋白质,建议您要注意身体是否适合使用这种药物,避免身体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和金舒喜干扰素哪个好

干扰素和蛋白辅料都是通过提高局部免疫力来抵抗HPV,如果有条件建议找大夫给你上,这样更到位。

hpv生物蛋白敷料和干扰素哪个效果好,干扰素单位越高越好吗

相信很多女性都听说过hpv病毒感染,甚至有一些女性很不幸运,感染上了hpv病毒,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人乳头瘤病毒,如果感染了高危型hpv病毒,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极大,可能引发宫颈癌病,而hpv生物蛋白敷料和干扰素对于hpv病毒感染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那么hpv生物蛋白敷料和干扰素哪个效果好,干扰素单位越高越好吗?从本质上来说,hpv生物蛋白敷料和干扰素区别并不大,都起到控制hpv病毒的作用,但是抗hpv病毒的前提不是为了给身体提高免疫力的话,使用hpv蛋白敷料抗hpv病毒可能效果会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患病情况不同,hpv生物蛋白敷料和干扰素具体效果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治疗。 目前并没有治疗hpv病毒感染的特效药,临床上治疗HPV感染的方法也有不少,比如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冷冻治疗、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看,如果感染症状很严重,可能要进行免疫治疗。 干扰素单位越高越好吗?干扰素单位越高效果不一定越好,而且剂量大的话,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也比较大,而且干扰素单位大小也要考虑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

请问:我是5月31日确诊为丙肝的,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用干扰素,〈现年49岁)病毒为6.6x10的六

可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或是吉二代彻底治愈转阴的。

丙肝是不是只能用干扰素来控制病毒,停药就复发,总不能一辈子用干扰素,保肝治疗能活多久

丙肝用干扰素治疗,有不到40%的几率可以根治的,这些人不会复发,一般需要用药一年左右

肺结核和丙肝不治疗能够活多久?如果治疗先治疗哪一个?别说利福平干扰素这样的大道理哦!本人很消极。。

你好,很同情对你的境遇,对于同时感染肺结核和丙肝,需要先治疗哪一个,这种情况需要先做一下详细的检查,如果说丙肝的肝功能和病毒复制量都比较高,那需要一同治疗;如果说肝功能正常的,那丙肝先不必担心,先治疗肺结核就可以,另抗结核的药物不应该断断续续的吃,需要全程 足量的服用。希望你能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祝你能早日康复!

Hpv58用干扰素3个月转阴率能达多少,TCT正常

转阴率能达百分之2-百分之10。hpv又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后,容易发生尖锐湿疣或者皮肤软疣等问题。高危类型是诱发子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尖锐湿疣是一种严重性传播疾病,对于该病的活检是判断你个人病情的主要途径,所以个人的病毒分布定型定量和治疗需要了解你个人的病情程度,不要盲目的自己治疗,尖锐湿疣危害性大。扩展资料:其中HPV病毒有高危和低危型之分,低危型可能会导致皮肤和生殖道的疣,比如尖锐湿疣;高危型如HPV16、18型,可能就会导致宫颈的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HPV感染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很常见,一般的传播途径可以是通过性传播、接触感染者的生活用品、衣物等传播,所以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同时,30岁以上的女性需要严格的定期进行hpv的检查、宫颈癌筛查也一样重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PV

尖锐湿疣 请问卡介菌多糖核酸和干扰素哪个效果更好一点,副作用小一点?

可以用卡介菌,这个是提高免疫力的。平时多运动,提高免疫力,可以吃点胸腺肽、转移因子等等的药物提高免疫力,药店有卖

肾癌根治性切除后需打干扰素、白介素还是打胸腺肽?

嫌色细胞癌是低度恶性肿瘤,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提示转移,一般不应选择干扰素等治疗。 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效率非常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徐涛主任医师

干扰素与胸腺肽哪个提高免疫力效果好,副作用下。容易过敏吗?几年前我好像打过胸腺肽没什么不良反应。可

最好是通过食补来提高免疫力吧。药物对身体都有副作用。我全家人坚持常年喝蜂蜜(我家自己产土蜂蜜),体质都挺好。

干扰素引起的甲减 能康复吗

药物性甲减一般停药后会逐渐康复。干扰素会引起甲减,这种情况有的!可以先服优甲乐减轻甲减症状。这和原发的甲亢甲减不一样的!2月后复查。如果正常,逐渐减优甲乐量,再复查。这建议你去内分泌科看看。

高中生物 什么东西属于糖蛋白? 举例:干扰素 。。等等

可按存在方式分为三类:1、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内液、各种体液及腔道腺体分泌的粘液中。血浆蛋白除白蛋白外皆为糖蛋白。可溶性糖蛋白包括酶(如核酸酶类、蛋白酶类、糖苷酶类)、肽类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促甲状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补体、以及某些生长因子、干扰素、抑素、凝集素及毒素等。2、膜结合糖蛋白,其肽链由疏水肽段及亲水肽段组成。疏水肽段可为一至数个,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嵌入膜脂双层中。亲水肽段暴露于膜外。糖链连接在亲水肽段并有严格的方向性。在质膜表面糖链一律朝外;在细胞内膜一般朝腔面。膜结合糖蛋白包括酶、受体、凝集素及运载蛋白等。此类糖蛋白常参与细胞识别,并可作为特定细胞或细胞在特定阶段的表面标志或表面抗原。3、结构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中的不溶性大分子糖蛋白,如胶原及各种非胶原糖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成分起支持、连接及缓冲作用,更重要的是参与细胞的识别、粘着及迁移,并调控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寡糖链通常指由2~10个单糖基借糖苷键连成的聚合体。糖蛋白的寡糖链多有分枝。由于单糖的端基碳(异头碳)原子有α、β两种构型,而且单糖分子中存在多个可形成糖苷键的羟基,因此,糖链结构的多样性超过多核苷酸及肽链。在糖链结构中可以贮存足够的识别信息,从而在分子识别及细胞识别中起决定性作用。糖蛋白参与的生理功能包括凝血、免疫、分泌、内吞、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神经传导、生长及分化的调节、细胞迁移、细胞归巢、创伤修复及再生等。糖蛋白的糖链还参与维持其肽链处于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及稳定肽链结构,并赋予整个糖蛋白分子以特定的理化性质(如润滑性、粘弹性、抗热失活、抗蛋白酶水解及抗冻性等)。(摘自百度百科)

干扰素的本质

一、干扰素的性质及类型 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干扰素在整体上不是均一的分子,可根据产生细胞分为3种类型:白细胞产生的为α型;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为β型;T细胞产生的为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 1.Ⅰ型干扰素又称为抗病毒干扰素,其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Ⅰ型干扰素有3种形式:IFNα、IFNβ和IFNω。IFN主要由白细胞产生,含有至少14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各成分之间氨基酸顺序的同源性约为90%,成熟的IFNα的分子量约1820kD。IFNβ是单一基因的产物,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产生;分子量20kD,与IFNα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仅为30%,在核苷酸水平上约45%。IFNω的基因有6个,但其中只有1个是有功能的;IFNω与IFNα的基因相近,而且其主要产生细胞也为白细胞。IFNα、β和ω的受体为同一种分子,其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表达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有核细胞表面,因此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多数Ⅰ型干扰素对酸稳定,在pH2.0时不被破坏。 2.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N,主工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IFNγ与Ⅰ型干扰素几乎在所有方向均有不同:IFNγ只有一种活性形式的蛋白质,由一条分子量为18kD的多肽链进行不同程度的糖基化修饰而成;IFNγ的基因只有一个,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上;IFNγ的受体与Ⅰ型干扰素的受体无关,其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但也同样表达在多数有核细胞表面;IFNγ对酸不稳定,在pH2.0时极易破坏,利用此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与Ⅰ型干扰素区分开来。 二、干扰素的诱导及产生 正常情况下组织或血清中不含干扰素,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才能诱使细胞产生干扰素。Ⅰ型干扰素的主要诱生剂是病毒及人工合成的双链RNA,此外某些细菌和原虫感染及某些细胞因子也能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IFNα和ω的表达细胞非常局限,以白细胞为主;但IFNβ则可由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产生。IFNγ由CD8+T细胞和某些CD4+T细胞(特别是TH1细胞)产生,NK细胞亦可合成少量的IFNγ;这些细胞只有在免疫应答中受到抗原或丝裂原活化后才能分泌IFNγ。 三、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即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而Ⅱ型干扰素则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国内外均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批量生产重组人IFNα、IFNβ、IFNγ,并投入抗病毒和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1.抗病毒作用Ⅰ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如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宿主细胞的作用引起的。①对干扰素敏感的细胞表面存在于干扰素受体,核内有“抗病毒蛋白”基因,受干扰素作用后该基因活化,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mRNA翻译,并促进病毒mRNA降解。②干扰素能提高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增加有助于向Tc细胞递呈抗原,引起靶细胞的溶解。③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 2.抗肿瘤作用Ⅰ型干扰素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比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0~1000倍。另外,Ⅱ型干扰素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监督功能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3.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2)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3)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作用;④使静脉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循环的淋巴细胞。

干扰素可以打屁股吗?

你好,干扰素是抗病毒的。目前有长效干扰素,如派罗欣,佩乐能,长效干扰素只能是皮下注射,如大腿内侧,肚皮。还有短效的,如安达芬,安福隆等,这些是需要肌肉注射的,就是你说的屁股了,长效的是不能打屁股的!

干扰素的临床常用

临床常用干扰素制剂 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干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有专用溶解液。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能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国际单位U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

生物学中干扰素是什么

1957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了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干 扰素。它是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干扰素的价格十分昂贵,l于克 纳干扰素的价值可达440亿美元。传统生产干扰素的方法是由芬兰人卡里·坎特尔发明 的,他从血液中提取白细胞,然后用病毒去感染它,这时的白细胞就会产生干扰素,提 纯以后,便可供使用。1980年,美国两位生物学家创建了一个遗传技术公司,通过各种 不同的基因配合,得到了几种生产干扰素的细菌。基因技术介入干扰素生产领域大大地 提高了干扰素的生产量。过去用白细胞生产干扰素,每个细胞最多产生100-1000个干 扰素分子,而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2天内便可产生20万个干扰 素分子。现在,美国已经采用基因工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干扰素。中国在用基因技术 生产干扰素方面也不甘落后,1982年,中国科学家就开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组建了生产 干扰素的大肠杆菌的新菌种,用这种菌种产生的干扰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基因移 植人们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发现,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具有耐高温、耐盐碱、耐干旱等 优良性能,而这些性能恰恰是许多农作物所缺乏的。如果把细菌的这些性能通过基因移 植技术移植到农作物身上,将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这种美好的愿望 最终在1986年得到了实现。当年,比利时的一个遗传科学家小组把苏云金杆菌的基因成 功地移植到烟草细胞中,这种杆菌产生的毒素能杀死昆虫的幼虫。没过多久,贵迹发生 了,当这些带有苏云金杆菌基因的烟草成长植株以后,对害虫的幼虫就有了很强的杀伤 力,幼虫吃了这些烟草几天后便一命呜呼。科学家还发现,这种烟草还能把这种抵抗力 代代遗传下去。基因动物——牛那样大的猪和恐龙那样大的鸡。信不信由你,只要下功 夫在基因上做手术,就有可能制造出牛那样大的猪和恐龙那样大的鸡——当然,这也许 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制造出超级小白鼠。

干扰素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伤害肯定是有的,俗话说:“是药都有三分毒”,干扰素对人体起免疫作用,会抵挡一个病毒,但是如果不合理运用或都长期的运用,那就不好了,他会对所有的药物都起抵挡作用,什么药物对他们都没有什么用,所以还不要经常用的好!

重组人干扰素是什么

干扰素是一种很强大的药剂,它被使用在医学中的很多方面,特别是重组人干扰素,对于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有着很重大的作用。下面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重组人干扰素。 1. 第一:重组人干扰素适用于恶性肿瘤,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感染与损伤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毒性疾病,系统性硬皮病,异位性皮炎,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如今在医学上面很多用。2. 第二:重组人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素同靶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内2-5(A)合成酶,蛋白激酶PKR,MX蛋白等多种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可以抑制一些病毒的行为。3. 第三:不过用这个药也有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最常见的是发热,多数为低热,持续数小时自行消退。少数病人有疲劳,不适,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恶心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重组人干扰素很好的一个方面,就是它在和别的药物一起使用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此被广泛的与其他药一起使用。

干扰素真的能治疗乙肝吗?

乙肝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干扰素 (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所以干扰素可以治疗乙肝,但是不能根治只是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吧!

干扰素是怎么发现的?

1935年,有人发现两种病毒在一起培养时,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1957年,英国埃瑟克斯和林德曼等人,在研究流行性感冒病毒时,证实了这种干扰物质的存在,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干扰素”。干扰素的发现,立即震惊了整个医学界。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病毒性疾病逞凶肆虐,人们几乎束手无策。无数科学家争相寻找能够抗击病毒的药物,都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今天既然发现了干扰素,那么人们便理所当然地指望能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找到征服病毒的新药。从此,国际上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工作。现在已经知道,干扰素是人体内或动物体内产生的一种物质。当病毒或其他诱导剂刺激人或动物的有关细胞(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时,它们可以产生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低分子蛋白,它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这就是干扰素。干扰素可以扩散到邻近的细胞,使它们得到保护,而不再受该种病毒的侵害。到50和60年代,干扰素仍不能在临床广泛使用,原因一个是产量问题,一个是纯化问题,再有就是价格昂贵。由于干扰素是由人体细胞产生的,所以,最初制造干扰素是用健康人的血液作为生产原料,每制取100克干扰素,需消耗3200千克人血,所以价格十分昂贵,如治疗一个病人,就得花费2~3万美元。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在治疗上广为应用的,科学家们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制取干扰素。现在,由于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新的制取方法产生了。一些国家已经利用遗传工程的种种技术和方法,办起了“细菌工厂”,在那里可以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生产干扰素。这样,干扰素的价格降低了,已经可以让医院的医生和病人接受了。

干扰素有哪些作用?

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究,先后证明,用干扰素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干扰素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有些科学工作者还探明,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唤起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提高它们的机能和作用,警觉地进入“战备状态”,从而大大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人预言,未来药品的新秀可能将是干扰素的“天下”。干扰素虽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困难。因为干扰素只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中才能产生,而且数量极少。1979年,芬兰红十字会和赫尔辛基卫生实验所用了4.5万升人血,才煞费苦心地提炼了0.4克干扰素。据法国医疗单位计算,治疗一个感冒病患者要花费1万法郎,而医治一位癌症病人,那就需要花费5万多法郎。可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药品了。那么,能不能从别的动物血液中提取呢?不行。因为干扰素有很强的专一性,人体用的干扰素只能从人体细胞中取得;把从别的动物身上取得的干扰素用到人身上,数量再多也没有效果。人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办法。前不久,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工作者分别宣布,他们已经采用基因工程的办法,把人干扰素基因移植到大肠杆菌细胞里去,使大肠杆菌在新移植来的基因的指导下,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人干扰素。我们知道,繁殖快本来就是微生物的特点,而大肠杆菌在这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它一般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24小时可繁殖70多代。而且大肠杆菌的食料简单,来源丰富,培养并不困难。因此,用它们来生产干扰素,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低廉,一旦付诸实施,微生物又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干扰素

注射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那么注射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注射干扰素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注射干扰素的副作用   1. 消化 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 用药 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 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 贫血 ,引起免疫介导的 溶血 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 流感 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 鼻塞 、流涕、 头晕 、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 自然 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 物理 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 脱发 ,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 荨麻疹 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对 内分泌 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6.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7.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此外,尚可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周围 神经 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 心血管 、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等。   干扰素的种类   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在应用外源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 X 106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素活性开始测出,6小时达高位,48小时基本消失。   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很多。例如国产重组 IFN-u03b11型和IFN-u03b12型,进口的干扰能(IFN-u03b12b)、罗扰素( IFN-u03b12a)、惠福仁(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及组合干扰素等等。各种亚型的干扰素-u03b1(含u03b11或u03b12或u03b12a或u03b12b)疗效近似;干扰素-u03b2(IFNu03b2)也有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干扰素-u03b2制剂进入 血液 后,稳定性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素- u03b1的替代制剂。当前国内对干扰素-u03b1各亚型制剂的活用较佳剂量为(3~5)X106单位/日,连续用1 周后改为隔日或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3~6月。   普通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分子小、作用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普通干扰素注射12小时后基本完全排出体外,因而需要多次注射,普通干扰素的注射方法可以为隔一天注射一针或是一周注射三针。对于普通干扰素的价位,普通干扰素价格比较低,300万剂量的普通干扰素价格一般在50-80元不等。   长效干扰素   相对于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半衰期长,长效干扰素的半衰期长达40小时,可以在 乙肝 患者体内持续作用168个小时,因而,长效干扰素一周只需要注射一次,使用比较方便,而且提高了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至于长效干扰素的价格是多少?长效干扰素价格相对较贵,长效干扰素的价格一般在1200-1500元之间。 猜你喜欢: 1. 干扰素的副作用 2. 长期打干扰素的副作用 3. 打干扰素有什么副作用 4. 打了瘦脸针的副作用 5. 广谱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的种类

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 的能力低下,在应用外源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 X 106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素活性开始测出,6小时达高位,48小时基本消失。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很多。例如国产重组 IFN-α1型和IFN-α2型,进口的干扰能(IFN-α2b)、罗扰素( IFN-α2a)、惠福仁(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及组合干扰素等等。各种亚型的干扰素-α(含α1或α2或α2a或α2b)疗效近似;干扰素-β(IFNβ)也有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干扰素-β制剂进入血液后,稳定性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素- α的替代制剂。当前国内对干扰素-α各亚型制剂的活用较佳剂量为(3~5)X106单位/日,连续用1 周后改为隔日或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3~6月。 相对于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半衰期长,长效干扰素的半衰期长达40小时,可以在乙肝患者体内持续作用168个小时,因而,长效干扰素一周只需要注射一次,使用比较方便,而且提高了干扰素治疗的安全性。至于长效干扰素的价格是多少?长效干扰素价格相对较贵,长效干扰素的价格一般在1200-1500元之间。

什么人适合打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发现 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引起了人们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调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后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因此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什么叫干扰素(IFN)?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干扰素的分类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要了解这一点,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扰素的分类。人天然干扰素分为三种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并且结合相同的受体。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细胞分泌,对酸不稳定,结合的受体与前两者不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中最强。IFN-β和IFN-γ只由单个基因编码,而IFN-α由至少23个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对染色体上,编码产生多于15种的功能蛋白。干扰素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α-干扰素和人自然干扰素两大类。基因工程干扰素再按基因表达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型,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三种:α2a、α2b、α2c。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α2b和α2b。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1、自然干扰素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有专用溶解液。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能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3、复合干扰素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国际单位出)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干扰素1、单节显性人体r-干扰素的制造2、干扰素干粉配方的方法及组合物3、干扰素软膏及其制备方法4、干扰素脂质体凝胶剂5、高比活性重组人干扰素αm及其制作方法6、高纯度治疗上有用的人类白细胞干扰素的工业规模制备方法7、酵母重组株及IFNα-la干扰素的纯化方法8、酵母重组株及IFNα-la干扰素的纯化方法 29、结晶金属-α-干扰素10、聚乙二醇-干扰素水溶液11、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12、利用膨胀床色素亲和色谱纯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方法13、人体内诱导干扰素的制造方法14、生产干扰素的方法15、使干扰素α-2结晶的方法16、稳定白细胞干扰素的方法17、稳定的r-干扰素的配制方法18、一种改良的人α型干扰素复合体的生产方法和用途19、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人干扰素ω的方法20、一种稳定的干扰素水溶液21、一种新型α干扰素22、以酰胺键连接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其制法和用途23、用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生产天然干扰素α24、由遗传工程酵母生产人干扰素α的方法25、支链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其制法和用途26、重组α型干扰素冻干保护剂27、重组人α型复合干扰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28、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基质配方及生产工艺29、重组中国汉族人源γ--干扰素及生产方法 IFN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IFN 通过对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活性发生作用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或是抑制) 。研究表明 ,IFN 分别与 IL-6 和 IL-1 共同作用 ,能显著增加人肝癌细胞系 C1 IN H 的合成 ,其作用强于同剂量的IFN 单独作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是产生NO 的主要细胞 , IL-1β是一个关键性因子 ,可直接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产生 NO , IFN-α可增强 IL-1β的作用。而 IFN-1β可抑制由 IFN-α及L PS 刺激引起的 NO 大量释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 IL-2-IFN-NKC 免疫调节网络的新理论 , 认为 IL-2-IFN-NKC 能反馈性地进行系统调节 , 而 IL-2对T21 和细胞毒 T 细胞( Tc) 有利于生长的作用 ,能显著增加 IFN 生成 ,增加 N KC 功能。IFN 与肿瘤坏死因子( TN F) 相互作用使 TN F的抗肿瘤效果明显增强。TN F 作用增强的机制是 IFN 对 TN F 受体发育作用所致。现已研究表明 , IFN 和 TN F 相互作用在炎症和其他病症的形成中也起重要作用。IFN 及其受体的分布IFN 可在脾等免疫器官内分布 ,还可在某些内分泌腺和神经组织内分布。神经细胞能合成IFN-α,星形胶质细胞也能合成 IFN 。IFN-α存在于胃肠道副交感神经节细胞、脊神经节小细胞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内。对于这些神经元内存在 IFN-α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可将 IFN-α视为一种新的神经肽和有效的神经递质 ,并设想它可能参与靶器官免疫过程的神经调控。近年来 ,应用放射自显影、放射受体分析、免疫细胞化学、受体 mR-NA 表达等方法证实存在 IFN 受体( IFN R) 。IFNR 可在许多组织细胞(如骨髓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中发现。IFNR 为 130 ku 的糖蛋白。分为 2 种 ,即 IFN α/βR 和IFN R ,二者分别结合 IFN α/β及 IFN , IFN R 位于细胞表面 ,用胰酶处理细胞 ,可阻止 IFN 与细胞的结合。

α-干扰素首选用于

【答案】:E凡小时BN-DNA(+),ALT≥正常上限2倍,无干扰素禁忌证者均可应用仪,干扰素。

长效干扰素的基本信息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在应用外源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X106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素活性开始测出,6小时达高位,48小时基本消失。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很多。例如国产重组IFN-α1型和IFN-α2型,进口的干扰能(IFN-α2b)、罗扰素(IFN-α2a)、惠福仁(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及组合干扰素等等。各种亚型的干扰素-α(含α1或α2或α2a或α2b)疗效近似;干扰素-β(IFNβ)也有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干扰素-β制剂进入血液后,稳定性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素-α的替代制剂。当前国内对干扰素-α各亚型制剂的活用较佳剂量为(3~5)X106单位/日,连续用1周后改为隔日或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3~6月。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医生进!去医院打针,有种叫“干扰素”的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分类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什么叫干扰素(IFN)?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要了解这一点,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扰素的分类。人天然干扰素分为三种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并且结合相同的受体。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细胞分泌,对酸不稳定,结合的受体与前两者不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中最强。IFN-β和IFN-γ只由单个基因编码,而IFN-α由至少23个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对染色体上,编码产生多于15种的功能蛋白。 干扰素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α-干扰素和人自然干扰素两大类。 基因工程干扰素再按基因表达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型,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三种: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α2b和α2b。 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 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有专用溶解液。 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能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3、复合干扰素 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国际单位出)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 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干扰素是怎么产生的?

干扰素是我们身体内部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是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后从仍然健康的细胞中自然产生的。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数量非常少。干扰素能战胜病毒引起的感染,包括水痘、肝炎和狂犬病等。在滴鼻剂中加入少量干扰素,就能减轻病毒性感冒的症状。干扰素虽然不能解救已被病毒侵入的细胞,但可以保护其周围的细胞。

什么是干扰素?干扰素的作用是什么?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如何提取干扰素?

顾名思义,干扰素是一种能起干扰作用的物质。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究,先后证明,用干扰素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干扰素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有些科学工作者还探明,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唤起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提高它们的机能和作用,警觉地进入“战备状态”,从而大大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人预言,未来年代里药品的新秀可能将是干扰素的“天下”。干扰素虽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困难。因为干扰素只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中才能产生,而且数量极少。1979年芬兰红十字会和赫尔辛基卫生实验所用了4.5万升(1升相当于1000cc)人血,才煞费苦心地提炼了0.4克干扰素。据法国医疗单位计算,治疗一个感冒病患者要花费1万法郎,而医治一位癌症病人,那就需要花费5万多法郎。可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药品之一了。那么,能不能从别的动物血液中提取呢?也不行。因为干扰素有很强的专一性,人体用的干扰素只能从人体细胞中取得;把从别的动物身上取得的干扰素用到人身上,数量再多也没有效果。人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办法。前不久,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工作者分别宣布,他们已经采用基因工程的办法,把人干扰素基因移植到大肠杆菌细胞里去,使大肠杆菌在新移植来的基因的指导下,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人干扰素。我们知道,繁殖快本来就是微生物的特点,而大肠杆菌在这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它一般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24小时可繁殖七十多代。而且大肠杆菌的食料简单,来源丰富,培养并不困难。因此,用它们来生产干扰素,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低廉,一旦付诸实施,微生物又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评价  关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从无效到治愈率达90%不等;有人认为干扰素可以用于某些顽固难治的复发性尖锐湿疣,对于这种情况干扰素无疑是一种治疗选择方法。也有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干扰素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与安慰剂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干扰素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  一般来说α-干扰素作用快而不持久,而γ-干扰素则反应迟缓,4~6周生效,女性比男性疗效好,但原因不详。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不赞成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理由有三:①疗效较低。②毒性发生率高。副作用有流感样症状;肌痛、发热、发冷,也有头痛、恶心、疲乏。另外有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肝功能异常,三苷升高等(一般在用药时可服扑热息痛来预防,治疗前中、后期定期查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血脂)。③价格昂贵。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是否使用干扰素,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未出现严重复发的患者,不一定要使用干扰素治疗。即使注射干扰素也未必就不复发,但却非常有可能出现副作用。  而对一些经过其它治疗方法治疗后多次复发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应用干扰素辅助治疗,部分患者的复发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剂量、相隔时间及持续时间多长为好,尚在探索之中。此外,虽然大部分患者副作用并不是很严重,但对严重心、肝、肾病变、癫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患者要慎用。对于孕妇,其作用的安全性不能完全肯定,故宜酌情处理。  下面介绍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兹将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  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  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  6.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  7.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此外,尚可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等。

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休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

干扰素诱生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构成 4 活性成分 5 作用 5.1 聚肌苷酸胞苷酸 5.2 梯洛龙 5.3 多胺类衍生物 5.4 6芳基溴化嘧啶类化合物 1 拼音 gàn rǎo sù yòu shēng jì 2 简介 干扰素诱生剂系指在体内或体外诱生干扰素的制剂。根据其来源可分为①天然物质及其代谢产物。②人工合成化合物。 3 构成 天然物质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及其产物或成分。微生物有病毒、噬菌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放线菌、真菌、担子菌和原虫等,都能诱生干扰素。微生物代谢产物内毒素、类毒素,抗生素如卡那霉素等,以及细菌脂多糖,植物、动物多糖等都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各种致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美洲商陆等也能诱生干扰素。 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生剂有大分子的阴离子聚合物,如吡喃共聚物、聚乙烯硫酸盐和聚氯酸羟基淀粉糖等及大分子酸双链核苷酸,如聚核苷酸,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 I:C)和聚腺苷酸尿苷酸(poly A:U)等。小分子化合物有梯洛龙,乙氨芴酮(tilorone)和多胺类化合物等。以病毒、嗜菌体和人工合成双链RNA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较强,多数在体内和体外都能诱生。 4 活性成分 ①诱生干扰素,不同诱生剂或诱生因子可诱生不同性质的干扰素。②广谱抗病毒作用。③抗肿瘤作用。④免疫调节,尚有抗放射等作用。 5 作用 5.1 聚肌苷酸胞苷酸 (poly I: C,poly inosinic acid: polycytidylic acid) 为肌苷酸、胞苷酸聚合形成的稳定的双链RNA大分子。在动物体内或细胞培养内均能诱生高滴度的α干扰素,在人和猴体内诱生作用较弱,因灵长类动物血液中有RNA酶降解双链RNA。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也有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大剂量有发烧反应。临床试用于治疗肿瘤、疱疹病毒角膜炎和带状疱疹。我国试制成聚肌苷酸胞苷酸卡那霉素复合物,临床试用于多种病毒疾病,已证明肌内注射或结膜下注射,治疗疱疹病毒角膜炎有效,肌内注射对带状疱疹治疗效果肯定,曾试用于早期治疗出血热和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尚待进一步验证。聚肌苷酸胞苷酸可用作细胞培养内制备β干扰素的诱生剂。 聚肌苷酸胞苷酸L赖氨酸羧甲基纤维素复合物(poly ICLC,poly inosinic acid,poly cytidylic acidLlysinecarboxymethyl cellulose) 对抗RNA酶的能力较poly I: C强5~10倍,注射于猴、猩猩、和人体内,可持续诱生高滴度α干扰素,但毒副作用较大,如发烧,血压降低,白细胞减少等。 5.2 梯洛龙 (tilorone) 又名乙氨芴酮。1970年报道的小分子干扰素诱生剂,诱生作用较聚肌苷酸胞苷酸为迟,体内能诱生,体外不能诱生;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作用,有调节免疫的效能。促进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B细胞功能,但对T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临床试用口服治疗肿瘤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有一定效果,小量口服可预防流感,但未得公认。口服大剂量有胃肠道反应和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5.3 多胺类衍生物 如丙二胺衍生物CP20961 (propanediamine) 在小鼠体内诱生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结构式为: (H27C18)2NCH2CH2CH2N(CH2 CH2OH)2临床外用喷雾吸入预防鼻病毒人工感染,CP20961可在局部诱生干扰素,减轻症状,效果尚待验证。 5.4 6芳基溴化嘧啶类化合物

干扰素为何对艾滋病病毒没效果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目前有研究表面扰素可以抑制艾滋病毒,但是抑制不见得就是治疗。目前,对于艾滋病病毒,尚无有效办法。

干扰素的一切

分类: 医疗/疾病 问题描述: 需要干扰素的一切,包括来源,制作方法,医用价值,越多越好,答的出色我会追加,看都不看复制给我的我会看出来的,这个我略微调查过 解析: 干扰素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物质。现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备干扰素外,还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分类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什么叫干扰素(IFN)?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 *** 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 *** 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要了解这一点,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扰素的分类。人天然干扰素分为三种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并且结合相同的受体。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细胞分泌,对酸不稳定,结合的受体与前两者不同,IFN-γ的免疫 *** 活性在三者中最强。IFN-β和IFN-γ只由单个基因编码,而IFN-α由至少23个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对染色体上,编码产生多于15种的功能蛋白。 干扰素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α-干扰素和人自然干扰素两大类。 基因工程干扰素再按基因表达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型,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三种: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 *** 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α2b和α2b。 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 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有专用溶解液。 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能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3、复合干扰素 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国际单位出)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 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 *** 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 *** 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干扰素简写

干扰素别名IFN,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所以动物的干扰素对人无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也适用于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临床应用 肌注或皮下注射:300~500万单位/次,隔日一次,疗程4~6个月,必要时疗程可延长至9~12个月。也可用于尖锐湿疣、带状疱疹、毛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色素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疲乏、肌痛、头痛等流感样症状。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升高。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病毒感染细胞导致干扰素的产生,并随被感染细胞死亡、崩解而释出。干扰素分子向附近扩散,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干扰素对病毒繁殖的抑制具有广谱性,可抑制病毒的繁殖,但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体(AVP)发挥效应。  抗病毒作用干扰素作用于动物机体内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启动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该蛋白能阻断病毒mRNA与宿主细胞核糖体之间相互结合,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即阻断病毒的繁殖,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病毒本身没有独立的生物霉系统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没有核糖体),所以只有进入机体细胞内,依靠动物机体细胞的霉系统和核糖体,才能生长与繁殖。如果动物机体内正常细胞经干扰素作用后产生抗病毒蛋白,病毒就不可能在动物机体内生长与繁殖,使其失去生存空间。  免疫调节作用首先干扰素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杀伤细胞(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起到调节免疫监视的功能。这种杀伤的调节具有种属特意性,即禽用干扰素只能增强禽类NK细胞的杀伤性。其次干扰素在低浓度时可明显促进B细胞分泌IgG抗体的功能,增强组织相容抗原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FC受体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调节免疫自身稳定功能等。  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可抑制细胞分裂,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迅速分裂细胞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干扰素通过抑制肿瘤病毒的增殖、肿瘤细胞的增生,改变肿瘤细胞表面性能,诱发新的抗原,从而易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加以排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如激活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功能等。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疫苗免疫失败后的临床补救治疗。当错误使用毒力较强的疫苗免疫,或免疫时未察觉鸡群有潜在性疾病感染等情况时,导致疫苗免疫后鸡群出现病症,此时可使用干扰素进行紧急补救治疗,减少损失。  家禽各种病毒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预防和治疗。即当发生上述疾病时,在使用其他抗病毒的同时配合使用干扰素,可提高疗效,加速康复。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等的预防和治疗。  提升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干扰素免疫提升最佳组合方案。干扰素同活疫苗同时使用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是同灭活疫苗一起使用时,通过其能促进B细胞分泌IgG抗体,增强组织相容抗原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FC受体的表达等功能,提升免疫效果。  使用干扰素注意事项  由于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与繁殖,因此使用干扰素后,96小时之内不要给鸡群接种弱毒活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可与干扰素同时使用,但不要混合注射。  无其他配伍禁忌,可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饮水给药时,水温不能超过30℃。  稀释干扰素要用灭菌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不要使用酸碱性溶液和葡萄糖盐水作稀释剂,否则减效或失效。启用后在规定时间内一次用完,以免失效。解冻融化后不要再进行冰冻,可放于4℃冰箱中保存,3天内使用完

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长期用吗 长期用会耐药吗

主要的组成成分:重组人干扰素α2b、人血白蛋白。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那么,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长期用吗?长期用会耐药吗?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中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上,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一般被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尖锐湿疣,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如毛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卡波氏肉瘤、卵巢癌、基底细胞癌、表面膀胱癌等。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 建议患者在主治医生或医师的指导下按疗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药到病除即可,正常使用下,不会产生耐药性。

干扰素的概念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更多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39799.htm?fr=ala0_1_1

请问打了干扰素后,有什么负做用,会不会影响身体,

早期不良反应:用药一周内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流感样表现,如发烧、畏寒、身痛、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较轻时可不予治疗,只须适当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一般10日左右症状便可消失。症状重者则须服用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中期不良反应:用药1个月后有的病人会出现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或精神症状,如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嗜睡或失眠,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等精神症状。所以一般消化道反应较轻者,经2-4周可自行缓解,重者则宜服用促消化药。皮肤过敏者反应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失眠者可服用镇静剂,精神症状较重时则应减药,或停用干扰素。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以逆转、副反应的轻重每个人并不一样,但作为开处方用药的医生,在使用干扰素前一定要给病人讲明利弊,病人一旦用药,就要有承受不良反应的心理准备。

干扰素的规格

注射用的干扰素规格有:100万单位、300万单位和500万单位的!干扰素栓的规格应该是6万单位!

干扰素主要针对什么病来用的?

干扰素能战胜病毒引起的感染,包括水痘、肝炎和狂犬病等。干扰素是我们身体内部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是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后从仍然健康的细胞中自然产生的。扩展资料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故动物的干扰素对人无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也适用于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何谓‘干扰素’?何谓‘抗生素’?

首先, 看看抗生素: 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 再来看看干扰素: 干扰素系统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一个防御系统,也可说是除免疫系统外的另一个防御系统,对生物的生存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干扰素分为天然干扰素和非天然干扰素,非天然干扰素主要指基因工程IFN,基因工程IFN具有与天然IFN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非天然干扰素进入体内后,可发挥天然干扰素的作用,此过程受其他生理因子调控,而这种对调控作用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因而较为安全。 干扰素按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和γ三类,他们又可分为若干亚型,α-干扰素至少有20个以上的亚型。而β-干扰素则有4个亚型,至于γ-干扰素只有一个亚型。α-干扰素的亚型为IFN-αl,IFN-α2,IFN-α3等。 干扰素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 根据临床研究及文献报道,重组人干扰素适用于淋巴或造血系统肿瘤,病毒性疾病等。 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在于,干扰素是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细菌的. 而抗生素是直接抵抗细菌的.

干扰素的作用是什么?

干扰素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干扰蛋白质合成,通过此方法,干扰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就可以起到免疫作用! 以下是摘自百度百科的资料 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分类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IFN-α、IFN-β、IFN-γ。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现在公认IFN-β和IFN-γ只有一个亚型,而IFN-α有约二十余个亚型。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什么叫干扰素(IFN)?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②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有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之。③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生核质,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很完整。此类微生物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 要了解这一点,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扰素的分类。人天然干扰素分为三种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并且结合相同的受体。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细胞分泌,对酸不稳定,结合的受体与前两者不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中最强。IFN-β和IFN-γ只由单个基因编码,而IFN-α由至少23个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对染色体上,编码产生多于15种的功能蛋白。 干扰素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α-干扰素和人自然干扰素两大类。 基因工程干扰素再按基因表达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型,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三种: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α2b和α2b。 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 1、自然干扰素 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 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 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有专用溶解液。 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能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3、复合干扰素 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国际单位出)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 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长期打干扰素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低下,在应用外源性干扰素后,不仅产生了上述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加肝细胞膜上人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密度,促进T细胞溶解感染性肝细胞的效能。成人注射(2~5) X 106单位干扰素后,3小时血清中干扰素活性开始测出,6小时达高位,48小时基本消失。 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很多。例如国产重组 IFN-α1型和IFN-α2型,进口的干扰能(IFN-α2b)、罗扰素( IFN-α2a)、惠福仁(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及组合干扰素等等。各种亚型的干扰素-α(含α1或α2或α2a或α2b)疗效近似;干扰素-β(IFNβ)也有相似效果,但它在肌肉组织中易被灭活。干扰素-β制剂进入血液后,稳定性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素- α的替代制剂。当前国内对干扰素-α各亚型制剂的活用较佳剂量为(3~5)X106单位/日,连续用1 周后改为隔日或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3~6月。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不良反应? 1、 发热: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少见的副反应有: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干扰素的种类包括()。

干扰素的种类包括()。 A.α干扰素B.β干扰素C.ε干扰素D.γ干扰素正确答案: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

人体抗干扰素 是什么东西?

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细胞,但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昆虫)及植物细胞(如丁香等)亦发现有干扰素类似物。干扰素对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它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激发细胞合成新的mRNA,产生多种效应蛋白,发挥抗病毒、抗种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即由一种病毒所诱发产生的干扰素,能抗御多种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内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素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干扰素制剂可用以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等),以及治疗多种肿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初期用于病毒性疾病,继而扩大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目前所用的干扰素,不论是纯化的天然干扰素,还是以DNA重组技术产生的干扰素,均有许多毒性,临床使用时常可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头痛、发热、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临床应用的干扰素诱生剂,如聚肌胞,毒性较大,而且价格昂贵,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坏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干扰素多少钱

干扰素有分长效和短效,其中进口长效的干扰素一般1000多以上一支,但是最近的新药国产干扰素具有高性价比,价格在1000元以内。购买派格宾干扰素一定要正规渠道(如:康德乐大药房)去购买!购买以免受骗上当,买到假药伪药!

干扰素主要针对什么病来用的?

干扰素能战胜病毒引起的感染,包括水痘、肝炎和狂犬病等。干扰素是我们身体内部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是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后从仍然健康的细胞中自然产生的。扩展资料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它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故动物的干扰素对人无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也适用于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多久打一次

短效干扰素一天一次,长效干扰素一周一次。而派格宾属于长效干扰素。购买派格宾(干扰素)一定要正规渠道(如:康德乐大药房)去购买!购买以免受骗上当,买到假药伪药!

干扰素会诱发哪些不良反应?

干扰素既有治疗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作用,也有不良反应,要了解并掌握其防治办法。不良反应有:(1)流感性症状,接受IFN后,绝大多数病人有发热、寒战、心率过速、头痛、关节痛、肌痛不适,大约在给药3小时后,即可出现症状,12~24小时体温自行下降。(2)神经系统,有疲劳感,个别人有嗜睡、意识模糊、忧郁、手指麻木,在间断给药或停药后症状消失。(3)血液系统,最明显的是白细胞减少,常有血小板减少,并可能出现轻度贫血,上述改变都是暂时的。(4)肝脏反应,引起血清谷-丙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比正常时高4倍,可恢复。(5)肾脏反应有暂时尿蛋白出现。(6)心脏反应,可出现节律障碍,如室性期外收缩,室上性心率过速,原有心脏病者易出现反应。(7)有性欲降低,皮下注射处炎症反应等。其防治办法:(1)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多与剂量大有关;1-9Mu/d是通常的耐药量。(2)流感性症状可用阿斯匹林、消炎痛控制。(3)用利他灵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原有肝脏病、心脏病患者用IFN需谨慎。

重组人干扰素-beta是用来做什么的?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 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Abbkine重组人干扰素-beta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微生物学理论指导: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生休过程,激活细胞基因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实现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包括2′-5′A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降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干扰素的作用特点:①间接性: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等效应分子抑制病毒。②广谱性:抗病毒蛋白是一类酶类,作用无特异性。对多数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③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④发挥作用迅速:干扰素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扩散。在感染的起始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干扰素发挥重要作用。   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活化NK细胞,促进细胞MHC抗原的表达等;此外干扰素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干扰素蛋白质有哪些作用?

顾名思义,干扰素蛋白质是一种能起干扰作用的物质。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究,先后证明,用干扰素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干扰素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有些科学工作者还探明,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唤起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提高它们的机能和作用,警觉地进入“战备状态”,从而大大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人预言,未来年代里药品的新秀可能将是干扰素的“天下”。干扰素虽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困难。因为干扰素只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中才能产生,而且数量极少。1979年芬兰红十字会和赫尔辛基卫生实验所用了4.5万升(1升相当于1000cc)人血,才煞费苦心地提炼了0.4克干扰素。据法国医疗单位计算,治疗一个感冒病患者要花费1万法郎,而医治一位癌症病人,那就需要花费5万多法郎。可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药品之一了。那么,能不能从别的动物血液中提取呢?也不行。因为干扰素有很强的专一性,人体用的干扰素只能从人体细胞中取得;把从别的动物身上取得的干扰素用到人身上,数量再多也没有效果。人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办法。前不久,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工作者分别宣布,他们已经采用基因工程的办法,把人干扰素基因移植到大肠杆菌细胞里去,使大肠杆菌在新移植来的基因的指导下,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人干扰素。我们知道,繁殖快本来就是微生物的特点,而大肠杆菌在这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它一般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24小时可繁殖七十多代。而且大肠杆菌的食料简单,来源丰富,培养并不困难。因此,用它们来生产干扰素,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低廉,一旦付诸实施,微生物又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干扰素有哪些用途?

干扰能又称干扰素。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效应。通过调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分化、抑制增殖及调控某些致癌基因表达,干扰素对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

什么是干扰素都没用过

干扰素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评价关于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从无效到治愈率达90%不等;有人认为干扰素可以用于某些顽固难治的复发性尖锐湿疣,对于这种情况干扰素无疑是一种治疗选择方法。也有一些研究资料显示干扰素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与安慰剂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干扰素不能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一般来说α-干扰素作用快而不持久,而γ-干扰素则反应迟缓,4~6周生效,女性比男性疗效好,但原因不详。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不赞成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其理由有三:①疗效较低。②毒性发生率高。副作用有流感样症状;肌痛、发热、发冷,也有头痛、恶心、疲乏。另外有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肝功能异常,三苷升高等(一般在用药时可服扑热息痛来预防,治疗前中、后期定期查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血脂)。③价格昂贵。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是否使用干扰素,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未出现严重复发的患者,不一定要使用干扰素治疗。即使注射干扰素也未必就不复发,但却非常有可能出现副作用。而对一些经过其它治疗方法治疗后多次复发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应用干扰素辅助治疗,部分患者的复发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剂量、相隔时间及持续时间多长为好,尚在探索之中。此外,虽然大部分患者副作用并不是很严重,但对严重心、肝、肾病变、癫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患者要慎用。对于孕妇,其作用的安全性不能完全肯定,故宜酌情处理。下面介绍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兹将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若发热不高,可不必特殊处理,38℃者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但若发热较高甚或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亦可给布洛芬0.2克口服,消炎痛栓0.5-1枚直肠给药,体温便会很快下降。2.造血系统改变: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一周,白细胞减少至40%-60%,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天以上用药,白细胞可迅速恢复。主要是干扰素能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的缘故。长期应用可导致血色素性贫血,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但极少见。通常可口服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来纠正,亦可服利血生、鲨肝醇及氨肽家等药以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3.消化系统反应: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泄泻、腹胀等。药量越大,症状越频繁,但一般不需治疗,较重者可对症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4.皮肤反应:用药超过4个月者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轻、中度脱发,偶有停药后更严重者。斑丘疹多发生于躯干和四肢,但多为暂时性的;还有发生潜在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及荨麻疹等。 轻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处理;严重者应考虑停药或减量,并给抗过敏治疗。5.肾脏损害:最常见者为轻度蛋白尿,少有>0.1克/日,亦不伴有血浆蛋白的减少。其他肾脏损害虽有报道但极少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多喝开水即可。6.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1-羟皮质类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现糖尿,偶见高血钾、低血钙等症,还能提高血浆甘油三酯含量,但对胆固醇无影响。7.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部分患者治疗初期甚至未应用干扰素时即出现抗干扰素抗体,影响治疗效果。估计与个体差异有关,而与应用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长短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此外,尚可出现嗜睡、精神错乱、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对心血管、骨髓系统的影响和对生长的抑制等等。

α干扰素有几种?

α干扰素有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两种。普通干扰素又称短效干扰素,分为三种剂型:α2a、α2b和α1b,均需要隔日注射一次,三种剂型疗效相差无几。还有一种美国生产的甘乐能多计量笔,系α2b制剂,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价位介于长效干扰素和国产的普通干扰素之间。长效干扰素分为α2a、α2b两种,前者商品名称为派罗欣,系瑞士生产,有135ug和180ug两种剂量;后者商品名称为佩乐能,有110ug、80ug和50ug三种剂量。两者均为每周注射一次,两者疗效相当。使用派罗欣时,患者的流感样症状要比佩乐能轻微,但对血象的影响派罗欣更明显。

干扰素的本质是什么?

  一、干扰素的性质及类型  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干扰素在整体上不是均一的分子,可根据产生细胞分为3种类型:白细胞产生的为α型;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为β型;T细胞产生的为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  1.Ⅰ型干扰素又称为抗病毒干扰素,其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Ⅰ型干扰素有3种形式:IFNα、IFNβ和IFNω。IFN主要由白细胞产生,含有至少14种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各成分之间氨基酸顺序的同源性约为90%,成熟的IFNα的分子量约1820kD。IFNβ是单一基因的产物,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产生;分子量20kD,与IFNα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仅为30%,在核苷酸水平上约45%。IFNω的基因有6个,但其中只有1个是有功能的;IFNω与IFNα的基因相近,而且其主要产生细胞也为白细胞。IFNα、β和ω的受体为同一种分子,其基因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表达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有核细胞表面,因此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多数Ⅰ型干扰素对酸稳定,在pH2.0时不被破坏。  2.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N,主工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IFNγ与Ⅰ型干扰素几乎在所有方向均有不同:IFNγ只有一种活性形式的蛋白质,由一条分子量为18kD的多肽链进行不同程度的糖基化修饰而成;IFNγ的基因只有一个,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上;IFNγ的受体与Ⅰ型干扰素的受体无关,其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但也同样表达在多数有核细胞表面;IFNγ对酸不稳定,在pH2.0时极易破坏,利用此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与Ⅰ型干扰素区分开来。  二、干扰素的诱导及产生  正常情况下组织或血清中不含干扰素,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才能诱使细胞产生干扰素。Ⅰ型干扰素的主要诱生剂是病毒及人工合成的双链RNA,此外某些细菌和原虫感染及某些细胞因子也能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IFNα和ω的表达细胞非常局限,以白细胞为主;但IFNβ则可由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产生。IFNγ由CD8+T细胞和某些CD4+T细胞(特别是TH1细胞)产生,NK细胞亦可合成少量的IFNγ;这些细胞只有在免疫应答中受到抗原或丝裂原活化后才能分泌IFNγ。  三、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即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而Ⅱ型干扰素则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国内外均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批量生产重组人IFNα、IFNβ、IFNγ,并投入抗病毒和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1.抗病毒作用Ⅰ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如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宿主细胞的作用引起的。①对干扰素敏感的细胞表面存在于干扰素受体,核内有“抗病毒蛋白”基因,受干扰素作用后该基因活化,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mRNA翻译,并促进病毒mRNA降解。②干扰素能提高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增加有助于向Tc细胞递呈抗原,引起靶细胞的溶解。③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  2.抗肿瘤作用Ⅰ型干扰素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比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0~1000倍。另外,Ⅱ型干扰素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监督功能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  3.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2)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3)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作用;④使静脉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循环的淋巴细胞。

干扰素给人体带来了哪些好处?

干扰素是我们身体内部少数几种能抵御病毒的天然防御物质之一,是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后从仍然健康的细胞中自然产生的。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数量非常少。干扰素能战胜病毒引起的感染,包括水痘、肝炎和狂犬病等。在滴鼻剂中加入少量干扰素,就能减轻病毒性感冒的症状。干扰素虽然不能解救已被病毒侵入的细胞,但可以保护其周围的细胞。有些癌症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癌细胞生长得很快,它的繁殖比正常体细胞要快许多倍,可以用干扰素减慢癌细胞生长的方法来战胜癌症。医学专家把攻克癌症的希望寄托于干扰素。美国科学家已经用干扰素治愈过皮肤癌。干扰素对成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癌也有疗效。当然,由于癌症发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治疗不可能全部依靠干扰素。但干扰素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抑制的患者来说仍然是有益的。用干扰素处理过的病人,就不会因病毒感染而危及生命。中国在1982年已用基因工程方法组建了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新菌种,它产生的干扰素跟天然干扰素一样具有抗病毒活性。同年,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获得人干扰素基因克隆的酵母菌株。1983年建立了人甲种干扰素基因工程无性繁殖系,并用于生产。

干扰素对人有那些作用

干扰素(IFN)是1957年被发现的。它是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来源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可分为α-1b型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α-1b型干扰素,常用于治疗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干扰素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市场需求预期缺口非常明显。单就乙型病毒携带者,其中有3000万患者为显性症型,若有10%的患者采用干扰治疗,每年的需求量在2-4亿支,而国内目前总产量仅为4000万支。干扰素的常用方案是100万单位,每周3次,疗程为3-6个月。  干扰素-α/β的生理作用主要有:⑴广谱的抗病毒作用;⑵抑制某些细胞的生长,如抑制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的增殖;⑶免疫调节作用;⑷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干扰素制剂有自然的和重组的两类。临床应用的干扰素主要是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基因重组蛋白,仅表现单一亚型,如α-1b。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于:1.治疗病毒性感染,干扰素对乙肝、丙肝、病毒性角膜炎、慢性宫颈炎、新生儿病毒性脑炎以及病毒性感冒均有一定疗效。2.治疗肿瘤,干扰素对多种肿瘤近期有良好疗效,如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食道癌、艾滋病等。  目前从事干扰素研究开发的主要国内上市公司有:  1.海王生:1999年3月,公司斥资1300多万元收购生产α-2b干扰素的深圳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而获得该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按照国际质量标准GMP条件生产,是国内唯一具有出口条件的企业。公司的α-2b干扰素于1999年5月上市,由于受当年年初干扰素降价60%的影响,短期内并未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公司生产规模为年产100万支,尚未产生规模效益,并且单位成本约14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公司将增发新股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发展α-2b干扰素改造项目,情况将有所改观。  2.大连国际:与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控股设立“病毒性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年产1000万支(300万IU)α-2b干扰素模块自动化生产线。公司具有很强的科研优势,中心领军人物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首席科学家候云德院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基因工程药物α-1b干扰素的发明人。其自动化生产工艺的优势直接人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体现出来,产品单位成本约为8.8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公司的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万支。随着公司产品的陆续上市,其竞争优势将逐渐转化为利润反映在利润表上,公司的医期投资价值空间已经打开。  3.复星实业:公司的γ-干扰素(商品名复星克隆伽玛)是国家二类基因工程新药,又称免疫调节干扰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肝纤维化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占有近8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进入各地公费医疗药品目录。公司一直在研究γ-干扰素的新适应症,按照估计,每开发一个新的适应症可以增加100万支的市场潜力。公司干扰素的新适应症研究主要在“γ-干扰素治疗肝纤维化”、“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等,同进对γ-干扰素治疗肿瘤以及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等的等临床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展。该公司是国内唯一进行干扰素新适应症研究的企业,科研优势必将扩大γ-干扰素的市场,从而扩大产品的垄断地位。

干扰素是什么细胞分泌的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英国科学家Isaacs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先发现的,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其本质是蛋白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IFN能诱导细胞对病毒感染产生抗性,它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什么叫干扰素(IFN)  1957年发现干扰素以来,已知晓干扰素是真核细胞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如果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新型冠状病毒对干扰素敏感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引起了人们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调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后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因此未能大量应用于临床。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每1升细胞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毫升干扰素。从1987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干扰素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大量投放市场。1981年初:Pestka等合成并纯化了IFNα-2a,并得到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代基因工程IFNα-2b问世,其分子结构与人IFN几乎一致,于1986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此同时,中国侯云德等学者也在研究基因工程IFN的制备。21世纪初:聚乙二醇干扰素进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试验。2005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通过美国FDA批准,正式用于乙肝治疗。  2013年2月,瑞士科学家沃尔克·蒂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成果,称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复制得很好,其复制能力在2天内就可达到峰值,而SARS病毒需要4天。该研究仅仅反映了病毒的复制速度,但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这项研究还显示一些种类的干扰素能有效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环境中的复制,这可以为疑似感染者提供可能的治疗选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