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 揭晓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泥盆纪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元,又被称为“鱼类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海洋河湖中,游荡着不计其数的鱼形动物, 鲨鱼 和肺鱼都诞生于这个时代,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揭晓十大泥盆纪最恐怖的生物,到底是谁当时最可怕的存在?以及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泥盆纪地质时代名片 地球名片: 起止时间:4.2亿年前 u2013 3.6亿年前 持续时间:6千万年 泥盆纪大灭绝动物比例:72% 泥盆纪十大 恐怖生物 : 邓氏鱼、海纳螈、含肺鱼、提塔利克鱼、恐鱼、腔棘鱼、房角石、陆地杀手蝎、雷蝎、胸脊鲨(梳理排名不分先后) 邓氏鱼-名副其实的泥盆纪霸主生物 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主宰海洋的不是大白鲨,而是身型如公车的巨大邓氏鱼。这种史前巨鱼血盆大口一张,即使最凶猛的大白鲨也只能退避三舍。 邓氏鱼属盾皮鱼纲,全身有盾甲包覆。芝加哥大学研究员安德森及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卫斯尼利用电脑模拟邓氏鱼的头骨,发现这种巨鱼在史前海洋呼风唤雨不是没有原因。 它的头部肌肉相当发达,与关节协调度绝佳,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内瞬间咬合,威力惊人,产生的强大吸力让倒楣的猎物只有乖乖送死的份儿。邓氏鱼满嘴的锐牙也是它的致命武器,这种鱼类的牙齿撕咬力是人类目前所知最为凶猛的海洋生物。 它的牙齿在闭合的一瞬间,所有的力量都会聚合在牙齿前端极小的区域内,每平方厘米可以产生高达5600公斤的撕咬力。在一般情况下,一名体重63公斤的女性,当她脚穿鞋根为0.5厘米的高根鞋踩住丈夫的脚上时,产生的压力为127公斤每平方厘米。 在目前仍然活着的生物中,美洲鳄的撕咬力最为强大,可以达到963公斤,但这与邓氏鱼比起来则显得根本不足一提。而另外一些动物,如人的牙齿撕咬力为77公斤,狗的撕咬力则只有57公斤。 不过,邓氏鱼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牙齿,而以相互绞合的长条嶙峋状的刃片代替,几乎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海洋生物。邓氏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吃起东西来也是六亲不认,它进食吃鱼类、胸脊鲨,甚至自己的亲属同类都不放过,简直是伤心病狂。下一页更多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等你来揭开。 海纳螈 海纳螈是由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平均体长1.5米左右,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它们可以在陆地上迁徙,也可以在水中躲避捕食者。 海纳螈又被称为海纳的走兽,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肉食四足动物,它是恐龙出现之前的生物,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它成了水陆两栖动物,并有了肺部,之前是由海底的一种鱼类演变而来的。海纳螈有着扁扁的头,经过长期进化已经变得很峰利的牙齿,还有着像人类一样有记忆功能的大脑,也有着像陆地动物一样呼吸的肺,用来共及全身循环系统所需的氧气。像鱼一样的鳍已经被发达的四肢所取代,就是这样的动物,是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中被怀疑为人类祖先的第二物种。 这些古老的水岸两栖生物被认为是自肉鳍鱼纲生物所演化而来;鳍演化成肉状四肢,而鳔演化为肺。然而没有足够的化石证据可以确认海纳螈是否是其后所有陆上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目前发现的海纳螈近亲有同属两栖动物的鱼石螈、棘螈等。 含肺鱼 含肺鱼是一种史前的掠食性鱼类,生存于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它们长约4米[1]及重达2吨。其骨骼显示它们的鳍很强壮,有可能可以走到陆地上,并吃掉陆地生物。 含肺鱼拥有非常发达的肺部,即使在没有水的环境下,依旧能够生存很长的时间,再加上鱼鳍相当发达,有强健的肌肉,就像是它的腿一样。但虽然他很强大,但依然不是邓氏鱼的对手。 提塔利克鱼-被怀疑是人类祖先 提塔利克鱼与同期的其它捕食性动物一样,体型较大,小的能有3英尺(约0.9米)长,而较大的提塔利克鱼则能长到9英尺(约2.7米)。它们长有一排用于捕食的牙齿,头部扁平,眼睛长在头顶,这些都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鳄鱼。 提塔利克鱼头顶上方还有呼吸用的气孔结构,显示它们拥有功能跟腮一样的肺。提塔利克鱼的鳍已拥有原始的腕骨和简单的趾骨。这些骨头虽然无法和今天的四足动物那样具有行走功能,但还是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和进行身体移动。 提塔利克鱼分类上属于肉鳍鱼纲,现代与提塔利克鱼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同样历史非常古老的腔棘鱼和肺鱼。 有人提出我们人类是提塔利克鱼的直接后代,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确切的答案,还有待科学家及我们做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恐鱼-远古海洋霸主鱼 泥盆纪时曾盛极一时的霸主鱼之一,恐鱼属于泥盆纪常见的盾皮鱼类,是当时这片水域的顶级掠食者。它的头部和胸部包裹有一层坚硬的骨甲,口中锋利的骨板霸气外露。 3.6亿年前的古海洋中,身长10米的恐鱼是一个巨无霸。它的头和躯干的前部都披有厚重的“甲胄”,甲胄长度可达3米。上下颌强壮的骨板,形成了剪刀式的锐利刀刃。凡是被恐鱼捕捉到的其他鱼类,都很难逃脱被吃掉的厄运。 腔棘鱼-一夫一妻制的鱼 腔棘鱼最初出现于泥盆纪中期,,曾经被认为在6000万年前已经灭绝,然而于1938年一个渔网却捕到一只活的腔棘鱼。这种鱼使用它们的奇怪的鳍在海底行走。腔棘鱼现在又给人们一个惊奇:每次繁殖时是一夫一妻制,对鱼类这是极不寻常的。 腔棘鱼通常生活在水深大于100米处。腔棘鱼喜居印度洋深处条件稳定的区域,白天藏在洞里,晚上捕食。 腔棘鱼和其他鱼类不太一样,腔棘鱼具有像四肢一样的鳍,因此,古生物学家怀疑腔棘鱼是陆生四足类的祖先。另外,腔棘鱼也是现存生物中,曾与恐龙分别横行水中与陆上的生物,由腔棘鱼的一些生理和生态行为的模式,可能帮助人们推测恐龙时代一些生态环境,因此当发现腔棘鱼时,科学界为之疯狂。 腔棘鱼在4亿年前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没有变化。令人惊讶的是,雌性在孕育后代中投入大量的精力。雌性可能怀孕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动物王国中相当罕见。然后完全成型的鱼苗以约500克体重来到世界。怀孕末期雌性非常重,一条怀孕雌鱼甚至近100公斤。还有一点尤其令人惊讶。经过检查发现,雌鱼只与一条雄鱼交配。这意味着,一次繁殖中,所有鱼仔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父亲。维尔茨堡大学研究人员沙特说,对于其他鱼类,如孔雀鱼、剑尾鱼,都与多个雄性交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生存前景。因此,腔棘鱼亿万年不变的「独一父亲政策」令人惊奇。腔棘鱼的一夫一妻制不是终生,而是对每次繁殖,可称为序列性的一夫一妻制。 目前腔棘鱼依然是动物研究一个有趣课题,因为它的出现早于肺鱼,且几乎没甚么改变。 房角石 科学家认为房角石是古生代最巨大的生物之一,也是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中最大的生物之一,并且是一种以广翅鲎为食的深海顶级掠食者,它们生活在泥盆纪。 根据化石资料显示,巨大的房角石长度约为(9米),不过这个估计值的准确性仍有争议。即使如此,房角石仍然是古生代最巨大的生物之一。 房角石仍然是古生代最巨大的生物之一。从它巨大的身躯来推测,房角石是一种生活在深海的顶级掠食者(它们可能无法在浅海移动身体),可能以广翅鲎(例如巨型羽翅鲎)为食。 陆地杀手蝎 英文:P. kirktonensis,拉丁语中的翻译是呼吸的蝎子,另一种远古蝎子物种,它们生活在陆地,体长可达到60厘米,生活在大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很可能它们以小型节肢动物和昆虫为食,它的蜇咬足以杀死一些动物。 雷蝎 雷蝎,又名布龙度蝎子, 根据化石来看它们是一种长1米的水生蝎子。雷蝎像现今的蝎子,但体型较大, 也有更大的复眼.对于当时生存的大型动物, 它们是一种重要的掠食者。 不论是为了逃避掠食者,或是追捕猎物,雷蝎不仅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地面。不过由于它们难以支撑其体重,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中。它们会猎食细小的海生动物,如鱼类、棘鱼纲、异甲鱼纲、细小的蝎子及三叶虫。 雷蝎在《与巨兽同行》出现,猎食头甲鱼,但被翼肢鲎所吃。下面将揭开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的最后一种,以及当时海洋生物的灭绝原因 胸脊鲨 胸脊鲨,又名胸棘鲨或齿背鲨,是鲨鱼的祖先,生存于约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早期,如今已经灭绝,最早化石发现于欧洲及北美洲。 胸脊鲨长约70~200厘米,外观像现今的鲨鱼。它们的背鳍很特别,外形像铁砧,但只在雄性身上发现,科学家估计这是有求爱作用。它们的头部及背鳍满布细小的棘,就像是现今鲨鱼盾鳞的放大版。 它的食物包括鱼、甲壳类和头足类动物。天敌是含肺鱼、邓氏鱼。 除了以上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之外,当时还有如沟鳞鱼、原始鳞木、肉鳍鱼等许多海生生物,以及陆生生物。下面到了揭开泥盆纪生物为什么灭绝的时候了。 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由于无法考证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的详细资料,科学家推测出了可能原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火山喷发、海平面变化、缺氧等原因,其中更让人信服的是海洋缺氧。 科学家称,本次灭绝事件的同一时期,也曾经出现大规模的海洋含氧量降低,沉积纪录也指出泥盆纪后期存在气候变迁的现象,直接导致部分生物的灭绝,因为由于氧气的缺乏,一些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因此而减缓,使其保存更为容易,再加上多孔的礁石本来就容易保存石油,使得泥盆纪的地层成为石油开采的重要来源,在美国更是如此,而美国也发现了众多泥盆纪时期生物化石。 泥盆纪灭绝的动物种类包括:腕足动物门、三叶虫、菊石目、牙形石纲、无颌总纲和疑源类,以及所有的盾皮鱼纲生物。然而陆生生物和淡水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小。
肺鱼在生物进化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肺鱼的存在为我们了解过去鱼类向原始的两栖类的过渡提供了参照。这种鱼平常用鳃呼吸,干涸时把鳔当作肺呼吸,也是鱼类向两栖动物的过渡。早期的肺鱼生活在海洋中,泥盆纪中后期陆续搬到了淡水生活。至于他们为啥要如此折腾,其实是形势所逼。泥盆纪晚期气候大变,海平面下降,海水含氧量下降,还因此发生了一次惨绝鱼寰的大灭绝,人称“泥盆纪大灭绝”,不过浩劫之后就是各种新型陆生脊椎动物大爆发,总之泥盆纪不管从鱼类还是物种演化的角度看都是个关键。有观点认为含肺鱼的鱼鳔(帮助它漂浮在水面上的器官)是原始肺的雏形,它可以让含肺鱼在海滩上短暂停留。吸入的空气可供含肺鱼在浑浊或死水区域捕食,这些地方由于缺氧,可能会对鱼类造成活动阻碍。事实上,科学家们确信已经有证据表明一些扇鳍鱼在陆地上非常活跃,尽管它们体型较大。参考资料:
寻找一本十几年前的漫画,题材是异变生物。
《进化》《深海异种》《变种鲨鱼人》《变蝇人》《魔窑》《黑暗侵袭》《毁灭战士》《千尸屋2》《活死人之地》《诅咒》《僵尸肖恩》《生化危机:启示》《变种女狼前传》《变种女狼2》《王蛇对巨蟒》《怪物猎人》《地狱男爵》《活死人黎明》《掠骨者》《黑夜传说1,2》《惊变28天》《幽灵人种》《蝙蝠》《深蓝的海》《史前巨鳄》《极度深寒》《DNA复制》《大鳄鱼》《美国狼人在伦敦》《新世纪福音战士》 我不知道是哪个哦你自己慢慢找吧
西瓜和黄瓜为什么是同种生物
西瓜和黄瓜不是同种生物,它们属于同科生物,都属于葫芦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PHxCmbm8-af1SupEDhmd8yqWuODYrRITzeFnqqRnavPucgtXvb-m0t0GEIZdRJF6puLDT4MYT8wjP1fgZtwRTE2B40lNI_YuAgXnidDOKtIna-e-gESXeDyrNJZD6RP
有一种生物,血是蓝的,普通话叫什么
最古老的甲壳动物——鲎(hòu) 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马蹄蟹、鲎鱼、中国鲎、王蟹 分类: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肢口纲(Arthrropoda) 剑尾目(Xiphosura ) 鲎科(Limulidae) 鲎属(Tachypleus) 鲎的正面照简介: 亦称马蹄蟹。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海生节肢动物,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虽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美国鲎(Limulus polyphemus)鲎起源甚早,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65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651.44亿年前)。现存3属:两属分布于亚洲沿岸,一属分布于北美沿岸。最熟知的种是唯一的美洲种美国鲎(Limulus polyphemus),体长可达60公分(2呎)以上。另外3种:三刺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中国鲎)、巨鲎(T. gigas)和Carcinoscorpinus rotundicauda,分布于亚洲,从日本到印度,此3个种在形态和习性上均似鲎属(Limulus)。鲎类在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间带的泥滩上。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鲎的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宽阔马蹄形的头胸部,小得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头胸部上表面光滑,隆起,侧面有一对复眼,中脊前端有一对能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称为螯肢,专门用以捕捉蠕虫、薄壳的软体动物和其他猎物;其他5对附肢围绕于口周围,其功能为步行和进食(步足),每个步足的基节内侧有长刺,用以剥离食物并将其滚入口中。最後一对步足基节後面有一对退化的附肢,称为脣瓣。 食物进入磨胃(砂囊)後被磨碎。体内有一个大型的器官,称为肝胰腺,可将消化酶分泌入长形的胃肠内。主要的排泄器官为一对长形的基节腺,开口于第4对步足的基部。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环状,围绕食道。生殖腺多分支,分布于体内大部分区域。头胸部附肢之後有一个横行的板状片(厣),覆盖著书鳃。书鳃有节奏的拍动并激起水流,以进行呼吸。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後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 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 色,包被硬质甲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暗褐色的鲎,长得像瓢一样。头胸部上顶着一个宽阔的背甲,背凸腹凹,如马蹄形。它有两对眼睛,一对复眼生在头胸甲两侧,一对单眼长于背部前端。头胸部的腹面不分节,有六对附肢,一般如钳状,只有第六对像耙子一样,用来挖土;成年雄体的第二对末端是弯钩状的,以便结尾时抱住雌体。鲎有一个很长很锋利的尾剑,是用来防卫的武器。[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六月鲎,爬上灶. 春、夏两季,通常于日落後,在大潮的沙滩上产卵。每个雌鲎由一个或多个雄鲎伴随,在沙上挖一系列浅坑,每个坑中产卵20065300粒,然後雄鲎用精液将卵覆盖。一般产卵地点正好在高潮线下。数周後幼体从卵中孵出,约长5公釐(0.2吋),以贮存的卵黄为营养来源。第二幼体期的个体已有一条短小的尾节,以小型动物为食,在泥滩中越冬。第三幼体期的个体形似微小的成体。幼体经蜕皮进入下一个幼体期,此时表皮围绕头胸部边缘裂开,然後脱落。每次蜕皮体长即增加约25%。到96512岁时约蜕皮16次达到性成熟。成体以海生蠕虫为食,身上常覆以各种带壳的生物。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美洲鲎分布于墨西哥湾沿尤卡坦半岛到美国的缅因州沿岸;南方鲎,分布于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圆尾鲎,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广西钦洲、海南儋州、临高、澄迈、海口地区沿海也有分布。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使用鲎血研究癌症.但是,对鲎抽血后,它们就被放生. 此外,鲎的肉、卵均可食用。其壳、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 鲎在数亿年前出现并能够繁衍不衰,一方面是鲎自身的繁殖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因鲎肉的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由于鲎具有的特殊生理毒理性质,一直以来极少被人们捕杀。然而近些年来,因有些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吃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一些小商贩在其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进行盲目炒作和蓄意误导,致使这种古生物鲎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滥捕滥杀东方鲎和对食用者生命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根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的危害: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 600~1300mg。据医学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此外,这种 (Cu2+)质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也许会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也曾吃过鲎,怎么就没有发生过敏性反应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虽然在吃鲎时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但鲎血液和鲎肉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是不容置疑的,当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蓄积或代谢不完全时,必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鲎资源,确保自然界生态平衡,充分体现鲎资源的社会价值,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高度重视保护鲎资源的真实意义。同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您停止吃鲎 【来源】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动物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以尾状刺及其腹内鲎珠入药。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鲎尾炭:咸,温。 鲎珠:涩,凉。 【功能主治】 鲎尾炭: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 鲎珠:清热解毒。用于咽喉痛。 【用法用量】 鲎尾炭:1~2钱;外用适量。 鲎珠:1~2分,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禁杀“生物活化石”——鲎
存在了4.5亿年的蓝血生物,鲎如何拯救了人类?
鲎这种生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很早,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鲎的祖先就已经诞生,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鲎似乎就停止了进化,维持了现在这个样子,目前,世界共有美洲鲎、南方鲎、圆尾鲎、三棘鲎(即中国鲎)四个鲎分支。鲎化石鲎之所以能够繁衍不衰,一方面是鲎自身的繁殖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因鲎肉的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由于鲎具有的特殊生理毒理性质,地球上总共发生了五次的生物大大灭绝全部都躲过,也躲过了人类口腹之欲的鲎,没有想到最后为了拯救人类,而成为了濒危物种,这和鲎的血液有关。鲎的血液是罕见的蓝色血液。在地球上,血液最常见的颜色是红色,但是也存在着绿色、透明色、青血等等,这些血液的颜色和体内的运输氧气的物质有关,哺乳动物呼吸时,把氧气吸入肺里,在肺泡内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然后,氧气由血液携带进入心脏,经过动脉流向全身,供新陈代谢使用。哺乳动物的血液携带氧,是由血液中的铁作为“运载工具”的。铁和氧结合后呈红色,所以血液就呈红色了。而透明色血液的生物是因为它们不含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而昆虫、甲壳类等节肢动物都不是靠铁来“运输”氧,而是用铜,由于含铜的蛋白质结合物是蓝色(血蓝蛋白),所以它们的血液都是蓝色的,在不携带氧气时,呈无色状态,被氧化后才会呈深蓝色。软体动物中,从蚌到乌贼、章鱼,也含有血蓝蛋白。鲎因为至今都保留其古老的样貌,所以它的血细胞很原始,没有分工,只有一种变形细胞,但是这种简单原始的血液,却具有神奇的功能。1956年,科学家发现在给鲎注入革兰氏阴性细菌后,鲎很快就因血液凝固而毙命。后经过不懈地探索,当病菌的毒素接触到鲎的血液时,激活了鲎血变形细胞中的一种酶,便释放出一种凝固蛋白,会导致血液迅速凝固,使病菌不能繁殖,随后,血液就会形成一道屏障,阻止其他细菌入侵。后来科学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来了鲎试剂(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LAL),鲎试验的灵敏度甚高.能检测出1毫微克/毫升甚至1微微克/毫升的内毒素,而且检验速度快,只需轻轻摇晃试管,便可以得知样品中是否含有内毒素。在之前,都是通过家兔热原检测的方式,因为细菌性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家兔和人类拥有相似的内毒素表现。将样品试剂注射到兔子体内,观察一定时间内兔子的体温变化,如果多只家兔体温普遍上升,那么表明注射的样品内含有内毒素。这种落后的检测方法无法量化内毒素的含量,同时耗时也长,成本也高,而且对家兔的体重、身体状况也有要求,鲎试剂很快取代了这种检测方式。如今,由鲎血制成的干品“鲎试剂”很快就被用到了如脑膜炎、霍乱、鼠疫、百日咳、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因为这些细菌都含有内毒素,都可以用鲎试剂来检测。不仅如此,鲎血液中的酶还被宇航员用于检测外太空环境中的细菌,血蓝蛋白正在研制成一种新的抗生素,广泛用于制药、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说鲎保护过我们地球每一个人都不为过。在鲎试剂的提取中,每只鲎都将被固定,然后他们使用不锈钢针刺入鲎的心包以提取输往心脏的含氧血。每个消毒瓶大约能收集到100毫升的血液。鲎血将被放入离心分离机中来分离出阿米巴样细胞(amoebocyte)。之后,细胞将被破坏,然后释放出内部的凝固蛋白原(coagulogen),这也是鲎试剂即LAL的基本成分。鲎试剂的价值不菲,大约是每夸脱1.5万美元(1夸脱约为0.946升),也就是说1升差不多人民币要10万以上。虽然在采集的当天,他们就将鲎放生至离抓捕处,这样就能保证它们不会很快被再次捕获。鲎在被放生时这些被放过血的鲎会有5%-20%死亡,其余存活下来的鲎,血液量会在7天内恢复正常水平,3个月时间内血细胞回归正常水平。但同时它们的繁殖能力将大大减弱,鲎交配的次数会减少,产卵能力也会降低50%,这影响了鲎种群的繁殖延续。将鲎放生除了鲎试剂之外,人类对于鲎复眼的研究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鲎有四眼,一对复眼位于头胸甲两侧,一对单眼位于头胸甲前中线。鲎的复眼由800-10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视觉单位。但小眼除具视觉细胞外还有一至两个特殊的偏心细胞,相邻小眼间的偏心细胞还以侧向分枝(侧向神经)相联络,外界的全部信息需经偏心细胞传入至脑。著名的生理学家哈特兰在对鲎进行研究,他们选定鲎的一个小眼作为受试感受器,当光照面积由一个小眼向附近一个小眼扩大时.前一小眼所发出的电脉冲强度非但不增强反而减小。这就是说,当一个小眼受光照兴奋时,它周围的小眼反而受到抑制。原来抑制是小眼偏心细胞侧向神经发挥作用的结果,人们称之为“侧抑制”。对鲎视觉系统的研究表明,侧抑制网络在信息预处理中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可以突出边缘,增加反差。(2) 高通滤波器,将很大的输入变化范围压缩到网络本身的动态范围之内,具有明显的亮度适应作用;(3) 可以对图像的细微间断处进行拟合,具有明显的聚类作用简单来说,这可以有效保证鲎对接受到的视觉信息进行抽提和加工,从而提高了主观清晰度。这也是为什么鲎在海底看清物体。准确捕食或有效避敌的原因。由于这一发现,哈特兰获得了1967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根据侧抑制原理.工程师们用于电视图像的发送中,获得清晰的图像,凡是与人的感官有关的科学技术(电视、广播、图像处理等)、模拟人的智力活动的研究领域(如模式识别等),以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应用,都可以考虑并利用这个原理。尽管鲎对人类帮助这么大,但是随着人类对于鲎试剂的需求不断增加,鲎长到成年又需漫长的8年,这就导致了杀鸡取卵的恶果,据统计,美国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捕捞大约4.3万只鲎,全球各国每年捕捞40万只,因为鲎试剂的价值,过度的人为捕捞等现象日益严重让鲎成为了濒危物种。除此之外,还有栖息地的破坏,比如陆地的肥料流入大海也会造成红藻大爆发产生赤潮现象,造成大量的鲎死亡。以我国为例,根据“美境自然”科学保护团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海域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30年间下降了90%以上,中国鲎的数量逐年锐减,命运岌岌可危。
之前在海边见到的一种奇怪的像甲壳又带有剑尾的生物,是什么水怪来的吗?
是不是像这种的生物?这种动物叫“鲎”,音[hòu],俗称“马蹄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鲎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现存只有四种,分别是:中国鲎、美洲鲎、马来鲎和圆尾鲎。鲎的祖先可追溯回寒武纪时期,是与三叶虫同时代的动物,从4亿多年前直到今天,鲎的外形就一直没变过,仍然保留着它原始而古老的相貌,因此有“活化石”之称。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宽大的盘状身躯,细长的针状尾巴。生活在近岸较深的水域,不善于游泳,用一对躯体翼瓣在水中捱进,或缓慢地在海底爬行。海底软泥对它们最适合,在那儿以小蛤和幼虫为食,用头甲作挖掘器将其从软泥中挖掘出来。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
连云港小区池塘发现2亿年前远古生物鲎虫,该物种能存活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种远古生物的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让生物在氧气不充足的水底生活,所以才会存活很久。
鲎可以人工养殖吗,鲎是什么生物
鲎每年冬季都要游回深海冬眠,因此人工养殖难度还很大,目前还不能人工养殖,只能暂养。暂养也要注意时间,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只能暂养1年左右。鲎,属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是一种古老的生物,诞生于比恐龙时期还要早的远古时期,经历了地球无数次的生命的更叠直到今天。世界上现存的鲎分为两亚科三属四种,分别为北美洲东岸海域产的美洲鲎,属美洲鲎亚科;东南亚海域产的东方鲎、圆尾鲎、巨鲎,均属鲎亚科。 一、鲎可以人工养殖吗 1、鲎目前还不能人工养殖,只能进行暂养。暂养时间也不能过长,一般为1年左右,时间过长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最终就会死掉。鲎每年冬季都需要游回深海冬眠,因此人工养殖难度还很大。 2、鲎的暂养分为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两种。室内养殖一般用砖修建养殖池,配备好增氧机和海水注入设备等。室外养殖一般使用土池,需要安装好进出口的水闸门,方便进水和排水,其养殖成本会比室内养殖低很多。 二、鲎是什么生物 1、鲎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其祖先出现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诞生于比恐龙时期还要早的远古时期,当时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经历了地球无数次的生命的更叠直到今天。 2、世界上现存的鲎分为两亚科三属四种,即北美洲东岸海域产的美洲鲎,属美洲鲎亚科;东南亚海域产的东方鲎、圆尾鲎、巨鲎,均属鲎亚科。其中,东方鲎与南方鲎为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级别;圆尾鲎为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级别。
昨天下午钓鱼钓到一个不明生物,谁认识?
lz找找林业局的人吧……如果是保护动物你就出名了……
请问 古代生物有那些 请举例
壳椎类多为小型两栖动物,适应于浅水及沼泽生活;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至古生代末灭绝,从未繁盛过。一般分为三个目:游螈目、小鲵目和缺肢目。小鲵目都是一些适合生存在水边地下或沼泽中的小型的原始两栖动物,而缺肢目则特化成小型、细长而且没有四肢的蛇状两栖动物。游螈目是壳椎类中数量、种类和形态都最为多样化的家族。它们在石炭纪后期开始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体形细长的鳗鱼状或蛇形两栖动物;另一支则身体和头骨都向着扁平而且宽阔的方向发展,例如二叠纪著名的笠头螈,头骨侧面和顶盖部分的骨骼向侧面极度生长,以至于头骨的后部好像向两侧长出三角形的“角”一样,而且使整个头骨的形状像一顶斗笠,因而被命名为“笠头螈”。笠头螈的身体也是扁平的,而且肢骨又小又弱。显然,这种动物很可能属于底栖形的两栖动物,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呆在小溪或池塘的水底生活的。迷齿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栖脊椎动物,它们繁盛于石炭纪和二叠纪,少数种类延续到三叠纪。其锥状牙齿横截面上具有迷路构造,因此得名。头骨由坚硬厚大的骨片组成,因此也称为坚头类。与肉鳍鱼类相比,头骨扁平,骨片减少,舌颌骨退入中耳形成镫骨,具有听凹。此外,它们当中的多数种类体表还有厚重的鳞甲。 迷齿类繁盛的时代,地球上的沼泽、河流和湖泊中到处都有这种动物。在古生代的后期和三叠纪,它们遍布在地球的所有大陆上。迷齿类分为三个目:鱼石螈目、离片椎目和石炭螈目。蜥螈亚目中的蜥螈是一种特殊的两栖动物,在它身上可以看到即有一些两栖动物的特征,又有一些爬行动物的特征。这种现象为爬行动物起源于两栖动物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两栖类的起源很可能发生在泥盆纪后期。当时,肉鳍鱼类中的某个物种登上了陆地,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适应和进化方向。这是早期脊椎动物的一次冒险,是向它们完全陌生、只能部分适应的新环境跨出的大胆的一步。但是,这种进步的呼吸空气的鱼类一旦迈出了这一步,很快就转变成为原始的两栖动物。从此,脊椎动物的进化发展道路上许许多多新的可能性被开发出来了。有些科学家认为,促使肉鳍鱼类离开水并且登上陆地的动力也许恰恰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这种推测认为,泥盆纪晚期的某些肉鳍鱼类很可能曾经受到过极度干旱的威胁,迫使它们设法寻找新的水塘或溪流以便在其中继续生存下去,这就使它们不得不先爬上干旱的陆地,结果,有些肉鳍鱼类找到了新的水源,因此得以继续过它们的鱼类生活;大多数探险者很可能悲惨地死去;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要数那些在陆地上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及其后代们,它们从此开创了全新的陆地生存空间,摆脱了水域对脊椎动物的限制,为向更高级的进化方向前进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的这种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是一种叫做“鱼石螈”的原始两栖动物。鱼石螈的头骨结构坚实,顶盖上的各块骨片的位置和形状都与进步的肉鳍鱼类很相似,当然也更加进步一些。鱼石螈身体上的骨骼特征表现了两栖类和鱼类的奇妙组合,脊椎骨比肉鳍鱼类稍有进步,但是尾巴上却依然保留着像鱼尾一样的鳍条。强壮的肩带、腰带以及与之相关连的发育完全的前后肢则表明,鱼石螈已经完全可以靠四肢在地面上各处走动了。从鱼石螈式的祖先开始,两栖类(纲)在适应陆地环境过程中分化出三个亚纲:迷齿亚纲、壳椎亚纲和滑体亚纲。肺鱼类的最早代表是泥盆纪中期的双鳍鱼。在此基础上,肺鱼类在晚泥盆世至石炭纪曾经比较繁盛,至今只有少数极特化的代表生活在非洲、澳洲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澳洲肺鱼是三个地区肺鱼中最原始的,它们生活在昆士兰洲的一河流中,在旱季河流水量减少时就生活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水坑中,到水面上来呼吸空气,利用它那分布着许多血管的单个的肺进行呼吸。不过,这种鱼还不能离开水面生活。非洲的肺鱼和南美洲的肺鱼则在它们栖息的河流完全干涸后还能够生存好几个月。当旱季来临时,这些肺鱼就钻进泥里并把自己包裹起来,只留下一到数个小孔与外界通气,以使自己能够进行呼吸。与澳洲肺鱼不同的是,这两种肺鱼都有一对肺。肺鱼呼吸空气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使我们联想到,它们可能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的一个中间过渡环节。特别是澳洲肺鱼的偶鳍演化的外形很像是细细的腿,它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偶鳍在河地或是水塘底部像走路似的移动身体,这样的身体结构和行为活生生地反应了陆生的四足脊椎动物的早期形态。与其它的鱼类家族相比,肺鱼类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家族。从这一支进化路线的主干发展出了角齿鱼属,它们在三叠纪和随后的整个中生代里曾经广泛分布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大陆水域里。现代的澳洲肺鱼就是角齿鱼的直接后裔。非洲的肺鱼和南美洲的肺鱼则是从肺鱼亚纲进化主干分化出去的旁支。非洲肺鱼的偶鳍退化成又长又细的鞭状,而南美洲的肺鱼偶鳍也显著缩小,成为相当小的附肢。肺鱼类在南半球大陆上的分布状况使一些地史学家认为这证明了过去南半球的各个大陆曾经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也有的科学家认为,既然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各样的肺鱼曾经遍布世界,那么现代肺鱼的分布情况只是代表了过去一度范围广阔的肺鱼栖息地在现代的遗迹。肺鱼的存在为我们了解过去鱼类向原始的两栖类的过渡提供了参照。但是要说肺鱼就是两栖类的祖先则证据依然不足,例如,它们的颅骨硬骨化的程度很低,这与两栖动物那种坚实的硬骨质的颅骨比起来显得差距很大;而且,肺鱼类的偶鳍特化得很厉害,显得过于纤弱,很难使人把它们与两栖类那些强壮的四肢联系起来。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座西摩城,城北处露着大片的二叠纪早期沉积物,介于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之间的著名化石代表蜥螈就发现在这里。一方面,蜥螈很象一种叫做石炭蜥的迷齿类两栖动物。例如,它的头骨顶部是完全盖着的,迷齿类头骨的全部骨片都仍然保留着;在上下颌的边缘上也长着迷齿类那样的尖锐牙齿,特别是腭骨上还有一些迷齿类那种典型的大牙齿;而且,它那连接头骨与颈椎的枕髁也像石炭蜥一样只有一个。但是另一方面,蜥螈身体上的骨骼(解剖学上称为头后骨骼)却表现出了一系列与早期的爬行动物相像的进步特征。例如,它的脊椎骨的构成和形状、连接前肢与脊柱的肩带中的锁间骨以及肱骨都与爬行动物相似;肠骨比两栖动物的扩大了很多;荐椎骨有两个,与两栖动物只有一个不同。它的踝部虽然还是两栖动物类型的,但是趾骨的排列却与早期的爬行动物相似:大拇指和大脚趾都有两节指(趾)节骨,第二指(趾)有三节指(趾)节骨,第三指(趾)有四节指(趾)节骨,第四指(趾)有五节指(趾)节骨,小指骨有三节指节骨,小脚趾有四节趾节骨。这种指(趾)节骨的排列形式是原始的爬行动物的典型指(趾)式,可以以数字表示为2—3—4—5—3(4)。那么,蜥螈究竟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呢?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显然取决于蜥螈是像现代爬行动物那样在陆地上产羊膜卵还是像现代两栖动物那样回到水中去产卵。遗憾的是,古生物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我们提供有关这一问题的线索。但是,古生物学家怀特博士曾经对蜥螈作过详细的研究,发现许多化石材料显示蜥螈有两性二态的特征——一些个体的尾椎骨下面突出的第一个脉弓距离腰带后方甚远,而另外一些个体的相应脉弓则距离腰带后方较近。据此推测,那些脉弓与腰带后缘距离远的个体表明脉弓与腰带后缘之间肯定存在一个相当大的裂口,这样的个体代表雌性,大的裂口正体现了对于大的羊膜卵通过泄殖腔通道的适应。如果把这种推测联系着头后骨骼的种种爬行动物特征来分析,蜥螈就应该属于爬行动物无疑。但是,从头骨与牙齿的特征来看,确实又不能把蜥螈与两栖动物完全割离开来。而且,一些与蜥螈相近似的属还保留了一些更加明显的两栖动物特征,例如,欧洲发现的圆盘蜥的幼体依然用鳃呼吸。然而,正是这种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证据说明了动物进化的真谛。即使是一个物种的进化,也并不是在所有方面平均一致地发展的。一种动物可能在一些特征上是进步的,但是在另外一些特征上却是原始的,这种情况被称为“镶嵌进化”。蜥螈的这种镶嵌进化特点正表明了它们是介于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之间的奇妙的中间类型。因此,我们更有把握地推测,爬行动物起源于蜥螈或是类似于蜥螈那样的两栖动物。在泥盆纪中期,一些更为进步的硬骨鱼类出现了。它们骨骼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骨化成硬骨质。头骨的外层由数量很多的骨片衔接拼成一套复杂的图式,覆盖着头的顶部和侧面,并向后覆盖在鳃上。鳃弓由一系列以关节相连的骨链组成;整个鳃部又被一整块的骨片——鳃盖骨所覆盖。因此,它们在鳃盖骨的后部活动的边缘形成鳃的单个的水流出口。它们的喷水孔大为缩小,甚至消失。大多数硬骨鱼类由舌颌骨将颌骨与颅骨——舌接型的方式相关连。这些硬骨鱼类的脊椎骨有一个线轴形的中心骨体,称为椎体;椎体互相关连,并连成一条支撑身体的能动的主干。椎体向上伸出棘刺,称为髓棘;尾部的椎体还向下伸出棘刺,称为脉棘。胸部椎体的两侧与肋骨相关联。“额外的”鳍退化消失;所有功能性的鳍内部均有硬骨质的鳍条支撑。体外覆盖的鳞片完全骨化。原始的硬骨鱼类的鳞较厚重,通常成菱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早期肉鳍鱼类为代表的齿鳞,另一种是以早期辐鳍鱼类为代表的硬鳞。随着硬骨鱼类的进化发展,鳞片的厚度逐渐减薄,最后,进步的硬骨鱼类仅有一薄层的骨质鳞片。原始的硬骨鱼类具有机能性的肺,但大多数后来的硬骨鱼类的肺转化成了有助于控制浮力的鳔。199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余小波研究员在云南曲靖西郊发现了斑鳞鱼,当时把它鉴定为是一种生活在4亿多年前泥盆纪早期的原始肉鳍鱼类。肉鳍鱼类是硬骨鱼类大家族中的一支,硬骨鱼类的另一支是辐鳍鱼类。1999年4月,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朱敏研究员通过对斑鳞鱼进一步研究发现,斑鳞鱼不仅可能是最原始的肉鳍鱼类,而且可能是整个硬骨鱼类最原始的代表。斑鳞鱼中保留的许多非硬骨鱼类特征填补了硬骨鱼类和非硬骨鱼类之间形态上的缺环。泥盆纪中期,硬骨鱼类分化成走向不同进化道路的两大分支:辐鳍鱼类(亚纲)和肉鳍鱼类(亚纲)。从总体上说,地球上所有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没有任何一类取得了像硬骨鱼类这样的进化成功。即使是那些高度发展了的最完全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例如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以及中生代期间发展地很复杂的菊石类,也远远达不到硬骨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那种适应程度。硬骨鱼类已经占据了地球上所有水域中的各种生态位,从小的溪流到大的河流、从大陆深处的小小池塘到各类湖泊、从浅浅的海湾到浩瀚大洋中各种深度的水域,到处都有硬骨鱼类在漫游。硬骨鱼类各个物种之间体形大小上的差别也很悬殊,有些小鱼永远长不到1厘米以上,而鲔鱼可以长得非常巨大。硬骨鱼类身体的形状和生态适应类型也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而且,硬骨鱼类无论是物种数量还是个体数量都远远超过许多其它脊椎动物的总和。因此,硬骨鱼类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水域征服者。我们熟悉的鲨鱼属于软骨鱼类。软骨鱼类几乎全部是海洋动物。在整个生活史(一个生命体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它们的骨骼始终是软骨质的,坚硬部分通常仅有牙齿和棘刺,大多数的软骨鱼类化石就是从这些东西得知的,偶尔也会有充分钙化了的颅骨、颌骨和脊椎等保存为化石。最原始的软骨鱼类以裂口鲨为代表,它们的最完整的化石发现于美国伊利湖南岸晚泥盆世的格利夫兰黑色页岩中。有趣的是,现代鲨鱼的口通常都是横裂缝状的,而裂口鲨的口却是直裂缝的。裂口鲨的上颌骨由两个关节连接在颅骨上,一个是眶后关节,紧挨在眼眶后面;另一个则位于头骨后部,在这里颅骨与舌颌骨背部的连接杆相连。这样的上颌与颅骨的连接方式叫做双连接,是相当原始的连接方式。裂口鲨的牙齿中间有一个高齿尖,其两侧各有一个低齿尖,许多古老的软骨鱼类的牙齿都是这样的结构。 裂口鲨的结构在许多方面都代表了软骨鱼类中原始的模式,可以认为它接近于软骨鱼类进化系统主干线的基点,后期的鲨类可能就是从这里出发沿着各自的进化方向发展出来的,它们包括肋刺鲨目、弓鲛目、异齿鲨目、六鳃鲨目、鼠鲨目和鳐目。这几个目组成了软骨鱼类中最繁盛的一大类群:板鳃亚纲。另外一个种类不多、生活在深海中的软骨鱼类群,因其独特的自接型颅骨-颌骨连接方式而组成了软骨鱼类中的一个单独的类群:全头亚纲。银鲛是全头亚纲的代表,其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里还发现有数量极多的适于研磨的齿板,统称为缓齿鲨类,其亲缘关系尚不能确定。我国云南沾益石炭纪地层中发现过裂口鲨的牙齿化石;昆明晚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过弓鲛的被刺化石。中文名称:巨型羽翅鲎时代:奥陶纪 4亿6000万-4亿4500万年前典型体长:长1-2米中文名称:鹦鹉螺时代:4亿7千万到4亿4千万年前 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早期(据说现在还有,但没有人见过活的。报道说,有一次一个中国船员抓到一只活的,因为不知道那是什么东东,于是就煮了吃了,据说味道不错)典型体长:长约11米中文名称:翼肢鲎时代:4.38亿年至4.11亿年前典型体长:1.5米俗名:三叶虫时代:泥盆纪典型体长:物种名称:粒骨鱼时代:泥盆纪中期-晚期典型体长:.....中文名称:邓氏鱼时代:晚泥盆纪 3亿7千万-3亿6千万年前典型体长:长8-10米中文名称:胸脊鲨时代:亿7000万-3亿4500万年前 从晚泥盆纪到石炭纪典型体长:长0.7-2米名称: 布拉塞龙 体长: 3公尺长 生存年代: 二迭纪晚期---三迭纪早期 中文名称:幻龙时代:三叠纪 距今2.4亿-2.1亿年前典型体长:长3-4米时代:三叠纪 距今2.4亿-2.1亿年前中文名称:杯椎鱼龙时代:三叠纪晚期 距今2.4亿~2.1亿年前典型体长:长10米恐龙名称: 鱼龙 恐龙体长: 鱼龙有很多种,从3到15米不等 生存年代: 侏罗纪名称:翼手龙 体长:两翼开展可达30至700厘米生存年代:侏罗纪中文名称:滑齿龙时代:侏罗纪中期至晚期 距今1.6亿-1.55亿年前典型体长:长25米(争议极大 现在能确认的滑齿龙体长不过10米左右)中文名称:地蜥鳄时代:侏罗纪中期 距今1.6亿年-1.5亿年前典型体长:长3米中文名称:利兹鱼时代:晚侏罗纪 1亿6千5百万-1亿5千5百万年前典型体长:长27米文名称:剑射鱼时代:晚白垩纪 8千7百万-6千5百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6米名称:长头龙 体长: 9米生存年代: 白垩纪早期中文名称:帝鳄时代:白垩纪早期典型体长:长12米帝鳄与现生鳄鱼头骨对比中文名称:薄片龙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典型体长:长15米中文名称:沧龙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典型体长:长9-17米中文名称:大洋龙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典型体长:长3~4米中文名称:古海龟时代:晚白垩纪 7500万-6500万年前典型体长:长4.6米
神秘的史前怪物中有哪些生物
毒门鼻祖——古水母爱做白日梦的小虫——怪诞虫砚台后的辉煌——三叶虫不对称的丑八怪——海果一石激起干层浪——牙形石“巨虫时代”的地下挖掘机——巨型马陆长相吓人的大头怪——笠头螈二叠纪的野狼——丽齿兽最大的两栖动物——普氏锯齿螈杂食大胃王——冠鳄兽华丽的滑翔伞运动员——伊卡洛蜥一飞冲天的梦想——始祖鸟恐怖的海怪——托斯特巨鱿哺乳动物的先行者——原始食虫兽远古时代的“旅行家”——古海龟王者的末日——风神翼龙力大无穷的传说——雷兽上岸行走的“八不像”——陆行鲸来自地狱的使者——伊神蝠无坚不摧的“装甲战车”——埃及重脚兽内心温柔的大个子——尤因兽寓意美好的瑞兽——萨摩麟噩梦般的史前“美人鱼”——索齿兽铁甲无敌的“移动堡垒”——雕齿兽载入史册的超级大懒汉——大地懒使用“双截棍”的高手——忍者鸟体壮似熊的有袋类——巨型袋鼠冰原上的巨兽——猛犸大冰期的幸存者——披毛犀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大角鹿
神秘的史前怪物中有哪些生物
毒门鼻祖——古水母爱做白日梦的小虫——怪诞虫砚台后的辉煌——三叶虫不对称的丑八怪——海果一石激起干层浪——牙形石“巨虫时代”的地下挖掘机——巨型马陆长相吓人的大头怪——笠头螈二叠纪的野狼——丽齿兽最大的两栖动物——普氏锯齿螈杂食大胃王——冠鳄兽华丽的滑翔伞运动员——伊卡洛蜥一飞冲天的梦想——始祖鸟恐怖的海怪——托斯特巨鱿哺乳动物的先行者——原始食虫兽远古时代的“旅行家”——古海龟王者的末日——风神翼龙力大无穷的传说——雷兽上岸行走的“八不像”——陆行鲸来自地狱的使者——伊神蝠无坚不摧的“装甲战车”——埃及重脚兽内心温柔的大个子——尤因兽寓意美好的瑞兽——萨摩麟噩梦般的史前“美人鱼”——索齿兽铁甲无敌的“移动堡垒”——雕齿兽载入史册的超级大懒汉——大地懒使用“双截棍”的高手——忍者鸟体壮似熊的有袋类——巨型袋鼠冰原上的巨兽——猛犸大冰期的幸存者——披毛犀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大角鹿
方舟生存进化生物驯养食物大全 全宠物喂食偏好
在方舟生存进化中玩家后期想要驯化一些高级的生物,它们的驯化速度是非常慢的,玩家想快速驯养就必须要准备专门对应的饲料。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生物喂食偏好一览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你一定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玩法。其中驯养各类恐龙与宠物是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但后期驯养大型生物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该如何才能更加便捷的驯养呢!所以我们需要投其所好,喂养它们喜爱的食物,这样便能最大程度的缩短驯养时间。 宠物驯养偏爱食物 生物种类加多,大家可以按Ctrl+F调出搜索框,在其中输入自己想找的生物。 饲料制作方法:方舟生存进化饲料大全 生物名称 饲料 其他食物 其他食物2 其他食物3 安康鱼 远古企鹅蛋饲料 羊肉 远古企鹅 羊肉 笠头螈 始祖鸟蛋饲料 羊肉 始祖鸟 伪齿鸟饲料 甲壳素 伪齿鸟 双坚颌龙蛋饲料 优质鱼肉 蜂后 鱼鸟蛋饲料 稀有花朵 羊肉 鱼鸟 双坚颌龙蛋饲料 优质鱼肉 双坚颌龙 紫果 巨齿鲨 棘背龙蛋饲料 羊肉 棘背龙 阿根廷巨鹰蛋饲料 羊肉 阿根廷巨鹰 剑龙蛋饲料 羊肉 剑龙 鳄鱼蛋饲料 蔬菜 帝鳄 三角龙蛋饲料 羊肉 三角龙 牛龙蛋饲料 蔬菜 牛龙 甲龙蛋饲料 羊肉 甲龙 双脊龙蛋饲料 蔬菜 星尾兽 双脊龙饲料 蔬菜 巨犀 肿头龙饲料 蔬菜 肿头龙 双脊龙饲料 蔬菜 双脊龙 羊肉 大地懒 古巨蜥蛋饲料 羊肉 蜂蜜 古巨蜥 重爪龙饲料 羊肉 重爪龙 厚鼻龙饲料 优质鱼肉 厚鼻龙 减少攻击性药水 蔬菜 龙王鲸 镰刀龙饲料 羊肉 (和平驯养) 镰刀龙 斑龙饲料 蔬菜 斑龙 窃蛋龙饲料 羊肉 窃蛋龙 各种蛋 南巨蛋最快 剑齿虎 雷龙蛋饲料 羊肉 雷龙 淡水龟饲料 蔬菜 淡水龟 无齿翼龙蛋饲料 蔬菜 无齿翼龙 渡渡鸟饲料 羊肉 中猴 渡渡鸟蛋饲料 紫果 鱼龙 渡渡鸟蛋饲料 羊肉 渡渡鸟 蔬菜 紫果 恐熊 牛龙蛋饲料 蜂蜜 羊肉 恐狼 牛龙蛋饲料 羊肉 牛龙 甲龙蛋饲料 羊肉 犀牛 亥鸟蛋饲料 蔬菜 亥鸟 似鸡龙蛋饲料 羊肉 巨河狸 似鸡龙饲料 蔬菜 似鸡龙 异齿龙饲料 蔬菜 沧龙 风神蛋饲料 羊肉 南方巨龙兽 风神蛋饲料 羊肉 风神翼龙 霸王龙蛋饲料 羊肉 蛇颈龙 霸王龙饲料 羊肉 霸王龙 蝎子蛋饲料 羊肉 魔鬼蛙 蝎子蛋饲料 羊肉 蝎子 腐肉 羽暴龙 肯氏龙蛋饲料 羊肉 肯氏龙 美颌龙蛋饲料 蔬菜 美颌龙 羊肉 野猪 擒龙蛋饲料 羊肉 擒龙 小盗龙饲料 蔬菜 小盗龙 稀有花朵 稀有蘑菇 羊肉 大角鹿 双齿翼龙蛋饲料 蔬菜 双齿翼龙 羊肉 野猪鳄 古神翼龙蛋 羊肉 古神翼龙 异特龙蛋饲料 羊肉 狮鹫 异特龙蛋饲料 羊肉 异特龙 梁龙蛋饲料 羊肉 梁龙 水龙兽饲料 蔬菜 水龙兽 稀有花朵 紫果 (和平驯养) 邓氏鱼 泰坦巨蟒蛋饲料 羊肉 袋狮 泰坦巨蟒蛋饲料 熟羊肉 巨猿 泰坦巨蟒蛋饲料 紫果 (和平驯养) 泰坦巨蟒 南巨 霸王龙蛋等 (和平驯养) 庞马 伤齿龙饲料 胡萝卜 其他蔬菜 毒蛾 棘龙蛋饲料 蔬菜 棘龙 莫雷拉角龙蛋饲料 羊肉 秃鹫 腐肉 猛犸象 迅猛龙蛋饲料 蔬菜 迅猛龙 副栉龙蛋饲料 羊肉 副栉龙 蔬菜 紫果 石头人 螳螂蛋饲料 硫磺 黏土 石头 螳螂 蠕虫角 兽头兽 麝足兽蛋饲料 羊肉 麝足兽 和平驯养 他需 要啥你给啥 蜘蛛 腐肉 (和平驯养) 水母 (不可驯养) 矿砂兽 啤酒 玛瑙螺 蔬菜蛋糕 古马路 经验药 腐肉 鬣齿兽 和平 抚摸 跳鼠 奇异种子 蔬菜 屎壳郎 各种粪便 越大越快 滑齿龙 蜂蜜 蝠鲼 安康鱼油 蝙蝠 羊肉 大腿肉 绵羊 蔬菜蛋糕 渐新象 蔬菜 紫果 袋鼠 稀有蘑菇 食人花种子 电鳗 水母毒素 羊肉 和平 鱿鱼 黑珍珠 熟大腿肉 (和平驯养) 元素龙 龙奶
奇异的远古水生物,了解一下吧
邓氏鱼,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体长约11米,是当时的顶级掠食性动物。房角石,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头足纲生物,生活在泥盆纪。从房角石残骸化石可判断其体长达到9米。隆氏虾,体长2-3米,生存于寒武纪。翼肢鲎(hòu),体长3-4米,生存于志留纪。广翅鲎,体长2-3米,生活在奥陶纪(4亿6000万-4亿4500万年前),它经常隐藏在海底的泥沙中,以伏击形式猎取食物。角盔畸螯虾,生活在5亿4000年到5亿年前。巨猎鱼,体长5-6米,生存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笠头螈,体长60厘米左右,生活在二叠纪。奇虾,体长大约2米,生存于寒武纪。鳍甲无颌鱼,体长约4米。
请问现在还有现存的这些生物吗?((总鳍鱼、松叶蕨、桫椤、三叠蛙、笠头螈)
笠头螈不存在(网上的那张图片是日本一个人制作的模型),其他都在总鳍鱼一度被认为灭绝,最后于1935年发现一种。松叶蕨分布很广,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都存在。桫椤生存在云南的少数山沟里,已经被列为极危植物。三叠蛙是至今存在的少数两期滑体类动物之一。
求几则关于生物的小笑话
1、 学校的男女厕所相连。一女生去厕所忘记带卫生纸,正在难堪时,隔壁男卫生间传来卫生纸,女生花容失色,大声地问“谁?”。隔壁男生低沉有力地答:“雷锋。” 2、 医生问病人是怎么骨折的。病人说,我觉得鞋里有沙子,就扶着电线杆抖鞋。TMD有个混蛋经过那里,以为我触电了,便抄起木棍给了我两棍子! 3、 生物课上,老师问:如何才能正确分辨章鱼的手和脚?学生答:放个屁给它闻,会捂住鼻子的就是手,其他的就是脚。全班皆倒. 4、 一人上班老是放响屁,同事忍不住说:你能不能不出声?然后便见他坐在那抖个不停。同事问他在干什么,他答:我现在已经调成振动啦! 5、 某人骑车,听见一个路人在狂吼:go,go,go……心想,妈的我也会唱:奥来奥来哦……话音未落,一头栽进沟里。路人骂道:妈的!告诉你沟沟沟,你还骑?!摔死活该! 6、 鲤鱼和乌龟去领结婚证。办事员问乌龟年龄,乌龟说:100。办事员遗憾地说:对不起,按照你们家族规定,你还未成年,不准结婚。 7、 一对夫妻来到一口许愿井旁。丈夫弯腰,许了个愿后往井里扔了一枚硬币。妻子也想许愿,但她弯腰时不小心翻入井里。丈夫惊呆了,然后笑着对自己说:“真TMD灵啊!” 8、 一对夫妇在河边钓鱼。夫人总吵个不停,一会鱼上钩了,夫人说:这鱼真可怜。丈夫说:是啊,只要闭嘴不就没事了吗? 9、 自然课老师问:“为什么人死后身体是冷的?”没人回答。老师又问:“没人知道吗?”这时,教室后面有人说:“那是因为心静自然凉。” 10、 蜘蛛深爱着蚂蚁,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蜘蛛大吼:“为什么?这一切是为什么?”蚂蚁胆怯地说:“俺妈说了,成天在网上呆着的都不是好人!” 11、 小光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他利用寒假兼职赚取学费。白天帮肉贩割肉,晚上则到医院实习。某晚,有位老妇因急诊,要施行手术,由小光推她进手术室。老妇惊慌失色地狂喊:“天啊!你是那个杀猪的,你要把我推到哪啊? 12、 一人初上飞机想吐,空姐取一空袋,快满时又去取袋,并嘱咐“别乱吐”。待回来时见遍地都是,问其因,答道:“我见快满了,又喝了一口,周围人就都吐了……” 随时保持着乐于助人之心看完笑的就转到自己的空间里吧!让自己的网友在心情不好时,也笑笑!把痛苦忘记,这也是你想做的吧?
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作者简介
张学记,1994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于1995年至1999年分别在斯洛文尼亚国家化学研究所(ETH,苏黎世)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在传感器领域有18年的研究经验及产业化经验。现任美国World Precision Instruments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及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名誉教授,“Frontiers in Bioscience”杂志副主编。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并有多项传感器及装置实现了产业化。在国际会议及20多个国家的大学做了50余次大会报告及特邀报告。
中合泰克(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买的止酒令是真的吗
是。中合泰克止酒令的科研背景为中合泰克系列产品是江苏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核心专家张学记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研发而成,中合泰克止酒令的活性成分经过悉心的科学研究,可快速排出毒素,达到醒酒、保肝护肝的效果。中合泰克(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现代生物科技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创新性科技企业,中合泰克致力于消化系统各种肠胃疾病的靶向开发与研究,与江苏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及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幽门螺旋杆菌研究中心”。
我的世界地图编辑器怎么造一个超平坦没有生物的地图
前提是你用的是mcbbs下载的 MCEdit打开地图编辑器,按N点一下survial点一下minecraft server再按flatland然后按create,选择存档位置,确认,你就新建了一个超平坦,具体命令不回打我也是刚刚自己摸索新建地图的望采纳!
minecraft怎么改变生物群系
minecraft原版还没有开发出(据我所知)可以改变生物群系的指令,也暂没有不借助插件/模组的方法,你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带有此功能的插件/模组。就像工业时代的地形转换器。外国佬的一个跑酷地图里见他在虚空上有一片沼泽地,应是改变了原有的生物群系。还有的方法就是使用地图编辑器,来改变不过会复杂一些。建议尝试一些插件/模组。可以试试工业时代2模组
mcedit能否改变生物群系
可以使用WorldEdit或NBTexplorer或MCedit修改生物群系,原版是不能修改生物群系的,必须借助辅助工具如果想要让沙漠下雨需要修改生物群系
依米花,荆棘鸟之类的生物还有什么
凤凰涅槃
高分问几个关于化学.生物.英语的高一题
第6题: 你好!你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证明某种物质一定含有离子键?关于化学健,在中学阶段你只需记住“一条规律+两种特例”。 “一条规律”:一般情况下,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键是共价键。 “两种特例”: ①Al3+与Cl-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键(所以AlCl3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 ②NH4+与其它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健是离子健(所以,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而不是共价化合物。比如NH4Cl、NH4HCO3等等)。 除此之外,你只要根据上面的一般规律去判断即可。 当然还可能有其它的特殊情况存在,但在高中不作要求。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么?原理是什么?这是关于物质导电性的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几个概念: 什么是电解质?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来分类可分为: 1.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食盐、氢氧化钠等。 2.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 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电解质能导电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阴阳离子。 比如食盐(NaCl)的水溶液(或熔化成液体)能导电,是因为存在Na+和Cl-。(当插入电极,连接直流电源时,Na+向阴极移动,Cl-向阳极移动,因而它能导电。) 再如硫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硫酸溶液中存在H+和SO4 2-(硫酸根离子)。 如果是液态的硫酸(即相当于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离子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氧化钙等),不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受热熔化的(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都能导电。 而共价型化合物(如各种酸——硫酸、盐酸、醋酸等),则只有在水的作用下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如果在熔融状态下,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不能导电。
生物钟是什么?仙企鹅的生物钟是什么?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企鹅是一个比较离群索居的物种~大都在南北两极~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它们有一些令我们惊奇的本能它们的生物导航能力很强~估计比鸽子还强~受极昼极夜的影响~它的生物钟也不同于温带和热带的生物研究企鹅的科学家发现,企鹅的生物钟非常准,一群企鹅,假设它早上六点下海的话,你就在那儿等着好了,差不了几分钟,它们就跳到海里去了。如果晚上八点回来,差不多晚上都回来。
英国梧桐的有害生物防治
危害悬铃木的主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六星黑点蠹蛾和褐边绿剌蛾等害虫。防治上多采用人工捕捉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杀卵、剪除虫枝,集中处理等方法。大量发生时在成虫及初孵幼虫发生期,可用化学药剂喷涂枝干或树冠,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敌百虫晶体、25%溴氰菊酯乳油等100~500倍液。用注射、堵孔法防治已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对于多数天牛、木蠹蛾幼虫可采用:用注射器或用药棉沾敌敌畏、氧化乐果、溴氰菊酯等1~50倍液塞入虫孔;用磷化铝片或磷化锌毒签塞入虫孔,外用黄泥封口,效果均很好。英国梧桐霉斑病是主要病害,防治可采用换茬育苗,严禁重茬;秋季收集留床苗落叶烧去,减少越冬菌源; 5月下旬~7月,对播种培育的实生苗喷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有防病效果,药液要喷到实生苗叶背面。
什么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但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专业出国读研
如果你要是学习生物工程,可以适当的了解下韩国日本,美国留学费用相对来说有点高,不知道楼主是否有反日情绪,给你介绍一下,希望你不要介意哦!您好,您可以参考下日本韩国留学,我先给你总体介绍一下,日本韩国都是小语种国家,所以你去了之后语言达到一定的等级才可以进入日本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具体是韩语4级以上日语二级以上,所以一般你要去日本韩国学习一段时间的语言然后再进入大学学习,日本主要先进入日本的语言学校学习,然后参加留学生考试考大学。对于去韩国留学的条件是A 接受12年的正规教育,获得高中毕业证书(部分学校含中专、职高、技校)。B 年龄25周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可放宽到27周岁。C 有支付留学费用的经济能力。(一般需要8-10万人民币的一个资金担保证明)韩国留学主要费用和办理周期1、学费(根据申请学校不同而有所差别)韩国大学语言课程学费:2-3.5万元人民币/年韩国大学专业课程学费:3万元人民币/年生活费:2万元人民币左右/年,首尔地区要比其他地区高出20%的费用。总的来说:一年的所有花费:4-7万人民币/年(根据学校,费用不同)2、签证准备时间:从申请学校到拿到签证,约2-3个月个月的时间。比如:如果申请2010年9月份语言生,那么最晚要在2010年6月份开始准备申请学校和签证手续了!3 学校的开学时间:语言:大部分学校是每年的3 6 9 12月份开学 ,部分学校1 4 7 10月份专业课:一般是3月和9月份学生申请材料清单(以下为一般要求,最终申请材料以各学校要求为准)护照护照用照片8张(最近3个月内的彩色免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和父母)户口本原件(申请人和父母),如果学生本人的户口和父母不在一起,需要做亲属关系公证。最终学校校长、班主任或教授的推荐书(必须使用在学校的文头信纸上)最终学校毕业证原件和成绩单原件(成绩单必须使用在学校的文头信纸上盖学校公章、签名),公证件。个人简历,留学计划书(A4纸上手写各写一张)经济能力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需要提供父母经济能力的所有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父母在职证明,收入证明(必须使用在公司的文头信纸上并加盖公司的公章,签名)1万美金或者10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和存单复印件(如果有困难,可以协助办理)房产证复印件(如果有,请提供)私家车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如果有,请提供)股票证明(如果有,请提供)对于去日本留学的条件是 A 在国内年满了12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有高中或者同等学历的学生 B 有一定的资金证明 一般是20万的一个银行担保金 C 日语有一定的基础的 一般是J-TEST考试初级 日本留学的费用:第一年是语言学校的学费 一般在60-80W日元左右 约5万人民币左右/年。 大学是60-100W日元左右 约4-7万/年 当然这个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也是有所调动的。生活费:东京地区3000--4000左右 其他地区略低 2000左右/月一年总的花费:8—10万人民币左右/年打工:50—80人民币/小时 * 4小时/天==200-300人民币/天 每月:6000—10000人民币 (对于刚去的学生) 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在日本打工,工作稳定后,年薪在12-15万人民币这样可以看到,在日本学习与工作的费用,基本上都是持平的!只要学生可以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分配,一定是可以双赢的!这个还每月算拿奖学金的费用,如果一个学生,可以拿一份奖学金,那基本上家里也不用支付太多的留学费用了!日本留学的程序:日本留学的办理程序:咨询顾问为学生免费咨询 —— 学生填写日本留学评估表 —— 初审学生情况,正式签定《赴日出国留学委托协议》并交纳首期服务费及学校报名费(一般是先交办理费用的一半) —— 学校面试 ——日本学校录取 ——开始办理签证以及学校的申请材料——申请签证 ——下再留资格——学生交纳尾期服务费并按协议要求支付相关费用,并领取签证 —— 行前指导 —— 向家长反馈学生到校信息。韩国推荐院校:首尔名牌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国民大学、外国语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详明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弘益大学、西江大学、建国大学、东国大学、檀国大学等,中央大学。◆地方费用低廉学校:仁荷大学、亚洲大学、蔚山大学、岭南大学、青云大学,大田大学、金泉大学、大邱韩医大学、启明大学、京畿大学等◆地方国立大学:仁川大学、釜山国立大学、庆北国立大学、江原国立大学,全南国立大学、公州国立大学、忠北国立大学、全北国立大学、忠南国立大学等日本推荐院校语言院校:■富士国际语 :日本排名第一的语言学校,国公立大学升学率98%以上。■JCL外国语学院 大学院直升班火热招生!■关西日本语学校 综合实力很强的学校■西日本国际教育学院:提供针对就学生的升学期望进行升学及学习指导,升学率百分之百。■ A.T.I.东京日本语学校:签证率百分之百,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奖学金。■东京太阳树日本语学校 入管局认定的优良校,签证有保证!■美罗斯日本语学校 语言加美术,艺术生首选。■千驮谷日本语学校■西东京日本语学校 费用低廉 大学城周围,学习氛围好。■长野国际文化学院:■大阪YMCA外语专门学校:直取留学生签证享受日本国民待遇;每年60%以上该校留学生可领获奖学金。■早稻田文化馆■亚洲日本语学校■东京日英学院■爱和外语学院■东京言语中心■大阪YMCA ■ECC大阪校区 ■大阪国际语学院■西日本国际教育学院 ■九州英数学馆武汉大学韩日联合交流会,如果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可以hi我!
生物技术专业出国读研可以去哪些国家的相
如果你要是学习生物工程,可以适当的了解下韩国日本,美国留学费用相对来说有点高,不知道楼主是否有反日情绪,给你介绍一下,希望你不要介意哦!您好,您可以参考下日本韩国留学,我先给你总体介绍一下,日本韩国都是小语种国家,所以你去了之后语言达到一定的等级才可以进入日本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具体是韩语4级以上日语二级以上,所以一般你要去日本韩国学习一段时间的语言然后再进入大学学习,日本主要先进入日本的语言学校学习,然后参加留学生考试考大学。对于去韩国留学的条件是A 接受12年的正规教育,获得高中毕业证书(部分学校含中专、职高、技校)。B 年龄25周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可放宽到27周岁。C 有支付留学费用的经济能力。(一般需要8-10万人民币的一个资金担保证明)韩国留学主要费用和办理周期1、学费(根据申请学校不同而有所差别)韩国大学语言课程学费:2-3.5万元人民币/年韩国大学专业课程学费:3万元人民币/年生活费:2万元人民币左右/年,首尔地区要比其他地区高出20%的费用。总的来说:一年的所有花费:4-7万人民币/年(根据学校,费用不同)2、签证准备时间:从申请学校到拿到签证,约2-3个月个月的时间。比如:如果申请2010年9月份语言生,那么最晚要在2010年6月份开始准备申请学校和签证手续了!3 学校的开学时间:语言:大部分学校是每年的3 6 9 12月份开学 ,部分学校1 4 7 10月份专业课:一般是3月和9月份学生申请材料清单(以下为一般要求,最终申请材料以各学校要求为准)护照护照用照片8张(最近3个月内的彩色免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和父母)户口本原件(申请人和父母),如果学生本人的户口和父母不在一起,需要做亲属关系公证。最终学校校长、班主任或教授的推荐书(必须使用在学校的文头信纸上)最终学校毕业证原件和成绩单原件(成绩单必须使用在学校的文头信纸上盖学校公章、签名),公证件。个人简历,留学计划书(A4纸上手写各写一张)经济能力的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需要提供父母经济能力的所有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父母在职证明,收入证明(必须使用在公司的文头信纸上并加盖公司的公章,签名)1万美金或者10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和存单复印件(如果有困难,可以协助办理)房产证复印件(如果有,请提供)私家车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如果有,请提供)股票证明(如果有,请提供)对于去日本留学的条件是A 在国内年满了12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有高中或者同等学历的学生B 有一定的资金证明 一般是20万的一个银行担保金C 日语有一定的基础的 一般是J-TEST考试初级日本留学的费用:第一年是语言学校的学费 一般在60-80W日元左右 约5万人民币左右/年。大学是60-100W日元左右 约4-7万/年 当然这个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也是有所调动的。生活费:东京地区3000--4000左右 其他地区略低 2000左右/月一年总的花费:8—10万人民币左右/年打工:50—80人民币/小时 * 4小时/天==200-300人民币/天每月:6000—10000人民币 (对于刚去的学生)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在日本打工,工作稳定后,年薪在12-15万人民币这样可以看到,在日本学习与工作的费用,基本上都是持平的!只要学生可以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分配,一定是可以双赢的!这个还每月算拿奖学金的费用,如果一个学生,可以拿一份奖学金,那基本上家里也不用支付太多的留学费用了!日本留学的程序:日本留学的办理程序:咨询顾问为学生免费咨询 —— 学生填写日本留学评估表 —— 初审学生情况,正式签定《赴日出国留学委托协议》并交纳首期服务费及学校报名费(一般是先交办理费用的一半) —— 学校面试 ——日本学校录取 ——开始办理签证以及学校的申请材料——申请签证 ——下再留资格——学生交纳尾期服务费并按协议要求支付相关费用,并领取签证 —— 行前指导 —— 向家长反馈学生到校信息。韩国推荐院校:首尔名牌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国民大学、外国语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详明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弘益大学、西江大学、建国大学、东国大学、檀国大学等,中央大学。◆地方费用低廉学校:仁荷大学、亚洲大学、蔚山大学、岭南大学、青云大学,大田大学、金泉大学、大邱韩医大学、启明大学、京畿大学等◆地方国立大学:仁川大学、釜山国立大学、庆北国立大学、江原国立大学,全南国立大学、公州国立大学、忠北国立大学、全北国立大学、忠南国立大学等日本推荐院校语言院校:■富士国际语 :日本排名第一的语言学校,国公立大学升学率98%以上。■JCL外国语学院 大学院直升班火热招生!■关西日本语学校 综合实力很强的学校■西日本国际教育学院:提供针对就学生的升学期望进行升学及学习指导,升学率百分之百。■ A.T.I.东京日本语学校:签证率百分之百,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奖学金。■东京太阳树日本语学校 入管局认定的优良校,签证有保证!■美罗斯日本语学校 语言加美术,艺术生首选。■千驮谷日本语学校■西东京日本语学校 费用低廉 大学城周围,学习氛围好。■长野国际文化学院:■大阪YMCA外语专门学校:直取留学生签证享受日本国民待遇;每年60%以上该校留学生可领获奖学金。■早稻田文化馆■亚洲日本语学校■东京日英学院■爱和外语学院■东京言语中心■大阪YMCA■ECC大阪校区■大阪国际语学院■西日本国际教育学院■九州英数学馆
生物工程真的那么不好吗
按照北美的规定。生物类专业竞争基数大,就做个助研?国内找高校教职的情况?况且我本来就不是写给他们看的;万物皆下品。)、可以喜爱生物学,不能长待。一个本科的生物学生要转行还不算特别特别困难? 那么最后还是这样一个老问题,另谋出路?多几个中国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什么不好。就算千老工资仍然很低:招个教书匠,拍各种动植物的照片也是对生物的一种热爱呀对不对、即使评上了Tenure也拉不到足够的funding)×(老婆受不了天天晚上泡实验室?这样的专业、硕士。按照期望公式,学校也落实宣传工作和转行的平台资源?生物专业Graduate students当初决定耗在生物Research training上面五六年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不支持,可是千老能持续做多久、工作难找,闷声不发财,把一些成绩差的,怎么生活,难度也是奇大无比,我觉得他这辈子基本就拉倒玩完了、准备将来做PI的预备训练。 也许部分有别的特殊能力的生物学生混出头了,编程编得并不比一些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差,除此之外还能如何,用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去搏。 求职市场的情况已然如此: E=P(生物学成功的概率)×P(成功后的收益)-P(没成功的概率)×P(没成功的损失) <,你问我支不支持、刷刷知乎、文凭的地方。比如学习摄影,结果26岁才硕士毕业、博士头衔听起来『牛逼』,他们应该过上像样点的生活、导师牛逼而且愿意鼎力支持,因为专业名称上多了一个字两个字的就没有报名的资格,也可以退而当本行的程序员、不考虑自己以后家庭、十年的时间,就是因为简历上专业不对口卡着,那么想清楚了的话有这个决心也无妨?如果一个男生搞生物科研:(35岁以后才找到初级职位、八年、科研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实现理想爱好的相关途径吗,然而那些成绩差的人、天天泡丁香园或小木虫技术版的Junior Scientists会来知乎看我写的这些玩意儿吗,并且NIH Grant的增长率远不及PhD 和 Post-PhD的增长率,一个人呐,唯有科研高"。我黑生物学专业、 Technician也行?难道还不允许说一说了,转行了年纪又大、研究生扩张的有点多;显得我自己非常low逼、尽早筛掉并分流不适合的人。不过有多少Ph、非科研道路不走生物专业坑人不坑人,但谁也不能强迫每个学生都拥有这样的觉悟,当然可以喜爱生物,可能配偶工作不稳定甚至无业、科研时我见过足够多的来自外界强大的压力与偏见了;挂了科照样有机会找10K月薪的工作",工资不高也可以,如果早点意识到出路少;0 那么也只有明白",甚至也不算是在黑。毕竟中国是一个非常看重出身,或者压根不在乎失败了会怎么样的人可以英勇无畏地去、工作强度大,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都可以接受),学了几年后终于认清了形势又因为什么『不学生物了这几年时间放弃了可惜』、『没有勇气与基础学别的专业』这些莫名其妙的理由继续干耗着青春、生活的现实压力的高中生们上了这条贼船或者调剂来了又浑浑噩噩,再加上第三世界国家成群结队来美国的博士后。 有些在生物学界功成名就的长者劝年轻学生学生物、出路难,大二,天真浪漫地以为生物学就是和花花草草,那时怎么办。我不觉得一个人在短暂;生物学专业是否重要",当个科辅也能接受,等小三十岁了快毕业了发现在学界没饭吃了。 还有些生物洗地的觉得自己的家境不错,满打满算不过二三百个。如果一个名校出身(清北华五本科)?可是美国前一百大学的每年新增的Permanent Faculty Position/、镀金的春秋大梦?但你所谓的"、两地分居乃至长期单身这些都可以接受?所以说啊,这样看近十年后大部分人将想做千老都做不了。问题在于,生物呢;;真的只有选择生物专业本科。 成功的方式自然有很多种评价(甚至我个人觉得不追求所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行?一旦退回去后又能去干什么、本专业保研率高,那他们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智力能力毅力等等条件明显是一代人中翘楚的学生要选择投身生物科研;,那么他们确实比较幸运?是能通过学习生物专业所能得到的;AP、小鸡小兔小狗小猫谈谈恋爱或者做着容易出国,如果?为什么生物学学生非得被要求强大到能挑战规则的高度才能周全地求个在别的专业里只能算体面。 安得教职千万席、就业、博士生,大可以翻翻自己所在的学校里最近应聘青椒(青年教师)。 祝每个生物专业的学生都能如愿以偿。我以美国举例,怎么办,更没法说再去和计算机这种",除非他老婆特别有钱?PhD接受的教育是学徒性质的?每个人在选择之前都应该审慎地思考一下?有多少生物专业学生能模仿进而变成一条稳定的就业途径、工资低等等这都是客观事实,去追寻新的希望、平稳一点的生活。不少自学编程的生物学生,可以进而发挥他的营销天赋、『威武』。然而大部分乃至绝绝绝绝大多数生物学生根本没有在全面、一方家人中突然生急病乃至不幸生了两个男孩)在这两个集合里随便碰上一种组合、宝贵的人生中非得要经历这些本来可以不必承受的负面经历,比如Mitbbs上很有名的帖子(注意这还是小私校的情况)、献身科研那是因为长者们不缺经费、透明的信息)。以前在求职,明明就是同一个专业?比如有的生物学生去做传销哦不营销? 我本来大可以每天就搬搬砖?是为了毕业了顺利转行吗。洗地党指责我一边倒地在黑生物学、工作强度大、PI或者二老板当成就业目标,大庇天下千老俱欢颜,我劝大家远离生物因为我想我必须要传授一点人生的经验.D可以有这样的幸运,那么当千老、X人计划的Candidate都是些什么背景和成果,确实生物类的本科生、无心科研的人也招进研究生院来干活了。很多人都是被生物专业容易保研给迷糊了双眼、大三时就积极准备转行,全美一年至少毕业8000个Biology PhD(中国国内每年的PhD毕业生数量、父母家庭负担大?你猜?不做PI也可以,那就只能做博士后再博士后(在Mitbbs上俗称千老),为什么不控制招生数量,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老师又不会给我半毛钱呀对不对,但是当生物学生大部分都只能转行,也不用为自己实验室以外找不到工作的生物学学生负责,别的专业例如学计算机的学生。没有Faculty做,那是在耽误人啊?值不值得花上四年,整个PhD Program的培养导向就是培养合格的Scientist。但是我实际上黑的可不是"?我现在在知乎上这样说是因为我见得太多这行的辛酸了,以比别人大好几岁的年龄拿着别的专业初入职场的收入;喜欢生物"的专业比一比,一期博士后只能做五年,就算博士毕业了退而求其次,不说个明白透亮,卖方市场每年有多少人竞争,都是家长稀里糊涂地以为『22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要是知道了生物专业这种前景,这些事都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富贵险中求"?如果觉得当不上PI,那么就算生物专业的学生听从学校和老板们的号召",或者意志坚定?为什么不设置一个高门槛持续,日子一样能过;,陈述客观事实不叫黑?你要是以找工作啦就业啦收入来衡量,或者快30了却博士延毕到头一场空,看申请材料看得很压抑…… 说回国内,那确实蛮坑的~ 支持生物专业的人指责我黑生物专业,能算得上是生物学专业的成功吗,然而顺风顺水已经数篇一作SCI论文发表、透明的信息下权衡过(也没有人给他们全面。我黑的是生物学专业的出路、",我想;嫌弃别人的理想与热爱",把高校里的生物学专业教职,看看公务员,面试都没得面、事业单位考试的专业要求,当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至少给他们一个动力push他们摆脱困境
美国生物统计专业的申请难度很大,别人是如何申请成功的
生物统计,顾名思义就是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学来处理生物现象的学问,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科学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这个专业也是属于交叉性专业,跟统计生物信息计算机 (尤其是data mining) 等关系很密切。下面留学我分享美国生物统计专业的申请难度很大,别人是如何申请成功的。 一、美国生物统计专业学院设置 很多学校把生物统计专业设置在公共健康学院(SPH,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里面。 SPH一般包括很多系比如生物统计,营养 Nutrition ,传染病Epidemiology 等,通常情况下 SPH周围还会有Medical School 和医院,这些机构/专业混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哈佛为例,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公共健康学院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医学院 ),Brigham Women"s Hospital( 医院) ,Children"s Hospital, Dana Faber Cancer Institute(DFCI ,全球顶尖癌症研究机构) 全在一起,很多老师同时在好几个单位任职。其他的学校比如华盛顿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 等等都是如此。 也有些学校不单独设置生物统计系,但是他们统计系的或者应用统计系的很多老师实际上是研究生物统计的,比如Stanford。这个系优势之一我觉得是允许学生们 4 年博士毕业 (UCLA also 4yr) ,大多数 program还是需要至少5 年的。 二、美国生物统计专业申请难度 在理工科有全额奖学金的专业里面,生物统计算是最难的。 首先生物统计offer数量很少。以Harvard 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为例,他们以前每年只有两个phd全奖名额给中国学生,他们喜欢北大和中科大的,Harvard 生物统计系有的老师号称他们系是全世界最好的 (实际上应该是U of Washington 齐名),但是也只有两个名额而已,比理工科其他竞争激烈的专业比如EECS的顶级学校差多了。 BTW,哈佛生物统计系从前年开始,不招中国学生读 phd了,据说是因为很多funding没有了,现在的一些funding不能给外国人。他们的硕士program还招自费的中国学生,有2 年的MS学位和9个月的MA学位,但是基本都是些在美国国内转学甚至是有绿卡的人。 其次,生物统计最大的竞争来自于美国国内。因为就业形式好,工资很高,美国这里很多中国人转到生物统计专业。每年国内的人等offer的时候, 美国这里也有数量众多的人聚集在mitbbs上焦急等待,也是人山人海。以前F2们喜欢cs,现在都改成Biostat了。 这些人在美国,可以很方便的interview,immediately available,不用担心签证,有的人甚至有绿卡,他们对国内申请人的冲击巨大。这些人当中很多人有丰富的经历,有的人的背景很适合这种跨专业的学科,想比之下,国内的申请人,基本是清清白白的学生,除了上课,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 三、美国生物统计专业申请成功案例 1. 西北大学生物统计专业硕士成功申请案例 姓名:A同学 毕业院校:香港某大学 本科专业:应用生物 本科平均分:3.7+/4.0 考试成绩:GRE330+;托福105+ 2.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统计专业硕士成功申请案例 姓名:M同学 毕业院校:四川某大学 本科专业:生物科学 本科平均分:3.6+ 考试成绩:GRE320+;托福100+ 四、美国生物统计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这个专业的主要去处是制药公司(Pharmaceutical industry/companies,俗称药厂)和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life science, biomedical的科研机构也吸收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医学器械公司比如Boston Scientific,Royal Phillips(飞利浦)等的一些部门也需要接受生物统计培训的人。或者简单点的说,只要有significant amount of biomedical data需要统计分析,就需要biostatistian。这里面药厂是主要出路。 生物统计学家除了本身的数理背景及独自执行数据分析能力之外,更需要有基本的生物医学背景。同时,计算机信息、数据库及数据处理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更是一位现代生物统计学家所必须应拥有的。生物统计的毕业生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都很好找工作。除了博士毕业生可以做faculty之外,公司里也有很多职位,尤其是制药公司或者biotech公司很需要biostatistician或programmer。此外,因为生物统计背景的学生也就是掌握了统计方面的知识,所以去consulting、nonprofit甚至finance机构也是有可能的,有的毕业生也进入金融和保险行业。这几年很多美国的大制药公司很不景气,所有的大公司都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但是这并不影响生物统计的就业。尽管生物统计并不是公司里的核心部门,但是任何有大量医学/生物数据需要处理的公司,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生物统计团队,所以尽管行业不景气,现在生物统计专业还是需求大于供给。 生物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在医院或者科研机构工作。在高校的科研机构工作,尽管工资一般比较低(还是比博士后强多了),但是有四大优势 : 一个是工作稳定; 二是办绿卡容易,工作很稳定办绿卡只是时间问题;三是这种高校一般都比较有名,将来拿到绿卡之后,要到外面得公司找工作也是很方便的,公司里一般也认为你在高校里应该能掌握更新更先进的技术。最后,这些科研机构工作清闲,时间很灵活,待遇好。 关于美国生物统计专业申请难度和就业前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申请者能够有所帮助。
生物专业是个巨大的坑,难道生物真的有这么差吗
看到这么多人黑生物,我觉得不能再沉默了。很多人把自己个人的无能嫁祸给了生物,实在是生物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评论一个事物,我们要先了解这个事物。生物,本就是属于未来的伟大学科。关于现在,生物根本不放在眼里。很早以前我们就知道,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现在我们知道,22世纪是生物的世纪,23世纪还是……以后每个世纪都会属于生物。生物是高冷的,生物也不在乎孤独,他永远只属于那些能耐心等到下个世纪甚至下下个世纪的人。有人拿生物的就业问题说事,让我感到难过和痛心。你们真的懂什么叫就业吗?其实,生物是世界上最好就业的专业,没有之一。我见过无数的策划、记者、建筑工人、设计师、出租车司机、程序员、房地产开发商、小公务员、各种销售、扫地大妈、摆地摊的以及方舟子……他们都来自生物专业。生物,在你不知不觉中,默默地充当着我们国家的人才支柱。很多人看到上面的高票答案黑的很欢,于是群起跟风。可是各位扪心自问,你们跟人家能比么?你们也许不知道,骄傲的生物,根本不是一般人能黑的。黑生物最低学历博士起,985以下的都不能算。我希望知乎少一点反智,多一点对专业的敬畏。笔者是生物本科,我读博士的同学教育我的原话是:你们这些外行根本黑不到点子上,没掉到坑底,根本不可能知道坑有多深!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人性的丑恶与黑暗。我不得不沉痛地指出,那些黑生物的人其实都别有用心。他们黑生物,只不过因为专注黑生物比专注生物更容易找到工作罢了!其实,一个专业哪有什么好坏,有些事情必须有一些人生阅历后才能看清。某位哲人说过,没吃过地沟油,没穿过莆田造,没住过隔断间,没坐过绿皮车者,俱不足语人生。 我想说的是,只要你报考了生物专业,这些,你都会拥有。作者:王蘑菇
生物进化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生物是怎样演化的?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生平】一、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论,甚至可以说整个生物科学,开始于1859年11月24日。在那一天,在经过二十年小心谨慎的准备之后,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第一版印了一千二百五十本,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诞生了。但是,一门新的学科不会从天而降。在1859年,科学界已经有了大量的进化证据,做好了准备迎接进化论的诞生。这时候的进化证据归纳起来有动植物培养、化石记录、解剖比较、退化器官、胚胎发育和生物地理分布这几类。动物家养和植物栽培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由此已经知道同一物种往往有着差别极大的形态。这些形态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精心的选择,可以得到新的品种。这种经由达尔文所谓的“人工选择”而获得的品种,其彼此之间的差别,有时比野外物种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如果我们在野外见到狼狗和哈巴狗的话,完全可能把它们当成象狼和狐狸那样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动植物培养提供了“生物是可变的”感性而直观的材料。那时候,科学界早已知道化石乃是生物体的遗迹,而且,许多从前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存在、灭绝了,也就是说,生物界的组成并不是从古到今一成不变的。许多种类在化石记录中显示了随着地理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的趋势,有时在两个类群之间还可以发现处于过渡形态的化石。各个主要生物类群在化石记录中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有先有后,很有顺序,而且这个顺序与从现存生物的比较得到的顺序相符。比如,从形态结构(例如心脏结构)和生理特点(例如呼吸系统)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测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而在化石记录中,我们也发现鱼类化石的确先在较早的地层开始出现,其次是两栖类、爬行类,而以哺乳类化石出现得最晚。化石记录所展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有力证据。早在十六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人和鸟虽然外表很不相同,骨骼组成和排列却非常相似。到了十九世纪,研究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已相当发达,各生物种类在内部结构的同源性也越来越明显。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用于抓握的人手,用于挖掘的鼹鼠前肢,用于奔跑的马腿,用于游泳的海豚鳍状肢和用于飞翔的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是如此的迥异,功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剔除皮毛、肌肉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骨架却又是如此相似!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们都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因为适应环境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外形,但是骨子里却没能变多少。如果它们是被分别创造出来的,根本没必要让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外形的器官有着相似的构造,因为这样的构造设计,就其功能和外形而言,有时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如果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这些前肢,他完全可以去除一些对其它物种必需,对这个物种却是个累赘、退化得只剩一点痕迹的骨头.而且,比较解剖学使我们认识到许多生物体都有一些退化了的器官,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鲸,它的后肢已经消失了,但它的后肢骨并没有消失,我们还可以在它的尾部找到已不起作用的盆骨和股骨。甚至在一些蛇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盆骨和股骨的残余。这使我们相信,鲸是由陆地四足动物进化来的,蛇是由蜥蜴进化来的。我们人类,已完全退化了的器官也不少,尾骨、转耳肌、阑尾、瞬膜(第三眼睑)等等都是完全退化、不起作用的器官,它们除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象猴一样有尾巴,象兔子一样转动耳朵,象草食动物一样有发达的盲肠,象青蛙一样眨眼睛,还能有别的什么合理解释吗?早在十八世纪,动物学家就已经发现,在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与较低等的动物很相似的时期。比如说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出现了鳃裂,不仅外形象鱼,而且内脏也象鱼:有动脉弓,心脏只有两腔等等。对这个现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是由鱼进化来的,祖先的特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事实上,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跟鱼类相似,而且有些时期几乎不可能区别开来,这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自从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航海业的发达,特别是美洲和澳洲的发现,博物学家们见识到无数新奇的物种。许多的物种,甚至整个属、科、目,只在某个地理区域被发现。当博物学家在澳洲和南美见到袋鼠、袋狼、袋熊、袋鼬、袋貂、袋獾等等闻所未闻的动物,就不免奇怪为什么上帝只在这里创造出有袋类哺乳动物。这并非那里的环境是为有袋类而设的,因为当移民们给这些地方带去高等哺乳动物后,许多有袋类因为竞争不过高等哺乳类而数量锐减甚至灭绝了。显然更合理的解释是,由于这些地区与别的大陆隔绝,而有了独特的进化途径。即使是一个群岛,也往往有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特有物种。做为神学院的毕业生的达尔文最初对神创论产生了怀疑,就是因为在加拉帕格斯群岛见到了那些岛与岛之间都不同种的巨龟,见到了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多达十三种的“达尔文雀”,而不由得发生疑问:为什么上帝要在这个小小的角落炫耀他的创造才能,专门为这里创造出如此多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有物种?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物种的祖先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几万年几十万年后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有物种。总之,在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已是铁证如山了,一些敢于冲破宗教信仰的束缚的科学家也开始正视这个事实。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就已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并大胆地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来自同一种祖先。他并且认为地球的年龄要比《圣经》所记载的几千年要古老得多,并把生物物种的变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但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布封被迫宣布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因此未能产生什么影响。比布封稍后的另一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则要固执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生物进化的人。他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跟现在并不相同。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进化的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在著名的长颈鹿例子中,拉马克是这么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由来的:长颈鹿的祖先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树高处的叶子,脖子受到了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因此其后代就要比父母的脖子长一些,一代又一代,脖子就越来越长。拉马克的这套理论,并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接受进化论。这固然有宗教的原因,但也有科学上的怀疑。比如,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非生物能自然产生微生物,但是当时虽然巴斯德还未做否定自然发生论的著名实验,科学界却已普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然发生论是不正确的。因此拉马克虽然影响很大,却是往往被当做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生物学界迫切需要有一个象牛顿一样的科学巨人,能够无可置疑地证明生物进化的事实,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巨人,就是达尔文。二、达尔文历史选择了达尔文做为生物科学的创始人,似乎纯属偶然。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富裕的医生家庭的查尔斯·达尔文,在青少年时代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而不象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亲有一次指责他说:“你除了打猎、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你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耻辱。”固然,这时候他很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但这是在男孩子当中很普遍的一种爱好,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认为他未来的科学研究乃是儿时兴趣的延续。1825年秋,老达尔文准备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把他送进了爱丁堡医学院。可惜,小达尔文对医学毫无兴趣,更要命的是,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对手术台上的淋漓鲜血。两年之后,只好从医学院退学了。医生是当不成了,当牧师也是个体面的职业,达尔文听从父命,进了剑桥学神学。虽然他对神学也没有什么兴趣,花在打猎和收集甲虫标本上的时间恐怕比花在学业上的要多得多,却也终于在1831年毕业,准备当个乡间牧师了此残生。达尔文在晚年回顾他的一生时,认为他的所有这些所谓高等教育完全是一种浪费。他觉得正式的课程枯燥无味,也没能从课堂上学到什么。但是在这些年,他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科学训练。他在博物学上的天赋也得到了这些博物学家的赏识。1831年,当植物学家亨斯楼(J. S. Henslow)被要求推荐一名年轻的博物学家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时,他推荐了忘年交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竭力反对儿子参加航行,认为这会推迟儿子在神学职业上的发展。在达尔文的一再恳求下,老达尔文终于作出让步,表示他若能找到一个可敬的人支持他去,他就可以去。达尔文找到了舅舅、他未来的丈人来说服父亲,并侥幸通过了以苛刻著称的费兹洛伊(R. Fitzroy)船长的面试,于1831年底随贝格尔号扬帆起航,途经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一路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运回英国,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五年之后,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国。当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的时候,他是个言必称《圣经》的神学毕业生、正统的基督教徒,他的虔诚常常被海员们取笑。但是当他返回英格兰时,在他看来《旧约》不过是一部“很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史”,其可靠性并不比印度教的圣书高。他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并逐渐成为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怀疑论者或理性主义者,而其出发点,就是对“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信条的怀疑。在环球航行时,有三组事实使得达尔文无法接受神创论的说教:第一,生物种类的连续性。他在南美洲挖到了一些已灭绝的犰狳的化石,与当地仍存活的犰狳的骨架几乎一样,但是要大得多。在他看来,这可以认为现今的犰狳就是由这种已灭绝的大犰狳进化来的。第二,地方特有物种的存在。当他穿越南美大草原时,他注意到某种鸵鸟逐渐被另一种不同的、然而很相似的鸵鸟所取代。每个地区有着既不同又相似的特有物种,与其说这是上帝分别创造的结果,不如说是相同的祖先在处于地理隔绝状态分别进化的结果。第三,是来自海洋岛屿的证据。他比较了非洲佛得角群岛和南美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生物类群。这两个群岛的地理环境相似,如果生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应该创造出相似的生物类群才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群岛的生物类群却差别很大。事实上,佛得角群岛的生物类群更接近它附近的非洲大陆,显然,应该认为岛上的生物来自非洲大陆并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进化过程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更加明显。达尔文发现,组成这个群岛的各个小岛虽然环境相似,却各有自己独特的海龟、蜥蜴和雀类。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上帝故意在一个小岛上创造这些独特的物种,更合理地,应该认为这些特有物种都是同一祖先在地理隔绝条件下进化形成的。1837年,在贝格尔号之行结束一年后,达尔文开始秘密地研究进化论。他的第一堆笔记,是家养和自然环境下动植物的变异。他研究了所有可能到手的资料:个人观察和实验、别人的论文、与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通讯、与园丁和饲养员的对话等等,很快得出结论,家养动植物的变异是人工精心选择造成的。但是自然环境下的变异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仍然不清楚。一年之后,他在休闲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必然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因此必然导致贫困和对生活资料的争夺。达尔文突然意识到,马尔萨斯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生物界。所有的生物的繁殖速度都是以指数增长的,后代数目相当惊人,但是一个生物群的数目却相对稳定,这说明生物的后代只有少数能够存活,必然存在着争夺资源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进一步推导:任何物种的个体都各不相同,都存在着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会影响生存能力,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有强有弱。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能产生较多的后代,种族得以繁衍,其遗传性状在数量上逐渐取得了优势,而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其结果,是使生物物种因适应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变化。达尔文把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因此,在达尔文看来,长颈鹿的由来,并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而是因为长颈鹿的祖先当中本来就有长脖子的变异,在环境发生变化、食物稀少时,脖子长的因为能够吃到树高处的叶子而有了生存优势,一代又一代选择的结果,使得长脖子的性状在群体中扩散开来,进而产生了长颈鹿这个新的物种。虽然达尔文在读了《人口论》之后就有了灵感,马上就有了自然选择的想法,但是要过了四年,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他才开始把这个理论记录下来,并把手稿送给一些朋友征求意见。他太清楚一旦自己的理论发表将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震撼了,而做为一个天性平和的人,这是他想要尽力避免的,因此他留下了一份遗嘱,他有关进化论的手稿只能在他死后发表。但是在1858年夏天,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的信,迫使他不得不在生前发表自然选择理论。华莱士是一个年轻的生物地理学家,当时正在马来群岛考察。跟达尔文一样,他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也促使他思考生物进化的问题。那一年的二月,他生了一场间歇热,在病中突然想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且也因此独立地发现了自然选择理论。他出身贫寒,又极其反对基督教,没有达尔文做为上层社会人士的种种顾虑,因此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用三个晚上就写成了一篇论证自然选择的论文,寄给达尔文征求意见。他并不知道达尔文此时已研究了二十年的进化论,之所以会找上达尔文,完全是由于达尔文在生物地理学学界的崇高地位;而这个地位,在达尔文完成贝格尔号之航后就确立了。当达尔文读了华莱士的论文,见到他自己的理论出现在别人的笔下时,其震惊和沮丧可想而知。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压下自己的成果,而让华莱士独享殊荣。但是他的朋友、地理学家赖尔和植物学家虎克都早就读过他有关自然选择的手稿,在他们的建议下,达尔文把自己的手稿压缩成一篇论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在1859年林耐学会的学报上。这两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也是在赖尔和虎克的催促下,达尔文在同一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篇幅只是他准备多年的手稿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才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征服了科学界。由于《物种起源》的成功,也可能是被达尔文的人格和智慧所折服,虽然华莱士与达尔文同享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他却总是把荣耀归功于达尔文一人,并把自然选择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这个称呼沿用至今。三、达尔文的三大难题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当时绝大部分读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都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当时,有关生物是否进化的辩论,也主要是在生物学家和基督教传道士之间,而不是在生物学界内部进行的。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当时的生物学家对接受这一点犹豫不决,因为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存在着三大困难。第一,是缺少过渡型化石。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是一个在环境的选择下,逐渐地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在旧种和新种之间,在旧类和新类之间,应该存在过渡形态,而这只能在化石中寻找。在当时已发现的化石标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视为过渡型的。达尔文认为这是由于化石记录不完全,并相信进一步的寻找将会发现一些过渡型化石。确实地,在《物种起源》发表两年后,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始祖鸟出土了,以后各种各样的过渡型化石纷纷被发现,最著名的莫过于从猿到人的猿人化石。在现在被称为过渡型的化石已有上千种,但是与已知的几百万种化石相比,仍然显得非常稀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生物化石都是偶然形成的,因此化石记录必然非常不完全;另一方面,按照现在流行的“间断平衡”假说,生物在进化时,往往是在很长时间的稳定之后,在短时间内完成向新种的进化,因此过渡形态更加难以形成化石。第二,是地球的年龄问题。既然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它就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达尔文认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亿、十几亿年。但是当时物理学界的泰斗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一个神创论者)用热力学的方法证明地球只有一亿年的历史,而只有最近的最多两千万年地球才冷却到能够让生命生存。对于物理学家的挑战,达尔文无法反击,只能说“我确信有一天世界将被发现比汤姆逊所计算而得的还要古老”。我们今天已知道达尔文是对的,而汤姆逊算错了,现在的地质学界公认地球有四十几亿年的历史,而至少在三十亿年前生命就已诞生。但是在当时,在地球的年龄问题上,人们显然更倾向于相信物理学权威。第三个困难是最致命的:达尔文找不到一个合理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选择。当时的生物学界普遍相信所谓“融合遗传”:父方和母方的性状融合在一起遗传给子代。这似乎是很显然的,白人和黑人结婚生的子女的肤色总是介于黑白之间。汤姆逊的学生、苏格兰工程师简金(F. Jenkin) 据此指出:一个优良的变异会很快地被众多劣等的变异融合、稀释掉,而无法象自然选择学说所说的那样在后代保存、扩散开来,就象一个白人到一个非洲黑人部落结婚生子,几代以后他的后代就会完全变成了黑人。达尔文虽然从动植物培养中知道一个优良的性状是可以被保留下来的,但是他没有一套合理的遗传理论来反驳简金。达尔文被迫做出让步,承认用进废退的拉马克主义也是成立的,可以用来补充自然选择学说。事实上,在达尔文逝世(1882年)前后,生物学界普遍接受拉马克主义,而怀疑自然选择学说。如果达尔文知道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实验,就不会在遗传问题上陷入绝境了。孟德尔在1865年就已经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生物遗传并不融合,而是以基因为单位分离地传递,随机地组合。因此,只要群体足够大,在没有外来因素(比如自然选择)的影响时,一个遗传性状就不会消失(肤色的融合是几对基因作用下的表面现象)。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一个优良的基因能够增加其在群体中的频率,并逐渐扩散到整个群体。很显然,孟德尔主义正是达尔文所需要的遗传理论。可惜,孟德尔的发现被当时的科学界完全忽视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孟德尔主义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时,遗传学家们却认为它宣告了达尔文主义的死亡,在他们看来,随机的基因突变,而不是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力。只有一些在野外观察动植物行为的生物统计学家仍然信奉达尔文主义,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对环境的奇妙适应性,是无法用随机的突变来解释的。四、伟大的综合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的开始融合,是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之后二十年的事。这一次不是一个科学巨人的孤身奋战,而是群星灿烂了。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中,最重要的是英国人费歇(R. A. Fisher)、荷尔登(J.B.S.Haldne)和美国人莱特(S. Wright)。他们从理论上证明了,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不仅不互相冲突,而且相辅相成。那些在野外做观察研究的生物统计学家所获得的进化论数据,都可以从遗传学原理推导出来。在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上,自然选择可以完满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根本不需要拉马克主义(拉马克主义这时候也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孟德尔遗传学正是达尔文梦寐以求的遗传学!这些理论研究工作,是在1918年开始,而在三十年代初基本完成的。1930年,费歇发表了《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1931年,莱特发表了《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1932年,荷尔登发表了《进化的动力》。这三本经典著作,构成了现代进化论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理论研究,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计算,不是一般的生物学家们所能理解的。而且只有理论没有实验,也很难被生物学家们所接受。因此,他们的研究工作,对当时的生物学界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直到生物学界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有耐心去弄懂这些繁琐的数学计算,而且用实验来验证这些计算,他就是俄国出身的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T. Dobzhansky)。杜布赞斯基师从俄国遗传学家契特维里科夫(S. Chetverikov)研究果蝇遗传学,1927年移民到美国(两年后他的老师被苏维埃政府逮捕,实验室被关闭)。他与莱特合作,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了莱特的理论工作。1937年,杜布赞斯基发表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在这部继《物种起源》之后最为重要的进化论论著中,杜布赞斯基在理论上和实验上统一了自然选择学说和孟德尔遗传学,对博物学家和实验生物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激了各个领域的生物学家都投身到进化论的研究当中来。接下去的十年,是现代进化论硕果累累的十年。动物学家迈耶(E. Mayr) 把现代进化论应用于分类学研究,并提出了在地理变异和隔绝条件下新种产生的模型。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 G. Simpson)的研究表明现代进化论能够很好地被用于解释化石记录,而植物学家斯特宾斯(G. L. Stebbins) 则指出植物的进化同样能被现代进化论所解释。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现代进化论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所有领域。1942年,朱利安·赫胥黎(进化论奠基人之一汤姆逊·赫胥黎之孙)发表《进化:现代综合》一书,综合了现代进化论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现代进化论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综合学说”,也即新达尔文主义。标志着这个伟大的综合过程的最终完成的,是1947年在普林斯顿成立了“遗传学、分类学和古生物学的共同问题委员会”。组成这个委员会的三十个学术权威代表着生物学的不同领域,但有着一个共同的观点: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的综合。
高手解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在量方面的变化,遵循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煤燃烧后放出热量,可以用来取暖;可以用来生产蒸汽,推动蒸汽机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变为电能。电能又可以通过电动机、电灯或其它用电器转换为机械能、光能或热能等。又如太阳能,可以通过聚热气加热水,也可以产生蒸汽用以发电;还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当然,这些转换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 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 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一、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论,甚至可以说整个生物科学,开始于1859年11月24日。在那一天,在经过二十年小心谨慎的准备之后,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第一版印了一千二百五十本,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诞生了!但是,一门新的学科不会从天而降。在1859年,科学界已经有了大量的进化证据,做好了准备迎接进化论的诞生。这时候的进化证据归纳起来有动植物培养、化石记录、解剖比较、退化器官、胚胎发育和生物地理分布这几类。动物家养和植物栽培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由此已经知道同一物种往往有着差别极大的形态。这些形态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精心的选择,可以得到新的品种。这种经由达尔文所谓的“人工选择”而获得的品种,其彼此之间的差别,有时比野外物种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如果我们在野外见到狼狗和哈巴狗的话,完全可能把它们当成象狼和狐狸那样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动植物培养提供了“生物是可变的”感性而直观的材料。那时候,科学界早已知道化石乃是生物体的遗迹,而且,许多从前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存在、灭绝了,也就是说,生物界的组成并不是从古到今一成不变的。许多种类在化石记录中显示了随着地理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的趋势,有时在两个类群之间还可以发现处于过渡形态的化石。各个主要生物类群在化石记录中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有先有后,很有顺序,而且这个顺序与从现存生物的比较得到的顺序相符。比如,从形态结构(例如心脏结构)和生理特点(例如呼吸系统)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测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而在化石记录中,我们也发现鱼类化石的确先在较早的地层开始出现,其次是两栖类、爬行类,而以哺乳类化石出现得最晚。化石记录所展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有力证据。早在十六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人和鸟虽然外表很不相同,骨骼组成和排列却非常相似。到了十九世纪,研究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已相当发达,各生物种类在内部结构的同源性也越来越明显。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用于抓握的人手,用于挖掘的鼹鼠前肢,用于奔跑的马腿,用于游泳的海豚鳍状肢和用于飞翔的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是如此的迥异,功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剔除皮毛、肌肉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骨架却又是如此相似!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们都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因为适应环境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外形,但是骨子里却没能变多少。如果它们是被分别创造出来的,根本没必要让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外形的器官有着相似的构造,因为这样的构造设计,就其功能和外形而言,有时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如果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这些前肢,他完全可以去除一些对其它物种必需,对这个物种却是个累赘、退化得只剩一点痕迹的骨头.而且,比较解剖学使我们认识到许多生物体都有一些退化了的器官,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鲸,它的后肢已经消失了,但它的后肢骨并没有消失,我们还可以在它的尾部找到已不起作用的盆骨和股骨。甚至在一些蛇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盆骨和股骨的残余。这使我们相信,鲸是由陆地四足动物进化来的,蛇是由蜥蜴进化来的。我们人类,已完全退化了的器官也不少,尾骨、转耳肌、阑尾、瞬膜(第三眼睑)等等都是完全退化、不起作用的器官,它们除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象猴一样有尾巴,象兔子一样转动耳朵,象草食动物一样有发达的盲肠,象青蛙一样眨眼睛,还能有别的什么合理解释吗?早在十八世纪,动物学家就已经发现,在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与较低等的动物很相似的时期。比如说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出现了鳃裂,不仅外形象鱼,而且内脏也象鱼:有动脉弓,心脏只有两腔等等。对这个现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是由鱼进化来的,祖先的特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事实上,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跟鱼类相似,而且有些时期几乎不可能区别开来,这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自从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航海业的发达,特别是美洲和澳洲的发现,博物学家们见识到无数新奇的物种。许多的物种,甚至整个属、科、目,只在某个地理区域被发现。当博物学家在澳洲和南美见到袋鼠、袋狼、袋熊、袋鼬、袋貂、袋獾等等闻所未闻的动物,就不免奇怪为什么上帝只在这里创造出有袋类哺乳动物。这并非那里的环境是为有袋类而设的,因为当移民们给这些地方带去高等哺乳动物后,许多有袋类因为竞争不过高等哺乳类而数量锐减甚至灭绝了。显然更合理的解释是,由于这些地区与别的大陆隔绝,而有了独特的进化途径。即使是一个群岛,也往往有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特有物种。做为神学院的毕业生的达尔文最初对神创论产生了怀疑,就是因为在加拉帕格斯群岛见到了那些岛与岛之间都不同种的巨龟,见到了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多达十三种的“达尔文雀”,而不由得发生疑问:为什么上帝要在这个小小的角落炫耀他的创造才能,专门为这里创造出如此多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有物种?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物种的祖先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几万年几十万年后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有物种。总之,在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已是铁证如山了,一些敢于冲破宗教信仰的束缚的科学家也开始正视这个事实。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就已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并大胆地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来自同一种祖先。他并且认为地球的年龄要比《圣经》所记载的几千年要古老得多,并把生物物种的变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但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布封被迫宣布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因此未能产生什么影响。比布封稍后的另一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则要固执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生物进化的人。他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跟现在并不相同。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进化的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在著名的长颈鹿例子中,拉马克是这么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由来的:长颈鹿的祖先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树高处的叶子,脖子受到了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因此其后代就要比父母的脖子长一些,一代又一代,脖子就越来越长。拉马克的这套理论,并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接受进化论。这固然有宗教的原因,但也有科学上的怀疑。比如,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非生物能自然产生微生物,但是当时虽然巴斯德还未做否定自然发生论的著名实验,科学界却已普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然发生论是不正确的。因此拉马克虽然影响很大,却是往往被当做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生物学界迫切需要有一个象牛顿一样的科学巨人,能够无可置疑地证明生物进化的事实,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巨人,就是达尔文。二、达尔文历史选择了达尔文做为生物科学的创始人,似乎纯属偶然。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富裕的医生家庭的查尔斯·达尔文,在青少年时代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而不象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亲有一次指责他说:“你除了打猎、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你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耻辱。”固然,这时候他很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但这是在男孩子当中很普遍的一种爱好,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认为他未来的科学研究乃是儿时兴趣的延续。1825年秋,老达尔文准备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把他送进了爱丁堡医学院。可惜,小达尔文对医学毫无兴趣,更要命的是,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对手术台上的淋漓鲜血。两年之后,只好从医学院退学了。医生是当不成了,当牧师也是个体面的职业,达尔文听从父命,进了剑桥学神学。虽然他对神学也没有什么兴趣,花在打猎和收集甲虫标本上的时间恐怕比花在学业上的要多得多,却也终于在1831年毕业,准备当个乡间牧师了此残生。达尔文在晚年回顾他的一生时,认为他的所有这些所谓高等教育完全是一种浪费。他觉得正式的课程枯燥无味,也没能从课堂上学到什么。但是在这些年,他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科学训练。他在博物学上的天赋也得到了这些博物学家的赏识。1831年,当植物学家亨斯楼(J. S. Henslow)被要求推荐一名年轻的博物学家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时,他推荐了忘年交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竭力反对儿子参加航行,认为这会推迟儿子在神学职业上的发展。在达尔文的一再恳求下,老达尔文终于作出让步,表示他若能找到一个可敬的人支持他去,他就可以去。达尔文找到了舅舅、他未来的丈人来说服父亲,并侥幸通过了以苛刻著称的费兹洛伊(R. Fitzroy)船长的面试,于1831年底随贝格尔号扬帆起航,途经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一路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运回英国,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五年之后,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国。当达尔文蹋上贝格尔号的时候,他是个言必称《圣经》的神学毕业生、正统的基督教徒,他的虔诚常常被海员们取笑。但是当他返回英格兰时,在他看来《旧约》不过是一部“很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史”,其可靠性并不比印度教的圣书高。他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并逐渐成为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怀疑论者或理性主义者,而其出发点,就是对“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信条的怀疑。在环球航行时,有三组事实使得达尔文无法接受神创论的说教:第一,生物种类的连续性。他在南美洲挖到了一些已灭绝的犰狳的化石,与当地仍存活的犰狳的骨架几乎一样,但是要大得多。在他看来,这可以认为现今的犰狳就是由这种已灭绝的大犰狳进化来的。第二,地方特有物种的存在。当他穿越南美大草原时,他注意到某种鸵鸟逐渐被另一种不同的、然而很相似的鸵鸟所取代。每个地区有着既不同又相似的特有物种,与其说这是上帝分别创造的结果,不如说是相同的祖先在处于地理隔绝状态分别进化的结果。第三,是来自海洋岛屿的证据。他比较了非洲佛得角群岛和南美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生物类群。这两个群岛的地理环境相似,如果生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应该创造出相似的生物类群才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群岛的生物类群却差别很大。事实上,佛得角群岛的生物类群更接近它附近的非洲大陆,显然,应该认为岛上的生物来自非洲大陆并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进化过程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更加明显。达尔文发现,组成这个群岛的各个小岛虽然环境相似,却各有自己独特的海龟、蜥蜴和雀类。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上帝故意在一个小岛上创造这些独特的物种,更合理地,应该认为这些特有物种都是同一祖先在地理隔绝条件下进化形成的。1837年,在贝格尔号之行结束一年后,达尔文开始秘密地研究进化论。他的第一堆笔记,是家养和自然环境下动植物的变异。他研究了所有可能到手的资料:个人观察和实验、别人的论文、与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通讯、与园丁和饲养员的对话等等,很快得出结论,家养动植物的变异是人工精心选择造成的。但是自然环境下的变异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仍然不清楚。一年之后,他在休闲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必然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因此必然导致贫困和对生活资料的争夺。达尔文突然意识到,马尔萨斯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生物界。所有的生物的繁殖速度都是以指数增长的,后代数目相当惊人,但是一个生物群的数目却相对稳定,这说明生物的后代只有少数能够存活,必然存在着争夺资源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进一步推导:任何物种的个体都各不相同,都存在着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会影响生存能力,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有强有弱。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能产生较多的后代,种族得以繁衍,其遗传性状在数量上逐渐取得了优势,而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其结果,是使生物物种因适应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变化。达尔文把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因此,在达尔文看来,长颈鹿的由来,并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而是因为长颈鹿的祖先当中本来就有长脖子的变异,在环境发生变化、食物稀少时,脖子长的因为能够吃到树高处的叶子而有了生存优势,一代又一代选择的结果,使得长脖子的性状在群体中扩散开来,进而产生了长颈鹿这个新的物种。虽然达尔文在读了《人口论》之后就有了灵感,马上就有了自然选择的想法,但是要过了四年,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他才开始把这个理论记录下来,并把手稿送给一些朋友征求意见。他太清楚一旦自己的理论发表将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震撼了,而做为一个天性平和的人,这是他想要尽力避免的,因此他留下了一份遗嘱,他有关进化论的手稿只能在他死后发表。但是在1858年夏天,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的信,迫使他不得不在生前发表自然选择理论。华莱士是一个年轻的生物地理学家,当时正在马来群岛考察。跟达尔文一样,他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也促使他思考生物进化的问题。那一年的二月,他生了一场间歇热,在病中突然想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且也因此独立地发现了自然选择理论。他出身贫寒,又极其反对基督教,没有达尔文做为上层社会人士的种种顾虑,因此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用三个晚上就写成了一篇论证自然选择的论文,寄给达尔文征求意见。他并不知道达尔文此时已研究了二十年的进化论,之所以会找上达尔文,完全是由于达尔文在生物地理学学界的崇高地位;而这个地位,在达尔文完成贝格尔号之航后就确立了。当达尔文读了华莱士的论文,见到他自己的理论出现在别人的笔下时,其震惊和沮丧可想而知。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压下自己的成果,而让华莱士独享殊荣。但是他的朋友、地理学家赖尔和植物学家虎克都早就读过他有关自然选择的手稿,在他们的建议下,达尔文把自己的手稿压缩成一篇论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在1859年林耐学会的学报上。这两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也是在赖尔和虎克的催促下,达尔文在同一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篇幅只是他准备多年的手稿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才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征服了科学界。由于《物种起源》的成功,也可能是被达尔文的人格和智慧所折服,虽然华莱士与达尔文同享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他却总是把荣耀归功于达尔文一人,并把自然选择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这个称呼沿用至今。三、达尔文的三大难题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当时绝大部分读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都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当时,有关生物是否进化的辩论,也主要是在生物学家和基督教传道士之间,而不是在生物学界内部进行的。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当时的生物学家对接受这一点犹豫不决,因为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存在着三大困难。第一,是缺少过渡型化石。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是一个在环境的选择下,逐渐地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在旧种和新种之间,在旧类和新类之间,应该存在过渡形态,而这只能在化石中寻找。在当时已发现的化石标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视为过渡型的。达尔文认为这是由于化石记录不完全,并相信进一步的寻找将会发现一些过渡型化石。确实地,在《物种起源》发表两年后,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始祖鸟出土了,以后各种各样的过渡型化石纷纷被发现,最著名的莫过于从猿到人的猿人化石。在现在被称为过渡型的化石已有上千种,但是与已知的几百万种化石相比,仍然显得非常稀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生物化石都是偶然形成的,因此化石记录必然非常不完全;另一方面,按照现在流行的“间断平衡”假说,生物在进化时,往往是在很长时间的稳定之后,在短时间内完成向新种的进化,因此过渡形态更加难以形成化石。第二,是地球的年龄问题。既然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它就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达尔文认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几亿、十几亿年。但是当时物理学界的泰斗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一个神创论者)用热力学的方法证明地球只有一亿年的历史,而只有最近的最多两千万年地球才冷却到能够让生命生存。对于物理学家的挑战,达尔文无法反击,只能说“我确信有一天世界将被发现比汤姆逊所计算而得的还要古老”。我们今天已知道达尔文是对的,而汤姆逊算错了,现在的地质学界公认地球有四十几亿年的历史,而至少在三十亿年前生命就已诞生。但是在当时,在地球的年龄问题上,人们显然更倾向于相信物理学权威。第三个困难是最致命的:达尔文找不到一个合理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选择。当时的生物学界普遍相信所谓“融合遗传”:父方和母方的性状融合在一起遗传给子代。这似乎是很显然的,白人和黑人结婚生的子女的肤色总是介于黑白之间。汤姆逊的学生、苏格兰工程师简金(F. Jenkin) 据此指出:一个优良的变异会很快地被众多劣等的变异融合、稀释掉,而无法象自然选择学说所说的那样在后代保存、扩散开来,就象一个白人到一个非洲黑人部落结婚生子,几代以后他的后代就会完全变成了黑人。达尔文虽然从动植物培养中知道一个优良的性状是可以被保留下来的,但是他没有一套合理的遗传理论来反驳简金。达尔文被迫做出让步,承认用进废退的拉马克主义也是成立的,可以用来补充自然选择学说。事实上,在达尔文逝世(1882年)前后,生物学界普遍接受拉马克主义,而怀疑自然选择学说。如果达尔文知道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实验,就不会在遗传问题上陷入绝境了。孟德尔在1865年就已经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生物遗传并不融合,而是以基因为单位分离地传递,随机地组合。因此,只要群体足够大,在没有外来因素(比如自然选择)的影响时,一个遗传性状就不会消失(肤色的融合是几对基因作用下的表面现象)。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一个优良的基因能够增加其在群体中的频率,并逐渐扩散到整个群体。很显然,孟德尔主义正是达尔文所需要的遗传理论。可惜,孟德尔的发现被当时的科学界完全忽视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孟德尔主义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时,遗传学家们却认为它宣告了达尔文主义的死亡,在他们看来,随机的基因突变,而不是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力。只有一些在野外观察动植物行为的生物统计学家仍然信奉达尔文主义,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对环境的奇妙适应性,是无法用随机的突变来解释的。四、伟大的综合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的开始融合,是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之后二十年的事。这一次不是一个科学巨人的孤身奋战,而是群星灿烂了。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中,最重要的是英国人费歇(R. A. Fisher)、荷尔登(J.B.S.Haldne)和美国人莱特(S. Wright)。他们从理论上证明了,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不仅不互相冲突,而且相辅相成。那些在野外做观察研究的生物统计学家所获得的进化论数据,都可以从遗传学原理推导出来。在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上,自然选择可以完满地解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根本不需要拉马克主义(拉马克主义这时候也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孟德尔遗传学正是达尔文梦寐以求的遗传学!这些理论研究工作,是在1918年开始,而在三十年代初基本完成的。1930年,费歇发表了《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1931年,莱特发表了《孟德尔群体中的进化》;1932年,荷尔登发表了《进化的动力》。这三本经典著作,构成了现代进化论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理论研究,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计算,不是一般的生物学家们所能理解的。而且只有理论没有实验,也很难被生物学家们所接受。因此,他们的研究工作,对当时的生物学界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直到生物学界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有耐心去弄懂这些繁琐的数学计算,而且用实验来验证这些计算,他就是俄国出身的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T. Dobzhansky)。杜布赞斯基师从俄国遗传学家契特维里科夫(S. Chetverikov)研究果蝇遗传学,1927年移民到美国(两年后他的老师被苏维埃政府逮捕,实验室被关闭)。他与莱特合作,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实了莱特的理论工作。1937年,杜布赞斯基发表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在这部继《物种起源》之后最为重要的进化论论著中,杜布赞斯基在理论上和实验上统一了自然选择学说和孟德尔遗传学,对博物学家和实验生物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激了各个领域的生物学家都投身到进化论的研究当中来。接下去的十年,是现代进化论硕果累累的十年。动物学家迈耶(E. Mayr) 把现代进化论应用于分类学研究,并提出了在地理变异和隔绝条件下新种产生的模型。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 G. Simpson)的研究表明现代进化论能够很好地被用于解释化石记录,而植物学家斯特宾斯(G. L. Stebbins) 则指出植物的进化同样能被现代进化论所解释。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现代进化论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所有领域。1942年,朱利安·赫胥黎(进化论奠基人之一汤姆逊·赫胥黎之孙)发表《进化:现代综合》一书,综合了现代进化论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现代进化论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综合学说”,也即新达尔文主义。标志着这个伟大的综合过程的最终完成的,是1947年在普林斯顿成立了“遗传学、分类学和古生物学的共同问题委员会”。组成这个委员会的三十个学术权威代表着生物学的不同领域,但有着一个共同的观点:达尔文主义和孟德尔主义的综合
达尔文是美国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是吗?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简介】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1882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生平】一、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论,甚至可以说整个生物科学,开始于1859年11月24日。在那一天,在经过二十年小心谨慎的准备之后,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第一版印了一千二百五十本,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诞生了。但是,一门新的学科不会从天而降。在1859年,科学界已经有了大量的进化证据,做好了准备迎接进化论的诞生。这时候的进化证据归纳起来有动植物培养、化石记录、解剖比较、退化器官、胚胎发育和生物地理分布这几类。动物家养和植物栽培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由此已经知道同一物种往往有着差别极大的形态。这些形态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精心的选择,可以得到新的品种。这种经由达尔文所谓的“人工选择”而获得的品种,其彼此之间的差别,有时比野外物种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如果我们在野外见到狼狗和哈巴狗的话,完全可能把它们当成象狼和狐狸那样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动植物培养提供了“生物是可变的”感性而直观的材料。那时候,科学界早已知道化石乃是生物体的遗迹,而且,许多从前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存在、灭绝了,也就是说,生物界的组成并不是从古到今一成不变的。许多种类在化石记录中显示了随着地理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的趋势,有时在两个类群之间还可以发现处于过渡形态的化石。各个主要生物类群在化石记录中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有先有后,很有顺序,而且这个顺序与从现存生物的比较得到的顺序相符。比如,从形态结构(例如心脏结构)和生理特点(例如呼吸系统)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测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而在化石记录中,我们也发现鱼类化石的确先在较早的地层开始出现,其次是两栖类、爬行类,而以哺乳类化石出现得最晚。化石记录所展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有力证据。早在十六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人和鸟虽然外表很不相同,骨骼组成和排列却非常相似。到了十九世纪,研究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已相当发达,各生物种类在内部结构的同源性也越来越明显。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用于抓握的人手,用于挖掘的鼹鼠前肢,用于奔跑的马腿,用于游泳的海豚鳍状肢和用于飞翔的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是如此的迥异,功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剔除皮毛、肌肉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骨架却又是如此相似!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们都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因为适应环境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外形,但是骨子里却没能变多少。如果它们是被分别创造出来的,根本没必要让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外形的器官有着相似的构造,因为这样的构造设计,就其功能和外形而言,有时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如果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这些前肢,他完全可以去除一些对其它物种必需,对这个物种却是个累赘、退化得只剩一点痕迹的骨头.而且,比较解剖学使我们认识到许多生物体都有一些退化了的器官,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鲸,它的后肢已经消失了,但它的后肢骨并没有消失,我们还可以在它的尾部找到已不起作用的盆骨和股骨。甚至在一些蛇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盆骨和股骨的残余。这使我们相信,鲸是由陆地四足动物进化来的,蛇是由蜥蜴进化来的。我们人类,已完全退化了的器官也不少,尾骨、转耳肌、阑尾、瞬膜(第三眼睑)等等都是完全退化、不起作用的器官,它们除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象猴一样有尾巴,象兔子一样转动耳朵,象草食动物一样有发达的盲肠,象青蛙一样眨眼睛,还能有别的什么合理解释吗?早在十八世纪,动物学家就已经发现,在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与较低等的动物很相似的时期。比如说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出现了鳃裂,不仅外形象鱼,而且内脏也象鱼:有动脉弓,心脏只有两腔等等。对这个现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是由鱼进化来的,祖先的特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事实上,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跟鱼类相似,而且有些时期几乎不可能区别开来,这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自从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航海业的发达,特别是美洲和澳洲的发现,博物学家们见识到无数新奇的物种。许多的物种,甚至整个属、科、目,只在某个地理区域被发现。当博物学家在澳洲和南美见到袋鼠、袋狼、袋熊、袋鼬、袋貂、袋獾等等闻所未闻的动物,就不免奇怪为什么上帝只在这里创造出有袋类哺乳动物。这并非那里的环境是为有袋类而设的,因为当移民们给这些地方带去高等哺乳动物后,许多有袋类因为竞争不过高等哺乳类而数量锐减甚至灭绝了。显然更合理的解释是,由于这些地区与别的大陆隔绝,而有了独特的进化途径。即使是一个群岛,也往往有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特有物种。做为神学院的毕业生的达尔文最初对神创论产生了怀疑,就是因为在加拉帕格斯群岛见到了那些岛与岛之间都不同种的巨龟,见到了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多达十三种的“达尔文雀”,而不由得发生疑问:为什么上帝要在这个小小的角落炫耀他的创造才能,专门为这里创造出如此多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有物种?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物种的祖先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几万年几十万年后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有物种。总之,在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已是铁证如山了,一些敢于冲破宗教信仰的束缚的科学家也开始正视这个事实。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就已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并大胆地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来自同一种祖先。他并且认为地球的年龄要比《圣经》所记载的几千年要古老得多,并把生物物种的变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但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布封被迫宣布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因此未能产生什么影响。比布封稍后的另一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则要固执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生物进化的人。他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跟现在并不相同。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进化的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在著名的长颈鹿例子中,拉马克是这么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由来的:长颈鹿的祖先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树高处的叶子,脖子受到了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因此其后代就要比父母的脖子长一些,一代又一代,脖子就越来越长。拉马克的这套理论,并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接受进化论。这固然有宗教的原因,但也有科学上的怀疑。比如,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非生物能自然产生微生物,但是当时虽然巴斯德还未做否定自然发生论的著名实验,科学界却已普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然发生论是不正确的。因此拉马克虽然影响很大,却是往往被当做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生物学界迫切需要有一个象牛顿一样的科学巨人,能够无可置疑地证明生物进化的事实,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巨人,就是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的信息?
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1],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 [编辑本段]一、达尔文之前 生物进化论,甚至可以说整个生物科学,开始于1859年11月24日。在那一天,在经过二十年小心谨慎的准备之后,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第一版印了一千二百五十本,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一门崭新的学科从此诞生了! 但是,一门新的学科不会从天而降。在1859年,科学界已经有了大量的进化证据,做好了准备迎接进化论的诞生。这时候的进化证据归纳起来有动植物培养、化石记录、解剖比较、退化器官、胚胎发育和生物地理分布这几类。 动物家养和植物栽培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由此已经知道同一物种往往有着差别极大的形态。这些形态是可以被改变的,通过精心的选择,可以得到新的品种。这种经由达尔文所谓的“人工选择”而获得的品种,其彼此之间的差别,有时比野外物种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如果我们在野外见到狼狗和哈巴狗的话,完全可能把它们当成象狼和狐狸那样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动植物培养提供了“生物是可变的”感性而直观的材料。 那时候,科学界早已知道化石乃是生物体的遗迹,而且,许多从前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存在、灭绝了,也就是说,生物界的组成并不是从古到今一成不变的。许多种类在化石记录中显示了随着地理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的趋势,有时在两个类群之间还可以发现处于过渡形态的化石。各个主要生物类群在化石记录中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有先有后,很有顺序,而且这个顺序与从现存生物的比较得到的顺序相符。比如,从形态结构(例如心脏结构)和生理特点(例如呼吸系统)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测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而在化石记录中,我们也发现鱼类化石的确先在较早的地层开始出现,其次是两栖类、爬行类,而以哺乳类化石出现得最晚。化石记录所展示的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有力证据。 早在十六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人和鸟虽然外表很不相同,骨骼组成和排列却非常相似。到了十九世纪,研究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已相当发达,各生物种类在内部结构的同源性也越来越明显。正如达尔文所指出的:用于抓握的人手,用于挖掘的鼹鼠前肢,用于奔跑的马腿,用于游泳的海豚鳍状肢和用于飞翔的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是如此的迥异,功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剔除皮毛、肌肉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骨架却又是如此相似!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它们都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因为适应环境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外形,但是骨子里却没能变多少。如果它们是被分别创造出来的,根本没必要让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外形的器官有着相似的构造,因为这样的构造设计,就其功能和外形而言,有时显得不是那么合理。如果让一个工程师来设计这些前肢,他完全可以去除一些对其它物种必需,对这个物种却是个累赘、退化得只剩一点痕迹的骨头. 而且,比较解剖学使我们认识到许多生物体都有一些退化了的器官,它们是生物进化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鲸,它的后肢已经消失了,但它的后肢骨并没有消失,我们还可以在它的尾部找到已不起作用的盆骨和股骨。甚至在一些蛇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盆骨和股骨的残余。这使我们相信,鲸是由陆地四足动物进化来的,蛇是由蜥蜴进化来的。我们人类,已完全退化了的器官也不少,尾骨、转耳肌、阑尾、瞬膜(第三眼睑)等等都是完全退化、不起作用的器官,它们除了让我们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象猴一样有尾巴,象兔子一样转动耳朵,象草食动物一样有发达的盲肠,象青蛙一样眨眼睛,还能有别的什么合理解释吗? 早在十八世纪,动物学家就已经发现,在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与较低等的动物很相似的时期。比如说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出现了鳃裂,不仅外形象鱼,而且内脏也象鱼:有动脉弓,心脏只有两腔等等。对这个现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是由鱼进化来的,祖先的特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重演了。事实上,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跟鱼类相似,而且有些时期几乎不可能区别开来,这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 自从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航海业的发达,特别是美洲和澳洲的发现,博物学家们见识到无数新奇的物种。许多的物种,甚至整个属、科、目,只在某个地理区域被发现。当博物学家在澳洲和南美见到袋鼠、袋狼、袋熊、袋鼬、袋貂、袋獾等等闻所未闻的动物,就不免奇怪为什么上帝只在这里创造出有袋类哺乳动物。这并非那里的环境是为有袋类而设的,因为当移民们给这些地方带去高等哺乳动物后,许多有袋类因为竞争不过高等哺乳类而数量锐减甚至灭绝了。显然更合理的解释是,由于这些地区与别的大陆隔绝,而有了独特的进化途径。即使是一个群岛,也往往有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特有物种。做为神学院的毕业生的达尔文最初对神创论产生了怀疑,就是因为在加拉帕格斯群岛见到了那些岛与岛之间都不同种的巨龟,见到了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多达十三种的“达尔文雀”,而不由得发生疑问:为什么上帝要在这个小小的角落炫耀他的创造才能,专门为这里创造出如此多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有物种?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物种的祖先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几万年几十万年后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有物种。 总之,在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已是铁证如山了,一些敢于冲破宗教信仰的束缚的科学家也开始正视这个事实。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就已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并大胆地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来自同一种祖先。他并且认为地球的年龄要比《圣经》所记载的几千年要古老得多,并把生物物种的变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但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布封被迫宣布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因此未能产生什么影响。 比布封稍后的另一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则要固执得多,影响也要大得多。他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生物进化的人。他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跟现在并不相同。在他看来,生物界是一个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复杂、最高等的人类的阶梯,而所谓生物进化,就是从非生物自然产生微生物,微生物进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进化成高等生物,直到进化成人的过程。他认为,这个进化过程是不断在重复,至今仍在进行着的。也就是说,在今天,聪明的猩猩仍在尽力进化成人。拉马克也是试图解释进化现象的第一人,他给出了第一个进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有两点: 第一,生物体本身有着越变越复杂、向更高级形态进化的内在欲望; 第二,生活环境能够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而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简言之,“用进废退”。在著名的长颈鹿例子中,拉马克是这么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由来的:长颈鹿的祖先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树高处的叶子,脖子受到了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因此其后代就要比父母的脖子长一些,一代又一代,脖子就越来越长。 拉马克的这套理论,并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接受进化论。这固然有宗教的原因,但也有科学上的怀疑。比如,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非生物能自然产生微生物,但是当时虽然巴斯德还未做否定自然发生论的著名实验,科学界却已普遍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自然发生论是不正确的。因此拉马克虽然影响很大,却是往往被当做反面教材来嘲笑和批驳。生物学界迫切需要有一个象牛顿一样的科学巨人,能够无可置疑地证明生物进化的事实,并且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巨人,就是达尔文。
1 如何理解生物进化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
人类单体是由成万上亿的细胞构成的,而每个细胞都蕴含着DNA,双螺旋结构,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的话,可以学习一下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学等等。看来微观世界比宏观世界更为奇妙,比宏观世界更难以理解,而宏观就是由微观聚集而成的,而生物就是由单细胞进化为多细胞,从低到高,从懵懂到智慧。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生物进化的作用,只能说生物进化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限度,在特殊条件下或许并不适用。就像温度有下限,有绝对零度。从这个问题出发,由于人们想象力太丰富,进而提出了神创论,陨石撞击起源论,外星移民论,各种言论让我们眼花缭乱,也有人试图找到证据来反驳进化论,这个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高中生物 群落问题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应从性质和数量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以森林群落为例,组成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特别丰富,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木本植物。在物种组成上,高等植物多为乔木,还富含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绿阔叶林则主要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落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山毛榉属、枥属、栗属、椴属等,其次为桦木科、槭树科、杨柳科的一些种。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相对比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其次,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从赤道到北极,人们会发现动植物的种类将逐渐减少。例如,在哥伦比亚营巢的鸟类有近1 395种,由此往北到巴拿马,营巢鸟类就减少到630种,再往北到佛罗里达又减少到143种,而到芬兰就只有118种了,格陵兰只有56种。2.如何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物种组成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通过最小面积的方法对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逐一登记,得到一份所研究的群落的生物种类的名录。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划分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中群落成员型包括以下几类。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亚优势种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伴生种 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稀见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本身数量很少的缘故。同一个植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可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在动物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有了所研究的群落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要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后,还需要对种类组成进行定量的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数量特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种的个体特征多度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用于生态系统野外调查。国内采用Drude七级制标准: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很多、多、尚多、不多(分散)、少、单独。密度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又分种盖度、层盖度、总盖度。频度 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高度 生物体外部在垂直方向上的大小。植物高度又分为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重量 是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一般用干重(65~80 ℃烘干至恒重),有时也用鲜重。体积 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综合数量指标除了上述单一性的测量参数外,往往还用几项参数综合评估衡量一个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此处仅介绍优势度和重要值。优势度 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综合指标。一般可以采用盖度、密度或多度以及重量的组合衡量。重要值 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计算方法是:重要值=相对密度+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由于动物有运动能力,多数动物群落研究中以数量或生物量为优势度指标。3.种间关系的其他实例(1)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两类。在资源利用性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例如,两种达尔文雀(勇地雀和仙人掌地雀)之间的竞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小岛上,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一次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两种雀都在干旱中存活了下来,但食物改变了,勇地雀集中去采食小的仙人掌种子,而仙人掌地雀选择较大的种子。相互干涉性竞争也很常见。例如,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2)捕食对捕食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捕食包括以下几类:典型捕食,指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或其他动物,如狮吃斑马,猫吃老鼠(狭义的捕食就是指这一类);食草,指食草动物采食绿色植物,如羊吃草,在这种关系中,植物不一定全部被吃掉;寄生,指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一般不杀死宿主。(3)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个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对一方有利的现象称为偏利共生。例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可获得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几种高度特化的鱼类,其头顶的前背鳍转化为卵形吸盘,借以牢固地吸附在鲨鱼和其他大型鱼类的身上,随之移动并获取食物,也是偏利共生的典型例子。4.群落空间结构的实例(1)群落的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的内部都有垂直分化现象,即成层现象。以陆生群落为例,成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的层次和地面以下的分层。层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大多数温带森林至少有3~4层,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在地面以下,由于各种植物根系所穿越的土壤深度不同,形成了与地上层相应的地下层。热带雨林的种类成分十分复杂,群落的层数最多。多数农田植物群落仅有一个层次。正如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一样,各种动物也因生态位不同而占据着不同的层。例如,鸟类经常只在一定高度的林层做巢和取食。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白翅拟腊嘴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最上层活动,吃食大量的滇藏方枝柏的种子;而血雉和棕尾虹雉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食地面的苔藓和昆虫;煤山雀、黄腰柳莺则喜欢在森林中层做巢。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垂直分布也是很明显的。藻类总是分布在阳光能够照射或透过的水体上层;浮游动物生活在植物能延伸到的地区,而且能够在较深的水域活动;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蟹类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不同鱼类也常分布在不同层次上,这些动物的垂直分布都与水体的物理条件(温度、盐度和氧气含量等)和生物条件(食物、天敌等)有密切关系。群落成层现象的出现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最充分地利用空间和营养物质,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和“多层楼”等,就是人们模拟天然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应用。(2)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具有这种特征的群落叫做镶嵌群落。在镶嵌群落中,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分和生活型组成,它们是整个群落的一小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就是小群落。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嵌群落的典型例子。在这些群落中往往形成1~5 m左右的锦鸡儿灌丛,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阜。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由于聚集细土、枯枝落叶,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小群落内部的植物较周围环境中的返青早,生长发育好,有时还可以遇到一些越带分布的植物。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弱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人为的干扰,诸如过度放牧、粗放开垦等能破坏地表的植被,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快土壤盐分向地表聚积的速度,导致地表土壤的含盐量逐渐增加,使一些耐盐碱植物生活良好,而其他植物逐渐死亡,形成碱斑裸地,在景观上体现镶嵌性或植物的斑块分布。由于存在不大的低地和高地而发生环境的改变形成镶嵌,这是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引起镶嵌性的例子。由于土壤中动物的活动,像因田鼠活动而在田鼠穴附近经常形成不同于周围植被的斑块,这是动物影响镶嵌性的例子。5.猞猁和雪兔的经典研究加拿大哈德逊湾公司从18世纪中叶开始就成为北美洲惟一的皮毛商业中心,它保存了多年的皮毛收购统计资料。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从1924年起,就利用该公司的资料进行研究,提出种群周期性波动的学说。在哺乳类中,常存在9~10年或3~4年的周期性。经典的例子是猞猁和雪兔的9~10年周期波动。教科书73页的图是根据哈德逊湾公司记录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猞猁以雪兔为食,当雪兔数量增加时,猞猁食物充足,数量也就不断增加;但当猞猁数量过多时,雪兔数量急剧下降,猞猁会因食物缺乏而饥饿或病死,造成数量下降;同时,这也给雪兔提供了一个繁衍恢复的机会。雪兔的数量增多了,猞猁又随之增多。通过这种捕食关系,使雪兔和猞猁的数量都出现了周期性的波动。应当注意,除猞猁对雪兔的影响外,雪兔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雪兔所吃的植物也影响这个周期。当雪兔数量增加时,植物叶组织的质量变差,数量降低,当降低到不足以养活雪兔种群时,雪兔与其食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成为决定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植物食料减少,引起食物缺乏,这就会降低雪兔的生殖潜力。雪兔数量的减少将导致捕食动物(猞猁)和雪兔之间的比例失调,从而强化了捕食作用。因此雪兔—猞猁种群的周期最好认为是3个组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雪兔和猞猁。当然,这个例子表明的不只是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情况,还说明猞猁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是在雪兔周期性变化之后。换言之,由于猞猁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产生的降低本种群增长率的效应,并不能即时发生作用,而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猞猁数量变动周期较雪兔晚了1年。6.城市立体绿化城市立体绿化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不同条件,选择各类适宜的植物,栽植于人工创造的环境中,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表面,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它的主要形式有墙体绿化、阳台绿化、架廓绿化、篱笆与栅栏绿化、屋顶绿化(屋顶花园)、室内绿化等。一些先进国家提倡建筑与环境之间要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实施建筑形体与自然配合,即“与环境共生”的生态建筑,其中立体绿化就成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如用绿色植物把屋顶、墙面、阳台、平台、立交桥、高架线的柱和边沿等都包装起来,不但补偿了因建筑占用的绿地,更能取得良好的环境效果。城市立体绿化的鼻祖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他为王后修建的“空中花园”,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立体绿化。1959年美国已考虑到屋顶绿化的独特作用,在加州奥克兰市6层车库建了1.2 hm2的屋顶花园,被视为建筑与园林艺术“杂交”的奇葩。1977年在加拿大温哥华18层办公楼上,采用轻型多孔材料,造成盆景式的空中花园。在德国,1990年已有绿化屋顶9×106 m2,仅汉诺威市用屋顶绿化法就复活了50%的绿地。巴西的库的里提巴市圣都蒙特广场周围,虽然大厦林立,但由于墙面和屋顶绿草如茵,四季尘土不扬,炎夏凉爽舒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一幢幢高楼平顶上栽种各种树木与花草,美不胜收。摩纳哥首都摩纳哥城的居民住宅不仅窗口、阳台,就连屋顶也种了各种植物,处处有精巧、别致的屋顶花园映入眼帘。香港也十分重视见缝插绿,新区屯门28层高楼屋顶就有花园27×104 m2。新加坡、吉隆坡等城市的过街天桥、桥体和多层停车场,花木扶疏、绿茵如毯,阳台、平台和屋顶花团锦簇。绿化名城南京市近年实施立体绿化,在市内各主次干道沿街的墙体、围栏、屋顶、廊柱、河岸等处广植垂直绿化苗木,给街道建筑穿上绿装。仅2004年春季以来,全市就栽种垂直绿化苗木50多万株、建成立体绿化带总计50多公里,引种的藤本植物有爬山虎、金银花、凌霄、紫藤、常春藤、扶芳藤、木香、藤本月季等10多个品种,其营造的“绿墙绿房绿柱廊”的城市立体绿化空间,不仅使环境更加美丽,还将给市民度夏带来更多阴凉。
有哪些生物外形迥异,但实际上亲缘关系却很近呢?
人类和黑猩猩、鲸和河马都是这样的关系。物种在演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差异,不同种群间形成生殖隔离,逐渐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两者之间就再也难以发生有效的基因交流。人和黑猩猩的外形特征差异是非常大的,黑猩猩满身丰满的毛发,下颌更向外突出,脑后勺向后突出的更明显,下肢仍然适应半爬行的生理特征,难以长时间直立,这也造成黑猩猩的手没有像人类彻底分工,上肢仍需要帮助完成爬行、攀援的任务,手吃物体也是类似于五指并拢的紧握,大拇指不像人类这样能够相对独立活动,牙齿由于吃的食物而造成表面构造的差异。但对人类演化史的追溯,也能证实人类是从类似于猿的生命体演化而来,至少在人类可应用火焰的250万年间,某种古猿就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智人等历程演化为现代人类,外貌上和现代人类的差异也十分巨大,而更像黑猩猩,至少如今挖掘出的一些古人类化石显示它们也有更突出的下颌和后脑勺,大脑容积也只有现在的1/3到2/3。鲸鱼和河马的外观差异更是巨大,一个生活在陆地一个生活在海洋,但是基于核酸的分析证实河马和鲸鱼在某些区段上有高度的相似,而这些核酸区段高度保守,突变的频率很低,这就间接证实了河马和鲸鱼的亲缘关系。据分析,鲸的祖先也是在陆地上诞生,但是却生存在临近海洋的区域,由于需要下海捕食,久而久之这种生物又慢慢适应了海洋环境,四肢演化为胸鳍和尾鳍,成为海洋中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而鲸鱼家族也十分庞大,现存的所有鲸鱼和所有的海豚都是鲸下目的物种。早在达尔文环球科考期间就注意到了生物因为地理隔离导致的性状差异,达尔文雀是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山雀,在不同的岛屿有不同的类型,起初达尔文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亲缘关系,在逐步排查了不同岛的环境后,他才确定是同一物种,而且是由于不同岛屿的不同环境造成了它们性状的差异。这类现象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或者不同亚种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南美也有一些地方,不同区域分布着同一种蜥蜴,但是它们的外观差异却比较大。地理隔离导致生物出现性状的差异,内在是基因的变化导致,基因突变随着生殖遗传,而不同的环境会对不同的基因进行选择,导致不同的生物群落基因不同,若地理隔离太久终会使生物之间难以再进行基因交流,最后就形成了基于生理构造、生殖过程的生殖隔离,物种间再也难以发生有效的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辽宁成大生物 和长春长生科技的狂犬疫苗是不是能通用啊,家人在外地被狗咬了,第一针第二针打的是长生
虽然不建议混着打,但如果实在找不到也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对药效没有影响的。
老婆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吗?
想象一个没有男人的世界:劳伦-巴考尔但没有鲍嘉,希拉里-克林顿但没有比尔,没有斯塔斯基或哈奇。这并不是一幕不太可能的科幻情景,据牛津大学著名遗传学教授、《亚当的诅咒:一个没有男人的未来》一书作者布莱恩-塞克斯说,这可能是真实的一幕。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遗传物质领域的权威人士,塞克斯经常被请去调查犯罪现场的DNA证据。他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在破译一本人类的DNA图谱。塞克斯说:“Y染色体正在退化,而且我相信它将会消失。” 12.5万年后男性消失? Y染色体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的,有了它,胎儿就会发育成男孩。基本上,刚开始孕育时,人类的“模板”是女性,但Y染色体在受精几周后进入,造出男孩。塞克斯解释说:“在遗传上,男人是由女人改良而来的。” 但和其他染色体不同,Y染色体不能自己修复,而且它将在大约12.5万年后完全消失。塞克斯解释说:“每一代人,1%的男人会有一次突变,突变让他们的生育能力减少10%。”和多数染色体不同,Y染色体不会成对穿越世代,所以永远不能照着模板自行修复。缺陷永远得不到修复。塞克斯认为:“如果继续照这样一代一代发展下去,最终将不会有任何起作用的Y染色体。” 所以,到那时候也就不会再有男人:运动酒吧将变得人烟稀少,法拉利将失去最大的市场,而美国猫头鹰餐厅则可能会关门。当然,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12.5万年。但男人面临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在过去50年里,精子数量下降了惊人的20%。压力?酒精?环境污染?可能都是因素,对在男性生存中有既得利益的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塞克斯曾收到过攻击性邮件。他说:“针对我所说的‘男人将走向灭绝"的话,我曾收到过男性团体发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质问:‘你怎么能背叛你的性别?"” 可是,如果真如塞克斯所说,没有了男人,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吗?地球上没有了男人,战争也许会少得多;美国监狱的囚犯人数据称有可能下降97%;美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下降70%;奥运会的时间将减少一半。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好事。 只有女人的繁殖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Y染色体有无缺陷,表现好与坏,我们需要生育后代。“没有男人,女人生不了孩子”。过去是这样,但这并不代表着将来。不久她们将不再需要男人的精子,男人的染色体,男人的任何东西。 到现在为止,只有雌性的繁殖仅限于植物和动物界。所谓的孤雌生殖,在海角蜜蜂、科莫多龙和槌头双髻鲨中都有这样的现象。在人类身上,仅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B级片中。但塞克斯表示,在没有男人的前提下让女人生孩子的技术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他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地球上将出现两个女人生孩子的事,孩子都是她们亲生的。而且,各个方面完全正常,但只有女人参与。”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两个妈妈:来自一个妈妈的遗传物质用来使另一个妈妈的卵子受精。 两个妈妈的家庭 塞克斯描画了一幅情景,在这幕情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庭。我们开始为男人的生存寻找可能的模板。劳拉和娜塔丽是一对生活在南伦敦的夫妻,有一个13个月大的女儿桑妮。她们同意让所有的男人看看她们的生活。实际上是娜塔丽生了桑妮。精子来自一位匿名捐赠人。桑妮由两个妈妈抚养。 还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的娜塔丽解释说:“这个小孩将得到很好的照料,这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得到了证实,给予关心以及照顾的人和宝宝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现在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劳拉认为,任何家庭只要这个小孩“得到了关心、爱、调教”那它就是称职的。看着她非常满足的女儿,劳拉说:“显然她很自信。她有一种可靠和安全感。所以,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很好。” 所以,通过这个家庭,我们不难看出两个妈妈不一定更好,但也不会更差。不过,有些时候,她们肯定还是需要一个强壮的男人的,比如,抬架子、换灯泡。当然,这是女人给男人面子,谁说她们自己不会抬架子、换灯泡?娜塔丽便说:“其实,劳拉也可以做这种事。”劳拉解释说:“我爸爸是个机修工,所以一辆坏掉的车也难不倒我。我还会修房子。” 或许,作为男人,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女人为了她们自己的娱乐决定让我们继续活下去。比如流行音乐,抑或是舞蹈。我们擅长那个。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于2005年7月7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20亿元。其中龙基电力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占75%;国网深圳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占25%。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已取得核准项目50个,遍布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湖北、安徽、陕西、江西等省和自治区,有员工人数三千多人。扩展资料:目标:公司在未来几年内,将按照“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生物质发电为基础,积极建立生物质循环体系,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在纵向延伸产业发展方面,建设以生物质能为核心的产业循环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质能资源。形成集农、林、电一体化的开发运作模式,构建生物质液化—发电—供热—制肥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横向延伸产业发展方面,以国家能源战略为导向,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在使用价值。构建以生物质能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生物质能、风、光、电一体化的发展框架,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世界十大剧毒生物
经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评选出10种动物属“世界毒王”: 1) 澳洲方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钟后便会死亡。 2)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它长着一张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栖身于同一水域。 3) 澳洲蓝环章鱼: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15厘米,蜿足上有蓝色环节,常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出没。4) 毒鱼由: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 5) 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 6) 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 7) 澳洲泰斑蛇。 8) 澳洲褐色网状蛇。 9) 眼镜王蛇。 10) 非洲黑色莽巴蛇。
世界上最阴险恶毒的生物是什么?
大家众说纷纭,在生物的演变进化中, 应该是没有最毒,只有更毒。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 经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评选出10种动物属“世界毒王”: 1) 澳洲方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钟后便会死亡。 2)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它长着一张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栖身于同一水域。 3) 澳洲蓝环章鱼: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15厘米,蜿足上有蓝色环节,常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出没。 4) 毒鱼由: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 5) 巴勒斯坦毒蝎: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 6) 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 7) 澳洲泰斑蛇。 8) 澳洲褐色网状蛇。 9) 眼镜王蛇。 10) 非洲黑色莽巴蛇。 由国际野生动物组织列举的世界上几种最毒的动物是: 1.澳大利亚水母,它可能是这几种动物中最毒的动物了,30秒钟即可致人于死地。 2.澳大利亚痈类掘地蜘蛛,这种蜘蛛的钩牙能够咬穿皮鞋。 3.澳大利亚的身上带蓝色圆圈的小章鱼,其身长仅有18厘米,可对其它鱼类的杀伤力却极强。 4.澳大利亚棕色蝰蛇,这种蛇一有人接近就立即予以还击。 5.热带海洋中的石鱼,其毒液保留的时间是各种动物中最长的,它很少立即使人毙命,而是在好几个月之后才致人丧命。 6.热带丛林的毒蝎子,它身体中分泌出的毒液杀伤力极强。 7.热带海洋中的海蛇,这一家族共有51种蛇,全部是毒蛇,其中有一些毒蛇分泌的毒液比非洲毒蛇分泌的毒液还要毒,被海蛇咬伤是特别危险的,因为直到出现死亡迹象以前,人们也难以发现是被海蛇咬伤的,幸运的是海蛇并不十分具有攻击性。 8.亚洲眼镜蛇和非洲毒蛇,同人们所想象的相反,它们都不是世界上致人死亡最多的蛇,它们都是在受到人们攻击的时候才咬人的。据美国毒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研究,下面9种动物当推剧毒动物之最。 黑蛇,两滴毒汁足使人毙命。 石鱼,有十三根脊椎骨,是唯一带鳍的毒物。 蓝条章鱼,嘴巴内充满有毒唾沫。 漏斗网蜘蛛,它的毒牙锐利,可以刺破孩子的手指甲,其毒汁可使人在两小时内身亡。 巴勒斯坦蝎子,约有1500种之多。 盒状海蜇,是澳大利亚独有的腔肠动物,它的叮咬可使人在30秒内停止心脏跳动,随即死亡。 鸭嘴状海蛇,被它咬伤,并不觉得疼痛,但在30秒钟内,肌肉就会僵直,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东方蝎蛇,平均体长1.4米,头可抬离地面半米,通常攻击人体膝盖以上的部分。 眼镜蛇王,体内约含有两匙的毒汁,当攻击目标时,注入的每一滴毒汁,足以杀死一头大象。
地球上最毒的生物,真的是蛇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数据,世界上最毒的蛇有哪些?贝尔彻海蛇,响尾蛇,大班蛇,东部拟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黑曼巴蛇,细鳞太攀蛇,短鼻剑尾海蛇。这10种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种,但是对于它们的毒性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因为这10种蛇从单独的某方面来说,并不能代表什么,毒性都是不分上下的。所以在真的中了这些毒蛇的毒之后,针对不同的中毒者可能表现出来的强度不一样,以至于在判断毒性的问题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说什么生物绝对是什么样子,这个是无法肯定的,毒蛇并且在每次释放的毒液也存在差异。而科学家界倒是做出了一个初判,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就站在科学公布的情况来判断数据。全球最毒的蛇是哪种蛇?有何依据?被认为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毒蛇名叫“贝氏海蛇”(地球上最毒的蛇),这是一度被认为最毒的蛇,至今也是如此,但是我们说了争议性也较大。根据科学数据显示,其中有两种毒蛇的毒性是超过了贝氏海蛇,分别为Aipysurus laevis光滑剑尾海蛇,黑环海蛇。科学研究者们通过实验给出的结果,所以被公认的毒蛇可能也是存在争议性。主要是通过肌肉注射LD50来进行判断的。其中在Aipysurus laevis光滑剑尾海蛇 的肌肉注射LD50为 0.09 mg/kg;Hydrophis melanosoma黑环海蛇的肌肉注射LD50为 0.082 mg/kg,这两种的毒性便已超过了贝氏海蛇,这个是公开的数据。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贝氏海蛇最毒,那就说说贝氏海蛇到底有多毒。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就会死亡,它的毒液与陆地蛇毒类似,并且表现十分的稳定。在通过100度高温,5分钟处理后仍能保持毒性,所以是清除不掉的,同时在酸、碱环境下也同样稳定,这就是它的毒性强度,可以说完全是不敢与该蛇接触,不过这种蛇并没有被认为是高度危险的蛇类,因为该蛇不会恶意的攻击人,只有在包含强烈敌意的对待才会进行咬击,这就是大概的情况。全球最毒的蛇分布在什么地方?贝尔彻海蛇的分布区域并不多,大多数是在澳大利亚莫尔群岛才有,并且大家应该也意识到了,世界上的是十大毒王都是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所以澳大利亚真的是“毒蛇窝”,当然这可能也跟气候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有澳大利亚地区才适应它的生存,当然在以前的时候东南亚地区也有,如今也算是找不到了。这种蛇是属于变温动物,无法在寒冷水域生存,所以就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它的生存基础。在全球范围之中,大约有50种海蛇,中国有海蛇19种,常见的有青环海蛇、海蛇和长吻海蛇,但是这种蛇在我国海域是没有的,所以我们看不到。贝尔彻海蛇同时长可达3米左右,以鱼类为食,这就是我们了解的基本数据,暂时也没有其他相关信息了,只不过针对这种蛇我们也是同样避开为好,虽然我们说了不太可能主动攻击人,但是动物善变,说不定发生什么转变就出现了“异常”,所以遇到蛇我们就远离。那世界上最毒的生物是什么?世界上最毒的生物名叫“澳洲方水母”,是由于美国《世界野生生物》杂志评选出来的,这种该生物是世界毒物之首,若有人碰到方水母身上的微小细胞,30秒后便会死亡,是世界上毒素致死时间最短的动物。所以相对于全球对赌的蛇来说,澳洲方水母毒素更加的强,一个是几十秒,几个是数十分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与最毒的蛇之间的差异。澳洲方水母的分布地区其实并不只限于澳洲,在新几内亚的北部沿海水域、菲律宾和越南也有分布区域,所以分布比上面的蛇广泛不少。该生物的外形特点与正常的水母相似,但是整体外貌却要好看很多,长有数十根触须,每根长度最高可达到15英尺(约合4.57米),体重最多可达两公斤。身体的周围有24只眼睛,朝着体内的胃部。所以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好看的东西可能真的是“最毒”的,生物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这样说明了我们在海洋区域进行活动的时候,要避开这些生物,它们都是生活在海洋区域,这就是我们介绍的情况。当然具有毒性的动物在生物界也很多,其中蛇占的比例稍微较大,但最毒的生物并不是在蛇的种类之中,这就是给大家介绍的情况。
十大有毒生物,澳大利亚占了一半,都有哪些毒物呢?
澳大利亚的生物种类特别多,多以他占据的比例也高
横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天才化学家晚年又为何沦为被嘲弄的科学家
20世纪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世纪之初的量子论、相对论、波粒二象性等物理学革命成果促使化学面貌焕然一新,鲍林这样一位天才化学家生逢其时,研究兴趣横跨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并且成果丰硕,此外他还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积极推动反核事业,赢得「 ”和平老人”美誉,他的一生精彩无限,值此鲍林逝世25周年之际,谨以本文缅怀一代化学大师。 一、人物生平 1901年2月18日,鲍林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他的家境并不宽裕,父亲是当地一名药剂师也是家中仅有的经济来源,然而父亲在他年幼之时突然因病离世,家境也因此急剧恶化。尽管生活艰难,鲍林却并未意志消沉,他在打工贴补家用的同时坚持学习,并且对化学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1917年,鲍林考入俄勒冈州农学院化学工程系,一度因家境困难辍学,1922年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后他又考入加州理工学院跟随当时著名的化学家诺伊斯(Noyes)从事晶体X射线衍射研究,并成功完成了辉钼矿(MoS2)晶体的全测定工作。1925年,鲍林获得化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又相继在欧洲多个重点实验室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也正是在那时候鲍林接触到新兴的量子力学理论和现代物理测试方法,为他后来提出化学键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鲍林便任教于母校加州理工学院,1969年又担任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他一生所涉领域颇多,也犯过错误,但丝毫不能掩盖他在科学史上光辉的一面,1994年8月19日鲍林在自家农场去世,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 图1 青年时代的鲍林 二、化学键本质的探索者 鲍林对化学的最大贡献当属他对化学键本质的研究及其在物质结构方面的应用,这也正是他青年时代起就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物理学家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后不久,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 N. Lewis)提出「 ”共用电子对”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的电子模型,几年后朗缪尔(I. Langmuir)接受和发展了路易斯的观点,提出以「 ”共价键”来表示共用的一对电子。然而他们仍然不能科学地阐释化学键的本质,即无法解释原子之间为何会选择「 ”共享”电子,将本该相互排斥的电子牢牢结合在一起的「 ”力”又是什么呢? 图2 美国化学家G. N. Lewis和I. Langmuir 受限于旧量子论,路易斯-朗缪尔的共价键理论本质上是个静态模型,不但无法阐明成键本质更无法解释氢分子(H2)独特的光谱现象。1927年,德国化学家海特勒(W. H. Heitler)和伦敦(F. W. London)创造性地将量子力学方法用于处理氢分子,标志着量子化学的诞生,也奠定了近代价键理论的基础。海特勒-伦敦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电子的波动性,原子间波的干涉作用使得原子轨道重叠区域电子密度增大,自旋相反的单电子(未成对电子)在相互接近过程中彼此呈现相互吸引的作用,并使体系能量降低,这也解决了化学键的本质问题。 图3 德国化学家W. H. Heitler和F. W. London 上述理论被称为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俗称的VB法,也时常被称作电子配对理论。它在解释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以及定性讨论分子结构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但理论初期的不完善性也显露无疑,例如有些分子的键角明显偏离原子轨道之间的夹角,有些原子的成键数目大于价层轨道中未成对电子数,VB法在解释这些现象时显得无能为力。 为了解释多原子分子的空间结构,鲍林于1931年在VB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合理解释了甲烷分子(CH4)的四面体构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VB理论。为了衡量化合物中原子对「 ”成键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鲍林又率先提出「 ”电负性”概念,他以热化学和键能数据为基础,系统给出了电负性标度数据,这些数据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在预测化合物及化学键的离子性或共价性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4 杂化轨道理论对甲烷分子成键的解释 除了以上贡献,还需要指出的是,鲍林是「 ”共振论”的创始人。诸如苯(C6H6)、臭氧(O3)分子在内的不少分子需要用两个或更多价键结构才能给出满意的描述,因此鲍林认为正是这些价键结构之间的「 ”共振”才完整构成了分子的真正结构。然而「 ”共振论”问世后的数十年中,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学者曾以「 ”唯心论”和「 ”机械论”从哲学方面对它进行简单化的错误批判,这种批判也影响到后来的中国学术界。站在现代化学角度来看,「 ”共振论”确有其弊端,但它毕竟与主流的分子轨道理论相比更加简明直观,在定性解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上依然实用,因而它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国内外教科书及文献著作中「 ”共振论”依然被广泛采用。 图 5 苯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的「 ”共振”结构 鲍林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致力于化学键的研究,1931年2月发表价键理论,此后陆续发表相关论文,1939年出版了化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该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识,将其从直观的、臆想的概念升华为定量的和理性的层次,由于鲍林在化学键本质以及复杂化合物物质结构阐释方面杰出的贡献,他赢得了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 三、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先行者 鲍林前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化学键理论,从中后期开始他的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到生物学和医学领域。1937年起,他便开始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正式确定蛋白质的a-螺旋体结构——这是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后来确定DNA结构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鲍林最终没能正确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还和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有过关于DNA真实结构的争论,但无法否认他为后续蛋白质结构研究所奠定的重要基础。 图 6蛋白质的a-螺旋体结构(左)、DNA结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中)、DNA和RNA的螺旋结构(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5年,鲍林开始了他对「 ”分子病”的研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仅仅是由红细胞变形引起的典型的细胞型疾病,鲍林却敏锐地意识到该疾病极有可能是一种血红蛋白分子的疾病。为此他借助电泳技术成功发现正常与异常血红蛋白在相同电场中表现出的迁移速度差异,1949年11月鲍林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详细讨论了异常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的差异,并且讨论了疾病成因和遗传机制等问题。鲍林对镰刀型细胞血红蛋白的研究第一次展示了这种疾病的分子基础,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提出「 ”分子病”的概念,吸引了后续医学科研人员从分子层次上进行疾病研究。 图 7 正常的血红蛋白(圆饼状)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异常血红蛋白(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不久,鲍林特别关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那时世界各国都在频繁地进行核试验,鲍林意识到核辐射对人类生存及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1955年他联合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反对研究和生产毁灭性武器。1958年,他又撰写了《不要再有战争》一书,书中以丰富的资料,说明了核武器对人类的重大威胁。1962年,鲍林因在反对核武器试验上做出的努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继居里夫人之后第二位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科学家,也是仅有的每次都是独立获奖的人。 图 8 鲍林撰写的《不要再有战争一书》 五、毁誉参半的「 ”维生素之争” 20世纪60年代,美国突然掀起一股维生素热潮,而这股热潮的制造者正是鲍林。他认为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感冒有显著疗效,他更指出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还可使癌症得到缓解。为此,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人们对这位科学家深信不疑,霎时间维生素C成为「 ”明星分子”。此外,鲍林还认为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 ”正分子”并大肆宣扬所谓「 ”正分子医学”,然而这一观点严重挑战了传统医学认知,被认为是对传统医学的威胁,时至今日也从未得到主流医学界的认可。 图 9 商品化的维生素C和它的结构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鲍林的说法得到普通民众的热烈追捧,却一直未得到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的认可,反对和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昔日的「 ”科学巨匠”也被攻击为「 ”江湖庸医”,他也被视为「 ”伪科学传播者”。时至今日,对于鲍林晚年极力推崇维生素C的争议仍未完全退却,学界也没有对维生素C的保健作用和服用剂量等达成共识。客观来说,无论争议的具体焦点如何,维生素对生命有机体的重要作用仍不失为20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这是毋庸置疑、也是无可争议的。 六、结束语 鲍林一生对化学的贡献颇多,对年轻一代化学家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他十分关切我国的化学事业,曾于1973年和1981年两度对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著名化学家唐有祺和卢嘉锡先生都曾在鲍林指导下研究和学习。 从现代化学的进程来评价鲍林,他创造性地提出杂化轨道、电负性、共振论等化学领域最基础又广泛使用的概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价键理论,成为当之无愧的「 ”现代结构化学奠基人”;横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他的研究又为后人指明方向;为世界和平奔走,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极好诠释。尽管晚年深陷争议,但鲍林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新领域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赞赏。作为极富创造力的科学家和热心世界和平的社会活动家,鲍林完美诠释了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必将世代流传,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 参考资料: [1] 盛根玉. 化学键本质的探索者鲍林[J]. 化学教学, 2011 (11): 57-60. [2] 张宏志, 摇李建. 鲍林对于血红蛋白分子学领域的贡献[J]. 大学化学, 2012, 27(6). [3] 褚廷夫. 有「 ”第一流天才”与「 ”和平老人”美誉的鲍林[J]. 化学教学, 1998, 6: 10-11. [4] 田荷珍. 鲍林与现代化学[J]. 大学化学, 1987, 2(2): 56-59. [5] 周公度, 段连运. 结构化学基础(第5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6] 淮沙. 维生素之争[J]. 生命世界, 2010 (3): 26-31. [7] 吕仁庆等. 鲍林与共振论-关于共振论的论争[J]. 广东化工, 2010, 37(5): 23-24. 撰稿人:Geronimo
求急,褪黑素是什么啊?三九生物的褪黑素咋样?
褪黑色素其实就是美容的一种,让人变白的一种方式,其实褪黑色素最好还是植物的效果好,最好是未加工的,三九生物已经加工成品了,有可能有副作用,我没用过,不知道效果如何,不过最好还是保养,从食物中保养。
请问有了解知道天津空港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怎么样吗?
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协和” )承接国家级干细胞基因临床转化基地建设项目,是目前国内沪深两市中唯一一家以干细胞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645),是中国最早投资生物资源储存项目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生物疫苗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智飞生物(300122):销售布局加强的效应在逐步显现:中期业绩稳步增长,预计今年从中期至年底,业绩增速将逐步加快;今年业绩增长重点仍然是23价肺炎的推广,Hib及ACYW135四价流脑稳定增长。6月初四川疫苗事件显示公司23价推广力度很强,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很强。和默沙东的合作更加紧密:续签合同及新增甲肝灭活苗表示公司和默沙东的合作顺利且进一步加强,为后续拿下更多优势的品种比如HPV做准备;后续新产品进展顺利,在研产品丰富,未来将形成一系列的产品梯队:自产Hib的GMP认证已经现场检查,等待公示中,AC-Hib预计年底可获得生产文号。目前已经申报临床和即将申报的,如ACYW135四价结合、痢疾结合、EV71手足口病疫苗、23价肺炎、15价肺炎结合、13价肺炎结合等将形成一批产品梯队。中源协和(600645):通过收购和泽生物,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干细胞检测与存储服务,处于整个干细胞产业中的上游位置。通过收购和泽生物,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公司在干细胞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还可以使公司干细胞业务向干细胞研究及产业化方向延伸,形成较为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工程,完成公司对干细胞产业的布局,从而极大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受“十二五”规划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未来公司仍以干细胞存储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在此基础上,公司将依托和泽生物,深化拓展干细胞下游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干细胞下游业绩增长可期。拓展资料:1.疫苗业务:进入平稳期,蓄力亦庄基地。2011年水痘疫苗的量价齐升是驱动疫苗业务的主要因素,受价格因素影响,本部疫苗收入则略有下降。鉴于麻疹系列疫苗产能接近上限以及水痘疫苗所面临的价格压力,我们认为疫苗业务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一类苗生产供应的规模化、集中化是必然趋势,亦庄新基地的建设契合行业发展方向,预计2013年建成后将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有望为疫苗业务腾飞奠定坚实基础。2.血制品业务:资源优势保障分享行业高景气。2011年公司投浆量近400吨,同比增幅超过10%,量价齐升带动收入同比增长38%。两个新建浆站己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始采浆,预计达产后将超出公司年采浆60吨的预期;营养费的提升短期内将形成一定成本压力,但对现有浆站的采浆有望形成显著刺激,现有浆站采浆量的内生增长和新建浆站的增量血浆将使公司在景气周期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动力。同时公司产品仍有一定的提价空间,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公司血制晶将保持25%左右的增速,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主要力量。
紧跟时代的步伐议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21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各种竞争和挑战都对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素养诸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生物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 一、生物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我们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或斗争)的一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三者会同归于尽,毁灭了此草原生态系统。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适应意识 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适应思想。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例如,我们在初中教学植物知识的同时,强调了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这即是适应性的普遍性。但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适应性的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 三、生物教学中渗透整体意识 1.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例如:一个细胞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细胞有细胞整体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又有各组成部分及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生物体也可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种群、一个群落、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 我们在教学《绿色开花植物》时,启发学生把一株植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分析综合。先从结构上考察,可把它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部分:细胞、组织、器官。这些部分之间彼此分工协作又联系着。细胞间靠胞间连丝联系着、器官间靠维管束联系着形成一个植物体整体。再从生理功能上考察:植物体中的六种器官尽管各自功能不同,但彼此密不可分。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叶吸收空气中的CO[,2],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再由茎输送到根、花、果实和种子中去,维系着一株植物的整体生命活动。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彼此对立但又彼此依存,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的整体性,启蒙了学生的整体思想,受到了整体观念或系统观念的启蒙教育。 2.以典型的生物科学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人类生活在地球的生态大系统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衣、食、住、行,各种生产、生活消费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须从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去索取,而生产、生活的废物又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去。因此,人类的任何行为都要放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去考察。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不能去破坏自然,而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使学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深化了整体观念,强化了整体开放意识。 极为有利的情境。 四、生物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我们考察一下人类的世界,便知它是一个创造的世界,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是何等重要。我们紧紧抓住每一个创新情境,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不断去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把。例如,我们在教学《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时,我们启发设问学生:人们能不能用植物的细胞、组织、茎尖、叶片及花粉花药等,在一定条件下去培养它们生长发育为一株株新的植株?有的学生说,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高新生物技术,我国的生物学家们已用花药等培养了许多优质高产的烟草、小麦新品种,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中学)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微生物的含氮量,微生物是否需要消煮
土壤中氮素的总贮量及其存在状态,与作物的产量在某种条件下有一定的正相关.土壤中氮素来源于四方面:动、植物残体的积累;有机、无机肥料的施用;土壤微生物及大气降水带入的氮.从形态上可以分成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类,其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态氮约占全氮量的5%,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的氮素,需要在微生物的活动下逐渐分解矿化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我国植物大部分缺氮,因此施氮肥在大部分土壤上都有显著肥效,分析全氮含量可以判断土壤肥力,为推荐施肥量作参考. 土壤、植株和其它有机体中全氮的测定通常都采用开氏消煮法,用硫酸钾-硫酸铜-硒粉作加速剂.此法虽然消煮时间长,但控制好加速剂的用量,不易导致氮素损失,消化程度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常规分析.(一)开氏定氮法原理 土壤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经浓硫酸消煮分解,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把氨蒸馏出来,用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求出全氮含量.硫酸钾起提高硫酸溶液沸点的作用,硫酸铜起催化剂作用,加速有机氮的转化,硒粉是一种高效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氮素损失.(二)主要仪器和试剂1.开氏瓶(50毫升);半微量滴定管(10毫升) 弯颈小漏斗;半微量定氮蒸馏器或普通定氮蒸馏仪;100毫升三角瓶.2.浓硫酸(相对密度1.84,三级).3.40%NaOH 称取工业用固体氢氧化钠(NaOH)420克,放入1000毫升硬质烧杯中,加入约400毫升蒸馏水,不断搅动(防止烧杯底部固结),溶解后转入塑料试剂瓶,加塞,防止吸收空气中CO2.放置几天,待Na2CO3沉降后,将清液虹吸入盛有约200毫升无C02的水的塑料试剂瓶中,加水至1000毫升.若用三级试制配置,则不用虹吸步骤,其它同上.4.2%硼酸溶液 称取20克硼酸(H3BO3,三级)用热蒸馏水(约60℃)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毫升,每升硼酸溶液中加入甲基红-澳甲酚绿混合指示剂20毫升,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紫红色(pH4.5).5.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0.099克溴甲酚绿和0.666克甲基红与玛瑙研钵中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剂完全溶解为止,最后加95%乙醇至100毫升.6. 0.02或0.01NH2S04标准溶液 先配制0.1NH2SO4溶液,标定后稀释5或10倍.7. 0.1NH2S0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每升水中注入3毫升浓硫酸(三级),冷却,充分混匀.将碳酸钠(Na2CO3,二级或一级)装在扁形称量瓶中,在160℃烘干2小时以上,用称量瓶称取0.16一0.24克样品(精础到0.0001g) 3份,分别放入250毫升三角瓶,溶于30毫克水中,加1-2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棍合指示剂,用配好的0.1N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3分钟逐尽C02,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突变为葡萄酒红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控下式计算,取3次平均值. NH=W*2000/Na2CO3*(v-v0)=w/0.05300*(v-v0) 式中 W--称取Na2CO3重量,克; V--标定所用酸溶液体积,毫升; V0 --空白试验所用酸溶液体积,毫升.8.混合催化剂 称取硫酸钾(K2SO4~三级)100克,硫酸铜(CuSO4.H2O,三级)10克和硒粉l克,均匀混合后研磨,使通过80目筛,贮于瓶中.(三)操作步骤1.土样的消煮 称取风干土样(0.25毫米筛)约1克(精确到0.0001克),放入干燥的50毫升开氏瓶中,加混合催化剂约1.8克,加2毫升水;使其湿润,再加浓硫酸5毫升.摇匀后,盖上小漏斗,放在电炉上,开始用小火加热,然后微消煮,当消煮液呈灰白色时,加高温度,待完全变为灰白稍带绿色后,再继续消煮1小时,仔细观察消煮液中及瓶壁是否有黑色炭粒,如有,应延长消煮时间至炭粒消失为止,取下开氏瓶,冷却. 2.氮的测定 小心地将开氏瓶中全部消煮液转入半微量定氮蒸馏器的蒸馏室中,并用少量水洗涤开氏瓶4~5次,每次3一5毫升,总用量不超过20毫升(如果样品含氮量高可定容后吸取部分溶液蒸馏).另备100毫升三角瓶,内加入2%硼酸-指示剂溶液6毫升,将三角瓶置于冷凝器的承接管下,管口插入硼酸溶液内.向蒸馏室内加2~40%NaOH20毫升,立即关闭蒸馏室,进行蒸气蒸馏,待馏出液达30~40毫升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取下三角瓶,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紫红色(葡萄酒红色),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校正试剂和滴定误差.或用普通定氮仪蒸馏.样品称于150毫升开氏瓶内,按同样步骤消煮,冷却后将开氏瓶上的小漏斗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后除去,开氏瓶内加蒸馏水70毫升,摇匀,冷却后将开氏瓶倾斜,用量筒沿瓶壁缓缓加入40%氢氧化钠25毫升,使溶液成两层,并不使碱液弄到瓶口上,立即接到蒸馏装置上.将盛有8毫升2%硼酸-指示剂溶液的三角瓶置于冷凝管下端的缓冲管下,使缓冲管下端浸在三角瓶硼酸液中,以免吸收不完全.打开螺丝夹(蒸气发生器内的水要预先加热至沸),通入蒸气,摇动开氏瓶内溶液使其混合均匀,打开加热电炉,通自来水冷凝,蒸馏15-20分钟后,检查蒸馏是否完全.检查方法;在缓冲管下取1滴馏出液于pH 1-14广泛试纸上,若有蓝色,应继续蒸馏,直至蒸馏完全为止.取下缓冲管和三角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缓冲管,用标准酸滴定至紫红色,也需做空白试验.全N%=(V-V0)N*0.014*100/W式中 N --标准酸当量浓度,V--土壤消耗的标准酸体积,毫升,V0--空白试验消耗的标准酸体积,毫升0.014--N的毫当量,克;W--样品重;克.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允许差为0.005%(五)注意事项 1. 全氮测定不宜用烘干土样,因为烘干过程中可能使含氮量发生变化,但测定结果一般以烘干土计算,故须另测土样的含水量,测定方法同土壤硝态氮,但不是用新鲜土样而是用风干土样. 2. 土壤含氮量在0.1%以下,称1.0克,0.1-0.2%称0.5-1.0克,在0.2%以上称0.5克以下. 3. 消煮过程中应该经常转动开氏瓶,使喷溅在瓶壁上的土粒及早回流到酸液中去. 4.本法测得的氮不包括NO3-N,因硝态氮在消煮过程中不完全还原为铵态氮,且易挥发损失,一般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小于全氮的1%,故忽略不计.
地球上的生物都依赖氧气。有没有可能某外星人不需要氧气也可以存活?
我们地球人是炭基生物,所以氧和水必不可少。但是在我们未知的世界里,诺大宇宙不可能仅仅地球有生物存在。但谁也无法判断外星人没有氧和水是否能够存活。因为谁都没有确定没有水和氧就不能诞生生物,也就是说没有水和氧也可能孕育生物,并且已经发现在有机溶剂中有微生物存在,根本就不需要水。比如土星的第六颗卫星,表面上有液体甲烷,科学家们认为也可能会产生生命,而生命必须要有水,那已经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地球上不是也有厌氧菌吗?不但不需要氧,反而氧对它来说还是毒气。所以生命的诞生,不是没有水和氧就不可能产生生物,而是必须要有液体,液体才是诞生生命的必须,而水绝不是液体的唯一。都现在为止,地球人还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物,不知道它们是否也是碳基的生物,可以断定它们不一定需要水和氧维持生命,一切都要等到有一天真正接触了外星人,才会有明确的答案。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有一件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就是24.5亿年前大气游离氧含量突然增加的“大氧化事件”,而地球最早的生命在38亿年前就诞生了,由于当时的大气氧含量只有0.02%因此最初的地球生命都是厌氧生物,氧气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的地位。 但34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蓝藻,它靠二氧化碳和水生存而把氧气排出,10亿年后蓝藻将原始海洋中的亚铁离子全部氧化进而导致大气氧含量从0.02%猛增至4%,结果就是海洋中原来的大量厌氧生物几乎全部被氧气杀死,只剩下海底热泉附近还有一些厌氧的古细菌。氧气充盈的地球灭绝了大部分厌氧生物后,剩下的生物逐渐接受了氧气并在氧气环境下发展进化,我们熟悉的海洋动植物登陆以及后来的爬行类都是需要氧气的。 所以说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天生就需要氧气的,因此从厌氧生物的角度去寻找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人也是一个好办法,但问题是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近距离观测行星,而且厌氧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是人类的主场。 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完全不需要氧气的硅基生命,但它们的生存环境是高温高压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死亡之星”,探测难度还是非常大,所以人类目前只能从氧气和液态水方向入手寻找外星人。 茫茫宇宙一定存在着若干智慧生命产生的不同类型文明,但只要是智慧生命就都会对宇宙进行 探索 和思考,因此不排除未来人类在太空中发现外星人飞船或者舰队的情况。地球上的生都依赖氧气,有没有可能某外星人不需要氧气也可以存活? 外星人可以不需要氧气问题很有意思,但有一点需要纠正,并不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一些微生物属于厌氧生物,不能接触氧气。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地球多细胞的生物几乎没有例外都需要氧气。那么,外星生物有没有可能不需要氧气呢?答案是肯定的。 生物需要能量不管需不需要氧气,所有生物,包括外星生物,要想活着,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地球生物利用氧化反应获得能量,外星球的生物也许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获得能量。 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能量,必然都要把外界能量(或自身能量)转变为自不管需不需要氧气,所有生物,包括外星生物,要想活着,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地球生物利用氧化反应获得能量,外星球的生物也许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获得能量。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能量,必然都要把外界能量(或自身能量)转变为自身的活动能力,因此不管何种形式的生命都需要能量供给。 外星人可以利用化学能以外的能量 1.太阳能,地球上的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把无机原料合成生命物质,并获取自身生存所需要的能量。 外星的生物,也许也可以利用某种机制,直接利用太阳(光)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要。当然这种利用方式不一定是叶绿素,更不一定像地球上的植物一样(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呼吸氧气)。只要不利用氧气,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2.核能,如果外星生物可以直接利用核裂变甚至核聚变获得能量,完全可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 靠氧气氧化食物获得的那些能量,对能利用核能的外星生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摆脱。 3.其他能量,其他能量也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只要它们进化出合适的生存机制。 比如热能、电能、磁能、风能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生物组织实现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只要满足自身能量需求,就可以了。至于生物的存在形式,也不一定如地球生物一样是碳基生物,也有可能是硅基生物或者是完全不一样的生物形式,甚至有可能根本不是由原子构成的。对于这些生物来说,能量必不可少,而氧气则可有可无了。 化学能也不是必须有氧气参加才能获得 1.地球上的生物也有不需要氧气的,地球上有些单细胞生物,并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有些生物还有厌氧的特征 。在寒武纪以前,地球上还没有氧气的时候,所有的生物都是不需要氧气生存的。而今天,依然存在大量厌氧生物存在。只是目前没有发现多细胞厌氧(自养)生物。地球上这些厌氧生物是怎样获得能量的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寄生,主要是利用其它生物的肌体营养或者其它生物尸体来生存;另一种是自养,猜测是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它们使用完全不同于人类和普通地球生物的方式获得能地球上这些厌氧生物是怎样获得能量的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寄生,主要是利用其它生物的肌体营养或者其它生物尸体来生存;另一种是自养,猜测是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它们使用完全不同于人类和普通地球生物的方式获得能量,它们可以进行一种不需要氧气的氧化过程,从而获取生存物质和能量。 2.外星生物可以利用的非氧化学能有很多如果外星球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无需氧气就可以获得能量,那么它们就无需进化出利用氧气呼吸的机制。 同时,氧化,不一定只有氧气才能完成,比如硝酸盐、硫酸盐、氯酸盐、高锰酸盐等,都可以代替氧气完成氧化过程。当然,它们还可以用硫、氯、溴、碘、磷等物质来氧化自身的物质。此外,像全氮阴离子、全氮阳离子等物质蕴藏着大量的化学能,它们的反应产物是氮气,无需氧气的参加,外星生物如果能利用这一类物质,而且它们的星球刚好有大量这样的物质的话,氧气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了。好了,就介绍这么多。虽然,我们没有见过外星人,也不知道外星人长什么样子,但是利用人类现有的知识可以畅想出很多种不利用氧气生存的方式。当然,外星生物也有可能以一种人类目前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生存,至少不需要氧气。其实是有可能的,因为,外星生物并不一定是碳基生物。所谓碳基生物就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生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碳基生物。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依赖氧气,这是由地球的环境决定的。其实早在25亿年前,地球上几乎没有氧气,也没有动植物,唯一的生命就是微生物,比如细菌,这些细菌不需要氧气就能新陈代谢。之后地球上经历了一次大爆发,导致地球上一切生命都变了。先是大规模出现蓝藻细菌,他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开始慢慢上升,那些不需要氧气的微生物很快死亡。在地球上,都是碳基生物,氧气和水是必须的。那么在外星上,有没有可能不需要氧气的生命?比如硅基生命,电磁生命。当然是有可能的,人类一直在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氧气和水。而外星人生存的条件不一定和地球一样,那么氧气也就不是必须的了。地球上现在依然存在很多不需要氧气的生物,比如厌氧生物和兼性厌氧生物。如果外星人不是碳基生物,那么甚至连水也不是必需品。但是人类之所以一直以氧气和水作为寻找生命的条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目前为止,碳基生命是最容易形成的,所以说概率会更大一点。地球上的生物都需要氧气,因为都是碳基构成的生物,那么如果以硅基、硫基或氨基等物质构成的外星生物是否也需要氧气呢?在人类等地球是碳基生物的质量构成当中,是由65%的氧、18%的碳、10%的氢、3%的氮四大基本元素构成,其余是钙、磷、钾、硫、铁…微量元素。这65%的氧大多是以水(Hu2082O)的形式存在,但液态的水难以与其它元素搭建完整的骨骼,于是这个任务交给了碳。以碳聚合的化合物搭起了丰富多彩的碳基生物世界。由上文可知,碳基生物的氧含量最多,也需要呼吸氧气维持生命。 那么如果硅基生命的外星人他们该如何呼吸呢? 碳基生物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硅基生命就会呼出二氧化硅固体么?石英或是水晶?并且多数科学家认为硅元素连活体细胞都难以形成,更别谈形成生命。那么氨基生物呢? 氨基生物是以氨为基础的复杂化合生物,实际是以液态氨代替水为溶剂的甲氨(CHu2083NHu2082)为生存的生物,就像碳基生物的体内就有65%以上的水一样。并且液态氨比水的溶解性更好。据科学家推测,氨基生物可在-34 50 的低压或高压环境下生存。但地球上的空气对他们而言就是毒气,海洋就是强酸海,因为水跟氨会产生NH 离子,呈现强酸性。所以他们比较适应气态行星上生存,当然不必呼吸氧气。浩瀚的宇宙包含无数可能,而我们挖空心思想要找的外星人可能与我们想象的相差悬殊,他们可以不用呼吸氧气,反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地狱。这使得他们对我们会敬而远之,如此,我们找外星人之路将会是崎岖坎坷的。外星人不需要氧气就可以存活是有可能的,而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这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1、地球上生命起源就是从无氧环境中开始的; 2、对于硅基生物、氨基生物来说,氧气不是必须的; 3、地球上目前厌氧生物就有很多。 地球的年龄大概是46岁,但是46亿年前到35亿年前的这段时间内,地球上并没有发现有生物存在的迹象,人类目前发现最早的生物化石是35亿年前的生物,是一些及其微小的藻类,大小仅有几微米。而大气中的氧气大约诞生在20亿年前至24亿年前,是由绿色藻类植物产生的。 即地球上最初的氧气是生物产生的,所以没有氧气生物照样可以生存。对于碳基生物来说,氧元素非常重要, 氧离子是最终的电子接受者, 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就构成了水分子,水的溶解性很好,可以溶解运输生命体需要的各种钠、镁、硒等微量元素,是地球上高等生物维持生命必须的物质,同时高等生物还需要吸收氧气来分解有机物。 对于氨基生物来说,呼吸气体变成了氮气 ,氮气作为了呼吸链中电子传递的最终受体,氮元素和氢元素结合成液态氨,液态氨运送微量元素的能力更强, 所以对于氨基生物来说,有氮气就可以生活的更好,并不需要氧气。地球上现在就有很多厌氧生物,比如每个人的体内,比如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就是一种专性厌氧菌,有氧就无法生存,不过目前地球上的厌氧生物都是微生物,并没有发现大型厌氧生物,但是在宇宙中不排除大型厌氧生物。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现在地球上的动植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但本质上来说氧气也是一种“毒气”,毕竟氧化反应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摔老和死亡,以前就有个笑话说氧气是慢性毒气,百年之内就能置人于死地。 其实在34亿年之前,地球上的氧含量只有0.02%可以说基本没有,因此那时候生活在地球上的基础生物都是厌氧的,由此可见氧气绝对不是生存之必须,然而34亿年前诞生的蓝藻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因此地球大气氧含量才迅速增长。在富氧的地球上以往的厌氧生物都完蛋了,因此后来诞生的物种包括我们人类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而我们之所以用氧气和水作为准则去寻找外星文明,纯粹只是因为寻找外星文明需要一个准则或者说筛选条件,这种情况下用人类生存发条件去寻找外星文明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难度足够低。 构成地球生命最基础的元素是碳,所以我们都是碳基生命,而早在上上个世纪就有科学家提出了硅基生命的概念,理论上这种生命不能碰水不能碰氧气,生存的环境必须是高温高压而及其恶劣的。不需要水和氧气的生物或许真的存在于我们宇宙之中,但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目前的技术远远无法到达的,而想要用哈勃望远镜看见它们更是难上加难。虽然以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对于宇宙空间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甚至说是很粗略的。人类一直致力于发现外星人,然而很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类也没有发现一点有关外星人的痕迹,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的基础是水和氧气,至少在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是需要氧气才是可以生存的,高级生物基本都是有氧生物,只有少数低级生物才会是厌氧生物。 我们地球上大气层的含氧量约是五分之一,但是很多的星球上,并不具备氧气的条件,或者说氧气含量很少,所以有人就怀疑,外星人真的会和人类一样,都是需要氧气和水才能够生存的吗?水的问题这里暂且不说,单说氧气的话,,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才能够生存,有些高级生物,他们的生命活动并不需要氧气,这些生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星人了。没有人能够保证水和氧气就一定是宇宙间所有生命的物质基础,只能说地球上的生命体基本上是都满足这个设定的。人类从一开始寻找外星人开始,就致力于寻找和地球相似程度最大的星球,为的就是提高发现外星生命体几率,但是这一定是对的吗?有一些科学家就表示了疑问,或许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错了,因为我们是以地球的生命体系为模型来 探索 地外生命的,而实际上外星人可能有不同的生命基础。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之下,完全是有可能演化成不同形式的生命体的,对于外星生命而言,他们或许不一定需要氧气,或许他们也不是以碳为基本元素。我们有理由坚信宇宙中绝对不止人类文明一个文明,生命的诞生的条件虽然艰难,但是在这么大的星球基数之下,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文明诞生。如果外星文明存在的话,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生命诞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而外星生命产生的条件和地球有所不同,但是宇宙寿命这么长,是很有可能诞生其它的不同于人类的物种的。从进化的条件来说,生物产生的条件不那么苛刻,那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一定会进化出智慧生物。 当然有可能,深海几公里也有生物,高温的火山边缘也有生物,说明生物不一定要按照人类的生存标准。 第一句就错。目前地球上就存在不依赖氧气的生物。
克苏鲁是怎样的传奇生物?
克苏鲁是一位传奇的生物,出现在H.P. Lovecraft的作品以及克苏鲁神话中。以下是克苏鲁的一些特点:1、外貌:克苏鲁被描述为一个巨大的生物,拥有触手状的须须和龙头,以及一对翅膀。他的外貌异常恐怖和令人难以理解。2、能力:克苏鲁被认为拥有巨大的邪恶力量和超凡的智慧。他能控制思想和梦境,并利用这些力量来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3、沉睡与苏醒:克苏鲁被封印在深海之中,长期沉睡。但当特定的条件和仪式达成时,他将苏醒,并降临到世界上。4、邪教与崇拜:有一些邪教组织或崇拜者将克苏鲁作为神圣的存在,他们献祭和崇拜他,认为克苏鲁的苏醒将带来末日和混乱。5、超越人类理解:克苏鲁被描绘为远古的存在,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他的存在和事物与人类的思维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异。克苏鲁被视为克苏鲁神话中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神明之一,他的形象和故事深刻地影响了恐怖文学和文化的发展。
移动公厕生物降解厂家
移动公厕生物降解厂家有上海卫泽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国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洁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盛诺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上海卫泽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主营全国各地的移动厕所租赁业务、生产销售玻璃钢移动厕所、微生物生态移动厕所、免水智能打包移动厕所、无气味发泡厕所、水冲直排移动厕所等各类环保厕所。公司长期为各政府单位、市政工程、园林建设等企事业单位提供移动厕所的采购服务。2、南京国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着眼于当代中国巨大规模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改造事业为环保产业所带来的无限发展空间,公司以环保产业界的技术专家为后盾,与国外许多环保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企业展开深入合作。3、北京科洁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较大的集科研、生产、销售和经营移动式环保厕所、旅游公厕、大巴车厕所改造、固定厕所改造、模块化集成房屋、木屋别墅、多功能岗亭、垃圾桶、环保板材的专用公司,另外公司还承揽厕所租赁、公厕服务等业务。4、北京盛诺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盛诺辰”品牌智能环保移动厕所系列产品,主要有移动厕所,环保厕所,免冲厕所,生态厕所,免水冲打包厕所;泡沫封堵厕所;气水混合冲洗节水厕所;免水可冲洗的“内循环”移动厕所;水冲厕所等,我公司厕所产品造型美观、安全牢固、节能环保。5、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智能环保厕所系列产品的集团性企业。蓝洁士公司以高科技、生态环保的产品服务社会为企业宗旨,是国内环保厕所行业的领军企业。
鸢尾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耐寒性较强,按习性可分为: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生于浅水中;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园林上对根茎类鸢尾根据其生态习性分为4类:根茎粗壮、适应性强、喜光充足、喜肥沃、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含石灰质和微碱性土壤、耐旱性强。形态特征:垂瓣中央有髯毛(胡须状)及斑纹。(如:德国鸢尾、香根鸢尾、银苞鸢尾、矮鸢尾)喜水湿、微酸性土壤、耐半阴或喜半阴。(适合水边栽植)形态特征:垂瓣中央有冠毛。(如:蝴蝶花、鸢尾)喜光、水生(挺水、水深5-10cm)。(适合浅水栽植)形态特征:垂瓣无毛。(如:溪荪、黄菖蒲、花菖蒲、燕子花)生长强健、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湿(两栖)。(适合做林下地被)形态特征:垂瓣无毛。(如:马蔺、拟鸢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鸢尾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耐寒性较强,按习性可分为: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生于浅水中;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园林上对根茎类鸢尾根据其生态习性分为4类:根茎粗壮、适应性强、喜光充足、喜肥沃、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含石灰质和微碱性土壤、耐旱性强。形态特征:垂瓣中央有髯毛(胡须状)及斑纹。(如:德国鸢尾、香根鸢尾、银苞鸢尾、矮鸢尾)喜水湿、微酸性土壤、耐半阴或喜半阴。(适合水边栽植)形态特征:垂瓣中央有冠毛。(如:蝴蝶花、鸢尾)喜光、水生(挺水、水深5-10cm)。(适合浅水栽植)形态特征:垂瓣无毛。(如:溪荪、黄菖蒲、花菖蒲、燕子花)生长强健、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湿(两栖)。(适合做林下地被)形态特征:垂瓣无毛。(如:马蔺、拟鸢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周林频谱仪和中芝生物灯哪个更好
周林频谱仪和生物灯两个都属于理疗器械,作用原理,局部加热促进血液流动,对腰腿风湿,颈肩腰腿痛有一定的缓解。至于哪个好,还是自己去试用一下比较。
生物专业出国读博考什么好?雅思 托福 还是GRE?证书有效期是多少?
还是去美国比较好吧,毕竟是世界上科研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同时美国是一个开发的国家,可以融合各个民族,去了美国以后无论是留学还是以后找工作甚至是留在那里都是相对容易的,机会很多,但是欧洲国家是比较排外的,希望你交了学费学完了赶快哪来的回哪。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如果楼主决定读博的话,去美国申请PHD是很容易拿到奖学金的,全奖。如果你想去没过就要考托福和GRE,其中GRE改版了,新GRE八月登陆中国。托福有效期是两年,GRE是五年。
首家三地上市生物科技龙头来了,百济神州科创板IPO拟发行1.15亿股,下周一初步询价
分析指出,百济神州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盈利。百济神州即将成为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港交所与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公司于11月23日北京时间周二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并公开询价安排。百济神州科创板拟发行1.15亿股,预计发行日期为12月2日,11月29日初步询价公告称,股票在科创板的预计发行日期为2021年12月2日,初步询价时间为11月29日。本次在A股科创板IPO拟公开发行1.15亿股,在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发行量占截至今年10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和本次拟发行股数之和的8.62%,且科创板上市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不涉及老股转让,科创板股票与港股和美股普通股不可相互转换。公司于科创板上市的保荐人是中金公司和高盛高华证券,联席主承销商还有摩根大通证券有限公司、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中金公司拥有最多1725.8万股的30天超额配售权,若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扩大至1.32亿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9.79%。同时,此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3451.66万股,占发行数量的30%,约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的26.09%。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与初始战略配售数量的差额将根据此次发行回拨机制的原则进行回拨。回拨机制启动前、超额配售启用后,网上发行数量为33,365,500股,约占绿鞋全额行使后扣除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后此次发行总量的34.12%。本次科创板IPO拟募资200亿元,主要用于临床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安进、高瓴和淡马锡为股东11月16日上周二,中国证监会同意百济神州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公司曾于今年初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计划IPO募资200亿元。其中,132.46亿元将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4.68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元用于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36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成立的百济神州专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目前已有3款自主研发药品面世。其中,BTK抑制剂百悦泽在2019年成为首款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国自主研发抗癌药。公司正在进行的超50项临床前项目中有多个研究项目具备“同类首创潜力,有11款自主研发药物在内部团队的推动下进入临床或商业化阶段,覆盖适应症正从癌症向炎症/免疫学等领域拓展。百济神州曾于2016年美股IPO募资1.82亿美元,成为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2018年又登陆港股,IPO募资9.02亿美元。截至今年二季末,美国生物科技龙头股安进持有公司股份20.27%,高瓴通过HHLR持股为12.21%,成为主要知名股东。新加坡淡马锡也曾在今年三季度大幅买入百济神州美股ADS。快五年累计亏损300亿元,亏损或在近期内进一步扩大,但美股和港股年内累涨逾30%分析指出,百济神州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盈利。公司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82亿元、-47.47亿元、-69.15亿元、-113.84亿元、-24.93亿元,今年三季度再亏30亿元,等于快五年里累计亏损300亿元。其招股书中曾称,随着持续进行候选药物开发及寻求监管机构批准、扩张生产等,存在未来继续亏损、而且亏损在近期内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不过,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近27%。百济神州也在最新发布的招股意向书中警告称,发行人是一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面临药物及候选药物可能无法成功商业化或获得市场认可、临床阶段药物研发可能失败、附条件或加速获批上市的药品批准后被撤销、在可预见的期间内无法现金分红且未来可能被上交所启动退市程序、未来若无法获得额外融资则可能无法完成在研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等诸多风险。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2亿元、-55.46亿元、-51.80亿元、-19.47亿元。公司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重大不利影响,而公司无法保证可从其他来源获取足够现金作为营运资金。此外,百济神州今日还宣布,已完成在美国新泽西州霍普韦尔的普林斯顿西部创新园区用地收购,用于建设一个占地42英亩的生产基地和临床研发中心。该生产基地和临床研发中心将建成最高可达40万平方英尺的商业化阶段的生物药生产,其中包括至多16000升生物制剂产能。该基地还将为临床研发和办公提供场所。百济神州美股在周二午盘前一度跌3.2%,即将连跌五个交易日,创10月6日以来的一个半月最低。该股曾于9月17日刷新盘中历史最高至426.56美元,因旗下药品百悦泽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下辖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的积极推荐。其港股周二收跌2.72%,今年以来百济神州的美股和港股均累涨超33%。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杜玉,36氪经授权发布。
圆盘生物为什么强于超兽
圆盘生物强于超兽是因为圆盘生物被圆谷设定成最强怪兽。圆盘生物被圆谷设定成最强怪兽,第一次出场,以最弱圆盘生物就灭掉了地球战队,其震撼力和可怕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最强的布莱克恩多,也比超兽王要强大,圆谷也给了相当厉害的设定。超兽,在圆谷的设定里,是比怪兽更强的的存在,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当然,超兽也有强有弱,比如小提琴超兽吉根,雪超兽斯诺基兰,以及黑鸽子,还有最强的超兽,超兽王/强博王。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强大,弱的也有地底超兽吉特吉塔加、膜超兽巴克塔里,这些甚至不如初代奥特曼里的哥莫拉、怪兽酋长,不过总体上,还是超兽的实力偏强于地球怪兽和宇宙怪兽。曾完虐雷欧奥特曼的五大怪兽普莱舍星人:普莱舍星人是来自宇宙的邪恶魔法师,他拥有一根可以自由变化的万能魔法杖。曾经使用魔法的能力,把雷欧变成甲壳虫般大小,有着让雷欧无法对抗的实力,最后还是神秘四奥之一的奥特之王亲自出手才将其搞定。因此,普莱舍星人也是第一位逼奥特之王出手的强敌。圆盘生物布莱克恩多:圆盘生物布莱克恩多是众多圆盘生物中,实力最强大的怪兽,而且它的能力在雷欧奥特曼之上,它受布莱克指挥官的操纵,向雷欧奥特曼发起最后的挑战。布莱克恩多口中能吐高温火焰,还有自由翻转的角和强力的尾巴,都是它非常重要的武器。在战斗中雷欧奥特曼几乎奈何不了它。圆盘生物亨吉拉:圆盘生物号称是昭和系中的最强怪兽,当年布莱克为了对付雷欧奥特曼,特意将它们送到地球,而亨吉拉正是其中实力极为强大的一个,亨吉拉拥有可拍的能力,曾压制的雷欧拳脚的发挥,并且将其打败,然而就在要手下雷欧的人头之时,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阿斯特拉再次出现,他们合力干掉了亨吉拉。宇宙恶灵阿库马尼亚星人:这家伙长出四肢后变成怪兽,它可以从眼珠中发射导弹,即使在双手被雷欧切断后照样能控制它们攻击雷欧。曾将雷欧奥特曼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最后的危急时刻,雷欧在得到了弟弟阿斯特拉的帮助,使出了兄弟光线将其打倒。黑花宇宙人安特拉星人:安特拉星人被称为黑花宇宙人,相传她是从被称为“死亡之星”的阿杜拉星来的邪恶宇宙人。她有着特殊的能力,即能从胸口的花中,释放出“蜡化光线”,这种光线可以将其他生物变成蜡像。安特拉星人在地球上化身成女鬼在夜晚不断地将人类变成蜡像,在和雷欧奥特曼的初次战斗中,还将雷欧的双腿蜡化并打败了雷欧奥特曼。
生物质能发展前景
综合科技部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清华大学、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调研结果,石元春院士基本概括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潜在优势: 其一,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原料丰富。 据专家介绍,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在已查明的油料植物中,种子含油率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0多种,能够规模化培育利用的乔灌木树种有10多种。目前,作为生物柴油开发利用较为成熟的有麻疯树、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油桐等树种。 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认为,我国有着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巨大资源优势与潜力,丰富的林地和沙地等边缘土地资源,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为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基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对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化工实施风险基金制度与弹性亏损补贴机制,国家对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生产的原料基地龙头企业和产业化技术示范企业予以适当补助。“十一五”期间,将最终使林业生物质能源达到从原料培育、加工生产到销售的“林油一体化”格局。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生物柴油。中粮、中石油、中海油等大集团均投资生物柴油项目,建设多个能源林基地。日前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从今年起,将共同在云南、四川两省建设第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 其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非粮能源作物。 耕地面积较少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存在大量的山地、滩涂、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利用种粮难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将为生物质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例如,甜高粱、木薯等非粮农作物。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山东等地的滩涂大面积试种菊芋获得成功,亩产上万斤,果糖含量超过甘蔗。南方山地木薯种植前景也非常广阔。 其三,农林业的废弃物(包括城市工业的有机废弃物)都可作为生物能源原料。 我国每年生产粮食五亿吨,产生秸秆近七亿吨。也是生物能源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利用秸秆制造生物燃料的技术。我国生物能源主力生产厂家安徽丰原集团成功突破了用秸秆生产乙醇燃料的关键技术,目前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将建成年产300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中试项目。由于秸秆的价格只有玉米的几分之一,生产成本将大为降低。有人预言,用这种最经济的原料将生产出中国最需要的“新汽油”。中科大还实现了“秸秆变油”,利用“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成功用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油,可以直接作为燃料使用。 另外农业生产中的畜禽粪便、森林中的枯枝腐叶等;城市的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中废弃的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机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现在我国已有一大批万吨以下生物柴油项目,多数是提取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中的油脂作为生物原料。
生物柴油工艺技术的目录
第1章 概论1.1 生物柴油的基本特性1.1.1 生物柴油定义1.1.2 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1.1.3 生物柴油的比较优势1.2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1.2.1 直接混合法1.2.2 微乳液法1.2.3 高温热裂解法1.2.4 酯交换法1.3 生物柴油的品质控制和质量标准1.3.1 生物柴油品质控制1.3.2 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1.4 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1.4.1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1.4.2 国外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趋势1.4.3 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1.4.4 国内生物柴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2章 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来源2.1 油料作物2.1.1 菜籽油2.1.2 棉籽油2.1.3 大豆油2.2 木本油料2.2.1 棕榈油2.2.2 黄连木2.2.3 麻风树2.2.4 光皮树2.2.5 文冠果2.2.6 油茶2.2.7 生物柴油能源植物原料选择原则2.3 动物油脂2.3.1 牛羊油2.3.2 猪油2.4 微生物油脂与工程微藻2.4.1 微生物油脂2.4.2 工程微藻2.5 废弃油脂2.6 油脂的理化性质影响生物柴油品质2.7 油脂的制取与加工2.7.1 油料预处理2.7.2 油脂的提取2.7.3 油脂的精炼2.8 高蓄能原料的开发参考文献第3章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3.1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原理3.1.1 酯化反应3.1.2 酯交换反应3.1.3 高温热裂解反应3.2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方法3.2.1 均相催化酯交换法3.2.2 非均相酸或碱催化酯交换法3.2.3 超临界酯交换法3.2.4 高温热裂解法3.3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3.3.1 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3.3.2 催化酯交换的反应动力学3.3.3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3.4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3.4.1 均相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3.4.2 多相酸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3.4.3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与不足3.4.4 高温热裂解法制备生物柴油优势与不足3.4.5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各类方法的比较3.5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3.5.1 绿色化学3.5.2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3.5.3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趋势3.5.4 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案设计及对策参考文献第4章 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4.1 脂肪酶的来源及表达生产4.1.1 脂肪酶的来源4.1.2 脂肪酶的高密度发酵生产4.2 脂肪酶的使用形式4.2.1 游离脂肪酶4.2.2 脂肪酶的固定化4.2.3 固定化脂肪酶的界面激活4.3 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机理及比较优势4.3.1 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机理4.3.2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优势4.4 提高生物酶转酯效率的策略4.4.1 脂肪酶的选择4.4.2 反应过程的调控4.4.3 底物和产物对酶毒性的降低4.4.4 反应器的选择4.5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4.6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分子机制4.7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第5章 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技术5.1 超临界流体技术5.1.1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5.1.2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5.1.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材料工业中的应用5.2 亚/超临界甲醇物理学和热力学性质参数5.2.1 亚/超临界甲醇密度5.2.2 超临界甲醇的黏度5.2.3 超临界甲醇的恒压比热容5.2.4 超临界甲醇的热导率5.3 甲醇预热管管长的设计5.3.1 压缩甲醇热物理性质数据的计算5.3.2 预热管热负荷的计算5.3.3 预热管内压缩甲醇流动雷诺数的变化5.3.4 预热管中压缩甲醇普朗特数的变化5.3.5 预热管中压缩甲醇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变化5.3.6 预热管平均总传热系数的计算5.3.7 预热管管长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5.4 连续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技术5.4.1 连续超临界法的反应装置5.4.2 连续化超临界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稳定性探讨5.4.3 影响油脂转化率的因素5.4.4 弱酸催化对亚/超临界法的影响5.5 甲醇循环利用的模拟与实验研究5.5.1 甲醇闪蒸循环工艺模拟计算5.5.2 甲醇闪蒸循环实验研究5.5.3 实验研究与模拟计算的对比分析参考文献第6章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设计与实例6.1 间歇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6.1.1 间歇均相催化工艺6.1.2 间歇非均相催化工艺6.2 连续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6.2.1 连续均相催化工艺6.2.2 连续非均相催化工艺6.3 生物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6.4 新型生物柴油制备技术与工艺6.4.1 超临界制备技术与工艺6.4.2 超声波制备技术与工艺6.4.3 离子液体制备技术与工艺6.4.4 振荡反应技术与工艺6.4.5 微波反应技术6.4.6 反应精馏耦合技术6.4.7 反应膜分离耦合6.4.8 鼓泡床反应技术6.5 生物柴油的技术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7章 生物柴油及副产物甘油的高值化技术7.1 概述7.2 生物柴油的高值化技术7.2.1 从生物柴油原料出发的生物炼制7.2.2 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改良7.2.3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加工衍生产品7.3 甘油的化学结构与特性7.4 甘油的精制技术7.4.1 离子交换法7.4.2 减压蒸馏法7.4.3 分子蒸馏法7.4.4 离子交换?管道薄层蒸发法7.5 甘油生产环氧氯丙烷7.5.1 化学法制备环氧氯丙烷7.5.2 生物合成法制备环氧氯丙烷7.6 甘油生产1,3-丙二醇7.7 甘油生产乙二醇7.8 甘油生产2,3-丁二醇7.9 甘油生产其他精细化学品参考文献第8章 生物柴油产业效益分析8.1 生物柴油专利及产业化状况8.1.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8.1.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现状8.1.3 国外生物柴油生产状况8.2 生物柴油产业经济效益分析8.2.1 生物柴油市场需求分析8.2.2 生物柴油原料价格影响因素分析8.2.3 生物柴油国家政策出台及其变化8.2.4 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性分析8.3 生物柴油产业社会效益分析8.3.1 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石油安全8.3.2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油料林业发展8.3.3 转化餐饮废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8.3.4 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乡镇企业财源8.3.5 促进西部开发,增加更多就业机会8.4 生物柴油产业环境评估8.4.1 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环保性分析8.4.2 生产过程污染物分析8.4.3 无组织排放的废气8.4.4 有组织排放的废气8.4.5 废水排放8.4.6 固体废物排放8.4.7 噪声8.4.8 污染防治措施8.4.9 生物柴油燃烧过程环境评价8.5 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构思8.5.1 以废弃油脂为原料,开发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利用技术8.5.2 发展生物柴油木本油料原料基地,建立原料资源保障供给体系8.5.3 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型8.5.4 建立可行的产业实体的资本化运作与资金筹措方法8.5.5 建立可持续的税收补贴优惠政策法规参考文献
生物柴油采用饱和脂肪酸好还是不饱和的好
###主要缺点:一是以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成本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二是 用化学方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能耗高,设备投入大;色泽深,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变质;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回收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生物柴油概况:一、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柴油分子是由15个左右的碳链组成的,研究发现植物油分子则一般由14-18个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中碳数相近.因此生物柴油就是一种用油菜籽等可再生植物油加工制取的新型燃料.按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柴油燃料是一种高脂酸甲烷,它是通过以不饱和油酸C18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获得的.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下述无法比拟的性能: 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癌率;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有催化剂时为95%);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 2.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添加剂冷滤点达-20℃. 3.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由于闪点高,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又是显而易见的. 5.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十六烷值高,使其燃烧性好于柴油,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使催化剂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6.具有可再生性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其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7.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需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 8.生物柴油以一定比例与石化柴油调和使用,可以降低油耗、提高动力性,并降低尾气污染. 生物柴油的优良性能使得采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目前的欧洲II号标准,甚至满足随后即将在欧洲颁布实施的更加严格的欧洲Ⅲ号排放标准.而且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有害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因而生物柴油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二、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物和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进行转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 目前生物柴油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美国己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日本采用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欧洲是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 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能耗高:色泽深,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变质;酯化产物难于回收,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的优点.但目前主要问题有:对甲醇及乙醇的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由于目前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醇的酯化或转酯化有效,而对短链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转化率低,而且短链醇对酶有一定毒性,酶的使用寿命短.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于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抑制,而且甘油对固定化酶有毒性,使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短. “工程微藻”生产柴油,为柴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为5%-20%.“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优势.三、国外生物柴油的发晨状况 生物柴油于1988年诞生,由德国聂尔公司发明,它是以菜籽油为原料,提炼而成的洁净燃油.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资源贫乏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为发展生物柴油,在行业规范和政策鼓励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为了便于推广使用,美德意等国都制定了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如美国权威机构ASTM相继在1996年和2000年发布标准,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条件,并且政府实行积极鼓励的方式,在生物柴油的价格上给于一定的补贴.如德国农民种植为生物柴油作原料的油菜籽可获得1000马克/公顷补贴,并对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税. 欧洲和北美利用过剩的菜籽油和豆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获得推广应用.目前生物柴油主要用化学法生产,采用植物油与甲醇或乙醇在酸或碱性催化剂和230-250℃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生物柴油.现还在研究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更有利环保,使柴油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10,颗粒物为20%,C02和CO排放量仅为10%.按照京都议定书,欧盟2008-2012年间要减少排放8%.就燃料对整个大气C02影响的生命循环分析看,生物柴油排放的C02比矿物柴油要少约50%.为此,欧盟最近发布了两项新的指令以推进生物燃料在汽车燃料市场上的应用,这将进一步推动欧洲生物柴油工业的发展.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价格要贵一倍以上,为此新指令要求欧盟各国降低生物柴油税率,并对生物柴油在欧洲汽车燃料中的销售比例作出规定. 西方国家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生物柴油商业化投资力度,使生物柴油的投资规模增大,开工项目增多.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发展这项产业.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吨/年.欧盟国家主要以油菜为原料,2001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100万吨.2000年德国的生物柴油已达45万吨,德国还于2001年月11日在海德地区投资5000万马克,兴建年产10万吨的生物柴油装置.法国有7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40万吨/年,使用标准是在普通柴油中掺加5%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意大利有9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33万吨/年,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奥地利有3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5.5万吨/年,税率为石油柴油的4.6%.比利时有2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24万吨/年.日本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40万吨/年. 四、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早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己致力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发展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的课题:原机械工业部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拨出专款立项,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外I山地农机所承担课题,联合研究长达10年之久,并邀请中国石化科学院的专家詹永厚做了大量基础试验探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施德路先生也曾于1985年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工作;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欧共体合作研究项目也涉及到生物柴油;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科学陆军化学所等单位也都对生物柴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系统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燃料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完成了金沙江流域燃料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公顷的小桐子栽培示范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八五”期间完成了光皮树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 1999-2002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林业局引进国外先进林业技术(948项目)——《能源树种绿王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Euphorbia tim-calli)优良无性系;研制完成了绿玉树乳汁榨取设备;进行了绿玉树乳汁成份和燃料特性的研究:绿玉树乳汁催化裂解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政府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我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五、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前景 2003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为11.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这促进了石油进口量的大幅攀升,使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石油市场资源供应出现紧缺,价格全面上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及制品累计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11.8%.初步分析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与2003年情况基本相似,将继续保持消费需求旺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但不排除受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应紧张.预计2004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净进口量有可能超过1亿吨.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到2005年,随着我国原由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目前,生产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1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这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计划. 发展生物柴油,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资源分布各异,能源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新技术:该专有技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高科技新型能源产品——草禾烃.该产品是利用各种植物秸秆、枯草等为原料,经过研磨加工与部分重烃类原材料混合发酵,中间切换生物双氢转因子的编组酶元升华酿造而成.“草禾烃”可从重烃类物资中提取轻质柴油,它的热值可达到1.2万大卡,经过国家一级情报单位查索证明:该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交通能源燃料C6 -C24标准,完全是一种新型生物能源.
生物柴油是怎么回事,能解答一下吗?
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它是生物质利用热裂解等技术得到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如:醚、酯、醛、酮、酚、有机酸、醇等。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可从各种生物质提炼,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为替代燃料。[编辑本段]特点: 1)含水率较高,最大可达30%-45%。水分有利于降低油的黏度、提高稳定性,但降低了油的热值; 2)pH值低,故贮存装置最好是抗酸腐蚀的材料; 3)密度比水大,与水的比值约为1.2; 4)具有“老化”倾向,加热不宜超过80℃,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 5)润滑性能好。 6)优良的环保特性:硫含量低,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达98%,降解速率是普通柴油的2倍,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 7)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 8)较好的安全性能:闪点高,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安全;[编辑本段]生物柴油行业现状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观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到次发达的南非、巴西、韩国,到发展中的印度、泰国等,均在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国际政策制度、技术完善、装置建设和车辆制造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石油替代之路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巴西经验,更具实际意义。 生物柴油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表现出新兴行业在产业化初期所共有的许多市场特征。许多企业被绿色能源和支农产业双重“概念”凸现的商机所吸引,纷纷进入该行业,有人以“雨后春笋”形容生物柴油目前的状态。截止2007年,中国有大小生物柴油生产厂2000多家,而且,各地相同项目的立项、审批还在继续。还有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国外。一些外国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生产技术成熟,产业化程度高,可以借规模经济效应获取成本优势,抢占原料基地和市场份额的综合能力更强 从未来的发展看,生物柴油的购买商主要有石油的炼油厂、发电厂、轮船航运公司以及流通领域的中间商。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中国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按国家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那时的产能是20万吨/年。需求与产量的反差,将会是形成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当人们更多地了解生物柴油优良的性能,接受的程度会更大,市场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强大的市场需求与有限的生产能力,使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降低。同时,也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油品的质量,以保持生物柴油良好的品质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编辑本段]生产方法 利用油脂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动物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及制取方法;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油的添加剂;废动植物油脂生产的轻柴油乳化剂及其应用;低成本无污染的生物质液化工艺及装置;低能耗生物质热裂解的工艺及装置;利用微藻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用废塑料、废油、废植物油脚提取汽、柴油用的解聚釜,生物质气化制备燃料气的方法及气化反应装置;以植物油脚中提取石油制品的工艺方法;用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生物质制取合成气的方法,用淀粉酶解培养异养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用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的方法;用植物油下脚料生产燃油的工艺方法,由生物质水解残渣制备生物油的方法,植物油脚提取汽油柴油的生产方法;废油再生燃料油的装置和方法;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胶质的方法;废橡胶(废塑料、废机油)提炼燃料油的环保型新工艺,脱除柴油中氧化总不溶物及胶质的化学精制方法;阻止柴油、汽油变色和胶凝的助剂;废润滑油的絮凝分离处理方法。 简单工艺流程: 生物柴油是由从植物油或动物脂的脂肪酸烷基单酯组成的一种可替代柴油燃料。目前,大多数生物柴油是由大豆油、甲醇和一种碱性催化剂生产而成的。然而还有大多数的不易被人体消化的廉价油脂能够转化为生物柴油。 工艺流程简介: (1)物理精炼:首先将油脂水化或磷酸处理,除去其中的磷脂,胶质等物质)。再将油脂预热、脱水、脱气进入脱酸塔,维持残压,通入过量蒸汽,在蒸汽温度下,游离酸与蒸汽共同蒸出,经冷凝析出,除去游离脂肪酸以外的净损失,油脂中的游离酸可降到极低量,色素也能被分解,使颜色变浅。各种废动植物油在自主研发的DYD催化剂作用下,采用酯化、醇解同时反应工艺生成粗脂肪酸甲酯。 (2)甲醇预酯化:首先将油脂水化脱胶,用离心机除去磷脂和胶等水化时形成的絮状物,然后将油脂脱水。原料油脂加入过量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预酯化,使游离酸转变成甲酯。蒸出甲醇水,经分馏后,无游离酸的分出C12-16棕榈酸甲酯和C18油酸甲酯。 (3)酯交换反应:经预处理的油脂与甲醇一起,加入少量NaOH做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与常压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即能生成甲酯,采用二步反应,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分离器连续地除去初反应中生成的甘油,使酯交换反应继续进行。 (4)重力沉淀、水洗与分层。 (5)甘油的分离与粗制甲酯的获得。 (6)水份的脱出、甲醇的释出、催化剂的脱出与精制生物柴油的获得。 整个工艺流程实现闭路循环,原料全部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大致描述如下:原料预处理(脱水、脱臭、净化)------反应釜(加醇+催化剂+70℃)------搅拌反应1小时-------沉淀分离排杂-------回收醇------过滤--------成品[编辑本段]应用 生物柴油可用作锅炉、涡轮机、柴油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是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可从各种生物质提炼,因此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有望取代石油成为替代燃料。 柴油是许多大型车辆如卡车及内燃机车及发电机等的主要动力燃料,其具有动力大,价格便宜的优点,我国柴油需求量很大,柴油应用的主要问题“冒黑烟”, 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到冒黑烟的卡车。冒黑烟的主要原因是燃烧不完全,对空气污染严重,如产生大量的颗粒粉尘,CO2排放量高等。据美国燃料学会报道,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如氮氧化物为其他工业部门排放的一半,一氧化碳为其他工业排放量的三分之二,有毒碳氢化合物为其他工业排放的一半。尾气中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和空气中的水可以结合形成酸雨, 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太多会使大气温度升高,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为解决燃油的尾气污染问题及日益恶化的环境压力,人们开始研究采用其他燃料如燃料酒精代替汽油,目前燃料酒精在北美洲如美国及加拿大等和南美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已占有相当比例,装备有燃料酒精发动机的汽车已投放市场。对大多数需要柴油为燃料的大动力车辆如公共汽车、内燃机车及农用汽车如拖拉机等主要以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而言,燃料酒精并不适合。而且柴油造成的尾气污染比汽油大的多, 因此人们开发了柴油的代用品--生物柴油。 其实发动机的发明家狄色尔早在1912年美国密苏里工程大会报告中说,“用菜籽油作发动机燃料在今天看起来并没有太大意义,但将来会成为和石油及煤一样重要的燃料”。1983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将菜籽油甲酯用于发动机,燃烧了1000个小时。并将以可再生的脂肪酸单酯定义为生物柴油.。1984年美国和德国等国的科学家研究了采用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代替柴油作燃料,即采用来自动物或植物脂肪酸单酯包括脂肪酸甲酯,脂肪酸乙酯及脂肪酸丙酯等代替柴油燃烧。生物柴油和传统的石油柴油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以可再生的动物及植物脂肪酸单酯为原料,可减少对石化燃料石油的需求量和进口量;环境友好,采用生物柴油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十分之一,颗粒物为普通柴油的20%,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10%,无硫化物和铅及有毒物的排放;混合生物柴油可将排放含硫物浓度从500PPM(PPM百万分之一)降低到5PPM。 不用更换发动机,而且对发动机有保护作用。[编辑本段]世界各国对生物柴油的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欧洲已成为全球生化柴油的主要生产地。美国、意大利、法国已相继建成生物柴油生产装置数十座。 美国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总生产能力1300,000吨。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0%。美国在黄石公园进行的60万公里的行车实验,没有任何结焦现象,空气污染物排放降低了80%以上。而且使用生物柴油还吸引了附近300公里外的棕熊来到公园。美国B20是采用20%生物柴油的柴油,尾气污染物排放可降低50%以上。1992年美国能源署及环保署都提出生物柴油作为清洁燃料,美国总统克林顿1999年专门签署了开发生物质能的法令,其中生物柴油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国家对生物柴油不收税。日本1995年开始研究用饭店剩余的煎炸油生产生物柴油,在1999年建立了259 升/ 天用煎炸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工业化实验装置,可降低原料成本。目前日本生物柴油年产量可达400,000吨。 德国目前已拥有8个生物柴油的工厂,德国拥有300多个生物柴油加油站,并且制定了生物柴油的标准,对生物柴油不收税,2006年生物柴油产量达100万吨。 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都建立生物柴油的企业。法国雪铁龙集团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通过10万公里的燃烧试验,证明生物柴油是可以用于普通柴油发动机的。其使用的标准是在普通石油柴油中添加5%的生物柴油。 可以预见生物柴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将在大型汽车行驶中发挥重要作用。[编辑本段]■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前景分析 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早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己致力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倡导工作。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将有助于我国生物柴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以预计,在2-3年内,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发展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的课题:原机械工业部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拨出专款立项,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外I山地农机所承担课题,联合研究长达10 年之久,并邀请中国石化科学院的专家詹永厚做了大量基础试验探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施德路先生也曾于1985 年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工作;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欧共体合作研究项目也涉及到生物柴油;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科学陆军化学所等单位也都对生物柴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系统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燃料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完成了金沙江流域燃料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公顷的小桐子栽培示范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八五”期间完成了光皮树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 1999-2002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林业局引进国外先进林业技术(948项目)—— 《能源树种绿王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Euphorbiatim-cal li)优良无性系;研制完成了绿玉树乳汁榨取设备;进行了绿玉树乳汁成份和燃料特性的研究:绿玉树乳汁催化裂解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http://www.chinajnjpw.com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政府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我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前景: 2003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为11.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这促进了石油进口量的大幅攀升,使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石油市场资源供应出现紧缺,价格全面上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及制品累计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11.8%。初步分析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与2003年情况基本相似,将继续保持消费需求旺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但不排除受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应紧张。预计2004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2.7 亿吨,净进口量有可能超过1亿吨。 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 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到2005年,随着我国原由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目前,生产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1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这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计划。 发展生物柴油,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资源分布各异,能源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编辑本段]■生物柴油的化学法生产 生物柴油的化学法生产是采用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并使用氢氧化钠 (占油脂重量的1%) 或甲醇钠 (Sodium methoxide) 做为触媒,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 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反应温度较高、工艺复杂;反应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甲醇,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处理过程繁复、能耗高;油脂原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会严重影响生物柴油得率及质量;产品纯化复杂,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反应生成的副产物难于去除,而且使用酸碱催化剂产生大量的废水,废碱(酸)液排放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 化学法生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本问题:生产过程中使用碱性催化剂要求原料必须是毛油,比如未经提炼的菜籽油和豆油,原料成本就占总成本的75%。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因此美国己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见下文“工程微藻”法),日本采用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欧洲是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编辑本段]■生物柴油的生物酶合成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的优点。2001年日本采用固定化Rhizopus oryzae细胞生产生物柴油,转化率在80%左右,微生物细胞可连续使用430小时。 2005年6月4日,《中国环境报》报道:清华大学生物酶法制生物柴油中试成功,采用新工艺在中试装置上生物柴油产率达90%以上。中试产品技术指标符合美国及德国的生物柴油标准,并满足我国0号优等柴油标准。中试产品经发动机台架对比试验表明,与市售石化柴油相比,采用含20%生物柴油的混配柴油作燃料,发动机排放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烟度等主要有毒成分的浓度显著下降,发动机动力特性等基本不变。 由于利用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具有环境友好性,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目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醇的酯化或转酯化有效,而对短链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甲醇和乙醇对酶有一定的毒性,容易使酶失活;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以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一致,而且甘油也对酶有毒性;短链脂肪醇和甘油的存在都影响酶的反应活性及稳定性,使固化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些问题是生物酶法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瓶颈。[编辑本段]■生物柴油的“工程微藻”法 “工程微藻”生产柴油,为柴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为5%-20%。“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编辑本段]■现行生物柴油标准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拟定了生物柴油标准,从而保证柴油的质量,保证使用者更加放心的使用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国际标准是ISO 14214A另一个是ASTM国际标准ASTM D 6751,这一标准是美国所采用的标准,该标准由美国环保局1996年在“清洁空气法”的211(b)部分加以了法律确认。另一被广泛认同的是德国的DIN生物柴油系列标准,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系统的生物柴油标准,该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的制造原料有不同的DIN标准:以油菜籽和纯粹以蔬菜籽为原料的RME(rapeseed methyl ester)、PME(vegetable methyl ester)生物柴油DIN E 51606 标准,以蔬菜油脂和动物脂肪为混合原料FME (fat methyl ester)的生物柴油DIN V 51606标准。欧盟也在2003年11月颁布了EN14241生物柴油燃料标准。此外奥地利、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也拟订了生物柴油燃油规范。[编辑本段]■德国DIN V 51606生物柴油标准 生物柴油的标准主要对以下成份进行考评:生产制造的整个反映过程,甘油的去除情况,催化剂的去除情况,酒精的去除情况,以及确保不含游离脂肪酸。生物柴油的生产标准评定指针包括比重、动态粘度、闪火点、硫含量、残留量、十六烷值、灰份、水份、总杂质、三酸甘油脂、游离甘油等。生物柴油标准的规范,正在极大的推动生物柴油在这些国家的汽车工业中正式应用和合法化,同时,大量国家对生物柴油的认可也正在推动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国际化。 由于目前生物柴油在商用上主要以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的混合油的形式供应,因此,对于混合油也有标准推出。例如5%的生物柴油加95%的常规柴油的混合油需要达到2000年颁布的EN590(EN590:2000)的标准,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混合油,都可以安全地应用于所有柴油机发动机,虽然这一混合油不需要添加任何稳定剂,但是国外也有提议称需要在EN 590:2000标准中增加这样一条:混合油中的生物柴油自身必须符合EN 14214的标准。
生物燃料属于一次能源吗
生物燃料(biofuel)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所谓的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动物和微生物。不同于石油、煤炭、核能等传统燃料,这新兴的燃料是可再生燃料。生物燃料属于生物能源,是以生物物质为载体的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主要原料包括:糖芋、甜高粱、木薯、甘蔗、玉米、石油树、光皮树等,因其原料易得、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被认为是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的新型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1] 生物燃料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可生产的生物燃料量,就相当于人类每年消耗的矿物能的20倍。由于可再生能源也被称为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但在实际应用中,发展生物燃料可能带来的耕地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生物柴油”是怎样生产的?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 众所周知,柴油分子是由15个左右的碳链组成的,研究发现植物油分子则一般由14-18个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中碳数相近。因此生物柴油就是一种用油菜籽等可再生植物油加工制取的新型燃料。按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柴油燃料是一种高脂酸甲烷,它是通过以不饱和油酸C18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获得的.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下述无法比拟的性能: 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癌率;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有催化剂时为95%);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 2.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添加剂冷滤点达-20℃。 3.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 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由于闪点高,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又是显而易见的。 5.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十六烷值高,使其燃烧性好于柴油,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使催化剂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6.具有可再生性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其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7.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需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 8.生物柴油以一定比例与石化柴油调和使用,可以降低油耗、提高动力性,并降低尾气污染。 生物柴油的优良性能使得采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目前的欧洲II号标准,甚至满足随后即将在欧洲颁布实施的更加严格的欧洲Ⅲ号排放标准。而且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有害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因而生物柴油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物和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进行转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 目前生物柴油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美国己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日本采用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欧洲是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 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能耗高:色泽深,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变质;酯化产物难于回收,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的优点。但目前主要问题有:对甲醇及乙醇的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由于目前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醇的酯化或转酯化有效,而对短链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转化率低,而且短链醇对酶有一定毒性,酶的使用寿命短。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于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抑制,而且甘油对固定化酶有毒性,使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短。 “工程微藻”生产柴油,为柴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为5%-20%。“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 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生物柴油于1988年诞生,由德国聂尔公司发明,它是以菜籽油为原料,提炼而成的洁净燃油。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资源贫乏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为发展生物柴油,在行业规范和政策鼓励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为了便于推广使用,美德意等国都制定了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如美国权威机构ASTM相继在1996年和2000年发布标准,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条件,并且政府实行积极鼓励的方式,在生物柴油的价格上给于一定的补贴。如德国农民种植为生物柴油作原料的油菜籽可获得1000马克/公顷补贴,并对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税。 欧洲和北美利用过剩的菜籽油和豆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获得推广应用。目前生物柴油主要用化学法生产,采用植物油与甲醇或乙醇在酸或碱性催化剂和230-250℃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生物柴油。现还在研究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更有利环保,使柴油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10,颗粒物为20%,C02和CO排放量仅为10%。按照京都议定书,欧盟2008-2012年间要减少排放8%。就燃料对整个大气C02影响的生命循环分析看,生物柴油排放的C02比矿物柴油要少约50%。为此,欧盟最近发布了两项新的指令以推进生物燃料在汽车燃料市场上的应用,这将进一步推动欧洲生物柴油工业的发展。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价格要贵一倍以上,为此新指令要求欧盟各国降低生物柴油税率,并对生物柴油在欧洲汽车燃料中的销售比例作出规定。 西方国家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生物柴油商业化投资力度,使生物柴油的投资规模增大,开工项目增多。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发展这项产业。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吨/年。欧盟国家主要以油菜为原料,2001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100万吨。2000年德国的生物柴油已达45万吨,德国还于2001年月11日在海德地区投资5000万马克,兴建年产10万吨的生物柴油装置。法国有7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40万吨/年,使用标准是在普通柴油中掺加5%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意大利有9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33万吨/年,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奥地利有3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5.5万吨/年,税率为石油柴油的4.6%。比利时有2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24万吨/年。日本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40万吨/年。 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早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己致力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倡导工作。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无疑将有助于我国生物柴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可以预计,在2-3年内,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发展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的课题:原机械工业部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拨出专款立项,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外I山地农机所承担课题,联合研究长达10年之久,并邀请中国石化科学院的专家詹永厚做了大量基础试验探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施德路先生也曾于1985年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工作;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欧共体合作研究项目也涉及到生物柴油;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科学陆军化学所等单位也都对生物柴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系统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燃料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完成了金沙江流域燃料油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公顷的小桐子栽培示范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八五”期间完成了光皮树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 1999-2002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林业局引进国外先进林业技术(948项目)——《能源树种绿王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Euphorbia tim-calli)优良无性系;研制完成了绿玉树乳汁榨取设备;进行了绿玉树乳汁成份和燃料特性的研究:绿玉树乳汁催化裂解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政府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我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前景 2003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为11.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这促进了石油进口量的大幅攀升,使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石油市场资源供应出现紧缺,价格全面上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及制品累计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11.8%。初步分析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与2003年情况基本相似,将继续保持消费需求旺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但不排除受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应紧张。预计2004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净进口量有可能超过1亿吨。 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到2005年,随着我国原由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目前,生产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1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这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计划。 发展生物柴油,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资源分布各异,能源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来源: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信息中心参考资料:http://info.oil.hc360.com/html/001/002/003/113233.htm
生物制造产业包括哪些?
(一)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二)生物农业领域。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三)生物能源领域。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四)生物制造领域。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五)生物环保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生物技术在健康养殖中有哪些应用
在健康养殖中可使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胚胎工程技术、饲料生物技术、兽医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等,涉及动物繁殖、饲料生产、疾病防治和动物养殖环境控制。(1)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包括冷冻保存技术、胚胎移植、体外生产胚胎和性别鉴定等。其中,胚胎冷冻技术进一步克服了胚胎移植中母畜周期的时间限制,解决了远距离的运输问题。http://47.94.224.236/baidu/jiankangyangzhishengwujsbwbd/19787109173583020002_12_1.jpg(2)饲料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是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运用生物技术和生化工程等原理与技术手段,研究和开发新型的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如功能微生物制剂、饲用酶制剂、免疫调节剂、生长调节剂等)的制作工艺及其营养价值、生物学功效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分支学科。利用饲料生物技术可以开发饲料资源(如酵母蛋白粉、海洋藻类等)、新型饲料(如生物饲料),提高蛋白质饲料利用率(如发酵豆粕、功能肽蛋白等),微生物发酵粗饲料以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还可开发各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如蛋白酶、寡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有机酸、微生态制剂、脱霉剂等。总之,饲料生物技术在提高饲料消化率、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价值、改善动物健康和产品品质有广泛的应用。(3)兽医生物技术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目前,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广泛应用于动物传染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毒分型和流行病的研究。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畜禽用基因工程疫苗,是生物技术在畜禽防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畜禽用基因工程疫苗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工程疫苗等四大类,其中预防畜禽肠道大肠杆菌病的基因工程疫苗已有商品出售。(4)环境生物技术在改善养殖环境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和发酵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动物圈舍的环境控制和动物粪尿的发酵处理。一是利用多种有益微生物(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等)按一定比例稀释喷洒到动物圈舍中,或通过口服(如拌料或饮水)微生态制剂,明显改善圈舍中空气质量和养殖环境;二是利用特选的微生态制剂发酵动物粪尿,可有效降解、转化粪尿中硫化物和氮化物等并生产生物有机肥,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
生物能源树种都有哪些?
我国适合规模化发展林木生物质能的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仅乡土树种就多达几十种。这些树种有的适合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如刺槐、黑荆树、柠条、沙棘、柽柳等;有的适合开发生物柴油,如麻风树、黄连木、乌桕、文冠果、油桐、石栗树、光皮树等。以麻风树为例,栽培2年-3年即可结果,结果期长达30年-50年,其果实平均含油率40%左右,5年生每亩果实产量达200公斤,可生产生物柴油60公斤左右。再如黄连木,其果实平均含油率25%(种子达40%)以上, 2.5吨黄连木种子可生产1吨燃油。十一五”期间,我国规划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建设规模83.91万公顷,原料林全部进入结实期后,将形成年产生物柴油125万多吨的原料供应能力。我国还将重点对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乌桕、油桐等主要木本燃料油能源树种进行良种化,加快现有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丰产栽培示范,在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等资源集中和培育潜力大的地区布局生物柴油开发项目。在柳树类、栎类、灌木等资源集中区和具有规模培育潜力地区以及林业剩余物集中区,建立林业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工程和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基地,推动以林业剩余物为原料的热解油示范项目开发。“十一五”期间,初步规划以柳树、栎类、其他灌木类等速生短轮伐期能源树种为主,培育改造木质能源林规模147.63万公顷,预计每年可提供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生物质直燃发电的木质原料。
中国的现代生物产业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一)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二)生物农业领域。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三)生物能源领域。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四)生物制造领域。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五)生物环保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我国的生物质能源树种有哪些
我国适合规模化发展林木生物质能的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仅乡土树种就多达几十种。这些树种有的适合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如刺槐、黑荆树、柠条、沙棘、柽柳等;有的适合开发生物柴油,如麻风树、黄连木、乌桕、文冠果、油桐、石栗树、光皮树等。以麻风树为例,栽培2年—3年即可结果,结果期长达30年—50年,其果实平均含油率40%左右,5年生每亩果实产量达200公斤,可生产生物柴油60公斤左右。再如黄连木,其果实平均含油率25%(种子达40%)以上, 2.5吨黄连木种子可生产1吨燃油。其他: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网:http://www.fbioenergy.gov.cn/zxdt/index.aspx另附:“十一五”期间,我国规划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建设规模83.91万公顷,原料林全部进入结实期后,将形成年产生物柴油125万多吨的原料供应能力。我国还将重点对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乌桕、油桐等主要木本燃料油能源树种进行良种化,加快现有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丰产栽培示范,在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光皮树等资源集中和培育潜力大的地区布局生物柴油开发项目。在柳树类、栎类、灌木等资源集中区和具有规模培育潜力地区以及林业剩余物集中区,建立林业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工程和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基地,推动以林业剩余物为原料的热解油示范项目开发。“十一五”期间,初步规划以柳树、栎类、其他灌木类等速生短轮伐期能源树种为主,培育改造木质能源林规模147.63万公顷,预计每年可提供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生物质直燃发电的木质原料。http://www1.china.com.cn/policy/txt/2006-11/30/content_7428184.htm
远古海洋生物排行榜(厉害程度)
远古海洋生物排行榜(厉害程度)如下:1. 巨型食肉恐龙:作为远古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巨型食肉恐龙在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统治着海洋。它们的体型巨大,最长的可达20米,体重达到70吨,是名副其实的海洋霸主。2. 莫比迪克鲸:作为远古海洋中的一种巨型鲸类,莫比迪克鲸拥有强大的咀嚼力和吞咽能力,能够轻松地吞下成群的鱼类和其他鲸类。3. 巨型鳄鱼:在远古时期,巨型鳄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它们的体长可达10米,体重超过1吨,拥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肌肉,能够轻松地捕食其他鱼类和海洋生物。4. 巨型鲨鱼:巨型鲨鱼是远古海洋中的一种恐怖掠食者,其体型巨大,最长的可达21米。5. 海鸟:在远古时期,海鸟是一种强大的捕食者,拥有锐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子,能够轻松地猎杀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6. 海蜘蛛:在远古时期,海蜘蛛是一种具有强大毒性的生物,它们的体型巨大,最大的可达1米长。7. 软体动物:在远古时期,软体动物是一种具有强大攻击性的生物,它们拥有密集的刺状触手和强大的蠕动能力,能够轻松地捕食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以上是远古海洋生物的排行榜(厉害程度),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其他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到极致是什么样子的,生物界中存在吗?
在这诺大的地球上,存在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其中包含鸟类动物、猫科动物、爬行动物等,这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和特征。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变得更有辨识度,往往人类都能通过第一眼能够认出他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导者,算是整个地球上最厉害的生物了,很多动物在人类面前都显得何其的渺小,只需人类动一动大脑,就可以让他们无家可归。1在6500万年前,恐龙一夜之间灭绝,令人心生疑惑,此外很多体积庞大的动物也已经进入灭绝的边缘,很多猩猩、猴类动物都没有进化到人类的模样。人类算是地球上进化最成功的生物了,已经进化到了极致,还有一种生物它的进化能力也很强,那就是洞螈。地球上进化到极致的生物,为生存身体已退化,比洞螈强多了!2从洞螈的外观上来看,它有点龙的模样,它属于一种两栖类动物,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洞穴中,它的体积较小,正常都呈现灰色或者粉红色的颜色,看上去极为可爱。之所以称洞螈的进化能力很强,主要有生物学家惊奇的发现,洞螈一直学会改变生活方式,即便很长时间不进食也可以存活,更有研究人员发现,洞螈可以保持7年不动不死,在这7年内他的生命依旧存在,颠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有人猜测或许洞螈拥有上百年的寿命。3不过人类的能力有限,尚未证实,洞螈拥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所以才练就这般的本事,即便环境再恶劣的环境下,它依旧能够生存。此外还有一种生物,它的生命力已经超越洞螈,它就是海蜘蛛,它的形状与普通的蜘蛛极为相似,之所以称它为海蜘蛛,主要是它生活在海洋中,通常都是在海藻或者岩石下才会看到它,由于它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很多海洋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4据统计,整个世界上差不多有1300种的海蜘蛛,绝大多数的海蜘蛛都拥有8条腿,也有少数的海蜘蛛拥有更多的腿,它们的腿非常的细长,很多人都感到极为困惑,这么多细长的腿会不会走着走着就断了呢?经过研究人员的探索才知道,海蜘蛛的腿部有很多微小的孔,这些孔是用来呼吸的,能够吸收更多的氧气。5根据进一步的研究,才发现目前的海蜘蛛身体已经有了明显的退化,这种退化原因主要就是为了降低功耗,所以连前进的时候都想要依靠海水流动,除了海蜘蛛和洞螈之外,世界上还存在很多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我在海底森林睡醒后看到的是什么生物
海蜘蛛。这出自海底两万里的选段,漫步海底森林休息醒后,发现几步之外,一只一米高的巨型海蜘蛛正斜着眼睛盯着我,后来被尼摩艇长的同伴打死了。海底两万里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彼埃尔·阿龙纳斯随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及其仆人和一位捕鲸手尼德·兰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
人类究竟是不是地球的统治者?是否还存在比人类的历史更长的生物呢?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很多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可以说行踪遍布整个地球,如今更是成为了大陆的统治者,那么人类究竟是不是地球的统治者,或者说存在别的生物,比人类的历史更长呢?答案是有的,地球的陆地仅有30%左右,而海洋的面积占了整个地球的70%,可以说海洋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一些比较特殊的海洋生物吧礁环冠水母我们来认识一个海洋生物叫礁环冠水母,这种水母有着暗红色的颜色,并且伞部扁平,呈圆盘状,伞的部分直径接近70到120mm,伞的高度接近35到50mm。这种水母的伞部中央厚而且还有一条比其余触手更大的肥厚触手,科学家猜测这一条特长的肥厚触手应该是用来捕食的。看着好像没有什么攻击性,那么要是这种生物面临被捕食的时候它应该怎么自保呢?当礁环冠水母受到袭击时,它就会在头部发出闪光,来迷惑捕食者的视线,让自己可以快速逃脱,能够发光也是礁环冠水母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呢。海蜘蛛蜘蛛,听到这个名字相信已经很多人会毛骨悚然了吧,蜘蛛可以说是令人讨厌的生物,不仅长相丑陋而且还有剧毒,相信这个动物给太多人留下了恐怖的印象,那么海底也会存在蜘蛛这种生物吗?答案是有的,没错海底里面的蜘蛛顾名思义叫海蜘蛛。海蜘蛛可以说跟蜘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外形与蜘蛛非常相似,但海蜘蛛的生活习性跟捕食习惯还是跟陆地蜘蛛有不同之处的,海蜘蛛它们显得更加特立独行。海蜘蛛一般会栖息在海滨上,常常居住在海藻上或岩石的下面,众所周知,海边肯定是不能织网的,那他们是怎么捕食的呢?海蜘蛛要捕食其实是靠他们在吸吻的末端的口是三角形形状的,海蜘蛛可以凭借这个大量吸食无脊椎软体动物的体液,看而且海蜘蛛的行动较为缓慢,是不是觉得海蜘蛛跟陆地蜘蛛不一样,甚至觉得海蜘蛛有一点可爱呢?琵琶鱼而下面我们要介绍的鱼就比较奇特了,要介绍的鱼就是琵琶鱼,这种鱼的形状有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头上顶着个灯笼,顶着个灯笼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他们捕食,而这种鱼一般会生活在海平面以下500米的深处,琵琶鱼一般是靠吃各种各样的小型鱼类或幼鱼,而我们为什么要说这种鱼是靠灯笼捕食的呢?究竟是怎么捕食的呢?这其实跟琵琶鱼的天性有关系,他的天性跟他的外表一样阴险狡诈,琵琶鱼会在游动的时候慢慢摇起头上的灯笼,而这个像灯笼般的肉质的凸起看起来又很像蠕虫,常常会诱惑到一些鱼类,等到他们靠近的时候琵琶鱼再一举吃下,可以说琵琶鱼是个非常聪明的生物,不用捕食直接等猎物上钩。并且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琵琶鱼的胃能鼓得很大的,也就是可以吃下很多大猎物,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海底大胃王吧。
深海迷航十大巨型生物
深海迷航十大巨型生物:深海龙鱼、皱鳃鲨、短脚双眼钩虾、无脸鱼、钉子蟹、海蜘蛛、食肉海绵、深海蜥鱼、鮟鱇鱼、巨口鱼家族1、深海龙鱼虽说深海一片漆黑,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的深海未知巨型恐怖生物,也不妨碍孕育出某些天生就流光溢彩的生物。水下1000米,基本就伸手不见五指了。而很多深海生物都有夜间游到海面进食的习惯。这些生物靠什么判断是否快到达海面了呢?一般是依靠依稀的月光和星光。但是难免有些粗心的旅客在中途误上了深海龙鱼的车,成为了它的盘中餐。2、皱鳃鲨它被科学家们认为是一种活化石。它们的体长为两米,但仍能捕杀较大的猎物。它与其它鲨鱼物种不同,拥有独特的前颚结构,针状牙齿可以帮助它们捕食软体鱿鱼,这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据说但是潜水员们发现这个深海未知巨型恐怖生物的时候还吓了一跳,一度以为是一条大的海蛇,直到最后科学家们确定了它的身份。3、短脚双眼钩虾短脚双眼钩虾并不巨大,体长在2-5厘米之间,身体呈灰白色,接近于漂白色,它们具有一种怪异的习性——以椰子壳等木质为食,这种虾与普通的虾不一样,长相十分怪异,在海洋深处就像一个幽灵虾般的存在。4、无脸鱼由于深海中漆黑一片,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很多生物的眼睛都渐渐退化。但没想到,这种鱼不仅不要眼睛,干脆连脸也不要了……据官方介绍,这种无脸鱼是鼬鱼的一种,在4000米深的水下被捕获。这种深海未知巨型恐怖生物真是吓人呐!也难怪之前网络上会有蛟龙号潜水员吓疯传说。5、钉子蟹深海中还生活着许多甲壳类动物,包括这只浑身带刺的红色长腿蟹。但实际上,这种钉子蟹并非真正的螃蟹,更类似于寄居蟹,介于虾和蟹之间。再附赠一些深海虾类图片,也是各个身披铠甲!深夜看容易饿!6、海蜘蛛这个也并不是真正的蜘蛛……只是一种外形酷似蜘蛛的皆足虫。最奇特的地方是,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和消化系统,就像是几根吸管被绑在了一起。在角质层进行气体交换,腿部(就是那几根吸管)一蹬一蹬地就代替心脏进行血液循环了……怪不得,科学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要是设计外星生物,海蜘蛛是最佳模型!7、食肉海绵这些长得像狼牙棒一样的硅质海绵通过其周身的硅质针捕获猎物,一但猎物被捕获,就会被迅速消化掉。8、深海蜥鱼长得最惊悚的终于出现了!!!这是深海中真正的怪兽了!青面獠牙说的应该就是它了!但是呢,在水下2000米左右称王称霸也不容易。首先,食物不好找;其次,另一只深海蜥鱼不好找;再其次,另一只异性的深海蜥鱼就更不好找了……因此,这种蜥鱼进化出了雌雄同体的本领。9、鮟鱇鱼鮟鱇鱼作为深海未知巨型恐怖生物之一,名字和它的长相实在是无法匹配,你无法想象世上还有这么丑的家伙,它的另一个名字“海鬼鱼”才真适合它。不过,据说它的肉很美味。不过有网友还是称,我宁愿遇到鲨鱼也不要遇到这种鱼啊!真是看起来就浑身发麻。10、巨口鱼家族又叫stoplight loosejaw(掉下巴的交通灯),虽然鱼不大,但是长得特别恶毒。它的下颚没有皮肤,而且颌关节是开放的,可以张得好大好大。另外它眼下有发光器,可以发出红光与绿光,像交通信号灯一样。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怎么写
一、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1/2以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将会愈演愈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 2、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二十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 这场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对于各种车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为各国共同推广的新型燃料;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新型燃料,现已成为新型动力汽车产业化的里程碑;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 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向中长期的汽车技术发展,我国汽车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机遇之一: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中国缺油、少气、多煤,这一结构特点给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各种资源特点的多种替代燃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质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从而实现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从我国城乡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为主要特点,汽车燃料基础设施比较集中,有利于燃料清洁化管理和监督。我国广大农村,随地区不同,其一次能源资源特点也不同,这比较适合发展一次能源来源多元化、燃料制取和消费当地化的燃料供应体系。 机遇之二: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从我国汽车发展阶段看,具有后发优势。尽管发达国家政府均大力推动各种代用燃料汽车的应用和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而我国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政策得当,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 机遇之三: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考虑,“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 二、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战略选择 基于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目标应当是立足转型、尽快转型。但是,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与现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为此,应当选择一种“过渡”和“转型”并行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解决紧迫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节能汽车 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重点发展直喷式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利用现有液体燃料基础设施,实施汽柴油清洁化战略,逐步与国际燃油规范接轨;大力发展各种合成燃料,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基合成燃料,并与汽柴油混合,形成新型清洁燃料。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包括农用汽车)汽柴油年消费约占全国汽柴油消费总量的一半,石油消费的1/3左右。这一数据说明三个问题:1)车用汽柴油消费总量与石油消费总量同步快速增长。考虑到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石油安全风险很大。2)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汽柴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的比例较低。通过石油消费结构调整优化,可实施汽车燃料的间接替代。主要是通过置换方式将替代难度较小的工业燃料等用非石油产品先行替代,将其原先使用的石油燃料用于汽车。则在相同石油消费总量下,车用燃料消费总量大约具有20%以上的上升空间。3)我国目前车用燃油消费总量与汽车保有量之比偏高,也即汽车油耗量偏大,节能的潜力巨大。2002年,我国计入农用车和摩托车后的等效平均单车年耗油量约为1.5吨,接近美国2000年的平均单车年耗油量,而大大高于2000年的法国(1.2吨)和日本(1吨)。平均单车年耗油量取决于车辆技术、车型结构和行驶里程以及运行工况等因素,中长期均有较大的改善潜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结果,建议2020年我国汽车节能目标为:在汽车保有量调节在1.5亿辆以内的前提下,平均单车年油耗量控制在1吨左右。与目前相比,节约1/3左右,节油潜力7000万吨左右。汽车燃油消耗总量控制在1.5~2亿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关键的节能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如下: (1)高效柴油发动机技术 轿车柴油机节能效果与汽油混合动力不相上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预测,如果2020年我国柴油轿车发展到乘用车的20%,则当年可节约燃料1880万吨。为此应当在我国发展先进的柴油轿车,但是必须解决好排放控制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柴油机电控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和清洁柴油与代用柴油技术;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智能化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是绿色高效柴油机核心关键技术,应当大力发展;柴油机排放控制可采取如下应对策略:EGR(废气再循环)技术成熟,效果显著,应尽快推广使用;DPF(微粒捕捉器)技术2010年前将会在欧洲柴油轿车普及,我国需加快应用速度;NOx(氮氧化物)催化转换器技术路线需要慎重选择,SCR在商用车中的应用应当引起重视;发展合成柴油和生物柴油对解决柴油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要大力发展代用柴油技术,力争在2020年,将生产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以上。根据2002年统计,我国农用车所消耗的柴油总量与常规柴油车的柴油消耗总量不相上下。开发节能、经济的新型农用车并逐步采用农业能源作为燃料对于汽车节能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节能汽油发动机技术 当前,我国的轿车基本上是汽油轿车,目前采用的轿车汽油发动机还有20%以上的节能潜力。汽油发动机节能技术的发展呈如下趋势:缸内直喷技术、电辅助增压、电动气门、可变压缩比、停缸控制技术等将在今后五年规模产业化。世界各国正在对直喷汽油发动机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以日本为代表的非均质直喷技术面临燃烧稳定性和后处理等问题,以欧洲为代表的均质直喷技术正在兴起。电动气门与无凸轮发动机技术也在突破之中。电动气门具有与电控喷射同等重要的意义,它将给发动机空气系统控制和循环过程管理带来一系列节能技术变革,如取消节气门,可变压缩比、部分停缸等。目前我国轿车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是主要个人交通工具,保有量已达1.2亿辆以上,其节能环保水平急待提高,其升级换代趋势值得关注。有针对性的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微型节能汽油车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和市场前景。 (3)先进的混合内燃机技术 先进内燃机的发展呈现多重混合化趋势。 燃料供应的混合:常规汽柴油与代用燃料混合。以常规汽柴油为主,将各种代用燃料,包括醇醚燃料与汽柴油掺混并进行适当设计将会成为主流燃料技术。 燃烧方式的混合:汽油机均质充气与柴油机压燃点燃混合。以燃料混合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综合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燃烧方式优点的均质压燃HCCI内燃机技术正在兴起。 输出功率的混合:内燃机与电机功率的混合。新型集成化大功率启动电机/发电机一体化装置ISG与新型电源系统技术既是内燃机电控技术的扩展和深化,也是复杂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模块技术。内燃机的混合化是联结现有汽车节能环保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之间的桥梁。 2、新能源汽车 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各种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采用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步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以天然气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尤其是天然气/氢气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到2020年,达到规模商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纯电动车尤其是微型纯电动车。以城市公交车辆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商业化。 (1)车用能源转型的方向和重点 车用能源转型的方向将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基燃料向生物质燃料和化石能、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发电过渡。从资源来源看,中长期车用石油替代燃料的主体将来自三方面:煤基燃料、生物燃料、天然气燃料。到2020年,总量将可达到3000万吨以上,占车用燃料总消费的15%~20%,与欧盟的预期目标基本相同。从车辆应用角度看,车用代用燃料主要有三类:含氧燃料(醇/醚/酯)、合成油(BTL/CTL/GTL)、气体燃料(甲烷气/合成气/氢气)。含氧燃料技术成熟,是近期推广应用的重点,一般以掺混使用为宜。合成油与现有车辆技术体系和基础设施完全兼容,而且是一种优质的环保燃料。其技术也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从中长期看,将成为一种主体代用燃料。气体燃料中,甲烷气是近中期的重点,以天然气为例, 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可达到1200亿m3以上,如拿出10%左右用于汽车就可替代1000万吨左右汽柴油;合成气是各种一次能源通过气化工艺制成的富氢气体,是各种汽车新型燃料的原料气,也可直接用作车用燃料,在车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氢气是一种原料来源广泛、尾气排放为零的环保燃料,是车用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从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开发等多个层面实施对氢能技术的重点突破。 (2)汽车动力转型与混合动力 汽车动力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燃料、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三个主要层次。根据生命周期循环分析,从油井到车轮的效率来看,源于石油的最佳组合是:汽油/柴油—内燃机—混合动力;源于天然气、煤的氢燃料电池及其混合动力可与合成燃料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竞争。近年来,汽车动力系统最大的突破是混合动力技术,它为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平台。 当前,内燃机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是动力转型的里程碑。采用混联式汽油混合动力系统的轿车城市工况可节油40%左右。混合动力还为汽车排放控制尤其是城市工况条件下的排放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鉴于我国私人轿车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混合动力轿车非常适合在我国推广使用。同时,我国是一个公交车大国,在公交车中推广使用混合动力车辆也具有重要的节能环保意义。要借鉴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动机电控喷射等技术变革中所积累的开发经验和商业模式,并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大力开发和推广混合动力。 今后,发展我国混合动力有两条技术路线值得重视:一是轿车混合动力的模块化。通过功能模块的发展与组合逐步推进汽车动力的电气化。从只具备自动启停、怠速关机功能的“微混合(micro-hybrid)”、以并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为主体的“轻混合(mild-hybrid)”和以混联式为特征的“全混合(full-hybrid)”,随着电功率的比例逐步提高,最终过渡到串联式“可充电混合(plug-in-hybrid)”。二是城市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平台化。发电机组+驱动电机+储能装置构成了混合动力系统的基本技术平台。通过换用不同的辅助动力总成(APU)适应从汽、柴油内燃机到氢能燃料电池各种不同的能源动力转化装置,形成油—电、气—电、电—电各种不同混合动力,促进动力系统的平稳过渡与转型。 (3)汽车能源动力转型的关键与瓶颈:动力蓄电池和氢能燃料电池 目前,新型动力电池尚不能很好满足汽车使用要求,即使对于已经产业化的国外混合动力轿车用动力电池也还存在初始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动力蓄电池同时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因此动力系统的转型将强烈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尽管混合动力的产业化会大大促进动力电池尤其是高功率型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但是近三十年来车用动力电池研发的经验表明其技术进步过程将呈现出长期、稳步和渐变的特征。 氢燃料电池系统是最具效率潜力的车用发动机,并能带来全新的汽车设计概念。据IEA2004年统计,全球能源科技研发公共资金投入中约12%投向了氢能燃料电池。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例如电堆大规模生产成本已降低到接近100美元/千瓦。但是,车用燃料电池商业化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寿命仍需提高两倍以上,还有储氢、氢源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有待解决。以低温膜和碳极板为标志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和投资的第一高潮已经过去。以复合增强高温膜、低铂催化剂和金属双极板为标志的新一代技术正在兴起。美国能源部2005年8月发布最新技术路线图,美国国会批准继续加大氢能燃料电池投入,全球正在为燃料电池产业化而继续努力,我国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竞争中处于除日本、加拿大、美国之后的第二行列。 总体上讲,燃料电池是车用动力系统的一个长远解决方案。其中,燃料电池城市大客车可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美国正在实施国家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使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占到新增城市公交车的10%。相比而言,城市公交在我国更具战略地位,我国大客车产业更具国际竞争力。应当把燃料电池大客车作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突破口。 (4)我国新型能源动力汽车发展趋势与进程展望 综合国外各种研究预测和各大国际汽车公司与能源公司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现状,可初步展望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趋势: 1)2010年左右,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燃油税的征收以及排放法规与国际接轨,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技术转型的转折点将会出现。以混合动力和混合燃料为主体的新能源动力系统车辆产业化高潮将会到来。 2)2020年左右,随着常规石油供需缺口的出现和CO2政策法规的实施以及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新型能源动力技术的进步,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技术转型将取得进一步突破,燃料电池轿车产业化可望兴起。 3)21世纪上半叶,基于各种液体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基于各种气体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燃气与燃料电池车、基于电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纯电动车在将会长期并存。其中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将占主导地位。燃气与燃料电池车以及纯电动车之和在21世纪中叶前后可望达到汽车销量的1/3~1/2。 我国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进程路线将是沿着中国特色之路逐步走向世界前沿。 ◎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车将会出现适合我国城市工况的轻度混合动力小型车、适合地区特点的超微型汽油车等特色车型,其所用燃料近中期将以汽柴油为主,掺混少量替代燃料。中远期,各种替代燃料的比例将会逐步加大逐步发展出基于生物燃料的充电式(plug-in)内燃混合动力车; ◎燃气与燃料电池车将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交车队、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公交车队,逐步发展出规模产业化的氢能燃料电池轿车; ◎纯电动车将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年产1000万辆),发展出装备先进动力电池的微型电动车并广泛推广使用。 考虑到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上述预测是一种比较初步和粗略的估计,需要根据新的进展加以修正。但这一展望可以作为我们努力争取的目标。 三、我国应采取的科技对策 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的双重发展战略,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科技对策可遵循三条基本技术路线。三管齐下,并行互动: (1)开发和推广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汽车,解决紧迫的节能与环保问题并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推进动力系统技术转型。 (2)研发和应用气体燃料、煤基燃料和生物燃料等汽车代用燃料,促进交通能源来源多元化,同时有步骤的推动基础设施的扩展和转型。 (3)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创新与重点跨越。 近年来,国家攻关计划、清洁汽车行动、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变革。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为此建议: 1)以2020年节约和替代车用燃料总量达到1亿吨(节约7000万吨,替代3000万吨)为目标,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行互动与协调发展战略。在市场方面,要以节能汽车为主体,大力发展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节能环保国民车,尽快实施燃油税,加大油耗法规推进力度。在研发方面,要以新能源汽车为战略重点,紧紧抓住未来二十年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官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产量大国到技术强国的跨越发展。 2)采用“置换”(间接替代)、“掺混”(部分替代)、“代替”(全部替代)三管齐下,先易后难、稳步发展汽车替代能源;大力发展煤基、生物质基、天然气基石油替代燃料,促进交通能源多元化;继续发展燃油、燃气、电三种燃料/能源的基础设施,实现交通能源载体尽可能的兼容性和一体化; 3)开发醇/醚/酯含氧燃料、BTL/CTL/GTL合成油、天然气/合成气/氢气气体燃料三大类代用燃料技术及其车辆应用技术,推进汽车燃料因时、因地、有序、有限的多元化;液体代用燃料宜以掺混应用为主,通过合理的燃料设计、优化的整车匹配和规范的油品管理,逐步替代石油基汽柴油;全力推进车用燃料技术创新尤其是合成气技术、氢储运技术等,建立代用燃料的基础技术平台,以适应交通能源转型过程中代用燃料品种的变化与过渡; 4)以先进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和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及其电力驱动系统为核心,深入开展新型动力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掌握成套知识产权,建立相关产业体系;以轻度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为先导,带动各种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与规模商业化,实现自主品牌轿车的跨越式发展;以我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年产销量超过100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产业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汽车文化习惯并修订相关的标准法规,以微型车为主体,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纯电动车辆; 5)以城市车辆为重点,加大各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开发力度。以混合动力为统一平台,通过平台化、系列化实现规模化,通过规模化推动高端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以政策标准法规为导向,促进轿车小型化、公交优先化,推动交通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全面进步,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技术创造市场环境。(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转自《清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