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王志涛:课程设计与开发

王志涛老师王志涛 注册讲师 3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4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培训开发

课程编号 : 38993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课程介绍

课程收益

系统学习课程开发,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适性应用教学策略;系统学习课程开发的核心策略,亲身体验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学会”;

系统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系统学习课件开发——设计授课PPT和学员手册;

能够综合应对多种实际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程开发技能进行相匹配的内容及形式的开发;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与开发,并调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

学习创建培训师/讲师自己的课程开发工具箱,利用适宜工具快速收集素材实施课堂教学。系统学习创建培训师自己的工具箱的方法和过程,梳理多种教学工具的适宜人数、适宜课程种类、适宜时长;

学习如何根据人类大脑的特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并匹配相应的教学工具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辨别不同的教学工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不断优化已掌握的教学工具的方法,灵活应变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关键。

课程大纲

第一

《课程设计与开发》

09:00

■课程互动开场:破冰及初步体验(Ice Breaking)

▲说明:用有趣的体验活动来帮助大家热身,并让每个学员集中到课程的主题及目标上,进入课程的学习中。

09:10

~

12:00

09:10

~

12:00

■第一单元:以终为始的课程开发

▲任何让人感觉美好的产品都是设计出来的,好课程也是如此。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也是培训师/讲师需要掌握的必修技能,因为只有课程设计与开发做的足够完善,且符合成年人的学习特点,才能调动广大学员参与性积极性,减轻老师授课的压力。“讲好课才能讲好课”——第一个好是指设计好课堂教学,第二个好是指把课讲好。也就是说,讲“设计好的课程”才能把课讲好。

•【引导】课程、教学、课堂的重新定义

•目标是课程开发的起点&一开始做课程开发就要避免目标漂移

•课程的表现型目标&表现性目标的表达

•如何以终为始进行课程开发&好课程五要素:目标,内容、形式,逻辑、过程

•传统的课程开发方法(ADDIE)与新型的敏捷式课程开发

•敏捷式课程开发的整体框架:三个1法;模块与模块的组合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14:00

~

17:30

■第二单元:课程内容——因内容而异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的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也被称为“学习分类论”,这在现代教育史上有里程碑的地位,更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之一,之后的诸多学习分类理论也大都是从布鲁姆的分类理论发展而来。他将学习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智能、学习事实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学习;情感领域:指诸如情感、兴趣、态度、价值观及其他那些称之为情感的内容的学习;动作技能领域:指人类心理所控制或导引下的行为、动作能力的形成、发展与表现。课堂教学追求在于在单位时间里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率最大。三种不同教学内容要有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课程内容的开发基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分类教学的必然性和认知心理学基础

•课程内容从哪里来&课程内容的三大来源&有用&解决问题

•【案例】四种经典理论与EKMA模型给课程内容开发的启示

•以终为始的内容开发&基于不完全归纳法的内容开发

•基于问题解决的内容开发&群策群力下的内容开发

•课程内容的把控:深度与高度;专业性与娱乐性;

•课程内容的贯通:各家观点、实践经验与案例的结合

•课程内容的思路:条理性、大纲、标准与取舍

•课程内容本身的学习难度与易学性&如何对内容二次开发

•【工具】课程的EKMA模型&内容开发的“四度模型”

17:30 ~

•当天课程总结与结束

第二

《课程设计与开发》

09:00

动力活动:唤醒与回顾

▲说明:用充满活力的活动来帮助大家进入学习状态并回顾第一天课程,进入第二天的学习中。

09:10

~

12:00

09:10

~

12:00

■第三单元:课程形式——内容走脑,形式走心

▲开发课程犹如玉人琢玉,不仅要料好,还要工艺好。课程开发的任务是为恰当的学员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并把这些内容用恰当的逻辑贯穿起来,还要用生动的形式和科学的过程设计课堂体验,帮助学员吸收和转化。课程形式好,将极大的帮助学员理解和运用课程内容。真正的学习,是产生在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后的。

•【引导】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好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好的形式能让学员深刻感受到课程价值之所在

•生动的课堂都是相似的:内容走脑,形式走心

•如何给课程内容配上恰当的课程形式举例:给道理配上好故事;给好故事配上金句;给好的理论框架配上好案例

•【案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简单易学的形式可以降低学员的认知负荷

•【工具】如何设计恰当的学习体验&三大层学习体验的设计

•基于三大层学习体验来思考课程形式的采用

•【案例】课程形式的优劣分析

•【引导】什么样的课程形式可快速、恰当的进行匹配应用?

•无往不利的课程形式:三大类课程形式的应用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第四单元:课程的逻辑和过程——不断迭代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设计中,把“内容的珠子”按照某种纽带串联成浑然一体的“项链”就是课程。把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姑且称为课程的结构——其实也就是课程的逻辑和过程,这好比一个生物体的DNA,是区别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标志。好课程是整合出来的,而整合的结构是课程的重要标志。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所谓“套得妙”,就是指整合的结构让人信服…

•【引导】什么是好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大逻辑高屋建瓴,小逻辑贯穿始终&错落有致地贯穿,从混沌到有序&秩序是大脑的诉求

•五大经典课程结构分析&好的课程结构帮助学员建构出属于他自己的思维逻辑结构•反向验证:如何以课程结构决定内容的取舍

•分析与应用:模块式课程结构VS完整有序的课程结构

•敏捷式的课程结构:只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就可以自建结构

•建构主义的课程结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7:30

•第二天课程总结与结束

第三

《课程设计与开发》

09:00

动力活动:唤醒与回顾

▲说明:用充满活力的活动来帮助大家进入学习状态并回顾第一天课程,进入第三天的学习中。

09:10

~

12:00

■第五单元:创建讲师/培训师自己的教学工具箱

▲一个好的培训师/讲师要有自己的“工具箱”——这就像一位维修工人,需要带着一个工具箱出去执行维修任务,工具箱里的工具越齐全、规格越完善,他执行维修任务就越快速,客户的满意度也就越高。讲师要不断去完善自己的“工具箱”——自己的授课素材越多,授课就越游刃有余。著名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专家,教育心理学家戴维·梅里尔(David Merrill)认为,教学要达到3E性能“Effective,Efficient,Engaging”,即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热忱及主动性强。

•【引导】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与工具匹配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师/培训师教学工具箱的量与质——量大是第一考量,质优是第二考量

•综合考量教学工具箱:适宜人数、适宜课程种类、适宜时长

•【案例】如何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及人类大脑的特点采用课堂教学工具&两大类教学工具的拆解:步骤+方法+实施+变通

•无限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给学员丰富而深刻的体验

•根据人的精力曲线选用工具:工具需匹配课程内容与形式

•【案例】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大脑对信息的感知、处理与加工过程

•四个1教学策略&翻转课堂&案例引导策略&能量集市

•共创式教学策略&微行动学习&对话式教学策略&漫游挂图

•及时建构教学策略&啊哈时刻(aha moment)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第六单元:课程的迭代与教学效果的设计

▲在互动的课堂上进行课程迭代——通过学生在展示环节中解释他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提炼延伸他们新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是在检验他们依据知识结构实现新旧知识彼此联系的能力。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学习的深层循环,老师应将此作为自己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展示他们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同时,老师也考察了他们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及时获得多项反馈评价信息,进而都能及时调控矫正各自的行为,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改衣服与重做:课程的Delphi迭代&自我迭代与社群式迭代

•【引导】如何用欣赏式探询故事会搜集素材&课程内容的迭代

•用从目标到行动的微行动学习式的课程开发&共创式课程开发策略

•【案例】课程形式的持续创新和迭代&课程在上课中持续完善课程

•从课程开发到项目式培养:更加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教学效果是设计出来的&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管理&四个层次的教学效果评估

•避免“课程窄化”现象&如何做好课程结构优化

•培训效果的持续&培训后的五个转化:

1.转化成某个岗位的流程说明、操作宝典与操作指导手册;

2.转化成课程;3.转化成经理们可以使用的岗位辅导手册;

4.转化成企业围绕某个岗位或者某个关键人物的优秀实践案例(集);

5.转化成辅助提升绩效的工作指导工具。

17:30

•第三天课程总结

第四

《课程设计与开发》——学员课程展示+讲师点评

09:00

■课程互动开场:破冰及初步体验(Ice Breaking)

▲说明:用有趣的体验活动来帮助大家热身,并让每个学员集中到课程的主题及目标上,进入课程的学习中。

09:10

~

12:00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课堂教学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的成功,比拼的是卓越的老师与优秀的学生——是因为老师教的好,学生天资高朗,洞察力过人。但其实,取得大面积稳定可靠的、长期的课堂成效是系统设计教学所导致的。大面积的教学成功是因为采用了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胜于优秀的师资与卓越的学生。朱熹曾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讲好课才能讲好课:讲设计好的课,把课讲好的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需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教学的本质就是要给学员一个丰富而深刻的体验,目的是让学员产生正向积极地改变

•有效设计课程:如何做到“老师教得好,学生愿意学”&有用与解决问题的结合

•学员课程展示+讲师点评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第二单元:课堂教学的呈现与展开

▲本课程第一单元提到:用“三有”衡量一堂课最恰当不过,即有料、有效、有趣。其中有效是指有好的讲课方法,讲课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专业主义下的完整的讲授应包括导入、展开、结束三部分,其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展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结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其内容组织和授课方式一定是讲授者精心“策划”的,有经典、有创新;有铺垫,有高潮;有正儿八经,有趣味横生。有效设计教学可以让课堂达到3E性能“Effective,Efficient,Engaging” (by David Merrill),即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热忱及主动性强。

•学员课程展示+讲师点评

•讲好一门好课程的前提:老师自己的认知与整体授课策略

•【引导】学习的本质:大脑对信息的感知、处理与加工过程;学习是脑神经细胞激活和建立连接的过程

•如何根据大脑的特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有效激活大脑的方法

•【引导】让学员能够学得进去的教学罗盘©️四大核心教学技能

•如何进行呈现与展开&几类策略的采用&优劣分析

•先情境后语义VS先语义后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经典四法&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联系,或者说,应该用联系的方式来教知识

17:30

•课程总结与结束

 

王志涛老师的其他课程

• 王志涛:经验萃取与案例教学
【课程背景】 经验萃取与案例教学为企业提供了保留、传递和优化知识的有力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在知识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以及组织持续发展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在企业中,员工的流动性是常态,核心岗位或资深员工的离职往往会导致宝贵的工作经验流失。经验萃取能够帮助企业保留并传承这些关键知识,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组织的资产。通过经验萃取,企业能够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减少新员工或替补人员在适应期内重复犯错的概率,提高整体效率。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情境和问题帮助学员快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业务知识与流程。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使学员能够在具体场景中学习并解决问题,从而大大缩短了新员工或跨岗位员工的学习曲线,帮助他们快速上手并融入工作环境。 经验萃取能够提炼出岗位中隐性的知识、成功的操作方式,以及常见的失败经验。这些知识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员工,使他们不仅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还能够从他人的失败和成功中汲取经验,规避风险。这种方式培养了员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了他们在工作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程收益】 1. 通过案例教学,学员将学会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课程中的模拟情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缩短了学习与实践的距离,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2. 掌握高效的案例教学设计方法:学员将深入了解“三个1”案例设计模式(1个案例、1个目标、1个解决方案)以及葡萄式案例教学法。通过这些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学员不仅能够灵活设计案例,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 掌握高质量案例的萃取与应用技巧:学员将学会如何从日常工作中识别并萃取有价值的案例,理解好案例的标准,并通过一系列步骤将案例系统化,确保其适用于培训场景。此外,学员将掌握60秒案例法,快速构建简洁高效的教学案例,提升培训效率。 4. 挖掘隐性知识与关键经验:学员将通过观察法、引导式访谈、案例复盘和情景模拟等方法,挖掘工作中未被记录的隐性知识,识别关键成功要素。这些技能将帮助学员在复杂工作任务中发现有效的工作方式,并将这些经验传递给团队其他成员。 【课程特色】 1. 实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课程紧密围绕工作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设计,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员掌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个案例都来源于企业工作中的真实情境,保证了培训的高实用性和针对性。 2. 案例教学体系化:课程采用了系统化的案例教学框架,从“案例来源、案例设计、案例分析”到“案例应用”,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模板指导,帮助学员掌握如何通过案例进行经验传递。尤其是“三个1”模式(1个案例、1个目标、1个解决方案)和“葡萄式”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案例,确保教学效果。 3. 深度经验萃取与隐性知识挖掘:课程提供了从工作场景中萃取隐性知识和经验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引导式访谈和案例复盘等。这不仅让学员能捕捉到未被正式记录的经验,也帮助他们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知识。 4. 互动性与灵活性高: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讲授,还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和参与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课程中小微案例和情景模拟可以迅速融入企业培训中,帮助学员高效掌握技能并应用于日常工作。 【课程对象】 企业内训师、需要进行经验复制的部门负责人 【课程时长】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1. 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与特点 - 案例教学的本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学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学习方式 - 案例教学的目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缩短教学情景与工作场景的差距 - 案例教学的三大特点:情境真实、问题聚焦、操作灵活,能够帮助学员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1.2案例教学的设计方法与操作步骤 - 案例教学的“三个1”设计模式:1个案例、1个目标、1个解决方案 - 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①设置场景,②引入问题,③引导讨论,④总结经验,⑤形成方案 - 灵活运用开放式与结构化教学:根据学员需求与培训目标选择开放式互动或结构化引导 1.3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 小微案例的运用:通过情境设置的短小案例进行快速培训,敏捷且实用 - 葡萄式案例教学:多个小微案例(葡萄)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培训单元,帮助学员逐步掌握复杂的知识体系 - 创境教学法: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灵活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实际工作情境 2.如何精准萃取适用于教学的高质量案例? 2.1 案例来源与标准 - 案例的3大来源:工作中实际遇到的挑战、项目中的关键任务、员工日常工作中的高频问题 - 好案例的5个标准:情境真实、问题明确、易于引发讨论、有解决空间、可操作性强 - 案例萃取的“三要”与“三不要”:要真实、要具体、要有代表性;不要过于复杂、不要偏离工作情境、不要单一化 2.2 萃取案例的操作方法 - 案例萃取的5个步骤:①识别工作中的关键任务,②通过访谈与观察发现实际问题,③筛选高效能的案例场景,④反复加工与简化,⑤确保案例符合培训目标 - “沙中淘金法”找案例:通过访谈法或问卷法,挖掘员工的工作挑战与成功经验,找到符合教学需求的优质案例 2.3 案例模板的应用与加工 - 使用标准化模板进行案例的基础加工:包括场景设定、问题陈述、操作过程、解决方案的形成 - 60秒案例法:设计简洁、情境明确的案例,符合快速授课的需要 3.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提炼隐性知识与经验? 3.1 识别关键成功要素 - 提炼案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通过梳理案例中的任务和操作流程,找到影响任务成败的核心环节 - 从失败案例中学习:分析失败的根源,帮助学员规避常见的错误与风险 3.2 挖掘隐性知识的4个技巧 - 观察法:通过观察员工日常工作,发现那些未被记录的有效操作方法 - 引导式访谈: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导员工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隐性经验与应对策略 - 案例复盘:通过对案例的复盘分析,揭示流程中潜藏的关键知识 -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任务,帮助员工展示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4.如何确保案例教学效果并规避常见的陷阱? 4.1 案例教学的效果评估标准 - 案例教学3个效果评估标准:学员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实际应用效果 - 通过测试和复盘确保学习效果: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案例的复盘和知识点巩固,确保学员理解并能应用案例中学到的技能 4.2 规避案例教学的5个常见陷阱 - 避免过度依赖文档:确保案例教学不仅是理论学习,还包含实际操作和讨论 - 避免忽视学员差异:不同员工学习风格和岗位职责需在案例中加以考虑 - 避免过时案例:确保案例能够反映当前的工作需求和行业趋势 - 避免情境单一化:设计多样化的情境和问题,让案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缺乏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跟踪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案例内容
• 王志涛:教学罗盘©️引导式培训技巧
【课程对象】 中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企业讲师、企业内训师(30-40人) 【课程方式】 混合式学习——讲授+案例分析+体验+练习+点评 【课程时长】 2天 (6小时/天) 【课程特色】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池里学习游泳,在驾驶室里学习驾驶。培训中的引导技巧是实践性极强的技能,学习引导式培训技巧的最好方式,必然是在引导式培训中学习引导式培训技巧,体悟引导式培训。 【课程大纲】 第一天 课程大纲及内容安排 09:00 ~ 09:10 一.课程开场(Ice Breaking) ▲用有趣的引导活动来让大家做课前热身,引导学员集中到课程的主题及目标上,进入课程的学习中。 1.【引导】CHICKIN(到达与期待)——基于4F工具的引导 2.【引导】以图答问——引导参与者参与到课程中来 09:10 ~ 12:00 二.培训引导有方法 ▲引导的本意,是指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引导者总是在被引导者的前方,可以是行为、动作上先进,可以是思想上先进或技术上先进等等。 聚在同一教室里的人们通常并没有真正“在一起”。但是通过引导,则可能把这些人“聚在一起”。引导式培训是一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激发人们参与感与创意的技巧及方式,是透过流程引领人们达成共同目标的艺术。它为群体互动过程提供架构性、步骤化的方法,来帮助群体在有限的时间和财力内,达成清晰的共识决定,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一场培训课程的成功如果有引导技巧贯穿于其中,就能增加参训学员的参与度。 1.【引导&案例】在培训引导中学习引导技巧——人脑思维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本质:144问题解决模式©” 2.引导的过程就是带领与启发的过程:重在思维的引领与启发 3.引导继续——144问题解决模式©背后:四大种思维模式专家式/框架式/群策群力式/心智突破式 4.四大种培训引导的方式:问题引导&团队思维引导&共创式引导&知识探索引导 三. 培训引导过程学习者思维的“收”与“放” 1.【工具与案例】引导工具之“最小研讨单元3153”&引导方法过程复盘及方法详解&探讨组织内的问题&产生比个人努力更好的结果 2.从最小研讨单元到复杂的有层次的引导设计&团队引导背后的团队思维引导过程设计&发散与收敛&团队思维过程模型 3.【案例】利用4F工具进行团队深度会谈与建构 4.【引导】引导活动体验“RUNNING MAN”& 分析与分享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00 四.引导技巧的灵活应用 ▲培训师在引导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指引者、领导者、赋能者。在一个运行良好的培训场域中,他们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保证大家的学习成果丰富、聚焦目标、包容性强、富有效率。 1.【引导&案例】在培训引导中学习引导技巧——利用引导工具NEXT回顾与反刍上午的学习 2.工具NEXT的分析与拆解(在行动学习中学习行动学习) 3.引导的金字塔:团队学习过程中的“强引导”与“弱引导“ 4.引导的最新转变:选用合适的方法与工具&调适性应用 5.分小组引导&引导中的分组(分组后的分组)&适宜人数及流程安排 6.【工具】利用最小研讨单元3153尝试解决问题&群策群力问题分析与解决(在引导中学习引导技巧) 7.团队思维的背后: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贡献有价值的碎片——利用碎片找规律,利用规律解难题 五.引导式培训的IN1模式© 1.只要能增加学员参与、增加学习投入度的技巧本质上都是引导技巧/培训引导技巧的例子 2.整体的教学与整体的引导归纳为一个模式:IN1模式© 3.微游戏引导、话题引导、逻辑引导、注意力引导 4.产出成果:“阶段性成果”及“达成阶段性共识”都是成果 5.敏捷式引导:灵活应变的引导过程与方法的调适性应用 17:00 当天课程总结 第二天 课程大纲及内容安排 09:00 ~ 10:30 六.引导元素的应用 1.【案例】不同的引导元素,适用于不同的课程类型 2.多种引导元素的示例与拆解 3.【案例】多种引导元素如何根据需要镶嵌在1N1 框架中 4.引导元素如何调进行适性应用 10:30 ~ 12:00 七.培训引导的整体设计 1.基于“成就需要理论”和“期望理论”的三种引导设计 2.案例分享与小组内练习 3.基于“社会化学习”和“社交学习”的三种设计 4.案例分享与小组内练习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00 八.不同类型课程的培训引导设计 1.【案例】课程所涉及的三种知识的培训引导设计 2.培训引导中的学习活动(Learning Activities) 3.设计“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活动 4.设计“流程性知识”的学习活动 5.设计“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活动 6.. 基于具体课程内容的5个角度的培训引导设计 九.引导式培训技巧的综合运用 1.【引导】如何做到“举一反三精一知十,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2.不同视角下的培训师引导技巧/培训引导技巧万花筒 3.在引导式培训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4.引导式培训技巧汇总/验收你的引导式培训技巧 17:00 当天课程总结  
• 王志涛:教学罗盘—授课技巧三板斧
【课程背景】 企业讲师是知识、经验和企业文化的主要传递者,他们的授课技巧直接决定了这些内容的传播效果。通过掌握系统的授课技巧,讲师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结构化、简化,并且以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给学员。这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确保信息不被误解或遗漏,帮助员工快速掌握关键内容。 优秀的授课技巧能够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员工更主动地吸收知识。讲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如何设计互动以及如何使用案例教学,都会影响员工的学习效果。如果企业讲师能够通过有效的授课技巧设计有趣、互动性强的课程,员工在学习过程将更投入,进而提高培训的实际成果。 授课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企业内讲师还承担着传递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掌握好的授课技巧能够帮助讲师将企业文化与培训内容有机结合,确保企业文化在各级员工中得以传承并且深化。这对于保持企业内部一致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至关重要,有助于塑造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通过系统化的讲师培训,企业能够内部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讲师,从而减少对外部培训的依赖。这不仅降低了培训成本,还确保了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和针对性。通过掌握授课技巧,讲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更快掌握新技能,推动个人与团队的成长。 程咬金的三板斧的故事源于《说唐》,书中程咬金在梦中遇到了他的师父,学斧头技法之时被人叫醒,只学了三招,就这三招威力还是很强的。 【课程收益】 1. 掌握授课的底层逻辑与框架。学员将学会如何系统地设计和组织课程,通过授课三板斧/1N1框架,学员能够迅速构建起授课的基本框架,清楚如何把握授课中的核心要素,如内容的深度(功底)与呈现的技巧(功力),从而确保课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提升课程设计与授课能力。学员将学到如何将知识、经验与结构结合,形成明确的授课交付物。通过课程公式的应用,学员将能够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同时有效管理认知负荷,避免学员在课程中感到信息过载。 3. 学会灵活应用“螺旋式”授课法。通过“螺旋式”授课设计,学员将掌握如何逐步引导学员理解复杂的概念或技能,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使课程结构紧凑、层层递进。同时,学员将学习如何通过案例应用技法(如60秒案例法)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案例,提升授课效果。 4. 掌握激发学员学习动机的方法。课程将深入讲解如何在授课初始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参与度。学员将学习到多个有效的互动技巧(如“A or B互动法”和“案·情互动法”),以及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确保学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融入课堂。 【课程特色】 1. 课程由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讲师授课。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工具学习+应用练习”,学员能切身体会到这些授课技巧的实际效果。课程的设计来源于讲师在实际工作中的丰富经验,所有讲授内容经过实战验证,能够有效帮助学员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学员能切身体会到这些授课技巧的实际效果。 2. 授课技巧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课程的逻辑设计严密,从授课内容的选择到如何传递信息,系统地讲解了如何通过“授课技巧三板斧”和“螺旋式”方法,将内容转化为有效的教学体验。学员不仅能学到如何讲好课,还能掌握背后深层次的授课逻辑,确保教学效果。 3. 注重实用性与技能传递。课程特别注重授课技巧的实用性,内容紧密结合学员在实际授课中的场景与需求。无论是解决问题的授课方法,还是课堂中的互动和提问设计,都具有可操作性,帮助学员学以致用,迅速提升授课质量。 4. 注重学员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参与度。课程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互动和提问,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尤其是“螺旋式授课方法”和“A or B互动法”等创新设计,帮助讲师在讲课初始就调动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度。 【课程对象】 企业内部讲师、内训师;各级管理者 【课程时长】 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1. 授课技巧的底层逻辑 (1)【导入】讲课无非就是“讲什么”与“怎么讲” (2)【案例】通过一个授课案例来分析:讲得好是为什么、用了什么技巧 (3) 授课的底层逻辑/两件根本事:内容是功底,形式是功力 (4) 快速建立授课的底层逻辑/框架:授课技巧三板斧/1N1框架© (6) 示例:如何用课技巧三板斧/1N1框架©进行课程的讲授 (5) 从“教”到“学”转变:不只考虑“讲得好”,更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得好 2.“授课技巧三板斧”与“授课公式”的叠加方法及其应用 (1)【工具】课程公式:课程=知识/经验+结构+交付物 (2)课程讲授有方法:你的课程=你的知识/经验+数字结构+明确的交付物 (3) 授课目标引导下的授课设计:学习体验设计/认知负荷设计 (4) 从课程公式到“好课公式”:好课=能解决问题+有系统+时长适当 (5) 所谓好课,就是能够在一定时长内有系统的解决用户的问题 (6) 授课如产品交付:常见的10种课程交付物 3. 三板斧升级:易学好用的“螺旋式”授课方法 (1) 解决问题式的授课方法/“螺旋式”授课设计方法 (2) 授课如同盖房子:如何做好整体规划/框架搭建/素材获取/素材选取 (4) 知识理论类的授课技巧/能力技能类的授课技巧 (5) 授课中的案例应用技法:60秒案例法/如何应用连续案例/如何创设情境 (6) 课程工具提炼:老师应该给学员提供什么样的工具(步骤,流程、套路,使人可以照着做(套用)的标准样式) 4. 三板斧再升级:授课中如何激发受众学习动机 (1) 在授课一开始就要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怎么做以及做什么 (2) 教学互动:教学互动的整体设计策略与设计四法 (3) 教学提问:问题设计的三个原则与两阶段设计法 (4)【案例】以“读懂三大报表”课程开发为例解读激发学习动机 (5) 深度解析效果极好的“A or B互动法”及“案·情”互动法 (6) 好的学习体验让课程效果更好——内容形式兼顾的学习体验创设法:6种学习体验设计方法&规避认知负荷过高的方法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