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王志涛:

王志涛老师王志涛 注册讲师 3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3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培训开发

课程编号 : 39003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企事业单位内训师,讲师;各级管理者,如各级团队管理者、职能部门经理/主管等基、中、高层管理者,新晋升经理和主管(25-3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关于学习:心理学所定义的学习是由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所导致的行为、能力或心理的持久变化。学习是发生在大脑当中的——以每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的新刺激、新信息的双向互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不管是行为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变化,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如果我们去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上了全部课程,可回到工作中,我们的思考方式、做事的方式、管理的方式完全没有改变,那么我们的学习就没有发生。北宋大儒、有“二程”之称的程颐曾说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当改变没有发生,那就是学习没有真正地发生。学习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过往经历经验的解读方式,产生新的思维或行为。

关于教学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培训顾问布鲁斯·乔伊斯(Bruce Joyce)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因为真正的教学在于教学习者如何学习。好的教学模式一定是“教”和“学”双向的成功。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能够轻松做到: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内驱力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以及灵活性更强(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做什么具体调整),简言之,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完整的统一起来。

朱熹曾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亦提供广大老师在专业上迅速成长的蹊径,就存在于“教学模式”之中,中小学及成年人的教学概莫能外。庄子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也说明,如果掌握了事物的门道,就“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反之,则事倍功半,损刀还费事。

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列夫·兰达(Lev N. Landa)指出,教学模式是“使以前天才能够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去做”。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能够轻松做到: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内驱力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以及灵活性更强(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做什么具体调整),简言之,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统一起来。

实践亦证明,有套路的行为才是可以复制的行为,有体系的知识才可以更好的传承。在教学中,形成类似模式、结构、定式、框架、套路、体系等等这样的知识是教学的关键。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曾指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知识结构。”而几乎所有的模式、结构、定式、框架、套路、体系其本质都是知识高度压缩的结果,学会了这些才能更容易内化为一个人的技能。学习者组织知识的方式会影响其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式。好的教学模式即使如此,不仅能够准确、生动、有效地传授理论和知识,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程所应用的先进教学模式/方法正是如此,它不仅提供了一整套基于认知心理规律的教学方式,还模块化地提供了相应的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工具和技巧。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系列教学方法、工具和技巧的简单罗列及叠加,而更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是一个具有因果性、层次性、多样性、综合性的完整系统。教学模式贯通了教学之“道、法、术、器”,能让讲师、培训师在具体的实战操作中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课程收益

Ø 运用系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适性应用教学模式;

Ø 亲身体验符合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会”;

Ø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核心技能进行授课;

Ø 根据具体目标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Ø 利用四大技能框架快速收集素材设计课堂教学。

课程对象

企事业单位内训师,讲师;各级管理者,如各级团队管理者、职能部门经理/主管等基、中、高层管理者,新晋升经理和主管(25-30人)

课程方式

混合式学习——案例分析+翻转课堂+讲授+工作坊+模拟体验

课程时长

3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课堂教学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的成功,比拼的是卓越的老师与优秀的学生——是因为老师教的好,学生天资高朗,洞察力过人。

但其实,取得大面积稳定可靠的、长期的课堂成效是系统设计教学所导致的。大面积的教学成功是因为采用了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胜于优秀的师资与卓越的学生。朱熹曾言:“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课堂教学的经典三段式结构:导入、展开、结束

•【案例分析】以终为始——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

•【案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颖有趣的课程导入方法

•如何展开:课堂上的3S:Science理性与逻辑;Story想象力与文化,Spirit感觉与创造性

•【案例】课堂教学过程需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学习公式:学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如何构建三有课堂:有料、有效、有趣

•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学”

•【案例】如何做到“老师教得好,学生愿意学”

第二单元: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呈现与展开

▲本课程第一单元提到:用“三有”衡量一堂课最恰当不过,即有料、有效、有趣。其中有效是指有好的讲课方法,讲课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专业主义下的完整的讲授应包括导入、展开、结束三部分,其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展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结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其内容组织和授课方式一定是讲授者精心“策划”的,有经典、有创新;有铺垫,有高潮;有正儿八经,有趣味横生。

有效设计教学可以让课堂达到3E性能“Effective,Efficient,Engaging” (by David Merrill),即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热忱及主动性强。

•【案例】学习的本质:大脑对信息的感知、处理与加工过程

•讲好一门好课程的前提:老师自己的认知与整体授课策略

•如何根据大脑的特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让学员能够学得进去的四大核心教学技能:议、讲、练、评

•【互动】老师应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上的研讨?

•【体验】科学组织课堂研讨的方法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员特点来组织研讨?

•【练习】无所不能的研讨设计框架:4F

•引发积极参与课堂研讨的五大技巧

第三单元:如何进行授课PPT的设计与制作

▲要想做好授课PPT,必须要跳出语言思维的局限,而要采用视觉化思维!而想做好知识的视觉化表达,涉及到一些原理、方法和技术,本课程模块不同于只强调艺术表现力的PPT制作方法,而是紧紧围绕“知识表达效果”这个核心来组织和开展的,非常适合讲师/老师的具体实际。

•核心:知识如何更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易于阅读和理解

•PPT设计与制作的关键:如何进行合理的知识视觉化表达

•对于内容较多、条块分明的,用“框”字诀和“齐”字诀

•【案例】修改之前与之后的PPT对比

•极为关键的PPT“结构”:视觉通道与语义通道的双重考量

•优质授课PPT设计的“四化”模型:知识可视化;语义情境化;思维结构化;认知情感化

•【练习】修改你的PPT

第四单元:如何专业主义的“讲”

▲高水平的语言讲述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听者大脑神经网络呈活跃状态。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讲述的语言中所包含的行为动作、视觉、听觉、感觉,它们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最终激发受众进行内在的意义关联、视觉想象、逻辑推理、演绎思辨,从而丰富了受众的内在感官,“内在感官”整体地运作,彼些合作无间,最终形成了听者丰富的内在世界

•讲师的讲述技能:锤炼有魔力的语言

•应该讲什么:深度与高度的结合&讲案例与讲理论

•应该怎么讲:常用的四大经典表达结构

•深入到心理学和脑科学去理解讲授:友善用脑(Brain Friendly)

•走脑更走心的“讲”:讲授的精心策划

•多元化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

第五单元:培训师/讲师在课堂上的应对策略

▲在课堂上,讲师必须懂得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投入到这个课程中,而不只是盲目的听老师讲。学员在课程中越投入,越可能会促成其积极的改变——学员所有的惊喜和兴奋都来自于改变:对某件事思考角度的改变,对某个人看法的改变,对话与分享填补了“无知”的空白,思维碰撞让团体看到了新的可能、新的方向,甚至有些成果是团体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翻转课堂】你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曾遇到什么真实问题?

•【案例】当烈火遇到湿柴——学员无动于衷怎么办?

•【案例】如何将课堂氛围维持在合理区间?

•【案例】关于控场的那些事儿

•培训师/讲师在课堂上的四种应对:讲述、提问、回应、暗示

•【案例】几则强有力的提问故事

•强有力的提问及规律

•【练习】从人类意识的四大过程角度提问

•【练习】利用框架提问练习 •【练习】从逻辑层次提问

•用隐喻或故事回答问题

第六单元:老师如何用点评给人力量

▲当学生在大班内公开展示他们“练习”或“讨论”的阶段性成果时,老师考察他们展示出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其内容进行延伸、回应与点评;弥补在讲授新知时的不充分,在此象限进行补刀;在班级内公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疑问及疑惑。老师的回答应当视角开阔,格局高远。

•【案例】基于心理学的回应和点评之整体套路

•回应点评VS暗示教学(Suggestopedia Teaching)

•点评与精讲:讲方法、讲规律、讲框架、讲思路,揭示本质

•【练习】接纳式表述的“我~信息”模式(by Thomas Gordon)

•进行积极的转化的关键:如何利用经典的教练式语言

•【案例】他是如何回答这个棘手的问题的

•促进行动的方法:LABB模板&开发自己的模板

•课堂如何结束:余音绕梁的结束方法

•"aha!" moments &课程大总结

王志涛老师的其他课程

• 王志涛:培训经理系统思维与培训工作技巧
《培训经理系统思维与培训工作技巧》 主讲:王志涛老师 【课程对象】 企业中高阶培训管理者、企业大学高管、HRBP、业务型内训师(30-40人) 【课程方式】 混合式学习——讲授+案例分析+翻转课堂+工作坊+模拟体验 【课程时长】 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上午 一.培训经理的系统化思维 ▲培训经理的工作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培养。简单来说,人才培养工作就是通过对人才供应链的“数量缺口补充+产品品质打造”来支撑公司的战略和运营指标落地的。数量缺口补充,就是为了应对业务发展带来的“有没有人”的问题,人才梯队、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培训生项目等都属于这一类;产品品质打造,就是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人是否好用”的问题,在职人员专业技能培养、问题研讨、新员工适岗、干部晋升后的培训等都属于这一类。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重点可总结为三句话:客户化运营,专业化生存,项目化运作。 •【导入】翻转课堂:我们的培训工作有哪些培训痛点、如何解除? •【工具】培训经理的六层次能力建设模型 •培训工作的关键目的:企业人才供应链 •人才供应链的关键:“有没有人”+“好不好用” •人才培养的“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培训工作的“三化”模式 •我们自身的培训体系构建思路如何形成? •培训需求分析:【案例】在这样的情况下的培训你怎么做? •培训需求分析的532模式&学习目标的设定 下午 二.课程开发方法论 ▲任何让人感觉美好的产品都是设计出来的,好课程也是如此。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也是培训师/讲师需要掌握的必修技能,因为只有课程设计与开发做的足够完善,且符合成年人的学习特点,才能调动广大学员参与性积极性,减轻老师授课的压力。“讲好课才能讲好课”——第一个好是指设计好课堂教学,第二个好是指把课讲好。也就是说,讲“设计好的课程”才能把课讲好。 ▲开发课程犹如玉人琢玉,不仅要料好,还要工艺好。课程开发的任务是为恰当的学员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并把这些内容用恰当的逻辑贯穿起来,还要用生动的形式和科学的过程设计课堂体验,帮助学员吸收和转化。课程形式好,将极大的帮助学员理解和运用课程内容。真正的学习,是产生在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后的。 •【引导】课程、教学、课堂的重新定义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如何以终为始进行课程开发&好课程五要素:目标,内容、形式,逻辑、过程 •课程内容从哪里来&课程内容的三大来源&有用&解决问题 •【案例】四种经典理论与EKMA模型给课程内容开发的启示 •从传统课程开发方法(ADDIE)进化到新型的敏捷式课程开发 •敏捷式课程开发的整体框架:如何进行模块与模块的组合 •实用的葡萄式课程开发:兼顾内容与形式的三个1法及其应用&微课开发模式 上午 三.萃取组织经验并打造成课程的方法 ▲世界五百强企业CEO有三分之一有GE经历,为什么GE的经理人总能够胜任?为什么郭士纳能够从食品行业的CEO轻松胜任IT巨头IBM的CEO?为什么麦肯锡的小小顾问能给各行各业的巨型公司做咨询? 有没有不变的法则应付风云变幻的商业环境?又如何在看似各异的工作实践中抽取出不变的法则?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知识、经验都会加速贬值,组织能够传承的只有文化和思维方式。百年基业的组织最了不起之处在于:他们总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萃取方法并传承下去,以至于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他们都有不变的应对方法。这个不变的应对方法,就是通过组织的实战复盘萃取出最有价值的“方法技能”。 •经验萃取的本质:摒弃“只行不思”,在做后学 •组织中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对经验的浪费 •形成框架思维:讲经验中的精华部分整理成有套路的模式 •如何在经验萃取后将组织最佳实践打造成课程 •如何突破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萃取有价值的工具? •总结经验、萃取方法技能并传承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组织最佳实战经验萃取的框架和核心 下午 四.学与教的方法与策略创新 ▲当代著名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专家家戴维·梅里尔(M. David Merrill)认为,教学要达到3E性能“Effective,Efficient,Engaging”,即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热忱及主动性强。一堂好课的价值体现在其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而非在其光鲜的外表和漂亮的多媒体形式。培训师/讲师的工作在于开发那些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并能够保证效果、效率和参与性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员不愿参加培训?我们的培训项目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可以有哪些创新? •学与教的观点:体验感x参与感=获得感 •多种学习形式:实地作战演练、群策群力、案例/经验学习、课堂培训等方法的采用 •培训目标的终极归属——有用&以问题为核心:解决问题,就是最佳学习 •微行动学习法在培训中的应用 •小微案例教学法在培训中的应用 •【工具】无所不能的“教学罗盘”框架 •对培训成果的界定:数据级(有用度)、发布级、组织改善级 •选、育、用、留:打造内部讲师平台生态圈 选:谁来做、做什么;育:怎么做、什么要求; 用:日常激活、动力激励;留:讲师池动态管理
• 王志涛:内训师训练营
【课程背景】 1.坚持“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内容”是一名讲师讲好课程的功底,“形式”则是讲师讲好一门课的功力。 2.坚持“简单,易学,实用”三个原则,让学员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3.坚持不仅仅要设计老师的“教”,更要设计好学生的“学”,绝不简单粗暴的“以教代学”。 “变教为学”,“先学后教”才能让授课效果更好,以设计出更多的优质、有效的“学习活动”为追求(教学手段要多),而不是以单纯的“讲”为主,以简单粗暴的“告知”学生为主。 【课程大纲】 第一天 授课内容安排 09:00 ■课程互动开场(Ice Breaking) ▲说明:用有趣的体验活动来帮助大家热身,并让每个学员集中到课程的主题及目标上,进入课程的学习中。 09:10 ~ 12:00 ■第一单元:课程演绎——科学而系统的课堂教学 一.应该怎么讲/讲师专业的“讲”的技巧/授课的方法 1.怎么把专业内容讲得通俗易懂 2.课程怎么讲,学员才爱听/如何把课讲得吸引人 3.怎么讲学员才能记得住并且能应用、易应用 4.无所不能的“教学罗盘©”框架 5.让学员能够学得进去的教学罗盘©️四大核心教学技能 6.课堂教学过程需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教学的本质就是要给学员一个丰富而深刻的体验,目的是让学员产生正向积极地改变 二.讲师授课开始(开场)怎么讲,课程开场如何快速让学员进入状态 1.授课开始的常用四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接关联授课内容)法、故事/案例引导法、破冰建立连接法、“建立标准”法) 2.简介课程模块的三种方法:授课开始的公交车报站法;组块法;课程地图法。 3.开场的三个技巧:吸引注意力技巧/引发好奇技巧/预设一到两个实用小程序的实战技巧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第二单元:课程演绎——课堂教学的呈现与展开 一.讲好一门好课程的前提:老师自己的认知与整体授课策略 1.如何进行授课内容的呈现与展开 2.几类策略的采用&优劣分析&调适性应用 二.讲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的技巧 1.基于班级大小:大班(50人以上)与小班(50人以内)的讨论如何设计; 2.基于讨论时间长短:大讨论(10分钟以上)与小讨论(两三分钟)的设计; 3.如何设计课程以让学员迅速参与进来(三大关键); 4.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联系;或者说,应该用联系的方式来教知识 三.讲师如何进行点评 1.整体的点评策略:两个通用的点评模型/工具 2.基于教练技术的三类点评法 3.基于思维层次/认知层次的点评法 4.赋能式点评法:四个句式的应用 17:30 •晚餐与休息 第二天 授课内容安排 09:00 动力活动:唤醒与回顾 ▲说明:用充满活力的活动来帮助大家进入学习状态并回顾第一天课程,进入第二天的学习中。 09:10 ~ 12:00 ■第三单元:课程开发——用产品思维去开发课程 一.用产品思维去开发与设计课程:一堂课即是一个产品 1.课程的底层逻辑——讲“好课”才能讲“好”课 2.【工具】三种通用的授课的框架/调适性应用课程开发方法 3.【工具】极简的两维设计法/课程开发方法 二.课程开发方法 1.讲师的授课知识点萃取:好内容与好知识点(让人一听就觉得好)从哪里来(两大种来源) 2.工具提炼:讲师应该给学员提供什么样的工具(步骤,流程、套路,使人可以照着做(套用)的标准样式) 3.案例开发方法:两大要素法;60秒案例法;连续微案例法。 4.【案例】根据不同的课程主题及学员实际进行的课程呈现 5.课程内容呈现的常用方法&课程内容呈现的“心电图”规律 6.教学设计需遵循学习的三过程:输入-联结-输出 三.在课程开发前就要设计好授课互动 1.在设计课程时就要设计互动——课堂互动的四大种方法 2.万能的六种授课互动方法/学习体验设计方法 3.授课中大互动与小互动的设计:什么时候用大互动/小互动 4. 在设计课程时就要设计提问——提问的整体策略与设计方法;问题设计的三大种方法 5.【工具】知识的自由探索教学法: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得好玩有趣&让知识学习变得简单、容易的有效四大手法 6.【工具】讲师授课现场互动的方法:A or B互动法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第四单元:讲师的展示与评估、认证 一.讲师授课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1.【引导】如何让老师教得好,让学生愿意学 2.教学风格与教学效果——什么样的风格学生更喜欢 3.讲师要用产品思维去打磨课程:课程迭代方法 二.讲师上台展示自己的授课/课程设计 三.讲师的评估与反馈/多维度的建议与完善计划 四.讲师评级 五.讲师认证 17:30 •第二天课程总结与结束  
• 王志涛:内训师核心授课技能
【课程背景】 1.1内训师往往其所从事的专业或专业相关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独到专业见解,具备教材编写和授课能力,能够协同公司进行人才开发、教材编写和知识传授,且具“文化认同、专业突出、乐于分享、授课精良”等素质的企业内部培训师资。创建一支高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的内训师团队,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训作为员工提高素质、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重视,而师资水平是关系到培训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传统外源式培训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而内训师作为承担培训授课任务的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内容贴近业务实际,案例经验易于复制推广,企业培训逐步转化为以内训师为牵引,以解决痛点问题为目标,以“用成功复制成功,让最优秀的员工培养更优秀的员工”为特征的新培训模式。 企业内训师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之一,是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是企业组织经验萃取的传承者,是企业内部培训的落地执行者。内训师队伍建设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业务发展质量效益、企业经营战略落地。 讲师/培训师在课堂上掏心掏肺讲,学员却不想学/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学习兴趣 讲师/培训师掏心掏肺讲,学员却觉得没有用,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不一样 讲师/培训师课堂上想要和学员进行互动,却发现怎么也互动不起来 讲师/培训师觉得专业性内容已经讲得简单明了,学员还是说听不懂 企业内部的学员基础不同——学员之前差异很大,怎么讲课才能让处于不同层次、不同认知高度的学员都能有收获? 【课程收益】 1.深度理解影响授课效果的2件根本事 2.学习如何避免正确但无趣的授课方式——学习兼顾参与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3大授课框架 3.学会让专业内容通俗易懂的3字诀 4.学习有效调动学员积极性的4大招,深度理解课堂互动的底层原理 5.掌握课程开发实战秘籍和授课策略、方法、工具与技巧10种以上。 【课程特色】 1.讲“好课”才能“讲好”课——讲设计好的课,才能把课讲好。好课是设计出来的。好课必须以“教”为引领,以“练”为核心,内训师的授课技能也应以此为准则。 2.企业内部授课/培训的硬通货是“有用”。任何授课内容必须以企业现实基础,与学员相关,对学员有用。 3.企业内部讲师要做好两种角色:知识厨师与学习教练。讲师一定要将知识加工成美味佳肴;一定要激励、唤醒和鼓舞学员。 4.企业内部的培训必须提供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因为,学员学习系统化的知识比碎片化内容更有用,本课程即采用一系列的授课框架。学会了这些关键知识才能提升认知深度和认知效率,才能内化为一个人的技能。 5. 企业内部的培训、授课必须是内容为王。但内容并不会自动“为王”,必要的授课形式创新同样重要。内容是功底,形式是功力。 【课程方式】 讲授+案例分析+工具学习及应用+练习 【课程时长】 2天1晚(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天 授课内容安排 09:00 ~ 12:00 ■一.摆脱传统无趣的“平铺直叙”式讲授 ▲授课是一门艺术,语言表达至关重要,是思想交流、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的工具,每位内训师都要成为课堂上的掌舵人。要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态势语言,既不要贪多,更不能哗而取宠,实现收放自如、灵活运用。 优秀的内训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需要丰富的培训实践操作经验。要用切身的经历传授给学员。能够动之以情,真正讲到点、做到实,有力地触动人的内心深处,使之挖掘出学员的最大潜能。 1.摆脱传统的、无趣的“平铺直叙”式讲授,应用三个适用面极广的新型授课框架与方法 2.怎么把内容(包括专业内容)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3.如何讲学员才能记得住并且能应用、易应用 4.【工具】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教学罗盘©”授课策略 ■二.不仅要设计老师的“教”,更要设计学生的“学” 1.先学后教VS先教后学:几类授课策略优劣分析&如何应用 2.回归教学技能:教学罗盘©️所包含的四大核心教学技能 3.【案例】Z老师的授课广受欢迎,他做对了什么? 4.课堂教学过程需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7:30 ■三.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优秀的内训师在处置课堂氛围上灵活自如,在面对由主观或客观的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造成的障碍和干扰,能够敏锐、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迅速、巧妙、果断地排除和平息,这也是优秀内训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他绝不是讲台上的说教者,气氛灵活、收放自如的传授,是有效控场、快速应变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培训师要具有良好的控场能力,具有引起学员注意的良好素质,更能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准确把握讲课的艺术分寸。 内训师不仅是传授技能,也是实际业务的有力推动者,通过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有效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让他们学有所获从而推进业务发展。要让学员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把学员/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 1.如何调控课堂与组织课堂:学生注意力模型的调适性应用 2.抓授课现场学员注意力的四大类方法 ■四.授课现场的应对方法 1.如何根据学生/学员的精神状态、接受能力、突发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和形式&深度解析场域敏感度 2.如何有效设计授课才能克服紧张与忘词&课堂特殊情况的处理 3.如何定场:站姿与眼神的配合&走动、站姿、表情/手势的原则 3.讲师眼神的要求&吐字发音的要求及标准 17:30 •晚餐、休息 18:30 ~ 20:30 ■五.掌握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启动学员自身能量 ▲在企业内部的授课中,缺乏专业化的培训技能最常见的几种现象包括:台上培训师虽然滔滔不绝,但学员死气沉沉、瞌睡连连;②培训师即便干货满满,但讲课不够生动,不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学员很难听进去;③培训过程类似作学术报告,全程很少互动,不能激发学习动机,课堂气氛较差。 1.【引导】激发学习动机这件事是“一件事做好,许多美好都将发生”&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让人性得到释放,让需求得到满足” 2.【案例】所有学员的共同特征:对我有利,我就使劲儿学 3.四种实用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新颖方法 4.【工具】个人自检&简单易用“授课三角©”工具应用 5.工具练习&重新设计自己的讲授 20:30 •当天课程结束 第二天 授课内容安排 09:00 ~ 12:00 ■一.课堂授课互动技巧 ▲很多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课堂的掌控效果不佳,并不擅长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缺乏和受训人员的互动,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只停留在简单讲解培训内容的层面,使受训工作人员只能被动地接受培训知识,培训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果企业内训师以“讲”为主,就仍然还是传统的“平铺直叙”式教学。其特点在于填鸭式地灌输,老师一言堂,“几乎从头至尾只听到老师的声音,他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在讲。”内训师还需要具备调动员工积极学习、参与课堂的能力。要知道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才是创造、责任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 1.【案例】授课想互动,但为啥总是互动不起来 2.如何提问:提问整体策略与设计方法;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深度解析易操作效果好的“AorB互动法”及“案·情”互动法 4.四大种互动设计方法让学员积极迅速参与课堂互动 5.课堂上组织讨论的技巧:①基于班级大小:大班(50人以上)与小班(50人以内)的讨论如何设计;②基于讨论时间长短:大讨论(8分钟以上)与小讨论(两三分钟)的设计; ■二.老师如何进行点评 1.老师点评见功力:基于思维层次/认知层次的点评法 2.赋能式点评法:四个句式的应用&应用建构主义式“以评代讲” 12:00 午餐、午休 14:00 ~ 16:20 ■三.授课/课程开发要兼顾内容与形式 ▲企业内部的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构思,在遵循创新性、灵活性、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基础原理、方法手段、实践应用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开发。企业的内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四大原则:聚焦核心能力、虚实平衡、动静结合、以人为本。 1.授课/课程开发两元论:内容与形式;内容是功底,形式是功力 2.内容形式兼顾才可设计出更好的学习体验:六种学习体验设计方法&规避认知负荷过高的方法 3.工具提炼:老师应该给学员提供什么样的工具(步骤,流程、套路,使人可以照着做(套用)的标准样式) 4.授课案例开发法:两大要素法;60秒案例法;连续微案例法 5.课程知识点萃取:好内容与好知识点(让人一听就觉得好)从哪里来(两大种来源) 6.敏捷式课程开发:模块式课程开发&葡萄式课程开发 ■四.用产品思维去讲课 1.【引导】一堂课是怎样的一个产品 2.如何专业主义的“讲”:从表述技能到组织技能 3.从“得心应手”到“深入简出”,从“雅俗共赏”到“妙趣横生、乐教乐学” 4.授课的三个层次:如何讲出内容层次、讲出高潮、讲出刻骨铭心的体验 5.老师的四大魅力修炼:技能魅力、风格魅力、学识魅力、语言魅力 16:50 •课程大总结,成果展现 17:00 •课程结束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