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1.1 VUCA时代的组织学习和培训
VUCA是多变(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近年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当今商业环境所具有的特性。VUCA不仅对组织的学习力、领导力、创新力等提出了现实的挑战,也对学习与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企业学习与发展需要更快地培养更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方面,也要锐意创新企业培训与发展的模式,应对新的挑战。社会化学习、混合式学习、游戏化(体验式)学习、移动学习等一些新技术快速“走俏”;一些传统的职能和应用领域,如企业培训领域的教学设计与交付,也被激发出了新的变化。如——
参与性:在当今信息泛滥、注意力日益稀缺的时代,如何激发学习者的热情,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者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学习项目的设计上,学习的参与技术恰当的加以应用将变得非常重要。学习的参与性设计,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从本质上看,任何学习都是一个自我驱动的知识建构(constructivism)与社会互动过程——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者的参与,促进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在课程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从而达到意义建构,形成有效的学习。如果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再好的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都是徒劳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引导技术(facilitation skills)即是促进参与的技术。引导是利用多种有效的团队研讨方式,把散落在不同参与者脑海中的关于某一主题的智慧加以析取和整合,而这个析取和整合的过程和结果又能够让组织和所有参与者从中受益。
学习效果:学习是一个系统,学习是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组织内部学习的目的在于经验性知识的传承和累积、关键行为的改善和转化。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师或讲师、学习者的伙伴以及领导、同事等,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告诉我们:公司组织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的部分的状态发生变化;在公司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人的行为,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体的效果要好;只要群体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个体就会更加强烈的抵制外来的变化,个体行为就不容易发生变化。
当前,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正处于组织能力提升、创新与战略转型、组织变革的关键时期,组织内部的学习,以及重塑性、再造性的学习与发展体系将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引擎,而企业内部优秀的的培训师将成为推动组织内部学习和培训的核心人员。无论是在企业内从事培训与学习发展的专业人员,还是企业负责人,参与式的培训技能——引导技术(facilitation skills)将是个人和组织成长中一项实用的技能。
作为培训者或者是培训管理者的您,可曾为做到卓越课程呈现而痛下苦功却收效甚微?可曾为做到课程结构合理、展示手法灵活而冥思苦想?可曾因学员的挑战致使课程难以为继而伤心郁闷? 我们设计的《引导技术与演讲技巧》课程将让您习得术,懂得法,悟得道,真正的走上培训师从业余到职业的蜕变之路。
【课程对象】
我们希望你的角色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公司内部培训师、部门培训师、部门管理人员、或有志成为培训师的人员,角色驱动和兴趣驱动是效果的最好保障。
工作经验在3年以上——对企业运作的体验是成长为专业引导师的必要条件有过5次以上的授课经验——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是你成长的基点。对内部引导师的价值与意义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参与本次培训是兴趣驱动或职业驱动。
【课程方式】
讲授+案例分析+引导技术工作坊
【课程时长】
2天 (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天 |
课程大纲及内容安排 |
09:00 |
■课程互动开场:破冰及初步体验 Ice Breaking ▲说明:用有趣的体验活动来帮助大家热身,并让每个学员集中到课程的主题及目标上,进入课程的学习中。 |
09:10 ~ 12:00 |
◆引导活动一:对对碰引导(Face to Face) ▲引导是实践性极强的技能,需要实际的体验与练习才能把所学与实践接轨,融合成为子成分技能,才能轻松应对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在引导中学引导是必由之路。 ■基于引导活动拆解方法: • 引导技术如何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 【技术与方法】有效引导活动设计的五大原则 • 学习的两个的过程(knud illeris):一个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一个是内部心智获得与加工的过程。 ◆引导活动二:圈式活动(The Circle Game) ■基于圈式引导活动拆解圈式引导技术: • 用圈式引导促进培训效果“有效反刍” •圈式引导的设计方法:简单引导与复杂引导的设计 •圈式引导的设计注意事项 •圈式引导方法的背后:团队思维的“橄榄”模型 •术中悟道:用简单的引导叠加出复杂的引导 •如何促使成员更好更多地参与 •沉默成员的引导方法 •如何促进成员在团体中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 |
12:00 ~ |
午餐、午休 |
14:00 ~ 17:30
14:00 ~ 17:30 |
■引导者的角色定位与状态位 ▲引导的过程中很多看似执行环节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角色认知上。引导师的身份决定了引导师的“宜”与“忌”,决定了引导师自己的能量运用方式和应该保持的状态。 •引导师的职责定位&引导师的“宜”与“忌” •引导师的意识与状态位&引导师的注意力焦点 •引导师促成行动的技巧 •引导者的三大关键技能 1、保持中立;2、提问的能力;3、聆听的能力. ■引导中的控场技巧 ▲ 引导技巧的本质是引导能量和学员的注意力,控场是维持和管理学习团队的能量状态。控场的目的是让学员身心处在轻松、活跃、不设防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员的大脑才能富有成效地工作,引导才能顺畅进行。引导师的任务就是把团队氛围始终维持在适度轻松而又比较聚焦的合理区间内。 •引导学员能量状态觉察与调控 •【共创&练习】调动氛围的办法 •引导过程洞察学员思维状态的技巧 •引导过程调频的技巧 •意外干预技巧 •激发高级思维活动的技巧 •如何设计有效引发思考的问题? •引导工具与练习:四种类型提问方式 •人的自然思考认知过程 •引导工具与练习:3153团队讨论法 •发散思考工具:开放空间&世界咖啡 •收敛思考工具:投票点&二维矩阵决策&同类整理 |
17:30 ~ |
•晚餐、休息 |
第二天 |
课程大纲及内容安排 |
09:00 |
■动力活动:唤醒与回顾 ▲说明:用充满活力的活动来帮助大家进入学习状态并回顾第一天课程,进入今天的课程的学习中。 |
09:10 ~ 12:00 |
■促进团队进行有效对话与讨论的技巧 •团队共识技术:团队共创法 • 视觉化整个过程 •对共识的理解 •焦点问题的设定 •引导会议的开场 •引导工具与练习:团队共创法 1、激发团队贡献想法;2、融合并形成集体创意; 3、促进团队达成共识;4、制定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案例引导策略&能量集市 •共创策略&微行动学习式的团队引导 •对话策略&漫游挂图 •及时建构策略&啊哈时刻 |
12:00 ~ |
午餐、午休 |
14:00 ~ 17:30
|
■演讲技巧与结构化表达 ▲认知神经科学已探明,不同的语言刺激会激活不同的大脑神经网络,这就意味着演讲者要同时满足大脑神经网络的多个区域对不同刺激诉求,才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例如,大多数学生上数学课会感到“没意思、很枯燥”,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数学课大部分只是涉及到数理逻辑,只能刺激到负责逻辑的大脑的左前额叶,而其他大部分的脑区没有涉及到,所以没有涉及到的区域活跃度就下降了,活跃度下降的结果就是让学生越来越感觉数学课“没意思、很枯燥”。演讲者讲的好的标准是其语言的丰富性,丰富性的语言能交替刺激道到学生不同的大脑神经网络。 •如何有张力的表达 •【翻转课堂】多种教学情形的应对 •语言的关键: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学员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演讲的四种关键语言元素:故事、案例、金句、问答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选用什么案例&问答的应对方法 •【工具】演讲者/培训师/讲师语言的“三翻四抖”手法 •【案例】借助情境的整合式讲授策略 •四种结构化表达/讲授的方法 •【工具】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语言表达SOI模式 |
17:30 |
•课程大总结;结束 |
(注:以上具体授课内容,可能会因当天具体授课情境及具体授课需要而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