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智能制造与工业4.0浪潮下,制造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与“经验流失加剧”双重挑战。许多管理者在实践中存在“复盘形式化”(如流于表面总结)、“问题归因偏差”(如过度指责一线员工)、“成果转化失效”(如设备改进方案未落地)等问题。本课程聚焦科学复盘方法论,通过“个人-团队-问题-项目”四层复盘体系,帮助管理者掌握“技术反思-模式洞察-持续改进”的闭环能力,实现从“经验消耗”到“技术资产沉淀”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个人、团队、问题、项目的完整复盘框架(U型理论/鱼缸会议法/4F模型/项目复盘四步法);
2. 能力提升:掌握生产场景下的深度倾听、结构化提问、根因分析与成果转化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突破“防御性复盘”惯性,建立“精益改善型”学习型组织;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复盘手册》《团队复盘报告模板》《问题解决方案库》《项目经验沉淀文档》。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各级管理者、车间主任、工艺工程师、班组长、设备主管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定制:聚焦制造业核心痛点(如设备故障预防、工艺标准化落地、多代际员工协作);
· 工具链升级:结合MES(制造执行系统)、数字孪生、六西格玛改善等工业场景工具;
·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复盘从“事后纠错”转向“事前预防”与“技术竞争力构建”。
课程大纲:
模块一:个人复盘——U型理论驱动的技术管理者成长
1.1 个人复盘的底层逻辑
· 理论:U型理论四阶段(下载-观察-反思-行动);
· 案例:某汽车工厂通过“设备异常停机复盘”发现传感器校准盲区,优化后OEE提升15%。
1.2 结构化个人复盘工具
· 工具:个人复盘四象限(技术成功/缺陷分析/待改进点/外部支持需求);
· 演练:分析“某数控机床操作员因参数设置错误导致批量报废”的复盘要点。
1.3 从“经验总结”到“认知升级”
· 工具:反思日志模板(事件描述-技术假设验证-认知迭代);
· 案例:某半导体企业工程师通过“晶圆良率波动复盘”重构工艺控制逻辑。
成果输出:《个人复盘手册》《技术认知迭代路线图》
模块二:团队复盘——鱼缸会议法在制造团队的深度实践
2.1 团队复盘的三大陷阱
· 现象:避重就轻(忽视工艺瓶颈)、推诿责任(生产抱怨质量部门)、信息孤岛(未共享设备运行数据);
· 案例:某家电企业因未复盘“注塑模具磨损”问题导致连续三个月退货率超标。
2.2 鱼缸会议法四步流程
· 工具:角色扮演(旁观者/参与者/主持人)、议题分级表(紧急/重要/技术风险等级);
· 演练:模拟“产线切换效率低下”主题的鱼缸会议,推动跨部门(生产/工程/质量)责任共担。
2.3 从“对事复盘”到“对人赋能”
· 工具:团队成员技术贡献度雷达图(设备维护/工艺改进/质量管控/协作创新性);
· 案例: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月度鱼缸会议”将新人设备故障排查效率提升40%。
成果输出:《团队复盘报告模板》《技术成员贡献度分析表》
模块三:问题复盘——4F模型破解制造复杂问题
3.1 问题复盘的底层逻辑
· 理论:4F模型(Fact-Factor-Function-Future);
· 案例:某钢铁企业通过“钢材轧制裂纹问题复盘”发现轧辊材质缺陷。
3.2 结构化问题分析工具
· 工具:5Why根因分析法、鱼骨图(人/机/料/法/环);
· 演练:解决“注塑件尺寸超差”问题(模具磨损/材料批次/温控参数/操作规范)。
3.3 从“解决问题”到“预防机制”
· 工具:防错型流程设计(Poka-Yoke)清单;
· 案例:某食品加工厂通过“传送带光电传感器校准”机制减少异物混入率70%。
成果输出:《问题解决方案库》《技术防错清单》
模块四:项目复盘——经典四步法的落地实践
4.1 项目复盘的黄金四问
· 工具:目标-策略-过程-成果对比矩阵(技术债清理率/投入产出比);
· 案例:某新能源企业通过“电池生产线改造项目复盘”优化设备采购策略。
4.2 复盘会议的四大禁忌
· 陷阱:过度聚焦责任归属、忽略工艺可行性数据、缺乏可视化呈现(如未使用SPC控制图)、未制定 actionable 改进计划;
· 演练:模拟“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超预算”复盘会的主持与引导。
4.3 成果转化的三级策略
· 工具:经验沉淀金字塔(技术博客/内部Wiki/自动化程序包/SOP);
· 案例:某工程机械企业通过“项目复盘知识库”将新员工培训周期缩短50%。
成果输出:《项目经验沉淀文档》《技术改进行动计划表》
模块五:复盘文化的落地与升级
5.1 从“事件驱动”到“机制驱动”
· 任务:设计企业级复盘机制(频次/责任人/成果应用流程);
· 案例:某跨国制造企业通过“季度技术健康度复盘会”推动精益文化落地。
5.2 复盘能力的持续提升
· 工具:复盘成熟度评估量表(初始级/流程级/体系级/文化级);
· 案例:某家电巨头通过“年度制造创新大会”重塑全员质量第一意识。
成果输出:《企业复盘机制设计方案》《技术复盘能力提升路线图》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线融合:将ICF教练技术与制造业特性(如精益生产、设备维护、工艺优化)深度结合;
2. 全场景覆盖:个人/团队/问题/项目四层复盘体系,适配研发、生产、质量、供应链等场景;
3. 工具链升级:嵌入MES系统数据看板、数字孪生仿真、六西格玛分析工具等制造业原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