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和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下,企业面临着诸多劳动用工方面的挑战与不确定性。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及《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更新,企业劳动用工面临更高合规要求。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败诉案件中,超70%源于用工管理不规范:
民法典影响:人格权、合同编等条款直接影响用工协议、个人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管理等环节
用工模式复杂化:劳务派遣、外包用工、灵活用工等模式的合规边界需重新界定
社保与工伤争议:社保基数核定、工伤认定标准变化导致企业成本与风险双升
从社会层面看,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他们对于工作环境、劳动报酬公平性、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期望和诉求不断提高。此外,新兴业态和灵活用工模式的兴起,如兼职、远程办公、共享员工等,在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用工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难题和风险漏洞。
本课程结合最新司法解释与典型案例,让学员掌握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和方法,以确保自身运营的合法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课程收益】
掌握合规框架:解读民法典与劳动法交叉条款,明确用工管理法律边界
风险防控策略:通过劳务派遣比例控制、外包用工“假外包真派遣”识别等实操技巧规避风险
社保与工伤管理:社保基数合规核定、工伤认定争议应对等实务工具
争议解决能力:学习调岗调薪、裁员解雇的证据链构建与谈判技巧
【课程特色】
需求诊断:课前充分沟通,确定培训的需求定位和要求,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定制课程:结合需求对象的工作场景,设计到培训的过程中
模拟演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用方法和工具,指导进行现场演练
工具落地:方法和工具全程使用,既有理论,还有实践,案例丰富,工作实操性强
【课程对象】
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
【课程时间】
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民法典与劳动用工合规基础
1、民法典对劳动用工的影响与法律衔接
民法典总则编:自然人行为能力对用工主体资格的影响(如未成年人用工、精神障碍员工管理)
核心法规解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更新与企业应对策略
合同编与劳动合同关系:格式条款效力、电子合同风险(如未明确告知条款的无效性)
人格权编:背景调查边界、员工隐私保护与商业秘密泄露防范
2、用工模式选择与合规管理
(1)用工模式选择与分析
全日制用工特点与管理要点
非全日制用工适用场景与风险
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差异及风险防控
(2)劳务派遣
三性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界定标准与实操案例
派遣协议关键条款设计:同工同酬、连带责任规避
(3)业务外包
外包与派遣的本质区别:控制权、管理权划分
“假外包真派遣”的司法认定标准与风险防控
3、社保与工伤合规管理
法定福利(社保、公积金等)管理
企业福利(如带薪年假、商业保险等)规划与风险
社保基数核定:最低工资标准、个税社保联动稽查应对
工伤认定争议:第三地受伤、上下班途中事故的举证责任
二、劳动争议高发场景与风险防控
1、劳动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
(1.)合同订立流程与关键要素
招聘环节风险防范(如实告知义务等)
合同条款设计(期限、报酬、福利等)
(2)合同履行与变更管理
调岗合法性:岗位调整是否构成“客观情况重大变化”
薪酬调整:集体协商程序与个调差异的法律风险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管理
(3)合同解除与终止处理
合法解除情形与程序
经济补偿与赔偿金计算与支付
合同终止的条件与后续义务
(4)其他情形解读
试用期管理:录用条件量化、解雇证据链构建(如绩效考核不达标证明)
单方解除权:严重违纪定义、程序合规(如工会通知义务)
2、典型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
案例1:电子劳动合同无效纠纷(未明确告知条款效力)
案例2:外包员工工伤赔偿责任划分(用工单位与承包方连带责任)
情景模拟:员工拒绝调岗引发的仲裁应对策略。
三、劳动争议处理与风险应对
1、劳动争议的类型及处理
(1)常见劳动争议类型分析
工资福利争议案例剖析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焦点解读
(2)争议预防机制建立
内部沟通与协商机制完善
员工投诉与申诉渠道建设
(3)争议处理程序与策略
调解、仲裁与诉讼流程介绍
企业应对争议的证据准备与法律策略
2、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风险识别指标设定
定期风险评估流程与报告
(2)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关键风险指标监控
预警信号与应对措施启动
(3)风险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
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培养全员风险意识与合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