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制造业面临供应链复杂性(如多级供应商协同)、生产节奏波动(如订单旺季与淡季交替)、部门壁垒显著(如研发与生产部门目标冲突)等挑战。中高层管理者需通过组织协同实现:
战略穿透力:将“智能制造”“绿色转型”等战略拆解为可执行的部门行动(如某家电企业通过“灯塔工厂”项目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联动);
资源利用率提升:整合设备、人力、技术等资源(如某汽车厂商通过“精益生产”减少30%库存积压);
风险韧性增强:构建应对供应链中断、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
课程收益
方法论掌握:理解制造业组织协同的底层逻辑与工具链;
工具落地:掌握OKR对齐、RACI矩阵、风险评估矩阵等工具;
场景覆盖:覆盖跨部门项目推进(如新生产线投产)、危机事件协同(如突发质量问题溯源);
文化塑造:推动“精益共生”文化(如全员参与质量改善)与“数据驱动决策”文化(如实时生产数据共享)。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制造业中高层管理者(CEO、生产总监、供应链负责人、研发主管等)
课程特色
深度行业适配:案例基于典型场景(如丰田“零缺陷生产”、宁德时代“电池产业链协同”);
工具结构化:提供《制造企业协同成熟度评估表》《跨部门OKR对齐模板》;
强互动性:角色扮演(如“生产经理与质检部门的质量争议”)、沙盘推演(如“春节前供应链断链应急指挥”)。
课程大纲:
模块一:组织协同的概念与价值
什么是组织协同?
案例:某家电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生产-售后数据互通,产品迭代周期缩短50%;
数据:协同度高的制造企业,交付周期平均缩短25%(麦肯锡调研)。
协同失效的典型场景
工具:组织摩擦力诊断模型(目标错位/信息孤岛/权责模糊);
练习:分析“某车企新能源车型因电池供应延迟导致停产”案例的根本原因。
制造业的协同价值
案例: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供应商联合研发”将新品上市时间压缩60%;
数据:采用协同机制的企业,生产成本降低18%(德勤研究)。
成果输出:《制造企业协同转型方案框架》
模块二:构建共同目标与承诺
2.1 目标对齐的方法论
工具:OKR与KPI双轨制(如某工程机械企业通过“交付准时率”KPI与“客户满意度”OKR联动);
练习:为“工业机器人产线升级”项目设计三级OKR(公司级→部门级→个人级)。
2.2 承诺落地的机制设计
工具:RACI矩阵(明确角色与责任);
案例:某化工企业通过“质量委员会”机制解决工艺改进争议。
2.3 从口号到行动的文化塑造
工具:“承诺宣言”模板(如海尔“人单合一”落地);
场景模拟:制定“全员质量追溯”文化落地的具体举措。
成果输出:《部门间OKR对齐承诺书》
模块三:资源整合与风险管理
3.1 资源协同的关键策略
工具:资源四象限模型(战略价值/紧急程度);
案例:某服装制造商通过“共享裁床”设备减少40%闲置率。
3.2 风险识别与预防机制
工具:SWOT-RCA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根因分析);
练习:设计“某食品加工厂因原料污染导致召回”应急预案(响应流程+责任分工)。
3.3 协同中的冲突管理
工具:“利益-关系”双维冲突解决模型;
案例:某钢铁企业通过“跨部门轮岗”化解技术与采购的采购标准争议。
成果输出:《跨部门资源协同计划表》
模块四:实战演练与成果固化
4.1 全天知识串联
任务:分组完成“某新能源汽车电池产能爬坡”案例分析,输出协同改进方案(目标对齐→资源分配→风险预案)。
4.2 成果展示与反馈
机制:采用“行业专家评审团”(含制造企业高管、精益顾问)现场评分;
成果输出:《制造企业组织协同标准化手册》(含10套工具模板)。
课程设计亮点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精益生产(如TPM设备管理)与数字化工具(如MES系统);
行业深度适配:覆盖智能制造、供应链韧性、质量管控等核心场景;
文化落地指导:提供《跨部门协作公约》《质量红黄线管理制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