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比较微生物分解氨基酸的五种脱氨方式不同之处,最好是列表,急急急啊,谢谢咯

(一)氧化脱氨基:第一步,脱氢,生成亚胺;第二步,水解。   (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①还原脱氨基(严格无氧条件下); ②水解脱氨基; ③脱水脱氨基; ④脱巯基脱氨基; ⑤氧化-还原脱氨基,两个氨基酸互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机酸、酮酸、氨; ⑥脱酰胺基作用。   (三)转氨基作用。 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发生氨基转移作用,结果是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   (四)联合脱氨基: 1、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先转到α-酮戊二酸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Glu,然后在L-Glu脱氨酶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并释放出氨。 2、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体内的氨基酸可通过多种方式脱去氨基,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嘌呤核苷酸循环,其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所谓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可逆的,所以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催化氨基酸转氨基的酶是转氨酶,其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体内的氨基酸可通过多种方式脱去氨基,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嘌呤核苷酸循环,其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所谓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可逆的,所以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催化氨基酸转氨基的酶是转氨酶,其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联合脱氨。提到氨基酸脱氨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主要是人体氨基酸转换的一种方式,通过脱氨基的来达到体内营养平衡,使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状态。一般氨基酸头氨基有四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对身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常见的方式有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等。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嘌呤核苷酸循环,其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αue011酮酸的过程.这是氨基酸在体内分解的主要方式.参与人体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共有20种,它们的结构不同,脱氨基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以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促作用下进行伴有氧化的脱氨反应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在体内有L-谷氨酸脱氢酶及氨基酸氧化酶类所催化的反应,其中以L-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最为重要。L-谷氨酸脱氢酶是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不需氧脱氢酶,它催化L-谷氨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NH3。L-谷氨酸脱氢酶仅能参与L-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而不能完成其他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故体内还需要其他的脱氨基方式。转氨基作用:又称为氨基转换作用,它是由氨基转换酶(转氨酶)催化的。此酶催化一些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体内大多数氨基酸(除甘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外)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体内存在许多的转氨酶,不同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转氨基作用只能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在各种转氨酶中,以L-谷氨酸与α-酮酸之间的转氨酶最为重要。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联合脱氨基作用:上述转氨基作用只是将一个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的酮基上,形成谷氨酸,实际上并无游离的NH3产生,未达到真正脱离的目的。但若将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作用,可达到真正脱氨基的目的,这一反应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肌肉中,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使许多氨基酸脱去氨基。

生物体氨基酸有几种主要脱氨基方式?简述之

转氨基:α-氨基酸的氨基可逆的转移给α-酮酸,生成新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联合脱氨基:分为两种: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生物体氨基酸有几种主要脱氨基方式?简述之

你好!转氨基:α-氨基酸的氨基可逆的转移给α-酮酸,生成新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氧化脱氨基: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联合脱氨基:分为两种: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打字不易,采纳哦!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方式

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体内的氨基酸可通过多种方式脱去氨基,包括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嘌呤核苷酸循环,其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所谓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可逆的,所以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催化氨基酸转氨基的酶是转氨酶,其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此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

分子生物学载体中lb是什么意思

一·GDP:二磷酸鸟苷。也称鸟苷二磷酸,是一种核苷酸,组成物是焦磷酸基团、五碳糖、 以及碱基鸟嘌呤。分子式:C<sub>10</sub>H<sub>15</sub>N<sub>5</sub>O<sub>11</sub>P<sub>2</sub> 。   二·GTP:即鸟嘌呤-5"-三磷酸。在生物化学的全名为9-β-D-呋喃核糖鸟嘌呤-5"-三磷酸,或者 是9-β-D-呋喃核糖-2-氨基-6-氧-嘌呤-5"-三磷酸。GTP是DNA复制时的引物(Primer,其实是 RNA)和转录(即是mRNA的生物合成)时的鸟嘌呤核苷酸的提供者。它是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 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过程中的能量载体,它可以和ATP相互转换。GTP也是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 物质,在此过程中它会在GTPase作用下转化为GDP。   三·GMP:鸟苷酸 guanylic acid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亦称一磷酸鸟苷,简称 GMP。是RNA的组成成分。碱解RNA得到的GMP是2′-磷酸鸟苷和3′-磷酸鸟苷的混合物。用稀酸 水解GMP可生成鸟嘌呤、D-核糖和磷酸。用蛇毒磷酸二酯酶处理RNA生成5′-磷酸鸟苷。在生物 体内由次黄苷酸生成,此外也由鸟嘌呤或鸟苷生成。

生物体内有那几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是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代谢物并直接将高能代谢物中能量转移到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指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例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并磷酸化生成甘油酸-1,3-二磷酸,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甘油酸-1,3-二磷酸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甘油酸-3-磷酸与ATP。又如甘油酸-2-磷酸脱水生成烯醇丙酮酸磷酸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又如在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CoA(辅酶A)生成琥珀酸,同时伴有GTP的生成,也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物化学中 rNMP中的r表示什么?

核苷酸有核苷单磷酸、核苷酸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NMP(rNMP)、NDP(rNDP)和NTP(rNTP)分别表示核糖核苷单磷酸、核糖核苷二磷酸和核糖核苷三磷酸;dNMP、dNDP和dNTP分别表示脱氧核苷单磷酸、脱氧核苷二磷酸和脱氧核苷三磷酸。 r代表核糖 d代表脱氧

生物学adp是什么

生物学adp是二磷酸腺苷(英语:adenosine diphosphate,缩写:ADP)是一种核苷酸。 二磷酸腺苷是由一分子腺苷与两个相连的磷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分子式C10H15N5O10P2。二磷酸腺苷(也叫腺苷二磷酸)是由一分子腺苷与两个相连的磷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C10H15N5O10P2。在生物体内,通常为三磷酸腺苷(ATP)水解失去一个磷酸根,即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并释放能量后的产物。当一摩尔ATP分子的磷酸根水解断裂时,会产生一摩尔二磷酸腺苷分子,一摩尔磷酸根(Pi),并释放出7.3千卡(kcal)的能量。反之,二磷酸腺苷与磷酸根反应(吸收能量)会生成三磷酸腺苷。在光合作用中吸能过程就有此反应。公式:ADP+Pi+能量=ATP+H2O(酶参与)(储存能量,吸能反应)二磷酸腺苷是人们发现最早、也是体内最重要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在体外实验中可观察到其诱导的两种血小板聚集类型。ADP存在于血小板细胞内的高密度颗粒内,当血小板发生凝聚反应时被释放,ADP通过血小板上的ADP受体对血小板的形状及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凝聚过程。

磷酸酶的生物学功能

磷酸酶与激酶或磷酸化酶的磷酸化作用正相反。磷酸化可以使一个酶被激活或失活(如,激酶信号通路[7] ),也可以使一个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发生(如SH2结构域);因此,磷酸酶是许多信号转导通路控制磷酸化所必需的。值得一提的是,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并不一定对应着酶的激活或抑制,而且一些酶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参与激活或抑制的调控。例如,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有多个能够被磷酸化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而激活或抑制对应不同残基的磷酸化。磷酸之所以对于信号传导很重要,其原因在于它能够对其所结合的蛋白的行动进行调控;而除去磷酸,则是一种反向作用(如果磷酸化是激活作用,则去磷酸化就是抑制作用),磷酸酶就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3个眼睛的生物吗 有1个眼睛的生物吗

在新西兰岛上生活着一种叫Tuatara的爬行动物,有三只眼。这种爬行动物看起来很像蜥蜴。这种动物原来属于一个种,生物上分类用的纲目科属种的种,但现在这个种种的其他生物都灭绝了,只有Tuatara幸存了下来。为了研究Tuatara的第三只眼,科学家们分析了它大脑前松果腺体的凸起。在一些蜥蜴的大脑上,这个松果体确实很像一个眼睛,并且它有透镜一样的外壁和透明的覆盖物,并且还有视网膜和色素。但这样的构造并不会帮助蜥蜴看到东西。但是对于Tuatara来说,这样的构造却是它的第三只眼睛!并且真的能看到东西!!在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鸟类中都不存在独眼动物。但是,比目鱼(鲽、鳎、鲆三种鱼的总称,这类鱼身体扁平,眼睛长在身体一侧,另一侧向下卧在浅海底的泥沙上),如黑鲽鱼,人们起初认为它只有一只眼,后来发现它实际上有两只眼,位于头的同一侧,其中一只眼睛是活动的,当需要时,它就从隐蔽的眼窝中冒出来,同那只固定的眼睛会合。不过,某些无脊椎动物确实只有一只眼睛,比如生活在死水中的某些甲壳纲动物。草履虫 水螅等就是

2011年十大奇特生物是哪些?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评选出的2011年发现十大怪异动物:1.独眼鲨鱼  在墨西哥发现的一个罕见的鲨鱼胎儿,身长22英寸(约合56厘米),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头部前部。独眼鲨鱼是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编辑评出的2011年十大诡异动物之一。实际上,这条鲨鱼患有一种名为“独眼畸形”的先天性疾病。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动物都会出现独眼畸形。在母体外捕获独眼鲨鱼还是第一次。杰克逊维尔北佛罗里达州大学研究鲨鱼的生物学家吉姆-格尔雷切特表示,科学家此前就曾多次发现独眼鲨鱼胎儿。但他们一直未能在母体外捕获独眼鲨鱼,说明这种鲨鱼无法在野外存活很久。2.迷幻摇滚变色龙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6月公布的一份报告,图片展示的变色龙是最近在物种丰富的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发现的。这种变色龙学名“Furcifer timoni”,好似一名迷惑摇滚歌手,因此也被称之为迷惑摇滚变色龙。(迷惑摇滚是指装扮重于音乐的摇滚乐风格。)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发现这种多彩的新种变色龙令人感到非常吃惊,因为科学家此前曾对这种变色龙所在的北部雨林进行多次深入考察,寻找新种爬行动物。3.白化活板门蛛  据“国家地理新闻”网站11月报道,澳大利亚发现一种新种白化活板门蛛,令科学家感到震惊。西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马克-哈维表示:“看到它的白脑袋,我差点被吓倒在地。” 由于体内仍有一些色素,新发现的活板门蛛并不是真正的白化病患者。它的身体呈褐色,与其他活板门蛛一样。这种新种蜘蛛体宽1.2英寸(约合3厘米)。在以一种新物种身份被描述前,它将一直被称之为“白化活板门蛛”。4.恶魔蝙蝠  最近发现的一种蝙蝠,头上和背上长满黑毛,腹部则长着白毛,这种颜色对比让它被形象地称之为“恶魔蝙蝠”。在9月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科学家报告了这一发现。科学家表示,尽管拥有一个令人恐怖的名字,但这种蝙蝠却非常害羞。它们生活在越南的偏远雨林栖息地,尽可能远离人类。研究论文合著者、环保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生物学家尼尔-弗雷表示,如果被捕获,恶魔蝙蝠也会变得很凶猛。他说:“如果把它放在手上,它会想尽各种办法逃走。它们先是想办法逃,而后是反抗。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它们才进行反抗。”5.僵尸真菌  巴西雨林,僵尸蚂蚁的头部向外长出一根类似茎干的物体,这根“茎干”实际上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名为“Ophiocordyceps camponoti-balzani”。科学家3月表示,这种真菌最初被认为是单一物种,名为“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但实际上有4个截然不同的种群,并且全部能够对蚂蚁进行精神控制。Ophiocordyceps camponoti-balzani能够感染蚂蚁并占领它们的大脑,一旦蚂蚁移动到最适于它们生长和传播孢子的区域,它们便会痛下杀手,杀死蚂蚁。6.薄煎饼海蛤蝓  这种新发现的裸鳃亚目动物外形好似一个五颜六色的薄煎饼。科学家6月表示,在最近对菲律宾进行考察时,他们共发现数百种潜在新物种,图片展示的海蛤蝓便是其中之一。7.吸血飞行蛙  这种新种青蛙学名“Rhacophorus vampyrus”,生活在越南山地丛林地区。科学家1月表示,Rhacophorus vampyrus于2008年被发现,身长2英寸(约合5厘米),只生活在越南南部的雾林地区,能够利用带蹼的四肢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蝌蚪通常长有口器,与喙类似。吸血飞行蛙的幼仔长有一对坚硬的黑钩,从口器下方伸出,在青蛙幼仔身上发现这种“尖牙”还是第一次。8.恶魔线虫  根据6月刊登的研究论文,这种线虫在地下数公里处发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栖息地所在深度最深的动物。这个新种线虫名为“Halicephalobus mephisto”,以《浮士德》中描绘的恶魔墨菲斯托菲里斯(Mephistopheles)的名字命名。科学家表示发现这种线虫说明地下拥有一个丰富的生物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所知。9.深海玉钩虫  新发现的玉钩虫种群,呈明亮的紫红色,是最近在中大西洋海脊附近发现的,栖息地位于海底8850英尺(约合2700米)左右。根据11月发表的一篇论文,这种色彩绚烂的动物长有长长的“嘴唇”,帮助它们在食物匮乏的区域捕获猎物。10.“刻薄鬼”水母  1月,科学家在美国佛罗里达群岛海域发现这种新种水母,被形象地称之为“粉红色刻薄鬼”。这种水母长有数百根刺一样的触须,以其他水母为食。与其他Drymonema水母不同,“刻薄鬼”水母还会捕食月亮水母,沦为盘中餐的月亮水母几乎都是成年个体。科学家1月表示,成年Drymonema水母大部分消化工作由在触须附近摇摆的所谓“口臂”完成。口臂会渗出消化液,用于分解猎物。

重庆大学的生物工程学院怎么样啊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于1998年正式建院,其前身是1979年设立的国内第一个生物力学研究室和生物医电教研室。学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重庆市医疗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二级单位。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设备先进、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已建成现代化的生物力学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组织工程材料室、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血液流变学实验室、医学电子实验室、医学图像室、植物细胞力学及植物组织工程实验室等。现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有正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50人,兼职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海外名师1人。

长相最怪异的生物

1、独眼鲨鱼2011年10月18日在美国加州海岸由当地渔民发现的只有一只眼睛的鲨鱼,称为独眼鲨鱼,鲨鱼的这种症状被称作独眼畸形,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缺陷。2、格兰芬多毛园蛛格兰芬多毛园蛛,园蛛科毛园蛛属的一种蜘蛛。身长7毫米,2016年发现于印度西部的西高止山脉。格兰芬多也被称为《哈利·波特》蜘蛛,因为它与《哈利·波特》丛书中的分院帽相似,最初是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发现的。3、三眼恐龙虾圆顶陆地蜗牛生活在克罗地亚西部鲁特纳-亚玛-特洛加玛洞穴地下约900米完全漆黑的环境中。这种蜗牛没有眼睛,因为它们在完全漆黑的洞穴中生活根本不需要这个器官。它们的外壳没有着色,这使它们拥有一个幽灵般的外貌。科圆顶陆地蜗牛只有2毫米长,一周只能移动几毫米或几厘米。

高1生物 磷酸激酶的具体作用是和磷酸酯酶的具体作用是 他们的化学本质是

磷酸激酶催化的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反应;磷酸酯酶催化的是甘油磷脂的水解反应。一个是磷酸基团的转移,一个是酯水解反应。

地球上是否曾经存在过巨人?生物的体型有什么规律?

巨人这个概念在早期文明的神话中有着特殊意义,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力量崇拜的想法,而人群中总有一些人长得比其他人格外高(当然最高也就两米多),于是我们就想象各路远古的神明是不是都体型巨大,就算是在中国的神话中,那些远古的神也大多都是巨人,比如撞断不周山的共工,逐日的夸父。《山海经》中描写到夸父渴了之后,就趴在河边喝水,轻轻松松就喝干了黄河、渭河。西方的巨人传说不过至于欧洲的狂热崇拜相比真的不算什么,毕竟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夸父是巨人。而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巨人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他们是曾经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怪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秘密的根源来自地下,让我们先从传说开始介绍吧。西方有关于巨人的神话传说大多来自北欧,比如火焰巨人苏尔特尔(Surtr)和始祖巨人尤弥尔(Ymir)(没错,就是《进击的巨人》中的始祖巨人尤弥尔的名字,这部作品的灵感也可能来源于北欧神话)。希腊神话中也存在一个鼎鼎有名的独眼巨人(κ?κλωψ / Cyclops)基克洛普斯。巨人的化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希腊神话中想象的巨人偏偏只有一只眼?而且这只独眼巨人可不是蒙上了眼罩,他天生就只有一只眼长在脸的正中央。独眼的畸形在自然界中也确实存在,但这和巨人又有什么关系呢?独眼鲨鱼独眼牛希腊人民之所以对独眼巨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其实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挖到过独眼巨人的头骨,也就是下面这个。怎么样?中间那个巨大的洞看上去像不像一只眼睛?这个头骨的尺寸比人要大多了,难怪希腊人民会把它当成巨人的头。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是侏儒猛犸象的头骨,他们的大小相当于一头刚出生的小象,只有300公斤左右,中间那个巨大的窟窿并不是什么眼睛,而是鼻孔。其实对比一下现在大象的头骨,我们就能发现还是很相似的,只不过这个头骨上少了一对巨大的牙齿,而在最近几千年的欧洲是没有大象的,当地居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头骨,也难怪会将其误认为巨人。事实上在西方历史上有很多因误认化石而产生的传说,比如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就曾把菊石当成恶魔撒旦的角。目前有关巨人的化石是一个都没有挖出来过,我们所能看到的,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巨人遗骸照片基本都是photoshop的杰作。假新闻狂欢比如这张流传最广的,其实是某个照片处理大赛中的一幅获奖作品,早在2007年网络上就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辟谣,该照片的创作者是一名加拿大籍男子,他将一张乳齿象的考古发掘照片进行了修改,加了一个人头上去才变成这副模样。同时有关巨人传说,各路地摊小报也是功不可没,为了吸引路人手上廉价的一两块钱,添油加醋大造特造,能有多扯就多扯,就光从描述手法来说那可真是有鼻子有脸,就差赌咒发誓了。其实只要你对古生物学有一定了了解,就不会相信巨人的存在,我们灵长类的祖先是大小类似老鼠的小型树栖动物,我们人类的这一支是一直从小向大进化的,而生物的进化是非常缓慢的,通过模型计算,一只像老鼠那么大的动物要想进化成大象那么大,在所有条件都指向一定要变大才能生存下去的情况下也需要100万年。而迫使体型向更大进化的动力就是严寒的气候,因为大体型动物同等总重的情况下更保暖更节能。就是正如你的所看到的,我们人类为了更好地散热,都已经将体表的毛发退化掉了,怎么可能有压力向更大的体型进化呢?而且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直立行走的生物,而体重巨大的动物无一不是四足行走的,就连恐龙也是如此。早期的小体型恐龙都是二足行走的,在不断变大后才变成了四足。由二足向四足进化的过渡形态——副冠栉龙物体的重量以三次方倍增长时,表面积(包括骨骼的横截面)只能以二次方倍增长,这就是限制生物运动能力的极限所在。比如大象根本就不会跳,霸王龙不会跑,而最重的会飞的鸟也不会超过10公斤,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巨兽都是生存在海洋之中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体重与大象类似的动物却依靠两根胫骨站立,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除了想象,地球上没有一点点巨人可能存在过的证据,无论是进化理论还是化石发掘或是生物结构分析都印证了这一点。

史前霸主巨齿鲨生死谜 地球上咬合力最强的生物

巨齿鲨是史前地球上最强悍的海洋霸主,只有梅尔维尔鲸可以匹敌,但是之后却悄无声息的灭绝了,巨齿鲨生死谜至今还未解开。普遍认为巨齿鲨应该是灭绝了,但是近代又发现了多次像巨齿鲨杰作的海洋事故现场,不过还没有人能确定它是否依旧存活。 一、史前霸主巨齿鲨 巨齿鲨属于鼠鲨科,平均14米长、40吨重,生活在15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6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截止2013年只找到它的一些象手掌一样大的三角形牙齿化石和几块脊椎的化石,它的生死谜至今都是还未解开。巨齿鲨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顶级掠食者,它们被很多古生物学家誉为地球史上最强悍的生物。目前世界上最奇特的鲨鱼就是独眼鲨鱼了,他只有一个眼睛。 成年巨齿鲨牙齿一般10-16厘米长,最长超过18厘米,已发现的巨齿鲨的部分椎骨化石与大白鲨相比大很多。虽然还没有找到其完整上下颌骨化石,但科学家根据其牙齿的大小同比例放大推算出此种鲨鱼大约有19米左右,比起泰坦蟒要大的多了,体重大约有70吨,张开大口的嘴直径可达2.8米。 巨齿鲨也许是地球历史上已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生物,平均咬合力推测为28吨,最大咬合力可达36吨。其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可以很轻松咬碎鲸鱼的肋骨。巨齿鲨可以猎食海中的任何生物,但最喜欢捕食鲸类,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也是它的盘中餐,战斗力这么强的巨齿鲨生死谜结果究竟如何? 巨齿鲨在当时无天敌,只有与巨齿鲨同为顶级掠食者的梅尔维尔鲸相匹敌。根据各地所发现鲸鱼化石上有巨齿鲨攻击所造成的伤痕来看,此鲨鱼曾经分布很广。有少数科学家指出巨齿鲨仍未灭绝,仍然在现今生存着。有不少人曾报道说发现过它,经检验,都是将姥鲨,鲸鲨等体型大的鲨鱼误看成巨齿鲨。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重庆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

重庆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生物学局限性比较大,目前来说可能比较好的出路就是深造,最好还是出国深造,拿到博士或者博后文凭,生活就很好了。 如果真的对科研有极大的兴趣的人,性子比较沉稳,不欢脱的人还是很合适的,只要踏实努力就会有成绩。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2年7月,由重庆大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原属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整合组建而成,位于美丽的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院以“研究生命科学、造就尖端人才、服务人类健康”为办学宗旨,以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为办学愿景,以“精干型、高效型、特色型”学院为建设目标。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1、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一方面,好的科研、企业单位是理想的择业对象,可是其要求自然也比较高,本科生的工作竞争优势不是很强,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提高;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就业容易,可是条件差,发展也不太理想。2、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求职来说,文凭其实只是一小方面,招聘单位对文凭作出规定,无非也是希望应聘工作者有更高的专业能力。所以说,专业知识、能力过硬才是重要的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方法。

生物化学

这是《生物化学》复习题填空题:1.脂肪酸β-氧化的4步反应是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2.一碳单位主要来源于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3.膜受体种类有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型受体,酶耦联的受体。4.DNA损伤修复的方式有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5.翻译的起始密码子是AUG,终止密码子有UAA,UAG,UGA。6.胸腺嘧啶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7.mRNA的转录后加工包括首修饰、尾修饰、mRNA的剪接。8.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DNA,噬菌体DNA和病毒DNA。9.重组体导入受体菌的方式有转化,转染,感染。10.酶特异性类型有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11.酶促反应的机制有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12.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结合基团,催化基团。13.蛋白质二级结构有αα,ββ,βββ14.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是蛋白质的多肽链。15.碱性氨基酸有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16.酸性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17.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有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离子键。18.胞浆中NADH的转运机制有α-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19.NADH呼吸链由复合体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组成。20.芳香族氨基酸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2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有三种酶,为丙酮酸脱氢酶,TPP 转乙酰化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概念题:1.糖异生:指的是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肾在正常情况下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十分之一,但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可大为增强。2.糖酵解: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3.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4.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5.腐败作用: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也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称为腐败作用6.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快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7.解链温度:DNA的解链温度(Tm)是引物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当50%的引物和互补序列表现为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一种DNA分子的Tm值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的G+C比例相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8.DNA变性:加热或用碱处理双链DNA,使氢链断裂,结果DNA变成为单链,此称为DNA的变性。9.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10.端粒酶:细胞中有种酵素负责端粒的延长,其名为端粒酶。11.外显子:外显子就是在成熟mRNA中保留下的部分,也就是说成熟mRNA对应于基因中的部分。12.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13.密码的摆动性:是指密码子的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位碱基决定,而第三位碱基有较大的灵活性。14.信号肽: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15.增强子: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增强子是通过启动子来增加转录的。16.反式作用因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 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17.基因载体:基因载体是作为基因导入细胞的工具。犹如火箭能把卫星射向九天一样,基因载体可以把目的基因送入靶细胞内,从而发挥目的基因的特定功能。18.c-文库:???19.蛋白质二级结构:protein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20. 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21.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盐键维持的。22.氧化磷酸化:是细胞中重要的生化过程,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代谢途径,位於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之后,是产生“能量通货”ATP的主要步骤23.酶:是生物体内多数反应的一种生物催化剂,除少数RNA外几乎都是蛋白质。24.受体: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25.模体:26.呼吸链: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脱氢来实现的。代谢物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脱落的氢原子不能直接与氧结合成水,而需要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这些传递体有些是递氢体,有些是递电子体,最后把氢原子传递给分子氧结合成水。这样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27.蛋白激酶:又称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生化特性最清楚的蛋白激酶。28.Km29.uf062氧化30.三羧酸循环: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31.同工酶: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简答题:1.简述酮体的生成过程。肝细胞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只能生成酮体,不能氧化酮体。酮体生成后由血液运往肝外组织。2.简述鸟氨酸循环过程。???3.简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所谓联合脱氨基,是指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其过程是氨基酸首先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催化下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α-酮戊二酸再继续参与转氨基作用。4. 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5-磷酸核糖和NADPH + H+5.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I和II的区别。这两个酶是同工酶,I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将氨、二氧化碳合成为氨基甲酰磷酸参与鸟氨酸循环。II存在于胞浆中,II的氨来源于谷氨酰胺,将谷氨酰胺的氨基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氨基甲酰磷酸参与嘧啶合成6.参与DNA复制的酶类有哪些?各有何作用?7.DNA复制和逆转录有何异同?.(1)复制即为一条DNA双链解旋以自身为模板复制为2条DNA双链 逆转录是一条RNA单链复制出双链DNA,一般是少数病毒所特有的 (2)方向不同:复制是DNA到DNA,逆转录是RNA到DNA (3).酶不同:都需要解旋酶,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等等。8.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1).复制即为一条DNA双链解旋以自身为模板复制为2条DNA双链 转录是一条DNA双链解旋以自身为模板转录成一条RNA单链就是信使RNA (2).方向不同:复制是DNA到DNA,转录是DNA到RNA (3).酶不同:都需要解旋酶,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9.试述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启动子是DNA链上一段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能起始mRNA合成的序列,它是基因表达不可缺少的重要调控序列。没有启动子,基因就不能转录。原核生物启动子是由两段彼此分开且又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组成,对mRNA的合成极为重要。10.简述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1)mRNA: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作用传递给mRNA,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模板,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2)tRNA: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运载工具,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作用,使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是遗传信息的转换器。 (3)rRNA 核糖体的组分,在形成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它与核糖体中蛋白质以及其它辅助因子一起提供了翻译过程所需的全部酶活性。11.简述操纵子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操纵子通常由 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在基因组中成簇串联组成。12.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1)材料的准备: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和受体细胞(宿主)的准备。用相同的限制 性内切酶分别将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2)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建立起无性繁殖系。 (4)筛选出所需要的目的无性繁殖系,并保证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正确 表达。13.何谓蛋白质变性?变性后蛋白质性质有什么改变?蛋白质变性是指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松散,不能形成结晶,易被蛋白酶水解。如果变性条件剧烈持久,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14.什么是酶的共价修饰?特点是什么?某些酶分子上的基团可以在另一种酶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作用(例如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作用),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激活或抑制。这种作用称为共价修饰。特点`??? :(15.蛋白质别位调节及其特点。??16.什么是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特点有哪些?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特点伐晓得~~`17.何谓酶原激活?机制是什么?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称为酶原,使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18.简述经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19.非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动力学特点。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 动力学特点``??20.G蛋白结构特点及效应蛋白。G蛋白结构: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效应蛋白``???21.胞内受体及信息传递过程。?22.比较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的特点。(1)无氧氧化是指人体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糖原,人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产生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也称糖酵解。(2)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及能量的过程。这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23.简述软脂酸(16C)的uf062氧化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根本找不到~``NND``2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区别。```??2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区别。``???`

世界上最诡异的生物

世界上最诡异的生物有独眼鲨鱼、迷惑摇滚变色龙、白化活板门蛛、恶魔蝙蝠、僵尸真菌。1、独眼鲨鱼在墨西哥发现的一个罕见的鲨鱼胎儿,身长22英寸(约合56厘米),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头部前部。独眼鲨鱼是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编辑评出的2011年十大诡异动物之一。2、迷惑摇滚变色龙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图片展示的变色龙是最近在物种丰富的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发现的。这种变色龙学名“Furcifertimoni”,好似一名迷惑摇滚歌手,因此也被称之为迷惑摇滚变色龙。3、白化活板门蛛据“国家地理新闻”网站报道,澳大利亚发现一种新种白化活板门蛛,这种新种蜘蛛体宽1.2英寸(约合3厘米)。在以一种新物种身份被描述前,它将一直被称之为“白化活板门蛛”。4、恶魔蝙蝠它们生活在越南的偏远雨林栖息地,尽可能远离人类。研究论文合著者、环保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生物学家尼尔-弗雷表示,如果被捕获,恶魔蝙蝠也会变得很凶猛。5、僵尸真菌巴西雨林,僵尸蚂蚁的头部向外长出一根类似茎干的物体,这根“茎干”实际上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名为“Ophiocordycepscamponoti-balzani”。科学家表示,这种真菌最初被认为是单一物种,名为“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但实际上有4个截然不一样的种群,并且全部能够对蚂蚁进行精神控制。Ophiocordycepscamponoti-balzani能够感染蚂蚁并占领它们的大脑,一旦蚂蚁移动到最适于它们生长和传播孢子的区域,它们便会痛下杀手,杀死蚂蚁。

简述尿素的合成过程?动物生物化学的试题,拜托各位了 3Q

尿素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 1在Mg2+、ATP及N-乙酰谷氨酸(AGA)存在下,氨与CO2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催化下,合成氨基甲酰磷酸, 反应消耗2分子ATP,合成部位在线粒体。CPS-I是一种变构酶,AGA是此酶的变构激活剂。 2.(瓜氨酸的合成)在鸟氨酸氨基氨基甲酰转移酶催化下,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反应部位在线粒体。 3.(精氨酸的合成)瓜氨酸在线粒体合成后, 即被转运到胞液,在胞液经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此反应由ATP供能。其后,精氨酸代琥珀酸再经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作用下,裂解成精氨酸及延胡索酸。反应部位在胞液。 4.(尿素的生成)精氨酸受精氨酸酶的作用,水解生成尿素与鸟氨酸,反应部位在胞液。鸟氨酸可再进入线粒体并参与瓜氨酸的合成。

简述尿素的合成过程?动物生物化学的试题,

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温、高压下合成氨基甲酸铵,经分解、吸收转化后,结晶,分离、干燥而成。另一种是将经过净化的氨与二氧化碳按摩尔比2.8~4.5混合进入合成塔,塔内压力为13.8~24.6 MPa,温度为180~200 ℃,反应物料停留时间为25~40 min。得到含过剩氨和氨基甲酸铵的尿素溶液,经减压降温,将分离出氨和氨基甲酸铵后的脲液蒸发到99.5%以上,然后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物理性质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吸湿后结块,吸湿速度比颗粒尿素快12倍。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盘点世界五大诡异生物,大多你都没听说过

盘点世界五大诡异生物,大多你都没听说过1.独眼鲨鱼在墨西哥发现的一个罕见的鲨鱼胎儿,身长22英寸(约合56厘米),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头部前部。独眼鲨鱼是十大诡异动物之一。实际上,这条鲨鱼患有一种名为“独眼畸形”的先天性疾病。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动物都会出现独眼畸形。在母体外捕获独眼鲨鱼还是第一次。杰克逊维尔北佛罗里达州大学研究鲨鱼的生物学家表示,科学家此前就曾多次发现独眼鲨鱼胎儿。但他们一直未能在母体外捕获独眼鲨鱼,说明这种鲨鱼无法在野外存活很久。2.红唇蝙蝠鱼红唇蝙蝠鱼,生活在拉帕戈斯群岛,故名思义有着鲜艳的红唇,更特殊的是它有四条(腿),被视为是世上最丑的鱼种之一。3.叶角蛙叶角蛙,生活在亚洲东南部的丘陵林地,这种两栖动物精心伪装成树叶,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把它与它潜伏的地面区分开来。这种蛙很少四处走动,它会守株待兔,等到螃蟹、蜥蜴、小型啮齿动物和其他蛙类靠它特别近时,突然发动攻击,把猎物整个吞下。4.僵身真菌巴西雨林,僵尸蚂蚁的头部向外长出一根类似茎干的物体,这根“茎干”实际上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命名为僵尸真菌。科学家表示,这种真菌最初被认为是单一物种,但实际上有4个截然不同的种群,并且全部能够对蚂蚁进行精神控制。能够感染蚂蚁并占领它们的大脑,一旦蚂蚁移动到最适于它们生长和传播孢子的区域,它们便会痛下杀手,杀死蚂蚁。5.印尼章鱼人来源于印度,当时一名女子在家正在用锅来煮章鱼,却没想到,竟听到了锅中发出了像婴儿一样的哭声,她赶紧打开一看,发现之前的章鱼已经是变成了一个长有人头章鱼身的“奇怪”之物了,和只有一个眼睛的独眼鲨鱼有得一拼。当场就被吓得不轻了,这就是印尼章鱼人的来历了。据当时女子所说,这只章鱼是他的丈夫从外面打渔的渔船上购买的,买的时候就和普通的章鱼没有区别,都是两个眼睛、鼻子耳朵都有,却没想到拿会家里煮了之后竟然就成为了印尼章鱼人,发生了这种现象实在是令她不解。

世界十大诡异生物 独眼鲨鱼最独特(仅一只眼的畸形鲨鱼)

在这个世界上怪异及神秘的动物非常之多,比如水怪、印尼章鱼人、五头蛇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要讲到的独眼鲨鱼也是其中之一了,独眼鲨鱼故名思议就是一种只长有一个眼睛的鲨鱼了,那是相当的神奇啊!估计很多人是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的,但是它却又是真实的存在与世界上,下面就和我来一起看看! 一、仅有一只眼睛的独眼鲨鱼 看到上面的图片没有?这就是独眼鲨鱼的真实面貌了,这只鲨鱼据说是在美国加州海岸一渔民所捕获的,不仅只有一只眼睛,它全身都还是雪白无比,实在是让人惊奇。此消息和报道一经流传出来之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是假的,也有人说是鲨鱼的变异,那么这种怪异的动物到底是真是假呢? 在此次事件发生之后,据称在墨西哥的海岸在此发现了独眼鲨鱼了踪迹,这只鲨鱼是当地渔民从一头雌性牛鲨的腹中所发现,身长大概在56厘米左右,仅有一个眼睛,和美国加州所描述的形象是相差无几。联系两次的事件就引起了鲨鱼研究者的重视,并对这种“独眼鲨鱼”进行了研究。 是一种畸形鲨鱼胎儿 经过鲨鱼研究者的研究证实,独眼鲨鱼的独眼确实是天生如此,并没有造假之嫌,确实是一只畸形的鲨鱼胎儿。畸形鲨鱼胎儿的案例非常稀少,目前世界上也仅有不到50例。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动物都会出现独眼畸形。在母体外捕获独眼鲨鱼还是第一次。独眼鲨鱼是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编辑评出的2011年十大怪异动物之一。 还曾表示,这种独眼鲨鱼虽然是真实存在,但是他们却还没有在母体之外捕获到活体的独眼鲨鱼,说明这种鲨鱼可能无法在脱离母体的情况下生存,一出生就有可能会夭折了。 点击下一页,查看世界上其他的怪异动物。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高中生物:关于胸腺的功能

1.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场所。摘除胸腺,T淋巴细胞无法成功分化,则无细胞免疫,而B淋巴细胞不会受影响,依然介导体液免疫。2.应该不能说明吧。

高中生物:关于胸腺的功能

产生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胸腺后,先在皮质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胸腺其中大部分淋巴细胞死亡,小部分继续发育进入髓质,成为近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管壁,循血流,再迁移到周围淋巴结的弥散淋巴组织中,此处称为胸腺依赖区。整个淋巴器官的发育和机体免疫力都必需有T淋巴细胞,胸腺为周围淋巴器官正常发育和机体免疫所必需。当T淋巴细胞充分发育,迁移到周围淋巴器官后,胸腺重要性逐渐减低。产生和分泌胸腺素和激素类物质从40年代开始,已从胸腺中提出十几种有效的体液因素,它们无种属特异性,在某种程度上代替胸腺机能,以微量存在于血中,以环核苷酸(cAMP)作为第二信使,可视为胸腺激素(thymin)。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胸腺素(thy-mosin)。胸腺素为怀特(White)和戈尔茨坦(Goldstein)从小牛胸腺中提取出来的、分子量为12000道尔顿的蛋白质。能使免疫缺陷病人的T细胞机能得到恢复,可诱导无胸腺及去胸腺小鼠的T细胞机能,并可增加小鼠胸腺细胞中的环鸟苷酸。此外,胸腺激素Ⅰ,也是从小牛胸腺中提取出来的多肽,以后进一步提纯成胸腺激素Ⅱ,亦有诱导T细胞的机能。此激素存在于胸腺皮质或髓质上皮细胞中,而不存在胸腺细胞中。

补救途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1、大多数细胞更新其核酸(尤其是RNA)过程中,要分解核酸产生核苷和游离碱基。细胞利用游离碱基或核苷重新合成相应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途径。2、与从头合成不同,补救合成过程较简单,消耗能量亦较少。由二种特异性不同的酶参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PRPP与腺嘌呤合成AMP。3、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是一种次要途径。其生理意义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能量及减少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对某些缺乏主要合成途径的组织,如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脑、骨髓、脾等,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例如Sesehue011Nyhan综合征是由于HGPRT的严重遗传缺陷所致。此种疾病是一种性连锁遗传缺陷,见于男性。

下面哪一种物质的生物合成不需要prpp

那一种物质都不需要prpp**************************************************************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r-5-p在生物学中是什么

R-5P: 5-磷酸核糖。R-5-P和PRPP则分别增强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的活性。

生物化学中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什么?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2,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生物合成不需要PRPP()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生物合成不需要PRPP() A.嘌呤核苷酸B.FADC.嘧啶核苷酸D.HisE.TrpF.Phe正确答案:FAD;Phe

医学生物化学!急!(填空)

自己查书吧,太专业。

龙是一种什么生物?是否真实存在?地球上最像龙的生物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龙,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怀,甚至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人们无需思考,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龙的模样。古人对龙的描写最经典的,是《三国演义》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但对于龙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我国的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不确定存在的生物,但如果龙不存在,中国龙的形象又从何而来?中国龙与西方龙人们现在常说的龙有三种,一种是中国龙,一种是西方神话中的龙,一种则是真实存在但已经灭绝的恐龙。同样是幻想属性比较多的西方龙,其形象却和已经灭绝的恐龙有点相似。特别是能够飞行的翼龙,除了不能喷火喷水,其他都与西方龙挺相似的,它们都有翅膀。但我们中国龙就比较特殊,细长的蛇身没有翅膀。假如真有这种类似的生物,它是怎么飞起来呢?自然界中有一种会“飞”的蛇,或许能够提供参考。飞龙在天——会“飞”的金花蛇金花蛇也称飞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我国广西、云南、海南也有,但非常稀缺。因为背部斑纹中有许多黄色或橘红色,所以叫美丽金花蛇。金花蛇在空中与其说是飞,不如说是空中滑翔。它能够以弹道学的原理,准确到达其滑翔的目的地。在空中时,金花蛇的肋骨可以在背腹轴线上展开,横切面从圆形变成略微扁平的三角形。这让金花蛇能以摆动身体的方式,控制飞行的方向。据芝加哥大学的科学研究得知,体型越小越短的金花蛇,飞翔距离越远。空气阻力与物体迎风面的表面积是正比例关系,所以像龙这么庞大的体型,并不能像金花蛇这样滑翔,除非龙的体型和金花蛇相似。龙源于蛇?中国龙在形象上与蛇更为接近,所以人们在追溯中国龙起源时,常常与蛇作比较。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先祖是以蛇作为图腾。在部落战争时,各个部落相互融合,其他部落的图腾也各取部分,放到了蛇图腾上。所以就诞生了有鹿角、虾眼、蛇身、猪头、牛耳、羊须、鹰爪等特征的中国龙。那么除了蛇,就没有什么生物在形象上与龙比较吻合的吗?最像龙的生物?——洞螈目前与中国龙的形象特别吻合的生物确实有,但不在国内,而是在欧洲。1768年,一位奥地利的医生和一位科学家朋友洛朗在游历科尔巴阡山脉时,意外发现了洞螈的存在。这是一种两栖类生物,身长大约30厘米左右。从外形上看,洞螈几乎和中国龙的形象一样,一张大长脸,有蛇身和爪子。由于长期居住在隐秘的石灰岩溶洞中,洞螈的鳞片似乎已经退化,只是覆盖一层薄薄的皮肤,它没有眼睛,鼻子小的可怜。由于其两栖生活特性,或许我们可以推想,洞螈的先祖是生活在洞外的,形象接近中国龙。那时候的洞螈身体比现在要更大一些,所以也具备类似金花蛇那样滑翔的技能。这或许能解释古人描述龙时,形容其能够腾云驾雾,能潜伏波涛。洞螈是一种非常“懒”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繁衍都变得非常艰难。漫长的时光中,洞螈渐渐进入洞穴中生活,身体特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龙”消失在自然界中。懒出天际的龙形生物洞螈的懒是出了名的,大熊猫、树懒等动物在懒方面跟洞螈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科学家们曾在2010年到2018年期间对洞螈进行了长达8年的观察。来自匈牙利罗兰大学的动物学家GergelyBalázs表示,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发现洞螈的移动距离非常有限。现最活跃的洞螈,在230天内只移动了38米,绝大多数洞螈只移动了5米左右。而有个别懒出天际的洞螈,甚至可以保持一动不动,在同一个地点睡上7年!除此之外,洞螈还懒得繁殖……这一点和大熊猫有点类似,但却比大熊猫还厉害一些。母洞螈7年才能产一次卵,繁殖周期平均是12.5年一次。如果龙的原型真是洞螈的先祖,有这种懒得繁殖的特性,那么它们的灭绝倒不令人感到惊讶了。洞螈除了懒得动,懒得繁殖,它们还懒得吃饭。由于终年栖息在洞穴中,洞螈的食物来源非常稀少。只有少量的蜗牛和螃蟹。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洞螈会主动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来减少能量消耗,生命周期非常长。科学研究表明,洞螈可以活100年,平均生存期有70年!消失的“龙”?洞螈的研究不仅让追溯中国龙原型有了新的方向,还提供了许多新锐的科研思路,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如今,洞螈被人们称为“龙的幼崽”,是斯洛文尼亚最具代表性的独特生物,世界上只有斯洛文尼亚才有洞螈。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洞螈先祖真是中国龙的原型,那为何中国没有出现洞螈的身影呢?或许在漫长时光中,生活在中国的洞螈先祖没能像欧洲洞螈那样进入洞穴生活,导致了灭绝。毕竟洞螈比大熊猫还要懒,灭绝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你们认为呢?

生物化学PRDP是啥东西

写错了吧!应该是PRPP吧,全名为:5"磷酸核糖焦磷酸!是核糖5磷酸在PRPP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的

生物化学prpp是什么

PRPP:全称是 5-磷酸核糖-1α-焦磷酸,简称:磷酸核糖焦磷酸。英文:Phosphoribosyl pyrophosphate,缩写PRPP。化学式:C5H13O14P3。PRPP是一种核糖衍生物。它是核糖C1的活化形式,由核糖-5-磷酸与ATP在核糖磷酸焦磷酸激酶催化下生成。PRPP 是各种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必需酶的诱导剂,能加速酶生物合成的化学物。磷酸核糖焦磷酸

白色生物飞得很快的像蛇类是什么动物

白色生物飞得很快的像蛇类是金花蛇。它是游蛇科(Colubridae)金花蛇属(Chrysopelea)爬虫类,共3种。体细长,树栖,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印度。能作短距离滑翔。滑翔时身体挺直,腹部正中鳞片收缩使腹部微凹。飞蛇多昼间活动,捕食齧齿动物、蝙蝠、鸟和蜥蜴。印度和锡兰的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常称金色树蛇,体长达100公分(40吋),黑色或略呈绿色,杂有黄色或微红色斑纹。

一道生物化学题目,高人赐教啊

除此外还有磷酸戊糖途径 本人语言表达不太好以下是我为你粘贴的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 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 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 磷酸戊糖途径的发现 (1)在组织中加入酵解抑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证明葡萄糖还有酵解以外的其他代谢途径。 (2)用同位素14C分别标记葡萄糖C1和C6,如果糖酵解是唯一代谢途径,则14C1和14C6生成14CO2的速度相等。而实验结果表明,14C1更容易氧化成14CO2。 根据上述实验,Racker等人发现了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 1 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 2 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 3 分解戊糖 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部分。 磷酸戊糖途径(HMS途径)的部位:细胞质中。氧化部分 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非氧化部分 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 戊糖有两种,一种是醛糖,一种是酮糖,体内没有分解戊糖的酶,当机体需要分解时必须转成已糖或丙糖,那么机体是如何转变的呢? 首先,机体需要准备两个酮糖和一个醛糖,先让一个酮糖的一个二碳单位转到一个醛糖上形成一个碳七和一个碳三,然后将碳七上的三碳单位再转到碳三上形成碳四和磷酸果糖(C6),最后碳四再给与酮糖一个一碳单位,形成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虽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但是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它是一“旁路”。当机体需要NADPH和磷酸核糖的时候,葡萄糖就会流入这一途径。特别是在脂肪酸和固醇合成发生的地方。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你可以看下书。

生物化学问题。。。请详细解释。。。最好注明出处

1。次黄嘌林的从头合成需要谷氨酰胺参与。答案错了。选D详见王镜岩生化下册33章核酸的讲解和核苷酸代谢391页核苷酸的生物合成2。确定E是5磷酸葡萄糖?没有这个东西,葡萄糖的1位和5位的碳是成环的。应该是5磷酸核糖吧。5磷酸核糖是戊糖磷酸途径的中间物,也是核苷酸合成的起始物质。3。详细参见王镜岩版生化31章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359页组氨酸的生物合成4。题眼是血糖的调节,重在调节,B是氧化分解,是所有细胞都可以的。不再肝脏对血糖浓度调节的范围内。5。琥珀酰氨COA经过一些列变化产生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是糖异生的中间物,所以它是糖异生的原料。琥珀酰COA在琥珀酰COA合成酶作用下产生GTP和琥珀算,GTP是高能分子,所以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供能物质氧化供能是应为它处在TAC循环上,TAC循环就是氧化供能。酮体氧化中乙酰乙酸在琥珀酰COA作用下产生乙酰乙酰COA,是酮体代谢的关键步骤。6。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CO2+ATP+H2O→草酰乙酸+ADP+Pi。激活剂是乙酰赴美A详见王镜岩生化下册23章柠檬酸循环110页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7。这个是糖异生相关内容。详见王镜岩生化下册25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157页图表。要消耗ATP最多,那途径是最长,所以是琥珀酸,要经过一些列转变,行成草酰乙酸才进入糖异生。途径最长。8 。这个不用说了,就是6 磷酸葡萄糖。

生物体内的核糖主要来源于

< strong>磷酸戊糖途径,生物体内的核糖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br>体内的核糖并不是从食物中摄取,而是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葡萄糖经6-磷酸葡萄糖脱氢、脱羧的氧化反应而产生的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的合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原分解、糖异生等均不产生核糖。< br>核糖(ribose)是一种五碳醛糖,是一种单糖,化学式为C5H10O5,一般常见的型态为D-核糖,是RNA的组成物之一,也是ATP及NADH等生化代谢所需分子的原料。

生物化学中的糖代谢问题

一.糖类的消化吸收    淀粉主要消化部位是小肠。淀粉在消化道中经淀粉酶、a-葡萄糖苷酶等作用而成为葡萄糖,后者经门静脉吸收入体内。 二.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一)糖酵解    1. 定义: 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糖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 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2. 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    3. 反应过程:为便于理解,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酸酯的生成     特点:是G活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从G→FDP,要消耗二分子ATP:从糖原→FDP,消耗一分子ATP。有 二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关键酶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主要限速酶)催化。己糖磷酸酯不易透出细胞, 有利于糖的作用。    第二阶段:FDP裂解成二分子3 -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可互变。    第三阶段:生成丙酮酸,产生ATP      特点:此阶段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这种高 能磷酸基可转移到ADP分子上形成ATP,这种直接将作用物分子中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使其磷酸化为ATP的过 程称作用水平磷酸化。一分子G变2分子丙酮酸时可生成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三个不可逆反应,是第三个关键酶。    第四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丙酮酸在无氧时加氢还原成乳酸,其中的NADH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而来。    4. 肌肉及红细胞糖酵解    (1)肌肉:运动初(2-3分钟)所需能量来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继之,糖酵解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乳酸产 生增多。运动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乳酸通过异生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而消除。    (2)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的特点:     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因此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每天25克左右)进行糖酵解获得,少量通 过磷酸戊糖途径。酵解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细胞“钠泵”的正常功能。   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是在酵解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1.3-DPG转变成2.3-DPG,后者再脱磷酸变成3-PG,并进一 步酵解产生乳酸。此2.3-DPG侧支循环称2.3-DPG支路,产生支路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存在DPG变位酶和2.3- DPG磷酸酶,前者活性大于后者,故可使2.3-DPG堆积起来。2.3-DPG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降低Hb对氧的 亲和力,在组织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HbO2放出氧适应组织需要。    5. 糖酵解生理意义。     主要生理功能是在无氧条件下供能,某些组织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酵解供能。   糖酵解中G→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过程。 (二)糖的有氧氧化    1. 定义: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C02和H20的过程。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2. 反应过程:人为的分三个阶段:     Ⅰ. 胞浆中进行     Ⅱ. 线粒体中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Ⅲ. 线粒体中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3. 反应部位:胞浆和线粒体,线粒体是主要的氧化部位。    4. 关键酶: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有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这些关键酶中,有二个是多酶复合体,它们的 酶蛋白不同,但均具有相同的五个辅酶(基)。    5. 能量产生:    一克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净产生36-38克分子ATP,而从糖原分子上脱下来的一克分子葡萄糖可产生37-39克分子ATP。    6. 生理意义:    (1)是在生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是糖、脂、蛋白质在细胞内氧化供能及相互转变的共同通路,特别是三羧酸循环。 (三)磷酸戊糖途径     起始物质是G6P,中间产物为磷酸戊糖和NADPH + H+。     反应过程:     5-磷酸核糖     G6P脱氨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 —————————→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NADP+⌒NADPH+H+ NADP+⌒NADPH+H+     5-磷酸木酮酸     其中的关键酶是G6P脱氢酶;全过程在细胞浆中进行。     此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生物合成所需的一些原料:     包括:    1. 提供磷酸核糖,作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     2. 提供NADPH,其作用有:       1)物质合成时作为供氢体,如脂肪酸、类固醇等生物合成时均需NADPH。所以在脂肪组织、肝、乳      腺、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此代谢过程旺盛;       2)NADPH是GSH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特别重要。       3)是加单氧酶体系的供氢体,与肝脏的生物转化有关。三.糖的贮存与动员     糖原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通过α-l,4-糖苷键(直链)及α-1,6-糖苷键(分枝)相连带有分枝的 多糖,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存在于胞浆。其中人体肝糖原约70克左右,肌糖原约250克左右。由葡萄糖合 成糖原的过程称糖原合成,反向过程称为糖原分解。糖原分子有一个还原端和数个非还原端,糖原分解和合 成均从非还原端开始。同时,合成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二组酶催化。 (一)糖原合成     糖原合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贮存一分子G,需消耗二个高能键,其中—个由ATP供给,一个由UTP供给, UDPG是糖原合成时G的活性供体形式。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它由两种形式存在,即磷酸化的非活 性型糖原合成酶D,和脱磷酸形成的活性型糖原合成酶I,两者之间的转变又另一组酶催化:     ATP 蛋白激酶A ADP     糖原合成酶I ←——————————————→ 糖原合成酶D   (脱磷酸;有活性) Pi 糖原合成酶磷酸酶 (磷酸化;无活性) (二)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它亦存在两种形式:磷酸化酶α为磷酸化形式,有活性,由磷酸化酶b激 酶催化生成,磷酸化酶b为脱磷酸的非活性形式,两者转变为:    2H2O 磷酸化酶a磷酸酶 2Pi    磷酸化酶a ←————————-——————————→ 磷酸化酶b    (磷酸化;有活性) 2ADP 磷酸化酶b激酶 2ATP (脱磷酸;无活性)   糖原分解过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亦是关键酶,只存在于肝脏,所以肝糖原分解可调节血糖浓度,肌肉组织缺 少此酶。所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调节血糖浓度。 (三)糖的异生作用    1. 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的异生作用。能转变成糖的非物质糖主要有甘油、  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等。    2. 异生器官:肝脏为主,肾皮质中亦有异生作用。    3. 异生的反应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但酵解中由三个关键催化的单向反应,必需由另外的酶催  化。它们对应的关系为:     1)与已糖激酶对应的糖异生酶为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肾。      ATP 葡萄糖激酶 ADP      葡萄糖 ←——————————————————→ 磷酸葡萄糖      Pi 葡萄糖-6-磷酸酶 H2O     2)与磷酸果糖激酶-1对应的是果糖1,6二磷酸酶。      ATP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6-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Pi 果糖1,6二磷酸酶 H2O     与丙酮酸激酶对应的有二个酶即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它们催化丙酮酸逆向转变 为磷酸稀醇式丙酮酸。此过程称丙酮酸羧化支路。     以甘油和乳酸为例,说明糖的异生作用。    4.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体内糖来源不足情况下利用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也有 利于乳酸的进一步利用。 四.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4-6.66mmol/L,(80-120mg,Folin-Wu法)。    1. 血糖来源和去路     来源:     1)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3)非糖物质为甘油、乳酸、大多数氨基酸等通过糖异生转变而来。     去路:     1)糖的氧化分解供能,是糖的主要去路。      2)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是糖的贮存形式。      3)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      4)转变成其他糖类及衍生物如核糖、糖蛋白等。      5)血糖过高时可由尿排出。    2. 血糖浓度的调节:      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较为恒定的水平。血糖浓度>7.2mmol/L(130mg/d1)称高血糖   <3.3mmol/L(60mg/d1)称低血糖。在整体情况下血糖浓度恒定的维持是由器官、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  节的结果。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通过糖原合成以降低血糖;相反,当血糖 偏低时,肝脏通过糖原分解及异生作用以补充血糖。   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和升血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 等。在整体情况下,这两组激素相互协同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生物化学题,高手请进~

我是学医的,可是你的题有点多了,今天时间紧迫,就先回答一点吧,有机会再说,你是不是要用这个考试阿?3.答:1.合成核苷酸及核酸的原料 2.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 具体:生理意义 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肌组织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核糖可经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3- 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经基团转移反应生成。 2)提供NADPH a.NADPH是供氢体,参加各种生物合成反应,如从乙酰辅酶A合成脂酸、胆固醇;α-酮戊二酸与NADPH及氨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可与其他α-酮酸进行转氨基反应而生成相应的氨基酸。 b.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进而保护巯基酶的活性及维持红细胞膜完整性很重要,并可保持血红蛋白铁于二价。 c.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有些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有关,如从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有些羟化反应则与生物转化有关。5.答:底物磷酸化:ADP磷酸化成ATP时,其磷酸根来源于底物。4.答: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氧化分解,由于氧化时在脂酰基的β-碳原子上发生的,故称为β-氧化。β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个连续反应步骤,每进行一次β-氧化,就声称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β-氧化: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① 脱氢: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② 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L-β-羟脂肪酰CoA。③ 再脱氢:在L-β-羟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脂肪酰CoA和NADH+H+。④ 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减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酰CoA。后者可继续氧化分解,直至全部分解为乙酰CoA。

生物化学中的糖代谢问题

一.糖类的消化吸收    淀粉主要消化部位是小肠。淀粉在消化道中经淀粉酶、a-葡萄糖苷酶等作用而成为葡萄糖,后者经门静脉吸收入体内。 二.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一)糖酵解    1. 定义: 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糖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 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2. 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    3. 反应过程:为便于理解,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酸酯的生成     特点:是G活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从G→FDP,要消耗二分子ATP:从糖原→FDP,消耗一分子ATP。有 二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关键酶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主要限速酶)催化。己糖磷酸酯不易透出细胞, 有利于糖的作用。    第二阶段:FDP裂解成二分子3 -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可互变。    第三阶段:生成丙酮酸,产生ATP      特点:此阶段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这种高 能磷酸基可转移到ADP分子上形成ATP,这种直接将作用物分子中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使其磷酸化为ATP的过 程称作用水平磷酸化。一分子G变2分子丙酮酸时可生成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三个不可逆反应,是第三个关键酶。    第四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丙酮酸在无氧时加氢还原成乳酸,其中的NADH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而来。    4. 肌肉及红细胞糖酵解    (1)肌肉:运动初(2-3分钟)所需能量来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继之,糖酵解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乳酸产 生增多。运动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乳酸通过异生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而消除。    (2)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的特点:     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因此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每天25克左右)进行糖酵解获得,少量通 过磷酸戊糖途径。酵解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细胞“钠泵”的正常功能。   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是在酵解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1.3-DPG转变成2.3-DPG,后者再脱磷酸变成3-PG,并进一 步酵解产生乳酸。此2.3-DPG侧支循环称2.3-DPG支路,产生支路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存在DPG变位酶和2.3- DPG磷酸酶,前者活性大于后者,故可使2.3-DPG堆积起来。2.3-DPG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降低Hb对氧的 亲和力,在组织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HbO2放出氧适应组织需要。    5. 糖酵解生理意义。     主要生理功能是在无氧条件下供能,某些组织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酵解供能。   糖酵解中G→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过程。 (二)糖的有氧氧化    1. 定义: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C02和H20的过程。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    2. 反应过程:人为的分三个阶段:     Ⅰ. 胞浆中进行     Ⅱ. 线粒体中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Ⅲ. 线粒体中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3. 反应部位:胞浆和线粒体,线粒体是主要的氧化部位。    4. 关键酶: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有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这些关键酶中,有二个是多酶复合体,它们的 酶蛋白不同,但均具有相同的五个辅酶(基)。    5. 能量产生:    一克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净产生36-38克分子ATP,而从糖原分子上脱下来的一克分子葡萄糖可产生37-39克分子ATP。    6. 生理意义:    (1)是在生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2)是糖、脂、蛋白质在细胞内氧化供能及相互转变的共同通路,特别是三羧酸循环。 (三)磷酸戊糖途径     起始物质是G6P,中间产物为磷酸戊糖和NADPH + H+。     反应过程:     5-磷酸核糖     G6P脱氨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 —————————→ 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NADP+⌒NADPH+H+ NADP+⌒NADPH+H+     5-磷酸木酮酸     其中的关键酶是G6P脱氢酶;全过程在细胞浆中进行。     此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生物合成所需的一些原料:     包括:    1. 提供磷酸核糖,作为核苷酸、核酸合成的原料。     2. 提供NADPH,其作用有:       1)物质合成时作为供氢体,如脂肪酸、类固醇等生物合成时均需NADPH。所以在脂肪组织、肝、乳      腺、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此代谢过程旺盛;       2)NADPH是GSH还原酶的辅酶,对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特别重要。       3)是加单氧酶体系的供氢体,与肝脏的生物转化有关。三.糖的贮存与动员     糖原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通过α-l,4-糖苷键(直链)及α-1,6-糖苷键(分枝)相连带有分枝的 多糖,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存在于胞浆。其中人体肝糖原约70克左右,肌糖原约250克左右。由葡萄糖合 成糖原的过程称糖原合成,反向过程称为糖原分解。糖原分子有一个还原端和数个非还原端,糖原分解和合 成均从非还原端开始。同时,合成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二组酶催化。 (一)糖原合成     糖原合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贮存一分子G,需消耗二个高能键,其中—个由ATP供给,一个由UTP供给, UDPG是糖原合成时G的活性供体形式。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它由两种形式存在,即磷酸化的非活 性型糖原合成酶D,和脱磷酸形成的活性型糖原合成酶I,两者之间的转变又另一组酶催化:     ATP 蛋白激酶A ADP     糖原合成酶I ←——————————————→ 糖原合成酶D   (脱磷酸;有活性) Pi 糖原合成酶磷酸酶 (磷酸化;无活性) (二)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它亦存在两种形式:磷酸化酶α为磷酸化形式,有活性,由磷酸化酶b激 酶催化生成,磷酸化酶b为脱磷酸的非活性形式,两者转变为:    2H2O 磷酸化酶a磷酸酶 2Pi    磷酸化酶a ←————————-——————————→ 磷酸化酶b    (磷酸化;有活性) 2ADP 磷酸化酶b激酶 2ATP (脱磷酸;无活性)   糖原分解过程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亦是关键酶,只存在于肝脏,所以肝糖原分解可调节血糖浓度,肌肉组织缺 少此酶。所以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调节血糖浓度。 (三)糖的异生作用    1. 定义: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的异生作用。能转变成糖的非物质糖主要有甘油、  乳酸、丙酮酸及三羧酸循环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等。    2. 异生器官:肝脏为主,肾皮质中亦有异生作用。    3. 异生的反应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但酵解中由三个关键催化的单向反应,必需由另外的酶催  化。它们对应的关系为:     1)与已糖激酶对应的糖异生酶为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肾。      ATP 葡萄糖激酶 ADP      葡萄糖 ←——————————————————→ 磷酸葡萄糖      Pi 葡萄糖-6-磷酸酶 H2O     2)与磷酸果糖激酶-1对应的是果糖1,6二磷酸酶。      ATP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6-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Pi 果糖1,6二磷酸酶 H2O     与丙酮酸激酶对应的有二个酶即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它们催化丙酮酸逆向转变 为磷酸稀醇式丙酮酸。此过程称丙酮酸羧化支路。     以甘油和乳酸为例,说明糖的异生作用。    4.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在体内糖来源不足情况下利用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也有 利于乳酸的进一步利用。 四.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4-6.66mmol/L,(80-120mg,Folin-Wu法)。    1. 血糖来源和去路     来源:     1)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2)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3)非糖物质为甘油、乳酸、大多数氨基酸等通过糖异生转变而来。     去路:     1)糖的氧化分解供能,是糖的主要去路。      2)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是糖的贮存形式。      3)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      4)转变成其他糖类及衍生物如核糖、糖蛋白等。      5)血糖过高时可由尿排出。    2. 血糖浓度的调节:      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较为恒定的水平。血糖浓度>7.2mmol/L(130mg/d1)称高血糖   <3.3mmol/L(60mg/d1)称低血糖。在整体情况下血糖浓度恒定的维持是由器官、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调  节的结果。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通过糖原合成以降低血糖;相反,当血糖 偏低时,肝脏通过糖原分解及异生作用以补充血糖。   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和升血糖作用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 等。在整体情况下,这两组激素相互协同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应用微生物及微生物工程 ”,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去哪里工作?(请稍微详细点)

制药业: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的生产厂家;食品业:醋、酱油、酱、酒等的生产厂家;轻工业:柠檬酸、乳酸、味精、肌苷酸、干酵母、色素、黄原胶、甘油等的生产厂家;化工业:酒精、丙酮、丁醇、衣康酸、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等的生产厂家;饲料业: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厂家;农药业:农用抗生素、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等的生产厂家。

生物化学上IMP是什么意思啊?

IMP(食品添加剂)5"-肌苷酸二钠 英文名:disodium inosinate 别名:肌苷酸钠;IMP 分子式:C10H11N4NA2O8P*XH2O 结构式: 分子量:392.17(无水) 物化性质: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约含7.5分子结晶水,不吸湿,40度开始失去结晶水,120度以上成无水物。味鲜强度低于鸟苷酸钠,但两者合用有显著协同作用。溶于水,水溶液稳定,呈中性,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易分解,失去呈味力。亦可被磷酸酶分解破坏,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5"-肌苷酸二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类新鲜肉类和海鲜中,呈味作用稳定持久,且价格相对便宜。与谷氨酸钠(味精)混合使用,其呈 味作用比单用味精高数倍,有“强力味精”之称;与5"-鸟苷酸二(GMP)等比例混合则成为呈味核苷酸二钠(I加G),增鲜效果更加显著;另外,5"-肌苷酸二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呈味性能:5"-肌苷酸二钠具有特异的鲜鱼味,味阈值为0.012%。5"-肌苷酸二钠与谷氨酸钠有协同效应,若与谷氨酸钠以1:7复配,则有明显的强味效果。 毒性:大鼠经口LD50为14.4g/kg体重,小鼠经口LD50为12.0g/kg体重,ADI不作特殊规定。 应用:①一般用于使用汤汁和烹调菜肴的调味用;②单独使用较少,多与味精复配使用,其鲜味显著提高;③添加5"—鸟苷酸二钠 (GMP)的食品有蔬菜香菇事物的鲜味;添加5"-肌苷酸二钠的食品有肉质类的鲜味;而添加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的食品则集荤素鲜味于一体;④罐头类食品中添加5"-肌苷酸二钠能抑制淀粉味和铁腥味;⑤酱类中添加能改善酱味;⑥风味小吃中添加如牛肉干、鱼片干等中应用能减少涩味。 IMP(药物)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PH值、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四大类。在生物体内,温度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和变温动物方面。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有利于酶促反应进行,但温度高于酶的稳定温度,酶活性反而会降低,甚至酶会失活,酶促反应会停止。而温度因素对于恒温动物则基本没有影响。每一种酶都有其最适PH值,小于或大于该PH值,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的进行。如在动物消化道中,胃中的各种酶适用于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而小肠中的各种酶适用于在近中性的条件下发生作用。酶的激活剂有许多类,如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物、反应底物的存在与浓度等。酶的抑制剂也有许多种类,如金属离子、变构效应物(通常是反应产物)的浓度等。

生物有关酶促反应

不对。错在酶促反应曲线应该过原点。酶促反应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在无酶时,反应大多不能进行,所以应该速率为0,过原点;在底物量充足(无限)时,酶浓度越大酶促反应速率越快,曲线就是个过原点的正比例曲线,如图:上图(1)对应下边这个图(看横坐标)。但本题因为题干叙述“底物量一定”,那么当酶过量时,再增大酶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加快,所以后来平衡是对的。错在没过原点。哪里不明白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化学问答题:酶促反应有什么特点

1.在酶促反应中,酶作为高效催化剂,使得反应以极快的速度或在一般情况无法反应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性)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2.酶的特异性是指酶对底物的选择性,有以下三种类型:1.绝对特异性酶只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如淀粉酶只作用淀粉。2.相对特异性酶可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例如磷酸酶可作用于所有含磷酸酯键的化合物。3.立体异构特异性一种产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例如L-乳酸脱氢酶只作用于L-乳酸,而对D-乳酸不起催物作用。3.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4.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高中生物中说的酶促反应是什么

  酶促反应就是称酶催化或酵素催化作用,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绝大多数属于酶促反应。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催化一个化学反应时,既具有一般的催化剂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殊性。

生物化学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实验中现象的解释

pH、温度、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激活剂等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酶促反应的速度降低,激活剂会促进酶活性来加快反应速度,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既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也可以提高,所以它们既可以加快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可以减慢;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不会影响酶活性,但可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越大,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快。

生物 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有什么区别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生物化学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实验中现象的解释

pH、温度、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激活剂等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紫外线、重金属盐、抑制剂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酶促反应的速度降低,激活剂会促进酶活性来加快反应速度,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既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也可以提高,所以它们既可以加快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可以减慢;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不会影响酶活性,但可以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越大,酶促反应的速度也快。

求大学生物化学名词英文简写(代表的中文名词):ACP,ADP,CMP,CTP,,CDP,EC,FH4

ACP酰基载体蛋白AD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CMP胞嘧啶核苷酸CTP胞嘧啶核苷三磷酸CDP胞嘧啶核苷二磷酸EC不记得了FH4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有哪些生成途径?四氢叶酸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二氢叶酸有哪些生成途径?四氢叶酸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fh4是什么生物化学

fh4是四氢叶酸(FH4或THFA)是携带一碳单位的载体。四氢叶酸(Tetrahydrogen folic acid,代号为FH4或THFA)是叶酸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又称辅酶F(CoF),分子式为C19H23N7O6,它是叶酸分子中蝶啶的5、6、7、8位各加一个氢形成的,是辅酶形式的叶酸的母体化合物。接触空气容易氧化。当叶酸缺乏或某些药物抑制了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转变为四氢叶酸,都可影响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定义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统中的辅酶,是由叶酸在维生素C和NADH+存在下,经叶酸还原酶作用下生成二氢叶酸,然后由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一碳基团的载体,可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对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当叶酸缺乏或某些药物抑制了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转变为四氢叶酸,都可影响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氢叶酸

有机取代基命名顺序(包括烃的衍生物)

化合物母体名称的选择 对于多官能团化合物,选择哪一个官能团作为化合物的母体名称,遵循如下顺序: 优先顺序 基团化合物母体名称的选择 作官能团母体名 作取代基名 1 -COOH 羧酸 羧基 2 -SO3H 磺酸 磺基 3 -COOR 酯 烃氧羰基 4 -COX 酰卤 卤甲酰基 5 -CONH2 酰胺 氨基甲酰基 6 -CN 腈 氰基 7 -CHO 醛 甲酰基 8 -CO(R) 酮 酮羰基 9 -OH 醇 羟基 10 -NH2 胺 氨基 11 -OR 醚 烃氧基 12 C≡C 炔 炔基 13 C=C 烯 烯基 14 -R 烷基 注:-X、-NO2、-NO只作为取代基出现在命名中,分别称为卤素、硝基、亚硝基。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怎么样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很好。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在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知名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在生物医药、食品科技、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就业前景良好。

初二生物地理会考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下..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 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有关生物氧化哪项是错误的

有关生物氧化哪项是错误的:与体外氧化结果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在真核生物细胞内,生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细胞膜上进行。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特点: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体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1)是在细胞内进行酶催化的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中PH约为7和常温)。(2)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产生。(3)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供氧体,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与了氧化反应。(4)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化是非同步进行。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等传递给氧并最终生成水。(5)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ATP。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其产物的来由

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在真核生物细胞内,生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细胞膜上进行。CO2的生成: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H2O的生成: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NAD+、NADP+、FAD、FMN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2O。

生物氧化特点和方式

最大特点:逐步释放能量。方式:酶催化以下是摘抄的特点: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体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2)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以维持体温,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供生命活动能量之需(约40%)。(!!!注:40%是以前的葡萄糖生成ATP的数据,现在只有33%)(3)生物氧化生成的H2O是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也直接参与生物氧化反应;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4)生物氧化的速度由细胞自动调控。生物氧化的方式有三种:1.脱氢:底物在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2.加氧:底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氧分子3.脱电子:底物脱下电子,使其原子或离子价增加而被氧化。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获得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生物氧化有何特点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为呼吸作用。 生物氧化的特点有三个: 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生物氧化的速度由细胞自动调控。

有关生物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有关生物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细胞自动调控生物氧化的速度,能量逐步释放B.真核微生物生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核微生物则在细胞膜上进行。C.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生成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D.发生在温和环境中的酶催反应正确答案:AD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区别有哪些

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相同点: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不同点: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能量逐步释放并伴有atp的生成,将部分能量储存于atp分子中,可通过加水脱氢反应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机会,二氧化碳是通过有机酸的脱羧产生的。生物氧化有加氧、脱氢、脱电子三种方式,体外氧化常是较剧烈的过程,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由物质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的,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什么是生物氧化?有何特点

  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特点:  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  2.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以维持体温,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供生命活动能量之需(约40%).  3.生物氧化生成的H2O是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也直接参与生物氧化反应;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4.生物氧化的速度由细胞自动调控.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 A.可发生在线粒体内B.能量瞬间释放C.营养物的彻底氧化产物是CO2和H2OD.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E.能量逐步释放正确答案:ACDE

原核生物的生物氧化如何进行

原核生物的生物氧化:原核生物生物氧化在细胞膜上进行,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以维持体温,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供生命活动能量之需。 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

生物氧化的机制及其特点, 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物氧化就是细胞呼吸作用。特点,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1)是在细胞内进行酶催化的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中PH约为7和常温)。(2)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产生。(3)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供氧体,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与了氧化反应。(4)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等传递给氧并最终生成水。【1】(5)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CO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是代谢中有机酸的脱羧反应所致。有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两种类型。按脱羧基的位置又有α-脱羧和β-脱羧之分。水: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生成水的全部体系,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ATP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型。即ATP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代谢物脱氢后,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先形成一个高能中间代谢物,促使ADP变成ATP。这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如3-磷酸甘油醛氧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再降解为3-磷酸甘油酸。另一种是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TP的生成。生物体内95%的ATP来自这种方式。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

1.概念: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2.特点: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体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1)是在细胞内进行酶催化的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中PH约为7和常温)。(2)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产生。(3)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供氧体,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与了氧化反应。(4)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等传递给氧并最终生成水。 (5)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ATP。3.部位:在真核生物细胞内,生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细胞膜上进行。

生物氧化与生物转化是什么意思?

生物氧化 定义1: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

通常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 A.脱氢反应B.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C.加氧反应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E.释放出电子的反应正确答案:B

生物氧化有何特点

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2、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发,以维持体温,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供生命活动能量之需(约40%)。3、生物氧化生成的H2O是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也直接参与生物氧化反应;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4、生物氧化的速度由细胞自动调控。5、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等传递给氧并最终生成水。6、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7、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ATP。扩展资料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是代谢中有机酸的脱羧反应所致。有直接脱羧和氧化脱羧两种类型。按脱羧基的位置又有α-脱羧和β-脱羧之分。糖代谢中的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β-氧化是在线粒体内生成NADH(还原当量),可立即通过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细胞的胞浆中产生的NADH ,如糖酵解生成的NADH则要通过穿梭系统使NADH的氢进入线粒体内膜氧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和体外燃烧的区别是?

物质体外氧化(燃烧)与生物氧化的比较(1)物质体内、体外氧化的相同点: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2)物质体内、体外氧化的区别:体外氧化(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能量的释放是瞬间突然释放。

生物氧化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生物氧化的名词解释: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在真核生物细胞内,生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细胞膜上进行。

生物氧化的作用和功能是()。

生物氧化的作用和功能是()。 A.产生还原力[H]B.产生能量(ATP)C.产小分子中间代谢产物D.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正确答案:ABC

生物体内物质常见的氧化方式是

生物体内物质常见的氧化方式是脱氢、加氧、脱电子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特点:生物氧化和有机物质体外燃烧在化学本质上是相同的,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所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是在细胞内进行酶催化的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中PH约为7和常温)。在生物氧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产生。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供氧体,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与了氧化反应。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等传递给氧并最终生成水。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ATP。生物氧化的方式有三种:1,脱氢:底物在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2,加氧:底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氧分子。3,脱电子:底物脱下电子,使其原子或离子价增加而被氧化.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获得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生物氧化,有何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和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 也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氧化过程。 3.主要为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 4.在真核生物细胞内,生物氧化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细胞膜上进行。 5. 氧化酶为含铜或铁的蛋白质,能激活分子氧,促进氧对代谢物的直接氧化,只能以氧为受氢体,生成水。 6.重要的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可使还原型氧化成氧化型,亦可将氢放出的电子传递给分子氧使其活化。 7.心肌中含量甚多。 8.此外还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