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情况

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A当代文学的命名 从那时开始,"当代文学"作为与"现代文学"相衔接和相区别的分期概念得到认可. B"当代文学"命名的原因 在50年代后期,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命名,是最主要的动机. "五四"文学革命之后,对在这一"革命"中所诞生的文学的描述,是指称其为"新文学". "新文学"的概念具有这样的含义:从"历时"的角度而言,是表明它与中国"古典"的,"传统"的文学的时期区分;从"共时"的角度,则显示这种文学界的"现代"性质,即在题材,主题,语言,文学观念上发生的重要变革更替. 到了三四十年代之交, "新文学"这一概念在具有左翼倾向的批评家和文学史家那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他们的论著中,"新文学"被解释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不开的,在性质上是属于"革命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 建国后,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必然地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这样,到50年代后期,"新文学"的使用已大大减少,开始出现了以"现代文学"加以取代的趋向,而"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的这一理解,一直延续到80年代以后的若干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 C什么是"当代文学" 北大的洪子诚教授认为:"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在文学史研究中如何"整合",需要提出另外的文学史模式来予以解决;"当代文学"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 编辑本段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践被认同为新文学传统的主流.但是,1937年爆发的一场全国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形成了新的战争文化传统,使识分子的战斗传统受到考验, 因此,自战争开始,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这两种文学传统,有时是以互相补充或者比较一致的方式,有时则以互相冲突以致取代的方式来影响当代文学. 编辑本段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值得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又出现了中国自由作家,中国自由文学等概念,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更加无序,更加模糊和个人情绪化,一个真正的对于文学的自我回归的年代正在出现。

中国文学都分为哪些时期

最早使用当代文学这一提法的,是5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机构和大学编写的文学史著作,象华中师院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写于1958年, 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中编写的《1949—1959中国当代文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部分纲要》(内部铅印,未正式出版)等.从那时开始,"当代文学"作为与"现代文学"相衔接和相区别的分期概念得到认可.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是啥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中国当代文学由哪三个层面构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必然地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这样,到50年代后期,"新文学"的使用已大大减少,开始出现了以"现代文学"加以取代的趋向,而"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的这一理解,一直延续到80年代以前的若干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改革开放后,当代文学的多元化使得各种当代文学论著异彩纷呈。[1] 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践被认同为新文学传统的主流.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这两种文学传统,有时是以互相补充或者比较一致的方式,有时则以互相冲突以致取代的方式来影响当代文学.[1] 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1]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1]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又出现了中国自由作家,中国自由文学等概念,将中国当代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史无前例的高度,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更加无序,更加模糊和个人情绪化,一个真正的对于文学的自我回归的年代正在出现。

中国当代文学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又出现了中国自由作家,中国自由文学等概念,将中国当代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史无前例的高度,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更加无序,更加模糊和个人情绪化,一个真正的对于文学的自我回归的年代正在出现。望采纳!

中国当代文学大体经过哪三个历史时u019c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中国当代文学大体经过哪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学具有的"无名"特征: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哪个事件为开端

中国当代文学史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为开端。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南方各省势如破竹的进军声中,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华民族历史即将揭开光辉一页的日子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历史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历史的开始。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是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扩展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49到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2、第二阶段1978年到1989年:对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3、第三阶段90年代到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推荐新世纪文学作家的理由

巴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四川成都) 人,他的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回答于 2011-01-02赞同13已采纳南极磷虾油和鱼油哪个好,NY-O3【京东国际】热销中南极磷虾油和鱼油哪个好,NY-O3品牌热销中,上京东国际,原装进口,包邮包税。京东国际折扣多,送货快,省时又省心,购物就上京东!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广告「阿里巴巴」交通标志杆厂家货源,超低批发价!交通标志牌热镀锌F悬杆道路标识牌高速公路街道指示牌交通标志杆¥650 元标志牌标志杆厂家¥6850 元交通标志杆道路指示杆高速公路杆反光警示牌杆八角单悬式标志杆¥145 元厂家供应路然交通单悬臂标示杆立柱F杆路牌杆2f型标志杆¥400 元专业承接道路交通标志牌杆件F杆Y杆T杆生产安装施工¥500 元1688广告好物,潮流新品,好货热卖,更多优惠尽在淘宝!好物,购物上淘宝,优选材质,用的舒心!在线下单,省时省力。你要的好货尽在淘宝网,安心享受网购乐趣!广告最喜欢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是谁 为什么虽然你的问题结束了,但是要回答你,毕竟好书值得分享,现在读书的人比例太少了。我的答案都是现在活着的作家。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刘醒龙,他的农村风格作品非常有看头。其中《天行者》一书我极其喜欢,尤其第一章《凤凰琴》。另外,他的短篇《挑担茶叶去北京》、《音乐小屋》、《棉花老马》都很不错。他是湖北人,现任湖北作协主席。另外,贾平凹的书也相当不错。但是作家貌似不会普通话,所以作品也是陕北方言写的,初期读起来比较费力。《废都》、《浮躁》、《秦腔》、《古炉》,都是佳作,其中我觉得《古炉》最佳。有人说此作家是怪才。当然,可能是因为对那个奥妙的年代的共同记忆,让我喜欢这个作家。毕飞宇的作品比较像诗歌,好作品很多,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棉絮到啰嗦的叙述方式《地球上的王家庄》是个短篇,你可以体会一下,再考虑看他的其他文章。这个是苏北人吧,因为文章中能看出苏北话。我也会苏北话。简历你自己百度吧,反正我也只能贴人家的,就不写了。重要的是作品。完补充一个死了的作家,路遥,英年早逝。照道理,这个年龄不应该死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当代文学第四次文代会的名词解释

我先纠正一下,文代会是属于现代而不是当代。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全国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提出了新的文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上区分“现代”与“当代”的时间节点是何时?

连载:口号万岁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作者:孔庆东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醒目,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笔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时,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在中国的通常语境里,1840年以来的历史被划分成三大阶段。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年是“现代”,1949年迄今是“当代”。以此为参照,那么“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基本上对应着中国现代史的文学。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1917年到1949年的教学/研究框架。通常简称为“现代文学三十年”。但是,这样使用“ 现代文学”概念越来越多地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在国外的非汉语学术界,很难从语义上区别“近代”、“现代”和“当代”。比如日本就把“现代化”称为“近代化”。在国内,一般情况下,“现代”和“当代”是同义词,只有专门学习过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人才能区别这两个概念。所以对现代文学的范畴问题发生越来越多的质疑。特别是21世纪的到来,使这个问题更加凸显。当我们说“现代”的时候,不是指包括说话时的“现在”,而是指半个世纪以前。这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范畴加以清理。 可是,当我们试图清理“现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现代”这一概念具有多义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价值概念。比如现在同是2004年,我们却可以说欧洲比非洲“现代”,还可以说某件东西很“现代”。因此,对现代文学的理解不仅仅是时段上的差异,而且包括空间上的差异。 让我们分别列举并进行简评。 从时间上说,首先存在一个“现代文学”的上限与下限的问题。 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1919年,划分点是“五四”运动。理由是文学与政治应该一致,“五四”运动使整个中国文化得到更新,中国文学的性质当然也发生了质变。这种观点目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少,但是学者以外的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就是这样教的。笔者给一年级大学生上现代文学课时,第一天问他们现代文学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全部说是1919年。这个观点思路明确,缺点是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还是要去追溯1917年的文学革命和1915年的《新青年》。 第二种是1917年,划分点是文学革命,理由是文学的独立性,强调从文学自身的发展线索来判定时段。目前大学教学体制基本采用这个上限。但是这样就等于说现代文学只是新文学,它忽略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种是1911年或1912年,划分点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理由是现代文学应该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文学,推翻了皇帝,才真正有个人的精神空间。这也是把文学与政治相联系。从通俗文学的发展来看,这个上限倒是一个分界点。但是从文学运动来看,这个年份的意义不是特别突出。 第四种是1898年,划分点是戊戌变法,理由是思想变革是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北京大学一些学者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实际上就是以1898年为起点。谢冕先生主持的“百年文学总系”,挑选十几个年份进行分写作,第一本书就是1898年,谢冕先生亲自写的。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从现代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开端。 第五种是1840年,划分点是鸦片战争。理由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不存在独立意义的“近代”。这实际是把近代文学合并到现代文学。近代文学是历来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第六种是周作人等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文学是从明朝开始的,理由是个性解放、人的觉醒。这一观点无法在教学上实现,只能当作一种学术参考意见。 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分歧倒不是很多。 第一种观点是1949年。这既是正统的,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理由是从文学自身来看,1949年没有什么重大事件。 第二种观点是1976年“文革”结束,从新时期以来是“当代文学”。这种观点认为50-70年代的文学基本是解放区文学的延续,应该属于“现代文学”,文革以后才进入了所谓“翻天覆地”的历史新阶段。 第三种观点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此前的文学是以五四精神为主导的,此后进入了以共产党思想为核心的当代文学。 最后一种就是主张不分现代与当代,打破下限,笼统称之为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主张影响很大,实际上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跨越“现代”和“当代”的研究。但是这个主张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认为它忽略了许多应该得到重视的差别。20世纪中国文学实际上的阶段性还是不能回避的。 从空间上讲,“现代文学”的所指经历了范围上的多次变化。从50年代王瑶先生等开创这门学科始,“现代文学”长期指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团结其他阶级参加的新文学。所以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革命文学占的比重最大,其他文学处于边缘,或者是同路人,或者是受批判的对象。 新时期以后,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边缘和中心开始对换。经过20年的演变,革命文学已经占比重很小,所谓“人性论”的和“具有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得到重视。但基本框架还是新文学的框架,而且产生不少新的问题。比如忽略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斗争,忽略了当年大众的阅读选择,变成一种个别专家趣味等等。 关于现代文学应该不应该包括通俗文学,很早就有过不同意见。严家炎先生与唐弢先生就曾经争论过。严家炎先生认为应该包括旧文学,包括旧体诗词。唐弢先生则强调“现代”的价值意义,反对包括旧文学。但随着学术界对“现代”这一概念理解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包括通俗文学。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学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先进战胜落后的关系。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了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在每个10年都专门设立了通俗文学一章。这表明了一个极大的变化。旷新年先生批评这个框架有不妥之处,但这已经是一个趋势。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版现代文学史,也专章讲授了通俗文学。 所以,目前关于“现代文学”这个概念,出现了许多课题。一是在中国20世纪产生了各种文学,如何对待。以某一种价值观念进行取舍后,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文学干脆不讲,恐怕是不妥的。比如有的当代文学教师不讲文革文学,有的连十七年也不讲。“空白处理”恐怕不是历史研究的最佳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同文学的价值区分。张恨水与鲁迅就是不好随便比较的。要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我们就要回到文学史中去,仔细考察当时的文学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状况,包括考察出版、报刊、文学教育和各种亚文学的状况。这样我们或许会尽快找到妥善处理“现代文学”这个概念的方法。 (发表于韩国汉学国际研讨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问题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孙瑜导演,武训行乞兴学)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撰改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全国舆论界以此为定论,一致批判其“反动性”,扣以唯心主义、改良主义、个人主义、阶级投降、奴才思想、歪曲历史、污蔑农民革命、掩盖阶级矛盾等政治帽子。周扬发表了《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作为小结。毛泽东提出的“根本性问题”,就是要求文艺必须以阶级观念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文艺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真实性”,必须以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价值与标准予以重新厘定,不由历史本身决定。2、批评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他们的《评〈红楼梦研究〉》。这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和干预,在给中央政治局《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中提出批判。  把《红楼梦研究》问题与“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相联系,就将学术问题争论激化为政治思想斗争。  批判“新红学”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在“自然主义”和“唯心论”基础之上的自传说,将《红》主题确认为作者感叹自身的观点,抹煞其表现现实的反封建社会意义;第二,“新红学”强调的色、空观念,是想掩盖其透示出对于封建道统和封建统治者的尖锐批判性质;第三,认为俞对《红》总体风格“怨而不怒”的概括,否认了作品对中国文学战斗性传统相继承的一面,贬低了它的价值。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建国后,毛泽东始终把文艺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斗争。胡风提倡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体对客观的“熔铸”与“拥入”;提倡对人物“精神奴役的创伤”进行深度表现;认为现实主义的关键是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等,这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存在歧见。  1953年,《文艺报》分别发表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对胡风文艺思想进行批判。  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编者按语,并公布《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4、56年,“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作为新的文化政策被提出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向文艺界、科学界人士,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这一方针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不是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要加强它的这种地位。”  A、文学理论领域:表现了对现实主义真实性、典型性、文艺创作中的人情与人性、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艺生产规律与领导机制、歌颂与暴露以及人物性格塑造等多方面问题的兴趣与论争。  B、文学创作领域:直面现实矛盾;突破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5、第二次文代会:  1953,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正式确立为新中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强调作家的阶级意识和政治立场,要求作家必须写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文艺的政治教育作用。 A、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  B、典型观:典型要反映时代本质与阶级关系,然后将塑造典型形象置换为塑造英雄人物,反映了十七年中强调阶级论的人学观。C、主导理念:日益推重英雄人物、典型人物的时代性、阶级性、革命性。6、“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1960前后,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A、“革命的浪漫主义”内涵的基本特征:“革命的理想主义”、“革命的乐观主义”。B、文学实践“两结合”的理论规范:对新的英雄人物的完美性的强调、对未来的乐观想象。十七年小说“革命历史小说”: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作品。《保卫延安》,杜鹏程。  写40年代后期的革命战争。它叙述1947年3月到9月胡宗南率领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毛泽东、彭德怀主动放弃和收复延安的过程,是最早被冠以“史诗”评价的十七年小说。小说塑造了指挥这场战役的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50年代末期,随着对彭德怀的批判,这部小说被禁止发行借阅,就地销毁。《红日》,吴强。  在叙述对象上与《保卫延安》相似。它叙述40年代内战初期在苏、鲁两地的涟水、莱芜、孟良崮进行的几个战役,揭示人民军队获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民兵是胜利之本。它描写了军队中各个层级的人(如沈振新、梁波、石东根)在战争中的活动,也描写了后方百姓的日常生活。《红日》中人物的情感、心理内涵比较丰富,性格化(如石东根)的刻画使得人物富有个性差别。《林海雪原》,曲波。  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该小说写40年代内战初期解放军小分队与敌作战的故事,擅长化用传统话本的叙事方式,用夸张、神奇化的手段赋予故事以惊险曲折的传奇色彩,人物活动在深山密林、莽莽雪原的“传奇性”环境中,性格或多或少地带有浪漫色彩。《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它叙述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地下组织领导革命运动和革命者在狱中遭受敌人迫害的故事。作品通过对江姐、许云峰等革命烈士形象的塑造,让人们了解什么是革命者的坚贞气节、崇高人格,以及他们的坚定的革命立场与热情背后的理想,教育青少年如何爱惜与维护无产阶级革命道德理想的尊严。小说在当年对读者形成巨大的革命道德的感召力,除此之外,其地下斗争的方式也富于传奇性,游击队领导双枪老太婆女侠般的形象也很特殊,这些因素对当年的青少年是一种新鲜的艺术诱惑。《李自成》,姚雪垠。  小说写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它在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动力的框架中,与中国现代革命史进行呼应与对话。《李自成》第一卷写崇祯11年的明代历史,第二卷写李自成由低潮转高涨的气势。小说第一卷叙述视野开阔,结构宏伟浩大,人物塑造成功。第二卷叙述主体受到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对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叙述大有以今鉴古的意味。《红旗谱》,梁斌。 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诗。由三篇长篇组成:《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诗。反映了冀中农民运动的风貌,同时它们又与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秋收起义等遥相呼应,把农民的反抗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地说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如不汇入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青春之歌》,杨沫。  《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 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其政治意义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农村小说”:以农村的现实、历史和农民的生活为题材范围的小说。这类小说通常描写独具特色的农村环境,农民的劳作、斗争、心理和民间生活习俗,刻画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而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形象,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农民的命运、理想和追求,揭示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动向、经济形势、阶级对立和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凸显农村社会发展历程中的某些本质、歌颂农民的优秀品质和艰苦创业精神,也暴露其特定生产方式和认识范围的局限性。赵树理  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年发表。太行山区的三里湾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但是围绕着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事件,各阶层农民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小说将农村的社会改革和日常的家庭矛盾、爱情纠葛结合在一起描绘,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画卷。  赵树理的文艺思想:问题小说意识和工具论的文艺观;注重小说的讽劝教谕功能;紧密反映现实,但不盲从现实,对现实有独立的思考;拒绝五四新文学传统和外国文学传统,重视民间文化传统。周立波:《山乡巨变》。  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农村基层干部(邓秀梅,李月辉)、积极分子(刘雨生,盛淑君)、动摇落后的中农(外号“亭面糊”的盛佑亭——这是写得最为生动的“喜剧人物”)、暗藏的阶级敌人(如龚子元)。他把农民和土地关系的“悲剧性史诗写成顾左右而言他的轻歌剧”。周立波用有情趣的语调,叙述农民的心理活动,展现形形色色的农村众生相、乡村日常生活的地域特征、风情民俗,显示了独特的叙述个性。柳青,《创业史》。  A、作品内容: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灌输了毛泽东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道理。  B、蛤蟆滩“三大能人”: 富裕中农郭世富——农村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自发势力。 反动富农姚士杰——隐藏的阶级敌人。 村长郭振山——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  C、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坚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宝、高增福等贫雇农。梁生宝:胸怀开阔、克己奉公、正直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忠于党的事业和党的利益。  D、中间人物:梁三老汉。一方面,旧式农民,受私有制观念和小农经济影响,对合作化道路不能理解,甚至反感;另一方面,他的阶级地位,新旧生活的对比,使他在本能上向新的党和政府靠近。作品一方面写出了私有制对老一代农民挥之不去的影响,一方面又写出了党对他们引导和帮助的重要性,从而证明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道理。梁三老汉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旧的思想包袱走向新生活的农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概括性。(邵荃麟“中间人物”论)  E、艺术手法:精细入微的心理流程描写;将政治倾向性融合于叙述与抒情议论之中;用语诙谐幽默,随时介入故事,揭示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动机。浩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等。  《艳阳天》是最能显示浩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它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画卷,精细地刻画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热情地歌颂了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小说的情节曲折丰富,结构完整紧凑,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语言朴素晓畅,显示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十七年诗歌  政治抒情诗:(石方禹长篇抒情诗《和平的最强音》、贺敬之长篇抒情诗《放声歌唱》、郭小川组诗《致青年公民》。)  A、来源:30年代的“左联”诗歌,和抗战期间出现的大量鼓动性作品(蒋光慈、殷夫、艾青、田间);19世纪浪漫派诗人、当代苏联,特别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拜伦、雪莱、裴多菲、密茨凯维支)  B、一般特征:  a、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b、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c、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d、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如50年代后期,如“文革”前夕和“文革”中。它的出现,还伴随着诗歌朗诵的热潮。郭小川:  A、“马铁丁”:郭小川、陈笑雨、张铁夫共用笔名。  B、三个创作阶段:  a、1955~1956,宣传鼓动员,《致青年公民》,楼梯式诗。刚获得解放的一代中国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豪迈的民族气概集中的体现,社会影响很大。  b、1957~1959,抒情视野开拓向个性、人性、宇宙人生。《致大海》、《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望星空》。  c、1962年后,阐释政治命题。《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等。两个抒情方向:新中国时刻都有阶级斗争的风雨,我们时刻都得准备着投入战斗;每个人都要时刻提高警惕、坚守岗位、发扬革命传统、保持战士本色。  C、对诗歌形式的创新:  a、积极寻求让激情渗透到感性形象中去的最佳表现手法,如反复渲染、铺陈、排比等手段的使用。  b、注重通过诗的音乐性,来营造气势,并围绕诗歌韵律不断进行试验。例如《祝酒歌》的用韵:运用“十三辙”,用窄韵、密韵;四声通扣、一韵到底;对偶与排比的运用;  c、广泛借鉴,多方试验。例如《向困难进军——再致青年公民》的“楼梯体”,《祝酒歌》的“民歌体”,《甘蔗林——青纱帐》的“新辞赋体”。  D、诗歌的欠缺:以“形式”的雕琢来拯救“内容”的欠缺。贺敬之:  A、诗作种类:一类格局相对较小,多借鉴民歌和古典诗,如《回延安》 (信天游) 、《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子》等;另一类是鸿篇巨制,如《放声歌唱》(1956)、《十年颂歌》(1959)、《雷锋之歌》(1963)等。这类作品在当代“政治抒情诗”体制的建立上起到重要作用。  B、民歌体艺术手法:情感充沛,真挚纯朴;动词的生动运用;句子关系富于变化;夸张手法的运用;鲜明的地方特色。  C、政治抒情诗评价:作品大多从一个政治命题出发,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特定时代的政治特征。但政治的变换反使诗人落入窘境(体现为对作品的不断修改);执著于肯定现状,对时代和现实的把握缺少宽广超越的视野,从而使其诗歌出现大量不切实际的夸张。  D、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a、充满激情和富于形象。思想以激情的方式倾泻,形象使抽象理念获得感性效果。  “形象”的特点:诗中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并非客观呈现,而是情感与理念升华的载体;具象描写被虚拟化,并赋予象征色彩,在思想和情感的逻辑展开中,寓以某种抽象的命题。  影响和局限:这种处理方法被当时的政治抒情诗争相模仿。由于越来越脱离具体生活场景的体验和概括,渐趋浮泛,最终演化为缺乏感性特征的观念符号。  b、对“楼梯体”的接受和改造:“楼梯体”的特长:描绘宏阔画面;传达复杂思想观念;产生磅礴的情感气势。改造:与传统诗歌手法相结合,使总体上不整齐、缺乏制约的诗行,包含了整齐、节制、对称的因素。十七年散文杨朔,散文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A、散文诗化:1959,实践作品《蓬莱仙境》、《海市》、《泰山极顶》、《荔枝蜜》、《茶花赋》。具体主张(杨朔模式):构思上寓大于小、寓远于近,意境上比兴取义、象征比附,结构上峰回路转、卒章显志。  B、艺术特征:  a、散文写作寻求“诗的意境”:包括布局谋篇的精巧、锤词炼句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如盛开的茶花——祖国欣欣向荣;香山红叶——历经风霜、愈老愈红的革命精神;劳作的蜜蜂——只问贡献、不求报酬的劳动者等等。  b、“象征化”手法的运用:在杨朔散文中,寻常事物,日常生活不具有独立价值,只有寄寓和发现宏大的意义,才有抒写价值。  C、欠缺:个体生活、情感“空洞化”;结构单一、僵化,“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秦牧:《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土地》、《花城》。追求散文“形散”而“神聚”。  A、艺术特征:a、重视知识性。花鸟虫鱼、珍禽异兽;名胜古迹、风物人情;史实传说、逸闻趣事。其散文被称为知识的“花城”,“小百科书”式的散文。b、散文的观念框架和逻辑线索清晰。c、联想丰富,夹叙夹议。  B、欠缺:缺乏抒情性,缺乏个人色彩。所抒之情失于空泛。刘白羽:《红玛瑙集》代表其散文创作风格。  A、艺术特征:追求雄浑壮美的艺术境界;通过叙述、描写,宣泄激越的感情;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模式。  B、欠缺:取材相近,思想主旨单调、重复;激情奔放带来了直露虚夸。十七年戏剧《茶馆》,老舍  A、三起三落:1957,第一次公演,焦菊隐导演、于是之主演。受批评有“今不如昔”的“怀旧”情绪,“影射公私合营”、“反对社会主义”。1963年二度公演,当时提倡“大写十三年”,受批“旧现实主义”、“自然主义”。1979三度公演,被公认为中国话剧史的扛鼎之作。  B、艺术构思  1、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他考虑的是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茶馆》的成功关键在于老舍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茶馆。这使《茶馆》一开幕就染上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老舍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他戏剧展开的环境,不仅可以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按他的意愿集合起来,让他们各自亮相,而且丝毫没有生硬、勉强之嫌。因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在茶馆活动,所以各阶层,以及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在这里有所反映。如《茶馆》中所描写的以庞太监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以康六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巨大反差,以秦仲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与以庞太监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的矛盾冲突。茶馆除了它的真实性质以外,又具有象征意味。小小的茶馆成了大中国的一个窗口,或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成功选择与描述,使老舍的侧面透露法成为可能。  2、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编剧的一人一事法,而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舞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3、《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这种坐标式的艺术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生活作横断面,在史与事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艺术结构,具有史与事结合、虚与实结合的优点。  C、人物塑造  1、个性化语言。这种个性化语言不要求具有激化冲突、展开动作、推进情节的作用,只要求它“开口就响”,表现性格,“三言两语剧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2、老舍在《茶馆》里也不绝对排斥在冲突中塑造人物。但由于《茶馆》中并无贯穿始终的冲突,所以老舍只能在人物间偶然碰撞出的火花中不失时机地刻画人物。如秦仲义与庞太监在第一幕中偶然相遇,他们在对待戊戌变法的态度上有所不同,于是发生冲突,但这种冲突缺乏持续性,既无前因也无后果,老舍就在这火花短暂的闪光中进行人物刻画。  3、老舍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不重整体介绍,而重棱角的表现。秦仲义的一生,如何发家,如何致富,有多少产业,以及如何败落,老舍全没有介绍,我们也不得而知。老舍只选择了他一生中三个闪光点——在王利发面前的财大气粗,在庞太监面前的狂傲不羁,败落后的自悲自悼——来刻画这个人物。然而人物的性格却在这三个并无因果关系的闪光点中清晰地显现出来。这种人物刻画的方法很有传统绘画“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写意意味。  D、《茶馆》是一部悲喜剧,剧中人的悲剧命运与人物的喜剧、幽默性格与剧作家的讽刺笔法,让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悲喜剧风采。

中国文学界艺术联合会是社会组织还是人民团体?

人民团体。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由全国性文学艺术家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全国性的产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组成的(人民团体)。它成立于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7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起单位之一。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1988年11月8日至1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6年12月16日至2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1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文学创作的理性思维“文化大革命”结束,当代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转折。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现实的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发生重要变革。文学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对刚刚过去的“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清理和反思,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执行的文艺的指导思想、创作原则、表现模式等有选择地进行突围。需要指出和耐人寻味的是,文学的这种变化是在一种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发生的,这既是一种历史的反其然,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文化大革命”时期实际上是一段疯狂和非理性的历史,“文化大革命”的嘎然终止在人们思想和心理上造成暂时空白,人们梦醒定神之后便不能不冷静回忆思考噩梦中的经历。1977年,刘心武发表小说《班主任》, 1978年,卢新华发表小说《伤痕》两者都揭示了“四人帮”在人们生活中投下的阴影,作品发表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引发了多方面的震动,成为后来伤痕文学的代表。其他有影响的作家还有茹志娟、陈国凯、金河、叶蔚林、冯骥才、古华、鲁彦周、路遥等。伤痕文学算得上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颇具影响的文学概念。伤痕文学单就字面本身即与新中国以后的文学标签和命名有巨大差别,本质上更是对“文化大革命”中以“三突出”为代表的歌颂文学的反叛。浩浩荡荡、轰动世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扎根于广阔天地的知识青年纷纷返城,作家特别是有着知青经历的作家们也开始了艰难的反思。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年轮》、《雪城》,张承志的《金牧场》, 从维熙的《北国草》, 叶辛的《孽债》,都深刻探讨了“知青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生动记录了只属于那个年代的无法复制和再现的悲欢。知青文学在文学意识上的突破是,它没有在臧否之间简单地做单方面的选择,而是在回溯那段许多人经历的历史的时候,既表达了历史的浪漫、雄浑、悲壮,又述说了特殊生活经历的无奈、艰辛、痛楚,反映了历史狂热之后人们的一种理性化思维。它实际上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内在的某种程度上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的一代知青小说影响力减弱,知青文学成了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观念演变的特有名词。改革文学完全是紧贴着现实的步伐和改革的魂魄兴起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作家们从对历史(知青运动)的关注中回过神来,开始关注现实中的改革与发展。以中国的改革为创作题材的文学作品渐成阵势。开山之作应该首推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改革文学由于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倾向发生变化之后最先关注和表现社会现实的一类文学作品,并且在表现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回避改革的沉重和矛盾,因此能够引起主流社会和下层民众各阶层的共鸣,一时间它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大大超出了文学应有的疆界范围。不可否认,改革文学的轰动与其附依在社会改革的项背之上有直接的关系。之后,改革文学尽管很少再被提起,但近年的众多部反腐倡廉作品,都与此一脉相承。改革文学观念上的意义与它所承接的社会改革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它必然成为新时期文学观念嬗变的一种动力。最能体现新时期文学创作理性思维的是寻根文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全面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社会的裂变触及到所有领域。面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文学(文化)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前行,又向何处发展? 引起了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家和人文学者的强烈关注和深切思考。1985年,韩少功的论文《文学的“根”》发表,可以看做是赫赫有名的寻根文学的存在宣言。作家们开始了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们坚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根正是他们要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这一阶段好作品层出不穷。刘心武的《钟鼓楼》,冯骥才的《三寸金莲》,邓友梅的《那五》,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孩子王》,其中好多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这不能不说与作家和作品所表现的传统的、民族的、地域性的特色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个过程及未来发展看,寻根文学也许具有真正的独特价值。因为无论如何它在寻找文学(包括文化) ,而且是在中国和世界的背景下冷静地思索和审视文学,就这个意义而言,文学身影的放大和文学本质的回归是可以期待的。二、先锋探索:非理性的文学触角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学也许需要像其他社会现象那样伴随整个社会的变革不断地发生变化。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改革的深入催化社会结构渐趋全面松动,社会价值体系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市场的作用和价值导向正在显现,另一方面是市场作为开放中的中国社会构建的重要机制并未得到正式的确认和命名。但是,原有的均衡打破,利益关系重新调整,新秩序仍在怀胎酝酿,就像价格双轨制一样,社会处于一个非完全有序的状态。正如主流社会的判断,改革处在关键时期,社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这一情势下,文学观念的反省、调整的步伐加速,作家有可能向‘通俗小说"等大众文艺的方向倾斜,但也可能转而更多面向‘文学自身",探索的势头得到加强”。文学的变化的显性脉络是:文学观念和文学表达的非理性化。文学的这种明显特征应该说是与此时的社会现实图景完全吻合的。社会的非完全有序状态使得生活显得非常冗繁,改革阵痛让人惊悸而又无奈,生活的噪杂与社会心理的紊乱似乎让人无法进入理性状态,主要由政治家把握的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构建的新图景只能拭目以待。作为以形象表达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阐说者和论证者,而只能是社会现实的感知者。由一系列文学概念显示的文学非理性化呈现则是必然的。第一,新写实主义。在此之前,作家一直关注着社会生活的大气候与大变革,从池莉等人开始,鸡毛蒜皮的市井生活成为作品的主题,“新写实主义”让文学从宏观进入微观,这对于大多数敏感、细腻、具象思维胜过抽象思维的女性作家来说,可谓找到了创作突破口。池莉的《烦恼人生》、《来来往往》,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平凡琐碎的生活经过作家以无所不在的自由人的角度叙述,让读者找到了更多共鸣。新写实主义实际上是文学观念转变和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迂回策略。它主要让文学避开在社会发生重要嬗变时期文学难以言说的社会本质的表达,从而又不至于让文学在纷繁的社会现实面前失语。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的描述让文学获得了体面。第二,先锋派。与那些紧跟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文学概念有明显区别,文坛第一次出现了单纯以审美为目标的文学概念———“先锋派”。先锋派的作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重,特别重视“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表现形式。谌容的《人到中年》,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莫言、格非、余华、苏童、叶兆言,都从此时开始进入读者视野。先锋派作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度过童年,因此并没有深刻的伤痕存在,这让他们转而从形式上寻找突破,并最终从“先锋派”转型上,踏上各自的创作路程。“先锋派”虽然以审美为追求目标,但这种追求是以作家自我主观的感知为原本依据的,单就这些作品表现形式的选择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因此,它并非是一种完全的真正的理性化追求。第三,新历史小说。历史在此前通常只有一种说法。在经历了先锋派的新奇体验以后,作家们则在“文以载道”之外,又回复了古代文人一直就有的探究精神和批判精神,他们试图对历史重新认识,于是出现了“新历史小说”。苏童的《妻妾成群》,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作家们在这些作品中,已经有了自己认识和书写历史的勇气,取代了传统的历史小说,且在后来慢慢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规范。新历史小说与其说是对历史的表达,不如说是对历史的解构,它完全放弃了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在轰轰烈烈中把历史撕成碎片,只有放大的几个人物组接的若干故事。第四,调侃文学(京味文学)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10中经过颠覆、重构,并且在中国社会大格局的碰撞中似乎已经正经、理性不起来了,而人们对文学的面孔和表现似乎也有了新的期求,这不得不让文学苦思冥想如何做“人”才能让人喜欢。于是,文坛出现了以王朔及其作品为代表的调侃文学或者说京味文学。不可复制的语言,直白流利的行文,嬉笑怒骂的冷幽默,文学此时不再端着架子居庙堂之高,彻底被拉下马来,“调侃文学”深入人心。调侃文学使得文学的非理性化倾向达到新高。三、身体感官:文学的感觉主义时代1990年代,中国社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市场机制开始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发挥作用。同时,中国的发展以及进一步融入世界,使中国社会日益繁荣,物质日益丰富,消费和满足消费成为现代生活最显著的特征,物欲让世界膨胀。在生活就是一种感觉,幸福就是一种感觉,甚至健康就是一种感觉的口号倡导下,我们便全面进入感觉主义时代。似乎就是在这个感觉主义的意念下,我们正在全面构建一个可感的世界。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世界进入读图时代,声像构造成为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文化景观。现代化似乎就是各类图像的拼排。日常生活审美化则使声像构造成为现代社会的合理化需求。而市场化则使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将被纳入市场的规则之中,并且都存在着升值的机会。无疑,文学没理由也不可能逃脱市场的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文学的视野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市场的作用不但让文学考虑怎样写,还要考虑写什么。有市场有需求的东西都成了文学表达的内容。文学不再仅仅是可以理解的精神产品,也是可以感受感觉的商品。文学也进入了感觉主义时代。第一,身体写作。如果说之前所有的概念都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那么“身体写作”彻底变为了“形而下”的物质层面,崇尚人的身体感官,追逐脂粉气、铺陈身体的美艳与性感,以情感游戏和性感受作为文学热衷表现的内容,力求以身体的突破,达到精神的突破,从而突破文学作品固有的程式,棉棉的《糖》、卫慧的《上海宝贝》最能代表,而其后更多写手的追趋则暴露了大众的猎艳心理,对文学形成了冲击力,被人们冠以香艳文学的“美誉”。身体写作中某些作品的出格描写,一直为人所诟病,备受争议。身体写作的诞生及其轰动,体现了文学自身的自由、随意和文学市场的开放。第二,美女作家(美男作家) 。美女作家这个概念,和身体写作是有些重合的,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身体写作”仍然关注的是写作本身,而“美女作家”以及后来的“美男作家”则完全抛弃用作品说话的规矩,对作家的外表给予了充分关注。假使套用钱钟书先生的话,可以理解为:不管鸡蛋有没有营养,下蛋的鸡漂亮就行。第三,八零后。2003年,八零后概念来势汹汹,其作者都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出自网络或者新概念文学大赛,作品因为生活阅历尚缺,更多的是对内心敏锐感觉的过度关注。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虽不是凭借这个概念出名,却被公认为八零后的三驾马车。2004年的深秋,他们中间有越来越多的写手宣称自己不属于八零后。在推出了李傻傻、孙睿、春树等人之后,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如果要概括八零后的风格和影响,可能只是泡沫过后的一片虚无。第四,病痛文学。在毕淑敏的备受争议的《拯救乳房》(关于乳腺癌)之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赵玉泓的《中国第一病》(关于乙肝)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了台湾作家许佑生的《晚安,忧郁》(关于抑郁症)u22efu22ef更多的以疾病为主题的小说和纪实作品出现,共同以疾病为背景,以患者为主人公,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更容易引起共鸣和关注。病痛文学将是一个长期的概念,文学作品只是一种形式,更渴望达到的,是全社会对病人的关注,共同营造没有歧视的生存环境。新时期文学搭乘着中国现代化、全球化的快车自身不断发生裂变,如今中国的文学概念要比当代文学前30年,甚至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丰富得多,文学的精神追求以及已经形成的品格逐渐表现出开放、自由、平等,且渐趋非自律化,在此我们且不轻率地做臧否评价。但是,我们期待的是在文学概念的转换和文学观念的嬗变中重建中国文学的精神价值,以便为中国文学的辉煌和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几个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主要是6个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新中国成立之前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文学革命的十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家是鲁迅和郭沫若,最重要的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第二个十年(1928-1937.6)革命文学时期。这一时期左翼作家和自由主义作家的创作都很活跃。茅盾《子夜》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茅盾的创作代表了正宗左翼文学。老舍、巴金、曹禺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第三个十年(1937.7-1949.9)抗战时期。赵树理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最高成就。国统区最杰出的作家则要算张爱玲和钱钟书。2、新中国成立之后(1)十七年文学(1949-1966),也即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注重史诗性和传奇性。代表作很多如《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诗歌方面则是政治抒情诗为主流。郭小川和贺敬之是代表诗人。(2)文革文学。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革命样板戏。创作方式多以集体创作为主。公开发行的独立创作如浩然的《金光大道》。而在这十年里地下文学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出现了“手抄本小说”和“地下诗歌”。(3)新时期文学,即文革后至今这段时期的文学内部的线80年代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现代派-先锋-新写实”。进入90年代,文学样式就更多元化了。不过新时期文学就现在来看,重在80年代文学。扩展资料:近代文学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在当时的社会大的环境影响下,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流入中国对当时中国传统的文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传统文学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吸收结合融合产生了近代文学;2、在当时中国的自身原因,八股文在当时己经不适用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过不断摸索学习产生了近代文学,也对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时特色的社会背景下,近代文学有其显着的特点。它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当时的人名摆脱旧的文体的束缚,梁启超倡导新体散文,从小说戏剧方面,改革的呼声也非常强烈。在近代文学这大概80年的时间里,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造就了当时特殊的文化,当时大量翻译了西方的文学作品,开辟了异国风情的文学园地,极大的扩大了当时中国作家视野在创作题材,创作技巧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诗歌方面打破了当时对传统诗歌押韵文体的要求,新事物、新思想、新名词、甚至一些方言也进入到了诗歌中;在文章写作中摆脱八股文的束缚,要求平易昌达,条例清晰,具有丰富的感情;与此同时小说戏剧盛行,各种地方剧文明剧也应运而生,诗歌己经让出了文学的主体地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文学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请大家帮助!由于时间紧迫,无力再看书了,因此求助!

把我的和楼上的综合一下就差不多了,如果还有没有的,那就是实在找不到的了,毕竟我们不是这个专业的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经历了“文革”浩劫的中国文学艺术界,以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为标志,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特别是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祝辞,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的文艺成就,全面阐述了文艺工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提出了文艺“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业服务的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为后来中国文艺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健康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 杨履方、海默、岳野等戏剧家或是在解放区成长,或是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戏剧创作,所受影响大都是苏联的。而50年代苏联戏剧界观念的变革,尤其是重申“写真实”的观念,更是深刻地影响着“第四种剧本”的创作及其审美特征。 文化散文 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行《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韩晗的《大国小城》等。 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反思小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一种题材,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几年间。这类小说由伤痕小说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和批判进一步延伸,扩大到审视和反思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曲折的历史,乃至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出现的“左倾”错误,探讨造成“文化大革命”浩劫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原因,从审视历史中反思教训。 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当代文学开始于哪一年,分为几个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 中国2 0世纪文学史有各种分期方法和观念。以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抗战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分期。除了文化价值结构上由单一的知识分子启蒙文化取向分成了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传统以及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格局外,在地域的分布上也相应于政治格局而分为三大区域:共产党控制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学、国民党统治区的文学以及沦陷区的殖民地文学,1949年以后,文学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只是地域的面积变化了,共产党控制的地域扩大到整个大陆,国民党控制的地域缩小到台湾列岛,而回归前的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仍然带有某种殖民地文化的特征。正如对抗战以后的文学史应该分头研究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一样,当代文学史研究中也不能无视与大陆文学同时存在的台湾文学和香港、澳门的文学,这一空间区分是不容回避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只以1949年以后的大陆地区的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本身是不完整的,与此相关的分期观念,也只有相对的意义。所以本教材的文学史分期只是一种权宜的做法,只是划分出一个大致的文学创作背景: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1949年7 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这次大会的特点之一是,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也就是说,“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1949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局面的结束,尽管在台湾海峡两岸还对峙着两个政治敌对的政权,尽管中国大陆的共产党政权长期处在冷战的威胁之下,一度还卷入了邻国的军事冲突(抗美援朝战争),但中国土地上大规模的军事武装冲突是结束了,中国进入了和平的经济建设时期。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指出:随着全国革命的胜利,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但是,文化规范的形成总是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缓慢得多,战争在战后的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影响要比人们所估计的长久得多也深远得多,毛泽东的这一有益告诫,实际上要到三十年后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被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性的拒斥,等等。这种种战争文化心理特征并没有在战后几十年中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在文学外部,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批判运动,改造和批判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积极性,努力实现建设“一支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文艺大军”的设想11;在文学内部,则要求将文学变成“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齿轮与螺丝钉”的关系12。这些文艺思想和政策,都可以从这一时期的战争文化规范上得到解释。在后来的文学史研究中,有不少研究者把这一时期有些违反文艺创作规律的现象归咎于当时中共党内一度占主流地位的“极左路线”,但是,政治路线并不是主观凭空设想出来的,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文化心理与路线制定者思想感情的投合。当时战争文化心理普遍存在的特征之一,如果从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语言来观察,充斥了战争心态的词汇几乎俯首可拾:诸如“会师”、“胜利”、“战役”、“插红旗”、“拔白旗”、“文艺大军”、“重大题材”、“锋芒直指”、“猖狂进攻”、“引蛇出洞”等等,文学创作获得成功被称为“打响了”,作品有所创新被称为“有突破”,更无须统计像“战斗”、“斗争”、“武器”一类军事词汇的使用频率。在战争文化心理支配下的文学观念,自然给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主流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文学创作的方面来看,当时的大多数作家在军事胜利的鼓舞下,确实有投合战争文化心理的积极性,他们热情歌讴时代精神,这一时期战争文化规范在文学观念上的表现--诸如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功利性,自觉运用战时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构思创作(即敌我阵营绝对分明),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在一些主要创作中体现出来。但与此同时,我们仍要注意到当代知识分子传统的复杂性,即当代文学史发展中仍有一条“五四”新文学的传统若隐若显地存在着,支配着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和文学理想的追求。有研究者比较了中国文学与前苏联文学以后指出了这一重要的现象:“对于苏联文学来说,是叶赛宁、布宁、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等所代表的传统,一个关心人性、人的精神境遇的传统。而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则是复活‘五四"作家的‘启蒙"责任和‘文人"意识,以及重建那种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立场。”13这一传统有力地支持了作家们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的批判性看法,以及对文学真实性的追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竟是产生在作家被不公正地剥夺了写作权力以后,仍然抱着对文学的炽爱,在秘密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还有一种值得一提的创作现象是,这时期有许多作家,特别是从解放区文学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对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农民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中国民间文化形态的表现相当娴熟,他们在创作时,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民间隐形结构”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同时,曲折地传达出真实的社会信息,体现了富于生命力的艺术特色。可以说,当代文学史上的这两个传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还应该指出,以战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规范及其文化心理与和平时期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性,在五六十年代不是没有引起有关国家决策者的注意。1956年举行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公开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今后任务主要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此前后,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很明显,这一方针是为适应和调整和平时期文化建设而提出的,与战争文化规范完全不同。以后周恩来、陈毅等中共高级官员对知识分子问题和文艺工作还发表过一系列的讲话,企图纠正当时越来越严重的文化规范与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性,以及党和政府与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但在当时缺乏党内民主的情况下,这些努力都没有产生太大的积极效果,最终导致了把军事体制极端理想化的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文学遭受空前的劫难,以往的文学史都将“文革”单独列为一个阶段。如果以当时公开发表的文学创作为依据,这样的分期是可以的。但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引进了“潜在创作”的概念作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文革”前和“文革”当中,中国大陆的当代文学一直存在着潜在的创作,包括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剥夺了写作权力的知识分子,仍然在用笔表达内心的理想之歌和感情世界,如五六十年代绿原、曾卓、牛汉、穆旦、唐湜等的诗歌、张中晓的随笔、丰子恺的散文、沈从文和傅雷等人的家书等等,尽管他们的个人遭遇、思想倾向和创作风格并不一样,但仍然保持了一种连贯的知识分子精神。这些创作文本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发表的,但仍然保留了一个时代弥足珍贵的文学声音,至于它们是在“文革”之前还是在“文革”期间创作,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文学史的话,那么,“文革”前和“文革”中的文学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较大的文学史阶段。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当代文学史的第二阶段之所以是从1978年算起而不是“文革”结束的1976年,因为就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这一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当时思想领域发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和稍后不久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中国真正进入了和平经济建设时代,思想解放路线与改革开放路线相辅相成地推动和保证了中国向现代化目标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文学史发展上比较有意义的是1979年1 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称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到会致祝辞,在阐述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时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14紧接着,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来取代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15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时发表祝词,首次以科学的态度总结了历史上党领导文艺工作存在的缺点,并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16尽管这一次作代会的路线后来并没有真正地贯彻,但从这一系列的文艺政策的调整中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健全的文学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一种以和平经济建设为特征的新的文化规范也正在初露萌芽状态。 当然,一种新的文化规范的形成不会一帆风顺,从战争文化规范遗留下来的心理痕迹也不会立刻消失,强调“阶级斗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思维惯性依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譬如,对“文革”后文学发展的整体成就作出消极的估价,对知识分子的总体评价依然保留“小资产阶级”的偏见,对西方文化思想依然采取怪惧和拒绝的态度,依然希望起用已经被历史教训证明是错误的所谓“搞运动”的方法来解决文艺思想的问题,等等。这就决定了8 0年代的文学历史充满了过渡时期的特点:新的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规范诞生以前必然会经历的痛苦的文化蜕变和自我斗争。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几乎从“伤痕文学”起,每一次新的创作和理论的探索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争论,探索和创新总是不完善的,每一次争论的意义也有大小之分,好坏之别,但总的说来,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正如前面所引用过的一位研究者对“五四”传统的概括,是“复活‘五四"作家的‘启蒙"责任和‘文人"意识,以及重建那种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立场”。这一理论概括包含了对“五四”传统的多重理解,比起抗战时期胡风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重建那种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整合,似更接近客观的真实。在我的理解中,这“启蒙责任”和“文人意识”在“五四”精神里并不是有机合一的整体,而是体现了知识分子从古代士大夫阶级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两种价值取向。“启蒙责任”反映了知识分子在脱离了传统庙堂的价值取向后,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仍然沿着救国救民的思路在发展,他们把目标转向民众,企图通过启蒙的道路来唤起民众和教育民众,用民众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鲁迅可以说是启蒙文化的最伟大的代表,鲁迅的战斗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向上地为捍卫这一光荣传统而斗争。“文革”结束后,历尽灌难的知识分子终于醒悟过来,开始认真反思几十年来国家、民族和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在他们心灵深处蛰伏已久的“五四”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又开始爆发出来,老作家巴金率先发表反思“文革”和总结自我教训的《随想录》,鼓舞了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继往开来地发展和捍卫这一传统。“文人意识”一词意义比较模糊,我的理解是指新文学历史上另外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对中国社会的现状也充满了批判精神,但对启蒙的意义和结果却持怀疑甚至悲观的态度,进而放弃了启蒙的追求,转而在民间确定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价值标准,在文学创作的“专业”上则表现出对文学艺术本体规律特征的重视和探求。我们以往文学史著作很少承认并研究这一传统的意义价值,但在“文革”后的8 0年代文学创作中,仍然有不少作家在这一领域开拓出新的成果,老作家孙犁的读书随笔、汪曾祺的小说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美文风格,对当代作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可以看做是这一“五四”传统的复活。从历史的发展来说,“五四”新文学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并非只是历史精神的重现,“五四”传统是不断发展的,它应该包容当下的时代精神特征和现实意义。但在8 0年代,由于人们刚刚从“文革”的灾难记忆里醒悟过来,需要有强大的精神传统来支持他们反思历史和参与现实的拨乱反正,“五四”精神传统成了他们最好的武器。 除了“五四”一代老作家在“文革”后重新焕发出写作热情以外,这时期的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5 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是在共和国初期的理想主义氛围下步入文学创作的领域,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双百方针”时期因为真实地表达了对社会或人性的感性认识,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渡过了苦难的岁月,“文革”结束后他们重返文坛,成为8 0年代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可以说是“五四”传统的精神主题在当代的再现。还有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在青少年时代过早地经受了被虚伪的理想主义所欺骗和愚弄的惨痛体验,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所以当他们开始写作时,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反映出新的民间化的创作趋向。 复苏的“五四”传统中还有一条“重建那种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立场”,在“文革”后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积极。文学理论上有关于“文学主体性”“小说形式探索”“现代主义技巧”等问题的讨论,虽然不成熟,却推动了理论界对文学自身价值的关注。相比之下,文学创作的意义更大一些,许多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借鉴,大大地开拓了表现现代人感情意识的艺术空间。起先对西方现代主义技巧的借鉴尚有形式主义的割裂感,但在许多作家的实践中渐渐地圆熟起来,新的语言形式融入了民族语言的表达经验,不是削弱而是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艺术表现传统。尤其在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以“文革”时期知识青年的地下诗歌为源头的“朦胧诗”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中的现代诗传统结合起来,刷新了诗歌语言的美学原则,恢复个人话语在诗歌领域的作用。这些虽然是表现技巧上的探索,但对9 0年代文学创作中的叙事话语的改变和个人立场的出现,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第三阶段:90年代 把9 0年代的文学单独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想法还不完全成熟,所以在本教材的章节安排上,第一、第二阶段各占9 章,第三阶段的文学只用了4 章的篇幅;而且,在材料的安排上,8 0年代末和9 0年代初的作品也有不少互用的现象。这是因为9 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阶段的特征尚不完备,如果说,8 0年代是一个在文化上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9 0年代才渐渐显现出新的文化活力和特点。这种新的特点,对2 0世纪文学来说只是一个尾声,许多重要成果还不可能充分显示出来,但对未来新世纪的文学发展来看,它的许多特征都是前瞻性的,预示了未来有更大程度的发展可能性。 总的来说,8 0年代末到9 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国家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步伐正在加快,商品经济意识不断渗透到各个社会文化领域,社会经济体制也随之转轨,统治了中国近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加速向社会主义的市场腑济体制转型。在这种情形下,意识形态的格局相应地发生了调整,8 0年代是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最为活跃最为高涨的时期,但进入9 0年代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原因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的严峻考验:他们在客观上难以维系以启蒙主义和精英意识为中心的知识分子话语权力,同时在主观上也开始反省自身的精英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心态浮躁和价值虚妄的缺陷。来自这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9 0年代初基本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新文学的传统在9 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在启蒙文化受到质疑的时代里,一种新的因素却成了当代文学的参照。在“五四”以来的文学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处于一种时代“共名”的状态,即某种时代主题支配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如“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放”,抗战时期的“民族救亡”,五六十年代的“阶级斗争”等。“共名”不但概括了时代主潮,而且可能成为作家表达自己社会见解的主要参照。作家通过对时代关键词的阐述,不管艺术能力的高低,其创作的作品都可能被时代认可。但在这种文化状态下作家精神劳动的独创性很可能会被掩盖,作家的个人性因素(包括个人的精神立场竿审美把握)不能不与“共名”构成紧张的关系。与“共名”对立的概念是“无名”,所谓“无名”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而是指一个时代并存着多种主题,文化工作和文学创作都反映了时代的一部分主题,但不能达到“共名”状态。在中国2 0世纪文学史上,“无名”的文化状态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3 0年代的“京派”文人圈文学、南京官方“民族主义”文学、上海左翼文学、海派都市文学、大众消费文学,以及东北流亡文学等多种互相对立的文学思潮并立的格局,这些文学思潮之间虽然也互相冲突和激烈斗争,但始终不能使文坛统一成一种共同声音,这种格局似乎有点接近“无名”文化状态。 我们考察9 0年代的文学不难发现它所含有的“无名”特征:首先是8 0年代文学思潮线性发展的文学史走向被打破了,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如宣传主旋律的文艺作品,通常是以政府部门的经济资助和国家评奖鼓励来确认其价值;消费型的文学作品是以获得大众文化市场的促销成功为其目标的;纯文学的创作则是以圈子内的行家认可和某类读者群的欢迎为标志。也可以说,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传统以及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格局更为稳固。因为“无名”文化状态拥有多种时代主题,构成相对的多层次的复合文化结构,才有可能出现文学多种走向的自由局面。其次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发生了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立场。9 0年代有许多作家的社会历史观点非常接近,但他们却以各不相同的方式来抒写并寄托他们所体验到的时代精神状貌,几乎每一个比较优秀的作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联系着他们个人生命中最隐秘的经验。其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促使文学创作从宏大叙事模式中摆脱出来,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9 0年代的文学仿佛是一个碎片中的世界,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有的继续坚持传统的精英立场,有的干脆表示要去认同市场腑济发展中的出现的大众消费文化,有的在思考如何从民间的立场上重新发扬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或者还有人转向极端化的个人世界,勾画出形色各异的私人生活……无论这种“无名”状态初看上去多么陌生,多么混乱,但它毕竟使文学摆脱了时代“共名”的制约,在社会文化空间中发出了独立存在的声音。作家们在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里逐渐成熟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写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诸如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承志的《心灵史》、张炜的《九月寓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都堪称是中国2 0世纪最后十年文学界的重要收获,也是本世纪文学舞台上的一道庄严神圣的落幕。

当代文学第四次文代会的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第四次文代会是指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并提出了新的文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少年文艺》,还有哪些少儿期刊文学类的杂志书呢?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名单少儿报纸 报纸名称 主办单位 《小学生学习报》河南省教育报刊社《少年先锋报》共青团重庆市委 《小学生拼音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少年百科知识报》四川教育报社 《小学生世界》江外国语学院 少儿期刊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小学生天地》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 《幼儿画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 《小聪仔》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漫画派对》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少儿科技》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儿童文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科学世界》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幼儿智力世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大自然探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我们爱科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音漫客》知音杂志社《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婴儿画报》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东方娃娃》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生命世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新少年》共青团辽宁省委《嘟嘟熊画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红领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小哥白尼》陕西省出版总社但是我小时候只看过少年文艺,幽默大师跟十万个为什么。。。

一些文学常识的问题?

  找了些,不过一家之言,希望LZ辨证对待  而且,其中《朝花夕拾》是作品集,不好说成书的具体时间  其他几部名著成书年代也只能说八九不离十,  资料源于网络,部分由本人判断,如有错误,请指出  1............................................................  王维  评价一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殷□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若清□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评价二  王维是一个达到了大自由境界的人。  自由于人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奢侈。身且不言,心亦如此。人有时挣脱不了客观世界给自己的心灵束缚,又往往超越不了自我,所以,即使偶尔心灵能获得一种短暂的释放,这种自由也是不纯粹的,往往带有一种被绑缚的痕迹。  不过是一种风筝的自由罢了。  人的本体是有重量的,你时时矫正着、注意着它的存在,自然会感到很累很沉重。  王维达到的,是一种抛舍自我的境界。  因而在自由之境,他游走自如。  印度的僧,为求彻悟,肉体上千修百炼。我觉得,这是人为地制造一种肉体与精神的同步(或者说,肉体是作为精神的陪刑者)——心灵在苦炼跋涉的同时,肉体也遭受苦难,直至“涅盘” ,二者同化、升华。在此之前,他们对生命本体的意义上的理解,是限于肉体与精神的分离的。  王维不然。王维修禅,并不拘泥于一种外在的形式。不去削发为僧,隐居寺院;而优游林泉,往返于繁华、清净之间,间或“焚香独坐。。。。。。”。不故意 弃不欲弃者,而无心求心欲求者——一切行云流水,他的自由正是源于一种对自我完全的理解。身是物,我即天,身心合一天人合一,一切来自天然,如何能不自由!  吟诗做画对王维来说亦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创造,其诗歌体现了一种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  他持一种宏阔的宇宙观,以一双俯视的眼睛观世。天人之间的同步感应反映到审美态度上,便体现了一种审美主、客体的同步观念:物我之间,不再是一种因果关系,“我”之精神,本身便是一种物华的放射。  禅者自由的心灵见之于诗,流露出的是一种触目而真的感觉方式:其眼目所见,充满禅意,与其说是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与自然之间感觉上的沟通——对于共同本质的了悟。这种感觉方式无疑是一种超乎常人的“直觉”。而诗歌因此而流溢出的精神美,正是一种理性的“真”。  王维的诗,实现了一种审美知觉的超越,直接达到了审美对象的最高意蕴。自由是一座精神的最高峰,他的人格、诗歌精神都达到了自由的高峰。  王安石  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多有不同。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到了南宋,再次通过修史的方法对其改革进行定性,指出王安石变法使得北宋王朝遭到灭亡(有说法指出是南宋朝廷为了推卸皇室的责任)。以后历朝历代均以此作为依据,对其变法做出这样的判断,以至于在宋元话本里有文章专门讽刺。  但是王安石的家乡的一些文人出于同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争辩,例如陆九渊等。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他们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呼吁改革精神。以后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在民国时期有所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王安石的评价主要从阶级等角度出发,以后逐渐取消了这种方法,从具体的利益角度来看他的变法。主要研究者有漆侠、邓广铭等。  在海外,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就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涉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  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的回覆:“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正是王安石的写照。  3..........................................................  战国策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西游记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附〕学者对《西游记》的评价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学者)张书绅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北大教授)白化文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法国大百科全书》  似庄而谐的神魔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西游记》要算是最驳杂的一部书。它糅合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对这样一部神魔小说,要想做出比较确切的、与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书过程以及作为小说情节主体的唐僧取经故事的演变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这中间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这个本来是弘扬佛法的故事怎样会加入道教的内容,又怎样蜕变为富有文学魅力、情趣的小说,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灵应传或降妖传。《西游记》的结构也是这样。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出身传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机智的、坚强的孙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统治者,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像有人所说的,“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像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西游记》把二者巧妙地联系和结合起来。它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水浒传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到了20世纪,文学评论家除了评论《水浒传》的文学成就,亦开始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和价值观产生兴趣。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历来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为《水浒传》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并且认为如果不禁毁《水浒传》,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浒传》在全国各地收缴。另外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是金圣叹。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后砍掉的原因之一。  19世纪50年代,当时所持的看法是认为《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教科书,文学史和小说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  《孟子》战国时期  《战国策》汉朝  《水浒传》明朝  《西游记》明朝  《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

有哪些比较好的儿童文学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少年儿童专业新闻出版机构。2020年11月20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是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3个少儿新闻出版行业组织的牵头单位,联系着全国203家少儿报刊和35家少儿专业出版社,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出版合作与交流。出版5张报纸(即《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英语报》《中国儿童报》《中国中学生报》《中国儿童画报》);出版11种期刊(即《中学生》《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中国少年儿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中国少年文摘》《中国卡通》《知心姐姐》《嘟嘟熊画报》《快乐在线》)。年出版1000多种少儿图书、音像多媒体制品;并开设有中少在线,有以“知心姐姐”为龙头的教育服务产品。中少总社以“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为了世界”为办社宗旨,以“少儿特色、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为编辑方针,向0至18岁少年儿童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和优质的精神食粮。

请问考研英美文学选读这块选用什么参考书比较好?

吴伟仁的《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那套不错。可以搭配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 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来看。因为选读毕竟只是大致介绍每位作家的得出名的作品和作品节选。配上简史来看更容易形成框架。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不太容易看,最好在网上下点笔记什么的,英语专业考研论坛上很多笔记。刘炳善的简明易懂。

古代文学中的总集、选集有何区别?

总集: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诗经,楚辞,全唐文)。选集:选录一人或多人著作的集子(南怀瑾选集,杜诗选集)

请问哪位高手知道国外的文学评论的网站啊,内容是英文的

www.sparknotes.com我的文学老师(外教)推荐的,挺全.莎士比亚是重头戏,其他人的作品都至少有一千多字的评论。作家作品以字母索引排列,相当不错。

有一个英文网站,是一个文学作品分析的网站,好像是什么spark之类的。。。有谁知道可以告诉我吗?谢谢

http://www.sparknotes.com/ sparknotes文学作品很全,但楼主最好不要照搬,因为参考的人还挺多的,要加上自己的理解

荒诞派戏剧的产生受到了哪些文学派系和理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在巴黎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戏剧。这些剧作家在超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在阿尔特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这些作品中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派戏剧

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西方现代文学的荒诞派

1,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2,荒诞派因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 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3,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4,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1,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2,法国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49,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椅子》(1959),《犀牛》(1958)

有哪些荒诞派文学作家?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于五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哀落。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 )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耳聋 )演变而来 ,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

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派

1、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3、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4、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1、英国品特2、美国阿尔比3、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4、法国阿达莫夫5、法国热奈6、法国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49,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椅子》(1959)、《犀牛》(1958)

关于青春文学方面的评论文章,资料有哪些?发我邮箱936338169@qq.com

【文学】青春文学:不跟文坛玩 青春文学越来越热了。任何一个书摊最惹眼的位置上,不是贾平凹、余华、苏童,而是郭敬明、郭妮、明晓溪、天下霸唱…… 新一代人看似彻底抛弃了以往的文学道路——文学杂志、出版社、评论家、加入作协成为专业作家。他们靠着市场,不但出版小说,还自编杂志,两者都大赚其钱。宁当写手不当作家 在韩寒和安妮宝贝以后,榕树下总经理、网名叫“李寻欢”的路金波找到了因利益纠纷从湖南跑到上海的原来操作“小妮子”的创作团队,经过两年经营,在市场上捧出了一个模仿韩国可爱淘的“亿元女生”作家郭妮。 郭敬明的读者主要是高中生、大学生,而郭妮的读者基本上是12岁到18岁的女中学生。路金波认为,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8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把读者市场降到了十六七岁;而现在郭妮、明晓溪则把读者的年龄降到12岁到16岁。” 住在浦东一间别墅里的郭妮,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写作上。这个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曾经是湖南电视台的外景记者。如今写作是她发家致富的梦想,也是她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在写作上,郭妮更像是一个电影编剧,她身后的聚星天华团队有二三十个编辑。这些编辑的任务是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然后设计故事、人物、框架,郭妮在这个基础上写作。在郭妮的操作上,文学不再是一种创作,而是流水线生产。 于是郭妮的成功引起了争议:她到底算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创作组代言人?这很容易让人想起1980年代的“雪米莉”现象——当年所谓“香港女作家雪米莉”其实是四川一批想脱贫致富的作家集体创作的笔名。 无论如何,在路金波和贝塔斯曼的力推下,郭妮的作品版权已经卖到了德国。经过榕树下的包装和推广,郭妮已经成为市场的畅销品牌。 和郭妮的高调宣传不同,明晓溪一直保持着神秘色彩。迄今为止,她从未在自己的书上登过照片,很少接受采访,甚至没做过一次签名售书。 出版人颜庆胜最早是在晋江文学网看到明晓溪作品的。颜庆胜也没有想到,明晓溪的小说出版后会那么火——第一本小说《明若晓溪》首印只有8000册;第二本小说《烈火如歌》首印量25000册;当第三本《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出版时,首印变成了10万册,并接连印了80万册。接下来出版的《水晶般透明》、《泡沫之夏》的销量也达到了80万册。 明晓溪没有走红后的张扬和高调,也没有搬到北京、上海。她仍然住在河南,靠电话、MSN、电子邮件与外界沟通。 在市场上大红大紫的盗墓小说《鬼吹灯》,即将被香港导演杜琪峰改编成电影。但直到现在,作者天下霸唱仍然把写作当作业余爱好,在他眼里,写作“如同搓麻养鱼,不是正经事”,“作家我不敢当,写手是什么我不明白,也不想参与到这个圈子之中,在这方面没什么太大追求。”每人办一本杂志 除了创作外,青春写手办杂志也是一个新现象。这几年,以郭敬明的《岛》、明晓溪《公主志》、郭妮《火星公主》、蔡骏《悬疑志》等以个人为销售品牌的杂志在图书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吸引了一大批12岁至20岁之间的青少年读者,发行量远远超过《人民文学》、《当代》、《收获》等主流文学杂志。 这让世纪文景公司很眼热。因此,从郭敬明《最小说》出走的落落、Hansey、晴天、不二和新加入的蔺瑶等人组成的MiMZii工作室四处寻找合作伙伴时,世纪文景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与他们签约合作,并预先支付了《爱丽丝》的启动资金。 “现在图书市场真是年轻人的天下。”出版《最小说》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总经理黎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最小说》死打郭敬明的个人品牌,就靠郭的长篇小说《悲伤逆流成河》的连载,加上落落、项斯微等固定的主力作者,问世不到一年,《最小说》最高峰的期发行量曾达到60万册。 《最小说》热卖,市场上出现了《花季最小说》、《亲小说》等一批跟风者。这些封面、版式雷同的杂志就像是《最小说》的亲兄弟。 和郭敬明的前一本杂志《岛》不同,《最小说》的读者的年龄要小得多。“《岛》的读者年龄在16岁到25岁之间,有高中生、大学生,也有刚上班的白领,他们欣赏水平要比《最小说》的主要读者——13岁到17岁中学生要高一些,审美能力相对要强一些。”黎波说。 路金波也找过郭敬明,但没能如愿。不久,他创办了青春文学杂志《火星少女》,让自己捧出来的郭妮担任执行主编。《火星少女》创刊不到半年,发行量据称已超过16万册。 在明晓溪身上尝到了挖掘新人的甜头,颜庆胜也借力办了一本给女生看的青春漫画小说杂志《公主志》,靠明晓溪《泡沫之夏》三部曲的连载,慢慢把杂志撑了起来。讨好他们不容易 这些杂志如此受欢迎并非偶然。路金波认为,以往我们的文学杂志要么像《收获》、《人民文学》一样走高端市场,要么像《故事会》、《今古传奇》、《知音》一样走低端市场,纯粹办给青少年看的杂志很缺乏。在动漫和互联网熏陶下长大的“70后”、“80后”和“90后”的文化消费已经自成系统。他们喜欢的青春、悬疑、幻想这种类型的小说杂志,因此当《火星少女》这样走女生言情小说路线的杂志一出现,一个介于青春文学和儿童文学之间的新市场就被开发出来了。 因为市场反馈强烈,路金波的榕树下又收编了走奇幻文学路子的《九州幻想》,新创办了针对少年男生的幻想小说杂志《闪耀少年幻想志》。接下来,路金波甚至还想再办侦探、悬疑、幽默3本杂志,办一本给16岁到22岁的女性看的情感浪漫小说杂志,“教她们如何谈恋爱,与男性相处。” 与《最小说》、《火星少女》不同,《公主志》的执行主编沈含颖希望《公主志》是一本开放的文学杂志:“我不希望《公主志》只是一本个人品牌杂志,而是给爱做梦的女生们一个玫瑰色的童话般的梦幻世界,在这里有剔透的水晶琴房,有夸张可爱的南瓜马车,有神奇的玫瑰魔法书,有充满温馨与爱的糖果屋,你可以在阳光充足的午后一边喝下午茶,一边看清澈、透明、传奇的童话……”沈含颖说。 在黎波看来,现在13岁到17岁的读者是最有购买力的。因为营养好,现在的孩子身体和生理都早成熟,现在的家长,怕孩子去网吧玩游戏聊天,对孩子读书大多持一种鼓励的态度。青春文学的市场空间成长这么快,跟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这个市场含金量高,要取得成功不容易。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处在花季,喜欢做梦,他们除了要看你的文字有没有才华,还要看你外表漂不漂亮,最好是男的像白马王子,女的像白雪公主。你的书和杂志设计还要精美漂亮。”黎波说。___《南方周末》建议你去 中国知网 等 网站上有新媒介时代中国“青春文学”生产机制透视 康小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4-01 硕士 215 分享分享到 2 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80后写作”举要 陶东风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09-10 期刊 12 827 分享分享到 3 青春的奔突——论80后文学 刘永涛 理论与创作 2005-09-15 期刊 31 1141 分享分享到 4 杂志书出版现象研究 邹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5-01 硕士 1 344 分享分享到 5 2000-2009:《青年文学》十年改革“青春路” 王嵘 北京大学 2011-05-01 硕士 70 分享分享到 6 当下文学的转变与精神发展以“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的崛起为中心 张颐武 探索与争鸣 2009-08-15 期刊 7 544 分享分享到 7 走过青春期的文学实验——论新世纪“青春文学” 孙桂荣 文艺争鸣 2009-04-15 期刊 7 366 分享分享到 8 以青春文学为“常项”——描述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视角 贺绍俊 文学评论 2011-01-15 期刊 1 412 分享分享到 9 永远的青春 永远的梦——从张悦然小说看中国80后文学创作之路向

你有哪些看过的好看的军人同性文学推荐?

高赞回答里没有周罪x萧刻,这我不能忍。还有,李决和应允承必须拥有姓名!不请自来补一波,看完洛希极限感觉心都不会跳了。看活受罪长相守虐得肝疼,沈凉生和秦敬这辈子大概是忘不掉了。看遇蛇总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三生三世。 《刺青》周老板和萧老师的糖,必须安利大家吃。不问三九的文,行文流畅,情节生动,成熟男人谈恋爱,别有一番滋味。《穿堂惊掠琵琶声》 孟新堂和沈识檐,白月光当之无愧。“承蒙沈先生抬爱。”“不客气,孟先生当得。”瞧瞧这日常对话,什么神仙爱情啊~~《肖南》肖南和李同。一个不能简单的用HE或BE描述的故事,荡气回肠,攻死,受结婚生子,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感受受对攻的深爱。催泪慎入。李同说,如果没有我,你早就结婚了。肖南说,如果没有你,我早就死了。肖南说,你就像蜡烛,眼里只有我,却看不到自己。李同说,如果你不在了,我结不结婚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肖南不在了,李同继续活着,战斗 娶妻 生子,一切为了肖南。《追声与循途》林衍和穆康《少年心事》齐谨逸和凌子筠《花花世界》小薄荷和余二爷《山色有无》稹清 齐珩 沈峟峿《活受罪长相守》沈凉生和秦敬《遇蛇》伊墨和沈清轩《大劈棺》聂十三和贺敏之《将进酒》萧策安和沈兰舟《白日事故》易辙和许唐成《撒野》 蒋丞和顾飞《某某》江添和盛望《别来无恙》顾拙言和庄凡心《安知我意》戚时安和沈多意《年花》沈落和夏一洋《大哥》魏谦和魏之远《沉舟》顾沉舟和贺海楼《红尘有幸识丹青》承安和丹青《一生孤注掷温柔》 顾长生和李子释《北城天街》林泽和谢晨风《荒野之春》贺坤和邱依野《君有疾否》楚明允和苏世誉《捡星星》刑炎和秦放《权宦》楚昭和傅双林《尖锐沉默》 沈南逸和魏北《极简潜水史》 金何坤和陈燕西《贺新郎》宁怀璟和徐客秋《灰塔笔记》安德蒙和艾伦《给秦叔的情书》 秦佑和楚绎《我只喜欢你的人设》 夏习清和周自珩最后,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和南康白起,是我后悔看过的文和了解过的人。从此以后,南康成了长在心里的刺,念之即疼。如果可以,我希望从来没有看过这个文,从来不知这个人。

什么样的书属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文学等形式,来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文学著作。不论其价值或目的如何,性质属纯文学的、科学的、技术的或完全是实用性的,均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与其它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扩展资料: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1、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2、始终离不开想像(幻想、联想)和虚构;3、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作品

用英语介绍一部文学作品

Ishmael in Moby Dick Ishmael is a pleasing character, who plays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racter as well as narrator. He makes up for with a full personality that his described extensively throughout the book. Ishmael is a man who seeks what is best described as “inner peace”. He is very content with himself when on the water, and has a great love for being a seaman. He joins the crew of the Pequod to satisfy his longing to be back on the ocean, but as it turns out, the particular voyage he is to set out on is not what he had suspected. For this ship would be commanded by a half-crazed captain in a desperate search for a viscous white whale. Over all, Ishmael is definitely the most civilized and wise man in the story.

英美文学题谁帮忙做一下~~

A1.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eighteen century was the age of the Enlightenment. was the dominant spirit. A. Humanism B. Rationalism C. Revolution D. Evolution B2.Which statement about Franklin is not true? A. He instructed his countrymen as a printer. B. He was a scientist. C. He was a master of diplomacy. D. He was a Puritan. C3.Who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American prose epic. A. Nature B. The Scarlet Letter C. Walden D. Moby-Dick A4.The Romanic Period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tarte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ashington Irving"s and ended with Whiteman"s Leaves of Grass. A. The Sketch Book B. Tales of a Traveler C. The Alhambra D. A history of New York D5.In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A" may stand for . A. Adultery B. Angel C. Amiable D. All the above C6.The period before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 A. the Naturalist Period B. the Modern Period C. the Romantic Period D. the Realistic Period 7.The Age of Realism is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refers to the period from to . A. 1861 – 1914 B. 1863 – 1918 C. 1865 – 1914 D. 1865 – 1918 B8.Who is described by Mark Twain as a boy with "a sound heart and a deformed conscience?" A. Tom Sawyer B. Huckleberry Finn C. Jim D. Tony C9.Mark Twain, one of the greatest 19th century American writers, is well known for his . A. international theme B. waste-land imagery C. local color D. symbolism

英语文学《moby Dick》 作者是?

该书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汉语言文学和计算机信息管理该如何选择?

我觉得为将来的择业考虑还是选择计算机信息管理比较好,因为他将来择业面儿会比汉语言文学要多。

从文学元素鉴赏《魂断蓝桥》。要200字左右。

  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战争体裁爱情故事片。它描绘了发生在滑铁卢桥上那段凄美绝伦的爱情颂歌。影片虽然没有气势磅礴的场面,没有色彩斑斓的画面,没有扑簌迷离的悬念,但却以它独特的视角,纯熟的表现技巧向观众展现了那近似回忆般朦胧的爱情悲歌。影片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有一种凄美的感人力量。画面虽为黑白,但场景与画面的处理明了而唯美,使黑白的效果更添悲剧色彩和经典的味道。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与看法。  一、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这部影片中主要体现了交叉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一部电影的经典往往在于它的经典镜头、场景给观众的深刻印象。而对于《魂断蓝桥》而言,最经典镜头莫过于影片的结尾。玛拉神情恍惚地来到滑铁卢桥上,独自倚着栏杆,眼神呆滞。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此时,镜头在玛拉的脸和卡车头之间不停地切换,不需要语言与文字的任何说明,这种交叉蒙太奇手法加上黑白影片独特的沉重感,构成了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使人明确的感觉到了玛拉的命运。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另一方面,就是重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影片中,“吉祥符”先后六次重复出现,它既是玛拉和罗依的爱情信物,又是玛拉命运的见证。吉祥符本应有保佑的作用,但它并没能改变战争对男女主人公爱情和命运的摧残,在玛拉离去的时候,陪伴身边的只有那个象牙雕的吉祥符,这种强烈的对比更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二、极富感染力的配乐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过去的好时光》分别为该片的片头和片尾曲,并且在剧中多次出现。其中《天鹅湖》主要表现主角玛拉的天生丽质和高贵,在开头和跳芭蕾舞时均有出现,悠扬的乐声中透露出丝丝悲怅,也暗示了玛拉的悲惨结局。而《过去的好时光》在如今本是表达友谊的歌曲,但在本片中却是以悲伤的格调出现,每逢男女主角分别或出现挫折都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特别是结局,在凄婉的乐曲中,玛拉带着悲伤离去了,使得她的不幸命运在此刻更显震撼。观众的情感也在悲惨的声画中得到强烈感染。  三、巧妙的情节安排  影片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来到滑铁鲁桥,手拿护身符凭吊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现眼前。一开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给观众埋了伤感的伏笔。随后,镜头慢慢切换到20年前英姿飒爽的洛伊。在桥上,洛伊偶遇美丽的女主角玛拉,然后向其他爱情故事一样,他们相识、相爱了,令人看着很欣慰。  可是,幸福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当洛伊在即将结婚的当天突然收到出征的命令,玛拉不惜缺席演出赶到车站却没能赶上与情人好好道别。返回后,严厉的剧团经理还开除了她。影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喜到悲逐渐渲染的过渡。  之后,玛拉的在报刊上看到洛伊的死讯成了她命运的彻底转折,流落妓女,漂泊生活,即使在车站意外重逢洛伊,却也因自己的失足而不能和他在一起。至最后,玛拉结束了生命。然后,伴随着《过去的好时光》的乐声,年老洛伊悲伤的眼神又重现幕前。至此,全片情节从悲到喜,到渐悲再到大悲的情感线路便呈现出来。全剧情节不算复杂难懂,却时时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四、思想的共鸣性  《魂断蓝桥》虽为外国影片,但却大受全球欢迎,我觉得这与其透露的东方人的许多传统心理分不开。例如玛拉沦为妓女后不敢将实情告诉洛伊的母亲,只说是已经有了另一个男人。后来玛拉知道洛伊不嫌弃,也认为自己辜负不起,只能一死求解脱。这种强烈的处女贞操观念令许多现代的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在中国,影片中那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却与传统的贞洁观念相吻合。  还有,战乱中的爱情片有着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能感动感情细腻的东方人,这也是该片能在东方广受欢迎的原由。影片中对社会阶级也有涉及,对战争和社会的深层原因有一定的揭示。而这也与传统的寓教于影片,反对阶级剥削的中国战争片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易于让观众接受。  五、演员的精湛演技  银幕上的人物形象,需要通过演员的创造体现出来,而一个演技高超的演员,不但贴合剧本情节与内容的需要,更会将人物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表演自然而充满感染力。这部影片的成功与演员们的精湛演出是分不开的。  女主人公的扮演者费雯丽是一位天才女演员,继《乱世佳人》之后,又用细腻手法准确表达了玛拉这个悲剧人物的内心的各种复杂感情,使影片进入一个又一个戏剧性高潮。她那古典美的外貌与精湛绝伦的演技令人叹服。  而饰演洛伊的美国“英俊小生”罗伯特"泰勒,他的表演真挚动人,塑造了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那种翩翩君子,温文尔雅的大将风度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簇略显轻佻的唇上小胡子,与年轻时洛伊的风流倜傥的性格相当契合。而洛伊年老和年轻时心境与外貌的迥异也令观众们惊叹。  总而言之,《魂断蓝桥》的成功在于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特点。无论是情节的设计安排、演员的精湛表演,还是镜头、配乐的巧妙运用,都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感染着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的原因。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卡丽儿u2022丘吉尔,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中崛起的最成功、最著名的英国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剧作家。她属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戏剧创新,戏剧中探讨一些涉及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暴力、政治和性压迫的问题,表现受压迫女性的欲望和追求。代表作为《优秀女子们》(1982),主要表现当今商业社会中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一个由男人支配的世界里女人在经济、社会和职业上成功的本质和意义。奴拉u2022尼u2022古诺,英国20世纪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的最出色诗人,她的特色在于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爱尔兰诗歌传统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至上的,以男权为中心,而尼u2022古诺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诗歌话语,意识到传统妇女在家庭中的边缘地位,解构了女性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代表作为《爱尔兰大男人》、《姐妹们,我们遭到了诅咒》。玛格丽特u2022德拉布尔,当代英国文坛小说家,以关注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著称。她作品的关注点多为知识女性对女性理想身份的探索。代表作为《红王妃》。多丽丝u2022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论家们称她“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代表作为《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乔伊斯u2022卡罗尔u2022欧茨,当代美国文坛最有活力的女作家,身兼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作品主要关注暴力和女性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人间乐园》、《他们》、《任你摆布》等。卡丽儿·丘吉尔,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中崛起的最成功、最著名的英国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剧作家。她属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戏剧创新,戏剧中探讨一些涉及日常生活,重点在于暴力、政治和性压迫的问题,表现受压迫女性的欲望和追求。代表作为《优秀女子们》(1982),主要表现当今商业社会中职业女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在一个由男人支配的世界里女人在经济、社会和职业上成功的本质和意义。奴拉·尼·古诺,英国20世纪用爱尔兰语进行创作的最出色诗人,她的特色在于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爱尔兰诗歌传统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至上的,以男权为中心,而尼·古诺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诗歌话语,意识到传统妇女在家庭中的边缘地位,解构了女性的“爱尔兰母亲”形象。代表作为《爱尔兰大男人》、《姐妹们,我们遭到了诅咒》。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当代英国文坛小说家,以关注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著称。她作品的关注点多为知识女性对女性理想身份的探索。代表作为《红王妃》。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评论家们称她“以怀疑的精神、燃烧的激情和预言般的想象力审视了这个分裂的文明,堪称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代表作为《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当代美国文坛最有活力的女作家,身兼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大学教授等多重身份。作品主要关注暴力和女性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人间乐园》、《他们》、《任你摆布》等。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评语txt全集下载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评语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罗坎村》·袁劲梅有毛病,有时显得概念化。作者不太体贴人,她懒得设身处地为人物着想,她在空中,不在“此地”,她急于判断人。但是,这篇小说依然是有力量的,因为我们可能太在“此地”、“此山”,以至于失去了一部分现实感、一部分自我认识的意愿和能力。《罗坎村》重新回到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既证明了这种传统的内在限制,也证明了这种传统的现实依据。《美丽的日子》·滕肖澜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篇小说里的“勾心斗角”,但我不是因为勾心斗角而喜欢它,我也看不出小说一味地勾心斗角有什么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婆婆和儿媳,他们在各自生命的某个关头,那样一种豁出去的“剑气”和那样一份宽厚明理,生命因此不俗,有了骨头、有了精神。“美丽的日子”之美在此,而不在勾心斗角。《招惹》·季栋梁有民间草野之气。是嘲讽的,也是自嘲的。它固然是感时讽世,但它的事是如此小、如此近于朴素的生活事实,几乎是顺便地,它指出了一个自然法上……

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家有哪些?

《黑暗的左手》 (美)厄休拉u2022勒古恩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灵魂骑士》 (美)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 长江文艺出版社《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林出版社《她的国》 (美)夏洛特·吉尔曼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美好古董衣店》 [美]斯特凡尼·莱曼 中信出版社《相助》 [美] 凯瑟琳·斯多克特 中国城市出版社《紫颜色》 艾丽斯·沃克 译林出版社《逃离》 艾丽丝·门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女勇士》 [美] 汤亭亭 漓江出版社《逃离》 艾丽丝·门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怎么样啊?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不错,博文学院在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成立,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电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交通运输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等九个系,基础课部、体育部、思政教学部三个教学部,现有38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扩展资料:学院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校园占地面积532.4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3余万册,电子图书56余万册,教职工727人。学院依托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优质资源,突出铁路行业特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毕业生主要面向各大铁路局、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各大工程局、水利水电局、新疆兵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参考资料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学院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怎么样啊?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不错,博文学院在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成立,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电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交通运输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等九个系,基础课部、体育部、思政教学部三个教学部,现有38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扩展资料:学院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校园占地面积532.4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3余万册,电子图书56余万册,教职工727人。学院依托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优质资源,突出铁路行业特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毕业生主要面向各大铁路局、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各大工程局、水利水电局、新疆兵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参考资料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学院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怎么样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挺不错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2002年由兰州交通大学申办成立,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院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统招计划。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比赛成绩: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铜奖;荣获第十六届CATICS网络竞赛全国一等奖;荣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以上内容参考: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外国文学论述题,娜拉为什么走

就是指娜拉离开这里之后,要么是随着红尘堕落,要么就落叶归根,因为她命中注定了这种格局。 1、出处、作者: 娜拉出走出自于《玩偶之家》 作者易卜生,挪威剧作家。 2、简介: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关妇女问题的杰作,也是代表了他最高思想和

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潘正伟,笔名大理潘正伟,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云南祥云人,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大理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理事,《大理文艺》首席主稿人,《西南文学选刊》特约撰稿人,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名言警句众多,被誉为当代中国名言警句最多的诗人作家。“平凡世界多辛酸,幸福路遥隔重山。”“重回佳人寻觅处,物是人非泪朦胧。”“有心留香香远去,无意争春春自来。”“今有几多洒脱者,能为正义把命舍?”“卑劣行径千夫指,浩然正气垂青史。”“俗媚俯首事贵权,愧对祖辈羞为人。”“生死眨眼一瞬间,碧血丹心献青天。”“回眸一笑泪流归,奈何岁月无情催。”“人生起落寻常事, 花开花谢皆是春。” “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以上十大诗句被称为大理潘正伟十大名句。“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是诗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有哪些?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茅盾、沈从文、曹禺、张爱玲、钱钟书。1、鲁迅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2、巴金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3、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4、老舍老舍(1899年—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5、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还有那些?

15、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14、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笔名“孙犁”,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代表作有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开创了中国“诗体小说”。13、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12、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老屋小记》(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老舍散文奖)。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潘正伟,笔名大理潘正伟,籍贯云南祥云,70后,199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大理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理事,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大理文艺》首席主稿人,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是诗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大理诗人潘正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善于把情融入事、融入境,以其丰富的感情、曲折的人生经历、百折不挠的心态、细腻的笔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文学世界。潘正伟的作品,为中华文学的绚丽多姿增添了一朵灵动的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朵浪花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必将大放光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在文学领域里,一个诗人作家终其一生,能够为人们留下一两句独具匠心的话语,那便是一生荣幸了,便可成为千秋奇谈,便可流芳百世,而大理潘正伟别具一格创作了那么多清新怡人、横贯古今的宏伟诗篇,不能不说是当今的一个奇迹。例如:“有心留香香远去,无意争春春自来。”“卑劣行径千夫指,浩然正气垂青史。”“俗媚俯首事贵权,愧对祖辈羞为人。”“今有几多洒脱者,能为正义把命舍?”“生死眨眼一瞬间,碧血丹心献青天。”“人生起落寻常事,花开花谢皆是春。”等等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这些经典诗句应该可以算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艺术结晶了。李白是唐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46句,杜甫是唐朝名言佳句第二多的诗人,仅次于李白,流传至今的有34句,苏轼是宋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词人,流传至今的有30句,在中国历史文坛上,李白、杜甫、苏轼创作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数量依次位居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大理潘正伟到目前为止,从已公开发表的名言佳句来看,有160句,而这160句名言佳句包含的作品,仅仅只是占大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大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二左右中的精彩佳句还没有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三分之一约160句,已经超越李白、杜甫、苏轼三位大儒的名言佳句总和,由此,我们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神州大地这片星空下,大理潘正伟是中国创作名言佳句最多的文人学者。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有谁?

1 、鲁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等16种。代表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伤逝,孤独者,过客,等下漫笔,记念刘和珍君,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拿来主义等。2、 郭沫若 原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女神,恢复等10余部,代表作品有 :凤凰涅磐,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等。3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杰出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赶集》《微神》等,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剧作集《老舍剧作选》等12种。 代表作:《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作》《断魂枪》《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等。 4、 巴金 原名李尧堂,著有26卷本的巴金全集,和10卷本的巴金译文全集 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憩园,散文集随想录等。 5、 曹禺原名万家宝,杰出的中国话剧作家,创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6、沈从文 原名沈兵焕,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著有小说边城,阿黑小史,长河,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 代表作 :边城,长河 7 、 张爱玲 原名张瑛,笔名梁京,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1994,散文集留言1945,长篇小说十八春1952,电影剧本多少恨,太太万岁等。代表作品有: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沉香屑之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8、丁玲 原名蒋伟,字冰之,著有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人的诞生,水,意外集,我在霞村的时候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有韦护,母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散文集,杂文集若干,代表作品有,沙菲女士的日记,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八节有感。9、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翻译家,文学理论家,诗人和散文家。译有:陀螺,冥士旅行等,散文结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代表作品:有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初恋,谈酒,喝茶,苦雨,故乡的野菜,乌篷船。10、潘正伟,笔名大理潘正伟,中国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词人、散文家,70后,籍贯云南祥云,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大理文艺》首席主稿人,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

谁知道哪些 文学电视剧

名著就不跟你列举了。《中国往事》,导演:张黎,作者:刘恒(原书名《苍河白日梦》)《大明王朝1566》,导演:张黎,作者:刘和平《青衣》,导演:康洪雷、陈枰,原著:毕飞宇《白鹿原》,导演:王全安,原著:陈忠实《苍穹之昴》,导演:汪俊,原著:浅田次郎

有哪些中国当代文学家100人排名?

中国当代文学家100人排名如下:1、茅盾茅盾,1896年—1981年,中国著名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等。后自己捐资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这也是目前中国最高文学奖之一。2、老舍老舍,1899年—1966年,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被称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3、曹禺曹禺,1910年—1996年,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先后历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文学家文学家(litterateur)是在电视编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也即是说,文学家就是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通常,如果诗人是指的诗歌创作者,小说家指的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的散文创作者,则文学家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文学体裁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但是三伪文学的创作者除外。

《面纱》具有怎样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毛姆的作品中,《面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与其他人不同,我第一次读到《面纱》时并没有被它打动。这部小说最初让我想起福楼拜的《潘法利夫人》,但我发现它不如后者引起共鸣;其次,与毛姆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等级感似乎较弱,其思想深度甚至低于《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束缚》和《刀锋》。令人惊讶的是,当我第二次读它的时候,我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不是作品不够深刻,也不是故事缺乏共鸣,而是我第一次读它时忽略了一些细节。毛姆把他所表达的一切都包裹在层层的“面纱”中,这部作品的读者,只有在层层面纱之后,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神秘。在文学作品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有成千上万种,它给了文学一千种面貌。《面纱》本身不是关于爱的,更不是关于爱的,但它确实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我看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故事的女主角凯蒂与福楼拜作品下的包法利夫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同样的美貌,她们的性格也很相似,比如天真、浪漫、爱幻想、庸俗、愚蠢、不懂爱......然而,两者虽然相似,却又不同,因为包法利夫人在爱情的“坠落”中无法自拔,不给自己“重生”的机会;凯蒂要幸运得多。她曾经跌入死亡的境界,但在不断的顿悟中,她明白了生命和爱,终于有了“活到死”的机会。凯蒂和包法利夫人无疑都是欺骗主题的代表人物。而且,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属于“灵魂欺骗”的范畴。他们不出卖自己的身体,他们出卖自己的心,最重要的是,他们鄙视那些真正爱他们的人,反而爱上一个花花公子——这是他们生活悲剧的根源(或者是他们生活中某个地方的悲剧)。在《面纱》中,毛姆的三个人物的三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三个角色分别是凯蒂、沃尔特(凯蒂的丈夫)和查尔斯(凯蒂的情人)。让我先谈谈迷人的花花公子查尔斯。“他那深沉、浑厚的声音里流露着爱抚,他那善良、明亮的蓝眼睛里流露着喜悦……他是个大块头,对她来说至少有六英尺二英寸高。她的身材也很好,没有任何多余的体重。他穿得很好,是整个房间里穿得最好的人,他的衣服很适合他. ...”

深圳三十一区是怎么回事?是打工文学的聚集地吗?

这是地方名字吧就是深圳宝安中心区三十一区,就是地方名字的。跟打工文学居住地没多大的公司,那有很多的公司工厂。

打工文学的深圳情况

30年前,怀揣梦想的各地青年涌入深圳。他们带来了掘起热土的力量,也催生了一个特有的文学现象:打工文学。 深圳是打工文学的策源地。1984年,《特区文学》刊发了来深打工者林坚的短篇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成为全国打工文学的“头炮”。深圳更是打工文学的举旗者。上世纪90年代起,深圳打工文学作家队伍迅速壮大,《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轰动全国。在迈向市场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打工文学根据时代变迁作出适时调整,日渐成熟。如今,打工文学已经成为深圳文化品牌中一张闪亮的名片。二十多年来,深圳打工文学的发展,是一条由幼稚到成长再到成熟的生命轨迹。雏形孕育:真情笔触引发共鸣打工族背井离乡,在卷入城市化进程后遭遇种种困境。一方面,他们具有传统农民文化资源稀少、无力争取权利等弱势群体的特征;另一方面,城乡差异触发他们情感错位,“走出了乡村,走不进城市”。这些被压抑的情感成为打工文学崛起的原动力。自1984年诞生第一篇打工文学作品以来,无数个“林坚”开始动情写下“别人的城市,自己的文学”,奠定了打工文学日后发展的基石:刘澍泉的《深圳临时工》多角度解释深圳几十万临时工的奋发与悲欢;陈秉安的《来自女儿国的报告》书写20万女临时工的爱欲渴求,生动呈现她们的生存图景;蛇口一工地围墙上还出现了这样几行字:“一早起床,两腿齐飞,三洋打工,四海为家,五点下班,六步眩晕,七滴眼泪,八把鼻涕……”,成为“打工诗歌”的源头。深圳大学教授胡经之这样评价打工文学的诞生:“它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与理想追求,以形象、鲜活的文字,记载了当代中国人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过程的精神历程。”打工文学勃然兴起之时,《特区文学》等杂志开始为这一类文学创作提供广阔舞台。1988年,由宝安区文化局主办的《大鹏湾》创刊。这本以反映打工仔生活为己任、追求打工仔文学特色的刊物成为打工文学的“黄埔军校”,受到广大打工者的欢迎。戴斌、谢湘南等一批因创作打工文学而引起文坛关注的作家、诗人,其成长都离不开《大鹏湾》的丰厚土壤。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打工文学研究专家杨宏海认为,在深圳这个外来劳务工远超过原住民的城市里,打工文化与打工文学从萌发时开始,就一直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和扶持。羽翼渐丰:第一代作家掀旋风打工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涌现了以林坚、张伟明、安子为代表的第一代打工文学作家。当时,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打工文学”异军突起》的文章,称其“以短、平、快的节奏冲入中国的文坛,掀起一股旋风”。这是打工文学的高产阶段。1992年,海天出版社推出“打工文学系列丛书”,其中包括报告文学集《青春寻梦》,安子的《青春驿站》,林坚、张伟明的《青春之旅》等八部作品。当时担任《青春寻梦》主编的杨宏海说:“这些作品大都属于‘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它们以真实性的笔触、原生态的信息,公开了‘打工一族"鲜为人知的生活,引导读者了解打工阶层乃至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间的新关系,以及劳资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社会现实。”这些饱含真情的作品在打工族间反响强烈,《大鹏湾》仅单期发行量就在10万份以上。在“打工文学系列丛书”中,长篇纪实文学《青春驿站》尤为值得关注。作者安子通过16个打工妹的故事再现了打工妹的复杂心态和“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太阳”的执著追求。该作被《深圳特区报》、上海《文汇报》等多家报纸转载。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认为,《青春驿站》文字粗粝,故事简单,其文学性远远不及后来郑小琼、王十月的作品。“但《青春驿站》巨大的真实性,却掀起了打工文学的狂潮,这种情感的共鸣,是作品成功的最大因素。《青春驿站》的真情实感,是对披着华丽的文学外衣却不知情为何物的垃圾作品最大的打击。”鲲鹏展翅:新生代向新高度进发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圳打工文学迈向新台阶,崛起了王十月、戴斌、谢湘南等新一代打工作家和诗人。2005年,共青团中央设立了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的“鲲鹏文学奖”,打工文学已经进入了主流视野。与上代相比,新一代打工作家开始回归纯文学、用更尖锐的目光观照生活点滴,意境更深远,胸怀更大气。在小说领域,深圳作家王十月是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出租屋里的磨刀声》表现异乡打工者的生存焦虑感和“如履薄冰”状态,《刺个纹身才安全》、《示众》涉及打工群体基本权益保障问题等等。他说,自己在刚开始写作时,心中的读者就是在工厂打工的兄弟姐妹,“将有没有感动工友作为检验小说好坏的重要指标”。再看另一阵地——真正意义上的打工诗歌,也脱离了最初形态,登上舞台。谢湘南、安石榴等深圳诗人用“极具‘陌生化"效果的艺术观照让我们对打工生活有了立体化的认识,将打工文学的艺术成就推向新境界”。深圳大学副教授黄玉蓉说。打工文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离不开深圳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多年来,深圳市为促进打工文学发展做了诸多有益的实践。自2005年起,深圳已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全国打工文学论坛”;2008年,深圳主办了“全国首届大型农民工诗歌征文大奖赛”。深圳市宝安区作协主席王熙远介绍,仅宝安一个区,就产生了近300人的打工作家群,其中有近80人经常在省级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这种独特的“打工文学现象”还引起了中国文艺界的持续关注。此外,全国独创的《打工文学》周刊也由《宝安日报》推出,创刊一年多以来已发行近80期,为一大批打工文学新人提供了创作平台。可以说,打工文学早已深深地浸入于深圳的骨髓,成为这座城市的文脉。对于未来,不少研究者认为打工文学会长期发展。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王为理说:“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才刚刚进入中兴阶段,打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另一方面,专家也为它走向新辉煌献策,著名评论家萧夏林认为,打工文学应该告别单纯的体验式写作阶段,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领域。让打工文学现象进入大学研究领域,在文学的框架下进行多元、系统的研究。

麦克白受到的母题和原型以及受到哪些文学的传统影响

Macbeth(麦克白)作为邓肯国王的一个首席将军和最亲近的军事顾问,麦克白在三个女巫预言和他妻子的阴谋的驱使下做出邪恶的行动。当他因他的军事功绩而被授予考特爵士时,他登上皇位前的一个预言实现了。他受谋杀的诱惑而去实现第二个预言。一旦他被加冕为国王,他就会制定残忍的计划,开始不加选择的杀人以确保他王位的安全。他是不敏感的,当他激怒了整个苏格兰贵族反对他的暴虐时没有有效的抵挡,最终他迫于心理压力和反抗势力而垮台。Lady Macbeth(麦克白夫人)作为麦克白的妻子,麦克白夫人是那个帮麦克白登上皇位的残忍计划最早的煽动者。她野心勃勃,对权力有很强的渴望,她的阴谋就像她丈夫的行为那样冷酷狠毒。在谋害邓肯时麦克白夫人听到了乌鸦的叫声,认为这是邓肯的死兆。因此她请求魔鬼将自己妇女的柔弱抹去,取而代之的是邪恶与疯狂;她还让黑夜掩盖他们行凶的刀剑。然而,在虐杀开始后,她没有能力去忍受她的所作所为所带来的影响,不久她成了自己罪过所带来的的精神压力的受害者,最终发疯并自杀。尽管她和她丈夫的罪行有着可怕的性质,但他们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

有关古代文学史的问题.

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根据这一点,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前面说过,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尤其值得注意。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和"万国城头吹尽角")。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例如王勃《滕马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什么是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也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http://www.skykiwi.com/bbs/viewthread.php?tid=106000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参考资料:转自“大唐资料库”

先锋派文学的先锋派戏剧

(vanguard theatre)先锋派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先锋派”一词出自法语,原被用来泛指所有背离传统、标新立异的实验性艺术形式和流派。在戏剧艺术领域,20世纪初年以来很多戏剧团体和流派,在形成和流行的时候均被称为先锋派,如以 J.科克托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戏剧、An.阿尔托的残酷戏剧、S.贝克特等人的荒诞派戏剧等等。先锋派戏剧特指20世纪20年代法国以贝梯、杜林、日瓦特和彼艾夫等为代表的戏剧运动。他们组成的四方同盟在当时巴黎戏剧界占主导地位。他们有各自的剧团,但都决心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剧坛的状况。他们反对19世纪末A.安托万的以自然主义为特征的戏剧传统,又不苟同曾风靡一时的野兽派、立体派、神秘派、未来派、辐射派、达达派等消极悲观的戏剧流派。他们强调发挥剧作家和导演的想象力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他们非常重视演员的台词功夫,而对形体的要求超过以往任何戏剧团体。同时,他们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新型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与剧院血肉相连的观众。在电影艺术开始向戏剧争夺观众的时期,先锋派戏剧给戏剧艺术以新的活力。1936年,他们一起加入了法兰西喜剧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了他们多数人的演剧生涯,然而先锋派戏剧的许多艺术主张对战后 J.-L.巴罗和维拉等人特别强调导表演作用的戏剧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求纯戏剧(PureTheatre)是先锋派戏剧回归原始的最初动因,而对当代文明的反抗以及对超验世界的渴求,是导致先锋派戏剧乃至整个先锋派文艺中原始主义倾向的根本原因。然而纵览先锋派艺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却有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那就是先锋派的高歌猛进并未使之远离原始及自然,相反,其中的原始主义气息是愈趋浓郁。这种现象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亨利罗梭的“原始画派”,而在先锋派戏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谓先锋派戏剧,是指19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多种戏剧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等,因其共同的反传统戏剧理念而得名。一百多年来,先锋派戏剧与传统戏剧两大派别并肩发展,共同构成了西方剧坛上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景象。传统艺术观认为,戏剧必须以理性为基础,通过模仿来获得真实,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而先锋派戏剧的美学追求则是与传统戏剧对立的,是对艺术传统的反叛。先锋派戏剧深化了戏剧中人性揭示和社会批判的主题,倡导语言革命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打破了现实主义的时空观,形式本身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这些理念的形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的。

外国戏剧史文学常识

1. 外国戏剧史是什么 外国戏剧史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导演专业学生的基础课。 外国戏剧,这里主要指欧洲戏剧,对于中国话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戏剧艺术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了解欧洲戏剧发展的历史,熟悉戏剧的历史改革进程,将会有助于学生从人类戏剧艺术中发掘出瑰宝,开启艺术与人生的智慧之门,在提高艺术鉴赏力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导演专业打下深厚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预习教材。 2、阅读相关剧本,结合课堂讲授最终达到两个基本目标: (1)系统了解西欧戏剧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戏剧流派的主要特点。 (2)把握重要戏剧作家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3)了解国内外著名导演对西方经典戏剧的阐释与导演风格。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古希腊、罗马戏剧(3周) 古希腊戏剧的形成与发展 埃斯库罗斯与《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与《美狄亚》 阿里斯托芬及其戏剧 罗马戏剧概述 《诗学》与《诗艺》 2、中世纪戏剧(1周) 3、文艺复兴时期戏剧(2周) 何谓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历史剧、喜剧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丽奥佩屈拉》。 4、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2周) 关于古典主义 高乃依与《熙德》 拉辛与《昂德洛玛克》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伪君子、吝啬鬼) 5、18世纪启蒙运动戏剧(2周) 博马舍与《费加罗的婚礼》 哥尔多尼与《女店主》 莱辛、席勒与《阴谋与爱情》 6、19世纪戏剧(上)(2周) 雨果、《欧那尼》与浪漫主义 易卜生及其戏剧《玩偶之家》 7、19世纪戏剧(下)(1周) 自然主义、安托万、斯特林堡与《朱丽小姐》 梅特林克与象征主义(《闯入者》、《盲人》) 8、20世纪戏剧(5周) 表现主义戏剧(凯泽、奥尼尔) 超现实主义戏剧与残酷戏剧 存在主义戏剧(紧闭、误会) 荒诞派戏剧 布莱希特与迪伦马特 四、教学方法: 1、以教师授课为主,适量穿插一些重点剧目演出的片断形象资料(录像),每章节结束时,留出部分时间答疑。 2、结合导演专业的特点,选择国内外的有影响的演出剧目,介绍导演特点,以及表现形式与戏剧流派的关系。 3、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开展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 4、结合时下国内外剧团正在上海演出的外国戏剧,进行点评,以充实与丰富本课程,使学生学以致用。 2. 外国文学常识 1、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薄迦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 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是塞万提斯,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 5、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有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拉伯雷是法国十六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7、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有讽刺喜剧《伪君子》。 8、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笛福,其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9、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0、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后者的创作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11、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 其代表作有戏剧《强盗》、《阴谋与爱情》。 12、拜伦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唐·璜》。 13、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优秀的作品。 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 15、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最著名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6、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 17、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包括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18、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19、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他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是其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20、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讽刺小说《名利场》。 21、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爱米丽·勃朗特,都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前者写了自传体小说《简爱》,后者写了小说《呼啸山庄》。 22、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名篇。 23、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24、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卢贡——马加尔家族》(包括《娜娜》、《萌芽》、《金钱》等20篇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25、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6、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7、斯托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老黑奴汤姆的命运,控诉了南部反动的蓄奴制。 28、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其诗集《草叶集》,对我国新诗产生过影响。 29、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0、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蔚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31、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是五幕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3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3、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草原》、《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变色龙》、《万卡》、《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3. 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又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有“案头本”与“演出本”之分,前者一般文学性较强而 戏剧文学 可演出性较差;后者一般文学性和可演出性兼而有之。无论是“案头本”还是“演出本”,都要受到戏剧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制约。这三个特征:一是完整的综合性。即文学(剧本)、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文学艺术门类的综合统一;二是形象的直观性。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艺术。它的人物、环境和情节发展都是直观再现,而不像其它文学作品那样必须阅读和想象,才能在脑海中间呈现出来;三是高度集中性。戏剧演出时间一般在三小时以内,演出在舞台上进行,所以戏剧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必须高度集中,既不能像小说那样全方位展现,也不能像电影那样自由驰骋。 与戏剧艺术基本特征相统一的戏剧文学——剧本,其基本特点是突出的舞台性。舞台性,一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指人物形象的行动性。戏剧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是摹仿行动中的人的艺术。剧本中的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直观的内心动作性和外部动作性;三指人物的台词必须简洁精炼,又通俗易懂。人物语言必须口语化、动作化、性格化。你不会将依据法规和监管法规和加快改革后尽快发放过后其次 ,戏剧文学必须有强烈的戏剧性。戏剧性是剧作艺术的主要特点。戏剧性包含多方面要求,如偶然性、突变性、传奇性、震撼性等等,但主要指戏剧冲突而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文学和戏剧艺术的神圣法典。事物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构成事物之间的矛盾,矛盾发展到极点,形成对抗性斗争,便形成冲突。小说或散文、诗歌,可以只写差异,写矛盾而不写冲突。但戏剧文学必须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社会冲突和内心冲突中来表现。冲突本身是生活矛盾和本质的集中反映,最具有艺术吸引力和震撼力。如果把诗歌比喻为冰上芭蕾,把散文比喻为自由体操,把小说比喻为十项全能,那么,戏剧文学或戏剧艺术就是扣人心弦的斗牛、拳击和足球赛。 再次 戏剧文学是代言体而不是旁叙体。旁叙体指作者可以直接叙述的文体。小说、散文等都是旁叙体。代言体指靠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人物、描绘环境、展开情节的文体。戏剧文学用的是代言体,代言体决定剧本语言特殊化和剧本创作的高难度,高尔基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剧本的登场人物的产生,特别依靠而且只有依靠他们的语言。”语言对戏剧就是一切。诸如人物、人物关系和事件原委的交代介绍,人物性格的刻画,心理的揭示,故事情节的展开,以至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学中),都只能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 戏剧文学一般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根据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话剧、诗剧、歌剧。可划归诗剧的中国戏曲文学,又称“剧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 台词 台词(part/dialog/line)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世界上早期戏剧剧本的台词都是诗体的。17世纪,散文体的台词开始在喜剧剧本中确立稳固的地位;18世纪,悲剧台词也逐渐使用散文体;19世纪中叶以后,散文体最终替代诗体成为剧本台词的基本形式。 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戏曲的念白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艺术语言,分为散白、韵白等多种念白形式。对白,是剧本中角色间相互的对话,也是戏剧台词的主要形式。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中国戏曲中的“打背供”是旁白的一种。 在剧本创作中,台词是决定戏剧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戏剧不像小说等文学样式那样由作者出面向读者叙述,只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一切,因此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台词的写作与安排成为剧作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 4. 历史剧的文学常识 历史剧 开放分类: 文学、戏剧 目录 u2022 【历史剧的概述】 u2022 【历史剧的倾向】 u2022 【历史剧的极端】 u2022 【著名的历史剧】 u2022 【与历史的关系】 英文名称:History Drama 【历史剧的概述】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历史剧所表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及环境、风俗等都要行使历史真实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田汉的《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等都是著名的历史剧。 在中国,根据剧目取材的历史阶段,又有人把这一戏剧种类划分为历史剧和革命历史剧两类。后者专指从辛亥革命以后的现代革命史取材的作品,前者则指向以前漫长历史时代取材的剧目。 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等程度,一向是理论家争论的课题。一般地说,历史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种类,并不要求作品拘泥于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和详情细节,而要求剧作家把创作的重心置于对历史人物的把握、表现和解释上。人物的历史可传性和真实性,应该是评价历史剧作品的基本尺度,也应该是剧作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实现这一原则时,剧作家可以根据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取舍、加工,不仅可以改变它的自然进程,而且可以进行局部的虚构。 【历史剧的倾向】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所以历史剧要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统一,作者既要有渊博的历史修养,又要有艺术创造能力,两者必须兼备。 【历史剧的极端】 历史纪实剧 历史纪实剧是历史剧的一个极端。它更注重对历史现象的忠实再现,按照历史提供的确凿人物关系进行剧作结构,并以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安排剧情进展。这类剧目可以使观众获得历史知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艺术欣赏的要求。剧作家可以通过这类剧目把重大的历史事件形象化,借以揭示某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观众获得启示。 历史故事剧 历史剧的另一个极端是历史故事剧。这类剧目虽然也是向过去时代取材,但是,人物和事件并没有或少有历史依据。而是取材于某些曾经流传的历史故事,像中国戏曲中的杨家将戏、包公戏等,这类剧目具有更广阔的虚构和想象天地。有人反对把它们归入历史剧的范畴,但也有人把它们看作是历史剧中的一个特殊门类。 【著名的历史剧】 郭沫若: 《王昭君》、《聂莹》、《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等。 【与历史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历史剧是以某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蓝本进行的艺术创造,当然有一些以反映历史为主的被人们称为正剧。例如:《雍正王朝》;还有一些以娱乐为主的被人们称为戏说历史剧。例如:《乾隆微服私房记》。不管怎么说历史剧不能称为历史,但是它可以反映一些历史上的人和事。 5. 戏剧文学必知的常识有哪些 一、表演专业考什么内容。 表演专业呢,总得来说呢,考试内容就是声、台、行、表,通常的表演专业,都会有初试和复试。初试和复试的内容,一般初试的考试内容都是自我介绍、自选作品朗读、集体小品的的表演还有就是考官的问了呢。 这几项考试内容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呢,在自我介绍中就是要考生自己去琢磨一年怎样的让自己的自我介绍变得特别一点了。还有其他项目中的闪光点都是需要考生自己去挖掘了。 在这一部分不管是哪个项目,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或者是内容。复试的时候分为二试和三试,通过二试的考生,在参加三试的时候。 复试的考察项目是比较综合的。坑你考场的方面比较全面的。 所以进入三试的你要提前做好准备的哟。二、在考官面前真实和真诚最重要。 有的考生在参加考试的时候,怎么说有一种端着的架子或者是一直在装,想让考官跟家注意到自己,但其实并不用这样的,在考官眼里最能够吸引到他们的往往是那些很真实的考生呢。就将你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考官老师看,这样的话反而会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者注意呢。

西方文学·荒诞派戏剧

西方文学·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法国和欧美许多国家的一个戏剧流派。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953)的上演获得的巨大成功,对当时的欧美戏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出了许多效法者,如法国的阿达莫夫(转向史诗剧以前)、冉奈,英国的品特、辛普森、斯托帕德,美国的阿尔比等。经过10多年的戏剧实践之后,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发表专著,正式把这个戏剧流派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有些评论家亦把这一流派称为“先锋派”、“反戏剧派”和“巴黎剧派”)。 荒诞派戏剧虽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初露端倪。雅利的《乌布王》 (1896年上演) 模拟莎士比亚的 《麦克佩斯》,对荒诞派戏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诗歌和戏剧中的“达达主义”、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以及皮兰德娄、卡夫卡、布莱希特的创作,都给荒诞派剧作家们以深刻的启发; 马尔罗的哲理小说《西方的诱惑》以及萨特、加缪的小说与戏剧中都存在深刻的荒诞思想,特别是加缪的 《西绪福斯神话》(1942年) 集中地阐述了荒诞派的思想,为荒诞派戏剧奠定了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虽然并不是一个自觉的、有组织的戏剧流派,但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是一致的。 “荒诞”一词原为音乐术语,意为“不谐调音”,引申为不合理性,不调和的,不可理喻的,不合乎逻辑的。这些都是这个词的语义学上的意义。从哲学上来看,“荒诞”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我之间和谐的丧失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存在的无意义的深刻的荒诞感。正如尤奈斯库所指出的那样,荒诞是指缺乏意义,人在与自己的宗教的、形而上的、先验的本源隔绝之后,就不知所措; 他的一切行动就变得无意义,荒诞而无用。荒诞派戏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人的这种存在处境的深刻反思,显然,这种反思深深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印记。 (一)客观世界图象的解体、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丧失在主体身上产生的荒诞感。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 中指出:“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放逐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这种人与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加缪在这里谈论的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脱节与和谐的丧失而产生的荒诞感渗透了荒诞派戏剧家的思想及其作品之中。例如,尤奈斯库就善于运用具体有形的物体的无限增殖累积,来突出物质世界的分裂。突出它的非人性以及人性的孤独,从而揭示人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和对立。 (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感的丧失而产生的荒诞感。尼采曾宣布: 上帝已经死了。在荒诞派戏剧中,我们可以说,大自然和她的创造者一起死了。不仅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不存在了,而且大自然本身也丧失了生机。在《等待戈多》中,代表大自然的只有一棵毫无生机的树,而这棵树在剧中同时又是十字架的象征。在《最后一局》中,自然留给人的仅仅是垃圾箱里的沙子,自然与人的青春、理想是敌对的。在《快乐的日子》 中,舞台上出现的大自然只是一个枯焦的土丘,这个土丘很快就成为主角温妮的坟墓。 (三)人与人之间和谐感的丧失而产生的荒诞感。在荒诞派戏剧中,人不仅与社会、与自然失去了和谐,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横着一堵“荒诞的墙”,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沟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陌生感、孤独感和局外感就成为人的存在的荒诞性的突出表现。尤奈斯库在《秃头歌女》中,阿尔比在《动物园的故事》中都力图表达这样的主题。 (四)人与自我之间和谐感的丧失而产生的荒诞感。在荒诞派戏剧中,荒诞感不仅存在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而且存在于人自身、个性的泯灭、人与自我的矛盾、自我的异化以及寻找自我成为荒诞派戏剧的一个重要主题。阿达莫夫在《自白》 中发出“我是谁”的呼喊; 艾思林把贝克特的戏剧概括为“寻找自我”; 尤奈斯库在《责任的牺牲品》中干脆断言:“我们不是我们自己。个性并不存在。” 在戏剧艺术上,荒诞派戏剧的宗旨和核心是“反戏剧”,即反对19世纪以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和心理的戏剧,提倡“纯戏剧”,要求戏剧向原始戏剧复归。因此,一般说来,荒诞派戏剧缺乏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缺乏统一的、完整的性格,语言贬值,对话没有内在的、有机的逻辑联系,多双关和重复,且随情境和人物的意识潜流而变化。荒诞派戏剧重视舞台形象的虚构、直喻、象征和夸张,让道具、布景和人物动作说话,使人物心理和荒诞的哲理实体化、具象化,从而达到强烈的戏剧效果。荒诞派戏剧对戏剧艺术的大胆拓新极大地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对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文学的基本信息

主 办: 延安市文联主办单位:延安文学杂志社编辑单位:《延安文学》编辑部主 编:曹谷溪地 址:陕西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邮政编码:716000国内统一刊号:CN61---1047/J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498国内征订代号:52-91周 期: 双月定 价:12元/期

曹谷溪的文学成就

著有诗集《延安山花》(合作)、《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我的陕北》,文论集《与文学朋友谈创作》;主编《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西北作家文丛》两辑(21本)、《绥德文库》(18卷20册,与人合作)、纪实文学集《追思集》、《高天厚土》、《大山之子》、《奉献树》和《人民记者冯森龄》等。199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49-1999首届炎黄优秀文学编辑奖”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双五文学奖”等。

有人知道去哪个网站就可以看到有关中国文学著作的电影吗???

《活着》余华《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的《妻妾成群》改《东宫西宫》王小波《棋王》阿城,张系国《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都算这些很容易找,再找就是老舍的戏剧什么的还会有名人的传记电影,有少量记录片自己找哈知道你要网站,没见说让你自己找吗?我举的那些是容易找的VERYCD,有记录片

英美文学作家的相关电影有哪些。

1 《理智与情感》《爱玛》 (简奥斯丁的书)2.《A Room with a View》《看得见风景的房间》3《A Room with a View》《看得见风景的房间》4.《Thorn Birds》《 荆棘鸟》 5.《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6.《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80天环游地球》7.《蝴蝶梦》8.《红字》9.《卖花女》(两个版本:一个比较有名是奥黛丽赫本主演<窈窕淑女>)10.《贵富人画》1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 原著(捷}米兰.昆德拉12.《日瓦戈医生》13.《乞立马扎罗山上的雪》(电影拍得实在是烂)14.《霍华德庄园》《洛丽塔》、《雾都孤儿》、《悲惨世界》、《危险关系》、《呼啸山庄》、《情人》、《英国病人》。。。。

曹操的主要事迹及文学事迹

一、主要事迹: 1.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实为养祖父的远祖)是汉朝初期的相国曹参。曹家与夏侯家有密切关系,“夏侯、曹氏,世为婚姻。”关于曹嵩的家世,没有确切说法,《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南朝宋史家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的《曹瞒传》记载,曹嵩本姓夏侯,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曹操实为夏侯氏,夏侯惇和夏侯渊与曹操为堂兄弟。也有一说指曹嵩为曹腾堂兄弟之子,曹腾有可能过继子侄作为养子。此两说均无确切证据支持。 2.早年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只有桥玄、何颙、李瓒和王俊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不肯给他看相,曹操找到机会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给曹操做出了“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曹操才逐渐知名。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熹平三年(174年),曹操二十岁,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12]。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邑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阉党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3.陈留起兵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官员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据说因为曹操当政素称严明,济南郡一带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称病回乡[13]。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不想此举打草惊蛇,没等董卓到京城,何进却被宦官先下手谋杀了。同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豪强卫兹也倾家财助之,率先揭竿起义,讨伐董卓。次年,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此天亡之时也”。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箭矢,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兵士不过五千人,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曹操只好与夏侯惇一起前往扬州招募兵勇,得兵四千,但行至龙亢时,士卒哗变。曹操提剑连杀数十人,叛军逃窜,“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局面僵持之时,联军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先是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当了东郡太守。接着袁绍和韩馥又考虑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曹操表示他还是拥戴长安的献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从此,曹操就更加认为袁绍行事不正,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伏笔。而刘虞坚拒,表示自己宁可投奔鲜卑,也不接受僭越之举,此事遂不了了之。拥立新帝未成,袁绍却趁机胁迫韩馥,夺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军,袁绍上表朝廷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 4.逐鹿中原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劝阻,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杀死。鲍信等便暗中使人到东郡迎接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历经苦战,鲍信战死,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到了这时,曹操作为一方势力才渐成气候。 后来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相结以抗。这时的曹操是袁绍派系的同盟军,刘备、孙坚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是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袁绍,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导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格杀勿论的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杀害,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曹操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性格中暴躁引发的残忍嗜杀,使其残忍本性爆发。 兴平元年(194年)至二年(195年),曹操在兖州与吕布、张邈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兖州之地也反复易主。曹操命荀彧、程昱坚守鄄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终于击破吕布,平定兖州。朝廷也于此时正式承认曹操的兖州牧地位。 5.奉戴天子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进驻安邑。次年,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打算迎接皇帝,派曹洪率兵西进。不过此时皇帝(或其掌权之臣)对曹操仍有疑虑。但曹操势力强盛,数月之间又击破了汝南、颍川的黄巾军,朝廷乃封曹操为建德将军。稍后不久,升任镇东将军,且进封为费亭侯。费亭侯曾是曹操祖父曹腾的爵号,可见朝廷已对曹操寄以厚望。同年秋,汉献帝入驻洛阳。随后曹操也进军洛阳保卫京城,皇帝赐曹操节钺,标志着曹操对中央朝政的实际控制,“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形成。洛阳经董卓破坏,已残破不堪,董昭等劝曹操定都许。 两个月后,东汉迁都于许。皇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又封袁绍为太尉,袁绍耻居曹操之下,不肯接受。此时袁绍势力比曹操强大,因此曹操坚持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只任司空,行使车骑将军之职。 连年征战使得民生凋敝,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还发生过由于粮食极度缺乏,人吃人的情形。为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定都许县之后,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因为奉戴天子,某种程度上促使汉朝“宗庙社稷制度”得以重建,这也吸引了许多拥护东汉朝廷的人才来归附,加之曹操用人有术,不停地举着天子旗号东征西讨,实力日强。 建安二年(197年)征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于是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校尉典韦殿后下逃亡,但曹昂、曹安民与典韦也阵亡。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后来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对荆州北部的控制,并消除了许都南面的威胁。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开决泗、沂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后生擒吕布、陈宫,把徐州纳入势力范围。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于禁和徐晃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到这时,曹操已经实际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并向南延伸到荆州北部,向北则进入河内。这时,袁绍也已兼并公孙瓒的势力,占据黄河以北的青州、冀州、幽州和并州,“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意图发兵攻打许都。当时,很多曹军将领都认为无法抵挡袁绍的进攻,曹操却自信的说:“我了解袁绍的为人,志向远大而智谋短浅,表面严厉而胆量微小,畏惧胜利而缺少威信,将领傲慢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大,粮草虽然丰足,正好作为送给我的礼物。” 6.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在诛灭了董承等人之后,为了解除东顾之忧,避免和袁绍、刘备两面交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徐州,击破刘备,收复徐州。二月,袁绍领兵11万南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四月,曹操在白马之战、延津之战中连续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并靠着曹仁、于禁、乐进等人的奋战而顶住了袁绍的猛烈攻势。八月,袁绍逼近官渡,依沙堆为屯,东西连营数十里,与曹军对峙。十月,战事处入僵局之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献策,偷袭袁绍的粮草囤积地乌巢。曹操采纳许攸的意见,奇袭淳于琼等人守备的乌巢,焚烧了袁军粮草辎重,扭转了战局。随后,袁绍大败,仅剩八百骑逃回北方,曹操前后杀死淳于琼等袁军将士7万多人。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病逝,其子袁谭、袁尚争位,河北一分为二,曹操趁势进攻。204年七月,曹操攻下河北袁氏的根据地“邺城”,从本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个别官吏,但正当壮年的汉献帝十几年间却不敢违背其意志。最后,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彻底击溃袁尚、乌桓联军,消灭了袁氏集团,统一中国北部。 7.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为丞相。七月,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九月,刘备在长坂坡被曹军重创,不得不与孙权联合。十二月,曹操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和孙权联军,损失惨重,失去一举统一天下的机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8.加官晋爵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对荀彧不悦。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其领地广及魏郡、河东郡、河内郡等十个郡国,甚至远远超过西汉初年的刘姓王国,更加违背了“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后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汉制。 9.平定关陇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为用兵关中,借口要讨伐汉中张鲁,遣曹仁、夏侯渊等统率大军与钟繇会师于关中,此举激起关中诸侯的反抗,马超等十部起兵联合反曹,曹操依贾诩离间之计,引起马超、韩遂等相互猜疑,一举击溃关中联军,马超等各自走还凉州。随后,马超在陇西卷土重来,先后攻下陇西各地,但最后复夺凉州未成,兵败逃奔汉中去了。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收降张鲁后,取得汉中属地,但刘备得悉曹操攻降汉中,早晚要攻打蜀地,便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回师益州。此时曹操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未能趁刘备未站住脚跟之时攻蜀,便班师回朝,再次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十月,再授赐十王冠、二彩带,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实际上掌握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权倾朝野,汉献帝形同手上傀儡随意摆布。并任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曹仁为征南将军,欲取荆蜀。 10.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起,刘备率军大举进攻汉中,汉中之战爆发。孙权也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由于形势紧张,曹操便在九月亲自到长安坐镇,一面令合肥守将张辽、乐进、李典阻挡东吴进攻。时汉中曹军与刘备相峙一年,曹军多次击退汉军猛烈攻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亲自领军和黄忠分进合击,于定军山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至此汉中为刘备攻占,同年三月曹操亲自挥军欲夺回,一度召集抽调镇守北方的曹彰二十万大军增援,但都为刘备所败,曹军无功而返,刘备便派刘封、黄忠、赵云等将昼夜不停攻击曹军。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长安,刘备攻下房陵,派刘封顺沔水攻占上庸。相传曹操再度败于刘备,此段心境为“鸡肋”的典故。 11.樊城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起荆襄之兵大举北伐襄樊,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残军于樊城,史称樊城之战。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适时汉水暴涨,淹没于禁七军,汉军乘势攻打,于禁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擒杀,关羽还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一时之间威震华夏。当时曹操治下许多州郡的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同年十月,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觊觎荆州而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要孙权出兵援助后,将驻守合肥的张辽亦调往襄樊战线,还有加上兖、豫两州的部队。 曹操又命人把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用箭射到关羽和樊城守将曹仁处,曹军士气大振,而关羽进退失据。此时,曹仁出城与援军徐晃一同出击,击退关羽,解除了樊城之围。不久之后,关羽被孙权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礼安葬。襄樊战役结束。 12.逝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暗指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来取代汉朝建立政权。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廿三庚子日(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同一年,长子曹丕以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二、文学事迹: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陕西师范大学的文学院在哪个校区

大一大二在老校区,大三大四、研究生都在新校区。新校区比老校区要好,硬件设施、住宿条件、生活各方面都很好!

问:关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考研资料和信息,越多越全越好.谢谢.

作为师大文学院的一名成员,我不能不帮你啦!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文学院)——内部资料哦,绝对权威!美学 招1人 研究方向:文艺美学课程与教学论 招4人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文艺学 招15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创作论、性别文化与文学批评、民俗文化学、公共文化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招12人 研究方向:当代语言理论、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语体学汉语言文字学 招8人 研究方向: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现代方言学、近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 招6人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招26人 研究方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古代文体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招19人 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二十世纪中国重要作家作品、中国当代文学、港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招5人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招6人 研究方向: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东方文学与中(国)亚(洲)文学比较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 招2人 研究方向:文体研究、文学教育哎呦,累死我了,就这么多了!总共招一百多人,文学院确实强大!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导师,人数嘛1到5个不等,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方向的,个人认为语言文字、古代文学方面比较强大,文艺学也不错。祝你好运!

西安哪所大学有古代文学的博士点?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有古代文学的博士点。西北大学文学院 西北大学文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学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经历了100余载的风雨岁月。解放前,先后有一大批学植深厚,著述丰硕, 闻名遐迩的学者如黎锦熙、罗常培、高亨、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高明、蒋天枢等执教于本院。1924年,中国现代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曾来此讲学,成为本院历史上的精彩华章。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张西堂 、傅庚生、刘持生、郝御风、宋汉濯、单演义、杨春霖、安旗等知名教授在此阐微探幽,树蕙滋兰,为本院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几十年来,文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近5000名合格的研究生 、本科生和专科生,其中包括何西来、王富仁、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黄建新、张子良等成就不凡 、名播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为本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足现实,着眼发展,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各项事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日见趼臻佳境。 目前,文学院设中文、艺术、广播电影电视3个系,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艺术设计 (包括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动画等4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艺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美术学、电影学等8个硕士点和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在读研究生、本科生14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自治区。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图书资料丰富,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学院形成了务实,严谨,开放,民主的学风。近年来,本院针对本科生实施的“2-3511”工程(倡导学生在入校后两年内背诵300篇诗文 ,完成50篇习作, 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练一手好字)收效显著,形成了良好的“打基础”激励机制,“2-3511”工程的主要载体“文苑华章”在校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由本院发起并主办的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每年举行一次,已坚持了17年,成为西安地区高校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本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具有功底扎实,能力全面,敬业爱岗,勇于开拓,“后 劲”充足的素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本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理论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多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我院目前共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 专业,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美术学、电影学。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和现代当代文学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为西北地区较早获准成立的美术类硕士学位授权 专业,电影学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 影视艺术类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4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和几代学人的不断努力、薪火相传,文学院已在全国文学科中显示出强大的实力,拥有一支教学丰富、学历高、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研究梯队,形成了“厚德积学、严谨求实、兼容并包、彰显个性”的优秀传统,并总结出六种原则:重基础训练、重理论素质、重学术规范、重人文教养、重社会实践、重能力提高。目前,文学院本科分四个专业,有11个硕士点,中文学科8个博士点,07年自主设置了“文艺与文化传媒”博士点,中国古代文学被评为07年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也在07年获得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近年来,文学院毕业生以工作认真负责、基本功扎实而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是文学院的主干、传统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骨干,正向着宗正创新、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中文人才培养目标迈进。文秘教育专业,创立与初衷是基于社会各高级文秘人才和文秘教育人才的需要。其就业率位居全校前三甲。对外汉语依托于文学院,和国际汉学院强强联合,率先进行“2+2”人才培养模式,提倡提前进入课前试讲,注重教养能力的培养。中国语言文学基地是首批教育部直接批准的八个文科教育基地之一,实行本、硕连读筛选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学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霍松林党委书 记 :孙清潮院长:张新科副院长: 赵学清、苏仲乐、柯西钢、樊列武党委副书记: 李 斐

求关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考研资料信息,多多益善

作为师大文学院的一名成员,我不能不帮你啦!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文学院)——内部资料哦3951绝对权威!美学 招1人  研究方向:文艺美学课程与教学论 招4人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文艺学 招15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创作论、性别文化与文学批评、民俗文化学、公共文化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招12人  研究方向:当代语言理论、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语体学汉语言文字学 招8人  研究方向: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现代方言学、近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 招6人  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招26人  研究方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古代文体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招19人  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二十世纪中国重要作家作品、中国当代文学、港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招5人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招6人  研究方向: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东方文学与中(国)亚(洲)文学比较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  招2人  研究方向:文体研究、文学教育哎呦累死我了rvz就这么多了!总共招一百多人,文学院确实强大!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导师j人数嘛1到5个不等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方向的,个人认为语言文字、古代文学方面比较强大,文艺学也不错bfj祝你好运!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对外交流

学校文化教育基地其主要职责是:起草全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学校领导提供咨询;协调全校外事活动,为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学校外事接待活动的策划、实施;校际交流计划的统筹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协议的拟订、交流项目的实施和运转情况的跟踪管理、服务;外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归口管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参与招生、外事和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外国专家的聘请、报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国际会议的审核报批;境外办学的联络、审核和报批;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学生因公出国(境)护照、签证(通行证)的办理,教职员工因私出国(境)校内有关手续的办理;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事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学校还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近4000余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学清教授怎么样

  非常好且有才华的教授!  赵学清,出生于1966年,山东莘县人。1982年至1986年在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先秦汉语词义研究。2001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任副院长,2012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9月起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教研。  主讲课程:曾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古代汉语、文字学、训诂学、汉字文化学、《说文解字》研究、语言学名著导读(英文)等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曾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导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教与学、文化语言学等课程。  主要著述:专著《〈韩非子〉同义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在《古文字研究》《辞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说文解字》部首研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编写华文教师培训系列教材《汉语知识研读》(副主编)、《华文教学法》(副主编);编写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教材之《汉字趣谈》(合著)。2012年曾主持学校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汉字与中国文化》;2008年至今曾参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讲学团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国进行海外汉语教师培训,讲授汉字教学法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专业设置

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绘画、表演、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少数民族预科等。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 “ 三级三类 ” 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自 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6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2 项; 9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40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3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 11 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1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 2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推行 “ 2+ 2 ” 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积极探索教师教育 “ 4+ 2 ” 城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有远见者建立《老子》道德经(本体经学和本体文化教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院概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科。1949年西安解放后,省立师专并入西北大学,成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科改为国文系。1953年,师范学院迁到长延堡,国文系改称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系)。1954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西安师院与陕西师院合并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66年6月后,由于文化大革命,一切瘫痪。1972年,恢复正常教学。1977年后,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完善,高等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中文系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文系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0年代以来,在原有中文学科基础上,又先后增加了文秘教育(1992年)、新闻(1993年新设,2000年与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组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2000年)三个新专业。2000年,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学院应运而生,从此揭开了中文系崭新的一页。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 曾在这里工作与任教。著名文学家、创造社元老郑伯奇先生1944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系主任。著名语言学家高元白先生是中文系主要创始人之一,担任系主任30多年,为中文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故的高宪斌、王捷三、贾则复、傅子东、曹冷泉、刁汝钧、周骏章、冯成林、卫俊秀、李玉岐、朱宝昌、黎风、郭子直、高海夫、 赵怀德、王守民、周长鼎、寇效信、刘学林、何世华、刘恒健等先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健在的霍松林、辛介夫、江弘基、马家骏、曹伯庸、傅正乾、阎景翰、 高起学、刘建国、畅广元、党秀臣、迟铎 、焦文彬、孙英杰、张彩藙、习曼君、宁锐、李建平等先生,为文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60年来,许多先生为中文系、文学院的事业默默奉献,高元白、丁淑元、王守民、寇效信、刘建国、马歌东、梁道礼等先生担任过中文系主任 (文学院院长);丁淑元、郭琦、刘振声、王静之、张效友、韩海智、文丕显等先生担任过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刁汝钧、冯成林、丁淑元、王守民、刘建国、霍松林、苏成全、张登第、裴让、蒲喜明、郭芹纳、杨淑芳、鱼浦江、曾志华、张学忠、尤西林、梁道礼、李继凯、孙冰红、党怀兴、霍有明、白玉林等先生担任过副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几代人的心血,浇灌成了文学院这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学院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已达1988人;此外,还有来自英国、日本、韩国等地以及中国香港的留学生。今天的陕西师大文学院, 在唐代文学、文字学、音韵学、方言学、训诂学、文艺美学、宗教与文学、文学批评学、人文科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教学 、科研与人才培养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哪个学院

文学院。根据查询陕西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显示,陕西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创建于1944年。

珠海ibs英文学校

珠海ibs英文学校简介如下:珠海iBS周边名校汇聚,包括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师大珠海校区、北理工珠海校区等全国知名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名校环境共享。除周边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持,珠海iBS更是携手了航展、广交会、曼秀雷敦、丰田、麒麟啤酒、飞利浦等国际尖端平台,为学员提供长期的商务、口语实战机会,为进入职场积累英语实践经验,增加高企录取率。更让人惊喜的是,珠海iBS还与国际知名大学——悉尼大学强强联合,成为悉尼大学在中国的实践基地,为学员带来真正地中西方交流。珠海iBS拥有14.46万平方米的超大学习环境,宽敞大气、富有青春活力,以不同空间学习为主导,张扬个人学习体验。采用类似于大学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打造了学习、住宿、食堂等一站式学习服务。同时,配套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学子俱乐部、文化长廊、阅览室、电脑室、沙龙文化场、羽毛球场等设施,成熟完善的配套设施。颠覆传统设计的学院式学校,颇有巍巍学府的风范,也许学校外观对于学习没有什么影响,但从中可看出一个学校对教学的用心和对教育的重视,事无巨细,也往往能提高学员学习体验度。

项羽与刘邦两位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其中哪位?请说明理由

项羽:自尊心太强,以至于看不见他人。谋士范增揣摩项羽的性格时,对自己说:“这个人缺点很多,但他仍是一块刚出土未经雕琢的璞玉。”司马辽太郎看到了项羽其他方面的优点,评价说:“项羽比范增所看到的更优秀。”事实上,“项羽与刘邦不同,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项羽比常人热血十倍,愤怒时会狂暴如虎,憎恨时会大肆屠杀敌方军民,还有他流放并杀死奉为主公的怀王的行为都给人残暴的印象。同时,与此相矛盾的是,他厚待同伴,礼遇长者。这表现了项羽绅士的一面。”确实,“项羽能使人感到他伟岸的灵魂。但是,这伟岸的灵魂中,也隐藏了比常人更多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有时勇敢,有时表露出异常澄澈的感情。但是,孩子所具有的功利性和残酷性,他却无法控制。”项羽是这样一个不能用常理衡量的人。而且,“项羽好勇,以勇为衡量人的第一标准”,所以他的论功行赏,常常招致混乱和反叛,或是使人对他灰心失望。司马辽太郎明确指出:“项羽也有慈悲和恻隐之心,甚至比常人更多。但是唯有当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且对方完全仰仗他时,他才施予他的慈悲。虽然如此,他也并不是愚人。他从不为阿谀奉承所动,他的性格真是微妙。”也就是说,“自尊心太强的人都看不见他人”这一规律发生了作用。 这与项羽在政治和战略上都缺乏灵敏的触觉不无关系吧。项羽习惯把世界分为敌我分明的黑白两部分,与此相对,刘邦则把世界看成灰色,有时会变成黑色,有时会变成白色。刘邦:虚怀若谷,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萧何曾问夏侯婴为何追随刘邦,他考虑了一会儿说:“没有我,刘大哥就只是一个呆木瓜。”这时萧何发现了刘邦的可爱之处。萧何从这个角度评价刘邦:“刘邦没有什么德行,却十分可爱可亲。这种品质,也是世上少有啊。”也就是说,萧何开始认识到,亲和力是刘邦的光源,这种光芒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刘邦有个特点,好像生来就不知道有‘小我"”,这确实是世上少有,而且,“刘邦‘自己不能之事就委托他人"”,这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虚心使人聪明”。刘邦在韩信眼里,是一个可亲的愚人。当然并不是说他蠢,而是说他这个人总是一览无余,没有鲜明的主张和立场,就像一个大袋子。没装东西的袋子形状不固定,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唯一的好处是有容量。这反而比贤者更能成为栋梁吧。贤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论多么优秀也总有界限,袋子却能容纳贤者为己所用。因此,“他总是需要献策者。他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有多个献策者,他就选择最好的策略。刘邦有这种选择的能力。刘邦的能力还在于,他具有能激发别人为他献计献策的人格。”刘邦年轻时,喜欢刘邦的人和街上的小流氓们都自然聚集到沛县的小酒馆,“他们只要看见刘邦就觉得高兴,一起在酒馆吹侃闲聊,刘邦有事离开,酒馆就马上冷清下来,大家也都没了兴致,作鸟兽散”,从这里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刘邦那种胸怀宽广的个性。

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卡尔·施皮特勒、克努特·汉姆生、赛珍珠。一、卡尔·施皮特勒卡尔·施皮特勒,瑞士诗人、小说家。1919年,因“特别推荐他在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的优异表现”,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二、克努特·汉姆生克努特·汉姆生,挪威作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向生命一切的青春举杯》《大地的成长》《神秘的人》《饥饿》《在蔓草丛生中的小径》等。他信奉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曾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赞扬希特勒侵略行为的文章。德国侵略挪威后,仍继续这一行为。1946年被挪威最高法院判为叛国罪,被软禁在奥斯陆一家老人院,1952年在老人院逝世。三、赛珍珠赛珍珠,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那些?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荒原与爱情》、《秋天的号角》等。1931年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1932年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和剧本《银匣》等。1932年作品《有产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1933年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等。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1934年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说家、戏剧家。一生创作了40多部剧本。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六个寻找剧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寻找自我》等。1934年作品《寻找自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1935年未颁奖。*1936年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主要剧作有《天边外》、《安娜·克利斯蒂》、《无穷的岁月》和自专性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1937年 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蒂伯一家》8卷:《灰色笔记本》《教养院》《美好的季节》《诊断》《小妹妹》《父亲的死》《1914年夏天》《结尾》等。1937 年作品《蒂伯—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1938年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1939年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芬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神圣的贫困》、《少女西丽亚》、《夏夜的人们》等。1939年作品《少女西丽亚》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1940年-1943年未颁奖。*1944年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行》:《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诗集《世界的光明》、《日德兰之风》等。1944年作品《漫长的旅行》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1945年 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诗》,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葡萄区榨机》等。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1946年 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克努尔普》、《德米尔》、《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1947年 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梵蒂冈的地窖》、《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1947年作品《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1948年 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诗与批评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1949年 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50年 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教育与社会秩序》等。1950年作品《哲学—数学—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有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作品 1、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 获奖类别:诗、散文 2、1902 [德]蒙森(1817-1903) 获奖作品:《罗马风云》。 获奖类别:散文 3、1903 [挪威]比昂松(1832-1910) 获奖作品:《挑战的手套》 。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4、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1830-1914) 获奖作品:《金岛》。 获奖类别:诗、散文 [西]埃切加赖(1832-1916) 获奖作品:《伟大的牵线人》。 获奖类别:剧本 5、1905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类别:小说 6、1906 [意]卡尔杜齐(1835-1907) 获奖作品:《青春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1907 [英]吉卜林(1835-1907) 获奖作品:《老虎!老虎!》。 获奖类别:小说 8、 1908 [德]鲁-奥伊肯(1846-1926) 获奖作品:《精神生活漫笔》。 获奖类别:散文 9、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 获奖类别:小说 10、 1910 [德]保尔-海泽(1830-1914) 获奖作品:《特雷庇姑娘》。 获奖类别:小说 11、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1862-1949) 获奖作品:《花的智慧》。 获奖类别:散文、剧本 12、1912 [德]豪普特曼(1862-1946) 获奖作品:《群鼠》。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13、1913 [印度]泰戈尔(1861-1941) 获奖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 头》。 获奖类别:诗、小说 14、 1914 因战争未授奖 15、 1915 [法]罗曼-罗兰(1866-1944) 获奖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奖类别:小说 16、1916 [瑞典]海顿斯塔姆(1859-1940) 获奖作品:《朝圣年代》。 获奖类别:诗、散文 17、 1917 [丹麦]吉勒鲁普(1857-1943) 获奖作品:《磨坊血案》。 获奖类别:小说。 [丹麦]彭托皮丹(1857-1919) 获奖作品:《天国》。 获奖类别:小说 18、1918 因战争未授奖 19、1919 [瑞士]施皮特勒(1845-1924) 获奖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 获奖类别:诗、小说 20、1920 [挪威]汉姆生(1859-1952) 获奖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 获奖类别:小说 21、1921 [法]法朗士(1844-1924) 获奖作品:《苔依丝》。 获奖类别:小说 22、1922 [西]贝纳文特(1866-1954) 获奖作品:《不吉利的姑娘》。 获奖类别:剧本 23、1923 [爱尔兰]威镰-叶芝 (1865-1939) 获奖作品:《丽达与天鹅》。 获奖类别:诗 24、1924 [波兰]莱蒙特(1868-1925) 获奖作品:《福地》。 获奖类别:小说 25、1925 [英]肖伯纳(1856-1950) 获奖作品:《圣女贞德》。 获奖类别:剧本 26、1926 [意]黛莱达(女1871-1930) 获奖作品:《邪恶之路》 。 获奖类别:小说 27、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获奖作品:《创造进化论》。 获奖类别:散文 28、1928 [挪威]温塞特(女1882-1949) 获奖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获奖类别:小说 29、1929 [德]托马斯-曼(1857-1955) 获奖作品:《魔山》 。 获奖类别:小说 30、1930 [美]辛-路易斯(1885-1951) 获奖作品:《巴比特》。 获奖类别:小说 31、1931 [瑞典]卡尔费尔德(1864-1931) 获奖作品:《荒原和爱情》。 获奖类别:诗、散文 32、1932 [英]高尔斯华绥(1867-1933) 获奖作品:《有产者》。 获奖类别:小说、剧本 33、1933 [俄]伊-蒲宁(1870-1953) 获奖作品:《米佳的爱》。 获奖类别:小说、诗 34、1934 [意]皮兰德娄(1867-1936) 获奖作品:《寻找自我》。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35、1935 因战争未授奖 36、1936 [美]尤金-奥尼尔(1888-1953) 获奖作品:《天边外》。 获奖类别:剧本 37、1937 [法]马丹-杜伽尔(1881-1958) 获奖作品:《蒂伯一家》。 获奖类别:小说 38、1938 [美]赛珍珠(女1892-1973) 获奖作品:《大地》。 获奖类别:小说 39、1939 [芬兰]弗-西兰帕(1888-1946) 获奖作品:《少女西丽亚》。 获奖类别:小说 40、1940 因战争未授奖 41、1941 因战争未授奖 42、1942 因战争未授奖 43、1943 因战争未授奖 44、1944 [丹麦]约-延森(1873-1950) 获奖作品:《漫长的旅行》。 获奖类别:小说 45、1945 [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 获奖作品:《柔情》 。 获奖类别:诗 46、1946 [瑞士]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获奖作品:《荒原狼》。 获奖类别:小说 47、1947 [法]安德烈-纪德(1869-1951) 获奖作品:《田园交响曲》。 获奖类别:小说 48、1948 [英]托-爱略特(1888-1965) 获奖作品:《四个四重奏》。 获奖类别:诗 49、1949 [美]威镰-福克纳(1897-1962) 获奖作品:《我弥留之际》。 获奖类别:小说 50、1950 [英]伯-罗素(1872-1970) 获奖作品:《哲学-数学-文学》。 获奖类别:散文 51、1951 [瑞典]拉格奎斯特(1891-1974) 获奖作品:《大盗巴拉巴》。 获奖类别:小说 52、1952 [法]弗-莫里亚克(1885-1970) 获奖作品:《爱的荒漠》。 获奖类别:小说 53、1953 [英]温-丘吉尔(1874-1965) 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 获奖类别:散文 54、1954 [美]海明威(1899-1961) 获奖作品:《老人与海》。 获奖类别:小说 55、1955 [冰岛]拉克斯内斯(1902-) 获奖作品:《渔家女》。 获奖类别:小说 56、1956 [西]希梅内斯(1881-1958) 获奖作品:《悲哀的咏叹调》。 获奖类别:诗 57、1957 [法]阿尔贝-加缪(1890-1960) 获奖作品:《局外人-鼠疫》。 获奖类别:小说、散文 58、1958 [苏]帕斯捷尔纳克(1901-1968) 获奖作品:《日瓦戈医生》。 获奖类别:小说、诗 59、1959 [意]夸西莫多(1901-1968) 获奖作品:《水与土》。 获奖类别:诗、散文 60、1960 [法]圣-琼-佩斯(1887-1975) 获奖作品:《蓝色恋歌》。 获奖类别:诗 61、1961 [南斯拉夫]安德里奇(1892-1975) 获奖作品:《桥-小姐》。 获奖类别:小说 62、1962 [美]斯坦贝克(1902-1968) 获奖作品:《人鼠之间》。 获奖类别:小说 63、 1963 [希腊]塞菲里斯(1900-1971) 获奖作品:《画眉鸟号》。 获奖类别:诗、散文 64、1964 [法]保尔-萨特(1905-1980) 获奖作品:《苍蝇》。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65、1965 [苏]肖洛霍夫(1905-1984) 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获奖类别:小说 66、 1966 [以色列]约-阿格农(1888-1970) 获奖作品:《行为之书》。 获奖类别:小说 。 [瑞典]奈丽-萨克斯(女1891-1970) 获奖作品:《逃亡》。 获奖类别:诗、散文 67、1967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获奖作品:《玉米人》。 获奖类别:小说 68、1968 [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 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古都》。 获奖类别:小说 69、1969 [爱尔兰]萨-贝克特(1906-1990) 获奖作品:《等待戈多》。 获奖类别:剧本、小说 70、1970 [苏]索尔仁尼琴(1918-) 获奖作品:《癌症楼》。 获奖类别:小说 71、1971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获奖作品:《情诗-哀诗-赞诗》。 获奖类别:诗散文 72、1972 [德]海因利希-伯尔(1917-1985) 获奖作品:《女士及众生相》。 获奖类别:小说 73、1973 [澳]帕-怀特(1912-1990) 获奖作品:《风暴眼》。 获奖类别:小说 74、 1974 [瑞典]哈里-马丁逊(1904-1978) 获奖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获奖类别:诗、小说 。 [瑞典]埃-约翰逊(1900-1976) 获奖作品:《乌洛夫的故事》 获奖类别:小说 75、1975 [意]埃-蒙塔莱(1896-1981) 获奖作品:《生活之恶》。 获奖类别:诗、散文 76、 1976 [美]索尔-贝娄(1915-) 获奖作品:《赫索格》。 获奖类别:小说 77、1977 [西]阿莱克桑德雷(1898-) 获奖作品:《天堂的影子》。 获奖类别:诗、散文 78、1978 [美]埃-巴-辛格(1904-1991) 获奖作品:《魔术师-原野王》 。 获奖类别:小说 79、1979 [希腊]埃利蒂斯(1911-) 获奖作品:《英雄挽歌》。 获奖类别:诗 80、1980 [波兰]切-米沃什(1911-) 获奖作品:《拆散的笔记薄》。 获奖类别:诗 81、 1981 [英]埃-卡内蒂(1905-) 获奖作品:《迷茫》 。 获奖类别:小说 82、1982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1928-) 获奖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 获奖类别:小说 83、 1983 [英]威镰-戈丁尔(1911-) 获奖作品:《蝇王-金字塔》。 获奖类别:小说 84、 1984 [捷]雅-塞特尔特(1901-1986) 获奖作品:《紫罗兰》。 获奖类别:诗 85、1985 [法]克劳德-西蒙(1913-) 获奖作品:《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获奖类别:小说 86、 1986 [尼日利亚]索因卡(1934-) 获奖作品:《狮子和宝石》。 获奖类别:剧本散文 87、 1987 [美]约瑟夫-不罗茨基(1940-) 获奖作品:《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获奖类别:散文诗 88、1988 [埃及]纳-马哈福兹(1911-) 获奖作品:《街魂》。 获奖类别:小说 89、1989 [西]卡-何-塞拉(1916-) 获奖作品:《为亡灵弹奏》。 获奖类别:小说 90、 1990 [墨西哥]奥-帕斯(1914-) 获奖作品:《太阳石》。 获奖类别:散文诗 91、1991 [南非]纳丁-戈迪默(女1923-)获奖作品:《七月的人民》。 获奖类别:小说 92、 1992 [特立尼达]德雷克-沃尔科特 93、 1993 [美国]托妮-莫里森 94、 1994 [日本]大江健三郎 获奖作品:《小说的经验》 95、1995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96、1996 [波兰]维斯拉瓦-申博尔斯卡 97、1997 [意大利]达里奥-福 98、1998 [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 获奖作品:《盲目》。 获奖类别:小说 99、1999 [德国]君特-格拉《铁皮鼓》 小说 2000 [法] 高行健 灵山 2001 英国 维-苏-纳保尔 代表作有《给毕斯沃斯先生一所房屋》、《河中一湾》及《幽黯国度》 2002 匈牙利 凯尔泰斯·伊姆雷 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 2003 南非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和《耻辱》 2004 奥地利 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 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利莎的影子》《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2005 英国 哈罗德·品特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 《生日宴会》、《背叛》、《看门人》《回家》 2006 土耳其 奥罕·帕慕克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白色城堡》《黑书》《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2007年 英国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