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免费的高三化学复习的视频呀!是汉水丑生那样好的
请留下联系方式,扣扣号。 上了几堂课后,另一对这部影片的,你要问三个问题: 1,你有你的电脑吗?迅雷下载会熟悉它的使用吗? 3,速度快吗? 如果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留扣扣号。 否则,他们不应该留扣扣号,留下了一些加的朋友,我不会有头发。因为我无法忍受的条件并不下载资源也非缠着孩子是资源,搞定,每天都有电话问我,你怎么怎么样。我可以帮帮忙的能力,实在是没办法帮助。
求高二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化学,生物教学视频
有个汉水丑生的做的生物教学视频蛮好
有没有高中物理,化学,数学的视频的地址,要和汉水丑生的一样好的,没密码的。
新浪教育,856d高中教学资源网,看看吧,都免费的。望采纳
有没有在优酷有高中化学免费教学的视频,那种老师发上去,免费的。。类似(生物的汉水丑生,物理的坤哥物
高中物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下列化学符号的中文名称是什么,ATP.GTP.UDP.cAMP
GTP: Guanosine-5"-triphosphate 三磷酸鸟[嘌呤]苷cAMP: 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3",5"-环腺苷一磷酸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腺[嘌呤]苷dCDP: 2"-deoxycytidine diphosphate 2‘-脱氧胞(嘧啶)苷二磷酸dTTP: deoxythymidine triphosphate 2‘-脱氧胸(腺嘧啶)苷三磷酸UDP: uridine diphosphate 二磷酸尿(嘧啶)苷d 表示“脱氧”c 表示“环”状
有没有高中化学的视频的地址,要和汉水丑生的一样好的,没密码的。如果我觉得好的,我就把分全给他。
我加你好友吧。扣扣上好交流。
生物化学中dTTP的意思?
DNA在复制的时候原料是dNTP的原因是:在 DNA 复制过程中,dNTP 的一个焦磷酸尾巴掉下来了,变成了所谓的 dNMP,同时和上一个碱基连起来了。掉下来的这个焦磷酸分子水解,为 DNA 聚合酶继续工作提供了能量。dNTP,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缩写。是包括dATP, dGTP, dTTP, dCTP,等在内的统称,N是指含氮碱基,代表变量指代A、T、G、C、U等中的一种。在生物DNA合成中,以及各种PCR(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PCR)中起原料作用。
dTTP在生物化学中是什么意思?
dTTP在生物化学里是指脱氧胸苷三磷酸,它是由1 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胸腺嘧啶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结构与ATP相似,把ATP中的核糖换成脱氧核糖,腺嘌呤换成胸腺嘧啶就是dTTP。
化学产品ATMP与HEDP分别与金属离子产生络合作用的原理,哪儿一个更强些啊
螯合型稳定剂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降低或者消除重金属离子的双氧水分解,其防止重金属离子的催化分解能力大于吸附型稳定剂。这类大多为有机酸多价螯合剂可分为羧酸盐、膦酸酯盐和羧羟基。螯合型稳定剂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像吸附型那样将重金属离子富集,也不能螯合金属离子以外的催化分解双氧水的杂质,更不能用于如液下履带设备的大浴比漂白。2.1磷酸盐类1)无机磷酸盐,包含在这类稳定剂内的有磷酸三钠、三聚磷酸钠、碱金属偏磷酸盐或聚偏磷酸盐、多聚磷酸钠等。它们都对H2O2的分解具有稳定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2)有机膦酸化合物与有机膦酸盐。植酸是一种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无毒有机膦酸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8O24P6,它的螯合力极强,0.5%的植酸稳定效果达到最佳。有机膦酸盐。这类稳定剂的化学结构以氮原子连接亚甲基膦酸为特征,已经知道的有ATMP、EDTMP、DTPMP(多乙烯多胺多亚烷基膦酸盐)、国外的Sequestering agents;另外,由三种以上的ATMP、HEDP、EDTMP、DETP MP 复配而成的102、103、106 也属此类。这类稳定剂的特点是:它们对金属离子形成环状螯合物,但在强碱浴中易产生沉淀及凝胶。
五氧化磷的化学式
五氧化二磷化学式是P2O5,由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六方晶体,易吸湿。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在氧气中燃烧、或者被点燃而生成的白色无定形粉末或六方晶体,化学式P2O5。易吸湿。360℃升华。溶于水产生大量热并生成磷酸,对乙醇的反应与水相似。相对密度2.39。熔点569℃。为酸性氧化物有腐蚀性,不可用手直接触摸或食用,也不可直接闻气味。该品属于高危化工类产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多聚磷酸和无水氢氟酸反应生成六氟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六氟磷酸锂:白色结晶或粉末,相对密度1.50。潮解性强;易溶于水、还溶于低浓度甲醇、乙醇、丙酮、碳酸酯类等有机溶剂。暴露空气中或加热时分解。暴露空气中或加热时六氟磷酸锂在空气中由于水蒸气的作用而迅速分解,放出PF5而产生白色烟雾。生产方法:湿法-该方法是将卤化锂溶于无水氟化氢中形成LiF·HF溶液,然后通入PF5气体进入反应生产六氟磷酸锂结晶。经分离、干燥得到产品。干法-该方法是将LiF用无水HF处理,形成多孔LiF,然后通入PF5气体进行反应,从而得到产品。溶剂法-该方法是使锂盐与氟磷酸的碱金属盐、铵盐或有机铵盐在有机溶剂中反应,结晶,从而制得六氟磷酸锂产品。
多聚磷酸的化学性质
1.急性毒性:LD50:1530mg/kg(大鼠经口)2.刺激性兔经皮:595mg(24h),重度刺激。兔经眼:119mg,重度刺激。1.生态毒性:TLM:138ppm(24h)(食蚊鱼)2.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1.能与水混溶并水解为正磷酸,不结晶。有腐蚀性。2.多聚磷酸是由磷酸(H3PO4)加热脱水缩合而成。也可用五氧化二磷加入纯水后再加热缩合得到。室温下为无色透明的糖浆状物质。低温时为坚固的玻璃状,加热到50~60℃出现流动性。易潮解,与水混溶并水解为磷酸。多聚磷酸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用P2O5%表示;一种以H3PO4为100%,用多聚磷酸中H3PO4的含量来表示。多聚磷酸的酸性比硝酸、硫酸弱,且无氧化能力。有吸湿性和易潮解。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3.具有高黏性,常温下难以搅拌和倾倒,但在60oC以上容易操作。PPA与水反应放热,稀释时应在冰浴下进行。PPA毒性小,但能灼伤细胞膜从而伤害皮肤,操作时应小心,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4.稳定性:稳定5.禁配物:强氧化剂6.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7.聚合危害:不聚合8.分解产物:氧化磷、磷烷9.能与水混溶并水解为正磷酸。小结晶。有腐蚀性。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多聚磷酸的酸性比硝酸、硫酸弱,且无氧化能力。10.危险特性:有腐蚀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11.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磷烷。分光光度法(NIOSH方法216)比色法(NIOSH方法S333)离子色谱(NIOSH方法7903)
dGTP在生物化学中是什么?
分别是三磷酸脱氧胞苷,三磷酸脱氧腺苷,三磷酸脱氧鸟苷,和三磷酸脱氧胸苷,它们是PCR中taq聚合酶合成DNA的原料.
dGTP生物化学名
dGTP生物化学名分别是三磷酸脱氧胞苷,三磷酸脱氧腺苷,三磷酸脱氧鸟苷,和三磷酸脱氧胸苷,它们是PCR中taq聚合酶合成DNA的原料。
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有哪些类型?
(一)磷酸酯通式:磷酸酯例如:敌敌畏、久效磷等。在这三个取代基中一般有一个酸性基团,或称为亲核性基团。例如,敌敌畏中的二氯乙烯基和久效磷中的1-甲基-2-甲胺基甲酰乙烯基就是酸性基团。这是一般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特点。(二)硫代、二硫代和三硫代磷酸酯磷酸酯分子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置换,即称为硫代磷酸酯。根据置换的硫原子数又可分为一、二、三硫代磷酸酯。通式:一硫代磷酸酯(如对,硫磷、杀螟硫磷等)二硫代磷酸酯(如马拉硫磷、,乐果、甲拌磷等)三硫代磷酸酯(如脱叶磷)硫原子和磷的连接方式可以有PS和P-S-R两种。分别称为硫逐磷酸酯(phosphorothionate)和硫赶磷酸酯(phosphorothiolate)。(三)膦酸酯、硫代膦酸酯1.膦酸酯phosphonate磷酸中的一个羟基被有机基团置换即在分子中形成了P-C键,称为膦酸,它的酯叫膦酸酯。通式:922.硫代膦酸酯通式:例如:苯硫磷(EPN)。(四)磷酰胺、硫代磷酰胺磷酸分子中羟基(-OH)被氨基(-NH2)取代,称为磷酰胺,磷酰胺分子中剩下的氧原子也可能被硫原子替换,而成为硫代磷酰胺。1.磷酰胺通式:例如:甲胺磷。2.硫代磷酰胺通式:例如: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等。
我国在地球化学各分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啊?
1、李曙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 地球化学家。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同位素示踪对其多阶段快速折返机制提出较完整模型。 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计算了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 3.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特征,他提出了一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多阶段折返模型。 4.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上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重视,第一作者论文的SCI总引用频次477次,他人引用372次。2、欧阳自远(1935— )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原籍江西上饶,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1952年从永新中学(现为任弼时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并于1956年本科毕业。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从事科研。196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1981和1983—1984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客座研究员。1991—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7月,被贵州省遴选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2008年6月13日,欧阳自远出任奥运圣火在贵州省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60年在我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提出了铁陨石成因的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并提出判据系列,划分了宇宙尘成因类型。对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演化过程,行星模式丰度,行星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内部圈层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能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与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充实了玻璃陨石成因理论,论证了中国白垩系/第三系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地外撞击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假说,以及新生代6次巨大撞击地球事件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近年来提出地球原始组成的非均一性与演化的非均变性理论框架。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他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天体化学》专著(作者:欧阳自远)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专著6部,合作主编专著11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多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50多人,有的已成为我国地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长为地球化学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欧阳自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环境科学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及国际空间研究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环境科学》、《黄金科技》、《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及《地质地球化学》杂志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极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等8种科技杂志编委。 欧阳自远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科学家传略》给我的影响较大,特别敬重居里夫人;武侠人物里,我最欣赏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3、傅家谟,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原籍湖南,1933年5月生于上海。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1956年—1957年任西南煤田地勘局技术员;1962年升为助理,1966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研究员。1966年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1985年领导组建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199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石油地球化学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1993年依托国家实验室组建成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曾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7项、部委级奖20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译著1部。代表作有《有机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干酪根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进展》等,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多名。4、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80年代前期他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突破了当时勘查地球化学单一找矿目标和就异常评价异常的局限,并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80年代后期至1991年,他提出了以区域岩石圈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秦巴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了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1992年以来,通过壳幔演化和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6、涂光炽 193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1950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esearchAssociate,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1—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自1960年起任副所长。同期仍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七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中、英文《地球化学》、《矿物学报》主编。自1987年起为美国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杂志国外编委。 涂光炽20世纪50年代在祁连山及西北干旱地带作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华南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除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外,着重从事富铁矿床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层控矿床,后期侧重新疆北部及黄金地质并持续至今。90年代开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研究。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以上着作中为第一作者);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1996年,《中国矿床》专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铅锌矿床部分)。
应用化学,列出在应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
1、李曙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 地球化学家。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同位素示踪对其多阶段快速折返机制提出较完整模型。 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计算了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 3.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特征,他提出了一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多阶段折返模型。 4.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上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重视,第一作者论文的SCI总引用频次477次,他人引用372次。2、欧阳自远(1935— )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原籍江西上饶,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1952年从永新中学(现为任弼时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并于1956年本科毕业。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从事科研。196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1981和1983—1984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客座研究员。1991—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7月,被贵州省遴选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2008年6月13日,欧阳自远出任奥运圣火在贵州省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60年在我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提出了铁陨石成因的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并提出判据系列,划分了宇宙尘成因类型。对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演化过程,行星模式丰度,行星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内部圈层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能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与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充实了玻璃陨石成因理论,论证了中国白垩系/第三系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地外撞击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假说,以及新生代6次巨大撞击地球事件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近年来提出地球原始组成的非均一性与演化的非均变性理论框架。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他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天体化学》专著(作者:欧阳自远)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专著6部,合作主编专著11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多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50多人,有的已成为我国地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长为地球化学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欧阳自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环境科学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及国际空间研究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环境科学》、《黄金科技》、《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及《地质地球化学》杂志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极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等8种科技杂志编委。 欧阳自远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科学家传略》给我的影响较大,特别敬重居里夫人;武侠人物里,我最欣赏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3、傅家谟,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原籍湖南,1933年5月生于上海。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1956年—1957年任西南煤田地勘局技术员;1962年升为助理,1966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研究员。1966年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1985年领导组建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199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石油地球化学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1993年依托国家实验室组建成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曾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7项、部委级奖20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译著1部。代表作有《有机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干酪根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进展》等,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多名。4、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80年代前期他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突破了当时勘查地球化学单一找矿目标和就异常评价异常的局限,并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80年代后期至1991年,他提出了以区域岩石圈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秦巴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了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1992年以来,通过壳幔演化和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6、涂光炽 193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1950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esearchAssociate,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1—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自1960年起任副所长。同期仍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七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中、英文《地球化学》、《矿物学报》主编。自1987年起为美国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杂志国外编委。 涂光炽20世纪50年代在祁连山及西北干旱地带作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华南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除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外,着重从事富铁矿床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层控矿床,后期侧重新疆北部及黄金地质并持续至今。90年代开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研究。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以上着作中为第一作者);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1996年,《中国矿床》专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铅锌矿床部分)。
磷酸酯的化学作用,
用途:1.优良的乳化性和增溶性.对动植物油脂、脂肪酸酯、硅油、矿物油均有优良的乳化能力;2.在低浓度下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显现优良的润湿洗涤性能和协同增效作用;3.无毒、无刺激,类似天然磷脂,与皮肤亲和性好,高效...
应用化学#在应用化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越详细越好
1、李曙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 地球化学家。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研究方面最早发现超高压榴辉岩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且Sm-Nd体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确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最早通过测定大别山榴辉岩年龄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为秦岭造山带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却曲线,并通过同位素示踪对其多阶段快速折返机制提出较完整模型。 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计算了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 3.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特征,他提出了一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岩多阶段折返模型。 4.寻找富铁矿曾是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应用趋势面分析成功预测出鞍本弓长岭矿床深部富矿体,并钻探验证成功;应用C同位素证明弓长岭富磁铁矿石中的石墨为菱铁矿变质分解成因,据此提出该富铁矿床成因的新模型,为查明黑富矿成因及扩大富矿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上述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重视,第一作者论文的SCI总引用频次477次,他人引用372次。2、欧阳自远(1935— )世界著名的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原籍江西上饶,1935年10月9日生于江西吉安。1952年从永新中学(现为任弼时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并于1956年本科毕业。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所从事科研。1966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0—1981和1983—1984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客座研究员。1991—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科协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7月,被贵州省遴选为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2008年6月13日,欧阳自远出任奥运圣火在贵州省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 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60年在我国率先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和比较行星学研究。提出了铁陨石成因的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射线照射历史的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地质体中消融型宇宙尘并提出判据系列,划分了宇宙尘成因类型。对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与化学演化过程,行星模式丰度,行星与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内部圈层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能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与理论,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充实了玻璃陨石成因理论,论证了中国白垩系/第三系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地外撞击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假说,以及新生代6次巨大撞击地球事件诱发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近年来提出地球原始组成的非均一性与演化的非均变性理论框架。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他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地下核试验地质效应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吉林陨石综合研究》(第一完成人)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天体化学》专著(作者:欧阳自远)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专著6部,合作主编专著11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多项。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50多人,有的已成为我国地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长为地球化学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欧阳自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环境科学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圈中国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对比计划中国委员会及国际空间研究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及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环境科学》、《黄金科技》、《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及《地质地球化学》杂志主编,《空间科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南极研究》及《Chinese J. of Geochemistr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等8种科技杂志编委。 欧阳自远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科学家传略》给我的影响较大,特别敬重居里夫人;武侠人物里,我最欣赏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3、傅家谟,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原籍湖南,1933年5月生于上海。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61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1956年—1957年任西南煤田地勘局技术员;1962年升为助理,1966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研究员。1966年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1985年领导组建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1990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石油地球化学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1993年依托国家实验室组建成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曾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等三十余项科研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7项、部委级奖20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00多篇,专著5本、译著1部。代表作有《有机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干酪根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进展》等,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多名。4、张本仁 地球化学学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80年代前期他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突破了当时勘查地球化学单一找矿目标和就异常评价异常的局限,并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80年代后期至1991年,他提出了以区域岩石圈为基础的区域地球化学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秦巴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了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1992年以来,通过壳幔演化和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6、涂光炽 1937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1950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ResearchAssociate,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并首先在中国开设地球化学课程,1951—1954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55年任北京地质学院副教授,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自1960年起任副所长。同期仍兼任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七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中、英文《地球化学》、《矿物学报》主编。自1987年起为美国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曾任《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杂志国外编委。 涂光炽20世纪50年代在祁连山及西北干旱地带作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华南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除继续此项研究工作外,着重从事富铁矿床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层控矿床,后期侧重新疆北部及黄金地质并持续至今。90年代开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研究。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获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以上着作中为第一作者);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1996年,《中国矿床》专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铅锌矿床部分)。
a-丙氨酸的化学式
α-丙氨酸:CH3CH(NH2)COOH氨基在α碳原子(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β-丙氨酸:NH2CH2CH2COOH氨基在β碳原子(与羧基间隔一个碳原子连接的碳原子)上。
求丙酸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式:C9H10O2 分子量:150.18 CAS号:501-52-0 性质:白色棱状结晶。熔点48.5℃,沸点280℃,125-129℃(0.8kPa),相对密度1.071。易溶于热水、醇、苯、氯仿、醚、冰醋酸、石油醚和二硫化碳,微溶于冷水。能随水蒸气挥发。 制备方法:以肉桂酸为原料,可按下述两种方法操作制得3-苯丙酸。(1)将肉桂酸与80-9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使成钠盐,向溶液添加雷尼镍后,缓缓滴加水合肼。冷至20℃,加盐酸至pH=1,即析出3-苯丙酸。(2)在搅拌下,将2.5%的钠汞齐慢慢加入肉桂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中,肉桂酸被产生的新生氢还原为苯丙酸。将反应混合物盐酸酸化,苯丙酸即呈油状物析出,并很快固化,用热水重结晶,即得成品。 用途:该品是香料的定香剂。
丙氨酸由哪种化学元素组成
丙氨酸的分子式:C3H7NO2由C.H.O.N四种化学元素组成祝您步步高升期望你的采纳,谢谢
丙氨酸化学分子式
DL-丙氨酸化学分子式:C3H7NO2特性与用途:无色至白色无臭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甜味。化学性能稳定。亚硝酸可转变为L-乳酸。易溶于水(16.72g/100ml,25oC)。微溶于乙醇。是一种营养增补剂。L-丙氨酸英文产品名称:L-Alanine;L-α-Aminopropanoic acid化学分子式:C3H7NO2特性与用途:白色无臭结晶性粉末。有特殊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70%。为甘氨酸的1.6倍,属最甜的氨基酸。 在水产动物(虾、蟹)中含量较多,并形成特征性呈味成分。200℃以上开始升华,熔点297℃(分解)。对热及化学性能稳定。易溶于水(17%,25℃),微溶于乙醇(80%冷酒精中0.2%),不溶于乙醚。5%水溶液的ph值5.5~7.0。用途:能改善甜感,增强甜感醇厚度,改进酸感调味效果,能提高腌制品和醋渍品风味,缓和涩味、苦味、辛辣味,防止啤酒老化。能抑制大肠杆菌、革式阳性菌、乳酸菌及好气菌等生长发育。另有异构体L-β-丙氨酸,未见有存在与蛋白质中的报告,含于苹果汁等中,甜度比α型为小。
丙氨酸的化学式
两种α-丙氨酸:CH3CH(NH2)COOH氨基在α碳原子(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β-丙氨酸:NH2CH2CH2COOH氨基在β碳原子(与羧基间隔一个碳原子连接的碳原子)上。
丙氨酸的化学式有几种写法?分别是
两种 α-丙氨酸:CH3CH(NH2)COOH 氨基在α碳原子(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 β-丙氨酸:NH2CH2CH2COOH 氨基在β碳原子(与羧基间隔一个碳原子连接的碳原子)上.
丙氨酸化学式是什么?
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分子量为89.09,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丙氨酸有α-丙氨酸和β-丙氨酸两种同分异构体。α-丙氨酸亦称2-氨基丙酸。200℃以上升华,随加热速度不同约在264~296℃之间分解。是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成分。在营养学中属人体非必需的氨基酸,多从发酵法和天然产物中提取。β-丙氨酸亦称3-氨基丙酸,无色晶体。熔点198℃(分解),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用于合成泛酸和电镀,也用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的研究上,可由丝胶、明胶、玉米朊等蛋白质水解并精制而成,也可用化学方法合成。由于氨基酸在同一pH环境中,各类氨基酸的带电状态不同,即它们具有不同的等电点(PI),这是电泳法和色谱法分离氨基酸的原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丙氨酸
化学中的氨、胺、铵,怎么区别呀?
1、氨是氮和氢的一种化合物,分子式为NH 3 。 2、 铵是从氨衍生所得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化学式为NH 4 + ,四个N-H键的键长、键能、键角完全相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3、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氨分子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其性质也不同: 1、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氨能够单独存在。 2、铵相当于正一价金属阳离子,凡是含NH4+的盐叫铵盐。NH4+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 3、胺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具有极重要的生理作用。
氨气化学式是什么?
化学式:NH3结构式:N/ | H H H为三角锥构型。含有氨氮的物质有很多1、氨气或其水溶液nh32、铵根,nh4+3、氨分子形成的络合物扩展资料: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u21ccNH3·H2O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气
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工作项目审核氨气(Ammonia ),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1,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 0.7710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NHu208317.2万 59"氨气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氨气(Ammonia ),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1,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 0.7710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1]。中文名氨气外文名Ammonia化学式NH3分子量17.031CAS登录号7664-41-7快速导航性质 氨气制法 铵盐 喷泉实验 氨气检验 氨气的危害 主要用途分子结构氮原子有5个价电子,其中有3个未成对,当它与氢原子化合时,每个氮原子可以和3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氨分子,氨分子里的氮原子还有一个孤对电子。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型,极性分子。性质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 17.031[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临界点132.4℃蒸汽压 506.62kPa(4.7℃)熔点-77.7℃;沸点-33.5℃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相对密度(水=1)0.82(在-79℃时)相对密度(空气=1)0.5971自燃点651.1℃临界压力11.2MPa临界体积72.47cm3/mol临界密度0.235g/cm3临界压缩系数0.242液体热膨胀系数,25℃时 0.0025 1/℃表面张力,25℃时 19.75×10-3 N/m,19.75dyn/cm汽化热,沸点下 1336.97kj/kg,574.9BTU/1b熔化热,熔点下 332.16kj/kg,142.83BTU/1b气体定压比热容cp,25℃时 2.112kj/(kg* k),0.505BTU/(1b·R)气体定容比热容cv,25℃时 1.624kj/(kg* k),0.388BTU/(1b·R)气体比热容比,cp/cv 1.301气体摩尔熵,25℃时 192.67j/(mol*k )气体摩尔生成焓,25℃时 -45.9kj/mol气体黏度,25℃时 101.15×10-7Pa *s,101.15μP液体黏度 ,25℃时 0.135mPa *s,0.082cp燃烧热,25℃(77oF)气态时 18603.1kj/kg,7999.3BTU/1b空气中爆炸低限含量16.1%( φ )空气中爆炸高限含量25%( φ )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u21ccNH3·H2O[2]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2)跟酸反应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NH3+HCl===NH4Cl3NH3+H3PO4===(NH4)3PO4NH3+CH3COOH===CH3COONH4NH3+CO2+H2O===NH4HCO3(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点燃==2N2+6H2O(4)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5)与碳的反应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6)液氨的自偶电离液氨的自偶电离为:2NH3u21ccNH2+ NH4 K=1.9×10^-30(223K)(7)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氨分子中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另一种形式是氨以它的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例如:COCl2+4NH3==CO(NH2)2+2NH4ClHgCl2+2NH3==Hg(NH2)Cl+NH4Cl [Hg(NH2)Cl为氯化氨基汞]这种反应与水解反应相类似,实际上是氨参与的复分解反应,故称为氨解反应。(8)与水、二氧化碳NH3+H2O+CO2=NH4HCO3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分解:NH4HCO3=加热=NH3↑+CO2↑+H2O(9)与氧化物反应3CuO+2NH3==加热==3Cu+3H2O+N2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采用氨气与氧化铜共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10)氨水(NH3·H2O)对大部分物质没有腐蚀性,但可腐蚀许多金属,在有水汽存在的条件下对铜、银等金属有腐蚀性,一般若用铁桶装氨水,铁桶应内涂沥青。(11)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为其在水中产生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
化学: 氨 胺 铵 的区别?
氨(an,一声):无机物,常温下为气体,化学式为NH3,极易溶于水;胺(an,四声):有机物,NH3中的氢被其他基团(多为烃基)取代后的一类产物,常温下多为液体,有多个氮原子的物质也属于胺类,大多数不溶于水;铵(an,三声):无机物,铵盐,含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常温下多为固体,易溶于水。
化学中氨,胺,铵的区别与关系?
氨:一般用在氨气,氨基酸的盐中;胺:一般用在有机胺类化合物,三乙胺等:铵:无机的铵盐类化合物:氯化铵,硝酸铵等。
氨气的化学式怎么写
氨气的化学式是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 氨气是氮和氢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 铵根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带正电离子,氨分子得到一个质子(氢离子)就形成铵离子,由于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属于原子团,一般被视为金属离子。 沸点较低:氨极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KPa至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以前一些老式冰棍就是利用氨制作的。
氨与氨气的化学式是什么
氨就是氨气……化学式NH31、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081g/L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2、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u2022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分子:NH3、NH3u2022H2O、H2O;离子:NH4+、OH-、H+;三平衡:NH3+H2ONH3u2022H2ONH4++OH-H2OH++OH-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2)跟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3NH3+H3PO4===(NH4)3PO4NH3+CO2+H2O===NH4HCO3(反应实质是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跟溶液里具有空轨道的氢离子通过配位键而结合成离子晶体。若在水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黄绿色褪去,产生白烟)反应实质: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总反应式:8NH3+3Cl2===N2+6NH4Cl
氨氮的化学式是什么是NH3
氨氮没有化学式。氨氮指的是,以氨分子或者铵根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氮元素含有氨氮的物质有很多1、氨气或其水溶液NH32、铵根,NH4+3、氨分子形成的络合物
化学中的氨、胺、铵,怎么区别呀?
1、氨是氮和氢的一种化合物,分子式为NH 3 . 2、 铵是从氨衍生所得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化学式为NH 4 + ,四个N-H键的键长、键能、键角完全相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3、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氨分子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其性质也不同: 1、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氨能够单独存在. 2、铵相当于正一价金属阳离子,凡是含NH4+的盐叫铵盐.NH4+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 3、胺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具有极重要的生理作用.
有关氨的化学方程式
1、氮气和氢气n2+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2、氮气和氧气n2+o2=2no(放电)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4、氨气和氯化氢nh3+hcl=nh4cl5、氨气和水nh3+h2o=nh3·h2o(可逆)6、氯化铁和氨水fecl3+3nh3·h2o=fe(oh)3(↓)+3nh4cl(不太肯定是不是会发生氧化还原)7、氯化铝和氨水alcl3+3nh3·h2o=al(oh)3(↓)+3nh4cl8、实验室制氨气ca(oh)2+2nh4cl=cacl2+2nh3(↑)+h2o9、一氧化氮和氧气2no+o2=2no2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1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12、浓硝酸长久放置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热)13、铜和浓硝酸:cu+4hno3=cu(no3)2+2no2↑+2h2o14、铜和稀硝酸:3cu+8hno3=3cu(no3)3+2no↑+4h2o15、锌和浓硝酸:zn+4hno3=zn(no3)2+2no2↑+2h2o16、碳和浓硝酸:c+4hno3=co2↑+4no2↑+2h2o17、浓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热)
化学中氨与铵有啥子区别?求大神帮助
化学中氨是一种气体——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61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而铵呢,是指铵根正离子(Ammonium;化学式:NH4+)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阳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由于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 由氨衍生的一种离子NH4+或基―NH4,也叫“铵根”,它是化学中的一种阳性复根,用NH4+表示。它和一价金属离子相似。它的盐类称为铵盐。如化肥硫铵和碳酸铵的分子都含有铵。 铵离子的性质和钠、钾离子相近,在溶液中呈+1价。 铵盐都呈白色晶体,加碱研磨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化学式:NH3),有的加热能产生氨气。麻烦采纳,谢谢!
氨与氨气的化学式是什么
氨就是氨气……化学式 NH31、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 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081g/L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2、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 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三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 H2O H++OH- 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 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 (2)跟酸反应 2NH3+H2SO4===(NH4)2SO4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反应实质是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跟溶液里具有空轨道的氢离子通过配位键而结合成离子晶体。若在水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8NH3+3Cl2===N2+6NH4Cl (黄绿色褪去,产生白烟) 反应实质:2NH3+3Cl2===N2+6HCl NH3+HCl===NH4Cl 总反应式:8NH3+3Cl2===N2+6NH4Cl
氨气化学式
氨气的化学式是:NHu2083,NHu2083不是铵根离子的化学式,铵根离子的化学式是:-NH4+。氨气是氮和氢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铵根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带正电离子,氨分子得到一个质子(氢离子)就形成铵离子,由于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属于原子团,一般被视为金属离子。扩展资料:氨气的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气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易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2、密度比空气小:氨的密度为0.771g/L(标准状况下)。3、沸点较低:氨极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KPa至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以前一些老式冰棍就是利用氨制作的。4、易溶于水: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
氨的化学方程式
氨的化学式为NH3。
氨与氨气的化学式是什么
氨就是氨气……化学式NH31、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081g/L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2、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分子:NH3、NH3•H2O、H2O;离子:NH4+、OH-、H+;三平衡:NH3+H2ONH3•H2ONH4++OH-H2OH++OH-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2)跟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3NH3+H3PO4===(NH4)3PO4NH3+CO2+H2O===NH4HCO3(反应实质是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跟溶液里具有空轨道的氢离子通过配位键而结合成离子晶体。若在水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黄绿色褪去,产生白烟)反应实质: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总反应式:8NH3+3Cl2===N2+6NH4Cl
氨分子的化学式 氨分子是什么
分子式为NHu2083。氮原子有5个价电子,其中有3个未成对,当它与氢原子化合时,每个氮原子可以和3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氨分子,氨分子里的氮原子还有一个孤对电子。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型,极性分子。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 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临界点132.4℃蒸汽压 506.62kPa(4.7℃)熔点-77.7℃;沸点-33.5℃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相对密度(水)0.82(-79℃)相对密度(空气)0.5971自燃点651.1℃临界压力11.2mPa临界体积72.47cm3/mol临界密度0.235g/cm3氮原子有5个价电子,其中有3个未成对,当它与氢原子化合时,每个氮原子可以和3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氨分子,氨分子里的氮原子还有一个孤对电子。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型,极性分子。扩展资料:所有的铵盐加热后都能分解,其分解产物与对应的酸以及加热的温度有关。分解产物一般为氨和相应的酸。如果酸具有氧化性,则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性酸和产物氨将进一步反应,使NH3氧化为N2或其氧化物:碳酸氢铵最易分解,分解温度为30℃: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这两种气体在冷处相遇又可化合成氯化铵。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加热温度较低时,分解生成硝酸和氨气:温度再高时,产物又有不同;在更高的温度或撞击时还会因分解产物都呈气体而爆炸。硫酸铵要在较高的温度才分解成NH3和相应的硫酸。强热时,还伴随有氨被硫酸氧化的副反应,所以产物就比较复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氨气
氨的化学性质
氨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时会发生爆炸。参考资料:氨; 液氨; Ammonia; CAS: 7664-41-7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0.6。蒸气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氨有几种相态,液氨是一种,怎么能因此怀疑液氨不是氨呢?所以氨是可燃物,液氨也是,液氨可以汽化
化学物质中的铵和氨有什么区别
氨指的是NH3,除了氨气,它也可以作为配体存在。例如: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OH铵一般是铵根离子 即NH4+在化合物中NH4就是某某铵。例如:六水硫酸亚铁铵 (NH4)2Fe(SO4)2·6H2O
氨和铵的化学上的区别,具体点
简单的说:氨和铵的化学上的区别在:氨是 指NH3,是气体铵主要是指铵根 NH4 + ,阳离子所以有金字旁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氨的化学方程式,高一的
1.4NH3+3O2==点燃==2N2+6H2O2.氨水受热分解:NH3u2022H2O△NH3↑+H2O3.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4.实验室制法:2NH4Cl+Ca(OH)2==△==CaCl2+2NH3↑+2H2O5.工业制法: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6.能与酸反应:如硫酸:2NH3+H2SO4==(NH4)2SO47.(NH4)2SO4+2NaOH==【加热】2NH3↑+Na2SO2+2H2O8.NH4NO3+NaOH=NH3u2022H2O+NaNO39.NH4HCO3==【加热】NH3↑+H2O↑+CO2↑
氨和铵的化学式
氨指氨气化学式是NH3,铵指铵根化学式是NH4+
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氨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时会发生爆炸。参考资料:氨;液氨;Ammonia;CAS:7664-41-7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0.6。蒸气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氨有几种相态,液氨是一种,怎么能因此怀疑液氨不是氨呢?所以氨是可燃物,液氨也是,液氨可以汽化
氨的化学性质
氨气是无色的气体,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氨极容易溶于水生成氨水,呈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外,氨还有还原性。氨有很广泛的用途,是制造化肥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 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氨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易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氨化学式是什么?
氨化学式是NH3。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称为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
氨气的化学式 氨气有何性质
1、氨气的化学式是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 2、氨气是氮和氢的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 铵根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带正电离子,氨分子得到一个质子(氢离子)就形成铵离子,由于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属于原子团,一般被视为金属离子。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气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易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氨与氨气的化学式是什么
氨就是氨气……化学式NH31、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081g/L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2、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分子:NH3、NH3•H2O、H2O;离子:NH4+、OH-、H+;三平衡:NH3+H2ONH3•H2ONH4++OH-H2OH++OH-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2)跟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3NH3+H3PO4===(NH4)3PO4NH3+CO2+H2O===NH4HCO3(反应实质是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跟溶液里具有空轨道的氢离子通过配位键而结合成离子晶体。若在水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黄绿色褪去,产生白烟)反应实质: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总反应式:8NH3+3Cl2===N2+6NH4Cl
化学中的氨、胺、铵,怎么区别呀?
1、氨是氮和氢的一种化合物,分子式为NH 3 . 2、 铵是从氨衍生所得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化学式为NH 4 + ,四个N-H键的键长、键能、键角完全相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3、胺是氨的氢原子被烃基代替后的有机化合物.氨分子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其性质也不同: 1、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氨能够单独存在. 2、铵相当于正一价金属阳离子,凡是含NH4+的盐叫铵盐.NH4+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 3、胺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具有极重要的生理作用.
关于氨的化学方程式
1、氮气和氢气n2+3h2=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2、氮气和氧气n2+o2=2no(放电)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4、氨气和氯化氢nh3+hcl=nh4cl5、氨气和水nh3+h2o=nh3·h2o(可逆)6、氯化铁和氨水fecl3+3nh3·h2o=fe(oh)3(↓)+3nh4cl(不太肯定是不是会发生氧化还原)7、氯化铝和氨水alcl3+3nh3·h2o=al(oh)3(↓)+3nh4cl8、实验室制氨气ca(oh)2+2nh4cl=cacl2+2nh3(↑)+h2o9、一氧化氮和氧气2no+o2=2no2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1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12、浓硝酸长久放置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热)13、铜和浓硝酸:cu+4hno3=cu(no3)2+2no2↑+2h2o14、铜和稀硝酸:3cu+8hno3=3cu(no3)3+2no↑+4h2o15、锌和浓硝酸:zn+4hno3=zn(no3)2+2no2↑+2h2o16、碳和浓硝酸:c+4hno3=co2↑+4no2↑+2h2o17、浓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h2o(光照或加热)
氨的化学性质
氨气是无色的气体,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氨极容易溶于水生成氨水,呈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外,氨还有还原性。氨有很广泛的用途,是制造化肥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制冷剂、化工原料。无机方面主要用于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铵等)、铵盐、纯碱。有机方面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尿素等。氨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易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氨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时会发生爆炸。参考资料:氨;液氨;Ammonia;CAS:7664-41-7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0.6。蒸气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氨有几种相态,液氨是一种,怎么能因此怀疑液氨不是氨呢?所以氨是可燃物,液氨也是,液氨可以汽化
氨的化学符号
氨不是元素,是一种氮氢化合物,化学式为NH3。扩展: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u208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氨的球棍模型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氮的核外电子分布图氮(Nitrogen)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它的原子序数是7。氮是空气中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十分广泛,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是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之一。氢的核外电子分布图氢(Hydrogen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无色无味无臭,是一种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医学上用氢气来治疗疾病。
生物化学有哪三大代谢
人类三大代谢是指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类代谢。1.糖类代谢:糖是一类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谢等。2.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指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各种生物均含有水解蛋白质的蛋白酶或肽酶,这些酶的专一性不同,但均能破坏肽键,使各种蛋白质水解成其氨基酸成分的混合物。3.脂类代谢:脂肪代谢是体内重要且复杂的生化反应,指生物体内脂肪,在各种相关酶的帮助下,消化吸收、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加工成机体所需要的物质,保证正常生理机能的运作,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脂类是身体储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质,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成分。脂肪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为现代社会常见病。
乙醇体内代谢过程化学式
回答:2CH3CH2OH+O2=2CH3CHO+2H2O、2CH3CHO+O2=2CH3COOH、CH3COOH+O2=2CO2+2H2O解释:CH3CH2OH→乙醇脱氢酶①→①乙醇脱氢酶CH3CHO→乙醛脱氢酶②→②乙醛脱氢酶CH3COOH→枸橼酸循环③→③枸橼酸循环CO2+H2O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
营养物质在体内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称为()
营养物质在体内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称为() A.营养代谢 B.合成代谢 C.分解代谢 D.中间代谢(正确答案) E.最终代谢
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包括有哪些,催化哪些化学反应?
糖原合成过程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过程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药物化学——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很快,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曾有20余种,40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出现,磺胺类药物在化学治疗药物中的地位下降,但是磺胺类药物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特点。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合用可使抗菌作用增强。仍为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的阐明,确立了抗代谢学说,为发展新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磺胺嘧啶(Sulfadiazine)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一、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众所公认的Wood-Fields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 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大小及电荷分布和PABA及为相似,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可以取代PABA位置,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断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为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 性质: 1.磺胺嘧啶为两性化合物,可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试液、氨试液中溶解。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受磺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易解离,显弱酸性。芳氨基显碱性的缘故。 2.磺胺嘧啶结构中有芳伯氨基,显芳香第一胺鉴别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 3.磺胺嘧啶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与硫酸酮试液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分子中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具有酸性,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难溶性有颜色的酮盐,各种磺胺类药物的酮盐颜色不同,可供鉴别。如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生成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为用于烧伤创面的磺胺药。 用途: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抑制作用较强。能透过血脑屏障,可用于预防及治疗流行性脑炎。 三、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化学名:4-氨基-N-(5-甲基-3-异恶唑基)苯磺酰胺,又名新诺明,SMZ 性质:与磺胺嘧啶相似,但其酮盐为草绿色沉淀。 用途:抗菌谱与磺胺嘧啶相近,抗菌作用较强。常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制成复方应用,临床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四、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化学名:5-(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 用途:甲氧苄啶为广谱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药物制成复方合用,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同时可减少对细菌的耐药性。
有机化学 由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
活性红紫X-2R等染料以及制取mgc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由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氧化还原制得。经乙酰化、氧化、还原制得。对氨基苯甲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进一步合成得到辅酶F,为细菌合成DNA碱基提供一个碳单位。磺胺类药物作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因与底物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类似,因此可在二氢叶酸合成中取代对氨基苯甲酸,阻断二氢叶酸的合成。这导致微生物的叶酸合成受阻。对羟基苯甲酸酸性最弱,酸性强弱的标准是该分子释放H正离子难易的程度来衡量的。即该分子释放的H正离子越容易,其酸性越强。对羟基苯甲酸和间羟基苯甲酸来说,需要判断的是羧基的与H相连的氧原子上的电负性。电负性越强,H越难离去。羟基是一个给电子基团,它的给电子性质会导致与H相连的氧原子上的电负性增强。哪个位置上的OH吸电子贡献最大。按共振结构来画,对位的给电子能力最强,间位最弱。
生物化学词汇83
trans effect 反位效应 trans elimination 反式消除 transacetylase 转乙酰(基)酶 transacetylation 转乙酰(基)作用 transacylase 转酰(基)酶 transacylation 转酰基作用 transaldolase 转酰酶 transaminase 转氨酶 transamination 转氨基作用,氨基交换 transcarbamylase 转氨甲酰(基)酶 transcarbocylase 转羧(基)酶 transcobalamin 钴胺传递蛋白 transcortin 运皮质(激)素蛋白,皮质(激)素运载蛋白 transcribed spacer (可)转录间隔区 transcript 转录物 transcriptase 转录酶 transcription 转录 transcytosed protein 胞转蛋白 transcytosis 胞(吞)转(运作用),转胞吞(作用) transcytotic vesicle 胞转小泡 transdeamination 联合脱氨(基)作用 transdetermination 转决(定) transdifferentiation 转分化 transducer 转导物,转导器,转导蛋白 transducin 转导素[一种可激活cG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的G蛋白] transductant 转导子,转导体 transduction 转导[以病毒为媒介的基因转移];[信号]转导,转换,传导 transesterification 转酯(作用),酯基转移(作用),酯交换(作用) transfectant 转染子 transfection 转染[通过病毒核酸进入细胞而实现的遗传转化] transfectoma 转染瘤 transfer cell 传递细胞[见于植物] transfer DNA 转化DNA[Ti质粒上能转移至植物基因组的DNA] transferase 转移酶 transferon 转移决定子[决定某一蛋白从一个区室转移到另一个区室的序列要素] transferrin 运铁蛋白 transformant 转化体 transformation 转化 transframe protein 跨读框蛋白(质) transgene 转基因[整合到转基因动植物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 transgenic 转基因的 transgenics 转基因学 transgenome 转移基因组 transglycosylase 转糖基酶,转糖苷酶 transglycosylation 转糖基作用,转糖苷作用 transgressive 超亲的 transhydrogenase 转氢酶 transhydroxylation 转羟基(作用),羟基转移 transhydroxylmethylase 转羟甲基酶 transillumination 透照,透射 transilluminator 透照仪,透射仪 transition (碱基)转换;过度;跃迁 transketolase 转酮酶 translation 翻译;平移 translation hop 翻译跳步[翻译时越过某些密码子] translational intron 翻译内含子[翻译过程中被绕过的mRNA部分编码序列] translocation 运输,转运;易位,转位 translocator 转运蛋白 translocon 易位子 transmembrane 跨膜的 transmissible 可传递的(遗传)的 transmitter 递质 transpeptidase 转肽基酶 transpeptidation 转肽作用 transpeptidylase 转肽基酶 transpeptidylation 转肽基作用 transpiration 蒸腾作用 transporter 转运蛋白,运载蛋白 transposable 转座的 transposase 转座酶 transposition 转座(作用) transpositional 转座的 transposon 转座子 transsulfation 转磺基作用,转硫磺酸基作用 transthyretin 运甲状腺素蛋白,甲状腺素运载蛋白 transversion (碱基)颠换 trasylol [商]胰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Bayer公司商标] traumatin 愈伤激素,创伤激素 trehalase 海藻糖酶 trehalose 海藻糖 treponema 密螺旋体属 triacetin 三乙酰甘油酯 trichoderma 木霉菌属 trichodermin 木霉菌素 trichome (细菌)毛状体 trichomycin 抗滴虫霉素,曲古霉素 trichophyton 毛癣菌属 trichoplusia ni 粉纹夜蛾 trichosanthin 天花粉蛋白 trichothecin 单端孢菌素 trimethoprim 三甲氧苄二氨嘧啶[抗代谢物,二氢叶酸类似物] triskelion 三脚蛋白体,三脚蛋白复合体[网格蛋白由三条重链和三条轻链组成,在电镜下呈现特殊的三脚形] trisome 三体(染色体)生物 trisomy 三体性 tristearin 三硬脂酰甘油酯 triterpene 三萜 triton [商]曲通,非离子型去污剂 tropane 托烷 trophoblast 滋养层 trophonucleus 滋养核 tropocollagen 原胶原 tropoelastin 原弹性蛋白 tropomodulin 原肌球调节蛋白「可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tropomyosin 原肌球蛋白 troponin 肌钙蛋白 truffles 块菌[一类真菌] trypan blue 台盼蓝,锥虫蓝 trypanosome 锥虫 trypsin 胰蛋白酶 trypsinization 胰蛋白酶消化 trypsinogen 胰蛋白酶原 tryptamine 色胺
生物化学问题(有难度,希望高手作答)
叶酸的类似物,能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还原成二氢叶酸及四氢叶酸,从而抑制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氨甲蝶呤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间接抑制辅酶Q10的合成,最终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豆腐起源于我国,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 6 H 13 NO
B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组成和属性.A、由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B、亮氨酸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O原子,而不是“一个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此说法错误.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D、该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所以是有机物.说法正确.故选B.
氮杂丝氨酸能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化学结构类似于
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要点是氮杂丝氨酸抗代谢药的结构和机理。谷氨酰胺在嘌呤合成过程中多次担当提供氨基的角色。氮杂丝氨酸和6-重氮-5-氧正亮氨酸的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以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食用豆腐中含有亮氨酸,化学式为C6H13NO2,以下关于亮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
由亮氨酸的化学式为C6H13NO2可知:A、亮氨酸为纯净物,不可能含有其它分子,故A错误;B、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6+13+1+2=22个,故B错误;C、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因为含有碳元素具有有机物的特征,为有机物,故C正确;D、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它虽然含有氧元素,但非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涉及有机物理化性质的物质 提纯 鉴别 分离 ,高中化学高考常考的
【分类1】 按照基本结构,有机物可分成3类: (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最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 (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 【分类2】 【同系列】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通式相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种类很多,按结构和性质, 可以分类如下: 【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 【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 【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环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 【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 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 【二烯烃】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通式为CnH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 【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2 有机物的分类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伯醇如 (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苄醇)。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 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 【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费林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一元酸如乙酸 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 等。 【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酰胺、酸酐等。 【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 【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 【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胺】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 (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 3 有机物的分类 【腈】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重氮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 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磺酸】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氨基酸】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肽】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多肽】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 【蛋白质】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相同。目前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 【糖】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2:1,但如甲醛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属于糖类。 【单糖】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等。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
请问什么是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是指将液体检测样品直接加到为不同项目特定生产的商业化的干燥试剂条上,以被测样品的水分作为溶剂引起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是以酶法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又有干试剂化学或固相化学之称。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准确度高、速度快,一般在3~4min 内即可做出检验结果;2、操作简便,不需要日常校正;3、无须贮备任何其它试剂或配制任何溶液;4、标本无须预处理,多层膜具有选择性过滤的功能,从而减少测定过程中干扰物质的影响;5、标本用量少,反应时的水分由标本中的液体成分供应,提高测定灵敏度;6、基于差示电极法原理的多层膜片系一次性使用,故有常规电极法的优点而无其缺点;7、有些情况可替代湿化学法用于急诊标本,还可用于对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方法学评价等。扩展资料:尿液干化学检测:亚硝酸盐: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亚硝酸盐与芳香族氨基磺胺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肥化合物,而重氮化合物与四氢苯并喹啉3-酚偶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亚硝酸盐的检出率受三个因素影响:1、尿路感染的细菌是否含有硝酸盐还原酶。2、食物中是否含有硝酸盐。3、尿液标本是否在膀胱停留4小时以上。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此试验的检出率为80%,反之可能呈阴性结果。标本放置过久或污染细菌可呈假阳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化学
求化学工业上什么是施陶丁格反应相关论述
脂肪族重氮化合物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对称的环砜;重氮化合物与磺酰氯反应生成不对称的环砜。对称的环砜和不对称的环砜加热,或用碱处理即转变成相应的烯烃。是合成取代烯烃的方法。在人类社会5000年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人们虽然天天与天然高分子材料打交道,但是对它们的科学本性却一无所知,不知道棉、麻、丝、木材、淀粉等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直到20世纪初期,经过施陶丁格等一些化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才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它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高分子化学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领域。如今,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彩缤纷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高分子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 合成高分子的历史不过90年,所以高分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今年整整80年,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它的内容已超出化学范围,因此,现在常用高分子科学这一名词来更合逻辑地称呼这门学科。狭义的高分子化学,则是指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
几个化学问题……
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1.带支链烷烃主链 选碳链最长、带支链最多者。编号 按最低系列规则。从侧链最近端编号,如两端号码相同时,则依次比较下一取代基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定为最低系统(不管取代基性质如何)。例如,2,3,5-三甲基己烷,不能叫2,4,5-三甲基己烷,因2,3,5与2,4,5对比是最低系列。取代基次序IUPAC规定依英文名第一字母次序排列。我国规定采用立体化学中“次序规则”:优先基团放在后面,如第一原子相同则比较下一原子。例如,称2-甲基-3-乙基戊烷,因—CH2CH3>—CH3,故将—CH3放在前面。2.单官能团化合物主链 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带侧链最多者,称为某烯(或炔、醇、醛、酮、酸、酯、……)。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醚则以烃为母体,以卤素、硝基、烃氧基为取代基,并标明取代基位置。编号 从靠近官能团(或上述取代基)端开始,按次序规则优先基团列在后面。例如,3.多官能团化合物(1)脂肪族选含官能团最多(尽量包括重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官能团词尾取法习惯上按下列次序,—OH>—NH2(=NH)>C≡C>C=C如烯、炔处在相同位次时则给双键以最低编号。(2)脂环族、芳香族如侧链简单,选环作母体;如取代基复杂,取碳链作主链。(3)杂环从杂原子开始编号,有多种杂原子时,按O、S、N、P顺序编号。4.顺反异构体(1)顺反命名法环状化合物用顺、反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原子或基因处于同侧称为顺式,处于异侧称为反式。例如,(2)Z,E命名法化合物中含有双键时用Z、E表示。按“次序规则”比较双键原子所连基团大小,较大基团处于同侧称为Z,处于异侧称为E。次序规则是:(Ⅰ)原子序数大的优先,如I>Br>Cl>S>P>F>O>N>C>H,未共享电子对:为最小;(Ⅱ)同位素质量高的优先,如D>H;(Ⅲ)二个基团中第一个原子相同时,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原子;(Ⅳ)重键分别可看作(Ⅴ)Z优先于 E,R优先于S。例如(E)-苯甲醛肟 5.旋光异构体(1)D,L构型主要应用于糖类及有关化合物,以甘油醛为标准,规定右旋构型为D,左旋构型为L。凡分子中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油醛相同的糖称D型;反之属L型。例如,氨基酸习惯上也用D、L标记。除甘氨酸无旋光性外,α-氨基酸碳原子的构型都是L型。其余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转变的方法,与标准物质相联系确定。例如:(2)R,S构型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Cabcd命名时,先将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原子或基团按“次序规则”由大到小排列(比如a>b>c>d),然后将最小的d放在远离观察者方向,其余三个基团指向观察者,则a→b→c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如d指向观察者,则顺时针为S,逆时针为R。在实际使用中,最常用的表示式是Fischer投影式,例如:称为(R)-2-氯丁烷。因为Cl>C2H5>CH3>H,最小基团H在C原子上下(表示向后),处于远离观察者的方向,故命名法规定Cl→C2H5→CH3顺时针为R。又如,命名为(2R、3R)-(+)- 酒石酸,因为C2的H在C原子左右(表示向前),处于指向观察者的方向,故按命名法规定,虽然逆时针,C2为R。C3与C2也类似。 分子中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叫做含氮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本章主要讨论胺、重氮及偶氮化合物。其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本章将重点介绍胺的碱性、烃基化、酰化、与亚硝酸反应、芳胺的环上取代等反应及其制备、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应用、偶氮化合物。学习本章内容,应在了解各类含氮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基础上做到:1.了解胺的分类,掌握各类含氮有机物的命名方法;2.了解胺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3.掌握各类含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叫做含氮有机化合物。其种类很多,本章主要讨论胺、重氮及偶氮化合物。其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含氮有机化合物包括硝基化合物、酰胺、腈、肟、胺、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 胺的分类和命名 胺: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一)分类: 1、根据氨中N上的H被取代程度不同,分为伯胺、仲胺、叔胺,但胺类的伯、仲、叔是指氮原子上被烃基取代的程度,而在卤代烃和醇中是指卤素或羟基所连结的碳原子的类型。 2、根据烃基不同,又可将胺类分为脂肪胺、芳香胺和芳脂胺 3、根据氨基数目,分为一元胺和多元胺 (二)命名: 1、对伯胺:一是在烃基后加胺字,二是当氨基不在碳链末端时,标出氨基在碳链上的位置。 2、仲胺和叔胺:将较小的烃基或连同氨基一起做为取代基,结合伯胺的命名原则确定。 3、烃基结构比较复杂时,可以烃做母体,氨基做取代基来命名。 二、 胺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三、 胺的反应: 胺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胺中的N作为碱性和亲核中心 (一)碱性和铵盐的生成: 1、脂肪胺的碱性强弱在气体中为:R3N>R2NH>RNH2>NH3,这一强弱顺序由烷基的电子诱导效应决定的。2、脂肪胺在水溶液中,碱性强弱除了要考虑电子效应外,还要考虑溶剂化效应和空间立体效应,碱性强弱是这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2NH>RNH2>R3N>NH3,但有特例。 3、对于芳香胺:苯胺的碱性比氨弱得多;苯胺中,若苯环上连有取代基,则此取代基会对碱性强弱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基团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绝大多数取代基,在邻位时使碱性减弱。 (2)给电子基团使碱性增强,吸电子基团使碱性减弱。(3)取代基对碱性强弱的影响在对位时比在间位时更明显。(二)烃基化 与胺反应时,卤代烷的活性为RI>RBr>RCl (三)酰化和磺酰化 (1)酰化:胺中的氮原子作为亲核中心,还可以与酰卤、酸酐、酯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酰胺,此反应可用来保护氨基。 (2)磺酰化:胺分子中引入R-SO2的反应。 伯胺和仲胺可与磺酰氯作用生成磺酰胺,其中由伯胺生成的磺酰胺,具有弱酸性,与氢氧化钠作用可因成盐而溶于水;仲胺形成的磺酰胺因氮上无氢原子,不能溶于碱;叔胺则不能被酰化。这一反应又称为Hinsberg试验,可用于三种胺的分离与鉴定。 (四)亚硝化 1.伯胺: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反应,生成重氮盐,称为重氮化反应。脂肪伯胺与亚硝酸反应产物比较复杂,但可定量放出氮气,因此可作为伯胺的定性、定量反应。2.仲胺:芳香仲胺和脂肪仲胺与亚硝酸反应的结果基本相同,都是在胺的氮上进行了亚硝化得N-亚硝基化合物。此反应可用于鉴别及精制仲胺。 3.胺:脂肪叔胺只能与亚硝酸反应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盐。芳香叔胺可在芳环上发生亲电取代,生成对位亚硝基胺,如对位已被占据,则反应发生在邻位,这种环上的亚硝基化合物都有明显的颜色,可用以鉴别。(五)芳环上的取代 1.卤代反应 苯胺与溴水反应立即生成2,4,6-三溴苯胺:此反应可用于定性与定量分析。 2.硝化反应 3.磺化反应 苯胺与浓硫酸作用成盐后在180℃加热脱水,生成不稳定的苯胺磺酸,然后很快重排成对氨基苯磺酸: (六) 其它反应 1.芳胺与芳香醛缩合生成含C=N键的化合物,称为西佛碱(Schiffs base)。 2.当一个仲胺与一个有α氢的醛、酮反应时,生成叫做烯胺的产物。 3.伯胺与氯仿和碱作用可得异腈(又称作胩) 四、 胺的制法(略) 五、 季胺盐和季胺碱 (一)季胺盐:因具有长碳链的季铵盐都有表面活性作用,常用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且这一作用使其可被用来作为相转移催化作用的催化剂。 (二)季胺碱:季胺碱受热时易发生分解,当季胺碱中氮的β位有氢原子时,则羟基负离子可进攻并夺取β氢,同时碳氮键断裂,发生消除反应,称为霍夫曼(Horfmann)消除。 当季铵碱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β氢原子时,反应的主产物是双键上较少取代基的烯烃,这一规律称为霍夫曼规则。季胺碱的霍夫曼消除可用于测定某些胺的结构。 六、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芳香重氮盐 1.被卤素或氰基取代 重氮盐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或氰化亚铜盐的存在下能分解生成相应的卤代芳烃或氰代芳烃。此反应被称为Sandmeyer反应。 利用Schiemann反应,可制备芳香氟代物。 2.被硝基取代 重氮离子的氟硼酸盐在铜粉存在下于亚硝酸钠溶液中反应,则重氮基被硝基取代。3.被羟基取代 硫酸氢重氮盐受热分解成芳基正离子与水作用,生成酚类。 4.被氢原子取代 芳香重氮盐若在次磷酸水溶液中反应,则重氮基可被氢取代。 5.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在合成上的应用 在苯环上引入氨基后,利用氨基的活化作用和邻对位作用,可以在芳环的其它位置上进行各种亲电取代反应。而后氨基又可通过形成重氮盐而转变成其它基团。6.还原反应 芳香重氮盐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其重氮基可被还原成肼。 7.偶合反应 重氮盐可与酚或芳香胺发生偶合反应。 (二)偶氮化合物 1.偶氮苯在碱性条件下与锌作用可被还原成氢化偶氮苯 2.偶氮苯或氢化偶氮苯在酸性条件下用锌或SnCl2还原,可生成苯胺 (三)重氮甲烷 1.与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 重氮甲烷可与酸、酚、β-二酮和β-酮酯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甲酯或甲醚。 2.与醛、酮反应 重氮甲烷与醛酮反应能够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酮。 3.重氮甲烷受热后会入出氮气,分解成卡宾(Carben)。霍夫曼反应
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的活性化学品
活性化学品是化学反应能力很强,可以分解热、燃烧热等形式的能量的化合物。活性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是分解(或燃烧)反应,如果释放出的热量不能即时移除,就会造成热量积聚,从而引起爆炸和火灾。活性化学品的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取决于化学品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活性化学品能进行激烈的自我反应或分解反应,迅速释放出热能,又称它们具有能量危险。具有能量危险的物质大多具有不稳定的结构,如爆炸性物质所特有的原子团见表2—3。活性化学品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发热分解,故也称这些物质为不稳定物质。不稳定物质与氧化剂、酸、碱等活性强的化学品发生作用时能引起混触发火。活性化学品(或不稳定物质)包括了爆炸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中要特别注意不稳定物质的使用、管理工作。表2—3 爆炸性物质所特有的原子团 原子团 化合物名称 原子团 化合物名称 原子团 化合物名称 乙炔化合物,炔烃 雷酸盐 —O—O— 过氧化物 叠(迭)氮化合物 氢过氧化物 臭氧化物 —ClO3 氯酸盐 次卤酸化合物 —ClO4 高氯酸盐 重氮化合物 —O—NO2 硝酸酯、硝酸盐 N—氯胺 偶氮化合物 —NO2 硝基化合物 环氧烃 —O—NO 亚硝酸酯、亚硝酸盐 过氧酸 常见的具有爆炸性物质所特有的原子团的聚合物有:聚丁二烯过氧化,聚丁二烯过氧化物、聚异戊二烯过氧化物、聚二甲基丁二烯过氧化物、异丁烯酸酯及苯乙烯过氧化物的聚合物和不对称过氧化物的聚合物等。常见的分解爆炸性的气体有:一氧化二氮、氧化氮、二氧化氮、乙炔、乙烯、过氧化氢、环氧乙烷、丁炔、甲基乙炔、丙二烯等。当气体压力处于分解临界压力以上时,可以发生分解爆炸。如乙炔108kPa;甲基乙炔430kPa;一氧化二氮245kPa;一氧化氮14.7MPa,环氧乙烷40kPa。当气体的压力低于分解临界压力时,不会发生分解爆炸。
初中化学涉及到的有机物化学式
初中的比较少;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分类1】按照基本结构,有机物可分成3类:(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最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分类2】【同系列】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通式相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种类很多,按结构和性质,可以分类如下: 【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饱和烃】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环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 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二烯烃】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通式为CnH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伯醇如(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苄醇)。【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 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费林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一元酸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 等。【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酰胺、酸酐等。【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 等。【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胺】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 (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腈】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重氮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 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如偶氮【磺酸】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氨基酸】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肽】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多肽】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蛋白质】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相同。目前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糖】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单糖】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等。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 无机化合物即无机物,一般指碳元素以外各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无机盐等。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化物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也作为无机化合物来研究。绝大多数的无机化合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1. 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燃性CH4 +2O2 CO2 +2H2 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2.乙醇(俗名:酒精,C2 H5 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劝斥比互溶 酒精燃烧 C2 H5 OH +3O22CO2 +3H2 O 甲醇(CH3OH)有毒,不可以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3.煤(主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称为“ 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三种最重要的矿物燃料,都是混合物
帮我找一下化学有机物的种类 还有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官能团也给我.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种类很多,按结构和性质, 可以分类如下: 【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 【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 【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环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 【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 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 【二烯烃】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通式为CnH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 【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伯醇如 (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苄醇).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 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 【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费林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一元酸如乙酸 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 等. 【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酰胺、酸酐等. 【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 【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 【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胺】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 (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 【腈】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重氮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 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磺酸】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氨基酸】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肽】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多肽】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 【蛋白质】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相同.目前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 【糖】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2:1,但如甲醛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属于糖类. 【单糖】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等.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 卤代烃:卤原子(-X),X代表卤族元素(F,Cl,Br,I); 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羟基 醇、酚: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醛:醛基(-CHO); 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羧基.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酮: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羧酸: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硝基化合物:硝基(-NO2); 胺:氨基(-NH2). 弱碱性 烯烃:双键(>C=C<)加成反应. (具有面式结构,即双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炔烃:三键(-C≡C-) 加成反应.(具有线式结构,即三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醚:醚键(-O-) 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 磺酸:磺基(-SO3H) 酸性,可由浓H2SO4 取代生成 腈:氰基(-CN) 酯: 酯 (-COO-) 水解生成羧基与羟基,醇、酚与羧酸反应生成 我帮你回答两遍,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啊.作为重点高中,高中部的化学课代表队长,我只能回答这些了,谢谢,望采纳
在线等--化学中有机化学物包括哪些??
编辑本段【定义】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是指含碳(C)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 如CO.CO2 和含碳酸根及碳酸氢根的化合物 如CaCO3.NaHCO3等等),简单的说就是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编辑本段【分类1】 按照基本结构,有机物可分成3类: (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最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 (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编辑本段【分类2】 【同系列】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通式相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种类很多,按结构和性质, 可以分类如下: 【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 【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 【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环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 【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 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 【二烯烃】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通式为CnH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 【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伯醇如 (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苄醇)。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 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 【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费林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一元酸如乙酸 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 等。 【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酰胺、酸酐等。 【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 【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 【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胺】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 (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 【腈】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重氮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 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磺酸】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氨基酸】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肽】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多肽】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 【蛋白质】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相同。目前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 【糖】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2:1,但如甲醛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属于糖类。 【单糖】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 等。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
化学重氮盐
重氮盐的重氮离子有两种极限结构式[R-N+≡N] 和 [R-N=N+] 表观上都是一价正离子 其中前式正电荷在靠近R的N上 后式正电荷在另外一个N上 R是与重氮基相连的基团 实际的重氮离子的结构介乎二者之间 正电荷分布在两个N原子上 NN键介于双键和三键之间 写的时候可以写任意一个极限结构式来代表重氮盐离子重氮化合物也有两种极限结构式[-R2C—N+≡N] 和 [R2C=N+=N-] 中央氮原子都带正电荷 前式负电荷在碳上 后式负电荷在另一个氮上 一般写作R2C=N2
有关重氮盐稳定性的问题,化学高手请进,求指教
这个C-N键只是比其他重氮化合物稳定些而已,重氮基团容易离去形成极稳定的N2这一性质并不会改变。 有共轭的比较稳定,这应该针对同一基团,不然就不符合逻辑了。就像C6H5N2+比CH3N2+稳定是对的,但不能说C6H5N2+有共轭,所以比没有共轭的CH3Cl也稳定。
高中化学 含氨基的有机物能发生什么反应?写一下反应方程式谢谢
你好,氨基的反应活性并不强,但是有关氨基的反应也并不少。1,氨基的第一个重要反应就是他的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R-NH2+H+==R-NH3+,其中重要的是季铵盐和羧酸盐,羧酸铵盐在加热时会失水变成酰胺,R-COONH3-R′→加热→R-CO-NH-R′+H2O。,2,其次就是胺的酰化反应,酰卤、酸酐、羧酸、酯都可以和氨反应得到酰胺,以乙酸酐和乙酰氯为例,(CH3CO)2O+NH3→CH3CONH2+CH3COOH,CH3COCl+NH3→CH3CONH2+HCl3,氨基可以和醛酮反应,得到的产物随胺的R基不同而不同,醛酮以乙醛为例,产物可以是CH3C=N-R,CH3C(OH)NRR′等。4,与亚硝酸反应得到重氮化合物(或偶氮化合物)。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懂请追问!望采纳!
化学中的有机物分为什么?
分类一按照碳链结合形式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基本可以分为:脂肪族化合物:(或开链族化合物):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开放的链,可以是直链也可以带支链;碳环族化合物:碳原子连接成环状 脂环族: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封闭的环状链,也可以带支链; 芳香族: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封闭的环状链,但各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是单键和双键互相交错的; 杂环族: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封闭的环状链,但其中某些碳原子被其他元素的原子取代。分类二同系列: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通式相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种类很多,按结构和性质,可以分类如下: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饱和烃: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环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二烯烃: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EDTA铁钠的化学式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通式为CnH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Cn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有机物的反应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伯醇如(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苄醇)。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表示。若R与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R与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费林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一元酸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等。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酰胺、酸酐等。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有机物分子式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胺: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腈: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重氮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也可作色素。磺酸: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O3H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氨基酸: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肽: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多肽: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天然产物中得到一种有机物蛋白质: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相同。目前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糖: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2:1,但如甲醛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属于糖类。单糖: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