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

初三需要熟练背出的是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钾钙),并且能熟练画出前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示意图。其具体为:扩展资料:1、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 B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 B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 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2、主族元素顺口溜: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铍镁钙锶钡镭 ——媲美盖茨被雷硼铝镓铟铊 ——碰女嫁音他;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氮磷砷锑铋 ——蛋临身体闭;氧硫硒碲钋 ——养牛西蹄扑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氦氖氩氪氙氡 ——害耐亚克先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元素周期表

请化学好的人回答(有追加)

你题目中就说错了,H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变化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呈+1价。主族原子或离子的稳定性有一个规则:8电子稳定(八隅体规则),就是说原子有失去或者得到电子使其变化后的最外层的电子数达到8(少数是2)。稍微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1)在周期表中可以以第四主族(C,Si,Ge,Sn,Pb)把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成正价,从而使次外层(倒数第二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失去几个电子成正几价。例如Na,最外层有1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为+1价。2)右边的元素容易得到电子,使其最外层的电子数达到8,得到几个电子成负几价。例如:O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他倾向于得到2个电子,使得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成-2价。3)H和He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他们两个是2电子稳定。此外,H把核外的电子都失去也是稳定的,第二周期的Li,Be,B,C如果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达到稳定时也是2电子稳定。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主族元素(名称后面带A的)和副族元素(名称后面带B的),主族每一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ⅠA-ⅧA最外层电子数从1依次增大到8。副族的比较复杂,如果你想问的话,你再说。把一行的元素成为一个周期元素。每一列中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把他们称为一族。化学最基本的是要记住元素及其符号,化学中的元素就像英语中的26个字母,是最基本的。看着周期表中的元素那么多,其实常用的就二三十个而已,一般中学只要求背到36号元素Kr就可以了。背元素周期表时,5个元素一组,按顺序背,H He Li Be B ……其实不管学什么学科,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学好最后祝你能开开心心的学好化学

$打一化学元素

镎密度18.0~20.45克/厘米3。熔点640℃,沸点3902℃。银白色金属,有放射性。空气中缓慢地被氧化。化学性质与铀相似,溶于盐酸。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五种氧化态:Np3+(淡紫色)、Np4+(黄绿色)、NpO2+(绿蓝色)、NpO22+(粉红色)。在50℃可与氢作用生成氢化物。镎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这是因为237Np的半衰期是2.2×10^6年,比地壳形成的年龄少三个数量级。只有在铀矿中存在极微量,这是由铀衰变后的游荡中子产生的。同位素239Np半衰期仅2.35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埃德温·麦克米伦和艾贝尔森于1940年在伯克利首次合成镎元素。

这些化学元素C(碳),Ni,Mo,Cu,Mn(锰),S(硫),Si,P具体指什么?

碳、镍、钼、铜、锰、硫、硅、磷1 H氢1.0079 2 He氦4.0026 3 Li锂6.941 4 Be铍9.0122 5 B硼10.811 6 C碳12.011 7 N氮14.007 8 O氧15.999 9 F氟18.998 10 Ne氖20.17 11 Na钠22.989812 Mg镁24.305 13 Al铝26.982 14 Si硅28.085 15 P磷30.974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3 18 Ar氩39.94 19 K钾39.098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56 22 Ti钛47.9 23 V 钒50.94 24 Cr铬51.996 25 Mn锰54.938 26 Fe铁55.84 27 Co钴58.9332 28 Ni镍58.69 29 Cu铜63.54 30 Zn锌65.38 31 Ga镓69.72 32 Ge锗72.5 33 As砷74.922 34 Se硒78.9 35 Br溴79.904 36 Kr氪83.8 37 Rb铷85.467 38 Sr锶87.62 39 Y 钇88.906 40 Zr锆91.22 41 Nb铌92.9064 42 Mo钼95.94 43 Tc锝(99) 44 Ru钌161.0 45 Rh铑102.906 46 Pd钯106.42 47 Ag银107.868 48 Cd镉112.41 49 In铟114.82 50 Sn锡118.6 51 Sb锑121.7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05 54 Xe氙131.3 55 Cs铯132.905 56 Ba钡137.33 57-71La-Lu镧系 57 La镧138.9 58 Ce铈140.1 59 Pr镨140.9 60 Nd钕144.2 61 Pm钷(147) 62 Sm钐150.3 63 Eu铕151.96 64 Gd钆157.25 65 Tb铽158.9 66 Dy镝162.5 67 Ho钬164.9 68 Er铒167.2 69 Tm铥168.9 70 Yb镱173.04 71 Lu镥174.96772 Hf铪178.4 73 Ta钽180.947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07 76 Os锇190.277 Ir铱192.2 78 Pt铂195.08 79 Au金196.967 80 Hg汞200.5 81 Tl铊204.3 82 Pb铅207.2 83 Bi铋208.98 84 Po钋(209) 85 At砹(201) 86 Rn氡(222) 87 Fr钫(223) 88 Ra镭226.03 89-103Ac-Lr锕系 89 Ac锕(227) 90 Th钍232.0 91 Pa镤231.0 92 U铀238.0 93 Np镎(237) 94 Pu钚(239,244) 95 Am镅(243) 96 Cm锔(247) 97 Bk锫(247) 98 Cf锎(251) 99 Es锿(252) 100 Fm镄(257) 101 Md钔(258) 102 No锘(259) 103 Lr铹(260)104 Rf钅卢(257)105 Db钅杜(261)106 Sg钅喜(262)107 Bh钅波(263)108 Hs钅黑(262)109 Mt钅麦(265)110 Ds钅达(266)111 Rg钅仑(272)112 Uub(285)113 Uut(284)114 Uuq(289)116 Uuh(292)118 Uuo(293)

礞石的中药化学成分

该品为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尚含少量镍、钛、磷等多种元素。金礞石:该品为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蛭石片岩主含蛭石(Mg,Fe3+,Al)3 [(Si,Al)4O10](OH)2.4H2O,含水黑云母K(Mg,Fe2+,Mn)3[(Si,Al4)O10](OH)2.nH2O较少。水黑云母片岩则含水黑云母为主,蛭石为次。这两种片岩均含少量普通角闪石(Ca,Na)2- 3(Mg,Fe,Al)5[Si6(Si,Al)2O22](OH,F)2和石英SiO2 。

地球化学元素组合 高温元素 低温元素 中温元素,都有啥啊?

晕,楼上的胡乱粘贴个啥。高温元素W钨,Sn锡,Mo钼;中温元素Cu铜,Pb铅,Zn锌;低温元素Hg汞,Sb锑,As砷,金,银等元素

核苷酸为什么用NTP表示 生物化学上用NTP 表示核苷酸 dNTP为脱氧核苷酸 为什么是T? 而不是M?

虽然核酸单体是含有一个磷酸,但是合成时原料是含有三个磷酸的,原因是它们是富于能量的化合物,参与合成过程同时能提供大量能量

反式乙烯雌酚的化学结构式是

C18H20O2。乙烯雌酚有顺反异构体,反式异构体中两个基团以双键中心形成中心对称。反式乙烯雌酚结构为C18H20O2,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

生物化学笔记——第二篇四章核苷酸代谢

第四章 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代谢 1、合成原料 CO2       甘氨酸   C6 N7 天冬氨酸 N1 C5         甲酰基(一碳单位) C2 C4 C8  甲酰基(一碳单位) N3 N9                          谷氨酰胺 2、合成过程   1)从头合成:   5-磷酸核糖 PRPP合成酶 磷酸核糖焦磷酸 PRPP酰胺转移酶 5-磷酸核糖胺 ATP AMP (PRPP)                                             ATP    AMP        次黄嘌呤核苷酸               (IMP) GTP GMP 黄嘌呤核苷酸 (XMP) 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而成的。 2) 补救合成: 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生理意义为: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的酶体系,只能进行补救合成。 3、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是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由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核糖核苷酸C2上的羟基被氢取代生成。 4、 分解产物 AMP     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 GMP     鸟嘌呤 人体内嘌呤碱最终分解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 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这是因为别嘌呤醇与 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 5、 抗代谢物

生物化学中高能物质指的是什么

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肝、脂肪组织、小肠,其中肝的合成能力最强。合成原料:甘油、脂肪酸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2-甘油一酯 脂酰CoA转移酶 1,2-甘油二酯 脂酰CoA转移酶 甘油三酯脂酰CoA            脂酰CoA2、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及脂肪细胞)葡萄糖  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 1脂酰-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转移酶脂酰CoA 脂酰CoA磷脂酸 磷脂酸磷酸酶 1,2甘油二酯 脂酰CoA转移酶 甘油三酯脂酰CoA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动员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甘油三酯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二酯  甘油一酯  甘油+FFA +FFA +FFAα-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或糖异生途径2、脂肪酸的β-氧化1)脂肪酸活化(胞液中)脂酸 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含高能硫酯键)ATP   AMP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CoA   肉毒碱   线     肉毒碱    脂酰CoA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粒 酶ⅡCoASH    脂酰肉毒碱  体    脂酰肉毒碱   CoASH3)脂肪酸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等四步连续反应,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和1分子NADH。以上生成的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可再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反应。如此反复进行,以至彻底。4)能量生成以软脂酸为例,共进行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及8分子乙酰CoA,即共生成(7*2)+(7*3)+(8*12)-2=1295)过氧化酶体脂酸氧化 主要是使不能进入线粒体的廿碳,廿二碳脂酸先氧化成较短链脂酸,以便进入线粒体内分解氧化,对较短链脂酸无效。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组织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合成部位:肝细胞的线粒体中。酮体组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1、 生成脂肪酸 β-氧化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合成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HMGCoA裂解酶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脱氢酶 β-羟丁酸NADH丙酮CO22、 利用1) β-羟丁酸ATP+ HSCoA    乙酰乙酸    琥珀酰CoA乙酰乙酸硫激酶 琥珀酰CoA转硫酶AMP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乙酰乙酰CoA硫解酶乙酰CoA三羧酸循环2)丙酮可随尿排出体外,部分丙酮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转变为丙酮酸或乳酸,进而异生成糖。在血中酮体剧烈升高时,从肺直接呼出。四、脂酸的合成代谢1、 软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线粒体外胞液中,肝是体体合成脂酸的主要场所。合成原料:乙酰CoA、ATP﹑NADPH﹑HCO3-﹑Mn++等。合成过程:1)线粒体内的乙酰CoA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主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转移至胞液中。2)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酰CoAATP3)丙二酰CoA通过酰基转移、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等步骤,碳原子由2增加至4个。经过7次循环,生成16个碳原子的软脂酸。更长碳链的脂酸则是对软脂酸的加工,使其碳链延长。在内质网脂酸碳链延长酶体系的作用下,一般可将脂酸碳链延长至二十四碳,以十八碳的硬脂酸最多;在线粒体脂酸延长酶体系的催化下,一般可延长脂酸碳链至24或26个碳原子,而以硬脂酸最多。2、不饱和脂酸的合成人体含有的不饱和脂酸主要有软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等,前两种单不饱和脂酸可由人体自身合成,而后三种多不饱和脂酸,必须从食物摄取。五、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的生成细胞膜中的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PGH合成酶 PGH2 TXA2合成酶 TXA2PGD2、PGE2、PGI2等脂过氧化酶 氢过氧化廿碳四烯酸脱水酶白三烯(LTA4)六、甘油磷脂的合成与代谢1、 合成除需ATP外,还需CTP参加。CTP在磷脂合成中特别重要,它为合成CDP-乙醇胺、CDP-胆碱及CDP-甘油二酯等活化中间物所必需。1)甘油二酯途径             CDP-乙醇胺  CMP磷脂酰乙醇胺葡萄糖  3-磷酸甘油  磷脂酸  甘油二酯 转移酶     (脑磷脂)磷脂酰胆碱CDP-胆碱   CMP (卵磷脂)脑磷脂及卵磷脂主要通过此途径合成,这两类磷脂在体内含量最多。2)CDP-甘油二酯途径                   肌醇磷脂酰肌醇丝氨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磷脂酸   CDP-甘油二酯 合成酶 磷脂酰丝氨酸CTP PPi 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此外,磷脂酰胆碱亦可由磷脂酰乙醇胺从S-腺苷甲硫氨酸获得甲基生成;磷脂酰丝氨酸可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生成。2、降解生物体内存在能使甘油磷脂水解的多种磷脂酶类,根据其作用的键的特异性不同,分为磷脂酶A1和A2,磷脂酶B,磷脂酶C和磷脂酶D。磷脂酶A2特异地催化磷酸甘油酯中2位上的酯键水解,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溶血磷脂。后者在磷脂酶B作用,生成脂肪酸及甘油磷酸胆碱或甘油磷酸乙醇胺,再经甘油酸胆碱水解酶分解为甘油及磷酸胆碱。磷脂酶A1催化磷酸甘油酯1位上的酯键水解,产物是脂肪酸和溶血磷脂。七、胆固醇代谢1、 合成合成部位:肝是主要场所,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光面内质网中。合成原料:乙酰CoA(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由线粒体转移至胞液中)、ATP、NADPH等。合成过程:1) 甲羟戊酸的合成(胞液中)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  HMGCoA还原酶 甲羟戊酸NADPH2) 鲨烯的合成(胞液中)3)胆固醇的合成(滑面内质网膜上)合成调节:1)饥饿与饱食 饥饿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相反,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胆固醇合成增加。2)胆固醇 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主要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3)激素 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则能抑制并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甲状腺素除能促进合成外,又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且后一作用较强,因而甲亢时患者血清胆固醇含量反而下降。2、 转化1)胆固醇在肝中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基本步骤为:胆酸胆固醇 7α-羟化酶 7α-羟胆固醇        甘氨酸或牛磺酸 结合型胆汁酸NADPH              鹅脱氧胆酸胆酸     肠道细菌   7-脱氧胆酸甘氨酸 牛磺酸   鹅脱氧胆酸         石胆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胆固醇是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内分泌腺合成及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睾丸酮、皮质醇、雄激素、雌二醇及孕酮等。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在皮肤,胆固醇可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光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胆固醇酯的合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在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的催化下,生成胆固醇酯;血浆中游离胆固醇在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的催化下,生成胆固醇酯和溶血卵磷酯。八、血浆脂蛋白1、分类1)电泳法:α﹑前β﹑β及乳糜微粒2)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含脂最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及α-脂蛋白等四类。2、组成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乳糜微粒含甘油三酯最多,蛋白质最少,故密度最小;VLDL含甘油三酯亦多,但其蛋白质含量高于CM;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含蛋白质最多,故密度最高。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称载脂蛋白。HDL的载脂蛋白主要为apoA,LDL的载脂蛋白主要为apoB100,VLDL的载脂蛋白主要为apoB﹑apoC,CM的载脂蛋白主要为apoC。3、生理功用及代谢1)CM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成熟的CM含有apoCⅡ,可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LPL可使CM中的甘油三酯及磷脂逐步水解,产生甘油、脂酸及溶血磷脂等,同时其表面的载脂蛋白连同表面的磷脂及胆固醇离开CM,逐步变小,最后转变成为CM残粒。2)VLDL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VLDL的甘油三酯在LPL作用下,逐步水解,同时其表面的apoC、磷脂及胆固醇向HDL转移,而HDL的胆固醇酯又转移到VLDL。最后只剩下胆固醇酯,转变为LDL。3)LDL 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apoB100水解为氨基酸,其中的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及脂酸。游离胆固醇在调节细胞胆固醇代谢上具有重要作用:①抑制内质网HMGCoA还原酶;②在转录水平上阴抑细胞LDL受体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对LDL的摄取;③激活ACAT的活性,使游离胆固醇酯化成胆固醇酯在胞液中储存。4)HDL 逆向转运胆固醇。HDL表面的apoⅠ是LCAT的激活剂,LCAT可催化HDL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酯。九、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分型 脂蛋白变化 血脂变化Ⅰ CM↑ 甘油三酯↑↑↑Ⅱa LDL↑ 胆固醇↑↑Ⅱb LDL﹑VLDL↑ 胆固醇↑↑甘油三酯↑↑Ⅲ IDL↑ 胆固醇↑↑甘油三酯↑↑Ⅳ VLDL↑ 甘油三酯↑↑Ⅴ VLDL﹑CM↑ 甘油三酯↑↑↑注:IDL是中间密度脂蛋白,为VLDL向LDL的过度状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原因是LDL受体缺陷第三章 氨基酸代谢一、营养必需氨基酸简记为:缬、异、亮、苏、蛋、赖、苯、色二、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1、 来源1)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2)由肠道吸收的氨;即肠内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的氨和肠道尿素经细菌尿素酶水解产生的氨。3)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的氨。2、转运1)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   (血液) (肝)肌肉蛋白质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尿素氨基酸 糖 糖 尿素循环分 异NH3        解           生    NH3谷氨酸     丙酮酸         丙酮酸    谷氨酸转氨酶                转氨酶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2)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谷氨酰胺主要从脑、肌肉等组织向肝或肾运氨。氨与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谷氨酰胺,由血液输送到肝或肾,经谷氨酰胺酶水解成谷氨酸和氨。可以认为,谷氨酰胺既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三、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转氨基作用 转氨酶催化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既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也是体内某些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除赖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外,体内大多数氨基酸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如:谷氨酸+丙酮酸 谷丙转氨酶(ALT)  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草酰乙酸 谷草转氨酶(AST)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转氨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2、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L-谷氨酸 L-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NH3NADH3、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NH3+NADH转氨酶 谷氨酸脱氢酶α-酮酸   谷氨酸     NAD+4、嘌呤核苷酸循环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肾等组织中进行。骨骼肌和心肌中主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NH3GTP (IMP)腺苷酸代琥珀酸      腺嘌呤核苷酸(AMP)延胡索酸α-酮酸 L-谷氨酸 草酰乙酸苹果酸5、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α-酮酸可以转变成糖及脂类,在体内可以转变成糖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能转变成酮体者称为生酮氨基酸;二者兼有者称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只要记住生酮氨基酸包括:亮、赖;生糖兼生酮氨基酸包括异亮、苏、色、酪、苯丙;其余为生糖氨基酸。四、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L-谷氨酸 L-谷氨酸脱羧酶 γ-氨基丁酸(GABA)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2、L-半胱氨酸  磺酸丙氨酸 磺酸丙氨酸脱羧酶 牛磺酸牛磺酸是结合型胆汁酸的组成成分。3、L-组氨酸 组氨酸脱羧酶 组胺组胺是一种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并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4、色氨酸 色氨酸羟化酶 5-羟色氨酸 5-羟色氨酸脱羧酶 5-羟色胺(5-HT)脑内的5-羟色胺可作为神经递质,具有抑制作用;在外周组织,有收缩血管作用。5、L-鸟氨酸 鸟氨酸脱羧酶 腐胺    精脒    精胺脱羧基SAM  脱羧基SAM精脒与精胺是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合称为多胺类物质。五、一碳单位一碳单位来源于组、色、甘、丝,体内的一碳单位有: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CO2不属于一碳单位。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主要生理功用是作为合成嘌呤及嘧啶的原料。如N10-CHO-FH4与N5,H10=CH-FH4分别提供嘌呤合成时C2与C8的来源;N5,N10-CH2-FH4提供胸苷酸合成时甲基的来源。由此可见,一碳单位将氨基酸与核酸代谢密切联系起来。六、芳香族氨基酸(色、酪、苯丙)的代谢1、        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羟化酶酪氨酸 黑色素细胞的酪氨酸酶 多巴酪氨酸羟化酶多巴             黑色素多巴脱羧酶多巴胺SAM 去甲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苯酮酸尿症:当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时,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体内苯丙氨酸蓄积,并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再进一步转变成苯乙酸等衍生物。此时尿中出现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称为苯酮酸尿症。白化病: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毛发等发白,称为白化病。2、 色氨酸1)生成5-羟色胺2)生成一碳单位3)可分解产生尼克酸,这是体内合成维生素的特例。七、含硫氨基酸(甲硫、半胱、胱)代谢1、甲硫氨酸      S-腺苷甲硫氨酸(SAM)ATP  PPiSAM中的甲基为活性甲基,通过转甲基作用可以生成多种含甲基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SAM是体内最重要的甲基直接供给体。2、甲硫氨酸循环甲硫氨酸   SAM 甲基转移酶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RH    RCH3甲硫氨酸合成酶     同型半胱氨酸FH4      N5-CH3-FH4N5-CH3-FH4可看成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甲硫氨酸合成酶辅酶为维生素B12。3、肌酸的合成 肌酸以甘氨酸为骨架,由精氨酸提供脒基,SAM供给甲基而合成。在肌酸激酶催化下,肌酸转变成磷酸肌酸,并储存ATP的高能磷酸键。4、体内硫酸根主要来源于半胱氨酸,一部分以无机盐形式随尿排出,另一部分则经ATP活化成活性硫酸根,即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八、氨基酸衍生的重要含氮化合物化合物 氨基酸前体嘌呤碱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嘧啶碱 天冬氨酸血红素、细胞色素 甘氨酸肌酸、磷酸肌酸 甘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尼克酸 色氨酸儿茶酚胺类 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状腺素 酪氨酸黑色素 苯丙氨酸、酪氨酸精胺、精脒 蛋氨酸、鸟氨酸九、尿素的生成线粒体NH3+CO2+H2O2*ATP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SP-Ⅰ)2*ADP  N-酰谷氨酸(AGA),Mg++氨基甲酰磷酸    Pi 胞液鸟氨酸       瓜氨酸ATP 瓜氨酸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氨基酸AMP     ASS鸟氨酸    精氨酸代琥珀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α-酮酸尿素苹果酸精氨酸    延胡索酸ASS: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尿素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1个来自氨,另1个来自天冬氨酸,而天冬氨酸又可由其他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而生成。线粒体中以氨为氮源,通过CSP-Ⅰ合成氨甲酰磷酸,并进一步合成尿素;在胞液中以谷氨酰胺为氮源,通过CSP-Ⅱ,催化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并进一步参与嘧啶的合成。CSP-Ⅰ的活性可用为肝细胞分化程度的指标之一;CSP-Ⅱ的活性可作为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之一。氨基甲酰磷酸的生成是尿素合成的重要步骤。AGA是CSP-Ⅰ的变构激动剂,精氨酸是AGA合成酶的激活剂。第三章 核苷酸代谢一、嘌呤核苷酸代谢1、合成原料 CO2       甘氨酸C6 N7天冬氨酸 N1 C5甲酰基(一碳单位) C2 C4 C8  甲酰基(一碳单位)N3 N9谷氨酰胺2、合成过程1)从头合成:5-磷酸核糖 PRPP合成酶 磷酸核糖焦磷酸 PRPP酰胺转移酶 5-磷酸核糖胺ATP AMP (PRPP)ATP    AMP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GTP GMP 黄嘌呤核苷酸(XMP)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的,而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而成的。2) 补救合成: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生理意义为: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的酶体系,只能进行补救合成。3、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是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由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核糖核苷酸C2上的羟基被氢取代生成。4、 分解产物AMP     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GMP     鸟嘌呤人体内嘌呤碱最终分解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这是因为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5、 抗代谢物

6、生产危险化学品企业减少和防止火灾爆炸的措施?

您好防火防爆措施防火防爆技术是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内容之一,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一、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1、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⑴、工艺过程中控制用量⑵、加强密封⑶、搞好通风除尘⑷、惰性化(用惰性气体降低氧气浓度)⑸、监测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含量⑹、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2、着火源及其控制⑴、明火及高温表面的控制①、生产用火②、生活用火③、烟囱飞火④、维修动火⑵、摩擦与撞击⑶、绝热压缩⑷、防止电气火化⑸、消除静电⑹、防止雷电火化二、控制火灾爆炸的蔓延三、灭火方法

PAC PAM PAF PFS 分别是什么类型的絮凝剂?它们的化学全名是什么?以及它们适用的pH是多少?

如果处理工艺为先生化后物化,则投加量PAC约0.1%(国标,10%有效含量),PAM约1-3ppm,即每万吨水分别投加PAC约10吨,PAM10-30kg。如果工艺为先物化后生化,则将以上投加量加倍。实际的投加量根据水质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现场微调。PAC为聚合氯化铝,PAM为聚丙烯酰胺。前者为絮凝剂,后者为助凝剂。通常联合使用,一般情况下先加PAC,后加PAM,有时可能需要加酸或碱调节PH。两者主要用于混凝沉淀池,即物化处理工段,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区域性特征

所谓元素含量的区域性特征,此处是指由土壤物质组成决定的元素含量的区域性差异。通过与东部平原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对比,可以清楚看出这种变化(表2-9)。从总体上讲,这种差异是由成壤母质特性和自然景观条件决定的,为了突出不同统计单元元素含量特点,以下按统计单元对元素含量的区域性特征进行叙述。表2-9 中国东部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标准化值续表续表三江平原土壤粒级组成中,黏粒、粉砂粒所占比例比较大,分别为17%和68%;而砂粒含量比例比较小,只有15%。蒙脱石是出现最多的黏土矿物,占25%,其次是水云母和高岭石,分别是23%和6%。原生矿物中,长石含量25%,石英含量占20%,方解石等矿物含量少量。土壤物质组成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该地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状况,与整个东部平原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相比,三江平原多数元素表现出富集特性。造岩元素SiO2、MgO、CaO发生贫化,尤其是CaO贫化达一倍以上;Al2O3、Na2O、K2O富集,其中Al2O3、Na2O富集程度达10%以上;铁族元素中,Mn、MnO和FeO贫化,Co含量持平,Ti、TiO2、V、Cr、TFe2O3、Fe2O3、Ni富集;亲铜成矿元素中除Sb以外,其余全部富集;钨钼族元素全部富集;Pt贫化,Pd含量与整个东部土壤Pd含量相当;放射性元素、稀土元素均富集;稀有元素中Li、Be富集,Nb、Ta、Sc含量持平,Zr、Hf贫化;除Sr轻微贫化以外,其他亲石分散元素均富集;亲铜分散元素中,只有Cd贫化;矿化剂、卤素元素中出现贫化的元素比较多,包括B、C(CO2)、S、Cl、Br、I;pH值偏低,电导率(EC)明显低于其他地区,H2O+含量高。松辽平原的情况与三江平原相反,土壤中元素含量普遍低于整个东部平原。在参加统计的88项指标中,仅有SiO2、K2O、Na2O、Mo、Zr、Hf、Sr、Ba、Tl、I以及Org.C、pH值等指标含量略有增高,Ag、Be、In与东部平原相应元素含量持平,其余73项指标含量均程度不同地降低。元素含量普遍低的原因还是与土壤物质组成有关,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砂粒级土壤颗粒所占比例比较大,达到35%,而黏粒和粉砂粒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小,合计65%。与此相对应,黏土矿物含量降低,而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含量升高,此外,该地区土壤中方解石所占比例也比较大,成为矿物组成上的特点之一。在参加统计的8个平原内,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砂粒级颗粒所占的含量比例最大,为38%,粉砂粒含量比例最低,只有12%。与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不同,矿物组成中水云母取代蒙脱石、石英取代长石分别成为最主要的黏土矿物和原生矿物,高岭石含量也有所增加,方解石含量是8个平原中最高的,并且出现了绿泥石。土壤物质组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土壤中元素含量状况。与东部平原土壤中元素含量对比,黄淮海平原只有少数元素含量增高,多数元素含量降低,不过含量增高或降低的元素(指标)与松辽平原存在明显不同,反映出土壤矿物组成间的差异。黄淮海平原含量增高元素(指标)有造岩元素MgO、CaO、Na2O,铁族元素Cr、FeO、Ni,亲铜元素Au、As、Sb,亲石分散元素Sr,矿化剂、卤素元素B、C、CO2、P、P2O5、F、Cl、Br以及pH值、电导率(EC)等。长江三角洲土壤中黏粒、粉砂粒含量均较黄淮海平原有所增加,分别为15%和58%,砂粒含量降低,为27%。水云母是主要的黏土矿物,其次是蒙脱石和高岭石,石英含量明显高于长石。与东部平原土壤矿物组成相比,长石、蒙脱石含量有所降低,但是石英和水云母、高岭石含量增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物质组成的上述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土壤粒级组成关系更加直接。由于细粒级土壤颗粒所占比例增大,土壤中大多数元素含量高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但是也有造岩元素中的MgO、CaO、Na2O、K2O,亲铜成矿元素中的Au、Ag、As、Sb,钨钼族元素中的Mo,亲石分散元素中的Sr、Ba,亲铜分散元素中的Cd、Ga、Tl,矿化剂元素C(C、CO2),卤素元素F、Cl、Br以及pH值、电导率、H2O+等指标含量低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游的江汉平原,其土壤粒级组成特征表现为黏粒、粉砂粒级颗粒组成比例更大,达到了17%和62%,砂粒比例更低,仅有21%。矿物组成特征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类似,只是黏土矿物所占比例增大,石英、长石等矿物所占比例更低。受土壤物质组成控制,土壤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只有造岩元素中的SiO2、CaO、Na2O、K2O,亲石分散元素中的Sr,矿化剂元素C(C、CO2)、S,卤素元素Cl、Br、I以及pH值、电导率等指标含量低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鄱阳湖平原土壤中黏粒含量为21%,在所有参加统计的平原中含量最高,粉砂粒含量为67%,属较高含量水平,由此决定土壤中砂粒含量比例很小,只有12%。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20%,基本属于中等含量水平;水云母含量31%,为所有参加统计平原中最高的;高岭石含量占12%,为次高含量水平。黏土矿物的高含量比例,势必导致石英、长石等原生矿物含量比例降低,尤其是长石,仅有7.3%;在所有参加统计平原中含量最低,不过石英含量达28%,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土壤物质组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土壤中元素含量特征。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相比,元素含量普遍升高,个别元素诸如造岩元素MgO、CaO、Na2O、K2O,铁族元素Mn(Mn、MnO)、Fe(FeO),亲石分散元素Sr、Ba,矿化剂元素C(C、CO2)、P(P、P2O5)、S,卤素元素Cl、Br以及pH值、电导率等指标含量偏低。南阳盆地土壤粒级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粉砂粒组分含量比例很大,达到了74%;黏粒含量为18%;砂粒级颗粒组成仅有8%;是细粒级土壤组分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黏土矿物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水云母、蒙脱石和高岭石,分别为29%、24%和7.6%。石英占矿物组成的24%,长石占15%。由于细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所占比例大,导致土壤中多数元素含量较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高。不过造岩元素SiO2、MgO、CaO、Na2O、K2O,铁族元素Fe(FeO),钨钼族元素Mo,稀有元素Zr,亲石分散元素Sr,亲铜分散元素Cd、Se,矿化剂元素C(C、CO2)、N、P(P、P2O5)、S,卤素元素Cl、Br,以及pH值、电导率等低于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珠江三角洲和松辽平原土壤粒级组成基本相同,总体上细粒级组分含量比例比较高,黏粒为11%,粉砂粒54%,砂粒35%。土壤中元素含量差异却很大,具体表现在松辽平原大多数元素含量低于整个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而珠江三角洲除造岩元素MgO、CaO、Na2O、K2O,铁族元素Mn(Mn、MnO)、Fe(Fe2O3)、Ni,亲铜元素Au,亲石分散元素Sr、Ba,亲铜分散元素Ga,矿化剂元素C(CO2),卤素元素I以及pH值等指标以外,其他元素(指标)含量均高于东部平原土壤基准值。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受土壤矿物组成的影响。同其他试验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矿物组成的最大特点是高岭石含量显著偏高,达到18%,已经与蒙脱石含量水平相当;而在其他试验区,高岭石的含量最多也只有蒙脱石含量的一半。原生矿物中,石英占绝对主导地位,含量高达30%,长石含量只有8.5%。

解释化学名词:载体。谢谢

载体:1、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为增加催化剂有效表面,使催化剂附着的浮石、硅胶等都是载体。2、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如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BOY,对于你单指化学中的载体,我想应该是单纯地指待存在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以及反应场所吧(主要还是指反应场所吧).虽然化学催化剂效率远不及生物中的酶,但有异曲同工的性质,酶的活性和温度,湿度,空间等等等各种因素有关. 另外,主要还是生物中的载体比较广泛哈,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三种最常用的载体是细菌质粒、噬菌体和细菌病毒和动植物病毒。   运载体  在基因操作过程中使用运载体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称为克隆)。现在所用的运载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细菌细胞质的质粒,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染色体DNA之外的环状DNA(一般有1~200 kb左右,kb为千碱基对),有的一个细菌中有一个,有的一个细菌中有多个。质粒能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独立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中,随着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另一类运载体是噬菌体或某些病毒等。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寻找新的运载体,如叶绿体或线粒体DNA等也有可能成为运载体。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有四个条件:①在宿主细胞中能保存下来并能大量复制;②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而且每种酶的切点最好只有一个,如大肠杆菌pBR322就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位点,可适于多种限制酶切割的DNA插入;③ 含有复制起始位点,能够独立复制;④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如大肠杆菌的pBR322质粒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就可以作为筛选的标记基因。一般来说,天然运载体往往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对运载体进行人工改建。现在所使用的质粒载体几乎都是经过改建的。中学阶段的主要要了解和掌握的载体就是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以及病毒,其他的都不需要了解哈~~BOY

请问谁知道在网上,哪里可以买到 沙枣树胶 ?要纯天然,未经化学加工那种啊

在这儿http://youa.baidu.com/item/bd894ce0a82225240e568180

高中化学物质

点击这里开始下载 => 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4916 化学物质俗名总汇 点击这里开始下载 => 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557678 高中常见物质俗名大全 点击这里开始下载 => 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360868 化学药品俗名 ============================ A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阿米酚 二盐酸-2,4-二氨基苯酚 "阿尼林黑,精元" 苯胺黑 阿尼林油 苯胺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癌得平 盐酸氧氮芥 艾氏剂 1,2,3,4,10,10-六氯-1,4,4a,5,8,8a-六氢化-1,4,5,8-二甲撑萘 安妥 α-萘硫脲 安息香 苯偶姻,二苯乙醇酮 安息香酸 苯(甲)酸 氨基G酸 2-萘胺-6,8-二磺酸 B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巴豆醛 β-甲基丙烯醛 巴豆酸 丁烯酸 巴黎绿 醋酸亚砷酸铜 白报纸 新闻纸 白金 铂 白铅粉、铅白 碱式碳酸铅 白脱纸 牛油纸 白艳华 活性轻质碳酸钙 白洋干漆 白虫胶 百里酚 5-甲基-2-异丙基苯酚 柏油 焦油沥青 酸(五倍子酸、没食子酸) 3,4,5-三羟基苯(甲)酸 包衣塑料 苯乙烯-2-乙烯吡啶聚合物 保棉丰(3911亚砜) 二硫代磷酸-O,O-二乙基-S-乙基亚磺酰基甲基酯 保棉磷(谷硫磷)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4-氧代-二氢-1,2,3-苯并三嗪-3-甲基)酯 保险粉 连二亚硫酸钠 倍硫磷 硫逐磷酸-O,O-二甲基-O-(3-甲基-4-甲硫基苯基)酯 焙烧苏打 硫酸氢钠 苯胺灵 苯胺基甲酸异丙酯 苯酐 邻苯二甲酸酐 苯基溶纤剂 乙二醇-苯醚 蓖麻酸 顺式-12-羟基十八碳烯-9-酸 避蚊油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变色酸 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 C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藏红花酸 2-萘酸-8-磺酸 草碱 不纯的碳酸钾 草枯醚 2,4,6-三氯苯基-4"-硝基苯基醚 草酸、肥酸 乙二酸 层压板 层压塑料 赤血钠 铁氰化钠 赤血盐 铁氰化钾 除草醚 2,4-二氯苯基-4"-硝基苯基醚 除线磷(VC-13) 硫代磷酸-O,O-二乙基-O-2,4-二氯苯基酯 吹风油 吹制油 粗汽油 石油英 醋石 醋酸钙 D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哒嗪硫磷(杀虫净) 硫逐磷酸-O,O-二乙基-O-[3-氧代-2-苯基-4,5-(ZH)-哒嗪基]酯 打底剂、纳夫妥 色酚 打火石 燧石 打萨宗 双硫腙 大红色基B 2-萘胺 大红色基G(旗红培司) 5-硝基2-甲苯胺 大茴香油 八角茴香油 大苏打 海波、硫代硫酸钠 胆矾(蓝矾) 硫酸铜 胆酸 3,7,12-三羟甾代异戊酸 蛋氨酸 甲硫基丁氨酸 道林纸 胶版印刷纸 稻草完(杀草丹) 二乙胺基硫代甲酸-S-(4-氯)苄基酯 稻丰散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α-乙羟基)苄基酯 稻瘟醇 五氯苄醇 稻瘟净 硫赶磷酸O,O-二乙基-S-苄基酯 低级醇 低碳数脂肪醇 滴滴涕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滴维净 乙酰胂胺 敌草隆 N-3,4-二氯苯基-N",N"-二甲基脲 敌敌畏 磷酸-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酯 敌菌灵 2,4-二氯-6-(邻-氯代苯胺基)-均三氮苯 敌鼠 2-(二苯基乙酰基)-1,3-茚二酮 敌锈钠 对氨基苯磺酸钠 碘纺 三碘甲烷 电木(胶木) 以木粉为填料的酚醛塑料 电石 碳化钙 电石气 乙炔 电玉 给加工成形而得的脲醛塑料 电玉粉 脲醛压塑粉 靛青 靛蓝 雕白粉 粉状甲醛次硫酸氢钠 雕白块 块状甲醛次硫酸氢钠 丁基卡必醇 二甘醇一丁醚 丁基卡必醇醋酸酯 二甘醇丁醚醋酸酯 丁基溶纤剂 乙二醇一丁醚 丁子香酚 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 豆棵威(草灭平) 2,5-二氯-3-氨基苯甲酸 毒草安 N-异丙基-氯乙酰替苯胺 毒杀芬 八氯莰烯 杜鹃花酸 壬二酸HOOC(CH↓2)↓7COOH 度冷丁 盐酸哌替啶 多菌灵 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多灭磷 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 E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儿苯酚 邻苯二酚 二甲苯麝香 2,4,6-三硝基-5-叔丁基间二甲苯 二甲基溶纤剂 乙二醇二甲醚 二乙基卡必醇 二甘醇二乙醚 二乙基溶纤素 乙二醇二乙醚 F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发光剂 电镀光亮剂 发泡剂AC 偶氮二甲酰胺 凡立水 清漆 矾土 氧化铝 反油酸 反式十八烯-9-酸 方棚油 变压器油 非冈 二氯萘醌 非那西丁 乙酰替乙氧苯胺 肥酸 己二酸 分散(性)耐硒桃红B 1-氨基-4-羟基蒽醌 酚沥青 煤焦油分馏时杂酚油馏出后的残贸物 风茅油 柠檬草油 氟里昂 氟氯烷 氟里昂-11 一氟三氯甲烷 氟里昂-113 1,1,2-三氟-1,2,2-三氯乙烷 氟里昂-114 1,1,2,2-四氟-1,2-二氯乙烷 氟里昂-12 二氟二氯甲烷 氟里昂-13 三氟一氯甲烷 氟里昂-14 四氟甲烷,四氟化碳 氟里昂-22 二氟一氯甲烷 氟纶 聚四氟乙烯纤维 氟塑料-46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福尔马林 甲醛水 福美甲胂 二甲胺基荒酸甲胂 福美锰 二甲胺基荒酸锰 福美镍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 福美砷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砷 复方阿斯匹林 复方乙酰水杨酸 富巴酸(延胡索酸) 反丁烯二酸 富民隆(三环汞剂) 磺胺汞、N-苯汞基对甲苯磺酰苯胺 G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 甘氨酸 氨基醋酸 甘醇 乙二醇 甘汞 氯化亚汞 甘油 丙三醇 钢宗、钢精 铝 高级醇 高碳数脂肪醇 铬盐精 碱式硫酸铬 根皮酚 间苯三酚 谷氨酸 α-氨基戊二酸 谷仁乐生、谷乐生 磷酸乙基汞 硅石 二氧化硅 过氯纶 过氯乙烯纤维 H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海波 硫代硫酸钠 皓矾 硫酸锌 黑油膏 鱼石脂 红矾钾 重铬酸钾 红矾钠 重铬酸钠 红霉素族抗菌素 大环内酯族抗菌素 红色基BB 邻氨基苯甲醚 红色基GG 对硝基苯胺 红色基KB 对氯邻氨基甲苯 红色基RC 5-氯-2-甲氧基苯胺盐酸盐 胡椒嗪 哌嗪 胡椒醛(天芥菜精)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 胡敏酸 腐殖酸 胡敏酸钠 腐殖酸钠 琥珀酸 丁二酸 花生酸 廿烷酸 黄丹 一氧化铅 黄蜀葵素 十五内酯 黄血盐 亚铁氰化钾 黄血盐纳 亚铁氰化钠 黄油 奶油、润滑脂 黄樟脑(黄樟素) 4-烯丙基-1,2-甲撑二氧基苯 磺胺酸 对氨基苯磺酸 灰锰养 高锰酸钾 茴香醇 对甲氧基苯甲醇 茴香脑 对丙烯基茴香醚 茴香醛 对甲氧基苯甲醛 活性陶土 活性粘土 火油 照明煤油 J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几奴尼 对苯二酚 加拉明 三碘季铵酚 甲基-1605(甲基对硫磷) 硫代磷酸O,O-二甲基-O-对硝基苯基酯 甲基卡必醇 二甘醇-甲醚 甲基溶纤剂 乙二醇一甲醚 碱粉(碱面) 无水碳酸钠 酱色 焦糖 焦酸(焦油没食子酸) 连苯三酚,苯三酚-〔1,2,3〕 角鲨烯 三十碳六烯 结晶玫瑰 醋酸三氯甲基苯基甲酯 芥酸 顺式廿二烯-13-酸 芥子气 二氯乙硫醚 金粉 铜粉 金刚砂SiC 碳化硅 锦纶 聚己内酰胺纤维 锦纶-3 聚β-酰胺纤维 精氨酸 2-氨基-5-胍基戊酸 鲸蜡醇 十六醇 久效磷 磷酸O,O-二甲基-O-Cl-1-甲基-2-甲胺甲酰基)乙烯基酯 酒精 乙醇 酒石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聚砜 双酚A-4,4"-二苯基砜 聚氯醚 聚3,3-双(氯甲基)环氧丙烷 聚碳酸酯 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 菌核净 N-(3,5-二氯苯基)丁二酰亚胺 K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卡巴胂 对脲基苯砷酸 卡必醇 二甘醇一乙醚 卡必醇醋酸酯 二甘醇一乙醚醋酸酯 卡地阿唑 戊四氮 开乐散 三氯杀螨醇 抗虫灵(噻唑嘧啶) 噻吩乙烯四氢甲嘧啶 抗氧剂1010 四-(4-羟基-3,5-特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抗氧剂1076 3,5-二特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 抗氧剂330 1,3,5-三甲基-2,4,6-三(3,5-特丁基-4-羟基苄基)苯 抗氧剂CA 1,1,3-三(2-甲基-4-羟基-5-特丁基苯基)丁烷 栲皮 植物(鞣)革 苛性钾 氢氧化钾 克菌丹 N-三氯甲硫基-四氢化酞酰亚胺 克瘟散 二硫代磷酸O-乙基-S,S-二苯基酯 克泻痢宁 δ-羟基喹啉酞磺胺噻唑 口恶烷 环氧乙烷 枯茗醛 对异丙基苯甲醛 苦咪酸 2,4,6-三硝基苯酚 苦土 氧化镁 快干漆料 内用瓷漆料 葵子麝香 2,6-二硝基-3-甲氧基-1-甲基-4-叔丁基苯 L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赖氨酸 2,6-二氯基己酸 蓝色基B 邻联茴香胺 蓝色基BB 4-苯酰胺基-2,5-二乙氧基苯胺 蓝色盐VB 4-甲氧基-4"-氨基二苯胺重氮盐 劳伦酸 1-萘胺-5-磺酸 老亚胺 聚酰亚胺 乐果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酯 雷米封 异烟肼 雷锁辛 间苯二酚 立德粉 锌钡白 联苯胺 4,4"-二氨基联苯 磷酸钠玻璃 六偏磷酸钠 硫铵 硫酸铵 硫钡粉 多硫化钡 硫比潮蓝 硫化蓝 硫丹 1,2,3,4,7,7-六氯双环〔2,2,1〕庚烷-(2)-双羟甲基-5,6-亚硫酸酯 硫化促进剂AZ 二乙基苯并噻唑次磺酸胺 硫化促进剂CZ 环乙基苯并噻唑次磺酸胺 硫化促进剂D 二苯胍 硫化促进剂DIBS N,N"-二异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酸胺 硫化促进剂DM 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硫化促进剂DOTG 二邻甲苯胍 硫化促进剂H 六亚甲基四胺 硫化促进剂M、氢硫剂(M剂) 2-巯基苯并噻唑 硫化促进剂NA-22 乙撑硫脲 硫化促进剂TETD 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硫化促进剂TMTD、福美双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硫化促进剂TMTM、福美联 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硫化促进剂ZBX 丁基黄原酸锌 硫化促进剂ZDMC 二甲胺基荒酸锌 硫黄 硫 硫喷妥钠 5-乙基-5-(1-甲丁基)-2-硫代巴比妥酸钠 硫糖铝 蔗糖硫酸酯碱式铝盐 硫铁矿 黄铁矿 六六六 六氯化苯、六氯环己烷 六氢吡啶 哌啶,氮杂环己烷 绿矾 硫酸亚铁 绿麦隆 N-(3-氯-4-甲基苯基)-N",N"-二甲基脲 氯百杀 四氯苯酞 氯丹 八氯化甲桥茚 氯仿 三氯甲烷 氯化苦 三氯硝基甲烷 氯硫磷 硫代磷酸O,O-二甲基-O-(3-氯-4-硝基苯)酯 氯纶 聚氯乙烯纤维 氯硝胺 2,6-二氯-4-硝基苯胺 氯压定(催压降) 二氯苯胺咪唑啉 罗谢尔盐 酒石酸钠钾 M 俗名 化工产品学名 马粪纸 黄板纸 马来酰肼 顺丁烯二酸酰肼 马来酰肼(抑芽丹) 顺丁烯二酸酰肼 吗啉 1,4-氧氮杂环己烷 麦穗宁 2-(2"-呋喃基)苯并咪唑 螨卵酯(K-6451) 对氯苯基磺酸对氯苯基酯 茅草枯 达拉朋 茂果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吗啉基甲酰甲基)酯 米吐尔 硫酸对甲胺基苯酚 密胺 三聚氰(酰)胺 灭草灵 N-3,4-二氯苯胺基甲酸甲酯 灭草隆 N-对-氯苯基-N",N"-二甲基脲 灭黑穗药 六氯苯 灭蚜净 磷酸O,O-二甲基-O-(1-甲基-2-乙氧基羰基)乙烯基酯 莫尔盐 硫酸亚铁铵 木精 甲醇 一、硫酸盐类: 1.皓矾: ZnSO4.7H2O 2.钡餐,重晶石: BaSO4 3.绿矾: FeSO4.7H2O 4.芒硝: NaSO4.10H2O 5.明矾: KAl(SO4) 2.12H2O 二、矿石类: 1. 莹石:CaF2 2.光卤石: KCl.MgCl2.6H2O 3. 黄铜矿: CuFeS2 4. 矾土:Al2O3.H2O、Al2O3.3H2O和少量Fe2O3 、SiO2 5.磁铁矿石: Fe3O4 6.赤铁矿石:Fe2O3 7. 褐铁矿石: 2Fe2O3.3H2O 8.菱铁矿石:Fe2CO3 9.镁铁矿石:Mg2SiO4 10. 苏口铁: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 11. 白口铁:碳以FeC3形式存在 12. 高岭石: Al2 (Si2O5)(OH) 4 或(Al2O3.2SiO2.2H2O) 13.正长石: KAlSi3O8 14. 石英:SiO2 15.硼砂: Na2B4O7.10H2O 16. 脉石:SiO2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 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 三、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 水煤气CO,H2 3. 天然气(沼气):CH4 四、有机类: 1. 福马林(蚁醛): HCHO 2. 蚁酸:HCOOH 3.尿素: (NH4CNO)或 CO(NH2) 2 4. 氯仿: CCl4 5.木精(工业酒精):CH3OH 6. 甘油: CH2OH-CHOH- CH2OH 7.硬脂酸:C17H35COOH 8.软脂酸: C15H31COOH 9. 油酸: C17H33OH 10.肥皂:C17H35COONa 11.银氨溶液:[Ag(NH3) 2]+ 12.乳酸:CH3-CHOH-COOH 13.葡萄糖:C6H12O6 14.蔗糖:C12H22O11 15.核糖:CH2OH-(CHOH) 3CHO 16.脱氧核糖:CH2OH-(CHOH) 2CH2-CH 3 17.淀粉: (C6H10O5)n 18.火棉,胶棉:主要成份都是[(C6H7O2)-(ONO2) 3] n 只是前者含N量高 五、其他类: 1. 白垩: CaCO3 2.石灰乳:Ca(OH) 2 3. 熟石灰: 2CaSO4.H2O 4. 足球烯: C60 5.铜绿:Cu2(OH)2CO3 6. 纯碱: Na2CO3 7.王水: HCl,HNO3 (3:1) 8. 水玻璃(泡火碱) :Na2SiO3 9.小苏打:NaHCO3 10.苏打:Na2CO3 11. 大苏打:Na2S2O3 12.盐卤:MgCl2.6HO

化学界杰出人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50415.htm

化学对生活的利弊

化学对生活的的好处1、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2、新型药物的合成,挽救了成千上百万人的生命。3、洁净无污染能源的开发,换我们蓝天碧水。4、日常生活中,化学还给人类带来许多方便,洗衣粉和肥皂是家用去污的好产品。化学对生活的坏处1、在促进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带来一些弊端。国民经济大批量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那面造成为了生产消耗大量的资源,在资源开采中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伤害。2、在生产中,会有很多生产废水的产生,一些不良厂家将未达标的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和居民造成严重伤害;在后期,很多化学产物不能回收,例如塑料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扩展资料化学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变化规律和其应用、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

高一化学 23g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怎么算的?要过程 谢谢O(∩_∩)O

钠的摩尔质量是23g/mol,所以,23克钠是1mol, 23g/(23g/mol)=1mol,1mol的钠原子数为NA,而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以1mol钠变成钠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NA。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2.3gNa中含有 个Na原子

1. 6.02*10^222.2:1 1:93.6.4g4.9 105.4.9g6.7:11 14:11

几个【生物化学】英文缩写!急急急!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HnRNAG :核内不均一RNA 为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不稳定、大小不均的一组高分子RNA(分子量约为105~2×107,沉降系数约为30—100S)之总称。占细胞全部RNA之百分之几,在核内主要存在于核仁的外侧。认为hnRNA多属信使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之先驱体,包括各种基因的转录产物及其成为mRNA前的各中间阶段的分子,在5"末端多附有间隙结构,而3"的末端附有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分子。这些hn-RNA在受到加工之后,移至细胞质,作为mRNA而发挥其功能。大部分的hnRNA在核内与各种特异的蛋白质形成复合体而存在着。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99730.htm?fr=ala0His:代表组氨酸(Histidine)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TPP:三苯基膦FMN: 英文全称为:flavin mononucleotide,中文名:黄素单核苷酸 是黄素蛋白(flavoprotein)的辅基。 生物氧化时,氧化呼吸链由4中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用胆酸等去污剂处理及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磕纯化出内膜的呼吸链成分,得到这4中仍具有传的电子功能的蛋白质-酶复合体(complex),分别为复合体Ⅰ,复合体Ⅱ,复合体Ⅲ,复合体Ⅳ,各含有不同的组分。其中复合体Ⅰ又称为NADH-泛醌还原酶,在三羧酸循环和脂酸β-氧化等过程的脱氢酶催化反应中,大部分代谢物脱下的2H是由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接受,形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H+)。NADH+H+的电子经复合体Ⅰ继续传递氧化。复合体Ⅰ由三部分组成,成“L“形,其一臂突出线粒体基质,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就是黄素蛋白。而FMN即为黄素蛋白的辅基。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17062.htm?fr=ala0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一系列化学反应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有几种方式,1:直接传递信息使受体细胞应答并作出反应;2: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由细胞核发出最后指令,常见第二信使如G蛋白,磷酸苷类物质等

性腺产生的信号分子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性腺分泌的激素一般都是固醇类激素,固醇类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又称类固醇,属脂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动物中主要有胆固醇、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细胞外的化学信号有哪些?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能引发细胞的定向移动。这些信号有些时候是底质表面上一些难溶物质,有些时候则是可溶物质。信号分子有很多,可以是肽、代谢产物、细胞壁或是细胞膜的残片,但是作用方式却是一样的,就是与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完成一系列的反应,去激活或抑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活性,最终改变细胞骨架的状态。可溶物质通常不是均匀溶解在溶剂中,而是靠近源的区域浓度高,远离源的区域浓度低,形成所谓的“浓度梯度”。细胞膜上的受体可感受到那些被称为化学趋向吸引物,并且逆着它们的浓度梯度去追根寻源。某些信号分子甚至会影响细胞移行的速度,这些信号分子则被称为化学趋向剂。细胞这种因化学分子改变自己移动的行为,被称为化学趋向性。例如,盘基网柄菌会逆着cAMP浓度梯度的运动。白血球也会受到一些细菌分泌的三肽化学物质f-Met-Leu-Phe(N—甲酰蛋—亮—苯丙氨酸)吸引而往细菌移动,发挥其免疫功能。而在胚胎发生中的神经嵴细胞则并非靠浓度梯度,而是路标物质识别其去向但是细胞外基质中也存在着一些蛋白,如硫酸软骨蛋白多糖会与神经细胞的粘着蛋白起作用,对细胞迁移形成阻滞。它会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损伤区域新突触的相连与再生。胞外信号种类繁多,但是当它们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之后,细胞内起作用的途径却只有有限的几种。而与细胞迁移有关的信号传导过程如下:信号分子结合到膜上受体,或者是激活与受体偶联的蛋白质—大G蛋白,或者先是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再激活下游的小G蛋白Ras。G蛋白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Rho,Rac,Ras等小家族,它们在细胞中扮演着信号传导开关的角色。当它们与GDP结合时,呈现失活状态。在鸟嘌呤交换因子的帮助下,G蛋白脱离GDP并与GTP结合,进入激活状态。G蛋白的GTP会被GTP酶激活蛋白水解,并释放出其中的能量,让G蛋白行使其功能。就是说,G蛋白通过这一GTP/GDP循环在激活/失活状态中回旋,传递信号。当G蛋白被激活后,它下游的多种分子会被激活。而致癌物质也可以通过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发挥其负面作用,如强烈致癌物质佛波酯。佛波酯会不可逆地激活细胞的RasGRP3/4,以激活Ras,Ras会再激活蛋白激酶C。后者是调节细胞分裂和分化的酶。它被佛波酯不正常的激活,有可能对癌症的产生起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佛波酯对黑素瘤细胞转移到肺部有促进作用。而细菌者,如志贺氏菌会在宿主胞膜上打洞,向细胞质注入效应蛋白质,激活宿主Rac和Cdc42,调整细胞的微丝网络,以使自己顺利进入宿主内。aaa细胞骨架有哪两种?细胞骨架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是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的总称,它们存在于细胞质内,又被称为“胞质骨架”。后者还包括细胞外基质、核骨架和核纤层。细胞骨架是细胞内运动,细胞器固定,细胞外型维持,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的物质基础之一。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的化学本质

(1)图中反映的是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2)图中甲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信号分子,乙是靶细胞. (3)图中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2表示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常为糖蛋白). 故答案为: (1)信息交流 (2)靶 (3)靶细胞 受体 蛋白质(通常为糖蛋白)

生物中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区别

生物中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区别:生物电信号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其本质是离子的跨膜流动。化学信号指的是生物体内有许多化学物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一、生物电信号:生物电信号指活动细胞或组织(如人体、动物组织)不论在静止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会产生与生命状态密切相关的,有规律的电现象。生物电信号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其本质是离子的跨膜流动。临床上常见的生物电信号主要有:心电、脑电、肌电、胃电、视网膜电等。这些体表生物电信号通常能通过电极拾取,经适当的生物电放大器放大,记录而成为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胃电图、视网膜电图等。二、化学信号:生物体内有许多化学物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可以分为:(1)细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最主要的有激素、神经递质与神经肽、局部化学介导因子、抗体、淋巴因子等。(2)细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 :一般有cAMP, cGMP, Ca2+, IP3, DG、NO等。细胞间通讯的化学信号与细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在功能上是密切合作的。多细胞生物受到刺激后,通常是先产生胞间化学信号,到达靶细胞后与表面或胞内受体结合,然后通过胞内信号分子将信息传递到胞内的特定部位,从而完成整个通讯过程。因此胞间信号又称为第一信使,而胞内信号又称第二信使。

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区别是什么

1、区别1:化学信息:利用合成的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比如激素,含有代谢的尿液,甚至是体味,物理信息:物理因素,光声电热湿等。行为信息:生物的生理活动所传递的消息。具有动作特征。做区分的时候,首先排出化学信息,其次是行为信息。剩下的就是物理信息了。2、区别2:物理信息,光、电、热、声等都算,最简单的例子是鸟鸣。化学信息,主要是气味呀之类和化学成分有关的,例子:性外激素。行为信息,通过一系列动作(重点是行为动作)传达信息,例子:蜜蜂跳舞。扩展资料: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化学信息:生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分解出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分泌物不是对生物提供营养,而是在生物的个体或种群之间起着某种信息的传递作用,即构成了化学信息。如蚂蚁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泌物留下化学痕迹,以便后面的蚂蚁跟随;猫、狗可以通过排尿标记自己的行踪及活动区域。化学信息对集群活动的整体性和集群整体性的维持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为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分子的种类和作用方式

化学信号分子的种类和作用方式:①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②旁分泌。局部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③自分泌。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自分泌信号常见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瘤细合成和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④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神经递质经突触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亲水性和亲脂性信号分子根据信号分子的溶解性可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主要代表是神经递质、含氮类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局部介质等,它们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再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蛋白激酶),跨膜传递信息,以启动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生物发生变异的是a化学药剂是细胞内染色体加倍二b利用卫星培育太空椒c吧谢瓜兰嫁接的

我觉得吧应该选A

生物化学词汇67

mycobacillin 分枝菌素   mycobacteria 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leprea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r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in 分枝杆菌素   mycobiology 真菌生物学   mycobiont 地衣共生菌   mycocide 杀真菌剂   mycoderm (菌)醭   mycoherbicide 真菌除草剂   mycolic acid 分枝菌酸   mycology 真菌学   mycomycin 菌霉素   mycophage 真菌噬菌体,噬真菌体   mycophenolic acid 霉酚酸   mycoplasma 支原体   mycoprotein 真菌蛋白   mycorrhiza 菌根   mycosis fungoides 蕈样肉芽肿病   mycotoxin 真菌毒素   mycotrophy 菌根营养   mycovirus 真菌病毒   mydecamycin 麦迪霉素,美迪加霉素   myelin 髓鞘质;髓磷脂   myelination 髓鞘形成   myeloblast 成髓细胞,成粒细胞,原粒细胞   myeloblastin 成髓细胞素,成髓细胞蛋白酶[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见于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   myelocyte 髓细胞,中幼粒细胞   myeloid stem cell 髓样干细胞   myeloid tissue 骨骨髓组织   myeloma 骨髓瘤   myeloperoxidase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oiesis 成髓(作用),髓细胞生成   mykol 真菌醇   Mylar [商]聚酯薄膜[杜邦公司商标]   myoalbumin 肌白蛋白,肌清蛋白   myoblast 成肌细胞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   myocyte 肌细胞   myofiber 肌纤维   myofibril 肌原纤维   myofilament 肌丝   myogen 肌浆蛋白   myogenesis 肌发生,肌细胞生成   myogenin 肌细胞生成素,成肌素[具有螺旋-环-螺旋结构,可使多潜能中胚层细胞转变为成肌细胞]   myoglobin 肌红蛋白   myohemerythrin 蚯蚓肌红蛋白   myokinase 肌激酶   myoma 肌瘤   myomodulin 肌调蛋白   myosin 肌球蛋白   myostroma 肌基质   myostromin 肌基质蛋白   myotendinous antigen 肌腱抗原   myotonic dystrophy 肌强直营养不良   myotube 肌管   myovirus 肌尾病毒[一类噬菌体]   myristate 豆蔻酸   myristin 豆蔻酸甘油酯   myristoyl 豆蔻酰,十四烷酰   myristoylation 豆蔻酰化,十四(烷)酰化   myristyl 豆蔻基,十四烷基   myristylation 十四烷基化   myrmecophily 蚁媒[用于植物学]   myxobacteria 粘细菌   myxomecetes 粘菌纲   myxoxanthin 蓝藻黄素,粘藻黄素   myxoxanthophyll 蓝藻叶黄素,粘藻叶黄素   N nucleotide N核苷酸[见于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的重链基因,系重排过程中随机插入]   n orientation 正向(插入),同向(插入)[插入片段与载体同向]   N region N区[见于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系重排过程中所插入]   nalidixic acid 萘啶酮酸   naloxone 纳洛酮[阿片样肽拮抗剂]   naphthol 萘酚   narcotic 麻醉药   narrow groove [DNA双螺旋的]窄沟   narrow heribatility 狭义遗传率[加性遗传方差在总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鼻咽癌   nastic movement 感性运动[见于植物]   nasty 感性   natamycin 游霉素   native gel 非变性凝胶   natriuretic hormone 利尿钠激素[血浆量增多时,体内生成的一类能抑制钠泵功能和促进尿钠排出的物质]   natriuretic peptide 钠尿肽,利尿钠肽   nebramycin 暗霉素   nebularin 水粉蕈素   nebulin 伴肌动蛋白[骨骼肌的一种肌节基质蛋白,与肌动蛋白等长,可作用于细肌丝]   nebulization 雾化   necroparasite 致坏死寄生物[藉分泌物杀死寄生组织后在死组织上生存]   necrosis virus 坏死病毒   necrovirus 坏死病毒组[一组植物病毒,模式成员是烟草坏死病毒]   nectar 花蜜   nectary 蜜腺   negative interference 负干涉[染色体上一处发生重组,使同一染色体另一处重组率升高]   neighborhood correlation 相邻相关(效应),邻位相关(效应)[残基在一级结构上的距离与其三维结构中的距离相关]   neisseria 奈瑟菌属   neisseria gonorrhoeae 淋球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脑膜炎球菌   nematoda 线虫纲   nematode 线虫

如果把基因中的某个碱基切掉需要切断哪个化学键

应该是磷氧键吧。碱基,在化学中本是“碱性基团”的简称。有机物中大部分的碱性基团都含有氮原子,称为含氮碱基,氨基(-NH_)是最简单的含氮碱基。碱基,在生物化学中又称核碱基、含氮碱基,是形成核苷的含氮化合物,核苷又是核苷酸的组分。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等单体构成了核酸的基本构件。

atp是什么化学品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简称三磷酸腺苷)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又称腺苷三磷酸,简称ATP。腺苷三磷酸(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ATP的生理功能能源物质肌肉中储藏着多种能源物质,主要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原、脂肪等。能源物质的代谢(一)无氧代谢: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它包括以下两个供能系统。①非乳酸能(ATP—CP)系统—一般可维持10秒肌肉活动无氧代谢②乳酸能系统—一般可维持1~3分的肌肉活动非乳酸能(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是从事短时间、剧烈运动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ATP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的时间仅为1~3秒,要靠CP分解提供能量,但肌肉中CP的含量也只能够供ATP合成后分解的能量维持6~8秒肌肉收缩的时间。因此,进行10秒以内的快速活动主要靠ATP—CP系统供给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乳酸能系统是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的肌糖元在缺氧状态下进行酵解,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在体内产生乳酸,同时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这一代谢过程,可供1~3分左右肌肉收缩的时间。(二)有氧代谢: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同时释放大量的分解代谢,称为有氧氧化系统。

为什么ATP的化学式是C10H16N5O13P3

  ATP(adenosine-triphosphate)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ATP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所组成,化学式 C10H16N5O13P3  ,结构简式  C10H8N4O2NH2(OH)2(PO3H)3H  ,分子量507.184。三个磷酸基团从腺苷开始被编为α、β和γ磷酸基。ATP的化学名称为5"-三磷酸-9-β-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或者5"-三磷酸-9-β-D-呋喃核糖基-6-氨基嘌呤。  它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ATP(adenosine-triphosphate)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其数量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即一个腺苷上连接三个磷酸基团。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相邻的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非常活跃,水解时可释放约30.54kJ/mol的能量,因此称为高能磷酸键,用“~”表示。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ATP远离A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出一个磷酸和能量后成为腺苷二磷酸(ADP)。在有机物氧化分解或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可获取能量,与磷酸结合形成ATP。ATP和ADP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ATP由腺苷和三个磷酸基所组成,化学式C10H16N5O13P3,结构简式C10H8N4O2NH2(OH)2(PO3H)3H,分子量507.184。三个磷酸基团从腺苷开始被编为α、β和γ磷酸基。ATP的化学名称为5"-三磷酸-9-β-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或者5"-三磷酸-9-β-D-呋喃核糖基-6-氨基嘌呤。

ATP和ATP中的化学能一样吗 为什么“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这话不对 而是热能和ATP 中的化学

ATP全名: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其数量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即一个腺苷上连接三个磷酸基团。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相邻的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非常活跃,水解时可释放约30.54kJ/mol的能量,因此称为高能磷酸键,用“~”表示“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这句话为什么不对呢?因为ATP是一种化合物,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能量转变为热量和化合物。但是能量只能转化为能量,不可能转变为化合物,所以呼吸过程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转化成热量释放了,剩下的能量就储存在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所以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中的化学能

生物化学的几道题,请写出答案

你好,答案是ADBECAABCCCDBDB

免疫组织化学:癌细胞ER部分(+),PR(-),CerbB(2+),Ki67(+),P53个别(+),PgP(-)...什么意思?

您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ER(+)是雌激素受体阳性;PR(-)是孕激素受体阴性,表明病人在进行化疗结束后可以接受内分泌治疗;CerbB-2(+)是癌基因阳性,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Ki-67(+)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阳性表示需要辅助化疗;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gP是P-糖蛋白,化疗效果阴性要比阳性好;ToPoII是DNA拓扑异构酶II,阳性表示对化疗敏感;GSTπ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阴性表示病人选择化疗治疗较好。总体结果显示:病人适合接受化疗治疗,另外由于没有提供病人的病理报告,具体需不需要放疗目前不确定,化疗结束后建议接受内分泌治疗。

什么叫做拓扑?我学生物化学,学到了DNA拓扑异构酶,为什么这么命名呢?

DNA拓扑异构即“假设”每一个键都是可以极灵活的转动(方向与轴向都可以转),但是不能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种分子没有办法变成另一种分子,那就是拓扑异构吧。拓扑学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它是什么的,你有心的话看几天书才行。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关于生物化学的几道题请教高人指点

1.DNA双螺旋在自然状态下,以超螺旋形式存在。DNA分子进行复制时首先由DNA拓扑异构酶催化,使超螺旋松弛,不再卷曲。 接着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双螺旋,生成单链DNA,DNA聚合酶结合在复制叉上及复制叉附近已解开的单链DNA上。 在复制叉上两条模板链合成的DNA是不对称的,在复制叉处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称为前导链(leading strand),前导链的复制方向与复制叉的前进方向一致,从5"→3"进行,因此前导链只需在复制起点由引物酶合成一个引物即可合成一条连续的子链。 另一条子链的合成稍慢于前导链,是不连续合成的,称为后随链(lagging strand)。后随链的复制方向与复制叉的方向相反,后随链的合成要等前导开始合成从而将其模板链暴露出来后,才得以进行。后随链上先合成了一系列长约2000个核昔酸的不连续的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然后在DNA聚合酶I的催化下切除RNA引物,同时填补切除RNA后的空隙,再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冈崎片段连接成一条连续的DNA单链。 在该复制过程中,子链相对亲链来说为半保留复制,而对两条子链而言一条为连续复制,另一条为不连续复制,因此称之为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2.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gluco-指糖, neogenesis是希腊语 νεογ?ννηση, neojénnissi - 重新生成):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糖异生保证了机体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水平。糖异生的主要器官是肝。肾在正常情况下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十分之一,但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可大为增强。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花生油 peanut oil GB 1534-2003前言本标准5.2中的表1、表2、表3的部分指标、5.4和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是对GB1534-1986《花生油》、GB/T8615-1988《浓香花生油》的修订与合并。本标准与的GB1534-1986、GB/T8615-1988主要技术差异;——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根据花生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对质量指标中相关指标值作了修订。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修改了有关指标。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34-1986《花生油》、GB/T8615-1988《浓香花生油》。本标准有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参加起草单位:山东莱阳鲁花花生油有限公司、青岛嘉里植物油有限公司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薛雅琳、陈燕、孙东伟、庞冬梅、徐霞、夏洪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两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534-1986、GB/T 8615-198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生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花生油、浸出成品花生油和花生原油。花生原油和质量指标仅适用于花生原油的贸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 植物油脂水份及挥发物测定法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GB/T5530-1998.eqv ISO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 5532 植物油脂碘价测定(GB/T5532-1995.neq ISO3961:1989)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5534-1995.idt ISO3657:1988)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GB/T5538-1995. eqv ISO3960:1977)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 7718 食用标签通用标准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6-1998.eqv ISO5509:1978)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17377-1998.eqv ISO5508:1990)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压榨花生油 pressing peanut oil花生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3.2浸出花生油 solvent exteaction peanut oil花生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3.3花生原油 crude peanut oil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花生油。3.4成品花生油 finished product of peanut oil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花生油。3.5折光指数 refractive index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3.6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20℃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之比值。3.7碘值 iodine value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3.8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value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3.9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 matter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甾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3.10脂肪酸 fatty acid脂肪族一元羧酸的总称,通式R—COOH3.11色泽 colour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3.12透明度 transparency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3.13水份及挥发物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在一定的温度下,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挥发物。3.14不溶性物质 insoluble impurity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类有机溶剂的物质3.15酸值 acid value中和1g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16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1k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3.17溶剂残留量 residual solvent content in oil1kg油脂中残留的溶剂毫克数。3.18加热试验 heating test油样加热至280℃时,观察有无析出物和油色变化情况。3.19冷冻试验 refrigeration test油样置于0℃恒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观察其澄清度。3.20含皂量 saponified matter content经过碱炼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以油酸钠计)3.21烟点 smoking point油样加热至开始连续发蓝烟时的温度。4分类花生油分为花生原油和压榨成品花生油、浸出成品花生油三类。5质量要求5.1特征指标折光指数: 1.460~1.465相对密度: 0.914~0.917碘值(I)/(g/100g): 86~107皂化值(KOH)/(mg/g):187~196不皂化物/(g/kg): ≤10脂肪酸的组成/(%):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ND~0.1豆蔻酸 ND~0.1棕榈酸 8.0~14.0棕榈一烯酸 ND~0.2十七烷酸 ND~0.1十七碳一烯酸 ND~0.1硬脂酸 1.0~4.5油酸 35.0~67.0亚油酸 13.0~43.0亚麻酸 ND~0.3花生酸 1.0~2.0花生一烯酸 0.7~1.7山嵛酸 1.5~4.5介酸ND~0.3木焦油酸 0.5~2.5二十四碳一烯酸 ND~0.3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 STAN 210-1999《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5.2质量等级指标5.21 花生原油质量指标见表1。表1花生原油质量指标5.2.2压榨成品花生油、浸出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见表2和表3。表2 压榨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表3 浸出成品花生油质量指标5.3卫生指标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5.4其他花生油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6检验方法6.1透明度、气味、滋味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执行。6.2色泽检验: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执行。6.3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6.4折光指数检验:按GB/T5527执行。6.5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T5528执行。6.6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5529执行。6.7酸值检验:按GB/T5530执行。6.8加热试验:按GB/T5531执行。6.9碘值检验:按GB/T5532执行。6.10含皂量检验:按GB/T5533执行。6.11皂化值检验:按GB/T5534执行。6.12不皂化物检验:按GB/T5535执行。6.13过氧化物检验:按GB/T5538执行。6.14冷冻试验:按GB/T17756-1999附录A执行。6.15烟点检验:按GB/T17756-1999附录B执行。6.16溶剂残留量检验:按GB/T5009.37执行。6.17油脂定性试验:按GB/T5539执行。以油脂定性试验和花生油特征指标(5.1)作为依据。6.18脂肪酸组成检验:按GB/T17376~17377执行。6.19卫生指标检验:按GB/T5009.37执行。7检验规则7.1抽样花生油抽样方法按照GB/T5524的要求执行。7.2出厂检验7.2.1应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7.2.2按本标准5.2的规定检验。7.3型式检验7.3.1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7.3.2按标准第5章的规定检验。7.4判定规则7.4.1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7.4.2产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8标签除了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之外,还有以下专门条款;8.1产品名称8.1.1凡标识“花生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8.1.2转基因花生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8.1.3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8.2原产国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9包装、贮存和运输9.1包装应符合GB/T17374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9.2贮存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9.3运输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透、污染和标签脱落。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4.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是指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及能量的过程。这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一、反应过程 (一)葡萄糖氧化生成丙酮酸; 这一阶段和糖酵解过程相似,在细胞质中进行。在缺氧的条件下丙酮酸生成乳酸。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从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脱羧反应,该反应的ΔG"0=-39.5kJ/mol,反应不可逆(图6-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由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它包括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及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以乙酰转移酶为核心,周围排列着丙酮酸脱氢酶及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参与的辅酶有 TPP,硫辛酸,FAD,NAD+,辅酶A。在多酶复合体中进行着紧密相连的连锁反应过程,反应迅速完成,催化效率高,使丙酮酸脱羧和脱氢生成乙酰辅酶A 及NADH+H+。 (三)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要彻底进行氧化,这个氧化过程是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三羧酸循环是Krebs于1937年发现的。故又称Krebs循环。因为循环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是柠檬酸,故又称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反应重新变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循环,其中氧化反应脱下的氢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而脱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则通过血液运输到呼吸系统而被排出,是体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 (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 此反应由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催化,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重要的调节点。由于高能硫酯键水解时释出较多自由能,ΔG"0=-32.2kJ/mol,此反应不可逆。 (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生成异柠檬酸 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柠檬酸脱水、加水生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β-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此反应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一次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是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最主要的调节点,辅酶是NAD+,脱氢生成的NADH+H+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3分子ATP。异柠檬酸先脱氢生成草酰琥珀酸,再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ΔG"0=-20.9kJ/mol。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 此反应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脱氢、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二次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第三个调节点。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多酶复合体,其组成及反应方式都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相似。它所含的三种酶是α-酮戊二酸脱氢酶(需TPP);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需硫辛酸和辅酶A);二氢硫辛酸脱氢酶(需FAD、NAD+)。脱氢生成NADH+H+,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 3分子ATP。 由于反应中分子内部能量重排,产物琥珀酰辅酶A中含有一个高能硫酯键,此反应不可逆。ΔG"0=-33.5kJ/mol。 (5)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 此反应由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琥珀酰辅酶A中的高能硫酯键释放能量,可以转移给ADP(或GDP),形成ATP(或GTP)。细胞中有两种同工酶,一种形成ATP,另一种形成GTP。这是因为琥珀酸硫激酶由α、β亚基组成,α 亚基上有磷酸化的组氨酸残基以及结合CoA的位点;β亚基上既可以结合ATP又可以结合GTP。形成的GTP可在二磷酸核苷激酶催化下,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ATP。 (6)琥珀酸脱氢转变为延胡索酸 此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FAD,脱氢后生成FADH2,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2分子ATP。 (7)延胡索酸转变为苹果酸 此反应由延胡索酸酶催化,加水生成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此反应由苹果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NAD+,脱氢后生成NADH+H+,经线粒体内膜上经呼吸链传递生成水,氧化磷酸化生成3分子ATP。 2.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辅酶A的彻底氧化过程。草酰乙酸在反应前后并无量的变化。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化。 (2)三羧酸循环是能量的产生过程,1分子乙酰CoA通过TCA经历了4次脱氢(3次脱氢生成NADH+H+,1次脱氢生成FADH2)、2次脱羧生成CO2,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产生12分子ATP。 (3)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反应的关键酶,是反应的调节点。 3.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1)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最终代谢通路。糖、脂和蛋白质在体内代谢都最终生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成水、CO2和产生能量。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 二、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意义 糖有氧氧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获取能量。体内l分子葡萄糖彻底有氧氧化生成38(或36)分子 ATP。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的过程中,ΔG"0=-2840kJ/mol,生成了38分子 ATP,38×30.5 kJ/mol=1159 kJ/mol,产生能量的有效率为40%左右。 糖的有氧氧化中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得到34(或32)分子AT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6分子ATP。在肝、肾、心等组织中l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38分子ATP,而骨骼肌及脑组织中只能生成36分子ATP,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阶段的反应是在细胞质中进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辅酶NADH+H+又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磷酸化,因此NADH+H+要通过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由于穿梭系统的不同,最后获得ATP数目亦不同。从糖原的葡萄糖残基开始氧化,则每分子糖基氧化可形成39(或37)分子ATP。

什么叫做拓扑?我学生物化学,学到了DNA拓扑异构酶,为什么这么命名呢?

几何拓扑学是十九世纪形成的一门数学分支,它属于几何学的范畴。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在数学上,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人们闲暇时经常在这上边散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有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看来要得到一个明确、理想的答案还不那么容易。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欧拉把这个问题首先简化,他把两座小岛和河的两岸分别看作四个点,而把七座桥看作这四个点之间的连线。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化成,能不能用一笔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欧拉得出结论——不可能每座桥都走一遍,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给出了所有能够一笔画出来的图形所应具有的条件。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著名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这个定理内容是: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v、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f+v-e=2。 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著名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但后来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上面的几个例子所讲的都是一些和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与传统的几何学不同,而是一些新的几何概念。这些就是“拓扑学”的先声。什么是拓扑学? 拓扑学的英文名是Topology,直译是地志学,也就是和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有关学科。我国早期曾经翻译成“形势几何学”、“连续几何学”、“一对一的连续变换群下的几何学”,但是,这几种译名都不大好理解,1956年统一的《数学名词》把它确定为拓扑学,这是按音译过来的。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学又和通常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不同。通常的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度量性质。拓扑学对于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度量性质和数量关系都无关。 举例来说,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但是,在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例如,前面讲的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这些就是拓扑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拓扑性质有那些呢?首先我们介绍拓扑等价,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拓扑性质。 在拓扑学里不讨论两个图形全等的概念,但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比如,尽管圆和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同,在拓扑变换下,它们都是等价图形。左图的三样东西就是拓扑等价的,换句话讲,就是从拓扑学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一样的。 在一个球面上任选一些点用不相交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球面就被这些线分成许多块。在拓扑变换下,点、线、块的数目仍和原来的数目一样,这就是拓扑等价。一般地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他的变换就是拓扑变幻,就存在拓扑等价。 应该指出,环面不具有这个性质。比如像左图那样,把环面切开,它不至于分成许多块,只是变成一个弯曲的圆桶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球面不能拓扑的变成环面。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 直线上的点和线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在拓扑变换下不变,这是拓扑性质。在拓扑学中曲线和曲面的闭合性质也是拓扑性质。 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但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就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两个侧面。 拓扑变换的不变性、不变量还有很多,这里不在介绍。 拓扑学建立后,由于其它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它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黎曼创立黎曼几何以后,他把拓扑学概念作为分析函数论的基础,更加促进了拓扑学的进展。 二十世纪以来,集合论被引进了拓扑学,为拓扑学开拓了新的面貌。拓扑学的研究就变成了关于任意点集的对应的概念。拓扑学中一些需要精确化描述的问题都可以应用集合来论述。 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空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数学家对拓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比如,一致性结构概念、抽象距概念和近似空间概念等等。有一门数学分支叫做微分几何,是用微分工具来研究取线、曲面等在一点附近的弯曲情况,而拓扑学是研究曲面的全局联系的情况,因此,这两门学科应该存在某种本质的联系。1945年,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建立了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的联系,并推进了整体几何学的发展。 拓扑学发展到今天,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明显分成了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偏重于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的,叫做点集拓扑学,或者叫做分析拓扑学。另一个分支是偏重于用代数方法来研究的,叫做代数拓扑。现在,这两个分支又有统一的趋势。 拓扑学在泛函分析、李群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额其他许多数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http://www.ikepu.com/maths/maths_branch/topology_total.htm

冈崎片段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冈崎片段的化学本质是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在DNA复制中,后随链的合成是由DNA聚合酶合成的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而成的长链,此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关键酶催化那些化学反应

糖原合成过程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过程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基础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核酸酶 简述题: 简述三羧酸循环(TCA)的生物意义。

核酸酶:以核酸为底物,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的一类酶。三羧酸循环的意义:1.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乙酰Co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可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来自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估计人体内2/3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分解的。3.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结机构,。4.提供还原力,NADPH,NADH。

DNA复制过程请用生物化学方面知识说明一下DNA复制过程及步骤

DNA复制过程 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予以简要说明 1.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在复制时,其双链首先解开,形成复制叉,而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DNAbindingprotein,ssbDNA蛋白) 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的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原核生物ssbDNA蛋白与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若第1个ssbDNA蛋白结合到DNA上去能力为1,第2个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3;真核生物细胞中的ssbDN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时则不表现上述效应。ssbDNA蛋白的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它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所以,ssbDNA蛋白只保持单链的存在,不起解旋作用。 (2)DNA解链酶(DNAhelicase) 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这种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如果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可以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方向移动。复制时,大部分DNA解旋酶可沿滞后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只有个别解旋酶(Rep蛋白)是沿着3"—〉5"方向移动的。故推测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链酶是分别在DNA的两条母链上协同作用以解开双链DNA。 (3)DNA解链过程 DNA在复制前不仅是双螺旋而且处于超螺旋状态,而超螺旋状态的存在是解链前的必须结构状态,参与解链的除解链酶外还有一些特定蛋白质,如大肠杆菌中的Dna蛋白等。一旦DNA局部双链解开,就必须有ssbDNA蛋白以稳定解开的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两条单链DNA复制的引发过程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的合成。因此前导链与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 2.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因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故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是5"—〉3"方向,另一条是3"—〉5"方向,两个模板极性不同。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是5"—〉3"方向,不是3"—〉5"方向,因而无法解释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的问题。为解释DNA两条链各自模板合成子链等速复制现象,日本学者冈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模型。1968年冈崎用3H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后用超离心方法得到了许多3H标记的,被后人称作冈崎片段的DNA。延长标记时间后,冈崎片段可转变为成熟DNA链,因此这些片段必然是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另一个实验也证明DNA复制过程中首先合成较小的片段,即用DNA连接酶温度敏感突变株进行试验,在连接酶不起作用的温度下,便有大量小DNA片段积累,表明DNA复制过程中至少有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链成大分子DNA。一般说,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比真核生物的长。深入研究还证明,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故称为DNA双螺旋的半不连续复制。 3.复制的引发和终止 所有的DNA的复制都是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开始的,而DNA聚合酶只能延长已存在的DNA链,不能从头合成DNA链,新DNA的复制是如何形成的?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对于前导链来说,这一引发过程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段RNA引物,DNA聚合酶就能以此为起点,一直合成下去。对于后随链,引发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6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III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由RNA酶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I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每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四)端粒和端粒酶 1941年美籍印度人麦克林托克(McClintock)就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假说,认为染色体末端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端粒。现在已知染色体端粒的作用至少有二:①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体保持稳定;②与核纤层相连,使染色体得以定位。 在弄清楚DNA复制过程之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对DNA复制时新链5"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空缺是如何被填补的提出了质疑。如不填补岂不是DNA每复制一次就短一点。以后随链复制为例,当RNA引物被切除后,冈崎片段之间是由DNA聚合酶I催化合成的DNA填补之,然后再由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成一条完整的链。但是DNA聚合酶I催化合成DNA时,需要自由3"—OH作为引物,最后余下子链的5"无法填补,于是染色体就短了一点。 在正常体细胞中普遍存在着染色体酶复制一次端粒就短一次的现象。人们推测,可能一旦端粒缩短到某一阈限长度一下时,他们就会发出一个警报,指令细胞进入衰老;或许是当细胞判断出它们的染色体已变得太短了,于是分裂也就停止了,造成正常体细胞寿命有一定界限。但是在癌细胞中染色体端粒却一直维持在一定长度上,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DNA复制后,把染色体末端短缺部分补上需要端粒酶,这是一种含有RNA的酶,它既解决了模板,又解决了引物的问题。在生殖细胞和85%癌细胞中都测出了端粒酶具有活性,但是在正常体细胞中却无活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Blackburn首次在原生动物中克隆出端粒酶基因。 端粒酶在癌细胞中具有活性,它不仅使癌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增生,而且它为癌变前的细胞或已经是癌性的细胞提供了时间,以积累附加的突变,即等于增加它们复制,侵入和最终转移的能力。同时人们也由此萌生了开发以端粒为靶的药物,即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至于真核细胞DNA末端的结构特点,早就在1978年Blackburn就以原生动物四膜出(一种纤毛虫)为例说明之:①迥纹形式的发夹环;②仅由C,A组成的简单序列大量重复(C4A2)20~70;③链上有许多缺口(nicks)。

请用生物化学方面知识说明一下DNA复制过程及步骤

DNA复制过程 以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予以简要说明 1.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在复制时,其双链首先解开,形成复制叉,而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 ssbDNA蛋白) 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的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原核生物ssbDNA蛋白与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若第1个ssbDNA蛋白结合到DNA上去能力为1,第2个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3;真核生物细胞中的ssbDN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时则不表现上述效应.ssbDNA蛋白的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它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所以,ssbDNA蛋白只保持单链的存在,不起解旋作用. (2)DNA解链酶(DNA helicase) 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这种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如果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 DNA解链酶可以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方向移动.复制时,大部分DNA解旋酶可沿滞后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只有个别解旋酶(Rep蛋白)是沿着3"—〉5"方向移动的.故推测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链酶是分别在DNA的两条母链上协同作用以解开双链DNA. (3)DNA解链过程 DNA在复制前不仅是双螺旋而且处于超螺旋状态,而超螺旋状态的存在是解链前的必须结构状态,参与解链的除解链酶外还有一些特定蛋白质,如大肠杆菌中的 Dna蛋白等.一旦DNA局部双链解开,就必须有ssbDNA蛋白以稳定解开的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两条单链DNA复制的引发过程有所差异,但是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的合成.因此前导链与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 2.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 因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故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是5"—〉3"方向,另一条是3"—〉5"方向,两个模板极性不同.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是5"—〉3"方向,不是3"—〉5"方向,因而无法解释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的问题.为解释DNA两条链各自模板合成子链等速复制现象,日本学者冈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模型.1968年冈崎用3H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后用超离心方法得到了许多3H 标记的,被后人称作冈崎片段的DNA.延长标记时间后,冈崎片段可转变为成熟DNA链,因此这些片段必然是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另一个实验也证明DNA 复制过程中首先合成较小的片段,即用DNA连接酶温度敏感突变株进行试验,在连接酶不起作用的温度下,便有大量小DNA片段积累,表明DNA复制过程中至少有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链成大分子DNA.一般说,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比真核生物的长.深入研究还证明,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故称为DNA双螺旋的半不连续复制. 3.复制的引发和终止 所有的DNA的复制都是从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开始的,而DNA聚合酶只能延长已存在的DNA链,不能从头合成DNA链,新DNA的复制是如何形成的?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对于前导链来说,这一引发过程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段RNA引物,DNA聚合酶就能以此为起点,一直合成下去.对于后随链,引发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6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 III 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由RNA酶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 I 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每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四)端粒和端粒酶 1941年美籍印度人麦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假说,认为染色体末端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端粒.现在已知染色体端粒的作用至少有二:① 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体保持稳定;② 与核纤层相连,使染色体得以定位. 在弄清楚DNA复制过程之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对DNA复制时新链5"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空缺是如何被填补的提出了质疑.如不填补岂不是 DNA每复制一次就短一点.以后随链复制为例,当RNA引物被切除后,冈崎片段之间是由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的DNA填补之,然后再由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成一条完整的链.但是DNA聚合酶 I 催化合成DNA时,需要自由3"—OH作为引物,最后余下子链的5"无法填补,于是染色体就短了一点. 在正常体细胞中普遍存在着染色体酶复制一次端粒就短一次的现象.人们推测,可能一旦端粒缩短到某一阈限长度一下时,他们就会发出一个警报,指令细胞进入衰老;或许是当细胞判断出它们的染色体已变得太短了,于是分裂也就停止了,造成正常体细胞寿命有一定界限.但是在癌细胞中染色体端粒却一直维持在一定长度上,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DNA复制后,把染色体末端短缺部分补上需要端粒酶,这是一种含有RNA的酶,它既解决了模板,又解决了引物的问题.在生殖细胞和85%癌细胞中都测出了端粒酶具有活性,但是在正常体细胞中却无活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Blackburn首次在原生动物中克隆出端粒酶基因. 端粒酶在癌细胞中具有活性,它不仅使癌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增生,而且它为癌变前的细胞或已经是癌性的细胞提供了时间,以积累附加的突变,即等于增加它们复制,侵入和最终转移的能力.同时人们也由此萌生了开发以端粒为靶的药物,即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至于真核细胞DNA末端的结构特点,早就在1978年Blackburn就以原生动物四膜出(一种纤毛虫)为例说明之:① 迥纹形式的发夹环;② 仅由C,A组成的简单序列大量重复(C4A2)20~70;③ 链上有许多缺口(nicks).

生物化学单链结合蛋白在dna复制中有什么作用

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 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又称DNA结合蛋白,是DNA复制所必须酶。DNA解旋后,DNA分子只要碱基配对,就有结合成双链的趋向。SSB结合于螺旋酶沿复制叉方向向前推进产生的单链区,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的蛋白质。ssb作用时表现协同效应,保证SSB在下游区段的继续结合。它不像聚合酶那样沿着复制方向向前移动,而是不停的结合,脱离。

化学键和离子键,金属键,原子键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金属内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力 离子键是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则是分子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 化学键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离子既可以是单离子,如Na+、CL-;也可以由原子团形成;如SO4 2-,NO3-等. 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形成的矿物总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二、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是相邻两个原子之间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配对,此时原子轨道相互重叠,两核间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增大,从而增加对两核的引力.共价键的作用力很强,有饱和性与方向性.因为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才能配对成键,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另外,原子轨道互相重叠时,必须满足对称条件和最大重叠条件,所以共价键有方向性.共价键又可分为三种: (1)非极性共价键 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正好位于键合的两个原子正中间,如金刚石的C—C键. (2)极性共价键 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偏于对电子引力较大的一个原子,如Pb—S 键,电子云偏于S一侧,可表示为Pb→S. (3)配价键 共享的电子对只有一个原子单独提供.如Zn—S键,共享的电子对由锌提供,Z:+ ¨..S:=Z n→S 共价键可以形成两类晶体,即原子晶体共价键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原子.原子之间有共价键联系着.在分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分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分子之间有分子间力作用着,在某些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关于分子键精辟氢键后面要讲到. 三、金属键 由于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自由电子,整个金属晶体的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这种键可以看成由多个原子共用这些自由电子所组成,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改性的共价键.对于这种键还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好像把金属原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和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一样,金属晶体中没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也叫分子式)通常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离子键有什么特点 化学键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化学键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形成化学键.离子既可以是单离子,如Na+、C1—等;也可以由原子团形成,如S04-2、N03-等. 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形成的矿物总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2)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相邻两个原子之间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配对,此时原子轨道相互重叠,两核问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增大,从而增加对两核的引力.共价键的作用力很强,有饱和性与方向性.因为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才能配对成键,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另外,原子轨道相互重叠时,必须满足对称条件和最大重叠条件,所以共价键有方向性.共价键又可分为三种. ①非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正好位于键合的两个原子正中间,如金刚石的C—C键. ②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偏于对电子引力较大的一个原子,如Pb—S键,电子云偏于S一侧,可表示为Pb→S. ③配价键共享的电子对只有一个原子单独提供,如Zn—S键,共享的电子对由锌提供, 共价键可以形成两类晶体,即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原子,原子之间有共价键联系着.在分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分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分子之间有分子间力作用着,在某些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关于分子键与氢键后面要讲到. (3)金属键由于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自由电子,整个金属晶体的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这种键可以看成由多个原子共用这些自由电子所组成,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改性的共价键.对于这种键还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好像把金属原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一样,金属晶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也叫分子式)通常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是什么?

分类: 电脑/网络 >> 电脑常识 问题描述: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是什么? 懂的解释下 解析: 化学键在本质上是电性的,原子在形成分子时,外层电子发生了重新分布(转移、共用、偏移等),从而产生了正、负电性间的强烈作用力。但这种电性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有可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原子得失电子后生成的阴阳离子之间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由于静电引力没有方向性,阴阳离子之见的作用可在任何方向上,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只有条件允许,阳离子周围可以尽可能多的吸引阴离子,反之亦然,离子键没有饱和性。不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电性不同,所形成的晶体空间点阵并不相同。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形成重叠电子云的电子在所有成键的原子周围运动。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以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共价键饱和性的产生是由于电子云重叠(电子配对)时仍然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电子云重叠只能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重叠,。共价键方向性的产生是由于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重叠的区域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所以,形成共价键时总是沿着电子云重叠程度最大的方向形成(这就是最大重叠原理)。共价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近代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个具体的化学键中,化学键的离子性和共价性各占有一定的程度,因此有“键的离子性百分数”的概念,这完全是由电子对偏移的程度决定的。从理论上讲,共用电子对完全偏移形成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绝大部分化合物中的原子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只有在很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如卤素、氧等离子)与很活泼的金属离子(如碱金属离子)之间或电负性相差很大的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才形成典型的离子键。即使最典型的离子化合物氟化铯(CsF)中的化学键也不是纯粹的离子键,键的离子性成分只占93 %,由于轨道的部分重叠使键的共价成分占7 %。 共价键的键参数 化学键的性质可以通过表征键的性质的某些物理量来描定量地述,这些物理量如键长、键角、键能等,统称为键参数。 以能量标志化学键强弱的物理量称键能,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不同的键能,如离子键的键能是晶格能,金属键的键能是内聚能。化学1中提到的是共价键的键能。拆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反之形成1molH—H键放出436kJ的能量,这个数值就是H—H键的键能。如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Cl—Cl的键能为243kJ/mol。不同的共价键的键能差距很大,从一百多千焦每摩至九百多千焦每摩。一般键能越大,表明键越牢固,由该键构成的分子也就越稳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与键能的大小有关。键能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等有关。 分子中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称为键长。例如氢分子中两个氢原子的核间距为76pm,H—H的键长为76pm。一般键长越长,原子核间距离越大,键的强度越弱,键能越小。如H—F,H—Cl H—Br,H—I键长依次递增,键能依次递减,分子的热稳定性依次递减。键长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等有关。 一个原子周围如果形成几个共价键,这几个共价键之间有一定的夹角,这样的夹角就是共价键的键角。键角是由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的,键角反映了分子或物质的空间结构。例如水水是V型分子,水分子中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4030′。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型,碳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任何两个C—H键的键角为109028′。金刚石中任何两个C—C键的键角亦为109028′。石墨片层中的任何两个C—C键的键角为1200。从键角和键长可以反映共价分子或原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共价键的分类 共价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 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有单键(Cl—Cl)、双键(C=C)、叁键(C C)等。 (2) 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类,有极性键(H—Cl)和非极性键(Cl—Cl)。 (3) 按提供电子对的方式分类,有正常的共价键和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一方提供,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如氨分子中的N—H键中有一个属于配位键)。 (4) 按电子云重叠方式分,有σ键(电子云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成键。如C—C。)和π键(电子云沿键轴两侧方向,以“肩并肩”方向成键。如C=C中键能较小的键。)等

离子键有什么特点 化学键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化学键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形成化学键.离子既可以是单离子,如Na+、C1—等;也可以由原子团形成,如S04-2、N03-等. 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离子键形成的矿物总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2)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是相邻两个原子之间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配对,此时原子轨道相互重叠,两核问的电子云密度相对地增大,从而增加对两核的引力.共价键的作用力很强,有饱和性与方向性.因为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才能配对成键,所以共价键有饱和性;另外,原子轨道相互重叠时,必须满足对称条件和最大重叠条件,所以共价键有方向性.共价键又可分为三种. ①非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正好位于键合的两个原子正中间,如金刚石的C—C键. ②极性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偏于对电子引力较大的一个原子,如Pb—S键,电子云偏于S一侧,可表示为Pb→S. ③配价键共享的电子对只有一个原子单独提供,如Zn—S键,共享的电子对由锌提供, 共价键可以形成两类晶体,即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原子,原子之间有共价键联系着.在分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分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在分子之间有分子间力作用着,在某些晶体中还存在着氢键.关于分子键与氢键后面要讲到. (3)金属键由于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自由电子,整个金属晶体的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化学键.这种键可以看成由多个原子共用这些自由电子所组成,所以有人把它叫做改性的共价键.对于这种键还有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好像把金属原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一样,金属晶体中没有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也叫分子式)通常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化学中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失去电子者为阳离子,获得电子者为阴离子)形成的。即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和坚固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所谓共价键是指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不同的是进入共价键的原子向外不显示电性,因为它们并没有获得或损失电子。共价键的强度比氢键要强,与离子键差不太多或甚至比离子键强。共价键是共用电子对的,例如H2,一般不能被电离,离子键是可以被电离的,NaCl共价键是以共用电子间的作用力而形成的,Al2Cl3及许多非金属与金属之间组合而成,离子键是以离子间的吸引力而形成的,主要存在于活波金属与不活波非金属形成物质之间。祝你进步采纳哦

化学中离子键、共价键的定义

离子键是指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请采纳。

蛋白质的构型、构象、一级结构(生物化学)

构型和构象有着显著不同,不存在一级或几级构型或构象的说法。蛋白质分子可以说有一级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a-螺旋,β-折叠等)等空间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构型(configuration) 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构象(conformation ) 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放置所产生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由此可知氨基酸中的大多数官能团蛋白质也有。所以,蛋白质所含有的化学组成不外乎以下几种官能团:肽键,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羧基,氨基,苯基(苯丙氨酸特有),甲硫基(蛋氨酸特有),吲哚基(色氨酸特有),酰胺基(天冬酰胺特有,也可以看做一个氨基酸内的肽键),咪唑基(第二十一种儿童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特有),苯酚基(酪氨酸特有),亚吡咯烷基(脯氨酸特有),就这么多了。蛋白质所含的元素只有五种:碳氢氧氮硫。

简述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

楼主你好!蛋白质的化学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二级结构以一级结构为基础,多为短距离效应。可分为: α-螺旋: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呈有规律地螺旋式上升,顺时钟走向,即右手螺旋,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螺距为0.540nm。α-螺旋的每个肽键的N-H和第四个肽键的羧基氧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形。 β-折叠:多肽链充分伸展,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结构,侧链R基团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上下方;它们之间靠链间肽键羧基上的氧和亚氨基上的氢形成氢键维系构象稳定. β-转角:常发生于肽链进行180度回折时的转角上,常有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 无规卷曲:无确定规律性的那段肽链。 主要化学键:氢键。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显示为长距离效应。 主要化学键:疏水键(最主要)、盐键、二硫键、氢键、范德华力。 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对蛋白质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言,只涉及一条多肽链卷曲而成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为四级结构。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主要化学键: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化学式的区别

-NH3+是氨基结合氢离子的形式。写全是R-NH3+由于氨基酸分子中有羧基和氨基,因此,氨基酸既可以提供质子呈酸性,又可以接受质子呈碱性。楼主所说的中和趋势可以这么理解。记氨基酸为HA,得到一个质子H2A+失去一个质子A-,H2A-(Ka1)->HA-(Ka2)->A。

生物化学中遗传密码具有哪些特点?

(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经酶催化逐步进行。(2)能量逐步释放。(3)生物氧化的速度由细胞自动调控。

一道生物中的化学问题

名称:L-苯丙氨酸 产品含量:98% CAS 编号:63-91-2 质量标准:医药级 包装规格:25KG牛皮纸袋或纸板桶 中文名:L-苯丙氨酸英文名:L-Phenylalanine分子式:C9H11NO2分子量:165.19性状: 无色至白色片状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略有特殊气味和苦味。在受热、光照、空气中稳定。用途: 营养增补剂。必需氨基酸之一。在大多数食品的蛋白质中几乎非限制氨基酸。可添加于焙烤食品,除强化苯丙氨酸外,与糖类起氨基-羰基反应,可改善食品的香味。质量标准:FCCIV项 目 指 标 含量(以干基计)% 98.5-1015. 砷(以As计)%≤ 0.00015 重金属(以Pb计)%≤ 0.002 铅≤ 0.001 干燥失重(80℃,3h)% ≤ 0.3 灼烧残渣%≤ 0.1 比光旋度 -33.0°- -35.2° L—苯丙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广泛用于医药、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和食品等行业。近几年,随着氨基酸类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新型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市场上对L—苯丙氨酸的需求迅速增长。 研究表明,以氨基酸为载体把抗癌药物的分子或基因导入癌瘤区,就能达到既抑制癌瘤生长,又能降低原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而这些氨基酸载体中以L—苯丙氨酸为最理想,其效果是其他氨基酸的3——5倍。 L—苯丙氨酸是生产新型保健型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阿斯巴甜是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粮农组织(FAO)专家联席委员会认定的A(1)级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使用,具有甜味纯正、高甜度、营养丰富矫味增鲜等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热值不到其二百分之一,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最理想的甜味剂。 在体内苯丙氨酸可经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生成酪氨酸。此酶的辅酶四氢生物喋呤,由7,8-二氢喋呤经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此反应不可逆,故酪氨酸不能转变成苯丙氨酸。 在正常情况下,苯丙氨酸主要转变为酪氨酸后继续分解,经转氨基生成苯丙酮酸量很少,但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患者,苯丙氨酸不能羟化生成酪氨酸,苯丙酮酸生成就增多,在血和尿中出现苯丙酮酸,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称为苯丙酮尿症。化学式参照:http://baike.baidu.com/pic/42/11905305539910947.jpg

请问“丙苯氨酸”有啥化学特性?

L—苯丙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广泛用于医药、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和食品等行业。近几年,随着氨基酸类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新型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市场上对L—苯丙氨酸的需求迅速增长。  研究表明,以氨基酸为载体把抗癌药物的分子或基因导入癌瘤区,就能达到既抑制癌瘤生长,又能降低原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而这些氨基酸载体中以L—苯丙氨酸为最理想,其效果是其他氨基酸的3——5倍。  L—苯丙氨酸是生产新型保健型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阿斯巴甜是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粮农组织(FAO)专家联席委员会认定的A(1)级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使用,具有甜味纯正、高甜度、营养丰富矫味增鲜等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热值不到其二百分之一,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最理想的甜味剂。  在体内苯丙氨酸可经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生成酪氨酸。此酶的辅酶四氢生物喋呤,由7,8-二氢喋呤经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生成。此反应不可逆,故酪氨酸不能转变成苯丙氨酸。  在正常情况下,苯丙氨酸主要转变为酪氨酸后继续分解,经转氨基生成苯丙酮酸量很少,但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患者,苯丙氨酸不能羟化生成酪氨酸,苯丙酮酸生成就增多,在血和尿中出现苯丙酮酸,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称为苯丙酮尿症

肉桂酸的化学名称

肉桂酸的化学名称为:β-苯丙烯酸;3-苯基-2-丙烯酸肉桂酸的中文名称为肉桂酸、桂皮酸、桂酸,是一种白色单斜棱晶,微有桂皮香气。肉桂酸溶于乙醇、甲醇、石油醚、氯仿,易溶于苯、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及油类,不溶于水。肉桂酸用途:1.调制苹果、樱桃、可作为苹果香精、樱桃香精、水果香精、花香香精调和使用。2.可作为芳香混合物,用于香皂、香波、洗衣粉、日用化妆品中。3.肉桂酸用微生物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甜味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4.在农业工业中,肉桂酸作为生长促进剂和长效杀菌剂而用于果蔬防腐。5.可用在葡萄酒中,使其色泽光鲜。葡萄酒

苯丙氨酸的化学性质

主条目:α-氨基酸苯丙氨酸具有氨基酸的通性,包括与酸碱反应,生成内盐、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DNFB)亚硝酸、卤代烃反应、羧基的成酯、酸酐、酰胺反应。苯丙氨酸可与茚三酮反应生成显蓝~紫红物质。 苯丙氨酸系统命名为“2-氨基苯丙酸”,是α-氨基酸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光学异构体为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比旋光度为-35.1°。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固体,减压升华,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乙醚。苯丙氨酸广泛用于医药和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L-苯丙氨酸在生物体内可被辅酶四氢生物喋呤不可逆地转化为L-酪氨酸(L-Tyrosine),后继续分解,经转氨基生成少量苯丙酮酸,但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患者,苯丙氨酸不能羟化生成酪氨酸,苯丙酮酸生成就增多,在血和尿中出现苯丙酮酸,导致智力发育障碍,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故此类患者应忌食含苯丙氨酸的食品。注:本条目只介绍具有生物活性的L-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的化学结构式是怎么写的

苯丙氨酸为“2-氨基苯丙酸”,是α-氨基酸的一种,为L-苯丙氨酸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固体,减压升华,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在高中有机上

生物化学试题5 名词解释 1.增强子 2.DNA粘性末端 3.同源蛋白质

1、增强子(enhancer):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 ---------Reference Resource: http://www.biox.cn/content/20050606/15164.htm 2、DNA粘性末端:当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特定的DNA时,会把这段序列沿着特定的切点切开,这个过程分两种情况: a:沿着中轴线切口(即沿着DNA双链中对应的磷酸二酯键)切开,得到的就是两个平末端; b:在中轴线的两端切口切开,得到的就是两个黏性末端。 以上过程因不同种类的限制性内切酶而异,例如:EcoRI限制性内切酶就可以识别G/AATTC的DNA序列,然后在G和A间切开,得到的就是两个黏性末端(之间可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组);而SmaI内切酶则可以识别CCC/GCC的DNA序列,然后在G和C间切开,形成的就是平末端 PS:要记得,DNA是双链结构,在草稿纸上画一下就明了了! 3、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 proteins): 来自不同种类生物、而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

核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你好,核仁的化学组成是不恒定的,是依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的。但一般来讲,核仁都含有三种主要成分:DNA、RNA和蛋白质。核仁的显微结构是匀质的球体,其中含有液泡和各种内含物。它的亚显微结构主要分两个区城,即颗粒区和纤丝区。颗粒区位于核仁边缘,其中含有直径为15~20纳米的颗粒,它是细胞质核糖体的前体,纤丝区中含有直径为10纳米的纤丝,由核糖核蛋白组成,为颗粒区的前体,这些纤丝包埋在无定形的蛋白质中。在颗粒区和纤丝区中可找到染色质。核仁周围没有膜的包围。但核仁的功能却是相同的。

醋酸地塞米松化学结构式

醋酸地塞米松化学结构式如下:醋酸地塞米松是一种药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丙酮中易溶,在甲醇或无水乙醇中溶解,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略溶,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水中不溶。扩展资料:醋酸地塞米松的作用:1、抗炎作用:本产品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2、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醋酸地塞米松

精子的化学式怎么写.或者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或者含各

精子是一个细胞,怎么能用化学式表示的.但可是肯定的是精液里有一些甾族化合物的,比如雄性激素,前列腺素.

精液的化学式?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浆两部分组成的,精子只占其中极小部分,而精浆占90%以上。精浆是由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尿道旁腺等附属性腺所分泌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他还有脂肪、蛋白质颗粒、色素颗粒、磷脂小体、酶类、果糖等多种成分。化学式:55%蛋白质+10%组织液+10%醋酸+25%唾液

离心管可以保存化学药品或样品吗?

我个人觉得是不可以,保存药品那必定是要沾上一些药品在离心管上的,因为重力会使药品堆积,弄不好会块结,那么你日后拿去做离心分离的时候必然是会引入杂质,还有你药品也不方便盛取或许你说广口瓶能装药品,为什么这个就不行?广口瓶要清洗是非常容易的,也容易清洗干净,但是离心管的形状就决定了它很难进行内部的物理清洗,因此你还是改用别的东西吧,实验室又不缺一个广口瓶封存?少量液体样品?应该可以放样品瓶里吧,但是要注意它是否会腐蚀玻璃,还有如果时间长的话一般都要注意活塞部分加上一点纸,不然时间长了塞子打不开

化学实验:离心管的用途

就是离心的作用啊,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固体沉积在离心管的下部。

碳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式?

碳纤维是复合材料混合物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可以就当作是碳不过工业生产中会加入其他材料本身没有固定化学式

化学里的离心法是什么

密度梯度离心法 - 定义密度梯度离心法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1〕亦称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用超离心机对小分子物质溶液,长时间加一个离心力场达到沉降平衡,在沉降池内从液面到底部出现一定的密度梯度。若在该溶液里加入少量大分子溶液,则溶液内比溶剂密度大的部分就产生大分子沉降,比溶剂密度小的部分就会上浮,最后在重力和浮力平衡的位置,集聚形成大分子带状物。利用这种现象,测定核酸或蛋白质等的浮游密度,或根据其差别进行分析的一种沉降平衡法。自1958年米西尔逊(M.Meselson),斯塔尔(F.W.Stahl),维诺格拉德(J.Vinograd)成功地分离了〔15N〕DNA和〔14N〕 DNA以来,该法取得许多成果。为得到必要的浓度梯度,多采用浓氯化铯溶液,所以有时也使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这个名称,还可采用氯化铷、溴化铯等溶液。通常利用分析超离心机,但在将细胞颗粒成分进行分离等以纯化为目的的情况,利用密度差,使用分离超离心机,采用预先制备好的蔗糖等的密度梯度。〔2〕采用蔗糖等一些小分子溶液,预先在分离超离心机的样品地内制备出密度梯度,在其上面再加上一层少量的大分子溶液后,离心,大分子就形成层状而沉降。若含有沉降系数不同的许多成分,就会出现许多层。这种情况采用适当的编排号码,取出样品池内的溶液,然后进行研究。这是与〔1〕不同的一种沉降速度法,除了以相同的目的被用于通常的沉降速度法外,在能取出分离物这点上是有优越性的。因多采用蔗糖密度梯度,所以亦称为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按同样原理,也可使用分析超离心机进行测定。 区带离心法 - 英文名称区带离心法zonal centrifugation method 区带离心法 - 概念解析与历来以移动界面法来测定沉降不同,而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来观测高分子物的层状沉降。因此对密度梯度离心法都可称为区带离心法。但最近根据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细胞颗粒等以大量分离提纯为目的,而发明了称为区带旋转体的特殊的分离用的转动机(rotor)。狭义的区带离心法就是指此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 定义密度梯度离心法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method〔1〕亦称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用超离心机对小分子物质溶液,长时间加一个离心力场达到沉降平衡,在沉降池内从液面到底部出现一定的密度梯度。若在该溶液里加入少量大分子溶液,则溶液内比溶剂密度大的部分就产生大分子沉降,比溶剂密度小的部分就会上浮,最后在重力和浮力平衡的位置,集聚形成大分子带状物。利用这种现象,测定核酸或蛋白质等的浮游密度,或根据其差别进行分析的一种沉降平衡法。自1958年米西尔逊(M.Meselson),斯塔尔(F.W.Stahl),维诺格拉德(J.Vinograd)成功地分离了〔15N〕DNA和〔14N〕 DNA以来,该法取得许多成果。为得到必要的浓度梯度,多采用浓氯化铯溶液,所以有时也使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这个名称,还可采用氯化铷、溴化铯等溶液。通常利用分析超离心机,但在将细胞颗粒成分进行分离等以纯化为目的的情况,利用密度差,使用分离超离心机,采用预先制备好的蔗糖等的密度梯度。〔2〕采用蔗糖等一些小分子溶液,预先在分离超离心机的样品地内制备出密度梯度,在其上面再加上一层少量的大分子溶液后,离心,大分子就形成层状而沉降。若含有沉降系数不同的许多成分,就会出现许多层。这种情况采用适当的编排号码,取出样品池内的溶液,然后进行研究。这是与〔1〕不同的一种沉降速度法,除了以相同的目的被用于通常的沉降速度法外,在能取出分离物这点上是有优越性的。因多采用蔗糖密度梯度,所以亦称为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按同样原理,也可使用分析超离心机进行测定。

DNA连接酶的种类及区别?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化学键分别是什么?载体的条件是?(3点 )

1. (1)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低. (3)热稳定的DNA连接酶(thermostableDNAligase),是从嗜热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thermophilus)菌株中分离纯化的,一种能够在高温下催化两条寡核苷酸探针发生连接作用的一种核酸酶. 2. DNA连接酶:连接DNA单链与DNA单链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剪切双链DNA内的磷酸二酯键 3.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①在宿主细胞中能保存下来并能大量复制; ②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而且每种酶的切点最好只有一个,如大肠杆菌pBR322就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位点,可适于多种限制酶切割的DNA插入; ③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如大肠杆菌的pBR322质粒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就可以作为筛选的标记基因.一般来说,天然运载体往往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对运载体进行人工改建.现在所使用的质粒载体几乎都是经过改建的.

羟基的化学式怎么写

羟基:又称氢氧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原子团,化学式(-OH)。在很多情况下,羟基和氢氧根的写法相同,因此羟基很容易和氢氧根混淆.虽然氢氧根和羟基均为原子团,但羟基为官能团,而氢氧根为离子。而且含氢氧根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而含羟基的物质的水溶液则多呈偏酸性。 氢氧根和羟基在有机化学上的共性是亲核性。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组成的基团,它是羧酸的官能团,化学式为—COOH。如醋酸(CH3COOH)、柠檬酸都含有羧基,都叫羧酸。羧酸是带有官能团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羰基 : 是由碳和氧两种原子通过双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官能团(C=O)。是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等官能团的组成部分。构成羰基的碳原子的另外两个键,可以单键或双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相结合而成为种类繁多的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可分为醛酮类和羧酸类两类(R为烷基)。1、有机物中的羟基在有机物中,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醇羟基不体现出酸性(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中),酚羟基和羧羟基体现出弱酸性(因而苯酚可与钠反应),酚羟基酸性比碳酸弱,强于碳酸氢根;羧羟基(羧基),比碳酸强。具体命名参见-OH原子团的命名。常见化合物的乙醇(俗名:酒精)为非电解质,不显酸性。乙醇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可以电离,因而与钠反应时1mol乙醇只产生0.5mol氢气。2、保护羧基的方法主要是酯化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形成酰胺或酰肼等方法来进行保护。①酯化法保护羧基:甲酯和乙酯甲酯和乙酯作为羧酸的保护基对一系列合成操作十分适用。例如,以酯的形式进行的烷基化反应和各种缩合反应,随后酯基在酸或碱的催化下水解除去,偶尔酯基也可用热解反应消去。但简单的烷基酯作为羧酸的保护基在有些情况下并不适用,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最后需用皂化反应来除去酯基。因此,实际上在合成中常甲基和乙基的衍生物取而代之。甲基的衍生物主要是苄基类型,可用温和条件下的酸处理或氢解脱除。乙基衍生物主要是β,β,β2三氯乙基等②酯化法保护羧基:叔丁酯叔丁酯不能氢解,在常规条件下也不被氨解及碱催化水解,但叔丁基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可以异丁烯的形式裂去。此性质使叔丁基在那些不能进行碱皂化的情况下特别吸引人,例如:用于酮、β2酮酯、α,β不饱和酮和对碱敏感的α2酮醇以及肽的合成。在青霉素的合成中,可选择性地裂开叔丁酯以便形成β2内酰胺;在菌霉素的合成中和在容易还原的酮的制备中,都可用叔丁基来保护羧基。四氢吡喃酸具有和叔丁酯相似的对酸的不稳定性,这一保护基也类似地用于丙二酸酯类型的酮和酮酯的合成中。③酯化法保护羧基苄基、取代苄基及二苯甲基酯类这类酯保护基的特点在于它们能很快地被氢解除去。在青霉素合成中,苄酯不被温和的酯水解条件破坏,最后需由氢解除去苄酯;在谷酰胺和天门冬酰胺的合成中,以及在L2谷氨酸和L2天门冬氨酸酯的制备中,苄酯的性质都能典型地显示出来。Bowman和Ames将苄基酯用在活性酯(有α2活泼氢)的烷基化或酰基化中,此法曾出色地完成脂肪酸、酮、二酮和α2醇酮的合成。芳环上或次甲基上有取代基的苄基在用酸性试剂脱去时,其敏感性可有大幅度的改变。Stewevr在酯肽类合成中利用了亚甲苄酯易于催化脱去的优点,用其代替叔丁酯。苄酯和对硝基苄酯也可作为羧基的保护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其在氨基的酰化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在苯酯和缩酚酸的合成中,二苯甲酯具有相似的作用,但二苯甲酯在酸存在条件下的溶剂化分解太快,因此在酸性条件下不易作羧基保护基。总之,这类酯是一种有价值的保护基,其制备可用经典的方法及前述的反应制备。④用酰胺和酰肼来保护羧基在有限的范围内人们采用酰胺和酰肼的形式保护羧基,从其解脱方式的角度补充了酯类保护作用的不足。酰胺和酰肼对解脱酯类的温和碱性水解条件稳定,但酯类对能有效脱解酰胺的亚硝酯和用于裂解酰肼的氧化剂又均稳定,二者可以互补。制备酰胺和酰肼的经典方法是以酯或酰氯分别与胺或肼作用制备,也可直接从酸制得。酰肼已被用于抗菌素和肽的合成,在肽的合成中它们可被亚硝酸转化为叠氮化物,使得缩合反应容易发生。⑤酯的保护酯和内酯的保护可视为羧基的间接保护,而且酯须有α2活泼氢,否则反应很复杂。酯在引进保护基后,可在很多条件下保持稳定,如HOAc/H2O/THF(25℃,1h),KOH/MeOH(25℃,12h),LiAlH4/Et2O(25℃,3h),CH3Li/Et2O(25℃,2h)等。可用汞盐或三氟化硼脱去脂保护基。

检验羟基的化学方程式

  -OH(羟基)一般是在苯酚和醇里,检验的方法一般有2种:  1、用金属钠检验。金属纳和苯酚反反应,放出气泡(氢气)。和酒精甲醇等东西也反应,效果同样。2C6H6O+2Na==△==H2↑+2C6H5ONa(苯酚钠)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用Br2水检验。Br2和苯酚反应,变,然后Br2的棕色退去。和酒精等物也反应,置换出-OH,颜色也退去  C6H5OH + 3Br2 ===2,4,6三溴苯酚+3HBr  CH3CH2OH+HBr = CH3CH2Br + H2O

羟基可发生什么反应(化学方程式)

酯化反应:HCOOH + CH₃OH --> HCOOCH₃ + H₂O置换反应:2CH₃OH + 2Na --> CH₃ONa + H₂取代反应:CH₃CH₂OH + HBr --> CH₃CH₂Br + H₂O消去反应:CH₃CH₂OH --> CH₂=CH₂ + H₂O羟基与水有某些相似的性质,羟基是典型的极性基团,与水可形成氢键,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称为氢氧根。醇羟基与伯、仲或叔碳原子相连为伯醇、仲醇或叔醇,按醇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可分为一羟醇(一元醇)和多羟醇(多元醇),多元羟醇中的羟基在相邻碳原子上时,叫做邻醇羟基,具有与一羟醇相似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特性。醇羟基的酸性按伯、仲、叔醇的顺序减弱,因此,在-OH键断裂的反应中,其反应速度依次下降,在R—OH键断裂反应中,叔醇的反应速度比伯、仲醇快,在控制下,伯醇氧化成醛(但用较强的氧化剂会使生成的醛转化成羧酸);仲醇氧化为酮(通常稳定.不会进一步氧化);一般叔醇不易被氧化。扩展资料:在有机物中,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醇羟基不体现出酸性(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中),酚羟基和羧羟基体现出弱酸性(因而苯酚可与钠反应),酚羟基酸性比碳酸弱,强于碳酸氢根;羧羟基(羧基),比碳酸强。常见化合物的乙醇(俗名:酒精)为非电解质,不显酸性。乙醇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可以电离,因而与钠反应时1mol乙醇只产生0.5mol氢气。化学反应:1.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2.弱碱性,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虽然呈偏酸性,但很多含羟基有机物的水溶液酸性比水更弱。如甲醇(CH₃OH)、乙醇(CH₃CH₂OH)等。3.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4.可发生置换反应,醇羟基与金属钠反应置换了羟基中的氢原子,生成了氢气。5.可发生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成醚(R-O-R”)R与R“为烃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羟基

羟基在有机化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羟基到底是斥电子基。是醇(ROH)、酚(ArOH)等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1),称为氢氧根。当羟基与苯环相连形成苯酚时,可使苯环致活,显弱酸性。再进基主要进入其邻位、对位。 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得电子能力也就是氧化能力,氧化电位2.8V。是自然界中仅次于氟的氧化剂。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阳极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具有强氧化活性的·OH。这种方法的特点基本无二次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该法降解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电流效率低,能耗大,因而较少直接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中,阳极材料的研究自然也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扩展资料羟基国内外电化学法处理有机废水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不少已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但电化学作为一门能在净化环境中有所作为的学科,还在不断发展中。电生·OH在有机废水处理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其应用的前景是很乐观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电Fenton法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电流效率低,设计合理电解池的结构和寻找新型的电极材料将是研究的方向。(2)通过电解氧化法产生·OH处理有机废水处理,其降解效率受阳极材料和结构、电流密度、电解质及其传质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电解槽的传质问题影响电流效率的提高,如果要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还需提高产生·OH的电流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加强电解催化的机理的研究,研制开发各种高效电解催化反应器和高电化学活性及性能稳定的电极材料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3)用纳米半导体光电催化氧化法是研究的热点,如何获得并提高半导体材料光电催化活性,开发高效、稳定能重复使用、价格低廉的半导体电极材料和工业光电催化反应器是在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使纳米TiO2应用于工业化的关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羟基

羟基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弱酸性 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虽然呈偏酸性,但很多含羟基有机物的水溶液酸性 比水更弱.如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等. 3.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4.可发生取代反应,醇羟基与金属钠反应取代了羟基中的氢原子,生成氢气.

化学中什么是羟基?还有什么基呢?什么意思

-OH是醇羟基,-C6H4OH是酚羟基-H是氢基-NH3是氨基-COOH是羧基-CHO是醛基-NO2是硝基-OCO-是酯基-CH3是甲基-CH2-是亚甲基

羟基的化学式是什么?

一OH的电子式如下:羟基是一种常见的极性基团,化学式为-OH。羟基与水有某些相似的性质,羟基是典型的极性基团,与水可形成氢键,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称为氢氧根。羟基主要分为醇羟基,酚羟基等。羟基和羧基区别1、定义不同羟基:是一种常见的极性基团。羟基主要分为醇羟基,酚羟基等。羧基: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化学基,所有的含有羧基的有机酸物质都可以叫羧酸,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2、化学式不同羟基:化学式-OH,羟基与水有某些相似的性质,羟基是典型的极性基团,与水可形成氢键,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称为氢氧根。羧基:化学式-COOH,如醋酸(CH3-COOH)、氨基酸都含有羧基,这些羧基与烃基直接连接的化合物,叫作羧酸。

羟基可发生什么反应(化学方程式)

酯化反应:HCOOH + CH3OH --> HCOOCH3 + H2O置换反应:2CH3OH + 2Na --> CH3ONa + H2取代反应: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2O消去反应:CH3CH2OH --> CH2=CH2 + H2O

化学羟基有什么性质?

化学反应中 1.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弱酸性,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虽然呈偏酸性,但很多含羟基有机物的水溶液酸性比水更弱.如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等. 3.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4.可发生取代反应,醇羟基与金属钠反应取代了羟基中的氢原子,生成了氢气.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